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移動電話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為評估消費者對電信服務的滿意度及確定當前北京電信急需改進的因素,北京世紀藍圖市場調查公司于xx年2月策劃并實施了“北京市民對電信服務的滿意度調查”。該項研究采用電話訪問的方式,使用隨機撥號技術(RDD),在北京市成功訪問了251戶擁有固定電話的家庭用戶。
一、用戶對電信服務的總體滿意度和進步評價
“對于電信局給您家提供的電話服務,您的總體滿意度如何?”在251名受訪者中,15.9%回答“很滿意”,48.6%回答“比較滿意”,35.1%回答“一般”,對服務感到“不太滿意”的只有1人,占0.4%,沒有受訪者認為“很不滿意”。在以1代表“很滿意”,5代表“很不滿意”的5級量表上,北京市的家庭固定電話用戶對目前電信服務的滿意度均值為2.199,即接近“比較滿意”。
受訪者對電話服務的總體滿意度如下:
滿意程度
很滿意
比較滿意
一般
不太滿意
很不滿意
合計
頻數
39
141
61
9
1
251
百分比
15.5
56.2
24.3
3.6
0.4
100.0
由于在北京地區,固定電話服務只由中國電信旗下的北京電信提供,消費者無法將其與競爭對手的服務質量進行比較評價,所以在調查中請受訪者就目前電信服務質量與其剛裝電話時作一對比。數據顯示,15.5%的受訪者認為服務質量有“很大提高”,56.2%認為“有些提高”,24.3%認為“差不多”,4.0%認為“有些降低”或“降低很多”。說明大多數消費者認為北京電信的服務質量確實在改進。
電話服務質量的改進程度如下:
·社會調查報告格式 ·社會調查報告怎么寫 ·中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改進程度
有很大提高
有些提高
差不多
有些降低
合計
頻數
40
122
88
1
251
百分比
15.9
48.6
35.1
0.4
100.0
在不考慮受訪者因裝電話的時間不同而導致的比較基礎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認為北京市的家庭用戶認為電信局的服務質量相比過去有些提高,在以1代表“有很大提高”,5代表“降低很多”的五級量表中,評價均值為2.199。在考慮不同受訪者裝機時間不同的情況后進行相關分析發現,裝機時間越早的用戶對電信服務質量的改進評價越高,這一方面說明電信服務質量在一個比較低的基礎上逐年提高,另一方面亦說明近年安裝電話的用戶其對服務的要求要遠高于老用戶。消費者認為服務質量的提高速度在減慢,顯示中國電信仍有很多事情要做。
調查顯示,在251戶受訪家庭中,自己出錢裝電話占86.1%,單位給裝的占11.6%、電話裝機時間越早,單位給裝的比例越大。說明擁有電信服務在近年已逐步成為家庭必須的消費項目。
每月電話費的交付方式過去曾令消費者很頭痛,讓消費者在指定時間到為數不多的地點排隊交費是電信部門保有的計劃經濟的重要特征。數據顯示,每月到電信局收費處是最主要的交費方式,中選比例為52.6%,選擇“每月到銀行代收點收費”的比例占30.3%,選擇“每月從存款賬戶上扣除”的比例占12.0%,其它付款方式占5.2%。
受訪者的電話費交費方式如下:
交費
方式
每月到電信局收費處交費
每月到銀行的收費點交費
每月從存款帳戶上扣除
其他付款方式
合計
頻數
132
76
30
13
251
百分比
52.6
30.3
12.0
5.2
100.0
調查顯示,最近半年受訪家庭平均每月電話費支出95.9元,其中市話比例占15.0%,長話比例占85.0%。研究人員認為,每月的固定電話費和尋呼費、移動電話費一起,已經成為都市家庭消費的重要組成,其中蘊含著極大的商機。
本次調查的251戶受訪家庭中,長途零次用戶共93戶,占37.1%。相關分析顯示,此部分消費者的教育程度相對較低,而其家庭月收入和年齡則無明顯差異。由于長途電話的收益在電信服務供應商的利潤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提高用戶對長途電話的消費數量,對于包括中國電信在內的服務供應商都有重要意義。春節期間,中國電信大幅度增加了其對拜年電話的宣傳力度,可以認為是其在推出以夜間話費優惠為主的“九洲夜話”服務后的另一重要營銷舉措。
相關分析顯示,對于電信服務的總體滿意度和改進評價,不同電話費支出的受訪者沒有顯著差異。說明電信局確實對所有用戶都“一視同仁”,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用戶的滿意度評價也沒有差異,說明公眾對電信服務的評價相當一致。市場經濟環境中服務提供商對大用戶的實行優惠的策略至少在目前沒有被使用。
二、電信服務績效分析
廣播移動電視的前景
諾基亞公司稱:“移動電視正在全球蔓延,電視產業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移動電視是個重要的新理念,它即將改變電視的消費方式。”近期來,產業和媒體都看到移動電視的巨大發展潛能,并做了極為樂觀的預測。
DVB-H移動電視設備制造商諾基亞公司援引Agency Informa、Strategy Analgtics和ABI Research等公司的調查報告稱,預計2010年全球將有近1.25億移動電視用戶,所銷售的全部數字電視接收設備中1/4以上是移動電視接收機,移動電視市場將產生270億美元的收入。
Juniper Research公司最新調查顯示,接收廣播移動電視服務的用戶將從今年的不足1200萬增長到2012年的1.2億。2012年,全球手機用戶在廣播移動電視服務方面的支出將達到66億美元。調查報告稱,2012年全球將有40個以上的國家(地區)采用占優勢地位的DVB-H傳輸標準。
調查報告指出,歐委會對DVB-H移動電視標準的支持會極大推動這一標準的普及。但報告也告誡說,在移動電視構建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之前,仍將面臨許多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報告還指出,在整個移動廣播電視的收入中,雖然廣告收入的貢獻將越來越多,但它只是移動電視收入的補充,主要收入仍然依靠訂購和按次付費。
最近,另一家市場研究公司Datamonitor公司的調查報告稱,付費用戶數將從現在的440萬躍升到2010年的6560萬,增長近14倍。預計2010年后訂戶數繼續強勁增加,如果內容提供商加強營銷,并制作移動電視專用內容,預計2012年全球移動電視用戶將達到1.556億,這意味著年增長率高達66.2%。
Datamonitor公司題為《2006-2012年廣播移動電視市場中的機會》的報告中指出,這一產業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使消費者相信這一技術的重要價值。內容提供商需要使其產品適合手機屏幕,而不要把移動手機屏幕看作是對傳統電視的代替。在試驗中,體育和新聞短片是最受歡迎的,但內容必須完全適合人們的生活方式。報告稱:“內容的確需要全新打造,因為人們將與他們對待傳統電視的不同的方式與移動電視互動。”
在產業能有效地向公眾推銷移動電視服務之前,也需要擬定出可接受的價格模式。Datamonitor公司預計,大多數移動公司最初每月收費4-12美元;3-5年后,將向提供更多由廣告取得收入的服務推進。報告指出,為了取得可觀的廣告收入,產業必須首先使廣告放置的方法適應移動電視平臺。這是一個還沒有被公認業務模式的領域。但近幾個月來,運營商開始實驗在視頻播出的同時使廣告沿屏幕底邊播出。他們也在視頻短片播放前插播5秒鐘的公司商標圖案。
調查報告稱,就用戶數而言,亞太地區將是領先者(圖1)。2012年這一地區將有7630萬移動電視用戶,占全球用戶總數的49%,其中大部分是在韓國、日本和中國。在韓國,已經推出采用S-DMB和T-DMB標準的商業性廣播移動電視服務。雖然這一服務的購買率未達到預期,但已經有了數十萬用戶。此外,越南和菲律賓也已正式開播商業性DVB-H移動電視服務。還有許多亞太國家(地區)的DVB-H移動電視試驗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歐洲是最早開播DVB-H移動電視服務的地區,許多試驗也是富有成果的。Datamonitor公司預計,歐洲在2012年將成為第二大移動電視用戶基地,屆時移動電視用戶將達4270萬;北美的移動電視用戶將達3560萬。
DVB-H移動電視在歐洲的發展
歐洲許多國家,包括意大利、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瑞典、芬蘭、荷蘭、葡萄牙、瑞士、奧地利等都進行了DVB-H移動電視試驗,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
諾基亞公司去年公布了在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芬蘭進行的基于DVB-H標準的廣播移動電視的試驗結果,明確的顯示出消費者對DVB-H移動電視服務的需求愿望,也顯示出未來商業性移動電視服務業務模式的某些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英國牛津進行的試驗中,83%的參加試驗者對試驗提供的服務表示滿意,72%表示在12個月內購買這一服務。試驗結果還顯示,最受歡迎的服務的定價方式是一套頻道的按月訂購方式。在法國,68%的參加試驗者愿意為移動電視服務每月支付7歐元。在英國,午餐時間是收看移動電視比普通電視還多的高峰時間,這表明觀眾愿意在午餐后休息時享受他們的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在法國,顯示3個收視高峰時段:早上、午餐時間和晚上早些時候(表1)。
在這4國的試驗都顯示出一個令人感興趣而未曾預料到的問題,即許多參加試驗者在家中收看移動電視。法國和西班牙的參加試驗者近50%主要是他們的家中收看移動電視。
這些試驗還顯示出下面一些重要信息:消費者既希望有廣泛可收視的頻道,也希望有適合在移動手機上觀看的節目內容。最受歡迎的節目內容是新聞、體育、家庭連續劇和紀錄片。交互性也是很受歡迎的,在西班牙,58%的參加試驗者希望能有適合于較短收視時間和特定的交互式內容。
意大利3 Italia公司于2006年6月率先開始廣播實況移動電視服務―――Walk TV,這是在歐洲也是世界上開播的第一個基于DVB-H標準的廣播移動電視服務。Walk TV服務提供Rail、La3 Live、La3 Sports、Canale5和Sky TG24等頻道,能收看2006年足球世界杯。據3 Italia公司稱,之所以采用DVB-H技術,是因為它比DMB支持更多的頻道,它也是專為移動廣播設計的。3 Italia公司2007年6月宣布,接收其DVB-H廣播移動電視服務的用戶達到60萬。但據M-Metrics公司稱,接收這一服務的實際的用戶只有19萬。3 Italia公司提供的數字可能是參考已銷售的具有DVB-H功能手機的數字,而M-Metrics公司提供的是實際使用這一服務的用戶數。
意大利電信移動公司(TIM)于2006年晚些時候推出DVB-H移動電視服務。沃爾豐公司于2007年早些時候也推出基于DVB-H的移動電視服務。因而意大利移動電視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在芬蘭政府確定給予Digita公司DVB-H網絡許可證之后,Digita公司和諾基亞公司于2006年5月簽訂了世界上首個DVB-H移動電視平臺的內容供給協議。同年11月,Digita公司在芬蘭開通DVB-H移動電視網絡,提供一個音樂頻道―――The Voice。
法國在進行DVB-H移動電視試驗和公開咨詢之后,政府三部委于2007年9月24日聯合簽署協議,確定將DVB-H作為法國移動電視標準,并希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開播商業性移動電視服務。瑞士于2005年進行DVB-H移動電視試驗,管理機構聯邦通信委員會建議接受DVB-H標準,并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給予移動電視國家特許。奧地利于2006年5月開始DVB-H技術試驗,現已結束,計劃2007年底前開通DVB-H移動電視網絡。最近,德國反壟斷機構批準由移動運營商T-Mobile、O2和沃達豐3家公司聯合開發基于DVB-H標準的技術平臺,這意味著德國接受DVB-H標準。此外,西班牙和瑞典也已明確表示,將DVB-H作為他們的移動電視標準。
DVB-H移動電視在
亞太地區的發展
DVB-H走出歐洲,積極向亞太地區滲透。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新西蘭等已經進行了DVB-H移動電視試驗,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越南和菲律賓已正式開播商業性DVB-H移動電視服務。
澳大利亞廣播管理局于2004年批準進行基于DVB-H的移動電視試驗,試驗在2005年年中開始。澳大利亞廣播公司(Broadcast Australia)、Bridge Networks公司和諾基亞公司合作進行試驗,選擇500名用戶參加此次試驗。試驗分為3個階段,到今年6月已全部結束,并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這次試驗稱作“移動媒體”,參加試驗的還有電信運營商Telstra公司、內容提供商FOXTel、ABB、SBS、第9網絡和Sky Channel等。
諾基亞公司提供有專用軟件的能接收移動廣播的Nokia7710智能手機。此款手機也能直接接入互聯網,以便接收關于電視節目的背景信息或體育比賽的結果。諾基亞還提供端對端的解決方案,包括網絡基礎設施、移動電話和服務器平臺。據稱,該解決方案的中心點是服務系統,它管理對消費者手機提供的各不同內容提供商的內容的廣播。Bridge Networks公司是廣播和電信產業方面的技術系統集成公司,專門從事傳輸系統的設計、供貨、安裝、測試和試運行,包括模擬和數字電視、模擬和數字無線電廣播、點對點的微波和光纖。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負責移動電視的總經理Martin Farrimond說:“令人感到驚奇的主要是消費者如何使用移動電視。移動電視不僅是對他們提供的移動,而且他們把移動電視像個人電視那樣用作家中的第二或第三電視,我認為,這反映出人們消費媒體的方式正在起變化。”
在參加試驗的用戶中,相當大的多數對訂購這樣的商業表示感興趣。據稱,80%的參加試驗者喜歡這樣能隨時隨地收看的電視節目,特別是在候車、旅行、家中或乘車的路途中。電視的總收視時間也明顯增加了。與傳統電視不同,周一至周五,移動電視收視的高峰時間是早晨、午餐和下午晚些時候,特別是早晨和午餐時間;在星期日下午是高峰時間,參加試驗者,平均每天收看2-3次,每次持續時間平均為25-30分鐘。當然,具體的收視情況是很不同的,試驗顯示,收視比較密集的是非付費電視用戶和乘車上下班的人群。體育頻道在午餐后休息的觀眾中是最受歡迎的,在星期六晚上也是最受歡迎的。
據諾基亞公司稱,試驗表明,在對移動電視感興趣的消費者中,76%想以可接受的價格在12個月內訂購。各個試驗的滿意率達到73%―83%,最重要的是要有廣泛的頻道選擇,其次是良好的圖象質量。據Farrimond說,這些試驗表明,消費者愿意為移動電視服務每月支付10美元,如果內容特別有吸引力,也可支付20美元。
諾基亞公司在試驗中發現,移動電視是對傳統廣播電視的補充,它既是提高收視率的機會,也是創造新的黃金收視時段的機會。這使內容擁有者能打造新的市場,允許在新的分銷平臺上再使用內容,從而增加新的內容收入機會。
對澳大利亞來說,DVB-H商業性移動電視的開播取決于何時獲得頻譜。可能用于移動電視的所謂Channel B頻譜預定今年晚些時候或2008年早些時候拍賣。
在新加坡,諾基亞公司與當地廣播機構Media Corp公司和電信運營商MI公司合作,在2005年6月的亞太廣播貿展會期間進行了首次DVB-H技術演示。觀眾能用Nokia 7710手機收看Media Corp的亞洲新聞頻道和移動電視傳送的實況聯播節目。從2007年亞太廣播貿展會開始,新加坡PGK Media公司與Zentek Technology及其它公司合作再次進行數字移動電視廣播試驗。此次試驗服務稱作TV2GO,采用DVB-H廣播標準,并得到新加坡媒體開發局的支持。實況頻道包括新聞、體育和娛樂,額外付費節目來自CNBC Asia Pacifie、ESPN STAR Sports和WOW!TV等主要廣播機構。這些試驗頻道在任何地方都能接收,包括行走中、公園里、公共汽車上、咖啡館或家中。試驗服務也支持實時交互服務和新的電視平臺。
