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風景園林景觀設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生活空間被賦予了一定的藝術色彩,例如車站,臥室,公園,餐廳等等場所,都有著某種藝術和文化在里面。園林景觀是我們日常休閑的場所,園林景觀設計中強化了對美和藝術的追求,尤其是中國古典風格的園林景觀,更是融合了我國的各種傳統元素,這些元素的有效組合構成了園林景觀的主體。本文從景觀園林設計中的相關元素進行分析,探討園林設計中相關元素的合理運用。
關鍵詞:園林景觀;景觀設計;元素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景觀設計元素的分類
中國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元素分為七大類,分別是假山、理水、廣場、園路、小品、景觀構筑和園林植物,這七類元素的合理搭配構成了園林景觀的基本體系,提高了園林景觀的審美和使用價值。
1,假山。
假山是相對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是人工構造的景致,假山的材料分為自然石材和人造石材兩種,自然石材構筑的假山有很多種材料,青石,云石,湖石,江底石,黃臘石,山石等等,一般山石的運用最多,在我國古典園林的假山中最為常見,例如獅子林的堆石,怡園拜時軒石堆等等,其次大量使用的是湖石,這類石材在南方的園林中十分常見,例如蘇州園林,杭州西湖的湖岸等等,湖石的使用占據了80%以上。這類景觀利用水泥做膠接材料疊堆成假山。人造石材的假山材料主要是鋼筋混凝土為基礎,玻璃纖維作材料通過人工翻模成型,這類假山一般稱為塑石或塑山,這類假山一般在現代園林中,古代園林一般以自然石材為主。假山的涵義有很多種文化,包括了中國的養生學,中國的傳統神話,易經等傳統哲學,體現的是中國傳統色彩的審美觀念。
2,理水。
山和水在中國風水文化里面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代表的是一種智慧,一種靈性,幾千年來中國與水有關的文化非常豐富,中國文化里面對水賦予了一種獨有的韻味和情感,在水景設計中更是將這種韻味和色彩體現的淋漓盡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意思就是說水的形狀決定于岸的形狀,沒有特定的形態,也體現了古代人的遵循自然之美的理念和“道”的理念,道法自然,講究的是和諧之美。園林景觀中的水景基本上是模仿自然中的江河湖海,水景在南方的園林景觀中普遍存在,幾乎沒有水景就不成園林,除了這四種形態的水景之外還有水池,瀑布,溪澗,泉,潭等形態。
3,園路。
園路是指園林景觀中的道路和平臺鋪裝,園路是連接園林景區,景點的紐帶,是園林中的脈絡,園路的涵義根據園林功能的不同而不同,例如蘇州園林的園路講究的是峰回路轉,曲折迂回。園路分為整體路面,快料路面和碎石路面三種,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整體路面主要是水刷石路面和水磨石路面,然后就是青磚路面,在鋪設的過程中會夾雜著一些其他的材料例如鵝卵石等,構建出不同的圖案,這種路面色彩豐富,圖案多樣??炝下访嬖诠诺鋱@林中一般是有天然石塊鋪裝的路面,這種路面美觀大方,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碎石路面是由各種碎石,鵝卵石,磚等組合成的路面,這種路面圖案精美,文化意蘊豐厚,與地形,植物,山石等相互配合,達到游行統一的效果。
4,廣場。
廣場的主要特色就是鋪地,在古代,廣場大多由石板和青磚鋪成,隨著現代建筑材料的使用,為了保證地面的穩定性,整體性和平整度,一般使用的都是混凝土,花崗巖,透水磚等現代人造材料,通過不同材料的不同組合劃分出不同的空間,達到不同的效果。
5,小品。
小品的種類有很多,例如坐凳,花池,雕塑等等,小品的布置要與園林的整體景觀相協調,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對園林景觀起到裝飾的作用,甚至突出園林景觀的地域特色,例如漢口解放公園的八駿圖雕塑,其他地方的古代名人雕塑,例如赤壁人民廣場的諸葛亮銅像雕塑等等。
6,構筑。
構筑包括園林的建筑,例如亭臺,樓閣,路燈,走廊等等,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提高,對景觀構筑的細部考慮的越來越多,例如路燈,很多園林的路燈都是用的上世紀30年代的古典式的路燈,還有很多古典式園林的公廁,公園管理所,也建成古代建筑風格,形成別具一格的景致。
7,園林植物。
園林植物是園林景觀中的重要元素,所有的園林都離不開植物,植物造景是利用樹木,花草,藤本植物創造景觀,通過發揮植物的色彩,形體,氣味等自然美構筑成一幅美麗的畫面。植物造景是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和植物種類來確定的,因此,不同的園林對植物的選擇很重要,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文化背景,植物的屬性選擇植物。園林景觀中的植物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觀花類,這一類是主要的選擇元素,也是觀賞的主要對象,常見的觀花類有牡丹,玫瑰,桂花,月季,杜鵑,梅,桃,海棠,迎春等等。第二類是觀果類,這類植物因果實色彩鮮艷,果實具有一定的形態美而具有觀賞價值,例如枇杷,橘,龍眼,柿子等等。第三類是觀枝葉類,這類植物因枝葉有獨特的美而具有欣賞價值,例如銀杏,楓葉,松樹,柳樹,竹等等。
二,景觀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理念
1,彰顯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是設計行為的指導,在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將園林藝術與技術手段相結合,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植物,構造建筑,布置景觀等方法創造出園林的景致,實現園林景觀的審美功能和使用功能。中國的文化里面講究的是天人合一,因此園林景觀設計中葉必須要做到人與自然的協調,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設計中要彰顯出設計者的設計理念。
