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

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

第1篇: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

關鍵詞:造型藝術;造型的美;繪畫;審美特征

1.造型藝術與繪畫藝術

“造型藝術”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 ( 如顏料、紙張、泥石、木料等) ,通過塑造靜態的視覺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與表現藝術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種再現性空間藝術,也是一種靜態的視覺藝術。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藝術、書法藝術等。

造型即創造形體,是美術的主要特征。

造型藝術一詞源于德語bildende Kunst,德國文藝理論家G.E.萊辛最早使用這一概念。德語的bilden,原是模寫或作模擬像的意思。因而,bildende Kunst一詞,曾經僅指繪畫和雕塑等再現客觀具體形象的藝術,以致今天也有時仍用于這種狹義的解釋。英語plastic art在狹義上僅指雕塑。中國在晉朝時,對美術的造型特征有了理論概括,陸機說:“存形莫善于畫”(轉引自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南齊謝赫在《畫品》中所說的“應物象形”,就是指繪畫的造型。但是,中國是從20世紀初以來才廣泛使用造型藝術這一概念,還把書法、篆刻納入它的外延中,這一點與西方不同。

造型藝術的特征,從與其相對的概念──音響藝術(主要指詩歌、音樂)的比較而出。而前者以顏色、石頭等可視的物質材料表現形象;后者以語音和樂音表現形象或情感。另外從它們的存在方式、展開方式、感知方式上看,造型藝術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間中,以靜止的形式反映動態過程,主要訴諸視覺;音響藝術則在時間中展開并完成,主要訴諸聽覺。所以,造型藝術又可稱為空間藝術、靜態藝術、視覺藝術;音響藝術則可稱為時間藝術、動態藝術、聽覺藝術。造型藝術的上述特征都是由其使用的材料和表現手段所決定的,造型藝術一詞綜合了這些特征,因此被認為最適當,實際上也最通用。

繪畫則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一門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藝術手段,在二度空間 (即平面) 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的藝術。繪畫種類,從體系來劃分,分為東方繪畫和西方繪畫兩大體系。從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來劃分,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粉筆畫等。

中國的繪畫是祖國文化發展歷史長河中的一條重要支流,它以豐富的品類、獨特的風格、巨大的成就,矗立于世界美術之林,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中國畫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成為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

中國畫按照其技法及風格可分為兩大類型,即工筆重彩畫和水墨寫意畫。工筆畫又稱“細筆畫”,其繪畫風格工整細致,以規整并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勾畫出物象的輪廓,并注重于細部的刻畫,然后再敷以厚重、鮮亮的顏色。相對于工筆畫的就是寫意畫,又稱“粗筆畫”其畫風簡略,通過盡量簡練的筆墨,著重描繪物象的神韻和意態,而并不十分在意所畫對象的逼真與形似。畫家在畫中多采用概括、夸張的手法,運用豐富的聯想,最大限度地抒發自己的情緒,張揚不同的個性。

傳統的中國畫離不開詩詞、題款、篆刻,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表達。中國畫家在作畫的過程中,往往十分自然地將寫字的筆法運用到繪畫中去,他們在創作中的情感,很多時候以詩句的形式直接題在畫面上,并按中國文人的習慣,在畫的落款處蓋上刻有自己名號的朱砂紅印章,強調線條的表現力,強調繪畫筆墨的書法情趣,將詩、書、畫、印四個分割的因素融為一體,組成一幅統一的畫面,是中國畫一個很要的特色。

從畫面布局上看,中國傳統繪畫與歐洲繪畫有一個明顯不同,就是中國畫很注重在畫面留有空白,空白處并不是空無一物,它可以是山中的云藹,可以是江面的晨霧,也可以是日月的光華,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是。有人認為“布白”是中國畫中最為人類關注的要點,畫家強調畫面詩意的傳達,那些空白處也許正是詩意的不確定性、模糊朦朧的象征,留給觀賞者想象的余地。但是,也有很多的作品沒有留白的。

2.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在繪畫中:

( 1 )造型性與直觀性。造型藝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它是指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出欣賞者可以通過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藝術形象。繪畫是用線條、色彩在二度空間里塑造形象,攝影是用影調、色調在二度空間里創造形象,雕塑則是用泥土、木石在三度空間里創作出具有實在物質性藝術形象,書法則是通過筆墨、布白、結構、用筆來創造神采,呈現精神氣韻。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以塑造客觀事物的形象來作為基本的表現方式,所以說,造型性是這類藝術最基本的特征。直觀性,或稱視覺性,也是造型藝術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來的。造型藝術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不論是一幅繪畫,一件雕塑,或者一幅攝影作品、一件書法作品,都是直接訴諸欣賞者的眼睛,憑借視覺感來感受的。這個特征,使造型藝術同文學、音樂等其它藝術門類區別開來。

( 2 )瞬間性與永固性。造型藝術要反映客觀現實生活,就必須找到恰當的表現方式,也就是在動和靜的交叉點上,抓住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某一瞬間形象,將它用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固定下來,這就是造型藝術瞬間性的特點。如何造取事物運動變化過程中最精彩的瞬間,成為畫家、雕塑家、攝影家們創作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也成為美學家、藝術家們十分關注的一個課題。永固性,就是指造型藝術的瞬間形象一旦被創作出來,也就同時被物質材料固定下來,可以供人們多次欣賞,甚至可以千百年流傳下去。相比之下,舞蹈、曲藝、戲劇、戲曲等表演藝術或綜合藝術則不能夠將藝術形象物化固定下來,只能一次次表演來創造形象,在錄音錄像等現代化傳播技術發明之前,它們也無法流傳后世。正因為如此,流傳至今的原始藝術作呂,其中相當數量是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作品。造型藝術的永性,使這些古的藝術品能夠被若干年后的現代人所欣賞。

( 3 )再現性與表現性。造型藝術的基本特征是再現性空間藝術,再現性自然成為它最重要的審美特點之一。但是,造型藝術同樣要表現形象的內在意蘊,表現藝術家的情感,因此,表現性也是造型藝術一個重要的審美特征。造型藝術中,攝影可以最逼真地再現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攝影作品被當全真實可造的歷史文獻,具有認識和審美雙重價值,成為珍貴的文獻資料。造型藝術離不開表現性,需要通過藝術作品來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與審美追求。

3.結論

造型藝術在繪畫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然而,造型藝術的作用不僅僅表現在繪畫中,它也表現在藝術的其他領域。藝術的本質是無法被描述出來的。因此在造型藝術中對特殊性主題的應用多少使之帶有了描述性,而且這也使藝術的本質產生了虛假和限制性的印象。藝術的本質就是生活的造型表現。因為它具有豐富與充實性,所以它同樣不可被描述。它最深層的表現總是被稱作“和諧”,而“和諧”也總是被視作藝術的首要要求,它是通過線條、色彩和形之間的關系建立起來的。藝術家力求通過構成的韻律來獲得平衡。在構成中,關系的造型表現即韻律是首要的,而造型方法是第二位的。

參考文獻:

[1]《F代藝術大師論藝術》【美】 羅伯特.L.赫伯特 編 林森 辛麗 譯 江蘇美術出版社

[2]《蒙德里安論藝》翟墨 王端廷 主編 徐沛君編著人民美術出版社

[3]《造型藝術與純造型藝術》 蒙德里安著

[4]《新造型主義》 蒙德里安著

第2篇: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

對攝影藝術的本體審美特征進行概覽,有助于攝影藝術水平的提升。本文對此發表若干探索性見解,以與廣大攝影愛好者共同討論。

一、技術性

攝影作為現代化高科技的產物,首先以技術性為重要的本體審美特征。

從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發明攝影技術至今,已有一百七十一年的歷史了。在這一百多年來,攝影藝術一直以技術性作為它的智力支撐與發展動力。不僅原有的鏡頭、快門、相機零件等,技術含量很高,而且不斷吸收新的科學技術,例如電子顯微攝影儀、天文望遠攝影機、紅外線攝影儀,以及全息攝影,數碼相機等。攝影技術不僅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與人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而且被廣泛應用于人類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科學實驗、太空探險、水下考察、新聞報道、教育衛生等各領域,幾乎都與攝影結下不解之緣。

