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外書閱讀筆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新教育之夢》中提出:“應該重視讓學生與書為友,與大師對話,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凈化自己的靈魂,升華自己的人格?!彼J為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那么,作為老師的我們,如何指導好學生閱讀課外書籍,讓孩子們愛上課外書呢?
一、培養興趣,把學生引進課外閱讀大門
教師在引導或要求學生去閱讀課外書時,不能硬壓,而是要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去引導。這就要求老師必須是讀了許多書,背了許多詩,具有豐富的知識。只有這樣,老師在向學生介紹閱讀課外書時的好處時,才能介紹得生動、真切,才能有據可依,有理可導,學生才能被切實地打動。產生閱讀課外書的欲望,試想一下一個老師如果在給學生談書的好處時,能夠從一本書談到另一本書,能夠從一首詩背到另一首詩,滔滔不絕,文思泉涌,怎么能不打動學生呢?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具有:“向師性”,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這種心理特點尤為明顯,如果老師一旦在學生心目中留下知識淵博,無所不至的印象,學生自然會把老師作為直接學習的榜樣。那么,教師要把他們引進課外閱讀的大門并非難事。
二、親子共讀,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環境
課外閱讀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的影響是直接的。這就要求老師利用一切與家長交流的時間和機會,使家長也認識到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覺地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比如為孩子建立小書架;領孩子少逛商場,多轉書店,買他們喜歡看的書;把自己的一些優秀書目交給孩子去讀、去收藏;和自己的孩子經常討論書中的問題等等。從而使孩子們從這種書香四溢的氛圍中得到熏陶,使自己的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課外閱讀,吸取知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閱讀需求越來越大。家長要及時地為其辦理圖書證、購書優惠卡。每到孩子生日,有一樣禮物不可缺少,那就是課外讀物。出差回家時,一定不要忘記給孩子買課外讀物。只要有空閑時間,家長就要和孩子一起閱讀、討論、互相提問……教孩子放聲朗讀精彩句段,批注圈劃,適當地做做摘記,寫寫讀書筆記……三、教給方法,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苯處熂热话褜W生引近來了,那就要關注學生的修行,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要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必須教給學生好的閱讀方法。剛開始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半個小時,臨睡覺前,飯后的閑暇時間都可選擇,并把自己所讀的書目和大概字樹列成表記錄下來,過三、五周組織學生交流一次,如辦“古詩文比賽”、“談自己的讀書感受”等活動。這樣,學生便會產生一種成就感,覺得自己從課外閱讀中獲得了不少知識,從而更加增加了他們課外閱讀的信心。
就在學生嘗到了讀書的甜頭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延長課外閱讀時間,有意識地給學生推薦優秀的書目。同時,在讀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多做讀書筆記,對所看的書目進行簡單賞析。這樣做得久了,學生就能形成讀書的習慣,學生一旦形成習慣,他們就想找書讀,看到書就想讀。因此,就達到了課外閱讀的目的。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前人總結出的寶貴經驗。但是,我隱隱感覺到: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筆記有越來越復雜的傾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所掌握的知識的數量取決于腦力勞動的感彩。即如果跟書籍的精神交往對人是一種樂趣,那么即便不以識記為目的,大量事物、真理和規律性東西也會很自然地滲入學生的精神生命中。本該愉悅身心的課外閱讀活動如因太多的附加條件而被扭曲、異化為一種強制性的、痛苦的被動行為,這豈不等于是讓學生帶著鐐銬跳舞?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書是進步的階梯。如果人們不讀書,那就沒有精神的糧食,所以大家都離不開書本。那大家都喜歡什么書呢?這都往往因人而異,有的喜歡漫畫,有的喜歡童話,有的喜歡伊索寓言……對于大家的課外閱讀情況,我做了一個詳細的調查。
據調查顯示班里有20%的人的課外讀物是童話故事,10%的人的課外讀物是科普書,26%的人的課外讀物是漫畫書,28%的人的課外讀物是作文,16%的人的課外讀物是其它類的書。我還了解40%的家長偶爾帶孩子上書店,5%的家長從來不帶孩子去書店。讀書時間調查顯示40%的同學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在1個小時內,30%的同學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在1個小時左右,20%的同學在兩個小時左右,10%的同學在3個小時左右。從這個調查中我們可發現同學們閱讀課外書的時間極少,這全怪家長嗎?不。這也怪大部分同學們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極多。在讀書方法統計當中,有10%的人寫讀后感,20%的人做筆記積累,5%的人畫圈點讀,65%的人不做標記!可見同學們對讀書不是很重視,只是讀一兩遍就行了,沒有做任何標記,我覺得應該多做些標記,才能更加明白、理解這篇文章,對這篇文章才有所記憶。我還查了家長對讀書的重視情況,其中重視幫孩子閱讀的有25%,偶爾督促孩子閱讀的有20%,有孩子自己決定的有55%。從這個統計中我們可了解到家長對孩子讀書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我覺得家長應該多抽時間去幫助孩子閱讀。
