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盆底肌康復培訓范文

盆底肌康復培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盆底肌康復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盆底肌康復培訓

第1篇:盆底肌康復培訓范文

[關鍵詞]

分娩方式;盆底篩查;盆底功能障礙

[中圖分類號]R711.5 [文獻標志碼]A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根據盆底肌群受損的不同,出現盆腔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糞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等一系列臨床表現。

盆底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和分娩雙重因素,造成盆底支持結構損傷,進而出現尿失禁、子宮脫垂、性生活不滿意等,是婦女常見病。由于疾病不嚴重,羞于啟齒,常被忽視,從而影響廣大婦女生活質量,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通過對產后6至8周婦女進行盆底肌力功能的評估,探討損傷機制,了解產后婦女盆底功能恢復情況,加強對盆底功能障礙認識,制定盆底康復方案,我們對2200例產后6至8周婦女的盆底篩查結果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按就診順序隨機選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市上地醫院住院分娩的產婦共2200例。產后6至8周進行盆底篩查。按分娩方式分成兩組,其中陰道分娩組1126例,剖宮產組1074例。入選標準:(1)所有病例均為單胎妊娠,初產婦,陰道分娩的均未會陰側切,未進行陰道助產,足月分娩,胎兒體重2600-4000g;(2)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同意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有神經肌肉病史,惡露不凈,有慢性咳嗽病史,有各種合并癥者:(2)不愿配合隨訪和篩查者。兩組在年齡、分娩孕周、妊娠前BMI、新生兒體重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方法

產科臨床醫生經培訓后對產婦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盆底功能評估。評估前,醫生與產婦進行充分溝通,解除產婦思想顧慮,評估時進行陰道檢查,同時教會產婦正確收縮盆底肌肉,放松腹部或臀部肌肉,之后利用法國盆底功能障礙治療儀(型號;PHENIX USB2)進行盆底肌力功能評估及指導盆底肌肉功能鍛煉。

利用法國盆底功能診斷儀檢測盆底肌力分0~Ⅴ級:(1)盆底深部肌層(肛提肌,以Ⅰ類慢纖維為主)肌力測定:振幅達到40%為Ⅰ類肌纖維在收縮。0級:無收縮;Ⅰ級:持續1秒;Ⅱ級:持續2秒;Ⅲ級:持續3秒;Ⅳ級:持續4秒;Ⅴ級:持續5秒。(2)盆底淺肌層(會陰、陰道淺肌層以Ⅱ類快纖維為主)肌力測定:振幅達到60%,100%為Ⅱ類纖維在收縮。0級:無收縮:Ⅰ級:持續1次;Ⅱ級:持續2次:Ⅲ級:持續3次:Ⅳ級:持續4次:Ⅴ級:持續5次。盆底肌力測定小于Ⅲ級以下定義為肌力受損。

壓力性尿失禁診斷標準:當咳嗽、打噴嚏、大笑、運動或者改變等增加腹壓時發生的不自主漏尿。應用POP-Q分度評價盆腔臟器脫垂情況。POP-Q分度法參照201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八版《婦產科學》標準。

2 結果

2200例產后6至8周婦女進行盆底篩查,其盆底肌力和動態壓力正常率、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盆腔臟器脫垂發生率見表2和表3。從表中可見,產后6至8周婦女盆底肌力不正常率較高,盆底Ⅰ類肌力不正常率陰道分娩病例中為34.28%,剖宮產組為35.67%;Ⅱ類肌力不正率陰道分娩病例中為19.54%,剖宮產組為21.6%。盆底動態壓力不正常率更高,陰道分娩病例中69.98%;剖宮產組41.06%。可見產后6至8周婦女盆底肌松弛較普遍。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率在剖宮產27.09%和陰道分娩中28.06%,兩組比較P>0.05(P=0.611),差異不顯著。盆腔臟器脫垂的發生率陰道分娩病例中31.34%,明顯高于剖宮產組15.64%,兩組比較P

3 討論

盆底功能障礙是孕產婦及高齡婦女常見的疾病,主要為盆底肌力下降,導致盆底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產后經過積極治療,肌力鍛煉能使盆底功能障礙得效改善。本研究分析兩組產后病例,檢查盆底肌力。盆底類肌力不正常率陰道分娩病例中為34.28%,剖宮產為35.67%:Ⅱ類肌力不正率陰道分娩病例中為19.54%,剖宮為21.6%。兩組的兩類肌力不正常率比較,均為P>0.05(aP=1.21,bP=0.9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盆底肌力的受損與分娩方式無關。女性盆底由盆底肌肉群、筋膜和韌帶共同保持子宮、直腸和膀胱等臟器位于正常的解剖位置,任何一種結構的損害都可導致盆底功能缺陷。盆低肌力受損在妊娠期的主要原因是在整個妊娠過程中,盆底組織長期受激素、重力和增大的子宮壓迫等三重因素影響。盆底的神經、肌肉和膠原纖維為適應陰道分娩的需要,在雌、孕激素和重力壓迫的影響下,肌肉張力減弱,肌纖維逐漸延伸擴展,致盆底松弛。盆底組織受損也與妊娠期不斷增大的子宮壓迫盆腔靜脈,影響血液回流,導致組織缺氧、代謝障礙有關。即無論分娩方式,妊娠本身就會對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盆底肌力下降,盆底肌肉松弛。陰道分娩是盆底肌力受損另一重要因素之一。分娩可直接引起會陰、肛提肌撕裂和(或)恥骨宮頸筋膜撕裂,對骨盆底支持組織造成直接機械損害。另外分娩時對支配盆底組織神經的壓迫、牽拉作用,損傷盆底神經,導致支配盆底肌和尿道括約肌的部分神經作用減弱,甚至神經萎縮,對盆底肌造成間接損害。因此,不管是經陰道分娩還是剖宮產,女性盆底功能均會不同程度地受到損傷,在陰道分娩的婦女中,較剖宮產盆底受損更甚。本文的統計結果中,陰道分娩組盆腔臟器脫垂發生率為31.34%,剖宮產組盆腔臟器脫垂發生率為15.64%,即與陰道分娩比較,剖宮產可以降低子宮脫垂的發生。盆腔臟器脫垂包括陰道前后壁膨出、子宮脫垂、膀胱脫垂等,系因盆底肌肉松弛引起。這與陰道分娩直接損傷盆腔內筋膜支持結構和神經,導致盆底肌松弛,盆腔器官支撐薄弱有關,進而造成脫垂。