2,表現藝術色彩。
園林景觀的色彩會隨著植物生長習性的變化而變化,各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長習性,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銀裝素裹,設計師要根據植物的屬性,結合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而布置景致,表現出不同時間段的不同色彩。
3,把握主輔調設計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主輔調設計尤為重要,通過主輔調設計可以有效地突出主調的色彩,加以輔調的補充,達到主輔協調,主調就是園林的基調,也就是園林景觀的整體特征,中國園林講究以人為本,這一點與西方國家不同,在景觀設計中利用亭臺建筑,山水,植物的搭配形成人工的畫卷。輔調是園林設計的一種理念的表達,以實為見,以虛為用,講究的是虛實相間,虛則是表現的一種空間形態的東西,是一種意境,通過主輔調的有效搭配達到虛實結合,將園林景觀的美發揮到極致。
總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景觀設計中的相關元素會隨著人們理念的變化而更豐富多彩,設計師要運用各種元素,利用山與水的協調,花與樹的搭配,外語內的溝通,虛與實的結合,設計出一個滿足休閑,健身,審美,文化傳承的風景園林,營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余洋;王未;陸詩亮;;營造多元化體驗的景觀設計[A];和諧共榮――傳統的繼承與可持續發展: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0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關鍵詞:現代設計理論;園林設計;應用
一直以來,如何將現代設計理念、手法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設計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園林,是設計從業者思索與探討的關鍵問題?,F代園林設計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現代主義和現代設計的了解,因此,一個成功的園林設計案例更應體現現代設計理論在其中的應用?,F代設計理論與園林景觀設計相融合的過程就是現代園林設計的發展過程。我們只有對此過程充分理解,才能更好地將其融入到園林案例中,同時思考和指導我國現代園林設計的發展。
1現代園林設計的相關概述
1.1現代園林設計注重自然與生態的協調
園林設計者要努力把生態理念落實在一些具體的設計方法上。生態學的本意,是要求風景園林設計師更多地了解生物,認識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賴的生存方式,將各個生物的生存環境彼此連接在一起。這實際上要求我們具有整體意識,小心謹慎地對待生物、環境,反對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為。在設計中對生態的追求已經與對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時甚至超越了后兩者,占據了首要位置。設計中應最大限度的使用再生原料制造的材料,盡可能使場地材料實現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減少生產、加工、運輸過程而消耗的能源,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并且保留當地文化特點。
1.2擴大功能需求
現代園林景觀還應該要滿足社會與人的需要,是為了人的使用,這是它的功能主義目標。雖然為各種各樣的目的而設計,但園林景觀設計最終是為了人類的使用而創造的室外場所。為普通人提供實用、舒適、精良的設計應該是景觀設計師所追求的境界。景觀的社會性是第一位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出發點。設計師應該把對舒適和適用的追求放在首位,設計不追求表面形式,不追求前衛、精英化與視覺沖擊效果,而是著眼于追求內在的價值和使用功能。例如南京市山西路廣場就塑造了功能與形式結合的很好的園林空間,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各得其所、怡然自恰。
1.3豐富景觀要素
現代主義園林相對傳統園林,在設計形式與要素上都更為新穎和豐富,因此就要求我們新一代的園林設計師具有創新精神。在現代社會中,由于科技的發展,新材料、新技術層出不窮,因而現代主義園林設計師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在設計中采用新穎的建筑或裝飾材料來進行環境的營造,使設計達到特殊的質感、色彩、透明度、光影等特征。如玻璃、不銹鋼等材料對光線具有反射、折射等特性的表現,在使用中能體現出傳統園林素材不曾有的精美效果。
1.4重視人文精神
中國傳統園林設計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在設計整體布局的時候,更多考慮到的是個人情感的寄托和感受。宋代畫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中說:“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边@句話本來體現了中國文人在繪畫中對“理想自然山水”的追求,后來被挪植到園林營造中,成為中國園林修建的基本思想。和西方相比,中國現代園林的設計思路也應秉持傳統園林的優勢,不止于給人創造一個活動的空間,更應滿足活動者對環境的各種需求。
1.5注重歷史文脈
