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導論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財經類 本科畢業論文 指導 寫作
畢業論文寫作是本科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內容,是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培養目標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環節。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要求本科生綜合運用大學四年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發現、分析、解決企事業單位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培養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撰寫本科畢業論文是對本科生從事科研活動和撰寫論文的一個初步訓練,使其掌握基本方法,為以后升學深造、參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在現實的本科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畢業論文質量不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本文對財經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與寫作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探求改進方案。
一、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與寫作的現狀
課題組對保定某高校2016屆財經類專業的本科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6%。通過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統計與分析,大致了解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與寫作的現狀。
(一)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
1.選題與專業的一致性。調查結果顯示,83.3%的畢業論文選題與專業相符,16.7%的畢業論文選題與專業不相符。
2.選題的來源與內容。課題組統計調查問卷時,將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來源分為幾個方面:(1)對社會某個經濟現象或熱點進行調查分析,例如《大學生網購市場營銷對策研究》《康師傅方便面大學生市場營銷對策研究》等。(2)對實習單位的經營管理問題進行研究,例如《豐寧富興大酒店內部控制問題研究》《L公司應收賬款風險及防范》《XH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研究》《北京新姿服裝服飾有限公司財務風險分析及建議》等。(3)對區域經濟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例如《涉縣花椒產業發展與對策研究》《順平縣桃林產業發展現狀及應對措施》《滿城縣草莓產業化經營研究》《寬城滿族自治縣板栗產業發展問題研究》等。(4)根據統計年鑒數據或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進行研究,例如《河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及提升對策研究》《華誼兄弟融資問題研究》《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結構問題研究》等。(5)泛泛地對某一經濟問題進行研究,例如《我國中小型企業無形資產評估的探討》《人力資源政策對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等。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絕大多數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與專業目標相一致,而且絕大多數畢業論文是對社會經濟熱點問題、區域經濟發展問題或者實習單位經營管理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而撰寫的,這與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定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是相符的。
(二)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1)實際數據資料的獲得途徑。調查結果顯示,85.4%為互聯網,44.8%為統計年鑒,39.2%為實習單位,16%通過問卷調查獲得,11.5%通過政府部門獲得,13.9%通過親戚或朋友提供。(2)實際數據資料的獲得難度。調查結果顯示,23.3%的畢業生認為難度較大,74%認為難度不大,2.7%認為比較容易。(3)論文撰寫時間的充裕情況。調查結果顯示,49.7%的畢業生時間充裕,47.9%時間夠用,2.4%時間不充裕。(4)撰寫論文期間哪些事情耗用了畢業生的大量時間。調查結果顯示,54.5%的畢業生認為是找工作,各種考試如考研、考公務員、考銀行分別為24%、25%和11.8%,20.8%的畢業生選擇其他。(5)對待畢業論文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79.5%的畢業生態度認真,17%態度一般,0.3%態度不認真,3.1%心有余而力不足。(6)論文的寫作難度。調查結果顯示,11.8%的畢業生認為論文寫作難度很大,55.9%認為寫作難度較大,31.9%認為寫作難度不大,0.3%認為論文容易寫。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獲取實際數據資料的難度不大,實際數據資料的獲取過多地依賴互聯網,撰寫論文的時間充?;虮容^充裕,對待論文的態度認真,感覺撰寫論文有一定難度,找工作、參加各種考試等牽扯了畢業生的精力。
(三)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收獲。
1.撰寫論文的收獲。調查結果顯示,28.8%的畢業生收獲很大,66%收獲較大,5.2%收獲較小,沒有收獲的畢業生為0。
2.撰寫論文獲得了哪些方面的收獲。(1)論文編輯方面的收獲。調查結果顯示,90%的畢業生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學會了排版,65%學會了制作圖表,2%的畢業生回答沒有收獲,原因是自己早就會排版和制作圖表。(2)論文寫作方面的收獲。調查結果顯示,82%的畢業生學會了查閱文獻資料,76%學會了擬定提綱,62%學會了寫選題背景,64%學會了研究方法,15%學會了設計調查問卷,0.7%沒有寫作方面的收獲。上述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有一定的收獲,掌握了編輯文檔的技能,掌握了查閱文獻資料、構思論文提綱、收集實際數據資料、撰寫開題報告、撰寫論文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為以后升學深造或者參加工作奠定了基礎。
(四)財經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為了解指導教師對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情況,課題組設置了幾個問題。
1.指導教師對論文寫作方法和要求的講解。(1)撰寫畢業論文前,指導教師是否講了論文的寫作方法和寫作要求等內容?59%的畢業生回答詳細講解,40%回答進行了簡單講解,1%回答沒有講解。(2)指導教師講的論文寫作方法和寫作要求對撰寫論文是否有幫助?40%的畢業生回答幫助大,43%回答幫助較大,16%回答幫助不大,1%回答沒有幫助。
2.教師指導論文的方式。(1)畢業論文的指導方式,74%的畢業生回答教師進行了當面指導,64%回答教師采取E-mail方式指導,48%回答教師采取電話方式指導,39%回答教師采取QQ方式指導,21%回答教師采取短信方式指導。(2)哪些指導方式效果好?85%的畢業生認為當面指導效果好,48%認為E-mail方式效果好,32%認為電話方式效果好,24%認為QQ方式效果好,10%認為短信方式效果好。
3.論文開題階段的指導。(1)關于論文題目的確定情況,5.2%的畢業生回答論文選題是教師確定的,14.9%回答論文題目是自己確定的,79.9%回答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的。(2)論文提綱的擬定情況,87%的畢業生回答論文提綱自己擬定后教師進行了修改,10%回答自己擬定,2%回答是教師擬定的,1%回答是親戚或朋友幫助擬定的。
4.論文寫作階段的指導。(1)指導教師對論文修改的要求,67%的畢業生回答教師不僅要求學生逐字逐句修改論文,而且教師親自動手逐字逐句修改論文,71%回答在修改論文過程中教師要求重寫某些段落,38%回答教師要求修改論文標點,2%回答教師沒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2)論文修改了幾稿?6%的畢業生修改了一至兩稿,81%修改了三至五稿,13%修改了六稿以上。
5.希望教師怎樣指導下屆同學。71%的畢業生希望教師多跟學生見面溝通,55%希望指導教師多付出精力指導論文,46%希望在擬定論文提綱時教師給予指導,46%希望教師嚴格要求學生,44%希望教師帶領同學到農村或企業調查獲取論文第一手資料,15%希望教師給畢業生指定論文題目。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教師指導畢業論文的工作是認真的,在講解論文寫作方法和要求、指導開題、修改論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師采取了多種多樣的指導方式,當面指導和E-mail方式的指導效果較好。極個別教師付出的精力不夠,體現在不講解論文寫作方法和要求、對論文不提任何修改要求、只要求學生對論文進行了一兩次修改等方面。
二、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與寫作存在的問題
(一)畢業論文選題不當。調查中發現,少數畢業論文存在選題不當的問題。有的題目太大,例如《中國化妝品行業現狀與發展研究》《中國郵政物流發展戰略研究》《我國餐飲企業成本控制分析》等;有的題目沒有針對性,泛泛而談,例如《中小型零售企業物流模式的管理與策略》《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分析》《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對策》等;有的題目是純理論研究,例如《電子商務會計研究》《公允價值在會計實務中的計量問題》《小額貸款公司風險及防范》等。選擇這些題目的畢業生一般從年鑒、互聯網、知網中查找資料,拼湊資料完成論文,論文的質量不高,畢業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有的畢業生由于考研等原因沒有去實習,無法收集資料,有的畢業生由于能力有限,收集不到資料。
調查中發現有16.7%的畢業論文選題與專業不相符,這影響了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筆者通過訪談得知,一是畢業生實習工作不是所學專業時,選題與實習工作相結合,因而論文選題與專業方向不一致;二是本科生論文選題沒有像碩士論文那樣強調論文題目必須與專業方向相一致;三是財經類的某些熱門專業學生人數過多,在專業教師指導不了的情況下,將學生分配給其他課程的教師指導,因而學生選擇了指導教師所在專業的題目。
(二)過多地借助網絡影響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調查發現畢業生過多地借助互聯網收集實際數據,只有半數的學生通過實習或問卷調查獲得實際數據。雖然通過互聯網獲得論文所需數據省時省力,但是畢業生不接觸社會、不深入生產實踐、不與人溝通,無法實現通過畢業論文提高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溝通能力的目的。
(三)就業壓力大影響了畢業論文質量。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大學的第8學期,這個時候畢業生往往為就業參加各種考試和面試。盡管絕大多數畢業生回答撰寫論文的時間充裕或比較充裕,但這些事情牽扯了畢業生的很多精力,勢必對畢業論文質量產生影響。調查中3.1%的畢業生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態度,就是就業壓力大造成的。
(四)畢業論文的寫作與指導難度大。調查中發現,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認為畢業論文難度較大。畢業生乍一接觸畢業論文,對查閱文獻資料、分析整理資料、選題、寫開題報告等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寫選題背景、研究現狀、研究方法、摘要等,感覺把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很困難。對教師而言,在指導畢業論文的過程中要教會畢業生做這些工作,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教師普遍感覺壓力很大。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本科日常教學中沒有對科研能力和撰寫論文能力的培養,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缺乏收集整理資料、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訓練,學生很少有社會實踐的機會,學生缺乏思辨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等。而國外許多一流大學非常重視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設立科研學分,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1969年就有“本科研究機會計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20世紀80年代設立了“本科生研究中心”、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本科生研究辦公室”、耶魯大學為一年級的本科新生設立了“指導研究”項目等。對我國的本科教育現狀而言,在大學三年多的時間里沒有培養學生做科研寫論文的能力,在短短半年的時間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難度大、壓力大是可想而知的。