從上面這些統計中,我知道了看課外書,可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在擴大知識面的同時,提高對事物的認識能力。而且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外書,多多地積累運用,這樣對我們的作文與成長是很有幫助的。我還希望同學們盡量利用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來多看課外書,并能做上筆記。我還要呼吁各位家長要多抽時間去督促、幫助孩子們讀書。有些同學就因父母不督促,看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專門跟別人打架、談戀愛,從而走上了歪路??梢?,父母的督促是多么的重要啊!就比如我媽媽的一個表第,就要因他的父母每天都下地干活,對他的學習也不過問。因為學習差,學校里的人也不和他一起玩。他感到很孤獨,只能以看武俠小說作伴。他漸漸長大了,對武俠十分癡迷。有一天他就像書中的大俠一樣去打人,使一個人身受重傷,被判有期徒刑兩年。
我希望同學們應該有選擇的看課外書,即使父母不督促,也要選擇合適自己的讀物。
關鍵詞:語文閱讀 課內外結合 實施方法
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已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尤其注重的是閱讀教學中的課內閱讀。因為它是閱讀教學的主體,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主要是靠課內閱讀來培養。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課外閱讀就是補充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容易忽視,雖然幾乎所有的語文教師都提倡和鼓勵學生去閱讀有關的課外書籍。尤以文學作品為甚,可是在學生課內作業負擔過重還難以在短時期得到根本扭轉的今天,也只能是“雷聲大,雨點小”。
課外閱讀的重要,還在于它是課內閱讀的強有力配合。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有多高,如果沒有課外閱讀的配合,就不可能獲得十足的成效。試想,中外古今的哪一位名家不是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而有為的?韓寒的成功就是明證。大量的語文教學實踐證明,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課外閱讀組織引導得好的,語文教學效率就高,成果就大。從學生個人的語文學習實踐中也可證明,凡是課外書讀得多的,語文能力提高就快,學習效果就好。因此,可以這樣說,只注意課內,而忽略課外,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積極地推進課外閱讀,給課內閱讀以應用,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怎樣進行課外閱讀?顯而易見,課外閱讀不能像課內閱讀那樣嚴格要求,切近教學計劃,但它也是教學活動,必須依一定的步驟進行。
一是教師的指導。有目的有計劃地推薦課外讀物,推薦課外讀物要考慮到這幾點:1、思想內容健康,能鼓舞學生上進,語言文字規范,能為學生提供榜樣作用的。其間,還須顧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個人的經濟能力。課外閱讀的內容和形式,要盡可能地和課內閱讀取得某種程度的聯系,使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相互促進。這里還有必要單獨提出的是,課外閱讀的內容應包括報刊,以至于???,或許它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閱讀報刊很重要。因為報刊形同百科全書,各種知識幾乎無所不包,學生從報刊上得到的知識,可能比在書本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而且報刊主要反映的是當前的信息,使學生了解到時代最新的社會動態,所以,閱讀報刊就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項內容。2、有針對性指導閱讀,可采取這樣的方式:設課外閱讀指導課,進行專題指導。指導的內容包括:簡介課外讀物,闡明閱讀目的,指點閱讀方法,提出閱讀要求。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隨時和學生交流,了解閱讀的進展情況,交換閱讀的看法,解答學生的閱讀問題。指導記讀書筆記。筆記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多樣化。如摘抄詞句或要點,編寫閱讀提綱,制作閱讀表格,寫讀后感或點評美詞佳句。如果是要作好內容全面的讀書筆記,還應記入書名,作者出版單位,讀書時間,內容提要,要點摘錄和簡單的認識,感想等。3、要及時地了解和研究課外閱讀情況。了解的方式可以是:編制課外閱讀登記表,對每個學生的閱讀書刊名稱、閱讀數量、閱讀速度和閱讀方式(精讀、細讀、概要讀記筆記等)進行統計。抽閱或展覽學生的課外閱讀筆記。舉行課外閱讀展覽會,交流心得體會,介紹閱讀方法。對學生進行口頭的或書面的調查。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币胗柧毢脤W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課外書的準備必不可少。因此,首要的條件是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我們學校設立了一個大型的圖書館,我經常以班級的名義幫學生借他們想看的書,另借一些與課本相關的書籍,達到資源的充分共享。班級書架就像一個中轉站,方便每個學生的借閱,而家庭書架則是學校課外閱讀的重要延伸,學生在家的時間最多,也是閱讀的重要場所。
因此,要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活動,家長的全力支持尤為重要。我爭取到家長的全力配合,應允多給孩子們一點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
