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國土資源數據管理范文

國土資源數據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土資源數據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國土資源數據管理范文

關鍵詞:土地調查 數據庫 國土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c)-0202-01

國土資源部在2007年到2010年的三年時間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第二次的全國土地調查工作。這次調查的任務主要是對農村土地進行調查,對土地的利用情況進行了解;對城鎮土地進行調查,對城鎮土地的利用狀況進行了解;掌握全國基本農田等數據狀況;根據調查得來的數據資料,建立一個可以互聯共享的土地調查數據庫。根據這次的調查情況,可以建立一個及時對土地資源進行檢測以及快速更新的機制。

要根據本次對農村土地進行調查的基本情況建立一個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通過建立這樣一個數據庫,就可以快速及時的調查和統計農村土地資源的變化信息,從而對其進行檢測以及快速更新。

1 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

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包括農村土地利用數據庫、基本農田數據庫、農村土地權屬數據庫等等重要內容。

農村土地利用數據庫:根據我國農村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建立起了這個農村土地利用數據庫。它以縣區為單位,比例尺采用的是1∶10000的標準,它的基礎是正射影圖,根據對土地資源的類型、位置以及范圍、面積等狀況的調查,了解到了我國耕地、園地、草地以及林地等土地類型的分布以及利用情況等。

基本農田數據庫:根據對基本農田的調查建立了基本農田數據庫。各地依據本地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基本農田保護地塊落實到土地利用現狀圖上,從而統計出各級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分布。

農村土地權屬數據庫:農村土地權屬數據庫是根據在農村土地權屬調查的基礎上建立的。主要任務是查清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公路、鐵路、河流等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情況,同時要充分利用土地的調查成果,加快推進土地登記發證。

遙感影像數據庫:遙感影像數據庫主要是以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為主要信息源,同時應用航空航天的遙感技術,及時獲取客觀現勢的地面影像而建立起來的。

分類面積匯總表:分類面積匯總表可以按照不同的行政級別、要素、地類和匯總單位進行輸出,從而獲得不同匯總單位的各級行政級別的分類面積匯總表。

圖件成果:利用數據庫管理和計算機輔助制圖技術,采用縮編等手段對全國農村土地調查圖形數據進行整理縮編,從而對國家、省、地、縣級系列土地利用圖件和各種專題圖件等進行編制。

2 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因為各行業用地的權屬、結構、數量和分布等情況都可以在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中直觀的看出來,這樣就可以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水平、辦事效率以及科學決策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意義。

為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提供依據:隨著我國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并且進行了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越來越凸顯的就是土地資源之間的供需矛盾。為了更合理的調控土地資源,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國家對土地資源的總體進行一個規劃工作。而要想做出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就需要充分的運用到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的土地資料。而新一輪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可以依據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中的地類,對轄區內的各種農田進行分析,從而合理制定農業與非農業之間的配置,這樣可以有效保護耕地,還能實現不同產業之間的合理配置。

為土地變更調查提供了完整的基礎資料: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得出的資料,可以更加有效的進行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從而根據年度土地利用現狀和變化情況等資料,來更加有效的進行國土資源的日常管理工作,這樣就更加方便有效的讓各級的政府和相關部門進行工作。為了更加清晰的掌握到年度土地利用變更情況以及各種地類之間的流向變化信息,就可以在二次調查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新的土地調查數據庫,從而有效的調查和分析我國土地資源利用情況。

為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提供分析底圖:土地利用遙感動態檢測的優點就是現勢性比較強,而且直觀以及準確。所以在檢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年度用地計劃執行情況等方面,都可以采用到它的檢測成果,這些檢測成果還可以有效的促進我國的土地執法檢查以及土地督查等土地管理工作。利用第二次土地調查形成的土地利用數據庫、基本農田數據庫結合遙感影像數據庫和最新的遙感影像等,可以更清晰的提出新增建設用地圖斑,從而發現監測區域內未批先用、少批多用等違法占地的具體情況,通過對這些違法者的查處,可以有效的保護耕地。

為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發證工作奠定基礎:通過二次調查中登記的土地資料,可以將國家所有土地以及集體所有土地的權屬分為明確直觀的表示出來,依法確認土地的使用者以及使用權等。這可以有效的維護土地和社會主義公有制;還可以根據土地資料,將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的產權關系進行區分,從而有效的界定國家、集體和個人在土地上的權益范圍,這樣就可以將耕地保護制度落到實處,合理有效的整治農村的土地資源;在完善全國土地的管理制度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對農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法權益的保護方面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耕地保護提供真實可靠的基礎數據;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就是土地資源,耕地是人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最基本的的生活保障;由于我國人多地少,因此要想讓我們的生命繼續繁衍下去,就需要切實的保護我國的耕地資源,而保護耕地依據的真實可靠數據可以通過建立的土地利用數據庫來獲得。

可以作為審批和監管建設用地的參考資料:因為被征地塊的地類、權屬等相關信息都可以在農村調查數據庫中清晰的反映出來,這樣就可以通過數據庫中的信息直觀的看出基本農田的利用情況,從而對建設用地審批的效率提供積極的意義。

3 結語

通過建立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可以有效的保護和管理我國的土地資源,可以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維護農民的權益,因此,在國土資源管理方面,有著很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曉嵐.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農業工程,2011,1(1):88-90.

第2篇:國土資源數據管理范文

[關鍵詞] 國土資源; 數據中心; 模型; 策略

我們知道,國土資源數據的特點就是多尺度、多年度以及多專題,與不同的業務數據既有關聯性,還具有自身的獨立性,其空間性較強。由此看來,對于國土資源數據的管理是一項復雜且需要嚴肅對待的工作。數據中心的建設作為我國金土工程建設的重點內容,通過建設高效運作的數據中心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數據使用程度、數據儲存的安全性以及為數據交流、數據相關服務等各方面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建立各種類型的數據庫是以網絡基礎設施作為前提,并結合數據標準和數據中心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而建立的。通過這些數據庫對數據中心的數據加以儲存、管理和進一步的維護。除此之外,交換系統可以作為數據傳遞過程的載體,最終的目的是將數據輸送到服務數據庫。業務系統起到數據支持的作用,便于數據中心的管理。并且,通過業務系統和交換體系的有效結合,數據中心的數據可以順利進行定期定時的更新,可以使數據具有一定的實時性,保障數據本身所具有的最大實時價值。

1 關于國土資源數據中心數據組織模型的分析

經過調查分析近幾年我國對于國土資源數據的管理現狀,我們總結出,雖然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我國的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在數據管理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創新,但不可否認的是還存在許多不足,例如從一些應用系統的功能上來看,有著功能疊加的現象,這就造成了數據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國需要建設一種適應時展的國土資源數據中心,用以將數據進行有效管理且可以提供服務,并能隨著缺陷的不斷暴露,能夠及時創新和升級,以此來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需求。現今我國國土資源的數據中心應該具有數據倉庫和信息服務這兩項作用。作為數據倉庫,可以根據需求對數據進行組織,數據的組織包括保存和管理各種數據資源以及系統的自身信息;作為信息服務功能,數據中心應具有向外界提供服務的能力。

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現在實行“垂直管理”,其整體框架是一個多級循環的結構,上下級之間進行數據管理上的交流。交流的形式是各種各樣的,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圖件資料流和文本流、表格流等。圖件資料流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圖和規劃圖;文本流主要包括紅頭文件等;表格流主要包括年度計劃和土地統計臺賬等。上下級之間通過數據流的形式進行工作上的交流,上級通過數據流對下級進行工作管理,下級通過數據流對上級進行工作回復,而且上下級都有為政府的決策和管理提供服務的責任。我國的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建設必須是多級分布式的,這是由我國的國土資源所具有的空間特征而決定,只有通過多級分布式的空間信息管理系統才可以滿足我國多級循環的國土資源管理構架。

不同主題的數據根據相關的規則進行組合,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數據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土資源數據中心的建設過程中,應選擇恰當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粒度進行管理。如果所選擇的管理粒度過粗,難以滿足業務管理的需求。如果所選擇的管理粒度太細,無疑會使管理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成本增加,不能滿足較高的經濟效益,且管理效率也會大大降低。因此,為了滿足國土資源管理的復雜多樣性,在數據中心建設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粗粒度和細粒度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兩種管理方式的共同作用達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2 關于國土資源數據中心數據管理模型的分析