(五)少笛生不重視畢業論文。調查結果顯示,有0.3%的畢業生對畢業論文持不認真的態度。教師普遍反映,每年指導畢業論文的過程中,總有一兩個同學寫論文拖拖拉拉,不積極想辦法收集實際數據資料,不下功夫寫論文,不認真修改論文,論文質量不高,教師三番五次督促也沒有效果。而在論文評定成績時,指導教師往往心軟,不忍心由于畢業論文的緣故影響學生的畢業和就業,只要學生提交了論文,盡管論文質量不高也往往給予通過。
(六)教師指導畢業論文的時間不寬裕、個別教師不認真。
1.教師指導畢業論文的時間不寬裕。調查結果顯示,74%的畢業生曾接受指導教師的當面指導,85%的畢業生認為教師當面指導論文效果好,71%的畢業生希望教師多跟學生見面溝通。調查結果說明指導教師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充足。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擴招,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數量多,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的同時還承擔著繁重的課程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平均指導每個學生的時間和精力較少,教師跟學生見面的時間少。
2.個別教師不認真指導畢業論文。調查中發現,1%的畢業生回答指導教師沒有講解畢業論文的寫作方法及要求,2%的畢業生回答教師沒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1%的畢業生回答修改了一稿。調查結果說明個別教師沒有認真指導畢業論文。
三、加強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與寫作的對策
筆者認為,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提高本科生撰寫論文的能力,二是改進本科畢業論文的管理,加大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力度和監督審查力度。
(一)將科研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本科四年的教學。
1.課程教學要注重能力的培養。改革“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引進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增加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溝通協作能力。
2.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計劃。高校要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計劃,為培養本科生科研能力做一系列工作。一是給本科生設立科研導師,本科生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就與科研導師接觸,協助科研導師做科研方面的工作,跟隨科研導師感受課題申報、調研、撰寫研究報告、課題結題的整個科研過程。二是開設論文寫作必修課,系統講解選題、寫開題報告、查找資料、制作調查問卷、研究方法等。三是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至少參加三次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自己選題、制定調查問卷、撰寫調研報告。
(二)改進本科畢業論文的管理。
1.加強指導教師的管理。應制定指導教師管理制度,包括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條件與職責、本科畢業生分配辦法、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評價辦法、獎懲辦法等。通過這些制度,明確哪些教師有資格指導本科畢業論文,每位教師分配多少學生,對教師的指導質量進行評價并予以獎懲,以此促使教師提高指導質量。
2.建立本科畢業論文各個工作環節的操作規程并實行全程監控。本科畢業論文包括選題、開題、指導與寫作、提交與評閱、答辯與成績評定、論文資料裝訂與歸檔等多個環節。首先,學校要對每個工作環節制定具體的操作規程,使教師和畢業生明確如何去做。其次,建立本科畢業論文全程監控制度,學校或學院對各個工作環節定期進行檢查,督促教師切實負起指導責任。
3.改變論文寫作和答辯時間。由于畢業生大四階段尤其是第八學期事情很多,影響了畢業論文的寫作,建議把畢業論文工作提前到大三放暑假前即第六學期期末,進行學生與指導教師的雙向選擇,將畢業生分配給指導教師,指導教師開始畢業論文的指導;大三暑假里,要求學生進行論文選題,與指導教師溝通后確定論文的題目;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確定調查提綱或調查問卷,要求學生利用大三暑假的時間進行調研,為撰寫畢業論文收集實際資料;大四開學后的一兩周內,組織學生完成開題報告工作;安排畢業生撰寫論文初稿,年末前提交;元旦后以及放寒假的兩個月時間,畢業生和指導教師閑暇時間較多,指導教師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集中精力指導畢業生完成論文的修改;第八學期開學的一兩周內,完成畢業論文的答辯工作。
4.加大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指導與審核力度。選題是本科畢業論文的基礎環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畢業論文的質量。首先,指導教師要加大對畢業生選題的指導,強調畢業論文選題要與所學專業掛鉤,選題要針對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實習單位面臨的突出問題,選題要理論聯系實際,不要選擇純理論研究的題目,選題的難易程度要適中,選題宜小不宜大、宜具體不宜抽象、宜限制不宜寬泛、等等。其次,學院要加大畢業論文選題的審核力度。學生選定題目后,提交給學院,學院要組織專家對畢業論文選題的新穎性、實用性、可行性、深度等方面進行評審,要求選題不當的學生重新選題。
5.優秀本科畢業論文實行首位參選制。每位教師指導的成績最高的論文,應該是該教師指導的質量最優的論文。因此,各位教師指導的成績最高的畢業論文拿出來參選優秀本科畢業論文,學?;驅W院組織教師進行盲審,這樣可以確保每位教師指導的論文都有機會評優,盲審可以杜絕評優中的教師面子問題,使本科畢業論文的評優工作做到公開公正,使評選出來的優秀畢業論文真正優秀。
6.對畢業論文實行末位審核制。畢業論文末位審核制,就是每位教師指導的成績最低的畢業論文,提交給學?;驅W院進行審核,學?;驅W院組織教師進行盲審,審核不合格的,要求學生進行修改,修改后再次審核,畢業論文審核合格后,才給學生頒發學位證和畢業證。畢業論文的末位審核制對督促畢業生認真寫論文、督促指導教師認真指導、杜絕教師給“同情分”、提高畢業論文質量有積極的作用。
7.建立本科畢業論文觀摩學習制度。由于教師對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能力和寬嚴程度的把握參差不齊,因此建議在本科畢業論文資料裝訂歸檔后,學院組織教師相互觀摩學習,使教師對本科畢業論文怎么寫、寬嚴程度如何把握達成共識。
參考文獻:
[1]周志勇.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改革初探――以CJ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為例[J].商業會計,2015,(9).
[2]江燕t.法務會計本科畢業論文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13,(2).
[3]肖丹.亟待提升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索[J].商業會計,2013,(10).
[4]韓b清.關于提高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質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從廣義上講,創業不僅包括創辦自己的企業,也包括在原有的崗位上創建自己的事業。創業教育不單純是指導學生創辦企業、培養少數企業家的教育,從本質上說是素質教育,是培養創業者所具備的基本素質的教育,包括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業教育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它關系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大學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我國未來人才體系構建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創業教育成為當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進行創業教育,傳授創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引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更具靈活性和適應力,另一方面它也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會計學專業學生可以通過接受創業教育提高其創新能力,在創業訓練中培養創新思維和開拓進取的能力,有助于成長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創業型、復合型會計人才。
2會計學專業實施創業教育的途徑
2.1把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構建和完善會計學人才培養方案就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者而言,許多高校教育管理者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針對少數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和就業行為,他們很難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質培養的內在價值,因而不愿在教學層面推進全校性的創新創業教育,更不用說將其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規劃了[3]。創業教育是適應時展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是一種素質教育,必須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規劃,列入常規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調整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增加通識教育課程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創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以開展全員化系統化創業教育,結合專業核心課程進行創新創業意識滲透,這是會計學專業進行創業教育的核心。在課程設置方面,把《創業學》、《大學生創業導論》、《創業管理學》、《創業財務管理》等課程作為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普及創業知識,同時加強對創業有很大幫助、實踐性強的原有課程,例如《審計實務》、《審計案例分析》、《財務會計案例分析》、《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灌輸創業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和風險規避能力。
2.2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主體互動式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實際需求,不利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調查顯示,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校外實踐、小組討論這些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更受學生歡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交流、團隊合作、頂崗實習,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主體性,形成教與學的有效互動,提高創新性教學方法的使用程度和實際效果,可以有效激發會計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就會計案例、審計實務、企業營銷案例進行分組討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理性思維。
2.3依托第二課堂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會計學專業第二課堂實踐活動是會計專業課內教學實踐活動的有益補充和發展,主要注重學生創業創新意識、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最能體現創業教育的特點和性質,最能激發學生的潛能,為實現學生的創業活動面向現實需求創造了條件[4]。利用第二課堂活動,注重塑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組織舉辦會計信息化比賽、會計案例大賽、點鈔大賽、沙盤模擬大賽等學科技能競賽,組織“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創意作品大賽、營銷策劃大賽、課外科技學術作品大賽,組織學生廣泛參與社會調查,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有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其自信樂觀、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創業品質。
