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

綜合性學習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綜合性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

當今世界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并面臨著“全球化”問題,如環(huán)境污染、非再生性資源消耗失控、人口膨脹、生態(tài)失衡、經濟與社會等等諸多現象。這些問題皆具備跨學科的綜合性質。學校是聯(lián)系學生和社會的橋梁,學校教育不可以對這些問題漠不關心。將教育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求得解決的方法是把有關社會問題的知識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因此各國均倡導綜合性學習。

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來看,綜合性學習的研究不僅僅是綜合性學習內容的研究,同時也是涉及學習理念、學習活動方式、學習管理及評價等在內的系統(tǒng)化研究。從本質上來說,綜合性學習包括目標、內容、策略、活動、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筆者認為,綜合性學習的實施能否實現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使學生掌握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質量。因此,對于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研究將成為未來綜合性學習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

同時,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技術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學習方式。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為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條件和支持。

從教學設計理論的觀點來看,由于受建構主義理論的影響,教學設計的內涵由教學活動設計的理念,轉向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因此,沒有系統(tǒng)的活動設計,綜合性學習也就無法順利實施,也無法取得好的效果。據調查研究發(fā)現,目前我國對綜合性學習活動設計的研究剛剛起步,筆者在此提出問題,拋磚引玉,期待廣大學者專家們共同對其進行研究。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綜合性學習活動是伴隨著綜合性學習而產生的,20世紀以來綜合性學習逐漸受到各國教育界人士的重視,具有綜合能力人才的培養(yǎng)被提到各國教育議程上來,各國都制訂了相應政策、措施和計劃大力倡導綜合性學習。

日本自1971年中央教育審議會咨詢報告提出教學觀念的轉變,即從偏重知識教學向突出學生自學、自我思考教育目標的轉變。到目前逐漸研究、實驗發(fā)展出一種日本獨特的教育方式——綜合性學習。為了實現“生存力”的培養(yǎng)目標,在教學活動方式上突出了主體性的、探究性的問題解決學習,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階段的規(guī)律,采取不同形式的問題解決學習,是當前日本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基本方式。

美國在這方面也有比較突出的研究。其中“探究學習”和“發(fā)現學習”就是針對理科教學提出來的。探究學習是20世紀50年代后期美國掀起的“教育現代化運動”中提出的主張,這個主張與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一樣,要求在學校教育中反映現代科學的成果和方法,注重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杜威認為應該在活動中設計問題,讓兒童去探究以前從來沒有接觸到過的問題而使兒童的思維到達一個新的境界,使兒童在解決了這個問題后,不僅獲得了有關該問題的知識、經驗,而且還獲得了思維的策略。他研究了人的思維,并據此提出了思維五步說,作為活動課程設計和兒童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即按照暗示,問題,假設,推理,經驗這五步來設計活動課和指導兒童,只有這樣,兒童的探究能力才能獲得發(fā)展。

從國外不同國家開展綜合性學習的實際來看,雖然對綜合性學習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但對于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主要集中在:

綜合性學習活動方式、學習形式靈活多樣。綜合性學習的活動方式主要有問題解決學習、設計學習、體驗的實踐的學習、合作學習、以及信息處理的學習。在學習形式上有小組學習、同年齡段的集體學習和跨年齡段的集體學習。

信息技術應用于綜合性學習已成為共識。信息技術已作為必備工具,來幫助學生搜集信息、建構數據和事件模型。運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在進行如與科學、技術、社會等相關的課題學習活動過程中,可以掌握多種實踐技能。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在我國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存在著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相類似的學習活動形式。如在70年代和80年代中出現的“課外活動小組”和“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等活動,以及目前正處于實驗當中的“研究型課程”與各種活動課程。這些活動從不同程度上體現了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部分過程,為綜合性學習活動設計提供了經驗,為綜合性學習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80年代后期,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等地已分別在點和面上進行了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例如,上海市有人提出跨學科課程計劃模式。這種模式包括兩種組織方式:一是以某一學科為主開展的跨學科活動或教學;二是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開展的跨學科活動或教學。認為“跨學科課程計劃的潛在特質是綜合學習與綜合課程的交互推進”。

90年代初期,活動課程被首次正式納入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我國中小學長期實行的以學科課程為主體的單一課程結構由此得到根本改觀,活動課程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活動課程的普遍開設,為廣大中小學生自由舒展身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因此受到了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廣泛歡迎。活動課程的研究與實驗是90年代中小學課程改革中最活躍、最富有生機與活力的一個領域,對課程改革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我國在90年代開設的活動類課程,部分地區(qū)和學校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學、自主學習的研究等以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確立的“綜合實踐活動”。都充分說明綜合性學習活動在我國得到日益廣泛的重視。

三、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特征

綜合性學習活動具有如下幾個特征:

1.活動方式的綜合性和多樣性

這里所提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多樣性,是指為實現某一(或某些)綜合性學習目標、完成某一綜合性學習主題(或課題)往往采用多種相關的活動及其方法,這些活動彼此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綜合的。而且,綜合性學習活動打破學科之間學習活動的界限,加強學科間學習活動的橫向聯(lián)系,注重學科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實踐的結合。

2.活動空間的廣闊性

綜合性學習活動范圍的廣闊性,決定了其學習環(huán)境擴大化的特點。它不可能局限在狹窄、封閉的教室空間范圍內開展活動,而是需要在廣闊的、開放性的真實空間范圍內進行。

3.活動時間的靈活性

根據綜合性學習的特點,需要柔軟而彈性的安排學習活動時間。應該是由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來決定教學時間,而不是由教學時間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應考慮由學生們來支配綜合性學習活動時間,讓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學校在安排時間時要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特點,并根據學習內容的要求確定不同單元學習時間的長短。轉貼于

4.活動過程的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

與各門學科學習活動相比較,綜合性學習活動不是以掌握系統(tǒng)化的書本知識為主要目的,而是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性能力為主要目的。在學科課程中,各種學習活動如練習、操作,甚至實踐,都難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學科固有的知識體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學科知識,形成基本技能。但綜合性學習活動則鼓勵學生進行多向思維,從多角度全面認識同一事物,鼓勵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進行有價值的創(chuàng)造。此外,綜合性學習活動認為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活動的意義在于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5.活動的主題性

綜合性學習活動并不是盲目的、無序的活動。通過實踐研究表明,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需要緊緊圍繞某一主題,或稱為課題。目前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大都采取主題的形式,如以概念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以方法為中心、以過程為中心等等。主題性的強弱將直接影響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效率。主題性越強,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目標就越明確,效率就越高,效果也就越好。

6.活動的實踐性和社會性

當前,綜合性學習活動主要采取探究性學習、社會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操作性學習等多種實踐性學習活動,對課堂教學空間和教材加以拓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學生的探究發(fā)現、大膽質疑、調查研究、實驗論證、合作交流、社會參與、社區(qū)服務以及勞動和技術實踐等作為重要的發(fā)展性教育活動。在這些學習活動中,注重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引導學生自覺地把直接經驗學習和間接經驗學習相結合,發(fā)展實踐能力。

7.活動組織的彈性

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形式要考慮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還要考慮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這兩方面反映了新的“個人和共生”的教育模式,它要求通過個人與共生之間關系的建立,使學生確立具有個性的自我,以及通過個人之間的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和相互合作而建立起共生的關系。以這種模式進行組織學習活動,主要采取的是“個別學習活動”、“小組學習活動”和“全體學習活動”的方式。

此外,各地和各個學校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自主設計組織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

