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專專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從以后的就業角度看,UI設計、平面設計、IT技術方面都很不錯,一個是就業前景好,另外對人才的需求也比較大。
2、當然,較重要的是個人的意愿,有自己喜歡的方向作為職業道路是較好不過了。也可以根據市場走勢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語音 語義 文化背景 聽力訓練
不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英語教學“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聽”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聽力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重視。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英語聽力簡直是一只“攔路虎”,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成績。筆者以為,要有效地提高聽力水平,主要在于養成一個學習英語聽力的良好習慣。因為聽力能力具有機械性、習慣性的特點,如果沒有足夠的訓練,使之產生機械的習慣性反應,那人的聽覺感知速度就跟不上,聽力水平就難以提高。下面,筆者將以多年的大專非英語專業教學實踐為基礎,從語音、語義等方面談談看法。
語音和語義方面
在外語聽力訓練中,我們應首先注重語音辨識訓練,然后進行語義選擇訓練。所謂語音辨識主要是指對語音、語調、節奏和意群等方面的辨認,而語義選擇就是指如何把握說話者的意思,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中選擇正確的答案。
1.語音辨識能力
語音辨識能力的訓練是提高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因為語音不僅包括單字的發音,還包括詞匯、習語的連續、失爆、弱化、重音、縮讀、同化、略讀、省讀等許多音變形式,以及用不同語調節奏表達不同的意思。這些都可能給人的聽力造成障礙。如:同化:And you?[■nd ju:],連續:You're a teacher.[ju:]這時應把注意力放在各種語音現象的辨識訓練上,不要只追求聽懂了多少內容。為了盡可能地減少來自語義方面的干擾,可選擇一些內容比較熟悉、簡單、有趣的文章作為聽力材料,或選擇專門的語音辨識聽力材料,這樣對語義的理解就不會占去很多時間,從而確保全神貫注地去辨識各種語音現象。此外,還可以閱讀一些有關語音學和音韻學方面的書籍,這對提高學生語音辨別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因為這些書籍系統地總結和概括了各種語音現象,通過閱讀可掌握相關的知識并以其為指導進行訓練。掌握一些語音知識,提高自己的語音辨別能力,對提高聽力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2.語義選擇能力
聽力訓練的另一個重要階段就是進行語義選擇,也就是在辨別語音的基礎上把握它的語義特征,比如正確理解多義詞的確切含義。語義選擇訓練就是根據聽音理解說話人的意思,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這就要求學生在收聽時緊跟說話人的思維,仔細辨認每一個細節,注意抓住關鍵的詞,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記住一些內容,把聽和記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后在語音辨識和語義理解的基礎上,對所聽內容作出正確的判斷。
思維習慣方面
在聽力訓練時,應該養成一種正確的思維習慣,即用英語直接思維。盡量避免將每個單詞和句子翻譯成漢語,這樣做一是浪費時間,二是影響理解。因為兩種語言的結構和思維不盡相同,并不是所有的英語都有相對應的漢語。在短暫的時間內,既要聽,又要理解、翻譯,還要進行綜合判斷,這是不太可能的??朔@種翻譯習慣的方法,那就是平時出聲熟讀語段或文章,養成朗讀的習慣,培養語感。訓練時,盡量克服自己不去翻譯,逐步學會并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
文化背景知識方面
有人曾經說過: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和,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一個人以社會成員的資格所獲得的其他一切能力習慣。而語言作為其重要的一部分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另一方面,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梢哉f我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英語這條橋梁了解英語國家的民族、歷史及風土人情,懂得說這種語言的人是如何看待事物、觀察世界;如何用英語表達他們的思想、習慣和行為。因此,學習和使用一門語言,如果只學它的語音、語義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學習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包括文學、藝術、科技、地理、歷史和哲學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當然,在聽力訓練中,我們也要靈活運用所學的英美文化知識。如果本身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即使聽清了原材料也難以理解,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例如:You will hear:
In Sydney there is a special long distance running race called the City to Surf.The race takes place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August every year.More than 23 000 people run in the race……
其中有這樣一個問題:When is the race held?
