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呼吸道反復感染范文

呼吸道反復感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道反復感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呼吸道反復感染

第1篇:呼吸道反復感染范文

3歲半的君君是個活潑可愛的女孩,美中不足的是君君的身體情況讓爸爸媽媽非常苦惱:從出生開始她的呼吸道就似乎特別脆弱,感冒、氣管炎、肺炎輪番得過一遍,甚至有過一年之內反復好幾次患呼吸道疾病,如今已經到了入園年齡,可爸爸媽媽卻不敢送她去幼兒園了,到底怎么辦好呢?

其實,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疾病,季節交換時最容易發生。每當孩子生病時,家長就會很困惑,為什么我的孩子總會感冒、咳嗽?好了后又經常復發?有什么辦法能使孩子的呼吸道“健壯”起來?……

呼吸道感染為何喜歡侵襲孩子

* 自身的發育特點

兒童的呼吸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差,呼吸道短小、黏膜分泌不足、纖毛運動差等各種情況,都會使兒童比成人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而且感染情況常常比成人更嚴重,在一個家庭中常可見到成人只是感冒,較大兒童為氣管炎,而嬰幼兒就會發生肺炎。

* 其他的生理原因

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通常還與以下原因有關:

免疫功能低下 人體抵抗呼吸道感染有體液免疫功能(各種抗體)和細胞免疫功能。體液免疫功能低下或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都容易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

先天畸形 尤其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愚型、唇腭裂的嬰幼兒。

營養缺乏病 如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鋅缺乏癥,維生素A缺乏癥等。

過敏體質 如哮喘癥、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等等。

扁桃體問題 扁桃體腫大、充血,細菌、病毒等易于存留和侵犯扁桃體,引起反復呼吸道感染和反復發燒。

一些疾病的隱性感染 如結核病毒感染等。

* 居家照顧護理不當

不論何種原因造成的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常與家庭照料孩子的觀念不當有關。孩子穿得太厚、捂得太嚴,平時不敢見涼,都可導致孩子在氣候冷熱變化的情況下不能很好適應,從而造成感冒,引起支氣管炎或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如何判斷寶貝反復呼吸道感染

一般來說, 年齡0~2歲寶寶,急性呼吸道感染每年超過7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每年超過3次;年齡3~5歲幼兒,急性呼吸道感染每年超過6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每年超過2次;年齡6~12歲者,急性呼吸道感染每年超過5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每年超過2次,均稱為反復呼吸道感染。

如果孩子總是咳嗽感冒,感冒了不容易好,或符合以上所說的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標準,那最好帶孩子到醫院請專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醫生將根據爸爸媽媽所提供的病史,進行相關的化驗檢查,以明確孩子反復感冒的原因,以便對癥下藥。

寶貝呼吸道感染,預防工作很重要

防治孩子反復呼吸道感染,首先要治療原發病,應注意孩子的體質鍛煉,做好耐寒訓練,讓孩子的呼吸道慢慢堅強起來。

平時盡量訓練孩子穿戴不要太厚,有些爸爸媽媽把感冒簡單歸咎于受涼引起,因此給孩子多加衣被。實際上,衣被過多,非但不能預防感冒,有時反而成為引發感冒的誘因之一。

培養日光浴、空氣浴和溫水浴的習慣。可通過戶外活動、跑步、游泳等增強寶貝的體質。

營養攝取要全面均衡,葷素要合理搭配,不要片面追求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少吃油炸、燒烤食品,否則超過孩子脾胃承受能力,反而導致消化不良;要避免偏食,養成多吃蔬菜、水果的習慣;多飲水。

第2篇:呼吸道反復感染范文

【摘要】 對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1]的臨床特點和護理過程進行分析。認為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好發于學齡前期、學齡期兒童,加強心理、飲食護理,預防與調護,防止交叉感染,及時對并發癥給予相應護理有利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順利康復。

【關鍵詞】呼吸道感染; 護理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多發病。本病具有常年反復、發病率高的特點,多見于原發性或繼發性免疫缺陷癥、被動吸煙、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缺乏、先天畸形(如先天性肺發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等)及慢性病灶(如鼻炎、扁桃體炎等)。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收治38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現將對該癥患兒臨床觀察與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38例中。年齡最小6個月,最大9歲,以2~5歲小兒居多。其中先天性心臟病患兒3例,反復扁桃體炎患兒25例,營養不良、低蛋白兒2例,8例患兒微量元素(如鋅、鈣、磷、鐵、鎂)降低。癥狀均以發熱、咳嗽、咳痰、咽痛紅腫或伴有腹痛、腹瀉,兩肺呼吸音粗糙或可聞及干濕性羅音。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在正常值或低于正常值,淋巴細胞高于正常值,尤其在病毒感染時會出現單核細胞增高趨勢,也會出現中性粒細胞下降。在合并細菌感染時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可升高。

2 診斷標準 根據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會議(1987年成都)制定的標準:0~2歲小兒,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3次;3~5歲小兒,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6~12歲小兒,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2]。注: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1次至少間隔7 d以上: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數不夠,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數,反之則不成立,需觀察1年。

3 觀察與護理

3.1 心理護理

由于患兒懼怕醫院的各種治療如抽血、注射、服藥等,加之家長缺乏相關疾病的知識,顧慮預后、擔心患兒難以忍受注射之苦等心理反應,極易影響患兒。鑒此,護士以耐心、細心、和藹的態度對待患兒,初次接觸患兒不突然強行擁抱或交談,以免加重其恐懼心理。先與患兒家長溝通,使其逐漸熟悉,消除陌生心理,增強安全感,同時做好家長的心理指導,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治療過程及效果等,以取得其理解與配合。