8.活動指導的協(xié)作性

綜合性學習從體現學生個性、個別發(fā)展的要求出發(fā),強調多個教師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從而分擔不同的教學指導任務,為此人們提出了TT(合作教學)的指導體制。這樣,可以滿足學習活動特點需要,適應個別差異,擴大協(xié)力指導范圍。

四、信息化環(huán)境下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設計

(一)設計基礎——活動教學

活動教學思想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發(fā)展的過程。最初提出的活動教學,是反對摧殘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強制性教學,反對純書本學習,提出尊重兒童的個性,主張讓兒童通過觀察、考察、游戲和勞動等活動來理解事物、獲取經驗。其后盧梭、裴斯塔羅齊、福祿貝爾、杜威、皮亞杰推動了活動教學思想的發(fā)展。我國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開展的“生活教育”和陳鶴琴先生的“活動教育”實驗為活動育人積累了有益的經驗。發(fā)展到現在,新型的活動教學是對包括杜威“做中學”在內的各種活動教學的揚棄和發(fā)展,它是指“以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為核心的一種新型教學觀和教學形式”。“以活動促發(fā)展”是活動教學的靈魂,重視活動的價值和活動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

(二)綜合性學習活動設計流程

我們在實驗學校開展綜合性學習已經有一年多時間,通過這一年的實踐,在對實踐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從教師開展活動教學的角度初步構想出如圖所示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設計流程。我們按照時間和空間兩個緯度對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設計。時間上將活動的設計分為三步:活動準備階段,活動實施階段,活動結題階段;空間上從不同角度對活動進行設計,包括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信息化環(huán)境下師生交互的活動。這樣便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設計在平面上拆分為九塊,每一塊又包含各自對應的子活動序列。這種方法便于中小學開展綜合性學習時進行操作。

第2篇: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 實時性分析;CAN總線;CANScope;混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4-0072-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CAN bus has been welcomed by many enterprises with its high effi-

ciency, strong compatibility, low cost and so on. In order to make colleg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technology of CAN bus, and analyze real time CAN bus by CANScope analyzer, in this paper, a mixed initiative teaching mode was put forward to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operate CAN bus.

Key words real time analysis; CAN bus; CANScope; hybrid tea-ching mode

1 引言

隨著現代生產系統(tǒng)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CAN總線技術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適應現代企業(yè)的l展需求,我國一些高校也開設了CAN總線實驗教學課程,建立具有多層網絡的實驗軟硬件平臺,讓學生充分了解并初步掌握CAN總線技術。但目前大多數高校對于這門課程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傳授知識型教學模式,對實踐教學的認知不夠,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導致學生缺乏實踐的機會,學習效率較低。

揚州大學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優(yōu)勢互補,從而形成一種增強學生認知效果、提高動手能力的混合教學模式。在上課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利用CANScope分析儀對CAN總線教學實驗平臺上的實驗進行實時性能分析并當場對學生進行指導,將傳授知識跟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既能夠提高教師的引導作用,也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1],

讓學生的認知不僅僅停留在書面層次,更能夠熟練面對實驗中的各項突況,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2 CAN總線實驗教學平臺與CANScope分析儀概述

現場總線是利用一定的介質使數據傳輸與交換能夠在現場總線的控制設備與遠程計算機之間實現的新技術[2]。CAN總線因為其突出的實用性、可靠性成為目前最具發(fā)展前景的現場總線之一。CAN總線實驗平臺包含配套的iCAN模塊,涉及CAN-bus網絡通信、CAN協(xié)議輸入輸出控制、PC軟件編程等技術內容,可以實現開關量控制、模擬量輸入輸出控制、光電檢測以及電機啟停、轉速、轉向的一系列控制,體現了分布式網絡控制的優(yōu)越性[3]。而CANScope分析儀是對CAN總線進行開發(fā)與測試的專業(yè)工具,它整合了存儲示波器、網絡分析儀、誤碼率分析儀、協(xié)議分析儀及可靠性測試等工具,可以對CAN網絡通信進行全方位評估與檢測[4]。

3 實時性分析

實時性是網絡控制系統(tǒng)性能的重要體現。就CAN總線而言,當消息響應時間小于規(guī)定的截止期時,就認為符合實時性要求[5]。如何解決延時問題,避免系統(tǒng)分析復雜化而影響信息傳輸,這是網絡控制系統(tǒng)研究中的關鍵。如圖1(a)所示,發(fā)送器的兩個隱性位置中,應答信號的顯性位為顯性,則說明有應答;而根據圖2(b)所示,可判斷出信號發(fā)送失敗的原因是應答信號的顯性位由于導線材質的延時,造成應答界定符被發(fā)送器判斷為顯性。

4 問題解決方案

打開CANScope分析儀,在記錄好的CAN報文界面中的工具欄中點擊“傳輸延時”按鈕,進行延時分析,如圖2(a)所示。

圖2(b)為延時統(tǒng)計表,可以通過對應序號尋找到對應幀。統(tǒng)計表中給出延時等效的導線長度,可以與標準極限長度對照。為了保證穩(wěn)定運行狀態(tài),若傳輸延時達到0.5倍的位時間,理論上可以稱為最大傳輸距離,理論傳輸距離需要控制在70%。因為每一個節(jié)點都有隔離,所以發(fā)送節(jié)點發(fā)出的報文就已自帶延時,并且傳輸是雙向的,所以得到結果:0.5×0.7×0.7=0.245。在測量點測到的最大延時節(jié)點的傳輸延時,要采取措施控制小于0.245倍位時間,比如2 M波特率,要控制最大值小于490 ns,不然有可能應答錯誤。考慮到不同節(jié)點測試點引起的延時也可能不同,測試點通常放在邊緣兩端來檢測邊緣的兩個節(jié)點發(fā)出的報文,從而算出總線的最大延時。

圖2(c)所示用于測量到總線最大延時。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假設測量延時的幀是最右邊的節(jié)點發(fā)出來的,測量點如果在最左端,則最大應答延時只包含最左端節(jié)點的電路延時;測量點如果在發(fā)送節(jié)點這端,則最大應答延時為整體導線延時加最遠端節(jié)點(即最左端)的電路延時。

5 混合教學模式探究

混合教學模式的必備條件 教師應提供給學生多種機會將所學CAN總線知識進行實踐性的訓練。雖然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實踐環(huán)境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也尤為關鍵,學生在學習環(huán)境中必須要有高度的自覺性。另外對于CAN總線知識的掌握也是重要前提。實踐過程中主觀能動性必不可少,對于實時性分析的結果要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案甚至能夠舉一反三。

在混合教學模式中,師生是一個共同體,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組織實踐活動、設定教學目標、避免學生錯誤的討論方向、引導學生正確使用CAN總線設備等起到關鍵的主導作用,學生通過解決CAN總線實時性分析的實驗進行自主探究,充分發(fā)揮主體性。

混合教學模式的益處 考慮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難以得到發(fā)揮,利用CAN總線實驗平臺、CANScope分析x等設備來進行實踐性教學,可以起到不錯的效果。學生親自做CAN總線的實時性分析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教師可以從旁進行指導,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實踐性教學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促進教師跟學生之間的交流,避免教師單方面講授知識,學生通過手腦并用來促進知識的吸收消化。

在CAN總線實時性分析的實踐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環(huán)境的支持會促進學生對上課所學知識的理解、個人認識的建立與學生間的交流,從而解決真實問題,提高自身創(chuàng)造能力。提供這樣一種教學環(huán)境,學生之間的合作是必然的,這對于人際交流的培養(yǎng),測試、掌握對所學知識產生的認知與理解是有益的。

6 結束語

隨著工業(yè)自動化繁榮發(fā)展,CAN總線作為最具發(fā)展前景的技術之一,培養(yǎng)這方面的人才也成為高校的必修課,如何有效地讓學生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是教學中的重點。基于CAN總線實時性分析的混合教學模式,將知識傳授型教學與實踐性教學相結合,無疑是有成效的。CAN總線實時性分析教學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深化學生對CAN總線的了解,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操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實際工作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絡環(huán)境下的混合式教學:一種新的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50-56.

