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范文

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

第1篇: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范文

1.全程考試方式。大多數高等學校的考試方式以學期末考試為主,有些學校也將期中考試劃入考試階段,注重對階段性學習效果的測驗,測評方式以成績為主,事實上,結果并不是檢驗學生學習整體情況最具說服力的證據,而僅僅是代表學生本學期課程合格并得到相應學分的數值。全程考試是將考試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來運作,包括平時成績、卷面成績、實踐成績、誠信成績均視為全程考試中的環節。平時成績包括出勤情況、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筆記、學習心得、命題小論文等;卷面成績以期中、期末卷面分值為主;實踐成績以反映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分值為準;誠信成績是全面反映學生對待考試的認真程度以及個人學術道德及學術修養的分值,是作為一名合格本科生必須具備的素質。傳統的考試方式雖然也有將平時成績作為一項標準,但是多流于形式,不夠全面,必須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由于大一、大二是夯實基礎階段,因此,實踐考試以簡單的動手操作為主,分值比例可占小額,大三、大四以實習為主,加大實踐分數的比例;卷面分數和誠信分數要體現在每次考試中,分數比例可按需調整。

2.以學生為中心的考試方式?!皹淞⒁浴畬W生為本’的考試理念,就是要重視、尊重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幫助學生發揮個人的優勢與潛能,使其意識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3]。分析不同學生的心理素質及目標方向,因材施教,設置個性化的考試方式,改變傳統的機械性考試,這樣做雖然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但是對于培養優質學生來講卻是一劑良藥。基于此,筆者認為,可以設立專業考試組來減輕教師的壓力,考試組成員主要有年輕的骨干教師及本專業碩博研究生,選擇上述兩類群體作為成員的原因有兩個:(1)年輕教師及碩博研究生是檔案專業領域的新秀,也是未來本專業發展的主干力量,對于知識的運用與熱點問題更具備捕捉的能力,所選擇的考試內容更具時代性,考試方式更具吸引性,同時也是年輕教師及碩博研究生能力提升的過程。(2)年齡的相仿也使得上述兩類群體與本科生的交流更真實可靠,由他們為本科生設計考試方式及考試內容,更能貼近本科生的心理。考試組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平時生活、學習的監測,考試方式及內容的制定,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定及對學生階段式學習的總體評價,并草擬學生獎懲名單及細則。

3.實踐部門聯合的考試方式。本科生的學習時間大部分是在校園度過的,每學期18個教學周,經過兩年半的理論課程及簡單的實驗課的學習,大三的學生通常有至少為期兩個月的實習期。檔案專業學生的實習地點多為學校所在省、市、高校檔案館及大中型企業單位機關檔案室,以學生上交實習報告、實習單位開具實習證明的方式結束實習課程。實踐報告僅能代表學生對于兩個月實習生活的體驗,并不能反映學生在實習期間的真實表現,學院應組織實習鑒定小組與實習單位緊密聯系,將學生實習期間的工作態度、工作進度、工作能力等表現情況做較為客觀的評定,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公開表揚并予以獎勵,評定不合格的學生提出批評并令其繼續實習。實習是理論與知識融合的課程,也是對前兩年理論知識學習的另一種考試方式,教師與學生都應給予高度的重視。

考試內容改革

1.靈活性試題。靈活性試題是指能夠發散學生思維,敏捷而準確地運用所學知識作答的試題,是對學生知識應變能力培養的過程。檔案學專業傳統的試題以課本教授的理論知識為主,題型以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為主,試題庫更新頻率較慢,試題本身缺乏靈活性,學生答題過程缺乏能動性。試題內容選擇是一項復雜性、科學性的工作,選題時要理論聯系實踐,緊扣當下熱點話題,及時更新試題庫,試題庫中應分為筆試、口試兩個子庫,筆試題以基礎理論試題為主,同時增加選做題及案例分析題,口試題以能夠鍛煉學生應變能力的試題為主。檔案學專業有著區別于其他專業的本質理論,對于專業學生而言,基礎理論必然是最為重要的知識。選做題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興趣愛好及專業理論切入點,擴大學生的選做范圍,是對學生特定領域能力的鍛煉,能夠促進學生提前認識到自己的研究領域,提前敲定論文的選題。案例分析題,也是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需要,國際形勢的變化、國家政策的變更對檔案專業都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對熱點問題及事實案例的分析,可以全面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2.實踐能力試題。檔案學專業屬于社會科學范疇,與自然科學類學科相比實驗課較少,檔案專業實踐能力試題分為以下三個方面:(1)實踐動手能力試題,以文書寫作、案卷整理、數字化、軟件操作、數據庫建設、編程為主的手工實驗課考試及上機操作課考試,這類考試的試題由教師隨堂出題測試,可以在學生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檢測出一段時期內學生對于專業領域實踐操作的熟練程度。(2)實踐知識運用能力試題,此類試題以試題庫抽簽為主,采用開卷的形式,“開卷考試對學生來說,考查的是他們對理論理解的準確性和熟練程度,除此之外,還要看其對原理的運用,要有一定的靈活性等。要想回答得好,就要開動腦筋思考問題,抄書和不著邊際的泛泛議論都是不能奏效的”[4]。(3)實踐工作能力試題,這類試題是對結束實習工作學生的鑒定性總結型試題,教師通過對學生實習報告及實習單位反饋的分析基礎上,召集學生參加實習報告答辯會,文字僅僅是信息的傳遞,并不能完全作為思想的表達,答辯恰好能夠補充文字的不足,是學生實踐工作的所感所想。實踐能力試題要求學生的大腦、內心、神經、雙手共同作用,是補充理論知識考試的需要,也是復合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第2篇: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范文

關鍵詞: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116-02

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是我國高等學校行政管理專業的必修課或選修課。學好這門課程,對于提高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理論修養,夯實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理論功底,培養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多年來我國高校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的教學實踐表明,上好名著課絕非易事,也表明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必須對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進行改革,只有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加大教學投入力度,恰當安排教學時間,進行考試方式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精選教學內容

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完成這一基本任務,就必須在浩如煙海的著作中精選教學內容。這首先涉及到開列讀書目錄的問題,其次涉及到精講哪些書或者哪本書的問題。筆者在擔任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時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從卷帙浩繁的經典寶庫中選擇重要名篇,給學生開列讀書目錄。目錄包括洛克的《政府論》(下篇)、密爾的《代議制政府》、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古德諾的《政治與行政》、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法約爾的《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巴納德的《組織與管理》、西蒙的《管理決策的新科學》、德魯克的《管理:任務、責任、實踐》、奧斯本等的《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著公營部門》和彼得斯《政府的未來治理模式》等。如果說開列書目是讓學生大體了解本專業的名著,那么精講哪些書或哪本書則是讓學生通過重點學習某本名著,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在方法上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根據行政管理本科專業學生的特點和教學課時的規定,筆者選擇了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作為精心講解的內容。因為,其一,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開創了行政學研究的先河,是行政科學的奠基之作;其二,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比較容易讀懂,這對剛剛接觸名著的學生來說是有利的;其三,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比較短,適合逐句逐段地精心講解,以便學生漸漸學會讀名著的方法,使他們懂得讀名著不同于學習思想史或學說史。

二、改進教學方式

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不同于行政管理原理課、專題課、思想史或學說史課等,因而這些課程的教學方式也不盡相同。

1.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應當采用導讀、領讀、自讀和對話討論方式進行。教師應當把精力用于提問、答疑和解惑,而不是傳統的填鴨式的灌輸與獨白。對名著進行導讀時,教師應著力闡述名著的寫作背景。在教師和學生交替領讀時,遇到較難的問題,由教師釋疑。學生自讀是學習名著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任課教師務必要求學生事先自讀,大致了解文章內容。進行教學時,任課教師應適當地把有爭議的理論問題融入對話討論之中,以活躍課堂氣氛。

2.在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中還應該綜合運用學生上講臺、課余學習讀書小組、小論文寫作、分組討論與辯論、專業論文翻譯等多種方式。其中,讓學生上講臺講述,由學生分組討論與辯論,教師點評等方式更值得重視。教師在恰當的時候予以點評,引導討論沿著需要的方向發展。通過這些方法,學生的表達、理解、分析等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會逐步得以提高。

3.在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中,應該分階段逐步加深難度,對不同的著作應該有不同的要求,把精讀與泛讀結合起來。比如,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比較容易讀懂,所以,就行政管理本科專業而言,在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當中應當將它作為第一必讀篇目。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之后,再讓學生先后去讀洛克的《政府論》(下篇)、密爾的《代議制政府》、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法約爾的《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德魯克的《管理:任務、責任、實踐》、奧斯本等的《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著公營部門》和彼得斯《政府的未來治理模式》等。并且根據本科專業學生的特點和教學課時的規定,要求學生精讀《行政學研究》,泛讀其他著作。

三、加強教學硬件建設

加強教學硬件建設是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為此,高等學校,包括其下屬的學院要重視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硬件建設。要增加經典著作的館藏數量。對于非常經典的著作來說,同一本書的數量應盡可能多一些,以滿足學生上課學習和課外閱讀的需要。要多購買思想史、學說史之類的書,如《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行政學說史》、《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等,為學生讀西方管理學名著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要多訂期刊雜志,如《政治學研究》、《管理世界》、《中國行政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政治學》、《公共行政》、《管理科學》等,使學生了解學界對名著的精辟解讀。要發揮電子圖書館的作用,要把行政管理專業的必讀經典著作(包括外文原版)備齊,擺脫學生無書可讀的困擾,滿足教學要求。

四、合理安排教學時間

目前,我國一些大學本科專業的選修課在大學四年級開設,這種課程設置有其弊端。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的教學,可謂洞徹大學四年級開設名著選讀課的弊端。要祛除弊端,筆者以為,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應當在大學三年級開設。在大學三年級開設比較費時費力的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的有利之處在于:經過兩年的“磨合”,學生已經適應了大學學習生活,進入了正常學習的軌道;通過兩年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學生的情緒和心態比較穩定,此乃大學學習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沒有臨近畢業前的“就業”、“考研”和“考公務員”等因素的沖擊,學生可以專心致志地學習名著。學生一旦掌握了讀書的方法,具備了讀書的能力,萌生了讀書的興趣,就會帶著極大熱情去奮發苦讀。

五、努力改革考核方式

從一定意義上講,考試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教學活動的方向盤、教學效果的測量儀和教學方法的調節器。因此,要對某一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就必須努力改革其考核方式。對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改革來說,同樣需要努力改革考核方式。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應當重視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非僅僅局限于傳授固定的、一成不變的知識,因而考試的方式就不能僅僅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的考核應該采用上課發言、寫論文、開卷考試和口試等多種方式進行。筆者在西方管理學名著選讀課教學中把學生平時的論文、討論、發言等所得30分作為平時成績,記入期末考核的總分;期末考核采取開卷考試、口試等形式,其中開卷考試占50%,口試占20%。

參考文獻:

[1]陳樹林,趙海峰.教育觀念轉變與人文學科原著課教學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2):144-145.