A.In spring B.In summer C.In autumn D.In winter
如果對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不清楚,僅依據原文中“每年八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而選擇C——秋季的話,那就錯了。這是因為悉尼(Sydney)是澳大利亞的一個城市,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與我國所處地理位置完全不同,我國位于北半球。因此,當我們是秋季時,澳大利亞正好是冬季。不言而喻。這個題的答案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D. In winter。由此可以看出,聽的能力是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及知識面的綜合體現。這就要求學生在增加詞匯量的同時擴大知識面。多加強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多閱讀一些有關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的書籍,從中了解有關歷史、地理、政治經濟、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對西方文化的敏感度。學生平時也應大量閱讀世界名著,多看英語影片、英語電視節目,從中直接地獲得信息。這樣不僅學習了口語表達方式,同時也獲得了一些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識,對聽力的提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聽力練習方法
在聽力訓練中,我們應當對不同性質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聽力練習方法:精聽或泛聽。所謂精聽就是將所給材料的每一個細節都聽清楚,在聽的過程中學習口語、句型、語法等。而泛聽則是聽取大意,在泛聽中拓寬知識,并從中獲取信息。但在具體的聽力訓練中經常會出現這樣兩種情況:有的學生每天都要花好長時間來聽英語,但總是感到進步不快。究其原因,雖然花了很多時間練聽力,但多數時間心不在焉,只是泛泛而聽,經常是一邊聽一邊干其他事情。有時甚至聽著聽著就睡著了,這樣進行聽力訓練效果就不會好。而有的學生卻是謹小慎微,把同樣材料反反復復地聽,總是害怕遺漏什么東西。這種學生雖然對所聽材料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但因花費時間太多,所聽的內容狹窄,進步也不會太大。因此我們應當采取精聽和泛聽相結合的方法來提高聽力。
在聽力練習中,不管是精聽還是泛聽都不可能一字不落地聽,所以要抓住關鍵詞,并且要邊聽邊做筆記。這樣既可以使注意力集中,又可以幫助記憶所聽內容,避免聽前忘后。在記筆記時,我們應當采取一些速記的方法,用自己熟悉的字或符號來代表一個詞或一句話,這樣就不會因記筆記而影響聽力速度。
總之,英語聽力訓練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聽說相結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提高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戴煒棟.何兆.熊華均 A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1989 .
[2]Bacon,S. & M. Finnemann.A study of the attitudes ,motives,and their disposition to authentic oral and written input.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0,( 4 ).
[3]Field,J.Finding one's way in the fog: listening strategies and second-language learners.MET,2000,( 1 ).
關鍵詞: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解決策略
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指的是對幼兒教師幼兒教育學習所做的一系列的課程設置工作。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不僅決定著幼兒教師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而且還決定著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因此,相比于其他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更加需要科學合理與嚴謹。本文主要研究我國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我國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發展提供借鑒。
一、重視專業基礎理論課
幼兒教師教育專業基礎知識課主要包括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這三門主要課程。在大專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應著重強調對這三門課程的設置,將這三門課程作為幼兒教師教育專業的主要課程,突出重點與難點。此外,幼兒園游戲與幼兒園課程也是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門課程與前三門課程互為主次,共同構成大專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的重要內容。因此,應該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做到二者協調與融合。而且,幼兒教師教育專業基礎知識還應包括管理知識,這里的管理主要是對幼兒的管理工作,加強幼兒教師對管理知識的學習與運用,能夠使他們在實際的幼兒教學中體現出一定的管理才能??傊?,重視專業基礎理論課,科學合理地對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進行設置,保證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與學習的有效性與實用性,為幼兒教師走上幼兒教育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二、重視技能課
大專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不僅僅包括基礎知識理論課程,還包括基本的技能課程,這里的技能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課程。美術與舞蹈課程是近幾年受到國家和社會高度重視的兩門課程,也是對幼兒教育最為實用和應用廣泛的學科。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技能課中,應著重強調對美術、舞蹈課程的教學與研究。音樂相對于美術、舞蹈來講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在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技能課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近幾年,幼兒音樂課細分成了音樂、樂理、聲樂、欣賞等不同的科目,可見音樂在教師教育專業課程技能課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在技能課設置中應著重強調對美術、舞蹈課程的教學與研究,提高大專層次幼兒教師的教育技能,增強幼兒教師幼兒教育的實用性。
三、扭轉培養目標,加強教學實踐環節
多年以來,我國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著嚴重的藝術化傾向,然而在實際的幼兒教師教學中發現,藝術技能并不是幼兒教師最重要的能力。因此,一方面,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應該做到扭轉培養目標,提升幼兒教師教育能力,課程設置始終服務于幼兒教師教育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應注重強調與發揮幼兒教師能歌善舞、能說會畫的特點,加強幼師教學實踐環節,提高幼兒教師實踐能力。但是,在提高幼兒教師實踐能力的同時應跳出只注重技巧的“技工型”培養模式,增強幼師實踐的創新性。扭轉培養目標,加強教學實踐環節,是我國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應該注意的重要問題。
大專層次幼兒教師教育早已成為當前幼兒教師教育的主流,大專幼兒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在幼兒教師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好壞不僅僅影響著幼兒教師教學的效率與水平,而且還深遠地影響著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對幼兒以后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對大專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探究意義非凡。有關部門及人員應該深入研究我國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我國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樊黔江.對大專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考[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2]張培斌,張宏偉,陳曉華.調整專業設置 拓寬服務面向:兼談大專幼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路與實踐[J].黑龍江牧校校刊,2010(1).
