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道治療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超聲引導;麥默通;乳腺良性腫瘤
腫塊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手術切除是該疾病最為常用的臨床治療方法,但這一治療方法會留下較為明顯疤痕,甚至會發生急性炎癥。麥默通乳腺檢查系統是指在B超引導下,利用精確的控制,依據真空負壓吸引原理,微創切除乳腺腫瘤,該治療方法具有術后恢復快、美容效果好、術后無疤痕、手術創傷小、切口小及定位準確等顯著的優勢,且術后需要輔之以一定的臨床護理措施。本次臨床實驗對超聲引導下麥默通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護理方法進行了分析,現將本次臨床實驗的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間我院所收治的100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共有120枚腫塊,患者年齡范圍在20歲至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4±6.4)歲。其中,5例為單側多發,10例雙側,85例為單側單發腫塊。腫瘤直徑在0.5cm至3cm之間。所有患者均于術前接受乳腺X線片和乳腺B超檢查,并確診。
1.2 手術方法 選擇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Mammotome SCM23型乳腺微創旋切系統,行局部麻醉,在B超引導下由超聲科醫生操作。將含有腎上腺素的22G長針頭將局部注入病灶周圍和穿刺創道部位。使用11號尖刀在預定穿刺點行0.2-0.5cm的皮膚切開,選擇恰當的穿刺角度,在超聲引導下刺入8G Mammotome旋切刀,直至乳腺病灶部位,實施旋切操作,并取出標本進行病理檢查。
2 結 果
所有100例患者,共完整切除120枚腫塊,術后超聲檢查顯示無病灶殘留,患者術后均少量出血,僅有1例患者發生20至30ml的動脈出血,對癥處理后停止。5例患者局部術后輕度淤血,但無需特殊處理,2周后自愈。1例患者切破皮膚,但創傷面積較小,無需處理,1周后自愈。
3 討 論
3.1 護理措施
3.1.1 術前準備
3.1.1.1 準備物品和設備 本次臨床實驗所需手術設備包括:彈力繃帶,病理標本容器,1個9號長針頭,2支10ml一次性注射器,1個11號尖刀片,1個手術包,2個無菌保護套,l臺小型B超機l至2把8G旋切刀,l臺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Mammotome乳腺微創旋切系統等。
3.1.1.2 心理護理 因為麥默通是一種新型的乳腺腫塊切除技術,患者通常對這一治療方法存在緊張和焦慮心理,所以,術前的心理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護理人員應向患者接受治療的基本過程和治療方法,使其掌握手術的注意事項,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解除負面心理[1]。
3.1.2 術中護理 第一,幫助患者取仰臥位,以及進刀位置和腫塊位置,墊高患側肩胛部,以不影響手術和患者能耐受為基本原則。第二,仔細檢查Mammotome系統的完備性,引流瓶和引流管是否存在漏氣和損壞現象,各部件是否正確連接,并依據腫塊的大小選擇適當的旋切刀。第三,患者取仰臥位,對乳腺病灶進行觀察定位。第四,手術部位充分暴露,術中依據手術原則,囑患者主動配合,因為手術需局部浸潤麻醉,患者難免存在緊張心理,此時要通過心理護理使其獲得安全感,每隔5min與患者溝通一次,使其保持放松心情。第五,每次結束旋切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取出標本,防止標本進入引流管導致堵塞,進而影響真空吸引力[2]。
3.1.3 術后護理 完成旋切后,再次行超聲檢查保證無殘留腫瘤組織及積血,使用滅菌紗布局部加壓手術部位,局部壓迫10至15min后,彈力繃帶連續24h加壓包扎。控制好包扎力度,以保證患者無呼吸困難、胸悶等癥狀。取出標本并行病理檢查,登記病理檢查結果,若發生異常狀況需及時告知患者,保證及時通知、及時登記、及時送檢,避免延誤病情。術后3天口服抗生素,并囑患者正常飲食。手術24h后囑其適當進行患側肢體活動,48h后活動患側肩關節,但要防止力度過大對傷口愈合造成影響,定時回院檢查傷口、換藥。出院前囑患者注意保持傷口清潔,術后10內防止外力碰撞和傷口沾水,且手術一個月內不能提重物。術后囑患者1個月后到院接受復查,半年后行B超檢查[3]。
3.2 總結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麥默通治療乳腺良性腫瘤,具有乳腺外形美觀、能夠徹底清除微小病變、術后痛苦小、手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以及操作方法簡單等顯著的優勢。手術前后配合以系統的臨床護理,有助于鞏固臨床治療效果,為手術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術后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因而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張美芬.B超引導下麥默通真空輔助旋切治療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26):4183-4184.