妊娠和分娩是造成壓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妊娠過程中胎先露對盆底肌肉過度壓迫造成盆底組織松弛,陰道分娩直接間接的損傷盆腔內筋膜支持結構和神經,均可引起尿失禁。陰道分娩似較剖宮產更容易引起尿失禁,然而文中與剖宮產相比無差異。本文統計顯示陰道分娩發生壓力性尿失禁為28.06%,剖宮產組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為27.09%,結果提示,與陰道分娩比較,剖宮產并不減少產后尿失禁的發生。這種較高的發病率,極大地影響了婦女的身心健康。有報道稱,妊娠晚期婦女尿失禁發生率高于產后6至8周婦女。由此可見,妊娠和分娩是共同造成壓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

第2篇:盆底肌康復培訓范文

關鍵詞:分娩鎮痛;盆底功能;肌纖維肌力;肌纖維疲勞度

中圖分類號:R711.2 文獻標識碼:A

Effects of Labor Analgesia on Early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ZHENG Xiao-jing,CUI Jin-hui,CHEN Qin,LI Ling,FAN Jian-hu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labor analgesia on early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Method Randomly selected primipara who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nderwent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screen in 6~8 weeks postpartum and their obstetric factors were recorded. Results In labor analgesia group and non labor analgesia group, the abnormal rates of type I muscle fiber strength were 58%(29/50)and 56.99%(106/186); the abnormal rates of type II muscle fiber strength were 30%(15/50)and 48.92%(91/186); the abnormal rates of type I muscle fiber fatigue were 2%(1/50)and 15.59%(29/186); the abnormal rates of type II muscle fiber fatigue were 10%(5/50) and 14.52%(27/18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ype II muscle fiber strength and type I muscle fiber fatig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labor analgesia group had lower abnormal ratio of type II muscle fiber fatigue compared with non labor analgesia group,bu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 differences. Conclusions Labor analgesia could reduce damage to the pelvic floor during childbirth,and be beneficial to protecting pelvic floor function.

Key words: labor analgesia; pelvic floor function;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pelvic floor muscle fatigue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 是盆底組織受到損傷出現病理變化時盆腔臟器乃至相應器官的生理狀態及功能發生異常的一系列疾病,陰道分娩是其獨立危險因素[1,2]。在此疾病發病過程中,盆底電生理特性改變是盆底組織損傷比較早的階段,目前盆底肌力和疲勞度是非常有價值的盆底基礎電生理指標[3]。隨著分娩鎮痛在臨床的應用,椎管內麻醉因其鎮痛效果滿意,已成為目前國外最為廣泛采用的方法之一。因此本文通過對陰道分娩初產婦產后盆底功能電生理指標的分析,全面探討分娩鎮痛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擇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經陰道分娩并于產后6~8周,門診回訪行盆底綜合肌力測定初產婦共236例。所有產婦年齡均在20~35歲,既往無盆底疾病史及家族史,孕齡37-41周頭位單活胎,無嚴重產科合并癥及并發癥,均行會陰側切術,無陰道助產,惡露干凈,既往無盆腔手術史,無陰道炎及泌尿系統感染。根據分娩方式分為分娩鎮痛組50例,非分娩鎮痛組186例。分娩鎮痛采用椎管內麻醉方式,選用舒芬太尼+羅哌卡因藥物通過腰硬聯合麻醉+自控硬膜外鎮痛途徑給藥,實施分娩鎮痛的產婦均無麻醉相關禁忌。

1.2 研究方法 由專門培訓的人員經檢查儀 (盆底功能檢查儀-PHENIX U2由廣州杉山公司提供) 對所有入選產婦進行盆底肌力分級診斷,分為0~Ⅴ級。

①Ⅰ類纖維肌力測定:振幅達到40%為Ⅰ類纖維肌力在收縮。0 級: 持續0秒;Ⅰ級: 持續 1 秒; Ⅱ級: 持續 2 秒; Ⅲ級: 持續 3 秒; Ⅳ級: 持續 4 秒; Ⅴ級: 持續 5 秒或大于5秒。

②Ⅱ類纖維肌力測定: 振幅達到70%~90% 為Ⅱ類纖維肌力在收縮。0級:持續0次;Ⅰ級:持續1次;Ⅱ級:持續2次;Ⅲ級:持續3次;Ⅳ級:持續4 次;Ⅴ級:持續5次或大于5次。盆底肌力測定小于Ⅲ級以下定義為肌力受損。肌肉疲勞度正常為0%。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 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及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年齡、新生兒體重在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在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I類肌纖維肌力及疲勞度比較 分娩鎮痛組I類肌纖維肌力異常者占58%(29/50),疲勞度異常者占2%(1/50),非分娩鎮痛組I類纖維肌力異常者占56.99%(106/186),疲勞度異常者占15.59%(29/186),兩組比較I類肌纖維疲勞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II類肌纖維肌力及疲勞度比較 分娩鎮痛組II類肌纖維肌力異常者占30%(15/50),疲勞度異常者占10%(5/50),非分娩鎮痛組II類纖維肌力異常者占48.92%(91/186),疲勞度異常者占14.52%(27/186),兩組比較II類肌纖維肌力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疲勞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分娩鎮痛組較非分娩鎮痛組有降低趨勢。見表3。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組別

例數

年齡(歲)

新生兒體重(g)

第一產程(min)

第二產程(min)

分娩鎮痛組

50

27.18±2.27

3238±331.75

547.26±178.17

60.36±29.12

非分娩鎮痛組

186

26.89±2.77

3140.32±306.57

435.05±207.92

42.78±26.54

P

>0.05

>0.05

<0.05

<0.05

表2兩組I類肌纖維肌力及疲勞度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type I muscle fiber strength and muscle fiber fatigue

組別

總例數

I類肌纖維肌力異常

I類肌纖維疲勞度異常

例數 百分率(%)

例數 百分率(%)

分娩鎮痛組

50

29 58%

1 2%

非分娩鎮痛組

186

106 56.99%

29 12.77%

P

>0.05

<0.05

表3兩組II類肌纖維肌力及疲勞度比較Tab 3Comparison of type II muscle fiber strength and muscle fiber fatigue

組別

總例數

II類肌纖維肌力異常

II類肌纖維疲勞度異常

例數 百分率(%)

例數 百分率(%)

分娩鎮痛組

50

15 30%

5 10%

非分娩鎮痛組

186

91 48.92%

27 14.52%

P

<0.05

>0.05

3 討論

盆底結構分為主動支持系統(由盆底肌肉構成)、被動支持系統(由筋膜組織構成)和混合支持系統(由骨骼和韌帶構成),使身體功能在靜息和活動狀態下保持協調一致。肛提肌是盆底器官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結構[4],盆底肌肉的收縮能力反映了盆底組織的功能狀態。肛提肌包含占大部分的 I 類肌纖維(慢收縮纖維)和小部分的 II 類肌纖維(快收縮纖維),I 類纖維約占70%,功能特點為強直收縮,收縮時間長且持久,不易疲勞。它與維持靜息條件下的恒定持久的盆腔器官支持功能有關,關閉尿道和括約肌,縮小尿生殖裂孔等;II 類肌纖維約占30%,功能特點為階段性收縮,快速短暫,易疲勞。主要參與維持動態條件下的支持功能,如腹壓突然升高時,強烈收縮以維持盆底的穩定、對抗腹內壓的增加及傳導壓力。

