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半導體發展要素范文

半導體發展要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半導體發展要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半導體發展要素

第1篇:半導體發展要素范文

當前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如火如荼,臉譜、推特、優步等移動互聯網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可美國部分研究生產力的經濟學家卻認為,目前大多數創新都發生在消費品上,與提高整體經濟生產力不搭邊,信息技術革命長在低枝的成果也已被摘光,以計算機、軟件和互聯網為驅動力的生產力革命正逐步衰落。

起底生產力增長

2014年末凱托學會舉行的經濟年會上,美國企業研究所駐所研究員、經濟學家史蒂芬?奧利納在分析美國生產力增長的歷史后表示,由于信息技術革命,美國生產力增長率在1995?2004年形成一個,但在2004年后逐步降低。雖然現在互聯網經濟很發達,但互聯網的基礎技術――半導體在2004年后的進展較緩慢,價格下降的速度也在減緩。

生產力增長是經濟增長率的根本,而經濟增長率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因此,這個看起來很學術的詞,其實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是,美國生產力增長率的趨勢到底如何,經濟學家對此的預測,差異很大。

美國有據可查的每小時勞動生產率可追溯至1889年。自那時起,美國勞動生產率每年平均增長2.5%。125年后的今天,美國勞動生產率已翻了15倍,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提高。這是兩次工業革命取得的成就。

人類自1960年代起將計算機運用于商業用途。奧利納將信息技術革命分成三個階段:1974?1995年,生產力的年增長率為1.5%,遠低于平均水平;1995?2004年,生產力年增長率升至3%;但2004年以后,生產力年增長率又回歸到了之前的低水平。雖然這期間發生了金融危機,但生產力增長衰減在危機之前,因此,這場危機不是生產力增長放緩的原因。

一般來說,生產力增長有三個要素:資本深化、全要素生產以及勞動力組成變化。奧利納和他的同事對美國生產力增長的要素進行了研究。其中,特別研究了信息技術相關部門的資本深化和全要素生產,分別指在經濟中使用電腦及相關設備、軟件、通訊設備、半導體所產生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和生產電腦及相關設備、軟件、通訊設備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因為半導體技術的進步,是其他IT產品技術進步和價格降低的源泉,所以也包括在內。

他們研究發現,IT相關因素的變化是2004年以后生產力增長下降的主要原因:IT相關產品價格下降溫和,降低了資本投資設備的積極性,從而減緩了資本深化率;由于生產外移,IT產品生產部門在非農領域中的比例自2000年以來已下降70%;互聯網最能推動生產力增長的成果已經被采用,近年來只有一些較小的創新。這和創新浪潮式分布相符,有也有低谷。

他們還發現,1974?2012年,資產的資本深化、勞動力組成的變化以及全要素生產的周期性影響等,對生產力增長的影響變化不大,IT才是1990年代中期生產力增長加速和2004年后放緩的主要動因。 芯片制造商現在已經改變了傳統的創新方式。因為運算速度加快導致了散熱問題,芯片制造商將提高計算能力的路徑,改為通過整體設計提高芯片效率。

信息革命可能迎來第二次浪潮

數字革命的一切看起來很新潮,比如機器學習、機器人、大數據等,其實背后創新的源頭只有一個――半導體芯片。如果半導體技術在進步,資本就有動力進入,技術進步帶來的產品創新也會擴散;反之,半導體技術進展緩慢,對整個經濟將產生相反的作用。

以經濟學家羅伯特?戈登為代表的技術悲觀派認為,信息技術革命能為人類帶來的利益已幾乎被榨干,技術開始停滯不前。美國官方的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中,近年來微處理芯片價格維持平穩的表現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技術進展緩慢導致大多數產品并沒有取得明顯的改進,投資增長也因此受阻。在信息技術革命早期,每一個新的產品周期都代表著速度和可用性方面的重大飛躍。高科技產品的價格迅速下降,使企業有動力采取重大的投資措施。但在今天,芯片速度更快或軟件的小小改動,無法起到同樣的激勵作用。例如,從MS-DOS到Windows 8是非常巨大的飛躍,但很少會有企業急于采用Windows 8系統,因為Windows 7也很不錯。

不過,奧利納并不認同這一點,他認為半導體技術現在仍在迅速發展。他列出了整個半導體行業以及其代表公司英特爾的微處理芯片技術周期的平均長度。從整個行業來看,1993年以前,半導體的技術周期平均為3年,1993?2012年間降至2年。1993年之后的10年技術進步非常快,2003年之后開始放緩,但還是比1993年之前的技術周期短。

半導體技術周期的標準定義是:芯片邊長減少30%所需要的時間。因為芯片是矩形的,邊長減少30%等于整個面積減少將近50%。芯片變小、運算速度變快是IT產品更新換代的關鍵。

奧利納的研究顯示,芯片制造商現在已經改變了傳統的創新方式。因為運算速度加快導致了散熱問題,芯片制造商將提高計算能力的路徑,改為通過整體設計提高芯片效率。在這一戰略下,即使表面看起來芯片的運算能力增速從2000年代中期開始放緩,但其總體效率仍在提高。奧利納及其同事的計算表明,官方公布的微處理芯片PPI存在誤差,近年來半導體的技術進步和降價速度雖然比不上信息技術革命的鼎盛時期,但依然可以稱得上快速。

第2篇:半導體發展要素范文

刁石京表示,大陸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基于三個原因:一是產業調整、升級的需要,使得制造業價值更多地集中到集成電路環節;二是創新模式從鏈式轉變為矩陣式;三是生產組織方式的優化,互聯網將市場要素推廣到生產的各個環節,這個變化要求將各創新要素進行深度整合,集成電路在其中起著關鍵環節作用。

“未來60年,集成電路是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把一整套工業體系建立起來,才能實現科技強國。”中科院微系統所所長葉甜春頗為認同刁石京上述觀點。

對于發展模式,葉甜春認為一是要在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中找到一種共贏模式,擺脫單純的兼并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發展思路,從熱衷購買國際公司轉變為投資、做大股東;二是需要做到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的協同推進、三鏈融合。

葉甜春所言已經被部分上市公司所踐履。近期紫光股份公告稱,擬斥資240億元認購西部數據15%股權,這成為大陸集成電路產業從并購到投資的典型案例。紫光股份17日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紫光聯合以交易總金額37.75億美元(約合240億元人民幣)獲得西部數據15%股權;交易完成后,公司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并將擁有1個董事會席位。此外,通富微電23億元收購AMD蘇州及AMD檳城各85%股權也屬于該類案例,該項收購可顯著提高通富微電的盈利能力,且利益綁定AMD(AMD保留15%股份)。

在論壇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下稱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表示,大基金將與海內外產業、資本,海峽兩岸展開密切的溝通和合作。同日,合肥晶合晶圓制造項目(一期)開工儀式舉行,該項目由臺灣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填補了安徽省高端晶圓制造空白,是合肥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打造“IC之都”的新里程碑。

“海峽兩岸合作點很多,最關鍵的是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建立全球性競爭力和發展新模式。”葉甜春表示,大陸有市場的廣度和人才的厚度,臺灣有產業的硬度和技術的高度。這四個“度”之間的全方位合作,可以形成一個更加全面的強大的大中華集成電路產業新格局。

芯謀研究顧文軍對此表示,大陸與臺灣可以做到優勢互補共謀兩岸半導體產業發展,但在大陸開放市場和資本的情況下,臺灣應該進一步分享技術和經驗。大陸半導體產業具有市場、人才梯度、資金和發展產業的決心和信心;臺灣具有技術、經驗、人才高度,雙方可以在存儲器、資本與產業、人才培養、國際并購等領域有很好的合作。“合肥晶合項目是個非常好的開端,期望力晶未來更多的努力。”顧文軍如此說。

相關閱讀

工信部電子司司長刁石京在2015年10月20日于合肥召開的2015年海峽兩岸半導體產業(合肥)高峰論壇上表示,大陸發展集成電路是必然選擇,加強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是實現兩岸產業共贏的必然選擇。

8月5日,總規模不低于300億的湖北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在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注冊成立。

6月23日,中芯國際宣布與華為、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高通共同投資設立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新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開發下一代CMOS邏輯工藝。

第3篇:半導體發展要素范文

投資要點:

1、IC 設計領域潛在投資機會巨大。

2、晶圓制造領域快速追趕,利好全產業鏈。

封測環節技術壁壘較低,人力成本要求高,有利于國內企業在半導體產業鏈切入。在過去十多年發展中,封測環節一直占據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主導,不過主要被海外IDM廠商封測廠占據。現在A股上市的封測企業質地優秀。

IC 設計領域潛在投資機會巨大。過去十年在政策支持和終端市場需求強勁的雙重動力推動下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 是半導體產業鏈上發展最快的一環。目前, 國內已經涌現出華為海思、展訊等具備全球競爭力的 IC設計公司。華為海思最近的麒麟Kirin920性能卓越,有望沖擊移動應用處理器第一陣營。紫光集團私有化收購展訊和銳迪科實施強強聯合,并提出了要打造世界級芯片巨頭的宏偉目標。未來將會有一批國內最優秀具備國際競爭力的IC設計公司有望在A股上市,潛在投資機會巨大。

晶圓制造領域快速追趕,利好全產業鏈。晶圓制造環節具有極高的資本壁壘和技術壁壘, 盈利能力豐厚。過去國內晶圓制造環節發展嚴重滯后,直接影響國內半導體全產業鏈發展。未來,國家將會加大對晶圓制造環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

投資建議:封測環節重點關注長電科技、華天科技、晶方科技;IC設計環節可持續關注展訊與銳迪科合并后在A股上市;晶圓制造環節關注中芯國際。

有色金屬:工業金屬價格強勢 資源股吸引力回升

投資要點:

1、一周價格綜述:黃金小幅下跌,中重稀土價格大幅回落,工業金屬表現強勢。

2、關注加工轉型和碳酸鋰企業。

黃金收于1317.1美元/盎司,C0MEX黃金、白銀小幅下跌0.2%、0.2%,LME鉑價上漲 1.0%。

基本金屬價格在美國經濟持續超預期的環境下繼續走強。LME3月期銅、鋁、鉛、鋅、錫、鎳分別上漲 1.9%、1.7%、0.4%、0.9%、1.0%和 1.9%。庫存方面,鉛、錫庫存大幅增加 10.4%、3.8%;其余品種庫存基本保持穩定。稀土價格本周分化明顯,輕稀土價格保持穩定,重稀土價格大幅度下跌。本周重稀土價格的大幅回調是國儲局收儲時點低于預期的反應,短期稀土價格仍要看國儲局收儲的進展程度。小金屬方面,LME3 月期鉬大幅下跌 10.9%,鈷上漲 2.4%,其他品種價格平穩。

下半年有色金屬投資的整體環境有所改善,主要原因是在經濟結構調整、流動性有所緩和的情況下,新材料類和資源類的股票將有階段性表現的機會。

新材料類的公司重點推薦贛峰鋰業、銀邦股份、正海磁材、鋼研高鈉,資源類的公司重點推薦鉛鋅龍頭中金嶺南和錫業股份。

海運:郵輪開啟水上消費新篇章

投資要點:

1、一線城市初具發展條件,提升空間較大。

2、寡頭市場下的中高端休閑消費。

從國際發展規律來看,郵輪業大致有4個明顯特征:1)親水特性;2)發展的不平衡性;3)重游率較高;4)產品定位以中高端消費為主。

從以上4點來看,我們認為中國的一線城市已經進入了較有潛力的郵輪消費圈城市之列,但由于過去母港設施的稀缺性導致郵輪市場的滲透率即使在這些城市也是非常低的,我們預計在未來5-10年中一線城市的滲透率將有顯著提升。

由于資本密集和品牌忠誠度較高,郵輪業是典型的寡頭壟斷市場。整個行業盈利模式可概括為:船票收入基本可以覆蓋營業成本,而旅客在船上的消費成為公司的營業利潤。2006年開始的這輪周期中,三大集團的ROE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主要原因是行業處于周期下行區間和歐美兩大市場成長性走弱所致。

A股上市的相關標的中,我們首推渤海輪渡――原有客滾業務可提供公司穩定的利潤和現金流,而新涉足的郵輪業務將帶來可觀的增量利潤來源;其次是海峽股份――業務模式與渤海輪渡較為類似,西沙航線為最大看點,只待西沙地區旅游資源的所有權得到明確,公司的郵輪航線經營權將逐步在股價中得到體現;最后是世紀游輪――立足長江,內河游船寡頭。

環保:下半年關注污水處理

投資要點:

1、我國處于環保發展初期階段,政策為主導,行業仍具可觀空間。

2、農村治水帶來污水處理新利潤點,危廢處理市場空間巨大。

中國環保產業目前處于初期階段,由于近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我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十二五”期間,我國對環保產業投資明顯增加,2012年我國環境治理總投資達到8253億元,占GDP比重為1.6%,我國環保產業投入目前以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為主,資本要素投入為主,其他要素投入相對淡化。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環保投資仍顯不足,主要發達國家成熟期環保投入均占GDP2.5%以上,發展初期這一比例更高。環保投資需求遠大于環保投入,同時,為了達到我國“十二五”期間制定的各項排放標準,環保投資需求非常巨大。

第4篇:半導體發展要素范文

關鍵詞:南昌;LED;戰略性新興產業

半導體照明(簡稱 LED) 作為新型高效固體光源,具有長壽命、節能、環保、安全、色彩豐富等顯著優點,將成為人類照明史上繼白熾燈、熒光燈之后的又一次飛躍,是世界照明工業的一次全新的革命,被公認為 21 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高技術領域之一。我國的 LED 產業正處于產業發展初期,國際產業逐步向國內轉移,南昌已具備初步的產業基礎并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加快發展 LED 產業,無疑是南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科技制高點、突破關鍵技術、推進原始創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低碳創新型城市的重要體現。是推動南昌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把南昌打造成帶動全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的重要舉措。

一、發展南昌LED產業的重要意義

1、發展LED產業有利于在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助力南昌打造核心增長極

打造核心增長極,關鍵靠產業支撐,通過聚焦產業發展,通過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讓產業成為南昌打造核心增長極的有力支撐。經過多年的發展,作為我國第一批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南昌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器件在全國已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產業鏈相對完整,具有原創核心技術優勢,構建了持續發展的技術支撐體系,同時具有良好的支撐產業發展的政策優勢。通過LED產業的發展,形成LED產業集群發展,助力南昌打造核心增長極。【1】

2、發展LED產業有利于調整和優化南昌經濟結構,促進區域內產業結構升級

全球照明目前以白熾燈為主,為了推廣節能、環保的照明新技術,各國將陸續禁用白熾燈。中國已經出臺 LED 產品推廣補貼、LED 研究資助、全國七大 LED 產業基地建設等宏觀政策,全面禁用白熾燈正提上立法日程。南昌市擁有深厚的 LED 產業基礎,優先發展 LED 產業可引導南昌大規模應用 LED 照明技術及產品,以此更新節能環保照明的消費理念,還可調整傳統照明產業結構,加快環湖區內照明產業的結構升級。

3、發展LED產業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半導體照明產業涉及節能、環保、高技術、微電子、基礎裝備制造等諸多領域,發展半導體照明產業,對信息產業、汽車電子、原材料與裝備制造、消費類電子、航空航天、太陽能光伏以及整個光電子產業等領域均起到重要帶動作用。特別是根據《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的要求,欲以環湖中心城市為重點,建立航空產業基地及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等。可以預計半導體照明的廣泛應用,將顯著提高這些產品的附加值,加快各基地的落成,并且在巨大的市場需求拉動下,發展半導體照明產業將帶動區域內原材料與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

二、南昌市LED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南昌市LED產業發展的現狀

南昌作為我國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之一,在國內半導體照明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南昌市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器件在全國已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LED產業已成為政府高度重視、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2004年,南昌市被科技部批準為"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2009年,南昌市被科技部正式批準為國家"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試點城市。目前,全市有半導體照明企業20余家,2011年主營業務收入31.3億元,2012年上半年,20余家LED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2億元,初步形成了以高新區為核心,以晶能光電和聯創光電兩家企業為龍頭,向進賢縣等縣區和工業園區擴散的產業格局,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LED 的產業鏈主要可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個部分。上游為LED 外延片生長、芯片制造、配套設備制造等;中游為器件封裝;下游為應用產品制造。目前,南昌已初步形成了以晶能光電、聯創光電等公司的外延片產品為上游產業,晶能光電、欣磊光電等公司的芯片制造為中游產業,聯創光電、申安集團、聯眾電子、永興電子等芯片封裝和晶和照明、聯創博雅、恒明科技、宇欣科技等的光源、燈具、LED顯示屏、聯創致光的手機背光源等為下游產業,宏森高科光電子的LED支架為配套產業的一個較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了互有分工、關聯配套的企業集群;分工涉及 LED 襯底硅材料生產、專用切割刀具、外延片、芯片制造、芯片封裝、LED 顯示屏、手機背光源及照明等各個生產環節。【2】

