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火龍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火龍果的栽培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火龍果的栽培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火龍果的栽培方法

第1篇:火龍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關鍵詞 火龍果;有機肥;鹽堿地;生長;結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 S663.9;S66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1-0073-02

莆田市沿海地區有大量的鹽堿荒灘,尤其是隨著經濟發展及企業改制等原因,一些鹽場關閉并留下許多的鹽堿地而荒蕪著。除實施沿海防護林工程[1]外,如何利用和改造這些地塊來種植發展經濟作物,實現其應有的價值,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大問題。同時,鹽堿地栽培困難的主要原因是鹽脅迫、貧瘠,影響著植物生長、降低農作物產量,必須尋找一種耐熱、耐旱及耐鹽的適宜栽培的經濟作物[2-4]。

火龍果是一種新興的熱帶、亞熱帶果樹,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為一體,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火龍果屬仙人掌科三角柱屬和西施仙人柱屬植物,原產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是當地的主產水果[5-8]。其人工栽培已遍及中美洲、越南、泰國及我國臺灣省等地,國內近年來也進行大量栽培,且多在緩坡地、果園地及耕地上栽培,而在鹽堿荒灘上栽培鮮有報道。本文擬在鹽堿地栽培火龍果的基礎上結合測土配方技術施用不同肥料,觀察其生長、生產情況,為其在鹽堿地擴大栽培、提高產量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原江口鹽場的荒灘地進行,位于涵江區江口鎮,地處北緯25°61′~25°36′、東經118°51′~119°18′之間,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季風明顯,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20.2 ℃,最高氣溫37 ℃(7月),最低氣溫2 ℃(1月),年均日照時數1 943 h,無霜期353 d,年平均降雨量1 500 mm。江口鹽場有近66.67 hm2荒地,原為曬鹽和囤鹽用地,因企業停產關閉而荒廢,含鹽量高、較貧瘠。土地經平整、拉畦挖溝和適當客土后,栽種火龍果。

1.2 試驗材料

在鹽場內選取10 hm2土壤相對較好、易灌易排的地塊栽培紅皮白肉品系火龍果。2012年5月23日,隨機選取當年5月新植和二年生的火龍果各0.2 hm2,位置相近,灌溉、管理及環境條件一致,修剪、施藥相同。用肥有:98%磷酸二氫銨、復合肥(22-8-10)、20%鈣鎂磷肥、98%硼酸和精制有機肥(莆田市優利可農牧公司提供)。器具有:游標卡尺、3 m卷尺、手持式測糖儀、0.01 g臺式電子稱。

1.3 試驗設計

1.3.1 生長試驗。選當年新植的紅皮白肉系火龍果,各0.1 hm2。試驗組施用精制有機肥2 kg/株,對照組施用磷酸二氫銨0.3 kg/株+復合肥0.2 kg/株,拌土、平整后栽植。鋪設管道,采用滴灌方式進行供水。修剪徒長徑條,加強病蟲害(果蠅、金龜子、蝸牛等)防治。

1.3.2 結果試驗。選二年生紅皮白肉系火龍果,各0.1 hm2。試驗組施用精制有機肥2.5 kg/株,對照組施用硼酸0.05 kg/柱(4株/柱)和磷酸二氫銨0.3 kg/株+復合肥0.2 kg/株,并在開花結果期再施用復合肥0.2 kg/株+鈣鎂磷肥0.2 kg/株。距樹冠滴水線8~10 cm處,環狀挖溝,深度15 cm,施肥后覆土。日常管理同生長試驗。果實套袋。

1.4 測定內容與方法

1.4.1 土壤測定。試驗前,在當年新植和二年生各0.2 hm2火龍果園中按“Z”法每隔2行5列選取樣柱,共取5行15柱;在每個樣柱四周距樹冠滴水線10 cm處取樣4點,每點取10 cm深的表土50 g,混合成200 g。然后將15份樣品按取樣順序混合成3組進行土壤化驗。測定項目主要有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可溶性鹽和pH值。

1.4.2 植株與果實測定。生長試驗:從當年新植火龍果園中各隨機選取同時期即將發芽的10柱,每個方向各一莖,每莖各5芽,編好記號,測定莖條(枝梢)長度,5 d測1次。如遇雨天等,順延調整(下同)。結果試驗:從二年生火龍果園中各隨機選取同時開花的5柱,每個方向各一垂莖,每垂莖3個蓓蕾共60個,編好記號,測定果實的長度,5 d測1次。果實品質測試:果實成熟時,從同一天開花的果實中各隨機選取5個,進行果實測定。測定內容有果實重量、縱徑/橫徑、果皮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數據以X±Sd.表示,采用Excel2003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火龍果園地土壤營養狀況

從表1可以看出,2塊試驗地土壤中的有機質、堿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極少,而鉀和可溶性鹽含量偏多,特別是二年生的火龍果的含鹽量16.4~21.6 g/ kg,與海水的含鹽量相接近。根據全國土壤養分含量分級標準,有機質含量10~20 g/kg為4級、6~10 g/kg為5級;土壤堿解氮含量20 mg/kg為高等級;土壤速效鉀含量>160 mg/kg,等級為極高。綜上,2塊試驗地應均屬鹽漬化的低產田,土壤貧瘠,含鹽量高且顯中堿性,對植物的生長不利。同時,通過土壤營養成分的分析,為正確施肥提供依據。

2.2 火龍果新植樹的生長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試驗組枝梢生長比對照組快,有明顯的差異,特別是在種植后18~40 d,枝梢長度增幅達1.12~1.32倍,差異極為顯著(P0.05)。

2.3 火龍果果實生長情況

從表3可以看出,施用有機肥的火龍果果實長得快,體積迅速膨大。在結蕾的第10天,試驗組的果實長度是對照組的1.31倍,有極顯著的差異(P0.05),并進入果實膨大期。同時從表4可以看出,試驗組的果實重量、縱徑、橫徑、可食率的指標與對照組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但果皮的厚度明顯比對照組薄17.05%,差異極顯著(P

3 結論與討論

荒廢鹽場的土地多為鹽堿地或鹽化潮土,含鹽量高、有機質量少、酸堿度高,極不利于許多植物的生長[9]。在農林生產上,一般要選取耐鹽植物進行栽種,如木麻黃、黃槿、薄荷、堿蓬、鹽角草、檉柳、羅布麻、蘆葦[1-2,10]及濱黎[11]等,而普通的植物難以正常發育和生長;但如綜合利用無土栽培、滴灌和測土配方等現代農業技術,在鹽堿地發展火龍果種植應大有作為。火龍果作為一種仙人掌類的植物,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低,可在惡劣環境下耐過和生長。還有研究認為,低濃度下的火龍果發芽勢和發芽率高于對照,但隨著鹽濃度的升高其種子的發芽指數和活力指數均下降[12]。同時,鹽堿地含有較高的速效鉀,可以滿足火龍果作為高鉀植物對鉀的需求[13]。為此,火龍果在鹽堿地上進行種植嘗試,既可利用土地資源、改良土壤,又可產生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具有積極意義。

火龍果適宜在pH 值6.0~7.5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長,但海濱荒地多為鹽堿地,顯弱堿性,甚至有的pH 值>8.0,且堿性土壤不利其養分被根系的吸收[9],需進行土壤pH值降低處理。根據土壤分析結果,本試驗地土壤的pH值均為8.0以上,不利于植物的生長,需施用酸性肥料和有機肥料進行酸化。試驗組直接施用有機肥,而對照組施用磷酸二氫銨和硼酸進行酸化處理。有機肥料含40%的有機質,可明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并調節和緩沖土壤的酸堿性;增加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類群和數量,維持和促進土壤養分平衡。而施用復合肥等化肥,雖能滿足其生長的需要,但對土壤的理化影響仍有潛在威脅。本試驗結果也表明,施加有機肥料后,土壤養分充足、平衡,通透性好,這與鄭 偉等[5]、宋洋[9]的研究結果相符。使用有機肥料后,火龍果的生長速度快、果實提早成熟、品質明顯提高,特別是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50個百分點。

至于施加有機肥料后對果實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含量的影響及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的最佳比例、用量,受田間試驗條件的限制尚未開展,有待于今后在火龍果高產優質栽培上繼續探討。

4 參考文獻

[1] 林永生,蔣晶,喬桂榮,等.細枝木麻黃組織培養和轉基因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1313-1314,1376.