我國的國土資源數據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文檔數據、圖形數據等,同時,這些數據還存在多級別、多比例、多專題、多時態等特征,這些復雜的表現形式在管理人員管理以及用戶瀏覽、搜索時是不方便的。如果能將數據的外部表現形式和內部存儲組織相結合,實現好的外部表現形式和好的內部存儲組織共同作用,將數據已一定的專題的形式表現出來,便于搜索和管理。對于已經存儲的數據,按照一定的檢索條件分類編碼,然后根據不同的主題要求,將這些數據生成一種相應的管理界面。

為了更好的體現國土資源數據多專題、多級別、多比例尺的特點,選擇樹的表現形式是較為恰當的。在生成樹的時候,需要根據不同的專題、級別、比例尺等數據特征,根據所需要突出的特點進行樹的管理目錄分類。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數據對應不同的數據視圖,不同的數據對應相同的表現形式。這樣,根據具有不同主題特點而建立的目錄樹,就會便于用戶根據主題進行檢索,查找所需要的數據。

3 關于國土資源數據中心的更新分析

在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當中,對于土地的相關數據采取的是日常變更,然后在年終進行一級一級的向上統計并匯總,最后逐級上報。由于我國的網絡建設還存在滯后問題,而且匯總上報的過程也難免會存在延遲,這直接導致許多地區與主要負責部門不能及時溝通,及時將數據傳遞并匯總統計。因此,數據中心的更新與維護對于數據的交換以及與不同系統的相聯系是相當緊密的。數據中心位于我國國土信息統計系統的最底層,其任務主要是為上層的服務系統和應用提供滿足各種主題數據需求的平臺。現今采用的SDE,即GIS的空間數據庫引擎,可以對國土資源的一系列數據存儲在不同的商業關系數據庫當中加以管理,其中,這些數據不僅可以放在本地,還可以存儲在網絡服務器上,當用戶需要操作這些數據時,不需要對其存儲位置進行考慮,操作網絡服務器上的數據可以像操作本地的數據一樣。這有利于對不同類型商業數據庫中的數據在不同的存儲位置加以管理和應用。

網絡上關于國土資源數據的相互交換模式主要有實時更新、文件傳輸以及數據庫周期更新三種模式.

實時更新:由于實時更新的次數較為頻繁,因此,選擇實時更新的前提是網絡的暢通性較好,且數據更新量較少,數據會發生隨時變化。

文件傳輸:文件傳輸由于不要求網絡實時在線,因此,對于網絡性能較差的地區在向上級數據庫系統進行數據上報時多采用此種方式。

數據庫周期更新:因為此種模式更新的次數相對較少,因此比較適用于網絡性能要求不是很高,需要定期對數據進行更新的數據更新。

對于不同的模式的選擇應結合實際情況而確定,在做好充分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選擇最佳模式將更有利于對國土資源數據的管理。因此,在關于模式選擇的問題上需要將其列為重點內容。

4 關于國土資源數據中心與國土資源電子政務關系的分析

在本部分當中,將介紹數據中心與電子政務的關系。國土資源的電子政務系統是建立在此數據中心的基礎上,并且與遠程的相關數據中心結合,將省市縣綜合起來建立的一個網絡化信息應用系統。在各項政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內部,可以實現數據的橫向及縱向的共享。

同是作為電子政務系統,但是其他政府部門的同國土資源的相比較而言,除了平日的辦公和其他的信息文件的流通轉換之外,從總體上來說它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為國土資源的電子政務系統要處理大量的空間數據,這是其中一項突出的區別之處,關于礦政和地政這兩項政務就占據了整個政務系統的半分之七十。因此,作為礦政和地政基礎的數據中心,就需要更加嚴肅地對待,開發諸如土地規劃、耕地保護等服務于礦政和地政的功能服務器是相當有必要的,這種具有多級分布式特點的應用系統將更有利于國土資源的管理。

對于國土資源數據進行多級管理,其存在的模式有很多,經過不斷的探索和試驗調整,我們發現在這些模式當中,更加適合多級管理的還是分布式框架體系和運行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對國土資源數據進行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對國土資源數據進行管理,前提是要做到安全管理,沒有安全基礎的管理稱不上是有效的國土資源數據管理,因此,在對國土資源數據管理期間保障好安全是格外重要的。其中,所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主要有:第一種是系統遭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壞導致系統異常運行,比如環境因素等;第二種是系統自身出現故障,比如設備老化、

人為操作失誤等造成的系統故障,并可直接造成數據丟失,使得數據的準確性大大降低。對于這些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作為有效的國土資源數據管理系統,應該具有系統數據備份和自動恢復的功能,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

國土資源電子政務系統所接觸的空間對象是繁多且各不相同的,可能是涉及一種空間對象,也有可能是涉及多種空間對象的結合體,因此,國土資源電子政務系統需要的數據中心應該是可以處理數量更大、維度更多的數據的。利用多級式分布數據中心對數據進行更新,可以實現不同級數據的同時更新,進而更好的管理和維護各級的數據中心,解決一些常見的關鍵技術問題。

5 結語

建設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可以有效地將各種類型的數據加以匯合,進行統一的管理和加工,不僅可以減少人力的支出,更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將不同業務的數據,比如土地利用、規劃、地形等數據加以分析與整合,通過處理之后集中顯示,這樣可以使用戶更加方便地使用國土資源中繁多的數據,減少操作的復雜程度。總而言之,我國的國土資源數據中心的建設,將有利于信息系統的規范和深入開發,為向社會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鋪墊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志斌,譚海樵,史永鋒,王繼堯;用XML實現CNSDTF的矢量數據交換格式[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2] 常遠;秦小麟;王筱成; 王新峰;夏斌;;基于CNSDTF和OpenFlight的空間數據互操作研究[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05年12期

第3篇:國土資源數據管理范文

關鍵詞:國土資源;綜合監管系統;設計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3-0229-02

近年來,“一張圖”工程取得如下成果:一是建立了全國所有縣的土地利用現狀本底數據庫(包括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二是將依法批準的基本農田范圍形成全國所有縣的基本農田數據庫。三是2008、2009年通過多源數據采集,建立了覆蓋全國的最新遙感影像數據庫。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全國國土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及年度利用快速變更維護新機制,建成了一批覆蓋全國的不同比例尺,區域地質,礦產資源,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等級數據庫,全國四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累計近6000TB的海量數據,基本完成了國家、省、市三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體系的建設。但目前我國國土資源部各類業務及專題數據分散在各個業務科室獨立存儲和管理,并沒有進行統一的管理,業務數據之間不能進行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不能為相關部門提供輔助決策,也成為推進我國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催化劑。

1 課題意義

為保護國土資源,國家了很多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但如何做到令行禁止,又如何使最基層的數據能真實的反饋到國土資源部,以使國家制定出更有效、更完善的政策,便成了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最迫切解決的問題。

(1)通過“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的建設,將各項審批與各類數據庫密切關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弄虛作假,同時減少了國土資源管理人員腐敗的可能性。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日常審批和管理數據通過綜合監管平臺實時入庫,按設定的更新機制及時更新。

(2)“一張圖”核心數據庫,能夠保證數據的唯一性、實時性、準確性,以此作為調查評價、監測工作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來調查、分析結果正確性。通過“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對國土資源數量、質量、分布、潛力及開發利用狀況等數據進行分析,能夠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供調控資源供應總量、布局、結構、時序的依據。

(3)“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具備監測和預警功能,通過對各項審批、各類市場、土地利用計劃、供地率、違法違規等指標的監測和預警分析,并分級、分類預警,幫助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發現的問題,改進相關法規。土地督察機構可充分運用“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的數據成果,提高土地督察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例如能夠避免一個批文多地使用等違法事件的發生。

2 課題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2.1 研究目標

依照“金土工程”的總體要求和四川省對信息化建設的整體部署,以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帶動國土資源信息技術跨越式發展和國土資源管理方式的根本改變,全面提升縣級國土資源管理與服務水平,實現“數字國土”信息化建設。縣級國土資源數據管理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是:以國土資源各類數據為核心,依托地籍數據庫成果、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成熟的數據庫管理、GIS平臺和網絡系統,按照統一的標準,建立具有信息管理、數據綜合分析、數據分類查詢、綜合統計分析及信息服務等功能的國土資源數據管理體系,形成標準統一、上下一致的國土資源基礎數據采集、更新、傳輸與應用服務的機制與技術體系,為國土資源管理業務提供順暢的信息渠道。

