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攤經濟行業研究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時光追溯到十年之前,或許沒有多少人能夠預料到,電子商務在中國竟然可以這么快成長為如此茂密的參天大樹。實際上,中國的整個商業版圖都已經被其重構,無論是零售業、制造業還是其他傳統服務業。
因此,關于京東十年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勇于自我挑戰的創業者草根逆襲的故事,也不僅僅是一家公司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不斷追逐夢想的故事。更多是億萬網絡消費者和萬千廠家共同進化、擁抱變革,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并且合力創造一種顛覆性的消費體驗的故事。
實際上,一直到今天,我們也僅僅是站在這場偉大的商業乃至社會變革的起點上而已。互聯網正在從工具化邁向去工具化,小到個人、企業,大到國家、社會,只有從內心深處去擁抱這種精神、這種力量,才有可能贏得并不確定的未來。
生于危機起于誠信
如果沒有2003年那場突如其來的非典,京東創始人、CEO劉強東很可能會走在另外一條道路上。
那個時候,劉強東從中關村三尺柜臺起家發展起來的光磁產品零售企業,已在全國開設了12家門店,正走在通往IT連鎖業“國美”的快車道上。但非典不僅打斷了京東快速擴張的步伐,也讓其面臨生死抉擇:在傳統銷售渠道一片蕭條的情況下,如何把手頭的存貨賣出去?
雖然中國第一波電子商務的浪潮,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就開始萌芽。但一直到2003年,針對普通消費者的網絡購物,仍然處于一種先天不良的狀態:
到2003年底,中國的互聯網用戶仍只有7940萬人,其中有過購物經歷的僅一成多。鑒于信用經濟并不發達,當時網購首要的支付手段,仍然是銀行匯款。在很多人看來,網購充斥著假冒、偽劣的地攤貨,而且除了產品本身之外的其他流程也存在太多不可控性,使得每次購物都是一次冒險,或者說斗智斗勇的過程。
靠著以前做生意積攢下的“誠信”口碑,通過專業論壇發帖的形式,京東終于在第一周成功收獲了36個客戶。令人感慨的是,這36個客戶,至今一個都沒有流失。
2004年1月,京東正式上線,邁出了獨立電子商務的第一步。雖然網購仍然障礙重重,但劉強東卻敏銳地洞察到了整個電子商務時代的曙光:
2003年,中國最大的B2B(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決定斥資1億元,推出個人網絡交易平臺淘寶。也是在這一年,中國最大的B2C(企業對個人)電子商務網站卓越網通過出讓20%的股份,獲得了老虎基金5200萬元的資金,這個數字遠超出之前的預期。雖然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仍停留在一位數,但井噴式的增長勢頭已經不可遏止:實際上,到了2005年初,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就突破了一億大關。
更重要的,是劉強東深刻地認識到,無論是在成本和效率方面,還是在滿足用戶的需求、創造更完美的消費體驗方面,電子商務都有著傳統零售渠道難以比擬的競爭優勢,這是其毅然投身電子商務的根本原因。
如何在眾多的電商網站中成功突圍?京東沒有盲從和跟隨、求大求全,而是專注于3C(計算機、手機以及消費電子)領域。憑借在線下積攢的良好口碑,京東很快就樹立了專業、誠信的良好形象,和中關村魚龍混雜、坑蒙拐騙橫行的亂局形成了鮮明對比,也從眾多良莠不齊的網店中脫穎而出,迅速成長為中國B2C電商領域的標桿性企業。
在劉強東看來,誠信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更是具體的行動。他創業時賣光碟,當時中關村很多賣的都是假貨,而劉強東卻一張假碟都沒有賣過。正是靠著對誠信的堅守,劉強東的公司后來成為中國最大的光磁產品商,一度占有60%的市場。
“雖然賣假貨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但是我們堅持賣正品行貨。誠信最考驗的是在面臨利益的時候,是否還繼續堅持自己的選擇。”劉強東后來將“誠信”寫進了京東的價值觀,成為任何人都不容違反的鐵律。
今天,京東已經成為中國最大、最專業、最值得信賴的3C銷售平臺:年銷售電腦達到了500萬臺,是中國最大的電腦渠道商;在手機零售方面,也超過了其他線上線下渠道。當后來者再試圖轉型追趕時,已經喪失了機會。