尊重場地、因地制宜,尋求與場地和周邊環境密切聯系、形成整體的設計理念,已成為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風景園林師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創新,更多的在于發現,在于用專業的眼光去觀察、去認識場地原有的特性,發現它積極的方面并加以引導。其中,發現與認識的過程也是設計的過程。因此有這么一種說法,最好的設計看上去就像沒有經過設計一樣,只是對場地資源的充分發掘與利用而已。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對場地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場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為設計的基本出發點。所謂“地域性”景觀,就是指一個地區自然景觀與歷史文脈的總和,包括它的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動植物資源以及歷史、文化資源和人們的各種活動、行為方式等等。我們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觀類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與其周圍區域的發展演變相密切相連的。園林景觀設計應針對大到一個區域、小到場地周圍的景觀類型和人文條件,營建具有當地特色的園林景觀類型,滿足當地人們的活動需求。
2現代設計理論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以某校園的園林設計為例,具體分析現代設計理論在景觀案例中的應用。
校園綠化同時有別于公園、居住區以及廣場綠化。它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即是文化內涵。學校的文化主題應該積極向上,催人奮進,因此在做設計時綠化主題定為綠色搖籃。綠色是生命的顏色,表明這里的園林將以植物造景為主,同時綠色還象征著青春和活力;搖籃是新生命成長的地方,寓意著同學們在學校里能安心讀書,為將來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1設計構思
在設計時將校園的生態環境與功能因素放在首要位置予以考慮,在滿足這兩點的基礎上追求現代園林的時代性,簡潔美以及形式美。為了使各功能區塊聯系成為一個整體,設計時采用基調樹種,使色彩上達到統一;從造園立意上,通過不同景觀的營造又使各個功能區都具備一個主題;通過道路、景觀軸線、景觀元素聯系各個區塊。各個功能區的設計與布置以人為本,充分滿足人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需求,將生態學、環境心理學、人體功能學和園林專業知識結合起來,科學建園。
2.2景點設計
1)信息廣場。在橫穿的人行道上設置一條綠廊,在空間上將中心廣場做一個空間上的分隔,同時也是空間的滲透,加強了廣場的景深。廣場以大草坪為主,至夏炎熱,綠廊正起到遮蔭的作用,下面的座椅也是人們休憩的好地方。縱貫的軸線上布置著校徽模紋、綠廊、噴泉和國旗臺構成了景觀序列,豐富了廣場的內容。2)靜謐書廊。亭廊花架以簡潔流暢的線條構成,體現了現代園林的特征,運用現代材料同樣為這里增添不少時代感。這里的環境優雅,綠樹成蔭,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創造出樹木樹人的意境。3)金葉碧水。在道路布局上就不能以直線和折線布置了,宜以曲線設置道路,即為自然式布置。我國傳統園林中理水造園的手法非常豐富,我們就在此處將傳統的造園手法運用進來,結合現代的手法設計此處景點。在大的部分設置一湖心島,湖心島上有一個荷花亭,島以小橋與路面相通,并以網狀棧橋伸向水面使得同學們有機會體驗涉水的樂趣,滿足人們親水的愿望。4)田園小居。植物配置以花卉和小喬木為主,其東側、游泳池南和運動區以西種植高大棕櫚,與學生生活區相分隔。色彩上以綠色為主,在兒童游樂區多設歡快的,亮的色調。如鋪地以紅黃搭配,植物多選無刺的和芳香的花卉。河堤從此處經過,因此設計中將園內水體和河堤水體相聯系,構成一個水系,水體曲折,使人想起曲水流觴的典故。水體中設置礁石、汀步,使人可親水,流水與石頭撞擊濺起的水花也是美的。由于場地的限制,水體不寬過 5m,保障交通順暢。
關鍵詞 古典園林設計;景觀綠化;現代化園區建設
一、概況
我國近年房地產的經營理念不斷的變化,地產的營銷主題出現了很多變化如圍繞環保、景觀設計、智能等主題的地產不斷出現,園區的景觀設計是建筑設計中永恒的主題。與傳統的居住區景觀設計相比,現在的景觀建設更強調的是共享性、自然環境設計、人造景觀設計等,人們主要傾向安全安靜、環境優美等要素豐富院落空間。因此我們要崇尚古典園林的設計風格來結合現代化園區景觀建設的設計特點,強調環境景觀與古典園林特點的藝術性。21世紀后,居住區環境與景觀審美需求越來越高出現多元化的發展,提倡古典的景觀設計風格,被人們欣賞的同時還要物盡其用,創造古典、舒適、宜人的居住區景觀設計的風格,更是今后設計理念的一個新趨勢。
隨著我們現代人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化建設的不斷加快,在關注建筑的戶型和外形舒適外,更多的是關注周邊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對居住區的建設越來越高。我們在設計中要融入中國園林傳統風格與古典建筑特色將一些中式特色的元素融入到景觀設計當中,設計出全新的設計意境的古典江南風景。
二、居住區景觀綠地建設與古典園林設計及發展趨勢
1、居住區景觀綠地建設理念
居住區的綠化是現代居住區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國家提倡低碳環保和綠地建設。這樣的建設可以改善我們居住環境的小氣候,調節空氣的濕度與氣溫、減少灰塵和噪音、降低居住區的風速、美化我們居住的空間。
居民區綠地特殊性:(1)居住區的綠地設計與公園的古典園林設計不同,居民區綠地更貼近居民的生活,被居民利用率最高的綠地,在設計上更要貼近人們的生活,在居民區景觀的設計要在人們的鍛煉身體上、孩子的游玩上、一起談天下棋上設計出符合符合古典園林風格的設計,看見涓涓的流水與荷塘的景色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居住的人們徹底放松自己的身心。(2)居民區的綠化建設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居住區的建設上要設計出有花、有草、有樹、有亭臺樓閣、有假山池塘河流的古典風格設計,使人們喜愛自己生活居住的區域。
2、古典園林設計的作用及發展趨勢
(1)古典園林設計概況