2.2 建設內容

2.2.1 h級“一張圖”數據庫建設

收集、整理全區的土地征收、土地供應、土地利用、耕地保護、土地儲備、執法監察、礦產資源、地質環境、土地規劃、建設用地審批、土地開發復墾、城鄉地籍、業務數據、遙感影像、變更調查等各類專題數據和基礎數據,構建西充縣“一張圖”國土資源數據庫。并采用統一標準及技術體系,及時、動態更新各類專題數據和業務數據。

2.2.2 數據應用服務系統建設

采用GIS及數據共享利用技術,將“一張圖”數據庫中的各類數據內容按要求、按權限到用戶桌面,為用戶提供數據瀏覽、查詢、定位等功能,統一數據資源,實現“一張圖”數據庫及服務系統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2.2.3 綜合分析利用及監管服務系統建設

緊密結合業務需求,針對縣委縣政府、領導及業務管理需要,采用數據挖掘與GIS空間分析利用技術,提取國土資源各類信息,以地圖、統計圖、表格、報表等多形式的直觀展示,為領導分析決策提供信息保障。

2.2.4 移動及離線應用服務系統建設

采用移動GIS應用報告及數據共享利用技術,將核心、重要的數據進行離線打包,在移動辦公設備中采用輕量或移動GIS技術進行加載,為用戶提供數據查詢、地圖瀏覽、信息展示服務,并可輸出到大屏或進行投影,在項目決策、項目分析與選址、用地規劃與審批等提供即時服務。

2.3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國土資源“一張圖”工程,是為了更好地全面掌握國土資源狀況、改進國土資源監管方式、提升國土資源信息服務能力。通過縣級國土資源“一張圖”建設,形成覆蓋全縣土地“批、供、用、補、查”,做到資源狀況“一覽無余”。為更好的實現一系列任務的同時有以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2.3.1 建立“一張圖”核心數據庫

在國土資源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撐下,按“一張圖”建設的有關技術標準、規范對不同類別、不同專業的海量、多源、異構數據進行梳理、整理、重組、合并等處理,利用提取、轉換和加載等工具以及其它必要的手段,將處理、加工好的數據按照統一的建庫標準進行入庫,數據按分層分類管理,形成國土資源核心數據庫。主要內容有衛星遙感影像、行政區域、地形數據、中心城區規劃、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行政區域、基本農田保護、土地利用現狀、城市鄉鎮規劃等。“一張圖”核心數據庫還包括建設用地審批系統(農轉用、土地征收、土地供應等數據)、執法監察管理(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土地礦產動態巡查、低效閑置用地清理等數據)數據庫等。

2.3.2 開發B/S架構在線地圖瀏覽服務及C/S結構編輯管理系統

按照滿足國土資源核心數據管理共享服務和維護的要求,開發“一張圖”B/S架構在線地圖瀏覽服務及C/S結構編輯管理系統,實現對全縣土地資源相關數據的集中瀏覽、管理與更新維護。系統具備數據采集、檢查、入庫、處理、更新、交換(輸入輸出)、元數據管理以及數據備份、系統監控、數據遷移、日志管理等較為完備的功能。實現以圖形、表格、GIS和虛擬化相結合的方式,直觀、準確、動態地展示全縣國土資源信息。

開展成果應用服務。在國土資源核心數據庫及“一張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基礎上,充分利用“一張圖”成果,開展國土資源信息服務。一是將不同業務環節、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通過空間位置關聯起來,為領導決策、業務管理提供綜合性信息。二是將地理信息服務(圖形瀏覽、定位查詢、空間分析等)進行功能封裝,為建設用地等各項行政審批業務系統提供統一的圖形數據支撐。三是開發土地利用分析、市場分析和內外業一體化土地執法等專項應用服務。

2.3.3 建立運行環境和運行機制

一是建立國土資源“一張圖”及核心數據庫運行網絡環境,完成全縣國土資源系統業務內網建設,逐步實現縣到市的網絡互通;二是建立縣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在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對主機系統和存儲系統進行升級,完成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三是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技術措施,建立計算機信息安全綜合防護體系,確保全縣“一張圖”數據運行安全,并建立全縣國土資源數據生產、匯交、管理、更新、應用服務制度,規范數據生產和匯交流程,建立數據更新機制。

3 課題的研究方法、設計及試驗方案,可行性分析:

3.1 課題的研究方法

文獻復查法、個案研究法、咨詢法、需求分析法、實地調研法。

3.2 設計及試驗方案

3.2.1 設計原則

本課題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了實用性及操作等因素,并為今后的發展、普及、改造等因素留有擴充的余地,具有以下原則:

(1)易用性原則:在技術上,應用目前比較成熟的技術。本系統的最終使用用戶是土地資源相關部門以及普通的大眾。由于用戶的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所以,在設計系統的同時會考慮系統的簡易性、通俗性。

(2)一致性原則:在設計完整的業務流程過程中,充分安排好各環節的銜接,保持數據流與業務流的一致。系統將用戶權限等統一納入管理,整個系統所有數據采用統一的編碼、統一的數據存儲格式、統一的用戶界面。

(3)可擴展性原則:系統的數據內容會一直隨著系統的運行發生動態的改變。除了一些基礎數據庫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之外,隨著土地資源監管工作的不斷深入和升級,其他各類數據庫以及業務管理模式將可能會發生改變。同時,各種辦公的流程以及和這些流程相關的表格也會發生變化,在設計系統時會適應將來可能發生的變化,預留一些擴展升級用的接口。

(4)安全性原則:在設計系統時會遵循安全性原則,充分考慮到網絡安全、用戶權限以及數據的保密等情況,并能夠提供數據的備份功能。系統會嚴格按照相關的信息安全與保密制度和規定,采用安全措施,保證業務部門的數據安全,防止系統外部的非法訪問。

3.2.2 技術路線

本文立足于數據管理論、信息論、綜合監管系統論及現代管理學、國土資源管理、電子政務、等多學科理論,采用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相結合、技術設計與綜合應用示范互為補充的研究方法,通過對國土資源管理的目標、內容、方法的全面分析,界定國土資源監管的基本內涵,并提出土資源監管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國土資源監管的目標及主要內容和環節,面向國土資源管理與決策分析,針對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對國土資源監管的需求,構建國土資源監管的模型,提出實現國土資源監管的基本思路和監管模式,形成國土資源監管的理論框架。基于形成的國土資源監管理論框架,依托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手段構建實現國土資源監管的技術架構,并根據該技術架構設計和集成所需的技術手段和方法,以南充市西充縣為綜合應用示范區進行實證研究,驗證其理論的科學性和技術的合理性,以期望真正能通過科技手段實現國土資源的精細化管理。

3.3 可行性分析

(1)經濟可行性:“一張圖”數據庫系統由于建設意義巨大,得到了國家的資金支持,建立數據庫系統的人力和設備條件充足,保證了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數據庫建成后,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2)技術可行性:GIS平臺和網絡系統應用比較普遍,操作性實用性較強,建設難度不是很大,進而為此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外部條件。

(3)具備的優勢:自身的專業優勢和崗位優勢,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和技術的支持。

(4)具有較好的資料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論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玲.市級國土資源“一張圖”工程建設思路[J].北京測繪,2011,(4).

