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語文 培養 自學能力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發展,倡導自主學習。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長保羅‘郎格朗所說:“未來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币虼伺囵B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從“學會”到“會學”無論是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還是從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究出了“四要”。
1 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下列辦法來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設問激趣:如教學《索溪峪的“野”》,提問:為什么把野字加引號?索溪峪是一個風景區,為什么說它“野”?它“野”在哪兒?學生帶著問題,一遍遍地讀課文,一個一個的問題逐一解決。在自學過程中學生既找到了答案,又興趣盎然,就仿佛自己也去索溪峪“野”了一次。以境引趣: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教學《游漓江》、《三峽之秋》、《迷人的九寨溝》等文章,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書中所寫的情境,播放配樂課文錄音,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以讀生趣: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情,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我采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并配合采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思”、“多讀激思”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生有了學習動機,就等于給他們插上了一雙強有力的翅膀。只有激發起學生有效的學習動機和渴望,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努力地去探索新知識??梢娕d趣是求知的動力,因此,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首先要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2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勤于實踐
勤于實踐。能力必強。語文教師要放手學生自學。正如走路,不要怕學生摔倒,總是抱著學生走路不行罷。把課文“嚼”得太爛,讓學生吃“米糊”,會使學生消化能力下降罷。對老師產生極強的依賴性,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了引導的作用。要想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必須改變傳統的由教師講授的方法,給學生讓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主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感受。從訓練中掌握技能,從熟練里提高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
3 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學科的新課程標準總目標第三條指出:“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苯Y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在每天新課之前,要求學生按照“一讀、二劃、三想、四討論”的四步自讀法進行預習,對生字詞和課文內容有個初步的理解和思考,在教師指導下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2、養成善用工具書的習慣。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笨梢?,善用工具書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對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的注解,再結合具體語言環境加以理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一邊讀,一邊勾、點、畫、批的習慣。比如把生字、新詞圈出來,利用工具書來解決;把優美的、精彩的詞、句、段用符號點出來;把有疑難的地方勾劃出來;在有感受、有想法的詞、旬、段旁邊寫上批注。這樣的閱讀,不僅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而且還可以從字里行間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培養自學能力,提高語文素質不可缺少的。
4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更要培養好的思維習慣
一、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一課時,嘗試采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著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野”在文中指什么意思?2、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并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匯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匯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于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霸诤献髦袑W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二、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學習語文,增長才干,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了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后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匯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秘。
