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層流手術室范文

層流手術室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層流手術室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層流手術室

第1篇:層流手術室范文

關鍵詞:什么是層流手術室?感染手術處理原則;手術后處理;護理人員

【中圖分類號】R47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531-01

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也是搶救及治療病人的重要部門,層流手術室的凈化空調系統能有效控制室內細菌的濃度,室內的溫濕度和塵埃含量,實現理想的手術環境,降低感染率,提高手術質量。但是特殊感染如果手術操作過程中某些環節被忽視,可能引起感染擴大,使手術失敗,導致嚴重醫院感染的發生。因此,手術過程中預防醫院感染某些細微環節尤為重要。

1特異性感染術后的隔離措施如氣性壞疽、炭疽、破傷風等手術處理原則

1.1術前準備應計劃周到:將患者安置在正負壓手術間,安置患者前30min開啟負壓層流系統開關,手術間掛隔離手術牌不安排參觀人員,將術中不需要的儀器和物品轉移他處,術中使用的各種器械用物一次備齊(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手術人員手上不能有傷口,進入手術間后,直至手術結束方可離開。患者進入手術間后,手術推床應在手術間靠墻放置,不得推離手術間。手術間應準備好兩盆1 000mg/L 84消毒液分別用于浸泡器械,擦拭房間臺面等。

1.2感染術后的污物處理:使用后的一次性敷料、紗布、手術衣褲、帽子口罩、鞋套等各種污染物品,裝入雙層專用密閉、有明顯標志的黃色醫療廢物垃圾袋內,專人收集焚化處理。參加手術的所有人員離開手術間時,必須將污染手術衣、手套、鞋套等脫放于手術間指定處,與非一次性布類物品等用清潔大單包好,高壓消毒后注明標志再由洗衣房專人收集清洗。術畢手術人員洗手,更衣帽、更鞋,離開手術間。

2特殊感染術后手術間的處理

清理手術間內用物,徹底打掃衛生,手術間墻面、地板和患者接觸后的手術床、桌、推床及室內固定物品等,用1000mg/L 84消毒液擦拭消毒。關閉層流負壓裝置開關,開啟正壓層流開關凈化30min。

第2篇:層流手術室范文

【關鍵詞】 層流潔凈手術室; 管理; 醫院感染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people request more and more for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s of operating room and functions.Clean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is the demand and inexorable trend of hospital modernization.Our hospital starts to use clean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from 2013,we strengthen management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working process of clean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medical personnel behavior 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lean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which guarantee the cleanliness of air environment in operating room, provide high quality of medical environments for patients, reduc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and cross infection.

【Key words】 Clean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Hospital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Langzh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gzhong 610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5.034

醫院感染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重要問題,各國醫學專家一致認為,避免術中感染是解決醫院感染的有效對策,也是整個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1-3]。手術室擔負著搶救患者、進行外科診治的重要使命,在控制醫院感染中占據重要位置。手術室的消毒隔離工作關系到每一位患者的手術效果和預后。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加上不合理應用現象愈演愈烈,抗生素的抗藥性不斷增加,僅僅依靠滅菌、消毒和加大抗生素使用劑量來避免感染的傳統型手術室和治療方式已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一種潔凈的、控制菌落數在手術要求的相對范圍內的手術室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4-6]。層流凈化手術室是目前最安全、最先進的手術室,是醫院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和重要標志之一,是避免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7]。本院經過考察學習,順應發展需求,為給患者營造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手術空間,于2013年引進層流凈化手術室技術,并邀請南充市衛生局及其組織的院感專家按照國家規范的手術室建設標準對層流潔凈手術室平面布局進行建議、監督和批復。通過近兩年來良好的運行,層流潔凈手術室的使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極大地降低了醫院感染發生率。現將使用和管理體會總結匯報如下。

1 層流潔凈手術室的定義和原理

層流潔凈手術室,即空氣通過高效過濾器,呈流線狀流入室內,以等速流過房間后流出。室內產生的塵粒或微生物不會向四周擴散,隨氣流方向被排出房間[8-9]。層流潔凈手術室是一個專業高效過濾空氣的、多功能的綜合體,其能通過各種空氣凈化措施,過濾空氣中的塵埃、離子等,切斷細菌傳播的途徑,從而達到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感染發生的目的[10]。層流潔凈手術室以其持續、快速、高效的空氣凈化標準,將過濾的無菌空氣由送風口勻速流下,污染空氣由四周回風口平推而出,送風量最多可達每小時換氣600次,能夠有效保持手術室環境的無菌狀態,滿足各類手術需要[11-12]。

2 本院層流潔凈手術室情況

本院層流潔凈手術室采用最先進的凈化設備及空氣凈化措施,整個手術空間環境,全部采用全球領先的保溫、隔音材料,同時保持手術室的恒溫、恒濕及相對壓力,杜絕交叉感染。潔凈手術部設在新建住院綜合樓6樓,總面積1256.4 m2,有6間Ⅲ級手術室(包括1間帶鉛防護正壓手術室、4間普通正壓手術室、1間正負壓切換手術室)、潔凈走廊、清潔走廊、配套功能用房等。手術室平面凈面積設計根據規范規定平面尺寸,無體外循環裝備。

潔凈手術部平面相關流程包括醫護工作人員流程、手術病原流程、潔凈物品流程、術后污物及器械流程四個部分。

潔凈手術部的潔凈用房等級標準根據國家規定的沉降(浮游)細菌最大平均濃度、空氣精度級別的標準執行,并邀請第三方檢測機構鑒定、檢測。潔凈手術部的建筑裝飾遵循不積塵、不產塵、防霉防潮、耐腐蝕、容易清潔和滿足防火要求的總原則。地面平整,采用防滑耐磨、耐腐蝕、不易開裂、不易起塵、易清洗的材料制作。X防護手術室地面采用10 mm厚4∶1硫酸鋇處理基層。內墻面使用耐碰撞、阻燃、不易開裂、易清潔的材料。墻面采用整體壁板,平整,防霉防潮。門采用電動懸掛式自動推拉門,設有自動延時關閉裝置。插座、開關、器械柜、觀片燈等均嵌入墻。無影燈平板位置在送風面之上,采用醫用吊塔裝置。潔凈手術部凈化系統:潔凈手術室與輔助用房分開設置凈化空調系統,凈化空調系統設置三級空氣過濾,所有潔凈室采用雙側下步回風。潔凈手術部走廊對外采用常閉式消防門,手術室裝置煙感器,消防水管密封。 本院層流潔凈手術室均嚴格遵守國家現行的相關標準及各項施工、驗收規范執行。

3 層流潔凈手術室的使用和管理體會

3.1 層流潔凈手術室的工作流程管理

3.1.1 空氣凈化系統的開關 每天早上由專人負責提前1 h將手術間的空調系統開啟,并將溫度調至22~25 ℃,濕度控制在50%~60%,術中根據醫生和患者的需要隨時調整,手術結束后必須先清潔手術間,待清理完成后再開啟空調系統1 h。術中由巡回護士根據手術醫生和患者的需要隨時調節室溫。遇到連臺手術時,在前一臺手術結束后,需進行濕式清潔,并關閉電動門自凈30 min后,再進行下一臺手術。

3.1.2 手術間的正壓管理 手術間需要保持相對密閉的狀態,手術間前后門不能同時開啟,開門后會破壞壓差系統,影響手術室的凈化質量,破壞手術室內空氣的潔凈,術中嚴禁打開外通道門,嚴格控制術中人員流動,不可互串手術間,以減少不必要的渦流形成。

