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化學類專業范文

生物化學類專業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化學類專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生物化學類專業范文

關鍵詞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農學類專業;創新創業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272-01

Abstract As the foundation and frontier subject of life science,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gronomy specialty students,which can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ability of them. It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ly,it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secondly;secondly,it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thirdly,it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hen improve the enterprise ability of student in future.

Key words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agronomy specialt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improvement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群作為生命科學各學科基礎的實驗學科,既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又是生命科學的前沿[1-2]。農學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涉及農業環境、作物等多種科學,均涉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其理論和技術對實現農學專業目的有重要作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逐漸成為各專業的理論基礎及研究手段。因此,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在農學類專業學生的培養及其能力的提高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3]。要推動更高質量的就業,特別是要提升勞動者的就業創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必然選擇,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事實證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增強大學生職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當前嚴峻形勢下促進就業、提高就業質量的重要途徑[4]。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能夠提高農學類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 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創新思維與能力是農學專業人才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思維與能力的農業實用型人才是農學類學生教育的宗旨及目標,以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輸送人才資源。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相關領域研究發展迅速,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學科,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必然要結合在農業領域相關專業中的應用范疇,講授最基本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基本內容,介紹新的大農學相關的科研進展,并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傳達給學生,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通過這些最新科研進展內容的介紹,有助于學生尋找科研興趣的切入點[5]。

2 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高等農業教育中,實踐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而培養智能型農業人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創新離不開實踐,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實驗的開展過程中,要堅持課堂教學與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相結合,基礎實踐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相結合。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理解生物化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能夠使他們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提高實驗設計能力、熟練分析檢測技術,同時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動手意識、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2]。

3 提高學生的現代科技意識

現代農業科技正迅速向宏觀和微觀領域迅速發展,農學類學生學習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的最終目的是為其理解和掌握農業生產中相關知識服務。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多著重將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與生產實踐知識聯系起來。例如,農作物的抗旱、抗病毒、抗蟲、抗除草劑等響應環境的機制研究,作物農藝性狀的調控機制、作物栽培模式與品種特性相關的分子機制研究等,掌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有助于后期農學類專業課程學習,為學生今后開發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育新的農業品種以及建立適應時展需求的農業現代化的生產模式奠定基礎。總體而言,完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體系對培養具有現代科技意識的農學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6],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提升以及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4 結語

農林類院校要重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提升其創業能力,要大力培養創業文化、營造創業氛圍。要將創新創業的精神貫穿在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

等課程的課程體系中,通^專業實驗的開設及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等多種手段,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及能力,要充分發揮農學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優勢,結合國家的惠農政策,大力倡導農學類專業學生走涉農創業之路。農學類專業學生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走涉農創業之路,并努力獲取國家的政策支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必將提高創業的成功率[7]。

5 參考文獻

[1] 李勇超.以專業為基礎的高校生物化學教學改革[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2):113-115.

[2] 王夢姣.淺談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進展及其在社會發展中作用[J].陜西農業科學,2009(5):112-114.

[3] 高雙成,史國安,施江,等.農學專業《分子生物學》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38):50-51.

[4] 彭湘奇,王美軍,王愚,等.農學類專業研究生自主創業影響因素與對策分析[J].科技創業,2013(1):25-28.

[5] 趙瑩瑩,何劍斌,于業輝,等.高等農業院校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實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6):713-716.

第2篇:生物化學類專業范文

【關鍵詞】化學課程畜牧獸醫類專業教學內容改革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3C-0154-03

據統計,國內目前共有82所高職院校開設了畜牧獸醫專業,廣西開設了畜牧獸醫類專業的高職院校僅有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隨著廣西養殖業的發展,社會對畜牧業人才需求逐年遞增。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而化學類課程是畜牧獸醫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包括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等內容,為學生后續學習動物飼養學、動物病理學、獸醫內科學、獸醫臨床診斷學、動物藥理學、動物營養學等專業課程奠定基礎,課程內容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起到理論基礎和基礎技能培訓的作用。本文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高職院校畜牧獸醫類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一、高職院校畜牧獸醫類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時不足。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思維與能力,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近年來,各高職院校都在削減課內學時,化學類課程也不例外。目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類專業化學類課程被削減學時甚至取消。分析化學課程由原來64學時減為48學時,動物生物化學課程由原來64學時減為40學時,取消了有機化學課程的開設。

(二)教學內容取舍難度增大。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使用的化學類教學用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徐英嵐主編的《無機與分析化學》,以及潘亞芬主編的《生物化學》,這些教材均按64學時編制,編寫時凸顯高職教育特點,強調應用性訓練,如果從這樣的教材中再篩選出符合40-48學時的教學內容,難度極大。勉強選擇的內容并不能滿足畜牧獸醫專業課程學習的需要。

(三)學生動手實驗技能掌握的程度降低。實驗教學的目的是強化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技能的培養,而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量的積累過程,需要大量的動手實驗。化學類課程課時的減少,壓縮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影響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不符合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高職院校畜牧獸醫類專業課程及崗位能力要求分析

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對化學類課程在畜牧獸醫類專業中的作用進行定位,與畜牧獸醫專業的課程改革密切結合,掌握畜牧獸醫類專業對化學類課程知識的要求,并根據這些要求確定化學類課程應開設的內容。

目前畜牧獸醫類專業學生的基本崗位包括家畜飼養工、家禽飼養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獸醫化驗員、乳品檢驗員、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飼料檢驗化驗員等。拓展崗位包括寵物養護員、寵物美容師等。畜牧獸醫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對化學類課程要求的基礎知識技能為:應用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生物化學基本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畜牧獸醫部分專業課程知識點與化學類課程知識點的銜接內容詳見表1。

由表1可見,化學類課程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具有基礎支撐作用。若銜接出現斷層,勢必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

