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腰椎膨出的運動范文

腰椎膨出的運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腰椎膨出的運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腰椎膨出的運動

第1篇:腰椎膨出的運動范文

關鍵詞: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整體康復

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1](Lumbar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組引起腰腿痛的常見疾病,其包括:椎間盤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腰椎間盤突出癥(Disc herniation);退行性腰椎不穩癥(Degenerative spinal instability);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Degenerative spinal stenosis);退行性腰椎滑脫癥(Degenerative spondylolithesis)。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采用整體康復的方法(包括牽引、物理治療及核心肌力訓練等非手術療法)治療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lumbar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 )228例,取得較好療效, 現報道如下 :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者總數228例(男123例,女105例),年齡32~80歲,平均46歲。發病至就診時間3d~3個月(既往有相同病史者發病時間按本次發作時間計)。腰痛伴左下肢痛者 105例, 伴右下肢痛78例,雙下肢痛者21例,單純腰痛者24例。脊柱側彎跛行80例, 不能行走11例。全部患者均行X線片、CT或MRI檢查,排除結核、腫瘤等疾病。L3/ 4突出或膨出者 15 例,L4/5 突出或膨出者155例,L5/S1突出或膨出者88例,合并腰椎管狹窄或側隱窩輕度狹窄者45例,兩個節段以上椎間盤突出或膨出者128,合并退行性腰椎滑脫者64例。

1.2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治療前后患者腰腿疼痛程度、腰椎活動范圍、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疼痛指數(VAS)及生活自理能力(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2])進行評定。痊愈:腰腿痛癥狀體征消失,腰部活動基本正常,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消失,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0.10分。好轉:腰腿痛癥狀減輕, 腰椎活動范圍較治療前好轉,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仍存在但較治療前減輕,不能堅持工作,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下降

1.3方法 ⑴腰椎牽引 : 采用電腦自動牽引床, 牽引重量以36kg起始,根據患者的治療反應,適當調整牽引重量,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一般不超過體重的1/2。間斷牽引50s,休息10s,20min/次。1次/d,10次為1療程。⑵物理治療:高頻電療,可應用超短波,應用無熱量或微熱量處方,電極板并置于腰骶部,20min,1次/d,對于急性期尤其是發病3d內患者具有良好的消除神經根水腫、止痛的效果。低頻電療,應用溫熱式低周波治療儀,對腰部痛點采用腰坐骨神經痛處方治療10min,再推壓或拍打處方治療10min。中頻電電刺激可采用多功能電腦中頻治療儀,選用干擾電處方或腰坐骨神經痛處方,以腰部痛點為中心行交叉放置 , 或沿腰部痛點、患肢坐骨神經壓痛點放置[3],20min/次,1次/d。激光,應用半導體激光治療機,照射病變節段神經根處,600mw,脈沖照射5~10min,1次/d。上述物理治療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1~2項。⑶傳統手法治療:令患者仰臥,盡量屈膝屈髖,術者雙手按于患者脛骨結節處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搖滾20~40次,病程短者效果佳,伴腰椎滑脫、年老有骨質疏松者慎用。⑷核心肌力訓練:癥狀明顯好轉后 , 指導患者進行核心肌力訓煉。①徒手肌力訓練:利用抗地心引力的原理,針對肌群做訓練,例如仰臥起坐、側橋運動等,應避免負荷過重,產生更嚴重的傷害。②泡沫軸:徒手肌力訓練時,利用泡沫軸所存在的不穩定特點,使訓練者在泡沫軸上完成不同難度的靜力性及動力性動作,此種方式可以增加本體感覺的回饋,可以有效提高訓練者自身的核心穩定性③抗力球:徒手肌力訓練時,利用抗力球增加訓練時的不穩定狀態,此種方式可以增加本體感覺的回饋訓練;以抗力球做支點,可以減少抗力距,調整所需的阻力,避免超過下背痛患者所能負荷的重量,更可以利用抗力球形狀的特性,做一些伸展運動。抗力球運動可以提升本體感覺,進而提升身體的平衡及穩定性。④平衡軟榻:腳踩在軟榻上會下陷,軟榻有正方形、長條形、斜坡形等多種形式,訓練難度應該逐步增加。⑤懸吊系統(set):利用懸吊系統增加訓練時的不穩定狀態,此種方式可以增加本體感覺的回饋訓練,以懸吊線做支點,可以減少抗力距,調整所需的阻力,避免超過下背痛患者所能負荷的重量。⑥核心板:核心板可用來做三度空間的動作,會隨著身體的動作而傾斜、扭轉、旋等,所以在訓練時,必須對于核心板的產生的傾斜做出反應,不斷調整身體姿勢維持平衡,增加穩定性[4]。

2 結果

所有患者經1~6療程治療,痊愈93例,占40.8%,顯效95例,占41.7%, 好轉27例 , 占11.8%,無效13例,占5.7%, 總有效率為94.3% 。

3 討論

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最常見癥狀是腰背部疼痛,部分伴一一側或兩側下肢放射痛,其X線表現為:椎間隙變窄,Schmorl結節、椎體側方骨贅,椎體滑脫(不超過Ⅰ度)等。CT表現為: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小關節突退變或增生,椎管狹窄呈三葉草狀,神經根管狹窄。MRI根據modic分類可分為3型[5]:Ⅰ型骨骼改變可見T1加權低信號密度,T2加權高信號密度,應用gadolinium后圖像增強。Ⅱ型骨骼改變可見T1及T2加權高信號而無需增強,可表現為脂肪骨髓,在16%的腰背痛患者中可見到。Ⅲ型改變為T1及T2加權低信號,在無增強的情況下表現為骨肥厚。我們這組患者中絕大部分經CT或MRI檢查發現"腰椎間盤突出或膨出",曾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但我們在臨床檢查中發現其定位體征與影像學診斷并不完全相符,或者不能用單一的"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來解釋其全部癥狀,具體表現為:腰腿痛癥狀重,明顯影響生活和工作,影像學表現輕微異常,如"腰椎間盤膨出";或影像學上腰椎間盤突出部位與臨床查體定位體征不完全相符,同時影像學上又合并其他一項或多項異常表現,有報導50歲以上無癥狀者有90%~100%通過MRI檢查可證實有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采用整體康復治療后,該組患者腰腿疼痛酸脹麻痹等癥狀都能得緩解或治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患者的CT或MRI的影像中顯示椎間盤向前方或側方突出明顯而壓迫脊髓影膜囊和神經根不明顯,過去一般認為這類突出是"無害"的。

由于影像學診斷的局限性,不能對應患者的功能狀態,在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的整體康復中,選擇合適的功能障礙評定量表十分重要,我們選擇應用疼痛指數(VAS)及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對于該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后的康復評定。其中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能比較客觀的反映了患者的功能障礙程度,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是由10個問題組成,包括疼痛的強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擾睡眠、性生活、社會生活、旅游等10個方面的情況,每個問題6個選項,每個問題的最高得分為5分,沒有功能障礙為0分,最嚴重的功能障礙為5分,假如10個問題都做了問答,記分方法是:實際得分/50(最高可能得分)×100%,如有一個問題沒有回答,則記分方法是:實際得分/45(最高可能得分)×100%,越高表明功能障礙越嚴重。該指數已被評為脊柱外科手術療效評定的金標準之一,本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評定結果顯示,該指標也可作為康復療效的金標準。

腰椎牽引是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疾病的重要手段,曾有人認為腰椎牽引無效,甚至有害,而Clochis等的大量基礎研究對脊柱牽引的治療效果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近年來隨著牽引技術和牽引設備的不斷改進、優化以及通過大量的臨床應用,腰椎牽引的療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有些研究顯示149kg牽引重量將產生胸腰椎椎間盤的破裂,本組病例中我們設置的牽引重量最高不超過體重1/2,絕大多數在48kg之下,遠遠低于該數值,不會對椎間盤造成傷害。對于年齡超過60歲,X線片顯示有明顯腰椎退變、骨贅形成、韌帶鈣化尤其是合并腰椎管、椎間孔狹窄者,牽引的作用是使腰部肌肉有節律地交替出現緊張和放松運動,解除腰部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根水腫消退,進而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切不可盲目增加重量。物理因子療法具有消炎、消腫、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神經根水腫和止痛作用。