3.1.3 手術間的布置 手術床放置在手術間凈化區域的中心,室內物品定量、定位放置,定期核查,術后由巡回護士補齊基數,只有必需的設備(如麻醉機、監護儀、高頻電刀等)才能放置在手術間,并且手術間的所有物品均需去除外包裝并將灰塵擦拭干凈后方可帶入,以保持手術室的潔凈。手術間內物品需要擺放在遠離回風口的位置,以免影響空氣回流。

3.1.4 合理安排手術 根據空氣潔凈度的不同來安排不同的手術,100級手術間安排心腦外科手術、眼科手術、器官移植術及關節置換術等無菌手術;1000級手術間安排膽道、胃腸道、陰道等Ⅱ類切口手術;10 000級手術間安排Ⅲ類切口手術,如新鮮開放性創傷手術、開胸心臟按壓術等。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室的空氣質量與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有著密切的相關性[13-16]。層流潔凈手術室使用的三級空氣過濾系統阻擋了大量菌落,有效地降低了外科手術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

3.1.5 嚴格潔污流線分離 手術室設立三條通道以供醫護人員、患者和物品通行,盡可能地避免人流、物流交叉。其中醫護人員、患者以及潔凈物品作為潔凈流線;術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為污染流線,嚴格區分潔污流線,以免層流潔凈手術室受到污染。根據手術情況的不同將手術間劃分為急診、感染和無菌三個級別,急診手術間通常在最外邊,以適應急診手術的需要;感染手術間通常靠近污物通道,尤其是由破傷風、氣性壞疽、炭疽等非普通細菌所引起的特殊感染的手術必須在感染手術間內施行;接臺手術須先在無菌手術間手術再做感染手術,術后必須經過嚴格消毒和特殊處理。

3.1.6 嚴格手術室內物品管理

3.1.6.1 物品的消毒與滅菌 所有手術器械、醫療用品每次用后都必須消毒滅菌。滅菌原則上首選壓力蒸汽,對于不耐高溫、不耐濕的物品首選環氧乙烷氣體滅菌。使用消毒液時,注意其浸泡時間和濃度必須符合滅菌要求,并使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干凈后方可使用。

3.1.6.2 無菌物品的儲存 無菌物品必須存放于清潔干燥的專用儲物架上,按照滅菌日期依次擺放,對于超過有效期的物品必須重新滅菌后方可使用。

3.1.6.3 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應存放于無菌物品專柜內,進入手術室前須拆除物品外包裝,使用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前必須認真核對名稱、型號、規格、生產批號、制造廠家、商標、有效期、密封性等,如存在過期、污染、潮濕、字跡模糊等情況時均不得使用。

3.1.6.4 手術廢棄物的處理 手術廢棄物嚴格分類處理。醫療垃圾裝黃色塑料袋內處理,醫療銳器如針頭等使用后放入耐刺的容器內無害化處理。

3.2 醫護人員行為和操作的規范化管理

3.2.1 嚴格崗前培訓及宣教工作 請技術專家對全院職工介紹和普及層流潔凈手術室的相關知識及原理等。重點組織手術室全體護士和麻醉人員進行理論學習,了解層流潔凈手術室的工作原理,明確層流潔凈手術室的環境要求,掌握不同級別手術間的手術適用情況。同時也對外科醫生的層流潔凈手術室操作要求進行規范化培訓。此外,根據手術室的區域不同,來設定專門的工友,并對其進行手術室工作的強化培訓,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管理好各自區域的清潔物,避免交叉感染。

3.2.2 嚴格著裝管理要求 進入手術室的人員必須按規定程序更衣、換鞋,且內穿衣物不能外露,并戴好帽子、口罩等,帽子必須遮蓋全部頭發,經風淋室進入,離開手術間時需要將其放在指定位置;手術患者空穿干凈清潔的病號服,戴一次性隔離手術帽,頭發不外露,并在特設的緩沖間由手術對接車接送,步行者更衣換鞋。接送患者需穿外出衣和外出鞋,避免細菌和塵埃進入手術室。

3.2.3 嚴格控制人流出入量 手術區沉降菌密度隨手術人數增加而上升,嚴格控制手術參觀人數,特殊感染手術謝絕參觀,可安排在手術間錄像轉播教室觀摩。手術室工作人員按“手術通知單”上的名單核對登記手術人員和參觀人員。每臺手術參觀人員最多不超過3人次,每天不超過10人次。外來參觀手術者,需征得醫務部同意后方可進入,且每天不得超過4人次,不得隨意走動及串室。謝絕患者家屬、無關人員參觀。

3.3 層流潔凈手術室的維護

3.3.1 嚴格清潔工作管理

3.3.1.1 浮塵的減少 手術室物品需輕拿輕放,鋪無菌臺及無菌巾時動作要小幅度,替患者翻身或者擺手術時動作要輕柔、緩慢。嚴格禁止在手術間抖動衣物、布類,防止微粒飛揚。

3.3.1.2 空氣的監測管理 除了院內感染的例行抽查外,對層流潔凈手術室的空氣每月均需至少檢測1次。凈化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凈化機組開機后,取天花板的4個角及中央共5個點,在距離地面1 m的位置放置5個培養皿,暴露30 min后取出送檢。如若發現不合格,立即與院內感染科尋找分析原因,重新凈化、監測。

3.3.1.3 環境、物品等的衛生管理 層流潔凈手術室的清潔工作必須在凈化空調系統運行的狀態下采用濕式打掃,減少或避免在地板上推、拉重物、硬物,每天手術前后均應用清水、乙醇或含氯消毒劑等擦拭一次手術間無影燈、手術床、器械車、地面等。每周徹底清掃1次,每月進行衛生大掃除1次。墻面每月用乙醇清潔1次,避免用腐蝕性洗滌劑清洗。使用的清潔工具不宜采用容易掉纖維的材質。各個手術間設定專人負責清潔工作,拖把、抹布等清潔工具至少配備兩套以上使用,以保持至少一套干燥,減少或避免污染。設備、物品等進入手術室前均需安裝完好、擦拭干凈。每周用清水擦洗空調機1次,用消毒劑消毒濾板、送風管道1次。

3.3.2 嚴格凈化系統的保養 護士操作中央面板時要注意操作要領,輕觸開關即可,切不可按壓甚至敲打,以免造成損壞。由專人定期檢測和維護保養空調系統,保障其正常運行。每周定期清洗空氣過濾器,由專門的技術人員定期檢查更換,以防其本身受到污染。對100級潔凈度手術間的過濾器,每月至少清洗1次;對1000級潔凈度以上手術間的過濾器,每2周清洗1次。初效、中效過濾器每半年更換1次,高效過濾器每隔一到兩年更換1次。天花板回風口要時刻保持暢通,避免物品阻隔,每周對回風口和回風網罩進行1次徹底清洗,以確保塵埃過濾效果,回風口的百葉窗常規處于開啟狀態。

每月對物體表面、術者手部做細菌監測,檢測1次空氣灰塵粒子數、溫度、濕度,并上報醫院感染科及設備科備案。

4 小結

先進的設備是無菌環境的先決條件,而嚴格的科學管理是實現無菌環境的重要保證[17]。層流潔凈系統是為手術室創造潔凈環境的一種先進設備,但它并非“萬能”的,層流潔凈手術室系統能否順利、有效地運行直接決定著手術室的空氣凈化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對于有效控制醫院感染、提高患者的手術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嚴格、系統全面、行之有效的層流潔凈手術室管理制度對于保障手術室的空氣質量至關重要[18]。只有將硬件和軟件兩者很好地結合,才能達到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為患者謀福利。

加強層流潔凈手術室環境的綜合管理除了要嚴格人員培訓和規范化管理,還必須強化無菌觀念,嚴格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制度,只有全面綜合的一體化管理才能維持手術環境的潔凈,減少空氣污染,提高手術質量,改善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有利于創造出一個安居樂業、穩定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Z].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1995.