2、南昌市LED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LED 產業集群發展不完善

首先南昌國家高新區雖然形成了完整的 LED 產業鏈,但是受南昌及周邊城市工業基礎較薄弱的影響,產業配套能力較弱,和其他國家半導體照明基地相比有一定差距;其次公共服務體系的不完善制約了南昌國家高新區 LED 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再次從整個產業鏈來看,存在上中下游產業發展不均衡,應用產品產業化能力弱的問題。特別是 LED 照明光源、燈具等應用產品,始終不能獨立形成大規模應用產品的產業化生產的能力。

(2)產業鏈發展不均衡,中下游產業化能力弱

從LED整個產業鏈來看,南昌均有生產、研發和營銷的縱向一體化產業流程,南昌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LED產業鏈。南昌的LED產業在上游投資力度最大,在上游外延材料研發、中游芯片制造方面有較強實力,外延片及芯片產能國內最大,技術先進,上中游研發優勢明顯,但在LED應用產品特別是LED照明光源、燈具等方面的技術力量和企業規模還相當薄弱,尚未形成大規模應用產品的專業化生產的能力,下游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不高,缺乏高端產品。晶能光電以南昌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為技術依托,從事硅襯底氮化鎵基 LED 外延材料與芯片生產,然而LED 封裝與應用企業少、產業化能力弱,影響南昌LED 產業鏈的均衡發展。目前,從國際上看,隨著技術發展步伐的加快,LED產業轉移出現了新的趨勢,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大公司,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逐步將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鏈中下游環節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轉移,迅速實現了全球統一市場營銷策略下的上、中、下游整合。這給發展中國家的 LED 產業優化升級帶來了契機,南昌LED 產業亟需整合產業鏈,加快中下游產業發展。形成上游龍頭企業帶動眾多配套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局面,實現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轉變,使得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呈現金字塔形態。【3】

(3)產業服務體系不完善,協同效應不明顯。

有效的產業服務體系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江西 LED 中小企業上下游合作不夠緊密,企業間的橫向合作及與服務中介的合作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各類創新資源還未有效整合,LED 產業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這種現狀制約了南昌LED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從而造成了產業鏈間各企業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子系統和生產要素耦合度差,LED 系統整體結構不穩定,影響整個LED 產業鏈的均衡,產業鏈協同效應較差。

(4)配套與關聯產業發展不足,聯動效應較弱。

南昌LED 配套產業中,與原材料配套的只有LED 支架,其他的配套材料不能完全在本地得到供應;南昌LED 關聯產業中,目前關聯最緊密的產業有LCM模塊、太陽能電池光伏產業,其中 LCM 模塊生產業只有聯創電子和臺企聯志電子兩家企業。南昌LED 產業的發展亟待形成集群式發展,要實現集群式發展,則配套產業和關聯產業不可或缺,要使之產生聯動效應,為整個 LED 產業的發展服務。

(5)標準不明,無法認證質量

目前,LED技術還在向成熟階段邁進,LED照明產業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其質量認證都沒有一個嚴格統一的標準,LED照明產業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始終無法登堂入室。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又缺乏權威的認證和衡量標準,令很多采購商對其望而卻步。

(6)LED產業化專門人才缺乏,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建立。

南昌市雖然是我國最早從事LED研發和生產的地區,仍然缺乏一批深諳LED生產技術和產業發展規律的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多數企業和科研單位也尚未形成系統的LED高、中、初級各類人才培養體系。

三、發展南昌 LED 產業的對策措施

1.選擇"骨干企業+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LED 產業屬于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具有相對較高的集聚效應,產業布局相對集聚,有利于產業鏈內的垂直整合和產業鏈間的橫向整合,有利于發揮綜合優勢,降低生產成本,降低經營風險。因此應發揮產業集聚效應,走產業集群之路,而培育產業集群發展的模式必須選擇骨干龍頭企業帶動型模式。依托南昌國家高新區LED產業基地具有的比較優勢,即晶能光電(江西) 有限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硅襯底 GaN 基技術優勢,金沙江產業園的投資帶動優勢,上市公司聯創光電的融資優勢,以及本地的勞動力廉價優勢,在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的基礎上,結合南昌自身情況,建設具有南昌國家高新區 LED 產業特色的產業集群。進一步優化園區環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落實園區優惠政策,夯實園區產業集聚發展基礎。同時鼓勵核心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促進核心企業間多層次、全方位的聯合協作,借助與金沙江的合作,以政府為引導,以金沙江為帶動,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將金沙江產業園建設為 LED 企業流入的聚集地,形成龐大的 LED 產業體系。借助聯創光電的資本優勢和電子元器件的生產優勢,搶占全國電子元器件的市場份額,建立品牌優勢,打造南昌國家高新區 LED 產業的一大特色產品。在此基礎上,以市場為主導,積極引進 LED 產業投資,形成技術研發集群和以市場前景好、社會效益高的應用產品為主的應用集群。【4】

(2)拓展應用領域,以應用促產業發展

在大力推動LED產業的上、中、下游形成縱向產業鏈的同時,橫向發展、引進產業鏈中的配套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尤其是大力扶持燈具五金、塑膠模具、光學玻璃、電源與驅動、高性能熒光粉、高性能銅基散熱材料等配套產業的發展,為南昌LED產業發展分享照明市場"大蛋糕"打下基礎。針對南昌市LED應用產品產業化能力弱的問題,要以新構思、新技術、新產品引導新的應用。大力推進技術的產業化,加強產品應用示范,實現應用促發展。利用科技部將南昌市列入"十城萬盞LED路燈示范項目"試點城市等有利條件,推進LED產品的應用,加快應用產品企業的發展和政府在城市景觀照明中的率先推廣應用,以推廣應用促發展,爭創應用示范城市。

(3)企業建立產業聯盟,加強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合作

一方面,引導省內企業特別是工業園內企業建立"南昌市LED產業聯盟或LED行業協會",整合南昌LED企業、科研單位、高校院校、服務機構等各方面資源力量,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合力推動南昌LED產業發展。加強企業之間在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合作,鼓勵上中游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中小企業發展,實現產業鏈的全面協同發展,進一步夯實龍頭企業的發展基礎;另一方面,引導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與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建立"硅襯底氮化鎵基戰略發展聯盟"。通過與國內外企業的戰略合作,實現晶能光電的技術標準成為國家標準乃至世界標準。

(4)以LED產業為中心,發展配套產業與相關產業

加強LED產業園區建設,引導LED企業向園區集聚,實現園區內的資源共享,以集聚共享促發展,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LED產業化基地;以LED產業園為載體,積極引進LED配套產業,為LED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良好的產業配套服務;大力發展配套產業與關聯產業,加強LED產業與其它產業的聯系程度,實現產業鏈之間的優勢互補和上中下游均衡發展,使其實現戰略升級和產業集群式發展。

(5)加強半導體照明標準化工作,規范企業行為

新興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迅速綠色節能的照明光源革命已成為不爭事實,如何應對日益突出的標準缺失問題,已成為主要發達國家政府、國際標準化與學術組織、國際知名企業等共同面對的挑戰。為統一解決產業化中的共性問題,解決產品生產和銷售中的匹配問題,要成立南昌市半導體照明工程專家小組。專家小組成員主要由國內外業內知名專家、顧問組成,負責指導半導體照明技術研發路線及相關政策的制訂、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有關技術標準的建立等。企業應注重自身標準體系建設,注意和國際標準接軌。一些實驗性質的標準可以先作為企業、行業標準試行,待成熟后申請成為國家標準。

(6)大力實施技術創新與人才戰略,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進一步深入硅襯底GaN基核心技術的研究,將專利技術覆蓋所有LED生產領域,形成LED國際和國家技術標準。通過技術攻關與研究開發,力爭在功率型及超高亮度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技術、高性能LED封裝技術等關鍵技術和工藝上有所突破。技術的創新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南昌市政府應完善現有的人才引進政策,通過在住房、職稱評定、子女入學等方面適當照顧大力引進一批LED高端管理人才和創新型技術人才,對目前省內的半導體照明高級人才實施特殊保護政策,采取積極措施,凝聚省內的高技術人才,為我省半導體照明的發展提供不竭之源。同時充分借助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優勢,支持省內高等院校開設半導體照明專業和專業技能課程,加強師資隊伍、課程和教材建設,按照LED產業所需的人才梯度,培養LED研發專才、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等一系列人才,為南昌LED產業發展提供完善的人才保障。【5】

參考文獻:

[1] 宋慧琳,黃欣.環鄱陽湖經濟圈之南昌LED產業的現狀與發展思路[J]. 企業導報,2010(24):74-76.

