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股權投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
一、長期股權投資重分類為金融資產
(一)因公允價值能可靠計量而進行的轉換。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在活躍市場上沒有報價且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現在由于其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且公允價值能可靠計量,則需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一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中的規定將長期股權投資重分類為金融資產。
長期股權投資重分類為金融資產時,應當以公允價值計量,并視該金融資產是否屬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交易性金融資產還是屬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將相關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所有者權益。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在其發生減值或終止確認時將上述差額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1、長期股權投資重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首先,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轉入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成本: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一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貸:長期股權投資一被投資單位
同時,對于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重分類日公允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假設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一公允價值變動
若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則作與上筆分錄相反的分錄。
2、長期股權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貸:長期股權投資一被投資單位
同時,對于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重分類日公允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假設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公允價值變動
貸:資本公積一其他資本公積
(二)由于持股比例下降將長期股權投資重分類為金融資產。由于持股比例下降,使該長期股權投資不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一長期股權投資》的規范,即投資企業因減少投資而達不到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且公允價值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則按規定重分類為金融資產。若是僅僅由于持股比例下降,即投資企業因減少投資而達不到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該項投資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則按規定對該項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
二、金融資產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
(一)追加投資而進行的轉換。在追加投資之前,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在活躍市場中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企業購八股權時符合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確認條件,但由于經營策略改變,增加股權投資比例,達到能夠對被投資單位進行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應將金融資產終止確認,將其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
此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所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或損失,仍應保留在所有者權益中,不調整資本公積。在長期股權投資發生減值或終止確認時予以轉出,計入當期損益。在隨后的會計期間,如果該投資發生減值,則應按《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一資產減值》中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規定進行處理。與該金融資產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由于金額不變,故不需要調整。
1、假如在此之前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的,其在重分類時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一被投資單位(投資成本)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公允價值變動
一成本
同時,比較投資成本與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所享有的份額,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不作調整;反之,需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例1 2009年1月1日,A公司從二級市場購入B公司的股票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其成本為500萬元,公允價值變動借方余額為60萬元。當日追加3000萬元投資可以累積持有B公司20%股份,可以對被投資企業實施重大影響,B公司當日的各項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為18000萬元。
A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一B公司(投資成本)356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一公允價值變動60
一成本500
銀行存款3000
同時,A公司投資成本為3560萬元與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所享有的份額為18000萬元x20%=3600萬元,3600萬元>3560萬元,需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40
貸:營業外收入40
2、假如在此之前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的,其在重分類時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一被投資單位(投資成本)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一公允價值變動
一成本
同時,比較投資成本與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所享有的份額,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不作調整;反之,需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二)因公允價值不能再可靠計量而進行的轉換。因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不再能夠可靠計量(極少出現),使金融資產不再適合按照公允價值計量時,企業可以將該金融資產改按長期股權投資計量,該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為重分類日該金融資產賬面價值。與該金融資產相關、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或損失,仍應保留在所有者權益中,在該金融資產被處置時轉出,計入當期損益。該金融資產在隨后的會計期間發生減值的,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相關利得或損失,應當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例2 A公司2007年初購入B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買價為99萬元,同時支付交易費用1萬元;A公司不能對B公司產生重大影響。假設甲公司將該股票投資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
