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藝術的審美功能范文

藝術的審美功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藝術的審美功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藝術的審美功能

第1篇:藝術的審美功能范文

【關鍵詞】民間藝術 審美功能 民風習俗

一、民間藝術概念

民間藝術同一般藝術一樣,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民間藝術既包括民間美術,也包括民間音樂、舞蹈、戲曲、曲藝、雜技及口傳文學等。狹義的民間藝術則是以美術和手工藝為主的造型藝術。“民間”一般指大眾和平民,在古代相對于宮廷和官方而言,在現代有別于專業的藝術家。本文所討論的對象主要是狹義的民間造型藝術。

二、民間藝術審美功能發展與特點

在人類歷史進入文字記載之前,各種技藝還未形成專業門類,生活中美的意識和環境中美的因素,以及帶有普遍審美意義的造型、刻劃的線條,就是藝術。那時還沒有城市與鄉村的不同,也不存在專業類別的差異,是純粹的原始民間藝術。從原始民間藝術的基本形態我們可以知道,其創造的出發點是實用與審美相互交織的,而且更多地傾向于實用的創造心理。審美創造是客觀的,人們的審美意識也是客觀存在的,在審美創造的過程中,人們也能切實感受到這種審美的,而且這種被意識到之后,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就漸漸地覺醒了。

民間藝術與社會風俗、地理環境等有密切的聯系,其審美意識和審美功能有著明顯的特點。首先,一些純粹的實用的民間藝術類型顯示了人們對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協調能力。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純粹實用的工具,像轎子、馬車等,不僅講究實用的方便,而且在造型上有意識地追求了形式上的美感。實用與審美的創造出發點逐漸結合,生活中有了更多的美感。此外,人們的審美意識并不是自覺的,但是其成果帶有意想不到的形式美感。而且這種形式美因素滲透在實用功能中,是民間藝術純樸、自然的藝術特點的重要來源之一。其次,人們在民間藝術創造過程中,在滿足了實用的功利目的之后,便有了更多的經歷來研究形式美的法則,進行一些相對獨立的審美創造活動。在這種創造過程中,總結藝術的創造規律,積累審美創造的經驗,人們的審美意識也不斷地加強。

三、民間藝術審美功能的轉變及體現

民間藝術審美功能的加強正是因為現代的社會生活方式的轉變,直接地說便是以往的、民風習俗等精神信仰因素在人們生活中逐漸消失。審美功能的轉變正是為了適應現代的生活需求,有其當代價值意義。民藝學家張道一在《論民藝與民俗》中將民間藝術分為五個層次,其中第五個層次是“民風新作”。“民風新作”嚴格地講并非民間藝術,其是在現代所出現的一種新情況,是一般美術工作者向民間學習,所創作的帶有民風、民俗的新作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城鎮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量的農民涌入城市,民間藝術的創作主體逐漸流失。在這種情況下,“民風新作”會成為民間藝術創作的主流群體,這樣也會使民間藝術的審美功能相對加強。民間藝術審美功能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審美藝術化、審美娛樂化以及審美裝飾化等方面。審美功能的強化,主要體現在一些更加側重于精神性的追求而非實用的功利的目的民間藝術類型中,像年畫、剪紙、雕塑、刺繡等民間藝術的裝飾性和審美娛樂性在當代被極大地強化和純化,這些民間藝術類型的藝術創造也更加專業化。同時,它們富有歷史感和民族色彩的審美特色使其具有特別的魅力。

民間剪紙藝術是最為普及并且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品類之一,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從西部雪域高原到浩瀚無際的東海之濱,都有民間剪紙流傳。近些年,作為民間藝術的剪紙藝術仍有吉祥如意、驅災辟邪等美好意愿,但是其色彩明艷、造型純樸、結構簡練等藝術特征,吸引了很多專業的藝術家,以剪紙藝術為創作類型,創作出很多具有時代特色的剪紙作品。這些剪紙作品的題材不斷豐富,適合了時展的潮流,同時也成為“為藝術而藝術”的專業創作,體現出民間藝術審美功能藝術化的傾向。而民間玩具在現代生活中主要是滿足人們玩耍心理需求的娛樂器具,如布老虎、布娃娃、泥人、風箏等,盡管玩具的創作源于人本能的游戲沖動,但是在玩具起源之初無疑帶有、祖先崇拜等創作心理。但是在當代,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認識方式發生了轉變,民間玩具的娛樂功能也更加的純粹。例如,風箏即是春游時一家大小,尤其是小孩的必備玩具。此外,民間美術審美功能的裝飾化傾向,在年畫、皮影、印染等藝術品類中均有體現。年畫是農民用以美化生活、寄托情感和理想的一種方式和媒介,因其用于大年三十灑掃之后貼于門上和墻上,以迎接新年,故名年畫。由于其主要用途是年節時布置家庭環境,色彩喜慶、鮮明、熱烈、飽滿,題材皆為祈福、祝愿、教化、自勵等,而且年畫藝術帶有質樸、純真的藝術風格,有極強的裝飾性,正合當代人們對新生活的期待和祝愿。年畫不只是民風習俗的一個品類,還是帶給人們生活熱情與動力的藝術裝飾品,而且很多專業畫家在年畫中吸取營養,創作出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品。

民間風俗文化環境不斷地轉變,以往民間藝術的生活背景也不再重現,在當下發展創新民間藝術是必然的,其審美功能的擴展也是人們生活的需要。但是,創新擴展的同時,不能遺失民間藝術文化內涵以及傳統的民族精神,讓“民風新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民間藝術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鄭巨欣.民俗藝術研究[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

[2]王平.中國民間美術通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7.

第2篇:藝術的審美功能范文

【關鍵詞】 燒傷;皮膚移植;功能;美學

0引言

皮膚不僅是具有復雜功能的器官,同時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審美器官,是反映人體美感的第一觀察對象. 我們在顏面部美容皮膚移植和非顏面部大張篩狀皮移植經驗的基礎上,對非顏面部中小面積深度燒傷皮膚移植技術進行了探索和改進,充分照顧皮膚移植的受區和供區的愈合質量,使中、小面積深度燒傷的整體愈合質量更加符合人體皮膚功能與美學要求.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998/2005接受改進的皮膚移植術病例592(男 378,女 214)例,年齡2~57(平均32.6±9.1)歲,12歲以下兒童15.7%. 燒傷面積1%~38%TBSA,深度(深Ⅱ°,Ⅲ°)燒傷面積1%~31%. 致傷原因:熱液燙傷45%,火焰燒傷47%,化學燒傷8%.