Lin[5]等研究發現分娩時發現盆底肌肉、神經等可直接受到損傷。尤其經陰道分娩時可引起肛提肌形態學及神經病理學的改變。Hoyte[6]等采用MRI觀察女性盆底解剖,發現陰道分娩婦女比未生育婦女肛提肌裂隙增寬,甚至斷裂,左右側恥骨直腸肌不對稱,骼尾肌變薄。Unterweger[7]等通過采用動態MRI成像技術評估盆底功能時,發現陰道分娩后婦女膀胱頸和宮頸的移動度較未生育婦女明顯增大。Faundes[8]等對197例產婦的調查結果顯示陰道分娩者與未產婦相比,其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發病率高5倍。現大量循證醫學研究已證實陰道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礙的高危因素,產婦經陰道分娩尤其是難產,可不同程度地損傷盆底肌肉、神經、韌帶、筋膜和血管,導致盆底組織支持作用減弱,收縮能力下降[9,10]。

盆底電生理檢查是及時發現盆底組織損傷情況的手段之一,在出現壓力控尿功能障礙癥狀漏尿、張力支持功能障礙癥狀臟器脫垂、生殖與障礙性冷淡等之前,盆底電生理功能已經發生相應功能障礙性變化。本研究中顯示173例經陰道分娩的產婦于產后6-8周門診盆底功能檢查發現:I類肌纖維和II類肌纖維的異常率為73.3%,因此我們常規對經陰道分娩的產婦建議其產后早期進行盆底功能檢查,對盆底功能檢查異常者給予相應的康復治療,希望可以預防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發展。

分娩鎮痛可以直接降低孕產婦的焦慮、緊張和恐懼心理,有利于產程進展,減少難產發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本團隊前期研究認為分娩鎮痛可安全應用潛伏期,能使孕婦得到滿意的鎮痛效果,而且不影響產程進展和分娩結局[11,12]。Sartore A[13]等指出硬膜外分娩鎮痛與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無相關性。但分娩鎮痛是否對盆底組織有保護作用,至今仍無研究。本研究是根據產婦個人的自愿選擇,將其分為分娩鎮痛組和非分娩鎮痛組觀察,產后6-8周門診行盆底功能檢查,結果顯示分娩鎮痛組I類肌纖維疲勞度及II類肌纖維肌力異常率分別較非分娩鎮痛組低,可能是施行分娩鎮痛后使盆底肌肉得到一定的放松,相對增加了盆底肌肉彈性,降低軟產道的阻力,胎頭在下降及內旋轉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的阻力也有所減小,減輕了對盆底肌肉的持續壓迫和損傷。提示分娩鎮痛對盆底組織可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同時研究中亦顯示分娩鎮痛組產程較非分娩鎮痛組有延長,但根據正常分娩產程的觀察,兩組產程都在正常范圍之內。現多數學者都認為分娩鎮痛有其特有的宮縮和產程特點,只要嚴格控制藥物劑量,并把握好用藥時機,椎管內分娩鎮痛并不明顯增加難產率[14]。這從某種意義上也說明分娩鎮痛可降低產時對盆底組織的損傷。但分娩鎮痛對盆底障礙性疾病的發生是否有影響還需進一步跟蹤研究。同時本研究中I類肌纖維肌力在兩組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為I類肌纖維是慢收縮纖維,在妊娠過程中持久的維持盆腔器官支持功能,本研究結果提示可能與妊娠本身對盆底肌力產生影響有關,這與Baracho SM[15]等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經陰道分娩是盆底支持組織受損的因素之一,首先表現在盆底肌力、疲勞度下降,而分娩鎮痛可減輕產時對盆底組織的損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Fritel X. Pelvic floor and pregnancy [J]. Gynecol Obstet Fertil, 2010,5,8(5):332-346.

[2] Findik RB, Unluer AN, Sahin E,et al.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 and its relation with pregnancy, mode of delivery,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nd other factors[J]. Adv Clin Exp Med,2012,21 (2): 207-213.

[3] 張瓊,鄭偉,王良等.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表面肌電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華醫學雜志,2006,56(41):2940-2942.

[4] 張珂,賀晶.產后盆底功能重建的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1,38(1):24-27.

[5] Lin G, Shindel AW, Banie L,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related to parturition-induce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J]. Eur Urol,2009,55:1213-1222.

[6] Hoyte L, Damaser MS. Magnetic resonance-based female pelvic anatomy as relevant for maternal childbirth injury simulations[J]. Ann N Y Acad Sci,2007,1101:361-376.

[7] Unterweger M, Marincek B, Gottstein-Aalame N, et al. Ultrafast MR imaging of the Pelvic floor[J]. AJR Am J Roentgenol, 2001,176(4):959-963.

[8] Faundes A, Guarisi T, pinto-Neto AM. The risk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of parous women who delivered only by cesarean section[J].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1,72(1):41-46.

[9] 龍燕,邊旭明,朱蘭,等.分娩方式對產婦盆底支持組織功能的近期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42:808-811.

[10] Dinc A, Kizilkaya Beji N, Yalcin O. Effect of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 in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J]. 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 2009,20:1223-1231.

[11] 范建輝,滕奔琦,李萍等.蛛網膜下腔聯合硬膜外腔阻滯用于分娩鎮痛時機的探討[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1,32(5):628-632.

[12] 滕奔琦,侯紅瑛,李萍等.蛛網膜下腔聯合硬膜外腔阻滯分娩鎮痛對臍血血氣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1,32(6):799-802.

[13] Sartore A, Pregazzi R, Bortoli P, et al. Effects of epidural analgesia during labor on pelvic floor function after vaginal delivery[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3 Feb;82(2):143-6.

[14] Halpern SH, Abdallah FW. Effect of labor analgesia on labor outcome[J].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0 6;23(3):317-322.

[15] Baracho SM, Barbosa da Silva L, Baracho E, et al.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predicts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rimiparous women after vaginal delivery[J]. Int Urogynecol J, 2012,23 (7): 899-906.

