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學研究生教學范文

醫學研究生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研究生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學研究生教學

第1篇:醫學研究生教學范文

【關鍵詞】醫學統計學;研究生教學改革

培養醫學研究生不僅要提高其專業能力,更要培養其科研思維能力和解決科研實際問題的能力。《醫學統計學》的學習不僅能夠培養醫學研究生良好的科研思維能力,而且能夠從科研設計、資料收集、數據統計分析、結果正確解釋等方面大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科研問題能力。因此,《醫學統計學》教學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醫學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在本科教學、碩士研究生教學、博士研究生教學均開設了《醫學統計學》課程,但是,在目前教學模式下,經過《醫學統計學》課程學習的大部分醫學研究生在醫學統計學的理論學習和實際應用方面仍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如統計設計不合理、資料分析統計學方法應用錯誤、研究結果解釋不正確等。有調查顯示,只有不到30%的研究生能夠熟練掌握和正確運用常見的統計學方法,如統計描述、t檢驗、相關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等。由于缺乏良好的運用統計學方法的能力,有許多學生在開展科研實踐中遇到了較多的麻煩,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有的因為課題設計存在嚴重問題,只好在課題已經開始實施后推到重來;有的因為在資料分析時采用了錯誤的統計學方法,得出了錯誤的結果和結論,不僅導致了本研究的失敗和科研資源的浪費,而且由于錯誤的研究結論未能得到及時發現和糾正而導致了后續研究資源的投入,產生了更多研究資源的浪費。此外,目前《醫學統計學》教學對醫學研究中常用的一些高級統計學方法如生存分析、Meta分析等涉及較少或者著力不夠。

2 《醫學統計學》教改措施

2.1教學方式的調整

目前醫學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教學模式中采取的教學方式仍然是本科學習階段的教學方式,即老師理論授課,輔助課后練習題的完成。研究生在本科階段已經較為系統地學習了《醫學統計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在碩士或博士階段則應更加注重《醫學統計學》方法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醫學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教學應采用理論教學為輔,實踐操作為主的方式。減少理論課課時數,增加實踐操作課時數。理論授課應結合醫學研究的需要,采用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老師為導向的啟發教學方法;實踐操作教學可采用如下方式:

(1)典型案例分析法 老師可以選用一些典型的課題標書、研究論文,先讓學生進行課前閱讀,找出標書或論文在統計設計或統計方法運用方面的缺點和巧妙之處,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老師最后剖析和點評。

(2)小組課題設計 可通過學生自主設計課題的方式提高學生對統計方法、統計設計等的應用能力。具體方式為: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自行選題,進行科研設計,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每一組課題標書進行課堂討論和點評。

(3)導師課題演練法 學校安排一定的課時,讓學生在《醫學統計學》課程開始前、開始中積極參與導師課題研究活動。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學生對醫學統計學方法應用的需求,激發學生學習《醫學統計學》的熱情和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學生在參加課題實踐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有關課題設計、資料統計分析等方面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醫學統計學》,將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2.2課程內容的調整

目前,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教學課程內容主要包括:①基本統計學方法。主要有:統計描述、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單相關分析、一元線性回歸、二維表、秩和檢驗等。②高級統計學方法。主要有:多元線性回歸、logistic回歸、多維表x2檢驗、生存分析等。③科研設計。主要有:簡單析因設計、簡單拉丁方設計以及研究樣本量的估算等。④統計軟件及應用。主要有SPSS軟件的應用。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教學課程內容應根據培養學生的類型及醫學研究的需要進行實時調整。一方面強調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基礎統計學方法的學習;另一方面要增加或加強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和所有博士研究生對logistic回歸、多維表x2檢驗、生存分析如COX回歸和Kaplan Meier等常用高級統計學方法的學習。雖然有些學校現有教學課程內容包含了這些內容,但要求學習的內容不夠全面和深入,只有極少數學生能夠熟練應用此方法開展科研實踐。此外,還應增加高級統計學方法在醫學統計軟件中的使用方面的教學內容。

2.3考核方式的調整

目前,研究生《醫學統計學》課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閉卷筆試為主的理論考試,而對學生統計學方法的實際運用能力考核重視程度不夠。對于碩士研究生,我們可以采用閉卷考試為主,輔之以實際操作能力考核。具體為:一方面采用閉卷考試考核,分值約60-70分;另一方面要求學生結合醫學研究工作的需要,設計一項科研課題,撰寫一份課題標書。此項考核分值約30-40份。博士研究生則采用實際操作能力考核,平時作業綜合考評得分為輔的考核方式。具體為:要求博士研究生結合醫學研究工作的需要,設計一項科研課題,撰寫一份高質量的科研標書,此項考核分值約60-70分;同時,任課老師對每位學生平時作業情況進行綜合考評,此項考核分值約30-40分。

3 思考

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包括:一方面要改變理論教學為主、實際運用能力為輔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科研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還要根據醫學研究的需要,豐富《醫學統計學》教學內容,以此滿足醫學研究的需要。教學改革需要教育部門、學校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對老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不僅需要教師不斷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在教學實踐中反復摸索、不斷嘗試,而且也要求學生具有更廣的知識面和更強的自學能力及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潘發明,廖芳芳,夏果,等.1臨床科研論文中常見的統計學錯誤分析(一).安徽醫藥,2008,12(2):192-193.

[2]李淑,杰孫忠. 加強醫學統計學教育 提高醫療及科研水平.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9, 25(5):346-348.

[3]潘發明,夏果,廖芳芳,等.I臨床科研論文中常見的統計學錯誤分析(二).安徽醫藥,2008,12(6):576-577.

[4]萬獻堯, 張久之. 醫學科研或論文中常見的統計學問題. 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9,30(12):74-75.

[5]漆光紫,任美璇,黃高明. 不同類型醫學碩士研究生《醫學統計學》知識掌握和需求情況調查.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 10( l2):1459-1463.

[6]鄒延峰,潘發明,田果等. 某醫科大學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教學需求調查 .中國衛生統計,30(6):934-935轉933.

第2篇:醫學研究生教學范文

關鍵詞:實驗教學;研究生教學;開放性實驗

Play the opening laboratory in medical postgraduat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 Qiang

【Abstract】As a result of Postgraduat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not only needs to optimize the open experiment for teachers, but also the ne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yste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experimental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achieve the experiment tim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opening, so as to construct the innovation on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 so that we can better satisfy the opening experiments in medical postgraduate teaching aim and function.

【Key words】Experimental teaching; graduate education; open experiment

伴隨著目前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所具備的綜合素質也具有越來越高的要求,特別在實踐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1][2]。而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也已經成為了各高校對人才進行培養的主要目標。基于實驗室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實踐創新等能力方面均具有顯著的優勢,并且相對于課堂的理論教學更具有實踐性與直觀性以及綜合性甚至創新性等特點。因此,各高校已經高度重視到實驗室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對開放性的實驗教學予以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1 技術隊伍的自身建設需加強

做好積極引導以及促進教學實驗的技術隊伍,首先需加強自身的建設,并鼓勵以及支持相關人員,參與到實驗內容的開發,與實驗項目的創新,以及儀器設備的改造,和實驗指導書的編寫等相關工作中,能夠讓實驗人員于此類工作中,及時的發現自己在某些知識點方面的欠缺,從而激發主動查閱資料,與不斷繼續學習的熱情,最終提高人員的業務水平,同時還能夠熟悉各類別貴重儀器詳細性能以及自覺維護,并且于維護以及使用的過程當中,不斷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同時還需積極的參與到實驗教學當中,使本學科重要的理論知識,以及現有的實踐相關經驗能夠緊密的結合,從而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3][4]。

2 研究生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點

首先,研究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不能填鴨式教學。其次,研究生要進入科室,每個科室各有側重,所以研究生的實驗教學要有所側重。第三,組織研究生到實驗技術比較強的科室參觀交流學習。最后,研究生不光要實驗,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科學思路。

3 實驗教學的科學性體系

3.1 有效發揮目前多媒體技術于研究生的實驗教學中所具有的優勢。由于多媒體教學在醫學研究生的基礎以及臨床理論等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已經對全面提高授課質量,以及增進教學的效果均起到了不能被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于免疫組化以及原位雜交等實驗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抗原以及抗體結合和核酸變性等過程,已經將多媒體技術用于此類抽象并且復雜的概念當中,使實驗的原理與操作的方法都能夠生動并且形象的通過動畫形式展現出來,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而學生在掌握了該類原理的同時,也能夠做到一通百通,并拓寬了其思路。