核心肌力訓練在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的康復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核心肌群包括背部的多裂肌、豎脊肌、腰方肌、臀屈肌,正面的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髂腰肌,其中腹橫肌和多裂肌屬于深層的核心肌群,特點為小、短、薄,且與脊椎相連,主要功能為維持脊椎的穩定,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腰方肌、背部伸肌群、臀屈肌屬于淺層的核心肌群,特點為大、長,主要負責身體的前屈、后仰、左右扭轉。 臨床實踐表明,及早配合功能鍛煉,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該病的復發,往往與患者腰背肌、腹肌等核心肌群肌力功能低下有關,因此需加強功能鍛煉。在疾病發作期間佩帶腰圍對緩解癥狀有一定幫助,一旦癥狀緩解要盡早解除腰圍,進行核心肌力鍛煉 , 恢復脊柱的穩定性。脊柱的超后伸運動可使神經根有一定的牽伸,進而改變突出物對神經根占有的位置,解除神經根的壓迫。核心肌力訓練對于防止癥狀復發尤為重要。

國外有研究認為,對于脊柱退行性疾病通過手術(減壓、融合、固定等)治療的費用-療效比優于非手術治療[6],但是對于國人來說因手術一次性費用過高及對于手術風險的考慮,大多數人對手術治療的依從性較低,本研究證實,規范化的整體康復治療可以明顯改善這類患者的癥狀、功能及工作生活能力,使其延緩或免除手術。腰椎間盤退行性疾病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在治療上要注意治療方案的個性化,治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對治療的反應,針對不同的情況制訂出合理的治療方案。本組有些患者合并椎管狹窄或側隱窩狹窄,經治療后雖有不同程度的緩解,但由于不能解決解剖上的壓迫,最長有治療近2個月癥狀仍不能完全緩解,對于此種情況,我們在治療前應讓患者對此有充分的了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同時如果連續治療超過4w癥狀不緩解或加重者,應積極查找原因,我們曾治療一個有腰腿痛病史反復發作10余年患者,曾行CT檢查診斷為"腰突癥",治療3w效果不佳,行MRI檢查發現為椎管內腫瘤。對于巨大型椎間盤突出及伴有馬尾神經癥狀者,應手術治療為宜。

參考文獻:

[1]Robert Gunzburg et,陳伯華譯.椎間盤退行性疾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

[2]黃建洪.腰背肌功能訓練在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中的作用[J].中國康復,2003,18(3):198.

[3]王書友;許銀花.早期椎間盤退行性疾病治療進展[J].現代醫學,2010,38(6):689-692.

[4]Carragee EJ,Paragioudakis SJ,Khurana S.2000 Volvo Award in Clinical Studies.Lumbar high-intensity zone and discography in subjects without lowback problems[J].Spine J,1998,7:363-368.

第2篇:腰椎膨出的運動范文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CT;低場MRI

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比較常見的骨科疾病,是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和壓迫馬尾神經、脊神經根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征。其臨床癥狀和體征可因其病變部位和嚴重程度的差異各有不同,輕者僅表現腰痛,重者出現坐骨神經痛和馬尾神經受壓的相應癥狀或體征,早期診斷對治療方式的選擇和預后非常重要。多資料表明,16歲以后青少年可見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隨年齡的增長,髓核水分減少、彈性降低、椎間盤結構松弛及軟骨板囊性變,在外力特別是反復彎腰、扭轉或過重持物進而出現纖維環破裂[1],導致髓核或纖維環的一部分突出。其好發年齡為20~50歲,男性多于女性。由于下腰椎負重大、活動范圍大,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腰4~5、腰5-骶1椎間盤,約占90%~96%[2],少數見腰3~4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病理上分為變性期、膨出期、突出期、脫出期、髓核游離期等,根據髓核突出的方向分為椎管內型(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間孔型、游離型),椎管外型(外側型,前側型,Schmor1結節)[3]。椎管內型椎間盤突出常壓迫后縱韌帶、硬膜囊前層、神經根及脊髓引起相應的癥狀。為探討比較腰椎間盤突出在CT與低場 MRI 的診斷效果,并為臨床診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據[4],現將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9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CT和MRI影像學檢查的診斷價值作個對比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19例患者中,男11例,女8例,年齡17~68歲,平均45歲,病程6h~4年不等。臨床上均有腰腿痛癥狀,其中僅以腰臀部脹痛5例;急性腰扭傷4例(其中1例為搬重物后行走障礙6小時入院);自覺疼痛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直至足背或足外側走行,并伴麻木感9例;行走障礙及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均為14例;鞍區感覺遲鈍并大小便失禁1例。

1.2方法 19例患者均行CT和MRI 檢查

1.2.1 CT檢查 采用6排西門子CT機進行掃描,采用1mm層厚掃描定位像,然后常規逐個掃描L3~S1三個椎間隙,偶爾掃描L1-S1五個椎間隙,椎間隙掃描6個層面,層厚3mm,主要觀察椎間盤的膨出或突出、鈣化、變性積氣以及椎管狹窄、硬膜囊和神經根的受壓情況。

1.2.2 MRI檢查 采用萬東SOMATOM Emotion 6 0.5T永磁低場MR掃描儀,常規行T1WI、T2WI及 T2WI STIR矢狀位、T2WI 軸位掃描,層厚為3mm,觀察患者的椎間盤是否存在髓核突出、膨出及髓核游離,同時檢查患者神經根受壓情況、椎管內病變等。

2 結果

2.1 CT表現 呈弧形或丘狀軟組織密度影突出椎體緣,CT值大于硬膜囊;硬膜囊受壓變形、硬膜外脂肪間隙變窄或消失;神經根受壓移位或消失;腰椎退行性變(表現為后縱韌帶鈣化、黃韌帶肥厚、椎小關節退變、椎管狹窄等);椎間盤變性鈣化及真空征;Schmorl結節形成。19例患者中,CT診斷腰椎間盤突出有16例25個椎間盤突出,2例診斷為椎間盤膨出,1例椎管內軟組織占位(性質未定)。其中尚包括6例10個椎間盤鈣化、7例11個椎間盤真空征、5例6個繼發性椎管狹窄。腰椎退行性變及相應平面硬膜囊、神經根不同程度受壓改變。

2.2 MRI影像表現 可清楚地顯示髓核突出的部位、方向、大小、形狀以及信號強度的變化。椎間盤突出可見椎體邊緣局限性膨隆的軟組織信號影,T1WI呈低信號,T2WI呈中等信號或低信號,其突出部分與髓核母體相連,椎間盤脫出可見脫出之復合物與髓核母體之間有一“狹頸”相連,當脫出部分與髓核母體無聯系時,即為髓核游離,形成硬膜外腫物,T2WI為低信號、無強化。椎間盤變性表現為T2信號降低, Schmorl結節表現為與椎間盤信號相同并相連的半圓形結節,邊緣為低信號環,新鮮的Schmorl結節周圍可見骨髓水腫。在19例患者中,可檢查出19例28個椎間盤突出,其中有1例為椎間盤為脫出(該例CT診斷為椎管內占位),4例8個椎體終板炎,6例黃韌帶肥厚,7例9個繼發性椎管狹窄,5例髓核直接對馬尾神經造成壓迫,4例6個椎體Schmorl結節等。鈣化與真空顯示欠佳。