【關鍵詞】急性呼吸道感染;單一用藥;多種藥物聯合治療
作者單位:476600河南省永城市第五人民醫院內科在呼吸內科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高發的疾病,誘發本病的原因有很多,有病毒感染,也有不繼發性細菌感染,比如缺乏維生素D、營養不良、護理不周、先天性心臟病、環境因素等,均可以導致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療此種疾病的臨床用藥也比較廣泛[1]。現對我院從2010年2月到2012年2月共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用藥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17~74歲,平均年齡39.8歲;其中肺炎患者1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9例,急性支氣管炎患者1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3例。對照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38.7歲;其中肺炎患者1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3例,急性支氣管炎患者1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用藥方法對照組的60例患者,將病毒唑10 mg/kg與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融為一體,靜脈注射2次/d;觀察組的60例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另外注射200 mg的雙黃連溶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每天靜脈注射1次,再聯合應用20 ml的清開靈溶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每天靜脈注射一次。[1]
1.3療效標準痊愈:雙肺沒有啰音,呼吸音可以清楚聽見,喘息、咳嗽等臨床癥狀消失,X線檢查沒有異常現象。好轉:雙肺啰音減少,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無效:雙肺仍然有啰音,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變,X線檢查與治療前沒有變化。[2]
1.4統計學方法對于全部的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的軟件對其分析,應用χ2檢驗和t檢驗,以P
2結果
兩個療程治療后,觀察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42例(70%),好轉的患者17例(28.3%),無效的患者1例(1.7%),總有效率98.3%;對照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31例(51.7%),好轉的患者11例(18.3%),無效的患者18例(30%),總有效率70%。觀察組和對照組具體的用藥結果如表1所示:
3討論
急性呼吸道感染大多數都是病毒性感染,所以在臨床用藥的時候要更多側重于抗病毒治療。對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較輕的患者,采用單一的藥物治療還是有效果的,但是對于發展迅速、癥狀較重的患者必須及時采取多種藥物聯合治療的方法[2,3]。并且在多種藥物聯合治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藥物的科學合理搭配以及用藥的劑量等問題。正確的搭配多種藥物治療,可以縮短治療的時間,提高治療的成功率,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根據用藥結果對照表顯示,采用多種藥物聯合治療的6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8.3%,這足以證明了這種方法對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療的重大意義,是值得臨床推廣的。
參考文獻
[1]郁萬曉.急性呼吸道感染119例臨床用藥分析.中國傷殘醫學,2007,15(4):46.
關鍵詞:玉屏風;轉移因子;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
反復呼吸道感染指1年以內發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數頻繁,超出正常范圍[1]。是影響小兒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其病因、發病機制與諸多因素有關,中醫、西醫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藥物較多,方法不一,療效不一。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應用玉屏風顆粒與轉移因子口服液治療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并進行臨床觀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兒科門診就診及住院患兒75例,均符合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1]。已排除失訪病例。病程1~2年,男39例,女36例,年齡2~3歲51例,~6歲24例;均排除慢性或先天性疾病(如結核、慢性鼻竇炎、支氣管哮喘,咳嗽變異型哮喘,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隨機分配,治療后回顧性分析,對照組40例,治療組35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臨床表現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療組在一般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玉屏風顆粒 (廣東環球制藥,5g*15包/盒)口服3次/d,2~3歲1/2袋/次,~6歲1袋/次。轉移因子口服液(廣西科倫藥業10ml*7支/盒)口服1支/d。連續口服8w。對照組給予一般常規治療,不加用任何免疫調節劑;兩組均詳細記錄患兒的呼吸道感染臨床發病情況。治療后6個月、12個月隨訪2次。
1.3不良反應 患兒服藥治療期間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1.4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從起始治療開始,6個月、12個月內未發生呼吸道感染或僅呼吸道感染1次;好轉:6個月、12個月內呼吸道感染次數減少,且每次病情減輕,病程縮短;無效:個月、6個月內呼吸道感染次數及每次病情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顯效和好轉判為有效。顯效:12個月內發病不超過4次;有效:發病次數減少。或發病病情減輕,療程縮短;無效:發病次數、病程無變化。
1.4統計學處理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見表1,表2。
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涉及了小兒的營養、免疫及所處環境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決定了呼吸道感染的反復發生。有資料表明反復呼吸道感染存在一定程度的體液免疫和(或)細胞免疫功能紊亂[2]。轉移因子是用健康豬脾為原料制成的小分子多肽、氨基酸和多核苷酸的口服液,其生物活性復雜多樣,是免疫調節劑,可增強或抑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增加輔助T細胞數[3]。可促進T細胞成熟,雙向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且無抗原反應。
中醫將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稱為復感兒[4]。則認為反復呼吸道感染主要與營虛衛弱、營衛失和、肺脾腎三臟不足,衛外功能薄弱,痰瘀內阻有關[5]。治療以健脾補肺,益氣固表等方面出發,玉屏風散為其常用代表方劑。主要成分有黃芪、白術、防風等。黃芪含有多種氨基酸、葉酸及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具有增強網狀內皮細胞吞噬能力、細胞免疫功能,可促進免疫球蛋白產生;白術的主要成分為白術醇,并含維生素A,有增強腸壁吸收的作用;防風可解熱、抗炎、鎮痛、抗驚厥。全方組合黃芪補氣固表,防風祛風解表、且與黃芪相配,白術補脾建中,諸藥配伍相輔相成,固表止汗而不留邪,故可加強益氣止汗之力[6]。玉屏風顆粒以玉屏風散為本,加工成顆粒劑,可用牛奶、果汁沖飲,使用方便,依從性好。