第3篇:盆底肌康復培訓范文

1 延續護理的概念和發展

199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護理學院Nayor研究團隊提出[3]:延續護理是指在安全和及時地協助患者從急性期過渡到亞急性期,或由醫院轉移到家庭的過程中,所提供的護理照顧。作為住院護理的延伸,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延伸到患者的家庭。我國的延續護理始于2001年香港理工大學的黃金月教授進行的糖尿病患者延續護理的研究[4]。從2008年開始,延續護理服務在國內得到廣泛關注。研究多以慢性病為主,涉及腦卒中、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等多種疾病[5,6]。2011年衛生部頒發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指出:增強醫療機構長期護理服務能力,醫療機構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將護理服務延伸到家庭和社區,更加注重病人的延續性護理和康復[7]。針對孕產婦的產后延續護理作為社區護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產婦正常分娩后,為保障母嬰健康及產婦身體機能恢復所提供的一系列相關醫療護理保健服務[8],是住院分娩護理服務的補充和拓展,是產后護理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9]。

2 產后延續護理的開展方式和內容

2.1電話隨訪 在產婦出院的2w內,通過電話詢問產婦恢復情況,了解產婦在產褥期遇到的困難,提供口頭保健信息,給予健康知識宣教。也有學者建議隨訪時間分別在產婦出院后3d、1、2、3w、1個月進行[10]。目前對于實施電話隨訪的開始時間、頻率及次數沒有統一規定。

2.2家庭訪視 產后訪視與新生兒訪視同時進行。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要求:對轄區內的孕產婦進行產前5次隨訪和產后2次訪視。產后2次訪視時間是:產婦分娩出院后3~7d進行家庭訪視是第一次,產后42d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健康檢查是第二次訪視。也有學者認為產后訪視至少3次,第一次在出院后的第3d內,第二次在產后14d,第三次在產后28d。如為高危產婦或發現異常情況時,酌情增加訪視次數[11]。

社區護士接到轄區內產婦出院的信息后,電話預約訪視對象,確認家庭住址及訪視時間。社區護士與產婦面對面溝通并進行查體及心理護理。產婦訪視內容包括:測量體溫、血壓;詢問產婦飲食、睡眠、大小便及哺乳情況;檢查有無紅腫、硬結、有無破裂;查看會陰切口或腹部切口愈合情況,有無感染;按摩宮底觀察子宮復舊和惡露排出情況;了解產婦的心理負擔和社會支持系統等。新生兒訪視內容包括:理解新生兒出生時的情況;評估呼吸、面色、吸吮力和大小便情況;測量體溫、體重;檢查皮膚黃疸和臍帶愈合情況;檢查有無臀紅發生。對產婦及家屬進行母乳喂養、新生兒沐浴、臍帶護理、維生素D添加等指導。并提醒產婦在產后42d帶孕產婦保健手冊到當地婦女兒童保健中心進行全面檢查。

2.3產科護理咨詢門診 由有經驗的護師以上資格的護士坐診,針對產婦的不同情況,進行個體化指導。余慧等研究為產婦提供母乳喂養門診咨詢,進一步提高了母乳喂養成功率[12]。

2.4其他方式 利用網絡平臺、短信平臺、建立產婦QQ群、建立患者俱樂部等形式,充分發揮電子信息媒介方便、快捷的優勢,開展健康教育和經驗交流等。

目前我國社區主要采用家庭訪視和電話隨訪的方式。家庭訪視能直觀地觀察產婦及新生兒的身體狀況,可有效建立“引導-合作型”護患關系,是所有延續護理中最能提高滿意度的一種[13]。

3 產后延續護理的研究和效果

3.1母乳是嬰兒最好的天然食品,足夠乳量是保證母乳喂養的關鍵。通過延續護理向產婦及家屬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進行相關知識宣教,解決母乳喂養中遇到的問題,可有效提高6個月內嬰兒的純母乳喂養率[14]。成功的母乳喂養可避免乳汁淤積,降低乳腺炎的發生。新生兒在充足的母乳喂養下新陳代謝加快,生理性黃疸可以得到快速消退[15]。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可提高新生兒的免疫力。

3.2身體切口的疼痛,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知識的缺乏,使初產婦往往感到無助和茫然,產褥期若觀察護理不當,易形成心理障礙。通過家庭訪視向產婦講解產后保健知識,教會新生兒護理技能,增強產婦自信心,適時給予心理疏導有助于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對產婦產褥期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很大幫助[16]。

3.3利用家庭訪視將祖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結合按摩和子宮,通過刺激穴位和神經調節的作用,刺激子宮收縮,對產后子宮復舊效果良好,并能減少產后晚期出血的發生[17]。

3.4早產兒全身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吸吮、吞咽功能較弱,皮膚嬌嫩,對各種感染的抵抗力差。利用家庭訪視和網絡信息平臺及時了解早產兒喂養情況、身體出現的狀況,有效解決了早產兒常見疾病防治問題,降低了臍部感染、濕疹、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率[18]。

3.5產婦在分娩時盆底肌及筋膜過度擴張導致彈性減弱,且常伴有部分肌纖維斷裂,嚴重的斷裂造成盆底肌松弛,甚至子宮脫垂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對婦女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霍然等研究結果表明:產后盆底功能訓練延續護理有效地改善了產婦盆底肌肌力、和滿意度[19]。

3.6產后延續護理滿足了產婦及家庭對醫療保健知識的需求,促進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幫助產婦順利渡過產褥期,同時還能不斷征求產婦及家庭的意見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有利于提高護理服務的滿意度[16]。

3.7社區護士在產后延續護理過程中承擔了護理者、教育者、咨詢者、組織管理者等多種角色,這就要求護士要熟悉多學科的知識,不斷進行學習、培訓、總結經驗,提升了護士的積極性和成就感[20],有利于個人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

4 小結

產后延續護理作為住院護理的延伸服務,在提升產婦保健意識、改善產婦生活質量、提高新生兒健康水平上起到了積極作用。而我國社區延續性護理尚處于起步階段,進行產后延續護理的護士知識水平,技術能力參差不齊,有必要通過繼續教育、組織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產褥期護理知識水平、技術技能。必須制定統一的護理服務標準和流程,加強對延續護理的宣傳,提高社區護士主動服務意識,以期達到預期效果。產后延續護理使護理服務從醫院延伸至社區,拓寬了護理服務領域,是護理未來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袁蜀豫,陳煒卿,張艷,等.產褥期母嬰健康需求調查與跟蹤服務[J].中國婦幼保健,2001,16(2):95-96.

[2]Wong F K,Chau J,So C,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a Health -Social Partnership Transitional Program for Post -Discharge Medical Patients[J].BMC Health Serv Res,2012(12):479.

[3]Nayor M,Brooten D,Jones R, et al. Comprehensive Discharge Planning for the Hospitalized Elderl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nn Intern Med,1994,120(12):999-1006.

[4] Wong F K Y,Mok M P H, Chan T, et al. Nurse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Adv Nurse,2005,50(4):391-402.

[5]王麗麗,郭宇.延續護理對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1300-1301.