3 討論

從以上19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CT與MRI影像資料分析,CT盡管可清晰顯示椎間盤的鈣化、真空征、椎體及小關節的增生情況,但MRI對椎間盤突出的檢出率和準確性優于CT,它能反映椎間盤變性形態及受壓脊髓有無變性改變,更有利于顯示膨出或突出的椎間盤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對于多椎體Schmorl結節的顯示較直觀,可診斷椎體終板炎并判定其類型,可清晰的顯示脊神經根、馬尾神經受壓及水腫情況,并能較好的鑒別椎間盤髓核游離與椎管腫瘤,腫瘤T2WI呈高信號,增強后明顯強化,椎間盤無強化。MRI檢查的限度在于部分腰骶角不明顯或有移行椎者,定位較難;對椎間盤的鈣化與真空顯示欠佳;掃描區內任何順磁性金屬物都會干擾磁場,影響圖像質量,子宮腔內金屬節育環會干擾L5~S1區的成像,需要取環后檢查。另外,MRI檢查成像速度慢,對骨無偽影,但對運動干擾偽影明顯,以致對患者鎮靜制動要求高;有嚴格的禁忌證,比如裝有心臟起搏器、眼球內金屬異物、動脈瘤用銀夾結扎術后、危急重患者等不能做MRI檢查。

綜上所述,CT掃描速度快且出報告相對較快,但具有放射性,雖能直觀地反映椎間盤突出及硬膜囊壓迫情況,但無法對椎間隙其他結構進行觀察,對腰椎間盤突出的檢出率和準確性不如MRI高。MRI無放射性,但掃描時間長,而且有禁忌癥,由于低場MRI在基層或縣級醫院的廣泛應用,其收費標準已相對低廉,價格高已不作為MRI檢查的限度,除部分退行性變(鈣化、真空征)的顯示不如CT檢查,其它大部分脊柱病變的顯示明顯優于CT。資料統計分析表明,CT與MRI有互補作用,各有其優勢,筆者認為:腰椎間盤病變患者能配合長時間檢查,而且無禁忌癥的,可先攝取腰椎X線平片,然后優先選擇低場MRI檢查;先行CT檢查患者,其檢查結果與臨床癥狀或體征不相符時,應進一步行MRI檢查。

參考文獻:

[1]劉東旭.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應用價值比較[J].當代醫學,2013,8:99-100.

[2]吳在德.外科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7456.

第3篇:腰椎膨出的運動范文

河南省許昌市按摩醫院 (461000)

關鍵詞 腰椎間突出癥 手術摘除法治療 非手術治療 臨床研究

自1934年Mite和Bell首次報導腰椎間盤突出癥[1],并成功的第一次施髓核摘出手術以來,手術摘除術被廣泛的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據統計,僅在美國大約每年要作20萬例腰椎間盤摘除術。雖然術后70%~80%的患者得到改善和恢復,但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術后癥狀持續存在,甚至加重。例如Risb[2]在15000例手術中,效果良好或治愈者僅占50%,改善或好轉者為80%,有20%的患者術后癥狀持續存在,RQdin[2]報告腰椎間盤摘除術的失敗率為50%。看來手術摘除后還需非手術的按摩、針灸和藥物來配合治療。何況手術治療還有不少問題。如筆者在臨床中發現,一例腰椎間盤手術后B點、F點疼痛或麻木。上述報告的失敗或癥狀存在的部位是不是也在B、F點,筆者不敢妄議。

筆者發現另1例MRI片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物為0.71cm出白色顯影。診斷為髓核突出,這種白色顯影是不是突出的髓核,很值得懷疑,白色顯影在椎旁,不在椎間孔,說明不是骨折碎片。如是髓核的話,髓核是一種液態物質,它由富親水性的葡萄糖酸糖的膠狀凝膠組成,它突出易侵占側隱窩說明是液體。所以這種白色顯影肯定是髓核突出時傷口纖維環或縱韌帶破裂的殘留物。液體的髓核怎么會突出0.7cm或呈白色顯影呢?所以手術摘除的或許正是這種纖維環或縱韌帶破裂時的殘留物。手術醫師也說摘除物為堅硬物為各縱韌帶或軟韌性固體物為纖維環也證明這一點假設是正確的。摘除此物對腰痛能起到痊愈或癥狀改善的目的,主要是麻醉的鎮痛作用,對因腰椎間盤突出而受損傷的梨狀肌的痙攣,充血腫脹而因與坐骨神經粘連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是沒法解決的。這就涉及到非手術的封閉治療、中西藥物治療、按摩、針灸及其它物理療法的療效問題。

1 病因與分類

脊柱作為人體直立行走的支柱及軀干運動的樞紐,在人體運動中起著重要的承載作用,而腰椎是重要的承載部位。腰椎承載著人體65%負重載荷。這些載荷加上日常生活中,尤其體力勞動者、運動員、軍人日常生活中的舉、杠、拉、提、托的外加載荷對脊柱,尤其腰椎的壓縮(叫壓應力)、脊柱前彎曲產生拉應力可使髓核后移,腰椎因受力原因而扭轉或旋轉產生強烈的剪切應力,髓核因剪切應力突破纖維環、縱韌帶的保護而突出。這是各種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

腰椎間盤突出可分4種情況:①L4~5椎間膨出,實際上是膨而未出,臨床癥狀較輕;②L4~5椎間突出,臨床疼痛明顯;③L4~5椎間膨出,同時L5~S1突出,腰背腿疼痛強烈;④壓應力強大,它的嚴重程度使髓核后突,既中央突出,它多合并腰椎后關節撕裂性骨折,骨折碎片常游離在椎間孔,必須手術摘除,在臨床上是沒有其它療法可選擇的。

前3種均為后側突或左后側突,是非手術治療適應癥似乎不適應手術摘除。

2 記錄方法

自制的臨床診斷治療登記卡(見下卡表),對非手術治療的病情診斷記錄。

注:Ⅰ、Ⅱ、Ⅲ、Ⅳ、Ⅴ、Ⅵ為疼痛程度;A、B、C、D、E、F、G、H為疼痛部位。

腰椎間盤突出是背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疼痛主要部位:

A 髂腰點:這個疼痛部位有很大的研究討論價值,因為疼痛性質在Ⅵ級時疼痛明顯,Ⅵ級時強烈疼痛范圍從腰骶部位沿豎脊肌達第8胸椎,嚴重的可達乳突部或頸椎,曲頸試驗的陽性體征原因就在這里。縱韌帶、棘上韌帶、骶結節韌帶和髂腰肌、背闊肌、肋間肌、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等,很多椎間盤突出患者訴腹痛,或呼吸時腹痛,或咳嗽肘腹痛強烈。疼痛在Ⅳ級時腰痛不很明顯,咳嗽時也不很明顯。

此點疼痛在治療3~7天可基本消失。

B 臀點:腰椎間盤突出的瞬間沖激力直接影響S1神經和S2神經及坐骨神經,尤其坐骨神經因沖激作用引起強烈振動或擺動,使梨狀肌因撕裂面迅速充血腫脹,產生痙攣緊張疼痛,也是梨狀肌損傷與坐骨神經粘連。初期疼痛強烈時呈刀割樣劇痛,因它對寒冷、風濕敏感,在天氣變化時疼痛加重,尤其夜間12點~5點時疼痛更加劇烈,常使患者產生把腿鋸掉強烈意念。

B點疼痛又分B1點與B2點來說明:

B1點臀下神經,或者叫梨狀肌下緣和穿過梨狀肌的坐骨神經疼痛:①骶三角部;②骶骨側緣疼痛涉及臀中部;③尾骨側下緣;④股骨頭內側緣;⑤會牽涉痛,此點疼痛明顯時男性可致陽萎。

B1點是向下肢放射疼痛或麻木的主要路線。

B2點是臀上神經,也就是梨狀肌上緣的神經損傷:①髂嵴下內緣約2cm處偏外側;②沿髂股肌;③股骨外上緣;④沿髂脛束和闊膜張肌分布疼痛;⑤有時沿脛骨分部。

B點損傷痛在臨床上最頑固,腰突出初期B點疼痛強度超過A點。在A點消失后它仍然痛。手術摘除髓核后,B點仍是彌漫性痛。ABCDEFGH消失后B點仍是隱性疼痛,E點痛在臨床上好象是B點引發的。可見梨狀肌與坐骨神經的粘連剝離,是治療此點的關鍵。據筆者所知,目前還未發現手術剝離的先例。若開B點手術先例,將是腰突患者的一大福音。它與髓核手術摘除相比將是一大飛躍。因為它將縮短治療時間和很大程度上提高醫療效果。