第4篇:國土資源數據管理范文

[關鍵字] 國土 測繪 GIS 集成

[中圖分類號] P24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2-127-2

國土資源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國土測繪,其中國土資源管理數據主要是通過國土測繪完成的。當前,國土測繪生產領域現狀為多作業平臺,處于主導地位的CAD類生產平臺。國土測繪的多作業生產平臺直接產生的后果急速胡存在多個數據源,進一步導致數據的應用復雜化。隨著地理信息系統(GIS)理論、技術,以及應用的發展,以GIS為基礎的空間數據管理和應用成為建設國土資源信息化的主流。國土資源信息化生產和應用平臺的不一致,或者是多樣性,對建設信息化國土資源帶來了一些不利因素。國土資源信息化應用效果和數據庫的現勢性,會受到國土測繪和國土資源信息系統與國土空間數據庫集成的影響。國土測繪和國土GIS一體化集成的則能夠解決采集國土資源數據、更新與管理國土資源信息系統的集成問題。

1 現有集成模式分析

為了能夠使國土資源管理的空間數據更新問題和應用問題得到解決,目前,有兩種模式可以實現國土測繪生產和GIS應用的集成,一種是單一GIS集成模式,另一種則是CAD與GIS混合集成。

CAD與GIS混合集成模式是以明碼賈環格式和通用數據格式為主的,通過數據的交換或轉換的形式完成數據共享,從而實現CAD與GIS的集成。實現解決CAD是這種模式下的唯一測繪手段,通過數據交換或轉換的方式將測繪生成的數據輸入GIS業務管理子系統,將國土資源業務管理的數據來源予以解決,同時通過嵌入開發GIS組件實現瀏覽、查詢數據空間等操作。該模式的主要集成手段是通過交換/轉換來實現的,故測繪生產脫離了GIS管理。與此同時,交換/轉換也使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之間出現脫離,只有在后期并聯后,測繪產生的數據方可被國土資源管理業務系統應用。單一GIS集成模式的數據生產、加工以及管理主要是通過GIS系統來完成的。該模式在的數據組織、生產和管理是以GIS為核心完成的,從而將CAD與GIS混合集成模式下數據生產和管理相脫離、圖像和屬性相脫離的問題予以解決。以統一GIS平臺為基礎的國土資源管理業務的一體化集成有著明顯的優勢。這種模式是以GIS的作業系統為基礎來完成前端數據的采集與加工,由此生成的數據能夠直接入庫。在組件式GIS的基礎上進行的嵌入式開發能夠通過國土資源管理業務子系統完成出圖,以及圖形的編輯和更新,進而實現一體化集成。

理想狀態下,實現測繪生產和GIS應用一體化集成的首選方案是單一GIS集成模式。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往常的測繪成果仍然是CAD類格式,還需沖洗更新和入庫這些測繪成果。相對成熟的CAD平臺和GIS類平臺進行比較,在數據采集、加工和制圖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所以,多數生產部門仍然以CAD類平臺作為作業平臺,特別是一些比例尺較大的測繪生產。除此之外,單一GIS集成模式僅僅是在同一GIS平臺上完成測繪子系統的完整開發,并與業務系統緊密結合。在實際生產應用中,采用這類耦合集成根本不能將現有的成熟測繪系統充分的應用,針對其他GIS系統平臺,依舊是采用數據交換/轉換完成共享。

2 測繪生產的GIS一體化集成

國土測繪與國土GIS一體化集成方案的提出,逐漸解決了上述兩種集成模式存在的問題。該集成模式不僅能夠滿足測繪生產的業務需求,而且還能夠兼顧GIS空間數據管理和應用,將GIS作為核心,進而實現測繪的一體化集成。

2.1 數據模型設計

在國土信息化系統中,涉及到的數據可分為四大類:測繪文件數據、GIS數據、屬性數據和GIS更新元數據。其中測繪文件數據和GIS數據均屬于空間數據范疇,若將其細分,又可分成業務空間數據,如宗地、用地紅線等;和基礎地理空間數據,如影響數據、地形數據。若空間數據不發生變化或變化較小時,其調用可通過引用或整體轉換來完成。然而其他受控數據,用地紅線數據、宗地數據等,則要按照業務需求,進行嚴格的分層組織,同時建立GIS對象和受控測繪文件圖形對象的對應關系,如圖一所示。

GIS更新元數據通過XML進行掃描,將受控測繪文件和GIS數據庫的對應關系予以描述,及GIS數據庫的存儲和訪問。GIS更新元數據包含了三個部分:數據集描述、空間數據元信息描述,以及數據源描述;分別指分層信息、空間數據版本信息,以及存儲訪問信息對應關系。通過這些相應的描述,GIS更新引擎完成具體的存儲訪問操作。

2.2 關鍵技術

空間數據組織包含了三個部分,空間要素編碼、存儲組織和數據分層。數據映射關系組織則對測繪數據和GIS數據的對應關系進行了描述,包括分層組織描述和存儲映射描述,用來解決的問題有:在數據更新過程中,該怎樣對數據庫服務器進行訪問,怎樣存,在什么地方存等,進而規范數據的更新。

多層次數據更新模式。(1)參考引用模式:這種模式數據背景為被參考的數據空間,不會涉及數據的更新,僅僅是用作圖示,不出現編輯數據的現象。這種數據多為地理數據和影像數據,其中在影像金字塔數據的構建過程中會使用到影像數據。(2)定期更新模式。該模式是以文件級作為更新粒度,其實現方式為文件的導入。多針對更新頻率小,現勢性弱,具體業務涉及較少的數據空間數據,如地形數據。能夠以人工或機助手段予以定期更新。(4)實時更新模式。這種模式需要有較高的現勢性,同時對具體業務的空間數據更新有所涉及。這類數據有用地、宗地紅線數據等。測繪平臺的更新是以數據更新引擎來是實現的,并完成實時入庫。為了避免更新的隨意性,還需進行版本控制,將數據編輯管理規范化。

采用GIS作為核心的多數據冗余存儲和應用。以測繪生產數據和GIS數據冗余存儲,其關聯是以唯一關鍵字實現的。其中在數據的采集、加工,以及出圖中應用了測繪生產數據。借助企業級關系型數據庫完成的GIS數據存儲,最終實現了屬性數據和圖形數據的一體化,用于其他業務應用和數據管理中,從而面向服務和應用。如圖二所示。

數據更新版本控制流程。在測繪生產作業中,測繪生產和數據更新版本的流程化,其目的是為了確保測繪生產的作業質量。具體流程為:第一步,用戶登錄,驗證用戶權限,通過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否則將退出;第二步,簽出測繪文件,為了確保數據更新過程受控,數據一致性,將并聯的屬性數據和GIS數據予以鎖定;第三步,編輯屬性數據和圖形數據;第四步,將更新后的數據提交并審核,通過后則進行下一步,否則將重新返回上一步;第五步,簽入文件,同時將關聯數據解鎖,GIS數據更新入庫。

南寧市國土資源信息中心就以文中提出的方法,以南寧市國土局GIS數據管理與應用和自身的測繪生產作為研究對象,設計開發出了多引擎驅動GIS一體化更新系統,實現了測繪生產和GIS應用在實際業務中的無縫集成,并獲得了良好的運行效果。可見國土測繪與國土GIS一體化集成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3 結束語

測繪與國土GIS一體化集成的新方法的提出,為實現測繪生產和GIS應用在實際業務中的無縫集成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持。通過在實際測繪生產中應用中獲得的良好運行效果,則更進一步的證明了該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蘇斌,趙軍喜,孫慶輝,張毅.市級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建設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8(1).

第5篇:國土資源數據管理范文

一、信息化建設的成效及現狀

(一)信息化建設的成效

1、信息化意識普遍增強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全市國土資源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全市國土資源信息技術應用、開發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辦公效率,推行政務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強行風,樹形象,增服務的信息化應用意識普遍增強。

2、信息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開通了與省廳的網絡連接;建成了國土資源視頻會議系統;新建了市國土資源局面向社會公眾服務的網站;對局域網進行了更新改造,對國土資源網站還將進一步完善,使土地招、拍、掛進行上網公告,增強土地招、拍、掛的透明度,增強社會公開監督,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二)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雖然我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市整體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現狀不容樂觀,和全省及其它地市信息化建設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

1、信息化組織機構建設不夠完善

全市只有市局成立了信息中心,目前只有一名技術人員。各縣局、分局目前只是局內部成立了信息中心。

2、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

全市各縣局和分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軟硬件投資較少。

3、信息化建設專業人才缺乏

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從事信息化建設的人員,絕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從事信息化工作的專業知識不夠,經驗不足,并且多是兼職,與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很不適應。

4、信息化建設重視程度不夠

有些縣(區)、科室對國土資源信息化認識不到位,信息化在國土資源管理中尚未得到廣泛應用,全市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還不能與新形勢下國土資源管理相適應。隨著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不斷變革,這些問題將顯得日益突出。

