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療健康行業現狀范文

醫療健康行業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健康行業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療健康行業現狀

第1篇:醫療健康行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中醫養生保健;社會力量;衛生監管

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是指運用中醫藥理念、方法和技術開展的保養身心、預防疾病、改善體質、增進健康的活動。目前,醫療機構開展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主要由《醫師法》《中醫藥法》《藥品管理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與管理指南》等衛生法律法規加以規制,整體服務開展較為規范。現階段該行業凸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社會非醫療性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提供的服務,并存在機構準入門檻較低、監管主體缺位、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低、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等問題。《中醫藥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國家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貫徹落實《中醫藥法》支持舉措,推進社會非醫療性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規范發展,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1發展現狀

1.1產業群體和市場發展現狀

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覆蓋面廣、產業鏈長。主要包括:①以中醫醫療機構“治未病”科室為主體,開展疾病診療為主兼具養生保健的醫療產業;②以保健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為主體的健康產品產業;③以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咨詢指導、健康干預、健康管理等為服務內容,主要由社會力量舉辦的養生保健服務產業;④以養老院、老年居家護理等為主體的老年健康服務產業。目前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市場主要由上述第三類提供,服務主體為養生會所、針灸推拿館、藥膳會館、美容美發館等。

1.2法律政策和技術標準現狀

目前規范該類機構的文件主要包括:①規范性文件,如2005年《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中醫推拿按摩等活動管理中有關問題的通知》、2012年《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基本標準(試用稿)》、2016年《中醫師在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等服務的暫行規定》、2016年《關于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等;②批復和復函,如2014年、201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于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中有關中醫監督問題的批復》《關于非醫療機構開展“火療”項目的復函》;③技術標準類,如2010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的膏方、藥酒、穴位貼敷、砭術、艾灸、少兒推拿、脊柱推拿、全身推拿等技術操作規范。

1.3試點實踐和行業自律現狀

目前全國有21個試點地區探索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管理模式。主要包括:①行業管理和星級評定模式,如北京市東城區成立行業協會,制定自律管理規范,加強從業人員培訓;上海市浦東新區依據養生保健機構服務水平,參考安全、環境、衛生等因素進行綜合星級評定。②醫療機構與社會養生保健機構聯動模式,如上海長寧區將社會養生保健機構與醫療機構聯動組成戰略性聯盟體,區政府及中醫藥主管機構作為主管部門,市場監管等協同管理[1]。③機構分類管理和技術規范審查模式,如海南省海口市實行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分級制度,一級、二級、三級機構應分別提供最少不低于2、3、4種服務項目。按摩、熏、洗、艾灸、拔罐、刮痧、中醫美容和中醫藥健康咨詢等8類養生服務機構開辦前,除取得市場監管部門許可外,還須通過衛生行政部門技術規范性審查[2]。

2存在問題

2.1機構準入門檻較低、監管主體缺位

目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并無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類行業,實踐中往往只需明確的注冊地址和規范的注冊名稱即可完成登記。此外缺乏實質監管,客觀上造成該類機構“民不舉、官不究”的社會局面。衛生健康部門負責醫療機構開展的“預防”“保健”服務的監管,對該類機構主要進行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市場監管部門負責非醫療機構前置注冊審批、執業規范和場所相關健康產品的監管,以及消費者的投訴舉報,難以有效對執業行為進行專業性監管;人社部門負責從業人員的執業資格管理,并無法定執業規范的日常監管權;中醫藥主管部門類似于衛生健康部門,也缺乏監管依據[3]。

2.2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低、素質良莠不齊

2020年,人社部下發《關于做好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退出目錄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保健調理師職業資格將由政府或其授權的單位認定發證轉為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此前,保健調理師是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唯一的保健類職業,屬于水平評價類的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據2017年調查,全國約有150萬人取得保健調理師資格,而全國從業人員超過1000萬[4]。一項針對重慶市南岸區的調查,1639名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僅為10.49%,中醫保健機構合規率僅為10.96%[5]。實踐中,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注冊時對其從業人員也無明確的資質要求,大多數從業人員僅參與內部短期培訓。從業人員技師以護理人員培訓轉行為主,服務內容以拔罐、推拿、艾灸、刮痧等為多[6]。

2.3技術規范缺失,存在人身損害和合同糾紛的司法困境

國家關于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在法律層面較為宏觀原則,在規范性文件層面更多體現為機構服務項目、場所與環境、設施設備等硬件要求,在批復和復函層面調整對象和適用范圍有限,在技術規范層面則存在技術規范缺失、行業影響力有限等問題。由于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推拿”“拔罐”“刮痧”等具有“醫療”和“保健”的雙重屬性,導致醫療行為與養生保健行為邊界模糊性。該類機構僅根據自身理解,運用中醫養生保健技術不當,致使消費者受傷、甚至死亡事件時有發生。實踐中,司法機關基本按照《民法典》之人身損害責任糾紛和《合同法》之合同糾紛兩種途徑進行處理。按照人身損害審理案件,現行條例往往針對醫療行為,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缺少標準可供參考;按照合同糾紛審理案件,多數養生保健機構僅有收費單據,缺少服務項目、服務內容、產品說明等消費憑據,消費者往往由于舉證不能而承擔敗訴風險。

2.4市場宣傳欠科學、公民中醫健康素養水平不高

目前,相當部分該類機構以“養生”“保健”“經絡”“治未病”“健康咨詢”“理療”等為名,通過開辦健康講座、免費體驗等形式,進行夸大服務效果、誘導消費者需求等宣傳。據201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醫養生保健素養調查,全國中醫藥科普普及率高達84.02%,但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水平僅為8.55%[7]。可見,民眾中醫養生保健素養水平低,對保健服務內容缺乏足夠的理性認知,容易受到誤導并接受不規范服務。

3對策建議

3.1明確服務內涵、建立負面清單界定該類機構

開展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內涵。應注意:①明確一項服務技術是中醫養生保健還是其他行為時,應具體結合技術的適用人群、手法、力度、適用范圍以及禁止操作事項等判斷。二者在服務手法、力度和穴位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如推拿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在經絡、穴位上進行的理療行為;按摩則是一般的休閑保健,手法上只能到達皮、肉,目的是簡單的放松。②中醫養生保健行為存在醫療與養生保健的邊界模糊性,應以創傷性、侵入性、危險性等為評價標準,建立其負面清單,凡被納入的均無開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資格。

3.2強化機構審批、明確從業資質要求

目前在無上位法之行政許可依據下,可嘗試采取以下措施:①探索在地方性中醫藥條例中,增加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及其從業人員準入門檻規定,如市場監管部門市場準入和中醫藥主管部門技術規范性協同審查制。②推行該類機構備案制,即舉辦該類機構的,將機構名稱、地址、服務范圍、人員配備等報所在地市場監管等主管部門備案后即可開展執業活動,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的配套監管。③積極協調國務院相關部委,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增加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行業,明確機構登記注冊標準。④實行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從業人員資格統一管理,并根據學歷層次、實踐年限、職業技能等,實行分級管理制度。

3.3發揮行業自律作用、推進管理創新措施落實

國家應鼓勵、支持中醫養生保健行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的成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行政委托授權等形式,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①制定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規范標準,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制定相應的服務方案和具體流程,建立項目技術公開目錄,加強服務質量的行業管理。如要求明示“本機構僅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不涉及任何醫療行為”;建立健康服務檔案,履行服務項目、產品說明等事先知情同意。②建立不良信用記錄制度和誠信分類評價制度,借鑒建筑工程、食品安全等做法,確定社會非醫療性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的等級評價,并向社會公告。③通過與中醫院校開展合作,建立養生人才專業培訓中心,加強養生保健從業人員專業技能、法律法規等教育培訓。

3.4加強聯動監管機制、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國家應將該類機構納入中醫藥服務監督檢查體系。主要包括:①考慮可操作性,應對該類機構實行中醫藥監管部門為主導、多部門聯動的監管機制。中醫藥監管負責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技術規范性監管,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經營許可審查,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衛生監督執法等,必要時應聯合公安、醫保、廣電等多部門開展整頓工作。②通過數字化存儲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轄區內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情況、監管管理部門的不良信用記錄等信息,建立數據庫,加強民眾的知情權。③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醫藥健康文化活動,如由技藝精湛的中醫專家提供推拿、拔罐等體驗服務,提高民眾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獲得感和中醫健康素養水平的提高。④不斷提高民眾的中醫健康素養水平,發揮民眾在監督線索的發現以及相關的調查取證等中的作用[8]。

參考文獻

[1]朱吉,賈楊,陸超娣,等.上海市長寧區醫療機構與社會養生保健機構聯動下的“區域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平臺”建設[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5):13-15.

[2]峗怡.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監管問題研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7,10(7):49-50.

[3]田侃.《中醫藥法》立法創新之評價[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1):20-25.

[4]岳冉冉,毛偉豪,王思北.養生保健機構亂象調查[J].小康,2017(17):72-73.

[5]峗怡,鄢慶波,池葦,等.重慶市南岸區社會辦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現況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7,30(10):29-31.

[6]陳建章,何志強,吳淑娥,等.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行業調研報告[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2):44-46.

[7]荊偉龍,王朝君.國人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偏低[J].中國衛生,2016(5):97-98.