[2] 鄧群釗,劉波.基于SWOT戰略決策模型的南昌市LED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 華東經濟管理,2010(10):21-24.

[3] 劉耀彬,萬力.南昌國家高新區LED產業的SWOT分析及對策建議[J]. 科技管理研究,2010(7):65-67.

[4] 劉彩梅,彭迪云.江西LED產業鏈均衡發展戰略初探--基于網絡狀鏈式整合的視角[J]. 科技廣場,2011(8):91-96.

第5篇:半導體發展要素范文

科技紅利時代,選股新思路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產業趨勢,從人口紅利到資本紅利,再到科技紅利。未來5年,科技股通過大量科技投入帶來新的產品突破以及壟斷利潤。

第二個方向,用戶趨勢,傳統移動互聯網潘烤濟到新生代科技精英經濟,這是一批最具商業價值以及最具消費潛力的人。

第三個方向,資本趨勢,由內生性增長,到全球化優質資產并購整合。未來幾年,整個半導體行業持續并購下去,包括安防,其他的電子一系列的各大行業方向會持續的并購下去。

擋不住的虛擬現實

智能硬件成功制造核心原因在于社交,即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預計2016年將持續出現投資機會。

以人和人的互聯為目的的智能硬件有希望成功,社交是互聯網時代爆發力、黏性和商業價值的核心;這個市場會變得小而美,互聯網天生融合,整體規模大于整個手機市場,更多的小市場有利于國內公司的創業核心要素由以前大的變成對市場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快速服務能力,這是國內公司的優勢。在未來5年,整個國內公司,這一波新智能硬件會超過整個智能手機;互聯網巨頭和代工廠商合資方式會成為下一個趨勢。

2015年的VR產業投資機會只是開始,VR將進入全產業鏈投資的大浪潮,預計2016年依舊是最關鍵的投資主線。

VR已經成為互聯網、電子巨頭普遍參與,全民創業的最熱門領域;與VR相關的產業鏈公司都會參與到這場浪潮之中,從手機、可穿戴、電視機到顯示屏廠商,從視頻網站、在線售票平臺到電影院線,從影視娛樂公司、體育公司到游戲公司,從搜索公司、電商平臺到軟件公司和芯片公司,都不能錯過這次新的互聯網革命,會進行自己的布局,并不斷合縱連橫,而一系列創業者創客們的努力則為不同領域的巨頭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資本市場上則將發生一連串的并購和借殼。

站在2016年資產配置的角度看,VR是必然之選。清晰的事件催化:Oculus Rift CV1以及Sony Playstation VR即將發售;VR具有長遠的影響力:虛擬現實是智能手機之后的下一代計算平臺,移動互聯網的新潮流;VR貼近一般消費者,感同身受,結合熱門話題,從游戲和影視入手,逐漸成為消費剛需。

從虛擬現實的投資時間來看,我們認為VR將是最先得到驗證的方式,之后才是AR和MR,最終的虛擬現實表現形式是MR,實現現實和虛擬的混合。從投資的角度看,推薦關注VR相關的標的,包括頭盔的代工廠商、光學顯示廠商、內容提供商、運營商等。

從VR的發展時間來看,預計2016年將是龍頭產品需求釋放的元年,之后2017年將出現產品的大面積普及和內容的大量增長,2018年之后,AR、MR將集體出現,徹底改變生活和社交方式。我們認為虛擬現實將是未來5年最核心的智能硬件投資邏輯,有望替代智能手機帶動整體產業鏈受益,因此2016年可以關注龍頭廠商產品的相關產業鏈標的。

半導體行業黃金10年,軍工為王

進口金額上萬億的產業,半導體產業興起提到國家戰略層面!半導體行業的黃金10年是最佳投資機會,其中軍工半導體尤為重要。

從集成電路領域的發展經驗看,國家的政策引導、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半導體行業實現核心技術突破、追趕世界領先水平的必經之路。中國自2000年以來出臺了多項行業扶持政策,此次“大基金”更是將破解產業投融資瓶頸,引導集成電路企業的兼并重組的市場化運作,整合國外資金、技術和人才,搭乘國家政策扶持和“中國制造2025”的東風,國內半導體行業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國際化并購是國家目前發展集成電路的主要選擇路徑,千億美元資金支持,重點關注龍頭企業。半導體產業進入成熟后期,產業整合加劇,在大資金的支持下,并購海外資產的企業能夠實現快速的發展,其中設計公司因為不涉及重型資產整合,獲得的研發團隊能極大提升國產芯片設計能力,因此我們更看好設計公司整合的短期效益。

國企改革背景下,芯片優質資產有望得到整合。紫光通過一二級市場聯動,利用產業資本和資源,相應國家政策號召,為國企主導作用做出示范榜樣。CEC集團集成電路證券化率不足20%,大唐半導體等還有優秀IC資產尚未進入資本市場。在國家集成電路發展戰略的要求下,各領域集中發展1-2家公司,實現細分領域做大做強,因此在設計領域,國內資產整合預期強烈。我們梳理CEC資產發現,軍工和芯片資產豐富,未來的整合最值得期待。

安防運營醞釀王者

并購依舊是2016年電子行業的重要主題,有并購基因的公司需要重點關注。

安防行業由硬件轉向運營是行業性機會,海康、大華都選擇解決方案運營轉型之路,中安消預計成為安防運營之王,2010年安防硬件的并購大潮有望在安防運營領域重演。

1)預計空間國內安防運營2000億,國外僅人身安保市場就2500億美元,巴黎恐怖事件之后,全球安保行業投入趨勢增強。

2)運營服務將成為安防市場空間最大,黏性最強,集中度最高的領域。歐美安防運營服務市場規模在幾千億美元,是安防產品市場的10倍以上!而目前中國安防運營服務市場只占整體安防市場的10%左右,仍處于發展初期,市場空間巨大,而未來5年將是中國安防運營服務市場加速爆發式成長的重要階段

3)海外安防巨頭發展歷程證明,并購是實現快速擴張的必由之路。因為安保市場的地域性和管理難度,海外安防安保龍頭都是經過大量的并購做大做強!

汽車電子新藍海:從3C到Auto

智能汽車本質是要解決消費者需求,消費者最大需求是開車省錢,因此電池產業鏈是重點。電池供應鏈重點是技術突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公司,其次在汽車智能化和信息化上,也會涌現出一批高成長的公司。越來越多證據表明預計蘋果會在2019 年推出智能汽車,2017年建廠,蘋果產業鏈會有一批公司享受蘋果的汽車大紅利。

從3C到Auto,電子廠商進入下個淘金時代。隨著消費升級和汽車人均保有量提升,未來汽車電子將成為車場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消費電子的進步讓汽車的娛樂通信功能、智能安全控制系統需求都成為了可能,也帶來了細分領域的高速成長。

僅汽車電臺一公司年收入超過10億,充分顯示了汽車上的時間價值,人機互動的應用無論產品還是供應鏈都極具投資價值。從行業進展預計10年之內,到2025年自動駕駛技術將普遍應用,在此之前各種輔助駕駛技術將逐步將人們從駕駛任務中解放,汽車將逐步成為工作和娛樂場所,汽車的時間價值和入口價值將不斷擴大。同時,車聯網的發展會使OBD,PA,傳感器芯片廠商受益。

從無人駕駛的進展時間看,ADAS預計成為最早的投資機會。波士頓咨詢公司(BCG)預計,到2025年自動駕駛功能的全球滲透率將達到12%-13%,相關市值約為420億美元,到2035年,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全球年銷量將達到1200萬輛。此外,半自動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市場總值可從2025年的420億美元增至2035年的770億美元。。