[2][法]盧梭.愛彌兒——論教育(上卷)[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236.

第3篇: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范文

關鍵詞 西方行政學說 研究生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Graduates "Western Administrative Doctrine"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bstract Fuz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raduate "Western administrative doctrine" teaching reform, for example,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prone to errors, the system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and achieved results, based on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recommendations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a new level.

Key words western administrative doctrine; graduat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西方行政學說是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的一門基礎專業課程,是政治學、管理學相關專業的通識課程,也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綜合性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行政學分析方法,提高基礎理論水平,增強公共管理實踐能力。課程內容以行政學、管理學領域的經典理論為主,在詳細介紹西方行政學說產生和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系統梳理西方行政學說自19世紀末形成與創立以來的一百多年間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學說,客觀分析西方行政學說的總體發展趨勢。研究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夯實自身的行政學理論基礎,豐富學科歷史知識,并通過對西方行政學說進行經驗借鑒,對我國行政體制改革有更好認識,并以此為基礎學會分析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①高等教育是培養國家棟梁之才的重要手段,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根據知識發展和社會需要,不斷進行改革創新,促進高校教育發展,努力培養出符合時展要求的人才。福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西方行政學說教學團隊不斷總結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誤區或問題,創新教學理念、內容、方法、手段,努力完善課程體系,打造研究生精品課程。

1 研究生西方行政學說課程教學容易存在的誤區

1.1 作為理論基礎課程而忽略了與實踐相結合

西方行政學說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涉及不同時期的多位行政學家、管理學家的經典理論和學說,而且每一時期的學說都有著豐富內容和不同特點。課程總體上看知識量大,部分學說較難理解,無論是教師教授還是學生學習都存在一定難度。因此,為介紹清楚課程內容,課堂教授過程中容易出現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思路限制在各種行政學說理論上,課堂氣氛沉悶,毫無生機。實際上,無論哪個時期的理論學說,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密切聯系,也對當今時代的公共管理實踐極具啟發意義。所以,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研究生主觀能動性,引導研究生在學習行政理論的同時結合近期社會熱點問題加以分析理解,以更加透徹地理解所學理論知識,做到活學活用。

1.2 講授經典理論而沒有與時俱進

由于與西方學術界在研究問題和路徑上的差距,西方行政學說課程涉及的部分知識略顯滯后。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照本宣科地講授經典行政理論,而忽視對公共行政學領域最新理論知識的介紹,學生所學知識的時效性、適用性將會削弱,與當今時代出現脫節,教學的現實意義將大大降低。在知識發展和科技進步日益迅速的今天,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活動,保持時代敏感性、堅持與時俱進都是至關重要的,對大學教育來說更是如此,因此需及時更新和補充課程內容,采用新方法、新案例詮釋傳統理論,切實增強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現代化教學方法工具使用不當

如今,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已在高校中得到普及,教師上課通常都已采用PPT、影片等來輔助教學。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同時,部分教師過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課程實質,出現了PPT照搬課本內容、用播放影片替代講課、多媒體使用過多過雜等現象,這些極不利于有效的課堂學習。

2 研究生西方行政學說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2.1 努力完善課程內容

一是及時更新課程理論內容,結合公共管理領域最新的理論和知識,不斷完善授課體系。要求授課團隊教師做到思想和行動上與時俱進,追蹤學科發展動態,關注學科最新發展成果,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在教材選用上,選用國家和省、部級優秀教材,在精選一本經典專著作為指定教材的基礎上,確定一系列配套教材和讀物,要求學生閱讀,并撰寫讀書筆記,從而增強教學效果。同時,關注領域內核心期刊動態,將最新發表的相關文章與學生一同探討,相互促進。二是不斷完善案例庫,案例教學是該課程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鼓勵學生將經典行政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會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所選案例一方面需緊貼社會熱點問題,具有較強時效性和實際意義,另一方面需緊扣課程理論內容,充分運用西方行政學說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因此,教學團隊時刻注意搜集合適的案例材料,不斷補充和更新教學案例庫,比如選擇“美國的重塑政府運動”、“政府雇員制改革”、“黨政機關行政成本過高問題”等作為案例內容,并組織學生進行充分討論。

2.2 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團隊在教學過程中將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法、錄像演示法等教學方式融入到傳統的課堂講授之中,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并堅持在教學中做到“五個結合”:(1)精讀與泛讀相結合。有選擇性地對每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學說進行精講,要求學生精讀指定教材,吃透每個行政學說的主要思想,同時對書中其他理論學說以及教師提供的參考書目進行廣泛閱讀,以拓寬思路和知識面,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2)教材內容學習與最新研究成果研討相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多為經典成熟的行政理論學說,同時也意味著相對陳舊,因此在教授的同時需對同領域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研討,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僅教授學生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專業思維。(3)課堂講授、研討、交流與課后自學相結合。西方行政學說課程內容豐富,涉及將近三十位學者的行政理論,其中部分學說內容較為深奧,學生僅靠課堂學習難以完全理解和掌握,因此必須在課堂聽講、討論的基礎上,課后反復閱讀教材,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思考練習題和案例題,鞏固聽課效果。(4)理論研討與案例分析相結合。運用案例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研究理論學說的基礎上,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增強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教學過程與專題研究相結合。采用專題教學的方法,將諸多經典理論根據時期、內容等組合設計為六個專題,安排學生在學習每個理論學說的同時進行相互之間的比較分析,每個專題之后綜合運用理論做案例分析討論,做到融會貫通。

2.3 堅持綜合考核方式

摒棄單一的閉卷考試,采用復合型考核方式。對于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在以往的教學中傾向于采用以期末閉卷考試定成績的考核,但對于西方行政學說這門研究生課程來說,單純閉卷考試達不到最佳考核效果。相對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一般具有更好的理論基礎,因而要求他們對各時期的行政學說作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養成更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因此,教學團隊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筆試+作業與討論+課堂報告+課程論文+出勤率”的復合型復合型考核方式。(1)筆試。無論考核方式如何變化,對于基礎專業課來說筆試都是最基礎的考查形式。要求學生牢固掌握各時期各學者的行政學說的內容,形成一定的論述和分析的能力。(2)作業與討論。每一個專題的授課結束后,給學生布置相關的思考題和案例,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結合課堂所學和查找相關資料獨立完成,在下一次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根據作業質量和課堂討論表現給出學生成績。(3)課堂報告。學生自由組合成三人小組,根據課程內容選擇一個主題,在合理分工下進行相關研究,最后形成研究報告并在課堂上進行陳述和分享,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4)課程論文。論文寫作是研究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要求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結合社會熱點選擇和課程理論相關的論文題目,在期末時提交論文,并將論文成績作為總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5)出勤率。嚴格課堂考勤制度,將出勤率納入期末成績。

2.4 建設網絡教學平臺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日益發達,網絡教學平臺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成為了有效的教輔媒介。網絡教學平臺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基于WEB 等平臺把一系列軟件和硬件有機結合起來的一個網絡環境,根據培養目標和實際教學需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及仿真多媒體技術,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供學生體驗和學習,獲得更多的實踐技能知識,在實踐環境中解決實際問題。②西方行政學說教學團隊積極探索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建設,主要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安排、教師信息、課程資料、多媒體課件、課程作業、學生課程論文展示、課程論壇等模塊。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余,可以通過課程網站了解課程基本情況,查閱相關學習資料,下載思考題、案例分析題并在線提交作業、在線提問以及參與論壇討論,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提升教學效果。

3 研究生西方行政學說課程教學改革成效

3.1 課題體系逐步完善

自開設研究生西方行政學說課程以來,教學團隊始終致力于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并將此最為打造精品課程的重要基礎。根據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每學年定期修訂教學方案,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到目前為止,已形成包括1本指定授課教材和10余本配套讀物的教材體系,完成較為完善的授課PPT課件40余個,思考題35套,建設起擁有近百個案例的案例庫,教學資源大大豐富。對于西方行政學說史上涉及的經典學說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授課過程中詳略得當,專題教學體系科學越加明晰,能夠較好地傳達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和核心思想。

3.2 教學方法日益成熟

在教學團隊不斷的探索努力下,逐漸形成了以教師講授、案例教學、情景模擬、錄像演示、實驗室教學、網絡教學等教學方法為主,輔助以復合型考核方式以及實習調研為一體的教學方法體系。案例教學方法日臻成熟,通過越來越多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辯論,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情景模擬和調研實習相結合,通過情景設置模擬日常公共行政管理中常出現的事件讓學生予以解決,并適當組織學生到合作的實踐基地調研實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網絡教學平臺逐漸成熟,模塊設置科學,學習資料豐富,師生越來越適應網絡交流學習的方式,有力的教學輔助平臺逐漸形成。