[2]劉振聲,金鵬,陳增輝,等.醫院感染管理學[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474-483.

[3]王亞玲,孫靜,楊天德,等.層流潔凈手術室手術臺布距地面高度對空氣潔凈度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0,39(5):637-638.

[4]李桂芝,田.層流潔凈手術室的應用及管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77-80.

[5]謝麗霞.層流潔凈手術室空氣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進展[A].中華護理學會第16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北京:中華護理學會,2012:1405-1407.

[6]袁輝霞,張艷芬,劉秋霞,等.層流潔凈手術室醫院感染的控制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5(6):3531-3532.

[7]陳昭斌,張杰,胡佳哲,等.層流潔凈手術室手術過程中空氣細菌總數變化趨勢的探討[A].中華預防醫學會消毒分會換屆會議暨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重慶,2012:148-152.

[8]陳昭斌,張杰,胡佳哲,等.層流潔凈手術室手術過程中空氣細菌總數變化趨勢的研究[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8):727-729.

[9]陳璐,楊彬,崔樹玉,等.山東省醫療機構層流潔凈手術室綜合性能監測報告[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0,27(1):51-52.

[10]胡業榮,孫艷霞.潔凈手術室護生醫院感染知識認知情況調查與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61-163.

[11]何春紅.潔凈手術室管理在無菌手術延長滅菌效果中的重要性[J].華夏醫學,2009,22(6):1163-1164.

[12]郭君,劉晶星.由傳統手術室轉入潔凈手術室所涉人員的崗前培訓[J].華北國防醫藥,2010,22(5):505-507.

[13]耿彩艷,張萍,高清,等.精細化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在層流潔凈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A].2013年國際護士節護理大會論文集[C],北京:中華護理學會,2013:374.

[14]成昌霞,陳兆杰,周學穎,等.兩種手術室空氣質量對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4):3360-3361.

[15]陳小娣,馮惠娟,沈郁,等.影響潔凈手術室環境質量的原因及改進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409-1410.

[16]王華莉,李建海.層流手術室空氣細菌濃度監測的結果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62-64.

[17]耿彩艷,黃燕林,賈巧玲.基層醫院層流潔凈手術室簡易布控法監測可行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4,29(16):39-40.

第3篇:層流手術室范文

層流手術室目前已被很多醫院接受和采用。尤其近幾十年,潔凈室的發展和改進的速度越來越快,層流手術室從結構設計到裝備技術的發展也很快,相應的規范、標準日臻完備。如何管理好、應用好潔凈設備和設施,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學的醫院潔凈手術室及設備的運行管理辦法,使設備始終運行在最佳狀態,發揮最好效能,是醫院管理者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潔凈手術室 管理 檢測

Abstract

Currently, many hospitals have built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The development of 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 is faster and faster, especially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standards, etc. Therefore, how to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Clean equipment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operation management approach about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and equipment, these are important issues that hospital managers have to face.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Detect

潔凈技術是上個世紀初,首先從手術環境和抗感染開始的。起初手術病人感染率很高,因此很多病人并非因手術失敗而死亡,而是因為術后感染死亡。此后手術環境與術后感染的關系受到醫學界的高度重視。文獻記載:“某教學醫院1998年11月~2000年3月在不同手術室施行手術的2328例患者(按空氣消毒方式不同分組,其中層流332例,室內空氣凈化機消毒928例,單純紫外線消毒1068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結果顯示手術部位感染率在層流組為0.90%、室內凈化機組為3.02%、單純紫外線組為6.37%,各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層流手術室可大大降低清潔切口的感染,用層流、室內凈化機替代傳統的紫外線消毒后,手術部位感染率明顯降低。”

近幾十年,潔凈室的發展和改進的速度越來越快。談到污染控制時,人們通常會想到最新的科學和工藝方法,跨學科技術的應用越來越頻繁,污染控制就屬于一種跨學科的技術。越是先進復雜的技術越是容易被接受,相對來說運行管理的難度就越大。在現實工作中若使先進的設備發揮應具備的作用,使設備始終運行在最佳狀態,必須學會行之有效的運行管理。潔凈手術室及設備運行管理,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層流手術室的管理;設備的運行管理;潔凈室定期檢測。

一、層流手術室的管理

(一)人員管理

1合理控制人員的進出。盡量減少人員流動是手術室控制的關鍵。人體脫落的表皮細胞、毛發等,均為細菌、病毒的載體。

2嚴格著裝管理。進入潔凈區的人員按規定穿戴相應的衣、褲、鞋、帽、口罩。制作潔凈室服裝的材料應含有除靜電纖維,避免因靜電造成的問題。

(二)控制潔凈室內的私人物品

例如手機、手表、照相機、報紙、書籍、錢夾、手袋等。潔凈區內人流、物流的流程控制是消除交叉感染的有效途徑。

(三)手術間的環境管理

手術室內每天術后的清潔工作是必要的。根據檢測每周對回風口濾網、地面、設備表面進行清潔處理;空調機組開機循環30分鐘,層流手術室的空氣培養合格率即可達到100%。

(四)設備運行人員、設備運行管理人員必須通過嚴格的技術培訓

通過培訓,使他們基本掌握細菌、藻類、真菌類、原生物、病毒繁殖與滅活的原理;掌握潔凈設備運行原理,設備維修、保養知識;掌握潔凈手術室的相關規范、標準;了解潔凈區域的建筑結構及建筑材料。設備的運行和管理人員,無論是設備維保單位還是醫院的后勤人員,必須保持技術人員的穩定性,避免流動頻繁,能夠使其知識、能力通過不斷的培訓而得到增強。

二、潔凈設備的運行管理

(一)潔凈機組運行日常檢查內容

1設備運行管理水平。有專職設備運行人員,有明確可執行的管理制度,運行方案正確合理,具有安全保障及應急能力,保障措施全面有效,設備運行無異響、無異味、內部清潔、無積水無積塵,機房內整潔干凈,通風良好。

2.機組內部檢查。送風機運轉正常,皮帶松緊正常,軸承無異常發熱;冷熱盤管正常,翅片整潔無倒伏阻塞;過濾器不漏風、不阻塞;機組照明燈、開關、殺菌燈功能正常;新風、排風、混合風閥門動作靈活、新風閥排風閥同步性好;蒸汽壓力正常,執行機構不漏氣;排水暢通不積水;電控柜內各種功能正常。

3.運行效果。室內溫度、濕度控制準確,溫濕度波動小,滿足要求。缺風報警、高溫報警、消毒燈報警、制冷機組報警、風機故障報警、過濾器壓差報警等工作正常。

(二)空調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內容

周保養:清潔機房內衛生,保證機房內潔凈無雜物、無塵土、空氣通暢;檢查加濕干蒸汽的截門、壓力表、減壓閥、加濕閥是否靈敏可靠;檢查消毒紫外線燈工作是否正常,測試紫外線照射強度是否合格;設備運行時各部位聲音是否正常。做好周保養記錄。