3.2 著重提高實驗室的開放層次,并于實驗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首先需利用好中心實驗室具有的資源優勢,使實驗室的相關項目能夠整合,并將相同以及類似的項目合并或刪去,盡量取消不必要的驗證性與演示性的實驗項目,及時提取各個實驗室的特色以及優勢的實驗項目,使其能夠融合成具有設計性與綜合性的有價值實驗項目。同時對實驗中心的人力資源進行調動,并充分利用好實驗中心現有的儀器與設備資源,再依據臨床的需求將綜合性以及實驗性的項目設計出來,之后將各專業與學科的科研成果與臨床科室正在治療患者的需要結合,將此轉化呈創新性與探索性并存的實驗項目。再通過對上述條件的編排,將既有的醫學基礎性學科中必要的驗證以及演示性的實驗相結合,予以重點突出的培養學生進行分析,以及進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的做到將實驗內容的難易問題充分結合,達到融匯貫通的目的[5]。

4 將實驗的功能配置完善,從而為研究生的教學提供以平臺

選擇通用性與寬口徑,以及大平臺化的實驗室理念進行建設,從而構建面向多種學科以及多種專業,并具有高起點與高水平以及功能強大,和運行有效的功能性實驗教學的配置。同時貫通具有相關專業的實驗室,并銜接好相關的實驗項目,合理編排目前的教學內容以及實驗科學,從而不斷提升目前的實驗室功能。將實驗中心變成基礎實驗室與臨床的檢查實驗室相結合模式,而其中的基礎實驗室主要包括生化與電生理以及組胚和免疫實驗室,其中臨床的檢查實驗室則包括有,免疫組化的實驗室與分子診斷的實驗室,以及細胞遺傳的實驗室,于實驗的項目上同實驗的內容上給予縱向以及橫向的貫通,并基于配置優化資源以及互補試驗功能,將實驗室建設進行整合及拓展,從而進一步的提高其利用率。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三方面的積極努力,最終才能夠確保實驗室具有開放性,并提高研究生的實驗教學以及科研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冬民,呂社民,楊旭東等.改革《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性醫學人才[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3):513-515.

[2] 柴宏陸.探索題型的設計與探索能力的培養[J].中學數學雜志(高中版),2006,(4):22-23.

[3] 孫鐵民,羅向紅.在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創新人才初探[J].實驗室科學,2004,(1):44-45.

第3篇:醫學研究生教學范文

關鍵詞: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9-0169-02

一、研究生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雙語教學開展的必要性

隨著國際化交流進程的逐漸加快,我國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開展雙語教學已經成為和國際化接軌的必然趨勢。我國教育部要求各大高等院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適時地開設雙語教學。尤其是針對研究生,更應該優先考慮開展雙語教學,因為他們是各大高校重點培養的對象。雙語教學指目前國內的一些高校采用英語教材并用英語授課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開展雙語教學,選擇合適的課程來開展雙語教學對教學效果至關重要。

醫學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是各大醫學院校設置的基礎課程,也是醫學生學習各類專業課程的基礎,因此被列為醫學院校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生命科學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而醫學細胞生物學與生命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學好醫學細胞生物學對了解生命科學領域的相關進展和最新發展動態是至關重要的,而生命科學領域的新技術和新發現都是以英文的形式發表在各學術期刊,因此,掌握一定程度的專業外語是學好醫學細胞生物學的重要前提。鑒于此,有些院校在醫學細胞生物學的理論課程率先開展了雙語教學。但到目前為止,實施的雙語課程都是針對理論方面的,在實驗課程中很少應用雙語教學。因此,在實驗課程中實施雙語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可以從實驗操作的角度來進一步提高醫學研究生的專業外語水平,以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

二、研究生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雙語教學開展的可行性

目前,醫學細胞生物學已經普遍被認為是適合開展雙語教學的。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課程的雙語教學在一些高校中已經開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的雙語教學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更何況醫學研究生是醫學院校的重點培養對象,除了要求他們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還要求他們具有過硬的專業外語水平,能夠在日常交流中熟練地運用英語,并能夠為外國友人解答疑問,為今后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不僅如此,研究生相對于本科生來說,其英語基礎要相對好一些,這也對雙語教學實驗課程的開展非常有利,再一次說明了進行實驗課的雙語教學是可行的。

三、研究生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雙語教學的優勢

由于醫學細胞生物學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最新技術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以英文論文的形式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上的,因此掌握一定程度的專業英語對了解醫學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發展進程和研究成果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專業英語技能。通過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的雙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專業外語水平,還可以引導研究生大量查閱并閱讀相關外文文獻,及時掌握醫學細胞生物學的最新動態。在研究生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從實驗和科研的角度來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專業英語水平,不僅可以為以后的英文論文寫作做好充分的準備,也可以為今后與相關專業人士的交流儲備好有利的條件。在研究生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中實施雙語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將要進行的實驗課程內容進行預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的興趣和熱情。在多媒體課件中為學生展示所學相關的圖片和視頻,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雙語教學的興趣,也可以增強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也是實驗課雙語教學的一大優勢。實驗課雙語教學的優勢還在于教師在用英文講解實驗的同時,可以為學生演示相關的操作步驟,有利于學生理解。

四、研究生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雙語教學實施的前提條件

1.教師。研究生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雙語教學的實施相當于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在課堂上他們要應用英語進行授課,這就不僅要求他們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外語水平和外語溝通能力。同時由于是用英文和中文雙語進行授課,任課老師課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們都知道,對于同樣的授課內容,用英文教學的備課量遠遠要超過中文教學的備課量,更不用說是雙語教學的備課量了。這就給任課老師無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需要任課老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也是對任課老師的一個不小的挑戰。教師不僅要對中文教學內容準備充分,還要熟悉實驗過程中所涉及的相關專業詞匯和相關操作步驟的英語表達。教師在用英語授課時,一定要保證使用學生較為熟悉、簡單的單詞來組成常見的語句,以方便學生們理解專業知識。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英語的授課方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同時教師還必須要保證自己發音的準確性,以免對學生造成誤導,進而影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影響教學質量。

2.教材。傳遞知識最好的載體就是教材,因此選擇合適的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而對于雙語教學來說,選擇合適的英文教材尤為重要。目前推薦的是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因為原版的英文教材更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單詞和語法的使用更加準確,不會引起爭議。而且還融入了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和相關詞匯的更新和替換,不僅有利于醫學生學習到更多更新的專業知識,也有利于英語水平快速提高。但對于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來說,很難找到一本與教育大綱完全相符的原版英文教材,我們希望相關專業人士能夠在參考原版英文教材的基礎上,為廣大研究生們編寫一部既符合教育大綱要求,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的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專用教材,來作為我們雙語授課的專業教材。在這本教材中對實驗所涉及的專業詞匯進行中文注解,避免學生在課下花費大量時間去查閱,同時也方便學生記憶和理解,有效地減輕了研究生們的學習負擔,進而提高研究生對雙語教學的興趣和熱情。

3.教學方式。雖然研究生的英語水平較本科生要高,但如果在課堂上完全使用英文授課,還是會有很多學生是難以接受和理解的,不利于提高課堂授課的有效性和效果。因此我們根據研究生的英語水平,在課堂上主要采取全英文的課件展示,并適當地結合中文來講解的教學方式。對于簡單的或者是已經學習過的內容和知識點要用英文來講解;對于復雜的,難以理解的內容和知識點可以給予相應的中文解釋。由于研究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要比英語聽力能力好一些,所以我們可以采用自己編制的全英文教材,還可以在課堂上使用全英文的課件和板書,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全英文學習環境,幫助研究生們盡快融入英語情境并掌握相關專業英語知識。但對于復雜的實驗原理和實驗操作,還是需要任課教師用中文向學生們解釋清楚,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避免不必要的危險。

4.學生。學生是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雙語教學實施成功與否的又一關鍵因素。學生對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雙語教學實施的影響主要在于他們的英語水平和對專業基礎知識的興趣。所以說,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實驗課雙語教學,應該鼓勵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一些英文的文獻和書籍,遇到不懂的詞匯及時查閱并記錄下來,同時還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做好預習,熟悉課堂上將要講授的相關專業詞匯,并在預習過程中記錄下自己不懂的問題。課上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疑惑,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和討論。課后鼓勵學生用英文書寫實驗報告,并對實驗結果加以分析和總結,找出實驗結果不理想的原因或實驗成功的注意事項。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雙語教學的開展,可以普遍提高學生的專業外語水平,為今后科研和提前做好準備。

五、總結

如今許多高等院校已經把雙語教學帶進了實驗的課堂,但具體的教學體系目前還不完善,還處于一個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過程。研究生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雙語教學的開展主要取決于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否準確易于理解;學生的聽說水平能否幫助其正確理解相關專業知識;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所以說,研究生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雙語教學的成功開展,需要我們師生共同的努力,共同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專業外語能力和專業基礎知識,從而培養國際化的高等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宋桂芹,劉康,楊俊寶,蔡曉明,梁素華.提高研究生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的體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1):115.