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讓學生樂于讀,自愿讀,把課外閱讀作為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學生閱讀最多的就是課本,而課本的有些內容是從名著名篇中選出來的。如《草船借箭》選自《三國演義》,在教這篇課文時,我向學生介紹了三國的形成、對峙、衰敗的歷史,還介紹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點,特別點到諸葛亮三氣周瑜,諸葛亮如何逃離東吳,卻又點到為止,吊學生胃口,激起了學生閱讀的欲望,課后不少學生爭看《三國演義》。由于有了“課本”這個引子,很容易誘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學完一個作家所寫的某篇文章,向學生推薦這位作家所寫的有關書籍,也可以達到加深認識和誘導學生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如教學的《》后,讓學生去讀他寫的《詠梅》等。課內與課外閱讀之間是相互補充的,我大膽引導學生拓寬學習和閱讀的范圍。這樣學生才能受益無窮,趣味無窮。
還有我教會學生篩選讀物,適時選取一些合乎學生心理特點,與學生生活貼近的課外讀物或文章介紹給同學們,讓他們有親近感。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把喜歡的課外閱讀材料向同學介紹,讀給大家聽,讓大家自己去讀。
我所采用的激發興趣的方式也有很多,例如給學生先講故事,再讓學生復述;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組織各種讀書比賽、作文比賽和講故事比賽等;提供優秀書目、內容后讓學生介紹讀物梗概;經常鼓勵愛讀書、善讀書、會讀書的學生并讓他們談體會等。這樣做不僅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還起到了促進大家多讀書、爭相讀好書的作用,使學生閱讀的內容與自己所學相結合,把課內所學之法運用于課外閱讀活動之中,把方法轉化為能力,又從廣泛的課外閱讀中增長知識、見聞,從而形成了一個閱讀之網。
三、 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
如果學生僅僅有了閱讀的興趣,不懂得如何去讀,如何學會技巧,學以致用,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我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大體分為兩種,即略讀和精讀。引導學生學會通過看目錄、讀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讀等方法來了解圖書、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有用的信息。對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有重要作用的內容,則要采用精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采用品讀、背誦、摘錄、寫體會、編手冊等方法促進對精讀內容的理解、積累乃至運用。精讀和略讀并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為補充的。精讀往往建立在略讀的基礎之上。如一本書值不值得一讀,常常是先瀏覽一番,通過逐步了解、感知才會發現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讀的內容。比如當讀到某段話對自己人生有很大啟迪時,就可以細細品讀,深入感悟;如果讀到十分優美的語句,對自己習作有幫助,不妨把它摘錄下來,背一背。這樣,略讀和精讀有機結合,既能保證有較大的閱讀量,又能確保閱讀的效果。
四、鞏固課外閱讀的成果
“做筆記能使人知識精確?!睘榱吮阌谠诮窈蟮拈喿x和寫作中參考,我鼓勵每位學生都準備專門的筆記本作課外讀書筆記。筆記可采用摘抄、列提綱、寫體會、制卡片、剪輯等方法。內容上可是多方面的,包括在略讀時精選的詞句及精讀時需爛熟于胸的原文或片段都可以。為便于檢索,我引導學生在做筆記時分門別類。可按詞、句、段、文分,也可按材料類型的不同分成各個欄目,譬如課堂內外、詩詞天地、習作精萃、我的感想等??傊?,對所作筆記進行歸類,有利于學生隨時運用課外閱讀的成果,使之成為獨具自我特色的“工具書”。
【關鍵詞】農村中學 語文教學 改革
農村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的重點,農村改革開放的發展得依靠教育。中學語文教學要與時俱進,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改革農村中學語文課的教學模式,為農村的雙文明建設培養德才兼備的新型農民。
農村中學教學現狀:一是重傳授輕能力培養。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各種能力,不能適應農村實際的需要。二是忽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三是理論和實踐應用相脫節。學生感到書本知識枯燥無味,沒有實用性。
以下是筆者對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根據農村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是為了不教”,我們教師培養學生具有各種學習能力,就要因材施教,能根據農村學生、農村實際去實施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降低學習要求。和城鎮同齡學生相比,山村中的學生有明顯的發展遲滯現象。思辨能力差,缺乏信心,依賴性強,碰到困難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合理地設置課堂學習目標,真正做到日有所獲,月有所得,才能讓學生重拾信心。針對學生實際,教學中從最簡單的要求抓起,只要未能達到要求的,便反復進行,直到達到要求為止。但一旦達到要求則給予鼓勵、表揚。課文教學不必面面俱到,盡量的簡單化。如詩歌教學,可以先讓學生探討詩歌的感情,達到目標了指導學生通過誦讀抒發感情,接著再指導學生寫作詩歌。從易到難,一步步落實。寫作也一樣,分步走。這點點滴滴,慢慢地使學生看到了自己的潛力,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2.讓學生自由學習。教師首先要樹立讓學生自由學習的觀念。在一種完全放松的心靈背景下,獨立地運用自己的知識,智慧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比如筆者講授《荔枝蜜》這一課,不急著要求學生如何劃分結構,分析內容。先讓大家討論一下學生熟悉的蜜糖。什么味道,營養如何,蜜糖怎么得來的等等。進而引導大家談到蜜蜂的特點,了解大家對蜜蜂的感情,最后學生都一致認為蜜蜂是我們農民的朋友。由于談的都是農村孩子熟悉的東西,因而學生暢所欲言,氣氛活躍。在這個基礎上我再叫學生閱讀課文,提出問題。于是學生各抒已見,相互啟發,老師適當點撥,就明白了文章也是在寫生活。整節課學生都在談著大家熟悉的事物,進入一種聊天式的場景中,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大家可以自由的發揮意見,不必擔心別人的嘲笑。這種寬松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智慧潛能,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書的興趣