在馬來西亞,付費電視運營商Astro―5移動運營商Maxi Communications公司和諾基亞公司合作在2005年8月進行了Merdeka Day獨立日慶祝活動的DVB-H移動電視實況演示。在此次試驗中,Astro公司提供TV1、TVE、Astro Ria和AEC4個實況頻道;Maxi Communications公司提供通信和網絡服務;諾基亞公司提供演示中所使用的網絡設備和移動服務。據悉,廣播機構MiTV Corporation公司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商業性DVB-H移動電視服務。Astro公司也計劃推出商業性移動電視服務,該公司商務主任Azran Osman Ranic說:“移動電視廣播是我們提供廣播服務的有特色的擴展,它使我們能把電視服務范圍擴大到起居室以外的觀眾。”
在印度尼西亞,諾基亞、PT MECA和SCTV等公司合作于2006年下半年進行為期6個月基于DVB-H的移動電視試驗。PT MECA公司是提供視聽內容的主要集成商,廣播平臺運營商SCTV是廣播內容提供商,諾基亞為試驗提供有DVB-H功能的N92手機。此次試驗的目的是評價移動電視服務在印度尼西亞的可行性,試驗廣播服務覆蓋的接收質量和探究支持不同服務計劃的選擇方案,包括廣告、基于訂購和交互服務,以及判定消費者未來對移動電視服務的態度,據稱最后一點是最重要的。
據Thomson公司日前宣布,中國臺灣公共電視文化基金會選擇Thomson公司的移動電視解決方案進行基于DVB-H標準的移動電視試驗。此次試驗將由臺灣中華電信、臺灣移動和FarEastone3家移動電話運營商同時進行。此外,新西蘭也在今年4月開始首次DVB-H移動電視試驗。據悉,香港也將進行基于DVB-H的移動電視試驗。
DVB-H技術上新的開發
衛星移動電視標準DVB-SH誕生
DVB-SH標準是由數字視頻廣播(DVB)技術模件特別工作組再2006年開發的。DVB集團執行機構已批準這個移動電視廣播的新標準,并將之轉交歐洲電信標準協會進行標準化。無疑,這是DVB項目在2007年可交付使用的最大成果之一。
DVB項目將DVB-SH稱作是一顆新星誕生了。DVB-SH是能向移動電話和PDA之類的個人移動終端傳送媒體內容和數據的系統。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可由一顆衛星覆蓋大區域或全國的用戶。在終端和衛星之間無視線的地方,可由地面補點發射機提供缺少的覆蓋。因此,DVB-SH為移動電視提供DVB-H之后的第二個解決方案,它與DVB-H既是相互競爭又是相互互補的。
Alcatel-Lucent技術公司與Jersey Telecom公司合作于2007年晚些時候在倫敦開始采用新的DVB-SH標準的移動電視試驗,試驗將向約250名用戶提供45個頻道。Jersey TelecomG公司于今年6月初宣布,它計劃使用衛星好地面混合傳輸技術在Channel Island上開播完全的移動電視服務。
據Alcatel Lucent公司稱,這一技術能提供90個頻道。倫敦試驗將提供全部主要公共和商業廣播機構的45個頻道。在威斯敏斯特的5臺地面發射機能提供對許多大學校園的覆蓋。
內容保護解決方案的開發
移動電視將采用新的使其內容賺錢的業務模式,包括按次付費和其它更靈活的理念。但開發中的傳輸機制也帶來一些新問題,例如非法拷貝已取得版權的內容或者截取廣播內容。因此,需要有保護內容購買過程和確保內容安全的解決方案。兩年前,歐洲開始了兩個關于DVB-H內容保護方案的開發工作。
移動電視的主要業務模式
雖然移動電視在快速發展,但仍處在初始階段。因此,對移動電視運營商來說,業務模式的選擇是困難的。Informa Telecoms&Media公司的報告指出了以下4種模式
第一,分離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運營商只通過自己的蜂窩網提供電視服務,沒有與移動電視廣播網的互動。這種分離模式使運營商能持續提供自由品牌的視頻與音樂下載服務,而不必共享收入。在韓國,KTF公司的1xEV DO收入的90%來自視頻點播服務。CDMA運營商對蜂窩網電視熱情最高。
第二,主角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運營商控制內容集成,同時擔任服務提供商,并供給返回路徑。運營商也傾向置身于廣播技術的主要提供商之外,而努力控制廣播網的開通。歐洲許多移動運營商,例如意大利的TIM公司,不情愿與DVB-H供應商諾基亞公司合作。在意大利,3公司購買廣播機構Canal 7,并開通獨立的DVB-H網絡,以便控制整個價值鏈。但在大多數國家,廣播頻譜是有限的,因此開通自己廣播網的蜂窩公司不得不選擇窄頻率段,要與其它蜂窩公司或廣播機構共享頻譜,以便廣播較廣范圍的頻道。
第三,融合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運營商和價值鏈上的其它公司共同利用蜂窩和廣播網的互補特性,以確保最終用戶的良好體驗。在這種模式下的運營商不僅提供返回路徑,而且也與內容集成商一道提供電視服務。運營商也管理訂購、賬目、服務活動、條件接受、數字權利管理和安全。廣播網公司可以向不同方面批發網絡容量或頻道,以便將網絡開通費分攤給全價值鏈。
第四:繞過模式:這種模式對蜂窩公司是最糟的,而有益于廣播網絡運營商。實施繞過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通過正常移動網絡進行廣播的容量受限制。在這樣的模式下,不但運營商不能直接從滾廣播移動網獲得收入,而且用其手機收看電視的移動訂戶也較少可能使用移動娛樂服務。移動運營商只能通過為付費和交互性提供點對點的上行鏈路連接來獲得收入。
Informa公司稱,融合業務模式是大多數服務部署中使用的一種模式,例如在美國,Qualcomm公司向運營商提供批發服務。該公司預計,從長遠來看,無論分離模式還是主角模式都不會廣泛使用,但有跡象表明,一些強大運營商品牌將采用這樣的模式,因為他們預計有高購買率。主角模式可能主要是在廣播移動電視市場的初級階段采用,少數移動運營商愿意負擔網絡開通的大量支付。該公司還預計,產業最終將向融合業務模式推進。為了使這樣一種模式起作用,價值鏈上的所有角逐者必須接受這樣的觀點:蜂窩網和廣播網可以是互補的,而不是競爭的。但這是困難的,特別是考慮到某些移動和廣播媒體品牌的強大。
結束語
諾基亞公司相信,開放標準準是移動電視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正像開放的GSM標準是移動電話快速發展的關鍵一樣,移動電視也將是如此。從當前來看,DVB-H在全球范圍的試驗與部置,無論從范圍來看還是從速度來看,都遠遠勝過其它移動電視標準。
論文摘要:以國際社會對我國社會發展水平的評價和《2005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為切入點,分析了“十五”期間我國信息化發展的特點,對我國信息化發展結構進行了研究與探討,為“十一五”我國信息化建設明確思路、確定方向具有積極意義。
1 從國際評價看我國社會發展水平
美國賓州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艾斯特斯選擇了36個社會指標,對120多個國家地區計算了“社會進步指數”,在1983年,中國被評為第”位,1990年提高到第67位,第一位為丹麥。美國海外開發署大衛·莫里斯(M. D. Morris)博士從1975年就研究計算了“生活質量指數”,他僅用平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識字率三個指標,在1977年對161個國家地區進行的評價中,中國居第73位。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LTNDP)每年計算一次“人文發展指數”也是用三個指標,即平均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按平價購買力計算),在1990年130個國家地區中,中國居第64位,但在1992年以同樣指標口徑計算的173個國家地區的排序中,中國的位次卻降至第94位。
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研究所,根據對3 000位企業管理人員的1995年225個指標的問卷調查,排出48個國家地區經濟競爭力的名次,中國被評為第34位,處于中下水平,第一位是美國,新加坡、香港地區分別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末位是俄羅斯。1997年中國上升至第29位。該所對1 500家企業家的預測調查表明,到2030年,全球經濟最具競爭力的前10個國家地區中,中國得580票,排名第三,僅居美、日之后。其他7名依次是:德國、新加坡、韓國、印度、中國臺灣省、馬來西亞和瑞士。
從以上幾項國際評價來看,雖然研究目的、衡量標準不一,但評價的結果均突出了以人為中心的社會發展,以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的衡量標準,如生活質量指數和人文發展指數等,雖用的指標不多,但反映了收人水平、營養、教育、衛生、環境、分配等內涵,它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排序有較大差異。面對這些差距,我們在社會信息化建設中必須迎頭趕上,不能再次錯過信息化發展的機遇。
2我國信息化結構中的數據分析
從“十五”末年的數據來看,我國在信息化建設中體現如下特點:
通信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電信業務收人完成3 535億元,增長了15%。新增電話用戶超過1997年前的總量,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79億戶,主線普及率13.9%;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45億戶,普及率11.2%,用戶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繼固定電話之后,移動電話開始進人千家萬戶,通信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通信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兩年超過2 000億元,總資產超過1萬億元。CDMA網絡建成投產,模擬網退網關閉,移動通信網實現了數字化。互聯網國際出人口總帶寬達到7.6G,帶寬的“瓶頸”制約得到有效緩解。數據與多媒體通信、IP電話、移動短信息及各類信息服務業務迅速發展,上網成為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內容。郵政業加大業務結構調整力度,傳統業務保持平穩發展,電子郵政、物流配送和金融等新型業務快速增長,全年完成業務收人471億元,增長11.1%,實現盈利6 000萬元。經過全國郵政干部職工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扭虧目標,三年減少虧損179億元。
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十五”計劃和各產品專項逐步得到實施,手機、程控交換機、微機、顯示器、組合音響等產品產銷保持快速增長,國內品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擴大,元器件配套能力得到明顯提高,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繼續保持制造業第一大產業的地位。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投資類、消費類、元器件類產品協調發展,結構趨于合理。全行業涌現出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大公司,已有6家企業銷售額超過200億元,其中突破600億元的2家。電子信息百強企業銷售收人和實現利稅分別占全行業總量的63%和65 %,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堅持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相結合,加大科研開發投人,在計算機殉絡、移動通信、數字化終端產品和新型元器件等領域科研開發及產業化取得新的突破。技術改造、電子發展基金和企業上市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增投資300多億元,有效地補充了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三線”地區電子軍工國企脫困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在出口環境趨緊的形勢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穩步增長,占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達到24.3%,對全國外貿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58 %,創歷史最好水平。一批有實力的家電企業在國外投資建廠,國產通信系統進人幾十個國家的市場。
推進信息化工作取得新的進展。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快“金卡”、“金稅”、“金關”等信息化重點工程建設,利用公用網組建的全國性計算機信息系統達到187個,共同開發、積極推廣銀行卡、社保卡及配套產品,為國家經濟運行、經濟安全提供了先進的作業手段和技術保障。企業信息化建設不斷深人,涌現出聯想、海爾、斯達等一批典型企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城市信息化逐步開展,廣東南海試點工作積累了有益的經驗。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工作深人開展,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取得積極成果。信息資源開發水平進一步提高,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電子娛樂及電子政務等新的應用廣泛開展。全國計算機社會擁有量超過3 500萬臺,互聯網上網人數3 370萬人。信息化指標體系評測工作有序進行,“家庭上網”工程開始啟動,信息化培訓工作深人開展。
3信息化水平結構評價
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2006年5月16日《2005中國互聯網絡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國域名總數約206萬個,同比增長40。其中,CN域名數量約110萬個,同比增長154 %,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頂級域名,在全球所有國家頂級域名中的排名從年初的第13位上升到第6位,也成為我國新增域名的絕對主流。其中直接以.CN為后綴的域名大幅度超過.Com. cn,占CN域名總注冊量的54% ,CN二級域名簡短的優勢得到了廣大注冊者的認可。
數據還顯示,根據網站性質與服務內容劃分,企業網站數量最多,占網站總數的60.4%,個人網站也增長迅速,達到219%,教育科研網站、政府網站分別以5.1%,4.4%跟隨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絡信息資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福建和浙江5個省市,東西部數字鴻溝仍然巨大。 從信息資源的發展狀況看,華北、華東地區無論從域名數量、網站數量還是網頁擁有量以及在線數據庫的擁有均在全國居領先水平,華南地區的信息資源利用僅次于這兩個地區,而西南、西北地區資源利用率較低。從網站總體看,目前已經擁有在線數據庫的比例達到14%,其中企業網站擁有在線數據庫的比例最高,達48. 3%,其次為商業網站,為26. 5%左右。80%左右的網站只擁有一個在線數據庫,擁有3個及以上在線數據庫的網站只占10%左右。網站的在線數據庫主要分布在華北、華東與華南地區,三者之和占75%左右,西北、西南地區的占有比例較低,只有14%左右。從在線數據庫記錄地區分布看,華東地區的比重最大,占30 %,其次為華北地區,占28 % ,第三為華南地區,占16%左右,西北、西南等他區的總和占10%左右。總的來看,網上信息資源貧乏的狀況,正在得到逐步改善。但同網絡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和市場需求相比,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仍遠遠滯后于信息化整體發展要求。