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應從多種角度著手加強預防:①健康飲食,不偏食,不挑食。②因為多種原因,很多患兒的室外活動時間較少,不利于健康的生長發育。應指導多做戶外活動。③重視免疫接種,加強疾病預防。④指導良好的衛生習慣。玉屏風顆粒與轉移因子口服液聯合使用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使用方便,依從性好,可以明顯降低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提高患兒免疫能力。中西醫結合治療值得臨床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概念和處理原則[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2):108-l10.
[2]朱曉萍,尹文艷.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亞類及細胞免疫水平[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1):135-137.
[3]蔣煜.轉移因子和卡介菌多糖核酸佐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兒科藥學雜志2011,17(2):24-25.
[4]王力寧,汪受傳,韓新民,等.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中醫診療指南[J].中醫兒科雜志,2008,4(6):3-4.
關鍵詞:利巴韋林;熱毒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和多發疾病。每年的冬季和春季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爆發的高峰期[1],患者患病后通常出現咳嗽、發熱、咽痛、流鼻涕等臨床表現,嚴重時易導致患者并發中耳炎、急性鼻竇炎、支氣管炎,甚至心肌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有效的進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基于此,筆者在常規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利巴韋林進行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治療的相關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來我院接受上呼吸道感染治療的患者60例,隨機平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基礎治療,其中觀察組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利巴韋林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熱毒寧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齡(35.9±4.8)歲,平均病程(9.2±3.4)d,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齡(36.2±4.5)歲,平均病程(9.5±3.7)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臨床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基礎治療方法進行臨床治療,即給予患者止咳、退熱等對癥治療,對于具有細菌感染指征的患者給予頭孢類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利巴韋林進行抗病毒治療,即0.5g利巴韋林注射液+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給藥,1次/d;對照組患者在常規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熱毒寧進行抗病毒治療,即熱毒寧20ml+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給藥,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5d。
1.2.2臨床觀察指標 分別以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癥狀改善時間及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作為臨床觀察指標。臨床療效評價[2],顯效:患者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治療24~48h,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體征和自覺癥狀消失,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正常;有效:患者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治療48~72h,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體征和自覺癥狀消失,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正常;無效:患者治療前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甚至出現惡化。
1.2.3統計學方法 統計兩組患者的臨床觀察指標結果,并使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臨床療效的比較結果進行ridit分析,不良反應的比較結果進行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見表1。
2.2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1例患者出現惡心、食欲不振等胃腸道反應,對照組患者中2例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兩組患者均可耐受,未經臨床處理,停藥后癥狀自動消失。
3討論
臨床研究發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于因鼻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入侵人體上呼吸道所致。利巴韋林為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光譜抗病毒藥,其進入人體后,通過細胞磷酸化作用生成利巴韋林單磷酸和利巴韋林三磷酸[3],進而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阻斷DNA病毒的復制過程,同時多項臨床實驗證實,利巴韋林對DNA和RNA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次臨床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療效及癥狀改善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從而進一步證實了利巴韋林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治療中的有效性。
總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利巴韋林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治療效果,縮短患者癥狀改善時間,且治療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較少,療效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范廣媛.110 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2,20(4):101-102.