[2]王弘a,田洪艷,徐冶,劉忠平,李質馨.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醫藥指南,2012,(12):721-722.

[3]王婉,梁素華,劉云,申躍武.研究生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探索[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9,(03):300-302.

[4]韓曉云.雙語教學在細胞生物學實驗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07):230-232.

第4篇:醫學研究生教學范文

[關鍵詞] 研究生教育;產學研聯合培養;醫院

[中圖分類號] R05[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5(b)-0130-04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LONG Li1 KONG Jianqiong2

1.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2.Hyperten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or an example,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main aspect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cluding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hardware facilities, tutors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rough the change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it is illustrated that cooperative education can promote sound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system, teaching infrastructur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mode reformation. Thus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who become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of adapting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 hospital is promoted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Hospital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社區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已有十余年培養研究生的歷史。醫院于2010年10月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科技廳等多部門聯合批準為首批自治區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性、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醫學人才,同時也為醫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1 健全研究生管理體制

加強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在權責明晰、制度規范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管理體制[1]。研究生教育在我院的建設和發展中具有戰略地位,院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不斷健全管理體制,保障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順利開展。醫院設立臨床教學指導委員會,對臨床教學發展、改革和管理進行咨詢指導、評議審議和監督檢查。在高等院校的學位評定委員會下設立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作為醫院學位工作的領導機構,開展醫院研究生學位評審工作。結合我院特色及國家、大學的研究生培養要求,醫院制訂了研究生管理規章制度和研究生培養規范。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醫學研究生培養通常采取校院二級管理模式。大學宏觀管理,下放權利,賦予醫院培養研究生的主要職責,使得醫院研究生培養的自相應加大。我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院內采取“三級管理,分工負責”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即通過醫院―教研室和科室―導師三個管理層面完成醫院的研究生培養管理工作。醫院指定1名副院長負責領導研究生教育工作,下設科研教育中心,配備高學歷專職研究生管理人員,并成立20個教研室,固定教研室和科室兼職研究生秘書,使研究生培養工作能夠規范、有序的開展。導師則從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學習、臨床能力培訓、教學實踐、科學研究等方面對研究生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和指導。為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醫院和大學正在建設校院研究生二級管理網絡信息平臺,平臺將有利于在管理人員、導師和研究生中實現信息共享,加強彼此溝通。

2 改善教學基礎設施

硬件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物質保障,自我院被批準為“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以來,政府、大學和醫院十分重視基地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經費投入,完善教學環境,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改善研究生住宿環境,實行免費住宿和宿舍免費上網,使研究生在宿舍即可進入醫院圖書館信息檢索系統。加強醫院圖書館建設,增加館藏書量,改善文獻檢索室和電子閱覽室環境,與安徽醫科大學圖書館、醫學圖書館建立圖書資料數據信息共享平臺,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給每位導師配備教學專用筆記本電腦,以供研究生使用。在臨床科室設立示教室和多媒體會議室,為研究生教學實踐提供場地。購買臨床教學設備,建立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和臨床能力模擬考核基地,設立模擬病房和模擬門診,滿足研究生臨床技能培訓和考核的需要。醫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建筑面積7860 m2,重新規劃改建后的臨床技能訓練室有15間,擁有體格檢查模型、急救模型、穿刺模型等多專業多技能模擬訓練模型,可同時接受120人培訓和考核。醫院還為研究生免費開放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并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各級實驗室和研究所的建設,與國內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共享實驗室和科研合作平臺,為研究生的科研訓練創造條件。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除靠硬件設施外,更重要的是人才軟件。導師隊伍是切實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對于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2]。我院現有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93人,他們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大學重視基地師資隊伍建設,制訂基地導師遴選條件和管理辦法,在導師遴選中不但突出專業技術能力、教學經驗和學術水平,而且注重思想道德素質。我院被批準為基地后,新增兼職博士生導師6名及兼職碩士生導師36名,其中65%為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平均年齡為41.8歲,45%的導師有博士學位,具有外校學緣的導師占39%,說明新增導師隊伍年齡、學歷和學緣結構較合理。導師的學術造詣、教學技巧、醫德醫風以及人格魅力對研究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3-4]。為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升導師指導水平,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大學和醫院定期舉辦導師培訓會。通過專題講座、座談交流等形式多樣的導師培訓會,使新增導師明確自身職責和研究生培養體系,使老導師把握研究生教育形勢,轉變培養觀念,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主導作用。醫院建立了以動態評估和激勵機制為核心的導師隊伍管理體制,對導師的學術貢獻和研究生培養業績做出及時、公正、合理的評價,獎懲分明,打破導師終身制,激發導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推動基地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此外,醫院還重視導師梯隊建設,在研究生培養中實行導師小組負責制和副導師制,將臨床能力強、有科研創新意識和帶教熱情的年輕教師吸納到導師小組和副導師中,通過協助指導研究生積累經驗,不斷完善自我,成為導師遴選的后備庫,保證了醫院導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4 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

自2009年開始,以擴大招收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為標志,我國研究生教育開始進入結構調整與質量提升階段[5]。而且,全球醫學教育改革也提出以系統為中心,確立醫學生崗位勝任能力要求[6]。為順應醫學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使醫學生畢業后能很快勝任臨床醫生崗位的需要,醫院利用臨床資源優勢,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積極探索有利于基地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培育社會需要的高層次醫學人才。

4.1 組織研究生崗前教育和專題教育

崗前教育是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前奏,是基地研究生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包括入院教育和入科教育。入院教育由研究生管理部門組織實施,內容包括醫院人文教育、規章制度和培養模式、醫德醫風教育、醫療安全和法律法規、醫院感染注意事項、醫療文書書寫規范、科研選題和設計、計算機信息技術、臨床實踐能力等,考核合格后進入臨床科室。入科教育由臨床科室組織,內容形式多樣,主要包括科室概況、規章制度、職業道德及醫療活動中的注意事項等。通過規范化、制度化的崗前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使其盡快熟悉醫院環境,進入角色,適應臨床學習和工作。

除集中的崗前教育外,醫院還為研究生舉辦各類專題教育講座。醫生面對的是社會人,不但要治療軀體病痛,而且要撫平心理疾患,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為其提供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因此,醫院加強了對研究生人文社科知識的教育,定期開展醫患溝通技巧、心理知識、倫理知識、醫院文化等講座,使研究生得到全方位的培養,塑造其人文精神,提高其職業素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高級人才。

4.2 加強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

臨床能力培養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點和基礎環節,其強弱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硬標準[7-8]。而且,臨床能力培養也能突出基地培養研究生的特色優勢。我院是原衛生部住院醫師及專科醫師培訓定點醫院,有開放床位2750張,設分院2所,社區門診部1個,年門診診療人數170萬余人次,年出院患者12萬余人次,年手術7萬余例,病源充足,能為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提供豐富的資源。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包括臨床實踐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分為二級學科輪轉和專科臨床能力強化訓練兩個階段。近兩年,我院招收的研究生50%以上是應屆本科畢業生,他們臨床能力相對薄弱,教研室和導師針對每個研究生的具體情況制定輪轉計劃,實行因材施教。醫院為確保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質量,每個臨床科室設研究生教學秘書負責其日常管理,由臨床業務能力強、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高年資醫師擔任研究生帶教老師,使研究生在輪轉期間也有專人負責。科室帶教老師重視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輔導研究生采集病史、體格檢查、閱片、檢查報告單分析、診療、病歷書寫,采用專業知識講座、教學查房、病例討論、手術操作演示等方法,對研究生進行充分、系統、規范的臨床綜合能力培訓,促使其把書本知識轉變成臨床實際工作能力。醫院還限制研究生管床位數量,使其能精學細學,不致成為科室的免費勞動力。臨床能力考核是檢驗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效果的關鍵,分為出科考核、階段考核和畢業考核,采取理論考試、實踐操作與口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出科考核通常在本科室完成,而階段考核和畢業考核分別在醫院和大學的考核基地完成。為保證考核質量,醫院建立健全相關考核制度和標準,將考核貫穿于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訓的全過程,以此檢驗研究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師的帶教水平。醫院每年還組織研究生進行臨床能力專題培訓、參加臨床技能大賽,以此促進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和新疆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從今年開始在部分研究生中試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接軌,這為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提高和成就未來高素質的臨床醫學人才開辟了一條新路徑,也促使醫院不斷加強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