“十五”期間整個社會信息化結構得到較好的調整與優化,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a.信息技術應用得到較快的發展。在信息化評價體系各要素中信息技術應用指數最高,這表明中國信息技術應用得到較快的發展,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正向各個領域廣泛滲透,對經濟結構調整和傳統產業的改造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拉動中國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b.信息產業正在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我國信息產業持續高速發展,正在改變我國工業國的面貌,并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實踐證明,“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是完全正確的。
c.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取得一定的發展。隨著互聯網絡的飛速發展,我國的互聯網絡信息資源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相對于應用和需求而言,信息資源開發仍然嚴重不足,同時還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復建設,要在發展中進一步解決。
d.信息網絡建設飛速增長,但存在重復建設。近年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信息通信業已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移動網、固定網的規模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程控交換、移動通信、光通信和網絡等設備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制造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部分產品中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生產國。但同時,網絡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且難以實現互聯共享,影響了效率的發揮。需要按照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原則,杜絕各種網絡和系統的重復建設,防止一哄而起。
d.信息化發展環境急需加快完善。信息化發展環境需要進一步加快完善。政府先行來帶動信息化發展,是提高信息化發展環境指數的有效途徑。政府的信息化建設要從中央政府抓起,進一步加快和完善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設。要做好規劃,統一標準,加強法制和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一、遵循應用性原則
中職階段主要是為各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數學教學也應遵循應用性原則,開發與生活有關的實用性教材,例如可以將生活中的銀行借貸、炒股基金、房租租賃買賣、移動電話收費等實際問題引入到教材中來,作為案例來講述,或者作為課后習題來練習。這樣的案例與問題是比較實用的,能夠使學生在校本教材中獲得更多的生活應用性內容,激發積極性與創新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有益的數學知識。如進行統編教材中的《數據收集與統計初步》教學時,我校遵循應用性原則,設計了相應的校本教材,教材中要求學生對校內同學一周的消費情況進行調查,并設計表格進行統計與分析研究,撰寫相應的調查報告。這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十分實用的,也是可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可以通過調查報告,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消費情況,為今后的教育管理提供一些參考。
二、進行學生水平測試,根據測試結果設計校本教材
雖然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普遍比較薄弱,但是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不等,非智力因素水平也相差甚遠。如果運用國家統編教材,會忽略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差別,使學生難以得到最佳的發展。而對學生進行數學水平測試,發現學生的具體漏洞,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再開發校本教材,就會使教材更具有針對性。為此,我校在新生入學時都會進行數學水平測試,以此獲知學生的數學基礎,據此設計符合學生基礎的教學內容,設計校本教材。
三、校本教材開發過程中注意循序漸進
在中職數學的校本教材開發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遵循一定的規律,依據中職教學實際,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融入相關的專業,架構適當的教材結構,編排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案例,且請同行及專家論證教材的信度與效度;最后,教材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不斷地反饋與評價,持續地完善。比如,如何在郵局和火車站之間設計一條鐵路才能更省錢,怎樣用100元現金在超市里買到最多的東西。這兩個案例的共同點就是如何在規定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資源。在教材編排開發中,可以先編排解決這一問題的基礎性知識,其次,編排開發一些需要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活動,最后,可以安排課外活動,讓學生真正w驗如何用特定的資源實現最大的效益,提高學生數學體驗。
四、校本教材要體現專業特色
中職學校有著很多種不同的專業,每個專業又具有不同的專業特色,有著對數學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利用過程中,需要考慮且體現專業特色,著眼于不同專業的不同數學學習需求,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練習內容。我校這幾年一直致力于校本教材的改革和研究,在運用統編教材的過程中,也不斷開發校本教材,修改教材,以就業為導向,根據不同的專業和學生就業方向,突出專業特色,設計了一套更適合學生使用的特色化教材,為專業學習服務,注重培養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體現了中職數學的教學目標。在我校的校本教材中,對于不同的專業,我們設置了不同的教學重點。比如,會計專業的數學教學更側重于代數,尤其是計算和統計,而幼教專業的數學教學則側重于幾何,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使其能夠在今后的教學中受益。此外,不同的專業教材中所舉的例子也是貼近學生專業的,是與學生今后從事的工作有關的。
一、案例介紹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也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電信公司,主要經營移動話音、數據、IP電話和多媒體業務,并具有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單位經營權和國際出入口局業務經營權,擁有“全球通”,“神州行”,“動感地帶”等著名客戶品牌。
盧森堡電信公司前身可以追溯到1979年,瑞典媒體和出版集團Kinnevik收購了當地一家小型移動電話公司,后改名為ComviqGSM,同年在美國成立了Millicom公司。1982年,Millicom獲得了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頒發的蜂窩牌照,并和Racal電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該公司后來被Vodafone收購。Millicom在全球16個國家開展了業務,于199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總部位于盧森堡,Millicom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南亞、中美、南美和非洲,在柬埔寨、越南、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等國家,旗下擁有近1000萬名用戶。Millicom定位于新興國家和高成長地區的移動通信領域,發展戰略是以更低的價格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更高質量的移動通信服務。
2006年,中移動表現優異,2006年12月底,全年稅前盈利968億元,同比增長23%;營業額上升21%,達2853億元。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壯大,國內市場已不再是中移動的唯一目標,“走出去”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其著重考慮的因素。
Millicom成長性市場擴張的思路符合中國移動海外擴張的戰略意圖。收購Millicom有助于實現兩者的合作共贏,中移動規模龐大,用戶群巨大,現金流充裕,中國移動2006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一季度實現收入增長18.5%,從去年同期的548.6億元人民幣增加到650.2億元。實現凈利潤143.55億元,比去年同期112.5億元的凈利潤增加28%,其用戶數量突破2.6億戶。而不足在于,市場化程度稍顯不足。Millicom作為新興公司,雖然發展迅速,但是資金受限,中移動收購Millicom后,有助于實現優劣互補,這樣中移動的充裕現金流得以釋放,Millicom同時也有了強勁的資金支持,互利共贏;另外也有助于獲得更強的規模經濟效應,降低成本;以及有助于中移動在新興市場中推行3G標準TD-SCDMA。
2006年5月以來,中國移動一直就并購事宜與Millicom探討商談。根據Millicom的市值和盈利狀況,中移動的收購價格估計高達53~56億美元,
2006年5月底,向相關的國家主管部門進行匯報后,基于Millicom運營范圍廣闊、跨越多個國家的現實,中移動提出要在簽訂協議之前對Millicom各國業務進行現場盡職調查。
2006年6月中旬,中國移動派出了一個包括15名高級主管、銀行家、律師、顧問等組成的小組,到Millicom擁有業務的各個國家做市場調查。
2006年7月2日,中國移動集團召開董事會會議,對收購進行最后評估表決,最終的決議了之前的判斷,決定放棄收購。其中有4位董事投了反對票,理由是收購溢價過高、電訊資產估值分歧、管理外國業務及相關管理層困難等。
2006年7月3日,Millicom公告稱,由于潛在收購方無法在可接受時間內提供有吸引力的報價,公司決定停止有關出售全部股本的所有談判。
2006年7月3日,Millicom宣布談判破裂當天,其在納斯達克的股價暴跌26%,至每股33.33美元,證實了市場對Millicom困境的擔心以及之前對中移動收購的良好預期。
中移動最后放棄對Millicom的收購,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簽訂協議前的“現場盡職調查”,經過深入的調查后,查明Millicom的市值僅為34億美元左右,其去年的總收入也不過11億美元,中移動的報價已經超過其市值的1.5倍和收入的5倍,當初53億美元的基準價格確實有點高,而且并購這家公司的實際風險也很大,特別是要在收購后運營并整合這樣一家公司相當困難。而之后,Millicom的股市表現也證實了中國移動的推測。
二、中國移動盡職調查經驗分析
公司并購盡職調查主要方式包括收集書面資料、管理訪談、實地觀察以及分析性程序等。中國移動公司在并購收購盧森堡電信公司案中的盡職調查經驗值得研究。
1.實地考察和分析是盡職調查的重要步驟
在中國移動并購案中,Millicom雖然宣稱自己的業務范圍覆蓋760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4億,當地移動通信普及率很低,類似于中國10年前的狀態,發展潛力巨大。但事實上Millicom僅擁有1000萬用戶,遍布在薩爾瓦多、乍得和柬埔寨等16個較落后的國家。而且Millicom在盧森堡總部的員工僅40人左右,總部辦公室設在一座別墅下面簡樸的地下室內。曾經,一位國外電信分析師形容說,Millicom就像一株缺水的植物。這個巨大落差,如果僅僅聽信Millicom,而沒有深入的了解和發掘,是不可能知曉的。
就如國內的一些盡職調查,在訪談中,評估目標公司的投資價值時,核心競爭力是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一般都會提到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但是獲取核心競爭力的方法也只有通過訪談,比如,在訪談中,一個從事國際貿易的公司談到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時,提到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長期以來所積累的貿易往來關系,這是個很虛幻的東西,很難量化,確實也很難檢測,但是也存在一些支持性的證據,比如該公司的貿易往來情況,公司的貿易訂單量等。這就需要調查者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而不僅僅是記錄公司高層的訪談情況,在撰寫分析報告時,注上一句“以上來源于公司高層的訪談記錄”,這樣的調查只能說是流于形式。
2.不僅依賴目標公司提供的資料,而且要深入分析目標公司的基本經營環境
在中國移動并購案中,5月31日,Millicom提交給美國證監會的一份報告中,對其面臨的風險和困難進行了詳細的披露表述:“我們在世界的16個國家擁有移動電話牌照,我們運營的大部分國家市場是新興市場,因此面臨著比發展中國家市場更大的政治和經濟風險……其中一些國家正在遭受政治更迭和城市動蕩,比如斯里蘭卡和乍得,而且這些問題可能還將在未來繼續惡化和升級,因此我們面臨著在一些國家市場網絡可能中斷的風險,這將會影響我們運營的業績。”
這份報告是Millicom真實情況的寫照,若一開始,中國移動對其進行深入調查了解的話,很可能通過這份報告就能了解投資該公司要面臨的政治風險,而且若中國移動據此進行深入調查的話,會發現16個國家中,有5個國家還未正式與我國建交,所面臨的政治風險也是巨大的。
聯系國內其他一些盡職調查,在進行盈利預測和分析時,對銷售單價和銷售量的預測,過于依賴公司提供的數據,而未參考同行業的市場銷售情況,考察往年公司的銷售情況,觀察該公司的生產情況,市場知名度等來考量公司可行的銷售情況等,從而做出科學的預測。
3.訪談技術需要多元化,訪談結論相互印證