[2] 馬超穎,李小六,石洪凌,等.常見的耐鹽植物及應用[J].北方園藝,2010(3):191-196.

[3] 馬鴻翔,張大棟.沿海灘涂發展能源植物的潛力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2):445-449.

[4] 藺海明,賈恢先,張有福,等.毛苕子對次生鹽堿地抑鹽效應的研究[J].草業學報,2003,12(4):58-62.

[5] 鄭偉,蔡永強,王彬,等.不同基質對火龍果扦插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4):11034-11035.

[6] 吳瑞玲,劉遠君,陳紅曼.丘陵坡地火龍果栽培技術初探[J].廣西園藝,2008,19(4):29,37.

[7] 符兆歡.火龍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2007(5):57-58.

[8] 趙志平,楊春霞.火龍果的開發與發展前景[J].中國種業,2006(2):13-14.

[9] 宋洋.火龍果生產基地酸性有機肥施用技術示范[J].北京農業,2010(S1):24-25.

[10] 陳興龍,安樹青,李國旗,等.中國海岸帶耐鹽經濟植物資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9,23(4):81-84.

[11] 安素艷,王海山.美國四翅濱黎在唐山市翔云島林場鹽堿地改造中的應用[J].河北林業科技,2006(8):52-53.

第2篇:火龍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關鍵詞 火龍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貴州省;石漠化山區

中圖分類號 S668.9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9-0107-03

火龍果又名紅龍果、芝麻果、仙蜜果,為仙人掌科量天尺屬(Hylocereus undatus)和蛇鞭柱屬(Seleniereus)植物,因其果實外表具軟質鱗片如龍狀外卷而得名[1]。火龍果英文俗稱Pitaya,在歐洲、澳洲和美國,這些火龍果果實也被叫作“dragon fruit”或“dragon pearl fruit”[2]。火龍果營養豐富,不但含有豐富磷、鉀、鎂、鋅等礦物質及維生素C、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還富含低聚糖、花青苷、維生素C、黃酮類化合物、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植物性白蛋白及水溶性膳食纖維等具有特殊功能性營養物質,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強免疫力、降血脂、降低血膽固醇、減肥、解重金屬中毒、減輕便秘、抗腫瘤等功能,深受消費者喜愛,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3]。火龍果起源于墨西哥、中南美洲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古巴、哥倫比亞等國家和地區熱帶森林[4],20世紀90年代初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及我國臺灣省,大陸則是90年代末才開始引種[5],貴州省則是在21世紀初才進行引種試種。本文針對適宜火龍果種植的貴州南亞熱帶石漠化地區土壤條件、氣候特點,在實踐基礎上,系統總結了火龍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以供當地種植者參考。

1 火龍果適生環境

火龍果喜光耐陰、喜溫不耐寒,火龍果在日光子通量為2 mol/m2?d即有凈CO2吸收作用,在日光子通量為20 mol/m2?d達最大值(夏季中午日光子通量為56~66 mol/m2?d或11萬~13萬lx),超過20 mol/m2?d,即產生光合阻抑作用,凈CO2吸收降低[6],可見夏季強光照不利于火龍果生長,適當遮蔭或與其他作物間種有利于火龍果生長。火龍果生長溫度為11~38 ℃,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 ℃,當溫度低于5 ℃時,火龍果幼嫩部分即受到冷害,低于0 ℃,且持續時間超過24 h,火龍果幼苗和成齡樹的枝條受到明顯凍害[7]。雖然火龍果喜溫忌冷,但過高溫度會嚴重抑制其生長,當火龍果曝露于晝夜溫度為35/25 ℃時,其CO2凈吸收速率下降,當晝夜溫度為42/32 ℃時,其總的CO2日凈吸收變為0[8],可見在炎熱夏季,當溫度超過35 ℃時,應采取噴水或遮陰方式降溫。火龍果為景天酸代謝植物,其葉退化成肉質莖,較耐干旱,不耐澇,但長期干旱嚴重影響其光合作用和生長,Nobel et al[6]研究表明,經過僅10 d干旱處理,火龍果總的CO2凈吸收下降57%,因而良好水分是火龍果高產優質必要條件。火龍果適應多種類型土壤,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pH值為6.0~7.5壤土最為適合生長。

2 貴州省石漠化山區土壤與氣候特點

貴州省石漠化山區具有土少,巖石多,土層淺薄,大多沒有過渡“C”層,易受沖刷等特點。在氣候上具有干濕季分明特點,雨季集中在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70%~85%。另外,貴州省石漠化地區晝夜溫差大,在夏天有的地方白天溫度高達43 ℃,夜晚僅有20 ℃,在冬季1―2月溫度最低,應做好火龍果防寒保溫工作。據報道[9],在年總積溫5 000 ℃,年平均溫度18.7 ℃的巖溶石漠化山區,火龍果能正常開花結果。貴州省南盤江、北盤江、清水江、紅水河谷海拔700 m以下,都柳江、烏江、赤水河谷海拔500 m以下地區均可滿足這些條件[9-10]。

3 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3.1 園地建立

火龍果生長需要一定溫度,與廣東、廣西南部地區相比,貴州省南亞熱帶石漠化山區溫度相對較低,所以宜選擇海拔較低,向陽坡地進行建園。建園時按株行距約2 m×3 m進行定點種植,如遇巖石,則在有土的地方定點,或在巖石低洼處、石縫客土30~50 kg后再定點種植。火龍果忌澇,在低洼、易水浸的地方應起畦種植,畦高20~30 cm。由于貴州省石漠化山區土層薄,貯水能力差,巖層漏水性強,干、濕季分明,季節性干旱非常明顯,為了保持火龍果正常水分供應,應在果園垂直高差約10 m地方建立貯水池,同時在貯水池稍高處建一肥水池,貯水池與肥水池體積依灌溉面積確定。

3.2 品種選擇

貴州省石漠化山區山多路陡,石多土少,運輸成本高,與其他地區相比,其潛在產量相對較低,所以應選擇市場上售價較好或抗逆性較強優良品種如紅水金、白水金、石火泉等,而不是高產但質量較差品種。種植時不能自花授粉品種(一般情況下紅皮紅肉品種大多不能自花授粉,紅皮白肉品種能自花授粉)應搭配5%~8%授粉品種,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11]。