從“中國制造2025”等文件分析,智能汽車將成為未來10年的發展重點,相關汽車電子標的預計成為未來10年的長期投資標的。

重點關注相關標的組合

方向型資產:先導智能(300450.SZ)、中茵股份(600745.SH)、中安消(600654.SH)、全志科技(300458.SZ)、南洋科技(002389.SZ)、達華智能(002512.SZ)、火炬電子(603678.SH)。

虛擬現實:歌爾聲學(002241.SZ)、水晶光電(002273.SZ)、福晶科技(002222.SZ)。

半導體:全志科技、同方國芯(002049.SZ)、振華科技(000733.SZ)、艾派克(002180.SZ)、華微電子(600360.SH)、長電科技(600584.SH)、三安光電(600703.SH)、盈方微(000670.SZ)。

安防運營與全球化并購:中安消、大華股份(002236.SZ)。

汽車電子:全志科技、華工科技(000988.SZ)、南洋科技、先導智能(300450.SZ)。

軍工電子:振華科技、中航光電(002179.SZ)、華工科技、同方國芯。

量子通信:福晶科技、華工科技。

新蘋果:碩貝德(300322.SZ)、長電科技、信維通信(300136.SZ)、欣旺達(300207.SZ)。

第6篇:半導體發展要素范文

在過去50年的歷史里面,半導體一直都是電子產業的靈魂支柱。雖然半導體行業只有3300億美元,卻維持了近2萬億美元的電子產業。所以半導體對現今的社會經濟可以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在過去消費電子時代,各事物均以個體的形式(Individual of Things),如電話、電視、計算機等,各設備間沒有太多關聯。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物的整合(Integrated of Things)”,為物聯網發展打下了基礎。隨著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等的進一步發展,“智能物聯”(smart everything)或者說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時代開啟,任何物品間,都可以通過云端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互聯網、智能和控制是IoT的三大要素。

新興的IoT產業為行業帶來了巨大商機,特別在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健康及醫療、環境及農業、智能安全、工業和機器人、智能電網及照明、智能物流、智能汽車和交通九大領域存在諸多潛在發展機會。根據IBS(International Brand Standard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國際品牌標準工程組織)預測,在2020年全球IoT產業將產生高達7000億美元的價值,半導體產業只占其產業總價值的12%。

IoT帶來巨大產業商機

IoT帶給產業的商機將會在三個不同的層面顯現。從幾年前開始的Smart Consumers 到現在很火的 Smart Industries 到未來的Smart Everything。從2007年開始至2020年,物聯網產業將以智能消費產品為主,包括移動計算、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智能生活等。2014年到2020年將是智能工業迅速發展的時期,包括智能汽車、智能物流、智慧城市、智能交流、智能電網、智能能源、智能安全、智能醫療等。預計到2025年,云計算、物聯網將從注重用戶與服務的連接發展到注重加強自動化和質量建設。智能物聯網將全面實現智能建設、智能醫院、智能工業及能源等領域的物物互聯。

目前,中國半導體業依然存在一些發展障礙:經濟規模不足,小而分散;因為經濟規模的不足,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本土的技術研發能力需要提升,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機制仍需加強;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仍有待完善。

如何應對嚴峻挑戰

中芯國際作為行業的集成電路芯片代工企業之一,也是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企業,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迎接挑戰。

首先,擴大生產規模。深圳的8英寸廠已在2014年底正式投入生產,這是中國華南地區的第一條8英寸生產線。北京12英寸廠目前在進行設備安裝,即將投入運營。

在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方面,中芯國際堅持自主研發,注重先進工藝和特殊工藝的同步發展,2014年28納米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高效能、低功耗的移動通信處理器已在28納米技術平臺上成功制造。近半年在55納米 eFlash、38納米NAND、CIS-BSI、MEMS等方面也取得諸多進展。與企業共同建立 ATRC (Advanced Technology Research Corporation),以商業模式帶動研發,培養研發人才和先進工藝的領頭羊。同時注重中國IC產業鏈的打造及戰略投資,推進本土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

然而,中國目前仍然缺乏足夠的產能。根據Gartner的數據,2014年,中國的市場份額占據了全世界IC產出的43%,而中國晶圓代工廠的產能近占全球的17%。中芯國際一直在持續擴大產能。2011年年底,我們8英寸和12英寸的月產能僅12.8萬片和2.9萬片;預計到2015年年底,這兩個數字將增加到16萬片和6萬片。

在先進技術研發方面,中芯國際持續開發更先進的技術。2012年年底中芯國際已經實現了40納米的量產,28納米于2013年底準備就緒,目前已為客戶成功制造出高效能、低功耗的移動通信處理器。我們同時也在進行14納米的開發,FinFET的研發正在進行當中。

作為大陸第一個提供全面28納米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代工企業,2014年年底,中芯國際28納米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和高通達成合作并成功生產高通驍龍410處理器。目前,28納米的PolySiON和HKMG均已在多個客戶產品上成功得到驗證,預計在2015年可以實現量產。

在14納米FinFET方面,中芯國際也已成功驗證3D FinFET 晶體管,此FinFET芯片采用了全后制金屬珊(all-last replaced metal gate、中段電路互聯(MOL)和以兩次曝光顯影蝕刻而完成的64nm-Pitch的后段金屬線路。此FinFET晶體管展示符合預期的性能。

在CIS方面,FSI和BSI均已投入生產,具有很高的性能。中芯國際還提供包括 CIS 晶圓制造,彩色濾光片和微鏡頭制造,硅通孔芯片級封裝(TSV-CSP)及測試在內的全面的一站式服務。

MEMS:側重IoT傳感器的開發,目前,MEMS振蕩器已于2013年投入量產,麥克風和加速器將在2015年試產。我們還為MEMS和CIS提供TSV封裝解決方案。

RF:已在多個產品的生產線上實現了量產,提供RF-FEM解決方案。

55納米eFlash:基于該平臺,中芯國際已成功制造出國內第一個55納米智能卡芯片,并被證明具有非常優良的性能。

38納米NAND:中芯國際是第一個自主研發38納米NAND技術的代工廠,面向移動計算、嵌入式存儲、電視、機頂盒和IoT市場提供高質量的技術平臺。

MTE:可以提供高密度、低漏電、低功耗的解決方案,以及嵌入式NVM解決方案。

打造共贏生態圈

中芯國際非常重視產業鏈的打造,除了擁有很強的前段生產能力,位于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的代工廠能夠為客戶提供先進及特殊的工藝。

在中段凸塊加工方面,中芯國際聯合長電科技成立合資公司SJsemi,從事12英寸凸塊加工和CP測試。

在后段方面,合作伙伴長電科技能夠提供后段封裝生產能力。有了這條能夠連通本土芯片制造前、中、后段的完整產業鏈,就可以幫助客戶縮短產品上市周期,節約大量運輸及中間成本。同時,在技術研發方面成立研發公司推進先進技術的開發,并與眾多設計服務及IP/EDA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共同為中國IC產業鏈服務。

此外,扶持中國本土的IC材料和設備供應商,目前,已有116家中國本土供應商與中芯建立了合作關系。前不久,創維和海思共同推出一款國產的智能電視芯片。這款芯片從設計、生產、封裝到下游終端產品應用,全部在中國完成。該芯片由中芯國際生產,配置為4核的CPU 、8核的GPU、2核的VPU,電視的開機時間只需15秒,毫不遜色于臺灣28納米的智能電視芯片。

2014年8月4日,中芯國際與華大電子共同宣布推出55納米智能卡芯片,該芯片采用中芯國際55納米低功耗(LL)嵌入式閃存(eFlash)平臺,具有尺寸小、功耗低、性能高的特點,目前已實現量產供貨,其優良性能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該產品目前已經成功導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部分海外運營商, 實現批量生產及供貨。

2015年1月5日,中芯與敏芯(MEMSensing)宣布推出全球最小封裝尺寸的敏芯三軸加速度傳感器MSA330。該傳感器采用中芯國際CMOS集成MEMS器件制造技術和基于硅片通孔(TSV)的晶圓級封裝(WLP)技術,面向移動和可穿戴系統應用,在整體制造成本和微型化方面極具競爭力。