第2篇:醫療健康行業現狀范文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寵物一旦生病就會接受寵物醫院的診療。而寵物醫生的職業態度直接決定了小寵物的生命健康,由此可見寵物醫院應該承擔的責任十分巨大,針對寵物醫院的發展現狀,政府部門最終提出相關政策措施,來推進整個寵物醫院的整合優化發展。

在規定中指出:一些已經實施過免疫處理的寵物應當實行畜禽標示管理制度,對于不具備該項標志的寵物不能進入到寵物市場中進行流通和銷售。在對寵物尸體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規定:一些病死或是因為不明原因導致寵物死亡后的寵物尸體,應當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要求的,進行焚毀,不得將寵物的尸體隨意丟棄。一些運載過寵物的車輛以及寵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具等等都要進行消毒,以保證寵物自身的身體健康

隨著近年來寵物醫院的數量不斷激增,寵物醫院也逐漸出現各種問題,尤其是寵物醫生的行業規范性,相關政策法律規定:對于從事寵物診療活動的醫生,應該具備縣級以上政府部門審核頒發的寵物許可證之后才能夠正常營業,對于那些沒有獲得相關資格證明卻進行寵物診療的人員將會由動物衛生監督部門勒令其停止違法經營,并處罰沒收其營業所的。

此次政策的頒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寵物醫療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對于規范寵物醫院的醫療衛生條件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個寵物市場的完善和進步。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現在一些大型的寵物醫院中寵物醫生的學歷、責任意識相對比較強。而一些民辦的寵物醫院的相關工作人員的衛生安全意識相對比較薄弱。在加強國家立法規范的同時,寵物行業自身也應該進行一定的規范性措施,尤其是寵物醫院也應該提高其醫生準入率,從而大幅度提高寵物醫院的診療效果,贏得良好的聲譽。

第3篇:醫療健康行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衛生信息化;醫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3-7492-02

信息技術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支撐與保障。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方便病人獲得規范、便捷的醫療服務,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是做好重大疾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測和處置的保障。隨著醫學進步,信息技術、各種研究成果尤其是基因工程逐步應用,醫療衛生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將迅速提升;醫療衛生信息化將對疾病控制、預防、診斷、治療和自我保健,衛生管理與改革等帶來革命性的發展。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了對醫療行業的投入,同時IT技術、設備性能的提高,價格降低,衛生信息標準體系的逐步形成,信息化已成為衛生管理與服務各項業務工作的重要支撐。

1 信息技術在衛生行業的應用現狀及對衛生醫學人才信息技術素養的要求

1.1 醫療衛生信息化的發展現狀

1.1.1 醫院信息化

2012年對全國3765家醫院信息化現狀調查資料,以費用和管理為中心的全院網絡化系統應用已經超過80%。醫院臨床信息系統已經得到快速的應用和發展,LIS系統占39.14%,住院醫生工作站系統占35.04%,門診醫生工作站系統占32.99%

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信息化突出的醫院,電子病歷、全院PACS,移動、無線、PDA、平板電腦、RFID、萬兆網絡、服務器集群等先進的系統和先進的IT技術已經開始應用。

1.1.2 公共衛生信息系統

我國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構架由四個方面組成:疾病監測、公共衛生監測、醫療救治、指揮決策。

疾病監測系統 覆蓋范圍包括疾病控制中心,醫療和其他報告機構。其中包括了常規疫情報告系統、傳染病監測信息報告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系統等。實現了日報、周報、旬報、季報和年報。準確性高,資料全、便于分析。

公共衛生監督信息系統 覆蓋范圍包括國家、省、市、縣衛生監督中心。

婦幼保健信息體系 目前主要是醫療衛生服務與衛生管理信息系統。

醫療救治信息系統

1.1.3 社區衛生信息系統

主要有社區衛生行政管理分系統和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分系統及醫療保健接口、雙向轉診接口、上傳數據接口。核心是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

到2012年底,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居民健康信息系統,實施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卡通”建設

1.1.4 區域衛生系統

建立社區衛生數據共享與交換平臺、建立區域衛生數據中心。

多數省份已建立起省、市兩級數據中心平臺。

1.2 醫療衛生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在衛生部的“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提出了未來幾年衛生信息化的發展目標:

依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以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遠程醫療系統建設的切入點,統籌推進適應醫改要求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管理等信息系統建設。

到2015年,初步構建全國衛生信息系統基本框架,加強信息標準化和衛生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建立可共享的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基礎數據資源庫,為全國50%的人口辦理健康卡和建立符合統一標準的居民電子 健康檔案。

到2015年,全國所有三級醫院為每個就診患者建立符合統一標準的全內容電子病歷數據資源庫;三分之一的二級醫院建立符合統一標準的的部分內容電子病歷數據資源庫。

1.3 醫療行業人才對信息技術素養的需求

在《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衛生部信息化發展規劃(2011-2015年)》等文件中,明確指出了衛生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同時對醫藥衛生人才提出了“提高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進各類醫藥衛生院校普遍開設衛生信息化相關課程,有計劃地開展信息技術普及教育并列入崗位技術達標考核”的要求。

2 現狀分析

目前高職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仍以Windows Xp/win7、Office2003/2010為教學平臺,教學內容以滿足辦公應用為基礎。使學生具有以計算機為工具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不能與衛生行業的實際需求結合。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迫切需要“既懂醫學專業知識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不斷向縱深發展,中小學計算機教育開始步入正軌。由于存在地域的差異,入學新生計算機知識、計算機應用水平還是存在較大差距。

授課教師均為計算機相關專業,不懂醫學知識,未受過相關醫學信息的教育。對衛生信息化的現狀與發展了解甚少。

在醫學類院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屬于各專業公共基礎課,一直以來在各專業的建設中對該課程重視不夠,學校對教學設施投入不足。大部分院校的教學環境不能滿足醫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

3 醫學信息技術教學革的設想

醫學信息技術是指用來對醫療保健信息、數據和知識進行存儲、獲取、共享和使用的或是為醫用通訊交流和決策而服務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醫學信息技術的范圍很廣泛,涵蓋醫學信息處理的各個階段的IT技術。根據國際攻學教育組織(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對“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的定義,醫學院對醫學生的醫學信息技術培養最基本的應該包括:臨床信息系統的使用和操作;利用互聯網和計算機系統從文獻中尋找信息,分析和聯系病人的資料;與其他醫務工作者和病人進行交流。因些,醫學類院校的的學生在信息技術素養教學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基本信息技術的教學,包括 計算機基礎知識、辦公軟件的使用、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和與他人進行交流;二是臨床信息系統及社區、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使用和操作。

現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只能滿足第一方面的教學要求,為使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在走上工作崗位時適應現有醫療行業信息化建設要求對攻學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一些設想。

3.1 師資隊伍的建設

選送授課教師參加“醫學信息技術技能”師資培訓。深入了解不同專業對信息化技術的要求。組織教師深入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部門的相關科室了解、學習有關衛生信息化系統的組成、軟件使用,充分認識現有衛生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各類軟件的使用方法。聘請相關軟件的開發人員進行講座,以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通過定期開展教研活動,交流授課技巧,提高教學質量,建設一支優良的師資隊伍。

3.2 分層次、分模塊教學

針對現有各專業信息技術學時有限的情況,入學后對學生進行計算機應用能力測試,考試合格的直接獲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成績及學分。并轉入《醫學信息技術》的學習。考試不合格的先修完《計算機應用基礎》后再轉入《醫學信息技術》的學習。

由于《醫學信息技術》覆蓋了醫療行業信息化的各個分支,包括醫療服務信息系統(醫院信息系統、臨床信息系統、護理信息系統、電子病歷、醫學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社區衛生系統、實驗室信息系統、區域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可將《醫學信息技術》分為若干模塊,在對學生授課時可根據不同的專業選擇相應的模塊進行重點教學,其余模塊作為了解性介紹。

3.3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整

對現有各專業必修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學時做出相應調整,增加適當的學時以滿足《醫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任務,制定更適當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同專業的學生可選擇學習信息化應用中相應模塊。

3.5 搭建網絡學習平臺

利用現在較為完善的網絡資源,充分利用《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網絡學習平臺,通過課件、在線練習、在線測試、在線討論等方式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加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習。

建立模擬的醫院信息化系統及公共衛生與區域醫療衛生管理信息系統,讓學生能在做中學,學中做。

同時建立其它計算機應用的相關課程學習空間,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

4 結束語

衛生信息化建設是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隨著醫改的推進,醫療行業信息化建設對既掌握信息技術,又熟悉醫藥衛生知識人才需求的急劇增加。在醫學類高職院校中開展《醫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是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M],2011.

[2] 衛生部.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2011-2015). 2011.

[3] 方之瑜.論高等院校醫學生醫學信息技術素養的培育[J]. 中國電化教育,2012(1):29-32.

