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離別的詩詞范文

離別的詩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離別的詩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離別的詩詞

第1篇:離別的詩詞范文

1、耐沖擊度。天然大理石有裂紋、易碎,加工要求非常高,稍不留神就會造成碎裂,裝修施工時損耗大;瓷磚經過物理壓制和化學燒制而成,質地堅硬,同時可以根據消費者實際裝修要求加工切割。

2、耐磨度。天然大理石莫氏硬度僅3級,長時間用于地面時,表面容易磨花磨損;瓷磚莫氏硬度4-5級,表面加上釉料保護,產品超級耐磨。

3、抗折度。天然大理石的運輸搬運、安裝鋪貼時還是極易折斷;瓷磚經過物理壓制和化學燒制而成,質地堅硬致密,一般小汽車緩慢壓過磚面都不會碎。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離別的詩詞范文

[關鍵詞] 《一次別離》;敘事視點;流動視點;多重視點

《一次別離》講述了一個中產階級的伊朗式離婚故事,大學教師西敏為了女兒特眉的前途要移民國外,而丈夫納德為了照顧患有老年癡呆癥的父親反對出國,兩人決定離婚。由于西敏搬回娘家,無人照顧納德的父親,納德雇傭了懷孕的保姆瑞茨,卻不想意外接踵而至——瑞茨為救納德的父親被車撞到,為了去看醫生她只好將納德父親綁在床上,結果老人掉到床下受傷,生氣的納德將瑞茨推下樓梯,瑞茨流產后其丈夫薩馬迪將納德告上法院,經過三次法院的審裁和納德與西敏兩次爭吵之后,納德同意賠償保姆一家,但是他要求信奉伊斯蘭教的瑞茨對著《古蘭經》發誓是自己害得她流產的,瑞茨因為難以肯定自己是否真的是因為納德的一推而流產所以不敢發誓,薩馬迪生氣離家,并砸了納德的汽車,影片的在此時爆發。納德與西敏最終離婚,影片在特眉說出自己選擇跟誰一起生活結果的一刻結束。

就是這樣一部現實主義風格濃厚的電影引得金熊、金球和奧斯卡“競折腰”,我想原因就在于其精密和充實,情節的組織串聯與對白的別具深意讓這部電影緩緩源源;同時電影的視聽處理中對視點敘事的用心用力更加深了《一次別離》的藝術性和飽滿感。電影不僅突出不同人物的視點變換流動,更借助玻璃等外物改變拍攝視點達到不同從前的意義。這也是《一次別離》中時刻撫肇的非異域獵奇化卻同時具有極強“疏離”感的根源之一。

“視點”問題一直是眾多理論家和學者研究的興趣點所在。法國結構主義敘事學家托多羅夫說過:“構成故事環境的各種事實從來不是以它們自身出現,而總是根據某種眼光、某個觀點呈現在我們面前?!薄耙朁c問題具有頭等重要性確是事實……從兩個不同的視點觀察同一個事實就會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事實。”①法國敘事學家熱拉爾·熱奈特在《敘事話語》中提出用“聚焦”(focalization)的概念來取代“視角”(perspective),以修正“視角”一詞引起的偏向視覺性的誤解,并且提出了著名的零聚焦、內聚焦和外聚焦的聚焦類型三分法;美國學者厄爾·邁納認為“視點是有關敘事者狀況的一個隱喻”②。眾多敘事學中視點藝術的研究為電影中的視點敘事時間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電影藝術建筑在一個穩定的四邊形的四個端點之上,它們分別是:時間、空間、視覺、聽覺”③。由此電影視點敘事得以運用電影獨有的視聽體系來模擬觀眾的世界,以抹平攝影機痕跡,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引導觀眾關注點和情緒走向,于潛移默化中植入作者的情感與創作意圖。

敘事視點的指導性意義是不容忽視的,“敘事視點不是作為一種傳達情節給讀者的附屬物后加上去的,相反,在絕大多數現代敘事作品中,正是敘事視點創造了興趣、沖突、懸念乃至情節本身?!雹芡瑯?,在電影敘事中,視點敘事可以說是一部電影的基礎與追求。尼克·布朗在《電影敘事修辭學》一書中十分推崇電影敘事的視點作用,“將視點作為連接著敘事人與人物、觀眾與人物、故事與話語、認同與拒斥、敘事觀點與觀看方式、機位、構圖與場面調度的節點?!雹輰а莘ü僭趧撟鳌兑淮蝿e離》時特別將一條敘事線植于視點的轉換之中,而視點敘事的飽滿使得電影整體更加充盈厚重。