關鍵詞:高校教師;納稅管理;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中國知識分子越來越受到尊重,社會地位得到不斷提升,作為中國知識分子最典型代表的高校教師,其個人收入也得到了明顯提高,社會輿論對于部分收入畸高教師個稅納稅問題的關注程度、稅務部門和高校財務部門對于教師個稅征管工作的難度,也伴隨高校教師收入和個稅納稅額快速增長而不斷提高。本文將就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一、我國高校教師個人收入的現狀及特點
近10年來,我國高校教師的收入呈現顯著增長的態勢。有統計顯示,2003年全國高等學校教師年平均工資超過2.33萬元,在總體收入提高的大前提下,我國高校教師在個人收入上也體現出一些重要的特點。
(一)、收入的個體差異顯著,呈現兩級分化的特點
高校教師的工資性收入主要來自工資和崗位津貼。就此而言,也明顯具有拉開不同技術級別之間收入差距的傾向。以國內某211工程高校為例,最年輕的教師與老資格的在崗教授之間的最大工資差距約在3.3倍之內,學術地位最高的在崗教授的校內津貼與剛剛碩士研究生畢業任助教的校內津貼相比,級差達16.7倍。將制度性工資與校內津貼兩項相加,學術地位最高的老教授與新助教之間的收入差距拉大到7.7倍。因此校內津貼制度的政策傾向也是在拉大不同級別的專業技術人員的收入差距。
教師從享有的社會資源中所獲經濟收入,也明顯地呈現出 "馬太效應"。即越是已獲得較多社會資源的人,越能獲得更多社會資源,獲得的社會資源越多,則越能從中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而獲得社會資源的多少,主要取決于每個人所擁有的權力資本和經濟收入之后,他們就同時從總體上成為追求社會穩定發展的社會階層學術資本、社會關系資本,而且這三種資本又是相輔相成的。所以,高校教師中由于每個人享有的綜合資本的拉大,導致各自獲得的社會資源量相差越來越大,進而導致經濟收入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二)、收入來源廣泛,工資性收入比例不斷降低
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高校與社會的聯系程度逐漸提高。高校教師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象牙塔”內的有限區域。一些與社會和市場直接需求關系密切的應用性學科的教師,往往能得到更高的經濟收入。有些社會地位和學術聲譽比較高的教師,還參與到社會經濟的其他領域。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獲得工資以外的各種收入,如自辦公司收入、稿費、咨詢費、評審費等等。 隨著 收入來源的多元化,要求稅收監管及代收代繳部門在監管方法上也更為合理、科學,避免稅款的流失。
(三)、存在一定程度的隱形收入和灰色收入
在合理正當的個人收入之外,一些高校教師還存在一定程度的隱形收入。普遍存在的是,部分教師將本屬于個人消費的支出,通過開具與科研投入有關的發票,納入到科研經費進行報銷。例如,報銷在某大型購物商場一次性購買十余個打印機硒鼓的發票;研究基礎學科的教師到海南、桂林等旅游勝地進行調研等等。由于財務制度的不健全、監管力度的不足,導致了這些不正常現象的出現。
二、當前高校教師個稅征繳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個人自行申報比率較低
在我國目前的個稅征管體系下,個人所得稅采取以單位代扣代繳為主,個人申報為輔的繳納方式。用這種方式征收能有效地降低稅務部門的征收成本,提高辦事效率,這也是國際上大多數國家所采用的征收辦法。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我國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人群,適用于自行申報納稅的方式。實踐中,這種方式的成功需要依賴于大家納稅意識的提高。以天津市為例,2007年自行申報納稅的納稅人僅有3.5萬人,與稅務部門掌握的應申報人群的數字相差較大。由于高校教師收入的特點,部分高收入教師的收入多數屬于應自行申報的非工資性收入,其實際的申報效果則不得而至。
(二)、高校財務部門作為扣繳義務人,其代扣個人所得稅工作量大、扣繳難度大
以國內某著名大學為例,全校教職工超過4000人,全部的工資性收入、津貼以及其他補貼收入都通過校財務部門統一發放,而該校的直接從事個稅扣繳的財務工作人員僅10余人,其每月的個稅扣繳工作量應該是相當大的。另一方面,由于學校的科研經費、培訓收入等試行二級學院自行收支,而二級學院相關會計人員在個稅扣繳問題上往往不夠重視,導致扣繳工作難度增大。
此外,由于高校教師收入中的勞務費、稿酬等在界定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在使用稅率上也往往難以把握。導致部分教師的各類隱形收入和灰色收入在監管上更加困難。
三、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問題的對策思考及解決方法
(一)、高校財務管理部門作為個稅代扣代繳的責任人,須嚴格執行稅法規定
高校財務管理部門是國家法定的個稅代扣代繳的責任人,為了提高個稅代扣代繳工作的效率,可以由稅務部門定期對高校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同時明確代扣代繳義務人的法律責任,以加強對代扣代繳義務人的法律約束,高校財務部門自身也需要對個稅扣繳工作提高認識,強化自身的使命感,明確個稅代扣代繳工作對于國家稅收和財政的重要性。
(二)、高校財務管理部門須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加大稅收政策的宣傳力度
高校個稅代扣代繳工作的順利進行,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廣大納稅人的納稅意識的提高。因此,需要高校財務部門及代扣代繳責任人深人稅法知識宣傳,提高廣大教師的納稅意識,降低工作的難度,一方面向高校教師進行稅法知識的宣傳,更重要的是對自身扣繳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宣傳,避免將財務部門與教師群體對立起來。對于積極進行個稅納稅的納稅人,可以樹立典型,加大宣傳力度,力爭在高校內形成依法納稅光榮的輿論導向。建立個人所得稅遵守情況評價體系,將其與職位的升遷、先進的評選、執照的申領與年檢掛鉤,以此約束個人納稅行為、督促其依法納稅。
(三)、高校財務管理部門須進一步完善稅收征繳的硬件和軟件
稅務部門在完善自身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可以幫助完善扣繳義務人扣繳系統的建設,進而實現稅務部門、扣繳義務人、銀行系統、個人信用系統的聯網,能完成對稅源的有效監控,達到收入一-申報一-繳納一-監控一體化,實現數據、資料的共享與動態處理。
(四)、高校財務管理部門應劃分個稅監管重點,減少個稅監管的盲目性,加大涉稅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
對于個稅的監管而言,實際上需要重點進行監管的人群并非高校教師的全部。占高校教師相當大比例的青年教師,包括助教和講師,其收入相對不高,構成了高校教師群體收入的金字塔底端,而占比例較少的教授、特別是知名教授則應該成為個稅監管的重點。有針對性的區別個稅的監管對象,有助于集中有限的人力資源,減少個稅監管的盲目性。
四、高校財務管理部門應通過納稅籌劃進行個人所得稅
代扣代繳,合理合法地調整高校教師的稅收負擔
(一)、設計合理的薪酬體系,降低高校教師稅負
根據高校不同的基本薪酬體系,現在假設:
條件一,在240課時下,高校甲采用基本收入加課酬制,并規定副教授的基本工資為2400元,每課時的課酬為50元,按每月實際完成的課時量計發課酬;高校乙采用業績津貼制,規定副教授的基本工資與津貼為3400元,每年需完成240課時的工作量,未完成標準課時的按照每課時50 元的標準扣發津貼,超課時部分按每課時50元支付酬金,學年末與當年的獎金、年底雙薪等一次性支付。除課酬外年底雙薪與獎金數額合計為7000元,在12月份發放。在下表中我們列示了兩種不同薪酬體系下教師每月的收入和應納個人所得稅情況。
條件二,在360課時下,高校甲采用基本收入加課酬制,并規定副教授的基本工資為2400元,每課時的課酬為50元,按每月實際完成的課時量計發課酬;高校乙采用業績津貼制,規定副教授的基本工資與津貼為3400元,每年需完成360課時的工作量,未完成標準課時的按照每課時50元的標準扣發津貼,超課時部分按每課時50元支付酬金,學年末與當年的獎金、年底雙薪等一次性支付。除課酬外高校甲年底雙薪與獎金數額合計為7000元,高校乙年底雙薪與獎金數額合計為13000元,在12月份發放。在下表中我們列示了兩種不同薪酬體系下教師每月的收入和應納個人所得稅情況。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由于每位教師在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內課程時間的安排不均衡,因此在全年總收入相同的情況下,每月實際收入不同,由此造成這兩種薪酬體系的稅收負擔不同,業績津貼制的稅負要低一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業績津貼制下,各月的收入比較平均,年終所發放的超課時津貼可以和全年一次獎金合并在一起按照國稅發[ 2005 ]9 號文件納稅;而采用基本收入加課酬制,由于高校在寒暑假期間以及學期末的課程很少,大部分課程集中安排在3 月~6 月以及9 月~12 月,再加上有些課程需要集中上課,以及指導學生論文的酬金集中在六月份支付(雖然教師于每年的3 月~6月份指導論文,但指導論文的酬金往往是在指導論文結束后一次性發放) 等因素,使得教師各月的收入不均衡,從而增加教師的稅收負擔。
為此,從降低稅負角度來說,建議高校采用業績津貼制。采用這種薪酬體系至少有兩個優點: (1) 從總體上降低高校教師的稅收負擔; (2) 從管理上來說,業績津貼制易于操作,而且更易于理解。如果高校不具備采用業績津貼制的條件,或者教職工不愿意采用這種薪酬體系,可以采用一種介于業績津貼制和基本收入加課酬制之間的薪酬體系―――即按照每學期的總課時(含指導論文等折合工作量) 除以6 (如果寒暑假有假期津貼的話,則除以5) 確定每個月的課時量,以該課時量乘以標準課酬確定每個月的課酬收入(即一個學期內每個月的課酬收入相同) ,然后加計基本收入確定每月收入總額,學期末再按照實際完成工作量與計劃工作量之間的差異進行調整,多退少補。此處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元旦節等法定假日所耽擱的課程不調減實際工作量。
(二)、將部分工資、薪金適當福利化
一般來說,教師的工資、薪金收入超過2000 元就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高校通??梢圆捎靡韵聨追N方式降低計稅工資、薪金所得,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 (1) 提供交通便利。如開通班車、免費接送教職工上下班,或者每月報銷一定額度的交通費用。(2) 根據國家教委制定的教師居房計劃,盡力解決教師住房問題。(3) 為教職工購房提供一定期限的貸款,之后每月從其工資額中扣除部分款項,用于歸還貸款,這樣可以減輕教師的貸款利息負擔。(4) 為新調入教職工提供周轉房。(5) 提高教職工的辦公條件,為其配備辦公設施及用品,比如為教職工配備筆記本電腦及電腦耗材等,但在操作中要注意辦公設施及用品的所有權屬于學校,列入學校的固定資產,教職工擁有使用權,教職工調出學校時要將相應的物品歸還學校。如果所購置的辦公用品所有權歸個人,則相當于對教職工進行了實物性質的分配,要按照物品的價值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6) 每年為教師報銷一定額度的圖書資料費用。
(三)、利用稅收優惠進行納稅籌劃
在稅法中規定了有關的稅收優惠,進行納稅籌劃時,財務部門的相關人員要通曉稅法,注意相關規定的最新變化,以期最大程度地利用相關稅收優惠減輕教師的稅收負擔。
結束語
高校財務部門是稅務機關和高校教師中間的橋梁,既要嚴格扣繳,又要熱情服務。通過對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進行稅收籌劃,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抑制偷漏稅行為,降低稅收成本,實現納稅人財務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納稅籌劃改變了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有利于發揮國家稅收的調節經濟杠桿的作用,促使國家稅法及國家稅收政策不斷改進和完善,從長遠來看最終增加了國家的稅收收入總量。搞好高校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工作已指日可待了。
參考文獻:
[1] 李旭瑩 莫利萍, 杭州高校個人所得稅增快速 07年漲幅高達5成, biz.省略/05biz/system/2008/03/05/009268134.shtml
[2] 譚勁松等,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若干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3 年第9 期
[3] 覃貽花,年所得12萬以上開始個稅申報 07年3.5萬人申報, news.省略/system/2008/01/09/002621382.shtml
[4] 奚衛華,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5] 蘇春林,納稅籌劃實務[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6 ]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 2005 ] 9 號文) [ EB/ OL ] .
http :/ / chinatax. gov. cn/ view. jsp ? code = 200502021639542691.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52 號) [ EB/ OL ] . http :/ / chinatax. gov. cn/ view. jsp ?