3.2 病室環境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避免對流風,避免被動吸煙及異味刺激。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期執行呼吸道隔離,防止交差感染。

3.3 監測體溫 體溫超過38.5℃時給予物理降溫或遵醫囑給予解熱藥,預防高熱驚厥,并觀察記錄用藥效果。出汗后及時給患兒擦汗更衣,患兒臥床休息、多飲水,以加快毒素排泄及降低體溫。

3.4 飲食護理 飲食宜清淡,少食多餐,給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不宜進食油膩、煎炸、辛辣食品。同時加強口腔護理,可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漱口。

3.5 并發癥護理 患兒鼻塞時呼吸不暢,可在喂乳及臨睡前用5%麻黃矸溶液滴鼻,每次1~2滴。使鼻腔通暢,但不宜過頻,以免引起心悸等表現。觀察并發癥的早期表現,如高熱持續不退或退而復升、淋巴結腫大、耳痛或耳道流膿、咳嗽加重、呼吸困難等,應及時處理。

3.6 預防與調護

(1) 保證小兒飲食的營養均衡。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按時進餐、不挑食、不偏食,不強迫孩子進食。牛奶、肉類、蛋類、魚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要均衡。由于維生素A有保持人的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抗呼吸系統感染、增強肌體的免疫功能等作用,因此應讓反復出現呼吸道感染的小兒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黃綠色的蔬菜、黃色水果、瓜類等。飲食清淡,多吃蔬果,避免食積;

(2)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氣候適宜時應多曬太陽和進行戶外活動,多增加戶外活動。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讓孩子進行日光浴,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3) 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衣著適宜。不要給孩子穿得過多(即使在冬季降溫時也不宜給孩子穿得過多),小兒蓋的被子也不宜太厚。氣候變化時應隨時為其增減衣服,不要只增不減。若小兒活動時出汗,應及時用毛巾為其擦干。若小兒在入睡后出汗較多,可在其前后胸墊上小毛巾以防止其內衣潮濕。減少其出汗、及時為其擦汗是防止小兒受涼的重要措施。

(4) 避免小兒接觸感染源。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發的季節,盡量不要帶孩子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如果家里有人得了感冒,應避免病人與孩子接觸。以免交叉感染;有流行趨勢時,可預防性服藥,避免接觸感冒患者。

(5) 創造良好的室內環境。應注意每天定時開窗通風,同時保持一定

的空氣濕度。冬季兒童房間的空氣濕度應保持在50%左右,盡量保持兒童呼吸道濕潤,減少被病菌侵襲的機會。

(6) 積極防治各種慢性病和原發病,如佝僂病、營養不良及貧血等。同時要合理用藥。如孩子發生了呼吸道感染,應進行對癥治療。不要給小兒濫用抗生素。只有在確認小兒已經發生了細菌性感染時,才可適當地給小兒選用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并應嚴格地按照療程用藥。對于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可帶其到醫院做相應的檢查,必要時應檢測一下其體內微量元素的水平和免疫指標。若小兒體內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可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若小兒的免疫功能有缺陷,可對其進行免疫刺激治療。但進行這種治療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其選用合適的藥物,并且要有足夠的療程。

(7) 祖國醫學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治未病”的預防觀念,開創了人類預防醫學的先河,“治未病”提出了預防為主,提倡健康的生活理念,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2]。中醫藥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具有較強的優勢。《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體內存在旺盛的正氣,邪氣就不容易侵犯。中醫優勢在于:改善小兒體質,增強抗病能力。中醫有許多著名方劑,如將加味玉屏風散研成細末,每日2次,每次3g,連服2周,能增強患兒免疫力;或用貫眾6~9g、大青葉6~10g、黃芪6~9g煎服,每日1劑,連服7~10天。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引起,中醫藥在抗病毒感染有很好療效。中藥不僅抗病毒也可抗細菌。通過健脾補氣補腎,增強小兒食欲,增加營養物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的吸收,強壯體質,增強患兒免疫力,降低發病率。

參考文獻

第3篇:呼吸道反復感染范文

【關鍵詞】 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461-01

引言

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是指在單位時間內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復發作,超過規定次數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是兒科臨床常見病,常反復發作,每次發作癥狀較重,病程較長,防治不當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兒的健康及生長發育,且生活醫療水平提高并未使其發病率下降,故越來越受到醫學界和家長的關注。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影響因素很多 ,研究表明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存在細胞及體液免疫的異常。泛福舒是機體免疫調節劑之一,具有激發呼吸系統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

1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診斷要點

1.1 臨床特點

1.1.1 呼吸道感染反復發生(見表1,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中華兒科雜志,1988,26(1):41)。

1.1.2 感染治療困難,具有遷延性及重癥化傾向。病程遷延或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很快發展至支氣管炎、肺炎等。常可查到慢性感染病灶,如扁桃體炎、支氣管擴張等。

1.1.3 部分患兒反應性低,肺部音及X線改變出現晚。病原體中多為致病性低的條件致病微生物,易發生機會感染,平素體弱多汗。

表1 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

注:①上呼吸道感染2次之間至少間隔7天以上;②上呼吸道感染次數不夠時,可加下呼吸道感染次數,但反之不可;③須觀察1年。

1.2 輔助檢查

1.2.1 一般化驗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持續低于4.0×109/L為異常,特別是淋巴細胞計數任何年齡小兒其淋巴細胞絕對值低于1.2×109/L提示細胞免疫缺陷。必要時做血清白蛋白/球蛋白、電泳分析。