通過對影片視聽的分析,可以看到《一次別離》在視點敘事方面的突出特點在于視點的循環流動和不同人物多重視點的疊加與選擇,并且將多重流動的視點最終歸攏到孩子的視點上來作為整部影片敘事視點的落腳點,這樣的視點處理既精彩紛呈又張弛有度,讓一個伊朗式離婚和中產階級與大眾碰撞的故事在視點敘事的層面中變為了一個情感疏離的充滿隱喻的迷宮寓言。

一、循環流動的視點

《一次別離》的敘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顯示出導演對日常生活的細膩理解以及對敘事技巧的嫻熟把握。電影的情緒控制中波峰、波谷、頻率和波段間的長度以一種高波瀾彈跳度表現著,這種高密度性有別于一般奇觀電影的創作手法。

對于快速發展的情節,不斷跳躍的細節,影片找到了一個巧妙的整合辦法,即視點的循環流動。這種剪輯手法被反復運用在諜戰片、懸疑片等類型片中,而《一次別離》這樣一部現實主義的劇情片中也使用了同樣密集的鏡頭視點轉換:人物視點快速變換,全知視點、限知視點的恰當自如、交叉使用,機位設置的自由開放,等等。也唯有如此,才將一個由五次官司、兩次爭吵組成的故成一部極具觀賞性的藝術電影。

舉例來看,影片的第6分20秒到12分40秒的6分鐘20秒時間內,共計有71個鏡頭,即平均約535秒一個鏡頭。這其中包含人物視點轉換32次——特眉14次,西敏6次,納德8次,索瑪雅2次,納德老父親2次。這段是非常精彩的視點轉換處理,幾乎讓人目不暇接,特眉對母親一舉一動的關注、西敏貌似平靜的掃視、納德偷偷望向西敏的眼神、索瑪雅天真視角下的納德一家和癡呆老父親略帶審視的目光,推進劇情的同時又在著力交代著各個人物的心態和性格。除了納德、西敏、瑞茨、特眉、老父親和索瑪雅的人物視點之外,導演又著力營造著全知視點、限知視點以及限知視點和全知視點疊加的視點,讓我們的眼睛跟著鏡頭不停地跳躍旋轉。

這一段情節中人物是在房間里不停運動著的,納德的家用玻璃分隔了室內空間,這得以讓視點“穿墻而過”,方便人物之間的互相觀察對視,以人物的運動帶動視點的循環流動,而房間內多個人物的走動帶動了鏡頭的運動和視點的變化??梢哉f《一次別離》在視點的循環流動方面的處理達到了極致性和平衡感,利用空間、時間、視覺、聽覺多個方面來達到推進視點敘事的目的。

電影中的主要場景并不多,除了納德家之外還有法院的審查室,這部影片中充斥著的沒完沒了的爭吵就大多發生在這里。而就在這樣一個大約只有十平米的小屋子內,《一次別離》撒歡兒似的撒開了攝影機,讓一切活躍起來,不能不說這是一次鏡頭的狂歡。比如第一次庭審的前七分鐘內,審訊室內架了至少14個機位,而象征正義的法官幾乎被各個機位包圍。110次鏡頭轉換,即平均39秒一個鏡頭,這意味著大量的音畫不同步和快如急雨的鏡頭轉換,視點以360°地發生著變化,鏡頭流動帶有一種強烈的韻律感,將兩方針鋒相對的情形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頻繁的鏡頭轉換是現實主義影片中不常見的剪輯處理方法,比如同是伊朗電影,馬基·馬吉迪的《小鞋子》就多數是運用長鏡頭來敘述故事,而《一次別離》配合著流暢自然的臺詞,鏡頭轉換也如行云流水一般,導演舉重若輕的全局把握能力,讓人不能不佩服。但盡管影片視點轉換如此密集,卻并不使我們暈眩,這是因為導演審慎地控制著視點的疊加與選擇。