歷
層
次
星期五(7月8日)
星期六(7月9日)
星期日(7月10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本
科
計算機及其應用
080702
02324 離散數學
02326操作系統
02325 計算機系統結構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741 計算機網絡原理
00015 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建筑工程
080806 02439結構力學(二) 00420物理(工)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442鋼結構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 英語(二)
漢語言文學
050105 00037 美學
00819訓詁學 00538 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537 中國現代文學史
00015 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英語語言文學
050201 00087英語翻譯 00840日語 00832 英語詞匯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04 英美文學選讀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會計
020204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39西方經濟學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0054管理學原理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58 資產評估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00015 英語(二)
工商企業管理
020202 00151企業經營戰略
00139西方經濟學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53質量管理(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52組織行為學
00015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金融
020106 00139西方經濟學
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78銀行會計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79保險學原理
00015英語(二)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市場營銷
020208 00139西方經濟學
00185商品流通概論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00183消費經濟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國際貿易
020110 00097外貿英語寫作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45企業經濟統計學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99涉外經濟法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物流管理
020229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法律
030106 00249國際私法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0167勞動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58保險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00233稅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公安管理
030401 00369警察倫理學 00370刑事證據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04729大學語文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71公安決策學
00859警察組織行為學
行政管理
030302 00318公共政策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1848公務員制度
00034社會學概論
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護理學
100702 03202內科護理學(二)
03200預防醫學(二)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201護理學導論 03007急救護理學
03004社區護理學(一)
00015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機電一體化
080307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45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0420物理(工)
02243計算機軟件基礎(一)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應用化學
081209 08291環境影響評價 08306環境分析與檢測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基礎教育
040120 00266社會心理學(一) 04577中國通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578中國小說史
軟件工程
080720 07028軟件測試技術 07169軟件開發工具與環境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7172信息安全 07171項目管理軟件
民商法
030116 00865證劵法 08957法律邏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560破產法
漢語言文學教育
050113 06414漢語言文學教育學 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0541語言學概論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3709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英語教育
050206 00830現代語言學 06421中學英語教學研究 00600高級英語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832英語詞匯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地理教育
070702 02094人文地理學導論 06858中學地理專題選講 02105地理教育學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6452中學地理教學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144環境科學基礎
02099經濟地理學導論
思想政治教育
040202 00312政治學概論 00479當代資本主義 00033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 00480中國傳統道德 00483科學思維方法 05629思想政治課教學法
歷史教育
060102 00768中國古代經濟史 00775歷史教育學 00771中國現當代史專題 00773世界現當代史專題 00774史學理論與方法 05632中學歷史課專題精講
生物教育
070402 02081 進化生物學 02084組織胚胎學
02078生物統計學 02082 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術、
02085 細胞生物學 02079 生態學概論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 英語(二)
法律教育
030113 04337中學法律教育專題選講
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00261行政法學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249國際私法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016勞動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26知識產權法
信息技術教育
080713 04340電視編導與制作 04344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法 04347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計算機科學教育
080745 07839計算機教學法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0441多媒體教學系統
數學教育
070102 02010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 02009抽象代數 06855微分方程 02018數學教育學
物理教育
070202 06129固體物理 02035熱力學與物理統計 02032高等數學(三)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化學教育學
070302 02053結構化學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音樂教育
050408 00733音樂分析與創作 00735音樂教育學
美術教育
050410 00745中國畫論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體育教育
040302 00502體育管理學
教育學
040108 00471認知心理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0465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472比較教育
00468德育原理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3教育法學
00467課程與教學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學前教育
040102 00024普通邏輯
00398學前教育原理
00885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 00881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02學前教育史 00467課程與教學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教育管理
040107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3教育法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人力資源管理
020218 06092工作分析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6090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00054管理學原理 06088管理思想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34社會學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旅游管理
020210 00199中外民俗 00200客源國概況
道路與橋梁工程
080807 06082筑路機械及施工 06076結構設計原理
06080高速公路 06079城市道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6078交通工程(二)
006081隧道工程
應用電子技術
080735 0235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05694制冷技術與控制 02141 計算機網絡技術
05693音響及視頻技術
英語翻譯
050134 05350中級英語筆譯 05384科技英語翻譯 05355商務英語翻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351高級英語筆譯
汽車服務工程
082232 06904汽車保險與理賠 04946汽車發電機原理與汽車理論 04447汽車維修工程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444汽車鑒定與評估
小學教育
040112 00542文學概論(二) 00472比較教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6230小學藝術教育
制藥科學與工程
081204 03031藥物分析 03026藥理學(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7781藥事管理學(一)
關健詞 職業情境 無縫鏈接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Centered Education
YANG Hong
(Shenyang City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12)
Abstract "PST―CCE"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Centered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designed to seek to meet the job requirements for the purpose of typical tasks oriented to create workplace environments, students complete theory of teaching in a real work process, so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jobs effectively integrate, develop social usefulness of talent needed to achieve seamless links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the paper tries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from the "context"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meaning,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ituation; seamless links; teaching practice
1 對PST―CCE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解
1.1 “PST―CCE”人才培養模式概念的理解
PST--CCE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 Centered Education構建“以崗位能力形成為核心的職業情境化”人才培養模式。情境化探究教學的本質是化理性為感性,創建一個情境的環境,學生在職業場景中,完成課程的學習,而教師要根據教材知識和行業的特點,以學生為主線,緊密結合現實會計事務的具體內容和實物,創設直觀性的,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再輔之以生動的語言,并借助于電算化引導和核算,使學生深入情境,感受知識,強化知識。