月保養:設備內部清洗,檢查機箱內設備有無異常情況;清洗冷凝水盤;加濕器檢查清洗;送風機皮帶調整;檢測空氣流量、潔凈手術室空氣壓差測試。

季保養:檢查燈及開關;檢修機箱門密封性能;檢修蒸汽管道疏水閥(冷凍水過濾器、熱水過濾器);更換中效過濾器;檢查風機、電動機轉動是否靈活,有無異常聲響;檢查風機減震器彈簧是否正常;檢查各部件有無松動現象。

年保養:檢查、清潔消聲器;檢查加熱器及制冷設備;檢查通風管道及相關設備;檢查風管軟連接有無老化破損;檢查加濕設備工作是否可靠;機組內部、外部進行清潔處理。

年度總結:周、月、季、年的維修內容,更換機件名稱、規格、數量,維護水平,設備運行現狀做出總結。提示設備運行缺陷、待維修更換部件。評估設備安全運行情況。

三、潔凈室定期檢測

應對潔凈手術室的運行狀態及重要的技術指標進行定期檢測。在潔凈手術室運行過程中,隨時掌握潔凈室所處狀態是否符合標準及滿足使用要求。測試前應確認潔凈室或潔凈區各方面設施是完備的,而且設備運行正常,符合原設計的技術要求。通常檢測工作包括的內容如表1所示。

(一)對于潔凈手術室空氣中懸浮粒子的測定是重要的檢測項目

測定潔凈室空氣中粒徑0.3μm~0.5μm范圍的懸浮粒子濃度。

檢測儀器:BCJ-1D型塵埃粒子計數器。

(二)空氣流量或風速

潔凈手術室、潔凈區主要是靠送入足夠量的潔凈空氣來實現潔凈手術室、潔凈區內潔凈度。所以測定潔凈區的送風量、平均風速、換氣次數等項目是非常重要的。

檢測儀器:ZDQF型智能風速計。選擇工作平面高度作為風速測定的基準面,選取距地面高度800mm處。

(三)空氣壓差測試

為防止污染物透過維護結構縫隙侵入室內,潔凈區域及潔凈設施的維護結構應有良好的氣密性,同時和室外(不潔凈的)周邊環境要維持一定的正壓差。靜壓差測定合格值≥+8Pa;手術室對潔凈走廊10Pa。

檢測儀器:DWYer型微差壓表。

(四)自凈性能測試

自凈性能測試用于確定潔凈手術室、潔凈區和潔凈設施清除懸浮微粒污染的能力與效率。

(五)噪聲測試

使用HS5633型聲級計進行測定。檢測依據:《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GB―50333-2002)。

第4篇:層流手術室范文

層流手術室凈化氣流是目前最先進有效的方式,凈化氣流的方向一般多采用垂直層流式。使手術區處于潔凈氣流形成的主流區內,確保空氣潔凈度達標。層流手術室不僅要求高度潔凈的空氣,而且要求能控制氣流的流通方向,使氣流從潔凈度高的手術區流向潔凈度相對較低的區域,并帶走和排出氣流中的塵粒和病原微生物。因此,層流手術室的環境及設備管理是保證手術室空氣潔凈度的重要環節,必須按照有關規章制度嚴格執行[1-3]。現將有關層流手術室的管理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層流手術室概念

層流,是指氣流以勻速向一定方向輸送,通過高效過濾器凈化,呈流線狀進入手術室內,再以等速通過手術空間后流出。手術室內的塵粒和病原微生物隨氣流方向被排出,不會在室內擴散,層流手術室即以此設計而得名。它采用空氣潔凈技術,對手術空間內病原微生物進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使室內空氣達到一定生物潔凈度,從而達到適于各類手術要求,并具有舒適溫、濕度的手術空間環境,是一種能有效控制室內病原菌數量,減少感染風險的現代化手術室。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高級別層流手術室的使用率遠低于低級別層流手術室,千級以上的層流手術室一般僅用于器官移植、關節置換、心臟外科等無菌程度要求高的手術[3-4]。層流系統是達到空氣凈化、創造潔凈手術空間的一種先進設備,是目前一種安全有效、經濟方便的空氣除菌手段。

2 層流手術室管理

2.1 環境管理

手術室人員及各種物品在手術室的出入,是影響手術室空氣潔凈度的重要因素,必須按照規范措施管理。手術室應使用無粉手套,嚴禁在手術間折疊各種布類敷料或將私人物品和書報等帶入手術間。無菌手術通道是工作人員、病人、潔凈物品的供應通道,為潔凈流線。非潔凈處置通道,是術后手術器械、敷料、垃圾等污物的出口,為污物流線。手術室管理應盡量做到人員物品的隔離分流,以保證潔凈手術區空氣潔凈度,避免交叉感染。層流手術室應劃分無菌、急診和感染手術間。急診手術間設在手術部的最外側,感染手術間靠近污物通道,應開有側門并設置緩沖間,便于隔離和消毒。接臺手術間隔時間15~20 min,并保持空調系統連續運行,盡量排盡前一臺手術的塵粒污染,保證手術間空氣潔凈程度[5]。

2.2 預防感染管理

層流手術室的一切清潔工作,均要求在凈化系統運行過程中采用濕布擦拭。各種儀器設備在進入手術間前,應安裝完畢,擦拭干凈。擦拭時,不宜使用掉纖維的織物材料作為清潔工具。手術結束后應立即清除各種污物,并分類放入防水防污染的袋內密封,從污物通道運出。擦拭各種器材,整理手術間,以免污物在室內久留導致空氣污染。待所有人員離開,清潔工作完成后,手術室凈化空調系統應繼續運行15~20 min,再關閉層流空調,使室內空氣達到潔凈。每天應在手術前、后,用消毒液各擦拭1次無影燈、器械車、麻醉桌、手術床、壁柜等各種器材表面及地面;對工作人員穿過的隔離鞋進行清潔消毒。每周將上述器材及地面徹底擦拭、清潔保養1次;對粗過濾器、中效過濾器、回風口裝置清洗1次,以確保塵埃過濾效果。每2周定期對粗過濾器、中效過濾器、回風網用500 mg/L含氯消毒劑(高效)濕拭,使無菌切口感染率小于或等于0.2%的效果[6-7]。每月對潔凈手術部空氣、器材表面進行采樣做細菌培養;對空氣塵粒數、噪音、溫濕度進行檢測,并將結果登記備案[7-10]。每6個月將初效、中效過濾器更換1次。每年更換高效過濾網。

2.3 空氣監測管理

層流潔凈手術室屬于I類環境,平均菌數(cfu)要求在空氣靜態條件下小于或等于10 cfu/m3 ,未檢出致病菌為合格,而普通手術室標準為小于或等于200 cfu/m3。手術室空氣中的含菌量與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呈正相關,浮游菌達700~1 800 cfu/m3感染率顯著增加,若降至180 cfu/m3以下時感染的危險性就大為降低,加強室內空氣清潔度監測是減少手術感染的重要措施。目前不少醫院對手術室空氣潔凈度監測常采用效果比較確切的多點布控采樣檢測法。空氣采樣可設內、中、外對角線3點,內、外布點部位置距墻面1 m,位于層流出風口下;術中空氣采樣選擇手術床4角,距手術床30 cm處。定期檢測層流系統功能狀態,檢測手術室空氣潔凈度指標,是醫療安全的根本保證。醫院應設立手術室感染控制小組,專人負責感染監控工作。每月對手術室的空氣、手術人員的手、物體表面、化學消毒劑進行細菌培養,監測凈化效果,杜絕院內感染的發生。