第4篇:醫療健康行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 民營醫療行業 發展現狀 基本策略

一、引言

醫療行業是一項知識密集、多學科交叉且資金流動密集的科技型產業,不但涉及機械、商業、電子等行業,更涉及高分子行業,其生產運作比較復雜,門檻也相對較高,是一個國家高科技水平和機械制造業的重要體現,也是每個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自我國民營醫療機構具備合法地位后,大批民營醫療企業開始出現,并不斷擴大生產、經營范圍,在其發展過程中,除了機遇以外還存在發展阻礙因素。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民營醫療行業的基本現狀及發展中的問題,提出了應對方法,并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角度提出了解決措施。

二、我國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近年來臨床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民營醫療行業以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在發展中呈現出了多種特征。

(一)專科特質

目前,我國民營醫療行業中多呈現專科特性,超過80%的民營醫療企業機構都屬于專科醫院,其專業領域多集中在男子、女子、口腔、腫瘤、眼科、泌尿科、婦產科、不孕不育及五官科等,這些民營醫療機構目前發展利潤較大,且應用技術水平比較成熟。

(二)多層次服務結構

民營醫療機構除了具備專科特質以外,還具有多層次服務特征,包括普通工薪階層、高端豪華醫院及境外人士醫院等。多層次服務特征是根據我國經濟市場分化產生的,對我國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可有效滿足不同消費階層的需求,減少經濟市場的競爭壓力,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三)廣告依賴性較強

目前,我國民營醫療行業發展過程中對廣告的依賴性較強,發展起步階段就已經落后于其他公立醫療行業,因此在聲譽和可信度積累結果上明顯落后于公立醫療機構。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競爭逐漸激烈,民營醫療機構為了能在市場環境中占有一席之地,開始通過大量廣告來宣傳自身優勢,企圖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更有一些甚至為短期內追求暴利,夸大醫療服務質量和治療水平,以虛假信息吸引消費者。

(四)集團化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集團化、連鎖經營的趨勢,民營醫療機構也開始實行集團化運作,且其發展趨勢已成為連鎖化經營。

三、民營醫療行業發展阻礙

(一)稅收

目前,我國公立醫院和民營醫療行業的稅收政策存在多種不同。公立醫療行業中的公立機構和非營利性組織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其在廣大居民群眾生活中起到保護健康、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在藥品價格、質量上受政府要求較多,其經營成本不斷增加,對于服務質量和服務普及度難以達到患者的實際需求,因此綜合多種因素考慮,公立醫院將不進行納稅制度。而民營醫療行業多屬于企業性質,以獲取利潤為基本目的,根據市場環境來講,民營醫療行業所提供的產品猶如市場經濟消費一樣,根據各項法律條款規定,民營醫療機構需要按時繳納稅金。

(二)人才限制

我國現行醫生執業規范中提到,三甲醫院中的執業資格專家在民營醫療行業中行醫屬于非法行醫,除持有變更執業注冊證以外,人才交流的限制也導致我國民營醫療行業的發展進程受到極大阻礙。此外,由于民營醫療行業中人才的戶口遷移、職稱評定、學術交流等諸多方面難以同公立醫院相比導致了人才流失。此外,我國政府嚴禁退休公立醫院職工到民營醫院就職,給民營醫療行業人才的招聘和使用造成一定限制。

(三)追求片面經濟效益

民營醫療行業中存在追求片面經濟效益的現象。醫院發展目標不夠明確,投資商態度模糊,往往抱著賺錢就撤的心態,其對政府政策和投資環境也失去了信心。此外,有些醫院追求利潤最大化,往往想達到“短期投入、長期回報”的目的,出現亂收費、亂抬價等違法行為,影響民營醫療機構的經營信譽。

四、發展民營醫療行業的基本策略及建議

(一)完善管理制度

隨著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轉變,民營醫療機構的監管制度也發生了相應變化。實施分層管理制度,將民營醫療行業作為臨床醫療的重要組成元素,為廣大群眾提供多種選擇,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基本需求,同時穩固我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并根據不同服務對象和層次提供針對性的醫療服務。開放醫療人才招聘市場,作為新世紀的人才資源,組織結構的發展與其具有重要聯系。對醫療人才就業市場實行開放性制度,取消公立醫院下崗職工不能到民營醫療行業就業的限制,將職稱評定、戶口遷移、學術交流分析等待遇與公立醫院職工保持一致,促進我國民營醫療行業穩定發展。

(二)妥善經營管理

構建長遠的經營理念和長期的發展目標。企業的發展得益于良好的經營與管理,若沒有長遠的發展目標,企業就會停滯不前,發展過程就會受到阻礙。因此必須制定長期發展目標,將企業利益和經營理念有效結合,規避盲目追求企業經濟利益和目光短淺等行為;實施委托制度,民營醫療機構投資者往往擁有實體企業,但在管理工作中卻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因此為了改善民營醫療機構的經營現狀,通常將經營權和所有權劃分為二,聘請專業的運營專家和管理團隊為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出謀劃策。

五、結語

良好的經營管理是一個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A。而民營醫療機構必須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創新經營方式、產業結構,順應市場經濟的變化形勢,并堅持“質量為根本、信譽為保障”的經營理念。同時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為企業發展探求長期、穩定的發展平臺,摒棄傳統的經營方式,建立長遠的發展目標,并努力實現民營醫療行業的升級和轉型。

(作者單位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劉國恩,官海靜,高晨.中國社會辦醫的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3,06(09):41-46.

第5篇:醫療健康行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醫療健康 投資

一、引言

人口老齡化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減少,老年人口數增加而使老齡人口占比不斷增長的動態過程。顯然,中國早在21世紀初就已進入老齡化時代,面對嚴峻的挑戰,中國政府新修訂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通過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保險建立了覆蓋廣泛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在下一步醫改推進過程當中,政府表明其將占主導,積極動員全社會力量,鼓勵多方投資,解決醫療及養老問題,這將是社會資本投資醫療衛生事業的機遇。

二、人口老齡化現狀及未來趨勢和醫療健康產業情況

(一)我國老齡化的原因及現狀

中國在2010年到2015年前后出現了人口的拐點,具體表現為勞動力和結婚人口數量的下降及65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的不斷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生育率降低導致的90年代以來出生人口不斷下降。致使2010年前后新增勞動力不斷減少,2014年前后結婚人數和新生人的減少,同時50年代出生的人在這期間進入65歲導致老年人口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使總的勞動力人數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及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4億人,14歲以下人口基本呈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2.90億人減少到2015年的2.27億人,結合人類壽命增長等情況,我國人口年齡結構類型已呈老年型,且老齡人口整體的基數大、比值高、增長速度快。

(二)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的情況

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都因老齡人口地飛速增加受到巨大沖擊,但同時這也是對醫療健康有關產業良好的投資時機。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和中國統計年鑒數據表明,從2000年到2014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上漲0.79個百分點,政府衛生支出上升1391%,衛生機構數增加65.7萬個,醫療衛生床位數增加334萬張。老齡化使我國居民對醫藥健康及醫療服務等問題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增加了對其服務和產品的需求量。自2000年以來的12年間醫藥行業平均每年銷售收入增速達20.98%,利潤年平均增加額達131億元。近幾年政府也為適應老齡化的各階段情況不斷出臺改革政策,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藥品安全保障得到明顯加強;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縣級醫院和3.3萬多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得到改造完善等等,為發展健康產業做出了積極回應。

(三)未來20年人口老齡化的趨勢

2015年到2035年期間我國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據中文核心期刊預測,我國老年人口占比將從10.5%增長到35%左右,數據說明見表1。面對龐大的老齡人口數,未來的醫療健康產業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如何擴大產業規模以及規模發展到何種程度可能成為該產業主要研究問題之一。

表1 未來20年老齡人口占比

數據來源:席瑋.于學霆.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預測與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5年03期。

三、人口老齡化對于醫療健康產業的影響

(一)數據來源及選取

根據國際劃分標準,選取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作為其中一個變量并用x表示;老年人口的不斷上升導致對醫藥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同時對于其他老年產品的需求也會顯著增長,因此用y表示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醫療保健消費支出來代表我國居民對醫藥及相關產品的需求程度;鑒于醫藥行業在醫療健康產業中占較大比重且醫藥行業規模擴大與工業產值有關,是以用z表示醫藥行業年工業總產值,旨在研究我國的老齡化對醫療健康產業的影響。最后因醫療養老都是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故選取老年服務健康行業進行養老市場預測。所取數據見表2、表3:

表2 2000~2012年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及醫藥行業年工業總產值

數據來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0~2012);國家統計局;中商情報網:中國醫藥行業發展概況分析。

表3 2004~2014年中國老年健康服務行業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前瞻網。

(二)需求上升的趨勢

由表2中65歲以上老齡人口所占比重數據作解釋變量,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數據作被解釋變量構建線性回歸模型:y=a+bx+u1

將以上兩個變量數值帶入模型進行測算,得到Pearson相關系數為0.995,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對其進行進一步線性回歸分析,其結果為:調整后的=0.988,的Sig.為低于0.001,說明擬合程度好,回歸效果極為顯著;回歸系數顯著性檢驗結果:Sig.=0.000,表明回歸變量在該模型中的作用顯著。由此最終得到老齡人口占比與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模型:y=-2954.539+477.855x

說明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增加1%,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平均增加478元。由數據預測數據知,2035年老年人口占比將增加到35%,每年人均支出則將增長到13770元。

(三)具體測算需求增長和醫療產業未來的規模

由表2中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數據作解釋變量,醫藥行業年工業總產值數據作被解釋變量構建線性回歸模型:z=c+dy+u2

進行相關性和回歸測驗,得到以下結果:Pearson系數=0.982,兩變量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調整=0.962,回歸效果顯著,得到最終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與醫藥工業總產值的模型:z=-5560.779+14.527y

說明人均消費支出每增加100元,醫藥工業總產值平均增加1452.7億元。到2024年醫藥工業總產值將增加到97159億元,2035年將到達20萬億元左右。

(四)具體測算養老產業未來的規模

運用時間序列外推法和表3數據進行預測,建立產業規模預測模型:Q=α+βt,其中t為修正數值后的時間變量,Q為產業規模。求得預測模型為Q=4959.46+1016.32t,根據推測2035年中國老年健康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將達3.1萬億,距2014年將增長1.69個百分點。