3.3 師資建設成效顯著

在建設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注重對課程教學團隊的培養和建設。該課程目前已形成由1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講師組成的5人教學隊伍,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近年來,青年教師的培養取得了明顯效果,部分年輕教師初到教學團隊時博士剛畢業不久,理論基礎好但教學經驗欠缺,經過了幾年的授課鍛煉,以及通過聽老教師授課、不斷改進教學方案方法、認真聽取學生意見,逐漸成長為教學團隊的骨干,在教好學生的同時教師自身也得到了快速成長。在注重教學的同時,教師們還獲得多項相關領域的課題項目和教改項目,發表多篇教改文章,科研和教學共同發展,取得了良好成績。

3.4 學生好評成果豐富

隨著西方行政學說課程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教學成效逐漸顯現出來,學生表示很喜歡老師啟發式、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思維,積極進行思考和探索。通過課程論文的寫作,學生可以歸納總結所學概念,并對其中較為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學習用專業分析方法進行思考,學習論文寫作方法和技巧,得到了較為綜合的能力鍛煉。近三年來,共產生研究生課程論文90余篇,其中部分優秀成果在學術期刊上得以發表,學生在專業課學習的同時,也獲得了學術成果。還有的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相關課題研究組中,對相關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充分鍛煉了學術科研能力。

4 進一步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前進的過程,在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效基礎上,研究生西方行政學說教學組將繼續補充完善課程體系、豐富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培養教師團隊、建設網絡教學平臺,努力打造研究生精品課程。在繼續加強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改進完善的基礎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1)注重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引進、進修和讓其獨立承擔項目等方式,加強對學術骨干的培養。(2)加強國際國內交流,采取派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做法,積極加強和國際國內知名院校的聯系與合作,廣泛開展教學交流、科研交流活動,充分借鑒成功經驗,不斷充實、完善和提高本課程的學術水平。(3)完善網絡教育,實行網上教學,充實網絡資源,為師生教學與科研創造豐富、開放、便捷的資源庫,開展網上學術爭鳴。

注釋

第4篇: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范文

關鍵詞:管理學原理課程改革;取向;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11-0037-03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我國公共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和基礎課——管理學原理課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對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教學而言,如何在準確把握管理學課程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公共管理類專業特質,創新管理學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成效,著力培養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管理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和培養高水平公共管理人才的教學目標,已成為一個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本文擬從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管理學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與考核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出發,探討和明確公共管理類管理學教學改革取向,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創新路徑。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建設有待加強

目前市場上流通和課堂上所使用的“管理學原理”教材絕大多數是面向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材中的案例主要是針對企業管理,教學改革成果大都局限于工商管理領域,對公共管理領域涉及得很少,教師授課時舉例論證通常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查閱其他資料。盡管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所好轉,各種版本《管理學原理》陸續上市,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發行的《管理學基礎》和《現代管理學原理》等,但總的來看,適合公共管理學科的、高水平的管理學原理教材依然十分缺乏。現有教材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涉及西方發達國家的多,論及我國管理歷史與現實的少;對經濟事務管理著墨多,而對社會公共事務涉及的少;教材內容時常滯后于社會現實而停留在理論本身,學院氣息濃厚,容易造成與現實世界的隔膜,缺乏應有的實用性和現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此外,與課程教學配套的案例庫、習題庫和資料庫等支撐條件都有待更新與加強。

2.學生參與程度有待提高

管理學原理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且較為抽象,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重理論而輕實踐的現象,這對于大學一年級學生來說,無疑增加了學習的難度。教師授課時更多地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如何促進學生利用管理理論去分析管理現象和管理規律。傳統的管理學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以學生為輔,授課主要采用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的主體性缺失。處于中心位置的教師作為“演講者”占據課堂時間多,學生通常難以參與其中,大都處于被動、機械式的學習狀態中,難以形成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比較單一的教學方法和相對落后教學手段都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這不利于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此外,理論授課時數多而實踐教學時數少也是影響學生參與程度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管理學課程教學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參與程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考核評價機制有待完善

科學的考核評價是保障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目前管理學課程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一般是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平時成績主要由平時作業成績和課堂出勤率組成,所占比重大都低于30%。而占較高比重的期末考試成績主要采用標準化試卷以閉卷方式進行考核,側重考核學生對管理學原理理論知識的掌握狀況,忽視學生分析、解決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容易造成“考前突擊”的現象。這種考核評價機制容易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和學習者“高分低能”,既難以準確、全面和客觀地衡量學生的學習狀況,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因此,探尋新型的、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也是管理學原理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二、改革的基本取向

1.明確課程改革與建設的定位

“管理學原理”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和專業基礎課,與其他專業課相比,它具有顯著的基礎性、輻射性和拓展性等特點,它是學習公共管理類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石,處于基礎的核心地位。由于該課程教學對象主要是大一新生,對于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機制的要求較高,這是因為管理學中所反映的管理活動具有高度的“環境依賴”特征(權變理論),沒有所謂的“精確解”,而只能提供或然的或不明確的解答,對此很多學生覺得管理學難以捉 摸[1]。因此,進一步明確管理學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定位,需要強化對該課程教學思想和教學規律的科學梳理和調整,大力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努力體現深入淺出的特點,使學生既打牢學習其他課程的堅實基礎,又形成對管理學的濃厚學習興趣。

2.努力體現公共管理的學科特點

我國大陸地區對管理學原理的研究主要開始于改革開放初期,而作為正式課程講授則始于1985年。當時把企業管理分為管理原理和企業管理兩部分,1987年起正式將管理學原理獨立出來,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教育教學深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直接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它所掩蓋。經濟事務管理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既有共通之處也有差別,“管理學原理”作為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和專業基礎課,應在教材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評價等方面都努力體現公共管理學科的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公共管理人才。

3.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管理學原理課”既是經濟管理類專業、也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與經濟學、統計學、政治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關系十分緊密。管理學課程的內容涉及廣泛,教學中要將各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綜合并做到融會貫通。管理學原理的講授和學習要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結合起來,不斷凸顯理論性、實踐性、操作性和藝術性等特性。在教學改革中要以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基本取向,同時將它貫穿到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考核評價等各個環節之中,做到“在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以促進“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更好達成。

三、改革的路徑

1.教學理念的調整與更新

(1)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實踐性和藝術性是管理學原理課程的突出特點,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先進教學理念,從單向度傳播轉向雙向度交流式教學,從單純傳授知識式教學轉變為培養能力和傳授知識并重式教學。應拋棄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例如,在講授“組織運行”章節時,可以先讓學生以所在學校學生團體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方式為切入點去構思和設計新的組織運行方式,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實踐能力。只有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才能不斷推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2)體現適應社會需求的教學理念

不同時代的教育教學改革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和教學理念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傳統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和“重科學、輕技術”的做法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A理論知識教育固然重要,但逐漸弱化的動手能力更應得到重視。當前公共管理類的教學改革要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緊密結合,以培養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高層次、復合型和應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管理學原理”作為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無疑也要力爭體現這種教學理念,以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優化

(1)加強教材建設

“管理學原理”作為所有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和基礎課,需要探索管理的一般規律、研究管理的一般理論和管理方法。但是該課程作為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的基礎課,要建設體現公共管理學科特色的管理學原理教材。管理學課程的內容設置要在保持其基本內容體系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社會問題分析、公共資源管理和公共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內容。特別是在教學案例與閱讀資料的選取和設計上更應突出專業特色,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放在公共管理的視野中去思考和探討,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在管理理論章節中,韋伯的組織行政理論可以適當豐富,并結合我國行政改革做進一步的分析;在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章節中,可以選取省管縣體制改革和撤鄉并鎮改革等指導學生做拓展閱讀,以擴展學生的視野。為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還要建立與課程教學配套的資料庫、習題庫和案例庫,努力滿足教學需要。

(2)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共事務的增多、新的公共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涌現以及新的公共政策的出臺,要求管理學課程的內容要不斷更新與完善,以幫助學生形成合理、完善的知識結構。例如,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增加公共危機管理、公共項目管理和政府創新管理等方面的案例和內容。任課教師最好能通過自編講義及時補充最新的教學內容,以跟上管理理論快速發展的步伐。此外,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和閱讀國內外公共管理類學術期刊,通過這些措施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公共管理的時代脈搏,以增強其學習管理學的動力,逐步形成關心社會公共事務的習慣和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

(3)依據公共管理的學科特點優選教學內容

根據公共管理學學科的特色,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筆者經過多年實踐逐漸形成了結構合理、突出特點、內容豐富、邏輯嚴密的四大核心模塊教學內容體系:第一模塊為管理基本理論,第二模塊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內容,第三模塊為管理的基本職能,第四模塊是管理方法與管理改進。四大核心模塊的教學原則是“加強基礎,注重應用,訓練思維,培養能力”。教學模塊中有不少公共管理思想和理論,不僅能指導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實踐,而且還能對學生順利成長與發展起重要作用,可讓學生終身受益。例如,在第三模塊教學中,可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和所在學校在管理方面失敗或成功的案例材料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以管理者身份出現,逐漸熟悉信息獲取、計劃、決策、組織、領導和控制等內容,運用所學的管理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創新

由于管理學原理課程授課對象主要是公共管理類專業大一新生,在探索新型教學方法過程中,需要“因人而異”,否則將南轅北轍。筆者認為,不太適宜采取專題研討法等對學生要求較高的教學法,比較適宜運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啟發式教學和參觀考察等方法。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穿插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力爭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強化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有助于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案例教學中,教師應舉例分析大量古今中外的管理方面的案例,這樣做不僅生動形象、易于理解,而且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發問”、“思考”和“釋疑”,促進學生學會思考,提高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但要注意教學案例的選擇,應體現時代感和代表性,分析過程及實現的目標要有系統方案。