3 層流手術室設備管理

3.1 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為了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醫院應制定層流手術室設備運行管理制度。設專人每天檢查控制板上空調顯示數據,定期檢測空調系統運行情況,嚴格遵守管理規范,做好維護保養工作。層流手術室急診手術間的送風系統,應24 h維持在低速運行狀態,以保證手術室恒溫、恒濕和潔凈度。其他手術間可根據自己醫院的實際情況,在術前1 h將層流打開維持低速運行狀態,術前30~40 min調至高速運行。對長時間沒有使用的手術間,啟用時應首先清潔送風口濾網,并至少提前3 h開機運行,以達到手術室空氣潔凈度要求[8-9]。適宜的溫度、濕度使術者心情穩定,也有利于患者術后傷口的愈合。室溫過高,工作人員容易出汗,影響操作并可能增加感染的機會;室溫過低,患者易發生低溫功能障礙影響術后恢復。據資料介紹:相對濕度低于50%,可能產生靜電火花;濕度過高,超過60%以上時,空氣培養即可出現真菌生長繁殖。因此應按規定將手術室內溫度控制在22 ~25 ℃,濕度控制在55%~60%之間。冬季因空調影響,需要適當加濕,對溫度濕度的調控應該更加注意。層流手術室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應該注意的重點[9-10]。手術室的消防器材、安全通道要設置醒目的標志,工作人員要熟悉其位置和使用方法。

轉貼于

3.2 器材物品管理

手術室工作要有嚴格的工作流程,設備、物品相對固定。為了控制人員進出次數,應將與手術相關的各種物品如敷料包、器械包、補液架、踏板、器械臺、顯微鏡及腹腔鏡等器材放置在固定手術間,由專人負責清潔檢查和管理。制定精密儀器管理制度,建立儀器檔案,嚴格使用人責任制,設立專人維修記錄[11]。手術結束后,由專人對儀器采用器械清洗液超聲清洗,不宜高壓滅菌的儀器用2%戊二醛浸泡滅菌,所有手術器械由供應室負責接收清洗、檢查保養。層流手術間潔凈區離手術臺四邊各1 m 的范圍,非無菌物品及設備不能放置于潔凈區內,麻醉設備應采用無菌單與手術部位隔開。需反復使用的物品術后用1‰含氯消毒劑浸泡與擦拭,紫外線燈照射1 h感染手術用過的物品用過氧乙酸處理[12]。特殊感染手術物品處理時應將廢棄物焚燒;手術器械用2%過氧乙酸浸泡30 min后高壓滅菌;墻面、地面、推床、手術床用0.5%過氧乙酸擦拭,然后用甲醛和高錳酸鉀熏蒸24 h后通風,連續3次培養無菌方可使用[13-14]。

4 層流手術室人員管理

手術室空氣中的細菌可來自室內一切物體及各類人員體表,因此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按要求著裝,通過風淋室后,才能進入手術室。手術病人的術前處理應在病房準備完畢,清潔消毒手術部位后,換上消毒的病員服和帽子,由手術專用對接車送至手術室。手術室所備的衣褲、鞋、帽、口罩等離開時應將其放在指定位置。服裝應選用不易產生靜電、不易脫落纖維的織物。手術室內的人員數量應保持在最低限度,以防止紊流產生。層流手術室空氣潔凈度與手術空間的相對密閉狀態密切相關,進出手術室的人越多,室內空氣污染就越重。有資料顯示當每臺手術人員進出累積達到60人次時,空氣中細菌的含量就會超標,從而增加感染發生的機會,因此要嚴格控制手術室人員的進出,減少手術室開門次數與時間[15]。根據手術室大小嚴格控制人數,參觀者進人手術室后應限制在指定區域內,與手術野至少保持1 m的距離,不得任意穿行或互串手術間。

參考文獻

[1] 張國王秀,張皖瑜,尹湘毅,等.醫院層流手術室的感染管理[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4,17(12):1111-1113.

[2] 任 輝. 現代手術室感染的控制與管理進展[J]. 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14(2):128-130.

[3] 王美芳,付瑞華,王桂娣.層流手術室空氣環境運行管理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8):693-694.

[4] 李 靜.層流手術室環境管理探討[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7):672-673.

[5] Baxter DA.Laser safety in the operating room[J].Insight,2006,31(4):13-14.

[6] 譚淑芳,林 巖.層流手術室管理的幾點做法[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1):81.

[7] 孟素賢.層流手術室的使用管理[J].基層醫學論壇,2006,10(11):1016-1017.

[8] 王 萍.層流手術室如何保持潔凈[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5,2(2):178-179.

[9] 余小紅.層流手術室的使用及管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144.

[10] 秦 超,魏 先,李先鋒,等.層流手術室中人員流動次數與空氣含菌數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護理,2005,11(16):1279-1280.

[11] 王濱華,孟桂英.淺談層流手術室的管理措施[J].中國醫藥研究,2004,2(6):108.

[12] Xiao Y,Schimpff S,Mackenzie C,et al.Video technology to advance safety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perioperative environment[J].Surg Innov,2007,14(1):52-61.

[13] 左艷芳,黃春霞,張集建,等. 手術室空氣污染調查及對策[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3,12(4):317-318.

第5篇:層流手術室范文

隨著現代化醫院的建設和發展,我院新大樓全層流凈化手術室也于2009年3月正式啟用,如何使用好、管理好、愛護好,真正為病人提供安全舒適的手術環境,是我們手術室管理者思索解決的問題[1]。為了加強層流手術室的管理,保證層流手術室的正常運行,適應外科手術發展的需要,我們根據本院實際情況制定了“三嚴”教學管理法即:嚴格評估、嚴格制定教案、嚴格實施教學與管理,有針對性地對進入層流手術室的人員進行具體帶教與培訓,為層流手術室的安全運行及質量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取得一定成效,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1 嚴格評估

1.1 人員情況評估 對凡是即將要進入層流手術室的人員進行評估,從進入手術室工作的年限、在手術室工作的經歷、到手術室主要工作內容等進行評估,為制定教案提供依據。

1.2 學習內容評估 通過評估,我們將所屬外科人員分為三類即手術室護士為一類,此類為掌握知識型培訓對象,將來要起到宣傳帶教作用。第二類為麻醉醫生和外科醫生、此類為懂規運用型,知道層流手術室、層流手術室相關管理規定并能遵守。第三類為進修實習人員,此類為啟蒙學習型,培訓力度大用時長,達到了解層流手術室管理規定并能遵守實施的目的。

2 嚴格制定教案

2.1 對第一類人員即手術室護士,制定教案以層流室建設的基本原理、層流室的結構、層流室空氣凈化系統、層流室的分級、層流室的運行及維護、層流室的分區及院感控制、層流室的應用與保養等進行專業知識和應用知識為主。教材以衛生部頒發的層流手術室標準及醫療護理操作常規、手術室管理規定、消毒滅菌法、手術室技術操作與管理等為主。

