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皮膚護理的基本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建立健康教育培訓小組選擇有5年及以上工作經驗的護士6人組成培訓小組,以自薦和他薦方式確定其中1名護士為小組長。小組成員收集AD健康教育知識,制定基礎知識內容、操作計劃,其內容有簡單的疾病知識、實用的??谱o理技能和生活基礎護理技能,通過整理簡化成通俗易懂的學習圖冊、PPT課件、操作視頻用于施教。
1.2確定培訓對象培訓的對象系能夠長期照顧AD患者的子女、配偶或保姆,學習愿望強烈,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強、易于接受教育。同時,接受過培訓的照護者能向其他照護者進行傳教幫帶,讓每位照護者都能在了解健康教育知識的同時掌握護理技能。
1.3培訓
1.3.1實施3R知識教育技能培訓3R訓練通過回憶往事、推理訓練、現實定向和重新激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延緩大腦退化的進程。其護理知識技能一般適用于輕、中度AD患者,通過反復強化訓練,使患者勤用腦、多動手,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減輕照料者的負擔。3R訓練內容一:訓練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內容,先敘述后模仿;3R訓練內容二:自我認識、邏輯思維、閱讀訓練,讓患者積極回憶往事;3R訓練內容三:進行環境記憶的訓練,經常提問患者現在所處家庭住址和工作單位,并陪同走路。在患者入院時發放學習圖冊先讓照護者自學,文盲照護者由健康教育小組成員對學習資料進行方言講解,并在照料患者過程中按圖冊進行初步講解學習。當照護者有了初步認識后,每周1次集中在小課堂通過PPT課件、視頻資料進行進一步講解,30~40min/次。
1.3.2實施基礎護理技能培訓重度AD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伴長期臥床,活動能力下降、排泄分泌物等刺激、營養不良,以及刷牙、洗簌、大小便等基本功能喪失,極易出現口腔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壓瘡。因此,進行預防壓瘡護理、墜積性肺炎護理、口腔護理、飲食護理、泌尿系感染等護理知識的培訓,教會照護者學會五步翻身法、叩背排痰法、皮膚保護法等常用的護理方法,及時清潔皮膚、口腔及會,以防止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壓瘡發生。在醫院的技能培訓中心先組織觀看翻身、叩背、皮膚護理、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操作視頻,視頻結束后護士重點對五步翻身法、叩背排痰法及皮膚護理操作進行再次操作演示,最后請照護者參與操作體驗,每周集中培訓1次,30~60min/次。培訓后照護者和護士共同參與患者的護理,護士對其錯誤護理手法及時糾正指導,反復訓練直至照護者正確掌握。
1.3.3安全防護知識培訓防止患者走失、摔倒、誤服、誤吸、自殺。老年人骨質疏松,行動緩慢,反應遲鈍,極易摔倒,AD患者因記憶力及定向力障礙,在外出時容易迷路走失,外出時最好有專人陪護;對有可能走失的患者,可在其衣內放入有患者的姓名、地址、聯系人電話號碼等卡片,以便走失后及時發現取得聯系;喂食的時候要盡量慢,喂食湯類食物時安置患者半臥位或座位,防止誤吸;有毒類物品要隱藏保管,藥類物品分次包好,看患者吃下防止誤食;防止患者自殺,AD患者自殺原因有兩類,一是病態表現,出現抑郁、幻覺、幻想、發生自傷行為,二是喪失自理能力,不愿給家人增加負擔,對于這類患者,照護者要了解患者心態,加強照護管理,防止獨居和獨立行動以防不測。該內容通過PPT課程講解,與3R知識教育技能培訓一同進行。
1.3.4道德知識培訓AD患者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病程長、療效差使照護者難免出現厭惡心理,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對患者不離不棄,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安慰。該內容通過PPT課程講解,與3R知識教育技能培訓一同進行。
1.3.5電話隨訪出院后電話隨訪3個月,開始每周1次,1個月后改為每月1次,每次通話10~15min,了解患者健康狀況和照護者照護技能實施情況及依從性,解答疑問并繼續進行相關知識指導,如飲食指導、患者便秘等問題。
1.4評價方法
1.4.1相關知識和照護技能的考核由健康教育小組人員對照護者培訓后的知識和照護技能進行考核,檢查其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考核時間選擇在出院前3d,如考核效果差的照護者進行再培訓,同時在出院當天再進行考核,其中對文盲照護者用方言進行講解,由護士提問填寫答案。相關知識理論考核內容主要為疾病基本知識、安全理念和注意事項,考核以客觀選擇題方式實行,成績70分為合格?;A護理技能考核內容為五步翻身法、叩背排痰法及皮膚護理操作,成績60分為合格。兩項考核平均成績75分為良好,85分為優秀。
1.4.2患者生活能力及壓瘡情況健康教育小組人員對每例患者入院時、出院時以及1年后各個不同時期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5]進行測評,應用Barthel量表評分[6]并記錄,根據得分結果分為輕度依賴61~99分、中度依賴41~60分、重度依賴≤40分,同時對并發癥(壓瘡)進行檢測并記錄。
1.5統計學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
2結果
2.1照護者相關知識和照護技能考核情況本組60名照護者出院前一次性通過考核成績良好有42人,18名不合格照護者予重新培訓最終合格。
2.2不同時間段患者生活能力及發生壓瘡情況見表1。入院時4例壓瘡患者出院時均治愈;通過在院實施照護者健康教育培訓,患者出院后1年電話隨訪及回院復查結果,因腦溢血死亡1例,發生難免性壓瘡1例。
3討論
【關鍵詞】 糖尿?。荒I??;護理
作者單位:718000榆林市第一醫院
糖尿病腎病 (Diabetic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血管并發癥,是目前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對DN的認識,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通過對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2例糖尿病患者重點觀察分析,施以心理護理,取得滿意的效果?,F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102例,男59例,女43例,年齡46~84歲,平均62歲。糖尿病病史7~20年,平均11年。