[2]方曉柯.現場總線網絡技術的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5.

[3]孫進,曹肖偉,宋愛平,等.基于iCAN教學實驗開發(fā)平臺的課程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6):

133-134.

第3篇: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 糖化血紅蛋白;N末端腦鈉肽原;急性冠脈綜合征

血漿腦鈉肽(BNP)N端殘基即N末端腦鈉肽原(NT-proBNP)在臨床中可以用于診斷心力衰竭癥狀, 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有資料表明,心肌缺血與血漿NT-proBNP水平存在一定相關性, ACS患者血漿NT-proBNP水平上升。本文選取60例ACS合并2型糖尿病與60例ACS患者, 研究糖化血紅蛋白和N末端腦鈉肽原與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功能的相關性,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9年1月60例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 設定為T2DM組, 并選取60例ACS患者, 設定為ACS組,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CS診斷標準。無肝、腎、血液、風濕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癥狀, 有的患者存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ACS組60例患者中有男38例, 女22例;年齡(63.4±7.3)歲;心功能I級25例, Ⅱ級33例, Ⅲ級2例。T2DM組60例患者中有男30例, 女30例;年齡(63.7±8.5)歲;心功能Ⅱ級29例, Ⅲ級28例, Ⅳ級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 可以進行比較。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早起時采集空腹12 h靜脈血, 應用3000 r/min離心分離持續(xù)15 min, 將上清液取出。應用HLC-72367全自動HbA1c分析儀檢測HbA1c水平, 應用ELISA法檢測NT-proBNP值, 根據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 并按照標準品濃度計算對應HbA1c、NT-proBNP表達水平。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以t進行檢驗, 計數資料以χ2進行檢驗, 并作直線相關性分析, P

2 結果

T2DM組患者HbA1c為(9.33±1.13)%, NT-proBNP為(3.37± 1.33) ng/ml, ACS組則分別為(5.22±0.54)%、(0.15±0.04) ng/ml, 兩組HbA1c比較t=6.468, P

ACS患者心功能與HbA1c、NT-proBNP具有正相關性, r=0.532、0.587, P

3 討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具有較快速發(fā)病時間、且變化速度較快, 在臨床中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急重癥, 目前我國ACS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具有明顯上升現象。經研究發(fā)現, 冠心病出現是因多種危險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的, 除了目前公認的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等引發(fā)冠心病高危因素外, 在實際臨床中仍存在大量危險因素等待進一步予以研究, 從而減少冠心病發(fā)生率及死亡率[2]。

NT-proBNP是BNP的N端殘基, 兩者鑒別差異是BNP不會容易因腎功能而受到影響,但是NT-proBNP生物半衰期為70~120 min, 相對于BNP的20 min有明顯延長現象, 分子量相對比BNP顯著增加, 所以血漿濃度偏高。進行定量分析過程中其測定值超過BNP至少有10倍, 其上升程度更為明顯, 因此臨床中檢測時更為容易。

一直以來臨床中會應用NT-proBNP對心功能不全進行檢測, 作為一種診斷標志, 其效果明顯, 且對于心力衰竭診斷及其預后質量評估具有重要作用。伴隨神經內分泌激素活化及心血管事件所存在的相關性被發(fā)現, 也有大量資料表明NT-proBNP與缺血性心臟病間存在較為明顯密切性, 其分泌量明顯上升, 與ACS嚴重程度及預后質量具有明顯相關性, 且其與遠期死亡危險性的關系獨立在年齡、Killip心功能分級、左室射血分數、肌鈣蛋白水平、心電圖改變等因素外[2]。

在2001年時, Adult Treatment Panel Ⅲ首先發(fā)現糖尿病對心血管疾病具有嚴重影響作用, 屬于一種危癥因素, 且有資料顯示, 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現心血管事件幾率要遠遠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 一般危險性會超過4倍。Selvin E等人在研究中發(fā)現此相似數據結果, 當HbA1c每上升l%時, 心力衰竭出現幾率會相應增加8%, HbA1c≥10%比HbA1c

本文研究發(fā)現, T2DM組與ACS組相對比, HbA1c、NT-proBNP水平均明顯增加, P

參考文獻

[1] 顧大磊.Hcy、hs-CRP、BNP聯(lián)檢對ACS的臨床意義.放射免疫學雜志, 2010,23(6):687.

第4篇: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 激素敏感型腎病綜合征;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E-選擇素

[中圖分類號] R726.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5(a)-004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ntent changes of CD19+CD23+ B cells, CD4+CD25+ T cells, E-selectin and interleukin-12 of children with 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albumin and cholesterol. Methods From March 2012 to January 2015, in Hainan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35 children with steroid 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other 30 cases of healthy children received outpati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 B cells, T cell subsets, E-selectin and interleukin-12 levels of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4 weeks and after treatment 8 week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correlations among B cells, T cell subsets, E-selectin, interleukin-12 levels and blood albumin, blood cholesterol levels were analyzed. Results ①The CD4+CD25+T cells of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treatment w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CD4+CD25+T level after 8 weeks wa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D19+CD23+ B lymphocyt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②E-selectin and interleukin -12 of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4 week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E- selectin and interleukin-12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8 week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③E-selecti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albumin (r = -0.417, P < 0.05), it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lood cholesterol (r = 0.527, P < 0.05); interleukin-12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lood albumin (r = 0.722, P < 0.01), it had a positive relation with blood cholesterol (r = 0.817, P < 0.01); CD19+CD23+B cells and CD4+CD25+T cells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blood albumin or blood cholesterol (P > 0.05). Conclusion CD4+CD25+ T cells, E-selectin and nterleukin-12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E- selectin and nterleukin-12 have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 B lymphocytes; T lymphocytes; E-selectin

腎病綜合征是兒童常見的腎小球疾病,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由于兒童腎病綜合征有近50%會復發(fā),故尋求一種臨床參考指標對于腎病綜合征病情檢測具有重要意義[1]。研究證實,在腎病綜合征患者會出現脂質和白蛋白紊亂現象,具體表現為高血脂和低白蛋白血癥,這對監(jiān)測腎病綜合征患兒病情尤其是發(fā)現合并并發(fā)癥患兒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近期研究認為T淋巴細胞亞群功能紊亂以及比例失調導致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改變是引起兒童腎病綜合征發(fā)生以及進展的主要原因[3]。近年來有研究利用CD20單克隆抗體緩解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獲得成功,認為B淋巴細胞同樣參與了腎病綜合征發(fā)生與發(fā)展[4]。本研究通過對激素敏感型腎病綜合征患兒CD19+CD23+ B細胞,CD4+CD25+ T細胞及其可能相關因子E-選擇素和白介素-12水平進行測定,觀察治療前后各因子水平變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在海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進行治療的初發(fā)激素敏感型腎病綜合征患兒35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5.12±2.17)歲。對照組選取同期在門診體檢的健康兒童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5.42±2.46)歲。兩組性別、年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兒符合《腎病綜合征診治循證指南》中對腎病綜合征的診斷,并且在應用潑尼松足量治療≤4周癥狀消失,蛋白尿轉陰[5];患兒為初次發(fā)病,并且入院診治前未使用過糖皮質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劑。