首先,我們要以自然山水為設計基本的原則,中國的園林設計特點是在建筑和自然景觀設計中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在設計上不要去刻意的模仿古代人設計風格,我們要在設計上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巧妙的將自然美與人工美相互結合,在園區建設中要做到因地制宜的設計,有效利用現有的自然條件在建造過程中使人工建設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做到“虛實相間,以虛為主”的建筑群體,設計的重點是建筑物與院落之間是否緊密結合。其次,山石的設計是古典園林最有情趣的創造,山石不僅可以點綴景觀空間,而且還可以起到遮擋事先與圍合空間的作用。最后,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建設水是最基礎要素之一,在設計總要以池塘作為設計的中心,沿著水池對四周的建筑進行設計形成向心、內聚的格局,這樣的布局建設可以使有限的空間具有寬敞的感覺。我們還可以將水面分割成相互連接的小塊,采用化整為零的設計方法在池塘上設計出形式各異的自然水景。
(2)古典園林設計發展趨勢
中國古典園林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等組合的建筑設計作品,具有詩意的建筑設計可以豐富我們的文化底蘊陶冶我們的情操。而近年隨著我們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居住區的園林設計迅速升溫,一股中式風格的景觀設計悄悄的走進了我們的設計趨勢中,設計中采用大量中國古典庭院中花壇的設計,園林設計師不在追求歐式的人居文化,更加注重設計幾千年中國古代傳統居住文化建設。
將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與元素進行延伸和發展,在現代化居住區中城市園林綠化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環境質量起到一定的作用,更可以有效的增進居民的身心健康。一個國家的居住環境的建設與設計水平是提現一個國家和一個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標志,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居民對自己居住的環境和園區建設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居住區園林設計的質量是最重要的設計任務。
從園林設計手法出發探討出全新的設計思路是我們現代化設計的發展趨勢,作為一個被廣泛應用的設計專業,現代景觀設計中出現的素材與傳統園林設計素材進行有象征性意義的結合。在居住區園林設計植物的景觀設計已經不在占主導地位,而它只是可供設計者選擇的景觀材料,在景觀設計總我們將土地、磚、巖石、水、鋼、木頭、混凝土、瓦、玻璃等自然與人工素材在現代化的景觀設計得到充分的利用。居民區的建設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是未來設計發展的主流。創造出新的具有古典意義的設計、追求優美的自然主義設計、追求清晰的結構古典設計等,給人一種新視覺的簡約主義和后現代主義。
居住區景觀設計作為城市景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各種設計手法與設計元素在此被發揮的淋漓盡致。然而,作為人類感知的自然媒介,園林景觀設計具有一定的美學性、社會性、自然性,這樣的景觀設計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了社會的公平。
三、居住區景觀綠化環境與園林設計原則、設計理念、內容及手法
居住區景觀設計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才能進行合理的合計,景觀設計規劃要布局合理、因地制宜、創意突出、符合一定的生態要求等,在規劃設計中要有植物譬如春天要有花草、夏天要有樹蔭、秋天要有果實、冬天要有綠色的景色,設計者要創造出清晰、自然、舒適的園區綠化環境。
1.1 游園型的設計原則
游園的設計原則是對于老人和兒童服務的,要依據居住者的年齡不同設計出布局緊湊互、不干擾的活動區域。兒童活動的地方要采用草坪鋪地盡量采用海綿塑膠面磚鋪地,園區的道路可兼做跑道可供園區的人們進行跑步鍛煉,通往亭臺的路面采用卵石或毛石鋪砌。在園區園林建筑與設施方面設施要獨具特色、小巧玲瓏、位置擺放適當,要池塘和亭臺位置設立共人們休息的坐椅、旁邊設立花壇、園燈以及園區的宣傳欄。
1.2 住宅型庭院設計原則
住宅區比較密集的園區因建筑物多而密造成的陰暗處比較多,所以要選擇耐的蔭樹種。對于居住環境是否安靜也是園區建設的重要任務,植籬可以降低園區的噪音其寬度1米、高度在2米的隔音效果好。園區建設的空間尺度和樹種的高低與園區住宅的層次相稱,居室的窗外盡量種植一些喬木類的植物,避開地下管線進行栽種。
1.3居住區綠地中所需的樹種選擇
在我國古代園林的設計中資料表明要選擇生長健壯方便管理的樹種、選擇冠大葉茂的落葉闊葉喬木。利用樹木的特點在夏季可以為園區的人們大面積遮蔭,在冬季不遮陽光、改變空氣濕度、吸附灰塵、降低噪聲,還要選擇耐蔭的植物。
四、結語
世界的園林建筑設計中的中國傳統古典園林具有它特有的文化底蘊和內涵,體現了一個地區的本土地文化。中國現代景觀園林的不斷發展離不開本土風景園林師的設計,現代化的園區的古代園林設計遵從中國古代園林設計特點結合西方的園林設計的表現形式,是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必然趨勢。對古今中國古代的造園藝術以和美學思想進行探討吸取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的精華,創造出具有現代中國特色的園林設計理念,傳承中國古典園林精髓與現代之韻相結合,創造出更高層次、舒適宜人的居住區景觀設計風格,再創中國園林設計的新輝煌。
參考文獻
[1]唐軍,杜順寶;拓展與流變――美國現代景觀建筑學發展的回顧與思索,新建筑,2001.
[2]張魯山.居住區環境設計.住宅科技.1998(10):5-7.
[3]李漢飛.環境為先巧在立意-淺談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中國園林.2002(2):11-12.
