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皮膚護理理論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臨床護理帶教是護理實習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必經途徑,是培養護生進行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環節。未來社會對醫護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知識傳授為主的教育模式已經被重視培養和提高能力的模式替代。臨床學習應著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的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同時又要重視思想教育,使護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走上工作崗位,早日獨立完成工作,成為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實用型護士。為此,本文將自己多年來的有關帶教體會,作以粗淺的分析望得到護理界同行們的指正。
1 從思想教育入手,強化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觀念
現在的實習護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怕臟、怕累、不能吃苦,這也給臨床帶教帶來了新的問題,如何與學生溝通、如何幫學生克服不良習慣,這也是帶教老師面臨的一大難題。
首先,我們帶教老師必須精神飽滿,儀表端莊、和藹可親。具有高尚的醫德修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從基礎護理做起,每一項護理操作都認真去做。在帶教護理操作時,必須做到,操作規范、熟練,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給學生樹立起美好的護士形象。
在實習過程中,有一部分護生,表現為動手能力差,向上述所說的怕臟、怕累。不愿做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以及消毒隔離工作。例如:晨間護理、口腔護理、皮膚護理、清洗消毒止血帶等等。在操作時,灌腸、導尿、吸痰等。表現的不夠積極主動。通過這種現象,我們了解到她們存在不正確的思想,認為護士是伺候人的一種工作,針對這種思想,我們以護理老前輩的,熱愛忠于護理事業的精神,來對她們進行思想教育。我們的工作是治病救人,為患者解除痛苦,是一種高尚的工作。從每位患者痊愈出院的實事上,認識護理事業的社會價值,使她們端正了思想,認識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帶教老師要以自己的事業心,感召她們。例如:有位危重患者需要做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我帶領護生備齊用物,向患者說明目的,取得合作,按操作的步驟要求,每個步驟認真去做,邊做邊講,講操作中的注意事項,操作完畢,幫助患者整理好舒適的臥位。通過帶領護生進行各種護理操作,使她們從多方面了解患者的疾苦,從而培養她們更加熱愛自己的護理專業,積極為患者解除痛苦。例如:有位尿潴留患者,需要導尿,我和護生一起備齊用物,取得患者的配合,護生積極主動要求參加操作,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嚴格無菌操作,掌握導尿的難點,動作要輕,避免損傷尿道粘膜,盡量給患者減少痛苦,操作順利,得到了患者的好評。通過帶領護生實地操作,使她們能夠用理想、情感價值觀念的行為和準則來約束自己,確定護理理念,以仁愛之心關愛患者、服務患者,在任何情況下理解患者用可以理解的語言與患者交流,以真誠、可信、勝任和熱情的態度投入工作。
2 培養護生的綜合能力
2.1 培養護生的動手能力: 剛入病區的護生首先帶領她們熟悉環境、講解急救藥品放置的位置、急救器械的使用及病區設施的使用等等………使她們盡快進入角色,其次強化她們的操作技術,要求帶教老師按正規操作程序進行邊示范邊講解,對操作中難點、重點、易出問題的環節加以強調,帶教過程中給予她們機會,讓她們多動手操作,對這些常規操作要從熟悉到熟練,認真講解操作步驟、護理文書書寫、大膽的讓學生親自操作,老師在旁監督指導,鼓勵學生多提問題,調動她們的學習積極性,帶教老師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2 培養護生的觀察能力: 如病情觀察就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指導護生如何用書本上的知識去觀察病情,分析和解決問題,如顱內疾病、藥物中毒的患者,醫生讓我們觀察瞳孔的變化,我們就要知道為什么要觀察瞳孔,瞳孔的異常現象是什么,出現異常現象會出現什么后果等等。