A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成本100
貸:銀行存款100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經測試,該股票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98萬元,假設判斷為暫時性下降:
借:資本公積一其他資本公積2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一公允價值變動2
2008年1月初,乙公司股票因故停牌。(因此該項投資的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
借:長期股權投資一乙公司
98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公允價值變動2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成本100
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經測試,該股票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94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1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1
同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2
貸:資本公積一其他資本公積2
綜上,長期股權投資與金融資產之間重分類時應當理清其經濟實質以及其體現的核算理念,正確理解不同情況下的會計處理方法。
(作者單位: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物流分公司)
主要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特許經營是全球最大宗的復合產權交易市場之一,在美國,特許經營創造了GDP7%貢獻率的奇跡,就離不開大大小小的特許許可交易所。今日中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必先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商業大國和金融大國,因此,特許經營權交易所可以和證券交易所一樣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做貢獻,在針對中小企業產業穩健發展、大量實現就業創業、有效完善商業業態拉動內需、保護知識產權促進品牌成長、引導民間投資豐富金融創新等方面,特許經營和特許經營權交易所有著更重要的經濟社會作用和投資價值。今日中國特許經營市場,是全球最大的特許連鎖本土及輸入市場,特許連鎖在PE(Private Equity簡稱,即私募股權投資)&VC(venture capitabl簡稱,即風險投資)的復合投資領域中,已成為第一陣營,而包括深圳創業板在內的全球創業板證券市場,也把中國的特許連鎖企業,視為明日之星。因此,一只投資于這樣一個偉大市場的基金,就可能擁有偉大的收益前景和理想社會價值,我們的祖先鄭和,七下西洋是為了建立中華商業帝國,但幾百年來,這個夢想從未像今天這樣離他的人民這么近,應該感謝偉大的改革開放,使我們這代人有機會開創歷史,盡管歷史一直是在延續的,不管是因動亂而顛簸,還是因堅持而前進,但那個夢一直存在,而且根據已知的智慧,特許經營權交易所的創新性設立及與之呼應的特許經營交易基金,有助于早日將中華商業文明和商業品牌以特許經營而非戰爭的方式傳播到全世界,收獲友誼和財富,就如可口可樂、麥當勞、迪斯尼之對20至21世紀的中國。
感謝北大和清華這兩座代表中國當代最高智慧的高等學府,我們的FDS一期基金和我們的特許經營國家戰略與特許PE市場價值體系罕見地得到了兩校PE資本精英的認可,以致于成為歷史上第一支由北大清華資本同仁聯合發起的精英資本;更要感謝北京市金融局王紅局長、霍學文書記和北京股權投資基金協會方風雷會長,他們的支持和指引讓我們找到打通商業市場和金融市場之間的PE金匙,并建立了走向未來最重要的自信心。感謝中國銀行私人銀行及北京產權交易所,因為它們我們FDS資本一期基金才更精彩;感謝中國PE研究第一人、北大金融系主任何小峰教授、北大PE投資聯盟鄭昌幸會長、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李萬壽總裁,他們的智慧幫助我們走的更遠。而明日北京最充滿想象和期待的石景山,周茂非區長等政府許許多多領導和我們一起把特許經營權交易所,特許經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特許連鎖學院、PE協會及連鎖榜樣商務金融俱樂部、特許連鎖引導基金等一系列特許連鎖商務平臺逐步落到實處,一個可以成為未來北京新經濟增長亮點的北京特許經營總部園區正在成形建設,這非常值得感謝和投身其中。
FDS二期特許連鎖交易高成長復合基金,是在FDS一期特許經營樣板投資基金成功發行后,由FDS中國資本一期23位創始合伙人共同發起的特許經營高成長交易復合投資基金,如果說FDS資本一期的成功發行,是因為抓著了特許經營這個最具商務金融特征的新傳統經濟爆炸性發展行業方向,以及構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治理結構及退出路徑;那么FDS資本二期的核心價值,就在于抓著特許經營權全國乃至全球連鎖交易的這樣一個巨量商業模式核心,并在政府和國內外機構資本的合作與促進下,打造特許經營交易所這樣的核心樞紐平臺,聚合社會巨大的特許交易投資能量,并將與對交易所中明星大宗高成長交易項目的PE投資及對全球創業板的創新投資金融服務,進行多回路多層次多價值的復合投資,開創FDS資本又一個PE投資的財富裂變模式,同時,在治理結構和退出機制上,繼承一期同仁結構的誠信和議和特征,向俱樂部、理事會等同仁結構升級,并引入全球行業并購及全球創業板創新投行為退出新通路,聚焦打造特許經營權交易所,使之成為特許經營企業、加盟商、投資機構進行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企業產權股權、特許經營證券化金融化產品的交易和退出的巨量能量場和高速孵化平臺。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加入FDS資本的大家庭,成為我們的合伙人。我們FDS一期23個合伙人雖然有的是金融家,有的是企業家,但相處的非常融洽,有些合伙人把自己的事業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自己全力投入基金事務當義工;有些合伙人,他會陪同我們拜訪那些遙遠但重要的客戶,最有意思的是:有些我們想投資的客戶反過來想投資我們的基金,因為他們喜歡合伙人這樣一個氛圍,因為據說企業家都是孤獨的。我們正在形成FDS資本獨特的投資文化,一種介乎于企業家和金融家之間的文化,我們比金融家更理解和尊重企業家,比企業家更知道金融的價值和路徑規則;我們基金由金融家、企業家以及專家組成,更有復合性適應性和彈性。我們也有非??斓某砷L速度,我們希望在FDS三期資本時,可以是一個全國連鎖的基金就如深創投,其實我們一開始就做了這樣的布局,我們的一期合伙人分步于華南、華東、華北、東北、西南、西北和海外的一些重要城市,當然最多是在北京。因此,我們對二期的合伙人也充滿期待,期待您們不僅是在地理上而是在其它資源或智慧上有獨到的互補性。這是我們基金的特點,我們歡迎LP參與工作和決策,但不是為了滿足,而是為了科學,當然這需要在效益和科學之間找到積極的工作模式及LP與GP之間的規則平衡。我們希望有一天可以互相合作,走的更遠,既然全世界有雷曼兄弟那樣像恐龍一樣的金融大鱷已轟然倒下,我們基于創立中國式股權投資基金的思考和探索就有了勇氣和需求。
今天,我們不僅創立了特許經營權交易所這一市場樞紐,而且還創立了特許經營企業全球創業板上市培育中心,而我們的投權投資基金正在得到政府的引導基金支持,從而成為轉動交易所這個市場放大輪和創業板上市這個資本放大輪的動力軸。同時,我們盡全力打造的FDS全國特許經營商務金融經紀與投資網絡,通過遍布全國的FDS資本商務代表和交易所經紀人,我們將源源不斷地,多、快、好、省地實現全國優質特許項目和全國優秀加盟投資人的完美對沖,并輸送到特許經營權交易所、園區、創業板上市培育中心等機構進行價值放大,實現創業者、加盟者、就業者、投資者、服務者、消費者的各方共贏。