3.3 適期定植

適宜火龍果種植的時間為3―11月,但以3―5月最為適宜,這時期雨水相對較少,溫度逐步回升,非常有利于火龍果生長。火龍果屬多年生攀緣性植物,因而要搭架種植,搭架方式有搭棚、立柱拉線、立柱套水泥盤,搭棚種植成本較高,生產大多以后二者為主,貴州石漠化山區地形復雜,巖石與泥土分布沒有一定規律性,因而以立柱套水泥盤方式種植為最佳。在定植點立一長×寬×高為10 cm×10 cm×180 cm水泥柱,水泥柱入土40~50 cm,然后在水泥柱頂部用混凝土做1個內徑約為40 cm,外徑為44~46 cm,內徑分成3~4個格的水泥盤,火龍果沿著水泥柱攀附進行生長,然后從水泥盤3或4個分格中穿出。在離水泥柱約8 cm處繞水泥柱分別挖3~4個植穴,穴深×長×寬約為10 cm×20 cm×20 cm,每植穴施腐熟有機肥4~5 kg、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0.25 kg,與土混勻后,每穴植長度約30 cm,已長根的健壯無病火龍果苗,每柱植3~4株。火龍果根系喜歡透氣環境,種植時深度不宜過深,以入土3~5 cm為宜。

3.4 土壤管理

貴州省石漠化山區山高坡陡,土層薄,基巖出露淺,降雨集中,土壤易被沖蝕,因而水土保持工作是火龍果果園土壤管理中重要一環。火龍果果園水土保持主要是樹盤覆蓋和生草,在柱周圍可用水稻稈、玉米稈、甘蔗葉、豆桿等進行覆蓋,株行間可進行生草覆蓋,在雨季可防止雨水沖刷,在干旱冬季收割雜草,覆蓋樹盤,有利于土壤保水和保肥。

3.5 肥水管理

火龍果是一種喜磷、鉀、鈣、鎂植物,貴州省石漠化山區土壤磷含量普遍較低,應注重磷肥施用。火龍果生長需要氮磷鉀比例約為N∶P2O5∶K2O=1.00∶0.38∶2.35,需要鉀比例較高。由于鉀肥利用效率比氮肥利用率低1.6~2.0倍,施于火龍果肥料氮鉀比例約為N∶K2O=1.00∶(1.18~1.41)。一年生火龍果需要養分較少,適宜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每年冬季每樁施有機肥15~30 kg和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1.50 kg,然后在3月、6月、9月分別施3次氮肥和鉀肥,每樁每次約施用尿素0.022 kg、硫酸鉀0.026 kg。二年生火龍果,施肥量應比一年生火龍果增加150%~200%。成齡火龍果常規施肥可分為4次,分別為采果后11月底、此期主要施用有機肥與磷肥,每樁施有機肥15~25 kg、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1.0~1.5 kg,此期少施或不施氮肥,以提高火龍果抗寒能力;第2次為3月底,主要為促梢生長,此期氮占比例稍高,氮鉀比約為N∶K2O=1.0∶(0.8~1.0),每樁施尿素0.15 kg、硫酸鉀0.14 kg;第3次為5月底,第4次為8月中旬,這2次主要是促花果肥,施用氮鉀比例相同,每樁分別為施用氮素0.15 kg、硫酸鉀0.22 kg。貴州省石漠化山區季節性干旱較為頻繁,特別是冬春旱較為嚴重,要保證火龍果高產優質,必須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每1行拉1條灌溉管道,然后在每樁火龍果處閉合連接1條長1.0~1.4 m,每隔15~20 cm打一直徑4~8 mm滴頭的滴灌管。火龍果根系較淺,每次滴肥液時間不能過長,以1.0~1.5 h,肥液滲透深度以不超過45 cm為宜。肥液濃度為0.15%~0.40%,干旱季節使用稀濃度,雨季使用高濃度。施用時間和施用頻率為3月、4月、10月每月施用1次,6―9月每月施用2次,每樁每次施用肥液20~30 kg[12]。在較干旱季節,每月滴1~2次清水,每次滴0.8~1.2 h,以保證火龍果對水分需求,促進火龍果生長。此外,缺硼和鋅土壤,每樁每年可施用硼砂60~90 g、硫酸鋅30~60 g。在果實生長發育期,每樁施用花生麩水10~20 kg可提高火龍果甜度。

3.6 整形修剪

火龍果定植后只留單株生長,其余側芽抹除,并把單株用纖維繩綁在水泥柱上,引導植株穿過水泥盤架格子,植株穿過水泥盤架格子后,開始留芽,每個芽最好相隔20 cm以上,每個植株留3~5個芽作為一級分枝,其余芽抹去。一級分枝長出的芽根據其出芽位置留2~4條,所留的芽不要與其他植株長出芽生長方向重疊,使每樁火龍果植株長出枝條分布均勻、生長健壯。抹芽時間宜以芽長3~5 cm為宜,過長抹除會造成養分浪費。開花結果后,為保證植株營養與生殖生長均衡,在開花結果第1年應疏除部分花蕾,結果以后的植株留春芽,冬芽抹除。對結果3年以上植株,每年末批果采果后把一至二年生的結果枝條根據植株情況進行短截或疏除,并剪去病蟲枝、弱枝以利通風透光,并促其抽發健壯新梢,成熟新梢所結果實品質優于老枝條。但由于貴州省石漠化山區熱量較低,與熱帶地區相比,其火龍果冬春季生長較慢,不宜過量修剪枝條,特別不宜過量修剪二至三年生植株枝條。

3.7 花果管理

3.7.1 人工授粉。有些火龍果品種不能自花授粉,一般需要人工授粉才能保證坐果率和果實產量。氣溫高的季節,火龍果常在夜間開花,氣溫低的季節在傍晚或清晨開花。進行人工授粉,可在傍晚或夜晚花開或清晨花尚未閉合前,用毛筆直接將花粉涂到雌花柱頭上。

3.7.2 疏花疏果。疏花疏果是提高火龍果品質重要途徑,可明顯提高枝條上單個火龍果重量和品質。疏花宜早,在花蕾長至3~5 cm時即可抹除,每枝條每批花留飽滿花2~3個。當小果橫莖達2 cm時,把畸形果、病蟲害果、小果除去,每枝條根據其長度和健壯程度每批留1~2個果。

3.7.3 疏花與產量調控。貴州省石漠化山區6―8月為雨季,特別是7月和8月初,下雨次數多,雨量大,光照不足,此時期生產火龍果品質較差,售價也較低,因而可通過在6月、7月進行疏花的方法來減少7月、8月初火龍果產量,大幅提高8月中下旬至10月產量,以獲取更好的品質和售價。疏花宜在晴天或陰天進行,當花蕾長至3~5 cm時即可抹除。

3.7.4 套袋。套袋可使果皮著色均勻,果色鮮亮,并可防止鳥、黃峰、果實蠅、野鼠等叮咬,枝條摩擦刮傷及日光曝曬引起太陽灼傷。套袋在疏果后進行,果袋材料可用綠色尼龍網袋或透氣透濕、透光度適中的紙袋,以便更好地促進著色、糖度上升和提早成熟。但套袋成本較高,勞力成本較高地方或火龍果售價較低時不宜采用。

3.8 防寒

火龍果不耐低溫,氣溫在5 ℃以下,嫩枝則有不同程度的凍害。在低溫來臨前(12月下旬至翌年2月),用稻土覆蓋火龍果或用薄膜遮蓋火龍果,有條件的可在每樁或幾個樁周圍搭棚,并四周蓋以薄膜,可明顯使棚內溫度提高,防止火龍果寒害發生。

