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考優秀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遼寧卷高考作文)
題目:今年花勝去年紅
要求: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于800字。
創 意 導 引
唐惠忠(江蘇太倉高級中學):與其他省市的試題相比,遼寧卷的“今年花勝去年紅”是一道富有詩意和寓意的作文題。“今年花勝去年紅,料得明年花更紅”,文化味濃重,富有象征性,又有其自由表達的余地,還給出了一個良好的導向――作文需要積累、聯想、思考和形象的表達。
所謂“花勝去年紅”,當然是比喻,它喻指的其實是一種氣象、一種生活狀況或者是個人的發展態勢等等。也就是說,它實際上是引導考生抒寫一種積極樂觀、蓬勃向上的生活態度。構思本題的方法,大體是把自然界的“花”遷移到社會生活中的“花”上來。我們的身邊,總有些事情正慢慢地改變,在不經意間,生活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寫生活的今昔對比,寫對未來的展望,都是不錯的立意。說得再具體些,可以寫這種“花”是姚明NBA的三年歷程,一年比一年成熟;是和率領的中國女排在世界杯上的勇冠三軍和雅典奧運會“絕地反擊”后的如花笑臉,勇冠三軍是一氣呵成,“絕地反擊”更令人蕩氣回腸;是科學家袁隆平一生從事雜交水稻研究,拋灑汗水后取得的一座又一座豐碑;更是眾多凡夫俗子一年又一年辛勤耕耘后的粒粒“稻谷”……種種收獲,是我們改革開放優越性的最好印證,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如果換個視角來立意,還可以把主題確定為“花的紅艷與否,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人的心態”。
佳 作 展 示 臺
今年花勝去年紅
遼寧考生
神說:一段完美的生命旅程,無需太多華麗的言語,復雜的色調,只需心底那一份份簡單的感動。
當幾經生產,鏈接,我匆匆地抖落身上繁多的塵埃,帶著希冀,帶著激情,帶著躊躇滿志,帶著可數的黑墨,開始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也許路途的終點沒有陽光的呵護,但我依然會快樂地前進,用坦然去傾注生命,因為我選擇了青春,選擇了遠方,選擇了未知但必定壯麗的明天。
面對斷臂的維納斯,我曾為她的殘缺而惋惜;
面對教員揮舞雪花的風姿,我曾為平凡的自己而傷感;
面對不起眼的紀念碑,我曾為戰士硝煙彌漫的戎馬倥傯而哀嘆。
時代的演繹,世事的碰壁,幼稚的心開始成熟。在人生畫卷上,我留下了太多的失誤,留下了太多的不愉快。天真的雙眸也早已暗淡,駐滿了深沉。年輕的我開始清醒,開始明白“為誤了頭一班火車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還會錯過下一班火車”這一道理。我知道:對于誤筆,我無法改變什么,因為我是鋼筆;對于挫敗,我只是一個路過的孩子,我的明天還很漫長,我的未來屬于遠方。為了甘露,我只有繼續在悠悠歲月的刻刀間演算,直至生命的結束。
維納斯正因為失去玉臂才深深地孕育著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
一支鋼筆,沒有太多的功能,卻有著“愿為春蠶吐絲盡,甘作紅燭照人寰”的心胸。
一個人生前的寫照并不在于他死后的墳墓。就如托爾斯泰墓,美麗的不是風景,而是靈魂。
隨著生活的沖洗,歲月的灼燙,經驗的積累,我將慢慢退出歷史,結束我的鋼筆人生。回首昨日,我不會哭泣,而會微笑著繼續,因為昨日中我學會了樂觀,因為霜葉紅于二月花,因為今年花勝去年紅。淚水不是我的知音,因為我懂得,困難不是生命的尾聲,而是動力的開始。挫傷就如一滴滴墨水,在無息間給了我飛翔的翅膀。即使在人間最陰冷的角落,我仍會向快樂出發。因為厚厚的繭是一種踏實,是神對我的慰藉。
用思想組成句子,用智慧構思故事,用滄桑預演明天,偉大的金子也會在平凡的沙粒中孕育。
有一天,我老了。面對如詩的畫境,我會贊嘆:
多好啊!因為活著很美!