[4]高妍彥;藝術哲學對于景觀設計發展的影響,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關鍵詞】極簡主義 景觀設計 人文
中圖分類號:S75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從極簡主義藝術到極簡主義景觀設計
1.1 少就是多的極簡主義藝術
20世紀60年代,極簡主義藝術開始在美國興起,這是一種將藝術設計造型簡潔到純粹抽象,無以附加的表現形式,極簡主義藝術發展初期在繪畫、雕塑中較為常見。后來,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建筑設計理念,并與現代材料結合,如:不銹鋼、玻璃等,將建筑結構以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也使其成為玻璃幕墻的締造者,以體現工業文明的時代感,并且讓人在感官上產生一種無表情的沖擊力。
1.2極簡主義景觀的發展
美國園林設計師湯姆林說:“ 20世紀的園林始于藝術。” 極簡主義藝術就被設計師運用到他們的作品中去,隨著時間的推移,極簡主義景觀園林藝術已經日益被更多的人所認可了解。彼得·沃克他的作品帶有強烈的極簡主義色彩,因此他也被人們認為極簡主義園林景觀的代表者。在彼得·沃克和瑪薩·舒瓦茨的設計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在形式上都追求極度簡化、抽象的造型形式,用簡單的幾何形體來表現大尺度的空間,形成一種有序的、簡潔的結構。
極簡主義景觀設計中文化觀的體現
2.1 人本主義的影響
與中國古典園林所強調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西方美學思想受人本主義的影響,強調人的地位。他們認為人類與自然是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追求的是一種人工化的美學觀念。受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西方人對于園林的美感,更多的是追求一種人工式的自然。
極簡主義園林景觀深受法國古典園林的影響,在法國古典園林中,人們將樹木修剪成幾何體,形成一種人工美。17世紀,法國開始出現了獨特的幾何式平面園林,從而逐步形成了擁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園林景觀設計,并且影響著歐洲多數國家的造園風格。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勒·諾特爾開創的造園方式“勒·諾特爾式園林”。勒·諾特爾幾何式園林有嚴謹的幾何秩序,并運用中軸線控制整個園林處于幾何形的網格中,其主要特征是將庭院與建筑物設計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因此創造出宏偉的景觀。勒·諾特爾不僅吸收了文藝復興對稱式布局風格特點,而且還克服了追求對稱結構所造成的單調感和重復感。勒·諾特爾式園林以幾何式的平面以及人工化、秩序化的布局,展現出口宏偉、高貴的園林景觀,也是理性思想的反映。
日本禪宗文化的影響
19世紀末,工藝美術運動使藝術與建筑逐漸走向簡潔,園林設計也受到其影響,不斷走向簡潔,拋去繁瑣,更加注重功能以人為本,給繁亂的空間帶來一絲清新。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彼得·沃克開始嘗試將日本傳統園林的造園形式與極簡主義相融合,并使之成為可能。彼得·沃克在其作品中,喜歡運用竹子、沙礫等傳統材料,來體現出日本傳統園林所特有的特質。極簡主義的景觀設計與日本傳統園林的異曲同工之妙在于,都是在強調通過簡約的造園形式,自然的與周圍的環境相結合并融為一體。
如1991年建成的位于日本千葉縣幕張新城的IBM公司大樓,就是及其富有日本禪意的一個作品。彼得·沃克將園中左邊的方形浮島,運用了代表日本傳統園林中的白砂以及苔山使其進行抽象,流露出了日本傳統園林特有的寧靜與禪意。在庭院的中部位置,特別設置了水池作為建筑與景觀的過渡。園中規整的條形的綠籬的種植,以及各種明暗程度不同的植物都給人以條理化、平靜化的視覺感官。下沉的青苔鋪地和卵石鋪地則在材質上體現出日本傳統園林中對細節的完美處理。建筑外立面的灰色材質,通過竹子將庭院變成有現代風格的日本傳統屏風。庭院中的苔蘚、沙礫、混凝土、石板等都反射出光線,池中的睡蓮更是給庭院添加了日本傳統園林的意蘊。這種對比的造園手法,直接反映出了自然與人工秩序之間的相似性和對比性。彼得·沃克運用極簡主義的造園方法,配之日本傳統園林要素,如竹子、青苔、卵石鋪地等,使庭院充滿了寧靜的禪意,創造出一個相互之間有著聯系的自然系統。這也為彼得·沃克將極簡主義與日本傳統園林藝術相結并成為使之成為可能而提供了來源。
2.3文化語言符號
景觀作為表意的符號及載體,向人們傳達意義與信息?!熬坝^的語言符號是以景觀中的各種景觀元素(如植物、水體、景觀小品)為載體,表達一定的意義?!盵 陳圣浩,景觀設計語言符號理論研究,武漢理工大學]
在日本京都高科技中心的設計中,彼得·沃克注意到了文化的問題。他根據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從中提取一些如竹子、枯山水、石礫等元素,將這些傳統材料做成有肌理的質感,并最終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日本傳統特色的景色。
這種結合了日本傳統的文化交流符號的簡約表達形式,最大程度上拉近了日本人與景觀的對話。這種依據環境因地制宜的設計風格,使景觀與人們之間的交流產生了開放式的意義。彼得·沃克將傳統的文化語言符號與極簡主義景觀設計自然的相結合,是對傳統文化內涵的新的表達與詮釋,更加強調并突出了人與自然應該相互交流對話的設計理念。
三、極簡主義景觀的價值取向
3.1 簡潔抽象的設計理念
極簡主義景觀通過對簡潔、抽象化的幾何體的表現形式的運用,以及對現代材料的關注,并且將景觀要素系列化,追求從功能出發,將整個空間整體化、清晰化。通過對材料、植物、水等元素的靈活運用,將本無意義的元素個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空間上的微妙變化。此外,這些個體元素也是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存在。這種設計作為一種公式化的符號設計,簡潔而直接的體現出極簡主義“添之一分則多,減之一分則少”的設計核心。
3.2 社會價值的體現
社會的發展影響著景觀的發展,而景觀的發展必須以人的需要為發展前提。景觀設計必須以其使用功能為實現目標,為人類提供更為舒適、適用的室外活動空間。極簡主義景觀設計師們將景觀的內在文化價值,以及其實用功能作為設計首要考慮因素,通過對形式的改變,將這種樸實的景觀設計風格呈現在世人面前。
如今,景觀設計對社會起到了越來越多的積極作用。設計師現在面對的往往是被人類生活所破壞的區域,怎樣將廢墟或廢棄地更好的、更有效的利用起來,并使之與自然環境結合,成為一種有機的人工式美,成為一種人與自然的良性互
動,是設計師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王向榮、林箐.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2002.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沈守云.現代景觀設計思想思潮.2009.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酈芷若、朱建寧.西方園林.2001.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丁紹剛.風景園林概論.2008.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徐清.景觀設計學.2010.同濟大學出版社.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2002.中國青年出版社.