(2)推廣情景模擬教學

情景模式教學就是在管理學課堂上設置一定的工作(或管理)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結合教學內容,參與的學生可以按照各自角色開展具體管理活動和工作,從而把抽象知識形象化[2]。這種教學法有助于學習者通過模擬管理實踐場景,使其身臨其境,以加深印象,有助于學會處理問題,培養學生敏銳的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采用這種方法的關鍵是要提高學生參與程度,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角色模擬。

(3)運用啟發式教學

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進行雙向信息溝通的基礎上可采取辯論與討論的方法。通過討論與辯論進行思想碰撞,增加教與學之間的積極互動,拓展學生的思維。此外,也可采用誘導式教學,即讓學生先談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師提示、講解和總結。

(4)組織參觀考察

為了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形成更多的感性認識,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考察一些企事業單位,到實際的工作崗位上了解管理是怎樣進行的,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將實踐內容正式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親身體會和領悟到管理的真諦,提升其知識應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4.學習與考核方法的改革與完善

(1)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管理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去應付考試,而是要學會一種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后者是授課教師的重要責任。教學過程要積極引導學生不斷改進和完善學習方法,根據自身和課程特點形成獨特的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管理學基本理論適合于所有的組織活動,具有許多共性。學生在學習中要掌握帶有普遍性的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以獲得綜合性知識。同時,要充分利用社會實踐、圖書館、網絡、學習小組和管理現場等渠道,進行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能的學習,以持續拓展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可通過每節課留有5分鐘時間,讓少數學生對上節課布置的思考分析題進行解答,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創新能力。此外,為探尋適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可以指導學生采用比較法、系統分析法、圖表法、快速閱讀法、關鍵詞法和自覺實踐法等學習方法。

(2)豐富和完善課程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要更加靈活多樣,力求準確和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要切實改變當前單一的期末閉卷考核方式,除平時作業成績、出勤率和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之外,還要將平時的案例討論情況、課堂互動情況等方面的表現納入總成績評定之中。要提高平時成績所占比重,降低期末考試成績比重。期末考試應主要以分析類試題為主,平時作業除了教科書課后的題目,還可以是管理問題評析、案例分析、對管理理論的分析理解等為主的小論文。

參考文獻:

第5篇: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范文

關鍵詞:目標管理理論;《管理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5-0221-02

《管理學》是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在整個理論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凇豆芾韺W》課程的重要性,國內的很多學者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但是,這些論文普遍是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探討,比如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法和角色扮演法,研究如何提高《管理學》課程實踐性的問題[1-3]。本文認為,《管理學》課程的實踐性固然重要,但是其理論性同樣不可忽視,扎實的理論功底是進行有效實踐的基礎。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思考運用目標管理(MBO)理論,將《管理學》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研究,以此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目標管理理論

目標管理(MBO)理論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在1954年提出的,具體來講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1)組織的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管理者必須通過這些目標對下級進行管理,以此來保證總目標的實現;2)目標管理是一種程序,是一個組織中的上下各級管理人員統一起來制訂共同的目標,確定彼此的責任,并將此項責任作為指導業務和衡量貢獻的準則;3)每個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的分目標就是組織總目標對他的要求,同時是其對組織總目標的貢獻;4)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依據設定的目標實行自我管理,他們以所要達到的目標為依據,進行自我指揮、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級來指揮和控制;5)管理者對下級進行考核和獎懲也是依據這些分目標[4]。德魯克教授針對企業管理問題提出上述設想,將此種思想運用到教學過程,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究其根本,應該是在學生的共同參與下制訂教學過程的總目標,并將總目標進行層層分解,使得每個學生明確自身的具體任務和目標,同時,采取合理的考核和獎懲辦法對其進行有效激勵。

該思想在世界范圍內風靡一時,也被很多學者應用到高校課程的教學改革中,但是這些研究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目標的制定缺少學生的參與和互動,所以還是被動式的教學;2)目標的分解不夠細致,并沒有使每一個學生明確自己的定位和任務,所以實際上還是“一刀切”的教學;3)沒有涉及考核和獎懲辦法的分析,實際上這是目標管理理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希望能夠運用目標管理的基本思想,對《管理學》的教學模式進行重新思考,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二、當前《管理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學任務能夠如期完成,學生亦能在教學過程中很好地配合教師,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總體來說有以下三個方面:

1.理論學習、實踐操作的關系處理。這是《管理學》教學的兩大任務,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不足,而實踐操作的實效性又不是很好。如何將該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合理組合,這是本文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實踐操作具有一定的興趣,在理論部分基本上是填鴨式的教學。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借鑒目標管理的思想,讓學生參與目標的分解和制訂,使其找準定位、明確任務,提高參與熱情。

3.傳統的考核方法不利于做到因材施教。一般的考核辦法是由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按照一定的權重比例相加所得,而通常情況下平時成績由學生的作業情況來衡量。本文希望能夠對考核辦法進行改革,實現因材施教。

三、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使用目標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是對于近年來從事《管理學》教學工作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原因如下:

1.目標管理理論的重點是對目標的深刻認識,在具體的研究中,目標應具有層次性、多樣性、可考核性和挑戰性。在本文的研究中,目標的層次性體現為在整體教學任務完成的前提下,《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又可以分為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兩大模塊,這兩大模塊又由每個學生更為具體的目標構成;目標的多樣性體現為每個教學班由于專業不同,教學目標會有所差別,每個學生由于自身情況的差別,其目標也會存在差異,比如計劃考研的同學可能更加注重理論的學習,而打算工作的同學可能更偏向于實踐操作;目標的可考核性體現為教學效果的測評,這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考試考查和課后溝通得以實現;而目標的挑戰性是指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結果,而本課程無論是教還是學都能體現這一點。所以目標管理理論在《管理學》教學模式思考中的應用應該是可行的。

2.本文是基于《管理學》課程中較為重要的基本理論開展研究。目標管理理論本身就是《管理學》課程中的一個重點理論;本文認為提出每個學生根據情況的差別確立不同的目標,是基于行為科學理論的觀點,重視在發展過程中人的因素;合理的考核和評價體系的確立是基于期望理論提出的,正確處理努力、績效和獎賞之間的關系。所以,學生在學習并掌握這些理論以后,會對課程教學模式的開展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四、目標管理理論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在傳統的教學研究過程中,更多的是教師對教學過程單方面的探索和思考。實際上,學生的參與對于教學的順利開展是非常有幫助的?;谶@個出發點,在實際研究過程中選擇目標管理理論(MBO)作為切入點,對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行有效探討。

目標的制訂是目標管理的首要問題。在遵循課程總體目標的基礎上,每個學生從具體情況出發,制訂本課程學習的具體計劃和目標,然后通過師生的具體交流,完善目標。其中,總體目標就是希望通過運用目標管理理論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能夠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礎上,基于目標管理理論,需要將目標進行具體分解:

具體來說,在第二層次,理論學習主要是教師講授教材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管理學的經典理論、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在文獻研讀部分,主要給學生介紹經典文獻,要求學生進行研讀并探討收獲和感想,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管理學的經典思想;案例分析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知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經典案例,其目的是做到課本知識的合理使用;團隊練習部分,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愿組合,將教學班分為若干小組,學生可以選擇具體的企業進行實地調查,也可以通過網絡、媒體搜集資料,在此基礎上,提交調查報告并進行匯報,其目的是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第三層次學生具體目標的確定中,學生必須同時參與理論學習、文獻研讀、案例分析和團隊練習四部分的工作,其中理論學習是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而剩余的三個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所側重。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和學生交流,讓其明確本理論學習、文獻研讀、案例分析和團隊練習這四個分目標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師的要求和學生的自主選擇,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計劃方案保質保量地完成每項目標。然后借鑒采取360度反饋法,由教師、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力爭做到更客觀、更全面。評價的辦法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理論學習的考核是由期末考試成績決定;第二,平時成績由文獻研讀、案例分析和團隊練習三部分組成,學生按照50%、30%、20%的比例進行自主選擇,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對案例分析較為感興趣,那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這一部分的工作上,在進行考核的適合選擇50%這個較大的權重,而文獻研讀和團隊練習的考核則分別給予30%的比例,這會在最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充分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駱仁林.案例教學法在高校《管理學》教學過程中的運用[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7,(4):94-95.

[2]梁娟娟,王淑芬.基于行為導向的情境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1,7(3):76-78.