1.2 “PST―CCE”人才培養模式的現實意義
當前的高校教學中面臨著很多的矛盾與問題,例如:課程體系的構建與社會的需求相矛盾,教學與培養的目標相脫離,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理論教學,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不重視實際操作的訓練,即便有訓練,也是做做題,沒有工作環境,學生很難理解題的真正意思,即便會做,也是為了得分而已,聯系不到工作崗位,與企業的需求嚴重脫節,學生畢業后,短時間內很難適應工作崗位。雖然學過理論,但實際操作能力太差,而大多數企業是沒有培訓時間的,不但本人工作苦惱,而且也給單位帶來麻煩,甚至是損失,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職業情境化教學是必要的,它涵蓋實際操作環節,通過模擬真實的工作崗位,深刻地領悟理論知識,明確理論的背后是實際的操作,所以“情境化”教學是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必須走的唯一之路。
2 在“PST―CCE”人才培養模式下,對會計專業職業情境教學的安排
2.1 按崗位能力設置教學內容
根據會計的工作特點,按照會計崗位的要求,設置出納會計崗位、費用會計崗位、材料會計崗位、成本會計崗位、主辦會計崗位等五大會計崗位來按排教學內容,根據模擬發生的經濟業務,各會計職能崗位學生從接收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開始進行會計處理(各崗位可平行操作)。在審核原始憑證的基礎上編制記賬憑證(會計實驗室將處理經濟業務活動所需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記賬憑證匯總表、財務印鑒以及其它必要辦公用品分發到相關學生手中),根據記賬憑證/記賬憑證匯總表登記明細分類賬/總分類賬,月末結賬并編制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會計報表(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采用手工記賬和會計電算化軟件兩種方式分別進行訓練)。每月由指定財務人員(學生)將憑證按時間發生順序編號并裝訂成冊(根據憑證數量多少可編制一本或多本),封面注明憑證發生時間段及憑證編號區間。
2.2 強化實訓環節
每個崗位的能力除了理論基礎之外,要有大量的實訓項目來支撐,例如出納會計崗位要配有基礎會計實訓,費用會計崗位要配有中級會計實務一、實務二實訓,材料成本會計崗位配有成本會計實訓,主辦會計崗位配有綜合會計實訓。在這基礎之上,還可以細化為等級的會計崗位,比如可以化分為1~7級會計崗位,分七個學期來完成,學生可以用考級的方式來完成實訓項目,與管理學分掛勾,既有強制性又有積極性,獎罰并重。
2.3 設置問題情境,考查崗位能力
會計人員不僅要保證賬目核算及時、準確、不錯、不亂,而且要控制企業風險(包括企業經營風險、資金風險、稅務風險等等),保障企業財產安全,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要求企業單位會計人員不能只做賬房先生)。因此,從審查原始憑證開始就要體現會計崗位的能力和作用。對原始憑證的審查首先要注意該項業務是否合法合規,即是否違背國家的財政財務法規,是否符合企業單位的相關規定。然后看原始憑證本身是否規范。我們可以設計若干案例來考察學生的崗位能力,比如外來原始憑證-VAT專用發票,除了審查普通發票應具備的要素外,還需著重審查納稅人稅務登記號、不含稅金額、稅率及應納稅額等。比如對于企業內部的產品出庫憑證,除審查數量、品種、規格外,還應審查接收產品企業的應收賬款狀況。如果該客戶應收賬款已經逾期,且數額較大,會計人員可根據企業應收賬款管理規定行使否決權,阻止發貨,并配合銷售部門催收應收賬款。
2.4 課程建設與培養目標相結合
結合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實務一、會計軟件應用一等基礎課教學,以培養學生會計基礎知識認知能力,以財務會計實務二、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軟件應用二等培養學生會計業務處理問題的能力,以高級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項目評估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背后要配有各科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最后按排學生企業調研或頂崗實習,寫出調研報告或論文,完成就業前的接軌。
2.5 熟能生巧
會計工作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工作,也是一門循環性工作,大量的實訓有助于課程的理解,每個案例,每種業務都要學生觸及到,而且各行各業都要配有實際業務讓學生反復練習,比如典型工業、商業、房地產業、廣告業、服務業等等,這些行業至少要完成一個年度的練習,這樣才能熟能生巧。
2.6 加強通識課和導論課的教育
(唐山學院,唐山 063000)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會計學專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能力成為衡量會計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可以通過全程化的創業教育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 : 創新能力;創業教育;會計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3-0222-02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唐山學院“會計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階段性成果;唐山市科技計劃項目“唐山市大學生創業狀況調查與創業教育模式研究”(13140210a)部分成果。
作者簡介:劉朝閣(1979-),男,河北廣宗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0 引言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建設創新型城市、創新型國家,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能力成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
1 創新能力對于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意義
受國際和國內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畢業生就業壓力陡增。要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勝出,大學生就要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包含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的創新能力正成為就業能力的關鍵因素,日益成為用人單位評價畢業生的主要指標。據筆者對唐山市某高校經管類畢業生及其所在單位的調查,對影響就業及職業發展的因素評價中,87.5%的畢業生認為創新能力很重要。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學習能力、人際溝通、團隊合作、語言表達、文字表達、組織協調、時間管理、分析能力、信息處理、抗壓承受挫折能力、執行能力、情緒管理、創新能力等諸多能力的評價之中創新能力得分最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作任務的復雜化,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畢業生創新能力的缺乏正在嚴重影響著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影響著其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
2 會計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現狀
創新能力不足同樣存在于會計學專業畢業生之中,形勢不容樂觀。調查顯示,對影響就業及職業發展的因素評價,只有50%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認為創新能力很重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各項能力的評價,創新能力同樣是比較缺乏,用人單位給學校的建議集中在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專業應用能力、人文社科素養的培養方面。會計學專業學生本身對創新能力不夠重視,沒有意識到創新能力在今后處理會計實務、進行財務分析與決策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培養創新能力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的缺失。造成會計學專業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影響,主要與我國傳統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與當今的教學制度和教育環境等方面密切相關。大學教育中重知識傳授輕理性養成,重結果輕過程,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性教學方法使用程度不高,教學評價手段單一,往往通過閉卷考試方式進行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標準答案限制了師生的創造性,使學生滿足于單純的知識識記和基本技能的機械重復。大學會計教育應強調對終身學習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強調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及富有創造性[1]。
3 培養會計學學生創新能力需要開展創業教育
從廣義上講,創業不僅包括創辦自己的企業,也包括在原有的崗位上創建自己的事業。創業教育不單純是指導學生創辦企業、培養少數企業家的教育,從本質上說是素質教育,是培養創業者所具備的基本素質的教育,包括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業教育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它關系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大學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我國未來人才體系構建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創業教育成為當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進行創業教育,傳授創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引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更具靈活性和適應力,另一方面它也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
會計學專業學生可以通過接受創業教育提高其創新能力,在創業訓練中培養創新思維和開拓進取的能力,有助于成長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創業型、復合型會計人才。
4 會計學專業實施創業教育的途徑
4.1 把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構建和完善會計學人才培養方案 就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者而言,許多高校教育管理者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針對少數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和就業行為,他們很難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質培養的內在價值,因而不愿在教學層面推進全校性的創新創業教育,更不用說將其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規劃了[3]。創業教育是適應時展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是一種素質教育,必須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規劃,列入常規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調整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增加通識教育課程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創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以開展全員化系統化創業教育,結合專業核心課程進行創新創業意識滲透,這是會計學專業進行創業教育的核心。在課程設置方面,把《創業學》、《大學生創業導論》、《創業管理學》、《創業財務管理》等課程作為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普及創業知識,同時加強對創業有很大幫助、實踐性強的原有課程,例如《審計實務》、《審計案例分析》、《財務會計案例分析》、《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灌輸創業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和風險規避能力。
4.2 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主體互動式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實際需求,不利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調查顯示,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校外實踐、小組討論這些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更受學生歡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交流、團隊合作、頂崗實習,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主體性,形成教與學的有效互動,提高創新性教學方法的使用程度和實際效果,可以有效激發會計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就會計案例、審計實務、企業營銷案例進行分組討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理性思維。
4.3 依托第二課堂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會計學專業第二課堂實踐活動是會計專業課內教學實踐活動的有益補充和發展,主要注重學生創業創新意識、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最能體現創業教育的特點和性質,最能激發學生的潛能,為實現學生的創業活動面向現實需求創造了條件[4]。利用第二課堂活動,注重塑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組織舉辦會計信息化比賽、會計案例大賽、點鈔大賽、沙盤模擬大賽等學科技能競賽,組織 “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創意作品大賽、營銷策劃大賽、課外科技學術作品大賽,組織學生廣泛參與社會調查,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有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其自信樂觀、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創業品質。