4.3 重視研究生教學能力培養

教學能力培養對于研究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研究生建立更加系統完整的醫學知識體系,對提升臨床能力具有輔作用,對提高培養質量至關重要[9-10]。長期以來,醫院忽視了對醫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致使研究生畢業后不能對下級醫師進行業務指導,不會進行臨床示教和講課。醫學是一門傳承并不斷創新的學科,教學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只有具備良好教學能力的醫師才能使醫學教育得以延續。成為基地后,醫院重視了研究生教學能力的培養,通過各種方法使他們掌握醫學教學工作的實際技能。醫院要求研究生的教學實踐必須在聽課、集體備課、撰寫教案試講后進行。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本科生的臨床見習和實習,講授示教課程,進行教學查房,進而組織簡單的病例討論;也可以參與科室的小講課、通過講授臨床理論課程等形式完成。基地還采取觀摩教學、示范教學、教學比賽、教師聽課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教學能力。另外,對研究生教學能力的考評也勢在必行,有待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逐步建立。

4.4 研究生結合臨床進行科學研究

高水平臨床醫師的培養,不僅包括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培養,還應該包括臨床研究能力的培養[11]。無論是科研思維的建立,還是創新思維的培養,都離不開一個有利于研究生學習和鍛煉的環境[12]。醫院著力構建以臨床應用研究為主、應用基礎研究為輔的科技創新體系,加速科研成果產出、轉化和應用。我院擁有1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個國家及自治區級醫學中心、8個自治區級醫學研究所,這為研究生科研創新搭建了良好的平臺。2013年我院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32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67篇,獲得科技進步獎12項。研究生創新主要體現在科學研究中,科研訓練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專業學位研究生也需要臨床研究訓練[13]。基地側重研究生科研基本功的訓練和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選題結合科室特色和優勢,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與臨床實踐脫節。課題來源廣泛,類型多樣,涉及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預后等,包括調查研究、經驗總結、隨訪研究、實驗研究等。經常而廣泛的學術交流促進醫院的科研發展和人才培養[14]。基地研究生在科研訓練的同時,還要參加學術會議交流,參與研究生學術論壇,開闊學術視野,拓寬科研思路,激發創新潛能。而且,我院還鼓勵研究生積極申報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和各級課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學位論文是對碩士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培養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15]。為保證學位論文質量,基地還經常邀請知名專家舉辦科研講座,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題也進行開題、預答辯和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的過程監控。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學研究成果的展現形式,所以,醫院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一般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完成。

綜上所述,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醫院的人才儲備能力和社會聲譽,促進醫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發展,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層次醫學創新人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參考文獻]

[1]馬曉霞.校院二級管理制度下如何強化學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職能――建立校、院、系、導師四位一體的管理網絡[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78-279,146.

[2]胡偉力,陳怡婷,陳地龍.論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作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 11(1):18-20.

[3]王瑛,鄒小莉,李慧,等.臨床教學醫院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探討[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28(3):222-223.

[4]李成峰,南濤濤.論研究生導師隊伍發展模式的構建[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3,34(3):262-264.

[5]趙冬梅,趙黎明.依托行業優勢構建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型研究生長效機制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2):28-31.

[6]Frenk J,Chen L,Bhutta ZA,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J]. 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7]陳琪,沈春明,陳地龍,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重慶醫學,2013, 42(13):1555-1556.

[8]滕懷金,郭建剛,王萍,等.醫院辦學模式下醫學研究生聯合培養點的建設與評估[J].中國醫院,2013,(2):71-72.

[9]李,謝煒.培養醫學研究生教學能力的嘗試[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779-779.

[10]祖雅瓊,陳潔莉,李麗劍,等.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級醫院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情況的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7):526-528.

[11]劉曉黎,王曉玉,王遠,等.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生臨床研究能力的途徑[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7):154-156.

[12]石微微,任依,顧藝星,等.醫院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科研思維及創新精神的培養[J].中國醫院,2011, 15(10):65-67.

[13]王光花,李銘,李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培養質量初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2):37-40.

[14]王瑛,鄒小莉,李慧,等.研究生培養與教學醫院發展關系探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31(2):284-286.

[15]盧弘.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職業素質培養[J].中國病案,2010,11(1):64,封3.

(收稿日期:2014-02-26本文編輯:蘇暢)

[基金項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院內科研項目(編號20130257)。

[作者簡介] 龍麗(1976-),女,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醫學教育與醫院管理。

本刊教學研究欄目介紹

探討醫藥院校的教學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經驗,主要包括醫學院校教育改革與現狀、教學管理、教育科研成果探討、名校文化建設等內容,以及醫藥院校和醫療科研單位的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在探索醫學學科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及其效果,同時也對國內外針對醫學、藥學院校的學生教育及廣大醫藥工作者的繼續醫學教育的教育方法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須附中英文摘要,英文表達要規范準確,符合醫藥英文學術論文表達習慣。標引關鍵詞4~8個。參考文獻的引用數目應不低于13條,且近兩年的文獻應占30%以上。

來稿請寄:北京市朝陽區通惠家園惠潤園(壹線國際)5-3-601《中國醫藥導報》雜志社

郵政編碼:100025

電話:010-59679061

第5篇:醫學研究生教學范文

1前言

研究生的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提供了更多的人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更高的智力支持。由于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影響,社會上對高學歷、各類證書過度關注,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標準,導致學生只想獲取證書,不重視學習知識,背離了教育的真正目的[1]。這幾年,由于擴招,研究生數量不斷增多,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已經無法滿足研究生教育的需求。特別是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教育,更是不容樂觀,更是無法滿足現階段發展需要。因此,進行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質量,是臨床醫學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2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教育現狀

2.1學校的教學條件無法滿足研究生的教育需求

院校對研究生的教育沒有投入更多資金,沒有為研究生提供更多研究場所,教學的軟硬件設施落后,無法滿足研究生的教育需求。研究生的教育不僅要提高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對科學研究的自主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特別是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更應該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有豐富的臨床知識,還要有科研能力。實驗室是研究生培養科研能力的主要場所,但是很多學校的條件不能使每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落后的教學條件,導致很多學校只能灌輸理論教學, 或者是老師進行實驗,學生圍著看,學生沒有實踐操作。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教育中,學生沒有實踐,對課題的研究,就會沒有頭緒,手忙腳亂,造成學生缺乏對科學研究的深刻認識。

2.2學校不重視對研究本文由收集整理生的思想教育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科技創新型的人才,并且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受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嚴峻的就業形式影響,現階段的研究生目的只是為了更加容易就業,研究生教育制度“嚴進寬出”,學校以及導師沒有嚴格要求研究生有科研成果,畢業壓力小,導致就業壓力大[2]。再加上很多用人單位盲目追求高學歷,造成研究生心態浮躁、目標迷惘、精神空虛、沒有學習興趣等。研究生就只重視學位證,忽略學習專業知識和研究課題,導致研究生教育質量無法提高。

2.3學校的師資力量比較缺乏

導師是研究生對科學研究的指導者,但是臨床醫學的導師很特殊,他們很多時間都用在救死扶傷的工作中,對科學研究的時間被相對的減少,不能及時學習新的知識、方法以及研究動向,知識結構比較陳舊,在對研究生的科研指導上無法適應技術發展。而且,大多數的臨床醫學導師不但要治病救人,還要擔任醫院的領導重任,繁忙的工作,導致沒有時間、精力關注研究的最新進展、成果,對研究生的科研指導時間更是大大減少。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導師陳舊落后的知識結構,無法深入指導研究生的科學研究,阻礙了技術的進步發展。

2.4研究生教育的考試制度不完善

我國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教育在考試上還是傳統的卷面形式。研究生教育是培養自學、思考、創新能力,是培養綜合素質。考試的形式應該多樣化。研究生教育的考試制度無法完善是由于學校教學設施無法滿足研究生的實驗技能考試,以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比較繁瑣,因此學校都只采取卷面考試的方式。