1.每周開設課外讀書課,課上學生一律看課外書。開始我從自己家里拿來報紙、雜志、小說等讓學生看,讓學生遨游于半畝方田中,感受到課外書中湖光山色的美景,如癡如醉。學生被豐富多彩的課外書吸引了,再鼓勵有課外書的學生從家里拿到課堂來,或去圖書室借閱,相互交換著看,掀起閱讀課外書的。
2.制訂課外閱讀記錄表。全班分幾個小組,記錄學生看了哪些書,哪本書哪篇文章最好看,最感人。定期檢查,組與組之間可展開競賽。看哪組看書最多,誰看書最多,加以公布表揚。
3.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要求每個學生有一本課外閱讀筆記本,記錄課外書的精彩文章、片斷、成語、歇后語、名言、警句、詩詞等等。讓學生把筆記本成為展示自己個性的空間,根據自己興趣精心設計,加上一些圖畫,圖片,美術字等點綴其間,五彩繽紛。經常翻閱,樂在其中。一段時間后,可舉辦全年級或全班讀書筆記展覽,請同學們認真觀摩,以投票的形式評選出最佳筆記本,讓獲得榮譽的同學介紹經驗,與差生結對子,共同提高,激發大家的閱讀熱情。課外閱讀不但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于提高學生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轉貼于
三、教學與應用相結合
1.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更貼近自然,引導學生通過課文感受大自然,體會生活,感悟人生;通過感受農村四季風光,增強對家鄉山山水水的熱愛,進而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和審美情趣,進而理解課文;通過討論,調查,寫作等方式讓學生會說,會聽,去研究,去認識社會。如筆者給學生一個月時間調查家鄉或學校存在的某個問題,按照“病狀—病因—開藥方”的格式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然后寫成議論文。經過反復的練習,學生把過去那種應付式的寫作轉變成了關注農村身邊現實的寫作了,學會了辯證的看問題的習慣,樹立了新型農民的意識。筆者也試過叫學生調查農村老房子文化。通過這些語文的形式,學生加深了解農村,加深對家鄉的熱愛,提高了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對課外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是在生活中學語文,真正實現大語文的轉變。
2.適用農村需要。農村中學生畢業后,絕大多數要參加農村社會主義建設,對他們來說會寫各類應用文就是一種實用本領。(1)從農村經濟現實來說,要讓學生學會寫合同、廣告詞、請示報告、產品說明書、發票、契約等。(2)從民俗禮儀來說,應讓學生掌握請柬、祝辭、題詞、訃告、悼詞、碑文、對聯等的寫作格式與技巧。(3)從參與行政管理來說,學生能寫會議記錄、計劃、總結等。(4)從宣傳與民事活動來說,要能寫通訊報道、演講、廣播稿等。(5)從普法方面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的法制觀念越來越增強了,知法,執法,護法,守法并能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要能寫起訴書、答辯狀等。
實施素質教育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農村中學和城市中學的學生起點不同,教學方式、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我們應抓住這一機遇,加快語文教學改革的步伐,引導學生學習,閱讀和應用,爭取在農村這塊薄田上有高的產量,相信農村小康社會離我們不遠了。
參考文獻
[1]任長松.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唐曉杰.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學習輔導[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
[3]吳能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讀本[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關鍵詞】提高;農村小學;課外閱讀能力;策略
How shallow to sharpen the countryside elementary student outside reading ability effectively
Huang Yonghui
【Abstract】Habit of reading good writ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usually pay attention to looking and thinking. Multi-read, with confidence, come in handy; to think, and write if God, eloquent, one go. Currently reading the students is still quite poor, especially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read more serious phenomenon.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reading strategie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chance to read; for students interested in reading; to teach students to read method.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expand the channel for students reading escort.