1.2.2 體液免疫功能檢查

免疫球蛋白定量測定:包括IgG、IgA、IgM評定結果應注意年齡因素。各類免疫球蛋白濃度低于正常值2個標準差以下為異常,免疫球蛋白總量

1.2.3 細胞免疫功能檢查皮膚試驗

常用結核菌素(PPD)、植物血凝素(PHA)等作為抗原皮內注射,觀察注射局部反應,陰性常提示細胞免疫缺陷。淋巴母細胞轉化試驗 如轉化率低于60%~70%提示細胞免疫缺陷。T?細胞亞類計數 包括CD3、CD4(輔助T細胞)、CD8(抑制T細胞)、CD4/CD8比值。CD3、CD4減少,CD4/CD8比值下降(正常為1.7±0.4)提示細胞免疫功能低下。

1.2.4 補體及調理素等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RRI的小兒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均正常時,應測補體及調理素。總補體活性測定 CH50正常值8~160單位。補體成分測定 C3數量最多正常值:1.15±0.21g/L調理素測定 如白細胞功能正常,而當病原微生物侵入時其吞噬功能未增強,則考慮調理素缺陷。

1.2.5 其他

酌情可測紅細胞免疫、同族凝集素滴度、白細胞吞噬指數、趨化試驗等,必要時可行活組織檢查。

1.3 X線檢查

除確定是否存在下呼吸道感染外,還可測定心-胸腺-胸廓比值,后前位胸片上于支氣管分叉處測定縱隔寬度(CT)、橫膈頂部胸廓寬度(T1)及肋膈角水平上的胸廓寬度(T2),計算出CT/T1、CT/T2比值,以了解胸腺大小。正常小兒隨年齡增長而縮小,病情嚴重者其比值比同齡兒縮小,RRI患兒CT/T值較同齡健康兒明顯縮小(此檢查缺乏明確的異常值,僅供參考)

2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常見的治療方法

2.1 西醫對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治療

西醫的治療主要是對感染期的患兒進行抗感染治療,在緩解期應用免疫調節劑增強機體免疫,同時補充微量元素,營養支持等療法,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少呼吸道感染次數,減輕癥狀,協助患兒度過易感期。年長后多數患兒免疫功能可自行恢復正常。對于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應給予免疫調節劑。

①轉移因子: 又稱傳輸因子,由具有細胞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細胞產生。它們運送父淋巴細胞的抗原特異細胞性免疫( 遲發性過敏反應) 到未暴露或原生的淋巴細胞。從而引發免疫應答,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提高機體防御抵抗能力。

②胸腺肽:是胸腺組織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組多肽,參與并強化細胞免疫功能,可改善機體免疫狀態,預防病毒感染。

③干擾素: 具有廣譜抗病毒功效,引起人類感染的絕大多數病毒對于干擾素均有敏感性; 干擾素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它能調節宿主的免疫反應,包括調控宿主免疫應答。

④多抗甲素: 為甲型溶血性鏈球菌 33#菌株提煉的一種具有免疫活性的 α - 甘露聚糖類物質,能提高外周血白細胞,激活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活化巨噬細胞及淋巴細胞,改善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2.2 中醫對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治療

第4篇:呼吸道反復感染范文

關鍵詞 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 發病因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5

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RRTI)是兒科常見病,通過對因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42例患兒與42例正常兒童的身體各項主要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并檢測兩組患兒血液中的鐵、鋅、鈣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結果觀察組患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與基礎疾病的存在有關,與身體鐵、鋅、鈣等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有關;這部分患兒多為早產兒和母親生育年齡偏大,及營養不良,大部分存在著基礎疾病,同時與居住環境及過敏體質有關。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發病因素主要是營養不良,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而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基礎疾病的存在及產前產后的綜合因素等,所以對該病的預防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RRTI)是兒科常見病,通過對因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42例患兒與42例正常兒童的身體各項主要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并檢測兩組患兒血液中的鐵、鋅、鈣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結果觀察組患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與基礎疾病的存在有關,與身體鐵、鋅、鈣等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有關;這部分患兒多為早產兒和母親生育年齡偏大,及營養不良,大部分存在著基礎疾病,同時與居住環境及過敏體質有關。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發病因素主要是營養不良,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而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基礎疾病的存在及產前產后的綜合因素等,所以對該病的預防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資料與方法

資料與方法

2006~2009年收治反復下呼吸道感染患兒42例,作為觀察組,42例正常兒童作為對照組。兩組兒童年齡均8個月~9歲,平均年齡3.5歲;觀察組患兒按1988年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紀要中的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診斷確診為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1];兩組兒童在年齡上無明顯差異[2],無統計學意義(P>0.05)。

2006~2009年收治反復下呼吸道感染患兒42例,作為觀察組,42例正常兒童作為對照組。兩組兒童年齡均8個月~9歲,平均年齡3.5歲;觀察組患兒按1988年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紀要中的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診斷確診為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1];兩組兒童在年齡上無明顯差異[2],無統計學意義(P>0.05)。

檢查方法:對兩組小兒均取靜脈血,檢測血液中鐵、鋅、鈣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登記有無基礎疾病,詢問病史,記錄母孕年齡及孕期情況、出生時有無早產、喂養方式、營養狀況、家庭居住環境、有無疾病治療不規范史等。