因此,我們從未擔心過優質項目的來源,我們的文化和歷史使我們和客戶之間更親近(也許再過幾年,每一個知名的特許連鎖企業都會有一個以上特許經營學院的畢業生),更重要的是,我們即將投資建設的特許經營權交易所和全球創業板創新投行工程,可以幫助我們更早更省更快更好地與優質項目結為連理,共贏未來。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國力的崛起、內外貿大市場的形成、新技術的突破以及企業家的成熟,一批新能源、新環保、新服務企業正依存于特許連鎖這種新商業模式和PE投資這種新資本模式而共同成長,幫助他們成為明天的巨人甚至是跨國巨人,我們也就自然成為商務金融的巨人,而他們,就在你我的眼前。抓著他們,抓著FDS,抓著FDS中國十年服務中國特許經營市場所為您準備的歷史和認知財富,抓著新傳統經濟跨躍式增長機遇,抓著特許經營這一商業增長模式與PE結合所帶來的多重價值革命性的變化和創造,我們一起開創未來。
FDS中國資本一期全體合伙人感謝您的注視和有朝一日在石景山商務金融世界的聯手合作。
北京特許經營權交易所董事長
FDS中國資本創始合伙人
北京市石景山投資基金行業協會會長
北師大(珠海)特許經營學院院長
FDS中國創始人
[關鍵詞]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權益法;金融資產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84
[中圖分類號] F275;F830.5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6)13- 0152- 02
1 公允價值轉換為權益法
基本思路:①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初始與后續計量,以及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的確認,都是采用公允價值,因此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轉換日原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新增投資的公允價值。②由于該金融資產已經消失,該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以及該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產生的累積公允價值變動也相應轉入投資收益。③根據該長期股權投資的擬持有期限來決定是否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例1] 2015年1月,A公司支付1 000萬元購入B上市公司5%的股份(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2015年6月底該股份公允價值為1 100萬元。2015年11月底,A公司又支付5 000萬元購入B公司20%的股份,原5%股份的公允價值為1 300萬元。
(1)2015.1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 000
貸:銀行存款 1 000
(2)2015.6.30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該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為1 100萬元,計稅基礎為1 000萬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100萬元,由于該事項的發生將影響會計利潤,應確認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負債100×25%=25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
(3)2015.11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貸:投資收益 100
借:長期股權投資 6 3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 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
銀行存款 5 000
投資收益 200
2 公允價值轉換為成本法
基本思路:①如果追加投資之前雙方為獨立企業,轉換后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的確認,仍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轉換日原投資公允價值+新增投資成本,累計公允價值變動也一并轉入當期投資收益,轉換日形成的暫時性差異必須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其他處理與上文相同。②如果追加投資之前雙方屬于同一集團,轉換后以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體現在最終控制方合并財務報表中的賬面價值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初始入賬成本,累計公允價值變動也一并轉入資本公積,其他處理與獨立企業相同
[例2] 把例1改為2015年11月,A公司又支付18 000萬元購入B公司50%的股份,雙方合并前均受到C公司控制,合并當天B公司凈資產在C公司合并報表中賬面價值份額為40 000萬元,其他條件不變。
其他處理與例1相同,追加投資日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40 000×55%=22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 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
銀行存款 18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 900
該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22 000萬元,計稅基礎為1 000+18 000=19 000萬元,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3 000萬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3 000×25%=750萬元。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75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750
3 成本法轉為權益法
基本思路:①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存在很大差異,在轉換時對已出售部分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確認投資收益。②對剩余股權則要按照追溯調整的原則,視同從初次投資日就采取權益法,對初次投資日與追加投資日之間發生的業務按照權益法的要求進行追溯處理,在調整長期股權賬面價值的同時,調整留存收益、投資收益和其他綜合收益。③轉換后形成的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
[例3] 2015年1月,甲公司以1 000萬元的價格購入乙公司80%的股權,按照成本法進行后續計量,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1 500萬元。2015年1月至12月,乙公司凈資產增加500萬元,其中包括當年的凈利潤400萬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上升40萬元,其他權益變動60萬元,無其他事項。2016年1月初,甲公司以800萬元的價格轉讓乙公司40%的股權,改按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
(1)2015.1 初始購入 借:長期股權投資 1 000 貸:銀行存款 1 000
(2)2016.1 出售40%股權 借:銀行存款 8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500 投資收益 300
(3)剩余長期股權投資在成本法下投資成本為500萬元,按照權益法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為1 500×40%=600萬元,應進行追溯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100 貸:盈余公積 1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90
(4)按權益法的要求對乙公司2015年相關業務進行追溯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400×40%=160 其他綜合收益 40×40%=16 其他權益變動 60×40%=24
貸:盈余公積 16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44 其他綜合收益 16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4
(5)剩余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500+100+160+16+24=800萬元,計稅基礎為500萬元,形成暫時性差異300萬元,依據上文分析,如果甲公司不準備長期持有該股權,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300×25%=75萬元。