二、多重視點的疊加與選擇

《一次別離》的人物視點相當令人信服,這賦予了其現實感和真實性。導演在不同人物的視點處理之下鋪建了一條隱藏的敘事線索,以達到完成人物性格刻畫、加深離別意味的目的。影片在不同人物視點間的跳躍之中尋找打破平凡的突破口,而最終在孩子的視點中完成了升華。

電影中的主要人物來自等級不同的兩個家庭。西敏時尚知性,果敢獨立,黑色頭巾掩蓋不住她火紅色的頭發;而作為一個伊斯蘭世界中的中產階級丈夫和父親的角色,納德則有著男權制和父權制的心理傾向。夫妻兩人在生活中有著很多觀念上的分歧,所以在兩人的視點之中都暗含著對對方的不妥協與倔強,納德和西敏互視時的視點方向,多是對方的背后和不易察覺的角度,隱藏的暗暗觀察,是夫妻間互不妥協的表現;癡呆的老父親貌似毫無聚焦的眼光其實常常以審視的眼光打量著兒子和四周,這無形中加重了納德對自己謊言的壓力感和影片整體的沉重感;瑞茨是一個典型的伊朗女性,低眉順眼,她的視點在別人身上停留不多,常??戳艘谎劬婉R上挪開,望回地面;薩馬迪是個火暴脾氣,他總是較長時間盯著納德看,以表現自己的憤怒;特眉的視點則牢牢鎖在父母身上,這是她內心渴望父母和好的情感表露;索瑪雅的視點多是對生活中遇到新奇事物的好奇眼神,例如對中產階級家庭裝修裝飾的細心觀察,是一種屬于幼童的關注角度。導演對多個人物視點均細細把握,利用多重視點將不同人物的內心情感表露出來,使人物非常豐滿。

除了多人物視點疊加外,《一次別離》視點敘事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很難斷定電影中一些鏡頭的全知性還是限知性。在鏡頭中,我們通常是以觀影上帝的身份來洞察一切,可是《一次別離》卻利用視點的模棱兩可來模糊了全知與限知的界限。比如在西敏離家的時候,鏡頭視點在不停發生著變化,事件也非常多:納德給父親刮胡子,西敏收拾行李,保姆來面試,搬運工的抱怨,女兒的不滿……在如此快速的剪輯下,很多人忽視了西敏從臥室里拿零錢付給搬運工的細節,從而不了解納德臥室里錢的真正去向。鏡頭給了我們全知視點,卻同時限制了觀眾的快速洞察。這種既是全知又是限知的視點疊加運用使得影片增加了撲朔迷離感,這也是《一次別離》懸疑感的由來。

“通過特寫來加強我們思想集中的那一點生動性,就好像把外部世界編入我們的思想,并且不是由自己的規律,而是由我們注意力的行為形成的。”⑥例如大部分懸疑電影的處理方式是突出重要情節和道具,先入為主雖然能讓觀眾輕松跟上快速的電影節奏,卻會導致其對劇情的走向一清二楚,失去原有的懸念和緊張度。而《一次別離》作為劇情片卻有著不輸于懸疑電影的緊湊和懸念,層層嵌套,疑云重重,這實際上就是視點處理上的別具匠心。旋轉的視點同樣是一個迷宮陷阱,將重要的信息全部隱藏平實化,這樣可以使得電影的緊湊節奏得以舒緩,更增加可看性和韻律性。對比商業電影的簡單處理方式,《一次別離》做到了電影敘事中“幫助敘事流暢連貫而不能強使觀眾的眼睛停頓下來看一種人為的、生硬的或錯誤的連續關系”⑦。

多重視點的疊加并沒有造成混亂是因為電影將這些復雜的處理都歸攏在了一個點上——孩子的視點。雖然電影表現得比較隱晦,但是不可否認這部影片中大多數的主觀視點都是孩子的視點。首先,這樣的處理方式能為電影中復雜的多人物視點轉換和全知、限知甚至全限知綜合的視點運用找到一個整合的歸攏點,達到雜而不亂的敘事效果;再次,孩子的視點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小孩子雖然說不清、道不明,但其感覺、眼光和理解力遠比他們所能用詞匯表達的更豐富敏銳、更深邃。”⑧在孩子的視點之下,導演的創作意圖可以較為隱晦卻更具震撼力地表達出來。