盡職調查的時間一般為20天至兩個月左右,內容包括與公司管理層、公司員工進行詳細交談,了解職工對公司并購的看法,熟悉有關企業的工作流程、核心技術等。有市場人士認為,Millicom是一家1993年上市、有十幾年上市經驗的公司,因此對投資者來說幾乎是“透明”的,一般的收購就是把CEO、CFO等叫在一起,雙方談一下就可以了,不進行現場盡職調查的現象在海外上市公司并購中是非常普遍的。同時由于Millicom的業務橫跨亞非拉16個國家,其中還有與中國沒有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現場盡職調查相當困難,所以一開始中國移動沒有表現出很謹慎。因此當并購方對并購對象當地的市場和運營狀況非常不了解的時候,現場盡職調查是必須的。中國移動就是通過深入的實地調查才得以清楚了解Millicom的真實情況。
一般認為盡職調查最重要的內容是訪談,記錄公司高層或公司職員對公司的看法等,但在中國,盡職調查時,對公司訪談我們做的僅僅是記錄,撰寫調查報告時也是標注上“根據某某訪談的結果”,這期間就會出現一個問題:談話內容都是可以信賴的嗎?有沒有夸大的,虛假的成分呢?在中國,似乎這個問題還未予以考慮,美國的一部電視劇《Lie to me》曾經一度很火爆,這個電視劇是一部斷案片,但是斷案的手法與眾不同,主要是一位精通人類面部表情變化的博士Dr Lightman根據與有關涉案人員的談話,判斷是否說謊,進而來偵測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在現實中,這可能也是虛幻的,我們不具有電視中專家的這個本領,但它確實也在提醒我們應該對訪談的內容加以整理、思考,看看就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訪談對象的回答或說法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可能會折射出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在對不同的訪談對象進行訪談時,對出現的不同的訪談情況,要加以對比,找出差異,研究出現該種情況的原因,而不能僅是訪談就了事。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中國移動因盡職調查終止對盧森堡電信運營商公司的收購引起了業界的極大關注。但是,中國移動在這次并購案中所進行的一系列盡職調查行動,正是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應有的認真謹慎的態度的體現。值得國內并購企業進行借鑒。與中國移動審慎、嚴謹的收購態度相比,國內其他企業在進行收購盡職調查時往往急功近利、急躁冒進。盡職調查不夠盡職,沒有深入地進行了解分析。企業在并購活動中,僅僅通過文字資料收集的數據和訪談的結論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是遠遠不夠的,應像中國移動那樣,進行實地考察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把盡職調查工作落到實處,保證收購目標的實現。
(二)政策建議
盡職調查作為公司并購前的重要一環,是并購決策正確的重要保障。為此,公司并購盡職調查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盡職調查應涉及并購目標公司的深層次問題,避免盡職調查流于形式。有關專家指出,例如要想了解企業的市場情況,一定要看其銷售的現場情況;甚至向運載貨物的司機了解情況,如要想知道其財務的真正狀況,需詢問普通員工的收入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從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達到對目標公司進行全面了解和調查的目的。
第二,在調查過程中,要保持必要的謹慎和懷疑,注意考察各環節的相關關系,不可孤立地看待問題。為增長盡職調查的準確度和可靠度,可借鑒財務審計測試程序與流程,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
當電視的普通服務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當數字化的出現使分發日益增加的視頻數據變得比較容易,當通過寬帶互聯網發送大量的數據為節目跨國界發送提供了新的途徑的時候,電視變革發生了。
對管理提出的挑戰
圖1表明電視正發生著根本性變化。這為管理者提出了一些重要問題,例如對內容施加控制。至今,在電視廣播中所允許的內容通常被國家管理機構管制,而且是相當嚴格的管制。例如“成年人”節目被限制在一定的時間,或者完全被禁止。但僅就內容而言,電信(包括移動電話)是很難被管制的。技術的融合將形成未來電視的復雜的基礎,因為這種融合把系統向前推進,這種系統傳送觀眾想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觀看的任何節目。
在許多國家關于版權、消費者保護和管理權限等問題地出現了爭論。例如歐盟建議“無界限電視”指令應當改為涵蓋廣播和“點播”電視節目(所謂“推”和“拉”服務)中內容管制的視聽媒體服務指令,不管節目是由什么方法傳送的。
頻譜分配是另一個被關注的問題。在2006年6月21-23日在德國美因茨舉行的“未來移動多媒體服務管制環境”ITU研討會上,與會者一致同意,移動電話將成為重要的廣播設備,為此需要解決頻譜分配問題。他們也指出,一些廣播公司希望有一套穩定的為移動電視確定的規章,而另一些公司則希望較少的管制。總的看來,折衷方案可能是“管制上的靈活性”。
挑戰是多方面的
在規劃未來時,除管理這樣一些基本問題之外,新的技術、服務和業務模式必須考慮到電視的所有其它方面。如圖2所示,它們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消費者熱情接受新服務
在這些因素中重要的最新事件是今年6-7月在德國舉辦的2006FIFA World Cup世界杯決賽。由于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錦標賽,因此許多公司都利用這一機會。電視機制造商生產特寬屏幕;廣播機構提供高清節目、在線更新資料和互聯網電視(IPTV);移動電話運營商發送動作視頻。德國電信通過IPTV和數字電視在向全世界幾十億觀眾廣播此次賽事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也首次播出了將實況節目發送給移動電話的服務。
看來這樣的新技術已被熱情地接受。例如在英國,BBC公司稱,僅在世界杯決賽的頭兩周期間,它就收到170多萬個申請,要求通過互聯網提供比賽的寬帶流。另有460萬觀眾使用BBC公司的交互數字電視。
一方面在整個電視界需要解決電視變革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預期,當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對這些革新將有更大規模的響應。
三種重要的開發IPTV電視
互聯網協議電視(IPTV)預計成為在人們如何收看電視節目方面革命性變化的基礎。這種廣播意味著,觀眾能在電視機或計算機屏幕上觀看他們無論何時選擇的節目。再者,人們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連接互聯網。IPTV將能傳送與人們在家中接收到的同樣的那些頻道。
IPTV是數字電視服務,它通過互聯網經由寬帶連接可由傳統廣播機、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或電信公司傳送。它是許多公司計劃通過下一代網絡(NGN)提供的“三合一”視頻、話音和數據服務的組成部分。世界上某一部分地區的廣播機構能很容易地將內容分發給另一個廣播機構。盡管可用于由傳統方式傳送的附加電視頻道的寬帶是有限的,但IPTV提供巨大分發能力的巨大可能性已經讓其成為國際電信聯盟考慮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亞太引領全球IPTV繁榮興旺
隨著寬帶互聯網覆蓋面的擴大,預計IPTV將迅速發展。據基地在美國的Infonetics Research公司在2006年5月發表的調查報告,IPTV設備的銷售額、服務收入和服務提供商在2004-2005年急速增長。預計IPTV設備在全球的銷售額到2009年可達61億美元,2005年僅為4億美元,到2009年IPTV用戶將達到5300萬戶。
In-Stat公司的產業分析人士講,大多數IPTV用戶將處在亞太地區。預計亞太市場從現在至2010年期間每年增長近80%,到2011年用戶將達到3900萬戶。但是,正如歐洲和美國的IPTV提供商一樣,為了實現這樣的增長,必須承諾提供在家中具有包括視頻、話音和數據服務的無縫集成的電視體驗,例如觀眾應當能從電視機向其朋友發送短信息服務(SMS),同時觀看足球比賽。
--隨時觀看節目
個人計算機和電視機之間的區別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計算機用戶已經熟悉從互聯網下載內容,雖然IPTV可以作為實況傳輸被傳送,但當前下載所記錄的內容是這一技術最盛行的使用方式。這稱作視頻點播(VOD),它使觀眾能下載電影和連續劇的片段,因而他們可以隨時觀看。例如在美國,數百個電視節目可以通過Apple Computer公司的數字多媒體播放機應用iTunes下載。人們不再受廣播機構的節目計劃表的限制,而是他們制定自己的節目計劃表。
--誰都想廣播自己創作的視頻內容
看來許多人也想創作自己的視頻內容。寬帶互聯網服務的速度越來越快,可使用性日益增強,其結果之一就是共享獨立(或個人)創作視頻的能力增強了,包括有新聞價值的重要事件的圖像。最近,Web網站發展起來了,包括Google、Yahoo和Microsoft公司運營Web網站。至今,最受歡迎的Web網站之一是基地在美國的YouTube。據該網站報道,它每天服務600萬個用戶(觀看7000萬個視頻),6萬個新的視頻片段下載到該站。所有這些都可以免費看到,其收入來源于廣告。
對這種內容的出處也很少限制。IPTV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用戶有可能接收從個人或從廣播公司跨國界提供的視頻,無論他們何時登錄其IPTV預訂網址。除提出的管理方面的挑戰之外,顯然這也將使廣播更具競爭性。需要建立新的業務模式,對依靠特許費收入的公共服務廣播機構也許尤其需要這樣做。隨著視頻點播使產業發生變化,廣播機構需要考慮向傳送其服務的其它途徑擴展。
過多的在線視頻內容也可能給一些公司提供機會。傳統廣播機構通過運用與其觀眾一起制定的規章,也許能發揮作為值得信賴的電視端口的作用。
--ITU支持IPTV標準化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實現IPTV的標準化。如果要提供良好的質量和增值服務(例如視頻點播),標準化是絕對必要的。當前,許多組織都在為IPTV制訂不同的標準,這可能使市場分割。在由ITU的Standardization Sector(ITU-T)于2006年4月主辦的一次公開會議上,來自涉及信息與通信技術(ICT)方面的一些公司的120多位與會者一致同意,ITU最適合處理標準化工作,并同意為此應成立一個專門工作組。這個IPTV專門工作組(FG IPTV)于2006年7月10-14日在日內瓦舉行了首次會議。
考慮到ITU范圍內和其它標準制訂組織及論壇現有的工作,FG IPTV的任務是,協調和促進全球IPTV標準的開發。這次會議考慮了3100多份文件,來自全世界重要ICT公司的150多位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初步列出了IPTV的標準化技術條件,該條件獲得會議的一致通過。由FG IPTV建立的36個工作組,其任務是研究包括體系結構和技術條件、服務質量(QOS)和性能、服務安全和內容保護、IPTV網絡控制、終端系統和可互操作性、中間件、應用和內容平臺在內的IPTV問題。
總的目的是協調國際標準化工作。為此,由專門工作組發表了聯絡聲明,并寄給其它標準制訂團體。
FG IPTV由Nortel Notworks公司的Ghassem Koleyni任組長。第二次會議于2006年10月16-2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ITU-T在10月12-13日主持召開了研討會。
--面臨的挑戰
主要廣播機構通過IPTV將提供什么呢?內容問題是一個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如何保護版權?用戶能在任何時候下載要觀看的內容嗎?怎樣在看到“成年人”內容時施加限制?由誰施加限制呢?這些問題都必須解決,但無疑的是,IPTV是未來的浪潮,它可能沖掉我們看電視的陳舊習慣。
移動電視
人們不再需要坐在屋子里看電視了,如果有無線互聯網接入,無論在何處都可以用膝上型電腦接收IPTV。在一些國家,可以通過普遍存在的移動電話收看電視。ITU估計,現在全球20多億人擁有移動電話,其中約40%在亞洲。能用來傳輸電視的移動寬帶接入互聯網覆蓋的用戶數越來越多。新的有電視功能的移動裝置也在開發。
移動電視方面的先鋒是韓國,2005年7月開始試驗,現在已推出地面和衛星商用服務。據說,免費廣播移動電視頻道的用戶數已經超過100萬。日本也于2006年3月開始提供免費廣播服務。中國和印度已接受DMB標準。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正在進行基于DVB-H的移動電視試驗。產業分析人士預測,亞太地區將引領全球移動電視的發展,到2011年將擁有9500萬移動電視用戶,占全球總計2.1億移動電視用戶的45.2%。
美國是移動電話的早期接受者。據Siemens公司2005年11月對全世界8個國家的5000多個移動電話用戶進行的“LifeWorks”調查,只有11%的用戶用其電話接收先進的娛樂服務。但在美國人中,對更多的特性有相當的需求,包括53%的回答者對移動電視表示感興趣。
在歐洲,主要是西歐,3G手機移動電視已開始大規模商業化。據Informa Group公司調查,能顯示視頻信息的3G手機在全西歐市場已成為主流產品。移動網絡運營商在90年資數十億歐元構建能傳輸視頻的網絡,現在市場正準備對他們的投資予以回報。在英國、意大利、法國等已推出許多移動電視頻道。
在英國、法國、芬蘭和西班牙等歐洲4國進行的基于DVB-H的廣播移動電視試驗的結果表明,消費者對移動電視服務有高水平的需求,同時對未來商用移動電視服務的業務模式也顯示出重要的指導意義。這4國進行的試驗顯示,平均72.25%的參加試驗者對移動電視服務給予積極的肯定;60%表示愿意為移動電視服務支付。當然,各國的情況也不盡相同。例如英國參加試驗者的76%表示愿意為移動電視支付,而芬蘭僅為41%。
這4國的試驗提供了使用這一服務的某些令人感興趣的數據,尤其提供了關于在何時何地收看移動電視最多的一些數據(見表)。
從各國來看,服務的峰值時間是不同的:西班牙是下午7~8點;法國在一天中有三個峰值時間;英國是早晨/早餐時間和晚上早些時候。讓試驗組織者感到驚奇的一個發現是,很大程度上是在家中使用這一服務。在西班牙,由Feldfonica公司進行的試驗顯示,48%的參加試驗者在家中收看;在英國,由Araira公司和OZ公司進行的試驗顯示,36%的參加試驗者主要在家中收看。
在英國,83%的參加試驗者對這一服務感到滿意;72%表示在12個月內購買這一服務。在法國,68%的參加試驗者說,愿意為移動電視服務支付,西班牙為55%。近75%的西班牙參加試驗者建議向朋友和家庭推薦這一服務。
--技術標準的選擇
據ITU的統計,從2004-2005年,IMT-2000(也稱作第3代移動通信網絡)的全球用戶數翻了一番,即從1.34億上升到2.69億,87個國家和經濟實體建起了3G網絡。但3G服務的購買還是零星的,運營商們正在尋找吸引消費者從2G升級的“殺手應用”。許多公司預期,移動電視將發揮這樣的作用。
一些移動電話服務提供商已經在通過現有的3G網絡提供電視服務。這得益于最近的一些升級,例如HSDPA和EV-DO,這使數據傳輸速度提高一部以上。但是,3G使用許多帶寬;而且3G是“一對一”的連接,如果一些人決定同一個時間看電視,可能有技術上的困難。不過,技術仍在發展。美國IP Wireless公司最近宣布開發了一種技術--TDtv,與現有的單播3G不同,TDtv是一種多播技術,可以向無限用戶傳送多達17個電視頻道。這一技術能提供以3G頻譜運行的解決方案,同時提供與廣播技術同樣的性能。某些移動運營商將使用TDtv技術進行試驗。