C 承扶穴點:Ⅵ、Ⅴ、級疼痛明顯,Ⅳ級呈隱痛,以下不明顯。

C1髂脛棘疼痛。

C2闊筋膜肋疼痛。

D 窩外側痛,Ⅳ級以下不明顯。

E 腓骨內外側疼強烈,它是除B點外第二個痛點,最易復發跛行足是此點引發的。

F 踝外側痛。

G 趾部,有時趾麻痛,有時2~4趾麻痛。同時出現足下垂,不能背伸,肌力減弱。

H 足心部脹麻,如踩棉絮感,Ⅳ級時消失。

3 研究方法

本人從醫近40年,1991年以前著力研究梨狀肌損傷,曾在醫刊或國家級、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并編入論文集。1991年以后逐步在臨床研究觀察中發現,梨狀肌損傷是腰椎間盤突出引發的,并對40多例腰突患者進行觀察。并制AB療法記錄卡(見上表)觀察記錄。

3.1 一般資料:男22例,女18例;最小年齡16歲,最大52歲;體力勞動比例最大的為81%。MRI顯示3例,CT掃描18例,X線19例。伴椎管狹窄12例,前后緣增生20例。

3.1.1 沿脊柱向下按髂腰部作重點治療,推拿下肢。312 沿梨狀肌體表投影按推、拿捏重點治療。

3.1.3 點委中、承山。

3.1.4 Ⅴ級以下進作前屈、背伸以緩解肌痙攣及肌緊張。

3.1.5 疼痛程度在Ⅴ級以下可作牽引,以40~45kg為好,體力強壯,耐受力大時可增至50~70kg。

3.2 治療方法:B點是治療下肢疼痛的關鍵部位,在B2內封閉,用9cm以上針頭注射,使藥物接近梨狀肌上緣,效果較好。a 選擇普魯卡因加地塞米松加玻璃纖維酶加度冷丁。b 口服羅通定片加腺桂輔酶、維生素B12片加雙氯滅痛片。

4 治療結果

4.1.40例中治愈24例,占60%;患者為主客觀癥狀消失。

4.2.40例中有效15例,占375%;B點脹痛,E點麻木。

4.3.40例中,1例無效,占25%;癥狀無改變。44 總有效率975%,均排除中央突出患者。

治療時間短的Ⅰ~Ⅱ級為4~5天,一般的Ⅲ、Ⅳ、Ⅴ級為15~24天治療,Ⅴ~Ⅵ級的在24~60天臨床癥狀消失。

5 典型病例

張某,女42歲。1994年12月19日就診,X線示L4~5椎間盤突出,L4椎前后緣增生。主訴:腰腿痛2年半,近3個月加重。屈頸試驗(++)直腿抬高試驗(++)。患者坐站困難。臨床表現:A疼痛強烈,B刀割樣、跳動樣疼痛,夜不能入睡。C疼痛、D疼痛、E疼痛強烈、F麻痛、G麻痛、H脹麻,疼痛程度Ⅵ級。一起連續6天按摩治療11次,兩次B2內普魯卡因加地塞米松加地塞米松加羅通定加玻璃酶封閉治療,臨床主客觀癥狀全部消失。

6 討論6.1 現代醫學按摩認為:按摩刺激可通過能量、信息被吸收轉換、傳遞可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反應,對肌體局部組織超微結構及神經生理、神經生化、神經內分泌和系統影響可達到受損的脊柱的韌帶肌肉,尤其對梨狀肌起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消腫散瘀、解痙止痛的作用。

6.2 腰椎間盤突出,中央型突出必需手術摘除,側后突出非手術治療較好。有的醫師提出用推拿按摩牽引使腰椎間突出還納是不存在的。

6.3 本文介紹梨狀肌損傷是腰椎間盤突出引發的,臨床上為什么有個腰椎間盤突出癥和梨狀肌損傷綜合征兩個病名呢?這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癥ⅠⅡⅢ級時A點疼痛不明顯或隱性痛,用指壓A點不顯疼痛,B點可出現明顯疼痛或強烈疼痛,尤其步行10m或30m出現B點疼痛加劇,E點疼痛加重,因此便出現了梨狀肌損傷綜合征。同樣腰椎間盤突出癥A點消失后,B點疼痛還很明顯,甚至很強烈,因此,也容易臨床診斷為梨狀肌綜合征。還有一種情況,也就是這兩種情況屈頸試驗都不明顯造成的,只B點脹痛、E點麻木癥狀而診斷為梨狀肌損傷綜合征。

6.4 上面說到屈頸試驗,作為腰椎間突出癥的主要體征,如本文介紹的A點疼痛明顯時或強烈時可出現陽性體征,A點消失后或不明顯時為什么不出現陽性體征呢?原因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在X線、CT、MIR均有膨出,突出都是一個椎間損害或L4~5膨出L5、S1兩個椎間損害的程度的差異,臨床上就出現A點的范圍大小問題,臨床癥狀較輕時可有:①A點不明顯;②A點疼痛局限在髂腰部;③痛點達到第8胸椎;④痛麻點上行可達乳突部或頸椎。說明椎間損害不是一個或兩個,它們的椎間損害不同程度的達到頸椎部,只是程度差異不同而已。髓核膨出或突出在一個椎或兩個椎間、韌帶、肌肉損害涉及面較大造成的。屈頸試驗主要表現豎脊肌,也就是豎脊肌損害明顯,陽性體征就明顯,豎脊肌損害不明顯,它的陽性體征就不明顯。

6.5 腰椎間突出也好,梨狀損傷也好,B點疼痛在臨床上最早出現,疼痛最強烈,疼痛程度在Ⅰ級時,最后一個點也是在B點,若在B2內點進行手術把梨狀肌切除部分,或在此進行手術剝離,療效性能不能提高呢?這是筆者的希望和企盼,把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作新課題來研究。

6.5 筆者認為:腰椎間盤突出,中央型突出有骨折碎片游離在椎間孔需手術摘除。側后突出手術摘除,不管摘除是不是突出的椎間盤,它的麻醉鎮痛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治療作用。應該肯定非手術的按摩、針灸、藥物治療研究,應該遵循鎮痛、解痙、剝離粘連、消化吸收突出髓核物質為主要目的。這樣才能提高療效達到治愈目的,一切為了髓核還納的目的是不存在的。

參考文獻

[1]Frymjw,crumCP.CasesoffaiureofsurgeryontheIumbarspine.JBonejointsurg.1986;67-A(6):1113

[2]Crawshawc,shahKv.ThetreatmentofSpinalStenosis.JBonejointsurg.1987;61-A(2):711

[3]HijikataSA.Ametodofpercutanewsnuclearextra-ction.journaliftodenhospital.1975;5:39

[4]高延祿談談腰椎間盤突出問題當代中國中醫外治法集錦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6

[5]高延祿坐臀風臨床實踐中國康復醫學會風濕病論文匯編,18

第4篇:腰椎膨出的運動范文

【關鍵詞】 小針刀 拔罐放血 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常見病,多發病。本病多發于青壯年,可表現為腰腿痛和運動功能障礙,有馬尾神經損壞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截癱,對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筆者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先通過小針刀治療,再拔罐放血,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治療方法

1 小針刀治療:

先找反應點:在病變部位,如棘突旁,棘上,還有病變部位以遠處,如臀大肌骶骨附著點,臀小肌髂骨附著點,臀中肌髂骨附著點,梨狀肌體表投影區等。再在先找反應點處常規皮膚消毒,用平刃針刀按“四步進針法”進針,深達反應點基部,行橫剝縱疏2~3次,出刀。若在棘突旁治療,刀口與脊柱縱軸平行,針刀深達橫突副突或關節突行縱疏橫擺法,后提刀,刀刃斜向外45°,刀刃達橫突上緣后調轉90°,切開橫突間韌帶和橫突間肌3~4刀。棘突旁椎間孔在病變部相鄰椎骨上位棘突中點旁開2cm左右,針刀刺入達骨面,既關節突外緣,緊貼骨緣切割2~3刀,出刀行放血拔罐治療。