【Key words】Improved; Rural primary school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Strategy
葉圣陶曾說過:“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边@段話明示我們: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要養成有課外閱讀的習慣,僅靠四十分鐘的閱讀教學課是不夠的,必須將閱讀延伸到課外。在現行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
但我們應該現實地看到,學生的課外閱讀還是相當貧乏的,特別是農村小學生閱讀現象更為嚴重。
1 農村小學課外閱讀現狀
不會讀、不想讀;拿起書來,無從讀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沒有收獲,也沒有嘗到閱讀的樂趣,所以不想讀。隨著電視、電影、網絡的不斷發展,使我們的學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時間,去面對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體幾乎奪去了學生所有的課外學習時間。從而使本來就不足的課外書也往往積滿了灰土。
沒有時間讀;這是教師留給學生的作業過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減負的同時,大量的習題,重復的練習,仍充塞了學生的空間。
沒有書讀;小學生喜聞樂見的、高質量的、緊跟時代的課外書籍十分缺乏;學校的圖書室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只在數量而未在質量上進行圖書配備,大大影響了農村孩子的閱讀量;家中沒有藏書,或者沒有合適的書。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場上的課外書越來越貴,少則十元左右,多則上百元。許多家長也都表示,雖然每次進城都要到書店轉一轉,可孩子喜歡的書往往因太貴而不得不放棄購買,使孩子只能望“書”興嘆。二是許多學生家長,沒有經驗,在擇書時有些盲目,或是書目過于單一絕大多數家長以買作文選為主,造成閱讀面狹窄;或是盲目聽從孩子的意見,選擇了一些要求過高或過低的書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書籍也出現在孩子的書桌上。
2 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策略
面對這些現象學校、教師又該做些什么呢?
讓學生有書讀;充分利用學?,F有資源,挑選圖書室較好的圖書,在教室內設立圖書角,每月更換一次,供學生借閱。同時,利用家長會等機會,經常向家長宣傳讓孩子多看課外書的重要性,針對有些家長不知道何種課外讀物適合自己孩子閱讀的情況,同時也為了避免一些不良讀物對學生的影響,列出一些刊物名稱供家長參考,使每位家長所購買的書能少而精。然后,發動學生推薦自己擁有的最喜歡的一本書,存放在圖書角,登記編號,設專人保管,互相借閱,達到資源共享,從而使家長花較少的錢讓子女看更多的書。
讓學生有興趣讀;小學生年幼無知,頭腦簡單,思維能力相對低下,再加上貪玩好動,對讀書不可能頃刻間就“如饑似渴” 必須循循善誘,逐步培養興趣。
轉貼教師的閱讀情感對于學生有著一種極為重要的熏陶作用。課堂中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對學生起著一種巨大的感染力,學生能從中體會到讀書之樂、之趣,之令人陶醉,點燃起閱讀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說:“熏染和督促兩種力量比較起來,尤以熏染為更重要。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閱讀的愛。
抓住學生興趣點,及時推薦讀物。小學生對小動物、植物大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常會問老師許多問題如:螞蟻為什么不會迷路?水仙為什么只喝水也能開花?……每當這時,教師就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有關課外書,如《植物王國》、《動物之謎》等,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滿足自己的探究欲望,從而體會到讀課外書的樂趣。
給予機會,展示閱讀成果。當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以后,為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也為了獲取他們課外閱讀效果的反饋信息,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成果展示活動,如摘錄名人名言,舉辦名人名言展,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話、故事;舉行童話故事講、續寫比賽;給童話添上插圖。
每學期期末舉行“我喜愛的一本課外書”介紹會。通過領略成功的喜悅以鞏固學生的興趣。
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在培養學生讀書興趣的同時,注重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的培養,既要教給恰當的讀書方法,還要注重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讓課外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自身需求。
結合平時課內閱讀教學傳授學習方法。課內閱讀教學是學生獲取課外閱讀方法的重要途徑,因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這種方法針對性強,學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介紹行之有效的課外讀書方法;閱讀方法一般包括精讀、略讀。精讀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略讀即先看序言、提要、編輯大意和目錄,以了解全文的性質、內容和規模,再閱讀全文章節標題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瀏覽全文,綜述大意。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常用的是略讀。根據閱讀目標的不同,我們又可以把略讀分為游覽式讀書法和篩選式讀書法。培養學生閱讀方法,我們要遵循課內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切忌拔苗助長。要讓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感知課文大意,然后精讀品析,最后評議摘錄。