[6]古云蘭,崔秋霞,單君,等.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5):1401-1403.

[7]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2):5-8.

[8]葉麗容.護理干預對產婦抑郁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3):507-508.

[9]周麗婭.產后延伸護理服務模式的臨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4):35-36.

[10]李煒.電話回訪在產褥期母嬰保健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2):4530-4531.

[11]李春玉.社區護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131.

[12]余慧,吳娜,莊薇.初產婦參與母乳喂養咨詢門診體驗的質性研究[J].上海護理,2013,13(4):5-8.

[13]覃桂榮.出院患者延續護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2,27(3):89-91.

[14]吳西英,黃婉明,關漸明,等.產科護理咨詢門診對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9):24-25.

[15]史楊.淺談產后保健對產婦產后恢復及新生兒健康狀況的臨床可行性[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4):182-183.

[16]覃桂榮.產后延續護理干預影響產婦生活質量的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6):75-77.

[17]許曉飛,陳慶亮,成金煥,等.利用家庭訪視進行按摩護理對產后子宮復舊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4):356-357.

[18]卜凡玲.信息平臺結合家庭訪視護理指導對早產兒健康影響的研究[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36(3):191-194.

第4篇:盆底肌康復培訓范文

關鍵詞 不安全因素 防范 心血管內科

護理安全的概念是,在對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沒有發生法律法規之外的機體功能和結構以及心理的上障礙、損害[1]。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細微環節,都會存在法律風險。隨著近年來不斷上升的護理糾紛,如何增強護理工作的安全意識,已經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而心血管內科如何做好不安全因素防范,已經成為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比較關注的熱門話題。近年來心血管內科在防范措施上,已經初見成效,并積累了一定的寶貴經驗,現做如下探討,以為同行提供借鑒和參考。

心血管內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

護理人員超負荷工作:一些醫院沒有配備足夠的護理人員,護士在超負荷工作的狀態下,極易發生疲勞綜合征,導致工作效率低,認知行為緩慢、注意力分散,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護理糾紛。

護理人員缺乏足夠的自我保護意識:有些護理人員在接待患者時,不注意細節,說話隨隨便便,或者沒有執行規范的操作,在書寫臨床護理資料時,往往不及時不正規,引發患者或家屬不滿意或不信任,嚴重的會出現護療糾紛[2]。

護理人員缺乏必備的敬業精神:有些護理人員在工作時,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工作時馬馬虎虎,處理問題容易情緒化,不能理智對待突發事件,這些也是引發護患糾紛的主要原因。

操作流程和規章制度不健全:護理人員在工作時,沒有依據規范的操作流程或者沒有執行嚴格的規章制度,稍有紕漏,就會發生工作差錯,嚴重的還會導致醫療事故,引發護患糾紛[3]。

其他因素:媒體及社會公眾對醫療機構存在一些偏見,沒有進行公正的評價,醫院的醫療設施和生存環境尚待完善[4]。護理的不安全因素還包括在護理過程中,出現食品污染、環境污染、靜滴滲液、患者跌倒、燙傷及院內感染等等一系列因素。

心血管內科的常規護理

藥療護理:對各種藥物的療效、方法、劑量及副作用熟知,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合理指導用藥。

生活護理:對于患有急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協助患者搞好個人衛生,并照顧其生活起居[5]。

心理護理:體貼、關心患者,和患者加建立良好的關系,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促進身體早日康復。

飲食護理:對患有心功能不全及冠心病、高血壓患者,應限制服用鈉鹽食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多進食易消化及高維生素食物。

排泄護理:鼓勵和協助患者進行運動,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對于行動不便、長期臥床的患者,鼓勵多食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纖維素的食品,科學地指導患者運動鍛煉盆底肌肉及腹肌,促進排便。

提高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水平

做好對患者的評估工作:護士應對患者病情熟悉和掌握,根據病情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安排在監護室,視患者情況進行陪護[6]。在患者入院伊始,要進行準確的識別,嚴格執行核對制度,確保護理過程準確無誤。

加強專業技能培訓:護理安全要求護士必須具備嫻熟的醫療護理技術和專業的知識水平。除了對心血管內科進行專業的護理操作培訓外,還應該進行安全培訓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護士的溝通能力、專業技能、及護理水平,定期進行操作考試和理論考核,規避護理差錯和事故,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減少發生護患糾紛[7]。

做好心理指導: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是久病不愈,需要進行反復、長期治療,給患者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8]。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應該給予患者積極的引導,解決患者心理層面的負擔,對疾病能有正確的認識,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緩解心理壓力,一旦發現患者情緒不穩定,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消除不良干擾。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對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完善,科學分擔風險,規避索賠和糾紛的發生,嚴格把關,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職能作用,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在護理工作中,護理安全是一項重要的指標,直接體現了護理質量的高低,它是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和良好護理的基礎,為促進社會治安,維護醫院的正常秩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靜.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1:321-322.

2 王育紅.心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87-388.

3 王繼君,田秀峰.舒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2,12:119-121.

4 王露.600例心內科患者的護理方法的改進與效果[J].當代醫學,2012,12:132-133.

5 李敏,王俊,陳謹獻.運用綜合性模擬演練提升療養院護理應急能力[J].中國療養醫學,2012,4:320-321.

6 劉桂玲.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1:152-153.

第5篇:盆底肌康復培訓范文

【關鍵詞】 根本原因分析法; 拔除尿管; 尿潴留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oot cause analysis (RCA) in reducing the incident of urine retention after catheter removal among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Method: RCA group was established,the related data were collected,the fishbone diagram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immediate causes of the incident of urine retention after catheter removal,the root causes were determined, then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and the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RCA were compared. Result: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method of RCA, the incidence of urine retention after catheter removal among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decreased from 17.65% to 6.37%,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improved from 83.33% to 94.5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Root cause analysis; Catheter removal; Urine ret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ajin County,Xiajin 253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8.026

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種回溯失誤分析工具,對已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科學分析并找出系統中的根本原因加以糾正,可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1]。留置尿管是臨床尿失禁、尿潴留及昏迷患者的常見基本操作,拔除尿管后約有20%的患者發生尿潴留[2-3]。再次導尿不但增加逆行感染的機會,甚至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而且對患者及家屬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4]。如何降低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發生,已越來越引起醫務人員的關注。本科自2013年1月以來,應用RCA對拔除留置導尿管后尿潴留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制定預防改進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本科留置導尿患者102例(實施RCA前),男57例,女45例;年齡30~85歲,平均(65.73±7.37)歲;疾病分類:腦出血61例,腦梗死33例,其他8例;留置導尿時間3~23 d,平均(10.73±3.38)d;發生尿潴留18例。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留置導尿患者110例(實施RCA后),男59例,女51例;年齡33~87歲,平均(66.25±7.68)歲;疾病分類:腦出血67例,腦梗死36例,其他7例;留置導尿時間4~25 d,平均(11.25±4.26)d;發生尿潴留6例。實施RCA前后留置導尿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分類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嚴格按照無菌導尿原則留置規格為16Fr雙腔氣囊導尿管。