二、“十二五”信息化建設目標

根據省國土資源廳信息化建設總體工作部署,市國土資源“十二五”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建立起結構合理、功能完整、安全穩定、監管有效、服務全面,覆蓋全市的國土資源信息化體系,基本實現國土資源政務管理的網絡化運行,增強國土資源行政管理的效能;形成網上雙向互動式的國土資源公眾信息服務體系;建立一支穩定的國土資源信息化隊伍。具體目標如下:

1、基本形成全市國土資源網絡體系。完善市國土資源局機關局域網;逐步建立和完善縣級國土資源網絡,保證與省廳網絡運行暢通,基本滿足數據遠程交換,網絡安全得到進一步加強。

2、政務管理業務逐步實現網上運行。基本完成市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市、縣級國土資源政務管理網上運行。

3、逐步完成市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建設,圍繞國土資源管理中心任務,逐步完成一批全市國土資源主要業務的基礎性、戰略性數據庫,數字化信息的積累取得明顯進展,數據庫更新機制基本形成。

4、信息資源基本實現共享,信息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縣局對外網站全面建立,各分局依托市局網站建立獨立頁面,由縣局、分局指定專人負責各自網頁的更新管理,政務信息。實現市、縣和分局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信息共享程度明顯提高,網上雙向互動式的國土資源信息社會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5、信息化建設進一步規范,信息化組織機構更加健全,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標準制定等方面取得成效,市、縣級信息化機構(信息中心)確定,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結構比較合理的信息化隊伍。

三、工作任務

(一)國土資源政務管理信息化

1、以電子政務為重點,建設以業務為主的政務管理系統。針對我市電子政務建設基礎薄弱,縣區電子政務建設相對滯后實際,加快以業務為主建設應用系統,適時推廣跨越發展,把縣區和科室獨立的業務應用及數據庫系統建立和集成到一個可管理的環境中。通過電子政務平臺的統一數據資源管理機制、統一組織機構管理機制、統一業務規則管理機制和可視化集成的管理平臺,形成全市統一的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建設技術框架和運行環境,進一步推動全市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建設的規模化發展。

2、建立市、縣業務網絡化運行體系,實現數據交換共享和主要業務系統上下聯動,規范市、縣國土資源政務管理主要業務系統的業務關系和數據邏輯結構,建立上下級業務系統的數據共享和系統交換機制,形成市、縣業務網絡化運行體系,并省廳相關業務系統聯結,實現各級業務數據間的交換共享和主要業務系統間的協同聯動。以“金土工程”為重點,以耕地保護為目標,通過數據共享和系統交互機制,完成市、縣級建設用地申報和土地供應等業務系統,與地政基礎數據庫和相關地政業務系統聯通,形成建設用地申報、審查、審批、供地于一體的網絡運行體系,實現上下級數據的互運響應,隨時掌握新增建設用地、耕地占補和土地供應信息。推廣應用國土資源綜合統計網上直報系統,實現國土資源綜合信息自下而上的全面、準確、及時的獲取。

(二)國土資源信息開發利用

1、加快“金土工程”基礎數據庫建設

加強統籌規劃與組織落實,加快“金土工程”基礎數據庫與相關數據庫的建設與完善,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建設、管理、運行、服務機制,明確數據庫建設、維護職責。市局和縣局要加快開展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規劃、基本農田、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城鎮地籍、基準地價、土地市場、土地監察等方面的數據庫建設。

2、推行政務公開,加強信息服務

建立健全信息公開與制度,加快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向社會和決策管理部門提供形式多樣、實時快捷的信息服務。完善市國土資源門戶網站,建立縣級國土資源獨立網站。設立政務公開、舉報、網上辦事與網上交易等欄目。建立國土資源違法、違紀網上舉報系統和電子系統,接受社會監督。利用網站體系推進政務信息開發利用。通過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加快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以國土資源網站體系為平臺,增加政務信息公開查詢和網上辦事功能,充實網上信息內容,為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查詢、網上申報、電子等形式多樣的信息服務。加強宣傳教育,普及相關學科知識與文化,增強全社會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意識。

(三)國土資源信息化基礎設施

1、建設市國土資源數據中心

市國土資源數據中心是市國土資源數據有效存儲、管理、運行和維護的中心,為全市國土資源電子政務系統提供數據支持;同時也是全市國土資源信息共享交換及服務的中心。數據中心建設以數據為核心,依托成熟的數據庫管理、網絡和信息交換技術,按照統一標準,在全面總結國土資源政務管理和信息社會化服務的基礎上,建設與完善市國土資源數據中心體系。建立國土資源數據管理模式。建立集中與分布式管理相結合多級備份、相互印證、相對獨立的數據管理機制,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維護和服務。確立數據在線和離線服務方式,針對不同的數據服務方式采用相應的數據存儲、管理模式。

2、健全信息化規范與制度

在已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基礎上,建立與全市國土資源信息化相適應的標準化工作管理機制。制定全市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規范和標準,提高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標準化程度,形成較為完善并符合我市實際的國土資源信息化標準體系。同時,要加強對各種已有標準的指導培訓和推廣應用。

3、保障信息安全

加強網絡系統信息安全建設,重點實施物理隔離技術,在物理傳輸上、物理儲存上隔斷網絡或非網絡。完善網絡攻防安全子系統,如防火墻系統、入侵檢測系統、網絡防病毒系統、主機保護系統等,同時采取適時備份和定期備份結合,進一步提高網絡系統信息安全性。HTtP//: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切實把信息化建設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以信息化建設帶動國土資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要制定計劃,明確年度工作任務,落實職責,建立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年度考核制度。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對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

(二)健全體制,完善制度

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必須有工作機構和組織保障。市國土資源局要成立專門的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市、縣級國土資源局要成立專門的信息化建設機構(信息中心),分局要指定專人負責信息化工作,配備一定數量的專業技術人員,按省廳要求積極開展信息化工作。要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數據匯交、信息公開與、網絡安全、信息化管理與監督等相關制度,使信息化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證信息化建設的順利實施與信息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三)穩定投入,適時跨越

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擴大資金來源,確保穩定可靠的信息化資金投入

第6篇:國土資源數據管理范文

關鍵詞:土地資源;信息化建設;資源管理

Abstract: China's land area is vast, along with the land utilization degree of deepening and the diversity of land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ways,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difficulty also gradually strengthened. The traditional l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erefore, in recent years, after peopl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emergence of a new way to l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t present this way has been related to the practical use, to make it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Keywords: l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Internet目前被廣泛的應用在眾多的領域管理中,因為其高效和快速的數據處理,成為了當今數據庫管理的基本技術。隨著該技術的優勢不斷地被開發和拓展,該技術也走進了土地資源的具體管理當中。我國傳統的的土地資源管理方式人工的文字記載,文字記載的耗費時間和人力多,記錄可能存在偏差,并且保管問題嚴峻。同時對于后期的數據調閱由相當大的難度,對于需要更新的數據操作起來繁重復雜,更新的數據涉及到的人員和部門廣,工作效率極低。為了徹底的扭轉這一弊端,我國的當代國土管理引進了Internet技術。

1土地資源管理的特點

我國的國土面積遼闊,地區間的差異大,國土的類型復雜,分布廣,因此,對于國土資源的管理是一個涉及面廣的高難度工作。它事關經濟、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同時國土資源并不是一個恒定的靜態系統,有著突變和漸變的多方面的因素融合在其中,需要相關的部門對其進行必要的動態監測和管理。國土資源的管理主要目的是利用和優化。通過對于現存的國土資源現狀的調查和數據分析,能夠根據土地的實際和周邊的環境、社會背景等,通過專家的數據評估,制定正確的利用計劃和規范管理。扭轉國土資源的以往錯誤利用和破壞,為國家的土地資源提供一定的保護。信息化的土地管理模式必將取代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而取締傳統模式存在的管理弊端和漏洞,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能,拓寬土地利用的形式,降低土地資源的利用產生的次生環境污染。總之,以最合理優化的土地利用方案進行相關的土地資源管理。

2信息化的含義及特點

土地資源管理的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在國土資源信息化管

理的延伸,是國土資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利用計算

機網絡技術為土地的利用、開發、規劃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

有力的信息支持,從而提高土地資源管理效率的過程。土地資源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根據網絡進行必要的數據分析,結合土地的實際地質條件、周邊附帶環境、常年的氣候因素、相關的人為因素等,對土地進行合理的初期利用規劃,使得土地在實際的開發中可以嚴格的按照設計的方案進行,這樣就能減少不必要的土地浪費,以最小的土地面積實現最大規模的土地利用價值,以提高利用效率。土地資源利用之前需要結合大的宏觀政策和小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綜合規范,既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又獲得必要的經濟價值、環境價值和社會價值。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的內在作用表現為:信息越來越成為土地資源統計和合理規劃的動力,咨詢服務業逐漸成為土地產業結構中的基