2.2 對第二類人員即麻醉醫生和外科醫生,制定教案以宣傳層流手術室規章制度、進入層流手術室流程和相關設施的愛護為主。教材為衛生部統一的標準和科室制定的相關規定。

2.3 對第三類人員即進修實習人員,制定教案以掌握層流手術室的基本應用方法和設施的愛護、以及手術室相關技術等為主。教材采用以衛生部統一的標準、常規書、三基書和實景錄象等為主。

3 嚴格實施教學與管理

3.1 對于第一類人員的培訓從手術室建造時期即開始了,在手術室建設中我們組織骨干力量,深入了解層流凈化裝置,了解認識一些基礎結構,為今后使用維護打下一定基礎。在手術室建設同期我們既組織全體護士在業務學習課時學習醫療護理操作常規中關于層流手術室的相關內容,以及衛生部下發的相關政策法規以及相關標準、手術室管理規定等內容。教學方式采用自制多媒體,圖文并茂進行教學,加上實踐技能課,即聯系參觀本地已建設運行的同類手術室,讓大家對層流手術室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前期教學課程安排4~6個學時,后期要進入我們已獲建設好的手術室前安排2~4個學時具體實踐,熟悉手術室環境布局及電子操作板的掌握以及層流手術室的維護保養等,在10個學時左右。進入手術室展開工作后,在每周三的業務學習時組織全體手術室護士學習層流手術室相關規定和制度,使其深入人心。為帶教實習進修人員打下良好基礎。

3.2 對第二類人員的培訓做到 以具體實踐為主,分期分批對麻醉及外科醫生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以進入手術室的流程、手術室規章制度、層流手術室使用注意事項、層流手術室保護常識及維護知識等為主,掌握層流手術室洗手操作流程等,此學習時機在即將搬入層流手術室之前。分期分批對第二類人員進行培訓教育。教學時間為每次兩個學時。

3.3 對第三類人員的培訓采取集中培訓與單個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采取“三步教學法”:(1)影像教學法:采取自制多媒體教學錄影,聲情并茂,介紹科室沿革、發展,人文環境、儀器設備、手術室布局、基本操作、著裝要求、各個區域功能任務等,逐一介紹,讓實習同學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學時為1小時。(2)文字教學法:主要以幻燈的形式將各項規章制度和手術室操作規程的逐一進行學習講解,并舉例說明規章制度的重要性和遵守操作規程的重要性。學時為1小時。(3)手術室具體實踐法:將實習進修人員分組帶入層流手術室,熟悉手術室環境布局,對手術室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學會按照層流手術室的要求著裝,按照層流手術室的流程要求進入手術室,了解手術室的儀器和設備,以及層流手術室的管理要求等。此學習為1個小時。

4 體 會

運用“三嚴”教學管理法取得的成效:(1)對進入手術室的外科人員進行層流手術室知識培訓后,增加了外科人員對層流手術室的認識,從層流手術室的管理上得到了大家的認識和理解,并支持與認可。(2)增加了手術室護士對層流手術室相關知識的掌握,特別是部頒標準的落實,以及層流手術室各項管理規定的執行,為層流手術室的正常運行提供了安全保障,為帶教新護士和培訓實習進修人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3)對外科所屬人員及時培訓對層流手術室的運行和維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

對實習進修人員進行培訓后,增加了實習進修人員對手術室知識的學習,加強了對現代化醫院的了解,提高了認識,為將來的到臨床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5)對所屬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對層流手術室的良好運行提供了保障[2],有效地避免了不良情況的發生,有效延長了層流手術室的使用壽命,減輕了運行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6)有效地控制了院內感染的發生,由于通過培訓與日常工作中的實踐,大家均按流程要求,有效地避免了院內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第6篇:層流手術室范文

【關鍵詞】:嗜鉻細胞瘤;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736.6【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1-0144-02

嗜鉻細胞瘤是機體嗜鉻性組織內生長出來的一種分泌大量兒茶酚胺的腫瘤,多發生于腎上腺髓質。臨床表現為兒茶酚氨增多癥狀,如陣發性或持續性高血壓和代謝紊亂等。手術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危險性大,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對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1~3]。我院于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冶3例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手術效果良好。現將有關圍手術期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3例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女性2例,男性1例;年齡分別為29歲、31歲、40歲;左側腫瘤2例,右側1例,瘤體直徑4cm~5cm;臨床癥狀:2例為陣發性高血壓、心悸、心率在100次/分以上為主,1例有持續性高血壓;其中2例患者脈壓差均縮小,≤30mmHg。經CT、B超檢查及雷極丁、平衡餐試驗均發現陽性體癥,證實為腎上腺嗜鉻細胞瘤。

2 術前準備[4]

2.1 避免刺激因素,防止心血管意外 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認識不足,往往表現為不重視臥床休息,因此須告訴患者,嗜鉻細胞瘤在突然彎腰后、大便用力、情緒激動、腹部按摩時均會刺激瘤體分泌兒茶酚胺,使血壓劇增、心率加快,有腦溢血等高血壓危象的癥狀。使患者明白在待手術期,應避免刺激因素,保持心態平穩。

2.2 血、尿樣的正確收集 腎上腺皮質瘤和髓質瘤是不同的疾病,由于CT、B超難于鑒別,臨床上尚須作特殊的檢查和試驗。血兒茶酚胺,在病人發作時采血送檢;血醛固酮在其分泌高峰時抽(上午8時,下午4時),尿兒茶酚胺加濃鹽酸10ml防腐,爭取較高的陽性率;在做平衡餐試驗時,患者由于口味太淡不想吃,給予解釋試驗目的,并監督進餐過程,試驗期間告訴患者禁食其他食物,并及時采集血、尿標本,監測血、尿K+、Na+情況;在做雷極丁試驗時,嚴密監測血壓變化,并作好記錄。

2.3 擴張血管及補足血容量[5] 由于腎上腺嗜鉻細胞瘤長期分泌過量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末梢血管床收縮,心率較快(100次/分以上),為了防止術中瘤體摘除術后血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下降,血管床開放,而發生低血容量休克,故術前10天予口服苯芐胺10mg、Bid擴血管(根據病人的血壓情況調節用藥劑量),術前5天口服心得安控制心率。由于擴容后血容量相對不足,予少量多次輸血補充血容量,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血壓、心率Bid監測,發作時隨時測量,匯報醫生處理并記作記錄。

2.4 術前常規準備 普試、備皮、配血、備藥(術中激素類:氫化考的松;升壓藥:去甲腎上腺素;降壓藥:雷極丁),術前晚清潔灌腸,術日晨禁水、食,術前不用阿托品(因阿托品使心率加快),予用東莨菪堿3mg加杜冷丁50mg加氟哌啶醇5mg鎮靜。

3 術中監測

3.1 生命體征監測手術往往采用全麻,腰或腹部切口。術中予中心靜脈壓監測,橈動脈插管監測動脈壓,心電監護。予兩條靜脈通路補液,一路為升壓藥,一路為降壓藥,術中盡量避免刺激瘤體,并根據血壓變化不斷調節升、降壓藥物劑量和速度,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防止高血壓危象發生。

3.2 正確護送病人,確保病人安全 術畢血壓平穩將病人移至移動病床上,送ICU監護,并將術中情況、病情及靜脈通路交班,24小時內避免搬動病人,防止因搬動而引起血壓波動發生意外。