關鍵詞:就業信息 就業互助模式 就業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畢業生人數也是逐年大幅遞增,每年都有數百萬大學生被推向了激烈競爭的人才市場。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就業信息中進行合理的整合,并在就業市場中找準自己的基點,則是每個高校畢業生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如今,高校畢業生的信息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校內、外招聘會,就業網站等等。目前,無論從就業信息的獲取渠道以及就業信息的數量上來說,都是形式多樣且數量巨大,完全可以滿足高校畢業的信息獲取需求。
在如此背景下,如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且順利地獲得符合自身需求的就業信息,既能有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更能提高就業質量,這樣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作為醫學大專院校的就業工作者,就如何提高醫學大專生的就業質量的問題,不僅需要分析了解大環境大背景,更需要從目前醫學類大專生的就業現狀入手,找出問題,發揮優勢,進而解決問題。
一、醫學類大專生的就業現狀
1.醫療人才的整體需求層次提高、需求漸趨飽和。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經過多年的人才培養和補充,目前全國范圍,特別是城市的醫療人才的層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但在從業人員的數量上急劇增長,而且在從業人員的學歷和職稱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二甲以上醫院的應聘要求是研究生起點,一些醫技輔助科室也至少是本科起點。
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庭冷落。由于基層醫療衛生的工作條件、工作待遇等問題,很難吸引對于就業期望普遍較高的醫學畢業生,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本地生源都不愿回鄉就業。雖然一些基層單位開出了優厚的政策,但是考慮到今后的晉升通道和家庭生活,醫學畢業生仍然顧慮重重。
3.社會需求與畢業生自身現狀的矛盾突出。由于醫學職業的特殊要求,要具備獨立行醫資格必須持有助理執業醫師及以上資格證書,而這類的資格考試全國通過率每年基本都只有30%左右。不少醫院由于自身發展的需求,想減少在人才培養上的投入,很多招聘限制為具有職業資格的醫學從業人員,對于剛走出學校大門的畢業生無疑是十分不利。
4.就業思維落后于時展的腳步。不少學生進入醫學類的院校,對于所學的專業有一種無形的優越感,再者家長對于就業的期望過高,希望學生進入大醫院工作,能夠直接從事臨床一線工作,甚至個別在校兩年的學生在咨詢時還提出今后學校是否分配工作此類問題。這些問題出現有學校教育的問題,但很大程度上顯示出學生對于專業前景、就業環境和職業定位的自我認知的缺失,沒有認識到他們所受的仍是醫學基本教育。
5.對口就業單位面狹窄,信息獲取受限。醫學生的就業單位一般為各級各類醫院及相關醫藥衛生企業,又以各級醫院為主。有些信息以單位-學校的模式進行傳遞,學校與單位之間往往結成比較固定的就業關系,對于就業信息的開放性來說,相對于其他專業畢業生是比較閉塞,對雙方都是不利的。而從雙方的人力資源方面考慮,光靠人力和就業部門來擴大就業信息交流面往往顯得捉襟見肘。而目前的就業工作中,相當一部分就業信息由學校獲取后轉發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信息的時效性;而學生個人在自主獲取就業信息的實踐不足,導致信息獲取的渠道狹窄,造成獲取信息量少,質量基本不高的情況出現;實習期學生分散在各個實習點,互相之間的交流受限,造成就業信息交互受限。
二、如何構建“就業互助模式”
因此在就業信息如此龐大的如今,對于醫學大專生來說,如何獲得適合自身的就業信息仍然是不易的。以上的分析與總結,促使“就業互助模式”構想的形成,即以學生團隊為載體,多渠道獲取就業信息,以定期組織人員拜訪各地實習和招聘單位,走訪工作在醫療衛生單位的校友,定期搜尋網上信息等方式開展。對于獲取的信息,學生自主進行初步篩選分類,再提交到學校就業管理部門,最后由學校進行信息的,使有效信息覆蓋校內各類需求人群。
“就業互助模式”的推行,還可以充分利用該校實習點多且分布廣的特點,以該校2014屆畢業生為例,90%的生源來自本省,2013年本省醫院實習點為95家,企業為5家,其他醫療衛生單位為29家,分布于9個市,36個區縣,基本覆蓋浙江省范圍。從實習單位入手即可收集大量的一手就業信息,擴大就業信息的收集面?!熬蜆I互助模式”的實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團隊組建。以各實習點學生為人員基礎,按照走訪單位及人員數量,組建規模為2-3人的團隊,團隊人員一般為不同專業,根據前期整理的就業單位名單和聯系方式,制定詳細的走訪安排。除了當面拜訪外,需定期地進行電話回訪,保持信息溝通的持續性。
2.信息獲取形式。主要通過參加各地大學生招聘會,拜訪各實習單位人事部門及所在地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校友,聯系走訪有招聘需求或長期合作單位,定期進行當地媒體招聘信息收集等。
3.拜訪單位及人員信息。這部分前期信息主要由學校就業部門及校友會提供,包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企事業單位,重點聯系長期合作、曾經有招聘記錄的單位及人員,開拓未有就業記錄的單位及人員的聯系。
4.信息的篩選及上報。各小組對收集的就業信息做好初步篩選,保留有比較明確招聘細節的信息,并按照就業招聘的專業需求進行歸類,最后傳輸到學校的就業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審核。
三、“就業互助模式”的優勢
1.渠道優勢。各個團隊學生都可以通過招聘單位、參加各類招聘會等方式,深入各種渠道,獲取大量就業信息進行匯總,減少信息死角。
2.人力資源優勢。之前學生就業過程中,大多是單槍匹馬地進行。通過團隊互助后,有專門的小組進行信息的歸類整合處理,節省了在信息選擇上的時間,大大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此外,學校也可以利用在各地實習的學生,協助學校就業部門開展與就業合作單位的關系維護、信息采集等工作,大大節約人力物力成本。
3.地域優勢。目前該校的學生來源于浙江各地區,實習點也分布于全省各個縣市,信息來源可以滿足學生對于特定地區就業信息的需求。
4.學校資源優勢。學校與全省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都有良好的聯系合作,就業合作單位覆蓋全省各醫藥相關行業,校友遍布全省眾多醫療機構,因此在就業信息獲取過程中,這些渠道和資源都是就業信息來源的有力保障。
互助就業模式的構想及研究,主要基于大學生在就業過程的主體地位及優勢的充分發揮,使就業信息有效地滿足學生就業的個性化需求,并讓后期的就業更加符合他們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
參考文獻
[1]馮亞莉,肖遙.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9(1)