多棒啊!因為明天會更加感人!
點 評
本文緊扣文題“今年花勝去年紅”,以鋼筆為描寫對象,通過鋼筆的自述,寫出了它開始時的希冀和激情,寫出了它面對失誤時的感受,寫出了鋼筆結束人生時的感受,最后用詩一般的語言結束全文,深化了文章的主題。本文語言上整散句交互運用,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形式與內容得到恰如其分的統一。
(曹保順)
今年花勝去年紅
遼寧考生
友情,因為圣潔和崇高,才有了分量。
――題記
灰色的天,處處彌漫著凄涼之感;悲涌心頭,熟悉的臉慢慢浮現在腦海。漫步沁園之中,俯身看著那一朵朵花,忽然想起一句詩:“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那是前年的一個秋天,我和你在沁園中邂逅。我們有一個相同的嗜好:都喜歡把萎蔫的花兒,一瓣瓣地拾起后灑入溪流中。因為這,我們相識,相知,并很快成了好朋友。文靜的你喜歡笑,每每微笑時,都會露出兩排整齊而又潔白的牙齒,還有兩個甜甜的酒窩。而當我失意的時候,你那水潤清澈的眼神,總給我極大的鼓舞。一個微笑是一座天堂,一波眼神是一個春天,奔逐在記憶里的你,宛若天使的翅膀,綻開著純真的芬芳。我喜歡和你在一起,我喜歡把一切心聲全部向你傾訴,更喜歡像小孩那樣依偎在你的身旁。“荻,我要我們永遠都做好朋友!”我說。你溫柔地笑了笑,說:“嗯!”
可是,去年四月的一天,你卻告訴我,你要轉學了!天,告訴我,是我聽錯了嗎?啊?后來,你終究還是走了。走之前,你在沁園中拾了一對吻過秋水的卵石,一塊送給了我,一塊留著自己珍藏,你說,這是我們之間友誼的最好見證。
如今風依舊在吹,秋天的雨跟隨,沁園里的花也觸目傷情,有了萎蔫的跡象。我習慣性地漫步在青石鋪就的小道上,思緒凌亂不堪。這時,我居然遇到了同前年一樣的景象,我看到了一個女生,正把萎蔫的花一瓣瓣拾起后灑入溪流中。“荻!”我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只見那女生驀然回首,露出兩排整齊而又潔白的牙齒,還有兩個甜甜的酒窩。沒錯,是荻,是荻!我不覺悄然淚落,跑向了她。“堯羽!”荻甜甜地叫著,并拿出了那塊卵石。我也拿出了我的那塊,兩塊剛好配成一對。我笑了,她也笑了。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柳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點 評
作者巧借與朋友相識、相知、分別、重逢的敘述,把讀者帶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去感同身受。這樣處理,既有往昔相知的回顧,又有如今重逢的喜悅,文章始終緊緊扣著題目“今年花勝去年紅”。在表達方式上,敘述、描寫、抒情綜合運用,行文優美,情感濃郁。
(曹保順)
今年花勝去年紅
遼寧考生
早上起來,去公園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當我走進那萬花叢中,頓時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只見花紅似火,真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春”,今年花勝去年紅呀!