孩子的視點是電影提升層次的突破口,可以這么說,孩子的視點作為立定點的敘事處理方式,是《一次別離》得以取得如此高的藝術成就的最重要原因。

特眉是一個青春期少女,在她的視點里是大多是母親和父親的分離畫面,她像一個旁觀者靜靜地看著自己即將離婚的父母。影片利用她的視點將納德與西敏不存在對話時的表情與反應展現出來,讓觀眾看到了夫妻爭吵外情感的下意識表露,也表現出了這個聰慧孩子壓抑的悲傷。在她的眼中,父母的和好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她將視點對準父母,觀察著細微的一切和可能存在的希望,這種獨屬于少女的隱忍又悲傷情懷,在特眉的視點中得到了體現和突出。循環流動和多重疊加的視點最終落回了特眉的視點之中,特眉的視點既是線索也是結果。

孩子純真又明確的視點往往給人一種無所遁形的感覺,影片中有一段情節是特眉在納德指導她數學作業的時候質疑納德的證詞,納德承認自己確實撒謊了,此時這個孩子的視點外不僅是對父親權威性的質疑,也是對原本世界信仰的動搖。在特眉的視點之下,中產階級對于移民、教育和兩性關系的不同看法,成人世界的復雜溝通,普通民眾與中產階級間的對立性一一展現,這些難以表述的社會問題在特眉的視點下被錯落有致地安插接合,貌似不經意,但是從未離開過孩子視點這個主軸。

在影片爆發的時刻,特眉與索瑪雅的視點相交,前一刻還在門外玩鬧的兩人在父母間(階級間)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刻無言對視,小小索瑪雅仇恨的眼神宣告了兩個階級間巨大鴻溝。明明是大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導演偏偏用孩子的視點出場來宣告調和的失敗,如此強烈的對比性帶來了強于點敘事多倍的巨大震撼力。正因為有了孩子們的視點,使影片有了主心骨,有了某種精神訴求和情感依托,日常生活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意義。

“如果對伊朗電影新浪潮做一個粗略的概括,那么,其影片的主要特征是低成本、小制作,多以孩子為影片的主角,通過孩子們的目光呈現底層人的世界?!雹嵩谝晾孰娪爸泻⒆拥囊暯鞘遣豢苫蛉钡拇嬖诮嵌龋⒆友鲆曋扇耸澜?,所以從孩子的視點來觀察世界,世界會變得好奇和難以理解?!兑淮蝿e離》雖然是以反映伊朗中產階級移民和階級碰撞為主要命題的電影,但是孩子在電影中的作用巨大,尤其在視點敘事這個隱藏線索之下,孩子們的視點中折射出了更多的深意。

《一次別離》的最后情節是法庭里特眉即將說出父母離婚后她選擇跟誰一起生活的結果,也就是她選擇留在伊朗還是移民國外的結果。鏡頭眉的視點直對著鏡頭外的法官,而鏡頭外的法官并沒有出場。其實在此時,特眉的視點之外的對話人已經不再是法官,而是整個社會。導演利用一個孩子的視點來與社會進行對話,而在揭曉選擇答案的一刻戛然而止,在表層情節敘事之下的孩童視點敘事層面來看待這個結尾更顯精妙深刻。特眉在法院以臉頰不停流下的淚水讓我們瞬間進入了這個孩子的內心,關于信仰、親情、責任、生活、苦難同時被呈現,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三、結語——視點敘事下的情感疏離

導演阿斯哈·法哈蒂關注伊朗中產階級與大眾的沖撞、伊朗女性的境況等問題,在其2009年的電影《關于伊麗》中已有很深體現,而這部《一次別離》更加凝練,時間跨度小,場景少,人物集中,線索隱藏,尤其是導演有意通過視點選擇營造的旁觀感,使得電影中的疏離感愈強。

社會與民眾、法制與情感、階級與階級、丈夫與妻子、男性與女性、父母與子女,《一次別離》囊括了很多情感類型,但這些情感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疏離隔閡,而且矛盾最終也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加漸行漸遠——納德與西敏最終離婚、法院里依舊嘈雜混亂人滿為患、賠償失敗薩馬迪砸了納德的車子、患癡呆癥的老父親的失語甚至死亡……無不加重了別離的意味。