借:盈余公積 75×10%=7.5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5×90%=67.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75
主要參考文獻
A股市場自中秋節后毫無反彈地連續3天大跌,銀行、保險等金融股成為做空主力。周二、周三,銀行、保險股已連續遭遇兩天的放量大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連遭兩個跌停,14只銀行股、3只保險股總市值在兩天里損失超過1萬億元。
股價的大跌意味著機構投資人在大肆出貨。據大智慧Topview數據顯示,14只銀行股周二總成交67.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約1.7倍?;鹗亲隹樟α俊;鹳Y金當日凈流出17.3億元,其中單日在12只滬市銀行股上便凈流出25.7億元,這是此前5個交易日基金累計在這些銀行股上占售總額的2.7倍。其中資金凈流出排名靠前的是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依次流出6.6億元、5.9億元、4.8億元。
然而,18日從中央匯金公司傳出消息,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當日午后開盤后,金融股上演了絕地反彈,從普遍跌幅在4%以上迅速上漲,并有南京銀行等銀行股漲停,截至收盤,所有銀行股全部翻紅。19日,在單邊征收印花稅等三大利好消息的刺激下,A股幾乎全線漲停,金融股也不例外。
與雷曼有關
銀行股股價的狂瀉與美國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有直接關系。不少上市銀行持有雷曼兄弟的資產,一旦雷曼兄弟破產清算,將影響這些銀行的資產效益。
9月16日,就在雷曼申請破產保護、美林被收購后的第一個工作日,銀監會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嚴格自查,報送各銀行投資雷曼兄弟和美林公司的有關資產情況,并于當天將數據報送到銀監會。目前,銀監會正在對數據進行梳理匯總。
繼中行、招行后,工行、交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都在9月17日確認持有雷曼相關資產,建行則表示正在核對中。
按已公布數據統計,中資行與雷曼相關的風險敞口已達3.8億美元。其中,工行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債券及與雷曼信用相掛鉤債券余額共1.518億美元;中行持有的雷曼相關債券數量為7562萬美元,而且中行紐約分行對美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貸款余額為5000萬美元,對雷曼兄弟子公司的貸款余額為320萬美元,總計風險敞口達1.2882億美元;興業銀行與雷曼兄弟相關的投資與交易產生的風險敞口總計折合約3360萬美元;中信銀行母公司中信集團透露,其所持雷曼兄弟債券頭寸不到其2007年利潤的1%,以中信集團2007年凈利潤為159.7億元人民幣計,所持雷曼債券不到1.59億元;民生銀行和交行也表示有部分債券。
由于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有關債務的清償方案尚未出臺,最終可能發生的損失,將取決于雷曼兄弟是否進入破產程序及清算結果。
難以獨善其身
雖然多家銀行表示,持有的雷曼兄弟債券對其資產質量影響不大,將根據審慎原則提取相應的減值準備。但市場還是擔心銀行股在美國金融危機和中國央行降息的“雙重”打擊下,利潤增長將會放慢。
事實上,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集團被美國銀行收購、AIG被國有化等變化使得全球金融市場危機四伏,在這種情況下中資銀行不可能獨善其身。金融危機對國內金融機構的持續影響或許會蔓延。
美國繼續上演金融機構癱瘓破產潮,對我國銀行業造成一定的間接負面影響。
這一影響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美國金融危機促使美國經濟進一步惡化,然后通過進出口貿易和直接投資拖累我國經濟;二是美國金融機構的倒閉收購以及金融股價格的下跌從心理、信心上給我國銀行股造成了無形的沖擊。而前者影響最大,即政策不確定性利空。
減持“兩房”債券
目前的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可以看成是美國次貸危機的進一步延續。中資銀行在美國“兩房”危機中也嘗到了苦頭。投資者擔心中資銀行持有“兩房”債券可能遭到損失,但中資銀行均稱自己并無損失,同時又不斷地大量減持。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此前在中報會上透露,從年初至今年8月,工行已累計減持美國房利美和房地美機構債及其他與美國房地產相關的債券80多億美元。
截至今年6月30日,工行持有的“兩房”債券公允價值為26.19億美元。不過,至8月21日,其持有的債券面值已減少至21.7億美元,占工行總資產的0.1%。
中國銀行已經陸續減持“兩房”相關債券。截至8月25日,中行共減持46.12億美元。
建行表示,截至7月末,該行持有的“兩房”債券余額已由6月底的32.5億美元降至20億美元左右。
截至2008年6月末,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持有“兩房”債券310多億美元。其中持有兩公司擔保的債券為170多億美元,持有兩公司發行的債券約為140億美元。
上市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6家上市銀行持有涉及“兩房”債券總額超過250億美元。其中,中國銀行持有172.86億美元,建設銀行持有32億美元,工商銀行持有27.16億美元,中信銀行持有15.84億美元,招商銀行持有2.55億美元,民生銀行持有2.27億美元。
對外投資的損失現在來看或許并不大,但確實也給中資銀行上了一堂風險教育課。
估值創出新低
不僅深受國際金融市場影響,國內貨幣政策的調整也加重了投資者的擔憂。分析師表示,央行非對稱降息不僅給銀行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而且引發投資者擔憂未來非對稱降息的持續到來。
非對稱降息使投資者大多感受到這是監管層進行行業間利潤調劑的政策。中金公司指出,存款準備金率降低擴大凈息差約1.5個基點,非對稱降息壓縮2009年凈息差6~15個基點,因此分別下調銀行股2009年和2010年盈利增長預測3%~9%和4%~11%。中信證券認為,降息將使2009年銀行業利潤下降7%。
“若是央行再來同樣兩三次政策調整,2009年銀行的凈利潤負增長也不是沒有可能,投資者的恐懼也不無道理。”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說。
事實上,監管層不斷削弱銀行利潤的結果,間接加大了對銀行股的打壓,而對大市值銀行股的打壓無疑等于對目前資本市場落井下石。資本市場市值的巨幅縮水或崩潰必將通過消費給經濟雪上加霜,因此,轉移銀行利潤的“非對稱”政策不宜濫用。分析師預測,該政策最多再有一次。
近日大跌后,銀行股估值水平進一步創出新低。2008年動態市盈率大多已在10倍以下,而市凈率平均也只有1.8倍。同時在滬港上市的6只銀行股中已有招行、工行、交行、建行4只股價倒掛。國泰君安維持銀行股長期“增持”評級,而銀河證券則將銀行業評級下調為“中性”。
保險股估值還偏高
對于保險股而言,利率變化對保險公司是雙刃劍:一方面會影響投資收益率;另一方面將影響保單的負債成本。如果資產負債的久期是匹配的,利率的變化不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利差。
9月16日、17日,中國平安A股股價分別下跌8.47%和8.98%,收于33.56元;中國人壽A股股價分別下跌7.03%和2.50%,收于19.86元。
銀行股股價的大幅下挫,導致持有大量銀行股的上市保險公司股權投資浮虧急劇增加。
中國人壽前十大股權投資浮盈從9月12日的67.02億元下降至9月17日的26.00億元。
中國平安前十大股權投資浮虧由9月12日的124.50億元上升至9月17日的166.99億元。其中,富通集團股價從9月12日的9.1歐元下挫至9月16日的7.15歐元,跌幅達21.43%,導致平安持有的富通集團股權投資浮虧上升至目前的154.54億元,比9月12日增加21.68億元。
中金公司稱,盡管上市保險公司股價經歷了大幅下跌,但目前中國人壽A股股價對應2008年市凈率為3.1倍,中國平安A股股價對應2008年市凈率為2.8倍。與國際主要可比公司相比,其估值仍處于顯著偏高的水平。
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8月24日稱,將與騰訊、阿里巴巴組建合資公司,經營包括互聯網虛擬財產保險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業務。合資公司設立申請已正式遞交,正待監管審批。
未經證實的消息稱,中國平安在新公司的持股量為15%,騰訊與阿里巴巴的持股量應該遠超平安。
中國平安發言人拒絕對《第一財經周刊》證實上述持股比例。
倘若遵循這樣的股權結構,則可能與三家公司將在合資公司中所扮演的角色有關。
中國平安發言人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中國平安希望借助騰訊與阿里巴巴的社交平臺,拓寬保險的網銷渠道。