第6篇: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范文

[關鍵詞]公共管理;定性研究;研究方法;方法論;公共行政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863(2013)11-0100-05

一、導言

科學研究離不開有效的方法,科學進步也是隨著方法的進步而進步[1],這在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公共管理研究中亦是如此。定性研究方法作為社會科學的“經典”方法,在公共管理領域有著廣泛應用。[2]張夢中和馬克﹒霍哲(Marc Hozer)通過對兩家美國較有影響的公共管理雜志(《公共管理學季刊》和《公共管理學研究與理論》)所發表的一百多篇論文的統計分析發現,用定性方法的論文遠超過用定量方法的論文,用兩者組合方法的論文也遠超過“純粹”定量的論文。[3]公共管理學歷史上的經典著作很多使用的也都是定性方法。然而,在我國公共管理領域,定性方法遠未獲得其應有地位,學界在對其認識及使用上存在很大的誤區。不少學者簡單地把不能對所收集資料作量化分析,只能以文本形式進行描述的研究都看作是“定性研究”,或把其等同于“規范研究”。國內相當多聲稱采用定性方法的論文并沒有嚴格遵循其規范要求,與其基本標準具有相當大的距離。[4]因此,在我國公共管理領域,加強對定性方法的討論和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希望通過介紹定性研究及其操作規程,構建定性研究的基本路徑,供研究者學習參考,以推動我國公共管理定性研究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二、方法、數據與理論框架

在搜集重要中英文論文和書籍材料的基礎上,本文主要采用了簡單文獻薈萃整理的方法進行研究。中英文論文首先通過中國知網和web of science分別以“公共管理+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及“扎根理論”、“案例研究”等具體方法的關鍵詞進行搜索,共得187篇,然后通過分析標題、摘要、來源期刊和全文,對重復和主題不相關的進行了剔除,最后得46篇。中外文書籍首先通過國家圖書館搜索系統分別以“公共管理+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及“扎根理論”、“案例研究”等具體方法的關鍵詞進行搜索,共得130本,然后根據書名、作者、出版社等將非學術性及主題不相關的進行了剔除,最后得24本。論文和書籍總共70篇。然后按照主題對其進行了細分(表1)。

在文獻比較與整合的基礎上,本文首先界定了定性研究的定義及特征。接著,通過回答定性研究的應用條件、研究設計、方法類型等六個重要問題,構建了定性研究的基本路徑(圖1)。其基本邏輯是:首先考慮定性研究的應用條件;在確定條件符合后,需要根據定性研究特點,進行研究設計;之后就應該考慮有哪些定性方法可供選擇,它們各自的研究重點和擅長領域是什么;在選定了具體的方法之后,就要考慮如何具體實施,即定性研究的操作步驟;定性研究做得怎么樣,如何提高其科學性,這就涉及到其質量評價問題;由于定性研究的研究對象往往是人和生物等,還必須考慮研究的倫理問題;質量問題和倫理問題貫穿于整個定性研究過程。文章最后討論了基本路徑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三、定性研究的定義及特征

定性研究的英文名為“qualitative research”,在我國臺灣、香港地區及新加坡被譯成“質的研究”,大陸地區也有部分學者將其譯成“質性研究”或“質的研究”;但在社會科學領域,尤其是公共行政領域,“定性研究”的說法更為普遍。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通過觀察、訪談、實物收集等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

定性研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強調在自然情境下而非人工控制環境中對研究對象進行研究。(2)重視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關系。定性研究認為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是一種“主體間性”的關系,研究過程是雙方彼此互動、共同理解的過程,研究者對研究問題的認識,存在于與研究對象的互動之中。(3)強調從當事人(研究對象)的視角去理解其行為的意義和其對事物的看法,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理論。[5](4)強調使用多元的方法,如觀察、訪談、實物收集等,以獲得對研究問題的全面深入認識。(5)注重用語言文字對研究現象進行“深描”,很少采用復雜的統計方法(如回歸分析、路徑分析)來報告他們的發現。(6)定性研究是一個不斷演化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研究的抽樣、資料收集的方向、資料分析的重點、結論的建構方式等都會發生變化。

四、定性研究的基本路徑

參照定性研究的基本流程,圍繞著定性研究需要考慮的六個重要問題,將定性研究基本路徑具體描述如下:

(一)定性研究的應用條件

研究者在什么條件下使用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考慮因素。一是問題類型,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定量研究擅長對變量問題的探究,而定性研究擅長過程問題。變量問題涉及的是差異與相關,如“是否”、“有多少”、“在多大程度上”以及“…… 的關系是否存在”之類的問題。[6]過程問題涉及的是事件與行為如何發生與演變,而不是它和其他變量存在何種關系以及多大程度上被其他變量所解釋。適合定性研究的過程問題有:事件的發生對相關人群所具有的意義;自然和社會情境對這類事件的影響;這類事件發展和結果產生的問題等。[7]二是研究目的。研究者是想通過對個別事物或現象進行細致、動態的考察來獲取豐富的描述?還是想通過對事物進行大規模的調查來證實普遍情況?前者適合定性研究,后者適合定量研究。三是數據特征。研究者已有的數據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材料(如實地筆記、訪談記錄等)?還是結構化的量化資料(如統計數據)?前者適合定性研究,后者適合定量研究。四是實施條件。為獲取對事物的深入理解,定性研究需要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訪談和長期的觀察,如果研究者可以輕易地找到訪談與觀察對象,那就比較適合定性研究。

(二)定性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是研究者對研究過程的初步設想與規劃。在定性研究領域,對研究設計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后實證主義者主張對研究設計做完整系統的規劃;非實證主義者認為定性研究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過早、過多或過于僵硬的設計會妨礙研究者即興創造。[8]對定性研究新手而言,事先進行嚴謹的設計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研究設計就會一成不變,它會隨著研究的進程進行調整。所以,研究設計仍應保持一定的彈性。

定性研究設計的基本邏輯跟定量研究是類似的[9],即通過對研究過程的合理規劃,以確保研究的效度,保證結論的科學性(確保自變量、中介變量、調節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邏輯關系,當然,這些變量關系并不像定量研究中那樣明顯)(圖3)。其基本任務是:提出研究問題、建立概念框架、制定抽樣方案、選擇研究方法、討論研究效度。研究問題是指你想通過該研究回答和了解什么。研究問題至關重要,直接決定著概念框架、抽樣方案和研究方法。概念框架是有關研究事物的一個解釋框架——包含關鍵因素、概念或變量以及之間的關系,通常用圖形表示。抽樣方案是指對研究場所、人物、事件或過程的選擇。定性研究通常都采用立意抽樣,而且抽樣并不是一次完成,需要在研究過程中對研究對象不斷地聚焦以及再抽樣。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擬采用的主要方法、資料收集與分析的方式、研究結果的成文形式等。研究效度(有效性)是指研究結論的描述或解釋的正確性與可靠性,[10]對定性研究而言,主要包括構念有效性、內部有效性、外部有效性三種(純粹定性研究一般不考慮統計有效性;但如果是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則需要)。有效性是研究設計的關鍵問題,研究者應詳細討論研究中可能面臨的各種有效性威脅及其消除辦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結論的科學性(有關三種有效性及各自所面臨的威脅,請參考沙迪什(Shadish)、庫克(Cook)與坎貝爾(Campbell)[11]的相關研究)。除了以上幾個基本任務外,研究設計還應考慮研究的目標、意義、資源規劃、倫理問題等影響因素。

(三)定性研究的方法類型、數據收集及其選擇應用

定性研究包含哪些方法?學界在此問題上,分歧很大,如邁爾斯(Miles)與休伯曼(Huberman)認為有十幾種[12];沃爾科特(Wolcott)認為有二十幾種[13];雅各布(Jacob)提出了六種 [14];阿特金森(Atkinson)、德拉蒙特(Delamont)和哈默斯利(Hammersley)提出了七種 [15];鄧津(Denzin)和林肯(Lincoln)則將其分為八種。[16]分歧大的原因在于,定性研究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眾多學科(如人類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等)和眾多范式與理論(如實證主義、建構主義、批判理論等)的影響,基于不同的視角,就會得出不同的分類結果。本文不拘泥于單一的視角,在整合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將定性研究所包含的方法都列舉出來,并分析其特征及選擇應用,以供研究者參考(表2)。

定性研究的眾多方法之中,有一些已經得到了公共管理學者的重視。柯肯哈特(Kirkhart)在1971年將現象學方法引入公共管理研究。[17]貝利(Bailey)認為案例方法適合探討大量公共管理的研究問題。[18]赫梅爾(Hummel)認為敘事方法有助于產生和積累公共管理知識。[19]然而,劉曉峰、劉祖云在對2006—2008年發表在《中國行政管理》等七家期刊上的652篇公共管理學文章進行分析之后發現,僅有60篇采用了規范的定性研究,而且這60篇中有59篇用的都是案例方法。[20]不難看出,在我國公共管理領域,采用規范定性研究的論文不僅數量極少,而且在方法的選擇上也極為單一(主要是案例方法),這極大的限制了我國公共管理定性研究的發展。

(四)定性研究的操作步驟

定性研究過程包含哪些步驟?基于文獻薈萃發現,不同學者在表述上存在較大差異。如大衛·希爾弗曼(D.Silverman)將之分為開始研究、分析資料、保持聯系、寫作、發表五部分。[21]陳向明認為其包括:確定研究現象、陳述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問題、了解研究背景、構建概念框架、抽樣、收集材料、分析材料、作出結論、建立理論、檢驗效度、討論推廣度和道德問題、撰寫研究報告等。[22]本文認為,不同類型的定性研究在具體操作步驟上會有所不同,不必強求完全一致,但以下幾個基本步驟是不可缺少的,它們是研究設計、資料搜集、資料分析和撰寫報告,故這里主要分析這四個基本步驟的主要內容(圖3)。

首先是研究設計。研究設計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確定研究問題、建立概念框架、制定抽樣方案、選擇研究方法、討論研究效度等幾個方面。

完成研究設計之后,就得著手進入實地,開始資料的搜集。定性研究的資料搜集方式有訪談、觀察以及實物收集等。訪談適合搜集有關人的觀念、態度與生活經歷類資料;觀察適合搜集有關人的行為及其規律的資料;實物則包括相關的文字、圖片、音像、物品等。定性資料搜集通常都會產生回溯力,使研究者回頭反思研究設計的內容。