我注視著火紅的景色,冥冥中好像沉醉了,眼前浮現出昨日的情景。記得小時候,我們國家還是很窮的時候,人們身上穿的每條褲子都是幾年前買的,褲子上打了補丁,那時的我多希望能買一條新褲子。那時候,只有過節時才能吃上幾頓好的菜,所以我們小孩子都在等著、盼著過節,那樣,我們就可以吃上點好吃的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改革開放后,經濟迅速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們不再為一頓飯或是一條褲子而祈求過節了。如今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經濟還在持續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還在繼續提高,中國的明天會更好。
曾經還是個幼稚的孩子,曾經還沉浸在夢中的我,如今也長大成人。昨日的我看著學姐們走進考場,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他們往日的耕耘獲得了累累碩果,走進了自己理想的大學,踏上了新的旅途。而今天的我們,也已苦學了十年,十年寒窗,我們播下了種子,付出了汗水和勤奮,在教室中曾有我們瑯瑯的讀書聲和筆在紙上疾書的沙沙聲。此時,我們也已經踏上考場,坐在了高考的椅子上,勾畫明天的藍圖。我們等待著,期盼著,相信自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今年花勝去年紅。
我猛然一驚,從凝思中醒來,在我的面前只有那火紅的花朵,在明亮的陽光下閃爍著,展現出應有的光彩。
我知道,不久后火紅的花會從枝頭上滑落下來,不再有今日的光彩,但我相信,明年當它開放時,一定會更加鮮艷、火紅,明年的今日仍會握在你我的手中。讓我們一起去期盼,去拼搏吧!今年花勝去年紅,一年更勝一年紅!
點 評
作者通過切身感受到的吃、穿等生活變化,緊扣題意選材,很有說服力。然后貼近現實,聯系眼前的高考,預示長江后浪推前浪,進一步升華了“今年花勝去年紅”的主題。
作者先從賞花寫起,由“我”被似火的紅花所感染,自然轉入冥想回憶,過渡自然。尤其精巧的是,結尾處又回到賞花現實,直接點出“今年花勝去年紅,一年更勝一年紅”,使寓意更加深刻。語言簡潔樸實,真情躍然紙上,如“我們不再為一頓飯或是一條褲子而祈求過節了”等。
(唐惠忠)
今年花勝去年紅
遼寧考生
夜涼如水,漫過霓虹下的空曠。我獨自漫步于校園的石徑,感受著風的韻律與燈的寂寥。望著高大的教學樓群,呼吸著這里長久不變的文化氣息,撫摸著精雕細刻的磚石,一種強烈的興奮與沖動伴隨著一絲奇怪的落寞從心底涌出,一股晶瑩的暖流悄悄流出眼眶。我不禁感到,一個時期,一種生活,即將離我而去,我將與我美好的高中生活揮手說再見了。
我想起了過去,想起了當年那個懵懂的孩子,初到這里時的興奮與激動;想起了那么多迷人的夜晚,與同學在寢室的放縱與天真;想起了那么多在老師的教導下,趨于理智平緩的跳動音符……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已如天邊的白云,漸漸地飄向了遠方。
像是一場夢,蒙而飄渺,卻又真實得就像在醒后的枕邊。
我想起了今天,怎么又多了一絲落寞?為何一直努力,卻換不來成績的突飛猛進?為何踏實的腳步,樂觀的態度,卻贏不來花一樣的鮮紅?
我想起了去年,師長們曾帶領我們攜手創造了花一樣鮮紅的成績,而我卻慢慢地低下了頭,真的,雖已努力卻不能像他們那樣取得驕人的碩果。我郁悶,我孤獨,我落寞……
一陣輕風悄悄地從我身旁飛過,它喚醒了我的沉思。我站直了身子,難道成功真的只能用成績來衡量嗎?難道一個完整的過程,一份真心的付出,不可以有同樣的價值嗎?
想到這里,我整個身子為之一震,我感到了一種力量,我品到了一絲真諦。
只要我們踏踏實實一路走來,只要我們真心地付出和努力,這種追求本身就是充實的、美麗的。火紅的花朵不只為優秀、成績斐然的人而盛開,更因付出過、拼搏過、努力過的人們而美麗!
于是,我不再落寞,因為我的一路,曾經拼搏過。
于是,我不再孤獨,因為我的生活中,曾有人與我一同走過。
于是,我要展開畫卷,拿起畫筆,畫一株草,那是我的昨天――默默無聞;畫一匹馬,那是我的今天――轟轟烈烈;再畫一只大鵬,那是我,21世紀的青年,面向明天,正視未來,擁有沖天的豪情!