2 結果
經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102例患者中97例病情明顯好轉出院,5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尿毒癥。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入院時主動熱情的接待患者,樹立人性化的服務理念,努力消除緊張、恐懼感覺,初步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入院后護士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會背景及不同心理特征,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穩定情緒,取得患者信任。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交代注意事項,激發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力求保持最佳心理狀態。
3.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定時巡視病房,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颊叱霈F心悸、出汗、饑餓感、軟弱無力、肌肉顫動等低血糖反應,及時報告醫生,并立即給患者一杯糖水或含糖飲料、餅干等。若癥狀未緩解,遵醫囑靜脈推注50%葡萄糖40~60 ml,或靜脈滴注10%葡萄糖液。若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等中毒癥狀,應立即搶救。
3.3 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是糖尿病腎病護理中的一項重要措施,應該嚴格執行、長期堅持,做到總熱量和營養成分必須適應生理需要,進餐定時定量。如患者感到飲食結構單調,護士根據生理所需搭配各類食品,使其品種多樣化。
3.3.1 控制植物蛋白的攝入量
限制黃豆、綠豆、豆漿等高蛋白食物的食用,代之與魚、蝦、瘦肉等,將蛋白質控制在0.6~0.8 g/(kg•g),其中60%以上蛋白質富含必需氨基酸。
3.3.2 限制脂肪的攝入量
選用植物油如:豆油、葵花油或花生油等代替動物脂肪作為能量的來源,每日攝入量控制在
3.3.3 熱量
熱量供給必須充分,以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攝入30~35 kc/kg體重的熱能??蛇x擇一些含熱量高而蛋白質含量最低的主食量,如土豆、粉絲、芋頭、白薯、南瓜等,保證供需平衡。
3.3.4 限制鹽和高嘌呤食物、忌食蛋類
鹽攝入量以2~4 g/d為宜,限制 芹菜、菠菜、花生、各種肉湯、動物內臟、豬頭肉的攝入量。
3.4 皮膚護理
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增高、糖代謝紊亂,存在免疫功能缺陷,防御機制降低,易并發各系統的感染。因此要求我們進行各項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應注意口腔及皮膚的清潔衛生,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換內衣。病房定時開窗通風,定時空氣消毒,預防感冒。
3.5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時必須堅持長期控制飲食和進行藥物治療,安排有規律的活動。運動應根據年齡、身體條件和病情的情況,因人而異、避免過度疲勞。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此病防治的知識及測定尿糖、注射胰島素方法,讓患者及其家屬掌握糖尿病防治基本知識,學會糖尿病膳食配制和自我保健,學會自我監測血糖、尿糖及使用降糖藥物的注意事項,以提高患者信心和自覺性。指導患者及家屬根據病情制定食譜,掌握食譜計算及食品的計算方法,教會他們準確記錄出入量,及時指導治療,對患者給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顧。
4 體會
通過對102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全方位的護理,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在護理工作中,護士應樹立人性化的服務理念,視患者如親人。多關心、體貼患者,建立良好醫患關系,取得患者任,合理調整膳食,給予日常護理知識指導,對患者做好心理疏導,消除緊張情緒。同時,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這樣才能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延長患者壽命并提高生活質量。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社會學方面的知識仍很欠缺,難以滿足護理工作的需求,所以我們應該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參 考 文 獻
[1] 伊金英,于華. 糖尿病腎病及其護理干預.天津護理雜志, 2005,13(2):117118.
[2] 趙洪芝,韓月仙. 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護理. 護理研究,2005,6(1):5960.
1 病例介紹
患者女性,29歲,因停經9月余,陰道流液3天入院。孕期患者無放射線及毒物接觸史,無風疹、皰疹等病毒感染史。孕期一直在外院不定期產前檢查均未發現異常。于3天前出現少量陰道流液漸增多而就診。產科檢查:宮高:32cm,腹圍:93cm,胎心音145次/分,胎方位:左枕后位,已入盆,無宮縮。入院后第二天突然出現發熱,查體溫38.4℃,咽充血,心肺無異常。胎心音146次/分,考慮有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給予青霉素靜滴及物理降溫,次日發現頭面部、軀干出現紅色皮疹,伴瘙癢,疑為藥物皮疹,改為頭孢噻肟鈉靜滴,但患者皮疹迅速向胸背部擴散,有的皮疹頂端出現清亮水泡以胸部密集,水泡直徑1.5mm~2.0mm,飽滿,內液混濁?;颊邚奈椿歼^水痘,10天前曾與水痘患者有過接觸。考慮為水痘,給予抗炎、抗病毒及對癥治療4天后體溫正常,皮疹大部分結痂消退,皮疹消退后第二日行剖宮產術,術中產1活男嬰,體重3400g,1分鐘Apgar評分9分,5分鐘為10分,術后給予預防性抗感染、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等治療。新生兒出生后與母親隔離觀察,無發熱,無皮疹,一般情況好,于產后7天出院 。患者術后無水痘新發現,切口甲級愈合痊愈出院。