1.2 方法

1.2.1 組建RCA小組,收集資料 RCA小組成員由2~8人為宜,包括與事件有關的人員參與[5]。本研究由護士長、科室3名護理骨干(其中兩名本科學歷,一名研究生學歷)組成RCA小組,護士長任組長,各成員均接受RCA知識培訓。拔除尿管后尿潴留事件發生后,責任護士及時匯報給護士長,護士長組織RCA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分析,收集相關資料,并對有關人員進行訪談(包括拔尿管的責任護士、主管醫生、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患者發生尿潴留的原因。

1.2.2 找出近端原因 RCA小組成員利用“頭腦風暴法”,結合工作實際,找出留置導尿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各種近端原因,并采用“魚骨圖”工具從人、物、環、法四方面加以分析,見圖1。

1.2.3 確認根本原因 列出近端原因后,小組成員逐一進行論證,理清各原因之間的聯系,挖掘其隱藏的根本原因[6]。通過以下3個問題來區別根本原因與近端原因:當此原因不存在時,該問題還會發生嗎?如果原因被糾正,此問題還會因相同因素而再次發生嗎?原因糾正后還會導致類似事件的發生嗎?答“否”者為根本原因,答“是”者則為近端原因[5]。經過多次討論,結合2012年7月-2013年6月18例尿潴留患者的原因分析,找出拔除尿管后發生尿潴留的根本原因,患者膀胱功能鍛煉不足7例(38.89%),如留置導尿管后,尿管持續開放,膀胱持續呈空虛狀態,從而導致膀胱張力消失,迷走神經興奮受抑制,使膀胱收縮力下降;拔尿管流程和方法不規范5例(27.78%),如未等患者膀胱充盈時即拔除導尿管,拔管動作不規范,尿管前端的橢圓形球囊皺襞刺激尿道導致疼痛等;患者精神緊張3例(17.67%),如心理護理不到位等,導致患者存在緊張恐懼等心理;環境因素2例(11.11%),如排尿環境嘈雜,排尿姿勢和不舒適等;其他1例(5.56%),如留置尿管時間過長等。

1.2.4 制定改進措施 (1)加強膀胱功能訓練:膀胱功能訓練可加強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功能,降低尿道外括約肌痙攣,從而使膀胱恢復排尿功能。①留置導尿管后,首次不超過800 mL,然后將尿管夾閉,間歇30 min后,再放400~500 mL,以后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采用間歇性夾管方式,輸液患者開放1~2 h/次,不輸液患者開放3~4 h/次,使膀胱規律性充盈與排空,從而達到接近生理的狀態,促進患者盡早建立反射性膀胱。②恥骨上區輕扣法:用手輕輕叩擊恥骨上區,每次扣8~9下,間歇3 s再扣8~9下,連續3~4 min[7]。③腹肌功能鍛煉:指導患者收縮腹肌,持續3 min,在呼氣時放松,反復10次左右[8]。④盆腔肌肉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尿道、陰道及部位肌肉的收縮及舒張鍛煉,3次/d,每次持續5~10 min[9]。研究表明,經常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可使膀胱頸部與近端尿道于小骨盆內實現提升,可與腹壓一起作用在膀胱頸部至近端尿道,對尿道內腔造成壓迫,增強控尿能力[10]。(2)完善拔尿管流程和方法,加強宣教和心理護理。①醫生下達停留置導尿管醫囑后,責任護士首先評估患者意識和留置尿管天數,囑其夾畢尿管至有尿意或膀胱膨隆,選擇患者膀胱充盈時拔管。因為膀胱充盈時,膀胱內壓力上升,膀胱逼尿肌收縮,尿道內括約肌擴張,尿道半徑增大,可減輕尿管與尿道黏膜之間的摩擦。②拔管前做好心理護理工作,消除患者緊張、焦慮心理。因為情緒焦慮和肌肉緊張等可引起反射性尿道括約肌痙攣[11]。③拔管時,先將氣囊內生理鹽水抽盡并回注0.5 mL,將注入的液體反復抽吸兩次,令液體在氣囊內均勻分布,以使原來完全癟陷的氣囊盡量充盈,從而使球囊皺襞消失,減輕拔尿管時尿管與尿道的剪切力和摩擦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尿潴留的發生[12]。為男性患者拔管時,應提起與腹壁成60度角,消除生理彎曲,從而增大尿道半徑,減輕黏膜損傷[13]。拔管動作輕柔,一手左右旋轉緩慢拔管,另一手同時輕輕按摩膀胱區,囑患者均勻呼吸,做排尿動作,促使尿液隨尿管一同排出,拔管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④拔管后做好宣教指導工作,囑患者多飲水,輕輕按摩膀胱區,必要時可進行腹壓排尿訓練。雙手拇指置于髂嵴處,掌根部置于髂前上棘,雙手掌由近端向遠端用力擠壓腹部,直至有尿液流出[14]。也可給予下腹部熱濕敷,因熱濕敷能夠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縮,引起排尿反射,緩解痙攣,使尿道口括約肌松弛,利于尿液排出[15]。熱濕敷溫度一直保持在50 ℃左右,以患者耐受又不燙傷為宜,時間自患者拔除尿管到自行排尿或需再行導尿[16]。(3)改善排尿環境,調整排尿姿勢和。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隱蔽的排尿環境,用屏風遮擋患者,保護其隱私。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協助患者下床采取蹲位排尿;需絕對臥床的患者,可協助其略抬高上身或在床上坐起,使其以舒適排尿。(4)加強科內護士培訓。RCA小組通過對科內護士進行改進后拔尿管流程和方法的培訓,使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并由護士長進行監督執行,促進護理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提升護理質量。