2.3 培養護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 護患關系的建立,重在溝通,要想與患者建立友好融洽的護患關系,就要與患者多溝通,取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護生最開始與患者接觸時非常緊張,不知道說些什么,帶教老師指導護生一些常用的交流方法,溝通技巧,首先給護生示范,講解與患者交談的注意點,然后讓護生擬好交流提綱,打好腹稿,有意識安排護生與患者進行溝通,帶教老師在旁協助。
3 帶教老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護理臨床帶教老師在整個臨床護生帶教中占重要地位,擔負著培養護理人才的重任,作為帶教老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專業,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加強自身業務學習,提高自己業務能力,在帶教過程中要注意帶教方法,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帶教老師要做到以下四點:(1)眼到:必需做到放手不放眼,作為一個認真負責的老師,眼睛始終要跟著學生一起,才能根據學生操作情況給予精心指導,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也才能保證醫療安全,避免護理帶教差錯事故的發生。(2)手到:就是帶教老師要親手指導,主要表現在操作時,帶教老師的動作一定要規范,否者學生會仿效老師,并且要對學生嚴格要求,不規范動作立即糾正,如在配藥時,持注射器的手法,去除鋁蓋后密封瓶的消毒,從中心部分有內向外環形消毒,不要隨意涂擦,且一根棉簽消毒一個密封瓶。(3)口到:就是帶教老師要多給護生講解,在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要結合臨床遇到的情況,主動向護生傳授知識和自己的經驗,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法,如灌腸時,需要什么溶液、肛管插入的深度、溶液的溫度、注意事項、如何觀察病情等,通過這種方法加深知識印象,知識掌握更牢固,帶教老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這種互相的學習中對老師也是一種促進。(4)腿到:觀察病情變化及操作時,帶教老師必須做到共同巡視病房,親自指導操作,帶領護生主動觀察病情變化,藥物反應、心理狀態,帶教老師要讓護生知道通過和患者接觸不僅搞好護患關系還可以主動了解患者的護理需求,積極做好患者的飲食及生活護理。
4 臨床護理查房
床旁護理查房可以啟發護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其它疾病及其護理相聯系,加深護生對該種疾病的理解和記憶,通過護理查房可以讓護生熟悉病情,翻閱書籍和查閱資料,還可以培養護生的以下幾種能力。
4.1 培養護生應用護理程序的能力: 教學查房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發現護生在護理程序運用方面存在的問題,評估資料是否全面,提出的問題是否準確,護理措施是否有針對性,評估是否及時有效,通過護理查房有效的增加了護生運用護理程序的能力。
4.2 促進服務觀念的改變: 護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就要和患者交流和溝通,讓護生了解我們的工作以患者為中心,護理措施以解決患者的實際需要為前提。
4.3 查房提高護生的理論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床旁查房護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并進行討論,鍛煉她們思維,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
方法:對我科19例臨床資料完整的NPC放療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回顧性的總結。
結果:NPC放療患者放療過程中人性化護理運用在工作細節中能很大程度的減輕患者的痛苦,使這19例NPC患者均順利地完成放療,無1例因放療反應及并發癥而中斷治療。
結論:對NPC放療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能最大程度的減輕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在短時間內從身心上得到康復。
關鍵詞:鼻咽癌 放射治療 人性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358-02