三、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于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游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后,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后的感受?并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后,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并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后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四、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法指導
1. 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小學一年級教學反思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 交還自,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 轉換角色,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的方法。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范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關鍵詞:網絡環境語文教學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轉換角色
[前言]廿一世紀是一個信息量膨脹的時代,教學條件和教學設備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顯然,要做一個與時代潮流相一致的教師,就意味著將面臨一次改變教學觀念的風暴,不能還在粉筆、黑板、教材三位一體的傳統模式中裹足不前,我們應該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
[案例簡介]
本學期我校為將“信息化整體性推進”課題更深入的開展,在四月份我校向福田區進行一次“信息技術區域性整體推進”觀摩示范活動。擔任語文實驗課的我一直困在選課的苦惱中,選了幾篇文章,可是課備到一半時,總是感覺進行不下去了,不是發現這篇文章沒有網絡的必要,就是相關的信息量太少,達不到“利用網絡提高閱讀量”這一目標,思來想去才醒悟:網絡并不是一劑“萬靈藥”啊!不是所有的語文課都適合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的,要正確處理好網絡與學科的關系。
[反思]
一、因“材”施教
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是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新的教學嘗試,它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學生能夠突破常規語文課堂學習中受文本、設備的限制,他們能夠在網絡世界中自由的翱翔,獲取比書本更大的信息量。但并不是所有的語文課文都適用,或者說并不是所有的語文課文都必須利用網絡技術。所以在進行實驗課時,教師必須因“材”施教。
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的最大優勢在于資源的共享和資料的搜集、處理、運用,而且“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因此我認為,知識較強的,需要學生大量搜集資料的常識性課文和介紹旅游景點的文章,無疑是最適合在網絡環境中來進行教學的。例如《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太陽》《黃河象》、《琥珀》等科學知識的說明文;《迷人的張家界》、《拉薩古城》《五彩池》《索溪峪的“野”》等關于景點介紹的文章。而一些故事性的文章和一些寫景的散文,就不一定適合在見網絡環境下進行了,例如像《山雨》《理想的風箏》等。
二、因勢利導
需不需要用網絡,在什么時候用網絡,采用什么形式,我想得根據學生理解課文的實際情況而定,在教《拉薩古城》這一課時,當有一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說八廓街是一道宗教的江,生活的河”時?課文中沒有現成的答案,我想這是一個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來解決問題的好機會,于是我順勢說“既然大家都無法解答,那就請網絡幫幫忙吧!”一句話把學生引向一個更廣闊的網絡世界里,學生不但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還發現了許多自己感興趣的有關的知識。
三、轉換角色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痹诰W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這一點體現得尤為突出。由于網絡資源的豐富異常而且良莠不良,教師的引導顯得非常重要。在網絡環境中的上語文課,教師就是一個向導,指引著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從泥沙俱下的信息河流中篩選有用的信息的黃金。由于網絡世界的博大和未知性,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在《拉薩古城》這一課中,有學生舉手示意我,說她學了一句藏語,借此機會,我讓她帶領全班同學學習這一句藏族最吉祥的話——扎西德勒,不曾預設的精彩更精彩!
網絡環境下,學生的學習具有選擇性。能否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是學習的第一步。相應地,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尋找最適合學生的學習環境,而不是提供最好的教學,因為最好的并不是對于每個學生都適合的,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之間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四、“主”“從”關系
[關鍵詞]家庭作業 趣味成“業”聯合成“業”因材施“業”合理擇“業”