三、高職院校畜牧獸醫類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一)教學內容整合。目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化學類課程主要開設分析化學、動物生物化學,以及化學類綜合實訓課程,共計96學時。在授課過程中,由于兩門課程同時進行教學,導致一些相同的內容重復講授,浪費學時。如在分析化學課程中,吸光光度法屬于儀器分析法,該教學內容安排在學期未,且因時間關系只來得及安排一次儀器分析實驗。而動物生物化學在學期初的第二章蛋白質測定、第三章核酸測定、第五章血糖測定等實驗中均要使用分光光度法,導致兩門課程一前一后都講授了該項內容,但又因學時有限,講解和操作都不夠透徹,學生理解不深刻。對此,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合并課程進行授課,將分析化學課程中溶液配制內容與后續的分析化學實訓和動物生物化學實訓相結合,在后續實訓中所使用,溶液均指導學生計算和配制,既可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知識和技能的連貫性,又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避免學生今后在實際工作崗位上不知道實驗用的溶液是怎么來的,還可以節約試劑,保護自然環境。

(二)合理取舍教學內容。有機化學是動物生物化學非常重要的前修課程,也是動物藥理學、動物營養學等專業課程的前修課程。但因學時限制,很多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取消了這門課程。合并化學類課程學時后,可對分析化學部分內容進行調整,化學分析法只學習酸堿滴定法,刪除沉淀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等滴定法的內容,加上動物生物化學不需重講分光光度法的時間,可節約20學時,用于增設溶液配制和與動物生物化學相關的部分有機化學內容。由圖1可見,整合前,由于開設課時有限,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的結構、核酸的代謝等內容未能講授,整合后添加了這些相關內容,并有更多的課時用于技能訓練,使知識和技能訓練連貫性更強,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培養基礎厚、能力強的養殖業人才。

第3篇:生物化學類專業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 生物化學工程 特色文獻資源 開放獲取

一、生物化學工程及發展簡述

1.生物化學工程及發展簡述

生物化學工程簡稱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生物化學反應的工程應用,是應用化學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將生物技術的實驗室成果經過工藝及工程進行工業開發的學科。它既可視為化學工業的一個分支,又可認為是生物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生化工程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業技術,是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關鍵,也是化學化工技術的主要前沿領域。生物化學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是最初的生物工程學概念,基因重組、發酵工程、細胞工程、生化工程等在21世紀整合而形成了系統生物工程。發展生物經濟正在成為許多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戰略措施。生物技術是我國需求最迫切、技術與國外差距較小的領域之一,我國將把生物技術作為當前科技發展的重點,把生物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培育的重點,把生物經濟作為引領新經濟發展的重點。在我國的“十二五”科技戰略規劃研究中,生物技術和產業化將是“十二五”布局的重點,突出加強生物技術在農業、工業、人口與健康領域的應用,努力使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1]

2.食品生物技術及發展簡述

食品生物技術是生物技術在食品原料生產、加工和制造中應用的一個學科。它包括食品發酵和釀造等最古老的生物技術加工過程,也包括應用現代生物技術改良食品原料加工品質的基因、生產高質量的農產品、制造食品添加劑、植物和動物細胞的培養,以及與食品加工和制造相關的其他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以及最新的研究狀況表明,食品生物技術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將為食品工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展望21世紀基因食品的發展,未來生物技術不僅有助于實現食品的多樣化,而且有助于生產特定需求的營養保健食品。[2]在與環境協調的糧食生產方式方面,生物技術將降低農用化學品的使用量,并使農作物更好地適應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目前人們之所以對于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發展存在爭議(如對人類健康、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等),主要原因在于公眾對目前的基因食品管理體系不夠信任,科學家與公眾也缺乏必要的溝通。因此,政府應采取積極措施,隨時公開基因食品的研究成果,以博取信任的方式與公眾進行溝通。

3.生物制藥技術及發展簡述

生物制藥技術是指運用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等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藥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類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生物藥物制品的技術。生物制藥現狀:生物藥物的陣營很龐大,發展也很快。目前全世界的醫藥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別是合成分子結構復雜的藥物時,它不僅比化學合成法簡便,而且有更高的經濟效益。我國的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確定了生物醫藥發展的重點,[3]包括基因藥物、蛋白藥物、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藥物等。同時,國家將拿出100多億元來支持重大新藥創制。將從100多個新藥中遴選出10多個,作為重大新藥創制重點支持對象,這些原創新藥可能成為打入歐美市場的先鋒。在這些新藥品種中,生物藥和化學藥居多,其中疫苗、單克隆抗體、蛋白質藥物、抗癌藥物等均有。

第4篇:生物化學類專業范文

關鍵詞:制藥工程;生物化學;問卷調查;教學改革

制藥工程是一個化學、藥學(中藥學)和工程學交叉的工科類專業,其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學習并掌握藥物的結構和分析方法,藥物的作用機理和制備工藝等.藥物的作用對象是生物體,藥物分子必須進入機體內參與新陳代謝才能發揮作用[1].因此,理解生物體的物質組成及其物質代謝轉化規律是進行藥物研制和開發的基礎,而生物化學就是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從分子水平來探討生物體的組成、結構及其在體內的代謝轉變規律,進而揭示生命本質的一門科學[2].生物化學是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但由于其理論邏輯性強、內容抽象、基本概念多、學科進展快且專業所設學時相對少,因此教師普遍覺得這門課程難教而學生也普遍認為難學[3-5].教師如何開展教學、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引導學生較好地掌握該課程的核心內容和了解最新的研究技術和成果,是生物化學教學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6-10].對此,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清楚學生對課程的授課要求,才能集思廣益,更好地因材施教.為此,筆者在學生中進行了不記名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來探討該課程的教與學.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凱里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在讀2012級和2013級制藥工程專業98名本科生.1.2調查方法參照相關文獻[5,10-12]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表,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評價、學生對現有授課方式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學生對課程教學的總體評價4個方面,采用不記名的方式進行調研,共發出98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8份.