1.2方法

1.2.1創面處理

在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盡可能早地采用淺切痂或削痂法清除創面壞死組織. 深Ⅱ°創面可保留薄層真皮深層組織,采用削痂法時,創面需用手術刀將創緣切割整齊,便于與游離皮片精細縫合. 創基徹底止血,充分沖洗,以備受皮.

1.2.2中厚斷層皮片取皮術

中厚斷層皮膚供區選擇依次為背部、側胸、腹部、大腿前外側、大腿后內側、小腿. 受區創面<10%TBSA,采用鼓式取皮機取皮;創面>10%TBSA采用鼓式取皮機結合滾軸取皮刀或電動切皮機切取薄中厚皮. 無論應用何種取皮器械,供皮區均注射10-3 g/L腎上腺素鹽水. 滾軸刀取皮時,手術者與助手應將供皮區進行充分牽張,于成人背部可切取寬達15 cm,面積達600~800 cm2的整張薄中厚皮片,鼓式取皮機采用連續取皮技術也可切取面積達400 cm2的大張中厚皮.

1.2.3供皮區覆蓋

在體表皮膚較薄的部位如下腹部、,發現供皮區創面有細小顆粒脂肪外露,應另取刃厚頭皮覆蓋創基. 以多層凡士林紗布覆蓋供區創面,厚棉墊加壓包扎,7~10 d去除外敷料,保留內層凡士林紗布,直至創面痊愈后自行脫落.

1.2.4皮片移植

所有皮片不開洞,皮片的長軸垂直于受區部位縱軸平鋪,皮片與創緣3/0絲線毯邊縫合固定,皮片與皮片之間連續縫合. 如果滾軸取皮刀切取的皮片邊緣形成小鋸齒狀,應略做修剪以利皮片與皮片對接嚴密整齊,力爭皮片移植后不裸露任何創面. 特殊部位如腋部、頸部、臀部、會應以粗絲線打包固定敷料,然后加壓包扎;四肢植皮可單純加壓包扎. 受皮肢體常規石膏托制動,1 wk首次更換敷料. 如果首次更換敷料時發現有皮片移位或皮片成活不良,應立即補充植皮.

2結果

2.1皮膚移植

采用改進的皮片移植術受區面積1%~30% TBSA,平均(11.2±2.7)%TBSA,受區部位:手背427例次,上肢284例次,下肢171例次,前軀84例次,會陰29例次,臀部、肛周26例次,全部病例皮片成活率均>95%,移植皮膚100%成活為91.9%(544/592). 影響皮片成活的原因分別為血腫4.4%(26/592),皮片移位1.7%(10/592),創基循環不良1.5%(9/592),其他0.5%(3/592). 供皮區2 wk左右完全愈合,一般不需要更換敷料,供皮區部分不愈合需要補充植皮者占3.2%(19/592).

2.2隨訪評價

在592例患者中,隨訪3 mo者87.5%(518/592),隨訪6 mo為41%(243/592),隨訪1 a以上者19.1%(113/592),隨訪6 mo~8 a. 隨訪6 mo時,植皮區皮膚平整、光滑、富有彈性,輕度色素沉著. 部分病例皮片拼接線出現線性增生性瘢痕. 肢體各關節活動正常. 供皮區輕度充血及色素沉著,增生性瘢痕發生率為5.3%(13/243). 隨訪1 a時評價,植皮區皮膚組織豐滿,皮膚質地柔軟、光滑,皮片縫接線增生性瘢痕逐漸消退,仍有輕度色素沉著,肢體關節活動更加自如. 供皮區色素沉著減輕,皮膚質地較正常皮膚略粗糙,增生性瘢痕發生率10.6%(12/113). 皮膚移植受區和供區均獲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 隨訪病例中接受1次整形手術者142例,其中指蹼開大107例,腋部攣縮松解植皮術4例,Z型術28例,供皮區瘢痕切除植皮3例. 接受2次整形術者22例,其中腘窩松解植皮術8例,足背松解植皮5例,手掌松解植皮5例,肘關節松解植皮4例.

2.3典型病例男,33歲,于20040722火焰燒傷30%TBSA,其中上肢及肩周約10%TBSA為深Ⅱ°,Ⅲ°,傷后4 d入院. 于傷后第8日行手術治療,術中在止血帶下削除全部壞死焦痂,仔細止血并徹底沖洗后于背部以鼓式取皮機取中厚皮8.5鼓1700 cm2,行大張皮完整移植,術后第l0日首次更換敷料,皮片l00%成活. 隨訪1 a,患者左上肢功能及外形均保持良好,腋前壁形成蹼狀瘢痕,一年后行腋前壁“Z”成形術. 背部供皮區無瘢痕增生(圖1~3).

3討論

隨著燒傷早期液體復蘇、早期切痂與傷口封閉、燒傷感染控制、早期腸內營養等燒傷早期救治技術的進步,絕大多數燒傷患者能平穩渡過危險期,得以保存生命[1]. 特別是中小面積燒傷,救治患者生命已不再是臨床工作面臨的最主要矛盾[2]. 加快創面修復速度,提高創面修復質量,是治療中小面積深度燒傷的關鍵問題.

根據1980~1992我國多中心64320例燒傷資料分析,燒傷面積小于50%TBSA者占93%,其中30%TBA以下燒傷達80%[3]. 由此可以認定,絕大多數燒傷患者深度創面修復,并不存在皮源問題. 筆者單位自1980年代初期開始對燒傷面積50%~70%TBSAⅢ度面積20%~55%TBSA的患者采用分次切痂大片自體皮移植,植皮成活率為95%~100%,患者受傷部位畸形發生率由小皮片移植時的95.2%迅速下降至21.9%,大大提高了燒傷患者愈后的生存質量[3-4],但這階段的大皮片移植,除面、頸部采用整張不開洞中厚皮移植外,在其他部位大多采用篩狀皮移植,以避免皮片下血腫,提高皮膚移植的成活率. 由于在大皮片上開有較多小引流洞,創面愈合后會遺留許多點狀瘢痕,雖然不影響功能,但外形仍然存在較大缺陷.