2 拔罐放血治療

在針刀治療后的椎間盤突出的相應椎間孔處用玻璃罐采用閃火法拔罐放血,讓血流出20~40ml后,然后取下火罐。

以上小針刀和拔罐放血治療7天一次,2次一個療程,兩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體征消失,行走無障礙,恢復工作。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行走,輕度勞動有輕微不適,基本能恢復工作,。好轉:癥狀、體征改善不多,或不能行走工作,。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臨床資料

本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為[1]臨床癥狀:腰痛,或伴下肢放射痛;或肢體麻木,肢體冷感;或肌肉麻痹,馬尾神經癥狀[2]客觀體征:脊柱側彎,或生理前凸消失;或棘突旁壓痛或有放射痛;或腰部僵直,行走姿態板僵。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或屈頸試驗陽性。[3]影像學檢查:CT示腰椎間盤突出或膨出。本研究患者60例均符合以上診斷標準。男33例,女27例,年齡16~60歲,病程1~15天的16例,15~60天25例,60天以上的19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

組別 性別〔男/女〕 年齡〔歲〕 病程(天)

1~15天 15~60天 60天以上

A組〔n=30〕 16/14 16~58

8

15

7

B組〔n=30〕 14/16 16~60

7

17

6

結果 所有病人在治療兩個療程28天后評定療效。A組總有效率100%,痊愈12例,占40%,顯效15例,占50%。B組總有效率80%,痊愈8例,占26.6% ,顯效14例,占46.6%。組間比較,A組療效明顯高于B組。(p<0.05)(表2)

表2 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 例數(%)

組別 痊愈 顯效 好轉 無效

A組〔n=30〕 12(40) 15(50) 3(10) 0(0)

B組〔n=30〕 8(26.6) 14(46.6) 2(6.6) 6(20)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根據影像學檢查,可分為椎間盤膨出、突出、脫出和游離型;按方向可有中央型、中央旁型、后外側型、椎間孔型和極外側型。[1]在臨床治療時,常常遇到有椎間盤輕度突出,但臨床癥狀很重,體征典型的患者;也有突出程度重,臨床癥狀和體征反而不明顯的患者。筆者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與突出物壓迫和刺激神經根有關,以及神經根處的炎性水腫和產生的5-羥色胺,緩激肽等致痛物質有關,更與椎間盤突出引起脊柱椎體之間力學平衡失調有關。通過小針刀松解減壓、調整脊柱力學平衡,再用拔罐放血消除炎性水腫,減少致痛物質和釋放致痛物質到體外。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第5篇:腰椎膨出的運動范文

急性腰扭傷 勞動或運動時,腰部肌肉、筋膜或韌帶纖維斷裂,導致一系列臨床癥狀,稱為急性腰扭傷。

病因 ①姿勢不當:彎腰、伸膝、搬重物、彎腰扭身持物;②急性應力:滑倒、踏空、抬物失衡、交通意外。

病理 早期:肌肉、筋膜纖維撕裂、出血、滲出、水腫;后期:血腫機化、瘢痕組織形成。

臨床表現及診斷 ①有明確外傷史,傷后即出現腰痛;②傷重者當即出現劇烈腰痛,傷輕者次日出現腰痛;③咳嗽、翻身、起立、顛簸時腰痛加重;④臥床休息癥狀好轉。

體格檢查 腰部壓痛點,觸及條索狀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直腿抬高試驗誘發腰痛,但下肢無放射性疼痛;封閉后腰痛好轉,直腿抬高試驗正常。

x線 腰椎生理性前凸減小或消失及脊柱側凸。

腰背部筋膜纖維織炎 寒冷、潮濕、勞損等致腰背部筋膜及組織出現水腫、滲出及纖維性變等一系列臨床癥狀。

病理 早期:肌筋膜組織充血、水腫、滲出;后期:肌肉及筋膜纖維化、粘連及小結節形成。

臨床表現及診斷 ①受潮、受涼、勞累后腰、背、臀部疼痛;②久坐、久臥后疼痛加重,遇熱后疼痛減輕;③腰、背、臀部可有一處或多處壓痛點;④痛點封閉可減輕疼痛癥狀。

腰肌勞損 腰部受涼及其筋膜長期受牽張、扭傷、受壓等積累性損傷所致。

病因與病理 長期坐位、彎腰者腰部肌肉、筋膜反復損傷,急性腹扭傷未經及時治療可致腰肌勞損。

病理變化:肌肉、筋膜及韌帶的無菌性炎癥。

臨床表現 ①反復腰部鈍痛或酸脹沉重感;②晨起重、活動減輕,勞累、氣候變化加重;③有壓痛點,封閉后癥狀減輕或消失;④輕者腰部活動不受限,重者腰部活動受限;⑤下肢無感覺、肌力及反射異常,直腿抬高試驗陰性。

X線 多無明顯異常。

腰椎間盤突出癥

病因 ①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損傷是主要原因;②20歲后椎間盤開始退變;③髓核及纖維環含水量逐漸減少,髓核張力下降;④軟骨板退變,逐漸變薄并囊性變;⑤積累性損傷是退變主要原因和突出的主要誘因。

臨床分型

膨出型:椎間盤均勻凸出終板邊緣,纖維環表層完整;臨床癥狀較輕,經保守治療癥狀多數緩解。

突出型:纖維環大部分撕裂,髓核局限性凸向椎管;引起腰腿痛、常需手術治療。

脫出型:纖維環完全撕裂。髓核局限性凸向椎管;腰腿痛常見,多需手術治療。

游離型:破裂的椎間盤碎塊游離到椎管內,壓迫神經根或馬尾;腰腿痛嚴重或大小便障礙,非手術治療無效。

臨床表現 多發于20-60歲,男女比例約4:1,重體力勞動、劇烈體育運動、伏案及彎腰工作者易患。

最突出的癥狀: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50%患者:先腰痛后下肢痛;33%患者腰痛及下肢痛同時發生;17%患者先下肢痛后腰痛。疼痛的性質為麻痛、刺痛、放射痛、燒灼樣痛。

加重因素:腹壓增高(咳嗽、打噴嚏、大笑、排便)久站、久坐、勞累、受涼;緩解因素:臥床休息癥狀減輕。

體征

步態:輕癥者步態正常;重癥者身體前傾,臀部凸向一側跛行,患肢步幅小。

腰部外觀:腰椎生理性前凸減小或消失;腰椎側凸方向與突出物和神經根的比鄰相關。

腰椎活動受限:腰椎各方向活動均不同程度地受限。

壓痛點:突出節段、患側棘間或棘突旁壓痛;向患側下肢放射。

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指仰臥位,下肢直腿抬高70°可誘發坐骨神經痛。加強試驗陽性指稍下降患肢,疼痛消失,背伸踝關節,出現放射性疼痛。

健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指直腿抬高健側下肢,突出物位于患側神經根內下側時,可誘發患側下肢放射性疼痛。陰性指突出物位于患側神經根背外側時,患側下肢癥狀減輕。

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指俯臥位手按壓骨盆,扳患肢過伸以牽拉股神經;L3-4神經根受壓迫,可產生股神經放射痛。

頸靜脈壓迫試驗:陽性指雙手壓迫兩側頸靜脈,使顱內壓升高,從而使腦脊液壓力升高,硬膜囊擴張,神經根受刺激,誘發疼痛。

影像學檢查

腰椎X線片:腰椎生理彎曲改變,椎間隙變窄;椎體前后緣骨質增生,椎間孔變窄。

脊髓造影:造影劑有碘水和碘油兩類,可見神經根鞘袖短縮、消失、變扁、抬高、變尖。

CT:突出部位、大小,硬膜囊受壓,神經根移位、變形;黃韌帶肥厚,關節突增生,椎體后緣增生,椎管狹窄。

MRI:矢狀位、軸位、冠狀位顯示椎間盤信號變化;突出部位大小、突出物與脊髓馬尾及神經根的關系。

診斷通過病史、體格檢查,椎管造影、CT、MRI等輔助檢查作出診斷,強調病史和體格檢查的重要性,不能單純依靠輔助檢查。輔助檢查所顯示的異常能解釋臨床癥狀和體征時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治療