排除標準:排除感染、免疫類疾病、肝腎功能障礙、內分泌疾病等。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患兒經確診后應用潑尼松2 mg/(kg?d)(浙江仙琚制藥公司,國藥準字H20023134)進行治療,共治療8周。

1.2.2 檢測方法 CD19+CD23+ B細胞和CD4+CD25+ T細胞檢測采用流式細胞術,相關抗體為美國beckmen公司產;E-選擇素和白介素-12檢測選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取患兒靜脈血3 mL,以2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試劑盒由上海森雄藥品有限公司提供。血清膽固醇檢測采用酶法測定,血清白蛋白應用雙向凝膠電泳法,采取清晨靜脈血2 mL,1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進行檢測,試劑為美國Fisher公司生產,按操作按試劑說明書進行。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9.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B淋巴細胞亞群、T淋巴細胞亞群

觀察組CD4+CD25+ T細胞治療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8周后CD4+CD25+ T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CD19+CD23+ B淋巴細胞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E-選擇素和白介素-12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和治療4周E-選擇素和白介素-12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觀察組治療8周后E-選擇素和白介素-12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患兒治療前四種因子與血白蛋白和血膽固醇相關性研究

E-選擇素與血白蛋白呈負相關(r = -0.417,P < 0.05),與血膽固醇成正相關(r = 0.527,P < 0.05);白介素-12與血白蛋白呈負相關(r = -0.722,P < 0.01),與血膽固醇成正相關(r = 0.817,P < 0.01);CD19+CD23+ B細胞和CD4+CD25+ T與血白蛋白、血膽固醇無顯著相關性(P > 0.05)。見表3。

3 討論

兒童腎病綜合征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仍未明確。眾多學者傾向于與免疫因子和免疫紊亂有關[6]。一般認為,腎病綜合征發(fā)病與B、T淋巴細胞有關,具體表現為淋巴細胞亞群比例異常[7]。目前對兒童腎病綜合征B、T細胞亞群研究結論不一,有研究發(fā)現在兒童腎病綜合征活動期存在CD4/CD8比值出現異常,提示腎病綜合征與CD4+以及CD8+T淋巴細胞異常有關[8]。目前認為對CD4+Th細胞的檢測更能反映出T淋巴細胞的功能。其中CD4+CD25+調節(jié)性T細胞是目前研究的熱點[9]。活化的CD4+CD25+T細胞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發(fā)揮其免疫調節(jié)作用:①接觸性途徑,此為CD4+CD25+T細胞主要調節(jié)方式,其能夠通過CTLA-4與靶細胞表面分子進行結合,從而激活細胞內信號途徑,抑制靶細胞的活性[10];②分泌途徑:CD4+ CD25+ T細胞能夠通過TCR介導的信號進行活化并分泌生長因子β和具有抑制作用的白介素來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11]。此外,近來研究發(fā)現,CD4+CD25+T細胞表面含有一種胞外酶,此酶能夠將ATP降解為AMP,協(xié)助細胞發(fā)揮其調節(jié)作用[12]。有研究認為,CD4+CD25+ T細胞能夠抑制各類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減輕腎病綜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紊亂狀態(tài)[13]。也有研究發(fā)現,對于激素敏感型腎病綜合征患兒,在應用潑尼松進行治療后,CD4+CD25+T細胞明顯上升,而對于耐藥型腎病綜合征患兒,再經治療后CD4+CD25+T細胞無明顯改變,認為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是通過調節(jié)CD4+CD25+T細胞表達而達到治療目的[14]。本研究發(fā)現,腎病綜合征患兒在治療前CD4+CD25+T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而經過潑尼松進行治療8周后,CD4+ CD25+ T細胞水平明顯上升,并且與正常兒童差異不大。說明CD4+CD25+T細胞與患兒病情息息相關,其處于正常水平能夠抑制其他活性T細胞,抑制病情發(fā)生、發(fā)展。

腎病綜合征除了與T細胞功能有關外,近年來許多研究認為其與B淋巴細胞數量與功能有關[15]。研究發(fā)現,在激素敏感型腎病綜合征復發(fā)期間,發(fā)現有B細胞功能亢進現象,表現為大量B細胞激活。B淋巴細胞出現高反應性,會大量合成和分泌自身抗體,從而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16-17]。學者在對腎病綜合征患兒進行活檢發(fā)現,其腎小球和腎間質中并未發(fā)現B淋巴細胞浸潤現象[18]。本研究發(fā)現,激素敏感型腎病綜合征患兒在治療前后CD19+CD23+B淋巴細胞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認為B淋巴細胞在腎病綜合征發(fā)揮作用不在于數量或者侵潤,可能是其功能上異常。因此本研究認為CD19+CD23+B淋巴細胞并非導致腎病綜合征的直接因素。

E-選擇素作為一種細胞黏附分子選擇素家族成員,主要在血管內皮細胞上表達。E-選擇素參與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生與發(fā)展,并且其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18]。有研究發(fā)現,白介素-12與IgA腎病有關,并且可以作為IgA腎病治療效果的評價指標。并且在腎小球系膜區(qū)的白細胞介素-12陽性數也與各類腎病的病理類型有關[19]。本研究同樣發(fā)現,腎病綜合征患兒血清中E-選擇素和白介素-12水平要高于正常兒,提示其兩種因子同樣與該疾病有關。

在腎病綜合征發(fā)病和進展過程中,血脂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故有研究認為患者血脂水平決定患兒的預后[20]。研究發(fā)現,患者血中血脂增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腎小球濾過膜遭到破壞,導致血清中白蛋白從尿液中丟失,繼發(fā)高血脂癥,故患者表現為血清中血脂升高,白蛋白降低[21]。本研究發(fā)現,腎病綜合征患兒E-選擇素和白介素-12與血清白蛋白和血脂具有相關性,說明兩種因子同樣與疾病發(fā)展具有相關性。而CD4+CD25+ T細胞與血清白蛋白和血脂不具有相關性,說明CD4+CD25+ T細胞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該疾病,而是通過抑制其他免疫細胞功能實現的。

綜上所述,CD4+CD25+ T細胞,E-選擇素和白介素-12與敏感型腎病綜合征相關,因此可以作為兒童腎病綜合征診斷以及治療效果評估手段。此外,E-選擇素和白介素-12與血清白蛋白和血脂具有相關性,說明兩種因子可能是導致患兒出現蛋白尿、高脂血癥的直接因素,因此可以作為疾病嚴重程度的評估手段。

[參考文獻]

[1] Ali SH,Ali AM,Najim AH. Th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relapses in children with 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 [J]. 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16,27(1):67-72.

[2] Corona-Rivera JR,Pérez-Cortés G,Osuna-Osuna J,et al. Dermatoglyphics differences among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according to steroid response [J]. Rev Med Inst Mex Seguro Soc,2016,54(2):146-150.

[3] 劉艾芹,子磊.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及臨床意義[J].河北醫(yī)藥,2014,20(3):458-460.

[4] 楊玉京,封其華.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者CD4+CD25+調節(jié)性T細胞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江蘇醫(yī)藥,2010,36 (10):127-1128.

[5]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兒童常見腎臟疾病診治循證指南[J].中國兒科雜志,2009,47(3):167-169.