NPC原發于鼻咽部,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放射治療是目前首選的治療手段,由于鼻部特有的解剖結構與周圍組織的關聯性,故要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較為困難,調強適形放療以對放療部位定位準確,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照射劑量小的優點提高了放療的效果[1],選用面頸聯合野照射,野照射面積大臨床上副反應發生率高。因此采取合理、對癥、人性化的護理對提高放療效果和促進患者康復很有必要,并且效果顯著,現對本科收治的19例NPC患者進行的人性化護理的效果如實報道。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科對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確診為NPC19例患者,男10例,女9例,患者年齡19歲~62歲,平均年齡48.2歲,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7例。
1.2 治療方法。本科室19例患者均采用美國生產的瓦里安直線加速器,CT模擬機以及三維系統進行治療,射線能量一般選用6~15MV高能X線,配合合適能量的電子線。原發灶和陽性淋巴結根治劑量為70Gy,1.8~2.0Gy/次,5次/周。
2 護理
2.1 增強護理人員的人性化護理的意識。為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的基礎是:護士不但要具備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學習心理學及預防保健方面的知識,還要不斷加強學習補充新知識新理念,提高護理操作技術,將這些融入到人性化、個性化護理中,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2.2 心理護理。護士應具備高尚的同情心和責任感,以熱懇的態度與患者及家屬交談并問候患者,讓患者感到親切和溫暖,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每一個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家庭環境,幫助患者盡快適應醫院環境,增強生活能力。
2.3 操作程序的認知。通過與患者及家屬的交談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問題的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相關知識,使患者了解放療的過程,讓放療過的患者采用現身說法的方式向患者介紹經驗,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讓患者在心理上對放療有一定的認識。
2.4 飲食護理。放療時射線對口腔粘膜、唾液腺的損傷、放療后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味覺異常等均影響食欲。告誡病人在治療前期以自己喜愛食物為主,按時足量進食,在治療后期因出現口腔潰瘍、進食困難也要堅持進食,少量多餐。囑患者進食軟食或半流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雞蛋、牛奶、各類面食、大米瘦肉粥等。宜溫涼,禁食辛辣刺激及過硬過燙食物。
2.5 鼻腔沖洗。放療患者常有鼻粘膜干燥、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粘稠等癥狀。從放療開始應指導病人行鼻腔沖洗,每日沖洗2~3次。具體操作方法:病人端坐,頭向前傾并偏向一側,下置彎盤在洗耳球內吸入50ml沖洗液,從一側鼻腔緩緩注入,然后由另一側鼻腔或口腔流出,兩側鼻腔交替進行。沖洗后切不可用力擤鼻子,以防鼻腔內壓力增大,繼發其它部位感染。鼻腔沖洗可以清除鼻腔分泌物,濕潤鼻腔,減輕放療反應,增加癌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度。
2.6 照射野皮膚護理。放療后照射野皮膚萎縮、變薄、軟組織纖維化、毛細血管擴張,可出現放射性皮炎:紅斑、脫屑、搔癢、色素沉著、毛囊擴張等干性反應,繼續發展可出現濕性皮膚反應,表現為水泡、破潰、糜爛等。患者應保持放射野皮膚清潔、干燥,穿棉質、低領、前開襟衣服,以防摩擦皮膚,加重皮膚反應;局部禁用肥皂水擦洗,勿涂刺激性藥膏;避免陽光暴曬;還應保持放射野標記線的清晰,切不能私自涂改,以免照射失誤造成嚴重后果。每次放療前照射野內涂抹三乙醇胺乳膏,以保護皮膚,減輕皮膚反應(特別是頸部放療使用電子線時);有脫皮時切勿用手撕剝、抓撓。濕性反應時,局部暴露,同時用生理鹽水清潔皮膚,涂抹濕潤燒傷膏,達到抗炎、濕潤,生肌的作用。
2.7 放療并發癥護理。
2.7.1 口腔粘膜反應。由于放療時腮腺、唾液腺均在照射范圍內,故放療后腮腺及唾液腺功能受抑制,口腔內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的自潔作用降低,常有口干、咽部干痛、口腔潰瘍等癥狀。為減輕癥狀,囑患者多飲水,每天飲水量在2500ml以上,經常用金銀花、麥冬泡水喝,減輕口腔內炎性水腫,減輕組織受損的程度,使口腔保持濕潤。可口含話梅、羅漢果、橄欖、青梅等,刺激唾液分泌,減輕干燥癥狀。并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生理鹽水50ml+地米2mg+糜蛋白酶4000U+2%利多卡因0.1g),每日1-2次。口咽部疼痛加重時,可以霧吸3-4次/日,為了保持口腔清潔,囑病人選用軟毛牙刷刷牙,勤漱口,4-5次/天,個別病人可出現口腔黏膜出血、糜爛、白膜形成,應給予口腔護理,以起到清潔、消炎、止痛的作用。口腔潰瘍疼痛影響進食者,餐前30分鐘口服舒爾通口服液,每次20ML,口含2―3分鐘后,慢慢咽下,可減輕疼痛,促進食欲。