皮膚移植方法與皮膚存活質量是影響移植皮膚功能與美學效果的主要因素[5]. 我們采用大張中厚或薄中厚皮不開洞移植,皮緣與創緣,皮緣與皮緣對合嚴密,細絲線仔細縫合. 皮片與皮片的拼接線與軀干縱軸垂直,并盡可能隱蔽,皮片拼接線遺留瘢痕或攣縮對關節功能影響最小,也避免了篩狀皮移植遺留的大量點狀瘢痕. 臨床醫學各專科醫師在治療各自相關疾病,使患者恢復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都在力求對人體外觀形態的最小損傷和最小破壞,最大限度地維護人體正常肌膚的完整[6]. 符合功能與美學要求的皮膚移植術,必須充分照顧皮膚供區的功能和外形. 中厚斷層皮供區容易出現皮膚色素沉著,增生性瘢痕,甚至供區不愈合[7]. 避免供區并發癥最重要的因素是控制斷層皮片的厚度. 切取皮片的厚度除了與手術醫生的經驗密切相關外,我們采用含低濃度的腎上腺素鹽水皮下注射,使供區充分腫脹,皮片切取時,供區創面不出血或很少滲血,利于術者觀察創面殘留真皮情況,可及時調整取皮刀刻度,控制皮片厚度. 如果發現供區創面有細小脂肪顆粒外露,殘留真皮組織過少,創面愈合后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者,則應另取刃厚皮覆蓋供皮區創面.

人體不同部位皮膚真皮厚度,皮膚附件的密度和深度是有較大差異. 人背部皮膚真皮較厚,部分皮膚附件可深入到皮下組織中,作為供區切取斷層中厚皮,較其它部位不容易遺留增生性瘢痕;但通常背部供皮時需術中變換,手術操作較繁瑣,在皮源不太困難的情況下經常不為臨床醫生所首選. 我們的體會是: 背部即可以提供面積較大、 質地優良的中厚皮片; 供區愈合后又很少遺留并發癥, 且相對隱蔽, 對外形影響小, 應該作為較大面積皮膚移植的首選供區.

【參考文獻】

[1]Herndon DN, Tompkins RG. Support of the metabolic response to burn injury[J]. Lancet,2004, 363(9424):1895-1900.

[2]Przkora R,Herndon DN, Suman OE,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extended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n pediatric burn patients[J]. Ann Surg, 2006, 243(6): 796-803.

[3]陳璧, 賈赤宇.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燒傷創面修復進展[J]. 中華燒傷雜志, 2000,16(1):8-10

[4]陳璧, 賈赤宇, 蘇映軍, 等. 用大張自體皮移植治療大面積Ⅲ°燒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1999,20(5):420-422.

[5]陳璧, 賈赤宇, 蘇映軍, 等. 大面積Ⅲ°燒傷早期大張自體皮移植與畸形的預防[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02, 17(3): 135-137.

[6]Acikel C, Peker F, Ulkur Z. Skin grafting of nasoorbital region as a single aesthetic unit[J]. Burns, 2001,27(7):753-757.

第3篇:藝術的審美功能范文

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是以線條組合變化來表現文字之美的藝術形式,它主要通過用筆用墨、結構章法、線條組合等方式進行造型和表現主體的審美情操。

中國書法主要包括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

書法藝術昀基本特征

(1)線條與組合。(2)具象與抽象。(3)情感與象征。

實用藝術

實用藝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它是建筑藝術、園林藝術、工藝與設計藝術等表現性空間藝術的總稱。實用藝術是所有藝術種類中最普及、最常見的一大類別,它與人們的衣、食、住、用等日常生活關系最為密切。

建筑藝術

建筑藝術是一種實用與審美相結合,.以形體、線條、色彩、質感、裝飾、空間組合等為藝術語言,建構成實體形象的造型與空間藝術。

建筑可分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園林建筑、宗教建筑、紀念性建筑等。

建筑藝術的基本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2)環境的人格化體現。(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園林藝術

園林藝術是指利用多種技術手段和藝術手法,將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組合成為統一的景觀。園林藝術體現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有機融合。園林藝術在廣義上是建筑藝術的一種類型。

園林藝術的類型,從世界范圍看主要有三種,即歐洲園林、阿拉伯園林和東方園林。東方園林以中國園林為代表。

園林藝術的基本特征

(1)濃縮的自然。(2)綜合的形式。(3)意境的追求。

工藝與設計藝術

工藝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樣式,它既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同時又具備一定的實用價值,與制作或生產密切相關。

設計藝術是工業革命后在國際上興起韻一門交叉性應用學科,是圍繞著某種制作或生產目的進行的富有審美情趣的創作,,主要包括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設計等。

工藝與設計藝術的基本特征

(1)實用與審美的結合。(2)物質與精神的結合。(3)技能與創造。

表情藝術

表情藝術是通過一定的物質媒介(音響、人體)來直接表現人的情感,間接反映社會生活的這一類藝術的總稱。表情藝術主要是指音樂、舞蹈這兩門表現性和表演性藝術。表情藝術是人類歷最古老的藝術門類。

音樂藝術

音樂藝術是以人聲或樂器聲音為材料,通過有組織的樂音在一定時間長度內營造審美情境的表現性藝術。音樂藝術以旋律、節奏、和聲、配器、復調等為基本手段,以抒發人的審美情感為目標,具有較強盼情感表現力和情緒感染力。

音樂藝術的分類

音樂可分為聲樂和器樂。聲樂按演唱者可分為男聲、女聲和童聲,按音域可分為高音、中音和低音,還可根據演唱的方式分為獨唱、齊唱、重唱、合唱、對唱、伴唱等多種形式。

根據器樂的不同種類和演奏方法,可以分為弦樂、管樂、彈撥樂、打擊樂四大類。

音樂藝術的基本特征

(1)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藝術發展的繼承與倒新

(1)繼承和創新是促進藝術發展的重要因素。藝術的發展是有其內在繼承性的,這種繼承性,反映著社會意識形態和人們審美觀念的連續性。每一時代的藝術對于后一時代的藝術都是一種既定的存在和條件,后一時代的藝術必然要在前一時代藝術的基礎上得以發展。(2)藝術的歷史繼承性,首先表現為對本民族藝術傳統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對其他民族和國家優秀文化和藝術成果的吸納,尤其表現在對藝術的形式與技巧、內容、審美觀念和創作方法等方面的繼承上。

(3)藝術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除舊布新、推陳出新的過程。為了創新,就要堅持批判的原則,對過去的文化遺產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同時,又要堅持在藝術內容、藝術形式、藝術語言、藝術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創造,不斷適應新時代人們對于審美文化和藝術的需求。

藝術是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

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文化現象,藝術既具有一般意識形態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審美特性,因而它是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作為審美的意識形態,藝術與意識形態各部門以及政治、科學等均有著密切的聯系。

(1)藝術與哲學。哲學主要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領域中帶有普遍性的根本規律,哲學主要通過美學這一中介對藝術產生影響。藝術也可以通過審美創造對哲學家的思維及其思想產生啟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哲學。