資料搜集上來后,需要對其進行整理分析,如形成暫時性分析與摘要,撰寫暫時報告、發展編碼系統等。其中,編碼是最重要的一種方式。“編碼意味著對數據片段用一個簡短的名稱進行歸類,同時也對每部分數據進行概括和說明?!盵23]定性編碼通常包含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進行初始編碼(又叫開放式編碼),對原始材料中所包含的基本范疇(概念)進行概括。[24]然后是軸心編碼,對在初始編碼中形成的范疇加以精煉和區分,從中選出值得進一步分析的范疇(主軸范疇)。最后是選擇式編碼,在更高的抽象水平之上繼續進行軸心編碼,其目的在于找出核心范疇。[25]例如在一項關于勞工階級生活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婚姻這個詞在許多對話中出現,于是他首先將一大堆田野筆記都編進婚姻這一范疇之下(初始編碼)。后來,隨著對資料的進一步分析,他將婚姻分成幾個一般性的范疇,如訂婚、結婚、離婚等(軸心編碼)。最后,經過進一步分析,研究者決定以性別作為核心范疇,找出男人與女人在談論訂婚、結婚、離婚時的差異(選擇式編碼)。[26]在一項關于行政人員升遷意愿及其應對策略的研究中,專家們可能會提出一份編碼清單(表3),這些清單可以用來定義代碼或用作尋找新代碼的參考。編好碼以后,就可以進行資料展示了,展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建立描述性圖表,從中引出描述性結論;一種是建立解釋性圖表,從中引出解釋性結論。兩種結論,都應該通過研究對象的反饋予以確證或修改。

最后是撰寫報告。報告應依據研究對象的反饋進行修改。如果研究的是多個個案,需要完成每一個個案的分析,再引出跨個案的結論,所有的結論(跨個案的、個案內的)都應放入期末報告。期末報告中應討論結論對理論、政策與行動的意義。最后,還應依據讀者需求與研究意圖,將研究發現推廣運用。

(五)定性研究的質量評價

主要有三種觀點:一種主張將定量研究中的“信度”、“效度”直接用于定性研究,或者根據定性研究特點對它們做出重新表述;一種主張發展與定性研究特點相符合的新標準,如堅定性、可靠性、可轉移性等;一種主張超越標準之外去尋找可以保證定性研究質量的方法。本文認為,為了保證定性研究的質量,確立一定的標準是有必要的,定性研究質量評價標準可以將 “信度”、“效度”等傳統標準與新標準進行融合(表4)。

(六)定性研究中的倫理問題

倫理問題是社會研究無法回避的問題,對于定性研究,尤其如此。定性研究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遇到倫理問題,都應遵循基本的倫理準則。在綜合現有文獻的基礎上,一個定性研究的倫理準則的基本框架如表5所示。

五、基本路徑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基本路徑,為研究者提供了一種了解和使用定性研究的簡便途徑,可以使其對定性研究的應用條件、研究設計、方法類型等問題有一個基本認識。但該路徑作為一個全景式的簡化描述,也存在不少不足之處,研究者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基本路徑只是關于定性研究及其使用的簡化模型,并未涵蓋其所有方面,特別是對各種具體方法(如民族志、扎根理論等)的討論不多。研究者若想對各種具體方法有深入理解,需閱讀其它資料。

(2)基本路徑討論的主要是定性研究中各種方法的共性,并未過多地討論其差異性。研究者在進行具體研究時應將共性與差異性結合考慮。

(3)基本路徑的各組成部分有較強的互依性,研究者應該重視這種互依關系,以一種整體而非割裂的方式來看待和靈活使用。這也符合定性研究循環反復、不斷演化的特征。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楊立華.完美全面產品管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15.

Yang Lihua. Comprehensive Product Management Perfect. Beijing: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2008.p15.

[2]Yeager,S.J.Classic Method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In 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Rabin,W.B.Hildreth,and G.J.Miller(eds.),NewYork,NY:Marcel Dekker.1989,pp683-794.

[3][8]張夢中,馬克·霍哲. 定性研究方法總論[J].中國行政管理,2001(11).

Zhang Mengzhong,Mark. HuoZ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General. Chines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2001 (11).

[4]顏海娜,蔡立輝.公共行政學研究方法:問題與反思[J].公共管理學報,2008(4).

Yan Haina,Cai Lihui. Study on the Metho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blems and Reflections 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8 (4).

[5]陳向明.定性研究方法評價[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6(3).

Chen Xiangm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Evaluate.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1996 (3)

[6][7][10][美]麥克斯威爾.質性研究設計[M]. 陳浪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94.95.134.

Maxwell,J.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Trans. by Chen Lang.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08.p94.p95.p134.

[8]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67.

Chen Xiangming. The R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Beijing: Educational Science Press,2011. p67.

[9]Gary King,Robert O. Keohane,Sidney Verba. 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pp3-6.

[11]Shadish、Cook & Campbell. Experimental an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Generalized Causal Inference.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2001. pp33-96.

[12][美]邁爾斯,休伯曼.質性資料的分析:方法與實踐[M]. 張芬芬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8.

Miles&Huberman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Data: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Trans. by Zhang Fenfen.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2008.p8.

[13]Wolcott H.F.. Posturing in Qualitative Inquiry. In M.D.Le Compte et al.(Eds.)Th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New York : Acadermic Press. 1992.

[14]Jacob E. Qualitative Research Traditions: A review.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7,51:1-50 ;Jacob E.. Clarifying Qualitative Research:A Focus on Traditions.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8,17:16-24.

[15]Atkinson P,Delamont S & Hammersley M..Qualitative Research Traditions: A British response to Jacob.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8,58:231-250.

[16]Denzin &Lincoln. Th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CA:Sage,1994.

[17]Kirkart,L .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elected Development in Social Science . F ran k Marini ( ed. ) . Toward a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NY : Chandler Publishing,1971.

[18]Bailey ,M . T. Do Physicists Use Case Studies ? Thoughts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92,52( 1) : 47 - 55.

[19]Hummel,R. P. Stories Managers Tell : Why They are as Valid as Scie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1,51: 31 - 41.

[20]劉曉峰,劉祖云.我國行政學質性和量性研究方法的評價與反思[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0(3).

Liu Xiaofeng,Liu Zuyun. Journal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flection. Gan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2010 (3).

[21][英]大衛·希爾弗曼.如何做質性研究[M]. 李雪,張劼穎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8.

David Silverman. How is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rans. by Li Xue,Zhang Jieying.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2009.p8.

[22]陳向明.社會科學中的定性研究方法[J].中國社會科學,1996(11).

Chen Xiangming. Qualitative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China Social Sciences, 1996 (11).

[23][英]卡麥茲.建構扎根理論:質性研究實踐指南[M].邊國英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56.

Kathy Charmaz. Construct Grounded Theory: a Practical Guid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rans. by Bian Guoying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2011. p56.

[24]陸益龍.定性社會研究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154.

Lu Yilong. Qualitative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2011. p154.

[25][27][德]伍威·弗里克.質性研究導引[M].孫進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253.252.

Uwe Flick. Qualitative Research Guide. Trans. by Sun Jin.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2011.p253. p252.

[26][美]勞倫斯·紐曼.社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M].郝大海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563-565.

W.Lawrence Newman.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rans.by Hao Dahai.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12.pp563-565.

(作者:楊立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治理與可持續性科學研究所所長;何元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江西農業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北京100191)

A Concise Roadmap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litative Research

Yang LihuaHe Yuanzeng

[Abstract]Qualitative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studies. Based on a simple meta-analysis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article briefly summarizes the defini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conditions, research design processes, major types of concrete methods, operative steps, quality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ethics, and then constructs a concise roadmap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litative research, as a referenc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e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validit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studies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Finally, the study discusses several issues for using the concise roadmap.

第7篇: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范文

農林經濟管理是建立在經濟學與管理學基礎之上的涵蓋面非常廣泛的一個涉農專業,目前國內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發展處境艱難,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筆者根據吉林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理論課程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和積極探索。

一、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

科學完善的理論課程體系是理論課程教學成功進行的必要基礎,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因此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構建科學的理論課程體系。

1.內容構成

根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知識體系確定三類課程,即普通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其中,普通教育課程主要包括數學、英語、計算機、體育和“兩課”等文化基礎課程,使學生掌握文化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加強學生思想政治修養,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學科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經濟學、管理學等經濟管理學科的基礎課程,給學生打下深厚的經濟學、管理學功底。專業課程主要包括農業經濟學、農業技術經濟學、農業政策學、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特色課程,使學生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業務素質。

2.課程性質分類

按照課程性質將所有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課程,所有必修課要求學生必須修讀,選修課則允許學生進行選擇,只要修滿學分即可。

3.課程結構

一般地,課程體系的構建需經本專業專家組的多輪研討確定初稿,再報學院學術委員會審核后才能最終確定。在教學過程中,如發現問題可進行微調,每隔四年經過一輪完整的教學周期后再重新進行修訂。

本文由收集整理

二、理論課程教學模式探索

1.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學生直接接受文化知識,獲得各種技能的主渠道,是教師充分發揮自己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的主要途徑。一般而言,教學模式應根據學科專業、課程性質和教學對象素質與個性的不同來進行選擇。在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堂教學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1)講授式教學。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確實存在著種種弊端,但它仍有其可取之處。講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教學的組織、管理和教學過程的調控,對教學環境的要求比較低,比較符合我國國情。講授式教學在一些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的教學中尤其適用,此時,教師的“講”處在相當重要的地位。通過教師的講授將有關概念、原理講清、講透,為后續的學習活動做好鋪墊,掃清障礙。

(2)案例式教學。案例教學是高等院校教學過程中最最具效率的教學方法之一,是指以學生對案例的分析討論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其教學內容圍繞案例的討論分析逐步展開,教師適時引導和評判,讓學生充分討論并發表各自的見解,最后得出結論或啟示的教學模式。在我校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對管理學、國際貿易和農業項目投資評估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都成功地采用了案例教學。

(3)交流互動式教學。交流互動式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實現高度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它要求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教師放棄傳統的權威,改變傳統的角色,確立雙主體關系和互動對話關系。師生關系的改善,從根本上要求教師放棄傳統的權威,進行角色的重新定位。

(4)課題組式教學。課題組式教學是指以課題研究的形式開展課程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熱點難點問題聯系緊密的課程內容,可從中確定一個或幾個有價值的課題題目,然后組成多個課題組(每5名左右同學組成一個課題組)分別進行研究,研究過程中盡可能按照課題研究的程序和規范進行。