祛除病因或誘因:糾正不良工作姿勢:避免長時間在固定的、強迫下工作;特殊工種無法避免時,每2小時應做工間操。避免受潮和受涼,頸肩腰背部熱敷或理療。

加強安全意識,防止意外傷害:加強頸項肌及腰背肌功能鍛煉。某些病因經非手術治療不能祛除時需手術治療。

緩解或消除癥狀:絕大多數的腰腿痛可通過非手術方法治療獲得治愈或緩解。非手術方法:物理療法、牽引、運動療法、推拿;封閉療法、藥物治療、心理療法;非手術治療方法可為手術前的準備和手術后的恢復提供條件。

預防復發:急性期的、作出診斷處理、做出系統的、徹底的治療。

腰腿痛的臨床康復

腰痛的康復治療 常規治療(臨床治療原則)。

臥床休息 可減輕脊柱應力負載,促進軟組織恢復;緩解肌肉痙攣及受壓迫神經根水腫;臥床休息超過1~2天,可給患者帶來不良影響;隨著休息時間延長,不良影響愈嚴重。

運動療法 腰椎特點:①承受負荷最大;②骶骨及骨盆相對固定,腰椎所受應力最集中;③腰椎小關節與矢狀面呈45°角,這一結構使腰椎既具有較大的活動度,又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伸展訓練:減小腰椎間盤后纖維環及神經根的張力,改變椎間盤內的壓力,增強伸展肌力、耐力和柔韌性,改善腰椎后凸及骨盆后傾,通過伸展訓練可減輕腰病癥狀。腰椎管狹窄癥、重度腰椎滑脫癥或腰椎間盤游離應慎用此訓練。

屈曲訓練:①降低椎間關節壓力,加強腹肌及屈髖肌肌力;②減輕椎間盤后壓力,擴大椎間孔,伸展腰伸肌;③腰椎間盤突出癥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患者應慎用。

骨盆牽引 骨盆牽引的作用:①限制腰椎的活動,緩解神經根、肌肉筋膜、韌帶軟組織水腫。②減輕椎后關節壓力,使半脫位小關節復位,減輕關節突對神經根的刺激。③減輕椎間盤內壓力,緩解膨出或突出的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壓迫。④擴大椎間孔及神經根管人口,減輕神經根壓迫。

牽引方法:①持續骨盆牽引:每側牽引重量10-15 kg;行反向牽引,2周為1個療程。②間斷骨盆牽引:自動牽引床進行,體重的60%逐漸增至100%;30分鐘/次,1-2次/日,2周1療程。

牽引注意事項:①癥狀、體征加重,應減輕牽引重量或停止;②孕婦、嚴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禁用。

封閉治療 棘突間封閉:棘突間直接進針或從棘突旁斜行進針至棘突間,棘突旁封閉、髂后上棘封閉、骶棘肌止點外側緣封閉、骶髂關節封閉。

注射藥物配方:①地塞米松10 mg,1%普魯卡因5 ml,維生素B12 0.25 mg,加生理鹽水稀釋至15 ml;②醋酸強的松50 mg,0.5%普魯卡因40-60 ml;③1%利多卡因15-20ml,醋酸去炎舒松A混懸液10-15 ml,維生素B120.1 mg。

封閉療法的注意事項:①仔細尋找疼痛點。否則療效不佳或無效;②預防過敏反應;③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發生;④皮膚破潰、感染處禁止封閉治療;⑤伴有結核、肝腎功能不良、身體虛弱者禁用;⑥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松等患者不用激素。

第6篇:腰椎膨出的運動范文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傷科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因腰椎間盤退變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刺激神經根或馬尾神經而出現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可導致椎間隙狹窄、松弛、椎體滑脫、后關節退變,骨質增生以及腰部運動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病變。從2005年1月~2006年1月,作者先后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用按摩、牽引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按病人就診的先后順序、性別、年齡、病程長短。突出(膨出)部位分為:男56例,女性4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66歲,平均42歲;病程最長10年,最短1天,平均7.3月;突出(膨出)部位:L4-5節段26例,L5~S1節段15例,L3-4節段6例,其中有兩個節段16例,三個節段4例;側后方突出26例,中央型突出6例。發病有明顯外傷史者30例,突然發病者33例,癥狀逐漸加重者20例,有緩解史者27例。癥狀體征:腰痛明顯者42例,腰椎棘突旁有明顯放射性壓痛者36例,有相應神經功能障礙者22例。

1.2 病例選擇標準 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olZYl001:1-001.9-94確定治療對象。①腰部疼痛伴一側或雙側下肢放射痛。②有神經根性癥狀:如麻木、膝反射減退或消失,肌力下降。③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④CT或MRI檢查證實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1.3 病例排除標準 ①年齡在18歲以下或70歲以上者;②椎管狹窄的患者;③局部皮膚破損或有感染性疾病者;④伴有嚴重內科病患者。

2 治療方法

2.1 牽引方法 作者在臨床上根據力學原理,牽引一定部位,采用不同的姿勢,如:腰4~5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必須俯臥操作;腰5骶1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必須仰臥,膝關節曲90度。這樣腰椎的生理彎曲就會變直,腰5骶1椎間隙就容易拉開,椎間盤就容易回納。

2.2 按摩手法腰椎牽引后接著按摩。

2.2.1 患者俯臥:先用推法,從第10胸椎兩側推至足根,反復10次,然后用肘尖部在腰椎兩側撥揉兩側夾脊穴:如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等,以腰眼穴、大腸俞為主。

2.2.2 用肘尖及拇指、食指、掌推法再撥揉臀部和梨狀肌及上環跳、環跳、承扶,然后用前臂滾揉大腿后側至委中,小腿后側承山;拇指點按太溪、昆侖。

2.2.3 側臥位:用肘尖、拇、食、掌法,揉捏腰側面,再用前臂滾揉大腿外側,點撥梁丘、陽陵泉、足三里等穴。

2.2.4 側臥健側向上,用掌揉健側及用前臂滾揉健側至臀部,以增強健側循環。

2.3 斜扳法 本方法適用椎間盤側突患者及急性腰扭傷。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側臥位,先用拇、食、中指順椎骨棘突兩側按壓突出部位,定位后再用旋扳手法,可在腰部聽到清脆的響聲,另將突出的椎間盤還納。

2.4 放松法 患者俯臥,用兩拇指在腰椎兩側擠壓至骶腰部,反復10余次,最后揉搓腰部以有熱度為止,再捶打結束。

2.5 輔助治療 配合理療、電療、熱熨。以及中草藥外敷等可取得更好的療效。

3 典型病例

劉某某,女、50歲,2005年2月初診。主訴;腰痛伴右下肢放射性痛2周,加重2天。病史:患者2周前搬抬重物時不慎扭傷腰部,當即腰痛不能活動,出現右下肢放射性痛。經休息、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而來就診。刻診,患者強迫,腰痛劇烈。以手扶腰部不能自由屈伸。檢查:脊柱向左側彎,腰4~5椎旁右側0.5cm處壓痛,并沿臀部、大腿后側放射至小腿部,右側直腿抬高試驗15度。附助檢查:CT提示:L4-5腰椎間盤突出,診斷L4-5腰椎間盤突出癥。經按摩、牽引、手法斜扳后,30分鐘后患者腰痛明顯減輕,直腿抬高試驗右側達到80度,經按摩7次,間隔牽引3次,患者基本治愈。囑患者睡硬板床,休息1周鞏固。隨訪半年未復發。

4 體會

第7篇:腰椎膨出的運動范文

關鍵詞:  小針刀  拔罐放血  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常見病,多發病。本病多發于青壯年,可表現為腰腿痛和運動功能障礙,有馬尾神經損壞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截癱,對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筆者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先通過小針刀治療,再拔罐放血,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治療方法