在新公司中,中國平安則更像產品提供商。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平臺則占據更大的比 重。
合資公司的成立,對于作為渠道服務提供商的騰訊與阿里巴巴來說,意味著朝金融領域又邁進一步。
阿里巴巴曾成立小額貸款公司,截至6月底,貸款總額已超260億元。
一個月前,騰訊成立證券軟件事業部,在2011年年報中,騰訊披露斥資3.8億元將一家證券投資分析軟件公司超1/5的股權收入囊 中。
二者都有支付業務,并掌握了豐富的中小企業以及產業鏈的上下游。在中國,金融牌照是稀缺資源。阿里巴巴為貿易公司提供銷售平臺,由此衍生出供應鏈融資商機,而這是銀行業正在開展的一項重要業務,也正因此,阿里巴巴一直想介入銀行領域,但因牌照問題始終未能如愿。
中國曾于6月再次強調歡迎民營企業投資銀行,但一直沒有成功的范例。
中國平安擁有全金融牌照。旗下金融版圖無所不包。它是為數不多的可以經營銀行、信托、證券、保險等所有金融業務的金融集 團。
阿里巴巴和騰訊如果希望進入金融領域,則很難再找到像平安這樣的合作伙伴。
中國平安、騰訊、阿里巴巴三家公司董事長都姓馬,他們擁有豐富的產品、基數極大的客戶,以及完備的網上銷售渠道。他們看起來正準備精誠合作,不過,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 決。
金融產品的在線交易對電商平臺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在線運營平臺需快速做出反應;而金融創新產品線上操作的細微變化,都需要反復論證合規性與安全性,同時可能需要向監管機構備案,這使得在線運營平臺的反應可能滯后。合資公司需解決這一矛盾。
無卡化與非現金化被認為是未來金融服務的方向,但傳統銀行則沒有動力推動變革。擁有龐大用戶群的互聯網公司一旦進入這個領域,則可以通過用戶習慣的培養而形成一股強大的外部推動力量。
中國平安現在的選擇則說明,與其與潮流對抗,不如成為潮流的一部分。
金融公司還有哪些跨界合作
關鍵詞:天津濱海新區;舟山群島新區;金融體系;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01-0089-01
1 天津濱海新區金融改革創新的基本情況
1.1 金融機構搶灘濱海
“十一五”期間,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天津港財務有限公司、摩托羅拉(中國)財務有限公司、工銀金融租賃公司、民生金融租賃公司等法人機構先后在濱海新區成立;浙商銀行、北京銀行以及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等中外資商業銀行在濱海新區設立分支機構;渣打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濱海新區設立后臺營運中心。
1.2 金融服務成效斐然
多層次金融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提升了金融服務功能。我國首家全國性排放權交易市場、首個股權交易所在濱海新區設立,鐵合金交易所、貴金屬交易所等要素交易所也落戶濱海新區。
1.3 外匯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對外貿易和投資更加便利
新區圍繞服務貿易、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管理等七個方面制定先行先試方案,外匯局天津市分局研究制訂了14項實施細則,目前,進出口核銷制度改革等11項改革項目已正式實施并取得實質性進展。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在中新天津生態城進行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管理改革試點,天津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
1.4 基金產業快速發展,社會融資渠道不斷拓寬
2006年12月,我國第一只契約型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在濱海新區成立,開創了我國資本市場直接投融資的新模式和新渠道。我國第一只華僑投資基金、第一只合伙制船舶產業投資基金也相繼落戶濱海新區。
1.5 推行的天津濱海高新區科技金融股權激勵機制進展順利
目前,天津濱海高新區的這種股權激勵制度已經篩選了8個試點企業開展示范推廣工作。正在策劃科技金融股權激勵,集中資源搞科技金融大廈,把相關科技金融的資源包括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證券、金融的資源聚集到一起,爭取建設成新的科技金融集團。
2 推進浙江舟山群島新區金融創新的設想
(1)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業務,改變舟山群島新區融資結構單一的局面。政府應大力向上爭取政策,支持舟山設立海洋綜合開發金融創新試驗區,允許設立外資銀行,放寬外匯管理權限,在地方債券發行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積極吸引銀行總部落戶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積極爭取在新區創建新的商業銀行,積極鼓勵商業銀行將區域總部、業務中心總部、客戶服務中心、信用卡運營中心等設在新區,在新區內形成總部效應;通過上市發行股票、發行債券或資產證券化等形式募集市外資金,確保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
(2)構建多層次的金融組織體系。結合本地市場特色引入先進的成功經驗積極利用合資合作機會,將國外先進金融產品引入國內,結合本地市場特點實行本土化改造,根據不同客戶的條件和要求進行個性化產品創新,充分利用政策優勢,開發更多的金融創新產品在新區先行先試。可參照國家農業發展銀行模式,爭取設立國家海洋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將總部設在舟山群島新區。
(3)重點拓寬港航物流相關產業的投融資渠道,強化港航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增強支撐能力,豐富產品體系。港航物流建設的一個重要支撐點是港航金融的發展,而發展港航金融的關鍵離不開創新。銀行業要積極探索航運融資方式創新,發展多元化航運融資體系,大力開展包括船舶抵押貸款、船舶融資租賃、船舶融資租賃信托以及船舶出口信貸等融資服務。重點是引進更多的專業銀行、保險、擔保、信托投資、風險投資等金融企業在舟山設立分支機構,籌建港航產業發展基金,探索發展船舶融資、航運融資、物流金融、海上保險、航運保險與再保險、航運資金匯兌與結算、離岸金融業務等航運金融服務。
(4)推動中小企業金融產品創新。舟山市銀監局應聯合人民銀行、市科技局、工商局、市金融辦、海洋與漁業局等單位制定出臺專利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等規范性文件,從政策上積極扶持小企業發展。積極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和風險投資(VC)開展戰略合作,對這些小企業在一定的階段里加大對貸款的支持,并且適時退出,解決小企業特別是有高附加值的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信托業合資的閘門正在逐漸打開。
自2007年3月新的《信托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下稱“新兩規”)開始實施之后,伴隨新一輪信托業的整頓及重組熱潮,信托業向外資開放的步伐已然加快。
《財經》記者獲悉,去年9月以來,已有三家外資入股信托得到了銀監會的正式批準,包括英國巴克萊銀行(下稱巴克萊)參股新華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信托)19.99%股權、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td,下稱NAB)收購聯華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聯華信托)20%股權、英國安石投資管理公司(Ash-more,下稱英國安石)參股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下稱北京信托)19.99%股權。目前還在談判中的外資入股信托公司案例則有五六家之多。
根據現行政策,上述洽購股權比例的上限均不得超過20%。這意味著外資方尚無可能取得控股權。是否讓渡經營權,則要視雙方各自的戰略意圖和談判結果。不過,據《財經》記者了解,在管理層下一步的開放計劃里,信托業有很大可能性比照基金業的開放尺度,將外資可入股的比例提高到49%。
“只要符合現有政策標準,上報資料齊全,外資機構入股信托業,審批都應該沒有問題?!苯?,銀監會一位相關官員向《財經》記者表示。
政策開閘
近兩年,外資入股信托行業大多“雷聲大,雨點小”。由于政策壁壘、信托公司本身資質和資產狀況復雜等問題,談判歷程往往一波三折,動輒數年,即使合資最終也多以失敗收場。最近的例子就是香港名力集團退出上海愛建信托。
然而,去年下半年以來,政策信號逐漸轉暖。2007年8月,中國銀監會公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稱,允許境外金融機構作為信托公司的出資人,但單個境外機構向信托公司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比照銀行業的有關引入外資規定,多家外資機構入股合計不能超過25%的股份。