2結果與分析

2.1學生對課程學習興趣的調查

57.0%的學生認為在制藥工程專業中開設生物化學課程很有必要,32.2%的學生覺得較有必要;學習興趣方面36.5%的學生興趣很大,4.7%的學生無興趣;學習意義方面48.8%的學生認為很有意義,20.7%的學生表示一般.值得說明的是2013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比2012級學生明顯要高,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我校教師對該課程的教學水平在不斷提升.

2.2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評價

生物化學研究的內容大體上可分為3部分:生物體的物質組成及生物分子的結構與功能、代謝及其調節和基因表達及其調控[2-3].從問卷調查結果看,關于授課內容與制藥工程專業聯系緊密程度,43.2%的學生認為生物體的物質組成及生物分子的結構與功能這部分的內容和所學專業最為緊密,30.3%的學生認為代謝及其調節與本專業聯系最緊密,15.5%的學生選擇遺傳信息與基因表達,只有11.0%的學生則表示生物化學的授課內容與自己專業毫無關系.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還是認可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的,但也有學生提出建議,希望教師今后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更嚴謹,應充分考慮專業的相關性,加強教學內容與專業的銜接,還應注重補充書本外的新知識.目前,生物化學還未開設實驗課程,教學中教師如何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聯系起來是加深同學們理解該課程內容的關鍵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針對性地加入些實驗內容的講解,如講解維生素C的還原性可通過學生最熟悉的實驗滴加溴水或碘液等顏色反應來驗證.

2.3學生對現有授課方式和教學效果的評價

從中可以看出91.9%的學生認為學習生物化學能拓展他們的知識面,這也印證了在制藥工程專業中開設生物化學課程的必要性.在問卷調查中,關于教學內容能否引起學習興趣的問題,6.8%的學生認為不能,54.0%的學生表示一般,這說明教師在講授課程內容時缺乏特色和技巧,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結合日常生活實例來講解(如講解蛋白質變性時引入豆腐的制作原理及昆蟲標本的防腐原理),而且授課方式也要更加豐富.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28.0%的學生選擇多媒體授課,14.6%選擇板書,57.4%的學生認為兩種授課方式應靈活運用,在板書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設備,必要時PPT中插入動畫圖片、視頻、短片等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知識點;另外,在教學內容的理解上,調查結果顯示42.0%的學生表示能理解,37.3%的學生表示能基本理解,20.7%的學生認為存在困表2學生對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調查內容能一般不能學習本課程能否有收獲56.635.38.1教學內容能否引起學習興趣39.254.06.8教學內容能否聽懂42.037.320.7難,這說明教師對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把握還是不錯的.

2.4學生對課程教學的總體評價

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的總體評價包括課堂設計、教學課件、教學方法、教學綜合質量和教師綜合素質等方面,調查結果見表3.從中我們可以看出,75.2%的學生認為本課程的課堂設計較為合理,68.0%的學生表示對上課所用的教學課件及講義滿意,78.7%的學生對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滿意.當然也有一些學生認為教師教學缺少幽默感、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教學課件缺少新意等,希望教師在今后的課堂上能加入點幽默或趣味性的知識來活躍課堂氣氛,課件中能適當插入些視頻、短片及動畫圖片以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在教學方法上,25.3%的學生認為比喻法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的效果更好,15.4%學生易接受案例式教學法,11.0%的學生選擇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法,4.6%的學生喜歡課堂提問式教學法,其他同學則希望教師能多種教學方法靈活應用.針對教學質量和教師的綜合素質而言,57.6%的學生對目前的教學綜合質量滿意,80.0%的學生對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感到滿意.由此可以看出,任課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3結論與討論

通過對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后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支持制藥工程專業開設生物化學課程,并且對教師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教學效果、教學方法等也給予了肯定.但調研中我們也發現,有少數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熱情不高,且多數學生希望教師的教學方法能有所改革和創新.針對這方面我們應該對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有所改進,主要包括:結合生活實例加強教學內容與制藥工程專業的銜接性;更新教學知識,豐富課本內容;教學方法多樣化,提倡幽默式教學法;教學課件(PPT)生動形象,可插入視頻、短片和動畫圖片等.

作者:胡秀虹 龍立寬 單位:凱里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淑陽.喹諾酮藥物與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D].杭州:浙江大學,2006.

[2]劉越,周宜君,孫洪波,等.提高制藥工程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水平的研究[J].化學教育,2014(2):37-39.

[3]唐炳華.生物化學[M].3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

[4]查錫良.生物化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5]馬利峰,劉麗軍,賀擁軍,等.從問卷調查結果看醫學專業生物化學的教改方向[J].教改縱橫,2009,1(1):26-29.

[6]張俊河,董衛華,王芳,等.案例教學法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2):139-142.

[7]王義軍,劉立鵬,黃春霞,等.啟發式教學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11(10):58-60.

[8]樊繼光,劉丹寧,楊朝輝,等.生物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9,11(2):167-169.

[9]井大煒.《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生物災害科學,2013,36(3):339-341.

[10]蘇上貴,吳耀生,周素芬,等.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效果調查結果分析與思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23(9):264-265.