(2)藝術與宗教。藝術與宗教早期曾融合在一起,在其后的發展過程中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二者在認識與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著相似之處。宗教長期利用藝術來宣傳宗教,客觀上促進了藝術的發展·同時藝術也在不斷影響著宗教。但由于宗教和藝術在思維方式和終極目的上的根本差異,決定了二者的本質區別。(3)藝術與道德。道德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倫理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與藝術的聯系相當緊密。一方面,一定社會的倫理道德總要通過藝術的內容和精神得以體現;另一方面,藝術以審美的方式對道德觀念進行思考并加以表現,從而影響人們的道德觀念。

(4)藝術與政治。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政治對于包括藝術在內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領域各部門的影響是最為直接和廣泛的。藝術活動會受到政治的制約和影響,同時也可以對政治產生影響,二者是相互聯系和統一的關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和引導藝術的方向,良好的政治環境可以保障藝術得到更快、更健康的發展。藝術也可以通過自身顯現的審美情感和精神傾向對人們的政治思想產生一定的作用,從而影響政治的方向和發展。

(5)藝術與科學。科學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文化現象,它與藝術有不少相似之處,同時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有本質的區別。現代科學技術為藝術提供了新的物質技術手段、傳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藝術形式的產生和美學觀念的變化。在思維方式、價值追求等方面,藝術也一直對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藝術活動的基本性質

藝術活動是以特有的藝術語言體系為媒介、以創造形象或意境滿足人類審美需求的精神文化活動。

(1)任何藝術活動都必須借助一定的藝術語言體系進行。

(2)創造藝術形象或意境是一切藝術活動的出發點,也是一切藝術活動的宗旨、目的、落腳點和最終結果與歸宿。

(3)藝術活動作為人類的精神文化活動,它的根本

藝術括動的基本特征

(1)藝術活動韻形象性。形象即審美形象,在廣義上包括審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藝術活動特有的方式,是主體對于客體領悟式的審美創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體驗的而不是分析的。形象是構成藝術作品的基本要素,因此,每個藝術形象都必須以個別具體的感性形式出現,把生活中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態和內在特征真實地表現出來,有血有肉、有聲有色,使人產生一種活靈活現的感覺。

(2)藝術活動的情感性。藝術中的情感即審美情感,是一種無功利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藝術活動動機的生成、創造與接受過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時情感又是藝術創作的基本元素。情感主宰著藝術活動的整個過程,貫穿在藝術創作的整個心理過程中。

(3)藝術活動的審美性。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區別于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以及意識形態活動的根本標志。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義的,藝術的意識形態特性是隱含在審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藝術的審美世界具有了更為廣闊和深邃的內涵。

藝術活動的功能

(1)審美認知功能。藝術的審美認知功能,是指人通過藝術活動能夠獲得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知識和信息。藝術對社會、歷史、人生具有審美認知功能。對于大至天體,小至原子的自然現象,藝術也同樣具有審美認知作用。

(2)審美教育功能。藝術的審美教育功能,是指人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啟迪。藝術具有強大的情緒感染力和影響力,欣賞者往往會沉浸在優秀的藝術作品中,不知不覺地改變自己原有的態度,而接受作品的思想觀念。藝術審美教育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潛移默化”、“寓教于樂”三個特點。(3)審美娛樂功能。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是指人

在藝術活動中能夠使身心得到調節,精神獲得愉悅。這是藝術最基本的功能。

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第4篇:藝術的審美功能范文

關鍵詞: 藝術化,公共藝術,城市建筑,建筑形態 

 

在現代建筑的發展中,不難發現這樣一種潮流,在討論建筑生產與審美接受中往往傾向于后者,在討論建筑的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時偏重于精神功能,在討論建筑的技術文明與人類文化對建筑的作用時更強調人類文化等,在城市建筑形態中這種傾向更是明顯,這些現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動對人的生活需求,不僅包括物質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審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形態的公共藝術化表達主要是把建筑形態的藝術表現作為公共藝術的一種形式,去尋求公共藝術與建筑形態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則,并探究公共藝術如何使其象征語意、審美意識和文化精神,通過建筑形態的藝術化表達出來,從而使公眾對城市空間形態產生更為深刻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 

1.建筑與公共藝術的關系 

1.1 建筑藝術的公共性 

建筑,作為功能的實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同時,建筑作為一門藝術,體現了一種獨特的公共性,是藝術介入生活的體現。生活的經歷離不開建筑,建筑的審美是帶“強制性”的,人們不可能對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視而不見。因為它是物質存在,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管你自覺還是不自覺,有興趣還是無興趣,都會經常面臨著各種類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無論建筑材料是石塊、磚瓦、混凝土或鋼筋,這些建筑都會“逼迫”人們提出自己的審美評價。與其他藝術和工藝品相比,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建筑師們所采取的設計理念對我們的影響更為直接。所以建筑藝術是一種特殊的公共藝術,它總是試圖達到觀賞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 

建筑藝術是一種獨特的公共藝術,它按照美的規律,運用建筑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建筑是一門技術,但終究是一門藝術,它有著自己的歷史責任,它承載著歷史、文化、藝術,它寄寓了公眾美好的記憶、理想、期望,它就是一種偉大的公共藝術。 

1.2 建筑的載體性 

建筑藝術是指按照美的規律,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建筑不僅要有實用功能,還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還要講究藝術性。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適、親切、順眼;園林建筑講究清新、自然、雅致;游樂場所的建筑則應輕快、活潑;而紀念性的建筑則應崇高、莊嚴。實用功能性與審美功能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和諧的統一。同時,建筑的審美功能和文化價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藝術門類或藝術表現形式給予加強,甚至還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回顧歷史和傳統,公共藝術的生存和發展從沒有脫離與城市、建筑、環境的互動和融合,例如傳統公共藝術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著建筑內外空間的如壁畫、雕塑、工藝美術品等裝飾藝術。這些裝飾藝術與建筑空間有機而系統的融合在一起,強化了建筑的實用功能和審美意義,使整個建筑空間傳達著特定的意義,實現了實用功能和精神表達的統一(圖1)。看到獅身人面像,我們必然聯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倫伊什塔爾門則與華麗的釉面裝飾相聯系;兵馬俑、石馬石虎是秦漢陵墓建筑的藝術符號;哥特建筑樣式同樣籠罩在拱頂和玻璃鑲嵌的精美裝飾下。這些藝術形式附著于建筑實體或以獨立的形式出現,與建筑形成有機的整體,并凸現出特有的藝術魅力,成為建筑歷史的閃亮標志。 

 

 

建筑藝術不僅是諸多藝術作品重要的物質載體,而且有實際的物化功能,時代的審美取向和藝術思潮在建筑藝術創作中也有多方面的體現,建筑以其特有的物質功能和藝術表現力,成為新時代有力的注腳,并逐漸發展成為當代公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積極地影響了當代公共藝術的創作,完善著公共藝術的審美意義。 