2 護理措施
在妊娠中,水痘可通過呼吸道傳染、直接接觸傳染和經胎盤感染胎兒。因此在合理用藥的同時,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疾病的蔓延,尤為重要。
2.1 術前護理
2.1.1 常規護理 術前常規監測胎心音,每次聽取時間為1min,胎心音表現為132~150 次/分,同時做好術前交叉配血準備。
2.1.2 環境要求 保持病室環境安靜,控制家屬的探視,減少與外界的接觸,以防感染。
2.1.3 心理護理 患者患病后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表現出焦慮和緊張情緒, 針對這些情況,護士應主動熱情地關心陪伴孕婦,協助生活護理,多與其溝通,以增強孕婦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1)對患者家屬合理指導 對患者家屬講述水痘的基本知識,使其對妊娠合并水痘有更好的認識,了解其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以取得家屬的配合,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2)解除患者顧慮 患者在住院過程中,擔心胎兒會受到疾病和用藥的影響,擔心自己生下不健康的孩子給家庭帶來不幸,還擔心自己的丈夫及家人會嫌棄自己,有自責及孤獨感。另外,向病人詳細講解水痘的病因及相關傳染知識,針對患者疑慮,告訴她醫務人員會嚴格掌握孕婦的用藥禁忌,并要求母嬰隔離,不以母乳喂養。水痘不是不治之癥,一般情況下,在發生水痘后數天分娩,可以保護好嬰兒不被感染。通過解釋工作,使患者的心理顧慮打消了,同時爭取其丈夫及家人的配合,在確保嚴格消毒隔離的基礎上,讓她懼怕冷落、歧視的心理得以釋放,確?;颊哂幸粋€健康,良好的情緒接受治療。
2.1.4 基礎護理 認真做好生活護理(包括尿管的護理和頭發的清潔梳理),保持口腔、會陰以及全身的皮膚清潔,使患者感到舒適。定時翻身,預防感染,防止并發癥發生。
2.1.5 皮膚護理 (1)給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抓傷皰疹,注意皮膚清潔,勤換衣服,每日更換床單、被罩及枕套,防止繼發性皰疹。(2)定時給患者涂爐甘石制劑止庠,對于難以忍耐的瘙癢,告訴患者可用手輕輕拍打止癢, 對于破裂的皰疹,涂以0.2%龍膽紫溶液。(3)對于未破的大皰疹消毒皮膚后,用注射器吸凈皰液,防止出現大面積皮膚破潰。
2.2 剖宮產術護理 術前通知手術室,向手術室負責人員介紹該病人的一般情況,讓手術室工作人員提前作好準備,將病人安排在單獨的手術間,2名護士巡回。術中盡量選用一次性物品,病人用的敷料等物品雙袋密閉運送集中焚燒,所用的器械在1:50“84”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打包,經高壓蒸氣滅菌合格后方可使用,手術間的地面、物品及運送病人的平車均用1:50“84”擦拭,房間空氣消毒密閉24小時方可使用[1]。
2.3 術后護理
2.3.1 消毒隔離 單間隔離讓患者及嬰兒住在各自單獨的病房,醫務人員進入病房時必須戴好口罩、穿隔離衣,出病房時必須洗凈雙手,防止交叉感染。診療護理中,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病房每日用紫外線消毒2次。
2.3.2 患者飲食護理 保持飲食平衡,鼓勵患者進食溫熱半流質,以高能量、高維生素飲食為主,如魚湯、蔬菜汁、水果汁等,避免粗糙、粗纖維尖硬食物,忌食辛辣、過咸過甜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應少量多餐。
2.3.3 產后并發癥的預防 (1)預防產后出血 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加強產褥期觀察,加強生活護理,密切注意有無齒齦、皮膚、黏膜、消化道出血,術后予以口腔、皮膚護理。操作時注意動作輕柔,同時指導患者用軟毛牙刷輕輕的刷牙,或者用含漱液漱口清潔口腔,以免齒齦出血。(2)避免患者發生乳脹 吸乳器定時吸乳,促進疾病的愈合,同時配合麥芽煎茶飲用,減少患者乳脹痛苦。告之患者用奶粉代替母乳喂養及嬰兒護理方法。(3)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消除不良情緒,保持愉悅心境,盡快調整角色轉換,同時對家屬進行解釋溝通,尋求積極地的支持配合。
3 體會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al.vzv)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人是唯一傳染源,多見于小兒,偶見于成人。妊娠合并水痘少有報導,妊娠合并水痘患者病情較一般水痘患者嚴重,病毒可經胎盤感染胎兒,新生兒可發生不同程度的先天性水痘綜合癥。妊娠合并水痘的護理為安定患者情緒,加強營養及皮膚護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預防感染及交叉感染是護理的關鍵。產婦分娩前5天或者說12天內感染可引起新生兒水痘,進而發生播散性水痘,在治療及護理中須嚴格進行消毒隔離,以防交叉感染,引起病區流行。對病人實行隔離觀察,可以防止新生兒不被傳染。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內容物污染的空氣、被服和用具應利用通風紫外線照射曝曬煮沸。有破水皰勤換衣被保持皮膚清潔,皮膚瘙癢較重者可給服抗組織胺藥物,皰疹破裂者可涂以2%龍膽紫以促進創面干燥,有繼發感染者可局部應用消炎藥。對孕婦要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在護理上需要護士和家屬的密切配合,從生活、心理各方面給予正確的指導和精心照料,幫助患者減輕因疾病導致的身體和心理創傷,預防產后憂郁癥的發生。尤其在隔離期間更要密切觀察病情,以防水痘發生。我科于2007年1月28日收治的妊娠合并水痘患者,經過我科全體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患者術后42天復查時,母嬰均健康。
產后訪視是社區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訪視可了解產婦的生理、心理、哺乳情況以及新生兒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對產婦提供全面、連續的、主動的健康指導,促進母子健康。對近兩年來建立圍產保健冊并接受3次(出院2~3天、14天、28天)正規上門訪視的482例產婦的隨訪調查統計,85%的產婦在母乳喂養、嬰兒健康問題、常見病的處理及預防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一些問題。
常見問題
產婦方面:①問題:母乳不足、脹奶、皸裂;②便秘及痔瘡;③不良習慣;④腹部及會陰傷口護理不當;⑤產后焦慮抑郁。