第5篇:生物化學類專業范文

100701藥物化學(001化學制藥部、009上海市抗感染藥物重點實驗室、010化學制藥新技術中心、006生物制藥部、012張江分院)

《有機化學》:王積濤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第二版

《基礎有機化學》(上、下):邢其毅、裴偉偉、徐瑞秋、裴堅主編。“十五”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三版

《藥物化學》:尤啟東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第一版

《高等藥物化學》周偉澄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分析化學》,孫毓慶,胡育筑主編,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有機化合物光譜解析學》:姚新生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100702藥劑學(003藥物制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分析化學》:李發美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五版

《物理化學》:候新樸主編,高等醫學院校藥學類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

《物理化學簡明教程》:印永嘉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藥劑學》:崔福德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第五版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梁文權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100703生藥學(004中藥研究部、012張江分院):

《天然藥物化學》:吳立軍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五版

《分析化學》:李發美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六版

《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與有機波譜學》:寧永城,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100704藥物分析學(005分析測試中心):

《基礎有機化學》(上、下):邢其毅、裴偉偉、徐瑞秋、裴堅主編。“十五”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三版

《分析化學》,孫毓慶,胡育筑主編,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100705微生物與生化藥學(006生物制藥部、012張江分院):

《微生物學》:沈萍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生物化學》:王鏡巖、朱圣庚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三版

100706藥理學(007藥理評價研究中心、008國家(上海)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011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015臨床藥學研究中心):

《生物化學》:查錫良主編,全國高等學校教材,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7版

《藥理學》:楊寶峰主編,全國高等學校教材,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7版

《毒理學基礎》:王心如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五版

《管理學》[美]斯蒂芬.P.羅賓斯等著,孫健敏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九版,2008年12月

《醫藥管理學》邱家學主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年6月

《藥事管理與法規》主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081703生物化工(006生物制藥部)

第6篇:生物化學類專業范文

關鍵詞:職業能力;教學理念;教學模式

就目前看來,生物化學技術行業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產業,具有一定的主導性,已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戰略點。而在醫學課程中,生物化學課程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科目,貫穿了整個生物化學技術的始終。生物化學的特點是實踐技能性強,并且基礎理論知識較深。所以,要想做好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并將職業能力的培養貫穿到其中,就要做好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一、改變教學理念

要想對生物化學課程進行改革,首先就要改變教學理念,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生為主,以師為輔”的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基本職業道德素質的教育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觀與價值觀,使其能夠全面發展。

二、建立課程標準

要想課程改革能夠有序、高效地執行,就要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課程標準。首先要確定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再通過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并根據不同的專業制定不同的生物化學課程標準。這其中要包括教材的選擇、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目標、教學難點重點、案例實踐以及學時安排等,充分體現針對性教學的理念,使每個相關專業的學生都能夠各取所需。在建立完善的課程標準以后,相關的教師要按照制定的課程標準來進行教學工作。

三、優化教學模式

1.根據專業特點優化教學內容

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教師要按照不同的要求進行教學,比如,針對護理專業來說,就要結合該專業的專業要求,以及該專業其他課程對該課程的需求程度來進行教學,堅持“需用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的原則,做到刪繁就簡,避免出現內容上的重復。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相關的熱門話題,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2.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

生物化學這一科目的知識涉及面很廣,并且其概念相當抽象,尤其是錯綜復雜的代謝途徑更是容易讓學生煩惱,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學生往往會覺得枯燥無味,并且難理解、難記憶。所以,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使用的方式,如:項目驅動法、探究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尤其是案例式教學法,對于醫學來說更是能夠加強學生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3.充分運用網絡教學資源擴展知識面

現在的網絡十分發達,網絡資源也十分豐富,所以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對網絡資源的利用。因為對于有些學生僅靠課堂的知識不能夠滿足其“胃口”,需要通過網絡來擴展他們的知識面。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搜集資料的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對醫學類專業來說尤其重要,然而,當前的生物化學的實踐教學部分并不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儀器設備落后、實踐教學資源不足、缺乏探究性的實驗,不能夠引起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就使得學校的實踐教學實驗與實際臨床嚴重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實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就要加大在實踐教學項目中的投入,更新實驗室儀器,多設置實踐教學課程,增加學生自己動手的機會。另外,在實驗內容的設置上,要注重探究性實驗的比例,盡量減少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實踐課程的積極性。

五、改革考核方式

課程的考核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都有直接的影響,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應該建立靈活、多元化的考核制度。首先是要將隨堂提問的情況加入考核的項目,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另外,還應該將學生的平時表現以及實驗表現加入考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溝通協調、團隊合作能力。

在職業能力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對生物化學進行教學改革不僅包括教學模式、教學理念以及成績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包括對學生實踐能力、認真工作的態度以及團隊合作理念的培養。總的來說,進行生物化學課程的改革,就要實行多元化、綜合化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減小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的阻力,使其能夠盡快適應工作環境。

參考文獻:

第7篇:生物化學類專業范文

關鍵詞:食品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3-04-163-03

Abstract:Food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the food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biochemistry teaching courses, we made some exploring research about the food bio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from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widening the curriculum appraisal methods, which in ordering to culture students' interes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Key words:Food Bio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食品生物化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是利用化學、生物學的知識,對食品的各種組分進入生物體后,在分子水平上發生的代謝反應進行研究,掌握代謝規律。本門課程研究內容涵蓋食品的化學組成、構成比例、理化性質、生物學功能、營養和安全性,還包括食品在加工、儲運及銷售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和這些變化對食品品質、食品安全性產生的影響[1]。

高職高專食品專業的課程構成中,食品生物化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屬于核心課。是食品專業學生最早接觸的專業課程之一,課程內容具有理論性強和學科交叉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學習過程中要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內容,并且許多基礎知識點需要學生記憶,形成自我的潛在認知記憶后才能繼續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學等知識基礎,而高職高專的學生大多高中階段的知識掌握并不牢固,有部分學生還是文科生,學生的基礎知識明顯不夠用。與此同時,學生剛開始接觸專業課,有陌生感,在尚未形成專業認知前理解專業知識有一定困難,如果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就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繼而失去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設法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輔以簡單易懂的方式生動體現,通過興趣引導學生自身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主動者,懂得利用網絡和學校圖書館資源探尋生活中的食品生物化學知識,才能真正提高《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這就促使《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2]。