【摘 要】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好的書目和正確的閱讀指導對健全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質有重大作用,它是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良好的課外閱讀傾向無論是從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培養和情感價值取向的形成,還是從學生開闊自身視野,獲取及拓展知識來看,對學生的成長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通過調查當前課外閱讀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英語;課外閱讀
1. 閱讀的定義 閱讀是人類社會一項重要的活動,是隨文字的產生而產生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1985:505)對閱讀作了定義性的界說:“閱讀是一種從印的和寫的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閱讀也是一種基本智力技能,這種技能是取得學業成功的先決條件,是由一系列的行為和過程構成的總合。閱讀是語言和思維相互作用的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由此獲得重要信息,從而提高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閱讀是一種復雜的語言認知活動,也是一種復雜的心智和情感活動。許多觀點都印證了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嘗試和經驗:沒有閱讀,英語學習寸步難行;有了閱讀,英語學習節節提高;閱讀越少,進步越慢;閱讀越多,進步越快。對于多數中國英語學習者來說,閱讀是決定英語學習成敗的關鍵。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研究來看,當前課外閱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亟需引起重視。
(1)閱讀取向不合理。調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外閱讀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課外閱讀對提高成績沒有明顯的幫助,甚至認為會耽誤文化課的學習,很多學生因此認為沒有必要購買閱讀課外讀物,即使購買,也只是一些與考試有關的輔導資料、參考書或試題集錦等。
(2)閱讀目標不明確。調查統計:90%的學生認為應該有課外閱讀,66.72%的學生喜歡課外閱讀,70%的同學認為課外閱讀對學習有幫助,而能真正明確閱讀目的的學生只有10%左右。一般來說,他們看課外書隨意性大,閱讀從很大程度上講是對時尚的一種盲從。有的“想看啥,就看啥,和學習無關?!庇械恼f“膩了課本,找課外書調劑?!?/p>
(3)閱讀策略不科學。在閱讀方法上,不少學生毫無策略可言。在閱讀中不能合理有效地運用精讀、泛讀、快讀、慢讀等方法,不動筆,不作筆記,不進行有意識的搜集、整理、消化,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3. 分析問題成因 調查認為,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甚至排斥課外閱讀,大致與以下因素有關:
(1)視聽文化的沖擊。和廣播、電視、網絡等可以直接將信息作用于視聽感官相比,書籍閱讀就顯得較為枯燥,人們不再也不愿花時間從書籍中獲取信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眾閱讀的缺失。
(2)老師和家長的干涉。許多家長都渴望子女將來能上大學,希望孩子“念學校里的書”。每當孩子在課余時間讀課外書時,他們就會阻止。據統計:不干涉孩子閱讀課外書的家長僅占8%,反對孩子閱讀任何課外書的家長占33%。更有甚者不分青紅皂白把所有的課外書都稱為“閑書”。這使得學生的讀書熱情不但未受到保護,反而遭到壓抑甚至扼殺。
(3)閱讀條件的制約。調查顯示,學生課外閱讀的第一黃金時間是寒暑假,首選者占48.9%;第一地點是家里,占78.2%;僅有14.9%的學生把學校圖書館作為閱讀課外書籍的主要來源。理應是學生閱讀的神圣殿堂的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在廣大學生心目中卻幾乎沒有位置。
(4)應試教育的誤導。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一項重在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措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許多學校評價教師教學優劣還常以升學率為唯一的依據,大多數教師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重視課堂教學,忽視閱讀。
4. 改進措施 要真正讓學生讀而有得,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明確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大力宣傳、普及對優秀書籍的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長期只重課內學習而忽略課外閱讀,為此,教師上課時應設法吸引學生,或旁征博引,或談古論今,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了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逐漸培養閱讀興趣。
(2)推薦有益讀物,提高閱讀品位。在課外閱讀初期,學生大都有隨意性和消遣性的閱讀習慣,且貪多而不求甚解。教師不僅要引導他們多讀書,而且要讀好書。
(3)提示閱讀方法,做好讀書筆記。除了常用的泛讀、略讀、跳讀、精讀、細讀、熟讀成誦等方法外,還可以介紹其他的方法。要教育邊讀邊思考、重感悟、重積淀、批判地吸收。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如圈點批注法、分門摘錄法、提綱挈領法、寫心得體會法等。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鞏固閱讀成果。為鞏固和擴大閱讀成果,教師應有計劃組織一些活動來加以促進,如舉行閱讀、朗讀、演講比賽,這樣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有效促進課外閱讀活動。