2.7.2 鼻咽部黏膜反應。照射量到3000cGy左右時,會出現鼻粘膜反應:鼻堵、鼻分泌物增多粘稠。鼻腔粘膜干燥,囑患者可用棉簽蘸溫水輕輕濕潤或涂薄荷油等保護粘膜,勿摳鼻或用力擤鼻涕并保持病室空氣濕潤;鼻腔有粘稠分泌物時可用生理鹽水做鼻腔沖洗,每日2~3次。
2.7.3 放射性張口困難。放射性張口困難是鼻咽癌放療后期并發癥之一,由于顳頜關節及咀嚼肌受放射線的影響,發生肌肉萎縮、關節退行性變和纖維化。表現為功能障礙導致張口困難,嚴重影響病人進食和生活質量。功能鍛煉方法彈舌:微張開嘴,讓舌頭在口腔內彈動,發出“嗒嗒”的響聲,每日5次,每次5-20min,防止舌和口腔咬肌退化而導致張口困難。張口:口腔盡量張開,然后閉合,幅度以可忍受為限,每日3-4次,每次2-3min。頸部旋轉:每日行頸部旋轉運動數次轉鍛煉頸部肌肉。自行鼓膜按摩術:病人以自己的食指捫住外耳道行壓、松運動,以改善聽力,防止鼓室粘連。
3 結論
人性化護理是指護士將人文關懷護理理念融入護理工作中,給患者人性化、個體化的護理。人性化護理的依據是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模式,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人格及隱私,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治療環境,所提供的服務以滿足其生理、心理及社會方面的合理需求[2],使患者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受到尊重,感到方便、舒適。把人性化服務體現在每個工作的細節中,最大量的減輕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在短時間內從身心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復。通過對這19例NPC患者的護理,均順利地完成放療,無1例因放療反應及并發癥而中斷治療。因此,放療科護士首先要掌握較全面的NPC放療知識。在放療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這是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順利完成放療計劃的關鍵,也形成了患者滿意與護理工作價值最大化的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舒適護理; 連枷胸; 肺挫傷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38
舒適護理模式的定義是使人在生理、心理、靈性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連枷胸和肺挫傷是較為常見的胸部損傷。單純連枷胸或單純肺挫傷的死亡率占胸外傷死亡患者的16%,若兩者合并損傷,死亡率則高達42%[2]。筆者所在科2008~2010年共收治連枷胸伴肺挫傷患者32例。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加強舒適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32例,男25例,女7例,年齡22~58歲。損傷至入院8~20 h。車禍18例,高層墜落10例,重物砸傷4例。肋骨骨折3~10根,其中多根肋骨骨折伴肺挫傷20例,合并血氣胸8例,伴胸骨骨折4例,均有不同程度連枷胸反常呼吸。均行手術內固定,術后7~12 d痊愈出院。
1.2 方法 本組16例呼吸衰竭患者運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入院6~10 d行手術治療,采用插管全麻下行手術內固定。手術用鎳鈦記憶合金肋骨骨折內固定器,分別用3~6枚。同期行胸骨骨折鋼絲固定2例,8例骨斷端刺入胸腔,手術后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并用纖支鏡吸凈雙肺支氣管內痰液。本組術前術后均預防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止痛,并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進行舒適護理。
1.3 舒適護理
1.3.1 生理上的舒適護理
1.3.1.1 減輕疼痛 疼痛是連枷胸伴肺挫傷患者最突出的癥狀,不僅能引起呼吸功能障礙,也是引起肺部并發癥的重要因素[3]。因而治療時強調充分止痛,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疼痛的情況,動態觀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面部表情,聽取患者主訴,并據此判斷疼痛的程度。指導患者使用放松術,放松呼吸、肌肉,以減輕疼痛。妥善固定患者的胸帶、引流管,避免活動引起的牽拉痛。另外,放置胸腔管處置一抱枕,咳嗽時可減輕疼痛。患者翻身咳嗽時,指導并協助其用手按壓傷口兩側,以減輕疼痛,疼痛難忍時遵醫囑給予止痛劑。必要時配合醫生行肋間神經主治和骨折疼痛點封閉,或行硬膜外置管止痛,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疼痛,增加舒適感。