3.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策略

3.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法

學校應該對研究生教育加大資金和設備的投入,使研究生有更多的實踐經驗,也可以讓研究生到醫院去觀摩導師的臨床操作,接觸到具體的臨床問題,再把理論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同時還能加深對理論的認識。臨床醫學的研究生不僅臨床能力要高,科研能力還應該比較強,有創新。實踐能夠給研究生提供創新思維的空間[3]。能夠激發研究生思維,提高對專業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還應該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并解決問題。

3.2加強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思想教育

學校應該加強對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使研究生認識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從根本上改變錯誤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習和科研能力。學校教育應該多元化,激勵研究生對研究的興趣,使他們認識其重要性。研究生是未來醫療界的中堅力量,不但要擔起救死扶傷的歷史重任,還要推動醫療事業的發展。所以學校應該加強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使研究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3.3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師資力量建設

對研究生的教育中,導師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導師是研究生的向導、楷模,導師的素質高低對研究生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臨床醫學的研究生導師是醫療、科研的主力軍,對研究生的技能、科研能力起到引導作用。所以,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要先建設研究生的師資力量,學校應該特聘著名教授、醫學專家擔任研究生的導師,使研究生汲取到多方面的知識。同時培養年輕的拔尖人才使之指導研究生,保證對研究生的培養具有實效,提高研究生的質量。

3.4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教育質量

應該改變研究生“嚴進寬出”教育制度,臨床醫學研究生的不斷擴招,更加要嚴格規范化對研究生的教育。鼓勵研究生盡早的獨自進行科學研究,加強研究生和導師間的溝通交流。讓研究生盡量多的參與到課題的研究中,接觸更多領域的導師,能夠更好的提高科研能力,促進創新能力,提高培養質量。

3.5加強和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

第6篇:醫學研究生教學范文

1998年,為完善我國醫學學位制度,加速培養臨床醫學高層次人才,國家開始設置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類型由單一學術學位變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兩種類型。之后,國家、軍隊為大力發展專業學位教育,先后采取一系列舉措,調整專業學位授權點自主權,增加專業學位學科類別設置,增加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尤其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已經占臨床醫學招生總數的50%以上,推動整個研究生教育的結構性調整,逐步成為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主要途徑。2011年,國家批準上海市5所高校,率先試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工作,探索“四證合一”研究生培養模式。在此基礎上,國家下發《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并于2015年向全國推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新的模式,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步人新的階段。

1.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存在的問題

為順應國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變革,本校做為第一批試點單位于1998年開始招收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并進行大膽實踐探索。1998年來共招生該類型研究生7540人,占臨床醫學研究生招生人數65.89%,為國家軍隊培養出大批臨床應用型人才,總體培養質量較高,但對照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要求,仍然存在以下5個方面問題。

1.1  教學理念沒有轉變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以臨床實踐能力為主的臨床醫師,而在十幾年的研究生培養實踐中,臨床科室普遍存在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同質化”培養的問題,專業學位研究生未能結合臨床問題開展臨床科研,而是進人實驗室開展基礎研究,發表高分值SCI論文也成為衡量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金標準”,“學術化”培養傾向比較突出。

1.2  組織管理相對弱化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進入臨床輪轉后難以安排固定的帶教和指導老師,帶教老師的責任心不強。臨床科室沒有嚴格按照培養方案帶教培訓,科室領導對研究生在輪轉期間需要學習的病種和例數要求、臨床操作技術要求不清楚。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對輪轉目的不明確。研究生進入輪轉科室后相對固定在某一亞學科,沒有進行亞學科或組間輪轉及門急診統一學習,“用重于教”的現象比較突出。

1.3  各項制度執行不嚴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具有研究生和住院醫師雙重身份,導師對于在其他科室輪轉的研究生沒有嚴格落實定期課題匯報、讀書報告會等制度;科室領導對于在本科室輪轉的研究生沒有較好的開展專業課授課、教學查房、交班、疑難及死亡病例討論等基本醫療和教學制度;“散養現象”比較明顯。

1.4  教學方法較為陳舊   隨著醫學模式的變革,新的醫療診斷和治療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除了傳統的“面對面”課堂經典理論授課外,專業課等教學缺少案例式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臨床診治技術能夠實現實時可視,以及模擬化教學,這些新技術、新手段沒有及時地體現和運用到臨床教學中,新的教學方法應用比較滯后。

1.5  培訓考核不夠健全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考核中出科考核、年度考核把關不夠嚴格,考核過程欠規范,“走過場”、“統一過”現象比較明顯,研究生對于培訓過程始終處于被動地位,沒有主動參與評價考核過程。

2.對策

為積極探索本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學校選取長海醫院神經外科做為示范單位,針對研究生教育開展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并已形成較為獨特的教學經驗。

2.1  教學理念貫穿始終   遵循“教、醫、研”原則,真正把教學工作當成附屬醫院的中心工作。所有臨床工作的疑難問題和科學研究的創新進展都可做為臨床教學的基本內容,教書育人既是教授和導師的根本職責,也是臨床科室每個帶教老師應該樹立的全程教育理念。即:人人是教員、處處是課堂、時時在教學。

2.2  組織管理嚴密規范   嚴格落實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明確區分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和內容。為研究生指定帶教老師,明確帶教老師職責,嚴格按照培養方案帶教病種病例和基本臨床技能,實行亞學科和組間輪轉以及門急診實習帶教。按照住院醫師要求進行“教用一致”培養。為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嚴格制定教學組織形式,規定固定時間、地點和參加人員定期參加業務學習。

2.3  規章制度落實嚴格   立足“醫教協同的指導思想,結合培養方案,針對不同類型研究生,制定落實一系列教學培養制度。

本科室研究生管理制度開展學術沙龍活動,每月安排半天時間召集本科室研究生學習最新文獻知識;定期布置文獻閱讀、病歷討論等任務,讓本科室研究生帶著問題任務輪轉,輪轉期間繼續保持本專業的業務學習;定期開展專業課學習,每周四上午講授“三基”知識技能以及介紹學科發展前沿。

輪轉研究生管理制度制定“大交班”制度,除常規夜班交班外,還需討論當日手術方案以及術后患者并發癥分析;手術患者特殊交班要求住院醫師用幻燈片形式匯報病史、輔助檢查、術中術后表現以及手術錄像剪輯并進行現場答疑;規范教學查房,帶教老師選取典型病例開展床旁教學;定期開展病歷討論,每周四晚上要求研究生用英語匯報病史并討論近期死亡病例、疑難病例和下周要手術的病例。

2.4  教學方法與時俱進   在傳承經典專業理論授課的基礎上,積極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面向所有研究生、進修生、規培生,每月開展一次DSA手術直播視頻培訓,參加培訓人員可在外場向手術醫師提問,由術者或其他教授現場進行解答,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現場教學,促進新技術在臨床帶教中的運用。

2.5  考評體系注重成效   嚴格把關臨床實踐出科、年度考核內容和標準,探索以學生滿意度測評為指標的考評機制,并以此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檢驗臨床教學效果。

3. 啟示   

只有思想理念上高度重視、組織管理上嚴密規范、規章制度上落實嚴格、教學方法上與時俱進、考評體系上注重實效,才能切實推進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工作。

3.1  醫疔與教學協同   根據醫學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合格的臨床醫師培養必須經過嚴格的院校教育和規范的畢業后教育。其中院校教育側重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畢業后教育分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兩個階段,著重訓練臨床實踐能力。2015年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既是在校學生又是住院醫師,具有“雙重身份”,其臨床實踐訓練與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要求一致,目標為培養能夠獨立、規范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執業醫師。據此,所有臨床醫學教育工作者必須順應時代要求,盡快調整思路,轉變原有“集中上大課”的教學方式,老師“邊做邊教”,學生“邊做邊學”,將教學內容融入日常臨床實踐中去,形成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臨床能力與人文溝通相結合、專業素質與醫德素養相結合的教學培養內容和方式。

3.2  規范與特色并舉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參照《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本校針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制定33個月規范化培訓計劃,擬通過系統臨床培訓,加強住院醫師實訓與臨床技能培養,促使醫學研究生盡快向臨床醫師轉變。在此基礎上,結合示范科室的實踐經驗,鼓勵各培養單位根據本科室學科特色和診療水平,適當制定專科培訓計劃,開展專科業務學習,幫助研究生在熟練掌握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方法的基礎上,了解部分專科疾病最具特色的診斷方法和臨床技能,有助于開闊視野、拓展研究生臨床思維,并為學校下一步探索畢業后教育第二階段的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奠定基礎。