檢查方法:對兩組小兒均取靜脈血,檢測血液中鐵、鋅、鈣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登記有無基礎疾病,詢問病史,記錄母孕年齡及孕期情況、出生時有無早產、喂養方式、營養狀況、家庭居住環境、有無疾病治療不規范史等。

結 果

結 果

對照組健康兒童血液中鐵、鋅、鈣等微量元素含量均明顯高于觀察組,兩組相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照組健康兒童血液中鐵、鋅、鈣等微量元素含量均明顯高于觀察組,兩組相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與母親生育年齡、是否早產、有無基礎疾病有關系,兩組比較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與母親生育年齡、是否早產、有無基礎疾病有關系,兩組比較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 論

討 論

通過上述兩組兒童血液中的鐵、鋅、鈣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與母親生育年齡、是否早產、有無基礎疾病的調查結果顯示,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發生與以上因素都有直接或間接關系,上述幾種因素均為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現就其因果關系分析如下。

通過上述兩組兒童血液中的鐵、鋅、鈣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與母親生育年齡、是否早產、有無基礎疾病的調查結果顯示,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發生與以上因素都有直接或間接關系,上述幾種因素均為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現就其因果關系分析如下。

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是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兒童生長發育迅速,如果營養不良,可能造成免疫功能紊亂、貧血等,導致兒童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反復下呼吸道感染。

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是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兒童生長發育迅速,如果營養不良,可能造成免疫功能紊亂、貧血等,導致兒童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反復下呼吸道感染。

基礎疾病:觀察組42例患兒中有基礎疾病31例(73.81%);而對照組僅有2例(4.76%)。充分說明基礎疾病容易導致下呼吸道感染;基礎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喉軟骨發育不良、先天性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支氣管哮喘等。因基礎疾病的存在導致患兒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對小兒基礎疾病的早期診治是預防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基礎疾病:觀察組42例患兒中有基礎疾病31例(73.81%);而對照組僅有2例(4.76%)。充分說明基礎疾病容易導致下呼吸道感染;基礎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喉軟骨發育不良、先天性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支氣管哮喘等。因基礎疾病的存在導致患兒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對小兒基礎疾病的早期診治是預防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血液微量元素的缺乏:通過對兩組兒童血液中鐵、鋅、鈣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檢測,可以看出觀察組42例患兒明顯低于正常兒童;說明血液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導致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之一,當血液中微量元素不足時,會削弱呼吸道纖毛上皮細胞清除病原及過敏顆粒的能力,影響身體中巨噬細胞的吞噬及殺菌能力,容易導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反復發生。

血液微量元素的缺乏:通過對兩組兒童血液中鐵、鋅、鈣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檢測,可以看出觀察組42例患兒明顯低于正常兒童;說明血液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導致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之一,當血液中微量元素不足時,會削弱呼吸道纖毛上皮細胞清除病原及過敏顆粒的能力,影響身體中巨噬細胞的吞噬及殺菌能力,容易導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反復發生。

早產及母親生育年齡偏大:通過對兩組兒童母親生育年齡及是否早產的調查,可以看出觀察組年齡>35歲的母親生育12例(28.57%);早產11例(26.19%);而對照組僅有3例(7.14%)和2例(4.76%)。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早產兒由于在孕期各系統發育不成熟,特別是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所以早產兒患下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明顯高于足月產兒[3]。

早產及母親生育年齡偏大:通過對兩組兒童母親生育年齡及是否早產的調查,可以看出觀察組年齡>35歲的母親生育12例(28.57%);早產11例(26.19%);而對照組僅有3例(7.14%)和2例(4.76%)。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早產兒由于在孕期各系統發育不成熟,特別是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所以早產兒患下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明顯高于足月產兒[3]。

除上述因素外,環境污染、大汽污染、水污染等都可直接影響兒童肺的換氣功能,也是造成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誘因之一。另外抗生素的濫用,可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也是造成小兒下呼吸道感染反復發作的因素之一;綜上所述,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發病因素很多,在控制上首先要強調優生優育;其次對有基礎疾病的兒童應及早診治;第三控制環境污染是保持兒童及人類健康的重要措施。

除上述因素外,環境污染、大汽污染、水污染等都可直接影響兒童肺的換氣功能,也是造成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誘因之一。另外抗生素的濫用,可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也是造成小兒下呼吸道感染反復發作的因素之一;綜上所述,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發病因素很多,在控制上首先要強調優生優育;其次對有基礎疾病的兒童應及早診治;第三控制環境污染是保持兒童及人類健康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張梓荊,盛錦云,王運芳,等.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1998,26(1):40.

1 張梓荊,盛錦云,王運芳,等.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1998,26(1):40.

2 胡儀吉.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1988,26(1):41.

2 胡儀吉.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1988,26(1):41.

3 王業軍,顧華麗,阿爽,王麗燕.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發病因素分析[J].齊魯醫學雜志,2008,12(6):514-517.