視點選擇下的情感疏離在《一次別離》中被具象化了,那就是電影中常常出現的玻璃。橫梗在視點之外的玻璃,分隔了思想、感情和人性的世界。平板玻璃、軋花玻璃、鋼化玻璃、磨砂玻璃甚至防彈玻璃,一層層的玻璃組成了巨大的視點迷宮。玻璃貌似透明的卻又不可穿透,完完全全改變了人和攝影機的視點意義,由于玻璃的分隔,使電影潛伏著曖昧、失衡和階級人性之間的不可跨界性,玻璃成為影片中強大的別離隱喻。可以說這是一部在玻璃布景里完成的如舞蹈般狂歡的電影。

于是,隱藏在一個平凡的離婚和官司故事之下的視點敘事便彰顯出了其巨大的張力和魅力。《好萊塢報道者》評價此片道:“伊朗電影人似乎一直因為審查制度的嚴苛而無法自由表達思想,但是法哈蒂卻成功做到了這點。表面上簡單的敘事方式討論了復雜的社會、道德和心理命題,其對伊朗社會的深刻觀察少有其他影片能夠做到。幾位演員的表演在近距離的鏡頭前顯得真實且充滿深度,快節奏的剪輯方式幫助這部兩小時的影片保持了情節的緊湊?!薄兑淮蝿e離》舉重若輕地將一個個沉重的社會問題承載于飽滿的敘事中娓娓道來,這是這部電影的基礎;而電影視點敘事的突破則是驚喜與出眾的砝碼,厚重與精密便從中而來,著實可貴。

注釋:

① 張晏德:《敘述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65頁。

② 厄爾·邁納:《比較詩學》,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頁。

③⑤⑨ 戴錦華:《電影理論與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4頁,第15頁,第25頁。

④ 華萊士·馬?。骸懂敶鷶⑹聦W》,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159頁。

⑥ 李恒基、楊遠櫻主編:《外國電影理論文選(修訂本)上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版,第16頁。

⑦ 馬塞爾·馬爾丹:《電影語言》,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年版,第64頁。

⑧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頁。

[參考文獻]

[1] 張晏德.敘述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2] 厄爾·邁納.比較詩學[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3] 戴錦華.電影理論與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 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5] 李恒基,楊遠櫻.外國電影理論文選(修訂本)[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第3篇:離別的詩詞范文

關鍵詞:孤立詞識別 免疫粒子群優化 LBG算法 DHMM

中圖分類號:TN91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1-0111-03

語音識別是一項極具魅力且大有作為的新興技術,其涉及語音語言學、生理心理學、信號處理及計算機科學等眾多學科。該技術的目標主要是利用人機接口來實現人與機器的直接對話,并能夠使機器根據人的語音執行各種相應的命令。作為語音識別的一個分支,孤立詞語音識別已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中的查詢和語音撥號、汽車導航中的語音控制、語音檢索等[1][2],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然而,很多應用產品的效果仍不夠理想,如識別率低、語音庫詞匯量少、識別速度慢等都嚴重制約著語音識別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推廣應用。目前,語音識別中運用較多的是隱馬爾科夫模型(HMM)、矢量量化(VQ)、動態時間規整(DTW)、人工神經網絡(ANN)以及支持向量機(SVM)等方法[3]。其中,HMM和VQ在孤立詞語音識別中應用較為成功。

在HMM的孤立詞識別系統中,首先是提取用于訓練的語音特征矢量,然后對其進行矢量量化。矢量量化中,用LBG算法訓練得出矢量量化器,再用矢量量化器量化訓練參數。最后,訓練參數進入HMM語音識別系統中進行訓練識別。但是,經典的LBG算法對初始碼書的選取較為敏感,易陷入局部最優[4]。因此,本文運用免疫粒子群優化(IPSO)算法改進LBG初始碼書設計,并通過HMM語音識別系統進行實驗測試。實驗結果證明,該方法極大的提高了系統的識別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 DHMM孤立詞語音識別方法

隱馬爾可夫模型作為一種語音信號處理中廣泛運用的統計模型,可實現雙重隨機過程[5],既可以描述直接觀測到的信號瞬態特征,又可以描述隱含在觀測序列中的動態特征。HMM分為離散HMM(DHMM)、半連續HMM(SCHMM)和連續HMM(CHMM)三種[6]。本文中側重孤立詞語音識別研究,鑒于DHMM輸出離散分布概率,實現時所需的計算量以及存儲量都較小,因此選用DHMM模型(圖1)。