3.9 病蟲害防治

貴州省石漠化山區火龍果主要病害有真菌感染引起的莖腐病、莖枯病、炭疽病、潰瘍病,有細菌引起的軟腐病、瘡痂病,仙人掌病毒(Cactus virus)引起病毒病;主要蟲害有紅蜘蛛、蚜蟲、粉蚧、斜紋夜蛾、桔小實蠅、褐圓蚧等。

莖腐病、莖枯病、炭疽病、潰瘍病多發生在高溫多濕夏季,軟腐病則多發生在冬春季,其中莖腐病(病原為Bipolariscactivora)不僅危害莖,還危害花、果,并伴隨炭疽病、瘡痂病發生,其莖病癥表現為枝條出現黃色不規則病斑,病斑微凸,病斑逐步向周邊擴展并出現濕腐癥狀,濕腐病斑中央褐色,邊緣黃色,花苞受害初期出現略突起的紅褐色斑點,濕度較大時在開花前即出現濕腐癥,用丙環唑防治效果較好[12]。莖枯病病斑凹陷,中央灰白色,上生小黑點,可用50%福美雙、50%多菌靈?硫、代森錳鋅、石硫合劑等防治[13]。

紅蜘蛛、蚜蟲主要吸食莖汁液,紅蜘蛛可用石硫合劑和水胺硫磷乳油混合液噴殺,蚜蟲可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10%吡蟲啉噴霧防治。粉蚧、褐圓蚧附著在火龍果枝條上危害,由于其有蠟質層,可用40%速撲殺乳油或40%殺撲磷乳油再加上5%柴油乳劑進行防治。桔小實蠅可在果園掛果實蠅高效誘捕型粘蟲板、性誘劑進行防治,斜紋夜蛾等蛾類可掛殺蟲燈進行防治。

為了生產綠色食品,火龍果病蟲害應采取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預防為主方針。在雨季來臨之際,應做好排水工作,使火龍果植株免于浸水。盡量不要漫灌,當發現有病蟲害時,應立刻處理,剪除帶病蟲枝條,帶出果園深埋或燒毀,及時噴施相應殺菌殺蟲劑。隨時撿拾蟲害落果,摘除樹上蟲害果投入深池,并加800倍敵百蟲或敵敵畏漚浸,殺死果內害蟲,同時注意果園通風透光,剪除交叉重疊枝,降低田間濕度,冬季可全園噴施1次石硫合劑。

3.10 采收

當果皮由綠轉為紅色,果皮上鱗片變軟,顏色過半轉紅時[5],即可采收。采收時,由果梗部位剪下,注意輕拿輕放,避免碰撞擠壓,嚴防機械損傷,對于長途運輸或需長時間存放的果實,宜在果實顏色由綠變淡紅時采收,過遲采收,不但會引起裂果,還會引起果皮顏色變暗、變黑,影響果實商品價值。

4 參考文獻

[1] 齊清琳.不同品種火龍果引種栽培比較試驗[J].福建林業科技,2004,31(4):48-50.

[2] JUNQUEIRA K P,JUNQUEIRA N T V,RAMOS J D,et al.A preliminary study on a wild pitaya species growing in Brazilian cerrados[J].Documentos-EMBRAPA Cerrados,Ministerio da Agricultura,Pecuariae Abastecimento(Brazil),2002(62):18.

[3] 陳冠林,鄧曉婷,胡坤,等.火龍果的營養價值、生物學活性及其開發應用[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1):2030-2033.

[4] CAVALCANTE I H L,MARTINS A B G,SILVA JUNIOR G B,et anic fertilizing and light intensity on initi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itaya in Bom Jesus,State of Piaui,Brazil[J].Revista Brasileira de Fruticultura,2011,33(3):970-982.

[5] 劉友接,林世明,黃雄峰,等.“石火泉”火龍果引種表現及其栽培技術[J].中國南方果樹,2015,44(1):90-91.

[6] NOBEL P S,BARRERA E DE LA.CO2 uptake by the cultivated hemiep-iphytic cactus,Hylocereus undatus[J].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2004, 144(1):1-8.

[7] 谷曉平,袁小康,胡家敏.火龍果幼苗和成齡樹寒害指標初探[J].中國農業氣象,2014,35(2):214-220.

[8] NOBEL P S,BARRERA E DE LA. High temperatures and net CO2 uptake,growth,and stem damage for the hemiepiphytic cactus Hylocereus undatus[J].Biotropica,2002,34(2):225-231.

[9] 王志華,潘璽,李用奇,等.低熱石漠化山區火龍果高效栽培試驗[J].中國南方果樹,2012,41(6):80-81.

[10] 王彬,鄭偉.火龍果在貴州南亞熱帶地區的發展前景[J].福建果樹,2004(1):36-38.

[11] 陳菁,鄭良永,黃杵娜,等.火龍果營養及養分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5):108-109.

第3篇:火龍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火龍果栽后12至14個月開始開花結果,每年可開花 12至15次, 4至11月為產果期,謝花后30至40天果實成熟,單果重500至1000g,栽植后第2年每柱產果20個以上,第3年進入盛果期。

火龍果為熱帶、亞熱帶水果,其栽培技術簡單,性喜溫暖潮濕,耐蔭耐貧瘠,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至35℃,低溫高于5℃的地方均可露天種植,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平地、水田、山坡或旱地均可栽培,在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紅壤或壤土中生長良好,具氣生根,根多強壯,生命力極其旺盛。

繁殖方法主要采用扦插和嫁接,種植時一般行距6至7m,株距3至4m,管理過程中適當施一些有機肥,夏天高溫干旱注意灌溉,雨天注意排澇,防積水,避免細菌、真菌感染。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即使有少量發生,采用一些高效低毒的農藥就可以處理和預防,火龍果的開花結果期為每年的5~11月,當果實由綠色逐漸變為紫紅色時即可采收。

(來源:文章屋網 )

第4篇:火龍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關鍵詞】中職;果樹栽培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有效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B-0065-02

果樹栽培技術課程是農村中職學校現代農藝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應當圍繞“培養適應當地水果生產的中級果樹工”進行開展組織教學。本文分析果樹栽培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構建適應當地水果生產的果樹栽培技術課程有效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果樹栽培技術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一、果樹栽培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材部分內容與本地水果生產發展脫節。目前,橫縣職業教育中心果樹栽培技術課程教學采用的教材是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果樹生產技術》。這本書的內容較為枯燥,案例分析少,教材部分內容與本地水果生產發展脫節,部分技術性內容落后于本地生產一線所采用的技術。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上推廣的果樹新品種、新的栽培技術在教材中未被提及或較少提及。如教材第三章第二節——梨、第四節——桃,是教材中介紹的主要果樹,占篇幅較大,內容詳細。而梨、桃在我們當地沒有栽培,教材第三章第一節——柑桔主要優良品種,介紹的是溫州蜜柑、蕉柑、椪柑等品種。而這些品種近年已被市場淘汰,果農不再種植。而當前生產上推廣種植的沙糖桔、沃柑、貢柑、黃金柑等品種沒有提及。橫縣本地主要栽培果樹有荔枝、龍眼、香蕉,沒有列作主要果樹,沒做重點介紹。火龍果、番木瓜也是我們當地的栽培水果,但教材沒有提及。本教材的一些技術內容主要注重高產栽培,而對無公害、高品質、產業化關注不夠。沒有適用教材,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教材內容進行簡單刪除和補充。