二、紀實性

攝影藝術作為瞬間完成的藝術樣式,以紀實性為本體審美特征之一。

攝影與繪畫、雕塑、書法、篆刻等造型藝術的主要區別之一,就在于它的紀實性。它在瞬間逼真精確地將現實生活已經客觀存在的被攝對象拍攝下來,紀錄在一個框架畫面之內。因此它必須直接面對被攝對象進行現場拍攝,如實地反映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人物、事件、環境、景物、動物、器物等等。不僅抓拍、搶拍如此,而且擺拍也如此。這種紀實性的特征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而繪畫、雕塑、書法、篆刻等造型藝術則無需進行瞬間的現場創作,它們既可以表現現在的事物,也可以表現過去或將來的事物,還可以表現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只是藝術家想像出來的事物。

攝影藝術只記錄現在,無法拍攝過去與未來。顯而易見,紀實性是攝影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征。這就給攝影藝術創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例如最常見的人物攝影(又稱“肖像攝影”),是以表現人物形象為主的攝影,包括特寫鏡頭、頭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它通過人物的姿態、神態、外貌、面部表情等,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精神、氣質、風度。無論是搶拍還是擺拍,都要在瞬間完成,而且要沖破紀實性的局限,創造出以形傳神、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上升到藝術品的美學層次。為此,攝影者就必須善于觀察,捕捉最佳時機,并注意角度的選擇和光線的運用。在這方面,有許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加拿大著名攝影師卡希所拍攝的《二次大戰時的丘吉爾》,就抓拍了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大怒的瞬間形象,以形傳神,生動逼真。該照片印制了百余萬張,流傳于全世界。又如意大利著名攝影師喬?洛蒂拍攝的《》,也在瞬間抓拍到“”時周恩采總理富于個性特征的姿態和表情,“表現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風范”。

三、藝術性

藝術性是攝影藝術的生命與靈魂,也是其本體審美特征的核心特征。因為攝影藝術之所以稱為“藝術”,顧名思義,以藝術性為其題中應有之義。技術性和紀實性,都是為藝術的,或者說,攝影藝術是技術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也是紀實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攝影藝術作為藝術品種,有它獨特的藝術語言與藝術手段。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線條。生活中許多物體都有明顯的外形線條,并以線條構成物體的輪廓形狀和線條結構,例如物體表現的紋理、光影交界的分界線、繩索、電線、竹竿、鐵軌、車轍等等。人、動物、植物、器物等,都有線條美。攝影者不僅要準確地捕捉這些線條美,而且要創造出這些線條美。例如一根竹竿,利用不同的拍攝角度,可以拍成直線、橫線、斜線等不同的線條。一般情況下。水平線給人以平穩、開闊、沉靜的感覺;垂直線給人以偉岸、挺拔、莊嚴的感覺;斜線給人以危急、激蕩、運動的感覺;曲線給人以柔和、流動、優美的感覺,人們常說的“曲線美”,即指此意。

其二是構圖。構圖是根據一定的美學原則和攝影作品的題材、主題的要求,在平面上布置、選擇、安排的所要拍攝的物象的各個部分與各種要素,使之成為一幅完整的藝術作品。攝影作品的構圖,有對稱法、對比法兩大法則。對稱法叉稱“均衡法”,指畫面上各部分物象的比例基本相稱,形成穩定、平衡的效果;對比法是指畫面上各部分物象在大小、高低、遠近、虛實、開合、疏密等方面的對照,形成活躍、生動的效果。構成的構形又分為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斜三角形、倒三角形、波浪形、s形、圓形等等,各有不同的藝術效果。例如長方形表現肅穆、寧靜的氣氛,圓形表現柔和、親切的氣氛,如此等等。

其三是光線。光線又稱“用光”,指拍攝時運用各種光源進行照明,達到理想的造型效果。攝影的光線包括正面光、側面光、逆光、頂光、腳光等。又分作自然光與人工光兩大類。光線可以使攝影作品具有立體感、層次感、空間感,并可以營造氛圍、烘托主題,使作品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其四是色彩。色彩又分為影調與色調,影調指黑白照片上的明暗層次;色調指彩色照片上的色彩對比與和諧。影調和色調可以產生影調層次、影調對比、影調變化、色彩變化、色彩反差、色彩和諧等藝術效果,使攝影作品富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和豐富的表現力。“如表現春天的田野,有時并不安排綠葉紅花相互對比的色彩效果,而選擇綠色景物,在不同光線下形成不同的明暗的綠,使綠色具有豐富的色階,形成以綠色為基調的色彩效果,把春天的感覺表現得細膩,作了色彩上的概括。”

總之。攝影作品是攝影者各種藝術手段,以藝術性為主要審美特征所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

四、多樣性

作為藝術,攝影本身也不單單是“照相術”。而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多樣化藝術格局。

第3篇: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

關鍵詞:美術創作 繪畫藝術 審美因素

隨著攝影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繪畫開始轉向表現畫家主觀自我的方向,繪畫是一個捕捉、記錄及表現不同創意目的載體形式,繪畫按材料介質的不同,以素描,色彩為主要表現形式。隨著現代繪畫藝術理論的完臻構建,本文針對影響美術繪畫藝術創作的因素,進行了簡要闡述和分析。

一、藝術構圖因素

所謂構圖,是指藝術家在繪畫創作時根據題材和主題思想表達的要求,把要表現的形象適當地組織起來,構成一個協調的造型藝術表現方式,它是作品中藝術形象的結構配置方法,是造型藝術表達作品思想內容并獲得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美術繪畫創作中,構圖是對畫面內容和形式整體的安排,構圖的基本原則講究:均衡與對稱,對比和視點,變化與統一。常見的構圖方法包括三個要點:

1.畫面主題圖形的位置。

2.非主題圖形的位置以及與主題圖形的關系。

3.畫面底形的位置以及與圖形的關系。

構圖是美術作品的基礎表現方式,對于繪畫構圖需要畫家去精心營造、布局構思,這是一幅繪畫創作成功的基礎和關鍵,是影響作品格調、品位的直接因素。需要畫家對其作品的構思立意,要作細致的理性化設計。構圖的藝術手段,包括圖底關系、空間處理、畫面意境的基本設計。除此之外,畫家的視覺審美感覺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也是極其重要的,它為畫家提供了理性表達審美品位高低的評判標準。構圖的本質就是是藝術形式美,是藝術作品的第一表現要素。

二、工具材料因素

美術繪畫藝術作品創作,需要一定的工具和材料作為傳達介質,進行藝術形象的再現,良好的繪畫工具以及繪畫材料,是美術繪畫藝術作品創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美術繪畫的創作需要對繪畫材料的特性比較熟悉,以便更好地應用于繪畫藝術創作。一般來說,繪畫藝術常用的工具材料主要包括畫筆、紙張板材、以及顏料等基本內容。