2015年2月27日,中芯與芯視達(Cista)共同宣布,兩款背照式CMOS圖像傳感器(CIS-BSI)產品實現量產。

這兩款產品包括單位像素為1.75微米的13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和單位像素為1.4微米的8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其制造均基于中芯國際獨立研發的0.13微米BSI技術平臺。這是中芯國際首次投產BSI產品。

目前,中國對先進技術的需要持續增長。到2019年,中國本土的IC設計商預計對先進技術節點的需求將達60%。這意味著產品的研發成本會越來越高,包括設計的研發成本和工藝開發成本。因此IC設計公司和晶圓代工廠的合作將尤為重要。

此外,IC行業上下游之間需要垂直合作,特別是在云計算、軟件、網絡、應用、IT服務、ISV等方面,上下游企業之間實現創新合作,將有助于整個IC產業的發展。

在整個IoT大領域里面只有12%是下探到集成電路的,如果還不趕快把產品的附加價值往上游推,那么以后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

除了行業內的垂直合作以外,跨行業的水平合作也非常重要。隨著物聯網行業的迅速發展,已經可以看到不同行業之間的跨領域合作越來越多。未來可在電力、農業、建筑、交通、金融、礦產、零售、教育、醫療和制造等多個領域實現跨行業合作,真正實現萬物互聯。

萬眾創新是持續動力

無論是行業內的垂直合作,還是跨行業的水平合作,創新都是成就產業突破發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的“2013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2013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52.8,比上年增長3.1%,世界排名第19,在四個分領域中多數指標仍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第7篇:半導體發展要素范文

1.1環境監測系統的網絡化和自動化的發展依照行政管理體制我國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監測網絡。為實現環境監測的分類管理和無縫覆蓋,也以環境要求為基礎構建了一套跨多個行政部門和行政轄區的環境監測網絡,例如全國酸雨監測網絡、三峽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國家海洋環境監測網絡等。政府為全面提升我國的環境監測能力,在過去30年里大力完善了我國的國家環境監測網絡,提高了我國環保部門對主要流域水體質量的監測能力,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空氣質量的監測系統,提高了對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監測能力。

1.2環境監測技術實力的發展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在這30年苦心經營,已經初步具備了現代化的環境監測技術實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2.1環境監測數據處理基本上實現了信息化。我國的各級環保部門不僅都已實現計算機和互聯網進行環境監測數據的獲取、處理和傳輸。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環境監測報告的編制方面,并借助于信息技術,已建立了全國范圍內、省級行政區范圍內、流域范圍內的數字地圖和環境監測地理信息數據庫,基本已實現環境監測和處理的信息化。

1.2.2環境監測管理模式基本實現規范化。環境監測已實現在大氣、土地、水體、噪聲、輻射、固體廢物、農藥等多個領域的環境監測技術標準均制訂了相應的標準。我國的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已數百種環境標準物質,為我國環境質量控制提供了必要標準,并在全國范圍內的大氣質量優化布點認證方面和水體環境質量優化布點認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1.2.3環境監測儀器方面基本實現現代化。目前我國的整個環保系統大約擁有價值數十億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而且重點流域水體質量監測自動化建設、重點流域基礎能力建設、三峽庫區及其上游基礎能力建設等多個重點項目還將會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為環境監測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

1.2.4環境監測能力總體持續強化。我國的環境監測站已經具備了多元化的環境監測能力,不僅能夠對大氣、土壤、水體、生態、噪聲、放射性物質、固體廢物等多個環境要素進行有效監測,還能對其進行環境污染源監測、解析監測、總量控制監測、治理工程效果監測,為我國的環境的治理和保護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2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趨勢

2.1生物傳感技術的發展

2.1.1以氣體傳感技術為例,開發多參數檢測、高靈敏度的傳感器以及相互干擾較低的傳感器在半導體氣體傳感器技術領域一直是發展的重點。檢測參數有乙醇、異丙烷、NO2、CO、NO、O3、AsH3等。為更好地對特定物質分析,目前已經開發出具有性能好、費用低等特點的傳感器。

2.1.2以基因生化酶活性測定為原理的傳感器,它采用具有可供選擇性特點的生化蛋白酶、基因片段和目標化合物經與受體(如Ah-R)選擇性地結合在一起,并且可作為受體細胞核內的催化劑,生成標記酶蛋白(mRNA)。可用生化發光等方法來測定細胞核內生成的物質(細胞萃取液的生化酶活性)。測定二嗯瑛類等物質也多采用基因生化酶活性測定傳感器。

2.1.3超高靈敏度的生物傳感器,也稱為CCD生物傳感器。基于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轉換器原理的CCD半導體,其多采用MEMS技術、納米技術,可以做到固定這些抗體,具有處理簡單、目標明確等特點。目前,這類傳感器多用于測定殘留農藥、環境荷爾蒙、離子、二嗯瑛類、有害細菌、體液、PCBs、pH等物質。

2.2傳感技術在全方位信息網絡中的發展我國的環境監測在被稱為“Ubiquitous”的社會中,利用納米技術、生物技術等新技術,在傳感器與通信網絡相結合的系統概念下建立起了嶄新的全方位信息網絡。就是按不同的性質和用途來選用不同的傳感器來進行實施實時監控,并通過具有標準化特點的無線網絡進行傳輸和收集信息,經處理后向國民各范圍內的環境信息或其他與之有關的信息。因此,綜合解析眾多網絡數據,使其得以保證消費和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結語

第8篇:半導體發展要素范文

關鍵詞:信息材料;案例教學

一、引言

信息材料是信息技術的基石,在現代材料科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研究和應用在進入21世紀后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信息材料的涵蓋非常廣泛,包括信息的獲取、處理、存儲、顯示整個信息鏈過程中涉及的各種材料。隨著信息技術、材料技術的進步,信息材料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國內外一流大學,如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國內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紛紛將信息材料類型課程納入教學內容。信息材料的課程教學在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中,包含多門課程,如《功能材料》、《信息材料學》、《電子材料》、《半導體材料》等,形成了內容聯系緊密的系列課程,占據了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信息材料緊貼信息技術,其學習過程中材料的成分、結構、工藝、性能教學主線必然要和相關的信息技術和電子器件密切結合。傳統的信息材料相關課程課堂教學模式,以材料的基礎理論的講授為主,教學主線多圍繞材料“成分-結構-工藝-性能”傳統主線,與信息技術器件應用和最新科研成果的結合不夠緊密,教學環節中的“應用性”、“研究性”、“探討性”、“創新性”不夠突出。

二、信息材料案例教學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信息材料課程主要是適應近三十年來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結合各自的科研特色所開設,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多貼近各自科研實際和科研項目。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開設有《Electrical, Opt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和《Special Problems in Electronic, Photonic and Magnetic Materials》課程,哈佛大學開設有《An 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Materials for Engineers》、奧克蘭大學開設有《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課程等。

國外案例教學的歷史悠久。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就萌發了原始形態的案例,產生了案例教學的雛形。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開創的“問答式"教學法,就帶有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特點,這是案例教學的萌芽。19世紀后期,哈佛法學院在法學教育之中,使用的案例教學以法院判例為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學生充分地參與討論,考試是以假設的判例作為考試題目。這被認為是現代案例教學的開始。哈佛商學院于1921年正式推行案例教學。自此之后,案例教學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學術界和教育界的重視和支持,開始了近代對案例教學的研究。

在國外,信息材料課程在開設之初便引入了案例教學模式。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在開設《Electrical, Opt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課程時,便在授課中采用了以電、光、磁特定電子器件的應用提出問題,從材料的結構分析問題,最終以材料的性能解答問題的教學模式。這便是案例教學組織教學內容的典型代表。奧克蘭大學和哈佛大學都在教學課時中設置大量研討課程,就具體案例進行針對性研討,從中鍛煉學生的自主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由于案例教學的效果明顯,而且國外大學在科研中成果突出,可借鑒的案例眾多,促使國外各大學紛紛建設信息材料教學案例體系,用于輔助課程教學,成果顯著。