【關鍵詞】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兒;炎琥寧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是指從鼻腔至咽喉部受到外源致病因素的刺激而產生炎癥從而引發上呼吸道的感染,是一種具有嚴重危害性的疾病[1]。本并在任何季節都可發病,并且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感染本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而且對患者的生命也會造成很大危害。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多種多樣,其中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2]。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童疾病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是一種小兒常見疾病。患病兒童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很容易引發肺炎、支氣管炎、心肌炎等繼發性疾病。因此,對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對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在本院進行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療的8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和療效結果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在本院進行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療的8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88例患者的年齡在3個月-11歲之間,平均年齡4.6歲。其中,在這8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0例。將這8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個組,分別命名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4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在3個月-11歲之間,平均年齡4.5歲;對照組4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在4個月-11歲之間,平均年齡4.7歲。兩組患者早病程、年齡和性別方面均沒有明顯差異,且所有患者家屬均同意患兒參與本研究。88例患者在進行治療前,臨床癥狀均符合以下標準:①發熱現象明顯且發病時間快;②患者伴或者不伴有流鼻涕、咳嗽,咽喉腫痛,咽部充血等癥狀,聽診時可發現呼吸音變粗,但沒有啰音現象出現;③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是正常或降低的,以淋巴細胞的分類為主。
1.2 治療方法 44例對照組患者,均采用使用0.05mL利巴韋林,2萬U慶大霉素,5mL生理鹽水進行霧化吸入,每次20min,2次/d。在服用1周后,如果疾病控制的不夠理想,可將藥量酌情加倍。研究組在采用與對照組相同的治療方法的同時,還要再進行炎琥寧和利巴韋林混合藥物治療方法。在50mL5%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炎琥寧注射液0.4-0.8mg/(kg·次),采用靜脈輸液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一般療程為3-5d。同時,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不對其進行抗生素治療。
1.3 檢測項目 按療程對研究組和對照組的患者進行治療后,要對患者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標進行觀測,主要的觀察項目為:要每天測血患者的體溫3次,檢測時間可以為每次飯后一小時;觀察患者的咳嗽程度是否有所減輕,并做好記錄;治療前后分別化驗血常規、尿常規和電解質等。
1.4 療效判定標準 按療程對研究組和對照組的患者進行治療后,根據兩組患者的疾病治療和控制情況,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患者的生理生化指標完全恢復正常者視為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各項生理生化指標接近正常,且白細胞數量明顯增加者視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依然存在但以有所減輕,各項生理生化指標有所好改善但還沒有達到最佳標準,白細胞數量依然未能達到理想值,視為有效;患者未達有效標準,臨床癥狀依然存在且未有好轉跡象,即為無效。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進行表示,兩組間的差異采用x2檢驗其差異值,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P
2 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并觀察治療效果后發現,在研究組中,痊愈的患者為23例,顯效的患者為11例,有效的患者為9例,無效的患者為1例,總有效率為97.7%;在對照組中,痊愈的患者為16例,顯效的患者為10例,有效的患者為13例,無效的患者為5例,總有效率為88.6%,見表1。
3 討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嚴重危害著患者的健康。在小兒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數量連年遞增,是小兒的常見疾病之一[3]。其臨床表現基本以發熱、鼻塞、咳嗽、流淚、頭痛、乏力、咽部紅腫為主,有些患兒也會表現出腹瀉、腹痛等癥狀。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原因多種多樣,一般多發生于免疫力低下的兒童。比如,當患兒在受寒、淋雨或者過度勞累后,機體免疫力會有所下降,致使外界的致病因素或已經貯存體內的致病因子迅速滋生蔓延,最終導致感染。并且,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與生活環境也有密切聯系。如果生活空間過于擁擠,室內通風效果不暢,空氣比較污濁,室內陽光時間不夠等均可引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發展。
目前,對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已經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方法基本是以藥物治療為主,所用藥物主要為利巴韋林和相關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鏈霉素。張國有等人通過對156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進行治療研究后發現,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對其進行必要的治療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能提高該病的治愈率。并且,加強兒童的日常鍛煉,避免帶其出入過于擁擠的公共場所是預防該病的有效手段。范廣媛等人通過對110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進行預防治療后發現,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同時,一旦患兒出現該病的癥狀后,要立即進行治療。
近些年,也有相關學者發現炎琥寧對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具有積極的幫助作用。炎琥寧是一種純中藥制劑,其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熱及鎮痛作用。閆惠琴等人通過對60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結合炎琥寧治療后發現,治療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促進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愈。陳賽琴則通過對564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一般治療與炎琥寧結合治療比較研究后發現,使用炎琥寧的患兒其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了炎琥寧在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我們的研究可以發現,在研究組中,痊愈的患者為23例,顯效的患者為11例,有效的患者為9例,無效的患者為1例,總有效率為97.7%;在對照組中,痊愈的患者為16例,顯效的患者為10例,有效的患者為13例,無效的患者為5例,總有效率為88.6%。研究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與國內其他學者的文獻報道基本一致,也進一步證明了炎琥寧在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小兒常見疾病。如果不對其進行控制,會對兒童的健康造成威脅。通過我們的研究發現,對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對癥治療,對于該病的控制與治療是必要的。同時,通過本研究發現,在治療過程中加入炎琥寧治療,可以促進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痊愈。
參考文獻
[1] 歐陽好,陳月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社區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5(2):14-15.