1.畫筆:是繪畫的主要工具,畫筆的質量,型號,筆頭的方、圓、禿、尖、軟、硬等是影響畫面效果的工具材料因素。

2.紙張板材:是畫面的載體,畫面板材的吸水性、肌理、軟硬、薄厚等性能是影響畫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3.顏料:繪畫顏料的質量是影響美術色彩繪畫效果的主要因素,選擇好的顏料是繪畫成功的基礎。顏料的色澤、附著力、黏稠度、含粉量、調配后的顯色性等,均是衡量顏料質量的標準。作畫時對顏料的應用也因人品位高低不同,變化無窮。

三、表現技巧因素

美術繪畫作品的成功創作,是與藝術家自身的繪畫技能密切相關的,技巧是創造成功藝術作品的方法,畫家的繪畫技巧本身就具備了審美的功能,并且為繪畫創作提供了表現性語言,是畫面中較為直觀的視覺要素。技巧來自于藝術家對繪畫工具材料應用的熟練程度,來自于畫家對藝術審美元素理解的闡釋。美術繪畫創作中常用的繪畫技巧很多,一般主要包括各類繪畫的用筆技法,用色技法,以及相關特殊的繪畫創作技法等。

1.用筆技巧:是畫家繪畫時的用筆技法,一般包括涂、刷、擺、點、排、堆、擦、皴等等用筆方法。在運筆方向上可順可逆,講究力度的控制和審美,用筆講究筆韻有序,畫筆要隨心隨形而用,筆形相生。

2.設色技巧:是畫家對色彩顏料的應用技法,包括色彩的色相、純度、明度等應用規律的靈活運用;顏料的干濕程度、黏稠度、薄厚度的控制和把握:畫面中的素描關系、冷暖關系、色調的處理;同類色、近似色、對比色、互補色等色彩關系的綜合應用等,顏料的應用應體現出力度、裝飾等審美韻味。

四、形象塑造因素

造型是造型藝術最為基本的特征,它是指藝術家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間中塑造出藝術形象。由于這種藝術形象是直接的空間存在形式,在繪畫藝術創作中,藝術家用線條、色彩、色調在平面狀態中創造平面或立體的二度形象。造型藝術的物質媒介決定了繪畫藝術作品靜態的永久性,它總是以靜示動,寓靜于動,以無聲示有聲,在一種永久的物質形態中表達深刻的審美蘊涵。造型藝術由于塑造的是可視空間的靜態形象,因此就其本質而言,藝術家通過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塑造藝術形象運動過程中審美特征上的瞬間性,這種繪畫造型藝術的生動性來自藝術家對生活的體驗感悟、觀察思考,最終歸屬于藝術作品的審美取向。

五、色彩搭配因素

繪畫藝術創作中的色彩搭配,是藝術家在美術繪畫過程中,針對描述對象的造型需要,以及畫家自身對于表現物象的感悟領會與創作意愿,對色彩應用規律在美術繪畫創作中的實現。具體地說就是畫家繪畫過程中對于顏料的調和與運用。色彩本身絢麗多姿、變化豐富,繪畫創作時靈活掌握色彩的規律是非常重要的。其規律表現在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的基本變化,色彩的心理視覺感、調合性等基本內容。當然,具體的創作包括色彩的觀察表現,調和與設置。因此,美術繪畫作品的設色及應用,色彩的組織搭配起關鍵作用,體現色彩之間的統一與和諧美感。

六、意境表現因素

美術繪畫藝術作品的審美特性,相對來說,除了作品自身所具有的構圖,造像,形象,色彩美感之外,同時還應該具備著藝術家在作品當中,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針對畫家本人的藝術修養和創作意愿,所滲透于繪畫作品之中的審美情趣,思想感情,或創作靈感。作品往往流露出一定的內涵意蘊,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繪畫的意境。意境是繪畫藝術中重要的審美標準,它是一種視覺征服力強的色彩境界,涵蓋了畫家對藝術作品的審美觀、價值觀、追求和意趣。它強調畫面內容的意蘊,至少認為是含蓄深邃的,是震撼觀眾心理與視覺共鳴的美,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趨同力和感染力。繪畫藝術中,對于不同作品達到意境高度,往往因人而異。

七、審美定位因素

繪畫藝術作品所蘊含的審美觀念一般包括作品內容的創作動機、審美標準、主觀評價等多方面的內容和趨向。在繪畫創作時作品審美觀念的定位是極其重要的,它決定著繪畫作品藝術精髓的再現。繪畫作品創作過程中,要結合繪畫藝術的色彩、造型、藝術語言等諸多因素來探究繪畫藝術的表現規律,界定繪畫獨特的藝術價值。繪畫藝術作品審美觀念的定位直接來自藝術家本人的創作意愿。一般來說,藝術家是藝術品的創造者,藝術家自身的修養學識、品位愛好、人格魅力以及審美取向,是主宰繪畫藝術作品審美定位的主要因素,可以說藝術家人性化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審美觀,決定了繪畫藝術作品的品位及風格。

總之,現代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形式,為美術創作提供了無限空間。繪畫藝術作為美術作品的重要承現載體,是藝術審美領域較為廣泛的視覺再現性藝術,堅持科學的觀點,發掘影響繪畫藝術創作的審美因素,有利于現代藝術理論的建構。

參考文獻:

第4篇: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

【關鍵詞】漢代雕塑;藝術審美;美學特征

漢代雕塑在藝術選材上,巧妙地利用天然大體塊石料的外形特點,綜合雕塑藝術手法,運用線刻、浮雕等手段,展現出一種大氣拙樸、傳神寫意、靈動浪漫、溫婉恬靜的美。同時,又自然而然地表現出漢代藝術的審美情感,雕塑造型中充滿了強烈的運動感和內在的力量感。漢代雕塑的初衷并不是單單為了審美的需求,更多的是在滿足人們的功能需求和信仰需求,而附加的審美功能,也使得漢代雕塑藝術特征在中國傳統藝術審美中更加豐富多彩并充滿與眾不同的魅力。

一、漢代雕塑藝術的“拙”“大”之美

在漢代雕塑歷史發展長河中,漢代雕塑藝術自身的整體風貌把握的是“拙”“大”,主要代表雕塑作品是霍去病墓地的大型石刻臥馬(圖1)。從霍去病墓石刻造型藝術審美特征中,可以看出石刻臥馬展現出毫無裝飾的大氣與樸拙;從石刻臥馬的造型及神情可以感受到靜中有動,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突顯漢代藝術的審美意識,折射出當時漢代雕塑藝術整體造型之中的一種大氣與古樸笨拙相結合的動力感。從霍去病墓地石刻對象選用的大量動物題材,以及石刻臥馬從形到神的靜與動,可以感受出漢代雕塑藝術追求的精神層面是將寫實與寫意藝術手法相結合,從而表達一種道家對自然情趣的追求。與秦兵馬俑雕塑不同的是,漢代雕塑藝術有自己的符號美學追求,當時的漢代雕塑并沒有延續秦兵馬俑雕塑通過寫實表達雕塑藝術品質的道路,而是走向另一條創新之路,而這條雕塑藝術之路代表了中國藝術美學發展方向的主流,就是從圖像符號的視野來研究漢代雕塑藝術。漢代雕塑藝術追求的是一種線條美——粗實、拙樸,這種線條與造型折射出符號的意思,即為一種具有圖像性、可模仿的符號呈現。漢代雕塑藝術線條的符號性代表的是對當時時代面貌的寫照,而進一步探討的話,漢代雕塑藝術是受當時人們思想情感的藝術表達影響,具有很強的象征性。從霍去病墓地的大型石刻臥馬可以看出,這一條條的雕塑痕跡折射出的大氣而拙樸的美是漢代雕塑藝術不懈的追求。如此大氣、拙樸的壯美,將漢代雕塑藝術要展現的張力和物象的生命活力追求到了極致,為當時時代的整體藝術審美風貌提供有力參考。為了達到樸拙雄厚的審美效果,當時的雕塑工匠們不僅特別著力于雕塑的總體氣勢美和總體動態美,而且盡力以大手筆雕之。因此,無論是藝術美學比例、動態,還是雕塑神韻,都竭盡所能地夸張。在選材方面,工匠們巧妙地利用大石塊營造整體感,這是主張追求大氣、拙樸美的結果。從當時漢代雕塑藝術總體造型上可以明顯看到弧線造型的雕塑特點,這延續了青銅雕塑藝術的優點,也受到楚文化的影響。同時,在當時物質基礎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下,漢代雕塑在選材方面主要挑選厚重的體量,采用大塊面積的展現方式,不會去精雕細琢,只求大意蘊的表達方式,這也賦予漢代雕塑藝術風格一種笨稚、拙樸的大氣美。