1.3 評價方法 比較RCA實施前(2012年7月-2013年6月)、實施后(2013年7月-2014年6月)留置導尿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發生情況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患者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問卷進行調查,主要包括患者對拔管流程的認可情況,對護士服務態度的評價,護士溝通宣教情況等內容,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兩個選項,問卷經院內有關專家評定,內容效度指數為(CVI)為0.93,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系數為0.91。患者出院前1天,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調查目的及要求,取得其知情同意,對于因文化程度較低無法閱讀問卷者,研究者向其口述問題和選擇方法,幫助其填寫。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錄入Excel 2007,使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改進措施后,實施后留置導尿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發生率明顯低于RCA實施前,滿意度高于RCA實施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實施RCA降低了留置導尿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發生率 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是一種系統分析工具,在醫院安全護理管理工作中執行,提倡建立“持續性質量改進”的文化。RCA是以科學證據為基礎,通過深入調查、認真分析,找出根源問題,從工作流程、制度完善上制定和執行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17]。這種分析法有助于管理者理清事件的癥結點,從根源上徹底解決問題,減少類似不良事件的再次發生[18]。本研究應用RCA方法,先用“魚骨圖”找出近端直接原因,再從中確認根本原因,從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改進措施,包括拔尿管前指導患者加強膀胱功能鍛煉,制定標準化的拔尿管流程和方法,加強健康宣教指導和心理護理、改善排尿環境等,使留置導尿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發生率由17.65%下降為6.37%,減少了尿潴留事件的發生,促進了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3.2 實施RCA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留置尿管是一種侵入性的護理操作,容易導致尿路感染、損傷、尿道黏膜水腫和疼痛,引起拔管后尿潴留的發生。研究證實,不恰當的拔尿管方法可引起患者尿道損傷、血尿、尿潴留等多種并發癥[13]。實施RCA后,細化和完善了拔尿管流程和方法,患者滿意度提高。拔管前做好溝通解釋,拔管中注意保護患者隱私,拔管后做好宣教指導,整個過程均貫穿著“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護理服務理念。拔管后留置導尿患者尿潴留發生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再次導尿造成的尿道局部損傷,減輕了患者痛苦,減少了尿路感染的機會,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了經濟負擔,患者滿意度由83.33%提高至94.55%。

3.3 實施RCA有利于轉變管理思路,促進小組成員自身成長 RCA的核心價值著眼于整個系統及過程,而非個人執行上的咎責,并通過采取積極預防措施來避免未來類似事件的再發生,改變了以往懲罰教育等管理方法[19-20]。實施RCA過程中,小組成員利用“頭腦風暴法”積極討論拔除留置導尿管后尿潴留的原因,并制定改進措施,完善拔尿管流程,評價實施后效果,在提升其業務知識水平和臨床工作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其溝通交流能力、查閱文獻資料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和科研能力等護理軟技能,促進了其自身成長,激發了其工作熱情和主人翁精神,增進了團隊凝聚力。

本研究針對留置導尿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事件,應用RCA分析方法,找出了尿潴留的根本原因。可以改變傳統只針對單一事件解決問題的不足,協助找出流程及系統設計上的風險與缺點[21]。針對根本原因,制定了加強膀胱功能訓練,完善拔尿管流程和方法,提供隱蔽的排尿環境,采取舒適的排尿姿勢和,拔管前、中、后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等一系列整改措施后,有效降低了留置導尿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發生率,提升了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同時也促進了小組成員的自身成長。

參考文獻

[1]曾月英.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1):19-21.

[2]李丹華.護理干預對留置尿管拔管后正常排尿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4):159-160.

[3]黃香妹.留置氣囊導尿管并發癥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4,3(2):91-93.

[4]覃華晶.品管圈在降低胸科患者術后拔尿管后尿潴留發生率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9):1387-1388.

[5]鄭小偉,王泠.根本原因分析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09,9(6):66-68.

[6]儲小紅,虞華,康群,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3):221-223.

[7]康玉聞,陳玉梅,韓月明,等.中醫手法聯合膀胱功能訓練對截癱患者尿潴留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2):80-82.

[8]李志群.肛腸科患者術后尿潴留的護理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3,6(4):19-20.

[9]黎一霖,楊萌,黃慧娟,等.圍手術期提肛訓練預防PPH術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3,24(15):2304-2305.

[10]周燕莉,肖春芳,歐有良.盆底肌訓練對預防產后尿潴留的作用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992-1993.

[11]張金鳳.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尿潴留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5):83-84.

[12]梁桂秀,陳春麗,楊文梅,等.改良式拔尿管法在提高病人舒適度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2):203.

[13]高俊平,李育玲,賀美,等.應用品管圈降低男性患者拔除尿管疼痛率的實踐[J].中國護理護理,2014,14(5):522-524.

[14]王忠華,楊波.電針配合膀胱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09,14(2):121-122.

[15]劉立君,廖美麗.持續熱濕敷對長期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12(12):1086-1087.

[16]李小寒,尚小梅.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63-264.

[17]黃麗華,李麗娟,黃娟,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預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3):100-101.

[18]喬艷,紀成蓮.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護理不良事件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10):747-748.

[19]郭麗瓊,吳妙莉.RCA法在改進腸道術前腸道準備護理質量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60-61.

[20]阮景,潘繼紅.應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減少新生兒科高危藥物外滲及損傷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0):64-66.

第6篇:盆底肌康復培訓范文

婦產科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教委博士學位授予點、婦產科博士后流動站,同時也是全國婦產科疑難重癥診治中心、衛生部婦產科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婦產科藥物研究基地、國家級婦產科繼續教育基地。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人才濟濟,醫療梯隊完整,專業設備齊全,學科發展均衡,實驗儀器精良,現設有產科門診、婦科門診、計劃生育門診、婦科常規門診、婦科腫瘤門診、婦科內分泌門診、婦女保健門診、滋養細胞腫瘤門診、急診、特需門診等診室,擁有住院床位221張。該科室擅長診治子宮內膜異位癥、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宮頸疾病、卵巢功能衰退、月經異常、生殖功能異常、圍絕經期疾病、性發育異常及各種復雜疑難性婦產科疾病,擅長做羊膜腔穿刺、臍靜脈穿刺、經腹早孕絨毛活檢、胎兒鏡等檢查及宮外孕手術、異位環取出術、附件切除術、全子宮切除術、息肉和黏膜下肌瘤切除術及各類人工流產術。

郎景和醫生簡介:

郎景和醫生現為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科普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婦科內鏡學組組長。上世紀70年代初,郎景和主任曾協助我國現代婦產科的奠基人林巧稚教授從事婦產科的臨床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1982年,他首次在國內實施了卵巢癌腫瘤細胞減滅術,并把手術的各個關鍵步驟、手術的徹底性評價及再次減滅術、分期手術等概念推向全國。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郎景和主任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機制”的研究,并提出抗粘附、抗侵襲、抗血管形成以及卵巢抑制或孕激素對抗的內異癥治療理論,并于2001年獲得中國婦科腫瘤特殊貢獻獎。郎景和主任擅長診治子宮內膜異位癥、生殖道畸形、婦科腫瘤及各種婦科疑難雜癥。

邊旭明醫生簡介:

邊旭明醫生現為北京協和醫院產科主任、婦產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北京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產前診斷技術專家組成員、中國優生學會理事。邊旭明主任1970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曾赴美國圣地亞哥加州大學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進修,此后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從事婦產科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她擅長各種妊娠期高危重癥及分娩期合并癥的診治、新生兒窒息的預防及治療、重大遺傳病的產前診斷及產前篩查。近年來,邊旭明主任多次承擔國家衛生部及北京市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曾榮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中華醫學科技進步獎等多種獎項。

呼吸內科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呼吸病專業科室之一,由我國已故著名呼吸病學專家朱貴卿教授創建,目前已成為我國一流的呼吸系統疾病診治及研究中心。該科室歷史悠久,在臨床醫療、教學、科研等領域一直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并涌現出羅慰慈、朱元玨、黃席珍、林耀廣、李龍蕓、蔡柏薔、陸慰萱等國內外著名的醫學專家。目前,該科室開放住院病床82張,擁有在編人員37人,其中正教授10人,副教授5人,主治醫師13人,技術人員11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1人,科內設有肺癌診療中心、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診療中心、睡眠呼吸疾患診療中心、肺功能實驗室、血氣分析實驗室、支氣管鏡室、細胞學實驗室、基礎研究實驗室等亞級科室。

肖毅醫生簡介:

肖毅醫生現為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中國醫師協會呼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老年呼吸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呼吸和結核病學會睡眠學組成員、亞洲睡眠研究會專家、中國睡眠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醫師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肖毅主任1984年畢業于西安醫科大學醫療系,1998年獲得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此后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從事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他擅長診治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尤其在診治睡眠呼吸疾病等方面有極深的造詣。

蔡柏薔醫生簡介:

蔡柏薔醫生曾任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現為呼吸內科專家、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阻肺學組副組長、美國胸科學會(ATS)會員、美國胸科醫師協會(ACCP)資深會員、歐洲呼吸學會(ERS)會員。蔡柏薔教授師從我國著名呼吸內科專家朱貴卿教授,曾多次赴美國路易斯安娜州醫學中心進修,回國后一直從事呼吸內科的臨床醫療、教學和研究工作,他擅長診治各種呼吸系統的疑難雜癥,尤其在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等方面有極深的造詣。

基本外科

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成立于1921年,是該院建院之初即成立的核心科室之一。數十年來,在歷屆科主任及學科帶頭人的不懈努力下,該科室在國內率先細化并建立了十余個外科專業組,包括胰腺專業組、膽道專業組、胃腸專業組、血管專業組、乳腺專業組、肝臟專業組、外科營養專業組、重癥專業組及相關臨床專業實驗室,目前已成為國內外基本外科疑難重癥的診治及研究中心。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共有住院床位158張,擁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主治醫師25人,博士21人,碩士13人。該科室擅長診治各類胰腺疾病、胃腸疾病、膽道疾病、肝臟疾病及各種外科疑難雜癥,尤其擅長做各類外科手術及微創手術,治療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趙玉沛醫生簡介:

趙玉沛醫生現為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基本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胰腺學組組長、北京醫師協會副會長、英格蘭皇家外科學院院士、亞洲外科學會主席、國際胃腸肝膽胰外科協會副主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趙玉沛院長從醫近30年,一直工作在基本外科的臨床醫療、教學及科研第一線,擅長診治各種基本外科疾病,尤其擅長診治各類胰腺、膽道、胃腸、甲狀腺疾病。他醫術精湛,治學嚴謹,特別關愛患者,深受百姓的信賴。趙玉沛院長帶領他的團隊通過刻苦鉆研,提出了“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概念,從而有效地減少了胰腺癌的誤診誤治率。同時,他還提出并建立了“胰腺癌診治綠色通道”,進而規范了胰腺癌的診治流程。這對于在胰腺癌的治療中減少不必要的開腹手術、合理地利用醫療資源、提高手術成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他領導的課題組對胰腺內分泌腫瘤的診斷和手術治療進行了一系列的臨床研究,成功地完成了我國首例通過腹腔鏡摘除胰島素瘤的手術,使患者避免了因剖腹手術給其帶來的痛苦,縮短了手術和住院的時間。醫學界的同仁贊揚說:“趙玉沛院長的手術就像是一場精彩的藝術表演”、“手術做得又快又好,手術切口小,并發癥少,皮膚愈合好,深受病人的擁戴”。

于健春醫生簡介:

于健春醫生現為北京協和醫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營養支持學組副組長、北京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臨床營養學會常委、北京醫學會理事、北京醫師協會理事、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于健春主任曾赴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進修,擅長診治各類胃腸疾病、膽道疾病、甲狀腺疾病,尤其擅長做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胃腸腫瘤微創手術、腹腔鏡胃束帶減肥手術及經皮內鏡下胃造口營養置管術。

血管外科

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是國內最早開展血管外科臨床醫療及科研工作的單位之一。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在曾憲九、朱預等老一輩著名外科學專家的帶領下,該科室就已經率先在國內開展諸如大動脈瘤等各類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療工作。目前,該科室共開放床位39張,每年接診人數高達2萬余人,每年收治住院患者800余人,每年進行各種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及血管外科手術700余例。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擅長診治各種血管外科疾病,包括大動脈炎、腎動脈狹窄、鎖骨下動脈盜血、布加氏綜合癥,尤其擅長做各種動脈疾病的血管重建手術及血管微創治療,包括腹主動脈瘤的外科治療和腔內隔絕、急性主動脈夾層的腔內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手術和微創治療、糖尿病足血管病變的微創介入治療、頸動脈狹窄內膜剝脫術和頸動脈支架、主髂動脈閉塞的髂動脈支架和主髂動脈架橋等。

劉昌偉醫生簡介:

劉昌偉醫生現為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外科學系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成員、衛生部國家藥監局藥物評審專家組委員、教育部科技成果評審專家、美國血管外科學會會員。劉昌偉主任1984年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醫學系,曾先后兩次赴美國進修,此后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從事血管外科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他在診治各種血管外科疾病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嫻熟的手術技能,擅長腹主動脈瘤的手術治療、急性主動脈夾層的支架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手術和支架治療及糖尿病足的血管腔內治療,特別是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外科手術和腔內治療等方面有極深的造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久爱网 |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免费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 经典香港a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毛片精品不卡在线 |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99 | 免费看一级做a爰片久久 |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无 |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 一级毛片国产 | 91久久国产露脸精品 | 99综合在线 | www国产精品 | 不卡一级aaa全黄毛片 | 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99 | 拍真实国产伦偷精品 |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欧美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 欧美一级级毛片 |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 欧美亚洲在线观看 | 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专区 |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 国产α片 | 自拍视频啪 | 久久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午夜免费福利网站 | 欧美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日韩三级黄 |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 欧美jizzhd精品欧美高清 | 国产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99中文字幕 | 日本天堂在线视频 | 欧美一级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 | 国产成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