1 結合高職特色調整教學內容

由于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的食品專業2009年才開始正式招生,而現有的出版教材大都沿用了傳統的課程內容,由食品基本組成成分的性質、化學結構、生物學功能和這些組分在體內的分解合成(即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以及色素和添加劑等構成全部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內容結構不能體現高職高專特色,對后續培養專業核心技能的理論指導作用不強。所以,作為食品類專業核心基礎課程的《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內容亟待調整。

為此,根據高職高專食品專業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和以此為中心構建的專業課程設置情況,結合我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學生和教師雙向反饋調查。調查發現,學生仍然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知識點,未能將知識活學活用,存在應付考試的現象,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改變這一現狀,通過大量查閱課程改革相關資料和廣泛了解其他高職高專同類型專業課程的教學情況[3-5],進行總結整理和認真分析,結合我校食品專業的特色和《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現狀,對本門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針對性極強的如下調整:

1.1 食品的基本組成方面 對食物中普遍含有的幾種成分,如水分、糖類、蛋白質、脂類等要在保證原有課時數,對于其中涉及化學結構的內容要減少課時數的同時講授這部分知識時注意緊密貼近生活和后繼專業課程,突出食品生物化學理論知識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這樣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如水分知識點里很抽象的吸著等溫線,學生不好理解,但是借助食品加工中的食品干燥環節,吸著等溫線在實際生產中的重要意義立刻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都能得到提高。

1.2 食品中各種營養素的功能 食品中含有的各種營養素的功能這部分內容,涉及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和生物學功能。其中生物學功能部分內容知識較分散,但是可以通過聯系生活舉例生動體現。如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的專一性和高效性,可以用雙氧水分解為例,借助多媒體或者掛圖將生物催化劑和化學催化劑的作用條件及效率進行直觀對比,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幅度提高。而對于代謝部分內容,因為涉及大量生物化學反應過程,可以縮減課時,聯系食品加工工藝中涉及的代謝過程,只要學生能掌握如何從食品加工的產品出發,分析糖、脂肪、蛋白質在不同代謝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產物的原因即可。

1.3 食品安全 這部分主要包含食品在加工、貯藏中的品質變化等內容。增設這部分內容,不僅與生產生活結合緊密,還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激發他們更好地學習以后的專業課。

調整之后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實施,收效很好。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知識與生產實際的結合度大大提高,對學生將來從事食品檢驗、食品質量監管等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知識儲備。

2 革新教學模式

《食品生物化學》的教學組織和實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無論是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還是各類化學反應,要使學生能真正掌握,并能將這些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關聯,恰是授課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這就要求必須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采用能激發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并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通過嘗試,以下幾種教學方法被應用到《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中,對教學效果有明顯提高。

2.1 實物演示法 實物演示法借助實物,直觀性強,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這個方法學生可以把課本上的知識與具體事物聯系起來,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具體化地掌握抽象知識,縮短認識過程。特別是當前的90后學生缺乏日常生活經驗,對身邊經常發生的食品生物化學現象不留意,而高職高專食品專業的《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又開設在大一的第二學期,是學生首次接觸的專業課程,專業知識缺乏,沒有積淀。這時若在教學過程中單獨采用案例教學,學生對案例的理解程度有限,即便加上教師的說明,仍然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中創新性地采用實物演示法后發現,該方法能夠很好地克服單獨使用案例教學法的弊端,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如:在講授“糖的甜度”這部分內容時,在學生了解甜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后,現場讓學生親口品嘗預先配好的標準甜度蔗糖溶液和果糖溶液,品嘗時教師要告知注意事項,并要求學生在品嘗后,評價2種糖溶液。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給出的評價進行點評,在點評過程中講授不同糖類甜度的性質。通過在授課過程中采用這一方法,學生反饋信息顯示對甜度部分內容中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過程變得輕松且記憶深刻,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高。

事實證明,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實物演示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也得到激發,能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只要任課老師能巧妙地利用實物演示法的優勢,課堂教學就能充滿趣味性。

2.2 案例教學 《食品生物化學》這門課程與食品加工、貯藏與保鮮和食品安全等專業內容前后聯系,理論性的基礎知識點很多。講授這門課程的高職高專教師都面臨如何借助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挑戰。針對教授的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的問題,在講授過程中適時采用案例教學法,不僅很好地改善了學生的厭倦情緒,而且還能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很好地關聯起來,促進教學與職業能力的“零距離”。

案例教學是借助對真實案例的引用、分析,針對生產實際中與理論知識相關的案例展開討論,指導學生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和過程[6]。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食品生物化學》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思路,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深入淺出”,從與學生最熟悉的食品入手,選擇與要講授的內容相關的典型食品案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實質,提出疑問后由教師進行相關理論和知識點的講解,通過解答問題完成理論和實踐的對接,最終使學生掌握目標內容。如:代謝部分的“TCA循環”授課。因“TCA循環”是非常復雜,反應過程包括很多的酶促化學反應,學生理解起來即抽象又困難,而這一循環又是代謝部分的核心內容。結合高職高專教學的特點,弱化對酶促化學反應過程的要求,以近些年流行的食醋保健和食醋減肥等案例的分析,使同學們了解食醋減肥的原因是飲醋可以促進體內“TCA循環”的順利進行,促進了代謝,才打到了減肥的目的。這樣學生就對“TCA循環”在代謝過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印象,下一步具體學習“TCA循環”就輕松許多。

案例教學能夠靈活地將生活案例與課程理論知識相關聯,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同時提高教學效果。