4.4 搭建創業實戰新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把創業教育融入實習、實訓、創新性實驗、開放性實驗、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充分利用實踐環節對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綜合素質提高的積極作用,提升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加強校企合作,創設創業基金,建設高校創業園或建立校外創業實踐基地,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吸引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入創業園進行實習,對于比較成熟的創業項目,可以在創業園中成立工作室或創辦公司,進行創業實戰。會計學專業學生可以結合專業提供創意,成立財務管理與咨詢類的公司開展業務。
參考文獻:
[1]楊政,殷俊明,宋雅琴.會計人才能力需求與本科會計教育改革:利益相關者的調查分析[J].會計研究,2012(1):25-35.
[2]李家華.創業教育亟須突破三大困境[OL].jyb.cn/high/sjts/201206/t20120615_498742.html.
會計信息化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和會計學專業復合而成的交叉性學科,其課程設置主要包括計算機類課程、會計類課程和交叉類課程。工科專業下的會計學方向實際上就是指會計信息化或者計算機在會計的應用。從圖1中可以看出,真正體現會計信息化特色專業的課程應是交叉類課程的設置,相應地承擔這部分課程的教師應該具備會計學和計算機復合型專業知識,而這也是當前教師隊伍中所缺乏的。以江西理工大學軟件學院為例,計算機類課程由信息工程系承擔,而會計類課程由經濟管理系承擔。會計信息化方向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見圖11.計算機類課程設置。表2給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會計學方向計算機類課程設置情況。從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校都開設了主要的計算機核心基礎課程,如計算機導論、C/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JAVA程序設計、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概論、軟件工程、面向對象技術等。此外,有些學校開設了信息安全技術、信息資源管理、軟件項目管理等不同程度的交叉性課程。2.會計類相關課程設置。表3給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會計學方向會計類相關課程設置情況。從表3中可以看出,會計類相關課程可分為:經濟管理基礎課程,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金融學、市場營銷、經濟法等;會計專業核心課程,如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公司戰略管理、稅法等。從表3中也可以看出,軟件工程(會計學)在課程設置上呈現出以下特點:①本著會計核心課程優先原則,將會計的核心專業課程幾乎全部開設;②經濟管理類課程選擇性開設,一般主要開設管理學、宏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經濟法等基礎課程,其余課程在課時剩余時開設;③相對于純會計專業,一些例如財務報表分析、會計制度設計、會計發展史、納稅會計、金融會計、預算會計、資產評估等課程,因總課時限制未進行設置或放入到選修課中。3.交叉課程設置。表4給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會計學方向交叉課程設置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以下幾個特點:①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設置的交叉課程一般主要包括會計信息系統、ERP、財務軟件應用等,但四個學校具體所設課程又不盡相同;②以江西理工大學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為例,交叉性課程可以分為理論復合型課程和實務復合型課程;③計算機審計方向的交叉類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審計實務、信息系統審計、計算機審計數據采集與分析等;④有的學校設有特色的交叉類課程,如金融信息系統、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ERP沙盤應用等。
二、培養模式
1.人才培養的基本情況。表5給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會計學方向人才培養基本情況,從表5中可以看出:①除大連交通大學外,其他學校均采用了四年制大學本科教育。②除大連交通大學授予管理學學位外,其他幾所院校皆授予工學學位。③關于培養目標及要求方面,大部分學校設置相關專業主要在于培養應用復合型人才,強調學科專業的融合與交叉,而江西財經大學在強調復合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④大連交通大學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進行五年制本科教育,授予管理學學位的同時,可授予第二學士學位。2.培養方向。以江西理工大學軟件學院為例,其《2010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軟件工程(會計學)規定了兩個方向,方向1為具有軟件背景的會計學方向,方向2為具有會計學背景的軟件工程方向,具體課程設置模塊見圖2和圖3。圖2給出的是具有軟件工程背景的特色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模塊,從模塊中可以看出,公共基礎課占40%,剩余的60%中軟件工程課程18%,專業方向課42%,專業方向課占多數,故將軟件工程作為背景。而圖3給出的是具有特色專業背景的軟件工程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模塊,從模塊中可以看出,公共基礎課占40%,剩余的60%中軟件工程課程42%,專業方向課18%,軟件工程課占多數,故將專業方向課作為背景。以江西理工大學2010級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為例,總學分為205.5分,公共基礎課74個學分,占36%,會計學方向課程88個學分,占42.8%,軟件工程課程43.5個學分,占21.2%。而大連交通大學學分制要求,五年內總學分不少于283分,其中公共基礎教育91個學分(32%),會計學專業教育73.5個學分(26%),軟件工程專業教育50.5個學分(18%),實踐教學68個學分(24%),若將實踐教學內容依次拆分為公共基礎課、會計學方向課和軟件工程課,其各自所占比例與江西理工大學基本相當。從兩所院校的實際課程安排看,兩校的軟件工程(會計學)人才培養方向更傾向于軟件工程背景的會計學方向,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大連交通大學授予管理學學位也是合理的。
三、工科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的認可度較低
以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為例,目前該專業認可度較低。在學生報考時,很多考生和家長會有疑慮,對該專業存在質疑。質疑的理由無非是:①軟件工程本身就是新專業,設立時間不長,教學質量存疑;②收費較高,高校設置該專業招生的動機受人質疑;③會計學放到軟件工程下說法新鮮,沒有相關專業知識背景的考生和家長難免對該專業遲疑。在學生畢業時,學生找工作和考研時處于比較尷尬的局面,主要表現為:①考公務員時,該專業的學生因授予工學學位,故不能報考會計學相關專業的職位,只能看作是計算機類的考生。②考研時,面臨兩難的抉擇,很多文科生在報考計算機類或軟件工程類專業時望而卻步,大多數學生選擇了考會計專業研究生,但是面試時該專業是否被會計系教師或報考學校認可也尚未得知,何況有的學校會計學碩士在進行調劑時明確限制外專業調入,軟件工程(會計學)是否能被看作是會計學相關專業尚無準確定論。③就業時,很多招考會計的單位都會對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的學生有些遲疑,懷疑這個“雜牌專業”。的確,類似軟件工程(會計學)這種跨學科的復合型專業現在社會認知度還較低。
(二)課程設置難度較大
從上述現狀中也可以看出類似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的難度系數較高,主要表現為:①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的學分相對于其他專業較多,具體表現為門次多且很多都是高學分的課程。②各高校無論在設置計算機類課程、會計類課程、交叉類課程時都各不相同,說明目前在高校尚未存在著統一的課程標準。③課程設置偏重于計算機類還是會計類沒有準確的定位,各分一半顯然效果不佳,但過分偏重一方,另一方則會較弱,以致無專業深度。④在安排完計算機和會計核心課程外,沒有較多的空間再安排管理類或經濟金融類核心課程,所以很多學校只開設了管理學、宏微觀經濟學等寥寥幾門,這顯然是不夠的。⑤有的高校在三年級時嘗試分方向進行培養,除授課和課程安排上有難度外,這種做法又會使學生對該專業更加疑惑,不知該如何自我定位。⑥軟件工程專業偏重于實踐應用環節,往往大四一年是在外實習,從而使在校學習的時間大大減少,課程設置難度大大提升,很多課程處于很難取舍的狀態。
(三)專業學習難度較大
從教學的角度看,類似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教學安排難度很大,計算機類課程可由計算機學院或系部承擔即可,會計管理類課程由經管學院或系部承擔即可,交叉類的課程由相應的專業老師負責即可。但是,從學習者即該專業的學生角度看,學好跨學科專業難度較大,特別是這種橫跨工學和管理學兩個大學科門類的專業。其難度較大的原因包括:①學習該專業的學生中有一部分為文科生,學習離散數學、C語言、Java語言等相關計算機課程難度較大,有的無興趣,勉強通過考試而已。②計算機相關課程知識多屬于顯性知識,且結構化特征顯著,而會計管理類知識多屬于隱性知識,很多是需要經驗的體會,且非結構化特征顯著,兩者之間的差異性顯著,勢必會造成初學者無所適從,從而增加學習的難度。③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課程較多,很多是高學分,這也無疑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在一個學期內要吸收和消化平均十幾門課程知識,難度較大。
(四)復合性較弱
跨學科交叉類專業設置的成功關鍵取決于交叉性意識的強弱,其理想的結果為強會計強計算機,但往往會造成強計算機弱會計、強會計弱計算機,甚至弱計算機弱會計,究其原因在于復合型較弱,具體表現為:①由于單獨的計算機課程和會計類課程設置較多,且總學分有限,故復合型課程的門數和學時有限,學習不能深入。②在單獨的計算機課程和會計學課程講解時,是完全獨立的體系,日常教學中往往呈現“兩張皮、無交叉”。③既懂計算機又懂會計的教師少,復合意識本身就不是很強。④目前大多數學生只是單純地學完計算機和會計類課程,沒有主動意識將兩者有效地進行結合,而很多復合型課程在第6、7學期開設,此時很多學生忙于考研和就業,學習精力不集中,故復合效果大大降低。⑤社會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持續性有效需求還比較弱,現在大多數還只是停留在會計軟件的應用操作上,普通會計學生也可以完成,更專業、更高端的會計信息化人才需求尚待進一步激活。
(五)人才流失
從長遠看,會計信息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且勢必會受到社會的認可和重視,但目前高端、持續性有效需求尚未完全形成,故勢必會造成大量復合型人才的流失。而且,這種流失現象已在學生未畢業時表現出來:①很多學生選擇該專業時具有盲目性,有的是好奇心驅使,有的隨意填報,更有的是為了低分錄取有本科讀,因此很多新生在進校時就明確不會從事該行業;②計算機類課程的難度使部分學生畢業時更愿意從事純會計工作;③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就業對口的會計管理類軟件公司人才需求量小于供給量,就業環境和工作壓力也使得很多學生望而卻步。
四、建議與對策
軟件工程(會計學)等類似專業的出現適應了當前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是新興商務軟件產業在教育上的一種反應,與重慶理工大學等學校所開設的會計學(會計信息化)專業對應,都是培養復合型的會計信息化人才。不同的是一個是在軟件工程工科背景下復合,一種是在會計管理學科背景下復合,所以兩種專業設置的出發點和培養目標是相同的,只是培養方式和具體的培養要求有所不同。其實,在會計學科與之類似的專業設置還有法學(法務會計)、會計學(法務會計)。會計信息化和法務會計可以堪稱會計學科類兩大經典的跨學科復合型特色專業,本文從以下方面探索如何促進軟件工程(會計學)等類似專業更好地發展,盡早擺脫當前的尷尬局面。
(一)提升專業認知
既然明白了會計信息化和法務會計等類似學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那么政府、教育界、會計界、企業乃至全社會都應該逐步達成共識:無論是哪個特色方向,我們都應該認為它和財務管理、審計學一樣是會計大類專業,同時也可以被認為是計算機類或法學類專業,提高該類似專業在社會的認可度,讓畢業于該專業的學生們享受他們本來就應該有的但遲來的待遇。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朝就可以實現的,這需要政府、教育界、會計界領導的重視與推進,需要我們該學科領域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更需要該學科領域學生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全面提升軟件工程(會計學)類似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提高其社會競爭力,進而提高該專業的關注度和知名度。無論是該學科領域的教師、學生,還是從事該領域的工作者,我們都應“韜光養晦、居安思?!?,堅信一個理念,即復合型專業的明天是光明美好的,而走往美好明天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斷推進該學科領域的發展和深入。
(二)校企合作與雙學位式培養
提升軟件工程(會計學)等類似專業的認可度不是一朝完成的,目前就業和考研時的尷尬局面依然會存在,為緩解這種尷尬局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嘗試:①繼續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將用友、金蝶、新中大、浪潮等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商務軟件企業引進學校,走向課堂,實現“校內培訓、校外實習、推薦就業”全方位的互利合作模式。②借鑒大連交通大學培養模式,五年制培養雙學位人才,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兩大學科基礎知識、進行充足的校外實習和畢業實踐,也可以讓學生在就業時有了雙重保障和多種選擇。③鑒于四年制的限制,學??刹捎秒p學位的培養模式提升該學科學生的競爭力。對于那些有精力和能力的學生而言,可以開設會計學、財務管理等管理類專業的二學位,著重開設非會計核心類的其他會計相關課程以及經濟管理學科的其他課程,本著不重復設置課程的原則即可。在學生修得一定學時,獲得相應學分的前提下授予管理學第二學位。畢業工作時,工學和管理學雙學位證書勢必會對就業有所幫助。