(二)教學進度、教學內容與當地水果生產的季節性沒有相聯系。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按照教材內容的排列順序進行授課,授課內容與現時果樹生長發育情況、生產管理措施不同步,導致實訓課不能有效開展,學生不能掌握相應技術。如荔枝正在處于開花期,應及時到荔枝園開展花期管理的實踐,而按照教材順序講授的內容卻是香蕉栽培課。香蕉一年四季都能抽穗開花,相關的實訓課很容易開展。而荔枝花期一旦錯過,要再等一年。學生在校也就兩年,錯過就不容易補回來。

(三)傳統教學模式不適應中職學生需求。中職學校現代農藝專業果樹栽培課基本沿襲了大專院校的教學模式。大專院校的教學模式以理論課教學為主,輔之以實驗室實驗,野外見習、實習,注意理論基礎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掌握,以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為重點。這種教學模式在中職教學中效果不好,學生厭學、棄學現象較為嚴重。大專院校的學生都是從普通高中選的優秀學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邏輯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強。而中職學生大多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學習基礎較差,教師對這些學生講理論課,認真聽課的人不多,要他們靜下心來專心聽完一節理論課難度很大。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弱,老師講得再深入淺出,學生也很難理解。農村中職學校現代農藝專業果樹栽培課程教學任務是培養中級果樹工,掌握生產技術更重要,所以應加強實訓課的教學。

二、果樹栽培技術課程有效教學措施

(一)編寫適合當地果樹生產的本土教材。在保證果樹栽培課程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的前提下,對原教材中不適合本地栽培的果樹種類進行刪除,突出當地主要果樹種類及品種,補充原教材中沒有的新品種、新技術。例如,原教材中第三章第二節梨、第四節桃予以刪除。把柑桔、荔枝、龍眼、芒果、香蕉列為主要栽培果樹,做重點介紹。補充列入番木瓜、火龍果、板栗等次要果類。果樹的生產發育規律、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是果樹栽培的基本理論。原教材中這部分內容要保留。合理密植、早結果、高產栽培,這部分內容要做適當修改,以適應水果生產由過去注重產量向注重質量的變化。高效、無公害、產業化栽培是果樹栽培技術課程的核心,這部分內容要理論聯系實際,多列舉現實案例,主要采用實訓課教學,使學生看得懂、聽得懂,能說會做。

(二)改革教學方法。具體如下:1.簡化理論課的課堂教學,壓縮理論課內容,把理論課滲透進實踐課中。中職生在校時間只有兩年,第三年就出去頂崗實習,在校時間很短,過多的理論課堂教學必定影響實踐課的開展。學生很難真正學到技術。果樹的育苗、樹冠修剪、果園土肥水管理、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果實采收等技術,操作性都很強,靠理論講授,學生難以掌握。只有動手實踐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技術,動手做過就不容易忘記。一些理論知識可以穿插在實踐課中講解。例如,果樹嫁接成活原理,影響嫁接成活因素等,可以在實訓課中老師一邊示范操作一邊講解。一些理論知識可以簡略。如主栽果樹品種特性,靠理論講授解決不了問題,把學生帶到果園將不同品種的枝、葉、花、果一對比.老師稍作講解,簡單明了,學生就容易識別品種。2.以實訓課教學為主,創造條件使學生多動手訓練。在充分利用校內果園基礎上,老師要多接觸果樹生產專業戶、技術員、專業合作社,創造條件把課堂搬到果樹生產專業戶、專業合作社的果園,與生產相結合。學生在老師和技術員的指導下開展實訓操作。學生學到了技術,也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為果園做了一些工作,果農、學生雙方都有利。3.利用項目教學法開展實訓課的教學。將課程中每一種果樹的教學內容當作一個項目。整個課程實訓項目內容安排如表1所示。老師根據授課時間與當地果樹的生長發育情況、生產措施,安排相應的項目教學。如在清明前后安排果樹嫁接育苗實訓課、六月份荔枝果成熟時可安排荔枝果實采收實訓課。每個項目內容的實施要落實到小組或個人。如生苗的培育可落實到小組,苗木嫁接要落實到個人。項目實施時,老師先示范操作,講解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后學生動手訓練。老師和果園技術員在旁邊指導,及時糾正不當的操作方法。在此過程中老師應以民主平等的身份創造一個輕松活躍的氣氛與學生交流、探討。項目實施完成時,老師和果園技術員即時檢查、評估,對小組或個人的實訓效果進行評分,學生及時將項目實施過程的技術要點總結,以書面形式記錄在筆記本上交給老師,當作當天的作業。最后,老師進行回顧總結。4.對一些實踐性強,但又缺乏實訓條件的課程內容采用視頻教學。老師平時注意收集一些與課程有關的視頻,或在生產現場自行拍攝。視頻教學直觀、感性,學生易于探受。播放視頻時老師要和學生一起觀看。當視頻播放完某一個技術環節時,老師可暫停視頻,作小結或提問學生,進一步補充講解。5.利用QQ群或微信群,將生產生活中與果樹栽培課有關的有趣的所見所聞拍成照片或視頻,與學生分享、討論。創造一個課余學習氛圍。

(三)改革考核辦法。考核成績要能體現學生對當地主要果樹栽培技術的理論掌握,更要突出對實用技術、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學校應通過改革考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加技能訓練。課程的考核把學生的期末總成績分三部分。期末筆試卷面成績占20%,技能考核占50%,技能考核是指各個項目內容技能實訓操作的平均分,由果園技術員或老師評出。實訓記錄總結占30%,即各個項目的總結記錄平均分。這種考核辦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真正掌握技術。學生不用死記硬背也能取得高分,學生不再畏懼考試,不再厭學。中職果樹栽培技術課程任務是培養中級果樹工,是參與果樹生產的一線工作人員,會做、能熟練操作比能說會寫更重要。總之,果樹栽培技術課程要根據中職生的特點,摒棄過去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以實驗、實習為輔的教學模式。改為以實訓課為主,強化實訓課的教學,輔之以視頻、微課等手段,使學生學習不再感到困難。教學與生產一線相結合,學生真正掌握了果樹栽培技術,培養出來的學生得到社會的認可。

【參考文獻】

[1]楊文秀,趙維峰,鄧大華.農林高職院校南方果樹栽培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16)

第5篇:火龍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為了便于數據、參數的更新維護,系統設計時將空間數據庫、知識庫、屬性數據庫相分離。系統架構設計采用數據服務層、應用邏輯層和表示層的3層B/S結構。數據服務層負責果園數據的存儲、管理與維護,以果園的矢量和衛星影像數據為數據基礎,根據田間地塊邊界繪制電子地圖,經加工、處理,形成果園矢量圖件。利用GIS技術建立背景本底數據庫,建立果園管理圖,收錄土地屬性數據、果園屬性數據、果樹品質數據。根據果園田間變異,以“戶+品種”為劃分基本管理單元依據,對果園生產各環節的信息進行獲取和管理。應用邏輯層負責果園地理數據的分析處理及顯示,將來自客戶端的請求轉換后提交給服務器,并將后者返回的結果返回客戶端。表示層供消費者、果農、管理人員等進行瀏覽、查詢與管理,通過應用邏輯層提供的Web服務,與服務器進行數據和操作的交互。

2開發平臺及工具系統

采用C#語言編寫,以Microsoft.NETFramework為開發平臺,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為工具,數據訪問與存取采用ADO.NET技術。ArcGISServer9.3為GISAppServer,通過ArcSDE+MSSQLServer實現數據存儲;單機系統采用ArcGISEngine組件結合Access進行集成二次開發。采用ArcGIS9.3、ArcGISGeostatistical、GS5.3等軟件進行數據的前期處理。在系統中,通過ArcGISEngine提供的地圖瀏覽工具可實現GIS數據加載、地圖縮放、漫游、數據查詢等功能。