礎服務之,智力活動對土地資源創造更大價值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土地管理開始依賴于信息化管理系統。其外在形式也是種漸進的過程,表現為在土地資源管理領域全而地發展和應用。

3土地資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1、對于紛繁復雜的大量國土數據進行必要的整理工作,以便于后期的數據的利用和土地的規劃。前文已經介紹到,我國的國土面積遼闊,因此國土的數據就相對的龐大和復雜,人工的歸類顯然不合理,信息化的數據管理直接可以完成必要的高難度操作。同時國土資源的時效性強,國土資源受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可能隨時的出現新增的土地利用狀況,需要網絡對原有的數據進行及時的更新和處理,以滿足實際的土地利用需求。另外土地資源具有多個空間和時間的尺度,它需要所獲得的土地資源的數據是客觀的而且真實可靠。沒有人為的變更、數據必須保持上下一致、數據必須根據實際進行必要的變更,只有這樣的數據才能做到科學的土地利用規劃的依據。嚴格國土資源管理和保護制度、強化國土資源監管的信息基礎。因此,必須建立全新的國土資源數據管理模式。

2、滿足多方位的集土地登記、土地規劃為一體的電子政務服務要求。

3、提高土地登記、規劃、利用的透明度。信息化提供了多個

信息的展示平臺,土地的規劃、登記、利用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可以第一時間的在平臺上得到公布,實現信息的共享。提高土地資源管理的在大眾中的公信力,利用信息化數據平臺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4土地資源信息化建設探討

土地資源信息化建設必須進行統籌規劃、統協調、逐步完

善,處理好土地資源信息化建設與土地的合理利用對經濟發展

促進作用為大局的關系、基礎設施建設與資源開發及服務的關

系、計算機網絡與傳統媒體的關系、上級與下級部門信息系統信

息資源統籌規劃的關系。

1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信息服務網絡建設。信息

基礎設施建設是信息體系建設的重要標志。國家根據實際的需求進行了必要的財政撥款,以保證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使用,完善國土資源的管理,但是由于我國的信息化土地資源管理模式剛形成,仍舊存在大量的建設需求,所以對于資金的需求往往比較大,超出了財政的補貼,進而導致了資金的不足。需要多方的獲取必要的資金投入。同時,建立以現在信息系統為基礎的信息服務網絡為重點,根據土地資源管理的實際需求,推進信息化進程,提高信息化服務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比重。要加強計算機和網絡在管理中的應用普及程度,提高信息基礎設施的科技含量和使用效率,并推進信息管理與信息化建設企業、中介組織的介作,加強國土資源管理信息基站的建設,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信息方式。

2加強土地信息資源建設是信息服務質量和水平的重要

保障。信息的數字化、網絡化管理以及信息的是推動土地資

源管理高效合理的重要手段。這就要管理人員可以依據實際的需要進行土地的動態和靜態的雙重監測,并及時的收集有利用價值和參考價值的有效數據,并通過網絡技術對于所欲的數據進行分類和處理,將數據系統的歸類存檔,及時的需要的數據。同時,必須通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提高信息的查閱能力和處理能力,實現數據的最大利用價值。

3)加強對廣大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工

作人員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信息化的土地管理模式剛剛興起,還不夠成熟,傳統的工作人員在以往的工作基礎上轉變比較困難,因此,需要定期地進行必要的相關知識的培訓,以增強員工的業務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我國目前的國土資源管理人員的素質比較低,文化基礎薄弱,需要引進相關的專業技術操作人員,并對現存的工作人員進行進行審核和評比,通過優勝劣汰的管理機制,優化管理團隊的質量。只有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升,才能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土地資源數據的收集和系統的整理。

綜上所述,我國的國土資源實際狀況復雜,管理現狀不夠合理,必須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新型的管理模式。信息化與國土資源管理的融合,首先是拓展了信息技術的利用范圍,是信息技術在實際的利用中得到技術的深化,同時,提高了國土資源管理的效率,減少了管理的人員和操作環節,節約了不必要的管理資金投入,是完全符合我國的發展現狀的科學土地管理辦法,有利于我國縮短與國外的國土管理的技術差距,該技術的應用,必將擴大實際的國土管理范圍,經存在良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段煉.淺論土地管理信息化問題[J]. 才智. 2011(10)

第7篇:國土資源數據管理范文

【關鍵詞】 土地管理 政務業務一體化 三段式集中制作應用模式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on building

territory governmental affairs and business integral whole turns

-- A research on case of Guilin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bstract】 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fully analyzing the Guilin land manageable situation,business process,OA andland database through investigating,On the foundation that the many source databases and several systems applies the result,pass to adopt a mete database and information serve the share and exchange system of method and existing system of OA carry on together.researches land informationsystem application onbuildingLandAdministrative and Business which is on the face ofthe methods,ke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result,three steps applying mode is provided firstly.Practice the certificate,this kind of gather method is forerunner,reasonable,fast advantage,obtained to a good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technique result.

【關鍵詞】  The land management governmental affairs and business integral whole turns three steps concentration manufacture application mode

土地部門建立以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部門的業務工作及范圍不斷擴大:完成了城鎮國有土地登記發證及地籍調查[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編制及保護區劃定、城鎮土地定級估價,此外,還完成了大量的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土地違法案件及土地糾紛的查處,新一輪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及變更調查等許多基礎性技術工作,為土地工作的科學化管理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和豐富的經驗,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料來管理有限的土地資源和土地資產、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已迫在眉睫。顯然,借助現代化的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其他最新的科技成果來完成土地管理的各項任務,建立土地信息系統是必由之路.原桂林土地局適時地提出了建立桂林土地信息系統(以下稱GLLIS)。土地信息系統是科學管理土地的最高形式,亦是土地管理現代化的標志,對當前和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都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1 系統構成

GLLIS總體構成[1]如圖1。系統以MAPGIS為地理信息系統平臺,以桂林市1:500、1:10000地形圖和1:500地籍圖、1:10000詳查圖以及其他綜合信息為核心,構成系統數據庫,由接報件窗口辦文等11個子系統組成。這些系統相互協調,根據權限進行資源共享,能隨時提供各部門的業務情況、辦件進度等信息,并可隨時監督各部門的執行情況。方便地查詢整個桂林市范圍內有關土地方面的各種信息,為土地管理的科學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這種全功能土地管理信息系統也是今后土地科學化管理的方向[2]。

圖1 GLLIS總體構成

Fig 1 GLLIS total composing

2 系統應用特色

§2.1 基礎數據庫建設

隨著桂林市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工程逐步完成,采用全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地面數字測圖、權屬調查,配合GPS、GIS和網絡技術,整合了一套完整的基礎數據庫,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地籍數據庫和200平方公里的地形數據庫[2,3];100平方公里的正射影像圖和三維建模;9個縣、1個市1:10000土地利用數據庫1000 多幅;利用GPS建立了基礎、首級控制網,控制網已經覆蓋200多平方公里,為“數字桂林”奠定了基礎。

§2.2 多源數據和多個應用系統的一體化管理

完成了城鎮地籍、土地利用(詳查)、建設用地、窗口辦公、土地監察、綜合查詢等子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通過100M光纖連接城區機關大樓和服務大樓,通過VPDN/VPN虛擬專網方式連接市局和分局、縣局,由接入商和市局的服務器做兩次認證,并通過防火墻和外網隔離,在該網絡的基礎上,應用C/S模式(局域網上)和 B/S模式(廣域網上)通過土地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實現窗口式限時辦公、政務公開、信息、公開查詢等功能。采用了分布式數據庫管理技術,實現了市局與各分局、縣局之間空間數據的分布式管理,以及行政數據的實時更新,確保了兩級數據的一致性。

§2.3 海量數據管理

采用無縫接邊、無空白漫游、變焦等技術,檢索速度快,具有強大的數據管理能力。在此基礎上實現了三庫合一:矢量庫+影像庫+高程庫。不僅對宗地信息“所見即所得”,而且對宗地上的建筑物也一目了然。