走到石徑的盡頭,走出林陰的小路,一簇火紅的鮮花微笑著向我綻放。
真的,今年花勝去年紅!
點 評
2005年遼寧考生受題目所限,絕大多數以寫實為主,而本文卻另辟蹊徑,寫思想感情的轉變。
My Opinion of Today’s Education
I think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with today’s education is that too much emphasis is placed on test scores. It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college enrollment. A student, however creative and intelligent, will not be admitted into a college if his total scores are just one point less than required. It is also one of the crucial factors either in job assignment or in employment competitions.
The competition for high scores among students becomes intense. Students find themselves concentrating more on strategies to achieve high scores than on acquiring knowledge. They will play truant of some subsidiary course, skip over the substance which will not be tested on, even pump teachers for hints on upcoming exams. Teachers are apt to give their students high scores. As their job is judged mainly by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scores, some teachers tend to set easy papers to test their students on or narrow down the scope of the exam. Some teachers even leak “accidentally” the exam questions or lower their criterion of scoring.
As a result, the competition for high scores becomes so intense that it actually defeats academic goals of education.
[高考英語優秀作文范文:My Opinion of Today’s Education]:
魯迅說成功是把好的東西包裝給人看,而失敗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偉大的毀滅的藝術。“曾是氣吞殘虜!”你的英勇是無人企及的神話。釜破舟沉,是你無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擋我者死”的豪邁。幾千年后似乎還可以聽到你圓
睜環眼倒豎鋼髯的一聲斷喝。烏騅馬來往奔突,每一個輪回的拼殺都像是一條法力無邊的咒語,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桿長予挑起了幾多秦國虎狼之將的尸首,幾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時還自滴著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勝不了劉邦。因為你,還有誠信。
“豎子不足與謀!”范增如是說。當楚強漢弱之時,誅劉邦之機會何止千萬。然而你沒有。“不可沽名學霸王。”說你沽名釣譽,我沒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誠信。“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你直言不諱,面對的還是劉邦。于是曹無傷被誅,試問天下誰人再敢助楚?你以為楚河漢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劉邦有心明修棧道,暗渡(度)陳倉!韓信謂劉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將,他的心計,他的丟誠棄信便是他的武器。而這居然比你的寶馬大刀還要鋒利。然而劉邦不足以與你相比;劉邦是君主,而項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戰,英雄的失敗。當楚歌的韻律從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對嘶鳴的烏騅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淚磨蝕你的偉岸。“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烏江,你完成了一個沒有丟棄誠信的男人的涅?。
當拔山舉鼎的傳奇褪色成一頁泛黃的史冊,與斜陽下漢家的小兒稚嫩的傳唱“大風起兮云飛揚”,你終于遠去,留下一個頂天立地的背影。也許你做了鬼雄,跨著隨你投江而死的烏騅,旌旗十萬斬閻羅,你轟轟烈烈的死去,因為有誠信,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終還是戰勝了劉邦,以你的誠信,刺劉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又一年的夏天,娟子扎著羊角辮,背著小書包上學了。娟子發現講臺上的老師戴著眼鏡笑瞇瞇的,娟子好高興啊!她好喜歡這位李老師,李老師笑起來像媽媽,聲音好聽極了。李老師也喜歡活潑、可愛又聰明的孩子。
一天,李老師講《月亮》這一課,她輕輕念著:“彎彎的月亮小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念完后,李老師問:“同學們,你們說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呀?”
“像小船。”“對!這位同學說得對極了!”
“像鐮刀。”“彎彎的月亮最像鐮刀了。麗麗說得真好。娟子,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呀?”
“老師!彎彎的月亮像外婆院里結的豆角。”娟子認真地說。
“哄!”教室里響起了笑聲。李老氣得臉發白。“娟子,不許說月亮像豆角,聽見了嗎?”娟子低下頭,她好委屈,她明明看見彎彎的月亮像豆角,為什么老師會生氣還不許說?她好不服氣:彎月亮就是像豆角,就像!就像!