在韓國,最受到支接的移動電視標準是該國開發的數字多媒體廣播(DMB)。DMB在韓國取得了成功,并正向亞洲和歐洲擴散。除亞洲一些國家接受DMB標準之外,歐洲電信標準協會也批準DMB標準用于歐洲移動多媒體內容和服務的傳送。歐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已經或準備進行DMB試驗。
DVB-H標準被歐洲電信標準協會批準為歐洲移動電視標準,全歐洲、北美和亞太部分國家已經或正在進行DVB-H試驗。DVB-H比3G使用的帶寬少,基礎設備也比3G便宜,但它不同于3G傳輸所支持的雙向視頻流,而是向移動電話提供單向廣播電視。歐洲首個DVB-H商用移動電視服務已于2006年4月由3 Italia公司率先推出,據報道,已覆蓋意大利65%的人口。芬蘭也計劃在2006年底前正式開播DVB-H移動電視,并已發放許可證。
美國Qualcomm公司開發的Media FLO技術在北美市場比較盛行,它是與DVB-H相似的手持移動電視技術。Qualcomm公司計劃2007年在美國部署采用MediaFLO技術的移動電視服務,并試圖進入歐洲市場。
據Informa Telecoms Media公司預測,到2011年底,全球使用中的廣播移動電視手機將達1.2012億部。其中61%(即7345萬部手機)采用DVB-H標準;MediaFLO系統將有1457萬部手機,占1.2億部的12%;DMB-T系統將有1001萬部手機,占8.3%。Informa公司的調研報告預計,“直到2008年,世界廣播接收裝置市場由DMB-S和DMB-T裝置占優勢,之后將由DVB-H手機占優勢”。
--創立成功的業務模式
無論采用什么技術,對于移動電視起飛來說,必須創立成功的業務模式。一個中心因素是:客戶對通過其移動裝置為實況電視付費的一般愿望達到什么程度。用戶買得起是重要的,移動電話服務的價格已不像寬帶互聯網接入價格那么迅速下降。ITU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03-2005年期間,全球寬帶接入的平均價格下降42%,而移動服務下降23%。另一個障礙是新的手機電話或用戶接收移動電話所需要的其它裝置的費用。
迄今,由移動電話運營商進行的試驗表明,作為訂購費每月10歐元是可以接受的。這可能為可以不再依賴話音呼叫作為主要收入源的那些3G網絡擁有者提供新的收入流。但是,只有他們吸引足夠的客戶,才將有那種新的收入流。為此,一些移動電話公司可以采用“Walled Garden”方法,即通過與特殊的內容制作商簽訂獨家協議,這可以將他們自己在市場上區分開來。這與某些電視廣播機構提供免費廣播節目以盡可能獲得廣泛受眾的目的是相沖突的。
無論選擇什么業務策略,決定性的要素是能提供消費者將保持為之付費的移動電視內容。
--內容為王
在手持的小型屏幕上收看什么內容才使用戶滿意呢?一些試驗項目已經證明,新聞、體育賽事和家庭連續劇是最受歡迎的,但平常的電視內容不一定適合移動電視:在看足球比賽時,不是特寫鏡頭就很難看清球,移動中的人們可能不想花費幾分鐘以上的時間看電視。這意味著,必須開發專門設計的或重新編輯的內容。例如MTV Networks公司為移動電視開發節目內容,主要是廣播節目和兩分鐘的戲劇片段。
傳統上,電視廣播的內容屬于國家級管理,符合文化標準和有關問題(例如版權)的法。但在移動電視的情況下,也許由于不再考慮國界以及電信較少干預的原因,我們除了要考慮各種不同技術如何分享市場這個問題之外,還應該考慮對移動電視內容的管理這個尚未解決的問題。移動電視仍處在發源的初始階段。
高清電視
當John Logie Baird在1925年進行世界首次電視廣播時,其機械式電視機提供的模糊畫面只有30線。該系統以陰極射線管(CRT)為基礎,此后很快被Baird的能提供有幾百線畫面的裝置所取代,現在在新的數字時代,在高清電視(HDTV)上已開始提供1000線以上的畫面。
高清電視畫面極其清晰,使觀眾幾乎能看到像真人真物一樣的圖像。數字廣播能將極大量的數據通過有線、衛星或地面傳輸發送到用戶的電視機,從而獲得這樣的效果。得到這樣的效果需要認真注意技術特性和標準化。CBS Television公司負責技術的高級副總裁兼ITU Radiocommurucation Sector(ITU-R)的第6研究組組長Joseph A.Flaherty解釋說,人們看的是電視,而不是技術。但是,不能低估技術工具的重要性,要考慮到,每幅畫面的每個像素在到達觀眾的過程中必須經這種復雜的技術。
--ITU支持數字的開發
ITU在1974年開始關注HDTV,目的是促進影院質量的圖像的開發。隨著數字廣播的擴散,HDTV也在起飛,ITU-R的第6研究組現在負責這方面的工作。由ITU組織的于2006年5-6月在日內瓦召開的Regional Radiocommurucation Conference會議促成了100多個國家關于地面數字廣播計劃的確立。
批準世界上唯一的數字HDTV制作標準--ITU-R Recommendation BT.709也對改變電視景況盡了一份力。這一標準涵蓋HDTV節目內容的制作和節目在國際間的交流。因為這一標準提供關于HDTV如何拍成電影而后放映的一組技術參數,所以設備和內容可以跨國界使用。這一標準的最新版本BT.709-5將HDTV定義為具有1080有源線和16:9寬高比。
另兩個ITU標準預計會增強廣播業者和消費者的HDTV的體驗。一個是先進的視頻編碼H.264,也稱作MPEG-4 pt.10/AVC,它已經被采用在許多大型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中。另一個重要的標準是ITU-T Relommendation G.993.2,于2006年初公布,用于甚高比特率數字用戶線2(VDSL2)。這將使電信運營商能通過使用標準的銅電話電纜傳送高達100Mbit/s的上行流和下行流(比ADSL提高10倍),因而可與有線和衛星服務提供商競爭。這意味著,能提供多套“三合一”服務,包括高清電視和視頻點播(VOD)。
--HDTV開始起飛
在小型屏幕上觀看標準電視(SDTV)能使觀眾感到滿意,因為低分辨率與小型圖像相匹配。但是,隨著大屏幕電視機的推出,標清電視開始顯示出它的局限性,而高質量的HDTV由于其高清晰度則顯示出對這種新電視機巨大圖像的適應性。
在能獲得服務的地區,例如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等,接受HDTV服務的人群比較穩定。在比利時制作公司Alfacam于2004年1月開播首個泛歐高清電視頻道--Euro1080之后,歐洲對HDTV的興趣大增。尤其是2006年FIFA World Cup世界杯決賽將歐洲高清電視的發展推向了,據統計,歐洲10多個國家的20多家公司在2005-2007年期間開播高清電視。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北歐一些國家已經在世界杯前推出HDTV服務,到2006年6月初,歐洲通過衛星已開20多個HDTV頻道。據Euroconsult研究公司預測,到2015年,歐洲將有479個HDTV頻道;西歐的9200萬家庭擁有HDTV電視機,滲透率達到54%。歐洲高清電視市場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新的電視機和機頂盒上使用“HD Ready”Logos標志。歐廣聯(EBU)技術部門負責人Philp Laven講,“這些Logos標志減輕消費者分辨不清的困惑,更為重要的是,使他們增強了購買HDTV產品的信心。”
美國是全球高清電視發展領先的國家。據報道,到2006年5月底,由美國4家衛星運營商的21顆衛星向有線和DTH用戶傳送的全國和地方高清電視頻道分別增加到60多個和近200個。到2006年5月初,DirecTV公司的HDTV服務擴展到26個市場,用戶總計達1539萬戶,約占美國電視家庭的14%;EchoStar公司的HDTV服務擴展到24個市場,用戶總計達到1226萬戶,約占美國電視家庭的11%。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稱,今年底前必須停止地面模擬電視廣播。Morgan Stanley估計,到今年底,美國近26%的家庭將擁有HDTV電視機。該公司預計,到2010年,2/3的家庭將擁有高清電視機。
在亞太地區,預計韓國在2010年100%的地面電視廣播將是高清電視。日本對HDTV的研究起始于40年前。研究工作于1964年在日本公共廣播機構NHK的實驗室開始,NHK在1969年演示了世界上第一個HDTV系統。70年代初,其用于模擬HDTV的MUSE壓縮與傳輸系統面世,現在繼續在NHK的一個衛星頻道中使用。日本的地面數字HDTV廣播于2003年12月開始,到2005年初,約有300多萬家庭收看地面、衛星或有線數字HDTV節目。幾年來,日本一直在研究超高清(SHV)電視,并取得了大的進展,現已走出實驗室階段,預計2025開始SHV廣播。中國2006年也開播了一個HDTV頻道,并宣布2008年北京奧運會全部以高清廣播。預計亞太地區將借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機,掀起HDTV新的發展浪潮。
--確保服務質量
高清電視要真正起飛,仍然必須克服一些挑戰。例如Philip Laren講,當同一個HDTV內容由不同的廣播機構發送時,用戶會覺察到畫面質量的差別。有些服務具有盡可能好的技術質量,而另一些服務卻做不到。他解釋說,“差別似乎是由于各種服務使用的數據率造成的:有些廣播機構決定以20Mbit/s運營它們的HDTV服務,以便保證良好的結果,而另一些廣播機構似乎以那種數據率的一半運營。”
如果收到不怎么完好的圖像,消費者投資HDTV的積極性可能受挫。Laven講,“推出HDTV服務的廣播機構可能對以相對低的數據率運營其服務感興趣,因為可節省錢和帶寬,但消費者期望HDTV服務具有極好的質量。如果消費者的期望得不到滿足,他們將不會熱心地向其朋友推介HDTV,從而接受HDTV將被延遲。”
--下一代設備的開發
如果想記錄HDTV內容或購買預錄在光盤上的電影,怎么辦呢?這需要建立新格式,現在有兩個競爭的格式:Blue Ray和HD-DVD。Sany公司是Blue-Ray光盤和播放機開發的先鋒,使用藍激光記錄數據。光盤存儲容量是25GB或50GB。HD-DVD系統由Toshiba公司開發,每個光盤的存儲容量為25GB或30GB。制造商和電影制版廠也被分成兩個陣營,哪個陣營將獲勝尚需等等看。如果IPTV服務成為普遍可收看的,能進行視頻點播,也可能兩個陣營誰也不會獲勝,因為不需要任何光盤存儲電視節目。
HDTV不僅提供較好的畫面,也提供較好的聲音。大多數標準的電視廣播使用雙聲道主體聲,但HDTV支持5.1聲道數字聲音,類似于在電影院體驗的音質。為了感受充分的效果,需要安裝“家庭影院”音頻系統,那是在購買新電視機后增加的另一筆開銷。不過,看來用戶想在炫耀HDTV逼真圖像的新的大屏幕上觀看節目。隨著HDTV的發展,觀眾是否愿意再為“環繞聲”支付,這需要制造技術和節目制作相互支持。
迎接挑戰抓住機遇
電視的變革是不可逆轉的潮流。IPTV電視、移動電視和高清電視等新服務是電視變革的產物。無疑,變革必然對電視產業整個價值鏈在提出挑戰的同時,也為其帶來機遇。為迎接挑戰,抓住機遇,應做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顯然,IPTV和移動電視正處在其發展的幼年期;高清電視盡管出現較早一些,但總體來看也處在發展的青年期。技術、內容、應用、業務模式、市場、管理等諸多方面仍然處在探索發展的過程中。因此,我們應不斷了解和分析研究各方面的變化,認清發展趨勢,跟上發展的新形勢。
一些日常的水果、蔬菜有清肺利肺作用,單獨選擇或者搭配蜂蜜食用,能夠防止咳嗽的發生,使你的肺部更健康。作用最好的蔬菜水果有以下幾種。
1.柚子:性味甘、寒。功能下氣,化痰,止咳,益肺。不過由于柚子性寒,所以也不能過量食用。吃2到3塊即可。
2.金橘:性味甘酸、平溫、無毒。入肺、胃經。甘甜潤肺,開胃健食,止渴生津。橘子都有此功效,不過最有益身體的是水果攤上售的小金橘,完全應該把它納入自己的日常水果單中。
3.白蘿卜:它能消痰止咳,治肺癆吐血。有“治咳嗽失音,咽喉諸痛”的功能。性味辛甘、涼,入肺、胃經。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維生素C、萊菔甙等。
4.蓮藕:入肺、心、脾經。熟蓮藕性味甘、溫、無毒。食用熟的蓮藕可以補心生血,健胃開脾,滋養強壯,蓮藕湯利小便,清熱潤肺。平時可以用豬瘦肉或者豬骨頭和蓮藕再加入適量綠豆一起煲湯喝。
蜂蜜性味甘、平,入脾、肺、大腸經,功能補中,潤燥,解毒,常用于治療肺燥咳嗽。以上蔬果用蜂蜜調配食用,或每天清晨起床的時候,用溫水沖開1到2調羹蜂蜜空腹飲用,潤肺效果很好。(L)
手機耳機并不安全
英國消費者協會日前公布的一項實驗表明,打手機時使用耳機通話所受到的輻射是不用耳機時的三倍。使用耳機非但起不到保護作用,反而會加劇對人體的輻射。這項實驗顯示,使用手機時,耳機線無形中起到了天線的作用,它將無線電波集中到通話者的大腦部位,使人產生頭痛、短時喪失記憶和無法睡眠等問題。
目前,在英國大約有2500萬人擁有手機。其中不少人有耳機。這不僅是因為使用耳機的人認為耳機方便,而且還因為他們認為耳機通話更安全。
英國移動電話行業的專家對這項實驗方法的正確性表示質疑。據悉,英國政府最近將出臺有關手機輻射安全性的獨立調查報告。(L)
別用黑色塑料袋裝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和塑料袋打交道。市面上用來裝食品的塑料袋有的由聚乙烯制成,是無毒的,而一些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塑料袋則是有毒的,千萬不能用來裝食品。
鑒別塑料袋有無毒性的方法:手觸及顏色檢測法:無毒的呈乳白色或無色透明,手摸有感,表面似蠟樣感;有毒的顏色混濁或呈黃、紅、黑色,手感發黏。抖動檢測法:抓住塑料袋用力抖一下,聲音清脆的無毒;聲音悶澀的有毒。火燒檢測法:無毒的易燃,火焰尖端呈黃色,局部呈青色,燃燒時像蠟燭一樣滴落,有石蠟味;有毒的不易燃,離火即熄,火焰尖端呈黃色,底部呈綠色,軟化能拉成絲狀。
據悉,有顏色的塑料袋九成不合格,不能用來裝食物,特別是黑色的塑料袋則更危險。(C)
女性應該慎用高錳酸鉀
每天用高錳酸鉀對水沖洗下身是不少女性睡覺前的“功課”。作為一種強氧化劑,高錳酸鉀有較好的殺菌作用,可用于皮膚病、足癬、創傷清洗、水果食物消毒等。在婦科方面多用于陰道沖洗及坐浴,可預防泌尿系統感染,治療外陰炎、前列腺炎、陰道炎等。其使用方便、療效確切,因而深受廣大女性青睞,但是若不了解其適應證而隨意濫用,可能會適得其反。
在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存在著大量的陰道桿菌,它們能將細胞中貯存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陰道內形成一種酸性環境而不利于各種致病菌的生長繁殖。若頻繁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就會將大量的陰道桿菌殺滅,陰道內酸度改變,自御防線遭到破壞,致病菌就會乘虛而入引起婦科疾病。因此,隨意濫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陰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Y)
消除疲倦五怪招
春夏之時,人們最易感到疲倦、沒有精神。要消除疲倦,可使用五大怪招:
一、怪吃
1.吃姜。生姜的辣味能使身體從內部生熱,增強免疫功能。無論是制成蜜餞的姜,還是生姜,都有解毒、提神和消除疲倦的作用。
2.吃甜菜。經常感到疲倦的人多數血液中缺鐵。胡蘿卜和甜菜一類的蔬菜不僅富含鐵,而且易于被身體吸收。
3.吃蘑菇代替曬太陽。吃200克蘑菇對身體產生的影響等于曬兩天太陽。蘑菇富含維生素D,經常食用蘑菇,可起到消除疲倦的作用。
二、怪喝
喝熱牛奶加薄荷糖。在熱牛奶中放上一塊薄荷糖,有助于血液循環。牛奶富含鈣質,人感到疲倦時,喝一杯加了薄荷糖的熱牛奶,頓時精神振奮,精力集中。
三、怪笑
放聲大笑能帶動身體80多塊肌肉活動,并釋放感到幸福的激素。大笑一分鐘所產生的效果相當于45分鐘的放松鍛煉。
四、怪動
不時地將兩手手指交叉在一起互相摩擦,直到手心發熱。手掌的經絡得到刺激,疲倦得到消除,精神隨之振作,可以精力集中地投入工作。
1、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
技術標準正式公布
中國人民銀行12月14日宣布,為引導和規范我國金融移動支付業務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和有效配置,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技術標準。該標準涵蓋了應用基礎、安全保障、設備、支付應用、聯網通用5大類35項標準,從產品形態、業務模式、聯網通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明確了系統化的技術要求,覆蓋中國金融移動支付各個環節的基礎要素、安全要求和實現方案,確立了以“聯網通用、安全可信”為目標的技術體系架構。銀聯主導的13.56MHz標準基本確立。