一、了解就業形勢與政策,對就業前景較有信心
問題 答案 人數(人) 百分比(%)
您了解目前的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嗎? A 非常了解 4 5.12
B 有所了解 47 60.25
C 不太注意 17 21.79
D 不了解 10 12.82
您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持什么態度? A 樂觀 29 37.18
B 一般 44 56.41
C 悲觀 3 3.84
D 不清楚 2 2.56
學前大專新生非常了解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的同學占5.12%,了解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占60.25%,不太注意的占21.79%,不了解的占12.82%。這說明65.37%的同學從大一就開始關注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有利于開展就業指導;但是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對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毫不在意,需要加強引導。
學前大專新生對就業前景持樂觀態度的占37.18%,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的占56.41%,對就業前景持悲觀和不清楚態度的占6.4%,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新生總體上(93.6%)對就業前景較有信心,十分有利于開展就業指導;但是持悲觀態度的同學還有3.84%,這部分同學特別需要關注,正確引導,也要讓他們對就業前景充滿信心。
二、就業首選公辦學校與家鄉
問題 答案 人數(人) 百分比(%)
您的就業單位意向是 A 公辦學校 40 51.28
B 基層項目計劃 8 10.25
C 私立學校 18 23.07
D 其他 12 15.38
您期望的工作地區是 A 家鄉 39 50
B 省內任何地 9 11.54
C 重慶市 12 15.38
D 其他 18 23.08
51.28%的學前教育大專新生就業首選公辦學校,76.92%的同學選擇省內或家鄉就業(選擇重慶的學生大都是重慶戶籍),這說明過半的學前教育新生就業時看重的是工作穩定,更愿意在家鄉任教;愿意參加基層項目計劃的同學占10.25%,愿去私立學校的占23.07%,愿去其他部門的占15.38%,畢業后去向多元化,這有利于因勢利導開展就業指導。
三、渴望面試技巧與就業信息,但月薪期望值偏高
問題 答案 人數(人) 百分比(%)
您最希望得到的求職信息是什么? A 更多招考公告 10 12.82
B 更多的公司介紹和企業招聘信息 24 30.77
C 更多的筆試知識答疑 4 5.13
D 更多的有關面試和演示的技巧介紹 40 51.28
您對月薪的要求是多少元? A 2000 1 1.28
B 2500――3000 29 37.18
C 3000――4000 33 42.31
D 4000以上 15 19.23
學前教育大專新生有51.28%渴望面試和演示的技巧介紹,在平常教學中應加強面試技能訓練,以提高學前教育大專學生的面試能力;43.59%的學生希望獲取就業信息(招考公告與招聘信息),這需要就業指導者盡可能多地收集就業信息提供給學生們參考。
只有1.28%的學前教育學生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下,98.72%的高職學前新生薪酬期望值在2500元以上,甚至有19.23%的同學月薪期望值達4000元以上,與現實相距甚遠。因為目前一般大學生的平均月薪約為2400元,這需要在就業指導中正確引導,適當降低學生月薪期望值,畢業后才有可能順利就業。
四、比較注重專業,就業途徑多樣
問題 答案 人數(人) 百分比(%)
您想就業的職位一定要和所學的專業相對口嗎? A 與自己所學的專業對口 11 14.10
B 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相近 25 32.05
C 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 31 39.74
D 無所謂 11 14.10
您會選擇哪種方式找工作? A 參加公招 43 55.13
B 參軍 2 2.56
C 參加現場或網絡招聘會 23 29.49
D 通過他人介紹 10 12.82
學前教育大專新生希望就業的職位與所學的專業對口或相近的占46.15%,這部分同學比較看重專業;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的同學占39.74%,對專業無所謂的同學占14.10%,這也需要在就業指導中分類因人制宜進行引導。
有55.13%的學前教育大專新生選擇參加公招方式就業,29.49%的同學選擇參加現場或網絡招聘會,這說明學校在就業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多地為同學們提供就業信息;選擇參軍的僅有2人,占2.56%,需要加強國防教育,引導學生踴躍參軍;選擇通過他人介紹就業的同學占12.82%,就業指導中可以充分利用,以促進順利就業。
五、崗位穩定待遇好,重視技能與實習
問題 答案 人數(人) 百分比(%)
您選擇崗位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A 工作穩定有保障 25 31.65
B 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 26 33.33
C 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0 0
D 有較好的工資收入與福利待遇 27 34.62
您覺得自己在就業過程中,最具競爭實力的方面是什么? A 學習成績 1 1.28
B 專業技能 29 37.18
C 實習經歷 33 42.31
D 資格證書 15 19.23
學前教育大專新生在選擇崗位的重要因素時,選擇工作穩定有保障(31.65%)、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33.33%)、有較好的工資收入與福利待遇(34.62%)的同學幾乎平分秋色,學前教育大專新生并不看重社會地位,無人選擇,這需要就業指導中分類引導。
選擇就業過程中最具競爭實力的方面時,37.18%的同學選擇專業技能,42.31%的同學選擇實習經歷,這表明絕大多數同學知道專業技能與實習經歷有多么重要,必須加強專業技能訓練,抓好保教保育實習工作,順利就業才有基礎;選擇資格證書的同學占19.23%,而選擇學習成績的同學僅1人,占1.28%,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技能不能夠憑空產生,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才更加可靠,實習才會更加順利。
六、創業意識濃厚,就業準備扎實
非常高興的是,學前教育大專新生創業意識濃厚,如果畢業時未落實就業單位,有一半的同學選擇創業,需要積極鼓勵;有26.92%的同學選擇參加專生本考試,有進取心,同樣需要鼓勵;有11.54的同學選擇外出打工,有自我謀生意識,應當支持;但也有11.54的同學選擇回家等,需要正確引導。
問題 答案 人數(人) 百分比(%)
假如畢業時未落實就業單位,您愿意 A 參加專生本考試 21 26.92
B 創業 39 50
C 回家等 9 11.54
D 外出打工 9 11.54