二、漢代雕塑藝術的“浪漫生動”之美

以霍去病墓地的大型石刻伏虎為例(圖2),猛虎做伏狀,伺機捕抓獵物,全身刻有波浪紋,展現出皮毛的豐滿與輕柔,卷曲線條在背上帶有動態的浪漫感。漢代雕塑藝術中呈現出的一種靈動、浪漫、寫意的美感。這樣的藝術特征主要歸結為受漢代雕塑藝術的楚、漢文化底蘊影響,主要是強調楚漢文化的結合,且以楚文化為主導所產生的漢代藝術美學風貌以及其浪漫精神。雖然漢代在制度上是繼承秦制,但文化藝術特征上,漢代卻仍然保持了南楚故土的鄉土本質。所以漢代藝術中楚文化是占主導的影響因素,與先秦的理性精神相輔相成形成了漢代藝術風格,影響著當時的漢代雕塑藝術審美。此外,從石刻伏虎兇猛的神態與浪漫輕柔的卷曲線條,能夠看出漢代藝術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藝術審美上的一種非寫實性的具象表達方式。在整體藝術造型中追求氣韻靈動的意象性與象征性的藝術特點,也是中國傳統雕塑藝術中精神風貌的主要追求。象征性的表達不僅是藝術表現的形式及目的,同時通過這種方式也能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審美的情感,在霍去病墓伏虎的雕塑造型中就充滿了強烈的外在運動感和內在流動的力量感。正是這種非寫實性的表達,讓漢代藝術充滿著一種夸張與浪漫的美感。霍去病墓地的大型石刻伏虎具有的逼真寫實與傳神寫意的藝術特征,反映出秦、漢兩代雕塑藝術風格的差別。由于秦、漢兩代社會發展狀況和治國思想的不同,以及審美認知、文化傳統和哲學思想的差異等,造就了秦漢兩代藝術審美風格的不同。秦代雕塑更逼真寫實,而霍去病墓地的大型石刻伏虎的漢代雕塑則巧妙地利用天然大塊石料的外形特征,綜合運用線刻、浮雕等手段,展現出傳神寫意、靈動簡約的線條浪漫美感。因此,在漢代雕塑藝術中看到更多的是在大氣磅礴之下所形成的一種接近浪漫主義的夸張、靈動和天真的審美特征。

三、漢代雕塑藝術的“雄渾剛健”之美

漢代審美精神的底蘊可以歸結為戰國時代的社會實踐,而戰國時代的精神風貌可以用“雄豪”兩個字來概括。據《史記》記載,霍去病因有戰功,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如今漢代雕塑“馬踏匈奴”不僅是古代戰場的縮影,而且突顯出石刻戰馬風格莊重雄勁、深沉渾厚,用“雄豪”兩個字來概括再適合不過了(圖3)。“雄”從總體上說,是指一種囊括天下的氣勢、吞吐宇宙的雄心;“豪”是指漢人對藝術美學不僅追求自由、灑脫、奔放的生活,并享受生活的開放性心態,追求自我個性的發展。它們都是漢代審美精神的基本側面。這種雄豪精神中包含著一種雄渾剛健之美,構成集雄豪剛健于一體的漢代美學追求。因此,簡單地把漢代雕塑藝術的審美特征概括為拙樸而大氣或者浪漫而靈動是不夠準確的。從漢代藝術精神追溯到當時的傳統文化精神,漢代藝術審美所體現的主要是漢代儒家、道家的傳統文化精神,具體為包容精神、浪漫精神和雄壯氣象風貌的總稱,并且彼此相交、互融其意。這類藝術精神是對氣韻雄厚、創新前進的漢代精神風貌的反映,對后續藝術審美的發揚具有劃時代的典范意義。而漢代藝術精神風貌能夠歸納為如下三點:第一,包納精神,表現為漢畫造型結構思想上的天人宇宙自然模式和藝術形式上的充實之美;第二,浪漫精神,受到了楚文化的影響,表現出夸張的動態美以及雄渾博大之美;第三,雄豪氣象,表現為生命的張力和動感流動的瞬間,對剛健之美的追求。筆者通過對漢代雕塑藝術精神的研究,折射出漢代藝術的審美文化和思想風貌,綜合了三個方面的藝術美感來表述漢代雕塑藝術的審美特征,但是它們也相互融會貫通。霍去病墓地的大型石刻馬踏匈奴也折射出漢代藝術的博大充實、雄渾剛健之美。以霍去病墓石雕群為切入點,能夠看出中國漢代的雕塑藝術明顯吸收了外來藝術——中亞和西亞藝術影響來加以融會貫通。這種避免早期雕塑技法生拙的弱點,來發揚氣勢雄壯的外在優勢和內在流動張力處理的形式,成為漢代藝術風格的一大特征。而漢代不但延續和發揚前代優秀的藝術傳統,并且大膽地吸取和借鑒外來藝術,以深厚雄大的氣勢展現出充滿自信和創造活力的漢代精神風貌。

結語

漢代雕塑藝術審美特征中的樸拙、浪漫、剛健、恬靜之美,體現中國民族美術寫意大氣魅力,豐富了漢代雕塑藝術以及漢代美學。筆者認為,這種漢代雕塑藝術美學中對所謂的“大”的追求,其根源是一種趨向崇高之美的體現。結合對漢代各個方面的了解,可以發現漢代藝術審美中正是體現出這樣一種自然大氣崇高之美,即一種訴諸于心靈上的生命本質力量。

參考文獻:

[1]葉穎博.符號學視野下的雕塑藝術研究——以漢代雕塑為例[J].科教文匯,2009(36).

[2]孫常吉.兩漢時期雕塑造型藝術的特點及成因[J].藝術教育,2014(10).

[3]肖長生.論中國古代雕塑的線條[D].景德鎮陶瓷學院,2007.

[4]劉娜.渾然天成茂陵國寶——淺談城市旅游雕塑[J].現代交際,2013(5).