§2.4 數據采集和GIS一體化管理

實現了數據采集 - 內業處理- 成果輸出-GIS一體化管理(圖2),采用多種圖形數據更新方式,包括:通過解析編輯工具直接錄入界址點成圖、通過明碼文件直接轉換成宗地圖更新、添加外業數據自動替換虛擬宗地、通過標準圖幅輸出工程自動更新底圖庫數據、通過任意多邊形裁剪MAPGIS工程“回帖”更新地形、地籍數據。

§2.5 三段式集中制作模式

根據業務和辦公流程和功能分析,首次提出土地信息系統辦公和業務一體化應用的三段式模式:第一段:窗口收件初審,實現大屏幕公告、辦事程序、辦事指南和辦件進度,觸摸屏查詢;第二段:審批、輸出表格;第三段:信息中心集中制作輸出各類圖、證、卡的三段式業務流轉模式。制定三段式業務流轉應用模式可實施限時辦公制度,明確窗口、各科室和信息中心的職責,提高透明度;可以按照機關辦件決策和事業單位集中制作的原則調整機構,把信息中心和勘測服務站、發證辦公室、檔案管理合并為一個單位,實現圖件數據測繪和計算機成圖、制證技術的集中制作,改變基礎圖件測繪中數據的整理、移交和更新困難的局面,使機關人員從繁瑣的手工制作中解脫出來,提高辦事效率;可以解決應用困難的問題:以往由于習慣或操作空間數據困難的原因,有些部門或科室人員仍然使用傳統的手工操作,以致造成系統與科室、部門、測繪和檔案管理的脫節,數據不能及時匯總,應用三段式模式后,窗口和機關人員操作信息系統異常簡單,大量的技術事務性的應用由信息中心完成,發揮信息中心集中加工整理數據入庫的作用。

圖2 數據更新流程

Fig 2 The data renewal process

轉貼于

3 政務系統集成

§3.1 政務系統集成設計

GLLIS選用現有成熟的OA政務信息平臺(如圖3)強大的擴展與集成能力,為業務系統實現單一式入口、組織機構統一規劃、用戶統一規劃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4]。OA政務信息平臺可以按圖4 所示進行系統集成。在整個系統中,數據共享管理系統處于數據管理、數據共享的核心地位;并且利用本身固有的WEB SERVER 功能,通過Internet向社會提供公眾信息服務。GIS模塊、OA模塊都通過該系統來進行數據的查詢檢索、瀏覽、下載;在完成業務流程后,處理的結果上載數據庫系統,實現數據的更新。GIS系統與OA系統是互聯的,實現數據的傳遞及互訪。這兩個系統均能夠通過數據管理系統調閱基礎地理信息庫、應用圖形、圖像數據庫及應用管理信息庫中任何數據。由于數據需要遠程傳輸,且主要通過Internet進行數據更新和同步,因此主要依賴Web Service技術來實現數據服務。總原則是哪里有數據哪里就有服務,在圖5中,A數據中心有空間數據庫服務器A,就需要提供對A數據庫訪問的Web服務。同理B數據中心需要提供對B數據庫訪問的Web服務。但是Web服務屬于無狀態應用,它只負責提供服務,這樣在A數據中心數據庫服務和B數據中心數據庫服務之間沒有任何關系,他們需要通過元數據服務器來協調通訊,建立兩者之間的邏輯連接,進而實現數據更新。實際工作中,各級數據中心首先將需要的數據在各級元數據庫服務器中進行注冊,也就是將數據出去,這樣當A數據中心需要訂閱B數據中心的數據時,通過元數據服務器A找到元數據服務器B,在B中找到已經注冊的相應數據然后通過服務從相應的數據庫服務器中得到所需的數據,實現數據更新和同步。

圖3 一個典型的政府公文和OA處理系統

Fig 3 Atypical government official document and OA handle system

圖4 政務業務系統的集成

Fig4 The governmental affairs and business system gather

圖5 異構分布式數據中心架構

Fig 5 The integrated and distribute typedata center structure

§3.2 構建一站式服務門戶網站

國土政務業務一體化系統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社會公眾通過交互式網上辦公系統,實現足不出戶完成與國土部門的辦事程序,辦理諸如土地登記申報、抵押登記、建設用地審批、土地法規咨詢服務、征地等有關事務。這就需要實現分布式海量數據共享管理和多級分布式協同工作機制。

在電子政務建設的當前階段,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最主要的表現方式就是政務內網網站與在互聯網上的門戶站點。在以上業務應用系統和政務系統基礎上,建立基于高度集成與共享能力的政務內網網站、政府互聯網上的WEBGIS門戶網站,進一步發展而形成的具有高度互動與協作能力的政府一站式門戶網站是政務業務一體化的有效解決方案。結合市級數據中心進行數據的傳輸交換,內部辦公系統實現信息在國土部門內部的傳輸、審批,最終幫助政府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4 結束語

GLLIS應用4年以來,通過三段式模式集中制作可以進行系統應用的收費,每年都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已經形成系統應用項目收費更新數據、設備再投入應用的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達到了現代化文明辦公目的。

廣西國土資源廳于2003年4月22日至23日組織國土資源部等有關專家對該項目進行了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系統設計合理,技術先進,實用性強,整體上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在統一開發平臺環境下,實現了多源數據和多個應用系統的一體化管理技術,以及空間數據分布式管理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4年10月,受國家科技部和國家測繪局聯合委托,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把《桂林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工程評為全國GIS優秀示范工程金獎。隨著系統的深入應用和政府職能的轉變,構造基于多個業務系統一體化的互動式門戶網站已勢在必行,也是電子政務系統發展的更高形式。

參考文獻:

[1] 許貴林.土地信息系統應用的研究[J].地球科學,2003,VOL23(增刊);P15-P27

[2] 吳信才.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2.3:P12-P13

[3] 國土資源部.縣(市)級地籍數據庫規范[R].南寧:國土資源廳,國土資發[2001]245號 2002.2

第8篇:國土資源數據管理范文

【關健詞】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應用;維護管理

1 引言

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綜合了我國目前土地利用現狀管理的各種實際應用需求,涵蓋了土地利用數據庫管理、土地利用變更管理、查詢統計、報表管理、歷史數據管理、圖件管理、系統管理等一系列的業務,系統功能強大、使用簡單、穩定可靠,具有兼容性、規范化、可擴展性、可操作性、數據的共享應用、數據的一體化管理、影像的高度壓縮和快速還原顯示等顯著特點。建設和維護好縣級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為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土地資源評價、建設用地審批等提供快速、高效、準確、直觀地服務。

2 數據庫建設

2.1 數據庫結構

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由主體數據庫和元數據庫兩部分構成。其中主體數據庫由空間數據庫和非空間數據庫組成;元數據庫則由矢量數據元數據、DOM元數據、DEM元數據和其他元數據組成。縣級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邏輯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邏輯結構圖

2.2 數據庫內容

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主要存儲矢量、柵格、統計表格、報告文本、掃描文件等數據,具體內容有:1)測量控制點、行政區、行政區界線、等高線、高程注記點、坡度圖等基礎地理信息數據;2)地類圖斑、線狀地物、零星地物、地類界線等土地利用數據;3)宗地、界址線、界址點等土地權屬數據;4)基本農田保護片、基本農田保護塊等基本農田數據;5)DOM、DEM、DRG和其他柵格數據;6)矢量數據元數據、DOM元數據、DEM元數據等元數據;7)其他數據。除此之外,建庫單位還可根據具體需要,依照《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要求進行數據庫的結構設計,對屬性數據結構表等內容進行擴充。

2.3 數據庫應用功能

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應用功能有:信息查詢功能、專題圖制作、統計匯總、土地利用變化分析、基本農田分析、日常更新與年度變更、歷史數據管理等功能。可完成自定義查詢、組合查詢等多種查詢功能,實現日常土地管理有關圖件的快速查詢及圖屬互查;不同專題圖的制作功能可實現基本農田分布圖、耕地坡度分級圖等多種專題圖制作,并能生成規范所要求的統計匯總表,具有表格的統計、匯總、查詢、編輯、打印輸出等功能;能對不同區域、不同時間段的基本農田保護區的用地結構和占用基本農田情況進行土地利用結構、土地利用動態分析;具有農村土地調查數據日常更新,年度變更數據批量處理等功能,并生成年度變更上報數據;可完成圖形與屬性歷史信息的存儲、查詢和追溯等。