(5)家庭和社會各界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家長們應該意識到:“有愛看書的父母,才有愛看書的孩子。”因此,作為孩子第一位老師的家長應該作出表率,自己多讀書,也支持孩子讀書。工作之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書店、圖書館或在家中交流閱讀經驗和體會,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其次,新聞出版部門應規范、凈化課外讀物市場,為學生提供更多積極,健康的書籍。再次,公共文化機構如城市圖書館、社區或村鎮圖書室應積極向青少年學生開放,降低其閱讀門檻,這也有助于其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閱讀是一個人做任何事情的基礎,學生必須憑借書籍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后才能穩定地立足于社會。因此,作為教師,應努力去鼓勵引導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之外,翱翔于讀書的天地之間,汲取人類優秀文化的豐富營養,最大限度的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課外閱讀真正成為他們智慧的源泉,精神的食糧,理想的階梯。
參考文獻
[1] 姜珍婷.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與對策【MA】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劉煒.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情況調查【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0年第5期
一、讀前指導——書籍的選擇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課外閱讀并不是什么書都可以拿來讀。讀一本好書,可以受益終身;讀一本壞書,則可能受害無窮。
那么書海浩瀚,怎樣從各類課外書籍中遴選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身邊常見的書籍開始,從孩子手里的小人書、游戲秘籍開始,把課外書籍大概地分分類。根據分類的標準不同,可以大致進行如下指導。
1.對自己有益的與對自己無益的,甚至有害的
哪些書對自己有益,對健康成長有益,對學習有益,自己能從中學有所得,并且學有所用,覺得自己受益了。如讀了百科類圖書,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百科知識,這些知識包羅萬象,有關大自然現象的,有關動物的,有關植物的,有關社會的,也有關我們自己身體的……可以大大地開闊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從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讀了名著、童話,或是各類優秀的小說,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主人公的品質,既能讓自己的心靈受到觸動,思想上有所感動,又能欣賞到優美的語句,以及場景描寫等等 。有的孩子會說,我看了游戲秘籍,我在游戲中的角色就能很快地從低等級上升到高等級。這時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分辨一下,這種說法、想法正確與否,為什么不正確。首先從結果上去分辨行為的對否,再從過程上去判斷,讓學生思考把有限的時間花在這些上面值不值。然后,逐步幫助學生對身邊的課外書進行甄別,拋棄那些在學生中流行的,卻與己無益的書。
2.與學校教材緊密聯系的
比如我們課文里學了《三顧茅廬》,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那么我們就可以去看看《三國演義》這本書,里面一定還有更多精彩的故事、精彩的片斷。學了《開天辟地》《普羅米修斯盜火》這兩篇神話故事后,我們就可以去找些中國的神話故事書、外國的神話故事書來看看,這些書里一定還有更多優美的神話故事。
3.按書籍主要內容分類
比如有“神話故事”“成語故事”“童話故事”“人物故事”等,故事一類的書;有專門講百科知識類的,如《一萬個為什么》《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等綜合性的書籍;有專門講歷史發展的“歷史”類書籍;也有專門講地理知識的“地理類”書籍;還有“智力游戲”類的;以及專門教我們寫作文的《作文選》《作文大全》等等。
二、讀中指導——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為什么有的同學一個學期能讀好多本書,有的同學卻只讀了一本兩本?為什么同樣一本書,有的同學讀完了,只會講幾個故事,而有的同學讀完了,不僅了解了故事情節,還從中感悟到了一些道理,受到了一些教育,學到了一些作文的方法呢?這就是因為在讀書的過程當中,讀者的方法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也就相差很大了。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讀書的效率,讓學生花同樣的時間能多讀些書,能從書中獲益更多呢?
1.從詳略上把握
讀書有精讀、略讀之分。拿到一本書,首先看看序和內容簡介,再看看大概的章節分布,每個章節里有哪些內容,從整體上大致了解這本書。接下來就進入到讀書的環節了。在讀的過程中,并不是要逐字、逐句的去讀,也不是一定要把一本書的內容全部細細地去讀一遍。對一些故事性的過程描述,可以適當的速讀,泛泛而過,大概了解故事過程就可以了。但對一些描述好的地方,則可以精讀,比如書中有一段優美的景色描寫,不妨細細地去品讀,去體會作者是怎樣把這些優美景色表現出來的。書中還有一些人物的對話描寫,你讀了以后,書中的人物形象好像就在眼前,那么不妨再細細地去讀讀這段對話,學習一下作者對話描寫的方法。詳略結合,學有所得的同時又兼顧速度,這樣才不至于一本書讀了好長時間都沒有讀完,而且最后收獲也不大。
2.邊讀邊思考
孔子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的就是學和思的統一。比如在書中有一個場景,作者開頭花很多筆墨來描寫景色,這是為什么呢?一個人物在出現時,作者著重描寫了他的外貌和穿著,這又是為什么呢?我讀了這段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好像感同身受,如果讓我來寫,我會怎么寫?從某一部分內容,我感受到了什么,我看出某個人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學生在閱讀中試著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改變課堂上只有老師提問題的狀態,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來提,自己來想,自己來答。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這樣做到一點點,就會從這個起點開始,以后會做到的越來越多,收獲也會越來越多。