第5篇: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

【關鍵詞】攝影技術;油畫創作;聯系與影響;創新發展

現代光影成像技術的開發,推動了攝影藝術的發展。運用各種生活素材為載體,傳達主體特定的思想情感活動,是攝影藝術再現功能的泛化。油畫是繪畫藝術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油畫創作是綜合多種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塑造靜態視覺形象,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創造過程。

攝影與繪畫同屬于藝術的范禱,具有相通的審美特征,二者通過物質材料媒介,用形體構成、色調選配、和明暗對比等藝術手段從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實現平面視覺藝術的直觀表達,隨著現代攝影技術的不斷研發,攝影藝術的完美寫實再現功能,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深化了繪畫藝術特別是油畫創作的影響。本文結合攝影與油畫藝術的聯系特點,闡述了攝影技術對油畫創作的關系。

一、攝影技術與當前油畫藝術的聯系:

1具有相通的審美特征

在藝術形態的分類中,攝影藝術和油畫藝術既都是視覺空間藝術的類別;又同屬于再現性造型藝術的范疇。二者在藝術特征上同樣具有造型性、視覺性、空間性、靜止性、瞬間性特點。

2具有協調的視覺空間

攝影和油畫本來都屬于平面造型表現,借助光影、色調、線條和構圖的變化效應,通過平面描繪形式,熔鑄了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創作靈感,表現物象的空間立體感。WWW.133229.coM

3具有瞬間的生活表現

攝影和油畫藝術表現,都需要針對生活中的典型素材進行瞬間捕捉,把要表現的內容,選擇一定的空間,用物化手段凝定下來,構成具有完美精神風貌和本質意義的藝術形象。

4具有統一的物象并列

作為平面造型藝術,攝影和繪畫都可以把彼此交錯的物象、形態和景象,通過造型、色彩、構圖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觀并列地展現出來,構成和諧統一的完美整體。

二、攝影技術對當前油畫藝術創作手段的影響

攝影和繪畫藝術的發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創作手段去實現,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態,油畫創作就是藝術家運用油畫材料,通過多種藝術手段綜合體現的藝術形式,攝影技術的發展,豐富了油畫藝術創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質感、光感與空間等造型因素。

1攝影技術的運用,減縮了寫生手段的繁雜化

油畫藝術的審美再現,首先取決于創作者運用寫生手段,對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長時間的觀察與取舍,把其形象依照嚴謹的構圖方式初步表現在草稿上,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刻畫描繪。而現代攝影技術快捷的再現功能,為油畫創作提供了相當寫實的物象造型資料,省略了相當多的寫實活動。相對來說,攝影技術的運用減少了油畫創作寫生過程帶來的麻煩。

2攝影技術的運用,促進了繪畫材料的廣泛化

材料是藝術家內心表達的媒介,是視覺傳達的載體。攝影和繪畫所使用的物質媒介材料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攝影藝術是科技文明的產物,而油畫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畫顏料、畫筆和畫布畫質等材料。攝影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現方法應用于圖像藝術。同時也為油畫藝術創作材料的開發及綜合運用,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油畫材料也由傳統的布、紙、木、石、顏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屬、纖維以及任意的現成物品。隨著時代的發展,繪畫制作條件和工具材料逐漸廣泛化。

三、攝影技術對油畫藝術表現形式和創作觀念上的影響

油畫是繪畫藝術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油畫創作是綜合多種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平面基礎上塑造靜態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加工形式創造過程。攝影技術對油畫藝術的創作影響如下:

1促進了油畫創作風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發展

油畫風格是指體現畫家生命特質和審美傾向的油畫組織秩序與品質。具體受畫家生命特質的穩定性,畫家審美傾向的社會性與變化性等因素影響。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當代視覺藝術中,攝影技術圖像給人們帶來的圖像化審美形式已經成為時代特征。與此同時,新一代畫家采用自由、開放的觀察方式,引進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攝影技術,在油畫創作過程中不斷注入自己的創作思想與個性情感,體現了當代油畫最顯著的多樣性和多元化特點。

2改變了油畫藝術對文化符號圖像的獨創形式

攝影作為一種利用機械科技來記錄視覺畫面的方式,一經產生便預示著圖像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精神生活和思維模式,攝影技術從誕生由一開始對繪畫圖形及文化符號的借鑒,逐漸發展到現在繪畫不斷直接或間接地挪用越來越科技化的攝影圖像,改變了油畫繪畫藝術對人類文化符號及圖像創制的再現、記錄、敘事、宣傳等諸多固有功用,借鑒攝影技術中對于視點、尺寸圖像分割法的油畫創作,呈現時空、觀念和風格的集合,標志著當代油畫已進入了圖像化的時代,當代油畫與攝影圖像的結合在表現技法上趨向融合。

3衍化了油畫藝術對攝影技術記錄性功能的借鑒

油畫是建立在對現實客觀事物內在本質與規律基礎上的模仿和再現,是記錄具體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攝影技術的運用,生成了油畫創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現功能的弱化,攝影技術對物象的快捷性記錄方式,對油畫創作藝術的再現功能提出了嚴峻挑戰,油畫藝術是按照一定的審美法則及創作規律,通過對物象的線條、色彩、形體、構圖、肌理等創作要素的組合,塑造物體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復的特點。

而攝影技術則可以運用科技材料針對物象的造型進行機械性復制。同時,攝影技術的發展與運用,能夠為油畫創作提供可觀的創作資料和素材,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油畫藝術,是對攝影記錄性功能的借鑒。

結束語

現代科技的發展,推動了攝影藝術在社會生活領域的滲透,并以紀實功能和成像快捷的優勢,發揮著重要社會功能,攝影與繪畫之間的相互關系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種藝術形態的交融互動,將是一種長期的文化現象,這已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念,實現攝影與繪畫藝術的共同融合,是現代藝術創新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第6篇: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

藝術中的情感即審美情感,是一種無功利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藝術活動動機的生成、創造與接受過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時情感又是藝術創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藝術活動也包含認知因素,認知在藝術活動中意味著客觀的、理智的反映。在審美情感的深層往往隱含著理性的認知。

藝術活動是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統一

形象,即審美形象,在廣義上包括審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藝術活動特有的方式,是主體對于客體瞬間領悟式的審美創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體驗的而木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離開理性,理性在分析時代氛圍、讀選素材和題材、構思主題和情節、選擇表現形式等方面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藝術活動是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

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區別于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以及意識形態活動的根本標志,但同時藝術又具有意識形態特性。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義的,它規范著藝術活動的基本傾向,其意識形態特性則是隱藏在審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藝術的審美世界具有了更為廣闊和深透的內涵。

藝術活動的功能

(1)審美認知功能;

(2)審美教育功能;

(3)審美娛樂功能。

藝術活動的基本性質

藝術活動是以特有的藝術語言體系為媒介、以創造形象或意境為旨歸的人類的精神文化活動,它凝結為審美的意識形態。

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美育即審美教育,是指運用審美的方式實施教育,旨在提高人們的審美感受力、審美創造力及審美情趣,以促進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體素質的提升。

藝術教育主要通過指導人們進行藝術創作、藝術鑒賞等活動,實現美育的最終目標。

藝術分類的方法

1、以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時間藝術(音樂、文學等)、空間藝術(繪畫、雕塑等)和時空藝術(戲劇、影視等)。

2、以對藝術作品的感知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聽覺藝術(音樂等)、視覺藝術(繪畫、雕塑等)和視聽藝術(戲劇、影視等)。

3、以藝術作品對客體世界的反映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再現藝術(繪畫、雕塑、小說等)、表現藝術(音樂、舞蹈、建筑等)和再現表現藝術(戲劇、影視等)。

第7篇: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

【摘要】傳統裝飾元素與裝飾技法在特定文化氛圍中的傳承過程是一個符號化的過程,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特定裝飾藝術的審美思想和文化內涵,等等,最終對其形成特定的固化認知。基于此,文章在簡要論述我國傳統裝飾藝術符號內涵的基礎上,從圖形、色彩、構圖、寓意精神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傳統裝飾藝術的符號學特征,從而對傳統裝飾藝術有一個新的認識,為當前傳統裝飾藝術的學習、借鑒與使用活動提供必要的指導。