一、“草船借箭,不足十萬支”;
二、戈多來了;
三、留點空白。
三選一作文,題目自擬,文體自定,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小小說型〕箭鋒上的友情
周瑜在軍營帳篷里來回踱著步,一只飛蛾在案臺上的火燭旁飛來飛去。帳篷里忽暗忽明,帳篷門口站崗的士兵嘆了口氣,他明白帳篷里的人一定正被什么事所煩惱著,但同時他也明白像他這樣的小人物又怎能替得了一個東吳大將著想?此時,簾幡被掀開了,周瑜從里面走了出來,一身的銀甲在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他的臉上沒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猶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決心。周瑜就這樣站了很久,旁邊的士兵也只好就這樣陪他站著。一時間,天地顯得無限寬廣,星星滿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像一顆顆珍珠散落在了黑色的綢緞上。周瑜開始回想起幾天前的事來……
三天前,在軍營里的軍事會議上。“公瑾兄,我看曹賊此次來勢兇猛,并筑起了城墻。目前敵多我少,敵強我弱。你看我們是否要……”孔明搖著鵝毛扇緩緩地說,可是他還沒說完就被周瑜打斷了。“等等!孔明兄,小弟我有一建議,不如我們二人將各自的計策寫在手上,一起拿出來看看,不知意下如何呀!”“好。”孔明笑著答應。一會兒兩人都已準備好,周瑜心想打曹賊定要火攻,不知這孔明會不會……兩人一起伸出了手掌。兩只手上都寫了一個火字。“哈哈……”兩人頓時暢快地大笑起來。此時周瑜心中很是高興,他對諸葛亮的智慧與謀略早有耳聞。但是能如此合他心意的卻出乎意料。火攻需要弓箭,而東吳的弓箭卻遠遠不及所需。諸葛亮卻放聲道:“公瑾兄,弓箭的事你就別操心啦!”所以他們約定三日之后諸葛亮交十萬支弓箭給周瑜。
第二天,孔明出發。運用計謀與對天文知識的了解,他向曹操“借”了滿滿十條小船的箭。回到東吳時一個士兵的報告令他大吃一驚,草船上的箭并沒有十萬支,只有八萬有余。諸葛亮搖著鵝毛扇陷入了深思。明日就要交箭了,周瑜視我如眼中釘,肉中刺。這可如何是好。
東吳的大將聽說孔明借箭不足,皆大喜,都到周瑜的帳中找他賀喜。可周瑜聽后卻為之一震,“怎么?他失敗了?”周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現實卻擺在了他的面前,孔明失敗了,明日就可將這個麻煩除去,但是孔明的確是一個知己。倘若我倆共事一主該多好啊!唉……周瑜苦惱著……
月光依舊照著,周瑜望向遠處的天空,似乎已有些魚肚白。他深吸一口氣回到帳內。
第二天的軍機會上吳、蜀雙方氣勢十分緊張,張飛瞪著銅鈴眼,趙云握著長槍,緊緊站在孔明身旁,看來他們已經做好拼死保護孔明的準備。“孔明兄,時限已到交箭吧!”周瑜說。“拿箭!”一聲令下士兵們扛上了箭,孔明覺得不對,細細一點十萬支,不多也不少。“這……”孔明納悶了。周瑜走上前來遞給他一支箭說道:“好!不愧是臥龍先生啊!”孔明盯著周瑜遞過來的那支箭,愣住了……
我不知道他何以會就這樣丟棄了“誠信”,而且是在“思索”之后。我不禁想問:他真的曾經思索過嗎?余秋雨說:“只有當生命被逼迫到了最后的邊界,一切才變得深刻。”然而我真的不希望看到,在生與死的邊緣,曾經出現了這樣一種舍棄“誠信”的“深刻”。這種取舍,無論如何我都無法認同。
也許正是由于他曾經有過漫長的人生跋涉,他才會有了如是抉擇?也許他是害怕了吧。說到誠信與風度,不能不談魏晉。那是一個真正的亂世。“龍質鳳章”的嵇康何嘗不是至誠至信之人?然而現在在哪兒呢?只留下臨刑撫琴的慷慨與豪情,還有“《廣陵散》從此絕矣”的凄怨哀嘆。還有岳武穆,不是一樣連同他的“精忠報國”、《武穆遺書》葬于黃土?他不能不害怕,因為有著太多的前車之鑒。所以他在對歷史教訓的“思索”后,選擇了拋棄“誠信”。千年后的人們畢竟對于英雄的悲劇有了淡化的念頭,然而卻因這教訓而拋棄“誠信”,那么千年前呢?這樣“誠信要不得”的觀念該是何等地深入人心呀!所以我這一嘆,不僅在現在,也嘆到千年前,那個人心尚古的年代。
我也知道歷史,知道歷史的教訓。然而我會為保留“誠信”而不惜拋棄其他的六個背囊,甚至“健康”。我不要健康的肉體,而要健康的靈魂。沒有誠信,靈魂便是一種殘缺和卑瑣的存在。這樣的存在,我寧愿它湮滅于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中,重新洗盡鉛華。