國內的信息材料課程多在上世紀末才開始開設。如清華大學開設《電子材料導論》研究生課程,北京郵電大學開設《電子材料》研究生課程,上海交通大學開設《功能材料學》研究生課程等。國內各高校案例教學的推廣較晚。國內最早的案例教學是在工商管理MBA教育中開展的。由于案例教學獨特的教學效果,使得案例教學的功效日益為我國教育界所認同,近年來逐步納入許多高校的教改計劃,在許多學科教學中漸漸頻繁運用,并取得一定成效。案例教學法成為教育理論界與實踐界共同的“新寵”。但是,由于我國信息材料課程開設時間較短,且各學校信息材料課程多為門數較少,相互關聯較弱,在案例教學引入時,往往只有較少的1-2個案例,作為課程的輔助部分,其案例教學的涵蓋面太少,不成體系,效果并不明顯。

三、信息材料案例教學體系設計思路

我國信息材料課程體系、課程案例教學、可采用的案例,較之國外大學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問題在于信息材料課程不成體系、相互間聯系不夠密切、案例數目過少、沒有系統的案例庫。因此,在進行信息材料案例教學體系設計時,明確教學案例需要同時為涉及信息材料及其相關基礎知識的多門課程提供支撐,如《材料物理》、《信息材料學》、《電子材料與器件》、《功能材料》等,建成可同時為多門課程提供案例教學素材的案例庫。

在案例設計時,突出面向應用面向實踐特色。信息材料的突出特色有以下兩點:一是和信息技術以及電子器件的發展息息相關。二是和授課高校的科研實際密切相關。因此在信息材料的課程教學內容中必須突出面向應用,案例教學所采用的素材案例必須是最新并已經應用,在工業和生活中可見的技術及器件,此外應當結合本校科研實際,借助本校已有的科研條件,設計實踐案例教學環節,讓學生動手制備和表征信息材料,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工程能力。

四、信息材料案例教學體系設計

(一)案例教學主線

圍繞信息技術“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遞-顯示信息鏈”主線,以每個信息鏈環節中涉及的典型器件為案例,再圍繞材料的成分設計、制備工藝、應用特點、發展前景構建典型案例,形成案例體系,為信息材料系列課程案例教學服務。

信息材料教學內容圍繞信息技術中所涉及的各種器件及其所用材料展開,因此按照信“信息鏈”主線組織案例教學體系是較好的教學模式。具體案例建設實例如圍繞信息獲取材料,建設紅外輻射探測材料與器件、量子肼探測材料與器件、熱探測材料與器件教學案例;圍繞信息處理材料,建設半導體二極管集成電路材料、光子/聲子晶體材料教學案例;圍繞信息存儲,建設鐵氧體磁粉硬盤存儲材料、硒碲化合物光盤存儲材料教學案例;圍繞信息傳遞材料,建設鋁絞線電纜通信材料、石英光纖通信材料教學案例;圍繞信息顯示材料,建設電場發射顯示材料、等離子激發顯示材料、有機電子發光顯示材料、液晶受光顯示材料教學案例。每個案例按照材料的“成分-結構-工藝-性能-器件-應用”展開研討式或者實驗設計和實施實踐教學。

(二)案例教學體系結構

信息材料系列課程,如《材料物理》、《信息材料學》、《電子材料與器件》、《功能材料》、《半導體材料》等,既有共叉教學內容,又根據授課目的各有側重和區分,這是信息材料系列課程的固有特點。在案例教學體系中,既要爭取同一案例素材可以為多門課程所用,又要針對各門課程,進行同一案例素材的特色建設。如半導體材料作為信息材料基石,典型半導體材料器件,如單晶硅p-n結,在《信息材料學》、《電子材料與器件》、《半導體材料》三門課程中都可以作為案例分析教學,但可根據課程特色,在同一個案例中分析教學側重不同,按照側重點為材料導電基本原理、材料成分結構分析、材料性能特點和材料器件應用特點細化建設案例,將之建設成為可以選擇不同側重點為不同課程服務。應當具體分析,明確可為多門課程服務的共性案例和為專門課程服務的特色案例之間的關系,兩者在案例教學體系中所占比重應根據根據服務課程的體系結構設定。

(三)實踐案例設置及比重

教學案例組成要素可分為三個:基礎知識講解、案例解析或研討、案例實踐。三者相互聯系,只有三個要素各自在教學案例中所占權重合理,案例教學才能夠收到較好的效果。現有的信息材料系列課程案例教學方法多以課堂授課、課堂研討為主,不能很好的適應面向應用,注重工程實際的特點。因此,在案例教學體系設計中需要針對性重點開展實踐案例建設。結合授課院校的現有科研條件、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硬件條件和外部支撐條件(校企合作教學科研平臺、各類重點實驗室等),選取材料制備和應用難度較小的典型材料案例,如電介質材料及電容的制備、磁性材料的的制備及性能表征等,作為實踐教學案例進行建設,分析實踐環節中實驗設計、實驗實施、實驗結果分析、實驗和應用的聯系評價四個環節在實踐案例中的權重及相互關系,讓學生自主研討、設計材料成分、制備材料和簡單器件、考核材料和器件性能、分析總結心得體會。通過實踐案例教學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動手、創新思維和面向應用的能力。實踐案例在教學案例體系中所占比例應不低于30%。

五、信息材料案例教學體系建設辦法

信息材料案例教學體系建設宜采用學習借鑒-結合科研-特色建設-研討和實踐結合的具體做法。第一,借鑒國外一流大學信息材料系列課程的案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奧克蘭大學等學校信息材料教學案例,學習其組織形式、案例分析手段、教學目的和效果評價手段;第二,在進行案例建設前明確結合科研項目及科研方向指導思想,依托現有科研基礎和科研條件建設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案例;第三,建設過程中,結合高校自身信息材料系列課程的教學需求、人才培養需求和學科特色,突出教學案例體系特色建設;第四,在案例建設中,合理分配課堂研討案例教學和動手實踐案例教學的比例,重點建設實踐案例教學,使案例體系更加符合面向應用需求。

六、結束語

案例教學已經成為我國高等院校信息材料系列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突出的問題是不成體系,效果不好。本文針對信息材料系列課程,論述了可同時服務多門課程的教學案例體系的設計基本思路、案例體系主線設計、體系結構設計、實踐環節設置和建設辦法。該教學案例體系可為多門信息材料課程教學服務,有助于強化課程與實際應用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工程能力。

[參考文獻]

[1]丁育林. 案例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D]. 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5。

[2]許丹. 案例教學中的學生行為分析[J].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 (6): 113-117。

第9篇:半導體發展要素范文

,民之痛、國之殤,以史為鑒知興替。120年后的甲午年,被中國人稱作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年初擔任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而在今年在公開場合講話中,兩提“甲午”,其中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上,強調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

在院士大會上談及甲午歷史,提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體現了對科技人才的重視,實際上戰斗力的較量就是科技和人才的比拼。這場涉及大陸、臺灣、日本的戰爭,筆者針對LED行業,關于這三個地區的市場及其科技技術做了一個技術戰爭的對壘揭秘。

大陸LED產業

中國自2003年起,開始推動LED照明產業發展,提出“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計劃”以及十一五“半導體照明產業化技術開發”專項計劃,協助產業規模與技術水準的提升,并規劃“十城萬盞”與廣設“半導體照明基地”,以推動區域性LED照明應用。

中國LED產業與市場在政府的重點扶持下快速擴張,不僅整體產值大幅提升,更加帶動廠商積極擴大產業鏈上下游布局,促使中國不僅成為全球主要的LED戶外照明市場,亦成為全球LED組件主要生產國之一。中國LED產業成長力道強勁,2006年至2011年間產值年均成長率達30%,且自2009年后產業加速擴張,2011年產值規模成長至1560億人民幣,但產業發展不均,高度集中在下游應用與封裝部分,2011年應用產值為1210億人民幣、封裝產值為285億人民幣,而技術門坎較高的磊晶/晶粒產值僅達65億人民幣。

以磊晶廠商為例,在揚州、江門、蕪湖、杭州等地方政府的高額機臺補貼措施帶動下,廠商大舉擴張LED磊晶產能,至2011年中國MOCVD新增機臺高達四百余臺,占全球新增裝置量近六成,一躍成為全球LED磊晶制造主要國家之一,加劇了全球LED產業供過于求情勢,間接促使LED組件價格大幅崩跌。然而,部份廠商除了吸取政府高額的補貼費用之外,藉此同時更吸引龐大資金從資本市場流入中國LED產業。與此相反的,卻是整體產業的營運狀況日益惡化、廠商的資產報酬率快速衰退,更有甚者,部份廠商相當程度將資金投入房地產投資與開發,務實經營LED產業有限。