【關鍵詞】符號學;傳統裝飾藝術;符號特征

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從最初的席地而坐、茅棚屋舍到清朝雕欄畫棟式的居住空間的轉變,不僅在改變著自身的居住環境,而且也在形成一種固定化、模式化、符號化的裝飾文化,從而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裝飾風格特征。這既是我國建筑藝術與室內裝飾活動的直接產物,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審美觀念、藝術設計思想與設計技巧的一種提煉和總結,由此所形成的一系列裝飾符號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風格化的造型特征。從這個角度來說,符號化是我國傳統裝飾藝術的本質特征,深刻剖析其符號化背后的規律、風格、思想和內涵,對于我們認識、借鑒和使用傳統裝飾藝術都大有裨益,尤其是迎合了當前室內裝飾藝術“地域化”、“本土化”、“民族化”的發展趨勢。

一、我國傳統裝飾藝術的符號內涵

康德曾經說過:“繪畫、雕塑,甚至還包括建筑、裝飾和園藝,只要是屬于美術類的視覺藝術,最主要的一環就是對傳統圖樣造型的應用,因為這些造型能夠以大眾性的審美特征和視覺觀感給人帶來愉快的形式體驗,從而奠定藝術趣味的基礎。”具體來說,人類自產生以來便是一個具有情感、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的動物,會基于自身潛意識或者明確的需要,本能地尋求甚至是創造一系列的符號系統來記錄和表達其精神思想。傳統裝飾藝術也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依據自身的居住環境、審美思想、功能價值方面的需要,經過不斷的摸索、提煉所形成的一個以諸多裝飾元素體系為主的符號系統,包括色彩的選擇與搭配、圖案設計、裝飾元素的組合以及所賦予的精神內涵,等等,由此呈現出固定化、模式化、個性化的裝飾技法、裝飾效果與裝飾風格,從而也便具有了現代“符號學”中意符與意指的特征,成為現代意義的一種符號系統。這是本文從符號學角度剖析傳統裝飾藝術的理論基礎。

二、符號學視野下的傳統裝飾藝術研究

現代符號學“之父”索緒爾認為:“單一符號(sign)可以分為意符(signifier)和意指(signified)兩個部分。前者是外在的視覺元素;而后者則是被固化的內在的思想內涵。兩者缺一不可。”從傳統裝飾藝術的角度來說,其外在的意符可以分為圖形、色彩、構圖三個方面;而內在意指則是指意符之中必然存在的內在寓意精神,等等。據此,文章將從以上四個方面深入剖析傳統裝飾藝術的符號學特征。

(一)傳統裝飾藝術中的圖形符號

美國著名符號論美學家、哲學家蘇珊·朗格認為,藝術就是通過可見、可聽的符號手段將人們的思想表現出來供人欣賞。我國傳統裝飾藝術中的圖形元素便是進行信息詮釋的一種最直觀的符號系統,從原始社會的圖形、漢字象形、彩陶、青銅紋飾以及各種分門別類的造型藝術等,都蘊含著與當時當地藝術技巧、審美思想、社會風尚相吻合的時代特征和區域特色,并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成為人們所共同認知的審美思想、裝飾風格和符號特色。比如青銅器上的“夔龍”圖形象征著人類社會早期粗狂的審美思想和濃厚的宗教信仰觀念;傳統的象形漢字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早期人們以物取象的造字思想;“龍”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固化為地位、權利、等級的象征,而梅、蘭、菊、竹則成為良好品質的代表。這基本上都是人們在特定的意符系統的基礎上,為其賦予了一種獨特的意指,使這些圖形擁有了獨特的裝飾價值和裝飾效果。

(二)傳統裝飾藝術中的色彩符號

色彩作為傳統裝飾藝術的重要元素之一,其符號學特征主要體現在單個色彩獨特的意指內涵和色彩在傳統裝飾中的使用原則兩個方面。首先,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色彩便出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們不斷地賦予特定色彩以獨特的思想內涵、情感觀念等,由此使每一種色彩都形成了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比如紅色象征著吉祥如意;黃色象征著尊貴與權利;白色象征著純潔與神圣;綠色代表著和平與希望;紫色代表著浪漫與優雅等。這使各種色彩擁有了現代符號學意義上意符和意指的雙重特征。其次,我國傳統裝飾藝術在不斷的提煉與完善過程中,也形成了獨特的色彩使用原則,由此使傳統裝飾藝術中的色彩呈現出更具實用價值的符號特征,比如強調色調對于裝飾氛圍的表現;色彩布局均衡,注重色彩之間的對比與調和之間的配置關系;突破客觀物象色彩的限制,注重表現人們對于色彩裝飾的審美心理與審美感受等。

(三)傳統裝飾藝術中的構圖形式符號

造型、色彩與構圖是傳統裝飾藝術中的三個主要方面,尤其是構圖方式更是對傳統裝飾藝術的風格特征、藝術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我國傳統裝飾藝術也形成規律化、模式化的構圖方式,包括對比與調和、統一與變化、節奏與韻律、均齊與平衡之間的關系等,由此使傳統裝飾藝術中的構圖形式呈現出鮮明的符號化的特征。具體來說,傳統裝飾藝術中的構圖在經營布局上要求以散點透視的方式突破時空的限制;在畫面形象的表達上要直觀、生動、自由,呈現出個性化的構圖形式符號。

(四)傳統裝飾藝術中的寓意精神符號

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我國傳統裝飾藝術中的寓意精神呈現出不同的符號化的內涵意義和內涵思想,比如從傳統裝飾藝術中單個符號形式“意指”的角度來說,蝙蝠與佛手象征著福壽;鴛鴦象征著真摯的愛情;魚和磐象征著財源廣進;喜鵲與梅花的組合象征著“喜上眉梢”;而鶴、鹿、象、龍、鳳、梅、松、竹、石榴之類的物象也呈現出一定的吉祥如意的思想。除此之外,從傳統裝飾藝術中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哲學思想的角度來說,人們在傳統裝飾過程中也在潛移默化地遵循著特定的精神思想,比如傳統室內裝飾中所蘊含的“天人合一”、“中和”以及“詩書禮儀”道德教化的思想,不僅是傳統裝飾藝術的重要符號特征,而且也由此塑造起鮮明的風格特點,使整個裝飾活動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觀念,等等。

三、傳統裝飾符號的應用技巧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傳統裝飾藝術包含著豐富的裝飾元素,并在悠久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個性化的符號形式、符號內涵與符號使用規律,因此,要想真正展現我國傳統裝飾藝術的審美思想與風格特征,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設計師必須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傳統審美觀念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據此系統掌握不同裝飾元素的符號形式與符號內涵,從理論的角度對其有一個深入、全面的認識;其次,設計師要能夠按照傳統裝飾符號的審美特征、文化內涵與使用原則來指導自己的裝飾活動,從而有效地傳承傳統裝飾藝術的視覺審美特征和核心思想內涵;第三,在當前新的社會環境下,設計師對于傳統裝飾藝術的使用并非僅僅停留在模仿、借鑒、傳承活動上,而應該結合現代人的文化思想、審美觀念以及對于特定裝飾活動功能價值方面的需求,進行一定的創新活動,由此才能提高對傳統裝飾符號的使用質量,發揮其應有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海榮,無限符號過程理論對研究中國裝飾藝術發展的意義[J].新聞界,2008(6).

[2]陸曉云.從傳承符號解讀裝飾藝術田.裝飾,2007(6).