第5篇:呼吸道反復感染范文

[關鍵詞]胸腺肽;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5(b)-064-02

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RRI)是一種綜合性疾病,是兒科常見疾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其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降低。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易出現反復感染,而且大部分患兒采用常規方法治療,療效不夠理想,會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免疫調節劑可改善兒童的免疫功能,對防治兒童Rill起一定作用。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應用胸腺肽治療65例RRI兒童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6年6月~2008年6月在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門診及住院治療兒童125例,均符合RRI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齡9個月~12歲,平均6.5歲。對照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齡9個月~12歲,平均年齡6.5歲。二組性別、年齡、臨床表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急性期均予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痙、平喘及對癥支持治療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胸腺肽20 mg,每日1次,靜脈點滴,5 d為1個療程,間隔2個月1次,共3個療程。停藥后每周隨訪1次,隨訪lO個月,觀察療效、藥物不良反應和對藥物的依從性。

1.3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停藥6個月未發生呼吸道感染或僅發生呼吸道感染1次;有效:呼吸道感染次數減少,或雖未減少但每次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較前減輕、病程縮短;無效:呼吸道感染次數無減少、病程無變化。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X2檢驗和“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組和對照組患兒療效比較

見表1。

2.2治療組和對照組臨床表現比較

見表2。

2.3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第6篇:呼吸道反復感染范文

【關鍵詞】 兒童; 反復呼吸道感染; 相關因素

Study of RRTI susceptible factors in children

WU Jing-cai.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Zao-Zhuang,Zaozhuang 2771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ed factors in children's RRTI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accordanc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it. Methods 144 cases of RRTI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non-RRTI children and some investigative tables were draw in which there were 22 possible factors related with RRTI and then finished .The greater impacting factors have been selected gradually with regression and then were analyzed with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immune function and microelement of 81 cases RRTI and 56 cases non-RRTI were tested and the consults were analyzed . Results The main factors for children RRTI have close relations with passive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suspected asthma ,erective care ,malnutrition and weather changes .IgG ,CD3 ,CD4 ,CD8 and 3 microelements such as calcium ,zinc and forum in blood obviously low. Conclus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elated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hildren's RRTI .

【Key words】 Children; RRTI; Related susceptible factors ;Immune functions

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機制復雜,與多種綜合因素有關。為探討其發病相關因素,應用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對144例兒童RRTI進行了易感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對81例RRTI患兒進行免疫功能測定,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44例患兒均來自我院門診或住院患兒,符合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1]。其中男98例,女46例;年齡最大9歲,最小1歲半。對照組根據觀察組的年齡、性別選擇同期的住院或門診非呼吸道感染或未達到兒童RRTI診斷標準的兒童70例。兩組性別、年齡等方面無顯著差異。

1.2 方法 ①自制“兒童RRTI相關因素調查表”,由門診或病房固定人員填寫。調查內容包括:母親生育年齡(C1),胎次(C2),妊娠反應及孕期飲食狀況(C3),胎兒期被動吸煙(C4)分娩方式(C5),圍產期缺氧史(C6),出生時體重(C7),是否早產(C8),喂養方式(C9),被動吸煙(C10),可疑哮喘史(C11),斷奶時間(C12),藥物濫用(C13),護理不當(C14),營養不良(C15),佝僂病(C16),添加輔食過晚及偏食(C17),每年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數(C18),貧血(C19),營養不良史(C20),家族中過敏性疾病史(C21)氣候因素(C22)等共22種相關因素;②兩組患兒均取血進行免疫球蛋白(Ig),補體C3,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測定,血微量元素測定,并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方法 首先將資料用逐步回歸分析法篩選出影響較大的因素,然后進入Logistic回歸模型免疫功能測定及微量元素測定數據用方差分析t檢驗。

2 結果

2.1 回歸(前進法)篩選結果 144例資料就發病與否對21項因素逐步回歸分析,當F=4時,有6項因素進入方程:Y=- 13.5756+2.8742C10+4.0458C11+2.9436C13+2.0531C14 +5.6635C20+3.734C22。

2.2 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以C10、C11、C13、C14、

計算結果以0.05為界限,最終有C10、C11、C13、C14、C20、C22進入Logistic回歸方程。

2.3 免疫球蛋白(Ig)、補體C3檢測結果從表2可見,兩組比較除IgG有顯著性差異外(P0.05)。

2.4 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結果 兩組比較CD3、CD4、CD8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3,( P

2.5 血清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則從表4可見。兩組比較鋅、鐵、鈣均有非常顯著差異(P

3 討論

RRTI的發病與諸多因素有關,本次調查與以下因素有關:①胎兒期被動吸煙;②可疑哮喘史;③藥物濫用;④微量元素缺乏;⑤添加輔食過晚、偏食;⑥過度捂熱;⑦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低下。

3.1 吸煙對健康的危害眾所周知,孕婦或其周圍的人吸煙時,煙霧中毒物被母體吸收后,可通過胎盤損傷影響胎兒發育,或直接毒害幼胎或胎兒。血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一方面可刺激神經末梢釋放兒茶酚胺使子宮肌內血管收縮,子宮和胎盤缺血缺氧,另外尼古丁還可作用于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狀態,導致胎盤血流減少,營養降低,從而使宮內胎兒長期慢性缺氧,導致生理性胎兒呼吸運動頻率減少,造成呼吸功能先天性不足[2]。胎兒期被動吸煙還可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偏低,體內必需元素平衡紊亂。而使小兒生后易患RRTI。本文結果:胎兒被動吸煙的相對危險度RR=4.386 9,即觀察組小兒RRTI受此因素影響為對照組受此因素影響的4.3倍,說明胎兒期的被動吸煙是造成兒童RRTI的重要因素。