彼得·沃克、里爾·萊威. 彼得·沃克——極簡主義庭院.2003.東南大學出版社.
簡·布朗·吉勒特、姚香泓等/譯. 彼得·沃克.2006.大連理工出版社.
陳圣浩.景觀設計語言符號理論研究.2007.武漢理工大學申請文學博士學位論文.
關鍵詞:清水混凝土、建筑、景觀、美學
1、景觀與建筑的關系
在園林科學中,景觀指的是具有審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風光、景色、風景。在設計活動中,我們應該著力讓其實用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尋找審美與功能的最佳結合點。
在現代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當景觀作為建筑的配套外環境的時候,考慮更多的是配合其主體建筑共同營造或者是輔助建筑營造的一個空間整體,并突出建筑的性格,景觀設計完成后所制造出的氛圍以及對物理環境的改變也直接影響到建筑主體的某些方面,例如斯特林(James Stirling)的雙年展書店,利用旁邊兩排樹進行同構,書店斜坡屋頂在兩排樹的主枝干分叉點展開,整個屋頂吻合在兩排樹冠交叉所形成的梯形空間中,建筑的剖面就像樹一樣展開,并且和旁邊的兩排樹錯位而置。
2、關于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
2.1關于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
清水混凝土,顧名思義就是非常簡潔不加任何額外修飾如清水般純凈的混凝土工程,,這種清淡典雅的清水混凝土既在進行結構工程的同時又完成了外飾面工程,它既是一種裝飾材料又是一種結構材料,通過嚴格的施工后其脫胎后的表面非常平整和光滑,而且拐角處棱角分明不存在有碰損和任何裂紋。
2.2清水混凝土發展狀況及意義
清水混凝土最早運用大概在20世紀初,有不少人對這種直接明了的建筑語言暫時不能接受,他們認為這是的藝術,是原始的、退后的藝術,而隨著社會發展,又讓人重新對這種建筑語言開始進行思考,直到20世紀末,北京聯想研發中心的落成,是我國清水混凝土發展歷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從其施工角度來講,清水混凝土施工雖然工序會比普通混凝土施工要復雜、繁多一些,減少了各種非再生資源的消耗和磨損,物質資源消耗方面來講更少,而且產生的建筑垃圾也相對減少,對于綠色環保意義上起到了無可非議的顯效,這種綠色材料的普及符合時展規律也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
3、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下的景觀設計
3.1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下景觀元素的應用
3.1.1綠化的應用
在進行清水混凝土建筑景觀設計的綠化設計時,由于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所具有的是一種東方的古典禪學之美,給人傳遞一種“靜思修”的感覺,所以在其周邊環境的綠化設計中,適合以較為含蓄、自然純樸的植物為主,設計中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1)外形上,崇尚自然,特別是喬木的種植,應最大限度的保留其自身形態,盡量避免人工整形,在空間豎向方面,避免高低起伏過大,應以中小型喬木為主。而對于灌木,則可以適量進行人為地修剪,以不變應萬變,但也因適度,注意一些細微的變化以豐富形式。
(2)在種植手法方面,可以大量叢植、不規則式培植,因考慮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的本身特性和其建筑形態的規則性,因此植物的空間布置方面可讓其富有微妙變化,利于豐富整個空間形式。
(3)植物色彩方面,以整體化、統一化為主,從平面布局中進行整體色彩的把握。在著名建筑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位于日本大阪的光之教堂的周邊環境綠化設計中,其植物的配置方面整體顯得十分自然、純樸,追求與清水混凝土色調和諧統一。
3.1.2 水的應用
在簡潔、樸素的清水混凝土建筑裝飾為背景的前提下搭配景觀就必然缺少不了水這一元素,它能賦予建筑一股靈性,并以水特有的柔性去中和建筑的剛勁,使建筑的性格變得格外溫和。以水來陪襯建筑物,并在水中設計建筑小品或雕塑景觀以及植物配置,還可以通過水來映射清水混凝土建筑,遠看去,建筑浮于水面仿佛夢境,并增強了“清水出芙蓉”的詩意和畫意。
鑒于清水混凝土本身想要傳遞的感情更偏于內向和含蓄,因此,在水景的營造中不宜選用過于激烈的水但也不能采用太過靜止的水景,否則就成為“死水”。位于日本北海道由著名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水之教堂作品中,水這一景觀元素被應用的淋漓盡致,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們在建筑前面空地挖出了一個90m×45m的人工水池,從周圍的一條河中引來了水。水池的深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現出風的存在,水景動靜結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給人無限遐想空間。
3.1.3 雕塑的應用
雕塑是景觀中的一種構筑物小品,它可以是單個獨立的物體,也可以是多個組合形態,在景觀設計中起到點綴平面構圖布局以及制造和渲染景觀意境的作用,在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環境設計中常常起到畫龍點睛之妙筆的作用。
在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中的雕塑的尺寸以及材料、色彩和質感等也十分重要,通常以類似于清水混凝土那種素雅、內斂的氣質的材料為主,石材質感和紋理讓人感覺樸實無華; “清水詩人”安藤忠雄就曾說過“未刷過漆的木頭物質是可靠的材料、真實的材料”,為了營造和諧的環境我們通常會將性質相近的景觀元素設置在一起,然而清水混凝土的特殊性和兩面性又使得我們有了另一方向的發揮,往往在一片“灰”中添置一點“紅”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起到點睛之筆,雖將整個“和諧”的空間環境“打破”,但卻有另一番味道,營造出另一種空間氣氛。