(三)二維式復合課程體系設計
圖4給出的是二維式復合課程體系設計圖,橫軸代表會計類課程,縱軸代表計算機類課程,有四個交叉點。其中:A代表理論層次的復合或交叉,是將會計、管理與計算機相融合而成的交叉性課程,比如:會計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ERP、信息系統審計、信息系統項目管理、信息系統資源管理、計算機財務管理等。B代表基于會計、管理理論思想的計算機實踐環節,是指將會計、管理應用到計算機實務中,嚴格意義上講很難剝離出該類課程,因為計算機作為應用工具,往往是將其思想應用到其他領域。C代表計算機實務與會計、管理實務的融合,主要是指信息系統軟件開發技術的實踐環節,即利用面向對象技術、Java設計語言等軟件開發工具進行會計軟件、財務管理軟件、審計軟件的開發,設計出簡單、易操作的管理類應用系統,比如工資系統的開發等。D代表基于計算機軟件開發思想的會計、管理實踐,即計算機在會計、管理領域的應用,該類交叉性課程復合性較強,主要有財務軟件應用(各類主流軟件的實踐操作環節,如用友U8.72、金蝶K3、SAP等)、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數據挖掘或數據倉庫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計算機審計實務、ERP沙盤應用(企業模擬經營)等。由此可見,在二維式復合課程體系設計圖中,強叉課程主要是將計算機理論與會計、管理的理論與實務相融合,在本科教育中更多地偏重于該類課程的設置,但應該注意的是,在條件適合的情況可設置會計信息系統軟件開發實踐環節,提高學生開發動手能力。
(四)強化復合與交叉
軟件工程(會計學)等類似專業是否成功關鍵在于復合性和交叉性,不是計算機知識和會計知識的簡單疊加,而是“整合”。李剛(2008)曾在文中建議基于整合觀念的AIS學科知識體系構建應從專業層次和課程層次展開,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的設立已基本實現專業層次的構建。至于課程層次的構建,筆者認為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按照二維式的復合課程體系在理論和實踐環節開設復合型課程,強化知識的交叉和復合;二是在會計信息系統、計算機審計、財務管理信息化、軟件項目管理等復合性課程教學中,應淡化知識的簡單疊加,強化知識的整合和交叉,應突出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管理知識的特色,應重視信息系統的需求分析和設計,并通過案例分析等實踐環節強化知識的整合,提升教學效果。
(五)準確的專業能力定位和人才分流
無論是軟件工程背景下的會計學方向(方向1),還是會計學背景下的軟件工程方向(方向2),無非都是在說明軟件工程(會計學)專業該如何進行準確定位。實際上是在討論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應偏重于計算機還是管理,在培養中不可能對半分,肯定是有所偏重的,但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出既懂計算機又懂會計的復合型人才。其實,軟件工程和會計信息系統學科中強調信息系統開發應遵循結構化的開發思想,即堅持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和系統實施三步走。前兩步的實現既需要扎實的會計學知識,熟練掌握會計流程,處理會計業務,又需要應用軟件工程的開發思想和方法,對會計信息系統進行需求分析和設計,基礎的程序編程語言也是必須的。最后一步是系統實施和維護階段,或者主要是程序編程階段,需要軟件工程師來完成。
【關鍵詞】 高校運行成本;成本計算;類別法;基本原則
當前,在人力、財力、物力有限的條件下,各高校紛紛提出了要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在高等教育日益國際化的今天,高校運行成本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校的競爭力。高校運行成本又影響著政府、高校的決策,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而國內外對此研究的不多,也沒有統一的原則、方法,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就高校運行成本計算應該遵循什么原則、具體計算方法等作一些探索。
一、高校運行成本計算的幾個理論問題
(一)高校運行成本的概念
高校運行成本是高校為學生提供教育服務而消耗的資源價值總和。它是機構成本,這里不考慮機會成本。
(二)高校運行成本計算的基本原則
1.權責發生制原則。即應該以權利已經形成和義務已經發生為標準計算高校運行成本。
2.學年制原則。在日歷年度內,新生入校人數與畢業生離校人數可能有較大的變化。在此情況下,若以日歷年度,可能導致運行成本在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發生不合理的轉移,造成成本數據不準確。因此,要采用學年制。
3.分類核算原則。高校向不同類型、學科類別、不同層次學生提供的教育服務不同,由此而產生的高校運行成本也不盡相同。
4.可操作性原則。一些不易界定與高校運行成本關系的支出,依據可操作性原則確定是否納入運行成本以及分攤成本的比例。如離退休支出,我國高校至今還沒有實行養老統籌制度,不宜計入當期高校運行成本。
(三)高校運行成本項目組成
關于高校運行成本項目的組成,專家學者均有不同的看法。基于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按照其經濟用途分類的考慮,筆者認為成本項目由教學人員費用、科研費用、學生事務費用和管理費用組成。
二、類別法下高校運行成本計算的基本程序
類別法是以本??粕?、碩士生、博士生類別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其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對象為高校及其培養的本??粕⒋T士生、博士生。
第二,劃分應計入和不應計入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界限。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減去不應計入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即為應計入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高校運行成本計算的內容必須是學生在接受運行服務中發生的各種耗費。不應計入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如,離退休支出、經營支出等,要單獨進行歸集,應從高校運行成本計算的內容中扣除。
第三,應計入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減去不應計入本期的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即作為本期高校運行成本。應計入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有些與本期學生培養有關,有些與以前或以后期間的學生培養有關。這里的“本期”是指本次成本計算期間,通常為一個學年,不是本月。學生培養周期為3至5年,學生學習一門課程,短的幾個月,長的達到1年,因此每月計算成本沒有意義,采用一個學年計算成本比較合適。而高校固定資產購置費、大修理費、基本建設支出產生的受益期是跨學年的,因此,為準確計算成本必須對這些費用支出進行分攤,從應計入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中減去不應計入本期的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余額為應計入本期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高校固定資產購置費、大修理費、基本建設支出以折舊、待攤或預提處理的形式分期計入高校運行成本。
三、類別法下高校運行成本計算操作實務
高校運行成本計算應該根據會計及其有關資料的教育費用進行。教育費用按其計入方式不同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直接費用是可直接計入本期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間接費用是需要分配計入本期高校運行成本的費用。
分配間接費用的方法主要有標準學生折算法、學生人數比例法、學分比例法三種。標準學生折算法是按照各類學生折算為標準學生分配間接費用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以本科生為標準生,其折算系數為1,然后將同專業??粕?、碩士生、博士生分別按一定的系數折算為標準生。計算公式為:
某校某學年在校生折合人數=某學年在校本??迫藬? 某學年在校碩士生人數×1.5 + 某學年在校博士生人數×2 + 某學年在校來華留學生人數×3+ 某學年在校網絡教育生人數×0.1 + 某學年在校夜大、函授、自考學生人數×0.3
學生人數比例法是按照學生總人數的比例分配間接費用的方法。學生人數則按年初學生總數與年末學生總數平均計算,分為兩種方法,計算公式為:
學校平均在校生數=該年各月末在校生總數/12(人數均為折合數)
學校平均在校生數=(年初學生數×8
+年末學生數×4)/12
學分比例法是按各類學生的學分比例分配間接費用的方法。
(一)教學人員費用
教學人員費用是高校為培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教學及教輔人員費用,以及對教學者個人和家庭的無償性補助費用。應關注的問題:
1.教學及教輔人員的工資含有“雙肩挑”人員課酬。“雙肩挑”人員即既從事教學又從事行政的人員,其講課、指導論文獲得的課酬應計入成本。以學校名義辦的短訓班,收入全部上繳學校,按照配比原則,支出也應該計作學校的,其中,付給教師的課酬應計入成本。而各系院自己辦的短訓班,付給教師的課酬不應計入成本。
2.教輔人員的工資是圖書館、網絡中心等部門人員的工資。教輔人員通過提供各種服務使學生從中受益。因此,教輔人員的工資應計入成本。
3.不能分清的教學人員、教輔人員間接費用,分別采用學分比例法、標準學生折算法分配。教師的課時在學分制下按照計劃課時可換算成學分,課酬多少與學分密切相關,課酬等采用學分比例法分配比較科學。本??粕c碩士生、博士生學分的含金量不同,為研究生授的課是較尖端的知識,備課的工作量較大,因此本專科生學分系數為1,碩士生、博士生學分系數分別為2和4。但這種定量準確與否,需在實踐中檢驗。教輔人員間接費用與課程設置、學分多少無關,而研究生讀的書較多,上網查的資料也多,應按標準學生折算法分配(標準學生的權數為:本??粕鸀?,碩士生為1.5,博士生為2) 。
4.對教學者個人和家庭的無償性補助費用。包括生活補助、醫療保險、住房補貼(包括住房公積金)。它是勞動者價值的重要部分,應計入成本。
(二)科研費用
科研費用是高校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專職科研人員的工資、津貼、獎金等。應關注的問題:
1.從事教育教學改革、外部縱項科研課題發生的各種費用,以及對研究者的無償性補助費用。高校為教育教學改革而設立的校內教育教改科研項目所發生的支出,對有關科研項目進行的配套資助與獎勵,承接的外部縱項科研課題所發生的支出,其與人才培養直接相關,而高??蒲谢顒邮歉叩冉逃顒拥闹匾M成部分,也直接關系著人才的質量和水平,這些費用支出應當計入高校運行成本。
2.科技服務費用支出??萍挤瞻M向課題、技術轉讓、技術咨詢,與教學活動沒有關系,其費用支出可以由專項資金來源所補償,不應計入高校運行成本。
3.科研用的房屋、儀器設備。科研中的資本性支出,通常形成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因其使用期限較長,應按照一定標準計提折舊,計入高校運行成本。
4.不能分清的科研間接費用。教師的科研成果是通過授課、指導論文讓學生受益,因此,科研間接費用采用學分比例法分配,計入高校運行成本。
(三)學生事務費用
學生事務費用是高校直接用于學生事務的各類費用開支。應關注的問題:
1.經濟資助。(1)獎學金,是指國家、企業、社會團體及個人在學校設立的各種獎學金,主要包括專業獎學金、社會獎學金、國家獎學金等。國家獎學金是政府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設立,學校還減免其學費;獲獎者的基本條件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習成績及個人品德優秀。(2)勤工助學,是學校通過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設立一些助學崗位,使學生通過勤工儉學,獲得一定的報酬。目前,各高校建立的勤工助學崗位,主要是參加校內實驗室、校辦產業的生產勞動和后勤服務等實踐活動。通過一定的勞動取得報酬,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自立能力。(3)困難補助,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撥出專款,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補助,學校也采取各種形式對他們予以資助;它是純福利性的。(4)減免學雜費,是指減收或免收學雜費,國家規定對學習農林、師范、體育、航海、民族等特殊專業的學生,免收學雜費;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區別情況減收或免收學雜費。這些經濟資助,是為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執行政府教育機會公平政策目標而采取的一種學生資助政策,能夠分清受益對象,均為直接費用,應計入高校運行成本。
2.學生活動費。學生活動費是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豐富生活而組織活動發生的費用,各類學生受益較均衡,應按學生人數比例法分配,計入高校運行成本。
(四)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是高校各行政職能部門管理教學、科研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包括行政人員工資、津貼、獎金、補助、日常辦公經費,以及未納入后勤社會化的人員經費、辦公費、固定資產折舊及大修理費等。應關注的問題:
1.后勤支出。高校后勤服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條件。近年來,一些高校后勤進行了社會化改革,引進社會資金擴建后勤設施。實行社會化的后勤部門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其支出(包括工資、津貼、獎金、補助、公用費用、固定資產折舊、修繕費等)可通過收費進行補償,因此這部分支出不應計入高校運行成本。后勤沒有實行社會化,由學校自辦后勤,后勤的收入(包括住宿費、餐飲收入等)作為學校收入的一部分,應該以后勤支出扣除有關收入的差額計入高校運行成本。
2.離退休支出。就離退休支出的性質看,它屬于社會保障性支出,是離退休人員勞動價值的延伸。根據配比的原則,在理論上高校運行成本中應該僅包括在職教職工離退休以后應支付的離退休支出,而不是指當期實際支付的離退休經費。但我國高校至今還沒有實行離退休準備金制度,離退休職工的離退休金、公費醫療經費和活動費基本上由財政單獨撥款。離退休支出并不是為學生提供教育服務而消耗的資源支出,不宜計入當期高校運行成本。在高校實行養老保險以后,高校按一定標準計提的養老保險基金可以計入高校運行成本。
3.資本性支出。要分清行政、教學及教輔等的資本性支出。行政、教學及教輔用的房屋、儀器設備以折舊的形式計入高校運行成本。這些支出,通常形成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因其使用期限較長,應按照一定標準計提折舊。圖書設備是固定資產,有關財務制度沒有規定折舊年限,折舊年限又不易估計,且高校圖書購置費穩定上升,本年的圖書購置費可直接計入高校運行成本,而不再以折舊的形式分期計入高校運行成本。
4.管理間接費用。這些部門主要從事管理活動,與課程設置沒有直接關系,但與學生人數多少有關,因此,按學生人數比例法分配管理間接費用,計入高校運行成本。
總之,高校運行成本計算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這里只探討了高校運行成本計算的一些問題。雖然這些看法、做法不夠成熟,但也是對我國高校運行成本計算的一種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 牛彥紹.高校運行成本核算原則及對象探析[J]. 財會通訊(理財),2008(11):84-85.