3.2 兒童RRTI觀察組中少數有陽性家族史,提示RRTI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但具體遺傳方式和基因尚不清楚。觀察組中有哮喘史者為對照組的3.2倍(RR=3.236 0)。哮喘與RRTI密切相關,廖清奎等[3]研究已證實了哮喘患兒亦有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肺通氣功能不良,易使病原體在呼吸道黏膜內繁殖,這又可增加氣道的高反應性。而呼吸道感染是誘發哮喘的主要因素,可知哮喘與RRTI互為因果。

3.3 抗生素及激素的廣泛應用 個體診所的不斷增加對抗生素、激素應用指證掌握不嚴;目前醫療環境的特點,個別家長有用藥的知情選擇權,使不合理使用激素、抗生素現象日趨嚴重,在不合理用藥中濫用抗生素、激素者占35%[4]。濫用抗生素極易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使呼吸道感染難以控制;而濫用激素會使患兒免疫功能進一部降低而反復發生RRTI。本組調查易感因素中,此因素RRTI觀察組為對照組的7.9倍(RR=7.934 5)。因此,合理臨床用藥,避免濫用激素、抗生素是防治兒童RRTI的關鍵所在。

3.4 護理不當 受傳統因素影響,特別是家中四代同堂,其祖母輩當年由于物質極度匱乏,現在十分過度呵護自己的隔代子孫。特別是在嚴寒冬季,室溫達25°以上時,也得穿嬰兒棉衣褲,包上數層嬰兒襁褓,再蓋上大被褥;即使在炎熱夏季,也講小孩無六月,穿衣過多,使患兒經常大汗淋漓,一般患兒大汗后抵抗力常常降低,呼吸道黏膜纖毛活動度差,極易外感風寒,患呼吸道感染,且反復發作即RRTI。本次結果RR=1.843 4,即RRTI觀察組為對照組的近2倍。因此,改變傳統觀念,普及育兒教育,尤其現代廣大婦幼衛生工作者,更應提高認識,通過產后訪視、兒童系統化管理,指導對兒童的正確護理方法,十分必要。

3.5 營養不良 RRTI兒童常有輕度營養性貧血、佝僂病、微量元素缺乏等合并癥。引起營養不良的原因有早產、先天性疾病、添加輔食過遲而致喂養困難或偏食,使蛋白質、脂肪、能量及各種微量元素均不能滿足兒童的正常需要,免疫力低下易患RRTI。本組營養不良的相對危險度RR=4.296 0,說明營養不良是兒童RRTI發病的又一重要因素。鼓勵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食,糾正偏食,是預防營養不良的正確措施。本組測定3種微量元素(鋅、鐵、鈣)觀察組與對照組含量水平差異非常顯著(P

3.6 氣候因素 本組RR=4.3810,說明氣候因素與兒童RRTI關系密切。因為兒童自主神經不穩定,內分泌功能不完善,內環境不穩定,應變能力差,對冷熱不能自調,RRTI更易在氣候變化時發病。注意在季節變化和天氣突變時做好兒童的生活護理十分必要。

3.7 小兒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尤其是體液免疫處于早期階段,且巨噬細胞功能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RRTI與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關,有人認為機體受某種抗原反復刺激,導致免疫活性細胞處于疲勞狀態,出現免疫系統對感染源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導致反復感染[8,9],反復感染使IgG消耗增多,二者互為因果,造成惡性循環。本文IgG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CD3、CD4、CD8含量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

總之,RRTI病因復雜,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只有注意多方面因素,以預防為主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董守析,胡皓夫,吳士孝,等.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及診療技術研討會(紀要).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4,9(4):92.

[2] 潘明明.孕婦被動吸煙對胎兒的影響.中華婦產科雜志,1997,27(6):348.

[3] 董援利,吳景林,邢書林,等.100例反復呼吸道感染與佝僂病及免疫功能間關系的探討.實用兒科雜志,1991,9(4):92.

[4] 杜文發,楊蓉芬,王玉春,等.談抗生素的聯合應用.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1996(2):34.

[5] 董宗祈,王洪通.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河南科技出版社,2002:55-56.

[6] 李志潔,張鈴葉.呼吸道反復感染與微量元素鋅相關性探討.實用兒科臨床雜志,1996,11(2):3.

第7篇:呼吸道反復感染范文

感染性疾病暴發流行期間,感染率會有3~4倍的增加。首都兒科研究所細菌研究室2015年1~12月的監測顯示,2015年5月起,所檢測到的肺炎支原體陽性率開始升高,12月最高達到56.8%,出現肺炎支原體感染暴發流行趨勢。通常情況下,肺炎支原體每3~7年流行一次,所以本次流行可能還會持續1~2年,爸爸媽媽們還需嚴加防范!

了解“肺炎支原體感染”速讀手冊

* 什么是肺炎支原體?

支原體: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一種致病微生物。

肺炎支原體:支原體的一種,是兒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氣管炎等)的主要致病菌。

特性:支原體缺乏細胞壁,故對作用于細胞壁的抗菌藥物固有耐藥,只對特定的抗生素有效。

* 肺炎支原體感染有多常見?

《中國近期流行病學調查和國際權威指南》指出:肺炎支原體不僅是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孩子社區獲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在1~5 歲孩子中亦不少見。隨著年齡的增長,肺炎支原體檢出率越來越高。有研究報道顯示,在流行季節,肺炎支原體在住院肺炎患者中高達50%以上,一些地區甚至更高。目前出現在學齡前期孩子的感染逐漸增多,有低齡化趨勢。

* 傳播途徑及場所――

肺炎支原體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孩子最易被傳播的場所:家庭、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等較封閉的地方。

* 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嚴重危害――

可以引起系統并發癥,如呼吸窘迫、皮疹、心內膜炎、自身免疫性缺血等。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恰當,疾病一旦發展成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就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并發癥,如膿氣胸、肺膿腫、壞死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腦膜炎、骨髓炎等多種嚴重的肺內肺外并發癥,甚至會有致死風險,所以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 怎樣判斷孩子感染了肺炎支原體?