3.2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下景觀營造手法
3.2.1主次分明
在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配套景觀中,應適度把握建筑與景觀的主次關系,突出主題建筑的核心性,使清水混凝土建筑在配套景觀的襯托下更加突出其建筑性格和完善其表達語言。
突出建筑在景觀中的“主景”地位的方法:
(1)縱向空間上的立異,既改變建筑與景觀的水平關系,通過抬高或降低建筑的地基高度,來形成焦點,突出主體地位。
(2)運用焦點法布置景物,在平面布局上,將景物布置在以建筑為發散點的軸線上或以建筑為交點的縱橫軸向上,讓建筑占據整個空間的“黃金位置”提升建筑在視野中的“出鏡率”,突出其主體地位。
(3)占據空間構圖上的重心,以建筑為構圖重心對其附屬景觀進行布局,可以規則式或自然式,在不影響設計思想表達的情況下削弱景觀的“重勢”以達到“厚此薄彼”的效果。
3.2.2 借景與分景
通過借自身區域以外的景物來豐富和美化清水混凝土建筑的手法稱之為借景,而且會使得建筑更具開放性,這也是建筑與景觀的相互“利用”與相互“作用”。借景能使景觀空間擴大豐富景觀層次,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作為東方禪意精神的表達,其配套景觀設計過程中必然少不了對東方古典園林造景手法的一些傳承和運用,除了借景,分景也是一個重要的手法,分景是以某種景觀構件對景觀進行分隔對區域進行劃分將觀者的視線集中到一定范圍并且突出和明確局部景觀所要表達的主題與思想。
四、結語
通過查找資料和佐證對清水混凝土與配套景觀設計進行研究,以摸索的方式探求真理,結合一些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與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的特殊性質進行分析,研究出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景觀設計原理,
參考文獻:
[1]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論建筑[M].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建筑材料[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劉偉民. 清水?聯想[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關鍵詞:虛擬現實、景觀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
Abstract: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s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volving computer graphics, man-machine interactive technology, sensing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c. It use computer to generate lifelike 3 d visual and listening, smell and feel, make the person as the participant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device, naturally on the virtual world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 make the final participants produces experiences personally feel, and can directly involved in this environment changes of things and interaction.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and landscape design, combining to bring a new landscape design form, to the user and participate in landscape with a whole new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brings considerable interest and, in the future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virtual reality, the landscape design, computer aided design
中圖分類號:U412.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又譯作靈境)。是由美國 VPLResearch公司的奠基人Jaron Lanier于1989年提出了Virtual Reality一詞,使用統一表述當前紛紛涌現的各種借助計算機技術及最新研制的傳感裝置所創建的一種嶄新的模擬環境[1]。
沒有駕駛過飛機的人,不知道駕機飛行的感覺;未當過宇航員的人,體會不到太空飛行中失重的滋味;若不是潛水員,也很難想象人在深沉大海中那神奇眩目的景觀。那么,沒有親身實踐,能否獲得真實感覺呢?能,這就得靠當前正在迅速發展的虛擬現實技術,它能創造出這樣一種景觀:讓沒有經歷過某環境的人,能完全獲得進入這種環境的逼真感受。
一、虛擬現實仿真技術的基本特征
1、多感知性
多感知指的是除了的計算機技術所具備的視覺感知之外,還有力覺感知、觸覺感知、聽覺感知、運動感知等等,甚至包含了嗅覺感知、味覺感知等等。對于理想的虛擬現實技術應該具有所有人都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關的技術,特別是傳感技術的限制,目前虛擬現實技術所具有的感知功能僅僅限于力覺、觸覺、視覺、聽覺、運動等幾種。
2、浸沒感
浸沒感又被稱為臨場感,意思是讓用戶感到作為場景中的主角,存在于計算機模擬環境中的真實程度。理想的模擬環境應該很逼真,讓用戶難以分辨真假,使用戶身臨其境的投入到計算機創建的三維虛擬環境中,在虛擬環境中的一切看上去都像是真的一樣,聽上去是真實的環境聲音,動起來是真實的模擬動作,甚至聞起來和嘗起來等一切感覺都是逼真的,如同在現實環境中的感覺一模一樣。