2.3 討論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法是在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下,以某一教學目標的實現為目的,預先設計和組織好,啟發學生就某一中心議題先發表自己的見解,再分小組探討,形成小組共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最終理解并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法[7]。在討論式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主動查閱相關資料,積極尋求解答問題的路徑,聽取小組內不同意見以完善自己的見解,努力通過語音表達自己的想法,最終形成文字總結。這一系列的課下準備和課堂過程,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導的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高職教育理念。需要注意的是討論式教學法的實施過程需要授課教師了解高職高專學生特點,注意提出議題的難度,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根據學生學習程度有選擇地實施。

議題盡量選《食品生物化學》課程中一些與生產實踐結合緊密的關鍵知識點,如“水果放久了為什么會有酒味”、“酸奶是怎樣凝固的”等,指導學生課余時間利用圖書館等資源查閱資料,并給出明確的資料整理要求。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整理的資料闡述觀點,并分小組展開討論。教師要注意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及時引導并能始終駕馭小組討論中出現的問題。通過討論,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專業知識,而且思辨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的點評和小組總結都非常重要。教師一定要對討論中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觀點充分肯定,鼓勵學生今后更加注重獨立思考和創新性地學習。通過撰寫小組總結,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加深學習印象,而且文字形式的總結可以服務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并對學生將來書寫學術論文打下基礎。

3 拓寬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課地位,一直以來無法改變試卷筆試的考核方式。這一考核方式雖然能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認知,但卻無法獲知學生是否具有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高職高專是要培養具有可操作職業技能的畢業生。顯然,試卷筆試的考核方式,無法達到高職課程的考核目的,也不能體現高職特色。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考核評價對教學的促進和檢查作用,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達到以考促學的目的,結合教學實際,在保障考核評價能科學合理地反映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同時,對《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進行了拓寬,考核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經過探索研究,拓寬之后的課程考核評價包含3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課堂表現成績,占總成績的20%。構成要素是上課出勤、學習態度、平時回答問題和參與課堂討論的情況、各種總結報告的質量等。

第二部分是實訓成績,占總成績的20%。《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實訓教學時數有限,但是地位不容忽視,實訓環節是基礎理論知識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一個縮影。考核的構成要素有實訓的理論準備和物質準備、操作過程的嚴謹科學、實訓結果的準確性、實訓報告中是否有縝密的分析過程并能查閱資料注明與之相關的生產實踐等。

第三部分是期末考試的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試卷題目分2大類:一類考核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類考核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結語

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高職高專食品專業《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重點,這門課的教學效果會對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和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如何更好地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愿、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是本門課程教學內容之外必須要完成的重要任務。《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任重道遠,需要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才能逐漸成熟,這個過程需要收集企業、同行、學生的的反饋信息,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更新教育理念,才能走出一條適合高職高專食品專業《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之路,為培養高職高專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謝達平.食品生物化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2]李佩艷.提高《食品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6,(20) :271-272 .

[3]陳海華.食品化學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優化[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09,(14):266-267.

[4]孫芝楊,翟瑋瑋,魏福華. 高職院校食品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探討[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0,(10):116-117.

[5]李佩艷,尹飛,劉建學,等.《食品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1,(01):169-170.

[6]張小霞,梁振普.食品生物化學高效教學方法探索[J].現代農業科技,2011,(01):27-28.

第8篇:生物化學類專業范文

摘要:在生物科學迅猛發展的形勢下,筆者結合本院的教學實際,對動物生物化學的教學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從生源特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實踐,對學生因材施教,對教學內容根據專業特點因異而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動物生物化學是在分子水平上闡明生命有機體化學本質的一門學科。作為動物醫學、動植物檢疫學、動物科學、獸醫專業、獸藥專業、飼料專業和畜牧及畜牧獸醫專業的基礎主干課程,在教學中起著聯系基礎專業的橋梁作用,同時也是畜牧獸醫類專業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在全國范圍內,動物生物化學的授課對象絕大多數是畜牧獸醫專業的二年級大學生[1]。課程本身具有理論性強、抽象復雜、知識更新速度快等特點。隨著學科的迅猛發展,需要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難[2]。同時許多新技術也越來越尖端化,遠離臨床實踐,導致學生學習出現畏難情緒,加之對于所學專業又不知道如何應用,最終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為適應學科發展,開展動物生物化學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動物生物化學教學質量,是生物化學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1當前本院動物生物化學教學面臨的幾個問題

1.1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高

目前教研室不乏具有碩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但是多數教師基本上是從學校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缺乏教學實踐經驗以及授課技巧;而對于教學經驗和授課技巧豐富的老教師而言,由于缺少專業相關交流機會,信息相對閉塞,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接觸有限。因此,提升老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拓寬知識結構和提高新教師的教學水平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

1.2學生生源復雜,基礎參差不齊

本院生源有兩大來源:一類是普高生源,化學基礎扎實;另一類是對口生源(職業高中),這類生源的學生化學基礎知識薄弱。本院在現在的專業分班當中有些班級將兩種生源混合編制,這樣就造成了教師在授課時面臨一些問題,例如講深了對口生聽不懂,講淺了普高生聽著又簡單,另外在考試中也會面臨一些相類似的問題。

1.3課程授課內容與學科當前發展相比有些滯后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其理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這給該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實驗課開設方面,目前開設的實驗多數都是以基礎生物化學為主,主要為一些定性、定量分析實驗。而且實驗課的開設不分專業特點,都是一樣的內容,這樣并不能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實踐的需求。因此,各專業實驗設計亟待更新;然而增設分子生物學相關實驗又會面臨實驗經費不足等問題,實驗設計需要改革與新增實驗成本較高也是一個亟需解決的矛盾。

1.4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是教師指導學生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教師單純的教授,教學方法單一,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動物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初步研究