[6] Larkins N,Kim S,Craig J,et al. 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 an evidence-based update of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in children [J]. Arch Dis Child, 2016, 101(4):404-408.

[7] Youssef DM,Elbehidy RM,El-Shal AS,et al. T helper 1 and T helper 2 cytokines in atopic children with 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 [J]. Iran J Kidney Dis,2015,9(4):298-305.

[8] 毛曉燕,莫櫻,蔣小云.激素敏感型腎病綜合征兒童外周血T、B淋巴細胞亞群的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2,33(4):504-507.

[9] Uwaezuoke SN. 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 in children: triggers of relapse and evolving hypotheses on pathogenesis [J]. Ital J Pediatr,2015,41:19.

[10] 楊軍,李成榮,黃惠君,等.潑尼松治療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對患兒CD4+CD25+調節(jié)性T細胞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9,24(5):369-371.

[11] Yildiz B,Cetin N,Kural N,et al. CD19+ CD23+ B cells,CD4+ CD25+ T cells,E-selectin and interleukin-12 levels in children with steroid sensitivenephrotic syndrome [J]. Ital J Pediatr,2013,39:42.

[12] 王莉,李秋,王莉佳,等.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兒外周血Th17與CD4+CD25+Foxp3調節(jié)性T細胞的水平[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0,26(8):783-786.

[13] Benz K,Buttner M,Dittrieh K,et al. Charaeterisation of renal immune cell infiltrates in chi1dren with nephrotie syndrome [J]. Pediatr Nephrol,2010,25(7):1291-1298.

[14] 宋曉翔,封其華,楊玉京.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兒CD4+CD25+調節(jié)性T細胞和T淋巴細胞亞的變化及其意義[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0(3):521-523.

[15] Dwyer KM,Hanidziar D,Putheti P,et al. Expression of CD39 by human peripheral blood CD4+CD25+T cells denotes a regulatory memory phenotype [J]. Am J Transplant,2010,10(11):2410-2420.

[16] Mottet C,Uhlig HH,Powrie F. Cutting edge:cure of colitis by 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 [J]. J Immunol,2003,170(8): 3939-3943.

[17] Kemper MJ,Zepf K,Klaassen I,et al. Changes of lymphocyte population in pedoatric 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 are more pronounced in remission than in relapse [J]. Am J Nephrol,2005,25(2): 132-137.

[18] Shimada Y,Hasegawa M,Takehara A,et al. Elevated serum L-selectin levels and decreased E-selectin expression in systemic sclerosis [J]. Clin Exp Immunol,2001,124(3):474-479.

[19] 張慧儒,薛蘭芬,常麗麗.血清中白介素-12與IgA腎病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8,10(4):595-597.

[20] 張弘,葛宇明,熊保華.原發(fā)性小兒腎病綜合征血脂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 33(2):56-57.

第5篇: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綜合學習 指導要點 新課標

一、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征

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小學語文的綜合性教學也被提上了日程。綜合性的語文學習相比以往來說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特征。首先綜合性學習具有較強的開發(fā)性和延展性,它的主要內容是面向社會生活的知識體系,突破了以往教材的束縛,很大程度上拓寬了語文的指導方式,所以具有極大的開發(fā)性,在這種開發(fā)性模式下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學的學習氛圍也會比較輕松愉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被充分調動起來。另外,綜合性學習具有主體性的特征,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手段,但是這種自主選擇必須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而不是隨意地自我選擇。在這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在優(yōu)勢互補中獲得共同的進步。在綜合學習中還具有的特征就是實踐性。要求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獲得親身體驗,提高自我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生要將學習生活與社會體驗相結合,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處理一些實際問題,這種實踐性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研究探討能力,具有極大的科學性。

二、綜合學習的主要指導辦法

(一)選題方案的指導

在小學語文的主要教材內容中,新課標要求每個學期都有集中性的綜合學習,可以將學習內容分成若干個小階段的學習任務,即每個具體學習活動可以劃分成多個課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每個小課題的研究活動往往是學生自己組織劃分小組來進行。每個學習小組自己選擇合適的課題、制定好學習計劃、開展課題活動,在課題研究活動結束之后就要進行成果的交流和展示。這種綜合性學習的過程比較單一,很多學生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投入課程活動中,往往是事倍功半,降低了整體學習的質量。所以對于綜合性的學習指導,必須要從選題階段抓起,提高選題的質量和實用性,激發(fā)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選題的開始階段,教師必須要提供給學生多種形式的選題題材,讓每個小組都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課題,經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和共同的討論來確定最終課題。選擇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第一是選擇的課題必須是還未被人關注的,另外最重要的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課題的選擇必須要遵守原創(chuàng)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原則。

(二)活動內容的指導

教師和學生經過討論后選擇到了合適開展的課題后就要開始設計課題的方案。首先要對選擇好的語文學習課題進行歸納整理以便有效分類,一些相類似的課題應該加以合并,湊成一個共同的課題研究小組。對于一些還沒有決定選擇哪個課題的學生或者課題選擇不合適的學生,教師應該了解他們各自的興趣愛好安排到相應的課題小組中,以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活動方案,需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性流程來進行,首先明確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內容以及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在規(guī)范原則的基礎上完成活動計劃的設計,并明確計劃方案的目的性和重要意義。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充分理解課題研究計劃的名稱、研究的內容和目的、系統(tǒng)性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的主要步驟。這樣才能在語文綜合性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指導

明確了學習內容和學習計劃,學生還無法立刻投入到課題研究學習活動中,因為很多小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tǒng)性的學習方法才,無法實現自主性的學習實踐。必須要確定如何讓設計合理的調查問卷、設計實用性的問題、觀察記錄相應的信息,將這些過程都完成后才能開展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小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上通過課題計劃的確定和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制定精確的實踐計劃,經過合理的分析討論可以在課堂上公開展示并共同交流,經過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對于收集到的信息要及時進行刪選和整理分類。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合理刪選信息,讓學生互相討論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是否有用,明確指出與活動主題相關的信息就是有用的,其它信息則是冗余的。對于信息的加工處理也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指導學生來完成。

(四)研究報告的指導

小學語文課程中的綜合性學習最后階段就是撰寫課題研究報告。教師需要指導的要點是讓學生明白具體應該怎樣撰寫一份正確的報告。其中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的題目、內容、研究目的、方法、過程以及獲得怎樣的成果。等到學生掌握這類基本信息之后,以小組為活動單位開始進行實踐。如果一開始便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報告是十分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大多是一些原始信息的積累,并沒有通過科學化的加工處理,學生就不知道如何將這些信息讓運用到研究報告中。如果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寫作,最后也肯定是把各類信息原樣照搬到研究報告中,導致報告的質量欠缺。所以在寫研究報告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過程中讓他們明確信息加工處理的意義以及如何讓自己的研究報告更具質量水平,幫助學生進行基本格式、框架以及寫作技巧的掌握,從而將綜合性學習完成地更加出色。

參考文獻:

[1]王桂芳.小學語文綜合學習指導要點例談[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3(08).