3、交互性
對于互交性的概念意為用戶對模擬現實環境內物體的可操作性以及從虛擬環境中得到反饋的真實程度和實時性。比如,用戶可以用手去操作,直接抓取計算機模擬環境中的虛擬物體,同時手還有拿著東西的感覺,并可以感覺出物體的重量,視圖中被抓的物體也能馬上隨著手的控制而移動。
4、構想性
構想性是強調虛擬現實景觀技術應該具有擴展性強的可想像空間,而且能夠拓展人類對周圍事物、生存環境以、整個世界甚至整個宇宙的認知范圍,它可以觸及人類無法到達的距離、位置和空間,可以重現真實存在的環境,也可以任意構想客觀不存在的,甚至是無法存在的環境。經常說,一個完整的虛擬現實系統是由虛擬環境、以高性能的計算機為核心的虛擬環境處理器、以頭盔顯示器為核心的視覺系統、以語音識別、聲音合成與聲音定位為核心的聽覺系統、以方位跟蹤器、數據手套和數據衣為主體的身體方位姿態跟蹤設備,以及味覺、嗅覺、觸覺與力覺反饋系統等功能單元構成[2]。
二、虛擬現實仿真技術與景觀設計表現
園林景觀設計一直是對全新的可視化技術需求最為迫切的領域之一,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廣泛的應用在景觀設計的各個方面,并帶來切實且可觀的利益:
1、展現設計規劃方案,虛擬現實系統的沉浸感和互動性不但能夠給用戶帶來強烈的、逼真的感官沖擊,取得身臨其境的體驗,還可以通過其數據連接口在實時的虛擬環境中隨時獲取項目的數據資料,方便大型復雜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投標、報批、管理,有利于設計與管理人員對各種規劃設計方案進行輔助設計與方案評審。
2、規避設計風險,虛擬現實所建立的虛擬環境是由基于真實數據建立的數字化模型組合而成,嚴格遵守景觀工程項目設計的標準,并要求建立模擬現實的三維場景,對景觀設計項目進行真實的“再現”。用戶可以在三維場景中任意漫游,人機交互,這樣很多不易被發現的設計缺陷能夠輕易地暴露出來,或來減少由于規劃設計不全面等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損失與遺憾,大大提高了項目的評估質量。
3、加快設計速度,運用虛擬現實的系統,我們可以很方便的進行編輯和修改,改變建筑等物體的高度,修改建筑外立面的材質、顏色和改變綠化密度,只要修改系統中的參數設置即可。從而大大的加快了方案設計的速度和質量,提高了方案設計和修正的效率,也節省了大量的資金,提供合作平臺。
虛擬現實技術能夠使政府得規劃設計部門、項目開發商、工程人員及公眾等可從任意角度,實時互動真實地看到規劃設計效果,更好地掌握物體的形態和了解景觀設計師的設計意圖。有效的合作是保證景觀規劃設計最終成功的前提,虛擬現實技術為這種合作提供了理想的橋梁,這是傳統手段如平面圖、效果圖、沙盤乃至動畫等所不能達到的。
4、加強宣傳效果,對于公眾關心的大型景觀規劃設計項目,在項目方案設計過程中,虛擬現實系統可以將現有的方案導出為視頻文件用來制作多媒體資料予以一定程度的公示,讓公眾真正的參與到項目中來。當項目方案最終確定后,也可以通過視頻輸出制作多媒體宣傳片,進一步提高項目的宣傳展示效果[1]。
三、虛擬現實仿真技術在景觀設計表現中的應用
以谷歌地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網上世博為例,簡要列舉虛擬現實仿真技術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在瀏覽觀看過程中,用戶可任意通過鼠標操作或鍵盤操作即可在虛擬場景中個個動作的隨心所欲。用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對整個環境設置進行自由探索(圖3-1、2、3)。[3]
2、現場的真實感受,虛擬現實的展示方法可以是普通的電腦顯示器、也可以是平面或環幕投影;借助立體眼鏡,用戶還可以觀看到立體感極強的畫面效果。試想,身臨在這樣一個場景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游走或是駐足觀看,這樣的體驗是效果圖、動畫和沙盤都無法達到的。
圖3-1 Google earth中可以任意觀看的城市景觀
圖3-2 上海世博會網上世博官方網站主頁
圖3-3 上海世博會網上世博官方網站中國館展館內部任意瀏覽
3、實時交互:在某些時候,用戶可能需要對場景中的物體進行實時編輯,以對比不同的設計所反映的效果,如方案對比、建筑高度調整、光影分析等。
4、屬性查詢:對場景內的物體進行屬性獲取,也是用戶希望的交互之一,如查詢某個建筑、企業的所處位置或是水電、通訊設備的位置和狀態信息管理和查詢。
四、小結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也逐步進入到人們的現實生活中,這對景觀設計者帶說在景觀設計學領域中能得以體現與發展應用。它不僅解決了人類與計算機在感知系統方面的交互作用,而且也真正體現了虛擬現實技術已經達到了計算機領域的高級境界和改造客觀世界與造福人類的高級工具。
虛擬現實技術實質上是讓人處于身臨其中的感覺中,但它是虛擬的世界并非在實中。虛擬現實把幻想的世界將一一形象的展現出來,這種技術對于一位景觀設計者來說,掌握它就能像用鉛筆或鋼筆一樣,運用技術和藝術手段畫出來的圖,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你的眼前,從而使景觀設計表現步入新的一片天地。
在設計專業中,也隨之出現了“虛擬現實仿真景觀”的概念,但是VR技術還不夠完善,還需有待改善。在我國景觀設計的領域中還處于初級起步階段,其運用手法也尚未完善。由于軟件和硬件設施條件的限制,本文只能對虛擬現實技術的作一個探討性的綜述論文[4]。
虛擬現實技術表現的是一種全方位的立體設計,在景觀設計表達運用中已突破了傳統的思維表達方式。景觀設計者掌握虛擬現實技術將帶給他更廣闊的自由發揮應用的平臺,因而也逐漸被更多的景觀設計者所關注。但作為景觀設計者不僅要學會應用,更要不斷探索與挖掘,擴大其應用范圍。
參考文獻
[1]郭蕊,等.虛擬現實技術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6):738-741.
[2]JOSHUA EDDINGS.How Virtual Reality Works[M].Hightstown:Zif-Davis Publishing Co.,1994:6.
[3] ditu.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