近日,經《財經》記者采訪確認,摩根士丹利已基本達成了對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杭工信)的收購協議,擬入股杭工信19.99%的股份。
據杭工信公司網站介紹,杭工信是杭州市首家股份制金融企業,公司前身成立于1986年,經過歷次信托業整頓,“小而精”的杭工信得以幸存,數次增資擴股后公司目前注冊資本為4.0608億元??毓晒蓶|杭州市投資控股公司為杭州市政府下屬的國有資產經營機構。據杭工信年報披露,該公司2007年期末實現凈利潤1.09億元,管理信托資產約41.6億元,在信托行業中屬于中等水平。
一位接近談判的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摩根士丹利與杭工信接洽并商談入股事宜已近一年,目前進展很快,入股事宜已上報銀監會。摩根士丹利及杭工信相關人士均向《財經》記者確認了此樁交易有待審批。
如前所述,外資入股信托正式獲批的已有三單。
2007年9月,英國安石在談判歷時近兩年后,獲批參股北京信托19.99%股權,成為信托業首單“跨國婚姻”。北京信托資本金為14億元,根據2007年年報,凈利潤約2.04億元,管理的信托資產約382億元,信托業務收入為2.15億元,占總收入的57%。
今年2月,獲銀監會批準, NAB收購聯華信托20%股權,成為其第三大股東。NAB系以受讓聯華信托原股東股權的方式參股。外資入股后,聯華信托保持現有的注冊資本金5.1億元不變,本次收購價格尚未向外界披露,不過有市場傳言稱約為3億元。
第三單是巴克萊參股新華信托19.99%股權的交易。據悉,新華信托資本金將由5億元增至8億元??偛课挥谥貞c的新華信托成立于1979年,新華信托2007年報顯示,截至2007年底,凈利潤791萬元,管理信托資產約197億元。其營業收入中,信托業務收入是主要收入來源,約1.1億元。
上述三家信托公司信托業務收入均占總收入結構的一半以上,成為其主要利潤來源。其中新華信托的信托業務收入比重達到96%。
目前,還有多家外資機構已與信托公司的談判已進入深入階段。如據《財經》記者了解,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正在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旗下的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公司一起,準備入股昆明信托,麥格理銀行占股20%,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公司占股80%。另外正在談判的還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與蘇州信托、日本三菱信托銀行與中信信托等。有的信托公司可能已多次更換談判對象,甚至同時開展“多角戀”,比如匯豐銀行與山西國投、國民信托,美林證券與西部信托、江蘇國投,瑞銀與江蘇國投等。
事實上,上述已經獲批或待批、還在談判中的案例里,外資方大多希望尋求絕對控股權。比如,巴克萊一度提出入股49%,成為新華信托實際控股人的方案;英國安石最初希望以19億元收購北京信托54.29%的股權,從而成為首個在中國信托公司中獲得大部分股權的國際投資者,但最終都未獲得監管當局的支持。
不過,重慶市金融辦主任羅廣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入股19.99%只是巴克萊和新華信托合作的權宜之計,雙方希望在政策放開后巴克萊可以持股至49%?,F在三家公司均未公布是否有其他未來增持的秘密協議。
按照目前外資機構低于20%的持股比例,在三家信托公司的管理層團隊中,外資所占席位寥寥無幾。據了解,巴克萊向合資公司派駐了一名董事及副總;NAB派駐一名董事和一名風險控制官;作為聯華信托的管理層成員,北國投2007年公布的年報中董事會成員中尚未見到外資方。從目前情況看,這三例外資入股都尚未獲得經營權。
在目前洽商的案例中,只有摩根士丹利有可能獲得經營管理權?!昂脊ば挪粫鲎尶毓蓹?,但經營權是有可能交給外資的。”業內人士分析。
低成本 全牌照
“信托公司是低成本的金融全牌照?!痹诜治鐾赓Y入股動機時,一位投行人士如此告訴《財經》記者。
低成本是指一個信托牌照目前時價是3億元至5億元,或是信托公司凈資產的2倍至3倍。由于受到商業銀行等中資機構競相收購的追捧,這一價格比前幾年已經翻番,但同目前估值較高的其他金融機構牌照如證券、銀行相比,信托的牌照仍相對便宜。
以摩根士丹利入股杭工信為例,據業內人士估計,摩根士丹利的入股價格大致相當于杭工信2007年市凈率的3倍至4倍。按照據杭工信公布的年報披露2007年底凈資產5.5億元推算,這項交易的總金額大約在3億元到4億元之間。
全牌照則指的是信托公司目前的業務范圍無所不包。中國信托業協會研發部副主任楊顯峰稱,信托公司的業務范圍即使在目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框架模式下,囊括了大部分金融業務,即使不能開展的金融業務也可以通過金融股權投資將業務范圍延伸到相應領域。
根據新的《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信托公司可以對金融類公司進行股權投資。這意味著外資機構可通過信托公司間接控股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乃至商業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靶磐泄臼俏┮荒軌蚓C合利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產業市場的金融機構,是連通產業與金融市場的機構?!睏铒@峰說。
對于虎視眈眈的外資金融機構而言,這是一個難以拒絕的誘惑。以摩根士丹利為例,近年來在中國金融市場頻頻布局,但至今尚未拿到最富含金量的金融牌照。
2006年,摩根士丹利全資收購了位于珠海的南通銀行,并更名為摩根士丹利銀行,率先進入了商業銀行領域。此后,摩根士丹利宣布和華鑫證券合作,將成立專事投資銀行業務的證券公司。加上通過華鑫證券收購的巨田基金、摩根士丹利在中國入股的金融機構囊括了銀行、基金、證券等多元業態。
但由于華鑫只是一個經紀類小券商,而珠海南通銀行也是一家非常小的地方銀行,至今還都未拿到證監會給予的投行牌照和銀監會給予的開設分行、進入貨幣市場等牌照。即將達成交易的杭工信顯然也在這一布局之中,可以提供資產管理等牌照。
巴克萊銀行入股新華信托,亦可間接染指基金公司。新華信托為新世紀基金公司第一大股東,擁有后者48%的股份。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所長邢成分析認為,目前熱衷收購信托機構的外資機構有兩類:一類是投資銀行。其首選并購對象大多屬于質地好、盈利能力很強、地域優勢明顯的信托公司;另一類是外資全能銀行,如巴克萊銀行、澳紐銀行等。由于目前外資銀行在中國不能直接發行理財計劃,收購信托公司則可以間接達到其在華開展資產管理的戰略目的。
合資之后
2007年對于信托業是豐收的一年。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7年底,全國54家信托公司固有資產總額815億元,增長了20%;信托資產9614億元,增長了1.64倍;信托資金投資基礎設施1978億元占21%,房地產424億元占4%,證券410億元占4%,銀信合作4000億元。稅后凈利潤137億元,增長了30%。
根據用益信托工作室對48家信托公司的2007年年報的統計顯示,信托公司目前的主要業務構成,仍然是自營和信托業務兩大部分,自營則占主要地位。
信托公司2007年230.55億元的信托收入中,信托業務收入50.59億元,占比21.94%;自營業務收入占比達到78.06%,其中,股權投資收入79.26億元,占全部收入比34.38%;證券投資收入66.80億元,占比28.98%。整體而言,全行業收入的大幅增長,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股權投資的大幅升值和證券市場2007年波瀾壯闊的行情演繹。
“總的來看,來自信托業務的利潤還遠遠不是主要利潤來源,信托核心盈利模式仍有待探索。”用益信托工作室首席分析師李表示。
面對合資潮,業界反應不一。一種看法認為外資不足為懼,因為信托資產管理的客戶渠道并不會一蹴而就。但亦有人認為,合資勢必造成資產管理和理財市場的重新洗牌。麥格理銀行一位高管告訴《財經》記者,外資機構可以利用信托公司做人民幣融資業務、直接投資以及人民幣產業基金。這些目前都是對外資金融機構有政策壁壘的領域。
“巴克萊銀行有兩大業務優勢,開發衍生產品和固定收益產品;巴克萊看中的是我們的債券承銷經驗,這恰好是可以和我們嫁接的地方,它可以將衍生品、財富管理和投行業務都嫁接在這個平臺之上操作,比如利用我們的高端客戶發一個套期保值的理財產品?!毙氯A信托一位人士向《財經》記者介紹。新華信托在2007年之前的盈利模式以債券買賣和承銷為主,但隨著貨幣政策進入加息通道,股市行情大好,至2007年債券業務規模大幅度萎縮。
澳大利亞金融市場是房地產資產證券化率最高的市場。聯華信托一直致力于房地產金融領域的創新,2005年聯華信托曾推出中國首個準房地產基金產品“聯信保利”信托計劃。此次與外資聯姻,聯華信托看中的正是NAB資本市場部的結構融資能力,期望借助其成熟的業務模式和市場資源,為將來開展QDII、基礎設施信托、養老金管理、房地產信托等金融產品創新提供機會。