1.3.1.2 呼吸道的舒適護理 對連枷胸合并急性肺挫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防止肺部感染、肺不張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關鍵[4]。及時清除口鼻分泌物及血跡,充分供氧。生命體征平穩患者,翻身取健側臥位或低半臥位進行叩背、排痰。其方法是:五指并攏,手指關節微曲,掌呈凹式,由肺底從下到上、從外到內有節奏地輕拍背部,同時囑患者深呼吸,以利痰液排出。傷口疼痛無法深呼吸和咳嗽者,固定或扶持傷口部位,進行有效咳嗽排痰,并調整患者的胸帶松緊度。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霧化吸入,稀釋痰液,易于咳出。如需吸痰者,吸痰前注意保護塌陷的胸壁,動作輕柔,以減輕咳嗽帶來的劇痛。
1.3.1.3 舒適的 患者入院后安置平臥位,待生命體平穩后,及時調整半臥位或斜坡位,適當抬高頭部,患者舒適即可。枕部、腰部空隙處墊軟枕。側臥位時,腰背部墊軟枕,坐位時固定好背部,骶尾部墊氣圈。早期改變,及時翻身,下床活動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自護能力。
1.3.1.4 皮膚的舒適護理 做好皮膚護理,避免褥瘡的發生。定期翻身,變換。協助患者翻身時動作輕柔,避免拖拉等動作,防止皮膚擦傷。定時托起患者的腰背部、臀部,為患者減壓,并抬高患肢,減輕受壓部腫脹。指導家屬給患者做肌肉按摩,肢體關節被動運動,防止肌肉萎縮及深靜脈血栓。胸帶應每日取下,檢查皮膚的完整性,并定期更換。衣服保持清潔、干燥、柔軟、舒適。
1.3.1.5 口腔衛生 連枷胸伴肺挫傷的患者,早期大多應用激素及抗生素,易引起口腔潰瘍或牙齦出血。為減輕患者的不適、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要做好口腔護理。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口腔并協助其漱口。霧化吸入后及時漱口,能自理的患者,鼓勵自行刷牙,2次/d。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滿足患者生理舒適的需求。
1.3.2 心理的舒適護理 由于連枷胸患者常合并呼吸功能障礙、胸悶、氣短等癥狀,往往有一種瀕死的感覺,加上緊張的醫療救護,使患者自認為病情嚴重,產生不良情緒。因此,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有效地溝通,做好心理護理。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操作時,通過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技術,增加患者的心理安全,為患者創建一個和諧的、安全的支持性護理環境,使患者在接受護理服務的過程中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放松,積極的參與到治療的護理過程中,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1.3.3 環境的舒適護理 熱情接待患者,介紹病區、病房環境,消除陌生感。病區應安靜、寬敞、明亮,走廊有扶手。地板清潔、干燥、防滑。病房每日消毒,光線柔和,床單整潔、干凈。盡量減少噪音的干擾,監護儀音量調低,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可延長監測間隔時間,做治療護理時,盡可能集中進行。減輕對患者的干擾,保證睡眠,盡可能為患者創造舒適的環境。
1.3.4 社會的舒適護理 創傷使患者身心承受巨大的痛苦,需要家人、朋友、社會的支持,要積極主動與患者家人、朋友、單位溝通,多探視陪伴患者,精神上給予鼓勵安慰,生活上給予幫助,經濟上給予支持。有社會的關愛,滿足患者對愛的要求及歸屬感,利于身體康復。
2 結果
本組患者術后6~20 h均撤呼吸機并拔管,術后連枷胸反常呼吸消除,塌陷畸形胸壁恢復正常,呼吸困難明顯改善,咳嗽、咳痰有力,疼痛緩解。術后1天下床活動,1周復查胸片,骨折復位固定效果佳,肺挫傷較術前明顯減輕。無肺部感染、肺不張、褥瘡等并發癥。32例患者于7~12 d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舒適護理順應了優質護理的發展趨勢,使護理更具有人性化,更具有靈性,并最大限度的減輕了患者病痛,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5]。在32例連枷胸伴肺挫傷患者的護理中,護理人員始終把舒適護理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對患者從生理、心理、環境和社會方面實施舒適護理,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蕭豐富.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臺灣:華杏出版社,1998:5.