嬰兒方面:①新生兒黃疸;②紅臀;③皮膚濕疹;④臍部感染;⑤眼部分泌物過多。
指導對策
對于訪視中出現的較為普遍問題印制了關于母乳喂養、嬰兒保健、產褥期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等宣傳材料,在建立圍產保健冊時發放到她們手中并定期舉辦母嬰保健知識講座,使產婦及家屬對產褥期的基本知識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從而減少由人為因素而出現的產褥期疾病。
針對產婦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①加強母乳喂養的宣教,進一步指導哺乳的技巧和方法及護理的方法,及時糾正凹陷;出現奶脹時及時熱敷按摩,加強吸吮,幫助吸出多余的奶汁,指導正確的擠奶方式;母乳不足除加強吸吮并給予飲食指導外還要多給產婦鼓勵和支持,保持心情舒暢,讓產婦明白下奶要一個過程只要堅持勤吸吮,奶量會逐步增加并充分滿足嬰兒的需求,必要時輔以中藥催奶,每次哺乳后擠一滴奶液涂抹在上以防皸裂;②主動講解產婦的合理營養搭配,重視維生素、纖維素的攝取,鼓勵產婦下床活動,多飲水,養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每次便后溫水清洗。痔瘡外涂痔瘡軟膏,嚴重者及時就醫。③指導產婦如何觀察護理切口,保持切口清潔干燥,切口輕微疼痛及牽拉感都屬正常,如疼痛難忍及影響行動應就醫。④指導產婦進行心理情緒的自我調控,積極主動的與家人溝通交流,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加強與家屬的溝通為產婦和嬰兒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修養環境,使產婦盡快適應嬰兒的睡眠習慣,調整作息時間。⑤指導演示如何做好嬰兒護理,如嬰兒沐浴,嬰兒撫觸以增進母嬰感情。
針對嬰兒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①教會產婦及家屬如何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及判斷黃疸的程度:如黃疸的面積、是否進行性加重、嬰兒精神狀態、吃奶量等。如何使黃疸減輕:加強喂養、多喂葡萄糖水、若疑為母乳性黃疸則可建議產婦暫停母乳喂養3天或隔次喂母乳,若黃疽不斷加深且精神狀況不佳、嗜睡則應囑其就診。②告知產婦嬰兒的衣服、被褥、尿布應用專用嬰兒洗滌用品,在太陽下曬干。嬰兒大便后應做好臀部護理并適當使用護臀霜,特別是嬰兒腹瀉時。若發生紅臀,更要保持臀部的清潔、干燥,每次便后給予鞣酸軟膏外涂。使用棉質尿布。③濕疹是嬰兒常見的皮膚問題,主要原因是過敏,特別是對母乳成分的過敏,應幫助產婦找出原因,進行飲食指導及嬰兒皮膚護理的指導,并告知嬰兒房間應陽光充足,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④解釋嬰兒特別是經產道分娩兒易發生眼部感染的原因,注意提醒家屬應將嬰兒用品單獨放置并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指導產婦及家屬如何正確進行眼部護理及滴眼藥水的注意事項。⑤告知臍部護理知識,教會產婦及家屬如何辨別臍部感染的征象以及臍帶脫落的時間。
【中圖分類號】R4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2-0084-01
壓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1]。
1 臨床資料
我院內科自2009.1~2010.12共收治壓瘡高?;颊吆蛪函徎颊吖?68人,按諾頓量表評分,其中12~15分患者275人,5~11分患者192人。其中入科時就已發生壓瘡患者19人41處:Ⅰ度壓瘡12處,Ⅱ度壓瘡19處,Ⅲ度壓瘡10處。骶尾部19處最多見,髖部6處,肩胛部12處,內外踝4處。平均面積(28.2±6.1)cm2 。
2 預防措施
2.1 定期翻身:所有壓瘡高危患者及已發生壓瘡的患者全部建立巡視翻身卡,根據護理級別每1~2小時巡視患者,同時視病情及受壓部位的皮膚情況每2~4小時翻身一次,每次翻動時盡量抬高患者的身體,以達到改變臥位而減輕局部受壓的目的。對于疼痛明顯的病人,搬動時應小心以滾動方式平緩的給病人變換,避免加重疼痛;對于半身不遂患者,采用健側臥位和仰臥位交替,避免患側受壓而加重局部缺血、缺氧;不能用拖、拉等動作去改變,防止皮膚擦傷。護士在幫助和指導患者翻身時一定要落實到位并認真觀察皮膚情況,及時記錄并做好交接班。保證患者的安全和舒適。
2.2 防壓瘡氣床墊的使用:評分為5~11分壓瘡高?;颊呒耙寻l生壓瘡的患者全部使用波動噴氣式防壓瘡氣床墊。使用方法:氣床墊平放于床上,并在其上覆蓋一薄棉墊加被單,病人躺在床上,利用氣泵24小時連續充氣,一般調節指針在強弱之中間,1、3、5….氣道,2、4、6…氣道循環充氣,床墊表面波動起伏,避免氣床墊充氣過滿而太硬、充氣過少而太癟。保證氣床墊充氣后柔軟舒適,起到通風換氣、分散壓力、轉移身體受力點的作用。
2.3 保持床單位的整潔:由于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刺激皮膚易引起局部的紅、腫、潰破而誘發壓瘡。所以,保持床單位的干燥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要使床單位、衣物等平整、無皺褶。落實基礎護理時做到勤整理、勤更換、勤檢查,二便失禁、出汗、嘔吐等患者的衣服、被褥、布墊等污濕后及時更換,保持床單位的整潔,避免壓瘡的發生。
2.4 皮膚護理:勤擦洗、勤按摩是皮膚護理的關鍵部分,及時地清除異物對皮膚的刺激更為重要。對于二便失禁、出汗、嘔吐等患者及時用溫水擦洗浸漬部位,擦洗干凈后局部撲爽身粉,保持皮膚清潔。加強按摩:每日2~4次按摩受壓部位,用手掌大小魚際肌或拇指指腹在受壓部位由輕到重用環形法按摩,對重點骨骼隆起的部位,每次至少按摩3~5分鐘,局部再撲爽身粉,促進氣血通暢,減少局部皮膚的摩擦力。
2.5 健康教育:患者及其家屬的有效參與,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措施之一。護士要適時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壓瘡預防的重要性,教給他們關于壓瘡的基本知識,使其能夠檢查易發部位的皮膚狀況并及時做出正確判斷,利用簡便可行的方法來減輕皮膚受壓程度,并能夠按計劃進行身體的活動[2]。
3 辨證施護:對于壓瘡患者除采取以上預防措施外,并行辨證施護
3.1 淤血紅潤期:
3.1.1 神燈照射:局部每日照射2~4次,每次10~15分鐘,以活血通經,燈光強弱與距離以病人能忍受為準,避免燒傷。
3.1.2 艾灸:開始行灸時距離局部4~5厘米,以后逐漸遠離,以病人能忍受為度,每次灸5~10分鐘,每日2次,以溫通氣血、消腫散結。操作時防止艾灰脫落灼傷皮膚或燒毀衣物。
3.2 潰腐期:龍血竭粉外涂,其方法是:取龍血竭粉0.3~0.9克,以75%乙醇2~5ml調勻后直接涂于創面,根據創面大小、深度,每天2~3次[3]。