2、中國分配充足頻譜資源
給TD-LTE
在10月14日召開的“TD-LTE技術與頻譜研討會”上,中國政府首次正式公布了中國2.6GHz頻譜的規劃方案,2.6GHz頻段的2500~2690MHz全部劃歸TDD頻譜。中國移動稱此舉表明中國發展TD-LTE技術的決心,公司預計2013年啟動100城市設備采購和網絡建設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9月10日在北京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要加快推動4G網絡建設,發牌時間可能還要一年多時間。
3、 寬帶科技發展“十二五”
規劃
科技部9月18日公布了國家寬帶網絡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規劃提出,完成一批關鍵技術、設備和系統,支持用戶獨享100M帶寬,直接形成1000億元以上的規模產業,初步建立2個公共技術創新試驗平臺,形成10個左右的示范和試驗應用。
4、2012中國國際信息通信
展覽會舉辦
2012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9月18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展。與往屆不同,本屆國際信息通信展的主題是“智變中的ICT產業”,關注產業的變革和轉型。如同五大設備商2012年上半年慘淡的業績一樣,今年的北京通信展的現場與往年相比也有那么一點點“冷”的感覺。包括高通、三星、諾基亞西門子、HTC、索尼移動在內的主流通信公司均取消了今年的參展計劃,而在往年,它們都是北京通信展中不可或缺的主角。除了三大運營商外,也唯有愛立信、華為和中興的展臺仍然保持著往年一樣的參展規模,其他的參展商更多的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
2012年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于6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這是該展會第一次移師至上海,TD-LTE成本次大會關注焦點。
5、電信業領域將向民
資開放
6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民營資本進入電信業的8個重點領域,并鼓勵民間資本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積極拓寬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和參與范圍。其中包括鼓勵民資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
6、發改委6億元支持物聯網
專項 重點投向核心技術
產品研發
6月5日舉行的“2012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上傳出消息,發改委物聯網專項投資規模有望達到6億元,重點投向核心技術產品研發、應用示范工程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不久前,發改委《關于組織實施2012年物聯網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專項的通知》,表示依托十大國家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著力突破制約我國物聯網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物聯網規模化發展提供有效的產業支撐。這也成為繼財政部、工信部聯合啟動的“物聯網發展專項”之后,又一個針對物聯網領域的重量級國家專項投入。
7、我國TD-LTE標準入選4G
國際標準
1月18日下午5時,國際電信聯盟在2012年無線電通信全會全體會議上,正式審議通過將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技術規范確立為IMT-Advanced(俗稱“4G”)國際標準,我國主導制定的TD-LTE-Advanced同時成為IMT-Advanced國際標準。
8、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
地區(城市)名單確定
國務院辦公廳1月確定了三網融合第二批試點地區和城市,2個直轄市、22個省會城市、18個普通城市榜上有名。加上2010年首批上榜的12個,至此,三網融合試點已覆蓋全國54個城市(地區)。
籌備近兩年的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簡稱“國網”)幾經波折后,終于在10月25日由國務院正式批準組建方案。盡管方案的獲批令人振奮,但三網融合中“廣電系”與“電信系”間的較量并未結束,而選擇先掛牌后整合的國網自身也面臨著不小的整合難題。
1、國內3G用戶數突破2億,
實現3年完成2.4億目標
12月25日,工信部公布2012年11月通信業運行狀況,截至11月底,我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1.04億戶。其中,3G用戶凈增9206.2萬戶,達到2.20億戶,移動用戶滲透率由上年末的13%提升至20%,我國成為全球3G用戶量第二的國家。從全國3G用戶格局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分別以8242.9萬戶、7332.4萬戶、6585萬戶占據3G用戶市場的37%、33%、30%,改變了2G時代中國移動的霸主地位,“三足鼎立”的態勢基本明確。但整體手機用戶增長實際上已為多年來的低谷。這顯示,三大運營商十幾年來靠普及用戶來實現增長的“人口紅利”模式已開始陷入危機。
根據Total Telecom的2012年《全球通信運營商100強排行榜》,中國移動為全球利潤最多的運營商,同時也是收入第四高的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收入規模上都進入了全球前15位。
2、三大運營商攜號轉網的
進程大幅放緩
據工信部2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11月天津、海南兩地啟動手機攜號轉網試點工作以來,國內成功轉網用戶僅58260個,占申請用戶數的37%左右。6月底,我國已攜號轉網成功的用戶累計達到6.4654萬戶。
電信管理局12月的一則年終統計報告指出,天津、海南移動用戶號碼網間攜帶試驗取得積極進展,已有約7萬用戶成功實現轉網。可見在2012年下半年,攜號轉網的進程大幅放緩。
3、TD-LTE擴大規模試驗啟動
2012年初開始,中國移動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廈門、青島、天津、沈陽10城市率先啟動TD-LTE擴大規模試驗,并新增寧波、成都、福州等3城市為海峽兩岸無線合作城市。
4月初,浙江移動在杭州市率先開放TD-LTE試驗網讓公眾體驗,搭乘杭州B1公交車的用戶可使用現有手機接入到TD-LTE網絡。5月16日,在深圳最高的京基100大樓,中國移動啟動了深圳4G客戶測試體驗儀式,并在KKMALL開設了4G體驗區。5月17日,中國移動在深圳、廣州、廈門等多個城市啟動TD-LTE試商用。11月25日,杭州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試運營,同時全程覆蓋了TD-LTE的4G網絡,最高速率超過40Mbps,這在全球尚屬首次。
7月,中國移動啟動了TD-LTE擴大規模試驗網建設,通過新建和升級的方式,在上海等7個城市建設超過2萬個TD-LTE基站。
12月18日,中國移動通過LTE TDD/FDD融合組網的方式在香港正式啟用TD-LTE商用網絡。這是香港地區的第一個TD-LTE網絡,也是全球首個TD-LTE/LTE FDD融合網絡,其將成為中國內地TD-LTE快速發展的借鑒,這也意味著我國正式拉開4G時代的序幕。
4、新版微信打監管“
球”顛覆運營商計費模式
7月19日,微信iOS推出了4.2版,其中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增加了視頻/語音通話功能。在微信2.0版本推出時,業界就曾以文字信息和語音短信對運營商傳統短信與彩信業務造成沖擊展開討論。一年之后的這次悄悄升級,則令運營商內部陷入激烈爭論。微信的語音、視頻、圖片、文本等功能對電信運營商的傳統業務幾乎實現了全替代。
12月上旬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公開“點名”騰訊OTT業務挑戰運營商后,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也坦言:“微信確實給運營商業務帶來嚴峻挑戰。”微信,作為即時通信工具的代表,已經對傳統的短信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且在2013年1月預計將超過3億用戶,被稱作“國內第二大運營商”。
5、三大運營商啟動新一輪
人事調整
4月,中國電信啟動大規模省公司副總經理及總部部門副總競聘,以進一步強化中高層管理隊伍。考試分筆試和復試,共有近300人報名參加,報考人員要求在45歲以下。中國聯通同時進行了新一輪總部部門負責人更換,涉及多個重要部門。中國移動方面,省公司主要負責人在一個地方的任職將不超過兩個任期(六年),重點領域和重要崗位的工作人員更要加大輪崗交流力度。
6、浙江聯通“隨意打”被
叫停
3月20日,浙江聯通率先推出全省“隨意打”疊加包產品,除預付費用戶,其他用戶只需繳納月費3元,本地撥打浙江聯通固話和手機用戶全部免費。廣西、湖南、蘭州等地的聯通公司隨后相繼推出“隨意打”業務。但很快,浙江聯通“隨意打”業務被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叫停。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4月25日作出回應,他認為該業務涉及違反了網內、網外差別定價的原則。
然而,截至6月底仍有約25個聯通省市公司推出類似業務。中國移動有少量地方公司跟進,中國電信也在個別省市加入戰局。
1、互聯網企業集體進軍手
機市場 圈地運動爆發
5月中旬,奇虎360、百度、網易等多家互聯網大佬集體對外高調宣布進軍手機市場,再加上此前的阿里巴巴、盛大以及小米科技,互聯網手機高調的圈地運動驟然爆發。5月14日,360的周鴻祎和小米科技的黎萬強幾乎在同一時間召集部分媒體,一個是高調宣布進入手機領域,一個則是為第二天推出1499元的青春版小米預熱,巧合的是,360手機的預計售價也為1499元。5月15日,小米的青春版手機正式發售后,百度隨即聯合長虹、富士康以及中國聯通召開盛大的手機會,企圖以 “強強”搭配獲取優勢,且售價僅為899元,這個價格比其半年前與戴爾合作的第一款搭載百度云系統手機的2999元的定價少了一半多。5月16日,盛大手機Bambook Phone即將面世、網易丁磊一邊養豬一邊賣手機的新聞也見諸報端。
2、微軟推出Windows Phone 8
操作系統
6月20日,2012年微軟開發者大會于美國舊金山舉行,微軟在會上了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統。它與Win8使用同樣內核,支持雙核處理器以及多種屏幕分辨率等。
9月5日,諾基亞聯合微軟在微軟紐約總部正式了Windows Phone 8新機Lumia 920及Lumia 820。作為諾基亞Windows Phone手機的最新旗艦,Lumia 920這款手機加入了強大的功能,包括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統、雙核處理器、4.5英寸PureMotion HD+顯示屏,以及配備了PureView的870萬像素攝像頭,其他還包括32GB的內部儲存空間、2000mAh電池、1080p全高清視頻拍攝、1GB RAM和高靈敏度觸控屏、無線充電、城市萬花筒等功能。
搭載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統的數款手機于10月30日,11月起陸續上市,這也是WP8系統手機的正式亮相。除了諾基亞外,三星、HTC的WP8手機也被重點推薦。同時,華為等國內廠商也在積極籌備WP8平臺的機型。
3、電信設備商紛紛裁員自救
2012年全球電信設備商業績哀鴻一片,原因歸結為全球經濟不景氣導致電信運營商大幅縮減了投資。業績欠佳也使得電信設備商不得不裁員自救。但值得關注的是,從7月24日華為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業績數據來看,銷售收入同比有小幅上漲,不過營業利潤同樣呈現下滑趨勢。在整體銷售收入上,華為已經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首位。
中興通訊三季度凈利潤虧損近20億元,同比下滑逾700%;公司預計行業困難時期還將持續一至兩年。對此,中興通訊管理層集體降薪,稱要抱團共渡難關。
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大中國區8月正式發出裁員通知,削減客戶運營、產品及職能部門約320個崗位。
8月13日,摩托羅拉移動宣布在全球范圍裁員4000人,預計在中國裁掉1000人,主要涉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天津五大區。摩托羅拉移動宣布將裁員20%,并關閉全球94個辦事處中的1/3,國內的南京摩托羅拉研發中心將被整體關閉。
10月,為了處理非核心資產,諾基亞計劃出售位于芬蘭埃斯波的總部。而6月份,諾基亞宣布在2013年底前全球裁員1萬人,關閉三座工廠,又決定將旗下奢侈品牌Vertu出售。
12月,LG電子在中國的手機業務開始裁員,各省辦事處只留一兩人留守,LG手機準備從4G開始重新布局。同時,戴爾已經做出艱難的決定,在全球范圍內退出智能手機業務。
4、iPhone 5 蘋果正走
下神壇
9月12日,蘋果公司正式iPhone 5、iPod touch及nano三款重要新品。iPhone 5包括800萬像素背照式攝像頭、A6處理器以及全新的數據線接口。iPhone 5支持4G LTE網絡,據蘋果官方宣稱,A6處理器的速度和圖形處理速度都是A5的2倍,同時處理器尺寸縮小了22%。電池方面,iPhone 5具備8小時3G通話、8小時LTE網絡瀏覽、10小時Wi-Fi瀏覽、10小時視頻播放的性能,標稱待機時間可達225小時。
12月24日,蘋果iPhone 5在中國大陸正式發售,起售價為5288元,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定制合約版同期發售。但與此前幾代iPhone上市的火爆場面相比,iPhone 5的上市可謂“冷清”,失去喬布斯以后的蘋果正在走下神壇。
5、華為、中興否認美國國
會調查報告指控
經過長達一年的調查后,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得出結論,認定聯邦政府應該對兩家中國科技公司試圖進入美國市場的意圖“持懷疑態度”,要求政府機構免購其設備,因為它們可能為中國的間諜活動以及網絡竊取提供幫助,從而帶來巨大風險。
華為回應美國國會10月8日的針對其與中興的調查報告稱,報告充斥大量謠言與猜測,缺乏事實根據,指控子虛烏有。華為不得不懷疑,報告的唯一目的在于阻礙競爭,阻撓中國信息通訊技術公司進入美國市場。中興通訊亦作出回應,表示中興在配合美國國會調查中,已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標準,其產品設備不會對美國市場造成任何安全威脅。
9月13日,華為、中興派兩位高管出席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對國會議員在國家安全、數字安全方面的擔憂給予解釋,這是歷史上首次中國企業負責人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為自身企業辯解。
6、三星侵犯蘋果專利被判
賠償10億美元