        1  小針刀治療:

        先找反應點:在病變部位,如棘突旁,棘上,還有病變部位以遠處,如臀大肌骶骨附著點,臀小肌髂骨附著點,臀中肌髂骨附著點,梨狀肌體表投影區等。再在先找反應點處常規皮膚消毒,用平刃針刀按“四步進針法”進針,深達反應點基部,行橫剝縱疏2~3次,出刀。若在棘突旁治療,刀口與脊柱縱軸平行,針刀深達橫突副突或關節突行縱疏橫擺法,后提刀,刀刃斜向外45°,刀刃達橫突上緣后調轉90°,切開橫突間韌帶和橫突間肌3~4刀。棘突旁椎間孔在病變部相鄰椎骨上位棘突中點旁開2cm左右,針刀刺入達骨面,既關節突外緣,緊貼骨緣切割2~3刀,出刀行放血拔罐治療。

        2   拔罐放血治療 

        在針刀治療后的椎間盤突出的相應椎間孔處用玻璃罐采用閃火法拔罐放血,讓血流出20~40ml后,然后取下火罐。

        以上小針刀和拔罐放血治療7天一次,2次一個療程,兩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體征消失,行走無障礙,恢復工作。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行走,輕度勞動有輕微不適,基本能恢復工作,。好轉:癥狀、體征改善不多,或不能行走工作,。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臨床資料

        本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為[1]臨床癥狀:腰痛,或伴下肢放射痛;或肢體麻木,肢體冷感;或肌肉麻痹,馬尾神經癥狀[2]客觀體征:脊柱側彎,或生理前凸消失;或棘突旁壓痛或有放射痛;或腰部僵直,行走姿態板僵。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或屈頸試驗陽性。[3]影像學檢查:CT示腰椎間盤突出或膨出。本研究患者60例均符合以上診斷標準。男33例,女27例,年齡16~60歲,病程1~15天的16例,15~60天25例,60天以上的19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

組別 性別〔男/女〕 年齡〔歲〕  病程(天)

   1~15天 15~60天 60天以上

A組〔n=30〕 16/14 16~58    8         15          7

B組〔n=30〕 14/16 16~60    7         17         6

        結果 所有病人在治療兩個療程28天后評定療效。A組總有效率100%,痊愈12例,占40%,顯效15例,占50%。B組總有效率80%,痊愈8例,占26.6% ,顯效14例,占46.6%。組間比較,A組療效明顯高于B組。(p<0.05)(表2)

        表2 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 例數(%)

組別 痊愈 顯效 好轉 無效

A組〔n=30〕 12(40) 15(50) 3(10) 0(0)

B組〔n=30〕 8(26.6) 14(46.6) 2(6.6) 6(20)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根據影像學檢查,可分為椎間盤膨出、突出、脫出和游離型;按方向可有中央型、中央旁型、后外側型、椎間孔型和極外側型。[1]在臨床治療時,常常遇到有椎間盤輕度突出,但臨床癥狀很重,體征典型的患者;也有突出程度重,臨床癥狀和體征反而不明顯的患者。筆者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與突出物壓迫和刺激神經根有關,以及神經根處的炎性水腫和產生的5-羥色胺,緩激肽等致痛物質有關,更與椎間盤突出引起脊柱椎體之間力學平衡失調有關。通過小針刀松解減壓、調整脊柱力學平衡,再用拔罐放血消除炎性水腫,減少致痛物質和釋放致痛物質到體外。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第8篇:腰椎膨出的運動范文

【關鍵詞】 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經橫突間入路開放手術;射頻臭氧聯合

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一種特殊類型,該癥最早由Abdullah等報道,其發病率大約占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總數的0.7%~11.7% ,平均為10%左右[1]。我院采用經椎間孔穿刺射頻臭氧聯合治療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把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診治的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16例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有患側臀部及下肢疼痛,且經影像學檢查均排除其他疾病。實驗組,男32例 ,女26例 ,年齡33~70歲 ,平均 51.7歲 ,坐骨神經支配區域疼痛9例 , 股神經支配區域疼痛49例;膝腱反射減退32例,下肢肌力減退29例,直退抬高試驗陽性19例,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46例。對照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34~73歲,平均52.1歲,坐骨神經支配區域疼痛11例 , 股神經支配區域疼痛47例;膝腱反射減退30例,下肢肌力減退31例,直退抬高試驗陽性21例,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4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實驗組:確定射頻熱凝靶點,用穿刺針確定垂直進入椎間隙的深度,即用穿刺針工作端的長度5mm乘以2再減去突出物的大小,在椎間盤突出側經椎間孔穿刺(根據突出與椎弓根內外緣的關系選擇側入路、小關節內側緣入路或聯合穿刺),標記,消毒、鋪巾、局麻后,在 X線監視下進行穿刺。抽吸呈負壓狀態時,用瑞典生產的Eksell射頻熱凝毀損系統進行射頻治療,依次用60℃、70℃、80℃各治療 60s,如果沒有出現原腰腿痛癥狀復制現象或出現過劇,可再次調整穿刺針,再用90℃治療2~3個周期。結束后向椎間盤內緩慢加壓注射50μg/ml 的臭氧3~5ml,然后退針至椎間孔處再注入5~10ml,臭氧的獲取采用國產ZAMT-80臭氧發生器。對照組:確定突出節段,連續硬膜外麻醉,取俯臥位,消毒、鋪巾,取旁正中切口,位于后正中線旁開于患側5 cm,切開,分離肌肉和軟組織,剝離骨膜,暴露上、 下椎體橫突和突出的椎間盤,切除突出的椎間盤,清除游離的髓核碎片和神經根卡壓組織。沖洗傷口,留置引流管引流,關閉切口。

1.3 評價標準 治療情況從感染發生率、術后疼痛即緩解的例數和臥床時間進行比較;隨訪結果評定:疼痛消失,無運動功能異常,恢復原工作和生活為優;偶爾有疼痛,能做輕工作為良;有部分改善,但仍有疼痛不能工作為可;仍有神經根受壓癥狀,還需再一次手術治療為差。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采用x2檢驗對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設定為0.05,當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 隨訪 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0.5~1年的隨訪,平均隨訪7.5個月,根據評價標準進行評估,并記錄結果。

2 結果

2.1 治療情況比較 治療中,實驗組患者感染發生率和臥床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疼痛立即緩解的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

組別 例數 感染發生率(%) 術后疼痛立即緩解(例) 臥床時間(d)

實驗組 58 0 49 1.0±0.58

對照組 58 5.17 34 6.1±1.25

注:兩組患者比較p

2.2 隨訪結果比較:結果比較以優良率為準,經隨訪,實驗組患者的優良率為86.21%,對照組為68.97%,實驗組預后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隨訪結果比較

組別 例數 優 良 可 差 優良率(%)

實驗組 58 34 16 7 1 86.21

對照組 58 12 28 16 2 68.97

注:兩組患者比較p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在椎弓根內外緣之間或外緣以外,壓迫了自同一椎間隙水平發出的神經根,引起相應的癥狀和體征,稱為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包括椎間孔內和椎間孔外腰椎間盤突出。同椎管內椎間盤突出相比[2],其突出的解剖特點是不同的神經根受突出物壓迫與刺激,椎管內椎間盤突出主要壓迫下位神經根,硬膜囊有時也受壓,而極外側型椎間盤突出主要壓迫同位神經根,并不累及硬膜囊。因此,其臨床表現不同于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腰部癥狀輕,下肢放射性疼痛重的特點。