(五)對于養老支出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伴隨著“未富先老”,人口紅利消失以至養老金繳納不足等問題,領取養老金的支出又是絕對需求,導致我國養老金供不應求,空賬每年以1000億的速度在增長。隨著老年人口的持續上漲,這將成為財政支出的負擔之一,對于我國老齡化的特殊情況,舊的養老保險制度面臨挑戰。

四、對策和有關政策建議

我國老年人口比例將長期維持增長趨勢。高血壓、關節病等老年多發病給醫療行業帶來巨大消費市場,人們正將更多的關注投向養老產業,但醫療、養老保險方面可能會出現更大的缺口等待政府及社會及時補充。

(一)大力發展醫療健康產業,鼓勵社會資本進入

據國家食藥監局南方所測算,在我國,老年人人均用藥水平是我國人均用藥水平的3至4倍,且老年群體對于醫療保健產品的剛性需求相對更高。就預測的醫療保險支出和現階段養老保險供給情況來看,如果不擴大產業規模,增加商品供給量,營造醫療健康產業良性競爭環境,未來將面臨醫療困局和保險供不應求局面。而且根據上述測算,如果未來20年老齡人口趨勢基本符合預測,那么未來醫療醫藥規模還有十幾倍的發展空間。這些情況看來,增加資本投入以擴大產業規模已成為發展醫療健康產業的首要目標。

政府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健康中國”戰略已經使更多人關注此領域。為進一步緩解醫療困難,政府應從源頭入手,鼓勵醫療醫藥科技項目的開發研發,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進生命科學、臨床醫學和精準醫療等領域的突破發展。其次,雖政府投入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部分,但這也給政府財政支出帶來不小壓力。因此政府應鼓勵社會資本投入,一在采購過程中可以盡量使用公開招標方式,使醫療醫藥市場盡量向完全競爭市場靠攏;二是可以精簡新藥品、新器械上市過程中的必要程序和花費,增加企業創新研發信心;三是讓醫療醫藥與“互聯網+”相結合,讓產業宣傳成本降低;四是鼓勵私立醫療機構的發展,推動市場競爭。通過改善研發-生產-銷售產業鏈上各階段的政策,最終在良性競爭中,使醫療醫藥價格不斷降低,從而促進企業研發生產出低成本高質量的新產品,促使我國醫療健康產業快速發展。同時相應醫療服務中器械、藥品等費用的降低也將緩解醫保壓力,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

(二)鼓勵商業養老保險的大力發展

當前面臨的養老困局:一方面老年人口大幅度增長,對于醫療方面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繳費人數已經到頂即將下滑同時企業社保負擔非常嚴重。除了社保控費以外,大力鼓勵商業保險是解決路徑。努力做到社保保障基本需求,商保保障高端養老需求。達到降低企業負擔和提高保障水平和壯大養老產業的目的。

上文根據老齡人口變化對人均醫療保健支出作了預測,再據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給出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鎮醫保基金收入的同比增長率從2011年的28.6%下降到2014年的17.4%,而支出僅從25.2%下降到19.6%,數據見表4。對比發現,資金缺口日益擴大,而且隨著老齡人口快速增長將更難以挽回。因此對于日益擴大的資金缺口給出建議,一是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填補社保無法保障的空缺,同時也建議劃轉國有股份充實社保。

表4 城鎮醫保基金收支情況

\數據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五、結論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重,居民的健康意識正在增強,對于醫療健康產業需求不斷加大。但就分析結果來看,目前的產業發展水平還與人口老齡化的需要有較大差距。所以,建議政府搭建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平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增強產業發展力,大力發展商業保險,補充社保資金的不足。

參考文獻

[1]曹冬梅,辜勝阻,方浪.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養老金缺口的對策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5(10):63-65.

[2]王麗華.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險制度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12):223-223.

[3]席瑋,于學霆.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預測與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5年03期.

[4]胡曉華,易守寬,楊雪梅.淺析人口老齡化對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挑戰[J].法制與社會,2013(4):243-245.

[5]丁丹,賀平鴿,胡博新.醫藥行業:宏觀數據庫[R].國信證券,2013.

第6篇:醫療健康行業現狀范文

1改革開放對以來我國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現狀

為了分析我國發展營養健康食品的必要性以及未來市場,首先要了解我國當前的營養健康食品與市場現狀。我國營養健康食品得到快速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受到國際營養健康食品市場的影響,我國食品工業得到了日益增長的發展速度。而且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特征,例如20世紀80年代,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主要是啤酒、飲料等,到了21世紀初期,飲料行業在繼續發展的過程中劃分為碳酸飲料、茶飲料、果汁飲料等不同的種類,同時期得到快速發展的食品行業還包括速食行業、調味品。

很顯然,不同食品行業呈現出階段性發展的特征。從當前食品行業特點來看,與國際各國相比,我國對營養健康食品的需求呈上升趨勢,隨著食品加工行業的繼續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健康食品會逐漸成為食品行業發展的新秀。目前,營養健康食品的市場正逐漸轉好,營養健康食品消費群體的消費理念也在不斷的變化,對營養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對于這一現狀的出現,主要由營養健康食品在我國發展的必然性決定。

2我國發展營養健康食品的必要性

2.1國際市場發展的影響日本在20世紀末期,營養健康食品市場出現了許多虛假廣告以及虛假產品,對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同時對消費群體也造成了一定的傷害,扭曲了消費者對營養健康食品的看法。為此,日本相關部門采取了相應的規范化措施:其一,對營養健康食品建立也嚴格的審核體制,對所有的營養健康食品進行檢測與審查,直至2005年初,通過日本營養健康食品審核通過的種類共有470多個。這一舉措,重新樹立了營養健康食品在日本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改善了其對營養健康食品的消費觀念,促進了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其二,簡化審核制度,采用標簽與行業協會結合的方式。主要表現在:①要求營養健康食品的材料高質量,即采用功能與成分接近天然以及有機的食材,保證產品安全;②嚴肅打擊過渡包裝、虛假宣傳,以降低產品的營銷成本。自營養健康食品的概念替代原來的保健食品以來,不僅包裝上更加簡單,銷售額也提高到原來的四倍多。

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初期,我國消費者認為所謂營養健康食品已經通過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檢測與認可才會出現在市場上,于是對營養健康食品產生了過高的期望,感覺其應和藥物具有相同的效果,而且能無病防病、有病治病,在加上生產企業的過渡宣傳與推銷,造成了嚴重的市場混亂,一度將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打擊很低的現象。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我國營養健康食品市場的發展處于緩慢階段。為此,我國也開始思考是否對營養健康食品設立專門的食品檢測和審核制度,恢復和發展營養健康食品市場。

2.2醫療費用高速增長的思考從醫療上來看,主要的消費包括治已病與治未病兩種。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的醫療總費用是145億元左右,到了2007就猛增為10966億元,增長了近76倍之多,人均也達到了844元。在這種環境之下,我國居民醫療支出占到人均總消費的約55%。可以說,醫療費用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一項主要消費,給居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此處提到的治未病與我國傳統的中醫治病等有所差別,這里主要是指人們對身體疾病的預防。無病防病已經成為維護我國乃至人類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顯然,預防能夠使人們對治病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而且效果較為顯著。若不能及時做到防病這一措施,醫療費用必然只增不減,從預防的角度考慮,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迫不及待。

2.3食物成分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隨著食品生產行業以及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生產、養殖方式、食物種類以及土壤結構等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此,食物的組成成分也和以往有所不同。據相關數據顯示,2000年測定的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1963年降低了很多:菠菜降低了79%,油菜、茼蒿降低了60%,白菜降低了49%等。

另外,在進行食品的加工中,添加的一些酸、堿、氧等物質,加熱以及生產設備等都會造成營養成本的破壞或者降低。食品的精加工會對食物造成更大的損壞。比如,精面粉中的核黃素要比全麥面粉中的低80%左右,煙酸降低75%左右,硫胺素降低60%左右,葉酸降低40%左右,鋅與鐵分別降低了70%與64%左右。總而言之,當前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比以前降低了很多,且整體含量不平衡。如此以來,對于每個居民而言,幾乎已經無法實現飲食搭配的營養均衡。

3我國營養健康食品的市場分析

3.1人們健康意識增強,逐漸促進營養健康食品消費市場有關調查表明,當前我國城市居民中80%以上具有相應的營養知識;75%的家庭平時比較關注家庭成員的營養與健康狀況;大于30%的居民有已經的營養健康食品消費經歷。2010年我國城市化人口已經超出了45%,人口城市化在改變居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開始逐漸帶動我國營養健康食品市場的發展。

3.2亞健康人群呈增加趨勢,促進市場對營養健康食品需求據《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從提倡飲食中攝入的鈣的含量還不足人體攝入標準的一半,有5.8億居民處于缺乏維生素A的邊緣,約2億居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鐵性貧血,還有1.6億居民的蛋白質攝入量明顯不足。我國新生兒體重偏低的占到總數的15%左右,6歲以下的兒童有發育遲緩現象的占到總數的30%左右;2億人體重超標,其中30%處于肥胖狀態,高血壓居民數約1.5億,高血脂居民數約1.6億,其中25%患有不同程度的血糖疾病。