1.3 百分比藝術建筑 

在公共藝術融入城市建筑空間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歐美國家已有相當長時間的成熟運作,在發展公共藝術的宏觀規劃機制上摸索并建立了“百分比藝術建筑”的作法,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百分比藝術建筑”的基本涵義是:用藝術來從事環境建設,使藝術與周圍環境融合,因而形成一種新型的公眾藝術。“百分比藝術建筑”的基本作法是:從中央政府到各級地方政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規定在建設新建筑的時候,從公共工程建設總經費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為藝術基金,它僅限于用作公共藝術品建設與創作的開支。這種作法好處在于,依靠長期立法和政策的強制性保障,使公共藝術的建設實施資金有了非常穩定的保證,從而使得城市公共藝術順利健康的發展。 

法國早在1951年制定了“1%”法律,并在1960年后普遍施行,美國的公共藝術就是在“百分比藝術計劃”這一法律化形式的推動下逐步走向興盛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主要城市的建筑形式由以往注重立面建筑裝飾的磚石低層建筑發展至國際風格的玻璃、鋼結構的高層建筑,建筑往上發展的同時建筑間留出了大量公共空地,在政府“百分比藝術計劃”的援助下,在州、市、社會團體的大力支持下,大批有代表性的公共藝術作品得以產生,創造出美國現代城市新景觀。美國各大城市里費城最早將“百分比藝術計劃”法律化,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更于1967年成立。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里,由國家藝術基金會配合國家綜合服務部開展公共藝術推廣工作,在政府建設工程預算中撥出低額百份比用作公共藝術基金,通常是建筑預算的1%,由此70年代以后美國現代城市公共藝術如雨后春筍般成長。 

“百分比藝術建筑”可以說明城市公共藝術的建設和發展在具體推廣實施過程中,是與建筑密切相連的,利用建筑工程的部分預算,通過政策和法律來保障公共藝術與城市建筑空間環境的融合。 

2.城市建筑公共藝術化的建筑形態選擇 

2.1 純幾何體 

第5篇:藝術的審美功能范文

1.教育功能

聲樂藝術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提煉出的真實的生活感受,是對社會生活做出的政治、道德、倫理等方面評價的藝術化表現。聲樂藝術的教育功能也主要體現于此。這些評價融入到聲樂作品中,在人們中間傳唱擴散,其中的感受一旦被認可,就對傳唱者和聽眾產生了教育和影響。聲樂作品的這一教育作用在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方面得到了極大的體現。如時代的多數紅色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三大紀律八項主義》等口號式的歌曲,教育目的尤為突出。這些歌曲在革命隊伍中傳唱,旋律鏗鏘,歌詞規整,并將革命的紀律、要求潛移默化的傳輸給每一位戰士,傳唱起來朗朗上口,使得戰士們在革命工作中更加精神振奮,紀律嚴明。如20世紀80年代的《眾人劃槳開大船》宣揚的就是團結起來力量大的精神內涵。在現代社會這樣的歌曲也是屢見不鮮。如譚晶在汶川救災過程中慰問演唱的歌曲《生死不離》也是極大的鼓舞了人們在面對災難時要勇于抗爭永不放棄的英勇精神。再有為呼喚世界和平所創作的《讓世界充滿愛》,表現倫理親情的《常回家看看》,表達軍民情誼的《十送》等。這些歌曲立意深遠,主題旋律積極鮮明,在社會中起到了很好的凈化社會環境,樹立良好的社會精神道德風貌,激發群眾愛國熱情的教育功能。

2.認識功能

我對聲樂藝術中此項功能的認識和理解是參照了河南大學王思琦教授的《中國當代城市流行音樂》一書。作者認為流行音樂具有認識功能,即人們可以通過感受流行音樂來認識社會生活,體驗人的情感,同時也認識了作品及創作者的感情趨向。聲樂藝術的此項功能則更甚之一般音樂的敘述往往是象征性的,抽象的模擬和暗示。它的認識功能就相對弱一些,如一些器樂作品或純音樂作品,我們在欣賞時就需要有一定的相關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欣賞能力(平靜的心態,細膩的藝術認同感)才能達到認識的功效。聲樂由語言和旋律結合組成,是人類語言心聲的藝術化表達。這種結合起來的表達方式會更直接,更通俗化,認識功能也會大大增強。尤其一些優秀的聲樂作品,其音樂旋律細膩深刻,情感變化豐富,加之歌詞常由詩詞組成,或優雅含蓄,或豪邁磅礴,或無私深沉。再加之歌唱家聲情并茂的傾情演唱。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心靈震撼油然而生,這樣的作品所引起的激情和認同感是強烈的,是身心的共通,是精神的升華,甚至可以上升為一種使命感和精神信仰。所以它的認識功能是強大的。不同的聲樂作品表達的是創作者不同的情感體驗,不同的聲樂作品弘揚的是不同的道德精神,價值觀念。這些豐富的聲樂作品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社會情感。熱愛歌唱藝術的人們大都了解,欣賞聲樂作品和自己親自演唱聲樂作品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欣賞作品時人們處在一個旁觀者的位置,人們在被動的觀察來自外界的情感變化,而當歌者親自演唱作品時,作品本身的情感深意,加上作者的自我消化創作演唱,意義則會更加深刻,情感體驗也會更加豐富。所以聲樂藝術也是一項很好的促進人們去感受真情,并學會表達真情的藝術活動。這種詩歌舞三者高度結合的綜合藝術形式,是培養人類良好的思想情操,增強人們情感表達和溝通的最有效方式。

3.審美功能

第6篇:藝術的審美功能范文

關鍵詞:攝影技術;油畫創作;聯系與影響;創新發展 

 

現代光影成像技術的開發,推動了攝影藝術的發展。運用各種生活素材為載體,傳達主體特定的思想情感活動,是攝影藝術再現功能的泛化。油畫是繪畫藝術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油畫創作是綜合多種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塑造靜態視覺形象,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創造過程。 

攝影與繪畫同屬于藝術的范禱,具有相通的審美特征,二者通過物質材料媒介,用形體構成、色調選配、和明暗對比等藝術手段從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實現平面視覺藝術的直觀表達,隨著現代攝影技術的不斷研發,攝影藝術的完美寫實再現功能,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深化了繪畫藝術特別是油畫創作的影響。本文結合攝影與油畫藝術的聯系特點,闡述了攝影技術對油畫創作的關系。 

一、攝影技術與當前油畫藝術的聯系: 

1具有相通的審美特征 

在藝術形態的分類中,攝影藝術和油畫藝術既都是視覺空間藝術的類別;又同屬于再現性造型藝術的范疇。二者在藝術特征上同樣具有造型性、視覺性、空間性、靜止性、瞬間性特點。 