4 術后護理

4.1 生命體征監測 術畢麻醉尚未清醒前予平臥、頭偏一側,短期內持續吸氧5升/分。心電監測3天,中心靜脈壓、橈動脈壓監測12小時病情穩定后撤除,術后短期內心率仍較快,90~100次/分,血壓仍偏高者須嚴密監測。由于腫瘤摘除后,血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降低,血管床開放,血容量相對不足,予補充血容量。應計算滴速,控制液體24小時均衡輸入,并觀察每小時尿量,記錄24小時尿量。

4.2 引流管護理 保持各引流管通暢,嚴格無菌操作。深靜脈埋管3天后拔除,作常規培養。橈動脈拔管后加壓1小時后放松,加壓期間觀察血運情況。傷口引流管置3天左右拔除,觀察引流量及性質并作記錄。保留導尿管,防止滑出,2天拔除。

4.3 并發癥的預防 由于手術采用全麻及氣管插管,手術傷口大,術后臥床等因素,易引起肺部感染。應鼓勵患者深呼吸,48小時內血壓平穩后協助翻身拍背,予半坐臥位,指導有效咳痰。1例患者因及時協助排痰后未發生肺部感染。

5 體會

本病以中、青年為主,雖然手術摘除嗜鉻細胞瘤危險性大,但只要做好圍手術期的治療和護理,就能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6,7]。本組3例嗜咯細胞瘤手術治療,術中無死亡,術后血壓均降至正常,痊愈出院。做好術前的治療和護理及預防術后并發癥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賈玉英,袁建梅.嗜咯細胞瘤圍手術期護理[J].浙江預防醫學雜志,2006,18(3):74-75.

[2]王良梅.膀胱嗜咯細胞瘤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研究,2004,18(3):557-558.

[3]田秀珍,袁軍.嗜咯細胞瘤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6,15(1):60-61.

[4]汪廣秀,彭玲,陳俏紅.嗜鉻細胞瘤33例的護理.廣東醫學院學報,2005,23(5):629-630.

[5]梁蘭萍,周萍.嗜鉻細胞瘤患者動態血壓監測及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4,15(6):683-694.

第7篇:層流手術室范文

【關鍵詞】手術;切口感染;影響因素;護理對策

手術切口感染是外科常見的并發癥,可導致切口愈合延緩、住院時間延長、加重家庭負擔,甚至造成全身感染等嚴重并發癥[1-2]。因此,探討分析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實施針對性手術室護理措施,對獲得良好療效及促進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10—2015-10間我院手術治療的680例患者。男344例、女336例;年齡18~69歲,平均43.5歲。急診手術205例,擇期手術475例。骨科手術198例,婦產科手術124例,胃腸手術122例,泌尿系統手術119例,肝膽手術117例。

1.2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68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切口是否感染分為感染組(37例)與未感染組(643例),并比較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性質、手術類型、手術地點、有無參觀人員、手術時間、引流管數、是否為接臺手術等。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Epidata3.1和SPSS17.0進行數據錄入與統計分析。比較方法包括單因素分析與非條件Logistic回歸多因素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單因素分析

在680例患者中,發生切口感染37例(5.44%),其中急診手術、非層流手術室、有參觀人員、手術時間>3h、接臺手術患者的切口發生感染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非條件

Logistic回歸多因素分析急診手術、非層流手術室、有參觀人員、手術時間>3h、接臺手術均為手術切口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3.1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

通過單因素分析與非條件Logistic回歸多因素分析,急診手術、非層流手術室、有參觀人員、手術時間>3h、接臺手術患者的切口發生感染率更高,屬于手術切口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急診手術往往實施較為倉促,術前準備不夠充分,無法及時做好患者的綜合評估與消毒清潔工作。非層流手術室不能高效清除環境細菌,致使室內細菌的濃度較高。有參觀人員或接臺手術時可大幅增加手術室內浮游細菌的數量及流動性。手術時間過長增加了切口的暴露時間,致使其與空氣中細菌接觸風險增加,更容易導致切口感染[4-5]。

3.2護理對策

(1)術前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充分做好術前準備,積極落實清潔消毒工作。合理處理患者機體抵抗力下降相關因素,嚴格執行手術全過程的無菌操作。(2)盡量選擇在層流手術室進行手術。對于非層流手術室,應延長術前及術后的消毒時間。(3)手術復雜、預計手術時間>3h時,盡可能優先排序。(4)盡量避免或減少接臺手術,其間隔至少需要通風10min,充分稀釋空氣內浮游細菌,嚴格遵循“無菌-有菌”的順序原則[6]。(5)嚴格控制參觀手術的人數,對操作復雜、時間較長的手術更應規避。減少手術室內人員不必要的走動與出入。術中囑參觀者與手術臺之間保持>1m的距離[7]。(6)加強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與規范操作熟練度,提高護理配合能力與效率,并對患者給予適當心理護理干預,以盡量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感染暴露風險。

作者:廖思蘭 彭紅 莫戀 單位: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手術室

參考文獻

[1]吳海英,全日紅,蔡亞娜,等.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效果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3):563-564,647.

[2]戴穎玨.會陰側切術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及預防對策[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8):1314-1315.

[3]項大業,連永生.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治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6):1150-1152.

[4]劉瑜.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策略[J].西部醫學,2012,24(7):1343-1344.

[5]陳芳,章忠渭,楊月明,等.普外科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4,33(6):632-634.

第8篇:層流手術室范文

關鍵詞:切口感染;骨科無菌手術;原因;手術室護理干預

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及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骨病矯形手術、脊柱內固定、關節置換術等骨科修復或重建手術大量開展,手術成功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部分恢復患者體形,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但骨科修復或重建手術中植入鋼板、假體等內固定材料,術后一旦感染,可造成鋼板或假體外露,患者延遲愈合,甚至導致肢體殘疾[2]。因此,應加強護理管理,預防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減少并發癥。本文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965例骨科無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導致骨科無菌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策。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骨科共進行骨科無菌手術1965例,其中41例患者術后出現體溫升高、切口紅腫、有分泌物、切口裂開等癥狀,符合術后切口感染的診斷標準[3]。41例切口感染患者中,男26例,女25例;年齡26~64歲,平均年齡(40.5±7.34)歲;手術類型:肩胛骨骨折鋼板內固定術8例,肱骨外科頸骨折內固定術5例,脊柱矯形手術3例,髖關節置換術3例,脛腓骨骨折內固定術3例,根骨骨折內固定術12例,內外踝骨折內固定術5例。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41例切口感染患者的臨床病案,從手術時間、手術地點、是否連臺手術、術前準備程度、手術部位等因素綜合考慮,大致得出導致骨科無菌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

1.3分析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原因

1.3.1骨科無菌手術時間 手術時間越長,術野暴露時間越久,手術室中細菌污染的機會越多,術后切口感染的可能越大。有研究顯示,手術時間≥3h者,術后發生感染的幾率明顯增加[4]。長時間手術對患者的打擊越大,出血相對較多,患者抵抗力下降,增加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手術時間越長,醫生在術野操作相對越多,使切口感染率增加。

1.3.2骨科無菌手術地點 手術室的無菌環境及空氣質量直接影響術后切口感染。層流手術室消毒嚴格,室內的細菌濃度低,感染機會少,術后切口感染率低。另外,層流手術室可控制參觀人員的數量,減少空氣流動及外源性感染[5]。

1.3.3連臺手術 骨科無菌手術連臺時常常見于急診手術。由于連臺手術來不及再次消毒手術室內地面及空氣,送接患者的間隙,手術室內空氣流動加大,外界塵粉、細菌等可趁虛而入,污染手術室環境,造成骨科患者術后感染,增加切口污染的幾率。