3.不動筆墨不讀書
對書中的知識點,好的字詞、句子、段落描寫、心理描寫、話描寫等等,不妨摘抄下來。自己覺得很是喜歡的,也可以背一背。對書中不理解的地方,用鉛筆作個記號(自己的書不一定用鉛筆,但是借的書就要注意了,向學生滲透愛護書籍的思想),然后自己查閱書籍資料去理解,或是去請教別人。
4.要寫讀書筆記
在閱讀過程中,無論是瞬間的感悟,還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都可以隨時地記錄下來。可以將閱讀時產生的思考、疑問隨手寫下來做成疑問筆記;把閱讀中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斷摘錄下來,做成摘錄筆記;將原來較長、較深的文章用提綱形式摘錄下來做提綱筆記;通過續寫、改寫、寫讀后感等進行再創作,做成創作筆記等等。
三、讀后指導——溫故而知新
教材上的知識學過后,需要及時復習和鞏固。那么當我們讀過一本書后,也需要溫習、回想。把自己讀過的書名專門記在一個本子上。同時記下內容梗概,書中的主角等等。這樣,過段時間,可以把這部分內容翻翻,再看看相關的讀書筆記、讀后感,相信這本書會深深地印在你的腦子里,不會輕易遺忘。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五年制不少于100萬字,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睙o疑這是針對目前小學生積累明顯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而指出的一條出路。然而,要使課外閱讀收到一定的實效,離不開老師的正確指導。首先要轉變觀念,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我們不應把學生局限在課堂里自我封閉,要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營造寬松的環境,留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放下心來,走進課外閱讀的繽紛世界,大膽地進行課外閱讀。
教學內容:
《水滸傳》
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如何選擇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合理地進行課外閱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呂叔湘先生說過:“問語文學得好的人,都說是課外看書?!庇纱丝梢?,知識不局限于課堂,課外閱讀非常重要。你都看過哪些課外讀物?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看過的課外書籍。
提問:你們讀這些書的時候是怎樣讀的?讀了之后有什么收獲?為什么要讀這些書?
引導學生討論這些問題,激發學生普遍參與的熱情。
二、閱讀方法介紹
1.師生討論如何有計劃地合理地進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課外閱讀?選擇書籍時,要不要有規劃?閱讀規劃中,要不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取向?閱讀實踐中,應該保持什么樣的心態?什么樣的閱讀狀態才算合格的閱讀?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進行組內容交流,然后各小組派代表進行班內交流。
小組交流要求(課件展示):
A.每個人都結合自身實際談自己的看法。
B.小組秘書認真記錄各個成員的發言。
C.小組長組織討論匯總,形成小組意見。
D.小組推薦小組代表在班內交流中發言。
班內交流要求(課件呈示)
A.每個小組必須派一名代表發言。
B.每個代表發言時間控制為3分鐘。
C.發言要圍繞所討論的問題展開。
D.分享本小組所讀過的課外書籍。
2.進行速讀訓練。方法有兩種:
(1)“遮蓋速讀法”。準備好一張白紙和書頁差不多大小。放在書上端,讀完一行就把紙往下拉,蓋住讀過的一行,使眼睛不能來回重復,同時減少眼睛的左右移動,增強眼的視覺廣度。隨著訓練,把遮蓋擋用的紙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漸提高速度。
(2)“限量速讀法”。在閱讀前確定閱讀的數量,限定時間讀完。
三、做一做:具體指導一段課外閱讀
師:我們已經用了一些時間閱讀《水滸傳》這部古代長篇小說。通過閱讀,書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一些?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生1:魯智深(花和尚) 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勇而有謀、豁達明理。
生2:武松(行者) 血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 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 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崇尚忠義、勇而有謀、有仇必復、有恩必報,(不足:濫殺無辜)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p>
生3:吳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綱,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生4:江(及時雨) 私放晁蓋、怒殺閻婆惜、三打祝家莊。為人仗義、善于用人,但總想招安。
師:這就是真正的讀書――我們身臨其境,走進了書本所描繪的情景中。
四、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
1.學會做筆記。俗話說:好腦袋不如一支爛筆頭。常見的筆記方法有四種。
(1)眉批筆記。在閱讀時隨手進行,把讀書時產生的心得、評語、疑問等隨時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2)摘錄筆記。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斷摘錄下來。
(3)提綱筆記。將原來較長較深的書或文章用提綱形式摘錄下來。
(4)寫心得體會,也就是讀后感。把讀書時的心得體會寫成短小文章保存下來。
2.學習做卡片??ㄆ枪P記的一種獨持形式。可以分門別類把幾十種以至幾百種的數據、詞語、句子和對某一問題評價放在一起。
五、總結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