從以上數據來看,我國亞健康居民總數已經占到我國總人口的60%多。而且2005年我國的老齡化(60歲為界)人口已經達到1.5億,以后仍將以3%左右的速度增加,老齡化人均將會成為營養健康食品的主要需求群體,因此必然促進營養健康食品市場的繼續發展。

3.3人均收入增長,具備消費能力自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居民的人均消費水品一直處于增長狀態,而且速度較高,1978——2006年間,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和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出現了7%的漲幅,而且城鎮居民的存款增長速度達到了25%。對于人類而言,健康是最基本的條件,是保證居民正常生活與工作的必要條件,對于城鎮居民而言更是如此。從以上數據推斷,到2022年的左右,我國居民的人均收入將比現在增加一倍,對于營養健康食品市場將是一個巨大的推動。

3.4國外投資對營養健康食品市場的推動相關數據顯示,僅200年的前三個季度,我國營養健康行業已經獲得國外風險投資5億多美元,其中營養健康食品所占比重最大。而且以大部分國外營養健康食品風投看好我國營養健康食品市場前景。大量外來資金將大大縮短我國營養健康食品的研發周期,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我國相關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最終加快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

4總結

我國是較早具有營養健康學的國家,從傳統的中醫學開始,我國醫療行業就十分重視營養健康食品對疾病的防治作用。我國的中醫營養學,擁有先進的營養健康以及疾病預防理念,這都將成為我國營養健康食品行業以及市場發展的基礎動力。

參考文獻

[1]閆慶松.日本健康食品市場準入及法規分析[J].中國現代中藥,2011,(01).

[2]陳楚華.略談湖南營養健康食品發展之路[J].中國食品,2012,(22).

[3]王瑞元.大力推進全谷物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J].現代面粉工業,2011,(04).

第7篇:醫療健康行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 大數據;醫療;康復醫學;健康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1(c)-0178-04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nd health in the era of big data

LI Jianmin

Teaching & Research Office of Sports Health Care &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PE,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1,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big data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sing big data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management has become possible. The use of big data enables to improve digital medical ca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edical industry. However, study in this filed is deficient in domestic, especially in the specific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big data in medical treatment, and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big data applied to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Furthermore, it proposes some practical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use big data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heathy management. It also cla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rehabilitation medical care and pointes out the direction of the big data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nfuture.

[Key words] Big data; Medical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ealth

醫療健康大數據是指所有與醫療和生命健康相關的,以及患者在受到醫療照護期間產生數據的集合[1]。大數據技術與健康和醫療的結合,有利于優化醫療流程和醫療資源配置,促進醫療大數據的整合,在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風險和醫療成本等萬面發揮巨大作用。康復醫學作為醫療技術中的一個分支,在數字化醫療的浪潮中,沒有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的優勢,相對于其他方面數字化醫療技術發展略顯薄弱。然而,由于康復醫療的特殊性,大數據時代依然給康復醫學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眾所周知,患者的康復期一般來說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持續時間長,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需要醫生的專門指導,這導致了康復成本劇增。但是通過與信息技術以及數據挖掘技術的有效結合,可以通過康復過程的數字化監控,如Das等[2]開發了基于SAS(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的心臟病診斷系統,由醫生遠程指導幫助患者康復,從數字化監控數據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挖掘出有利于患者康復的事件或者習慣,并以此作為醫生指導的參考,該系統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康復環境以及康復速度,降低康復醫療成本。國內外在大數據醫療服務方面也有眾多成功案例。Nahar等[3]通過數據挖掘冠心病患者發病率與性別間的相關性,得出了女性冠心病患病概率小于男性的Y論。因此,大數據時代下通過康復醫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將社會的醫療保健資源和服務,如醫院、專家、遠程服務、醫療保險、社區醫療、數字醫療設備供應商等進行整合,可以提高社會醫療保健服務的運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1 數字化醫療在康復醫學領域的應用

數字化醫療是把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的一種現代化新型醫療方式,是醫院的發展方向和管理目標[4]。醫療行業是大數據應用的重要領域,如何更好地開發和利用龐大的醫療大數據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5],其主要應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醫療健康信息數據化

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發展,醫療數據的大爆發及快速的電子數字化將勢不可擋,醫藥、病歷、收費、處方藥、X線片、CT影像、磁共振成像等數據記錄都在迅速向數字化轉化[6]。大量健康信息的數據化在幫助提早檢測用戶患病危險、主動預防、管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醫療健康信息數據的快速增長,服務過程中包含大量在線、實時數據處理,特別是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療信息被數字化[7],讓人們更好地享受健康醫療服務資源,便捷、準確地獲得所需要的健康知識、醫療資源等,更多地尋找相匹配的有價值的信息內容,去了解眾多醫院特色與專家特長,免除去大醫院長時間就診排隊之苦[8]。

1.2 醫療設備網絡化

醫療設備的網絡化主要表現在醫療設備與計算機協同工作,醫療數據的采集、傳輸、處理、存儲也都與計算機密切相關,如CT圖像、內窺鏡視頻等醫療數據的采集與存儲都離不開計算機的參與。醫療設備網絡化可以通過醫院內部網絡實現資源的共享、影像及文檔資料的傳輸,同時在遠程醫療方面,可以實現遠程教學、電視會議、遠程會診與手術、網上求助,從而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讓優質的醫療資源惠及到更多的普通患者。例如利用醫療設備網絡數據化管理追蹤患者各種各樣的生理指標[9],通過可穿戴醫療設備實現人體多項生命體征信息的數據化,而健康數字設備已經成為移動醫療設備在保健行業的引爆點。

1.3 醫療信息數據化

醫療信息的數據化主要表現在患者病歷以及診斷過程,以數據化的方式記錄,醫生可以通過計算機快速查找到患者的信息。通過全國網絡的連接,用戶的病歷信息可以實現醫院之間的共享,不同醫院的檢查結果可以幫助醫生確診等。如在線問診服務,它既可向前連接健康管理,為用戶提供健康咨詢服務,也可向后連接導診掛號服務,通過在線咨詢將有需要的患者引向線下醫院和藥店[10]。目前有些歐美國家已開始對個人健康信息建檔,其核心理念就是服務患者,以方便患者遠程分享醫療數據為目的,減少患者的重復檢查,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和準確率[11]。因此通過醫療效果比較研究,精準分析包括患者體征、費用和療效等數據在內的大型數據集,可幫助醫生確定最有效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法[12]。

1.4 醫療業務數據化

醫療業務數據化是數字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居民健康檔案數據管理和服務。醫院管理者可以通過患者對醫療工作者的服務評價,實時了解醫院醫療服務的質量,及時改進醫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醫院服務水平,改善患者醫療體驗。健康檔案是個人全生命周期的醫療/健康數據的管理,其應用使醫生站在全局的角度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和治療過程,對病情診療及避免醫療事故具有現實意義[13]。另外,目前醫院積累了大量不同類型的數據,比如醫療數據、音頻、視頻、圖片、醫療設備檢測結果、醫生的記錄、實驗結果、影像學報告、醫用函件、臨床數據和財務數據等數據信息,是改善病患醫療服務及提高效率的無價資源。

2 大數據時代下康復醫學的變化

大數據時代,利用數字醫療設備對患者康復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將極大地提高臨床診療和健康服務水平。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大數據時代下康復醫學將會有以下幾個點的變化:

2.1 康復信息的數字化

康復醫療信息可以作為跟蹤患者病情、及時更新患者康復計劃的重要參考。大數據時代,隨著數據挖掘技術的進展,通過對康復患者診斷信息的不斷挖掘,以及和其他同類康復患者之間數據的對比,幫助醫生制訂更加準確的康復計劃,如在康復訓練中,患者通過平板電腦觀看視頻進行康復練習,同時傳感器也會記錄下相關康復進度的數據,有助于病情跟蹤。康復醫療信息數據化重點在對療效的研究及臨床數據挖掘,從而提升醫療數據透明度,實現遠程患者監控。通過對患者檔案的數據分析,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提高藥物研發效率,開創醫療服務行業的新模式[14]。信息的服務對象應以患者為核心,對群眾的健康狀況進行詳實的歷史記錄,以數據倉庫的方式實現醫療數據的共享。目前有些歐美國家已針對個人健康檔案的建設開展工作,取得了一定規模的成就,其核心理念就是服務患者,以方便患者遠程分享醫療數據為目的,減少患者的重復檢查,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和準確率[5]。

2.2 康復醫療的成本降低

康復醫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長時間進行康復治療給患者的家庭帶來極大負擔。大數據時代,通過對患者的遠程監控,醫療人員通過網絡來輔導患者進行康復,能大幅降低患者康復治療成本。對醫療數據數字化及數據共享的標準化,改進并降低數據存儲成本,能夠在商業硬件上運行,促成了大數據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并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例如可以通過網絡掛號、預約醫生、再次檢查診斷以及遠程指導簡單的康復治療,降低時間及消費成本,并且還能夠幫助一些地處偏遠的患者進行康復。2009年美國健康保健研究所大數據分析認為,美國2.4萬億美元的醫療費用中,有1/3被浪費。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大數據將節省12%~17%的醫療成本[5]。因此,通過與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能提高醫療效率,改進服務質量,降低安全風險,減少醫療成本。