[2] 程平,沈莉珍.顱底骨折合并嚴重鼻出血的急救和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1):83.
[3] 趙云平,蔣耀光,王如文.連枷胸和肺挫傷救治進展[J].創傷外科雜志,2000,2(3):184-186.
[4] 張玲,陳德昌,景炳文.48例嚴重肺挫傷的治療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01,21(1):23.
【關鍵詞】ICU;基礎護理;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067-02
The Clinic Effect of Implementing basic nursing by Junior nurses in ICU
Chen Jing Chen Yuqin He Jie
【Abstract】Objective:To Strengthen the basic nursing in ICU,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care for the patients and create “The Demonstrated Unit of Qualified Services”.Methods:We divided the patients who come into our department into two groups by time,the control group had 78 patient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tained 82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as usual ,so some basic nursing were completed with the help of Care Workers,such as bathing shampooing in the bed 、trimming tails 、Changing the bed linen、the disinfection of ventilator tube and so on;By contrast,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basic nursing were all carried out by the junior nurses.Then,we compar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the quality of basic nursing and so 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eared higher Satisfaction and better basic nursing an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Implementing basic nursing by Junior nurses themselves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feelings but also do better to the patients.
【Key words】ICU;basic nursing;Clinical observation
重癥監護病房( ICU) 作為現代化醫院中收治急危重癥及多臟器衰竭病人的特殊專科,而且只是短期集中監測治療可能挽救生命的病人,其內配備有專業的醫護人員及各種可能得到的最先進的醫療監測和治療手段,其護理工作量可占整個醫療機構的30%〖1〗,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于諸多原因,臨床上基礎護理質量出現滑坡現象〖2〗。
為響應衛生部2010年提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的號召,落實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護理部夯實臨床基礎護理的部署,ICU為創建“優質服務示范病房”,保障醫療安全,加大力度改善了護理服務質量,加強基礎護理,經過半年多的實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2009年9~11月入住ICU的危重患者78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55例,女22例,年齡在3~87歲,平均49.17±20.22歲,將2010年3~4月入住ICU的82例危重患者設為實驗組,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齡在1~87歲,平均54.71±21.76 歲,兩組患者疾病診斷多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車禍傷(多發傷)、腦出血、心肺腦復蘇術后等。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將危重患者按入住ICU的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78例和實驗組82例,對照組按常規進行臨床護理和監測,其部分基礎護理工作(包括床上擦浴、洗頭、修剪指甲、更換床單、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由護工協助完成。實驗組的護士加強常用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培訓,單獨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包括晨間護理、晚間護理、臥位護理、壓瘡預防護理、臥床患者更換床單、生命體征監測、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各項護理,對兩組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基礎護理的質量等方面進行比較。
1.3 評價指標:病區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由護士長按照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下發的基礎護理質量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有25個評價項目,總分為100分,得分>90 分為合格,<90分為不合格;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按醫院自設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問卷調查表, 對兩組患者或家屬在轉科或出院時進行調查,調查表共設20個問題 ,總分100 分 ,每題以滿意 5分 ,基本滿意 3 分 ,不滿意 1 分作答,得分>90 分為滿意,<90分為不滿意;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指患者在ICU治療期間發生的并發癥的例數與總入住人數之比。統計調查結果。