3.2.1 Ⅱ度壓瘡:皮膚起水泡尚未破潰,應在無菌條件下抽出水泡內液體,外涂調勻的龍血竭粉。
3.2.2 Ⅲ度壓瘡:先用碘伏消毒周圍皮膚,以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創面,膿性分泌物多時用0.02%呋喃西林液清洗創面,用無菌鑷子或剪刀清除腐敗組織,再取調勻的龍血竭粉外涂。此方法能明顯減少創面滲出,斂瘡生肌,增加機體免疫力及抗菌作用,從而促進壓瘡創面早日愈合。護理上要密切觀察病人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意識狀態變化,預防敗血癥的發生。
3.3 情志護理:因為患者長期臥床,軀體活動障礙,容易產生悲觀失望、憂慮、郁悶等心里,常表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失眠,對治療缺乏信心。護理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加強護患交流溝通,講解患病的原因,了解病人的思想、工作、家庭情況,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盡量滿足病人合理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緩解其緊張情緒,消除憂慮。鼓勵并引導病人保持穩定、輕松、愉悅的情緒,針對性的開展康復鍛煉,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配合治療護理,盡快恢復健康[4]。
3.4 飲食護理:營養不良既是導致壓瘡發生的原因之一,也是直接影響壓瘡愈合的因素。合理的膳食是改進患者營養狀況、促進創面愈合的重要措施[5]。增加血肉有情之品,以扶正氣:患者應給于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及水果、蔬菜等,忌食辛辣、刺激及發物。食欲不振者,勸其進食,在不影響病情康復的情況下,根據其平時飲食習慣,烹飪方法,盡量做到色、香、味俱全。鼻飼者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間隔時間不少于2小時,并做好口腔護理。不能進食者給予胃腸外營養。
4 小結
隨著社會的老齡化和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呈高發病率,臨床上住院患者的高齡化及慢性病等引起長期臥床的患者也呈上升趨勢,致壓瘡的發病率明顯上升。通過采取有效預防和治療護理措施,449例壓瘡高?;颊呔窗l生壓瘡;19例壓瘡患者除2例因病情危重未愈出院外,17例壓瘡患者創面均已愈合。只要護理人員精心護理,措施落實到位,就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痛苦及家庭負擔。
參考文獻
[1] [2]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78,282
[3] 繆書卉,張藝.龍血竭治療褥瘡的效果觀察. 實用護理雜志.2002. 18 (3):53
[4] 張露凡.中醫外科護理.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 .124
【關鍵詞】糖尿;臨床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53-01
糖尿病屬于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類疾病,長期患有此病可以引起患者的器官損害。增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和教育,彌補患者的有關糖尿病知識,縮減糖尿病的多種并發癥,對于患者提升對生活的期望具有重大意義[1]。2013年1-10月,58例老年患者經過護理人員的綜合護理后,患者的餐前餐后血糖均明顯下降,達到預期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10月間收治符合WHO診斷標準的糖尿病患者58例,入組患者均神志清楚,語言溝通能力正常,能獨立或與家屬共同完成健康教育,人院前均未接受過系統的健康教育。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齡34―78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1例,初、高中32例,高中以上15例。住院時間為9~13d。
2 護理措施
2.1 一般護理
定時測量體重并記錄,為飲食治療、療效觀察作參考。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觀察飲水量、食量、尿量及尿液的顏色和氣味。觀察患者的神志、視力、血壓、舌脈象及皮膚情況,并做好記錄。加強口腔、皮膚護理,保持床單整潔、干燥,預防口腔感染、皮膚感染的發生。
2.2 心理護理
情志失調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疾≈笠虿〕涕L久,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急、悲觀等情緒,對治療和康復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2],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護理人員一方面要多關心體貼患者,經常和其談心,了解其心理狀態,并與之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用恰當的語言循序漸進解釋情志與疾病的康復關系,并使其了解自己病情基本的發生發展規律,分析治療中的有利因素,交流同種疾病治療的有效信息,使其正確對待疾病,增強治療信心,從而使情志保持最佳狀態,以利于配合醫療護理的需要。當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時,由于病痛的折磨,常有、煩躁、憤怒、悲觀、失望等表現,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給予護理,為其排憂解難,使患者感到關愛和溫暖,感覺有所依靠。還應做好患者家屬的情志護理,囑其不要在患者面前傷心流淚,以免給患者造成更 的精神壓力。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極為密切,在治病和康復期間,環境和起居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其療效。因此護理人員要給患者創造良好的休養環境,室內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整潔安靜,室溫以18 ℃~20 ℃、濕度在50%~60%為宜,盡量避免緊張和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