3系統組成與功能標準化

果園信息服務查詢系統供果農、管理人員等進行查詢與管理,根據不同用戶對象提供不同的功能,通過后臺維護進行功能控制。根據果樹生產中的栽培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采收等主要生產環節,設計系統功能。

1)園區概況。主要介紹園區的基本情況、農業資源、種植歷史、果樹的生產現狀和發展規劃等。

2)果園檔案。果園檔案主要功能是供果農、管理人員、消費者等進行果園信息的管理與查詢。系統以“農戶+品種”為基本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唯一的編號用來與果園信息、農事操作相關聯,對各種農事操作進行記錄并管理。采集生產者農事活動記錄、投入物記錄、收獲記錄等構建果品信息數據庫,實現對管理單元區域各個生產者姓名、面積、土壤養分、樹體狀況、果品質量等信息的管理、查詢。針對消費者(包括批發商)的需求,實現產品基本信息查詢(品種信息、農戶名稱、光溫水土壤產地環境信息等)、產品生產管理過程信息查詢(種植時間、結果年限、種植過程中肥水投入情況、病蟲害防治用藥情況等)、采收后信息查詢等。用戶可通過對果園地圖的放大、縮小、漫游等工具查找到想要了解的地塊所在位置進行信息查詢,或直接輸入果園單元編碼進行查詢。系統直接以表格形式分頁列出包括農戶姓名、果樹基礎情況、管理情況、農業投勞記錄、采收記錄、農藥肥料的采購及使用情況記錄等在內的果園檔案記錄。用戶按月份進行查詢,系統自動列出該單元果樹當月所有的農事操作記錄。

3)標準化栽培管理。為提高果樹栽培的科學性,以園區主栽或推廣果樹品種為對象,整理歸納了果樹品種介紹、育苗技術、建園、果園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標準化生產、采收等信息。針對純文本信息顯得生硬、呆板的問題,對于一些用文字描述很難表達清楚的部分或技術要點,在資料的表述上盡量采用圖像等形式,使之直觀易懂。以標準樹形、枝形、果形等圖形為基礎,按不同栽植密度、不同生長年齡、不同產量水平給出果樹的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措施,并輔以大量照片或圖片進行直觀的介紹,供農戶參閱。

4)科學施肥。果樹種類不同,其需肥特性也不相同。為深入推廣果園科學施肥技術,系統利用果樹生長發育、果實產量品質形成、果樹對養分的吸收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據農業專家系統開發的特點和現行的技術,構建了果園推薦施肥模型,輔以果樹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果樹缺素癥狀、肥料應用等方面的知識。以果園影像圖為基礎,按“戶+品種”劃界為基本單元,通過各單元采集的土壤樣品化驗分析數據用地統計方法,進行Kriging空間差值來制作土壤養分圖[7]。將果樹品種樹齡、肥料分配和土壤養分供應狀況、施肥比例及用量等內容整合嵌入推薦施肥系統,根據測土配方施肥原則及果樹需肥規律,在土壤養分含量的基礎上,給出不同單元果樹適宜的施肥量。系統在進行施肥決策時,所有“條件”在一個界面完成選擇輸入,在“條件”方面系統調用前期采集的信息數據庫中的數據(如果樹品種、樹齡、土壤養分測試值等),以簡化咨詢流程。農戶根據所在區域的特點及自身經驗對界面中參數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后,點擊“計算施肥量”進行施肥量計算,系統自動打印施肥推薦卡。施肥推薦卡上包括該單元地理位置、用戶姓名、果樹品種、樹齡和株數、土種類型、土壤養分測試值、目標產量、總肥料用量和各期追肥用量等內容,更加直觀地為農民提供土壤資源情況和安全施肥信息。

5)病蟲害防治。以果樹主要病蟲危害特征為基礎,配備大量特征圖片,提供相關病蟲害信息及防治措施,為農戶準確識別病蟲害并進行有效防治提供服務,同時介紹果園雜草、自然災害防御、農藥使用等相關知識,為果農提供了先進的果園病蟲草害無害化防治技術。

6)影像課件。結合果園生產現狀和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以適合果園推廣應用的標準化技術為主題,制作適合貴州果農文化水平的果園標準化生產、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實景課件或flash+實景課件。影像課件的生動直觀性為農民提供快捷、方便的導航服務,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7)后臺維護。主要用于維護和更新技術資料數據庫。網絡版系統中果農或技術人員可通過后臺的“數據更新”欄目添加農事操作信息(中耕、修剪、施肥、施藥、采收等),經過管理員審核后進行信息。單機版和觸摸屏版系統中果農將農事操作等錄入特定表格,管理員通過后臺窗口的“內容管理”欄目導入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增加、更改或刪除操作。系統還提供了數據查詢和數據導出功能。

4系統應用

近年來,貴州省開陽縣農業局、貴陽市南明區農水局、貴州省關嶺縣農業局等引入標準化果園信息服務查詢系統在當地標準化果園進行推廣應用,以提高果園管理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系統以當地影像數據為基礎,測繪開陽縣禾豐鄉枇杷基地20hm2,劃界基本單元15個;南明區永樂鄉桃園30hm2,劃界基本單元37個;關嶺縣板貴鄉火龍果園14hm2,劃界基本單元7個單元;錦屏縣龍池柑橘園66.7hm2,劃界基本單元30個。利用GIS技術建立背景本底數據庫,根據當地果園主栽品種、環境條件和管理水平等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目前,系統已在開陽縣枇杷基地、南明區桃園、關嶺縣火龍果園、錦屏縣柑橘園應用,為標準化果園精準管理提供了數據支持。

5結論

第6篇:火龍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關鍵詞:休閑觀光果園;循環農業模式;熱帶果園

海南休閑觀光果園貫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緊密連結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為了更好地發揮休閑觀光果園的效益,需要推廣應用循環經濟理論的方法,積極探索休閑觀光果園循環農業的新模式,促進休閑觀光果園經濟增長,保護利用果樹資源。

1國內外休閑觀光果園循環農業的發展概況

國外休閑觀光果園循環農業發展成果顯著,如美國精準農業追求以最少投入獲得優質高產出和高效益,1990年后美國將GPS系統技術應用到果樹生產領域,用GPS指導施肥的果樹產量比傳統平衡施肥作物產量提高30%左右;噴灌、滴灌、微噴灌和微滴灌等技術在以色列普遍使用,80%以上農田應用滴灌,滴灌技術節約用水和節省肥料30%以上。

2海南休閑觀光果園類型

2.1多種果樹休閑觀光果園

多用于新建觀光園,其特點是多樹種以及從各種果樹中選取觀賞價值很高的多個觀賞品種合理搭配建成。觀光果園以突出熱帶風情為特色,以菠蘿蜜、面包果、芒果、木瓜、蓮霧、楊桃和人心果等當家樹種,在這些樹種中選配稀、優、奇、特品種,建成熱帶觀賞果樹極品園,如保亭熱帶果樹園等。

2.2一種果樹為主的休閑觀光果園

以一種果樹為主,配以其他樹種而建成的觀光園。如海南省文昌市椰子大觀園,以椰子為主,建立國內外各種椰子品種組成的主體框架,再搭配棕櫚科其他樹種,建成濃厚熱帶氣息的珍品園。