1.4 統計學處理:所有的數據統計均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 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均數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在基礎護理質量和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的比較(表1),實驗組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與對照組有差異,實驗組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明顯增高(P<0.05),實驗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與對照組有差異,實驗組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顯著提高(P<0.01)。
表1 兩組在基礎護理的質量和患者及家屬滿意度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在ICU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表2),實驗組患者發生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并發癥與對照組有差異,實驗組患者發生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并發癥明顯減少(P<0.05)。實驗組患者發生尿路感染和皮膚改變的并發癥無明顯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在ICU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3 討論
3.1 提高了基礎護理的質量: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 ,以人為本觀念的建立是對護理工作的很大挑戰 ,應對的策略只能是把護理實實在在做到病人身上,讓病人實實在在感到護士就在他的身邊〖2〗。有一份調查〖3〗顯示 ,諸如服藥、肢體功能鍛煉,臥床患者的皮膚護理、臥床翻身、鼻飼等臨床基礎護理本應由護士完成 ,但實際工作中卻有75.1 %的臨床護理工作由護工及家屬完成。在臨床工作中,對照組由于護理人力資源短缺,其部分的基礎護理工作,如床上擦浴、洗頭、修剪指甲、更換床單、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由護工協助完成,其基礎護理質量的合格率為87.2%(表1)。隨著科室的發展,人員配置的逐步增加,管理者加大對基礎護理中“軟指標”(生活護理、心理護理、病情觀察等)的監管力度,對基礎護理理論、技術操作、監護技術等知識進行規范化培訓和考核,不斷深化護理人員對基礎護理重要性的認識,因此,實驗組由低年資護士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包括晨間護理、晚間護理、臥位護理、壓瘡預防護理、臥床患者更換床單、生命體征監測、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各項護理,其基礎護理質量的合格率達到97.6%%。大大地提高了基礎護理的質量。
3.2 提高了護士執業技能和專業情感: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川北醫學院實施對護士的分層次管理。由低年資護士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高年資護士進行指導和把關。當下低年資護士存在資歷尚淺,經驗不足,應急能力欠缺等一系列問題。把基礎護理交給他們,一是積累經驗,鍛煉純熟的操作技能和應對緊急狀況的能力;二是培養其“以病人為中心”的專業情感,使他們從專業技能到心理情感完成蛻變。
3.3 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臨床上實驗組加強基礎護理,將“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對患者的護理服務中,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根據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無縫隙護理,促進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密切了護患關系,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肯定和贊揚 ,真正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和以人為本的服務內涵〖4〗。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率由對照組的83.3%上升到實驗組的98.8%(表1),較前顯著的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士的工作表現出理解和支持,大大減少了糾紛的發生,促進了護患關系的和諧。
3.4 減少了患者在ICU治療期間并發癥的發生:1999年衛生部醫政司主持編寫的《中國醫院院長手冊 》中規定: 護工主要承擔病房清潔及患者的臉盆、痰盂、便器的清潔消毒工作,根據需要協助患者領送物品、送檢病理檢驗標本和其他外勤工作〖5〗。在ICU的護工雖然經過短期的培訓,但缺少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素質參差不齊,大多憑經驗,存在各項操作不規范,缺乏無菌觀念,對患者的責任心和細心不夠等問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患者一但出現問題,后果將不堪設想。在臨床實踐工作也證實了這一點,對照組部分的基礎護理工作由護工協助,其發生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的并發癥發生率與實驗組比較,明顯升高(表2)。實驗組在尿路感染與皮膚發生改變并發癥方面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區別,說明管理層強調了臨床基礎護理,特別重視了危重患者的護理,護士與護工協助進行部分護理工作,也減少了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并發癥的減少,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總之,加強ICU的基礎護理,可提升ICU基礎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在ICU治療期間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減少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讓護士為患者提供主動、優質的護理服務,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增進了護患溝通,減少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 丁炎娥,杜立.護士對基礎護理質量意識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6(8):12-14
[2] 劉蘇君.基礎護理――護士的專業內涵 〖J〗. 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42
[3] 王玉英.臨床護士對基礎護理認識和實施現狀的調查〖J〗.現代護理 ,2008 ,14(2) :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