[2] 孫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機制及其診治[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5):77.
[3] 劉清泉,王曉翔,蔡陽平.清氣透表法治療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8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7):157.
關鍵詞:牛;呼吸道疾病;綜合治療;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55
引言
近幾年來,我國肉牛養殖業遇到了牛群頻繁地發生呼吸道疾病的情況,導致經濟損失十分嚴重,影響到了我國肉牛養殖業的穩步與健康發展。這主要是由肉牛養殖戶頻繁地引進外地牛犢造成的,再加上處置外地牛犢的方法不正確,使本地牛群也受到了一定的感染,導致了互相傳染的嚴重后果。如果無法對其進行正確的治療與預防,其導致的后果將十分嚴重。
1 綜合治療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牛的呼吸道疾病會發生在奶牛、牛犢與肉牛身上,如果發現了一些與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癥狀,就必須及時地就醫,切記亂使用藥物,因為在一天的時間內,如果對多種藥物的連續使用會使藥物無法滿足對呼吸道疾病進行治療的濃度和劑量,進而導致治療的效果不佳,而且還會錯失治療的最佳時間段,直接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此外,使用幾種藥物對牛的呼吸道疾病進行同時的治療,會使病牛承受較大的身體負擔,因為病牛生病時的身體是十分虛弱的,這樣的藥物使用會造成巨大的身體傷害,使其身體機能受到的損害更加嚴重,就算治愈之后,其身體機能也很難恢復或者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過來,對肉牛的質量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因此,如果發現了一些與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癥狀,必須及時地就醫,或者對病牛注射相應的抗生素,使病情得到相應的控制。在治療的時候,獸醫要對其進行早期的采樣,因為早期的病情檢測起來比較容易,保留這些數據信息可以有效地幫助到其日后綜合治療方法的研究。在病毒感染確診以后,應該注射相應的抗生素來治療,促進其治療效果的提高。飼養的環境較差或者長途運輸等都會引發牛犢的呼吸道疾病,這些病毒的交互感染會導致疾病的蔓延更加肆意。因此,全面地檢測外地購買的牛犢十分重要,有針對性的做好牛犢的各類疫苗接種,以及牛舍的清潔消毒和通風、光照同樣十分重要。同時還要對牛飼喂的飼料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確保其生存環境的良好。
2 預防的措施
2.1 控制引進外地牛犢的數量
在進行肉牛養殖的時候,要控制引進外地牛犢的數量,盡可能地購買本地繁殖的牛犢,以降低外地牛犢帶來的疾病威脅,降低其安全隱患。如果不可避免地要引進外地牛犢的話,就必須做好牛犢引進之前的各種防御措施,如在引購前要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提出引購動物申報審批手續,經批準后再行引購,并對其進行全面的檢測,做好其疫苗接種工作等,同時還要全面地調查引進牛犢所在的養殖場,對其真實情況進行良好的了解與把握,在確保其產地疫情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之后再對牛犢進行引進。對牛犢進行運輸時,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做好牛犢的照顧工作,使它們的疾病感染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引購回場后要做好隔離觀察和應急處理等工作,對其進行單獨圈養,數月之后對其健康狀況進行全面地觀察,確認其健康后遷入牛舍。
2.2 及時地采取正確的醫療措施
如果發現了一些與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癥狀,切記亂使用藥物,必須及時到當地獸醫站或者診所就醫,通過專業獸醫的檢測與治療來對病牛的病情進行確診與控制。在對病牛進行醫治的時候,通常使用到的藥物主要有林可霉素與恩諾沙星等,在使用藥物進行治療的同時,還需要給病牛注射相應的抗生素,通過這種方法來實現對呼吸道疾病病牛的共同治療。在注射相應抗生素的時候,其注射用量必須嚴格地按照抗生素的劑量標準來進行。獸醫站應該確保其具有充足的藥物,避免由藥物不夠造成的無法及時醫治的情況。
2.3 對治療無效的病牛進行正確的處理
牛群的呼吸道疾病屬于一種傳染性的疾病,有的病牛就算能夠及時就醫也不一定完全被治好。如果出現了病牛因治療失敗而死亡的情況,牛養殖戶應該對其尸體及其周圍環境進行良好的保存,并且及時地向當地獸醫部門上報這些情況,在他們的正確指導下,做好牛尸體周圍環境的清理與消毒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呼吸道疾病的二次傳播,千萬不能對病牛尸體進行擅自處理,要對其進行火化或者是將其深埋等。
3 結束語
對于牛的呼吸道疾病,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并且積極主動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做好其預防工作與綜合治療工作,此外,還要根據疫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科學的方法進行治療,以促進經濟損失的降低,使養牛業可以保持穩定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毛增榮,滕文明,彭金橋,等.淺述肉牛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J].新農村(黑龍江),2016(28):89.