雖然市場不斷在擴大,但是關鍵技術方面,目前中國大陸的LED芯片企業技術的突破點主要還是提高產能和大尺寸藍寶石晶體生長技術,中國芯片企業在硅襯底氮化鎵基LED研究上的突破需要更上一層樓,目前中國內地LED芯片企業還是主攻產能、藍寶石襯底材料及晶圓生長技術,三安光電、德豪潤達、同方股份等內地芯片巨頭也大多在產能上取得突破。

值得高興的是,在國內產業政策和國際市場需求的雙重拉動下,中國的LED照明產品市場也在加速發展。目前,全球LED產能在向中國轉移,全球50%左右的LED封裝和60%以上的LED應用都在中國進行。我國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最快的區域。

預計2014年,國內LED照明的規模是2600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室內照明增長達到了90%,明后年的增長還是很快。從產業鏈了解的情況,戶外上的新項目100%都是LED的,商照新項目有80%是LED的,家居照明有90%是LED的。今年再沒有任何企業將研發費用投在傳統照明上了,都投入到了LED上。去年,照明大廠的月產能是100萬套,目前月產800萬套的企業已經出現了,年底將達到1000萬。

臺灣LED產業

臺灣地區,過去的LED組件產業與中國大陸LED下游應用產業形成高度互補的產業鏈供應模式,由臺灣提供高質量的LED組件、中國大陸進行背光與照明模塊等各式應用產品制造,導致臺灣LED組件出口高達60%集中于中國市場。隨著中國大陸LED產業的迅速發展,兩岸產業鏈合作模式正遭遇強勁的挑戰。兩岸LED廠商在技術能力、產能規模、資源取得與市場掌握各方面的競爭強度正日漸升高,其競合關系正快速改變。臺灣地區LED廠商意識到兩岸LED產業競爭,已由生產要素的爭奪,轉變為供應鏈與市場的掌握,因此自2011年開始,將中國大陸的布局重心從產能的擴張,轉趨關注于渠道與集團間戰略合作。如光寶與晶電偕同大陸家電大廠康佳共同合資開設新廠、東貝強化與大陸面板大廠京東方與TCL的供應合作、宏齊與TCL合資于惠州設立LED封裝廠、華興與中國普天集團簽訂LED照明產品供應合作協議、億光則與大陸彩電組裝大廠冠捷和照明廠商上海亞明合資設廠等。

臺日企業均認知到渠道與品牌是發展中國大陸LED照明市場發展關鍵,并分別采取自主發展與在地合作發展模式,但也面臨不同的挑戰。日本LED照明廠商,雖然擁有卓越技術與國際品牌優勢,但面對地方政府或國營大型企業卻難以施展。且中國專利權保護、財稅制度、產品規范與等制度不完備,再加上歷史文化因素,使得日本企業經營風險居高不下,難以放心地大舉投入。臺灣地區LED照明廠商,雖然有兩岸同文同種與政治紅利的優勢,但淺碟型技術優勢,難以承受技術外溢風險,并與中國大陸建立長期且穩定的合作關系。臺日需要新的合作模式開拓中國大陸市場中國臺灣地區與日本企業在過去已有多項產業合作、互利互補的成功經驗。面對中國大陸LED照明龐大商機與風險,臺灣地區與日本LED照明產業應具備合作的利基與誘因。但實際上,無論是過去慣用的垂直分工合作關系或現在極力推展產品水平分工合作關系,面對中國大陸LED照明市場,臺日廠商似乎難以找到合作立足點。

“渠道”與“品牌”是發展中國大陸LED照明市場必鍵成功要件,而這兩要件都是臺日企業目前經營中國大陸市場不足之處。因此,就算臺日合作運用日本先端的技術,加上臺灣優異的成本控制與應用技術能力,生產出市場需求“物美”與“價廉”的LED照明產品,在沒有渠道與品牌助力下,要在中國大陸成功銷售難度相當高。

當雙方合作對開拓中國市場幫助不大,日本企業對與中國臺灣地區廠商合作意愿也不高。臺灣地區、日本雙方合作可行性低,中國臺灣地區、日本、中國大陸三方合作是可以嘗試的新方向,善用臺灣地區廠商制造能力與政策支持的優勢,配合中國大陸廠商市場渠道與營銷管道,共同發展市場,日本廠商則提供臺灣廠商技術支持與產品創新,如同一家企業營銷、制造與研發三個部門。不過這樣的合作模式,廠商間的關系復雜,再加上臺灣與中國尚未簽訂投資保障協議,操作難度高。

但目前仍有廠商已積極開展類似布局,使得中國臺灣地區、日本、中國大陸三方合作共同開創LED照明市場的可能性出現曙光。此一聯盟由日本豐田合成、臺灣晶元光電以及中國雷士照明與陽光照明所組成。其中日本的豐田合成扮演高階磊晶技術的指導者,與臺灣晶元光電合資設廠,進行高端技術開發與專利授權;臺灣的晶元光電則扮演高質量LED生產者的角色,并發揮與中國下游廠商密切合作的供應關系,陸續簽定戰略協議,布局中國內需市場;而中國雷士照明與陽光照明則扮演品牌與渠道商的角色,在中國區域性照明市場中快速拓展市場地位。相信此種跨國間的企業緊密合作模式,應該會在東亞的LED照明產業中陸續出現。

日本LED產業

作為身在LED行業的人士,對于日本LED產業,大家都知道其憑借較佳質量以及技術開發能力,一直以來居全球LED產業之領導地位,從2000~2005年間,歷年市場占有率均達50%以上。但在2006~2010年之間,受到臺灣規模經濟與低價策略,以及中、韓兩國政府積極主導搶占市場的影響,2010年日本全球市占率已下滑至41.5%。近年來,更是一落千丈,但是所謂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們依然不能小看日本的LED產業。讓我們看看代表日本LED最先進的幾大企業的LED科技力量。

眾所都知,白色LED由日亞化學工業開發出基本構造,并實現了廣泛普及。但如今市場對LED照明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僅憑以往的技術框架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現在,不僅僅是改良,基本構造各異的技術逐漸出現。這些技術具有取代以往技術的可能性。

LED照明在技術上迎來了第二個發展階段。這是因為基本構造大大改變的多項技術正在強勢崛起,而不僅僅是以往白色LED技術的改良。這些革新性技術將開拓白熾燈泡和熒光燈以外的新照明用途。以往的白色LED大多指以日亞化學工業1996年推出的技術為基礎開發的LED。這類產品一般組合使用在藍寶石基板上生長GaN晶體制作的藍色LED與黃色發光熒光材料YAG,從而形成白光。這也許對于中國企業是個機會。

另外,因為美國普瑞光電公司開發出了能減輕GaN晶體與Si基板的不匹配問題的技術,東芝采用該技術快速推進了GaN on Si技術的實用化。

東芝與普瑞光電于2011年展開合作。2012年12月開始以月產1000萬個的規模共同量產采用8英寸(200mm)硅晶圓的白色LED封裝。利用石川縣加賀東芝電子公司的IGBT等Si制功率半導體的部分生產線來生產GaN on Si。

2013年4月,東芝收購了普瑞光電的LED開發部門。2014年3月了第二款產品。還計劃2015年4月之前推出第三款~第五款產品。東芝分立半導體業務部業務部長助理福岡和雄介紹說,“我們在LED芯片的開發方面起步較晚。出戰市場需要武器,我們的武器就是GaN on Si”。

雖然日本的市場有限,但是日本的LED之手早已伸進中國市場,作為中國的企業,又該如何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亚洲视频 |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 女人把腿劈开让男人桶的网站 | 极品美女写真菠萝蜜视频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美图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 成人ab片|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二码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透逼视频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 亚洲九九香蕉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97高清国语自产拍中国大陆 |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 | 美女被躁免费视频软件 | 看日本真人一一级特黄毛片 | 永久免费不卡在线观看黄网站 | 久久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微拍精品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77 | 国产精品亚洲二线在线播放 | 欧美成人做性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 午夜两性视频 |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 性视频网站在线 | 天堂av影院 | 男人看片网址 | 免费国产成人 | 草草久久97超级碰碰碰免费 | 鸥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 | 国产亚洲精 | 欧美极品在线播放 | 5x性区m免费毛片视频看看 | 亚洲va视频|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