(5)項目驅動式教學。項目驅動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由師生分工協作,將教學、學習和項目開發合為一體的教學模式。項目驅動式教學要求圍繞項目開發的規劃與實施來設計課程體系,由教師和學生組成分工協作的項目團隊,項目開發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授的是項目開發中涉及的系統的理論和應用知識,考核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在項目開發中的應用,將教學過程與項目科技開發合為一體,師生合作,即讓學生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與合作精神,既實現了教學目標,又可獲得項目開發效益。

(6)學生主講式教學。學生主講式教學是指選定一部分適宜的課程內容,安排學生去輪流主講,并主要由學生去組織課堂教學,老師作為輔助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該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必須進行充分地準備,既要深刻地理解和準確地把握課程內容,又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另一方面,需要學生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既要按照預先的設計很好地執行既定計劃,又要根據課堂的情勢靈活調整設計與計劃,力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課外教學模式

理論課程的課外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它

轉貼于

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必要環節,因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涉農特點,其課外教學尤其重要。目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有以下幾種比較適用的課外教學模式。

(1)網絡教學。網絡教學是教師在課外時間借助網絡完成教學過程的一種教學模式。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教師可以把與課程相關的學科前沿知識、典型案例等放到網上供學生閱覽,也可指導學生自己上網查閱學習資料。有條件的課程最好能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在平臺中設計多個功能模塊,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2)引導式教學。目前,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來說,由于專業興趣缺乏而導致的厭學現象更為嚴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緊密聯系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實際的熱點問題、事關億萬農民疾苦的問題等喚發學生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通過其他各種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這是能夠從根本上確保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

(3)課外活動式教學。采取適宜的形式開展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實現其他教學方式所無法達到的良好效果,而課堂時間有限,同時很多活動也無法在課堂時間進行,只能在課外時間組織。

3.課程考核模式

在吉林大學農林經濟管理系教學實踐中,對傳統的的以單一的期末考試來確定學生課程成績的一次性考核模式進行了改革,采取貫穿課程學習全過程的全方位的綜合型考核模式,旨在全面考查課程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素質提高水平。

(1)考核內容??己藘热葜饕ɡ碚撝R掌握程度、相應的實踐能力素質和創新能力素質三個部分。

第一,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即對每門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主要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第二,實踐能力素質。在遼寧師范大學劉磊的博士論文《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論綱》中,將實踐能力劃分為八個方面,即語言實踐能力(對詞義特別敏感,擅長有效利用口頭或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音樂實踐能力(對樂曲、旋律、節奏特別敏感,有很強的感知、鑒賞、表達和創作音樂的能力),數理邏輯實踐能力(有效利用數學和邏輯進行推理的能力),空間實踐能力(準確感知視覺空間世界的能力),身體運動實踐能力(動作靈巧、敏捷,在身體平衡、協調、力量、速度、靈活性等方面表現突出,善于運用身體來表達內心感受的能力),人際交往實踐能力(善于覺察并區分他人動機、意圖、情緒的能力),自我認識實踐能力(善于認知人的內心世界,善于分辨自己的心理狀態的能力)和自然實踐能力(善于觀察和洞察生物界以及自然規律的能力)。一般的,每門課程所要求的多是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應在每門課程所對應的實踐能力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

第三,創新能力素質。主要指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創新意識并善于進行思想創新、觀點創新、理念創新和方法創新的素質,創新能力是每門課程教學目標中非常重要的但又難以確切考核的一項素質。

(2)考核方式。傳統的課程考核往往只采用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單一的考核方式,這樣無法有效考核學生的全面素質,不能很好地滿足考核內容的需要。根據考核內容多樣化的要求,應該采取課堂提問、隨堂小考、命題討論、案例分析、實驗操作、課程設計、課程論文、現場實踐和期末考試等多種考核方式,當然,考核方式也應因課程而異,根據每門課程的性質與特點可以選擇與之相適宜的考核方式。

第8篇: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高職《管理學原理》課程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需引入參與式教學模式,該模式要求形成“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開展形式多樣的互動式教學活動。要真正落實參與式教學模式還需建立新型考核體系,并對其進行再拓展。

目前,《管理學原理》課程在高職院校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原因在于當今社會人才需求的主流是既掌握一定專業技能,又具備一定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而《管理學原理》正好是高職學生提高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要掌握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管理原理、技能和方法,又要能夠運用相關管理知識解決現實中遇到的管理問題。傳統的《管理學原理》教學過于強調課本知識和教師的權威性和絕對性,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記”,學生缺乏對結論的檢驗和質疑,理論知識很少有機會運用于實踐,考核方式也是“終結性考核”,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的學生缺乏質疑和創新精神,動手能力較差,很難適應現代社會所要求的靈活、高效與創新,因此,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根本性改革,牢牢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采取多種方法設計《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活動,切實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發現在《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中,采用參與式教學模式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概念

參與式教學模式以管理案例為基本素材,以提高學生的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為目的,其實施方法多種多樣,如構建學習團隊、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管理游戲、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視頻教學、辯論比賽、企業參觀等,它強調在教學中通過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參與管理實踐,在參與中理解管理原理,掌握管理技巧,提高管理能力。

參與式教學模式要求教育的重心由關注教師“教”轉向學生“學”和“練”,由關注學生“學習什么”和“記住多少”轉向“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學生由消極被動的傾聽者轉向積極主動的探索者,教師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的學習管理者,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管理知識和經驗背景,持有客觀、公正及開放的心態,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1],對學生的學習、實踐進行有效地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并不斷進行創新。

二、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參與式教學模式實施的方法多種多樣,正是這些豐富多彩的方法,構建了學生踴躍參與、管理實踐能力不斷增強的師生互動式課堂。

下面介紹四種比較典型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實施方法:

1.構建“學習團隊”

由學生自愿組成5-8人的“學習團隊”,每個團隊民主選出一個組長,在各組組長的統一協調下,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實訓項目。學生在此過程中既將理論運用于實際,提高動手能力,又很好地培養了團隊精神,做到團隊合作與自我控制相結合。

2.任務驅動法

在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布置真實的工作任務,并引導學生完成,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并通過經驗反思,從實踐中獲得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管理能力。如介紹組織結構設計基本程序時,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假如你和你的創業團隊一起創立了一家文具用品銷售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為50萬元,公司成立的一切手續已辦妥,要想讓公司正常運轉起來,接下來還要具體做什么事情,你們該如何進行分工協作?”學生接到任務后,迅速展開小組討論,并很快將自己置于不同的角色中,接著各個小組輪流闡述觀點,最后進行歸納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與組織結構設計程序相關的知識,而且知道怎樣將這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并激發了創業的熱情。筆者認為,一門好的職業教育課程必定有著明確的任務,教師在課上,應該是帶領著學生去完成一項項任務,而不是僅僅講授一本書。學生興高采烈地跟誰著老師完成這些任務,練出辦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出自學的本領,學到相關知識,獲得實際成果,從而產生強烈自信心和的由衷的成就感。

3.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自哈佛大學推出,就受到廣為推崇和廣泛好評的一種常用的教學法。案例教學是指教師選擇能夠反映教材中某一重要原理的事件作為案例,以事件的典型性和真實性為基礎,讓學生親歷、體驗、模擬事物發生、發展的基本過程,感悟和思考一些道理,以各自的視角,從不同的層面,對案例做出判斷和決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2]

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案例的選擇。首先,教師所選擇的案例要有針對性,能反映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與方法,并與教學內容銜接緊密;其次,案例可來源于企業,也可來源于社會生活的其它各個領域,真實事件、故事、寓言、數據、圖表等都可作為案例的有益補充。案例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時效性強,最好還具有一定的爭議性,并富有生活情趣,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使他們對分析、討論案例的興趣更濃厚;再次,如選用企業案例,應盡可能選用國內企業的案例,讓學生結合本土文化特色進行分析,使其加深對國內企業管理實踐的認識和理解。另外,除了大企業的案例外,還可適當地選擇中、小型企業的案例,讓學生對中國的企業管理形成整體的、全方位的認知。最后,教師一定要對所選取的案例進行精心策劃和加工,并提前對學生分析案例的結果成竹在胸,為爭取良好的課堂效果做充分準備。

第二,案例的呈現方式。案例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可以是多媒體課件演示,也可以是視頻播放、小品表演、動畫展示、漫畫演示、單純口述等多種形式,靈活、多變的方式使學生對將要分析的案例產生極大的新鮮感、興奮感,他們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案例分析效果自然能夠得到保障。

第三,教師的作用。在案例分析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并引導、促進和協調討論的進程。教師應與學生展開交流與探討,找出學生思維的盲點,控制討論的時間和節奏,并歸納總結,整體提高。另外,對案例素材的討論中,教師需要引導分析思路,給出邏輯框架,要求學生客觀地闡述觀點,做到有理有據,要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多視角分析問題。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案例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大大提升。

4.管理游戲法

管理游戲是在《管理學原理》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方式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參與游戲進行親身體驗,在此過程中對相關管理知識產生深刻認識。學生在游戲中玩中學、學中玩,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管理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與其他教學法相比,管理游戲法具有寓教于樂、實踐性強、效果持久等特點。研究也證實:“閱讀的信息,我們能學習到10%;聽到的信息,我們能學到15%;但所體驗過的事,我們卻能學習到80%?!盵3]

例如,讓學生參與“沙漠求生”游戲,經過親身體驗,學生了解了個人決策和集體決策的優缺點,并知道在什么情況該采用個人決策,什么情況下該采用集體決策。又如“頭腦風暴”游戲,要求學生遵循頭腦風暴原則,分小組討論“如果可以在某商場內開家餐飲店,在現已有餐飲店的基礎上,不考慮資金投入問題,開什么形式的餐飲店最有創意、最賺錢”,學生在興奮中提出了許多好點子,更為重要的是經過親身體驗,他們對頭腦風暴的原則即“勿評優劣、大膽創新、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有了深刻的認識,在今后工作中,遇到頭腦風暴會議,既清楚會議流程,又不會犯原則性的錯誤。