您從哪些方面開始為就業做準備?(多選) A 刻苦學習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67 85.90
B 考取各種資格證書 76 97.74
C 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增強實踐能力 73 93.59
D 經常了解就業信息 63 80.77
學前教育大專新生基本上在為未來就業做扎實準備,85.90%的同學選擇了刻苦學習努力提高學習成績,有97.74%的同學選擇考取各種資格證書,有 93.59%的同學選擇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增強實踐能力,有80.77%的同學選擇了經常了解就業信息,就業準備積極,就業指導中應當充分利用。
七、問題與建議
這次調查結果顯示,學前教育大專新生具有關注就業形勢、就業前景樂觀、就業途徑多樣、重視技能與實習、創業意識濃厚、就業準備扎實等優點,但是也有固守家鄉觀念、月薪期望值偏高、追求崗位穩定待遇好等不足,為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特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加強思想教育,指導職業生涯規劃。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應當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開導同學們拋棄固守家鄉觀念,“好男兒志在四方”,“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同時指導同學們正確分折自己的職業取向,確立合理的未來職業取向,指導學生科學分析和認識自己的職業素質(包括身體和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等),以順利就業。
三年的大學生活匆匆而過,如今回首,是對過去的審視和鑒定,亦是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即將踏出校門的我,滿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戰和磨練。
深知性命相托的重要,從踏入學校門檻的那天起,在良師的精心指導下,自己奮力拼搏,自強不息,逐漸成為了一個能適應社會要求的大學生,并為做一個知識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求學期間,學而知不足,是我學習取得進步的動力。在專業課的學習上,除了學好課本上的知識,我還學習了有關方面的課外知識,對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發展方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奉獻我的一生將是我的職業準則。
我堅定不移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熱愛黨和人民,堅決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關心國內外大事,同時我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認真學習,團結同學,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使我的實踐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都有了極大提高,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優秀的班集體,增強了我的責任感;可親的同學,讓我懂得怎樣與人合作;老師的教誨,為我指明了成功的方向。
充實的校園生活賦予了我知識,它讓我更懂得怎樣學習,生活,做人。醫學專業讓我成熟、自立、自信。我將把我的一生獻給神圣的醫學事業,在未來的崗位上實現我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關鍵詞】教師資格證改革;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
隨著當前我國幼教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也開始逐漸認識到幼兒教師的素質,就是保障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優化幼兒教師職業準入制度,就是保障幼兒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在目前這樣的背景下,怎樣推進學前教育師范生培養和教師資格考試改革的有效銜接,構建一個新的、合理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就是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就以《學前教育概論》課程為例。
一、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人才培養中的問題
(一)職業素養培養缺位。結合當前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現狀,學前教育概論作為一個重要學科,這也是突出教師教學特色的重要標志,這對于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職業素養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只過度強調理論知識的情況,而職業理念、師德教育和規范等都被邊緣化的問題。即使是在教案文本的課程目標中,也可以了解到和職業素養培養有效的內容,但這會受到不同教師和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很容易將尊重幼兒、關愛幼兒等理念轉變為單薄的詞匯,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其中的內涵,導致基本的職業理念無法有效深入學生的內心。因此,這也致使近年來社會中虐童事件頻頻發生,這實際上和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人才培養中師德教學有著緊密的聯系,由于職業素養培養缺位,導致學前教育專業中所培養的幼教工作者素質不夠全面。
(二)學生中心地位偏離。在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眾多課程教學都是以教師堅守、學生堅持為主的教學模式。由于很多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于該專業的知識了解較少,這就讓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認為有必要保留傳統一講到底的課堂教學模式,所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還是主要沿用問答法、講授法等教學方式,對于討論學習、實驗教學等方式應用較少。那么,深究這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高校處在一個重科研輕教學的環境下,導致很多教師將自身的主要精力都放置在了科研上,缺乏對于教學創新的關注,這必然就會導致課堂教學不夠新穎,缺乏啟發性和藝術性。另外,一些學生雖然希望能夠以自身為中心參與到教學中,但由于自身的學習經驗和能力不足,導致其已經習慣處于傳統被動的學習模式下,很多學生不愿意主動進行學習和探究。那么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就相對較大,其不具備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從而逐漸喪失了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更不符合教師資格證改革背景下的教學要求。