8月25日,美國加州圣何塞法院就蘋果訴三星專利侵權一案做出判決:三星故意侵犯蘋果公司多項專利,應向蘋果付10.51億美元損失補償,而蘋果未侵犯三星公司任何專利。這次判決導致蘋果在智能手機市場的進一步壟斷。11月23日在向加州北區地方法院提起的訴訟中,三星將蘋果第四代iPad、iPad mini和第五代iPod touch三款設備加入到了已有的訴訟當中。三星聲稱:”三款設備和已在訴訟中的iPod touch與iPad擁有相同被指控的功能。”
同時,蘋果還將專利戰矛頭對準了HTC和摩托羅拉公司。諾基亞和RIM公司也因為專利糾紛而對簿公堂。
7、三星成全球最大手機廠商
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稱,2012年第一季度,三星手機出貨量為9350萬臺,較去年同期增加36%,諾基亞則以8270萬臺的出貨量屈居第二。三星電子首次超越諾基亞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廠商,終結了后者14年的領先地位。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信網絡運行監督管理,保障電信網絡運行穩定可靠,預防電信網絡運行事故發生,促進電信行業持續穩定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簡稱電信監管部門)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網絡運行維護(包括局數據和軟件版本管理等),網絡運行安全,安全生產,網絡運行事故的預防、報告、處理等活動的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而采取的應急通信保障措施,應對網絡攻擊、網絡入侵、網絡病毒、非法遠程控制等網絡安全防護措施,為滿足特殊通信需求而采取的網絡運行安全措施,為防止和減少涉及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而采取的安全生產措施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網絡運行事故是指由于突發公共事件、人為破壞、施工損壞或網絡自身故障造成的電信基礎設施損壞、電信網絡中斷、電信業務中斷等情況。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網絡運行事故劃分見附件一)。
第四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及各級分支機構是網絡運行維護管理的責任主體,應當遵守本辦法和有關網絡運行維護的行業標準,加強網絡運行維護管理,建立健全網絡運行維護監督制度,完善網絡運行安全條件,確保網絡運行穩定可靠。
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及各級分支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網絡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全面負責。
第五條電信監管部門是網絡運行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范圍內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在本行政區內按照職責分工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第二章網絡運行維護責任
第六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及各級分支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網絡運行維護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本單位網絡運行維護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本單位網絡運行維護制度,不斷完善網絡運行維護規程;
(三)保證本單位網絡運行安全投入的有效實施;
(四)督促、檢查本單位網絡運行維護工作,對本單位網絡運行安全狀況進行考核與評估,及時消除網絡運行事故隱患;
(五)加強本單位網絡規劃、建設施工與網絡運行維護的協調,防止對網絡運行可能造成的危害;
(六)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網絡運行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七)組織對從業人員進行網絡運行安全和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
(八)及時、如實報告網絡運行事故。
第七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及各級分支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和網絡運行維護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網絡運行管理能力,負責指揮、協調網絡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各級網絡運行維護管理人員應當確保每天24小時溝通渠道的暢通。
各級網絡運行維護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網絡運行維護知識,熟悉并嚴格執行有關網絡運行維護制度和操作流程,提高網絡運行維護技能,增強網絡運行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第八條在重大活動及重要節假日期間,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配合電信監管部門采取相應的網絡運行安全管理措施,必要時,應當按照電信監管部門的要求,停止相關通信干線和通信樞紐的施工、系統割接、版本升級等工作。
遇有重大活動、突發公共事件時,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按照電信監管部門的要求,及時提供本企業的網絡拓撲圖、網絡運行基礎數據等信息,并接受電信監管部門的指揮、調度以及對網絡資源的調配,保障網絡運行穩定可靠。
第九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加強電信基礎設施的日常巡護和重要部位的重點保護,加大宣傳力度,增強防護力量,推廣技防應用,不斷提高電信基礎設施防護能力,防止和減少盜竊、破壞電信設施事件的發生。
第十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預算。
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建立本單位網絡建設與運行維護的日常溝通機制,對網絡運行穩定可靠可能造成影響的施工,建設部門應當提前與運行維護部門協商一致,避免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網絡運行事故的發生。
第十一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按照相關網絡運行維護行業標準和安全防護行業標準的要求,嚴格機房出入制度,利用人防、技防等手段,加強機房的封閉式管理。對機房劃分區域管理,區域之間設置物理隔離裝置,在重要區域前設置交付或安裝等過渡區域,重要區域應當配置門禁設施,控制進入人員。
第十二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掌握電信網絡的技術特性,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和維護手冊操作,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做好機房等電信設施的防火、防雷、防水、防潮、防鼠、防蟲、防塵、防盜、防靜電和防電磁干擾等工作。
第十三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建立網絡運行維護崗位責任制,強化值班與交接班制度,加強備品備件和技術檔案管理,定期對電信設備的多重節點、多重路由、負荷分擔、自動倒換、冗余配置等網絡架構保護措施的有效性進行測試與演練,定期對供電、空調、消防、安防等配套設施進行檢查與保養。
第十四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定期對電信設備進行測試、清潔、維修,合理調整電信設備配置,做好全程全網的協作配合,定期分析網絡運行質量情況,保證電信設備的各項維護技術指標達到相關行業標準,確保網絡運行穩定可靠。
第十五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將電信設備、傳輸線路的運行維護工作外包的,應當嚴格考查代維企業的資質,簽署保密協議,留存操作記錄,定期檢查和評估代維企業的網絡運行維護管理水平,并對代維企業在網絡運行維護工作中造成的網絡運行事故負責。
第十六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電話網局數據(如交換網中的路由、局向、電路、信令、計費、控制方式等數據)進行分級管理,并定期備份相關系統文件和局數據文件。
局數據的創建、修改應當設置相應的權限和密碼。修改重要局數據或大量局數據時應當制定相關預案并在話務閑時進行,相關局數據修改前應當制作系統備份文件。
第十七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交換、傳輸、信令等設備的軟件版本進行分級管理,并做好系統文件的備份。軟件版本升級前應當制定相關預案,在軟件版本升級失敗時,能及時倒換恢復。
國際出入口局、長途交換局、TMSC(匯接移動交換中心,下同)、網間關口局、省際傳輸設備、省際信令設備等的軟件版本應當由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定期報送;匯接局、端局、MSC(移動交換中心,下同)、省內傳輸設備、省內信令設備等的軟件版本應當由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省級機構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定期報送。
第十八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及其省級機構應當按照相關要求,分別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定期報送網絡運行基礎數據,報送內容應當真實有效。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加強事故隱患的分析與檢查,制定并落實整改措施。
第三章網絡架構保護措施
第十九條本辦法所稱的網絡架構保護措施是指對交換設備、傳輸設備、傳輸線路、供電系統等通信設施以及信令網、同步網等支撐網設備所采取的多重節點、多重路由、負荷分擔、自動倒換、冗余配置等保護措施。通過采取上述措施,最大限度的減少事故隱患,確保網絡運行穩定可靠。
第二十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國內長途電話網采取以下網絡架構保護措施:
(一)省會城市和具備條件的非省會城市的長途交換局應當采用雙節點或多節點方式配置,并通過負荷分擔方式來保證業務暢通,避免單一長途交換局癱瘓時導致業務全阻。
省際長途交換局間應當具備兩個以上長途路由,省際長途交換局應當與兩個以上的國際出入口局相連。
(二)長途電路應當采用物理上的雙路由或多路由方式配備,在不同的傳輸設備和傳輸線路上相互保護,確保傳輸路徑的可靠,避免單一傳輸通道阻斷時導致業務全阻。
第二十一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固定本地電話網采取以下網絡架構保護措施:
(一)匯接局應當采用雙節點或多節點方式配置,并通過負荷分擔方式來保證業務暢通,避免單一匯接局癱瘓時導致業務全阻。
匯接局與長途交換局間應當具備兩個以上路由。
(二)在條件具備時,端局至長途交換局、匯接局、端局間應當具備雙路由或多路由。
(三)局間中繼電路應當采用物理上的雙路由或多路由方式配備,在不同的傳輸設備和傳輸線路上相互保護,確保傳輸路徑的可靠,避免單一傳輸通道阻斷時導致業務全阻。
第二十二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陸地蜂窩移動通信網采取以下網絡架構保護措施:
(一)TMSC應當采用雙節點或多節點方式配置,并通過負荷分擔方式來保證業務暢通,避免單一TMSC癱瘓時導致業務全阻。
TMSC間及其與國際出入口局間應當具備兩個以上路由。
(二)在條件具備時,MSC至TMSC、MSC間應當具備雙路由或多路由。
(三)在條件具備時,HLR(歸屬位置寄存器)應當采用1+1或N+1備份。
(四)局間中繼電路應當采用物理上的雙路由或多路由方式配備,在不同的傳輸設備和傳輸線路上相互保護,確保傳輸路徑的可靠,避免單一傳輸通道阻斷時導致業務全阻。
(五)在條件具備時,基站傳輸應當采用物理上的雙路由或多路由方式配備,在不同的傳輸設備和傳輸線路上相互保護,確保傳輸路徑的可靠,避免單一傳輸通道阻斷時導致業務全阻。
第二十三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衛星通信網采取以下網絡架構保護措施:
(一)在條件具備時,重要衛星地球站的發射機等配置應當采用N+1備份。在條件具備時,不同衛星地球站之間應當采用衛星鏈路備份,避免單一衛星鏈路阻斷時導致業務全阻。
(二)在條件具備時,衛星地球站至其他電信網應當采用物理上的雙路由或多路由方式配備,在不同的傳輸設備和傳輸線路上相互保護,確保傳輸路徑的可靠,避免單一傳輸通道阻斷時導致業務全阻。
(三)在條件具備時,衛星通信網在組網時應當有備份衛星轉發器,避免單一衛星轉發器阻斷時導致業務全阻。
第二十四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互聯網骨干網采取以下網絡架構保護措施:
(一)網絡路由設備均須采用雙路由或多路由、雙歸屬或多歸屬方式互為備份,在條件具備時,采用雙節點或多節點方式互為冗余。
(二)應當在域名解析服務器等重要服務器使用防火墻和防病毒等軟件,具備一定的容錯、防病毒傳播、防惡意軟件、防網絡攻擊、防黑客攻擊及防范其他來自內部和外部各種常見攻擊的能力。
(三)域名解析服務器應當冗余配置,在條件具備時,其他應用服務器應當冗余配置,并有相應的數據備份機制,在單一服務器發生故障或進行系統升級時,避免引起互聯網業務的中斷或系統癱瘓。
(四)應當對重要服務器的各種操作進行權限控制,并保留相應的操作記錄。相關服務器應當設置必要的控制策略,盡可能減少相關服務器的共享和開放端口。
第二十五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網間互聯互通采取以下網絡架構保護措施:
(一)網間關口局應當成對設置。暫不具備成對設置關口局的,應當通過其他具備關口局功能的交換機疏通網間業務。
(二)網間中繼電路應當采用物理上的雙路由或多路由方式配備,在不同的傳輸設備和傳輸線路上相互保護,確保傳輸路徑的可靠,避免單一傳輸通道阻斷時導致網間業務全阻。
網間中繼電路除配備直達中繼電路以外,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相互配合,制作相關局數據,預置經由第三方網絡轉接的迂回電路,避免直達中繼電路都中斷時導致網間業務全阻。
(三)網間關口局至本網絡應當采用物理上的雙路由或多路由方式配備,在不同的傳輸設備和傳輸線路上相互保護,確保傳輸路徑的可靠,避免單一傳輸通道阻斷時導致業務全阻。
第二十六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機房供電系統采取以下網絡架構保護措施:
(一)機房供電線路應當配置過電壓防護設備,并根據需要配置穩壓器。
(二)交流電力供應應當采用來自不同主變壓器的雙路供電,在條件具備時,應當采用來自不同電網的雙路供電。
(三)在交流電停電或斷電的情況下,應當由蓄電池提供備用電力供應,并立即啟動油機發電。
(四)應當定期對蓄電池及油機供電的有效性進行測試。