對于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臨床大多采用經椎板間入路手術,具有創傷和對脊柱穩定性的影響大,恢復期長等缺點,就迫使手術向微創方面發展[3]。射頻靶點熱凝術能減低髓核內的壓力,使椎間盤突出部分回縮從而達到對椎間盤周圍組織減壓的目的[4]。射頻靶點熱凝術與經皮激光椎間盤汽化減壓術相比,其優勢在于射頻器具有阻抗監測系統、感覺運動神經電生理測試系統,同時治療過程中逐步升高溫度等都有可控制性,從而避免造成神經根的熱損傷。經皮激光椎間盤汽化減壓術最大的并發癥是穿刺引起的血管神經損傷和激光對周圍組織的熱損傷[5]。臭氧具有抗炎作用和彌散效果。其作用原理可能為[6]: ①疼痛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神經末梢釋放的致痛物質,臭氧鎮痛主要是其可直接作用于該神經末梢,刺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腦啡肽等物質;臭氧可誘導抗氧化酶表達, 使多余的氧自由基得以清除,從而拮抗其致痛作用;臭氧具有抗炎作用,從而緩解疼痛;④臭氧可幫助機體恢復和增強其天然修復能力。另外,臭氧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減少感染的發生率。據報道,經皮穿刺臭氧注射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率為68%~80%[7]。由此,我院探討性實施經椎間孔穿刺射頻臭氧聯合治療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以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適應癥的選擇可提高治療的成功率:合并神經根性壓迫癥狀的膨出和輕度突出;腰腿痛癥狀明顯, 皮膚感覺異常或脊神經受壓體征陽性;影像學確診單純性椎間盤突出或膨出 ,并且和臨床癥狀體征相符合;保守治療效果不佳 ,或手術治療后仍有疼痛;腰痛久治不愈, 神經受壓癥狀不明顯,但經影像學證實有椎間盤病變 ,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8]。

總之,經椎間孔穿刺射頻臭氧聯合治療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相對于經橫突間入路開放手術具有創傷小、對脊柱穩定性影響小、感染發生率低、疼痛緩解快、術后臥床時間短、預后好等優點,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荀寶通,智潤林.經橫突間入路治療單純極外側腰椎間盤突出癥.實用骨科雜志,2007,1(12):709.

[2] 王全平,李稔生,張毅等.橫突間髓核摘除術治療椎間孔外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骨科雜志,1996,16(6):363.

[3] 劉志安,李展振等.經椎間孔穿刺射頻臭氧聯合應用治療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10(3):284.

[4] 佘選舉,劉軍,張浩,等.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癥狀效果評估.中國臨床康復,2005,9(18):154-157.

[5] 王萬宏,杜遠立,梁杰等.經皮激光椎間盤汽化減壓術治療腰椎問盤突出癥的中期療效分析.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8,8(8):686-687.

[6] 俞志堅,何曉峰,陳勇等.經皮腰椎間盤內臭氧注射的動物實驗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2,36(4):368.

第9篇:腰椎膨出的運動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1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多發病,目前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但傳統手術,創傷大、風險高、術后恢復時間長,并發癥多。而應用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免開刀、風險小、痛苦少、術后恢復快的特點,受到患者的肯定和歡迎。2009年4月~2010年5月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微創介入手術,即在CT機引導下細針穿刺下行臭氧減壓或射頻消融療法。將病變的髓核融化或汽化,從而起到降低突出物的壓力,促進突出物還納的作用。通過護士細心的術前準備和術后的精心護理,患者術后恢復快,無1例并發癥發生,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齡30~65歲,平均41.5歲;病程8個月~10年。L3~4椎間盤突出并膨出10例,L4~5突出并膨出24例,L5~S1突出2例,合并高血壓3例,糖尿病2例,本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部分患者直腿抬高陽性,下肢感覺異常,均經CT或MRI確診,排除腰椎結核、腫瘤、滑脫、鈣化、椎管狹窄。

護 理

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該病具有病程長,常反復發作的特點,患者心理負擔重,對治療易喪失信心并充滿了焦慮和不安心理,要求護士在患者入院后,應熱情接待,介紹病區環境和主治醫師,請病區內做過此手術的患者現身說法,充分交流溝通,打消患者的顧慮,使其放松心情,樹立對手術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創造和諧、輕松的護理環境,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②術前準備:術前做腰部CT或MRI,查血尿常規,凝血,免疫等生化檢查。術前1天備皮,用肥皂水清潔皮膚。術前8小時禁食水。遵醫囑在無菌原則下行留置導尿,保持尿管的通暢。遵醫囑當天術前給予廣譜抗生素靜滴1次。③術前指導: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操作流程,手術中的配合事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指導患者在床上排二便的訓練,使其能適應術后臥床排便,并教會患者翻身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腰背肌的訓練,指導患者戒煙。高血壓患者應按時服藥,定時測量血壓,保持血壓穩定。糖尿患者指導合理飲食,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內。

術后護理:⑴密切觀察病情:術后3天絕對臥床休息,臥硬板床,去枕平臥6小時,腰部墊一軟枕,可減輕脊椎負擔,觀察患處針眼情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每1小時測生命體征1次,6小時平穩后改為每4小時測生命體征1次。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情況。定時翻身,防止皮膚受壓。如有不適,立即報告醫師,給予處理。⑵功能鍛煉:患者術后臥床,肌力將進一步減弱,使脊柱穩定性降低,術后重點應加強其功能鍛煉的指導,重點教會患者以下兩種訓練方法:直腿抬高訓練和腰背肌功能鍛煉。①直腿抬高訓練:術后疼痛減輕后即可指導患者直腿抬高訓練。護士讓其左右交換抬腿,一般抬高30°~70°,每天2~3組,每次30~40次。3天后鼓勵患者主動直腿抬高,配合雙下肢踏車練習。②腰背肌功能鍛煉:此方法能增強脊椎穩定性和腰背肌力,防止肌肉萎縮。術后3日開始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平臥床上,雙下肢伸直,雙腳后跟用力向后、向下蹬,2~3次/日,每次20~30下。⑶飲食護理:禁食6小時后,可改為流食,根據骨科分期辨證食療。患者早期脾胃運化功能不佳,故應選用清淡、可口、易消化、富營養的食物:如米粥、新鮮蔬菜、水果等。忌生冷、油膩、酸辣等刺激性飲食。中期淤滯雖消未盡,宜進食富含高蛋白、磷、鈣、維生素類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魚、雞蛋等。后期則應進滋補肝腎、補氣血之類食物:如山萸肉、燉雞、動物肝臟、骨頭湯等,以強壯筋骨。⑷二便護理:留置尿管,定時關閉尿管,使膀胱定時充盈尿液。每天碘伏擦拭尿道口,3天后拔除尿管。由于改變,對排尿困難者,給予屏風遮擋,用熱毛巾敷下腹部,聽流水聲等誘導排尿,一般患者都能順利排尿。無效者,行無菌導尿術,做好尿管護理。預防便秘的發生,教會患者沿結腸走向按摩腹部,鼓勵多飲水。如出現便秘,給予開塞露肛用或番瀉葉泡水飲用。

出院指導:①指導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持生活規律。臥硬板床,避免勞累,腰部扭傷,腰部受涼等誘因出現。②患者半年內下床活動及外出時要堅持使用腰圍,避免久坐,彎腰時應屈膝直腰,提取重物盡量靠近身體,盡量減少彎腰負重。做家務勞動時應盡量使用平臺,高度適宜,避免過度彎腰,以減少腰部慢性損傷。③繼續加強腰背肌鍛煉。④定期復診。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由于病程長,術前對手術有焦慮、恐懼心理,對手術效果期望值過高,應充分做好溝通,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及時指導患者加強功能鍛煉,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加強圍手術期護理,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復,恢復正常工作和勞動。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不卡在线播放 |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7 | 美女视频黄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一国产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 | 欧美色综合高清视频在线 | www.精品| 中国性猛交xxxxx免费看 | 国内自拍小视频 | 国产全部理论片线观看 | 秀人网私拍福利视频在线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 九九99香蕉在线视频免费 |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 | 视频二区好吊色永久视频 | 伊人久色| 性欧美f | 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 日韩中文在线观看 | 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在放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 亚洲一区视频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二区三区 | 欧美视频 亚洲视频 | 日韩一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影院网站视频观看 | 免费91最新地址永久入口 | 欧美一级人与动毛片免费播放 | 手机看片神马午夜片 |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看软件 | 欧美最新的精品video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