新華信托人士認為,信托公司未來方向是做提高資產管理能力、有定價權的業務。 PE(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REITs(房地產信托)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產品,而外資入股可在提供相關技術和產品上發揮很大的作用,不過有關這兩個產品的政策目前并不明朗。
在市場連跌3天后,政府終于出臺救市政策。9月18日晚上,政府宣布三大利好股市政策。
一是減稅。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現行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稅率保持1‰,由賣方按1‰的稅率繳納股票交易印花稅,買方不再征收。
這是繼今年4月24日下調后,又一次對該稅率進行大的調整,也是自1991年以來中國股市首次單邊征收證券交易印花稅。
二是“國家隊”入市。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
三是央企回購。國資委表示支持中央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增持其所控股上市公司股份,支持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同時,也希望得到金融方面的支持。
市場“井噴”回應
市場對救市政策作出積極回應。9月19日,滬深兩市以9%的幅度跳空高開,成交放大,“井噴”行情顯現,投資者信心開始有所提升。
此次救市政策是在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風波且愈演愈烈全球出現歷史罕見的股災的背景下出臺的。
本周香港恒生指數、國企股指數分別跌了近10%、16%左右,而A股市場最多時跌了12%多。金融股更成為重災區,金融股指數5個交易日跌了20%多。年初以來,76%的個股跌幅在50%以上,上證指數已逼近1800點關口。在市場信心極其低落之際,政府終于出臺救市政策。
提振信心
市場評論認為,政府在金融危機之時出手救市,可以提振市場信心,防止金融恐慌的蔓延,減小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反之,政府倘若放任自流,則很可能導致市場非理性持續下跌,市場恐慌預期自我實現,最后引發經濟危機。
此次救市政策的目的顯而易見。
印花稅改為對賣方征收,主要是鼓勵投資者買人股票。從歷史上看,印花稅單邊征收只有在1990年股市剛剛建立且非常不健全之時采用過,之后的18年一直是雙邊征收。此次印花稅從雙邊改為單邊,雖然幅度不大,但歷史罕見。
減稅是對股市資金面的支持,可以為投資者節省交易成本,以最近日均400億元的成交金額來計算,年均減少的資金額大約為100億元,相當于1個大盤藍籌股。
匯金公司代表國家對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匯金宣布購人3家銀行股,同樣屬于股權管理范疇,符合目前的金融形勢。但對于股市來說,這一高調的行為充當了部分平準基金的職責,而平準基金在國外顯然屬于較為強烈的調控方式。
國資委的表態同匯金公司的行為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控股權之外,央企股價穩定帶動市場穩定,也帶有一些“平準”的意向。股權回購顯然表示國資委認可市場股價低估,“大非”減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被政府支持。
匯金人市與央企回購直接給市場提供了流動性。政策調整可較快見效,而最大受益者是銀行、證券等金融股,其反彈將帶動整個市場反彈。
資料顯示,中央匯金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根據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出資額為限,代表國家依法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和履行出資人義務,實現國有金融資產保值增值。
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央匯金公司分別持有工行35.3%股份,中行67.49%股份,建行59.12%的股份。
反彈幅度多大
從市場來看,本周A股的暴跌也為股市的反彈提供了契機,特別是一些股票存在錯殺嫌疑,估值下降到歷史低點,已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機會。經過近期市場大跌后,滬深兩市動態市盈率已降到15倍以下,估值具有一定吸引力,1800點可能形成中短期底部。
中信證券判斷,短期反彈幅度在10%~20%,但由于近期市場成交明顯萎縮,股價波動明顯加大,不排除在后續政策刺激下出現更高級別的反彈。
安信證券表示,市場已經進入筑底狀態,利好政策的出臺,可能會讓市場在10~20天內走強。預計市場筑底時間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一季度。
難以改變市場趨勢
一些分析師表示,市場反彈能持續多久還有待觀察。
首先,歷史經驗顯示,類似印花稅下調這類政策不會改變市場的運行趨勢,印花稅稅率的調整通常會帶來市場短期的反向波動,特別是在二級市場低迷之時更是如此,比如1998、2001、2005年和2008年。
其次,對于匯金入市與央企回購,究竟有多少資金入市目前并不清楚,雖然發出的政策信號已經很明確,但市場尚難以形成穩定的預期,并且市場的趨勢是由經濟狀況所決定。目前金融市場仍然動蕩,國內經濟增長下行趨勢難改,企業盈利能力也處于下滑時期。如果基本面不能好轉,則市場很難出現較強的持續反彈。
“匯金作為國有股股東增持旗下銀行股份,目標并不在于調整資產價格,只是在外部經濟不穩的情況下表明政府態度。政府并沒有用更多的其他的錢來推動整體股市。這個舉動對于市場信心的穩定會起到多大的作用,值得繼續觀察?!被ㄆ煦y行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表示。
根據2007年年報數據估算,匯金公司2007年從建行、工行和中行分別錄得分紅325億元、157億元和171億元,合計653億元。
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認為,印花稅單邊收取短期對改善市場情緒有很大幫助,但并沒有解決中國市場兩大問題,一個是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企業盈利增長放緩,另一個是大小非解禁帶來的股市供求關系失衡。因此,他對中國股市未來走勢的看法也不會改變。
市場要從極度低迷中走出來,需要多方面因素配合,并且長期走勢還是取決于基本面因素。
對于股市基本面的看法,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用三句話總結:資金面最壞的時候已經到來且尚未過去;企業盈利面最壞的時候尚未到來但即將到來;從長期來看,市場仍處在低谷之中。
分析師表示,對于短期市場反彈,投資者仍然需要謹慎應對。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即經濟衰退初期,大多數行業處于景氣向下的情況下,投資者可用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尋找被錯殺的股票。
印花稅歷次調整一覽
過去18年來,中國股市印花稅稅率曾經有過數次調整。
證券交易印花稅自1990年首先在深圳開征,當時主要是為了穩定初創的股市及適度調節炒股收益,由賣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額的6‰交納。同年11月份。深圳市對股票買方也開征6‰的印花稅,內地雙邊征收印花稅的歷史開始。
1991年10月,深圳市將印花稅稅率調整到3‰,上海也開始對股票買賣實行雙向征收,稅率為3‰。
1992年6月,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家體改委聯合發文,明確規定股票交易雙方按3‰繳納印花稅。
1997年5月,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從3‰提高到5‰。
1998年6月,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從5‰下調至4‰。
1999年6月,B股交易印花稅稅率降低為3‰。
2001年11月,財政部決定將A、B股交易印花稅稅率統一降至2‰。
2005年1月,財政部又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2‰下調為1‰。
同時,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提醒我們,對境外戰略投資者爭食“肥肉”可能帶來的不良因素和風險應保持高度的警覺。
比利時某基金管理公司最近正在辦理1元1股增持中國某基金管理公司49%股權的手續。這家比利時公司已擁有該公司33%的股權。外方預計,他們投資4900萬元人民幣,5年之后可以從這家合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取得股權投資收益每年6億元人民幣以上。
德邦證券有限公司總裁、學博士余云輝認為,如果中國設立20家類似的基金管理公司(自從2004年底外資在基金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被放寬至49%后,我國合資基金公司已達18家),未來每年境外投資者從中國攫取的財富將達到120億元人民幣。這還僅僅是基金業的狀況,銀行業、保險業的狀況可能更甚于此。
中資銀行的股權價格“太便宜了”?
