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技校學期末個人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Liu Jing; Suo Hongjun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文章簡要介紹了高職高專學生公共計算機教育的情況,分析了目前在高職高專學生公共計算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聯系日本神戶大學公共計算機教育的一些情況,對我國大學高職高專學生在公共計算機教育方面提出一點設想和改進。
Abstract: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public comput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alyses the disadvantages in this area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s on it by associating with the public comput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Kobe University in Japan.
關鍵字:高職高專 計算機教育 現狀 探討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ublic computer education;status quo;research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1-0186-01
0引言
當今時代,計算機在各行各業得到長足的發展,計算機教育也成為全民教育的一部分。向剛邁入大學校門的新生普及計算機及相關知識已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環節。然而,由于各大學教學計劃、師資力量及學生素質的差異,公共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特別對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高專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學生基礎差,加之一些學校一味強調學科型,縮減教學計劃,盲目追求專升本升學率,導致公共計算機課程不受重視。對于高職高專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使其成為應用型人才,普及化的計算機知識對這些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公共計算機教育,必須重新認識,尋找一套更好的教學方案,以提高教學質量。
1高職高專學生公共計算機教育的現狀
為了做好公共計算機教育,以渭南師范學院為例,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公共計算機教育現狀做了總結。
1.1 課時量驟減學生在校學習的總課時被削減。渭南師范學院公共計算機課程的課時,由2004年的每周4節理論,2節上機實踐縮減為每周2節理論,1節上機實踐。
1.2 入校時計算機水平低、相互間差別大我校屬于地方類師范院校,多數學生來自條件相對較差的農村,加之各中學對計算機教育不重視,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有的學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而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又多集中于游戲、聊天,對系統的相關操作、辦公軟件等的應用能力幾乎為零。
1.3 學習方式的改變課時量減少使得對課程的講解不能再面面俱到,簡單的知識需要學生自學。結果很多學生自律性差,實踐課常偷著聊天、打游戲,對實踐作業置之不理。
1.4 自身的認識、定位存在偏差學生對自身定位偏高,學習熱情高但未付諸行動。如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同學們報名很積極,對一級不屑一顧,爭相報考二級甚至三級,結果二級三級未通過,一級的內容又沒有掌握。
2日本同類性質學校的計算機教育給我們的啟示
國外學校都有同類性質的計算機教育,這方面的情況應該對我們有一些啟示。作者曾去日本神戶大學進行了為期半年的Internet、計算機應用基礎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該校的公共計算機教育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根據不同專業設置不同課程;二是重視實踐環節;三是加強運用信息、處理信息能力。
日本神戶大學對理科新生開設《情報基礎》,該課程幫助學生最低限度地掌握以信息、檢索、加工、報告、保存等為目的的設備的使用方法及有關信息處理的內容。包括:相關設備的操作、Network的使用、電子郵件、信息安全和信息論、WWW上信息檢索與安全管理,每周指導一次(90分鐘)。作者認為這一點為我們給高職高專學生進行公共計算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3高職高專學生公共計算機教育的探討
我國在高職高專學生公共計算機教育還存在一些不足,應從課程結構、授課方式、考核法等方面進行改革。
3.1 使學生明確培養目標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使其成為應用型人才,這個目標要讓學生本人清楚。要使學生從思想上對自己準確定位,學習才能更具針對性。
3.2 引導學習與紀律約束相結合老師應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作者所在學校屬二類院校,學生自覺性較差。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有嚴格的紀律和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否則到學期末,多數學生什么也沒學到,就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3.3 考核方式的多樣化、與專業結合目前高職高專學生畢業后就業較難,主要原因是這類學生理論知識比不上本科學生,實踐操作比不上職業技術教育(技校)學生,處境十分尷尬。應大力加強實踐技能的培訓,力求將計算機知識和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高實踐技能。在考核方式的選擇上,應向多樣化方向發展,著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
3.4 教師能力的培養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的實踐教學相對滯后。國外學校注重能力的培養,校企合作給學生提供廣泛的實踐訓練條件,其教師隊伍建設強調工程經驗。我們也應該讓計算機教師多參加到具體的實踐項目中去。
3.5 再加強動手實踐能力大學里的計算機課程過于重視理論,而輕視實踐。計算機屬于技術學科,不能完全依靠書本知識,特別是公共計算機課程,基礎實踐操作更是占據很大比例。許多概念、理論及其原理,也要通過實踐,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4總結