第6篇: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 小學五年級 語文綜合性學習 教學探究

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過分強調死記硬背、機械練習和接受學習,這種對語文工具性的過分關注,分割了語文和現實生活的關系,分割了語文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分割了語文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能力和價值觀的聯(lián)系。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模式針對小學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憑借綜合性教學內容突破語文課堂的封閉現狀。

一、合理選擇綜合性教學主題

主題是語文綜合性教學的核心,通過主體活動,學生可以發(fā)展自身綜合能力。如果缺乏主題,語文教學活動就會顯得零散,失去方向。教師設計語文活動主題時應從學生現實生活中選取主題,注重貼合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如講解《燕子》時,學生對小燕子十分感興趣,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展開以“燕子”為主題的綜合語文活動,指導學生在課后搜集帶有“燕”字的故事、成語、春聯(lián)、歌詞等。學生在課余時間翻閱辭海、詞典,查找詩詞歌詞和對聯(lián),到各個班級搜集人名,到購物商場搜集含有“燕”字的品牌名字。學生經過這個活動,從教材走向了生活,拓展了知識,并且加深了對學習中語言積累的運用,體驗了中華文化瑰寶。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相互討論交流,各個小組展示自己在課外搜集的資料,有的制作了“燕”字成語收集卡;有的組織了“燕子”知識大考察的有獎競賽活動;有的小組展示了表現燕子生活的圖片和音頻,十分引人入勝;有的小組排演了“小燕子學藝”的話劇。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發(fā)展了語言組織能力,提升了審美情趣,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1]。

二、科學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

合作既是科學發(fā)展的需要,又是人類個體和集體發(fā)展的需求。對于如今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尤為重要。由于小學生處于成長初期階段,導致很多學生的合作意識不夠完善,無法有效與他人完成合作學習。因此,教師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首先組織學生劃分學習小組,班級學生可以根據特長、興趣和個人意愿自由組合,但是教師需要特別強調――“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間同質指的是各個小組之間的學習能力接近;組內異質指的是組內成員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是不同的,使組內成員之間具有學習互補性。教師還應該注重小組組長的選拔和培養(yǎng),需要選擇合作意識強、反應敏捷、樂于助人的學生擔任學。教師可以對學進行定期培訓,教會學生組內合作方法和策略。教師應科學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只有教師落實了任務,使學生明確了自己分工。如果不對小組成員進行任務分工,那么小組間的合作就會處于閑散狀態(tài),做得好、做得壞都不會有人過問,這種學習小組的劃分就會流于形式,根本實現不了互相促進和集思廣益的目標,導致學生如同“南郭先生”一樣,坐在一起聊天亂扯,好像看熱鬧一樣[2]。

三、避免隨意性的語文綜合教學

講解詩詞《惜時》時,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時間的飛速及重要性,懂得珍惜時間,努力進步。在學生感悟時,教師隨之提出問題:同學們想想以前浪費的時間,是不是覺得可惜呢?以后要怎樣做呢?讓學生相互討論總結,以此開展關于珍惜時間的綜合性活動,從而充分讓學生體會時間的意義。這樣學生在不斷的討論中了解以前的狀況,并且開始逐漸學習,不斷努力。教師開展綜合性活動后,讓學生制訂一個有效的學習計劃,以及后期發(fā)展規(guī)劃,樹立人生目標,努力奮斗,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升,并且了解時間的重要性,不斷努力進步。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針對教學內容設置相關綜合性實踐活動,讓學生由學習內容引發(fā)一些聯(lián)想,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動力,讓學生了解一些生活感悟,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與進步。教師在綜合性實踐活動中不能隨意,必須結合學生實際特點,針對性開展,從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能力。

小學五年級語文中的綜合性學習將語文教學延續(xù)到了學生社會和生活多個領域,為學生自主探究及學習作品提供了廣闊舞臺,面向社會各個層面,最大限度發(fā)揮潛力。學生在語文活動中發(fā)展了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實現了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顯而易見,對學生終身學習具有長遠影響和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第7篇: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英語學習;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71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6 ― 0166 ― 02

當代學校教育的一個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只有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學生的學習目標才能明確,學生才能在不斷的自我發(fā)展與提高過程中,有效地攝取知識,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因此,我們的教育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自理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教會學生獨立學習所需要的技巧,提高學生獨立的能力和習慣,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學生自覺地樹立遠大的正確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奮斗。自主學習是學習語言的關鍵,如何開發(fā)獨立的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是我們長期的職業(yè)學院英語教師探索的問題。隨著終身學習概念的出臺,英語語言教學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已成為教育界關注的話題。影響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態(tài)度、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個體性格特征和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等等,但是影響英語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自主性。英語學習的自主性主要表現為:1、能夠處在完全自學的狀態(tài)中;2、制定相應的自我學習計劃;3、具有一種不受任何環(huán)境抑制的能力;4、有承擔學習的責任和挑戰(zhàn)自身極限的勇氣;5、具有決定學習目標的權利。本文對影響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的主要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職業(yè)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的有效對策,供同行商榷。

1 職業(yè)教育中影響學生英語自主性學習的主要因素分析

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自主性學習能力,自主性學習潛能的大小因人而異。影響高職學生英語自主性學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有,一是:學習中的內部因素(感情因素和學習策略),對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焦慮的感情因素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妨礙自主性學習的關鍵。鼓勵學生選擇有利于自身的英語學習策略,不受環(huán)境和其它因素的制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英語,基本采用能夠直接反應其偏好的學習策略。二是:學習中的外部因素(學校教育和家庭、社會因素),學校教育包括教師、教材、教學方式和教育技術等多方面。自主性學習是學生學習責任的轉移,是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英語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及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等,這些都將是學校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學習方式不可缺少的力量。家庭是社會個體化的縮影,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鼓勵子女積極向上,自立自強的家庭中,其子女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強,對自主學習的影響更大。

2 學生對自主性學習英語所欠缺的方面分析

2013年10月,對黑龍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2013級、2012級的學生20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2.1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普遍缺乏計劃

針對職業(yè)教育一、二級的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根據調查顯示有38.5%的學生能夠計劃自己的英語學習,制定相應的英語學習計劃和學習措施。有22%的學生有英語閱讀計劃,有41.5%的學生有聽力計劃,有英語寫作計劃的只有6.5%。

2.2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能保證計劃的有效執(zhí)行

根據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8%的學生能夠按計劃落實實施,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英語的計劃制定是完成教師、家長得要求,或者是頭腦一熱的結果,他們對英語學習沒有產生興趣,甚至部分學生厭倦或懼怕英語的學習,造成了學習英語的計劃只是空頭口號、一紙空文而已。

2.3課外英語學習效率較低不能合理安排學習活動

課前能主動進行英語預習的學生占24%,在課堂上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占26%,經常注意力不集中的、開小差的占62%之多,課后能自覺復習的學生占35%。這足以說明學生們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表現出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缺乏。

2.4不能采取多種方式地學習、運用英語,對自我的評價不足

大多數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只是做一些模擬題、閱讀英文報紙、聽英語磁帶。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活學活用的策略,停留在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學習氛圍當中,造成英語水平提高的緩慢或停滯在原地踏步的局面。在自我評價方面,雖然有46%的學生能對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檢查,但大部分站在對所學知識的檢查,很少檢查自己對學習方法的可行性、學習效率的實現程度。這樣,很難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里提高英語的綜合能力,更不能成為英語語言的使用者,所以,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 培養(yǎng)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的有效對策分析

3.1加強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的正確引導

學生不是天生就知道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尤其是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學生,他們更傾向于依賴別人的幫助,而不是主動采取有效方法,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不斷地開發(fā)、引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英語學習前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充分做好學習準備;在學習中能夠找出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調節(jié);在學習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檢查和總結,評價和補救,在英語學習上能采取獨立行動的能力,才是完全自主的學習者。英語學習所面對的都是枯燥和呆板的單詞、詞匯及時態(tài)變化,他們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厭煩英語學習,因此要采取符合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深入挖掘創(chuàng)造性,從根本上處理好學生對學習英語自主性的正確認識,才能引導學生走到英語學習的自主性軌道,才是解決自主性學習問題的有效方法。