家庭作業,是鞏固學生當天所學新內容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學校、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家庭作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 農村學生的家庭作業質量往往大部分是不盡人意的,大部分孩子面對簡單機械的作業尚能完成,一遇到靈活性較強的作業,總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這主要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之家長很少輔導學生的家庭作業,而且有些家庭作業也確實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如何使學生拋棄不好的舊習慣,使學生喜歡做家庭作業,去鉆研家庭作業,已成了我們農村學校教師值得反思的問題。筆者就此問題提出自己以下幾個觀點:
一、結合實踐趣味成“業”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是語文的源泉,農村學校的孩子,相對城區的學生具有見識少,膽子小,課外知識面窄,但是他們的生活有著城市生活不能比擬的豐富。捉魚掏蛋,摘瓜扯豆……他們的家庭作業,可以有更豐富的生活內容。
記得五年級進行綜合學習的那個單元時,正值榨菜收獲季節。我們小曹娥的榨菜聞名遐邇,班上幾乎每戶人家都種著榨菜,學生們都幫助大人種過,收過榨菜。根據這種情況,我就根據實際情況布置了這樣的家庭作業:1.讀關于榨菜的文章,書目與體裁不限,還可以做讀書筆記;2.畫畫你家地里的榨菜,并以一棵榨菜的身份介紹自己;3.寫寫家鄉的榨菜;4.為榨菜設計一些廣告,爭取家鄉的榨菜走出余姚,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弊鳂I為自選一,時間為一周。
學生做作業的熱情真可謂是高漲。有的孩子通過上網、跑書店,查到了很多種植,制作榨菜的資料,讓鐘了多年榨菜的大人們都刮目相看;有的孩子還在傍晚放學的時候幫助家里收割榨菜,知道到了很多腌制榨菜要注意的事項;還有的孩子通過觀察和想象,寫出了妙趣橫生的廣告語。如小曹娥榨菜,好吃點你就多吃點!小曹娥榨菜,揚名世界.小曹娥榨菜,個個讓你流口水!沒胃口?那就來一包小曹娥榨菜吧!……語句雖然顯得稚嫩,但都是我們班孩子的原創家庭作業。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我們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因此,家庭作業應該把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作業成為聯結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讓作業走進生活。再比如教學完六上年級第四組以“環保”為主題的課文后,我讓學生根據我們小曹娥鎮河水,空氣污染特別嚴重的情況展開調查,調查周圍生活環境的變化,可以問家長,也可以親自去看看。學生進行實地調查訪問后,深有感觸,弄明白了“為什么家門口的小河越來越臭,為什么杭州灣里的小海鮮越來越少而且越來越不受人歡迎,為什么一到陰雨天空氣中總彌漫著一股難聞的化學氣體的味道”等等。并且很快擬成了一份倡議書,呼吁一些制造污染源的企業愛護環境,關愛下一代,最后孩子們還把這些倡議書寄給了相關的企業。通過這樣的實踐作業,學生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既完成了這一單元的習作,也真正體會到了這一組課文所要傳達給我們的內容。
二、聯合家長,共成大“業”
學生在家時間大大超過在校時間,因此,能抓住學生的在家時間認真學習,是相當重要的。但是,農村的孩子尤其是男同學放學后一般一回家就鉆在房間里忙于看電視、打游戲,有的則三五成群地瘋玩,常常忘了作業。于是跟家長的 溝通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我們班有一個女同學,叫婷婷,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我剛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語文測試考9分。 究其原因是基礎不好,作業從來不做,態度不認真。家庭離異,跟著父親,但父親忙于工作賺錢,很少管孩子,更不用說檢查家庭作業了。我跟孩子談了很多次心,她表示想要學好,但這樣的學生由于“惰性”太強,光靠學校的教育是不行的,需要家長的全力配合。于是我請來了家長, 在家長面前我極力表揚孩子的其他方面 的優點,如愛勞動,團結同學啊,肯幫老師做事啊,等等,唯一的缺憾就是成績不盡人意,但是有很大的潛力的,所以希望家長能在百忙中抽時間來督促一下孩子的作業。
然后我還隔三差五地往孩子家里打電話。慢慢地,家長能時常督促孩子作業,有時還能花時間陪孩子做作業了。學校家庭雙管齊下,再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9分到三四十分,再到及格,現在不及格的名單里是沒有她的名字了,最近的一次單元考試是76分。雖然不是很高,但就這個孩子的資質而言,已經相當不錯了。
三、關注差異 因材施“業”
就好像一只手伸出來五個手指都是各有長短的,我們必須承認學生是有差異的。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尤其是在農村學校,學習能力弱的孩子相比較城區的要多許多,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就需要老師針對他們的差異來布置家庭作業,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都得到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
首先,每個學生作業的布置量應該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拿最簡單的詞語抄寫來說,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抄寫遍數。在我所執教的這個班級,我就針對書寫情況不是很好的實際規定:以抄寫質量定抄寫遍數,這樣一來,既提高了書寫質量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其次,作業的難易程度也要適當把握。我班級中就有好幾個這樣的學生,每次家庭作業都很難及時的完成,他們是因為家長不會指導,自己又實在有些懶惰。還有一部分學生,確實是能力有限,對一些“活”的東西根本無法掌握,對于這樣的學生,難度大的作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選擇適合他們的作業才是最重要的。比如開設一個作業超市,設計難度不同,形式多樣的作業,讓他們自主選擇合適的作業來完成。如《太陽》一課的作業超市:(1)抄寫生字詞。(2)摘抄描寫太陽的詩句。(3)寫一首關于太陽的小詩。(4)讀描寫太陽的文章。(5)搜集有關太陽的故事、傳說?!端飨囊啊芬徽n的作業超市:(1)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試用成語造句;(2)摘抄你認為優美的語句,有繪畫特長的學生還可以畫一幅山水畫;(3)請你當導游寫一段導游詞……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完成字、詞、句的基礎訓練題;語文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完成實踐、體驗題;喜歡閱讀的學生可以廣泛閱讀、積累語言;喜歡寫作的同學可以盡情作文?!浞值倪x擇空間,注重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四、緊扣教材合理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