我們調查了部分二類院校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公共計算機及相關內容的教育情況,發現各個學校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足。我們對這些不足之處做了簡單的總結并提出一些設想或建議,希望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公共計算機教育有所幫助。當然,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不可能采用同一個方案進行。本文只是作者本人調查、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及粗淺的個人觀點,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學習,以便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索.中日I國大學における情螗轔匹楗琺`教育の比^と分析[J].神戶大學《國際文化學研究》.2004,11
[2]王富榮.高職高專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
[3]王瑛.高職高專計算機公共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班級管理
中等職業教育是學生由系統學習向社會工作崗位轉折的重要時期,而中職班主任是這一時期關鍵的引路人,對其走向社會會產生重要影響。職業學校的生源基本都是經受不了升學壓力、文化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他們厭學,沒有上進心,叛逆心強,不服管教。同時,中職學校專業種類設置較多,學生所學專業各有不同,加之專業實習的需要,與社會接觸廣泛,思想活躍,自主性強,所以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顯得更加艱巨。如何在此環境中克服所有困難,將班級管理的井井有條,是我們每一位中職班主任首要研究的共同課題。這就需要我們用自己的知識、智慧、耐心和責任心來營造一個和諧的教育氛圍,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如何融入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幾年中,筆者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并且取得了相應的成效。
1 全面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班主任要積極認真的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期受到教育的效果。一般我是通過以下幾種渠道了解學生的。
1.1 觀察接觸。筆者經常會在自習課的時候或者業余時間和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得本情況,比如性格、愛好、家庭成員關系、家庭經濟狀況等等。分析這些因素對學生心理及生活上造成的影響。制定出切合學生自身的管理措施,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逐漸進步。
1.2 通過班干部了解。前面已經說了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和“眼睛”。無論是在教室還是宿舍,他們都和學生生活在一起,有些情況比班主任了解得更清楚。而且,以學生的身份去觀察,結果通常更為真實。
1.3 通過任課老師了解。很多同學課堂上與課后的表現多不一樣。有的學生害怕班主任,在班主任面前表現的比較靦腆,不敢多說話,但上課的時候卻很活躍。總之,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兩面性。和任課老師溝通,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哪些學生上課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哪些學生思維敏捷、學習興趣濃厚,哪些學生上課違反紀律等等。全面的、立體的去了解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4 通過家長了解。中職學生學困生較多,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在學校和在家庭的表現不一致。為了多方面了解學生,我通常會電話聯系學生家長(由于學校實際情況家長會及家訪不現實)。了解其在家庭的情況,同時將其在學校的表現告知家長,和家長一起共同解決學生成長中的不利因素。針對有些家庭教育方法的不當和缺失進行指導。
了解學生要公平、要持之以恒,做到長期性、經常性。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班主任才能更好的組織學生,管理班級。
2 完善班級管理,強化團隊意識。
抓班級常規管理,建立有效的常規管理體系,是建設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的有效途徑。
2.1 健全有效的班級規章制度。這個環節包括制定制度和執行制度兩個方面。在學生的養成教育中,制度的作用十分明顯。比如:《日常行為規范》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班級公約》可以規范學生中存在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形成班級自己的特色,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對各項規章制度進行量化考核,容易將制度落到實處,能有效地糾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2.2 注意培養班級的骨干力量,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學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是聯系老師與學生的橋梁、紐帶,他們在班級工作中的作用,常常是教師無法替代的。班干部崗位是培養學生能力的苗圃,提高學生素質的搖籃,培養班干部工作也是創建優秀班集體的關鍵。班主任要準確地選拔班干部、合理地使用班干部、精心地培養班干部。班主任要注意培養班干部包括組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敢說敢管在內的各種能力等。對待班干部要正確處理好“扶”與“放”的關系:管理初期,班主任要以“扶”為主,積極扶持,正確引導,工作要細致,要耐心。班級工作正常后,要以“放”為主,班主任加強宏觀調控,放手讓班干部自主管理班級。班級的各種活動,如班會、黑板報、文體活動、公益勞動等都可放手讓班干部自己組織。
2.3 班主任必須善于組織和管理學生。班主任即是班級的管理者又是學生的教育者,在班級管理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班主任的管理是事無巨細、獨斷專行的。班主任要扮好“導演”的角色,充分相信班級干部和全體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過對班委會的管理達到管理班級的目的。同時,班主任要協調好班級之間、班干部之間、班干與同學之間、同學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使班集體建設始終處于良性發展中,使學生的集體意識、互助意識、自主意識和創造意識在班集體建設中能夠得到加強和發展。