3.3  傳承與創新并重   醫學教育是一門實踐科學,尤其是臨床醫學,需要不斷傳承優良的教學理念和寶貴的教學經驗。研究生在大量的臨床實踐程中,跟隨導師的言傳聲教,逐步形成規范的臨床診療思維,培養醫患雙向有效溝通、關愛患者、尊重生命的職業操守,是本校長期以來一直秉承的優良傳統。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強實訓和模擬訓練,開展“以問題為基礎,以案例為基礎”的臨床床邊教學,也是提高研究生臨床技能水平的有益補充。借助多種多媒體技術,從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拓展研究生的學習訓練空間,多層次、特別是在較高層次的科研活動中激發其創新思維,使研究生教學從過去傳統的“知識灌輸型”向當前的“知識探索型、能力發展型”過渡,有助于提高其科研創新能力。

3.4  示范和帶動結合   不同培養單位由于在帶教師資、教學理念、教學管理、診療技術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性,甚至對于統一培養標準的執行力上也存在一定差異性,因此,人才培養質量呈現出一定程度的“非均質”性,而質量差異必將影響到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最終效果。示范帶動是解決質量差異的有效方法。基于以上現狀,示范單位要積極推廣實踐經驗,帶動欠規范科室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本著“互為優先、相互促進”原則,通過教學演示、示范觀摩、研討學習等方式,將本科室已經建立的培養規范,提供其他培養單位參考借鑒,切實解決醫教協同培養模式中人才培養質量差異的難點問題。

第7篇:醫學研究生教學范文

醫學生化是卓越醫師培養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醫學生化的教學改革應重視以下方面:調整醫學生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結合卓越醫師培養目標,融入臨床及發展前沿;引入雙語教學,編寫用于卓越醫師培養的教材,提升教師職業素養與專業水平;改革考試評價體系,引入“過程化”考核方式。

關鍵詞:

卓越醫師;生物化學;教學研究

為提高教育水平,教育部提出了卓越醫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遵循人才成長規律,以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為核心,改革人才培養模式[1]。我校于2014年9正式啟動卓越醫師教育改革試點工作,以適應卓越醫師培養目標的改革。卓越班學生選擇以學生報名和擇優錄取相結合,注意地域及民族分配,每屆選拔30名學生進入卓越醫師教改班學習。生物化學臨床醫學專業一門必修課程,是與現代生物學、化學、分子生物學有一定程度交叉的學科,研究生命的物質組成和化學變化。既往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不能完全滿足卓越醫師培養的要求。應提升卓越醫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達到改革目的。本文作者就卓越醫師培養背景的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及存在的問題做初步總結。

一教學內容及模式改革

(一)調整教學內容

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特點之一即“模塊化”教學,從所授知識系統構成出發,將有機化學與生化的教學內容整合,作為一個模塊,并以此為單位進行教授,打破原有學科界限[2]。因為有機化學的知識對于學生學習,理解生化特別重要,尤其在學習代謝部分中涉及多種反應,各種分子結構,反應的能量分布等。所以我們將有機化學與生化內容編成一本書,供學生使用,前半部分是化學內容,后半部分是生化內容,授課也是先化學之后接生化授課。這樣學生可以前后貫通地學習相關知識,并加以鞏固。生化授課的老師,要求教學中將傳統知識、基礎醫學相關內容及臨床醫學相結合,實現與生化相關基礎醫學知識的整合,注重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及整體性。學生思路清晰,逐步構建醫學知識體系,養成整體思考,前后聯系,觸類旁通的學習習慣,做到學習無死角的優秀學習習慣。

(二)改革教學方法

非卓越生物化學教學中,生物化學總72學時,其中理論54學時,實驗24學時,因為引進模塊教學,生物化學的學時數是46:理論38學時,實驗8學時。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完成授課內容就需要引入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首先對課程內容進行分類,類型為:講授,討論,自學。講授為上課時間老師講課內容;討論部分則老師針對內容提出問題,然后布置學生學習并查閱文獻,助教課后自習時間全班同學討論;自學部分主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內容簡單易懂,有疑問通過班級群一起討論。縮短了教學時長,提高了自學能力,通過查閱文獻,拓寬了知識面,通過討論讓學生思維更活躍,思路更寬闊[3]。

二結合卓越醫師培養目標,融入臨床及發展前沿

(一)理論與臨床實際融合滲透

醫學生化教學的目標在于傳授知識,培養合格卓越醫師,教學活動都應圍繞這一目標服務。生化是一門與分子生物學密切相關的學科,近幾年分子生物發展迅速,要求授課緊跟科學發展,打破界限,將生化理論融入臨床學科,提高知識應用,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及邏輯能力。如將生化醫學理論引入具體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將理論引入正常個體的發育、代謝中。

(二)注重培養卓越醫師的科研思維與探索能力

創新與探索精神是卓越醫師的重要素質之一。預防醫學的教學中應適當加強這些課程的學習,以適應醫師將來從事臨床科學研究的需要,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提高臨床工作的診療水平[4]。突出循證醫學的地位,培養學生在臨床工作中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老師指導選題,帶領學生開展科研,鍛煉培養學生科研及創新能力,指導有意愿寫文章的學生,在課題進入一定階段后,參與科研文章的撰寫工作[5]。

三引入雙語教學,編寫用于卓越醫師培養的教材

卓越醫師的培養需要與之教學相適應的教師團隊,授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理解卓越教學的目標,反思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反饋,因而對課程進行調整。教師要不斷提升職業素養及專業水平。廣泛收集其他學校教學資料、吸取先進教學經驗。

(一)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已成為我國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英語目前仍舊是世界主要的通用語言,學生要查閱文獻,進行國際交流,需要有好的英語閱讀,表達,寫作的能力。雙語教學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而且能更有效地進行專業學習和國際學術交流。生化課程本身內容比較抽象,且理論性及邏輯性強,學習難度大。因此理論教學以漢語為主,外語為輔;實驗教學全外語。授課教師結合課程內容,發現合適的雙語切入點,先易后難、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難度。盡量多的應用英文動畫輔助教學,學生可聽到標準發音的英語解說,把復雜的過程簡單、形象化,激發學生興趣,英語的耳濡目染,使雙語教學效果明顯[6]。

(二)編寫用于卓越醫師培養的教材

目前卓越醫師的培養還是處于試點,探索階段,尚無統一的教材用于教學。現階段卓越教學的生化教材由我校設計編寫,主要以國家規劃教材--人衛出版社的生化與分子生物第8版為基礎并結合我校教學模式及課時分配,教材內容需不定期根據教學效果加以調整,教材內容是否完全適合教學尚且未知,因此如何設計和編寫用于卓越醫師培養的教材,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結合已有經驗,編寫一本普適的卓越醫師培養的教材則是此教改的當務之急。

四改革考試評價體系,引入“過程化”考核方式

教學方式改革對應的是教學評價的改革,因此卓越教育評價學生學習的方法應改變傳統的考試評價方式,采用新評價方式--過程評價結合考試評價[7]。過程評價引入對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評價;過程評價包括學生出勤情況(占過程評價5%),課程作業(占過程評價10%),隨堂測驗(占過程評價10%)及討論課(占過程評價75%)。其中出勤率,我們每次上課都要求簽到;課程作業是授課期間,布置3次作業;隨堂測驗共進行三次測驗,內容分別針對:生物大分子,物質代謝,遺傳信息傳遞共5次。討論課是過程評價主體組成,生化學習評價采取學生每完成一次討論課后,助教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分的方式進行,每學習完一個章節會有一次討論課,共10次,學生5人一組,共6組,每組學生共同查閱文獻,合作完成討論課,推舉一人進行討論答辯,特別優秀的答辯者可考慮適當增加給予的分值。過程評價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65%,與最終卷面成績一起,進入學生成績的綜合評定。由于過程評價強調的是過程,因此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自主學習、鼓勵自主發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同時考核形式靈活,避免因完全依托考試導致的學生突擊考試記答案現象。

五結語

總之,3年的卓越醫師生化教改教學收獲極大。卓越醫師教改不僅節約大量教學時間,教學資源,并且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為系統,整體素質,科研,分析能力得到極大提高。不僅創新出許多教育教學方法,也為教師教學積累了大量經驗,教師自身素質有了極大提高。

作者:郭冬梅 張秀云 單位:川北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

參考文獻

[2]周迎會,蔣菊香,徐嵐.關于卓越醫師班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2):105-108.

[4]國際醫學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2,23(2):1-3.

[5]路凡,傅海燕,盧茲凡.醫學研究生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8(1):85-86.