不可否認,流行文化對于我們青少年的吸引極大,雖然我對流行文化本身沒有任何熱愛,比如說有些暢銷書,我認為都是粗制濫造的文化快餐,再比如說那些在臺上咿咿呀呀的流行歌手,這些在我看來我簡直可以用“惡俗”來形容。
伴隨著社會的變化,流行文化全方位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似乎成為這個社會當中主流的、強有力的東西,在我們當代生活中無所不在。它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構建著我們的文化,可以這樣說,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這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些開始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可是喂養他們長大的這些流行文化卻處在一個尷尬的狀態當中。說實話,我們沉浸在周杰倫字句不清的音樂聲中,沉浸在那些速食文化中,我們受流行文化的影響比那些經典文化要大得多。
流行文化的聲色感受,流行文化的直觀刺激,流行文化的絢麗形式,在當代青少年生活中無處不在地影響著年輕一代,它們巧妙地、不失時機地迎合了身心未定的、缺乏判斷能力的青少年。它們制造著一種如泡泡糖一般的快樂,我們這一代人從未經歷風雨,尚未步出教室,哪里領悟社會的繁雜?尚未經歷困苦,哪里體味人世的辛酸?尚未健全自己的文化取向,哪里能知所歸趨,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完全束手無策,只得任其擺布。老師講課,往往拿出一摞書,大談特談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一股腦地灌輸給我們經典文化,其實我回到家卻去看《大話西游》、去看日劇韓流,去聽后街男孩、孫燕姿。我們欣賞并且喜愛這樣的文化,覺得它給我提供快樂,雖然只是一種簡單的快樂。它們構造了我的情感方式、我的價值觀念、我的生活方式和我的向往。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對我的人生產生了影響。
什么是規則?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還是七大章節的校規?應該不是這些。當一個孩子在你身邊摔倒時,沒有哪條規則要求你必須把他扶起來,但你還是這樣做了,因為你心是有這樣一個規則:要幫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這種規則多了,道德也就隨之形成了。
規則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道德,規則是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規則是人定的,如何嚴密也不能夠到“天衣無縫”。若沒有道德的支撐,規則是很容易被人鉆空子的。你說不許“隨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園的長椅上好了;你說不許“亂涂亂畫”,那我就“認認真真”地給你畫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畫那么簡單了。律師們大可鉆法律的空子,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事情弄得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飛雪”了。
沒有規則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遺”或許還有可能,而“夜不掩戶”卻怎么聽怎么像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當道德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時,規則將會適時地補上這個漏洞。“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聽上去是道德的淪落,但美國卻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門前的雪掃干凈了再說,至少不能讓路人被你家的積雪滑倒。這就是道德的底線——規則劃出來的。