2.3單一樹種的休閑觀光果園

選擇原產海南最古老的樹種,建成休閑觀光果園—海南野生荔枝園,使觀光與普及科學知識相結合。海南野生荔枝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而且有稀、特、優、奇的品種,因此可以建成凸現不同矮化遺傳型、不同果面顏色遺傳型、不同營養含量遺傳型、不同樹種遺傳型和不同矮化砧木類等組成的單一樹種觀光園。

2.4名特優果樹休閑觀光園

海南富有舉世聞名的名特優果樹品種,可以建成特色觀光園,吸引國際國內游客。如海南香蕉休閑觀光園—利用海南皇帝蕉,成熟時正是春節前后,這也是海南冬季旅游的火爆時期,正值春節黃金周;紅香蕉外觀色澤鮮艷,風味獨特,果實小巧、色澤金黃、營養豐富,與普通香蕉比較更加芳香爽口,是世界上公認的高檔香蕉品種之一,經濟價值高。因而可以將海南名特優香蕉打造成主題突出的休閑觀光果園。

3海南休閑觀光果園循環農業創新模式

3.1熱帶果園種養結合模式

利用果園開展種養結合是一種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的新型農業,該模式是以沼氣為紐帶,利用食物鏈技術,將種植業、養殖業以及加工業聯系在一起,,將傳統的單一種植和高效飼養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消解其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達到高產、優質、高效、低耗的目的,主要有“豬(羊)一沼一果園”、“豬—魚—果園”、“雞—果園”等類型。

3.2熱帶果園立體栽培模式

利用熱帶果樹的富集景觀資源和農村的自然環境,充分挖掘農業生產、生態、生活等功能.在生產農藝上,注重現代高科技和傳統精耕細作相結合,并按照綠色標準規范生產過程;在模式上注重根據熱帶水果種類繁多,品種多樣的特點,形成布局結構合理、內涵豐富、環境優美的立體栽培結構。如:果(火龍果)---花(香草);果(椰子)--果(西瓜);果(椰子)—果(木瓜)—菜(姜)等。

3.3熱帶果園生態整合模式

傳統果園是一種具有“資源一產品一污染排放”的單程線性結構模式,具有資源高消耗、污染物高排放、物質和能量低利用的特點,以反向增長的自然代價謀求實現經濟產出的數量增長。而果園生態整合模式通過建立“資源一產品一再利用”循環機制,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協調。果園生態整合模式有“熱帶果園耕養結合模式”---在觀光果園種植多年生豆科植物、熱帶牧草,如花生+熱研4號王草,覆蓋果園地面,花生給土壤起固氮作用,熱帶牧草結合畜牧養殖,起到改土增肥作用,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和光能,以最小的空間創造更多的財富;“熱帶果園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模式”---利用水體給果園灌溉、開展水上遠動、垂釣等;“熱帶果園果林鑲嵌”—“椰子+木麻黃”、“木瓜+橡膠樹”等。此外,利用太陽能燈捕捉果園有害昆蟲,收集雨水用于果園的灌溉。

3.4熱帶果園廢棄物再利用模式

將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過程中的廢棄物通過加工處理變為可再利用的資源,消解其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破壞。熱帶水果的利用可以把一部分水果用于直接銷往市場;把一部分水果用來加工成罐頭等產品銷往市場或者推銷給游客;把一部分水果做成創意水果推銷給游客(也可以讓游客自主參與)等等。水果用來加工成罐頭、水果做成創意水果、枯枝落葉、果園的衣、食、住、行、娛、購等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都會產生廢棄物,熱帶果園廢棄物再利用如“廢棄物—肥料—果樹”、“廢棄物—沼氣—果樹”、“廢水—果樹”等,使休閑觀光果園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周羼峰,等.關于發展循環型農業的思考[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4,25(5):348.

第7篇:火龍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關鍵詞】氣象條件;花生;青枯病;防治

花生為豆科作物,是優質食用油的主要油料品種之一,種子含油率可達48%~60%,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布于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區。花生全身都是寶,其果仁含豐富的油脂、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與維生素,榨油后的花生餅是上等飼料和農田有機肥;花生殼粉碎后亦可作為飼料,并能加工成為許多工業品。此外,花生的果仁、種皮、果殼及花生油均可入藥,花生根部的根瘤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花生藤可作綠肥,由此可見,種花生好處很多。花生中含有大約50%的脂質、25%的蛋白質、25%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維生素E等多種維生素,花生中所含的脂質基本都是不飽和脂肪酸,花生中含有多種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也十分多樣,人體的8種氨基酸除了賴氨酸的含量較少以外,其他氨基酸含量都很豐富。花生中鈣含量極高,而鈣是構成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因此,多吃花生可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和腦細胞發育。

花生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是花生常見的較為嚴重的病害,嚴重時可使花生減產七成以上,重病地甚至連片絕產,特別是在溫暖潮濕的南方地區多發,發病率重于北方,在水旱輪作田發生較少,在旱坡地發生較多,在旱坡地一般發病率為10%~20%,嚴重的可達50%~100%。病害發生時,花生苗自上而下迅速凋萎,但葉綠素未被破壞,葉片仍為青綠色,故名“青枯”。此病從開花期前后一直到收獲期都有發生,病情迅速,病株很快死亡,從始病到枯死一般只要7~15d,少數的達20d。青枯病的發生與氣象和耕作栽培的關系很大,在一定條件下,氣象條件是青枯病發生和流行的決定因素。

1 氣象條件與花生生產的關系

花生原產于熱帶丘陵山區的河谷地帶,是一種喜溫、較耐旱、怕澇的1年生豆科作物。其生長期間的溫、光、水、氣等氣候因子對花生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都有很大的影響。花生從播種到收獲,要經過種子發芽出苗、幼苗期、開花下針期、莢果發育期、種子成熟期等生育過程。

1.1 發芽出苗期與氣象條件

花生被播種到土壤中,吸收本身重量50%左右的水分后才能開始出苗。當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70%時,其發芽率最高;低于50%則出苗不齊;少到40%以下時,種子基本不能發芽出苗。但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持水量的80%以上時,種子呼吸困難,發芽率反而會下降。

花生種子發芽出苗,氣溫保持在15~35℃為最適宜。能發芽的最低溫度,珍珠豆型、多粒型的品種是12℃,普通型和龍生型的品種為15℃。所以,必須等土溫達到15℃以上時才能進行播種。溫度低會延長發芽出苗時間,會使種子養分大量消耗,導致出苗率降低,有的甚至出現缺苗斷壟現象;溫度過高也不利,當溫度達40℃時,發芽率下降,超過48℃則不能發芽。春花生播種季節氣溫較低,故出苗期常達10d以上;夏秋季節氣溫高,播種到出苗只需7~11d。此外,花生在萌動發芽時要求土壤有良好的通氣性,否則就會影響種子發芽和幼苗出土。因此,以選擇疏松且透氣性好的砂壤土種植花生最為適宜。

1.2 幼苗期與氣象條件

幼苗期適宜氣溫為20~27℃,此時植株矮壯、節密;氣溫低于15℃時,幼苗生長緩慢,持續低于8℃就會出現寒害,在0~4℃下經過6d就會致死;氣溫超過27℃雖然會加快幼苗的生長速度,但容易形成弱苗。