在綜合分析了本院當前在動物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后,針對性地采取了一些教學改革措施,具體情況如下。

2.1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水平

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為跟上生物化學發展的節奏,積極爭取經費,本院鼓勵老教師外出學習、進修,參加學術會議等,使其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掌握學科發展動態,補充新技術和新知識。為加強對青年教師專業知識、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培養,一方面可請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當面講授教學經驗和技巧;另一方面可組織年輕教師與老教師之間相互聽課,然后彼此交換意見,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鼓勵年輕教師外出繼續深造。

2.2依據生源分班授課

以本科生為主,打亂原有班級編制,按照生源的不同分為強化班(普高生源)和普通班(對口生源),分開教學。強化班在授課時針對各個章節的重點、難點仔細講解,深度剖析,并結合前沿和應用激發學生對生物化學的學習和研究興趣。普通班針對其化學基礎差的特點,采用由線到點的方法,先給他們講一個輪廓,讓他們了解各大物質代謝的過程;然后根據其掌握程度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興趣再進行深入講解。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接受程度自由選擇在強化班還是普通班上課,這樣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授課方法,使學生學習時能各取所需,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3優化教學內容

在理論教學上,課程安排、教學大綱制訂及課時設置順應生物化學學科的發展,進行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及學時的調整,計劃減少經典的生物化學學科內容,例如物質代謝及代謝調控的學時數,增加分子生物學內容的學時數(包括基因工程技術、DNA序列測定、PCR技術等學時數),以便學生能在有限的學時里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學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成就,提高學科知識的廣度、深度和跨度。而對于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主要技術這些章節,圍繞這些重點和難點,分不同專題開展主題講座,使教師能在生動、形象的教學過程中把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傳授給學生,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在實驗教學上,更新實驗內容,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性實驗,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地展開教學;根據培養目標選擇不同的實驗內容和項目,讓學生掌握本專業所需的實驗技術。

2.4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2.4.1講授教學法

用講授法系統地對整門課程進行闡述,使學生熟悉本門課程都包括哪些主要內容,在頭腦中形成大概輪廓,并知道學習本門課程后將會有哪些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4.2積極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內容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例如糖類、核酸和蛋白質的結構(二、三、四級結構)及DNA的復制、轉錄和蛋白質的翻譯等內容,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三維彩色圖片和三維動畫,學生通過這些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這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4.3將理論聯系實踐的內容融入到教學中

例如講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糖的酵解過程產生的乳酸會引起肌肉的疼痛;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失的人吃了蠶豆后會發生“蠶豆病”;缺乏酪氨酸酶的人會導致黑色素合成障礙,引發皮膚、毛發變白,眼睛怕光的“白化病”;以及為什么減肥藥中會有肉堿,磷脂代謝解釋了某些毒蛇毒素的作用原理,等等。

2.4.4多運用比喻式教學

例如在生物氧化過程中,營養物質在體內氧化時釋放的能量供給二磷酸腺苷(ADP)與無機磷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偶聯反應,即氧化還原反應和磷酸化反應偶聯在一起。把呼吸鏈比喻成一條河,把磷酸化偶聯的部位比喻成一座座水電站,電子(水)在呼吸鏈(河中)上傳遞(流動)的時候,就會產生能量,這個能量推動ADP磷酸化生成ATP。這樣講解學生很快就會理解什么是氧化磷酸化。

2.4.5啟發式教學

教師不能一味的講解代謝的過程,而應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例如在糖代謝一章中,糖異生和磷酸戊糖途徑講授完之后,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把兩節內容互聯起來。當機體受傷需要大量的核酸而不需要大量的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時,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徑的代謝如何發展?反之,當機體不需要核酸而需要大量的NADPH時,糖酵解途徑和磷酸戊糖途徑的代謝又會如何發展?這時就要分析兩個途徑的特點及產物,還有兩者之間的聯系,他們共有的聯系就是磷酸戊糖途徑的非氧化分支階段,當機體需要核酸而不需要NADPH時,糖酵解途徑和磷酸戊糖途徑的非氧化分支階段的代謝會增強;反之,磷酸戊糖途徑的氧化性分支代謝會增強,糖酵解代謝速度會減慢。

3結語

動物生物化學作為一門動物醫學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應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通過這次探索,結合本院的教學實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貴吉,劉維全,劉.動物生物化學教學現狀及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9(09):51-53.

第9篇:生物化學類專業范文

【關鍵詞】醫學生 學習 生物化學 興趣

生物化學是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中醫學和護理等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醫學課程,這一學科與疾病的發生、診斷和治療等方面關系密切。通過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代謝、營養、酶功能、遺傳信息傳遞、生物膜、細胞結構及分子病等方面,來闡明生命現象。生物化學的學習可幫我們從分子水平認識、理解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其理論基礎對臨床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與其他門類的醫學課程也有著廣泛的聯系,在醫學教育中它又是連接基礎課與臨床課的橋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對于醫學生來講,由于生物化學研究的是微觀世界,內容繁多、體系復雜、知識點抽象,大多數學生反映本門課程難理解、難記憶、學習興趣不高。為此,在醫學生的生物化學教學中,若能激發并維持學生對生物化學的興趣,將會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為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和自我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教師重視塑造自身形象,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是師生的雙向活動,若任課教師不僅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注重自身人文修養,擁有豐富的知識面,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授課風范,必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讓學生對授課教師充滿好感甚至崇拜,然后再使學生從思想深處由喜歡教師的講授上升到喜歡這門課程,最終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上好第一堂課,使學生產生求知欲

每門課程的第一堂課往往是緒論,生物化學的緒論是對本門課程的高度概括,是學習生物化學的前導。教師可以通過第一堂課,交代為什么學習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的課程目標以及可以達到的程度、考核要求等,使學生明確生物化學的重要性及學習生物化學的作用,將有利于引起學生的重視,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引用身邊的實際案例,運用生物化學原理進行解釋和闡述,也提出疑問,制造懸念,使學生對學習生物化學產生求知欲。