2具有協調的視覺空間 

攝影和油畫本來都屬于平面造型表現,借助光影、色調、線條和構圖的變化效應,通過平面描繪形式,熔鑄了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創作靈感,表現物象的空間立體感。 

3具有瞬間的生活表現 

攝影和油畫藝術表現,都需要針對生活中的典型素材進行瞬間捕捉,把要表現的內容,選擇一定的空間,用物化手段凝定下來,構成具有完美精神風貌和本質意義的藝術形象。 

4具有統一的物象并列 

作為平面造型藝術,攝影和繪畫都可以把彼此交錯的物象、形態和景象,通過造型、色彩、構圖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觀并列地展現出來,構成和諧統一的完美整體。 

二、攝影技術對當前油畫藝術創作手段的影響 

攝影和繪畫藝術的發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創作手段去實現,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態,油畫創作就是藝術家運用油畫材料,通過多種藝術手段綜合體現的藝術形式,攝影技術的發展,豐富了油畫藝術創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質感、光感與空間等造型因素。 

1攝影技術的運用,減縮了寫生手段的繁雜化 

油畫藝術的審美再現,首先取決于創作者運用寫生手段,對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長時間的觀察與取舍,把其形象依照嚴謹的構圖方式初步表現在草稿上,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刻畫描繪。而現代攝影技術快捷的再現功能,為油畫創作提供了相當寫實的物象造型資料,省略了相當多的寫實活動。相對來說,攝影技術的運用減少了油畫創作寫生過程帶來的麻煩。 

2攝影技術的運用,促進了繪畫材料的廣泛化 

材料是藝術家內心表達的媒介,是視覺傳達的載體。攝影和繪畫所使用的物質媒介材料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攝影藝術是科技文明的產物,而油畫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畫顏料、畫筆和畫布畫質等材料。攝影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現方法應用于圖像藝術。同時也為油畫藝術創作材料的開發及綜合運用,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油畫材料也由傳統的布、紙、木、石、顏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屬、纖維以及任意的現成物品。隨著時代的發展,繪畫制作條件和工具材料逐漸廣泛化。

三、攝影技術對油畫藝術表現形式和創作觀念上的影響 

油畫是繪畫藝術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油畫創作是綜合多種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平面基礎上塑造靜態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加工形式創造過程。攝影技術對油畫藝術的創作影響如下: 

1 促進了油畫創作風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發展 

油畫風格是指體現畫家生命特質和審美傾向的油畫組織秩序與品質。具體受畫家生命特質的穩定性,畫家審美傾向的社會性與變化性等因素影響。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當代視覺藝術中,攝影技術圖像給人們帶來的圖像化審美形式已經成為時代特征。與此同時,新一代畫家采用自由、開放的觀察方式,引進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攝影技術,在油畫創作過程中不斷注入自己的創作思想與個性情感,體現了當代油畫最顯著的多樣性和多元化特點。 

2 改變了油畫藝術對文化符號圖像的獨創形式 

攝影作為一種利用機械科技來記錄視覺畫面的方式,一經產生便預示著圖像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精神生活和思維模式,攝影技術從誕生由一開始對繪畫圖形及文化符號的借鑒,逐漸發展到現在繪畫不斷直接或間接地挪用越來越科技化的攝影圖像,改變了油畫繪畫藝術對人類文化符號及圖像創制的再現、記錄、敘事、宣傳等諸多固有功用,借鑒攝影技術中對于視點、尺寸圖像分割法的油畫創作,呈現時空、觀念和風格的集合,標志著當代油畫已進入了圖像化的時代,當代油畫與攝影圖像的結合在表現技法上趨向融合。 

3 衍化了油畫藝術對攝影技術記錄性功能的借鑒 

油畫是建立在對現實客觀事物內在本質與規律基礎上的模仿和再現,是記錄具體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攝影技術的運用,生成了油畫創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現功能的弱化,攝影技術對物象的快捷性記錄方式,對油畫創作藝術的再現功能提出了嚴峻挑戰,油畫藝術是按照一定的審美法則及創作規律,通過對物象的線條、色彩、形體、構圖、肌理等創作要素的組合,塑造物體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復的特點。 

而攝影技術則可以運用科技材料針對物象的造型進行機械性復制。同時,攝影技術的發展與運用,能夠為油畫創作提供可觀的創作資料和素材,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油畫藝術,是對攝影記錄性功能的借鑒。 

結束語 

現代科技的發展,推動了攝影藝術在社會生活領域的滲透,并以紀實功能和成像快捷的優勢,發揮著重要社會功能,攝影與繪畫之間的相互關系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種藝術形態的交融互動,將是一種長期的文化現象,這已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念,實現攝影與繪畫藝術的共同融合,是現代藝術創新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第7篇:藝術的審美功能范文

關鍵詞:廣告;傳播環境;審美價值;分析

廣告活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審美,但廣告具有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廣告表現出來的審美價值已經逐漸被受眾接受和認同。深刻認識、研究廣告的審美價值,并將廣告的審美價值與傳統意義上的審美價值進行分析和比較,可以使廣告審美藝術在廣告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明確,并能準確把握廣告審美藝術的走向和趨勢。

一、傳統意義上的審美和商業意義上的審美

1.傳統審美藝術和廣告審美藝術的區別

純藝術的審美沒有直接的實用目的,它能給人以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最為純粹的美的愉悅和享受。而商業意義的審美尤其是廣告審美則是為了表現商品個性、企業或品牌形象,達到促進產品銷售的最終目的,是帶有濃厚功利性色彩的審美。它的內容更加復雜,既要言利,又要有實用目的。廣告審美其實是在做傳統意義上的審美和廣告實用功能之間的一種統一。

正是由于廣告審美是在做傳統意義上的審美和廣告實用功能之間的一種統一,才使得廣告作品在取材和表現形式上更加多樣和寬泛。它把所要傳達的商品實用信息演變為藝術表現形式,除了帶給人們純粹的審美享受外,還激發出了受眾的潛在消費欲望,進而產生購買行為。這也正是廣告審美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審美的主要特征。

2.廣告審美藝術對傳統審美藝術的借鑒與發展

和其它社會文化形態一樣,廣告吸納和發展了美學思想,并且結合行業特點,形成了富有廣告自身特色的審美文化。這種審美形式的出現,應該說是傳統審美領域的延伸和擴展,但它與傳統意義上的審美又有著很大的差異性,這種總差異性主要體現在:純藝術性(傳統意義上的)的審美沒有直接的實用目的,它能給人以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最為純粹的審美愉悅和享受,而商業性的審美尤其是廣告審美則是為了表現商品個性、企業品牌形象,以達到促進產品或勞務銷售的最終目的,是帶有濃厚功利性色彩的審美 。