2.3 康復醫療技術發展迅速

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數據的自由傳播,在醫學領域中,醫療經驗是每名醫生最為寶貴的財富,對于康復醫療來說醫療經驗的作用更顯突出。然而,在大數據時代,通過數據共享,可以高效地實現醫療經驗的傳播和共享,大量的醫療案例將極大地提高醫療診斷的準確性。在康復醫療中,大量醫療案例信息使得醫療人員在為患者治康復計劃時有了更多的參考和借鑒。而如何利用這些海量信息為健康醫療服務,己經越來越為人們關注。因此,大數據時代給康復醫療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3 大數據時代康復醫學發展的現狀

在國家大力扶持下,我國康復醫療服務體系逐年完善,各級醫療機構努力按照政策制訂的目標發展,大部分三級和二級綜合醫院已經陸續開展并加強了康復醫學科的建設,社區的康復服務工作也加強不少[15]。但是從目前康復醫療技術的發展現狀看,國內利用大數據資源輔助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研究工作十分少見,大部分的康復醫療技術還停留在傳統階段。目前康復醫學在大數據時代下發展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大數據在醫療康復與健康方面未得到重視

康復醫學目前的研究方法大都還沿用傳統的方法,數字化康復醫療的推進過程十分緩慢。由于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同時“只看醫生,不信數據”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會導致健康素養指標偏低。國內醫療機構尚處于就診預約、價格查詢和瀏覽診斷結果的初級信息管理階段[16]。康復醫療的數字化進程仍停留在醫療數據的傳輸上,對于數字化的醫療數據在醫療中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參考和輔助制訂治療方案上,多數醫生還是根據自己的醫療經驗來為患者制訂康復計劃。

3.2 醫療信息化程度不夠

信息化在中國發展迅速,但在醫療方面的發展嚴重不足。醫療專用網絡鋪設緩慢,各個醫院之間的治療和診斷經驗難以快速實時共享。由于醫療領域大數據來自不同行業,相應的數據資源分散在不同數據池中,包括醫院電子病歷,結算與費用數據,醫療廠商的醫藥、器械數據,醫學研究的學術數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采集的居民健康檔案,政府調查的人口與公共衛生數據等,彼此間并沒有太多聯系[17]。醫療診斷數據管理混亂,沒有實現有效的存儲和信息挖掘,導致醫療信息數據化在某種程度上并沒有發揮出醫療存儲數據的作用,相反還增加了醫院的存儲開銷。醫療信息數據挖掘和共享技術是實現大數據時代高效醫療的必要前提,只有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下,康復醫療才能利用好大數據時代中海量數據的輔助診斷價值。

3.3 康復醫療技術成本居高不下

醫療數字化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是降低醫療成本。大數據時代可以利用大數據實現醫療資源的共享,特別是醫生在線診斷、聯合診斷的費用,都可以通過醫療數據化得到極大的改善。多個行業已經利用大數據改善業務,例如金融業、零售業、生命科學、環境研究等[18],且在電商、金融、體育等行業已有許多成功的應用[19]。但目前康復醫療在這方面收效甚微,因此,應利用信息技術,建設遠程醫學監護中心平臺,為患者提供更具創新性的醫療康復服務,降低醫療成本,側面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3.4 康復醫療人才資源匱乏

醫療數字化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能緩解醫療人員匱乏的難題,但在康復醫療中,該問題目前還十分突出。利用數字化醫療來培養康復醫療人才十分疲弱,康復醫療教育資源利用率低。我國康復醫療事業起步晚,需求量大。我國醫療行業普遍缺乏既懂醫療服務業務又擅長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醫療機構人才流動頻繁,又缺乏相應的職業培訓體系,知識難以積累,影響了醫療健康大數據的發展進程[1]。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有效地抓住大數據時代的機遇,積極開展高效的網絡康復醫療人才培訓,培養一批真才實學的雙料復合型人才,是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生物醫學大數據發展的重要工作[5]。

4 大數據時代康復醫學的發展方向

康復醫療的需求增加,給醫療康復與健康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大數據時代又為康復醫療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康復醫療技術的發展將會朝著以下幾個方向前進:

4.1 康復醫療數字化

康復醫療過程將會隨著健康信息的數據化的提高而更加數字化、智能化。從康復計劃的制訂到康復計劃的執行,這些都將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在云服務器上,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積累,可以實現康復治療的數字化跟蹤,使人們從傳統醫院健康醫療服務模式向依賴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服務模式轉變和過渡[20]。讓優質醫療資源通過數字化手段得到合理的分配和高效的利用,便民利民,展現出大數據在醫療領域應用的巨大潛力與價值。

4.2 康復醫療大眾化

大數據時代,康復醫療費用將會隨著資源利用率的提高而降低,將來康復醫療技術為普通百姓服務也更加容易,從而解決治療費用高昂的問題。如今醫療健康支出的1/3被浪費而沒有用于改善醫療,為了保持競爭力,醫療機構必須把數據作為一種戰略資產,分析數據以達到提高診斷準確度、提高療效、降低費用、減少浪費的目的[21]。大眾化除了康復醫療費用的降低外,還體現在康復醫療人才的培養更加多樣化,通過多樣化的人才培養來提高康復醫療水平,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康復醫療服務,是康復醫療發展的重要方向。

4.3 康復醫療精細化

目前康復醫療分工不明確,還是按照傳統的“誰看病,誰跟蹤”的方式M行。而康復治療不同于其他治療,康復治療時間長,過程復雜,需要專門的陪護人員長期合作。因此,對康復治療過程的精細分工能極大地提高康復治療效果,降低治療成本。康復醫療的精細化體現在康復醫療過程中的分工上,通過對康復計劃的制訂,到康復計劃的執行以及最后的康復效果的復查等明確分工,提高康復效率,使康復醫療的過程更加規范。

4.4 康復醫療專業化

大數據可以通過利用數據和診斷資源,從醫療技術中劃分出來,成為單獨的專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康復醫療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專業,越來越具有針對性。康復醫療的發展方向是多樣的[21],但康復醫療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即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體貼、便捷、經濟的康復治療。在該目標的指導下,大數據時代的康復醫療技術一定能夠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為社會提供更好、質量更高的醫療服務。

5 小結

醫療康復與健康數據以驚人的速度與日俱增,大數據時代下的醫療康復是一個新興的課題,該課題的研究不僅能促進康復醫療技術的發展,還能降低康復醫療成本,高效配置優勢醫療資源。目前國內的康復醫療發展現狀還存在很大不足,大數據挖掘技術對大量醫療數據信息中的有效信息進行統計和挖掘還遠遠不夠,極大地限制了康復醫療技術的進步。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醫療人員與信息技術人員應密切合作,在兩方面專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之下,搭建起方便快捷的康復平臺。

[參考文獻]

[1] 劉寧,陳敏.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主題及相關數據來源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8):6-9.

[2] Das R,Turkoglu I,Sengur A. Effective diagnosis of heart disease through neural networks ensembles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6 (4):7675-7680.

[3] Nahar J,Imam T,Tickle KS,et aL.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to detect factorswhich contribute to heart disease in males and females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3,40(4):1086-1093.

[4] 張濟川.開展康復工程學研究,促進現代康復醫學發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10):897.

[5] 惠華強,鄭萍,張云宏.醫療大數據研究面臨的機遇與發展趨勢[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6,23(2):91-93.

[6] 吳薇.關于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發展淺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5,17(15):223-225.

[7] 金興,王詠紅.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與發展[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6,13(2):187-190.

[8] 張云宏,鄭萍.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現狀與展望[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6,37(9):610-614.

[9] 王俊艷,張志鵬,姚振杰.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分析[J].互聯網天地,2015(9):4-10

[10] 互聯網醫療中國會.重構中國互聯網醫療模式[J].中國醫院院長,2015(15):66-72.

[11] Thusoo A,Sarma JS,Jain N,et al. Hive:a warehousing solution over a map-reduce framework [J].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2009,2(2):1626-1629.

[12] 代濤.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應用的思考[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6,37(2):2-8.

[13] 劉麗,王安莉.區域醫療環境下大數據管理問題探討[C]//中華醫院信息網絡大會,2014.

[14] 錢存榮,孫娟,吳光哲,等.發展健康管理服務的思考[J].醫院管理雜志,2013,20(1):75-77.

[15] 任慧朋.醫療大數據環境下的健康信息分析方法[J].中國醫療設備,2016,31(5):173-177.

[16] 惠華強,鄭萍,張云宏.醫療大數據研究面臨的機遇與發展趨勢[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6,23(2):91-93.

[17] 董\,林立,金海,等.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實例與系統分析[J].大數據,2015,2(1):1-12

[18] 楊立成,高雅杰,王耀剛,等.基于SWOT模型的大數據在醫療領域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2016,20(3):71-73.

[19] 陳衛平,刁文凱,徐淵紅.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居民健康信息智能管理應用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5,10(1);35-36,39.

[20] Groves P,Kayyali B, Knott D,et al. The bigdata revolution in healthcare [J]. McKinsey and Company,2013,309(13):1351-1352.