3.2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去認識和發(fā)現自主性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在職業(yè)教育中,英語教學的地位已逐步上升,對英語語言的學習自主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讓教師站在促進者的角度上,鼓勵學生逐漸脫離對教師的依賴,把學習當做一種自我的形式,學生在決策的過程中有一定的權力,可根據自身的基礎,制定出相應的學習計劃、學習措施及學習效果的評價,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這是很關鍵的,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因勢利導抓住有力時機,讓學生知道什么樣的問題有價值,引導學生去應用實踐,強調語言學習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自主學習的軌道上來。

3.3努力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其生存與發(fā)展的基本保證,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在英語學習中,要引導學生發(fā)展多方面獲取信息的能力,努力尋找與所學知識相關的信息,不斷積累擴大信息庫,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主性的能力。學習是一個直接參與的過程,他們可以有選擇的做出收集信息并將信息融于已有的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對英語的學習熱情,有學習熱情才會產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才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4高職英語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換角色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主要以課堂傳授信息和知識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上有計劃地傳授英語知識。學生在課堂英語學習中,不管能否理解,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導致多數學生連簡單的單詞讀寫和句子成分的認識都一塌糊涂,英語水平提高的緩慢或停滯在原地踏步的局面,導致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厭煩英語學習。因此,教師應改變觀念,改變角色,改變教學方法、方法和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進行正確引導,在學習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在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氣氛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教師起到輔助、引導等作用。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及時給學生幫助,向學生提供學習資源,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求知欲望引導到主動學習的軌道上。

3.5充分利用資源組織開展綜合性的學習

自主性學習意味著學習任務由教師向學生的轉移,教師提供豐富的語言資源使學生達到學習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多采用能將聲音和影像合二為一,語言和情景相結合的多媒體教學,使英語學習更具體化和實踐化。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融視、聽、說為一體,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教學,可以有效地把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充分地調動起來,使語言學習與語言應用相結合,將教學的知識化、抽象化及語言描述等轉變?yōu)橹苯拥木唧w化、形象化、實踐化及語言交流,將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是英語學習成為一種精神享受。即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詞匯的靈活性和辨別能力,挖掘潛能,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和調節(jié)學習情緒,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網絡為基礎的遠程英語教學,已逐步取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師的授課轉變?yōu)橹谱髡n件,網上答疑和批閱、布置作業(yè)。在網上進行自主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網上的學習、討論、練習和瀏覽相關資源的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中。總之,要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的學習應采取多種方法和途徑,通過不斷地總結學習,最終達到自主性地學習成效。

4 小結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高等職業(yè)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英語語言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語言工具。在高職教育階段,有效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我國的教育目標已逐步走向自主性學習的軌道,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質的增強,是實現“中國夢”的需要。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尤其是職業(yè)教育中的英語學習,將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指導下,培養(yǎng)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高素質、綜合行的、實用型人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動態(tài)的過程,只要我們在職業(yè)教育的英語學習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將實現完全自主學習這一目標。

〔參 考 文 獻〕

〔1〕李艷.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習者自主性的培養(yǎng)〔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03):43-48.

〔2〕王菊香.學習自主性及大學英語教學〔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9):87-89.

〔3〕彭金定.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自主”問題研究〔J〕.外語界,2002,(03):15-19,46.

第8篇: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

【中圖分類號】G420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以建筑園林、名勝古跡為主題。所選的五篇課文分別是:《中國石拱橋》、《橋之美》、《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和《說“屏”》。由于五篇課文中有兩篇都和“橋”有關,所以,教材把這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設計為“說不盡的橋”。然而,我本人就自己教過的兩級學生的教學效果來看,讓學生收集資料后介紹各種各樣的橋,不如讓學生親自動手架一座橋。

第一次教學時,我采用了傳統(tǒng)的“說橋”模式。即先將學生分成興趣小組,分別安排橋梁知識和橋梁文化兩個小組。兩個小組又細分為“橋梁分類”“橋梁建材”“橋梁設計”“橋梁之最”“中外名橋”“橋的故事”“橋的命名”“橋詩”“橋聯(lián)”等各子小組。小組內的同學設計互動問題,準備好資料,教師參與安排指導。然后用2課時進行成果展示。各個小組分別把各自收集的資料向全班同學展示,其中“中外名橋”小組還給大家展示了一些名橋圖片,兩堂課安排得滿滿的,但卻把很多學生聽得直打哈欠,課堂顯得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次教學時,我采用了“架橋”的方法。在將要教學這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時,學生們對我說:“老師,我們小時候都玩過用石頭架橋的游戲,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一文,我們也想自己架一座石拱橋,咱們學校離河邊近,能不能讓我們到河灘上去架橋玩?”我覺得這個提議很有創(chuàng)意,當即采納了他的建議。到了那天,我把學生帶到學校后門外的河灘上,4人一小組,讓學生自己用片石架一座拱橋,架好后看能不能站個人上去。這個單元學了《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從課文中知道了中國石拱橋有“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三個特點,如果試驗成功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和認識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活動開始了,學生們興趣高漲。各小組找來片石、廢磚頭等材料開始架橋,第一次有很多小組都失敗了。后來,他們采用了少數成功的小組的經驗:先找兩塊大石頭做橋墩,在這兩個橋墩之間用細沙石磊起一個小土堆,然后用片石在小土堆上從兩邊橋墩向中間砌橋拱,拱合攏后,再用手掏掉拱下面的小土堆,這樣,一座石拱橋就架好了。第二次,大部分小組的石拱橋4個人站上去都沒跨,學生們忘乎所以地為他們的成功歡呼。他們看著自己親手完成的杰作,欣賞著石拱橋那優(yōu)美的弧線,直觀的體驗了石拱橋超強的承重能力,理解了中國石拱橋“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的特點。

以上就是“說橋”和“架橋”兩種不同的方法。相比之下,“架橋”方案明顯優(yōu)于“說橋”。不僅教學效果更好,而且我認為“架橋”方案更好的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綜合性學習”的一些基本理念。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現了綜合性。《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綜合性表現在很多方面,其中“內容綜合”方面強調:“注重語文和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的綜合”。“架橋”的方案中,“拱”涉及到數學上的弧形和物理上的力學方面的知識,是讓學生對這兩門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一個過程。

二、體現了實踐性。綜合性學習要求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生活實際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通過實踐活動,溝通學生同社會生活、大自然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獨立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句話非常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學習的特點:在實踐中獲得真知。我國在總結以往課程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充分體現了實踐活動在基礎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架橋”的方案中,學生在學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后,自己動手架一座石拱橋,正是一個由理論到實踐的過程,一個理解運用的過程。

三、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筆者非常贊同學者龐維國的觀點。即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作出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jié),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這樣的學習就是自主的。“架橋”的方案從提議到實施全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充分體現了自主性。

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合作學習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架橋的過程,4人小組里的成員,有著細致的分工和充分的合作。4個人中,有撿片石、廢磚的,有安橋墩的,有磊小土堆的,到了架拱這個環(huán)節(jié),則要4個人齊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可以說,合作是架橋成功的前提。

第9篇: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

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yè),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

二是理論性較強的初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yè)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

種種原因造成農村學生的厭學情緒更加突出。因此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還不夠,自學能力較差。