第8篇:醫學研究生教學范文

【關鍵詞】實驗教學思考;研究生;分子遺傳學

1.綜合性實驗在高等醫學研究生分子遺傳學實驗中的作用及意義

目前,隨著新的課程教學改革的日漸改進,以造就動手能力為目標的素質教育成為新的教學思維模式和教育改革方向。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等學科的迅速發展,使分子遺傳學的內容不斷得到拓展和深化,因此在分子遺傳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必須緊密結合本學科國內外最新的科研發展動態與科技研究成果,并及時對分子遺傳學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修改與整理更新,以使分子遺傳學實驗課程在研究領域和研究的方法及手段上與時俱進,緊跟學科的發展趨勢,使研究生及時接收和懂得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不斷推進和深入學科的改革與發展。所以,我們認為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綜合性實驗或實驗課程設計,才能把理論與實踐巧妙的結合起來,提高研究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傳統的分子遺傳實驗

傳統的分子遺傳學實驗方法,每一次的實驗課,實驗內容就一個,而且做實驗之前老師要先講解實驗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然后全班研究生才可以進行實驗。這種實驗方法的特點:一是全班研究生做一個實驗內容,而且由于實驗室面積、實驗儀器的限制,往往需要好幾個研究生為一組做一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很難讓每個研究生都能參與到實驗的全過程,沒有機會對實驗現象進行仔認真地觀察;二是實驗在老師統一指導之下進行,研究生對課前實驗預習不夠重視,在實驗中遇到問題很難獨自解決,大多數都是按照實驗指導教材上的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三是實驗內容單一、具體的驗證性實驗多,具有整體性強、可塑性強、有創造性的實驗少;四是課堂規劃課時內進行的實驗多,課外研究生自主實驗的少。五是由于實驗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實驗程流程由老師規定下來,研究生不必設計實驗方案。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研究生只是跟著看和模仿著做的配角,較為被動。這樣既不利于激發研究生的探索精神和提高興趣,又不利于研究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發揮[1]。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了綜合性實驗的分子遺傳學實驗方法。綜合性實驗是讓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實踐。實驗須由研究生自己動手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再擬定具體實驗方案或對關鍵的實驗步驟、實驗因素(酶的溫度、PH)等對實驗結果可能會產生顯著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討論,督促研究生培養多思考多提問題的習慣。提倡研究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在實驗結束后對實驗步驟和原理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3.分子遺傳學綜合實驗教學過程的設計

分子遺傳學綜合實驗的實驗過程如下:分子遺傳學實驗小組自行設計所做實驗的步驟和整理實驗要點,在教師的指引下列出實驗過程中所需要的儀器和試劑,完成所做實驗的設計,同時歸納出實驗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各小組的實驗設計方案交與實驗指導教師,由老師查看并提出建議,各小組集中匯報研討后,才可開展實驗。

4.綜合性實驗過程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方式

4.1為了方便研究生進行分子遺傳學實驗,學校可以指定《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并要求研究生嚴格遵守各項規定。開放的遺傳學實驗室一天12小時開放,研究生需要提前跟實驗室管理老師預約,就可以在預約的時間內安排實驗。對于實驗不理想的研究生,可以再次進行重復實驗。方便研究生找出實驗失敗的原因,并且對失敗原因進行分析討論,提高研究生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2]。為日后進行科研打下扎實的基礎。

4.2實驗指導老師和實驗室管理人員在實驗教學期間實行輪班制。可以在實驗室中觀察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是否規范,并解答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棘手的問題。也可以跟老師交流實驗心得。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尋求解答也是一個師生共同進步的一個過程。

4.3綜合性實驗大多以先進的儀器設備做為支撐,在分子遺傳學實驗這一模塊更是如此,我們所使用的儀器有PCR擴增儀、高速冷凍離心機、瓊脂糖凝膠電泳裝置、超級恒溫水浴、醋酸纖維膜電泳等。研究生在實驗過程中通過使用這些儀器能夠幫助他們掌握這些先進的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的事項[3]。同時,各研究生在進行小組匯報時有利于促進同學之間的思想碰撞有益于分享實驗經驗。

4.4綜合性實驗教學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不再是傳統的僅僅考察實驗出勤率和實驗報告。綜合性實驗所采用的考核方式是以研究生自主設計的實驗方案內容占30%、實驗過程(考勤、實驗安全、實驗態度、技能操作規范、實驗室清潔衛生等)占30%、小組匯報和小論文占40%的形式進行考核[4]。

第9篇:醫學研究生教學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aise proposals for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analyzing reasons of the conclusion.Methods:Students' satisfaction is an important evaluation of graduates' teaching quality.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forensic science graduates' training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for example, draw up an investigation form concern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information of the forensic science graduates' training of CUPL, and do sampling survey on 53 graduates of this subject. By analyzing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forensic science graduates' teaching quality on the aspects, such as gender, grade, working experience. Result: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is that students' satisfaction on 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environment, student training pattern, subject courses and practice cut down successively, gender and grade influence students' satisfaction a lot, while working experience influences students' satisfaction little.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students' satisfaction of the forensic science graduates' teaching quality is totally between mid and comparative satisfaction. Conclusion:The investigation form, concern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information of the forensic science graduates' training of CUPL, is highly incridible, and give referenc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of Institute of 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 CUPL.

關鍵詞: 法庭科學;碩士;教學質量;滿意度

Key words: forensic science;graduates;evaluation of teaching;satisfaction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8-0216-03

1 問題的提出

2006年5月20日,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CUPL,IELFS,CUPL)正式掛牌成立。自2009年9月招收首屆法律碩士(法庭科學方向)研究生以來,已招收兩屆碩士研究生共53名。隨著司法鑒定改革的不斷深入,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的建立,對司法鑒定專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問題也亟待解決。因此,培養“司法鑒定管理”研究生,為司法行政管理機關專門輸送管理人才成為必然需求。

該專業開設近兩年來,IELFS,CUPL各教研室通過不斷努力與探索,以培養“專業型”司法鑒定管理人才為理念,針對司法鑒定專業的特點設計科學合理的培養模式,區別于以往的學術型研究生教學模式,為本專業今后的教育教學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更好的為學生營造優良的學習氛圍,開辟一條適合于法庭科學專業的教學之路。研究生階段的教學相比本科教學更具深度和廣度,與其他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教育不同的是,法庭科學專業專注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學生學習的專業性較強,并且多學科交叉理論的應用與研究實踐在教學中均有較廣泛的體現。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對司法鑒定專業性的理解,了解司法鑒定各鑒定類別專業性特點,以及在管理時存在的難點和重點,逐步培養學生的司法鑒定管理理念。把法庭科學方向研究生培養成既精通法律知識又熟悉司法鑒定相關知識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法庭科學專業研究生的教學在全國方興未艾,在中國政法大學這所以法律為主的文科類院校開設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尚屬首例,在全國范圍內招收法庭科學專業研究生也是首創,在以培養知識結構合理、應用型、高層次法律專門復合型人才中,也是一次有益之舉。本研究以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法庭科學方向兩屆在讀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生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調查。該調查從受教育者的視角,分別從五個維度對法庭科學專業研究生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進行評價,挖掘影響教學質量的內在因素,據此提出提升研究生教學質量的具體對策,為促進法庭科學專業研究生教學質量起到借鑒作用。

2 研究設計

2.1 調查問卷設計 經過討論,結合以往文獻,立足本院實際教學情況,問卷調查內容確定為需要學生選擇的50個問題。問卷共由前言、答卷要求、答卷說明、個人基本信息以及題項等五部分構成。有關質量滿意度的問題按內容分成5個維度的滿意度評價,每個維度包含8-10個問題。5個維度內容分別是:教師課堂教學、專業與課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實習以及教學環境。

2.2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調查范圍限定在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法庭科學專業,以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法庭科學專業方向一年級和二年級共計53名在讀碩士研究生為調查對象。總計發放問卷53份,回收問卷53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53份,占總數的100%(見表1)。

2.3 問卷的計分方式及數據處理方法 問卷采用里克特(Likert)5級正向計分方式,即對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不滿意記1分,不太滿意記2分,一般記3分,比較滿意記4分,滿意記5分。

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問卷數據進行統計處理。通過統計分析調查對象對法庭科學專業教學質量滿意度的整體評價;檢驗不同性別、年級、工作經驗等人口統計學變量對法庭科學專業教學質量滿意度的影響。

3 數據及結果分析

3.1 信度分析和單樣本K-S檢驗 通過信度分析結果顯示(見表2),克朗巴哈系數α=0.976,標準化α=0.976,認為問卷信度較高,統計結果有參考價值。另外通過對問卷做單樣本K-S檢驗,檢驗顯示樣本呈正態分布,對樣本可以做進一步分析。