二、廣告審美藝術的特殊性與局限性

1.廣告審美藝術的特殊性

廣告創作的藝術性,是受廣告的功能所制約的。它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審美價值,應該是為其信息傳達的功能服務的,這種藝術性與純藝術上的繪畫、音樂、舞蹈以及攝影等諸方面是有本質區別的。廣告的審美價值決不能脫離其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它必須牢牢扎根在廣告所傳播的物質產品的真實性之中。否則,不管具有什么樣的審美特性,都只能是空中樓閣、霧里花朵,毫無價值可言。

2.廣告審美藝術的局限性

在廣告活動中,廣告的使用價值也受到廣告審美價值的嚴重制約和限制。因為,廣告是聯系商品與消費者的橋梁,廣告的作用就在于溝通、交流。為實現這種溝通和交流,不僅要靠廣告所宣傳的產品的使用價值及其真實性,還要依賴廣告本身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靠它們去吸引或打動受眾,引發他們的共鳴和認同。只有這樣才能說服受眾,達到預期的廣告目標和廣告目的。

由此看到,廣告審美藝術源于傳統意義上的審美而又與其有著形式上的巨大差異,他的一切藝術性都要為廣告自身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服務。廣告作品拒絕“平庸”,但是更拒絕“唯美”,任何純藝術的作品或者是表象上的“唯美”作品都將會與廣告審美價值相悖。

三、廣告傳播中審美藝術形式的特征

1.廣告審美藝術形式的“多元性”特征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廣告的創意手法和制作手段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也促使了廣告的審美價值呈現出多元性,使廣告在多個角度和多個層面上都展示了風格不一的審美特征。從“名牌現象”到“明星效應”再到廣告模特、廣告歌曲、廣告影視等等,取材多樣,爭奇斗妍。

至于商品廣告為了使作品生動活潑而運用音樂、攝影、詩詞、影視以及說唱等多種藝術手段,則更體現了廣告審美藝術性的多元性特征。

一方面,它們是廣告內容的重要組成,另一方面,廣告又賦予音樂、攝影、詩詞、影視以及說唱更豐富的審美風格,甚至衍生出全新的格式。例如,在廣告中一些優美的歌曲或優美的短語經常會很快地傳播到大街小巷當中去,有的甚至已經成為經典名曲或者是運用在各種場合的固定短語。

2.廣告審美藝術形式的“個性美”特征

由于廣告的商業性和傳播性,它所體現的審美藝術又具有鮮明的“個性美”特征,即廣告推崇“個性美”而忌諱“大眾美”。商業廣告作品除了同繪畫、音樂、文學等藝術作品一樣講究文案的優美、旋律的和諧和畫面的精彩之外,更注重廣告本身給受眾留下的深刻印象。因為廣告人意識到要想使顧客中意你的產品,當務之急是要在廣告中制造某種或某些差異,讓你的產品在眾多競爭對手中顯得有“個性”,以“個性美”來吸引和打動受眾,以達到有效傳達產品信息的目的。

四、結束語

總之,我們既要把廣告事業看作人類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要看成是人類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廣告審美價值應當與時俱進,體現出精神美、道德美、藝術美、時尚美……,任何純功利性的或純藝術性的廣告作品都是非科學的,只有在廣告創作中把產品的實用信息演變為藝術形式,并在傳播這一形式的過程中體現出更多的審美價值來,才是我們在以后廣告事業中的價值取向和主要任務。(煙臺南山學院;山東;煙臺;265713)

參考文獻:

[1] 李平.廣告的審美.中國廣告,[J]1998(4)

[2] 金謝謝、尚曉莉.淺談商業廣告的審美藝術[J].華夏文化,1997,(3)

第8篇:藝術的審美功能范文

[關鍵詞]當代藝術 物理空間 心理空間 社會空間 陶瓷藝術

一、 藝術與空間的關系

藝術作為一種滿足人們特殊精神需求的審美對象,具有其自身的屬性和特質,藝術作品作為連接客觀世界和對象世界的媒介,并非是指簡單的物質實體,還包括包括藝術家情感的熔鑄、藝術欣賞者的審美感受以及引發欣賞者審美感受的空間環境等要素。縱觀藝術品的發展軌跡,從實用藝術逐步演變成裝飾藝術,空間要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定位,成為當代藝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內涵。藝術作品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物體,而是從根本上追求精神的享受。空間的作用除了表現出藝術作品所處的環境和文化、生態等因素外,還起到限制作用,規定了藝術作品的整體氣氛。設計師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必須結合空間因素來設計作品。

藝術作品中空間的作用已經從單純的物理空間延伸到心理空間和社會空間。藝術作品中的“空間”概念包括物理空間、心理空間、社會空間三個層次,物理空間是指物質實體所圍合的空間,心理空間則是由物理空間布置所引發的的心理上的空間感受。社會空間是對民主精神的呼喚。以“藝術家——藝術作品——空間環境——欣賞者”的有機統一性為原則,提高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社會文化內涵。

1、 由藝術作品的物理空間延伸到心理空間

藝術家創作出來的藝術品,要通過欣賞者的審美再創造,才能發揮它的美學價值。對藝術品空間的營造,是人們審美需求的物化表現。在當代社會,藝術品的創造不僅僅著眼于藝術品本身,而更加注重整體氛圍的營造,同一件藝術作品擺放在不同的空間,會引發欣賞者不同的心理感受。這是由空間的特定屬性決定的,空間是具有邏輯性和形態性的,特定的空間能使人感受到特定的知覺意義。對藝術品空間的營造,并非僅僅滿足觀賞者的視覺審美需求,也可以實現大眾的心理補償。

當代藝術是現代城市文化的產物,是表現城市文明和人類現代生活與理想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目的不僅僅是藝術作品的展示,目的是通過不斷影響人們的心理活動,改變大眾對現代文明的認知。在城市,大眾的私人空間是狹小的,人們希望公共空間彌補私人空間的不足,爭奪更多的私人空間和自我實現的心理補償,并實現個人與社會精神的對話。