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培養(yǎng)和提升他們的自學能力呢?在此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增強學生自主意識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么好,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學,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無論如何是學不好的。”傳統(tǒng)的教育,往往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在這種陳舊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采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根本不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造成學習差的聽不懂,跟不上;學習好的吃不飽,進步不快,這樣就阻礙了學生思維的正常發(fā)展,影響了教學效果。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大部分農村中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他們膽子小,缺乏自學的獨立性,這就要求教師下工夫改變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教學職能,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大潛能。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刻領悟到這一點。學生要學到知識、形成能力,必須自己親自去做,教師是無法代替的。因此,要改變以講代學的做法,必須從思想上轉變觀念,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名副其實的主人。教師只在其中起著指導、點撥的作用。事實證明,教師更新觀念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學習,鉆研業(yè)務,提高業(yè)務素質,改變教法,提高教學能力,才有可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句話,教師轉變觀念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二、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所必備的各種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大部分農村學生受到環(huán)境和經濟的影響,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都很淡薄,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都比較差,依賴性很強。因此,在農村中學很有必要注意逐漸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素質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逐漸滲透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些能力中,自學能力是關鍵,它關系著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成敗。除此之外,還應該注重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自我激發(fā)學習動機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調整自己學習的理念與指導思想,激發(fā)“我要學”的學習動機,做自主學習的主人。要指導學生主動確定學習目的,制訂具體的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并對已取得的成績進行自我獎勵等。要培養(yǎng)自我識別能力,如指導學生通過章節(jié)測驗、學業(yè)考試了解自己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個性特點,了解自己的學習差異和學習風格,找到最適合自己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要培養(yǎng)自我選擇能力。教育學生要善于選擇學習工具,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自主決定學習內容,靈活選擇學習材料。要培養(yǎng)自我組織規(guī)劃能力。計劃性是自主學習的保證,因此,學生科學、合理地自我組織、制訂學習計劃是非常重要的。要培養(yǎng)自我培養(yǎng)能力,教育學生要主動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能力,不僅要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對知識的思維和運用能力。要加強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情感進行控制和調節(jié),以保證計劃的實施。要培養(yǎng)自我監(jiān)控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控制整個自我學習過程:識別―規(guī)劃―管理―評價―修改的能力。在學習中要嘗試自我識別、自我組織、自主選擇學習策略,要學會自我評價,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學習的實際情況調整學習的進度和方法,積極探索構建適合自己特點、最佳的自主學習模式的能力。要培養(yǎng)協(xié)作學習能力,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主動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協(xié)作,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所學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互動。這樣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

三、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農村中學生的學習方法還是比單調,多數農村初中生還沒有掌握合適獨立的學習方法,沒有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從整體來看,他們缺乏自學能力,教師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學法的具體指導。熟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教給學生的是“漁”,而不單純是“魚”。因為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的。

指導學生具體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學會聽課,對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課堂學習是學習的最主要環(huán)節(jié),四十五分鐘課堂學習效益的高低,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上課時學生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地聽課。要帶著問題、開動腦子聽課。要積極舉手發(fā)言,認真做好筆記。“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都是說邊學習邊動筆的好處。筆記不僅是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也是復習舊知識的依據,才能學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馬往往一無所獲。

其次,發(fā)散思維,養(yǎng)成聯(lián)想的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lián)系,不要孤立地對待知識,養(yǎng)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chuàng)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fā)展。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

再次,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主動參與意識。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具有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啟迪智慧,以及陶冶情感、增進審美力等多種功能。在教學中,教師應把情感帶入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創(chuàng)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喚醒學生潛在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諸方面充分發(fā)展。

第四,調動學生質疑,培養(yǎng)自主探索精神。古人云:“學貴多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疑問,才會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解決。也即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fā)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進行發(fā)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

第五,提倡多讀感語,進行自主閱讀獲取。葉圣陶先生指出:“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引導學生俾善于讀,則其功至偉。”由此可見,讀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讀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更好地掌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東西,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緩急,聲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喜怒憂傷中體味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受到熏陶,自主地進行閱讀。總而言之,如何使學生能夠進行快速有效的自學,這是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訓練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對各種自主學習方法加以指導。

四、關注成功,實現自主

農村學校大多偏遠,學校基本上都是一些農民的孩子,這些孩子中一部分從小就不在父母身邊,統(tǒng)計中發(fā)現有接近三分之一父母都外出打工,還有相當一部分或是父親在外,或是母親在外,孩子們就寄養(yǎng)在公婆、外公外婆家,或是親戚家,管理十分差,談不上什么家庭教育,這些孩子行為習慣差,自立、自理能力差,學習能力差。面對這個問題,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愛是打開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里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fā)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

大部分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內在的學習動力是獲取成功的前提。在老師的關愛和正確的引導下,學生無論是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還是在綜合運用口語的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學生取得進步的時候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也能激發(fā)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興趣,滋長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從而鞏固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把自主學習從我們教師的設想落實到學生們真實的學習生活中去。現代教育觀告訴我們,教師要因勢利導,通過恰當的時機、途徑和場合,讓學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長,使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產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悅化作學習的動力,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五、多開展語文綜合探究性教學活動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的亮點,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新課題。它將聽說讀寫融于一體,讓學生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提高書面表達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突出學習過程中的探究性,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篩選信息與研究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那么,我們將如何在教育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中學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活動呢?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片全新的領域,還沒有一套完美的教學模式,教學情況不容樂觀,存在許多令人深思的教學問題。需要教師潛心探究,深入實踐。在此淺談自己的幾點心得,與老師們共同交流。

首先,教師要充分認識語文綜合性學習產生的背景,明確開設綜合性學習內容的宗旨。《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這就是綜合性學習的價值所在,它倡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意義深遠。它重在學科內外的聯(lián)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作為農村語文教師只有讀懂《課程標準》的精髓,領悟其宗旨,明確培養(yǎng)的目標,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其次,教師要了解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征。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傳統(tǒng)語文學習不同,它不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而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其基本特征是:1.語文綜合性學習重整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整合性特點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它包括寫作、口語交際等形式,主題上體現了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在強調科學內部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整合的同時,也注重本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整合,本學科與學生經驗的整合等。2.語文綜合性學習重實踐過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實踐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實踐經歷,要求學生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中學習,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小組活動、校園活動、社區(qū)活動;在設計和組織、探索和研究的一系列活動過程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能力,培養(yǎng)團結合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3.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開放性。它的本質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它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課堂,不拘泥于教材,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活動可從課堂到戶外,從學校到家庭、到社會,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

再次,精心設計、嚴密組織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施。探究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達到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探究興趣的目的。另外,學生的探究學習應該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在學習的初始階段,應選取較簡單的探究活動,必要時,在容易出現困難的地方給予提示,使學生保持不斷探究的信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伦理 |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30 |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播放 | 窝窝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路边足疗店按摩 | 欧美变态一级毛片 | 初爱视频教程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自拍高清 | 一级黄片毛片 | 福利社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 成年网站免费 | 午夜限制r级噜噜片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欧美一级毛片高清视频 | 黄色香蕉视频 | 怡红院亚洲怡红院首页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 欧美日韩美女 | 九九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91精品久久久久网免费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91国在线观看 | 日本b站一卡二卡乱码入口 日本s色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 欧美另类高清xxxxx |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久草手机在线播放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人妖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 亚洲国产片| 日本久久久久 | 天天干夜夜玩 | 99在线视频免费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失禁h啪肉尿出来高h健身房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