或許,如果沒有創業初期一直持之以恒的誠信理念,如果沒有當初專注線上的破釜沉舟,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京東。機會總是會偏愛那些有準備,并且有勇氣的人。
一切為了用戶體驗
今天,京東的成功,遠遠超出了3C的概念。實際上,在連續多年保持了200%的增長速度之后,京東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綜合網絡零售平臺。根據艾瑞的統計,今年一季度,京東在自營B2C市場所占的份額高達43.4%,幾乎相當于從第二名到第九名的總和。
梳理京東過去十年的成長,有很多不同的維度。但最核心的主線,其實只有一條,那就是一切都為了完美、極致的用戶網購體驗。而為了實現這一點,京東不僅有延續和繼承,更不乏在中國乃至全球電商行業都開先河的創新舉措。
2004年7月,京東在全國首創即時拍賣系統——京東拍賣場,之后迅速成為各大IT電子商務網站爭相模仿對象之一。
2007年,在獲得首筆一千萬美元的融資之后,京東宣布將自建物流體系。因為效率低下、無法確保及時性、安全性的社會物流配送體系,已經成為京東改善用戶網購體驗的最大瓶頸。這一決策在當時不乏爭議,但事后卻被證明,是極具商業遠見和洞察力的,并且引領了全球電商行業的新趨勢。
也是在這一年的10月,京東在北京、上海、廣州啟動了移動POS上門刷卡,進一步完善了貨到付款機制,并開創了中國電商行業的先河。從此,那些對于網絡銀行和在線支付望而生畏的“小白”們,也可以輕松享受網購的樂趣。
2008年,京東進軍空調、冰洗、電視等大家電,從個人消費殺入家庭消費市場,補足了3C產業的最后一塊短板,并成為中國最大的3C網購平臺。此后,蘇寧、國美等線下連鎖家電企業,也被迫陸續殺入網購市場,消費者再次以自己的選擇不可逆轉地顛覆了傳統產業。因為在這一年,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首次大幅度超越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
2010年3月,京東正式推出“211限時達”極速配送,消費者只要在上午11點之前下單就可以當天送達;這不僅樹立了中國B2C行業的全新標準,在全球電商也是首次。這一年6月,京東在全國率先開通上門取件業務,徹底解決了網購體驗的最后一個短板-售后服務。
2013年5月,京東商超業務、“京東閃團”正式上線。這標志著京東一站式、全品類、多業務模式的綜合網購平臺,已經初步建成,消費者可以在此盡享簡單、快樂的購物體驗。此外,京東推出了三個小時送達的“極速達”配送業務,以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再一次定義了電商行業標準,刷新了用戶對于速度的預期。
過去十年,京東的每一次轉變、每一次自我革命,都順應了消費者對于購物體驗更高的要求,并引領了新的網購趨勢。正是由于象京東這樣眾多電商企業的不斷創新和持續改進,中國的網購用戶數量才從2003年底的3000萬增加到2012年底的2.42億,網購市場總規模也突破了萬億元大關。
擁抱新的開放時代
在短短十年的時間內,京東的用戶從最初的36個,增加到今天的超過一億。京東公司本身,也成長為員工總數超過3萬人、年營業額正逼近千億元、日PV量2億、日訂單超過100萬單的中國最大網絡零售平臺。
實際上,過去十年,也是中國電商行業從孤零零的單打獨斗,進化到一個相對完整、立體的生態圈的過程。以京東為例,在13大類、上千萬種商品背后,是超過四萬家合作品牌廠商;京東上線不足三年的開放平臺業務,目前吸引的商家也已近三萬家。因此,億萬消費者、生產者、設計者以及服務者的命運,已經被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休戚與共。
在這樣龐大的、具備自組織和自我進化能力的生態圈中,京東會繼續自己成長的故事。當然,最重要的,是京東希望通過建立一個真正開放性的、面向全社會的平臺,幫助更多人成就自己的夢想。除了傳統的電商業務之外,京東的物流、技術以及金融平臺,也都將陸續向合作伙伴開放;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能在這樣一個肩膀上,更高、更遠地放飛自己的夢想。
畢竟,中國電商行業對于整個經濟乃至社會的改變,才剛剛開始。預計到2015年,中國網購市場規模將突破三萬億元,在社會消費品總零售額中所占比重也將達到兩位數。考慮到中國互聯網用戶已達5.6億,網絡普及率超過了四成,電商超越傳統線下渠道那一天,也并不十分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