近來,外資爭奪中國金融股權的消息不絕于耳。
美洲銀行出資25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和淡馬錫分別出資31億美元各購得中國銀行10%的股份;高盛集團和安聯保險等出資30億美元購得中國工商銀行10%的股份;德意志銀行出資1.1億美元入股華夏銀行;美國凱雷投資集團等出資4億美元收購太平人壽25%的股權并有權增持到49%;施羅德投資管理公司與銀行合資成立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1年開始到2005年8月,境外投資者至少已參股中國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5家城市商業銀行,幾乎在每家銀行都占有接近20%的股權。
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外資以4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得到建設銀行約15%的股權,以3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得到中國銀行10%的股權。
上海某銀行學博士駱德明認為,從目前看來,贏得了大量國家注資之后的國有商業銀行盈利已經開始大幅改善。匯豐銀行2001年以每股2.49元人民幣的價格入股上海某家銀行,獲得每年每股0.5元左右的回報,5年就能收回初始投資,并擁有了這家銀行8%的股份。
外資入股參股的中國金融企業也確實是一只下金蛋的母雞。交通銀行自匯豐入股以及在港上市不到半年,一下子從虧損19億元多的丑小鴨變成了盈利46億元的金鳳凰。按此估計,投資者不到5年就可收回在交行的全部投資,以后將是純粹獲利,并獲得了對中國第五大銀行的股權。
據,這并非匯豐入股及境外上市發揮了“特異功能”。因為交通銀行在匯豐入股之前,已將不良資產剝離出去并進行了財務重組(剝離的不良資產由國民財力來消化),使上市后有個好的財務表現。
駱德明分析,交通銀行自今年6月底在港上市后,股價屢創新高,兩個月內已上漲了近30%。這說明發行當初定價過低,按市凈率定價時沒有考慮交通銀行覆蓋全國中心城市與國外主要金融中心的合理布局以及品牌、客戶等無形資產,導致本該由國內投資者享有的無形財富白白地被外資瓜分了。
投資中國 回流本土 獲取爆炸式增長機會
德邦證券有限公司總裁、經濟學博士余云輝說,從主權國家的角度分析,外國投資者實際是以虛擬的貨幣符號換取中國金融企業現實的股權甚至控制權,并分走巨額財富。
其中的真實游戲過程是:外資投入國內商業銀行美元等外幣換得股權,而我國拿這些美元主要用于購買美國國債,美元又回到美國,只能獲得較低的利息回報。
以高盛當年購買平安保險為例,中國以高收益的保險股權為代價換來的美元,又重新投入到美國國債市場,“支援”美國的經濟建設,美國僅僅支付了很低的國債利息。而在美元完成一次中國之旅之后回到美國時,帶走了中國金融業的股權和高利潤。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分別以3500萬美元投資平安保險11年,共獲得9.7億美元的回報,但我們取得的3500萬美元資本金如買成美國國債,11年只能取得大約2000萬美元的收益。
安邦集團總部首席分析師陳功指出,從被入股的銀行在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實際控制力和市場力來看,幾十億美元的價格太便宜了。以工商銀行為例,在國內擁有2.2萬個網點,控制著中國銀行業近20%的資產。境外投資者入股工行,將贏得分享中國金融業潛在的爆炸式增長的機會。
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指出,銀行的價值主要在于、品牌和信用度,客戶是銀行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在中國,由于監管當局對銀行業的準入進行管制,銀行特許權本身也有很大的價值。而對于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來講,其巨大的網絡、品牌和信用度的價值,都遠未體現在股權溢價上。
外資入股業“路線圖”
匯豐銀行一位高管仰望浦東的交銀大廈說道:“交銀大廈不久將要更名為匯豐銀行大廈?!鼻那牡乜毓善桨脖kU,平穩地笑納交行的控股權,再擇機控股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投資公司,最后完成在中國設立金融控股集團的布局。這就是境外戰略投資者的戰略。
上海某銀行學博士駱德明認為,境外資本入股中國金融,除了追逐利潤這一資本的本質特性外,其更長遠的目標是要控制中國的金融企業和金融產業,最終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從而的經濟資源及其所創造的財富。有關專家指出,根據外資金融機構常用的策略,可以粗略模擬出他們在中國本土攻城略地的“路線圖”。
第一步,小比例參股,進入董事會,了解被投資企業情況,同時了解和掌握所在行業趨勢和市場狀況。
第二步,通過增資或收購等途徑把持股比例提高到離控股國內金融企業僅有一步之遙的某個臨界點(或直接控股)。
第三步,通過外資所在國的政府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借助中國經濟的上升周期,迫使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使外資機構所持有的人民幣資產(中國金融企業股權)升值。
第四步,人民幣持續升值導致出口逐步下降,而國內需求因財富外流卻難以提高,最后導致宏觀經濟環境逐步惡化。
第五步,在中國宏觀經濟環境逐步走向惡化的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已經處于高位。此時,外資機構通過政府組織和其他手段要求中國開放資本賬戶,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
第六步,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伴隨中國經濟增長周期一路持有的股權不僅分紅豐厚、而且得到股份增值和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雙重收益,他們通過金融企業上市減持股份,并把投資和利潤兌換成為外匯撤離中國。
第七步,當這種撤離行動變成一種一致行動時,人民幣不得不大幅度貶值,國內金融危機爆發。
第八步,利用金融危機和人民幣貶值之際,境外機構把外匯回流回來再兌換成人民幣,并進一步增持或收購中國金融機構股份,達到控股目的,完成對中國金融業的進一步控制。經過一系列的有序進攻,大部分中資金融企業將變成外資金融機構在華的分支機構。
如果外資金融機構像血管一樣深入到中國各個產業的肌體之中,它們可利用金融資本控治國內產業資本,并參與財富的分配和轉移;中國大型金融機構的董事會里都有境外的金融機構的代表或董事,國內企業的任何國際并購活動都可能通過銀行的渠道透露到國際市場或競爭對手一方,中國企業的一舉一動都處在競爭對手的監控之下;外資機構還可將其全球金融市場上的金融風險通過關聯交易和衍生工具轉移到其控股的中國金融企業之中。從而,達到國際金融資本在中國開疆拓土的最終目的:轉移風險,收獲利潤,掌控經濟命脈。
境外戰略投資者的“無間道”
安邦集團總部首席師陳功指出,“中國的國有銀行渴望在海外上市前,從外資競爭對手那里吸引資金和專業技術,為此,境外各投資銀行改變它們與中國打交道的手法,以俯就的態度抬高要價。”
引外資入股能否提升銀行水平?駱德明博士介紹,“從國內一些銀行引入外資后的公司治理運行結果看,隨著外資的引入,也設立董事會、監事會,但實際運行還是按照原來的模式運行。 再從經營管理來看,匯豐銀行入股某銀行后,簽訂了一系列的技術援助協議。但是,所謂的技術援助,只是搞些有關銀行業務的入門培訓和掃盲而已,從未傳授核心管理技術即使像成本分攤這些并非核心的技術,外方也不肯透露?!?/p>
2007年以后,中國銀行業將對外資全面開放,屆時進入中國的銀行將更多地以獨資銀行的形式存在,必然包括當前的這些境外戰略投資者自己所設立的各個嫡系分支銀行,這些戰略投資者銀行的嫡系分支將和它們在中國參股銀行的旁系分支發生面對面的爭奪,包括市場和高端客戶群。境外戰略投資者將會通過各種渠道把參股銀行的優質客戶群提供給其嫡系分支機構,
外來戰略投資者當然不會無保留地把中方想得到的先進管理經驗等東西提供給所參股的中資銀行。如果外方不能取得相當的控制權,肯定不會盡力地改善中資銀行的管理和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