3.2 法庭科學專業研究生教學質量的總體滿意度 使用SPSS13.0軟件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見表3)。法庭科學專業研究生在教學質量總體滿意度評價得分的平均值為3.520分,這表明該校大學生對教學質量總體上有較好的評價,對教學質量的總體狀況處于較為滿意的狀態。學院在辦學條件及綜合實力上都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因此能較好地滿足研究生培養的教學質量要求,由于專業招生時間僅有兩年,專業設置相對較新,各方面還尚未成熟,仍然處于初探階段,難免在教學中存在不足,總體滿意度為3.520分的平均值與達到滿意的分數還有一些差距,因此法庭科學專業研究生教學質量還有亟待提高的方面,提升空間較大。

3.3 學生對各維度質量的滿意度 通過對各個維度題項統計處理后,各維度滿意度得分的平均值顯示,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滿意度最高,為3.92分,教學環境次之,為3.79分,人才培養模式列第三位,為3.59分,專業與課程和實踐與實習的滿意度較低,分別為3.11分和3.02分(見表4)。

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擁有一批精良的教師隊伍,在授課的39名教師中有19名職稱在副教授以上,其他講師也均具有高學歷和較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但是,學生獲取用人單位意見有限,學生實習機會偏少,缺乏實踐經驗,實踐安排不能很好的與學生的課堂學習緊密結合,不能充分迎合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學院在指導教師的配置方面雖然運行較早,但學生與導師溝通交流存在障礙,除個別導師能較好地與學生指導交流外,大多數學生沒有很好地利用教師資源。雖然專業課程總體上能突出專業重點,但學生對于專業課程的結構框架以及教學目的不甚了解,導致教學效果并不顯著,滿意度偏低。

3.4 滿意度排在前五位和后五位的問題列表

從表5與表6中可以看出,排在滿意度前五位的問題中,有四個是關于教師課堂教學維度的,說明學生對于學院的教師課堂教學總體滿意度是高的,得分平均值在4.00分以上,均為比較滿意以上。而學生滿意度最低的五個問題中有三個涉及實習與實踐教學的,說明目前學院在實習實踐教學環節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之處,專業的精髓在于應用,如何將課堂的理論學習轉化為實際的運用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

3.5 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

3.5.1 性別對法庭科學專業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的影響 本研究所選取的樣本中,男、女學生樣本數量分別為28人和25人,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別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發現在法庭科學專業教學質量的總體滿意度上,男學生的滿意度得分(3.74)高于女學生(3.33)。通過方差齊性檢驗顯示方差齊性,選擇方差齊時的t檢驗結果(2.090),其顯著性概率為0.042,按α=0.05水準,因此我們認為性別對法庭科學專業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差異影響有顯著性(見表7)。進一步對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維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影響教學質量的五個維度中,男學生的滿意度都高于女學生,并且女生的離散程度較高,男生滿意度相對較穩定。在這五個維度中,男、女學生在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專業與課程兩個維度上的差異有顯著性。在教師課堂教學、實習與實踐和教學環境方面,男、女學生的滿意度沒有顯著的差異,但男學生的滿意度仍略高于女學生(見表8)。

筆者分析原因在于教師為學生分小班集體授課,在整體的認知上對教師的評價是一致的,如前所述,教師擁有較高資質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在課堂教學方面能很好地把握,因此學生的評價普遍較高。教學環境屬于學生共有資源,學生對于教學設備及學習資源的分享機會是均等的,因此差異并不顯著。而對于第二、三維度的顯著性差異主要與學生的主觀感知和性格有關,女生較男生相比對待事物更細心,思維要求嚴謹,對于學習質量要求更高。另外,法庭科學專業研究生有相當一部分女生原來并未接觸自然科學領域,導致其對專業課程的接受較慢,不能及時達到自身理想中的效果。相對于男生而言,女生對于各方面的細節要求也略高于男生,因此男學生認為教學質量更高,而且男、女學生在很多項目的感知能力上區別明顯,從這一方面看,教學質量的學生滿意度受一定的主觀因素影響。

筆者通過另一種檢驗方式進行分析,即單因素方差分析(見表9),與獨立樣本t檢驗的分析結果形成印證:在α=0.05顯著水平上,第二、三維度上F相伴概率值分別為0.035和0.046,因此性別變量對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專業與課程這兩個維度滿意度影響顯著。

3.5.2 年級對法庭科學專業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的影響 在樣本的年級分布上,兩個年級的樣本數量分別為一年級25人和二年級28人。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不同年級學生在法庭科學教學上的總體滿意度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10。結果顯示在法庭科學專業教學質量的總體滿意度上,二年級的滿意度得分(3.79)高于一年級(3.21)。選擇方差齊時的t檢驗結果(-3.074),顯著性概率為0.003,按α=0.05水準,因此我們認為年級對法庭科學專業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的影響有顯著性。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表11所示)和單因素方差分析(表12所示)的統計結果表明,年級變量對二、三、四維度滿意度影響顯著。二年級的滿意度明顯高于一年級的滿意度,兩個年級學生對其中三個維度的評價存在顯著性差異。為何在該三個維度都存在顯著差異呢?

筆者認為,首先,專業及課程的設置在一年級相對較少,第一學年開設的法學課程相對集中,專業課程僅占據一小部分比例,使得學生很難找準專業方向,明確專業課程學習的目標,找準學習方法,因而進入專業課程學習角色較慢;二年級學生通過兩年的學習已經系統學習了大部分專業課程,因此對專業課程有了整體地把握,從對專業課程的熟悉到深入研究也比一年級的學生擁有了較多的經驗。從實習實踐維度的得分平均值來看,一年級僅有2.87分,考慮到第一年的學習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相比二年級,教學科研和實習實踐活動在二年級開展地較多,一年級學生雖然也有開展,但實習實踐次數明顯偏少,深度與廣度也較二年級差。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兩個年級的教學科研和實習實踐活動都有所開展,但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有效性等方面效果并不明顯。同時,一年級學生對人才培養模式沒有足夠的認識和深入的了解,因此導致滿意度都相對偏低。

3.5.3 工作經驗對法庭科學專業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的影響 樣本中,有工作經驗的為12人,無工作經驗的41人。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13)的結果顯示在法庭科學專業教學質量的總體滿意度上,有工作經驗的滿意度得分(3.46)低于無工作經驗的學生(3.54),顯著性概率為0.741,按α=0.05水準,因此我們認為年級變量對法庭科學專業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差異影響無顯著性。

表14是工作經驗對各維度滿意度差異影響分析結果。由于各個維度方差分析顯著性概率均大于0.05,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表15)得出相同的結論。因此,工作經驗對各維度滿意度差異的影響均呈不顯著。法庭科學具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的屬性,調查顯示,法庭科學專業研究生中有工作經驗的,工作經驗主要涉及語文教師,英語教師,報社編輯以及非法醫類其他專業等方面的職業,這些職業經驗與法庭科學專業的學習相關性不強,故已有的工作背景對學習法庭科學專業學習影響較小。

3.6 效度分析 通過對樣本的KMO檢驗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表16所示),我們得到的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統計量較大,相應的概率Sig為0.000,認為相關系數矩陣與單位陣有顯著差異,有共同因素存在,但是KMO值為0.253

3.7 聚類分析 表17是聚類分析中的一個表格,對于我們細致的分析調查問卷起到再次證明的作用,在上面我們對樣本從總體和各個維度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之后,更有助于我們在總體上把握樣本,并且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很少數的學生(5個)對量表中的很多影響滿意度的因素的滿意度很低。這也正印證了我們前面(表3)中所顯示的學生對教學質量的總體滿意度在一般以上的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视频免费看 |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 欧美a欧美 | 久久成人黄色 | 99热免费在线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 国产三级久久 | 99在线视频精品费观看视 |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 欧美啊v在线观看 | 久久加勒比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 欧美激情欧美狂野欧美精品免费 | 亚洲热视频 | 免费特级毛片 | 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黄色 | 日韩精品麻豆 | 韩国一级毛片大全女教师 | 国产99视频精品草莓免视看 | 免费观看一级特黄欧美大片 | 久久久久综合给合狠狠狠 | 欧美精品xx | 午夜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无 |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明星 | 一级做人爱a视频正版免费 一级做性色a爱片久久片 | 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播放网站 | 精品一精品国产一级毛片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日本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变态一级毛片 | 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 加勒比色久综合在线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