[2]何揚舉.淺談牛呼吸道疾病的預防與治療[J].農民致富之友,2013(20):194.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第一人民醫院,江蘇蘇州 215200
[摘要] 目的 探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呼吸道感染中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4月該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人110例,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給予低劑量左氧氟沙星治療:200 mg/次,2次/d;觀察組給予高劑量左氧氟沙星治療,400 mg/次,1次/d 。比較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和不良反應。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7%(51/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2%(43/55) (χ2=4.681,P=0.031)。觀察組的退熱時間、咳嗽停止時間、流涕/鼻塞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地低于對照組(t=6.633,P=0.000;t=5.933,P=0.000;t=8.228,P=0.000;t=3.982,P=0.000)。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為3.6%(2/5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4%(9/55)(χ2=4.949,P=0.026)。 結論 一次性給予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400 mg左氧氟沙星能夠顯著地緩解呼吸道感染的各種臨床癥狀,改善病情,促進病情康復。
關鍵詞 左氧氟沙星;低劑量;高劑量;呼吸道感染
[中圖分類號] R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3(a)-0010-02
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下呼吸道感染,前者為一類鼻腔到喉部間的急性炎癥,后者主要是指一類急性氣管炎如肺炎、支氣管炎等,均可以由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引起,主要通過抗生素治療[1-3]。左氧氟沙星為氧氟沙星光學異構體的左旋體,屬于喹諾酮類抗生素中的一種,具有廣譜抗菌性,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具有顯著的殺菌效果,臨床上主要用于生殖系統、泌尿道、呼吸道等疾病的治療中[4],為探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呼吸道感染中的療效,現分析2013年8月—2014年4月間該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人110例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人110例,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納入標準:符合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標準[5];為急性起病,病程低于3d,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流涕或鼻塞等臨床癥狀,在接受治療前沒有使用過其他抗病毒藥物;知情并同意該研究者。排除標準:接受治療前曾使用過其他抗病毒藥物;依從性差,不能按時服藥和隨診者;伴有腎臟、肝臟等嚴重疾病者;妊娠或者哺乳期者。對照組中,男:女=34:21,年齡在17~67歲,平均年齡(40.1±4.5)歲;觀察組中,男:女=31:24,年齡在18~71歲,平均年齡(40.7±4.0)歲。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H19990324,揚子江藥業,2 mL:100 mg/支)治療,將200 mg藥品稀釋于250 mL 5%葡萄糖內,靜脈滴注,200 mg/次,2次/d;觀察組給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H19990324,揚子江藥業,2 mL:200 mg/支)治療,將400 mg藥品稀釋于250 mL5%葡萄糖內,靜脈滴注,400 mg/次,1次/d。治療療程均為7 d。
1.3 療效評定
痊愈為注射液治療后,病人的臨床體征完全消失,痰液細菌培養結果顯示轉陰,胸部X線片結果顯示病灶已經完全吸收;顯效為注射液治療后,病人的臨床特征明顯消失,痰液細菌培養結果顯示轉陰;進步為注射液治療后,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轉,但不夠顯著;無效為注射液治療后,病人的病情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加重。其中總有效率=顯效率+痊愈率[6]。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不同方法的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呼吸道感染治療總有效率為92.7%,明顯地高于對照組的7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81,P=0.031<0.05),見表1。