第8篇:醫療健康行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移動醫療 電信運營商 產業鏈整合者 醫療社交化

中圖分類號:F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10(2013)-15-0077-05

1 引言

國際醫療衛生會員組織HIMSS對移動醫療給出的英文名稱為mHealth(mobile Health),即通過使用移動通信和信息技術來提供醫療和相關信息的服務,具體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則為基于移動終端系統的各類醫療健康應用。

移動醫療使用移動通信和信息技術來加強醫療衛生保健服務,能大大提升醫療衛生系統運行效率,在全球已廣泛應用,發展空間巨大。由于醫療衛生與人民健康和國民經濟息息相關,不少國家已將移動醫療打造成戰略級“跨界”產業,以改變傳統醫療行業發展模式。移動醫療也為我國醫療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潛力,在改善醫療環境、醫護質量及緊急救護和健康監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移動醫療的發展需要移動運營商、信息平臺系統提供商、醫療設備制造商、應用開發商和醫療機構等的共同努力,以多樣化的需求推動移動醫療多維度發展。對電信運營商來說,以遠程醫療、個人健康監護等為主的應用是移動醫療的重要切入點。運營商可以整合產業鏈各個環節、各種技術和設備進行商業模式創新。

2 移動醫療產業鏈及其特點

研究移動醫療產業鏈,無疑能全面地把握行業發展的脈搏。移動醫療是一個特殊的產業鏈,參與者眾多、合作和競爭關系異常復雜。運營商想要取得成功,關鍵是正確進行市場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商業模式。

2.1 移動醫療產業鏈描述

圖1所示為圍繞移動醫療的產業鏈。位于中間的手機符號代表移動醫療的感知終端(更確切地說是佩戴它的用戶),圍繞這部手機給用戶提供一系列健康關愛服務,需要合作伙伴門的共同努力(當然,有些合作伙伴可能會身兼幾重角色),包括移動網絡運營商、網絡設備制造商、終端生產商、IT公司(硬件、軟件、集成商)、金融投資機構、醫療保險公司、醫院和公共醫療機構、私人醫療機構、銀行和支付公司等。其中電信運營商為產業鏈提供2G、3G、4G以及WLAN的通信網絡服務。未來的移動醫療發展中,將在構建移動醫療平臺、開發產品和提供服務方面展開全方位競爭,同時也承擔著企業的社會責任。

2.2 產業鏈特點

(1)跨界:移動醫療是原來互不沾邊的醫療服務和信息通信技術的結合,由臨床醫學、現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多個專業學科發展、融合而生,通過無所不在的泛在通信網絡,使用各種智能終端來提供醫療和公共健康服務的產業。所以跨界是該產業鏈的最大特點。

(2)政策和監管風險:醫療一直是國家重點監管的行業,也是敏感的領域,醫療安全事關重要。所以進入醫療尤其是新興的移動醫療領域政策風險和監管風險較大。嚴格加強對醫藥行業的監管是必要的,但如何在管理和發展活力之間找到一種合理的平衡,需要監管者和行業參與者的共同智慧。

3 運營商在移動醫療產業鏈的定位

移動醫療是多鏈條并列交叉、競爭與替代錯綜復雜的產業價值網,沒有注定的領導者。誰對市場規律理解得更透徹,誰對產業鏈的變化理解更深刻,誰的資源更稀缺,誰就有可能利用市場轉型期創造的機會,在產業鏈中占據有利位置。在移動醫療產業,運營商先要做好定位,這主要基于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3.1 面臨的機遇

(1)移動醫療面臨重大的市場機遇

在衛生部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中,在醫療信息化方面,衛生部將推出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預算達到611億元,是歷年來政府在醫療信息化試點工作中預算最多的一個工程。考慮到地方配套資金,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總投資規模有望超過1 000億元。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強勁發展,醫療衛生行業必將迎來移動醫療的浪潮,移動醫療領域的投資未來也會迅速增加。

(2)醫療衛生機構和個人用戶的需求

當前國內醫療資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突出,急需移動醫療等平臺和應用提高運作效率。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對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隨時隨地更便捷地獲取和傳遞信息,移動醫療應用正好滿足了醫生、患者之間的溝通需求。

3.2 面臨的挑戰

(1)運營商面臨啞管道的威脅和轉型的需要

處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技術以及TMT(Telecom/Media/Technology)產業融合和互相滲透的時代,電信運營商原有的商業模式和以話音為代表的主營業務都受到了來自多方面(例如VoIP、即時通信等)的極大沖擊,產業價值正逐步從管道向內容、從通信網向互聯網、從話音服務向信息服務轉移,運營商淪為“啞管道”的風險正在積聚。因此運營商必須進行戰略轉型,在發揮傳統優勢的基礎上,開拓并進入新的市場,以期能夠擴大收入來源,向價值鏈上方攀升,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商業回報,同時給用戶帶來更豐富更便捷的服務。

(2)產業鏈內的競爭

移動醫療產業鏈上的參與者,都視其為一個巨大的商業增長契機和潛在盈利藍海。現階段傳統醫用傳感器、醫療保健設備和儀器制造方面的廠商,將“移動醫療”視為其核心業務的自然延伸,因此尤其活躍,并同時也在努力進行技術創新和業務轉型;各運營商也在各自開展相關技術合作和嘗試。產業發展一旦進入快車道,產業鏈內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3.3 運營商的定位

基于運營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運營商在移動醫療產業鏈中,應重新定位,努力扮演好三個角色:

(1)產業鏈整合者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電信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運營商應向追求客戶價值最大化的合作方式轉變。為實現產業鏈的良性發展,運營商應擔起整合產業鏈的重任,控制產業鏈的核心資源,協調產業鏈的關系,引導產業鏈的發展。

(2)合作的倡導者

一個新的產業鏈的形成意味著新的“利益共享聯盟”的形成,對于運營商來講擁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就擁有更多的資源。運營商可以構建適合自身定位的合作伙伴網絡,與合作伙伴共贏,打造共贏的生態鏈。在產業鏈中,電信運營商提供網絡和信息通道,可以牢牢把控對用戶網絡和信息的使用等收費環節。運營商與合作方可以采取內容、服務、開發平臺合作等模式。

(3)平臺的提供者

打造有價值的移動醫療平臺是轉型期運營商的戰略選擇。搭建移動醫療平臺,可以凝聚合作伙伴,聚合醫療健康產業價值,豐富業務和拓展盈利模式。

4 運營商的商業模式探索

在移動醫療領域很多國外運營商做了先行實踐,并對其商業模式進行了探索,以下舉幾個典型案例。

幾年前日本NTT DoCoMo就開發和部署了所謂的“大眾健康支撐平臺”,用戶使用的是大家熟知的各種便攜式生命體征感知終端,包括體重、血氧、血壓監測器等,可由不同的醫療器械廠家生產,并配置符合NTT DoCoMo規范要求的接口,通過用戶手機上的應用和控制程序經由3G網絡來把血壓、體重等數據傳輸到電信運營商的服務器上。以往電信運營商僅僅扮演一個傳輸管道的角色,如今運營商變成這一重要數據資源的管家,并根據需要為各種專業移動健康服務機構提供安全可靠的適配的數據格式轉換和分發服務。

北美運營商AT&T選擇與系統/平臺設備提供商(如Cisco等)和專業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AMD Global Medicine)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包括硬件、軟件和網絡基礎設施的遠程健康解決方案來促進各種應用和服務開發及部署。

Vodafone所實施的移動健康解決方案是充分利用最新移動通信技術,提供一個易于靈活通信、醫療數據交換、傳輸、存儲和檢索的工具,使得遠距離的病人和醫生之間的溝通成為可能,從而實現遠程診斷。

可見運營商在開拓或進入市場的手段和策略上各有特點,AT&T和NTT DoCoMo等采取了“智能管道+平臺+應用”方式,而Vodafone采取了提供“基礎通信設施”的服務模式,而且起步的時間、發展的進度和規模也不一樣。相關研究和應用的進展取決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與市場發展的成熟度及差異性、民眾醫療和保健服務的整體水平,以及相關基礎技術產業的發展程度和競爭性等,目前還沒有一個可普遍適用的產品和服務模式。

相比國外,由于國內獨特的體制和國情,不同區域的發展基本上就是全球發展的縮影,運營商應采取多元化的市場細分策略,開發多種形式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地區與客戶群的醫療、健康、保健需求。例如欠發達地區可以采用“基礎通信設施”的服務模式,而發達地區可以采用“智能管道+平臺+應用”模式。

5 移動醫療的現實困難和發展趨勢

5.1 應用現狀

無線查房無疑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移動醫療應用。醫院的移動醫療平臺依托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條碼、Wi-Fi、RFID等信息化技術輔助臨床醫療。醫院大樓內設有Wi-Fi,醫生查房時手持平板電腦,通過個人賬號登錄后,自己所管理的住院病人信息一目了然。醫生、護士可以非常自由地隨時隨處采集和記錄數據,不再局限在辦公室。打針、服藥、體溫、醫囑等具體信息都同步更新與顯示,病人名下的檢查報告、影像資料可即時點擊查閱,不用像以前那樣來回折騰找資料。

新的移動醫療終端設備和應用程序的不斷推出使得移動醫療應用越來越多: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醫患雙方可以查看電子病歷及醫學數字影像、監測各項生理健康指標、查詢藥物、查看自救程序及其他醫療信息在線數據庫;將移動超聲探頭插入智能手機可以實現手持式超聲顯像;使用物聯網(M2M)技術可以實現多種移動醫療監測,例如跌倒探測器、電子床單、癲癇報警器等設備一旦被觸發就會立即把報警信息發送給醫院。

移動醫療的使用并非僅限于醫療,對于個體健康監控,例如對獨立生活的老人看護和救助,對懷孕婦女和嬰幼兒看護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5.2 現實困難