2、 由藝術作品的物理空間延伸到社會空間

藝術空間的營造除了滿足大眾的視覺審美需求和心理補償需求,也是對民主觀念的呼吁。人是空間創造的主體,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創造的空間都滲透著當時的社會意識、時代特征、文化背景等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因素。當代藝術對社會空間的訴求,不僅僅是為藝術作品提供良好的整體氛圍,還是對公眾權利的維護。當代藝術是民主化的必然產物,也是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回顧藝術的發展歷程,在當代,藝術不再是少數人的,當代藝術已經被打上民主化的烙印,因此,建立一個真正體現民主觀念的藝術運作機制,是當代藝術的必然使命。藝術家要通過使用民主化的話語權,體現出平等交流和公共關懷的價值觀。藝術家必須努力在個人與公眾之間尋找平衡點,通過藝術品的創造滿足大眾民主化的政治愿望,維護公眾權利。

二、 當代藝術的空間營造——以陶瓷藝術為例

縱觀陶瓷藝術的發展史,陶瓷藝術逐漸從實用性向裝飾性轉變,陶瓷的裝飾性是陶瓷原始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滿足了人們的基本實用功能之后,從物質文化提高到精神文化的高度,所產生的陶瓷新功能。現代文化的多元化導致陶瓷藝術的多樣性,把陶瓷與現代環境空間結合,是新時代陶瓷藝術多元化表達的新方向。在當代社會,陶瓷藝術逐漸打破單體化的格局,朝著整體、多元化、大型化的方向發展。

三、總結

當代社會制度和文化的多元化決定了藝術的多樣化,空間與藝術的結合,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維度和思考。空間的營造并非只是為了滿足大眾的視覺審美需求,而是對藝術民主化的呼吁,建立一個真正體現民主觀念的藝術運作機制是當代藝術的重要使命。通過物理空間的營造完成大眾心理空間的審美需求和心理補償,進而實現藝術的民主化,為公眾爭取社會空間的權利。當代藝術家要更加注重藝術作品的文情懷,通過藝術品的民主化精神維護公眾權利,建立一個真正體現民主觀念的藝術運作機制。

參考文獻

第9篇:藝術的審美功能范文

[關鍵詞] 《放牛班的春天》;藝術教育;功能

藝術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滿足著人類的文化需求,“沒有藝術,人生索然無味,生存便罕有任何價值”[1]30。“很難設想,如果有一天人類突然失去了藝術——沒有音樂,沒有文學,沒有美術,沒有戲劇和電影……人類的生活將會變得何等的暗淡和沉寂!”[2]藝術教育以教育的形式強化和突出藝術的功能,通過藝術教育凈化人類心靈,提高審美能力,提升文化修養,改善精神思想。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耶(Christophe Barratier)導演,反映音樂教師克萊門特·馬修通過音樂藝術教育改變了一群被社會、家庭甚至部分教師遺棄的“問題少年”的故事。馬修老師通過音樂形式成功演繹了藝術教育的功能,片中馬修老師通過音樂這門藝術將處于黑暗、低谷的失落兒童引向了光明的人生大道。藝術教育改變了頑固的哈桑校長,古板的數學教師,更悄悄地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使他們的生活逐漸充滿陽光和希望。通過藝術教育,馬修老師引導著他的學生一步一步地從生活的陰影中走出來,奔向他們人生的春天。

有關藝術的功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藝術“對于真理沒有多大價值”,是“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所以他否定藝術在人類文化中的價值和作用。德國文化學者卡西爾認為“藝術為人生的內涵之一和人生的必要條件”,前蘇聯美學家卡岡將藝術的功能劃分為:交往功能、啟蒙功能、教育功能、享樂功能等。不論學術界怎樣定位藝術的功能,都無法回避藝術教育對于人類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影響。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反映了音樂藝術教育對于少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影響,對于兒童人格塑造的作用。為了捋清藝術教育的功能,本文將結合電影的敘事情節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藝術教育的功能。

一、德育功能——規范孩子們的不良行為

藝術教育借助不同的藝術形式和媒介使學生在藝術鑒賞與學習中認識美、理解美、體悟美的同時,在審美體驗中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此片以音樂的形式,通過音樂藝術的感染力,使“池塘之底”的孩子們獲得“真”“善”“美”的體驗。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音樂會幫助人們感受到自己身上不良的東西;音樂將兒童引進善良的世界。”[3]中國古代《晉書·樂志》記載:“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傾穩而仁愛;聞其微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對于音樂對人的情感、性格、禮儀、修養的影響,東西方文化都有相對一致的理論。

“成教化、助人倫”“文以載道”,中國自古就比較重視藝術的德育功能。魯迅說:“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物質文明,日益蔓延,人情因亦日趨于膚淺;今以此優美而崇大之,則高潔之情獨存,邪穢之念不作,不待懲勸,而國人安。”[4]魯迅所說的美術泛指一切藝術形式,藝術教育對人類的性格、思想、情感、道德的影響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生活在“池塘之底”的學生,大多數都因為家庭以及生長環境等因素,身上有許多缺點和不良行為。音樂藝術以其對人類心靈獨特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沖破了孩子們冰冷的心,讓他們重新感受到了愛的力量。影片開始向觀眾展示了許多矛盾,主要體現在師生矛盾、同學矛盾、同事矛盾。孩子們的叛逆,校長殘暴的管理,教師與校長上下級間的不滿,形成多重矛盾沖突。然而所有這些矛盾在馬修老師“合唱團”組建后,音樂藝術教育逐漸將所有看似不可調解的矛盾都調解了。孩子們不再惡作劇,古板的數學教師為合唱團伴奏,甚至傲慢、殘暴的校長也可以放下架子,和孩子們一同踢起了足球。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音樂有凈化人生的作用,他認為:“用音樂,用某些旋律和節奏可以教育人,用音樂,用某些旋律、節奏治療人的脾氣和,并恢復內心能力的和諧。”正是音樂這門藝術改變了孩子們的心性,將他們從粗暴、低俗、叛逆、自閉的陰影中解放出來,奏響出人生和諧的樂章。“縱觀歷史,從原始人類的圖騰崇拜、歌舞禮儀的巫術活動開始一直到現在百花齊放的文化藝術活動,可以明顯看到藝術在協調人際關系、融洽人們的感情、促進民族地域之間的溝通交流、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活動都無法替代的。”[5]

二、審美功能——陶冶性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 萌白酱白丝护士服喷水铁牛tv | 欧美一a级做爰 | 刺激免费视频 |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 午夜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久 | 萌白酱香蕉白丝护士服喷浆 | 一级床上爽高清播放 | 男人的天堂久久爱 | 国产精品视频视频久久 | 欧美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 | 日本毛片在线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 国产五区| 国产一级强片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 | 午夜手机视频 | 精品真实国产乱文在线 | 亚洲综合欧美综合 |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高清 | 欧美性色黄大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水野优香在线网在线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 日本一道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 亚洲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免费97 | 2022免费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日本69色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免里 | 日本一级做人免费视频 | 久久久最新精品 | 青青视频国产依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