3 認真履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職責。
3.1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努力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勞動者。
3.2 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國家法律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明禮修身,誠實守信,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中專學生行為準則。
3.3 加強班風、學風建設。引導學生增強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關心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教育學生,勤奮學習,自強不息,重視職業能力的鍛煉和職業素養形成,提高學習效率,鞏固和發揚良好的校風。
3.4 加強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鼓勵并組織學生參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體育、文藝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意識,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樹立健康、正確的自我形象,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學會與人友好相處,指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觀念,注意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和安全意識。
4 活用管理策略,全面提高管理質量。
4.1 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學生在各項活動中提高,又在各種獎勵中得到認可。諸如各類比賽、學期末的評優等活動,獎勵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發揮著導向的作用,所以,必須要科學合理,其實應該是綜合性評價的表現形式。另外,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對學生的獎勵是非常好和到位的,特別是對好的學生和好的班級有傾斜。如,獎勵品學兼優學生的獎學金制度、助學金制度,幫助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的困難補助、求職補貼等。充分體現國家和政府對學校和學生的關愛。
4.2 實施活動育人,以豐富的班級和學校活動豐富學生精神生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積極的活動中,消極的活動自然就會減少。有“雙師型”的任課教師帶領下的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有學校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公益活動、紀念活動,有班級組織的主題班會活動、各種班級自主活動,只要有教師的引導和關注,相信每個同學都可以把學期時間安排的充實而有意義。
4.3 師生共同進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人的全面發展概括地說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學無止境、教學相長。21世紀人的四種支柱性能力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可見,不僅學生需要發展,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莫過于言傳身教。班主任及全體教師應以個人不斷進取的學習精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積極樂觀的生活理念,影響學生、帶動學生,與學生一起成長進步。
5 采用剛柔相濟的教育方法,爭取互補效應。
處罰,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教育學生時常使用的一種手段,特別是現在職業學校的學生綜合素質整體不如意(如:缺課,打架斗毆等),許多班主任對其失去了說服教育的信心,在多數時候只好采用眾多的“校規、班規”等“剛性”的政策來約束學生一些不良行為的產生(如:扣操行分、罰款、開除等)。其實,處罰是一種強制性的教育方式,它應該是教師在一定方式約束下達到某種糾錯目的的教育手段,若太多的使用和泛用,其結果只會讓學生形成“見多不怪”的感覺。十五六歲的學生自我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還不是很強。在其生活、學習的過程中犯點錯誤是在所難免的。若我們的班主任一味只是“按規定”來執行,學生可能表面上是接受了,但心里不一定會接受,更有甚者可能還會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但若班主任在對待這類學生時能適時、適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來教育他們,如:使之在認識其不足的基礎放其一碼,適當使用“視而不見”,“聽而不答”,不當眾處罰、批評等手段,這些學生可能就會在教師對其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教師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這樣的教育效果可能比“處罰”要好得多。
6 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教育不完全是學校的責任,而是家庭社會和學校共同來完成的。孩子在社會上就像是大海的一滴水,社會對孩子的教育是大流的;孩子在學校班級中也只是每個班的幾十分之一,班主任也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而孩子在家庭中很多都是唯一的,是家長的百分之百,所以我們教育孩子一定要和家長多聯系,可以采用定時聯系和特殊情況下單獨聯系,以及家長那邊發生的一些好的方面的事情尤其需要家長和班主任聯系,以便在班級上對學生進行表揚。并且通過經常聯系,可以了解學生的一些日常行為習慣,也可以了解家長教育子女有哪些方法,鼓勵家長抽出時間多和孩子談心、溝通全面掌握孩子的心理。有時學生犯了錯比較棘手時,可以請家長來學校一起協助解決問題。
總之,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項工作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改變策略和工作方法,不斷適應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推動教育工作的順利發展,使中職學生更好地、更全面地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峰.技校班主任班級管理探.大眾商務.2009.12.
[2] 劉煥榮.班主任班級管理之我見.學生管理.200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