[2] 林鋼,武雷. 高等教育成本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預科生 漢語 書面表達 成因分析 策略研究
2013年,新疆已全面推行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簡稱“民族漢考”或MHK)。MHK是專門針對母語為非漢語的少數民族學習者漢語水平測試而研發的考試,在原HSK中等測試的基礎上增加了書面表達的測試。我院預科生的MHK過級率不是很高,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因為書面表達差而未達標。
一、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預科生漢語書面表達部分存在以下問題
1.沒有語體意識。語體詞匯混淆,學生在應用文的寫作中過多的運用口語化的詞語,分不清書面語和口語。使得書面表達不夠莊重,口語化色彩太濃。
*他是我的朋友,在新大上課(就讀、在讀)
2.句式選擇不當。
*①請你們好好批準。(祈使句)
*②請領導看看我的簡歷吧。(祈使句)
3.在書面表達中誤用單音節重疊形式。
*①有關領導看看我的求職信。(此處應該用審閱)
*②請領導想想我的簡歷。(應用抽空閱讀一下)
4.在應用文寫作中,亂用“啊、吧、呀、喲、吧”等語氣詞。
*①我除了自己的職業,還會唱歌呀?。ň淠┱Z氣詞是多余的)
*②啊,我有翻譯證。(另外,補充一點)
學生由于沒有注意到求職信中語言表達應有的莊重和語氣的懇切,表達過分直白,不夠委婉,顯得粗魯,不夠謙遜。沒有意識到漢語詞語的語體色彩。
5.誤用稱呼語。
①直呼單位姓名,不能恰當得使用敬語
*美的單位 招聘單位
②在求職信中,沒有體現出漢語表達交流中貶己尊人的傳統價值觀念
*如果你們單位錄用我,我一定會努力工作(應該用貴單位)
*希望你公司考慮一下我的求職信。(用貴公司較好)
6.表情達意不是很明確。
*①我看了你發的招聘廣告,讀了招聘啟示的內容。
*②如果你們收到我的要求,我從上班的第一天開始一定能做好工作,全心全意的為集團付出自己。(應該是付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以上兩個病句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理解詞的語義,誤用詞語,致使表情達意不是很準確。
7.亂用語篇銜接詞。
*①提醒,(此處應該用另外)我的地址是……
*②我是阿力木,今年22歲,大專畢業,學的是漢語言文學,我會計算機,(少了至于)工作經驗,(缺關聯詞因為)我在電腦公司干過,(缺關聯詞所以)有經驗。
以上兩個例句缺少顯性連接手段使得語篇呈現出銜接不夠緊密,語義表達缺少連貫性。
8.忽略漢語詞語的語義差異。
*①我還很好知道計算機操作。(我還熟悉計算機操作)
*②實現使用自己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所學的知識)
*③沒課的時間。(課余時間)
*④出了實習。(實習結束)
*⑤決定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對以上學生的錯誤語料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部分學生由于未掌握漢語的表達方式,直接套用母語的表達方式,而寫出錯誤的句子如例4;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記憶的偏差,造成形似語句產生的錯誤,如例5。這啟示我們在漢語寫作課的教學中應多做一些內容廣泛、話題多樣的話題,來提高學生實際運用漢語的能力。而從調研中發現,目前的漢語教學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導致學生在用漢語表達時,出現語義表達受阻或詞語和句式選擇能力不足的情況。
二、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預科生漢語書面表達中的成因分析
1.來源于民族聚集區學生的漢語基礎。我院近幾年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于南疆,學生的漢語基礎薄弱,部分學生連漢語拼音都不會。由于基礎較差,第一年的預科或者漢語強化階段的學習使學生一下子沉浸在漢語環境中,對于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學生來說是個挑戰,一些學生甚至反映聽不懂老師說什么。在預科漢語課程結束后,完全能聽懂專業課的學生僅為3.230%,表示大部分能理解的學生為41.94%,理解一半的為37.10%,理解少部分占到了17.74%。可以說,如何在短時間里提高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區學生的漢語實際應用能力,是漢語教育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
2.學生對漢語寫作不夠重視。對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四項技能掌握的程度,學生自我評價,掌握的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讀、聽、說、寫。對“經常練習寫作可以鍛煉漢語的綜合能力”的看法:62.5%的學生表示沒考慮過,30.98%的學生表示同意,只有6.52%的學生表示“不同意”說明對寫作學習的認識比較模糊。在回答“為什么不喜歡用漢語寫作”時,學生選擇的原因依次為:表達困難、不愛寫作、教學課枯燥等。這啟發我們應該注重寫作教學的實用性,注意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趣味性以及教學方法有效性的研究,在激發學生的寫作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多下功夫。
3.漢語寫作課教授現狀。通過對我院漢語寫作教師的訪談,我們了解到,教師在實施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可以參考的規范,缺乏相關的教學評價、學習效果評價的標準,隨意性比較強。另外,寫作課一般為每周2課時,面對學生寫作的諸多問題,教學時數略顯不足。在學生方面,由于學習主動性不強,所學知識得不到及時而有效的鞏固,雖然具備了語言輸出的基礎,但還是無法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三、提高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預科生漢語書面表達的策略
1.鞏固學生的漢語基礎知識。心理學認為,人的一生需要學習和掌握大量的知識,但這些知識并不是雜亂無章地貯存在人的大腦中,而是圍繞某一主題相互聯系起來形成一定的知識單元,這種單元就是圖式。從這個意義上講,語一言就是一個形成圖式的動態的過程。人類利用這種心理圖示不斷理解和生成語篇,每個節點的觸動都會激活這個網絡。用這一理論,在教學中可以積極營造激發學生運用心理圖示的情景,啟發學生發揮能動性和聯想力,最大范圍地在大腦中搜尋學過的詞匯和固定搭配及句式,使學習過的語言的建筑材料在多方面有所聯系,同時納入大腦的長時記憶的網絡之中。教會學生在語境中感知語言,在輸出中監控語言,是寫作教學的核心所在。教師還可以根據歸納、整理出來的學生語篇中的一些典型的、規律性的偏誤問題,結合語境設置,反復地、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和訓練,如讓學生運用存現句說明一個房間的布局,運用“把”字句敘述一道菜的具體做法等等。
2.強化語體意識。孤立的寫作任務對學生是一種壓力,尤其是對于主題和題材都不熟悉的寫作任務,學生更是“無話可說”。教學中可以通過文本重建和仿寫的形式降低寫作的難度。文本重建就是指導學生將聽過或閱讀過并且理解的范文再重新表述一遍,這不是考察學生的一記憶力,而是鼓勵學生用自己掌握的語言知識,組織語言材料進行可理解性輸出。然后指導學生模仿范文中的表達形式,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寫作。這樣先說后寫,說寫互動,最后落在漢語寫作活動上,作文的質量就有很大的不同。
3.強化語篇意識。漢語寫作訓練過程中,應該強化學生的語篇意識,正確運用各種銜接成分。在正確、熟練地運用漢語句子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句子的連接方式。教師在針對寫作和表達中句際間關系混亂,用詞不當的問題,重視常用應用文語篇的銜接手段的辨析和練習。言之,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寫作教學,在內容的選定時,首先要建立在對學習者基本情況的充分掌握的基礎上,本著促進學生語言發展的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加以實施。根據目前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要在強化基礎知識、掌握常用文體、增強語體、語篇意識等方面多做指導,突出寫作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特點,體現“精講多練”的教學要求。針對他們語體和語篇意識薄弱的問題,可以通過一定數量范文的學習,引導學生拓寬知識面,增強他們對漢語表達方面的語感,吸收和借鑒漢語語篇行文的典型結構方式,在寫作實踐或專項訓練中發現并糾正自己在字詞書寫、語法運用、組句成文等表達方面的錯誤。使學生逐步達到“不僅能分辨表達的對錯,而且能區別表達的優劣”的水平,從而使他們的漢語書面表達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盛炎.語言教學原理[M].重慶出版,1990,8.
[2]祝秉耀,傅億芳.漢語寫作教學導論[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
[3]李建宏,袁生武.漢語寫作中階[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