第8篇: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

——題記

藝術最大的特點是互通有無,藝術審美的實質就是把握藝術聯覺,我們把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歸為同構聯覺。從審美統覺的角度來說,同構聯覺是一種在藝術活動中以審美統覺為基本心理機能,以感情為心理動力,表現創造主體人格、心境、意緒的一種統覺性、整體性、創造性的審美力。同構聯覺是一種藝術創造的能力。對于一個藝術家而言,藝術聯覺的能力越強,就越能敏感地把握形象的特征,領悟感覺之間的藝術聯覺點,從而對藝術進行真實的描繪,創造無限的藝術想象空間;對于藝術接受者而言,藝術聯覺能力越強,就越能在接受過程中與作者達到心靈的溝通,領會作者創造的意義,從而建構自己的藝術人格。同構聯覺在藝術的創作和欣賞過程中,好比“橋梁”一樣,使藝術之間相互溝通、轉化,使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化,也使藝術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它對各種藝術觸類旁通,甚至融會貫通,起著橋梁的重要作用。

一、同構聯覺對建筑藝術審美特征的作用

建筑作為造型藝術,其主要審美特征是視覺傳達的直觀化、空間布局的風格化、形式美法則的凝練化。

1.視覺傳達的直觀化

視覺傳達的直觀化,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運用物質媒介在空間展示具體藝術形象的特性。造型藝術運用物質媒介創造出具體的藝術形象,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這種直接具體的形象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意蘊,把具體可視或可觸的形象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觀眾直觀的美感。

形體主要由線、面、體組成。線是點移動的軌跡,它是構成物體形狀的基本因素。線條具有獨立的審美意味,比如,直線顯示堅硬,橫線顯示平實,斜線顯示有力,折線顯示生硬,曲線顯示流暢。倘再細分,垂直線給人以高聳感、嚴肅感,水平線給人以穩定感、安寧感,折線則包含著騷亂感、危機感。線條的這種審美意味廣泛體現于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美的領域,尤其在藝術創造中,它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在建筑藝術中,線條成為建筑風格的主要因素。朱光潛說:“建筑風格的變化是以線為中心。希臘式建筑多用直線,羅馬式建筑多用弧線,‘哥持式’建筑多用相交成尖角的斜線,這是最顯著的例子。”

2.空間布局的風格化

空間布局的風格化,也體現在空間表現的差異性。在建筑藝術上是指在空間表現上具有彼此不同的特性。中西方建筑有著各自的特點,中國古典皇室建筑中講究對稱美。例如,中國故宮是典型的完全中軸對稱,而西方建筑則在不同時期產生了不同的風格,但在空間布局上都綜合同構聯覺進行了充分的考慮。聯覺是指一種感受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建筑師不得不考慮多方面因素對建筑的影響。建筑與建筑之間的距離除受日照時間長短影響之外,還有很多風水學之說。從著名建筑師高迪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不同時期其建筑風格的轉變。之所以空間表現會出現差異性源于人們不同時期的審美標準及當時視覺、聽覺、嗅覺等因素對其的影響。總體來說,是同構聯覺在無形中發生著作用。

3.形式美法則的凝練化

凝聚的形式美,建筑藝術上是指具有在藝術形象中凝結和聚合形式美的特性。形式美法則對于造型藝術具有普遍性,因而運用形式美法則對物質媒介進行加工,便可以整合出凝聚著形式美的藝術符號。可以說,形式美的法則(如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比例、主從、尺度、明暗、虛實、多樣統一等)運用在各門類藝術中,又凝聚成美的千姿百態,而這些都是同構聯覺的體現。從抽象到具象,同構聯覺如同經濟學中“價值規律”,深入到藝術的各個方面,淋漓盡致地發揮其有形和無形的魔力。比如,比例的勻稱、變化的節奏韻律、明暗對比、多樣統一、虛實相生等,都是形式美法則在各種門類藝術中的集中呈現。

有人說“建筑是凝聚的音樂”,這是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它說明了建筑藝術中的節奏美與韻律美。美的建筑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而是人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位立體式的感受的享受。如北京頤和園的長廊,就具有古典音樂里的那種規則式的重復,這些流動的曲線不僅功能性俱佳,觀賞性也頗高。這種二次創作的美也是觀賞者同構聯覺的體現,是建立在共同聯覺與個人聯覺之上的。偉大的建筑師正是利用了共同聯覺以及個人的聯覺創作出來的。一座偉大的建筑,表現出的不僅僅是空間的場所,而是一種讓時間靜止的美的凝聚。二、同構聯覺對建筑視覺審美特征的作用

每一種感覺都有特定的感覺經驗。換句話說,一種感覺經驗是不能連續地轉變成另一種感覺經驗的。同構聯覺表明,各種感覺間又會發生相互影響,當視覺出現時也同樣會伴隨著另一種或多種感覺而生的情況。最常見的聯覺是色聽聯覺,即對色彩的感覺能引起相應的聽覺,現代的“彩色音樂”就是這一原理的運用。色覺又兼有溫度感覺,如紅、橙、黃色會使人感到溫暖,所以這些顏色被稱作暖色;藍、青、綠色會使人感到寒冷,因此這些顏色被稱作冷色。還有一種色覺稱“光幻覺”,可伴有味、觸、痛、嗅或溫度覺。語色聯覺是指某些詞匯引起的色覺。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甜蜜的聲音”“冰冷的臉色”等,都是一種同構聯覺。

1.色彩對建筑視覺的影響

無論是有色還是無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每一種色相當它的純度和明度發生變化,或者處于不同的顏色搭配關系時,顏色的表情也就隨之改變了。例如,2008年奧運場館——水立方的設計。顏色上運用了水的藍色,造型上結合了水分子的外部形態,整個建筑極具識別性。

色彩與形狀是繪畫與設計中滿足視覺需要的兩個重要因素,它們互相補充,色彩賦予感情,形狀賦予精神表現,(轉第31頁)(接第27頁)使我們獲得整體的信息,這二者的陰陽耦合也都是同構聯覺的作用。好的建筑會引導人們的共同聯覺,使之向設計師希望的方向想象,最終和設計師保持基本一致的角度。

通常情況下,暖色使人產生溫暖的感覺,如紅、橙、黃等色,類似于太陽和烈火;冷色使人產生寒冷的感覺,類似于碧空和寒水。不同的顏色會帶給我們不同的心理感受,色彩是抽象的表象符號。色彩抽象性在一定意義上是抽象與具象、感性與理性、普遍與特殊、個性與共性的復合。表意和表象有時同時存在,色彩表象性構形和色彩情感效應,與人類內在的情感等主觀經驗形式和聯想有關。在一定條件下,以文化現象為基礎,使得色彩有了某種系統價值。例如,北京香山飯店的總體布局,因考慮到飯店地處幽靜、典雅的自然環境和眾多的歷史文物,建筑師有意將建筑物設計得比較低矮,不破壞四周的景觀,并在外立面上設計了三層玻璃窗,利用視錯覺造成建筑物只有三層的高度,從心理上進一步增加了建筑的低矮感覺。它的空間布局采取中國建筑傳統的中軸線布局、多院相連的區分和聯合方式。散發著濃郁現代民族氣息的香山飯店,色彩配置運用中國傳統抹灰墻面的白色、灰磚線腳為基本色調,素雅、干凈、洗練,與江浙民居和園林建筑相照應。渾厚素樸的風格,樸拙單純的傳統工藝,視覺化的色彩形象,均散發出淡淡的鄉土氣味和思鄉情結,表現了對鄉土文化的深切眷戀。