1.3.4術中非手術人員參觀 參觀人員的沒有經過嚴格的消毒程序,部分參觀人員甚至頻繁進出手術室,造成手術室空氣質量下降;有的參觀人員在參觀過程中,不停詢問術者一些手術問題,唾液等口咽部分泌物可能污染患者術野,導致術后切口感染。

1.3.5術前準備程度 有研究結果顯示,術前準備越充分,術后感染的幾率越低。骨科急診手術患者大多病情危重,術前沒有充分準備的時間,對患者機體狀況評估不夠,或合并基礎性疾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加上手術創傷的打擊,引起患者抵抗力下降,直接引起切口的感染[6]。

1.3.6骨科無菌手術部位 頭頸部及上肢血液循環豐富,切口愈合較快,手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小。腰骶部以下的血液循環慢,尤其是下肢和足部,術后切口愈合慢,發生切口感染的機會大;由于關節部位活動度大,術后易發生切口感染。

2結果

2.1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分析 1965例調查對象中,41發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為2.09%。

2.2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原因 41例切口感染患者中,19例手術時間≥3h(46.34%),12例在非層流手術室(29.26%),24例連臺手術(58.54%),13例術中非手術人員參觀(31.71%),8例術前準備不充分(19.51%),23例下肢及足部手術(56.09%),見表1。

3討論

針對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提出手術室具體護理干預對策如下。

3.1術前及時評估 手術室護士應在接到手術通知后,及時到病房評估患者機能、營養狀況及手術耐受力。詳細詢問患者身體狀態,是否合并基礎性疾病,重點評估是否存在引發術后切口感染的潛在因素。并及時和手術醫師溝通,積極治療原發病,消除術后感染的可能因素。在評估的同時,向患者簡單介紹手術方式、麻醉方法,并指導患者進行一些必要的配合技巧鍛煉[7]。護士人員在術前評估中,告知患者術中注意事項,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主動配合手術。

3.2術前充分準備 根據手術部位及手術方式,準備相應的器械和手術物品,及時送供應室進行高壓蒸汽滅菌消毒,準備好橡膠類引流條,并用環氧乙烷消毒備用。檢查其他手術用品,如手術衣、一次性手套等外包裝有無破損,查看有效日期。手術物品要充分準備,術前護理人員應全面檢查手術相關儀器,保證其正常功能狀態。加強手術室空氣質量,術前日利用臭氧消毒機進行手術室空氣消毒,濕拖地面,保持室內潔凈。對腰椎內固定、髖關節置換等大型手術,由于手術所需時間長,應盡量安排在層流手術間進行。

3.3加強配合,縮短手術時間 術日,患者進手術室后,巡回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取合適,配合麻醉穿刺;麻醉顯效后,根據手術需要,及時幫助患者更換,以最大程度配合醫師手術。器械護士應提前熟悉手術部位及手術方式,掌握必要的手術程序,及時為手術醫師提供相應的手術器械,加強醫護配合,順利完成手術,縮短手術時間。

3.4加強手術室質量管理 手術室護士應提前準備好術中所需物品,術中減少在各手術間頻繁走動,尤其禁止從有菌間進入骨科手術室。不是急診手術,盡量不安排骨科連臺手術。控制骨科手術參觀人數,層流室杜絕參觀,確保骨科無菌手術室的質量,杜絕和防止術后切口感染。

參考文獻:

[1]李玉輝.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03(15):265-266.

[2]王義生,王孔獻,謝金則,等.骨科術后感染[J].中華骨科雜志,1991,(1):58-60.

[3]程少霞,蔣敏,劉標英,等.動態條件下潔凈手術室污染狀況與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08,22(7):1852-1853.

[4]宮慶月,矯玲.動態條件下潔凈手術室污染監測與醫院感染管理[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6,5(1):11-13.

[5]劉文英,劉媛,張楠楠,等.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臨床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3):2689-2690.

第9篇:層流手術室范文

【關鍵詞】:手術室感染監控管理工作

手術室是外科診治和搶救危重病人的場所,也是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手術室感染控制與管理不僅取決于質量,還取決于感染控制與管理的運行機制,也是醫院管理水平的體現,嚴格各項消毒隔離措施是防止醫院感染的關鍵。本院自2006年正式啟用層流凈化系統以來,通過控制手術室醫院感染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方法

1.1手術室環境的管理

1.1.1每日手術開始前30min打開層流系統,將手術間打掃干凈,經30min層流后方可進行各項操作。連臺手術在前一臺手術完成后進行衛生清潔,并密閉達到該手術間相應級別的自凈時間后進行下一臺手術。每日手術結束后,將手術間打掃干凈,經30min層流后關閉空調系統。急診手術間可不關閉空調系統。

1.1.2手術間的桌面,臺面,器械車,無影燈每日手術開始前及手術后均應用消毒液擦拭。

1.1.3隔離病人手術通知單上應注明隔離種類和感染診斷,在隔離手術間進行手術,嚴格隔離管理

1.1.4每周對手術間內四壁進行徹底清潔一次,每月對全室進行衛生大打掃一次。每月對空氣、物體表面的消毒效果進行監測,監測結果應符合衛生學標準。

1.2手術人員的管理

1.2.1按照每日手術通知單各組醫生姓名發放手術衣,口罩,帽子,拖鞋,手術間號碼掛牌,嚴格限制無關手術人員進入。外出接送病人,須更換外出衣、帽及外出鞋。

1.2.2手術人員的控制:人員的頻繁流動,會將大量的細菌帶入手術間,因而手術間內應嚴格控制人流量,非手術者禁入內。禁止患病工作人員參與手術。

1.2.3手術中所有人員均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手術人員的臍平面以下,肩部以上,背部均視為有菌區,手術器械觸碰以上位置后即視為污染,必須立即更換。

1.2.4手術室人員進行各項操作均應戴口罩帽子,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嚴禁同一臺手術器械應用于不同手術病人。

1.3物品的消毒滅菌及管理

1.3.1普通手術用器械盡快清潔,就地密閉運送處理。敷料應密閉打包運送處理。

1.3.2特殊感染手術后所有物品分別浸泡于消毒液內或密閉熏蒸消毒后,再行分類消毒或滅菌處理。

1.3.3凡用于手術的一切物品盡可能采用高壓滅菌,避免使用化學滅菌劑浸泡滅菌;凡是不耐高溫、高壓的物品,盡可能采用環氧乙烷,放射線或等離子體滅菌,無條件者可采用滅菌劑浸泡滅菌。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成人免费看黄网址 | 国产成人cao在线 | 日韩美女啪啪 |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 怡红院日本一道日本久久 | 亚洲女人被黑人猛躁进女人 | 永久精品免费影院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性影院|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图片 | aaaa级毛片 | 在线免费观看欧美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 午夜一级片 | 久草视频在线首页 | 91精品久久久久含羞草 | 日韩欧美国产视频 |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a 精品午夜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 另类亚洲孕妇分娩网址 |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 欧美久| 国产精品资源手机在线播放 | 日韩在线 中文字幕 | 欧美日韩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 91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免费 | 成人黄网大全在线观看 | 亚欧在线 | 亚洲天堂2015 |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日本精品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 久久精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为成年视频 | 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 日韩美女啪啪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不卡第一页 | 国产亚洲精品xxx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 在线看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