(三)教師教育實踐知識和能力有待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本身就屬于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當中舞蹈、聲樂等課程都直接指向技能訓練,但對于學前教育概論課程教學來說,人們就容易忽略其實踐性。其實,所有的理論知識都是從實踐中獲取經驗的,這都是立足于實踐的基礎上的,尤其對于學前教育概論這一課程來說,其理論知識也與實踐教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很多教師在課程教學實踐中,由于部分教師過于強調其理論性,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意義,導致理論知識脫離了基礎,無法有效凸顯知識當中的內在聯系。在教師資格證改革的背景下,其更加注重搭建“學”的支架能力,將學生能夠捕捉到的課程生長點,具備觀察評估、創設情境等視為能力培養的重點,這也表示了學前教育專業的能力重點出現了偏移,能力結構也更加完善。如果,以觀察幼兒、探究反思等為代表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和訓練,就會很難適應新的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改革要求。
二、教師資格證改革背景下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方向
(一)堅持正確導向,回歸學生本位。在當前教師資格證改革的背景下,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要主動進行改革創新,在課程改革中始終堅持正確的導向,注重回歸學生本位,真正作為以人為本,以資格考試為契機,全面深化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在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過程中,要了解到完全脫離資格考試的課程改革,這是一種極端性的措施,也不符合時代要求。那么,在實際改革中要積極順應資格考試的育人導向、能力導向和實踐導向趨勢,以此實現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因此,教師在《學前教育概論》課程教學改革中,就要回歸以學生為中心的本位,在此基礎上,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和思考,培養學生勤奮的品質。教師就要注重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通過給學生布置恰當的學習任務和要求,讓學生深切體會課堂壓力,并為之努力,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豐富教學方式,保證教學效率。在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過程中,還要注重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以此,更好的保障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將課程預習、做習題和復習等有效融入到教學中,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還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把控,通過精簡部分內容,對課程各個章節的內容進行科學整合,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有效認識學前教育專業領域,并從宏觀上把握課程的知識體系。對于具體某一知識點的教學,教師就要注重科學構建知識框架,這對于學生今后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著很大的優勢,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提取相關知識。
(三)開辟課外基地,加強實踐訓練。在當前教師資格證改革背景下,教師的能力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問題,甚至成為推進學前教學改革的主要障礙。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就要針對自身的問題,積極開辟新的課外基地,引導學生關注實踐,并通過加強實踐訓練,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院校就可以通過開辟一個以幼兒園實踐場所,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為期半天的教育見習活動,學生通過擬定觀察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觀察和意見交流,不斷拓展學生的見識。另外,還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微信公眾平臺,通過這一平臺,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直接在微信公眾平臺采用先報名后遴選、定期輪換見習方式,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實踐活動中,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四)優化評價方式,提升綜合素養。教師資格考試就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次學業成績考核,而課程評價就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要進行的檢驗。就以《學前教育概論》課程來說,在課程評價上要保證和教師資格考試方向保持一致,采用閉卷考試和平時成績相結合的考察方式。閉卷考試在考察學生知識記憶的同時,還要加強對于學生職業理念、師德建立和相關理論知識靈活應用等問題的考察,在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上,要堅持實現理論性、實踐性和時代性有效統一的原則。另外平時成績包含基本任務和加分這兩項,在基本任務的完成情況指類似課后作業和見習報告,這也是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完成的任務,加分就是學生在必須完成的任務之外,通過參加相關的課程活動,憑借其證明可以進行額外加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結語
關鍵詞:診斷學 實驗 教學 臨床醫學
1引言