2.3 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說明飲食治療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動遵守飲食計劃。飲食宜清淡,富營養,忌食肥甘、厚膩、醇酒、燒烤及辛辣之品,禁食含糖高的水果。飲食量可根據患者的體重、運動量、性別、年齡和具體病情來計算。
2.4 運動療法護理。糖尿病人適當運動,可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減輕體重,改善代謝和恢復胰島β細胞的貯備功能。運動療法與飲食療法并用,能很好地控制糖尿病。根據病情,與醫師商定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勿使感到疲勞,每日堅持定量運動。 指導患者選擇在飯后血糖高時進行。在進行藥物治療時,切勿超量運動,以免引起低血糖。
2.5服用藥物護理
降糖藥宜在飯前15~30min服用,護士應親自監督患者服藥,不可隨意增減劑量。注射胰島素時應首選普通胰島素,劑量必須準確,注射時間以飯前30min內為宜,應經常更換皮下注射部位,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感染的發生。在兩種胰島素合用時,宜先抽吸普通胰島素,后抽吸長效胰島素,避免影響普通胰島素的速效特性。
2.6 對癥護理
2.6.1 對多飲、多食癥狀,要結合病情,嚴格執行飲食治療規定。對饑餓感明顯而非低血糖所致,可給粗纖維食物充饑。對多尿者,要注意便后清潔,防止感染發生。合并感染者,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的護理措施。如給肺結核者做好呼吸道隔離,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皮膚瘙癢、癤腫者,要按醫囑及時止癢或清潔換藥。泌尿系感染者,應針對排尿困難、膀胱刺激癥等表現進行對癥護理。合并冠心病、高血壓者,應囑適當臥床休息,給予低脂肪低鹽飲食,警惕腦血管意外、心絞痛、心肌梗死等情況的發生。隨時備好急救物品,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師并配合搶救處理。
2.6.2出現低血糖反應,如疲乏、饑餓感、頭暈、出汗、心悸,應立即給患者吃糖果或點心,以緩解癥狀;昏迷者,立即作血糖檢測,繼之靜推50%葡萄糖40~80ml。
2.6.3酮癥酸中毒者,表現為精神倦怠,極度口渴,食欲減退,尿量增多,伴惡心、嘔吐、頭痛、嗜睡、呼吸加深加快,呼氣有爛蘋果味,嚴重者明顯脫水、尿少、皮膚干燥、血壓下降以致昏迷。此時,護士應立即配合醫生做好血糖、血生化等輔助檢查,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小劑量(4~6單位/h)持續靜脈點滴胰島素,大量補液,以糾正失水、酸中毒,改善電解質平衡。
2.7保健指導
傳授糖尿病防治知識,如測定尿糖、控制飲食方法,藥物治療法注意事項等。避免情緒激動,做好膳食及運動方式、運動量的指導。注意皮膚、口腔衛生,預防感染。定期到醫院復查,隨身帶治療卡。
3 體會
糖尿病是一種終生性疾病,常因血糖控制不理想導致病情反復和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除藥物治療之外,系統化的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也逐步加強,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對糖尿病的基本知識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并發癥發生等嚴重后果[3]。國際糖尿病聯盟提出糖尿病治療的5項基本措施:糖尿病健康教育、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血糖監測、藥物治療,被稱為“五架馬車”,綜合護理干預是公認治療糖尿病成敗的關鍵。很多研究顯示綜合護理干預在糖尿病的控制與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針對糖尿病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中,通過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做好心理疏導,鼓勵和主動幫助患者正視疾病,向其展示種種選進的治療手段和方法等,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和健康行為,自覺遵守飲食運動療法,按時服藥打針,定期監測有關指標,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及自覺性,從而很好地控制疾病的發展,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使患者真正受益.
參考文獻:
[1] 李香遠,老年糖尿病并發低血糖反應38例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09,7(11)
我們在護理工作中如果稍有疏忽就可引起交叉感染,導致疾病的蔓延,故新生兒科護理人員做好患兒的護理就顯得非常重要。我院新生兒科2006年6月~2008年1月共收治先天性梅毒患兒22例,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胎齡,37周7例;出生體重
1.2 治療與轉歸
應用青霉素治療,劑量5~10萬u•kg-1•d-1,分2次靜滴,每12h 1次,1周后改為5~10萬u•kg-1•d-1分3次靜滴,每8h 1次,總療程2~3周;無癥狀的患兒采用青霉素治療,劑量同上,療程為10~14d。治愈17例,好轉3例,放棄治療2例。
2 護理體會
2.1 患兒必須做好床邊隔離,盡量安排單間,做到專人專護;在行穿刺時,要避開丘疹的部位,不要碰破皮疹,以免交叉感染;使用過的一次性醫療物品,可以焚燒的用聚乙烯包裝袋盛裝,集中焚燒處理,不能焚燒的物品,用0.5%過氧乙酸浸泡30 min后再進行毀型處理,患兒所用過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均用含氯消毒劑浸泡1 h后方可進行清洗或集中打包銷毀;暖箱、藍光箱用后先用紫外線照射1 h,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內外,出院時所用過的物品均要暴曬或紫外線照射;患兒的排泄物、分泌物要浸入盛有0.5%過氧乙酸的容器內浸泡1 h或與含氯消毒液攪拌后放置2 h后再倒入衛生間。醫務人員要注意保護性隔離,操作時戴一次性手套;接觸患兒前后應用肥皂及流動水洗手,并在脫去手套后用0.2%的過氧乙酸浸泡雙手;在為患兒治療和各項操作過程中,應防止針頭、銳器等刺傷,也要防止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皮膚黏膜。
