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安全有趣的化學實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激發興趣;延伸拓展;刺激感官;網絡實驗
當今社會的信息化速度日趨加快,農村中學教育要跟上時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選擇。初中化學盡可能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將靜態事物動態化,抽象問題形象化,將跨越時空的事物、不易實現的實驗進行信息技術加工,在屏幕上實施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年代拉近,動靜結合,圖文并茂,能激發學生興趣,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現結合自己的化學教學經驗,略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激發興趣,提高求知樂學的欲望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息技術教學不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對化學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教師在化學課上合理地利用幻燈、錄音錄像、投影、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直觀生動地把所要講授的東西展示給學生,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熱情,使學生在課堂上輕松愉快地學習。例如,初中化學(人教版第68頁)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的課題1《愛護水資源》,老師僅利用書本上的圖片,在課堂上講述,即或語言流暢、激情四射,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我的做法是:先給學生播放搜尋到的兩段視頻:我國《某地缺水的情景》和我國《某地水污染的后果》,在引導學生觀看中我發現:學生們時而神色凝重,時而驚嘆,時而流淚,為缺水的艱難和水污染對人類、動植物的危害而震撼!然后,再輔以《節約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動畫和圖片展示。在這種邊播放視頻,邊講解;邊展示動畫和圖片,傳授知識的動態教學中,我想“激起學生興趣和求知欲”的目的達到了。課后不少學生追著老師,要求了解更多有關缺水、水污染、節約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知識。
二、延伸拓展,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
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重點知識制作成幻燈片為學生逐一演示,一方面減少了教師某些不必要的板書時間;另一方面,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教師能夠給學生分享更多相關聯的資料,把學生的視野從書本上解放,使其看得更遠更廣。如《鐵生銹》的實驗,若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時,需要很長時間,不可取,如果改用多媒體計算機演示其實驗過程,幾分鐘即可,既節省時間,又加快了課堂節奏,活躍了課堂氣氛。由此,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在相同的課時段里進行較大信息量的傳輸和高密度知識的傳授。
三、刺激感官,提高分析理解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問題上。這種方法的弊端是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不利于學生理解。然而信息技術在內容和組織上采用大量色彩鮮明、活潑有趣的圖片和動畫結合的模式,形象的畫面有利于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可以讓學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比如教師在向學生介紹分子、原子及核外電子等微粒運動知識的時候,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形象展示微粒運動變化的過程,而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制成微粒運動的動畫,這種形象的畫面有利于調動學生感官協同作用,可以讓學生很快理解和接受。
四、網絡實驗,安全有效
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礎,也是引導探究法實施的前提。傳統的課堂演示實驗存在著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現有的儀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現行新課改下的化學實驗。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我們可以把那些涉及更多儀器,尤其是學生近距離觀察才能看清而又有較大危害的實驗,除老師演示外,課前制成課件給學生觀看,同樣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這樣,學生很感興趣,印象也深刻,容易理解和掌握。利用信息技術在網絡上做化學實驗,安全有效地完成傳統實驗不能達到的效果。例如,《稀釋濃H2SO4實驗》,課堂上一般演示正確的操作,對不正確的操作進行講解,通過網絡實驗對濃H2SO4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熱量,使H2SO4液飛濺現象進行演示,使學生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正確掌握實驗操作規則和正確認識實驗裝置,對實驗的成功起到一定作用。
五、有利于深化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