2.2 兩組不同方法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的退熱時間、咳嗽停止時間、流涕或鼻塞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4項指標均顯著地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633,P=0.000;t=5.933,P=0.000;t=8.228,P=0.000;t=3.982,P=0.000)。見表2。
2.3 兩組不同方法的不良反應的比較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為3.6%(2/55,失眠共有1例,一次性胃腸不適共有1例),對照組為16.4%(9/55,失眠共有3例,興奮共有4例,一次性胃腸不適共有2例),觀察組注射劑治療的不良反應顯著地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49,P=0.026<0.05)。
3 討論
左氧氟沙星是由日本第一制藥株式會社在1986年最初開發和應用的一類抗菌藥物,屬于第三代喹諾酮藥物,該藥物和氧氟沙星的不同之處在于改變了藥物的左旋異構體化學結構,因而抗菌活性得到大大增強,為氧氟沙星的2倍左右,為強抗菌藥物[7]。左氧氟沙星的抗菌原理為通過有效地抑制細菌DNA旋轉酶活性,導致其無法正常地進行復制、細胞分裂,進而死亡,具有容易吸收、血藥濃度高、生物利用率高、作用時間長等特點[8-9]。該文中,分別給予患者低劑量多次給藥治療和高劑量一次給藥治療,結果顯著觀察組一次給藥400 mg后,其治療總有效率、退熱時間、咳嗽停止時間、流涕或鼻塞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和不良反應分別為92.7%、(2.1±0.2)d、(3.4±0.4)d、(2.2±0.2)d、(5.3±0.7)d和3.6%,均優于對照組 的78.2%、(2.5±0.4)d、(3.8±0.4)d、(2.6±0.3)d、(6.0±1.1)d、16.4%(P<0.05),這一結果的差異是由于左氧氟沙星為一類濃度依賴抗菌藥物,殺菌強度、速度和血藥濃度密切相關,不適宜多次小量給藥[10-11]。李麗萍[12]在類似的研究中提出高劑量左氧氟沙星治療呼吸道感染,其結果顯示高劑量左氧氟沙星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低劑量(P<0.05),該研究與李麗萍的研究相一致,證實400 mg左氧氟沙星的治療效果要好于常規劑量。
綜上,一次性給予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400 mg左氧氟沙星能夠顯著地緩解呼吸道感染的各種臨床癥狀,改善病情,促進病情康復。
參考文獻
[1] Cals JWL,deBock L,Beckers P-JHW, et al.Enhance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C-reactive protein point-of-care testing fo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3.5-year followup of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J].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2013,11(2):157-164.
[2] Matsuse H,Fukahori S,Tsuchida T, et al.Effects of a short course of pranlukast combined with systemic corticosteroid on acute asthma exacerbation induced by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The journal of asthma,2012,49(6):637-641.
[3] 張文娟.左氧氟沙星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應用效果[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11): 1003-1004.
[4] 王金換.高劑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療老年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6):142.
[5] 孟令延.應用羅紅霉素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4):144-145.
[6] 楊俊智.左氧氟沙星聯合阿奇霉素治療老年難治性呼吸道感染29例[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9):1990.
[7] 黃詠梅,劉斌,黎勇強,等.左氧氟沙星與頭孢他啶用于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比較分析[J].當代醫學,2013(16):133.
[8] 張治然,石焱,牟小帆,等.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成本效果分析[J].山東醫藥,2012,52(7):83-84.
[9] 燕書琴.左氧氟沙星治療呼吸道感染108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4(14):66-67.
[10] 宋立濤,王艷萍.左氧氟沙星注射劑治療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2下旬刊):988-989.
[11] .左氧氟沙星治療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J].中國衛生產業,2013 (16):77-78.