2.造型對建筑視覺的影響

不同造型會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建筑通過其特有的空間結構關系和藝術表現力傳遞建筑的情感。比如,上海金茂大廈的造型,有意識地借鑒中國古塔的變化韻律,給人以中國古塔的定位聯想。強化造型透視的逐層急促加快的節奏伸展,增加了塔樓的固有高度感,高峻威嚴,挺直雄健。銀色基調的塔樓與天空背景融為一體,同時紅色花崗石組成的紅色基調房又增加了它與大地的關系,并襯托了銀色基調的塔樓。該設計舍棄了具象形式的模仿以及機械僵硬地照搬重復傳統,而是以明快、醒目、凝練的抽象形式表達了中國傳統塔結構和塔文化的概念。再如,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候機樓的外觀造型,比例優美的折線形架空斜脊,同雄壯、兩端向上微翹的正脊結構成屋頂形制,使得中國傳統屋頂的神韻油然而生。逐層退臺、升高的架空結構性語匯既符合這個建筑的構造邏輯,又自然地作為了造型的視覺元素。本土的傳統建筑情感意念與現代設計審美思想,通過簡約的塑型和空間序列的有機整合,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話語轉化成現代感的設計語匯,保留在特定的結構之中,從而展現出華夏雄厚的建筑文化和氣度非凡的精神。這些都是造型對建筑視覺所產生的不同感受。

結語

同構聯覺是審美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人自身無意識產生的心理聯想及想象。它在藝術的創作和欣賞過程中融會貫通起著橋梁的重要作用。它的運用像一只無形的手,在藝術的創造和欣賞過程中,時刻發揮著自身的作用。建筑藝術之美離不開同構聯覺的作用與影響。

參考文獻:

[1]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第9篇: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

關鍵詞:影視 化妝造型 藝術 審美特性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2)O9-036-01

一、影視化妝概述

影視化妝造型,是化妝師依據影視作品定的人物、個性的需要,在演員自身形象的基礎上采用一系列相應的化妝造型手段與方法,將演員形象與角色特征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塑造出的有鮮明角色特征并與劇情深情切合的可視影視形象。它是影視藝術構成與表現的必要組成部分,化妝師通過在演員的面部描繪角色形象,以誘發演員的心理神態的變化,使人物的藝術形象真實而生活化,并可以真實而又自然的表現劇情,突出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年齡、職業等特征。通過化妝造型可以更加生動有效的表現劇中人物的個性特征,烘托渲染藝術形象,使人物特征變得更加鮮明和深刻。

二、影視化妝是影視藝術審美的造型手段

影視化妝是影視藝術形象的重要造型手段,與其它的表現手段統一協調成綜合的表現體系。化妝師根據影視劇本的內容,所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演員自身的形象條件,依據影片的體裁、主題、意境、風格等因素,全面利用化妝的表現方法和妝飾素材,來對人物角色進行妝點與描繪,表現人物的各項藝術特征,引導誘發演員的內心神情變化,幫助演員更加生動形象的創作出具有鮮明人物特征的表演形象,有助于推動情節的表現與氣氛的強力渲染,是影視藝術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現手法。例如《西游記》當中的孫悟空、豬八戒形象就非常的生動傳神,在人們心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經典藝術形象。如圖:

三、影視化妝造型的特定性和針對性

影視化妝造型作為“影象構成”的一個元素,是電影的一種語言,同時也是一種外化的藝術形象。它不同于生活中的化妝裝扮,而是要立足于劇情的需要來進行人物塑造,在塑造當中只有審美的思想和意識還是不夠的,必需通過熟練的化妝造型技藝將人物形象創造出來、表現出來,由內而外的將藝術審美觀點具體的呈現給觀眾。在化妝造型的過程當中不能只以藝術美丑的觀點去進行,還要結合影視作品的主旨與人物特點去塑造,有針對性的通過改變演員的外貌來表現劇情當中的時代、階層、民族、地域、身份、性格、年齡等不同環境下的不同特征。伴隨著戲劇情節的發展去做靈活機動的表現,達到化妝造型與人物形象需求的完美結合。在不同的片種和風格的作品當中,對于化裝的形式要求也有不同,要依據其特定的人物環境與特殊性質去在銀幕上形象逼真去做表現。

與生活化妝相比,影視化妝造型則相對濃重夸張,具有鮮明的表演特性,以此來表現不同境況下的不同人物,期間會利用到各種相關的塑型方式來改變演員的外貌特征,美化或丑化,老化或年輕,可能會與演員本來的形象相趨甚遠,主要是表現劇中人物的特征。在一些神話、傳奇性質的影片當中還會以很夸張的化妝造型方式來追求那種離奇、怪異的效果,力求與影視形象高度吻合。就以《紅樓夢》來說,化妝手法偏向于戲曲造型,和現實生活有比較大的差距,但對于藝術形象的表現來說卻有著點睛、提神的作用。如圖:

四、影視化妝造型要與表演藝術相融合

影視化妝造型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要與影視的表演藝術相融合,去觀照形似與神似、局部與整體、合情與合理的關系。化妝造型首先要以形似為基礎,再在準確的外形基礎上去誘發演員神情的變化,達到形神兼備,生動傳神的神似效果。以整體的藝術形象為依據,來著重刻畫描繪細節特點。要以生活原型為基礎,根據影視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化妝造型對象的條件來進行提煉、取舍、妝點和改造,以期更加嚴謹、準確而又生動、形象的表現人物的特征與氣質,體現人物的內在精神。不僅如此有時還要根據劇情的需要做出大跨度的年齡特征,以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不同外形與特點,表現人物的發展階段與成長歷程,以深刻而又豐富的表現力去塑造各個時期的人物特征。另外在一些神話傳奇的作品當中,還要將現實中不存在的那些形象賦予人的個性特征,模擬人的一些形象,積極引發觀眾的想像力,塑造出出神入化,飛云入地的神異鬼怪形象。

五、化妝造型的最終目的是塑造出美的藝術形象

化妝造型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攝影師的創作,將藝術形象表現于銀幕之上。在追求完美人物形象的同時,化妝師會根據人物和劇情的需要選用特殊的化妝素材與化裝造型手段,但這些方法難免會有缺陷和不足,這就需要在拍攝過程當中與攝影師與燈光師等相關人員做好溝通與配合,在人物化妝造型出現不足的時候,以燈光的明暗或鏡頭的角度給予造型適應的配合與巧妙的彌補,以求通過各方面的協調統一達到塑造完美人物形象的良好效果。基于這一目的,化妝造型更要與攝影、照明、服裝等相關環節相互協調、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高度統一。

六、結語

影視作品的人物不能以單純的美丑來定論,而在要通過其表現的性格特征與人物形象,結合劇情,去感悟與體會這些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化妝造型師更要以尊重人物塑造為原則去逼真形象的刻畫人物的形象與外貌特征,以外表內,立足藝術形象,以生活為基礎,多加創意與創新,塑造出生動傳神的藝術形象。影視化妝造型是一門藝術,它有其自身的特質與審美特征,但要融入整體的影視作品當中,與其它創作表現環節相聯系統一,為完整的影視作品表現和藝術形象塑造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孫小平.論影視造型藝術與審美特性[J].電影評介,2012(08).

[2]李繼東.影視化妝造型淺析[J].媒體時代,2011(01).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丝袜足液精子免费视频 | 成人免费夜片在线观看 | 乱人伦中文字幕视频 | 性感美女香蕉视频 | 日本在线亚州精品视频在线 |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 日本一二线不卡在线观看 | 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最新 |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 天天夜夜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 亚洲va视频 | 久草高清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72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a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在线视频网址 | 天海翼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久草免费在线 |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 99久久免费看精品国产一区 | 九九国产| 一级特黄aa大片欧美网站 |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久爱网 | 国产中文久久精品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播放 | 日本一级做人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刺激视频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欧美日本俄罗斯一级毛片 | 亚洲国产日产韩国欧美综合 | 国产uv1区二区三区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黄色一及毛片 | 国产日韩欧美网站 | 尤物tv已满18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