2.2 患兒使用的溫度計、聽診器等要專用,用后用75%酒精浸泡消毒。
2.3 病情觀察注意生命體征、神志、肌張力等的變化,由于肝腫大肝功能受影響,應注意觀察有無出血、貧血、黃疸等癥狀。
2.4 皮膚黏膜損害是先天性梅毒最具特點的臨床表現,本組病例中有11例皮膚損害,5例黏膜損害,因此護理至關重要。病情允許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淋浴,每天2次;皮膚損害嚴重的患兒要全身,置于恒溫箱或紅外線搶救臺上,破損處避免接觸,使其自行吸收、結痂;皮疹處可用0.5%的碘伏消毒后涂以百多邦軟膏,每日3次;保護眼部清潔,分泌物多時,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再涂上抗生素眼藥水;保持口腔清潔,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溫開水;加強臍部護理,臍部創面潮濕益于細菌生長,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潔,洗后以75%局部消毒,并蓋滅菌紗布,保持清潔、干燥。經過上述處理,本組皮膚黏膜損害患兒均在1周內痊愈,未發生皮膚感染現象。
2.5 眼部護理。保持眼部清潔,每日用0.9%氯化鈉注射液洗眼2次,有分泌物時隨時清洗,并用托百氏眼藥水定時滴眼。
2.6 用藥及用藥后護理。遵醫囑按時按量準確給藥,觀察藥物療效。梅毒治療后應定期追蹤觀察。早期梅毒治療后第1年每2~3個月作血清學檢查1次,第2年每6個月做血清學檢查1次,隨訪2~3年。
4.7 做好出院指導。梅毒患兒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因此患兒出院時要做好護理及健康教育指導,囑患兒家屬做好防護措施并定期帶患兒到醫院復診,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堅持純母乳喂養4~6個月,保證患兒營養。
3 心理護理
3.1 對于患兒的家長,特別是產婦,應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同時也要客觀對待梅毒患兒家屬,不要談論或歧視家屬。有些家屬缺乏此病的基本知識,一旦確診該病將產生一種復雜的心態,會提出許多問題,護士應根據不同的文化程度,耐心解答家屬的問題,向他們說明梅毒如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自己和新生兒均有好處,消除他們的悲觀情緒,正確對待,積極配合治療。
3.2 做好家屬的解釋工作,說明消毒隔離的重要性,探視時需穿隔離衣帽,避免各種間接感染的可能。
4 討論
隨著社會的開放,性傳播疾病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大。梅毒可通過輸血、注射、性接觸及母嬰傳播,也可能接觸患者的唾液、汗液、鼻腔分泌物、皮膚滲出物等傳播[2]。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對防治梅毒交叉感染意義重大[3]。合理的運用抗生素,有效的消毒隔離,合理的喂養,正確的皮膚護理等,是新生兒先天性梅毒治療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葉干運,等.實用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
2 袁明祈.性傳播疾病手冊[M].成都:四川科學出版社,2002.
胃、十二指腸潰瘍是我國常見的多發病,臨床經驗證明,在中西醫結合的內科療法下,大多數潰瘍可以愈合,但也有10 %的病人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因此,加強胃、十二指腸手術前后護理大為重要,可以說,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手術的成功及病人的預后。
1 術前護理
1.1 對病人的健康狀況有較全面的了解,以保證術后護理的針對性。如病史,查體情況,檢查情況。術前3d按醫囑選擇有關抗菌素控制感染,對伴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進行病因治療,待病情穩定后再施行手術治療。
1.2 對急性期發作病人,要做好常規術前準備工作,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補充液體,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靜脈滴入抗菌素、止血藥,有效控制感染和止血。
1.3 飲食指導;應量少而精,選擇富含高價營養、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如乳、魚、雞蛋、巧克力等及輔以含維生素豐富的水果、蔬菜,保持少量多餐,主食以軟飯、面類為好。以保證身體營養供求,以免削弱機體抵抗力而影響術后恢復。
1.4 心理護理:由于病人對手術存在不同程度恐懼心理,懼怕術后傷口疼痛,顧慮手術危險性及預后等。因此,手術前心理護理非常必要,它可以減輕病人焦慮,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傷口愈合,利于康復。
1.4.1 使病人盡快熟悉環境,消除陌生感。病人入院后,應熱情接待,主動詳細介紹病區情況,與其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使病人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
1.4.2 做好各項解釋工作,利用衛生宣教給病人介紹有關手術治療基本知識。如有條件,請做過此手術的病人現身說教,介紹情況,以增強病人對接受手術有足夠信心及術后主動配合治療。
1.4.3 護士應通過與病人及家屬交談等方法,掌握病人心理狀況,社會及家庭支持等情況,并有針對性進行疏導及幫助。
1.5 ??浦笇?術前1~3d內必須進行??谱o理指導,內容為:①簡要介紹手術時間、方式、麻醉方式、預測治療效果;②解釋術后尿潴留原因及處理方法,練習床上大小便;③術后各種引流管的作用與保護措施;④練習深呼吸及進行有效咳嗽、排痰方法,及床上
翻身活動方法,講解其重要性。
1.6 其它常規術前準備,如備皮、更衣、交叉配血、藥物皮內試驗等。
2 術后護理
2.1 病人返回病房后迅速安頓病人于床上,認真聽取麻醉醫生對手術過程的交班,嚴格執行術后護理常規,制訂詳細??谱o理計劃,并記錄在護理單上。
2.2 加強生命體征的觀察,術后1~3d內定時監測病人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及尿量情況,如出現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尿量減少,出冷汗等異常情況,須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2.3 維持呼吸道的通暢,保持良好肺功能,麻醉未清醒病人應有專人守護,為避免顱內低壓及防止誤吸,應去枕平臥6h,頭偏向一側。