3 數據庫在縣級國土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體現了各行業用地的權屬、結構、數量和分布,是政府各相關部門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辦事效率、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參考。其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為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提供依據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空間上、時間上所作的總體安排和布局,是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礎,屬于宏觀土地利用規劃,是各級政府依法組織對轄區內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開發、整治、保護所作的綜合部署和統籌安排。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和新一輪產業結構的調整,土地資源的供需矛盾將更為明顯,這就需要進行新一輪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實現國家對土地的宏觀調控和用途管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到“十二五”規劃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而二次土地調查建立的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中準確、翔實的土地數據將為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保障。新一輪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以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中的地類為依據,通過對轄區內的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和基本農田等各種圖斑的地類、質量、面積和分布等進行分析,合理制定農業與非農業之間的配置以及農業與非農業內部的配置,從而達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切實有效保護耕地和實現不同產業之間合理配置的目的,力求轄區內經濟的長遠發展。

3.2 為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提供基礎數據庫

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是在第2 次全國土地調查基礎上,全面查清年度土地利用現狀和變化狀況,滿足國土資源日常管理的需要,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準確可靠的土地基礎數據和圖件等資料,是國土部門對國土資源進行實時、科學、有效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庫的建立以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為基礎,以前后兩個年度的遙感影像和年度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內業提取的變化圖斑為依據,通過外業實地核實調查,確定圖斑實地的地類、位置和面積;根據城市建設用地審批資料,確定建設用地的類型;根據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資料,確定新增耕地來源類型等屬性信息,內業再利用土地變更調查軟件按要求逐圖斑和線狀地物進行變更,建立新的土地調查數據庫,提取年度土地利用變化信息,匯總輸出各種土地利用變更匯總表格和圖件,從而可以掌握年度土地利用變更情況及各種地類之間的流向變化信息。

3.3 為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立項提供科學依據

第9篇:國土資源數據管理范文

關鍵字: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C37 文獻標識碼:A

1.背景

廣東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加快,土地利用變化日趨頻繁,自2001年開始,廣東省逐步開展縣級土地利用更新調查和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工作。廣東省123個縣市,采用了1:2000、1:5000、1:10000三種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底圖數據,縣級土地利用數據的格式包括mapgis、arcgis、geostar、vct四種。現有的廣東省土地利用數據庫是將全省不同比例尺、不同數據格式的縣(市)土地利用數據庫通過統一的標準加工整合后匯總到省級數據平臺建立數據庫,但此系統不能滿足全國二次土地調查的數據庫標準,對縣市提交的新標準的數據無法進行管理和應用,因此,迫切的需要建立全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實現對全省土地利用數據的管理和更新,從而更好地保護土地資源,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

2.系統的建設情況

廣東省土地利用調查數據庫系統主要目標是實現對土地利用數據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共享,為土地調查、土地統計等業務活動提供支持。因此應結合廣東省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GIS技術、OA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主要技術,設計出符合本省數據交換、數據更新模式的系統。總體思路是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圖形平臺,以大型的關系型數據庫為后臺管理數據庫,存儲各類土地調查成果數據,實現對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基本農田、權屬調查數據的圖形、屬性、柵格影像空間數據及其它非空間數據的一體化管理;借助網絡技術,采用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方式,有效存儲與管理調查數據;考慮到土地變更調查需求,采用多時域空間數據管理技術,實現對土地利用數據的歷史回溯;另外,為了保證土地調查成果的現勢性,利用對遙感影像數據的動態監測技術,進行數據的快速更新工作。

2.1系統架構

系統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網絡系統、數據中心、數據庫管理系統、信息化標準、安全保障系統五部分組成。各部分以網絡為載體,數據中心為核心、信息系統為訪問接口,相互聯系。網絡系統是連接各級數據中心的橋梁,是基于國土資源業務網或國土資源外網建立起的貫通上下、橫貫左右,連接部、省、市和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局域網的網絡體系。數據中心即 圖1 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總體架構

存儲相關數據的土地調查數據庫(資源層),包括數據交換系統和數據管理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建立在數據服務基礎上,對具體的數據進行業務操作(業務層),并進行信息共享與信息。安全保障 系統包括系統的本身的安全和數據安全兩部分的管理。信息化標準提供數據入庫、數據交換的各種標準。

2.2系統主要功能

系統主要功能包括:多源、多尺度、多專題、多級數據的統一管理;多級數據信息的查詢、統計、分析、匯總、交換;各種圖件、專題圖的編制;信息以及為各級電子政務系統提供數據服務等功能。

圖2 土地調查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結構圖

功能結構如圖2所示,具體功能包括空間數據庫維護、管理、查詢、分析、統計、匯總、數據交換和輸出等功能模塊。

(1)數據編輯與處理。數據編輯與處理功能主要有對圖像進行配準處理、輸入和輸出轉換、坐標轉換、投影變換等;進行點、線、面等圖形數據的編輯功能;進行電子數據采集,包括鍵盤輸入坐標點的功能和批量導入GPS、全站儀等測量儀器的電子數據的功能;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之間的轉換;對入庫數據進行檢查并進行一定的錯誤處理;對不同比例尺空間數據進行整合處理,提供相關輔助工具實現數據由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的有機融合。

(2)數據管理。數據編輯與處理功能主要有對各圖層、數據結構、數據字典、元數據、柵格數據、非空間數據等的管理及維護;包括用戶權限設置、密碼設置、備份與恢復、出錯處理、日志監控等在內的安全管理功能;集中統一對全省所有縣級行政單位的新土地標準數據成果進行入庫及管理;管理多年度的土地利用數據。具有歷史信息的存儲、查詢和追溯功能,主要包括圖形與屬性歷史信息的保存、能對歷史信息進行追溯查詢等;實現分布式數據庫集中管理,即集中管理任意多臺服務器上多年度各專題的數據;實現與其他類型國土資源數據庫的銜接,通過初始配置的方式能夠自動調閱、顯示其它數據庫的內容,支持對這類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查詢等操作,能夠采用圖表形式來表現分析結果。

(3)信息查詢與分析。系統提供多種查詢功能,主要包括自定義查詢、組合查詢、根據點坐標進行查詢及定位等,實現日常土地管理有關圖件的快速查詢及圖屬互查,具有能夠根據空間位置查屬性及混合查詢的功能;支持方便、快速市級、縣級數據的調閱;系統具有面積計算、長度計算等功能,面積計算能采用橢球面積進行計算;支持跨行政區、跨專題的信息查詢及分析;能進行不同區域、不同時間段的土地利用結構、土地利用動態度等的變化分析;能對基本農田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各基本農田保護區的用地結構、占用基本農田情況分析等。

(4)匯總統計。生成新土地標準要求的各類報表和自定義報表,具有表格的統計、匯總、查詢、編輯、打印輸出等功能;具有對多年度變更數據的統計、分析、出圖、出表等功能。

(5)數據交換。支持《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中規定的交換格式及其他常用數據格式(GEODATABASE、SHAPEFILE、E00等)的導入導出,實現與國家和縣級數據庫的數據交換。

(6)數據變更。對土地調查數據進行日常更新,提供滿足各種土地變更類型的處理功能,具有年度變更數據批量處理功能,并生成年度變更上報數據。

(7)圖件輸出。支持各種范圍的專題圖的制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基本農田分布圖、耕地坡度分級圖等。

4. 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男女网18免费91 | 欧美一级艳片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三级 欧美一级 | 欧美特级特黄a大片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人成小说 |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看片 | 欧美videos娇小 | 久久精品99毛片免费 |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2022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美女视频黄.免费网址 | 在线成人精品国产区免费 | 亚洲欧美高清 | 伊人爱爱网 |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 | 婷婷亚洲久悠悠色在线播放 | 免费三级毛片 | 欧美另类丝袜 | 精品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 欧美 精品 | 亚洲看片网 | 韩国日本三级在线观看 | 国内自拍欧美 |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看高清 | 免费真实播放国产乱子伦 | 亚洲在线免费 | 日韩在线网 | 欧美日本色 |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免费看 | 91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 性感美女香蕉视频 | 国产只有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免费人成网站免费看视频 | 自拍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