理想的社會應是規則與道德并存的。規則約束著人們,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線;同時,道德也填補了規則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個人被外在的規則和內在的道德約束著,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社會的規則與道德相輔相成,這個社會才能充滿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來的路,而規則就是路旁的燈,照亮我們純潔的靈魂,也照亮那條充滿理想的大道。我們將道德埋在心底,將規則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對未來。
我和爸相依為命。
從我出生那時起,似乎就只有這個男人在我身邊。隨著他手上的繭一層一層地加厚,我也一天一天地在搖晃的船上長大。
我爸是一個好心的擺渡手,村里的人都這么說。我也一直這么自豪地認為。
因為他擺渡只是為了能讓每一個村里鄰居部能安然地渡河,而從不收取一分錢,所以我和我爸的生活全靠那一畝田地。雖然生活拮據,然而我爸卻使盡辦法讓我吃好的、穿暖的。我覺得只要有我爸在。我就是一個幸福的孩子。
然而有一天,一個陌生的女子突然站在船艙外,我爸叫我喚她為“阿姨”。從此以后,這個“阿姨”便在我們狹窄的船艙里住下了。她對每個人都笑嘻嘻的,每次我爸在擺渡,她總會幫我爸擦汗,遞水。
可是我卻不喜歡她,她占去了我爸太多的關注,這讓我感覺到備受冷落。于是方百計扔掉她送給我的東西,不穿她做的衣服,不吃她做的飯菜。可是這樣不僅沒有得到爸的關切的問候,而且我爸狠狠地瞪我,要我聽她的話。看著“阿姨”滿臉的淚水,讓我更加不知所措和莫名的憤怒。
最終有一天,我半故意半失手地將“阿姨”推進了流水的旋渦里。我爸發瘋似地跳進河水抱上了奄奄一息的“阿姨”。
“我到底是不是你女兒?”隨著爸爸掄起的巴掌落下,我聲嘶力竭地喊了出來。
“你不是我女兒!她才是你媽!”爸爸臉上的青筋暴起,對著我大吼。
我轉頭望著躺在床上的她,呆呆地望著。許久,爸爸說話了:
“十多年前,我還是一個在外打工的青年人,因為學歷不高,所以連肚子都填不飽。于是萬念俱灰,喝了幾瓶酒便昏沉地往這條河里跳。當時天很黑,我以為沒人知道,但是你爸,就是這艘船原來的主人,他用盡力氣將我推上岸,自己卻被奔騰的河水卷去了!當時她,就是你媽,抱著一個月的你失去了理智,她恨恨地將你扔在船艙里,之后就不知去向。經過河水的沖刷,醒來的我只看見船艙里的你。是我的錯,而使你們美好的一家破裂。你的親生父親好心救了我,讓我知道,人不能為自己而活,能幫助人,甚至失去生命也并不可借!”爸爸泣不成聲。
于是我面前的爸爸就拿起了船槳,日復一日地渡人過河。我終于能理解他為什么每次都會那么奮不顧身地跳下河去救落水的人,甚至是落水的物品。他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周圍的一切。
“你爸的精神一直鼓舞著我。我將你養大;又四處找你媽。乞求她的原諒,并用我的真心和時間等待她的歸來,真真正正地做你的爸爸!”我爸握著我“阿姨”的手。
“我記住了你爸對我的救命之恩,他讓我學會了愛別人,幫助別人!”我爸的這句話從此時時在我耳邊回蕩。
我爸是一個擺渡手。
我的爸爸們是偉大的擺渡手。
點評:
這是一個凄婉而感人的故事,讀來讓人感嘆,讓人欣慰。
兩個父親,兩個擺渡手,兩個品德高尚的普逼人:一個為救人,奮不顧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一個為感恩,鍥而不舍,一心要為孤兒寡母重建幸福的家庭,偉大出自平凡,高尚源于普通,兩個普通農人身上所閃耀著的道德光芒,通明透亮。一切追名逐利者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的渺小,一切忘恩貞義之徒在他們面前將徹底暴露出自己卑劣丑陋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