三、運用靈活的導入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案例導入法

醫藥衛生類專業的學生將來主要是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從事臨床醫護工作,因此,學生在學校學習階段對臨床的實際案例比較感興趣。如學到“氨代謝”這一節氨中毒學說時,可從肝硬化病例導入開始,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肝性腦病發病機制:肝硬化時,肝功能嚴重受損,導致尿素合成障礙,血氨濃度升高,而血氨可以通過血腦屏障,跟腦部a-酮戊二酸反應生成谷氨酸,三羧酸循環減弱,腦部ATP合成減少,能量供應不足,引起了大腦功能障礙,嚴重時發生昏迷。這樣,不僅把生物化學的前后知識有機結合,也有助于增強基礎知識和臨床的聯系,幫助學生從原理上理解肝性腦病,和治療的方式方法。

(二) 問題導入法

給學生自己留點空間,請學生選擇某個主題進行講課,讓學生來當回老師。先讓學生預習將要學習的內容,利用網絡和圖書資源查找相關信息,然后根據學習內容,選擇某一主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開課時,讓學生自己先講解課前準備的主題內容,針對主題提出問題,再引入到學習內容,聯系既往知識,形成網絡化、立體化的知識結構。這種主題研究和問題導入的教學方式,將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自我學習和實踐指導,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收獲正確的、積極的學習方法,為以后的繼續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方法學基礎。

四、改進教學方法,活躍課堂,維持學生學習興趣

(一) CBL教學法

CBL (case-based learning)案例學習教學法是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在高等醫學教育中首次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其特點是打破了學科界限,圍繞問題編制綜合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及有效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案例和問題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聯系臨床實際,增強了理解記憶,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使學生有成就感。而且,小組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于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解糖代謝一章中,首先提出糖尿病這個典型病例。要求學生課前要準備糖尿病相關的知識,課堂上提出糖尿病的生化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療與預防?糖代謝紊亂還與哪些疾病相關?以這些問題為主線來學習糖類物質的分解與合成過程。理論學習完成后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

通過這樣具體典型的病例,使學生不僅解決了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聯系的問題,而且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與實用性,淡化了學科的邊界,使學生在“大醫學”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與技能,提高了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TBL法

TBL (task-based learning) 以任務為基礎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從教學的角度提出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即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分析教材,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制定“任務”,布置各小組按要求完成任務。其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動手能力及綜合能力的培養,這一點對于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意義尤為重要。

教師應從教學目標和臨床實際出發,挖掘教材,創設一個適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任務的情境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任務型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環節[8]。例如,維生素是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的一類營養素,若長期缺乏會導致維生素缺乏病。因此,提出“維生素的生化功能與人體健康”這一任務,并明確此任務的知識目標是能描述維生素的活性形式、生化功能和導致缺乏病的原因。

通過任務型教學法,可以獲得多方面的積極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增強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師生關系;加強了本學科及各學科間知識的聯系。

(三) PBL法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l969年提出,其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和個性發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由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小組討論,提出解決問題或處理問題的方案,達到學習新知識、新能力的目的。“讓學生學會學習”是PBL教學最鮮明的教學目標之一。

以肥胖和如何減肥為例,可以先從肥胖的原因說起,脂肪在體內的分解與合成代謝,代謝過程中哪些因素影響了代謝,最后導致了肥胖。在生活中,我們如何控制導致肥胖的環節,可以為減肥采取哪些措施,比如食品、運動、理療和藥品等方面,它們起到減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問題的解決,就是理解脂代謝過程,以及脂代謝異常引起疾病的原理,和掌握預防、治療相關疾病的方法。

PBL教學法的正確運用,除了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充分掌握和實踐外,還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研究中形成一定的合作關系,大家各抒己見,知識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到大量的展現。

綜上所述,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常常綜合交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過程的質量。任課教師還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關注當下科技新進展,多列舉生活實例、臨床病例,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來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為了適應最新的教學改革模式,與其他基礎醫學知識交叉,和臨床知識的對接,需要生物化學任課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并且堅持在教學中摸索、探討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徐安莉,陳會敏,周艷艷,等.改變生物化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1):81-82.

[2]朱寶安,宗自衛,李先佳.淺議如何激發醫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J].衛生職業教育,2012,3(30):86-87.

[3]李曙波,黃忠仕,李韜,等.激發成教醫學生學習生物化學興趣方法探討[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1:83-84.

[4]江花.高職《中醫護理學》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1,9(01):85.

[5]童紅梅.CBL教學法在高職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教育,2011,30(6):82-84.

[6]陳伶利,李杰,程莉娟,周賽男,等.TBL教學模式在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8):6-8.

[7]Ogilvie G,Dunn W.Taking teacher education to task:Exploring the role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J].Language Teach Res,2010,14(2):161-181.

[8]王文玉.高職生物化學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5(1):77-8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日产韩国欧美综合 | 女仆色在线 |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在线精品 |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资源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 欧美理论片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一个人看的日本免费视频 | 国产又色又爽黄的网站免费 | 亚洲国产观看 | 中文 日本 免费 高清 | 日韩精品观看 |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成年女人免费观看视频 | 九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免费看的一级片 |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不卡在线 | 久草欧美| 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99e | 免费观看女人一摸全是水 | 成人永久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91在线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 亚洲韩国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666 |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 五月色婷婷综合开心网亚 | 成年男女拍拍拍免费视频 |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视频美在线精品视频 |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加勒比| 国产一级特黄全黄毛片 | 真人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 | 国产精品三级国语在线看 |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播放视频 |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