關鍵詞 普利莫 反復呼吸道感染 兒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98
資料與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80例。符合1987年4月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RRTI診斷標準,RRTI每年5~20次以上,其中男42例,女38例,1~3歲45例,3~7歲27例,>7歲8例。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年齡、性別、癥狀和體征、感染疾病、合并癥、RRTI次數等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兩組均予常規抗感染治療,咳嗽、氣喘、咳痰者予以止咳化痰、平喘、霧化吸入治療;高熱者予以退熱;有合并癥者作相應處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普利莫口服,1瓶(04),2次/日×2周,后改為1瓶,1次/日,共2個月。
隨訪:從開始治療起,定期隨訪觀察18個月,記錄每個患兒治療后呼吸道感染次數,癥狀及病程。
統計學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
療效評定標準:①痊愈:治療觀察1年,上呼吸道感染≤2次,無下呼吸道感染;②顯效:1年內上呼吸道感染≤3次,下呼吸道感染≤1次;③好轉:1年內上呼吸道感染≤4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④無效:治療后RRTI次數未見減少。
結 果
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中有3例出現輕度腹瀉、惡心、嘔吐,停藥后消失,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討 論
反復呼吸道感染與多種因素有關,有研究者認為是患兒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是其主要原因。
通過免疫功能的促進可發揮顯著的治療細菌及病毒感染的效果。匹多莫德作用于免疫反應的不同階段,在快反應期,它可刺激非特異性自然免疫,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細胞毒作用,增強多形性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傷作用;在免疫反應中期,它可調節細胞免疫,促進白介素2和γ-干擾素的產生,誘導T淋巴細胞母細胞化,調節CD4/CD8的比例,使之正常化;在慢反應期,調節體液免疫,刺激B淋巴細胞增殖和抗體產生。通過這些免疫功能調節機制發揮其抗細菌和病毒的效果,預防和降低感染的復發[1]。
匹多莫德能有效糾正兒童T細胞亞群失衡和中性粒細胞功能降低,從而促進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反應。因此,可使呼吸道感染的發作次數減少,并使其嚴重程度降低,治療周期縮短,從而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耐藥細菌產生,減少家長陪護治療及經濟損失[2]。
本研究調查表明,匹多莫德口服液能提高兒童免疫功能,對其反復呼吸道感染有較好的療效,另外,還有其他因素引起RRTI存在,如維生素A及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等。因此,防治RRTI應采取綜合措施[3],如改善小兒營養,加強體格鍛煉,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才能更有效降低其復發。
參考文獻
1 賈黎紅.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療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實用醫學雜志,2007,23(5):727-728.
關鍵詞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貞芪扶正顆粒
臨床上亟需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來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以便患兒健康成長。本文主要就82例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治療方法以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82例,采用隨機法將其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3~8歲,平均(5±1.06)歲。研究組男19例,女22例;年齡3~10歲,平均(6±2.64)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①兩組均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②研究組在常規抗感染基礎上給予貞芪扶正顆粒劑,1袋/次;2次/d;口服,連續服用2個月。兩組患兒均得到隨診,時間12個月,分別于停藥后的3個月、6個月、9個月以及12個月進行隨診。
評定標準:兩組治療療效評定標準。①顯效:1年內呼吸道感染發生次數≤1次;②有效:1年內呼吸道感染的發生次數≤2次,且2次感染的間隔時間>2個月;③無效:1年內呼吸道感染的發生次數≥6次,且每2次感染的間隔時間>1周。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用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其中,一般資料采用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且當P
結果
兩組臨床治療療效情況對照: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92.68%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5.6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是兒童中比較常見且多發的疾病之一。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就診人數中,呼吸道感染患兒占了就診人數的60%左右,其中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則占了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該病的病因復雜,受到了年齡、維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營養平衡及免疫力功能等因素的影響。小兒的呼吸中樞調節能力低下,呼吸道黏膜柔嫩,淋巴及血管較豐富,成為了主要的反復呼吸道感染人群。
有關研究認為,淋巴細胞過度凋亡引起了患兒整體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使人體機體不能夠有效殺滅呼吸道內含有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后,更深一層地抑制了機體免疫功能的正常活動,導致患兒的呼吸道感染容易反復發作。此外,微量元素也影響了呼吸道感染,機體內的部分微量元素水平的變化對免疫功能產生了一定影響,所以被認為是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之一。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在中醫典籍中主要記載在“自汗”“虛人感冒”等章節,多數醫生認為,該病的病機主要是正虛邪戀,遇感則發,病情反復,遷延難愈。目前,該病的研究多從臟腑辨證角度來看,強調該病主要由于患兒肺氣或脾胃虛弱,氣血供應不足,衛外失固,外邪容易侵入所致。
貞芪扶正顆粒由益氣滋陰補腎藥黃芪及女貞子組成。其中,據有關臨床藥理研究證明,黃芪中含有的多糖成分具有增強及調節免疫力的作用,其主要能夠增強T細胞的作用,并對Ts細胞活性具有消除的作用,對淋巴細胞的轉化具有促進作用,刺激干擾素系統,從而增加病毒誘生的干擾素。這樣,不僅抑制了組織中病毒的復制,而且還能激活單核巨噬系統活性,刺激T細胞的增殖,提高了IL-2、IL-4及IL-6的活性,并能夠對B淋巴細胞產生IgG1和IgG3起到促進作用,從而體現了黃芪的抗炎、抗菌及抑制病毒致病活性的作用。另外,黃芪還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硒,硒能夠減緩細胞衰老,對機體抗病能力具有增強的作用,而且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時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促進了疾病的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