2.4 觀察傷口有無出血、滲液或有否敷料滲血、滲液,如有應尋找原因,及時處理。
2.5 飲食:術后常規禁食,一般留置胃管2~3d,禁食期間應按醫囑輸入晶體、膠體液、電解質及各種維生素,重視術后營養與液體相結合,以維持機體能量需要和電解質平衡,待腸蠕動恢復后逐漸進食。
2.6 對各種引流管要經常檢查,注意是否通暢,有無堵塞、受壓、扭曲,引流管固定床邊時要留有足夠長度,以免翻身或活動時將管拖出,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數量,以判斷有無術后出血或吻合口瘺,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2.7 做好基礎護理,護士應經常巡視病人,觀察病情,認真做好晨、晚間護理,皮膚護理,協助病人改變。進食期間做好口腔護理。鼓勵并幫助病人早期活動,術后第1d可坐起做微量活動,第2d可下地進行床邊走動,第3d可在病房內走動,活動量還應按個體差異而定。做好心理護理,增強病人戰勝疾病信心。
2.8 對痊愈病人做好出院指導,包括定期復查,繼續服藥,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方面,應少量多餐,不可過飽,逐漸加大進食量,食物以易消化、高營養、忌生冷、無刺激性為宜。
參考文獻
[1]蔣琪霞.圍手術期護理估計技巧與內容[J].實用護理雜志,2002.1(18):1
[2 ] 夏韻川.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8
【關鍵詞】病毒性腦炎 護理
腦炎是由各種病毒引起的一組以精神和意識障礙為突出表現的中樞神精系統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腦實質損害及顱內高壓。主要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發熱,意識障礙,輕者出現表情淡漠,嗜睡,重者神志不清,瞻妄,昏迷。我院于2009年6月—2010年9月共收治病毒性腦炎患兒23例,通過對其治療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3例患兒中,男15例,女8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7歲,均有不同程度的嗜睡,發熱,頭痛,均行腰穿腦脊液檢查,符合病毒性腦炎診斷標準。經治療后,20例痊愈出院,2例隨訪后有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1例表現為輕度活動障礙。
2 護理
2.1 基礎護理
2.1.1 皮膚護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觀察,勤翻身,勤檫洗,勤按摩,勤更換,勤整理,注意交接班。
2.1.2 有2例病兒因昏迷,應保持呼吸道通暢,要將衣領扣子解開,將頭偏向一側,如果有分泌物要及時吸出,并用紗布將下墜的舌頭拉出,因病兒不會吞咽,所以不要向口中喂水或喂藥,對意識障礙者必要時應約束保護并專人陪伴。
2.1.3 如病兒眼睛不能閉合,應涂上眼藥膏,用消毒紗布濕敷于眼睛上防止角膜干燥。
2.1.4 要注意及時更換尿布,及時清理大小便,并有規律的翻身變換,保持床單元的干凈整潔,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使用緩解局部壓力的氣圈及氣墊或氣墊床,避免褥瘡發生。
2.1.5 對禁食者或留置胃管的患兒,每天進行2-3次口腔護理。
2.2 高熱護理 發熱的患兒隨時監測體溫,熱型及伴隨癥狀,如體溫在38.5以上,可用物理降溫方法一般有冰袋降溫,濕冷敷,乙醇檫試,溫水擦浴等,必要時按醫囑給予藥物降溫,降低大腦的耗氧量,并評估患兒有無脫水癥狀,保證攝入足夠的液體量,采取退熱措施后30min復測體溫一次。病房內定時通風換氣,保證室內空氣新鮮,保證患兒有安靜的環境,以利于休息,患兒出汗時要及時檫干并更換衣服。 轉貼于
2.3 精神異常的護理 向患兒介紹環境,多與之接觸,以減輕其不安與焦慮,置患兒于安靜的單間,使患兒離開刺激源。由于患兒不能完全明確表達自己的感覺,因此病情觀察尤顯重要。臨床上可通過交談、觀察呼吸、疼痛刺激來判斷患兒的意識程度、精神狀態。詳細記錄抽搐持續的時間、次數、表現為醫生的治療及預后提供依據。糾正患兒的錯誤概念和定向力錯誤,如患兒有幻覺,應詢問幻覺的內容,給予采取相應措施。
2.4 用藥的護理
2.4.1 脫水劑的使用 使用脫水劑如甘露醇應在用藥前檢查有無結晶,如有結晶,應先將制劑瓶放在熱水中浸泡,待結晶消失后再用,用藥前應看靜脈是否通暢,通暢方可使用,并要密切觀察穿刺局部,防外滲。
2.4.2 抗病毒藥使用 阿昔洛韋cacyclooir無環鳥苷 靜脈滴注后2h尿藥濃度最高,此時應給病人充足的水,防止藥物沉積于腎小管內,靜脈滴注時宜緩慢,否則可發生腎小管內藥物結晶沉淀,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靜脈炎.
2.5 飲食護理 指導家屬給予患兒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保證機體對能量的需求。輕者給予流食或半流食,要少量多次,以減少嘔吐。重癥昏迷患兒,應給予靜脈補充營養。
2.6 病情觀察
2.6.1 命體征的監測:血壓、脈搏、呼吸可反映生命中樞的功能及顱內壓的變化,且小兒神經系統功能穩定性差,對外界干擾有較強的反應,易出現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有無發熱,抽拙,所以要特別注意,及時給予心電監護,觀察呼吸的節律、頻率變化。呼吸不規則是本病惡化的主要表現,一旦有呼吸不規則或呼吸困難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配合搶救。
2.6.2 識及精神狀態觀察:由于患兒不能完全明確表達自己的感覺,因此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有無驚厥,有無頭痛,噴射性嘔吐,瞳孔不等等,警惕顱內壓高或腦疝的形成
2.7 心理護理 因本病重癥患兒可存在癱瘓、失語等癥狀,使患兒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能力,患兒及家屬受到沉重的精神打擊,因此我們應該多與家屬溝通交流,使患兒及家屬保持樂觀的情緒,做好心理護理是治療成功的基礎和保證。
2.8 健康宣教 病毒性腦炎是由各種病毒引起,應向家長介紹本病的基本知識,按時接種計劃免役,孩子要離開家中的小動物,如(貓,狗,)因小動物身上可能帶有不同種類的病毒,一旦被咬傷,就可能有病毒進入體內,除此還要防蚊蟲叮咬,積極采取滅蚊措施,該病情輕重不等,輕者可自行緩解,危重者可導致后遺癥或死亡。如病兒體溫上升階段,寒戰時注意保暖,發熱持續階段,應用退熱藥時注意補充水分,并注意口腔清潔和皮膚清潔,如患兒有功能活動障礙的,應及早讓患兒進行肢體功能鍛煉。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