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早期癥狀似流感:幼兒期的呼吸道感染中以肺炎發病最為嚴重,而肺炎中以肺炎支原體肺炎最為常見,且臨床癥狀不典型。肺炎支原體肺炎“雷聲小、雨點大”,一般起病緩慢,潛伏期為1~3周,其初期癥狀和感冒相似:持續性咳嗽;起病可急可緩;感染的嚴重程度可變度大……

專家提醒:肺炎支原體感染需要進行病原學檢查(如血清學診斷),并綜合多種臨床癥狀綜合考量才能判定,有些家長或醫生僅僅通過白細胞的高低來判斷孩子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是不科學的。實際上,家長難以自行通過癥狀辨別肺炎支原體肺炎,而且易貽誤治療,加大治療難度,所以出現類似癥狀應及時送醫。

* 肺炎支原體感染:抗生素當用就要用!

目前國內外權威指南均指出大環內酯類特別是阿奇霉素類藥物對肺炎支原體感染可實現臨床治愈,因此,對于臨床上被診斷(或疑似)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孩子,以阿奇霉素作為首選治療。

父母用藥誤區1:完全拒絕給孩子使用抗生素

其實這是不對的,當明確感染類型后,當用抗生素就得用。而且青霉素/頭孢素的抗生素對肺炎支原體無效,需要使用阿奇霉素這類的大環內酯類藥物。

父母用藥誤區2:抗生素要少用,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了就馬上停藥

這種觀點其實并不完全正確。一旦開始使用抗生素治療,要根據醫囑用足劑量,擅自

減少劑量和停藥,都可能誘導耐藥,繼而導致病情反復。

Q&A:典型問題問專家

Q:肺炎支原體感染治療之后還會不會再復發呢?

A:肺炎支原體感染復發的概率是存在的,但是要判斷它是不是會復發,要看孩子本身的免疫狀態。

肺炎支原體的感染取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肺炎支原體的致病性,一個是肌體的免疫功能。假如肌體的免疫功能是好的,應該說沒有再復發的可能性;但是假如肌體功能比較差,就有可能再復發,因為它的免疫不是持久的,并不會產生抗體保護孩子一生。

Q:現在有沒有疫苗可以預防?

A:沒有。因為我們造細菌的疫苗,很多是靠它的細胞壁,而肺炎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再加上它的培養很困難,它在普通的培養基上面活不了,一下就死掉了。

Q:治這種病一般的療程是多久?

A:肺炎支原體療程根據個人情況而定,輕重不同,但一般來說時間會長一些,普通的肺炎7~10天就夠了,而肺炎支原體要2~3周以上,如果是重癥的話是4~6周。有研究發現,如果肺炎支原體療程不夠,或者用藥時間不夠,會影響愈后,會引起肺功能的異常,所以我們要求支原體肺炎的療程要達到一定的時間。

第8篇:呼吸道反復感染范文

1 臨床資料

200601/12我院就診或住院的反復呼吸道感染(RRI)患兒70例,均符合全國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學術會議的標準[1],排除先天免疫性疾病,呼吸道畸形,近期未接受過激素及其它免疫調節劑治療,無肝腎疾病. 按就診順序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治療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齡6.0歲;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6.1歲;兩組均酌情給于抗感染及對癥支持等治療. 治療組在恢復期上給予烏體林斯1.72 μg,1次/wk,深部肌注,8 wk;對照組僅在感染發作時給于抗感染、對癥治療. 療程結束后隨訪1 a.治療及隨訪期間不使用其他免疫調節劑. 隨訪并記錄療程結束后1 a.療效評定為: 顯效(療程結束后1 a內未再復發或偶有上感,或不治自愈),有效(發病次數明顯減少,少于3次/年),無效(療程結束后1 a中呼吸道感染次數未減少或有肺炎發生). 結果烏體林斯治療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均高于對照組(91.4% vs 48.6%,P

2 討論

小兒RRI病因和發病機制復雜,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小兒營養、免疫等內在因素及感染、環境等外在因素兩大方面,而作為機體內因條件的免疫功能狀態的高低在RRI發病中占主要地位. 因此RRI患兒使用免疫增強劑很有必要. 烏體林斯是多功能免疫增強劑[3],其主要成分是滅活的草分枝桿菌,通過影響機體免疫應答而調節免疫功能[1-2]: (1)在體液免疫方面,烏體林斯可增強Th細胞活性,促使Th細胞分泌B細胞生長因子及分化因子,從而刺激B細胞進入增殖分化階段,最終促進特異性抗體形成;(2)在細胞免疫方面,能顯著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增殖,促進IL2,IL4等各種細胞因子的產生,還可顯著增強NK細胞活性.本文結果表明,烏體林斯可明顯改善RRI患兒的免疫失衡狀態,對RRI治療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第9篇:呼吸道反復感染范文

臨床上常有一些患兒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來就診,其實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常見病,病因復雜,其臨床特點為反復呼吸道感染,病程較長,影響兒童生長發育,且缺乏特殊的治療方法,是當前兒科臨床上倍受兒科醫護工作者重點要解決的難題。我們在臨床中查找常見病因,針對這些進行預防,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生非常有意義。