第二十七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信令網采取以下網絡架構保護措施:
信令路由組中應當設置多個信令路由,包括直達信令路由、準直聯信令路由以及采用負荷分擔方式的信令路由,保證兩個具有信令關系的信令點之間傳送信令的可靠性。
第二十八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同步網采取以下網絡架構保護措施:
(一)同步網應當采用主從同步法,網絡拓撲結構應當采用三級等級結構。每個同步網節點都賦予一個等級,只容許高等級節點向較低等級或同等級的節點傳送定時基準信號。
(二)應當選擇穩定可靠、傳輸性能好的物理路由作為同步網的定時鏈路。二級和三級節點時鐘應當能接收到至少兩路來自一級基準時鐘的主備用定時信號,其對應的主用和備用定時鏈路應當選擇不同的物理路由。
(三)同步網定時源頭的配置應當保證每個同步區均有兩個定時基準源。定時基準源可以是以銫鐘作為主用的全國基準時鐘PRC,也可以是以衛星定位系統作為主用的區域基準時鐘LPR。LPR應當至少有兩路地面信號作為備用定時信號,其中至少一路能夠溯源至PRC。
第二十九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對國際出入口局、國際通信陸海光(電)纜采取的網絡架構保護措施另行規定。
第四章網絡運行事故處理
第三十條發生網絡運行事故后,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
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修,防止事故擴大,減少社會影響和財產損失。
第三十一條發生特別重大、重大事故后,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報告事故情況,同時其省級機構應當向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報告事故情況。
發生較大事故后,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省級機構應當向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報告事故情況。
發生一般事故后,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省級機構應當向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定期報送。
發生網絡運行事故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
第三十二條網絡運行事故報告分為口頭報告、簡要書面報告(格式見附件二)和專題書面報告(格式見附件三)三種。
發生網絡運行事故后,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及其省級機構應當在規定時限內向電信監管部門報告(具體報告時限見附件四)。
第三十三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上報的簡要書面報告應當經本企業主管領導或主管部門領導認定,專題書面報告須經本企業主管領導認定。
第三十四條事故的口頭報告內容應當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預計影響范圍、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已經或即將采取的措施。簡要書面報告的內容應當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影響范圍、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初步處理措施等。專題書面報告的內容應當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影響范圍、事故原因、責任認定、處理意見、防范措施等。
第三十五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排除事故隱患,落實整改措施,并將對事故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報相關電信監管部門。
第五章網絡運行監督管理
第三十六條電信監管部門應當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網絡運行維護責任制、網絡運行維護制度、網絡運行維護行業標準的執行情況、網絡運行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的制定和演練情況、網絡架構保護措施的有效性測試和演練、對從業人員網絡運行安全和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等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七條根據實際需要,電信監管部門按照網絡運行維護行業標準和安全防護行業標準,對網絡架構保護措施進行抽測。經抽測,不符合相關行業標準的,由電信監管部門督促相關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進行整改。
第三十八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對電信監管部門依據本辦法進行的監督、檢查或檢測,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第三十九條電信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忠于職守、堅持原則,保守企業秘密,在監督、檢查或檢測過程中,不得干擾電信網絡的正常運行。
第四十條電信監管部門應當配合公安機關,組織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嚴厲打擊盜竊、破壞電信設施的行為,督促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電信設施的防護工作。
第四十一條電信監管部門應當責成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對網絡運行事故調查處理,按照相關時限提交簡要書面報告和專題書面報告。必要時,電信監管部門可以直接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事故調查組的組成應當遵循精簡、效能的原則。
事故調查組履行下列職責:
(一)查明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等情況;
(二)認定事故的性質和事故責任;
(三)提出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四)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第四十二條電信監管部門應當建立網絡運行情況通報制度,定期向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通報網絡運行情況。
第四十三條電信監管部門應當結合電信行業實際情況,組織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從業人員進行網絡運行安全和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
第四十四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電信監管部門應當予以警告并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在行業內予以通報批評。
(一)未建立網絡運行維護責任制,或者未制定網絡運行維護制度的;
(二)未按照本辦法規定保證網絡運行安全所必需的資金投入,致使生產經營單位不具備網絡運行安全條件的;
(三)未制定和演練網絡運行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的;
(四)未對從業人員進行網絡運行安全和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的;
(五)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時未同時考慮網絡運行安全設施建設的;
(六)未執行網絡運行維護行業標準的;
(七)對電信設備、傳輸線路的代維企業管理不力,引發網絡運行事故的;
(八)發生網絡運行事故,未及時、如實上報或者對事故調查處理不力的;
(九)未按時向電信監管部門報送網絡運行基礎數據的;
(十)不配合電信監管部門對網絡運行維護工作的監督檢查及對網絡運行事故的調查處理的;
(十一)在重大活動、重要節假日以及公共突發事件時,不執行網絡運行安全管理措施或不聽從電信監管部門指揮、調度的。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五條公用電信網與專用電信網之間的網絡運行監督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四十六條本辦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七條本辦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電信運營業重大事故報告規定(試行)》(信部電[2002]114號)同時廢止。
附件1:
電信網絡運行事故劃分
一、特別重大事故是指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情況:
(一)3條以上國際通信陸海光(電)纜中斷,或通達某一國家的國際電話通信全阻持續超過1小時;
(二)5個以上衛星轉發器通信中斷持續超過1小時;
(三)不同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網間電話通信全阻持續超過5小時;
(四)省際長途電話通信1個方向全阻持續超過2小時;
(五)固定電話通信中斷影響超過50萬戶,且持續超過1小時;
(六)移動電話通信中斷影響超過50萬戶,且持續超過1小時;
(七)短消息平臺、多媒體消息平臺及其他增值業務平臺中斷服務持續超過5小時;
(八)省級以上黨政軍重要機關、與國計民生和社會安定直接有關的重要企事業單位相關通信中斷。
二、重大事故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且不屬于特別重大事故的情況:
(一)1條以上國際通信陸海光(電)纜中斷;
(二)1個以上衛星轉發器通信中斷持續超過1小時;
(三)不同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網間電話通信全阻持續超過2小時或者直接影響范圍5萬(用戶×小時)以上;
(四)長途電話通信1個方向全阻超過1小時;
(五)固定電話通信中斷影響超過10萬戶,且持續超過1小時;
(六)移動電話通信中斷影響超過10萬戶,且持續超過1小時;
(七)短消息平臺、多媒體消息平臺及其他增值業務平臺中斷服務持續超過1小時;
(八)地市級以上黨政軍重要機關、與國計民生和社會安定直接有關的重要企事業單位相關通信中斷;
(九)具有重大影響的會議、活動期間等相關通信中斷。
三、較大事故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且不屬于特別重大、重大事故的情況:
(一)衛星轉發器通信中斷持續超過20分鐘;
(二)不同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網間電話通信全阻持續超過20分鐘或者直接影響范圍1萬(用戶×小時)以上;
(三)長途電話通信1個方向全阻持續超過20分鐘;
(四)固定電話通信中斷影響超過3萬戶,且持續超過20分鐘;
(五)移動電話通信中斷影響超過3萬戶,且持續超過20分鐘;
(六)短消息平臺、多媒體消息平臺及其他增值業務平臺中斷服務持續超過20分鐘;
(七)地市級以下黨政軍重要機關、與國計民生和社會安定直接有關的重要企事業單位相關通信中斷。
四、一般事故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且不屬于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事故的情況:
(一)衛星轉發器通信中斷;
(二)不同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網間電話通信全阻;
(三)長途電話通信1個方向全阻;
(四)固定電話通信中斷影響超過1萬戶;
(五)移動電話通信中斷影響超過1萬戶;
(六)短消息平臺、多媒體消息平臺及其他增值業務平臺中斷服務;
注:“網絡運行事故劃分”中所稱“以上”包括本數,所稱“以下”不包括本數。
附件2:
電信網絡運行事故簡要報告
報告單位(蓋章):
報告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主送單位:
事故發生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事故發生地點:
事故基本情況(含事故影響范圍):
聯系人:
職務:
電話:
事故原因初步判斷:
事故處理措施:
附件3:
電信網絡運行事故專題報告
報告單位(蓋章):
報告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主送單位:
事故發生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事故發生地點:
事故狀況:
聯系人:
職務:
電話:
事故影響范圍:
事故原因:
事故處理過程:
責任認定:
處理意見:
防范措施:
其他:
附件4:
電信網絡運行事故報告時限
一、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及其省級機構應當在特別重大事故發生后,立即分別向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和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做出口頭報告,4小時內做出簡要書面報告,事故處理結束后的2日內做出專題書面報告。
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應當在接到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省級機構的口頭報告后,立即向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做出口頭報告,并于次日10:00前在“突發事件通信恢復及保障情況每日報告”中書面報告。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在接到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或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的口頭報告后,立即上報主管部領導。
二、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及其省級機構應當在重大事故發生后,在4小時內分別向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和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做出口頭報告,24小時內做出簡要書面報告,事故處理結束后的5日內做出專題書面報告。
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應當在接到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省級機構的口頭報告后,在1小時內向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做出口頭報告,并于次日10:00前在“突發事件通信恢復及保障情況每日報告”中書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