幼苗期較耐旱,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50%~60%較適宜。即使田間持水量小于50%,對幼苗的生長影響也不大。土壤偏旱對花生扎根、蹲苗、壯長有利,土壤水分過多,超過田間持水量的70%時,又多陰雨,往往造成濕害,使花生植株根弱苗黃。當然,土壤過分干燥對幼苗的生長也不利,易造成植株生長不良、花芽分化受抑制。幼苗期,充足的光照可使植株節間短、分枝多、花期提前、開花多,所以在幼苗生長期晴天多能使幼苗生長健壯。

1.3 開花下針期與氣象條件

此期花生的莖、葉迅速生長,同時大量開花、下針。開花、下針數目的多少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很密切,一般適溫為23~28℃,在此范圍內,溫度越高,開花下針數就越多。當日平均氣溫低于21℃或高于30℃時,開花數顯著減少,氣溫低于19℃時不能形成果針。

開花下針期內需要大量水分,以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70%為適宜。 土壤干旱不僅會影響開花,甚至還會使開花中斷;當土壤含水量達田間持水量80%以上時,會造成莖葉徒長,導致開花和下針少。充足的陽光促進開花早、花多、花齊;天氣陰雨、光照弱,則花生主莖增長快、分枝少,植株瘦弱,盛花期延遲,無效花增加。故封行后應保持行間通風透氣,這樣才能多開花、多下針。

1.4 莢果發育期與氣象條件

此期需土壤濕潤,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較適宜。土壤缺水,子房停止生長,從而形成秕果;但土壤水分過多則會導致通氣不良、土壤缺氧、根系早衰、空果、秕果和爛果增多。莢果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5~33℃,此時莢果發育快、增重高。大粒花生在氣溫低于15℃、小粒花生在氣溫低于12℃時莢果就逐漸停止增長,容易形成秕果。

1.5 種子成熟期與氣象條件

此期適宜土溫為25~30℃。土溫高于40℃時,植株營養生長衰退過早、過快,干物質積累少,果仁增重不大;溫度低于20℃時,植株貪青,干物質積累少,果仁增重不大。此期要求土壤濕潤,以利于莢果增大和果仁油分積累,如土壤干燥,會使果仁飽滿度和含油量明顯下降;土壤過濕,會引起植株徒長,甚至果仁發芽或爛果。此期要求天氣晴朗溫暖,在充足光照下才有利于莢果飽滿和果仁增重。

2 花生青枯病的防治

青枯病病源主要有帶病土壤、病殘株、帶病雜草、混有病殘體和帶病雜草的土雜肥以及以病株作飼料的牲畜糞便等,主要靠流水、人畜、農具和昆蟲傳播,為土傳病害,所以,防治上應采用合理輪作和選用抗病品種作為重點綜防措施,配合耕作管理和藥物防治,以達到預期效果。

2.1 合理輪作

在水源方便的地方最好實行水旱輪作,這樣不僅可收到顯著的防治效果,而且還起到養地改土、提高植株抗病力、增加產量、促進糧油雙豐收的作用。在旱坡地,應實行合理輪作,并根據發病輕重決定輪作年限,發病率在50%以上的實行5~6年輪作,發病率在10%~20%的實行2~3年輪作,并應在發病率不到10%時就開始實行,因地制宜地選用非寄主植物。此外,要注意施用凈肥和腐熟肥料,開好隔離溝,嚴防病田水流入無病田,以杜絕病菌來源。

2.2 選用高產抗病良種

在實行輪作有困難的重病區,應選用抗病性較強的品種,不同品種在各地的抗病性表現也不一致,因此應因地制宜地使用,最好通過進一步試驗再使用。選用抗病品種,如抗青10號、11號、魯花3號、鄂花5號、中花2號、粵油92、桂油28、泉花3121、粵油22號、粵油320號、粵油250等;播種前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但浸泡時間不宜過長,這樣可在種子外形成保護膜,以隔離病原菌,從而提高種子發芽率;播種后應及時在地面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以保墑、防水分蒸發、防土層板結,從而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

2.3 加強管理

注意田間衛生,為防止病菌擴散和減少菌源,收獲后應將病田植株施入水田作基肥,凡用花生藤作堆肥或可能有病菌污染的堆肥都不宜作旱地坡地的花生基肥或花生輪作物的基肥;發病時應及早拔除病株,并集中深埋或燒毀;加強栽培管理,增施石灰、草木灰和磷肥作基肥;開好三級排水溝,鄰里排除漬水;改善坡地的灌溉條件,在旱坡地花生播種前或前茬作物種植期間進行短期灌水,這樣可促使病菌大量死亡;深耕土壤,增施有機肥,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在花生生長期應及時噴施促花王3號,以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在開花前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輸導管變粗,從而提高地果膨大活力,進而增加花生的產量;播種前每667m2施石灰35~50kg。此外,鏟除雜草、清除病殘體也有較好防治效果。

2.4 藥物防治

在花生播種時,用綠亨一號或綠亨二號拌種,可有效防治花生青枯病的發生為害。施用方法:將種子浸濕后,每千克種子用綠亨一號1~2g或綠亨二號3~4g拌勻,隨后即可播種;也可用綠亨殺菌王1000倍液浸種24h后播種,防治效果達72.8%~87.6%。在花生苗期、始花期或發病初期用綠亨殺菌王1000~1500倍液或綠亨二號600~800倍液噴施,在花生出苗后每隔10~15d噴藥1次,防治效果達89.2%以上。發病較重時,可用藥液灌根,效果極佳。一般用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噴淋病株根部,每株灌對好的藥液250ml也可達到一定效果。必要時用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噴淋根部,每株灌對好的藥液250ml,并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以增強藥效。

參考文獻

[1]北京農業大學主編.農業氣象[M].中國農業出版社.

[2]陳靖,蘇永秀.廣西玉米、花生、柑橘農業氣象產量預報技術方法的研究[J].廣西氣象,1991,(12)3:37-40.

[3]刁操銓.作物栽培學各論[].中國農業出版社.

[4]歐陽兆云,周冬梅,王春娟.田陽種植圣女果的生態氣候條件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0(31)2:60-63.

[5]劉永裕,劉梅,吳炫柯.柳州市糯玉米高產穩產的氣象條件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0(31)1:53-56.

[6]蔣運志,熊英明,夏小曼等.作物病蟲害與揭的關系及病蟲害氣象條件預報[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9(30)A01:122-123.

[7]尚惠玲,譚敏.淺談氣象經濟的發展[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9(31)A01:214-215.

[8]范萬新,陳丹,黃穎等.廣西種植火龍果的氣候條件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9(30)3:54-56.

相關文章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捅的视频 |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 国产精品v在线播放观看 | 深夜福利网站 |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久草在线首页 | 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欧美亚洲在线视频 | 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不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线91精品入口首页 |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91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 久久久网久久久久合久久久久 |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 |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毛片视频不卡在线 |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 免费一级毛片视频 | 视频一区在线 | 泰国情欲片寂寞的寡妇在线观看 | 色狠狠色综合吹潮 | 全部毛片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区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欧美一级特黄做 | 99国产精品九九视频免费看 |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 欧美久久视频 | 成人免费观看永久24小时 | japanesevideo乱子 japanese日本tube色系 | 男女做性免费视频软件 | 日韩一级片在线播放 |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 欧美aaa毛片免费看 欧美aaa视频 | 夜色福利久久久久久777777 | 扒开双腿猛进入喷水免费视频 | 狼人总合狼人综合 | 一级特黄aaa大片在 一级特黄aaa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