1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因

1.1營養不良 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內在因素是營養不良。嬰幼兒在母乳不足又沒有及時添加必要的蛋白質、脂肪而造成營養不良。同時還可能伴有佝僂病及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缺乏。繼而對免疫系統造成損害,使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下降而易發生感染。

1.2環境危害 環境中的大量煙霧,如二氧化硫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當有害物質超過一定濃度時,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從而誘發呼吸道感染。有資料表明,以煤為主要燃料的家庭中,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病人數比別的家庭高19倍之多。

1.3被動吸煙 尼古丁對呼吸道造成的影響已人所共知。孕婦或其周圍的人吸煙時,血液中的尼古丁可直接或問接地作用于子宮和胎盤動脈,導致胎兒慢性缺氧,呼吸生理功能先天不足,在嬰兒期就易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這類小兒的感染機會較其他小兒高7倍。

1.4不良衛生習慣 缺乏良好的衛生習慣最易造成反復呼吸道感染。如室內不能定期通風換氣,或陽臺封閉,或用空調,使室內空氣不新鮮,這樣會降低小兒機體抵抗力。周圍有呼吸道或化膿性疾病患者時,病菌經空氣傳播,也可增加小兒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1.5治療不當 在反復呼吸道感染,特別是在細菌性感染時,有些家長給孩子服用中藥或抗生素,療程不充分,用藥2~3 d后,熱一退就停藥,雖使致病菌暫時受到抑制,卻沒有被徹底消除,這樣反而形成了慢性病灶,如慢性扁桃體炎、慢性咽炎及慢性鼻竇炎等,細菌長期處于潛伏狀態,一旦受涼、勞累或抵抗力低下時,就又會發病。但如果給患兒濫用抗生素,又會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使感染難以控制。

1.6反復呼吸道感染還與哮喘有關 哮喘患兒免疫功能低下,肺通氣功能差,發病過程中極易并發感染。哮喘患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比正常小兒要高32倍。

1.7、家長忽視孩子足部保暖 專家認為:雙足是肢體的末端,血循環差,如果足部著涼,會反射引起鼻、咽、氣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改變,使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潛伏在體內的致病菌會大量生長繁殖,使患兒發病。尤其是嬰兒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御寒能力差,加上下地活動少,足部受涼,非常容易患呼吸道感染。

1.8免疫功能低下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生與機體免疫功能密切相關,嬰幼兒時期特異性免疫功能不成熟,原發或繼發性免疫功能缺陷是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發病的重要原因。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有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不成熟,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血清中IGA、IGG、降低,IGG亞類缺陷,IL-_活性降低,外周血淋巴細胞凋亡率明顯增高。因此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是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關鍵措施之一。

此外早產、人工喂養、缺乏鍛煉、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也使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對上述造成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患兒,要進行積極防護,及時避免反復發作呼吸道感染,下面闡述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對策

2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對策

2.1、對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正確認識

了解造成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相關因素,臨床就應該從宿主的抗體、病原微生物和抗菌藥物來分析和考慮,其中最主要的是機體因素,包括全身因素造成的機體免疫力低下、致病菌對不斷開發的抗菌藥物的耐藥和不合理使用等。處理時還應顧及抗菌藥物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問題。

2.2調節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 胸腺素、左旋米唑、轉移因子、卡介苗均屬免疫增強劑,有較強的非特異免疫調節功能,能有效激活巨嗜細胞和T淋巴細胞,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和調節體液免疫水平,從而明顯提高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治療效果,臨床可選擇性應用。

2.3 補充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

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等可促進體內各種酶及蛋白的合成,促進淋巴組織的發育,維持體內正常的營養狀態和生理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2.4 合理使用抗病毒藥物和抗菌藥物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使支氣管壁結構遭受破壞,抗微生物氣道廓清率下降,纖毛凈化功能和局部防御功能嚴重減退,使細菌難以被清除而形成慢性感染灶。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嚴格掌握抗菌藥物的使用的適應癥、應用劑量和方法尤為重要,否則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還可導致病原菌產生耐藥性或菌替和多種病源微生物的混合感染。臨床實踐表明長期大量使用一種或某種抗菌藥物也容易造成耐藥,而抗菌藥物輪換使用則能較好避免耐藥性的產生。抗病毒治療可選擇利巴韋林、干擾素、聚肌胞等,人α-干擾素對病毒性感染有效,霧化吸入局部治療比肌內注射療效好,應早期使用。抗微生物治療選擇不良反應較少的?-內酰胺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使用原則為依病源微生物選用敏感藥物,足量足療程。避免濫用激素,激素雖能迅速減輕癥狀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能使患兒的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不斷導致新的感染,使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形成惡性循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久免费观看午夜视频在线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男人的天堂中文字幕 | 国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 2021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免费一级成人免费观看 | 亚洲视频99 | 国产免费爽爽视频免费可以看 | 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人成精品| 俄罗斯一级黄色片 | 韩国美女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 正在播真实出轨炮对白 | 国产91无套剧情在线播放 | 91视频社区 |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看片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插 | 步兵社区在线观看 | 黄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一级毛片不卡 |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 青青自拍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91 | 91一区二区视频 | 好吊色37pao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在线看 | 日本欧美视频 | 欧美午夜毛片a级在线 |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影院 | a级性生活视频 | 91精品91|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 国产高清厕所盗摄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 抱着cao才爽免费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 | 日韩欧美成人乱码一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