在管理游戲中,學習氛圍是自由的、輕松的、活潑的、有趣的、創新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管理學原理》授課過程中過于理論化、枯燥的弱點。

三、參與式教學模式的考評體系

要使參與式教學模式深入開展,還需要建立新型考評體系,變以前的“終結性考核”為“形成型考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全過程進行考核,既注重考核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要考核學生的職業素質情況。比如,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其中包括平時課堂表現(考勤、作業、答問)、實踐環節(學習團隊、工作任務、案例分析、管理游戲、情景模擬、個人管理實踐、參與社會管理實踐等)和團隊協作三大部分,總結性考核(即為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50%,其內容包括知識性考核與能力性考核兩部分,知識性考核占分30%,能力性考核占分70%,這樣,學生在平時學習時就會更積極主動,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四、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拓展

1.加強與社會合作辦學

過去,《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教學基本上停留在理論知識的灌輸上,且主要是在學校的課堂上完成,很少有機會運用管理知識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要解決這一矛盾,最好的辦法是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比如,讓老師和學生一起對企業急需解決的管理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案;或者請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來校講課,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或者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的具體工作,任職于某一工作崗位,使學生接受作為一個“基層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的訓練,為今后就業及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適當引入通用管理能力課程體系

通用管理能力是指不同職業群體中體現出來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識要求,是超越于某個具體職業與行業(如市場營銷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者等)特定知識和技能的,一切管理者應當共同具備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在《管理學原理》課程中,適當引入通用管理能力課程體系,引導學生參加通用管理能力基礎級認證考試,學生將在自我規劃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有效溝通能力、資源協調能力、運營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將得到比較明顯的提升,迅速成長為用人單位所需的綜合素質人才,就業競爭力將大大提高,職業發展潛力將大大增強。

3.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打造全方位的師生互動式平臺

創建學院管理學QQ群,將課件、案例、習題、管理學參考資料、管理最新動態等資料都放在QQ群共享里,讓學生下載使用,教師和學生可以在QQ群里一起討論,教師及時答疑解惑。另外,師生還可以通過面對面討論、電話討論、電子郵件、BBS等方式進行隨時的溝通與交流,打造全方位的師生互動式平臺。

參考文獻

[1]對我院《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DB/OL].[2008-8-26]..

第9篇:管理學基礎期末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校 汽車營銷 實踐教學 策略

汽車營銷專業實踐性強、就業需求面廣,企業選擇招聘員工的先決條件是學生具備實際應用能力,這就需要加強高校的實踐教學環節,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已經是重要的教學問題。

一、高校汽車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情況

現階段,高校汽車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通過不斷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墒牵€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一是實踐教學體系不完整?,F階段,高校并沒有對汽車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整體構建,缺乏對各個子體系相互聯系、實踐教學作用等的深入理解,難以符合新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市場營銷與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二是師資力量缺乏。因為汽車營銷專業本身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實踐性,這就要求本專業教師必須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極強的動手能力,即具有“雙師”資格??墒窃诟咝V校@些教師卻不多。加上一些高校在招聘錄用本專業教師時,對其實踐能力的要求很少,實際教學中,汽車營銷理論多于汽車營銷實踐。還有一些高校外聘教師,但是卻沒有發揮出外聘教師的實踐教學作用,使實踐教學的效果不良[1];三是本專業缺乏與校外的實習基地的穩定聯系。企業主要以盈利為目的,也不愿意提供實習基地,這就使高校的實習基地建設工作受阻;四是對本專業的教學質量監督仍然以理論方面為主,實踐教學方面要求不明確,例如教學課時、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評價等標準不明。

二、高校汽車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策略

(1)制定可行的課程設計方案。課程設計主要是在課程完成后開展的一門簡單訓練。例如對銷售渠道的課程設計,教師可以安排一到兩周時間,讓學生進入某企業去收集、了解企業以及產品的相關信息資料,針對了解到的信息進行渠道建設方案設計。

(2)課內實驗按照教學內容安排。課內實驗是對理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以實驗的真實性讓學生把握教學內容。比如,教師講授“市場調查與預測”一課,可以安排八個學時開展四種教學實驗內容,比如定性分析預測、相關回歸預測、調查問卷設計、長期趨勢預測,讓學生熟練掌握問卷設計技巧,并且能夠利用EXCEL的數據處理功能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3)加強市場營銷的綜合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必須加強綜合訓練。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企業、產品的現狀調查之后,分析比較各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采取一些分析方法得出企業的市場機會、挑戰,制定的市場營銷方案要結合企業的優勢與不足,方案中的費用預算等內容,要積極應用財務、會計的知識來計算,對控制措施要按照管理學知識來制定,這是建立在多門課程基礎之上的實踐能力培養。

(4)模擬訓練的加強。此種訓練主要是利用汽車市場營銷模擬軟件,讓學生的學習處于一個仿真環境,開展實踐教學能力培養,例如在課程理論講解完成后,教師安排學生進行為期兩周的模擬訓練,通過5人一組,各自代表不同的企業,模擬購買某個軟件,處于仿真的汽車營銷環境下,學生開始設計營銷策略。

(5)加強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讓學生利用周末、假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實踐教學方法,通常有兩種方式即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社會調查即學生進入社區、企業銷售部門,調查相關經濟建設、消費活動、社會現象等內容;社會服務即學生深入企業進行營銷咨詢服務、宣傳政策法規等。

(6)強化學生的企業實習。企業實習主要是學校安排或者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基地,進行專業實踐實習的方法。實踐的主要方向是能夠將書本理論知識與校內實踐教學內容放到汽車市場這個大環境中去檢驗。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學生逐漸認識到理論知識和營銷實踐之間的差異性,把握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學??梢栽诖蠖?、大三的下半學年,安排學生開展一至兩周的實習訓練,學生在此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利于學生選擇后面的學習課程,在以后的學習時間快速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技能機構,使知識與技能得到迅速增長。

(7)畢業實習要腳踏實地。汽車營銷專業的實踐訓練必不可少,學校必須在學生學完基礎理論課后,為其進行畢業設計繼續開展實踐教學環節。這一時期要求學生必須對汽車營銷的崗位、業務手法等深入了解,建立學生畢業后進入工作崗位的專業基礎,促使學生逐步消化、吸收四年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具有汽車營銷的理念、敏感度,提高學生發現并解決汽車市場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專業精神以及腳踏實地的信念。

(8)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是汽車營銷專業學生總結四年的理論學習、能力水平,通過教師的講評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著手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大四上學期期末進行課題選擇,結合畢業實習在第八學期末完成畢業論文的設計。對畢業論文的要求是學生必須要以汽車市場的實踐為基礎,開展汽車營銷整個活動、理論熱點、重難點等方面的調查研究,最后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意見,從而使畢業論文設計更具針對性、實踐性。

三、高校汽車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建議

(1)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更加合理。一是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應包含實踐教學方案,方案中要有教學課時、總體比例。依據汽車營銷專業較強的實踐性,安排實踐教學內容的比例應該是30%-40%[2];二是對課內教學實踐的規劃也要按照本專業的特點來進行,使課內實踐要求、方法明確化;三是安排的實踐教學內容要遵循由點到面、由理論到實踐的原則。規劃的實踐教學內容,可以安排許多課內實驗,學時4-8個,進行統計學、管理學等基礎的專業課程、推銷理論實務、銷售理論與管理等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

(2)加強高校實踐教學師資團隊建設。本專業要求教師必須首先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在教學中,不斷去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問題的發現、解決。具體步驟:首先,為教師創造條件去深入企業實際。鼓勵教師去企業的銷售部門兼職、擔任企業的市場咨詢顧問等,讓教師從企業實踐中獲取經驗;其次,實踐指導教師的選擇可以從企業中聘請。聘請的人員可以是企業中具備充足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銷售經理、銷售業務等;再次,可以邀請校外具有名氣的營銷專家、業務經理等來校講課,給學生分享自己的營銷理念、工作經驗等;最后,在專業人才儲備的選擇任用上,要關注教師的實際工作經驗和理論知識的完善性,不斷充實實踐教學教師隊伍。

(3)加強實踐教學的評價環節。開展教學評價的步驟是:首先按照實踐教學的規劃任務,明確評價標準;其次,考核監督工作應該由學校相關負責部門、實習單位一起來實施,明確考核的主體,學校的任務是監控教師、學生的實習過程、實效等。實習單位的任務是考核學生的實習成效;再次,對考核實施的周期進行確定,主要按照實踐教學的時間來定,通常是一周一次;最后,由學校和實習企業聯合來綜合評價教師的指導以及學生的實踐成效,還可以由學生和教師進行互評。通過科學、正確的評價方式,實踐教學的效率就會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汽車營銷專業必須適時改變教學策略,選擇合理教學內容,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做好教學評價等工作,優化實踐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观看 | 欧美高清另类自拍视频在线看 | 欧美顶级毛片在线播放小说 |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在线播放 |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 |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 a欧美在线| 欧美成人片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 黄色一级毛片网站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视频国内精品视频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岛国 | 最全精品自拍视频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亚洲人妖女同在线播放 |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网站 | 草草视频在线播放 | 成人做爰在线视频 |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高清 | 高清欧美性狂猛bbbbbbxxxx | 手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91桃色成人免费 | 91免费永久在线地址 | 亚欧美图片自偷自拍另类 | 国产大臿蕉香蕉大视频女 |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不卡在线播放 | 美女被爆免费视频软件 | 欧美成人午夜毛片免费影院 | 精品久久久视频 | 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洲一级片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 欧美国产日本 |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网站 | 性欧美欧美之巨大69 | 国产特黄特色的大片观看免费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