(1)移動醫療面臨著諸多的實際困難。移動醫療是整個國家社會醫療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發展受制于社會醫療體系的現狀。我國醫改尚未深化到位,醫療資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突出。醫療體制不改革到位,整個移動醫療發展起來將會困難重重。在國外,讓政府、保險公司購買相應的醫療服務都已經相當普遍,但在國內讓用戶付費卻困難重重。

(2)用戶的觀念錯位。用戶數量少且活躍度有限,也是制約國內移動醫療發展的壁壘。在美國只有10%的成年手機用戶下載過醫療應用,而且很少使用;美國尚且如此,國內民眾的觀念就更難接受移動醫療。

(3)醫生不愿意使用。PWC最近的研究指出,即便是患者樂于嘗試移動醫療,醫生及其體系對此類醫療創新也并不用心。醫生們把移動醫療看作是對他們工作習慣的改變和顛覆,他們并不情愿擁抱移動醫療。

(4)醫療是個敏感的領域,也是國家重點監管的行業,進入醫療尤其是新興的移動醫療領域政策風險和監管風險較大。而很多移動醫療的應用是讓患者自己診斷疾病,這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一旦誤診后果極為嚴重,因此國家也勢必會加強對移動醫療的管理力度。

(5)醫療機構的信息系統需要穩定和安全,而當前移動醫療技術上仍不能完全滿足要求。衛生醫療機構對引入移動醫療系統顧慮重重,仍處于觀望狀態。移動醫療要想大規模地應用于臨床一線,還需要增強其安全性和穩定性。

5.3 發展趨勢

移動醫療雖然面臨很多現實的困難,但其向前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將呈現以下三個主要特點:

(1)醫療越來越移動化。移動互聯網讓信息隨時隨地隨手可得,這必將改變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智能手機將發揮如顯微鏡、聽診器一般的作用,越來越多的醫務工作者在醫療過程中使用各種新技術,在“移動”中工作。醫院信息系統(HIS)會越來越“移動”。借助移動醫療,醫務工作者不僅可以提升內部溝通效率,而且能促進醫患互動,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務。

(2)移動醫療功能將成為手機的標配。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隨著傳感器技術的成熟及成本的降低,手機上必將集成醫療功能,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手機上的傳感器可以時刻記錄我們的運動、心跳、體溫、睡眠甚至情緒的信息,基因技術可以檢測出每個人的“初始設置”。目前一些手機已經具備了監測脈搏和心跳的功能,國家政策放開及監管機制健全后可以使用。

(3)醫療社交化。微信等移動社交產品發展迅速,那些善于經營自己品牌的醫生和民營醫院,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社交工具,通過推出“關注醫院的微信看病掛號費、診療費打折”或“關注醫生的微信會及時提醒患者疾病的治療和隨診”等措施來吸引患者。

6 結束語

如今,我國醫療信息化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移動醫療的各項基礎條件越來越成熟。移動醫療將引領醫療模式“顛覆式的變革”,使之向更為個性化、以用戶為導向的模式轉變。以醫改為核心的政策推動和以移動終端設備大普及為背景的市場環境,將助力移動醫療的創新。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快速向醫療領域延伸,尤其是移動寬帶、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興起與發展,推動了移動醫療市場高速發展。移動醫療的普及將大大提升醫療服務現代化水平,促進醫療信息在相關主體間共享互通,緩解醫療資源緊缺的壓力,降低醫療成本,實現醫療服務的無線化、便捷化、個性化、共享化、智能化和感知化。電信運營商憑著龐大的用戶資源、先進成熟的網絡技術和能力,將在移動醫療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世良,鈕鋼. 谷海穎移動互聯網:贏在下一個十年的起點[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1.

[2] 王愛寶,崔勇. 移動互聯網技術基礎與開發案例[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2.

[3] 宋杰,張敏. 移動互聯網成功之道 關鍵要素與商業模式[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3.

第9篇:醫療健康行業現狀范文

【關鍵詞】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和諧醫患關系

當前,醫患關系呈緊張態勢,醫患之間甚至導致死亡的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將本就處于對立狀態的醫患關系推得更遠,使醫患矛盾更加雪上加霜。是什么原因導致本應相互信任、相互依賴的醫患之間出現如此巨大的矛盾和沖突呢?究竟應該如何使醫患對立的狀態得到緩解直至消除呢?畢竟醫患之間是唇亡齒寒的關系,醫生和患者無論哪一方受到傷害,另一方的利益也難以得到保證,因此,重構醫患之間的和諧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分析醫患矛盾產生的原因,既有醫療機構管理和運行機制滯后、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藥品配售市場不完善、媒體不恰當的報道渲染等社會方面的因素;也有醫院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醫務人員法制觀念淡漠、道德水平滑坡,醫患之間缺乏積極有效的溝通,舉證倒置、謹慎行醫導致過度檢查、過度醫療的惡性循環等醫院方面的原因;還有對疾病缺乏客觀正確的認識、對醫療行為期望值過高、維權意識增強、對醫務人員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等患者方面的原因。

縱觀以上醫患矛盾產生的原因,有些是社會大環境方面的問題,一定時期內難以改變;有些是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需要政府深入調查研究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有些是思想觀念和認識方面的問題,需要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宣傳和教育;有些則是倫理道德和職業精神方面的問題,需要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弘揚醫療衛生職業精神,重塑醫療衛生行業形象。在這些醫患矛盾產生的原因當中,職業精神的提升是目前就可以著手加以改善,并是可以產生立竿見影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

目前,在全國衛生系統轟轟烈烈開展的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大討論活動正是基于醫患關系的現狀,為重塑醫療行業社會形象而對醫療衛生職業精神進行的一次深刻反思和理性回歸。陳竺部長在2012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要破解醫改難題,實現醫改目標,不僅需要制度建設、政策完善、投入增加,更需要精神的引領、價值的支撐和道德的堅守。

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大討論活動從2012年3月開始,分為學習研討、總結凝練、踐行3個階段,2012年年底前基本形成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最終表述。目前已明確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3個核心要素:一是中國傳統醫學“大醫精誠”文化和道德內涵;二是西方醫學尊重生命的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三是伴隨我國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展形成的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

總結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科學內涵,可以有以下認識:職業精神是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精神。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就是醫療衛生行業從業者所應具備的職業精神,由于醫療衛生工作是醫療衛生工作者群體利用自己和同事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對患者的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傷、保證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己任的職業,所以,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內涵就應當包括認真負責、團結協作、刻苦鉆研、精益求精、恪守醫德、尊重生命、救死扶傷、大醫精誠、以病人為中心,以疾病為依據,尊重患者、撫慰生命。并由此可以延伸出: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價值取向應以患者為中心,以救死扶傷為原則,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無論醫患之間發生何種沖突,都應堅守這一基本價值取向。醫療衛生職業的價值標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依據患者的病情給予正確合理的診斷和治療;二是讓患者在診療過程中感受到人文關懷;三是傳遞樂觀向上的心態,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北京舉行的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座談會上,張茅同志強調:組織開展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大討論,一方面要鼓勵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主動參與,引導大家共同思考醫療衛生工作者的價值追求,弘揚職業精神,提高道德修養、技術水平和溝通能力,爭取患者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使公眾更好地了解現代醫學技術的特點、規律和局限性,理解醫療衛生工作者救治病患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合理引導群眾預期和理性就醫,增進醫患相互理解,防止極端事件發生。

醫療行業是與人民群眾關系最直接的窗口行業,肩負著救死扶傷、治病救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神圣職責和使命,要弘揚醫療衛生職業精神、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引領職工精神發展。醫院文化是醫院的底蘊和靈魂,是引領職工精神發展的核心動力。大力推進醫院文化建設,弘揚先進的思想文化,完善科學的制度文化,培育清正的廉政文化。通過醫院文化建設,創新服務模式,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人性化的就醫環境,建立起醫患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諧相處、和睦發展的醫患關系;通過醫院文化建設,增強職工“榮譽感”和“歸屬感”,塑造職工隊伍良好的精神風貌。二是加強醫患溝通,增強患者就醫過程的體驗性。醫療過程三分在“醫”,七分在“療”,而溝通又在“療”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溝通能夠使醫患之間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增強患者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信心,也有利于醫務工作者大膽采用先進的治療方式,從而有利于人類整體對疾病的征服。可以開展相互的體驗活動,讓患者感受醫生的辛苦和不易,讓醫生感受患者的焦慮和彷徨,有了相互的體驗之后,才會對對方的工作有設身處地的感受。三是大力宣傳先進典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要大力宣傳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敬業奉獻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努力在全行業形成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濃厚氛圍。新聞媒體要占據輿論宣傳的主陣地,要對事實進行客觀公正的報道,對醫療知識進行宣傳和普及,對醫療行為的局限性要進行說明,引導公眾理性就醫。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毛片视频高清不卡免费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 91精品久久久 |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成人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美女做爰免费视频软件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 | 欠草视频 | 在线观看 a国v |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 日韩欧美一二区 | 欧美成人性色xxxx视频 | 99国产在线 | 日本xxxxx黄区免费看动漫 | 成人在线综合 | 自拍偷拍亚洲视频 | 亚洲性生活视频 | 国产精品麻豆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 91精品手机国产露脸 |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1769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 国产成人tv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网址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自产v一区二区三区c | 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 国产精品专区第二 | 欧美三级在线视频 | 狠狠干香蕉 | 久久久黄色大片 |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观 |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视频网站 |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 | 久久久视 | 国产精品一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