診斷學是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搭建起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度的橋梁,在教學內容中也將最新的實驗理論與檢驗技術融入其中,為診斷疾病、觀察療效、監測病情及判斷預后提供了更為可靠的客觀依據,是醫學生及臨床醫師所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實驗技能。
診斷學的實驗課程主要是為了充分了解醫學檢驗指標參考值的范圍和臨床意義,能夠正確選擇指標、學會開化驗單;根據實驗檢驗的原理及結果對疾病做出合理解釋,最終達到對疾病診斷的目的。在開展診斷學實驗課程時,首先要對實驗技能操作進行熟知,從而進一步實現由項目選擇到結果報告、疾病診斷中檢驗指標的全過程,教學以應用為根本,讓學生可以根據獲取的各種實驗結果進行綜合系統分析,從而培養臨床思維,促進學生臨床診斷思維能力的提升。而本文主要針對大專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實驗課程進行教學分析。
2癥狀學
癥狀是指疾病過程所引起的機體或某器官發生的機能紊亂現象,主要表現為形態結構發生變化,這一般稱為征候。在醫學臨床上有著主觀和客觀體征之分,而機體紊亂現象及形態結構的變化統稱為癥狀。根據致病原因、動物機體的反應能力、疾病所經過的時期,從臨床的觀點分析,可以將癥狀分為這樣全身癥狀與局部癥狀、主要癥狀和次要癥狀、示病癥狀或特有癥狀、早期癥狀或前驅癥狀、綜合征候群、后遺癥。
3問診
問診是醫師通過對患者或相關人員的系統詢問獲取病史資料,并經過綜合分析作出臨床判斷的一種診法。問診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問診采集病史是醫師診治患者的第一步,它是醫患溝通、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重要時機,醫學生要學習正確的方法及良好的問診技巧,可以使患者感受到醫師的親切和可信,從而有信心與醫師合作,對診治疾病有重要作用。
在大專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實驗課程中要掌握重點病史的采集,主要是針對就診的最主要或是“單個”問題(現病史)來問診,并收集除現病史外的其他病史部分中與該問題密切相關的治療。需要做這種重點病史采集的臨床情況主要是急診和門診。通?;颊叩闹饕Y狀或主訴提示了需要做重點問診的內容。主要流程為:問診診斷假設某系統疾病過去史系統回顧相關內容省略無關病史。
4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主要是指醫師運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傳統或簡便的工具,如體溫表、血壓計、聽診器、叩診錘、檢眼鏡等來客觀地了解和評估病人身體狀況的一系列最為基本的檢查方法。許多基本通過體格檢查并結合病史作出臨床診斷。醫師進行的全面體格檢查后對健康狀況和疾病提出的臨床判斷成為檢體診斷。學生在診斷學實驗課程學習時,要掌握基本原則。即對危重病人應先搶救后檢查或是一邊搶救一邊檢查,按照一定順序檢查,隨時復查,集中檢查、分開記錄。檢查基本方法有五種,視診、觸診、叩診、聽診、嗅診。視診主要是醫師用眼睛來觀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現的診斷方法;觸診是利用手接觸被檢查部位的感覺來判斷;叩診是用手指叩擊或手掌拍擊身體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動而產生音響,根據震動和聲響的特點,來判斷被檢查部位的臟器狀態有無異常;聽診是醫師根據病人身體各部分發出的聲音判斷正常與否;嗅診是通過嗅覺來判斷發自病人的異常氣味與疾病之間關系的方法。學生要牢固掌握這幾種體格檢查的基本方法,從而對病人的體格做出準確的判斷。
5實驗室檢查分析
5.1參觀臨床檢驗科,認識現代化檢驗設備和技術
在實驗室中,首先要參觀臨床檢驗科,熟悉檢驗項目的具體操作流程。學生通過觀摩這些現代化實驗室、自動化檢驗分析儀等設備,對臨床實驗室結構和布局有一個具體的了解和認識,根據各類儀器的功能及所能完成的檢測項目,對檢驗項目中的操作流程有一個整體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實驗診斷學的興趣。在參觀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強調質量控制,讓學生深入了解臨床經驗與診療過程存在密切關系,臨床檢驗不是單一的檢驗科獨立完成的工作,是醫、護、檢驗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完成的工作,對于合格規范的檢驗結果一般涉及從標本留取到檢驗結果報告中各個環節。而學習的結果有助于學生未來在臨床中實現項目檢驗、報告分析等的合理應用。
5.2培養臨床思維能力
診斷學的實驗課程內容較為抽象,對于初次接觸臨床專業學習的醫學生而言,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只是一味向學生灌輸課本內容,勢必會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進而影響教學效果。為此,需要創新實踐教學過程,如圖1為創新實驗教學過程模式圖,教師在基本理論知識授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回顧生理、生化、免疫及病理生理等知識,逐步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分析和推理實驗原理、異常結果,從而將基礎醫學理論知識和實驗室檢驗技術進行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對臨床意義的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分析能力。如在臨床生化檢查這一章中,學習血酮體的測定,教師應該逐步啟發學生先進行糖代謝、脂肪代謝這兩大代謝過程的復習,從而有助于理解血酮體升高的臨床意義。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實驗室檢查的方式和臨床意義,從而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創建特色化的管理教學體系,以實驗教學為基礎,能力培養為核心,強化管理為手段,如圖2為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圖。在每次實驗課結束時教師可以將下一次要討論的病例給學生提前布置下去,并在每一個病例的最后附上具有啟發式、分散式的問題。學生提前預習,并查閱相關資料,認真思考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學、診斷及治療。最后為小組討論。學生們在充分自學后,可以明確討論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從而在每組總結發言中可以提出,最后在教師及全班同學的共同探討下獲得圓滿答案,完成單元總結。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實現完整的系統性知識體系的構建。
5.3開放實驗室,加強學生實驗技能學習
由于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發展迅猛,使得當前大部分實驗室檢查過程都可以實現全自動化的檢查儀器操作完成。其實,無論是手工操作還是儀器進行項目的檢驗,其基本原理是一樣的。由此,可以通過動手操作,來不斷加深檢驗對檢驗項目原理及方法的認定和理解。根據實際操作,對操作方法進行反復的實踐、推敲和摸索,從而深入的認識到化驗結果中的影響因素,把握臨床診斷主要問題,去偽存真,得出正確的診斷結果。
6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診斷學實驗課程需要更新教學方法及理念,以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為目標,優化教學手段,通過強化技能訓練,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分析能力。此外,在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式的同時,還要注重應用性,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在學習、反思中尋求創新,更適應現代醫學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品浩,孫建,周衛紅,等.關于實驗診斷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的初步探討[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6,10(3):312—313.
[2] 王斌全.診斷學實習實驗指南[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02—106.
[3] 劉丹丹,袁宏,孟秀香.淺談實驗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改革[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6,28(2):158—159.
[4] 何鳳屏.淺談提高實驗診斷學教學質量的體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9(23):221.
護生第一學年主要開設《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醫用化學》、《護理學導論》、《護理行為學》、《生理學》等醫學基礎課程,此時學生的學習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學習內容由高中時的少而淺變為現在的多而深,學習方法由監督學習變為自主學習。但在與學生的接觸中發現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缺陷,以致影響了學習效果。通過與班委討論,班級開展了系列活動,如請老師傳授醫學知識的學習方法、請高年級優秀學生介紹學習經驗,同學之間組成學習互助小組,同時作為專業課老師,我有意識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關注學科的發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第二學年《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精神科護理學》等護理專業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護理專業有了一定的認識,于此同時開始關注實習醫院情況和就業前景,班主任利用專業課見習和假期見習的機會,讓學生了解醫院護士的工作模式與環境,使其對護理工作有進一步的認識,也使課堂的理論知識能夠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去。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此時,班主任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臨床辨證思維能力。
2、依托校園活動,培養學生專業情操
我校很多社團都和護理專業有關,例如:愛心手語社、紅絲帶社、保健按摩協會等,鼓勵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定期走進我市特殊教學學校,了解特殊兒童的心理,為他們帶去歡樂;每年12月1日,參加預防艾滋病宣講活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艾滋病的認識;走進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通過參加社團活動,學生不僅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專業思想也進一步得到了鞏固。在臨床實習期間,醫院普遍反映工作積極、態度認真,得到了帶教老師的好評。學校每學期也會舉辦多項與護理專業有關的活動,如慶祝“5.12”國際護士節活動、護士禮儀比賽、護理技能操作比賽等,尤其是“5.12”國際護士節活動,學校請來我市德高望重的護理前輩為即將走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舉行授帽儀式,讓學生感受這莊嚴而又圣神的時刻,使其更加明白護理的內涵,增強護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強調醫德醫風,培養學生職業道德
護理事業要求護士熱愛護理專業,以真摯的感情、崇高的醫德、一絲不茍的責任心、高度的同情心和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所以,班主任工作始終要強調醫德醫風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關愛弱勢群體、在臨床見實習以及三年級頂崗實習時關愛患者,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從點滴中領悟護理事業的特點與神圣,激發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和崇敬之情,在學習和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對患者負責,對生命負責。
4、利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做好就業指導
在學生在校期間,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端正學生的就業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良好的擇業意識和競爭意識,為擇業和就業做好準備。另外,由于護理專業教師除給在校學生授課外,還經常進入臨床進修和學習,與醫院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班主任可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成為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紐帶。一方面,把醫院的用人信息及時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更為直接的方法獲得就業信息,不但拓寬了學校的就業渠道,還能減輕學生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根據醫院的用人要求把自己優秀的學生推薦到醫院去,既為醫院輸送了有用的人才,還加深了與醫院之間的感情。
5、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