DHMM語音識別的系統框圖如圖1所示。假設為一個觀察序列,為HMM參數組,DHMM語音識別過程需要進行如下三步:(1)給定模型的條件下,計算得出觀測序列的概率;(2)選擇一個最優的狀態序列來表達觀測序列;(3)通過調整模型參數,以使最大。

在DHMM孤立詞語音識別中,要計算觀測序列對模型的概率,可以使用Baum-Welch算法和Viterbi算法[7]。Baum-Welch算法用于計算所有可能狀態序列所對應概率,Viterbi算法用于計算最大似然狀態序列對應的概率。它們均是動態匹配過程,計算觀測序列與模型之間的最佳匹配,兩種算法具有幾乎相同的計算量。但是Viterbi算法能將浮點乘法轉為定點加法,還能將概率對數化,從而能夠提高識別的速度。本文的DHMM的語音識別系統采用Viterbi算法來進行識別。

2 免疫粒子群優化(IPSO)算法

Kennedy和Eberhart通過研究鳥群捕食行為,在1995開發了一種仿生進化算法——粒子群優化(PSO)算法[8]。PSO算法和其他優化算法相似,運用群體進化的方式,假設單個粒子無體積無重量,以一定速度在搜索空間中飛行。根據自身及群體的飛行經驗,空間中的粒子不斷調整自身的飛行速度,通過調節并改變飛行方向和距離,在空間中根據最優粒子的位置進行搜索,經過不斷迭代獲得最優解。

在PSO算法中,假設一個D維搜索空間,群體由N個粒子組成。在聚類過程中,先對這群粒子隨機初始化。在迭代過程中,通過跟蹤個體最優值和全局最優值的變化,每個粒子不斷更新自己的位置及速度。設第個粒子的速度為,第個粒子的位置為,則粒子優化計算如下式:

(1)

(2)

式中,、是對應的學習因子,取值通常為2,和取[0,1]間的隨機數,代表慣性權重,其取值將影響算法的收斂性,取值太大會導致算法不收斂,因此權重大小的選擇很重要。

設第個粒子為最優位置,在求解最小化問題時,目標函數值越小,則適應度就越好,則個體最優值:

(3)

設目標函數為,為所有粒子搜索到的位置最優值,則有全局最優值:

(4)

式中,、、和分別表示第次迭代過程中,粒子在第維的速度、位置、個體最優位置和整個種群的全局最優位置。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粒子飛出搜索空間外,通常取值為,取值為,則將有,。

PSO雖然算法簡單,實現容易,但仍存在一定缺陷。PSO算法的各種參數值往往是通過經驗來確定,其很難保證種群的多樣性,算法容易陷入早熟。因此,本文設計了免疫粒子群算法(IPSO)。通過將免疫記憶、免疫調節及接種疫苗等處理機制[9]運用到PSO算法中,每個粒子都作為一個抗體,使算法有了全局收斂能力,避免陷入早熟,提高了粒子群的多樣性和收斂速度。

在本文中,將每次迭代生成的最優粒子作為記憶細胞保存起來,當部分粒子適應度較低,不合要求時用記憶細胞來代替,從而加快搜索速度。在粒子群更新的過程中,本文利用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當抗體(即粒子)的濃度增高時,系統對其進行抑制的作用就增大,選擇的概率就減小;反之,選擇的概率增大。這樣就可保證粒子具有多樣性。

通過下式可計算第個粒子的濃度為:

(5)

通過式(5)可計算第個粒子濃度的選擇概率為:

(6)

其中,表示第個粒子的適應度函數值。從公式(6)可以看出,與粒子相似的粒子數量越多,粒子被選擇的概率就越小;反之,粒子被選擇的概率就越大。

3 基于IPSO算法的碼書設計

3.1 參數設計

LBG算法是經典的碼書設計方法[10],但LBG中初始碼書的好壞對碼書收斂的速度和最終碼書的性能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本文充分利用IPSO算法的全局搜索性能,將每個粒子看作一個碼書,經過聚類、迭代得出最優解,然后將最優解作為初始碼書,再用LBG算法優化得到最優碼書。

本文所用免疫粒子群改進LBG算法中參數的設計為:粒子群規模;新增粒子數;粒子維數;最大迭代計算次數;學習因子;慣性權重及適應度函數分別通過公式(7)及公式(8)進行計算。

(7)

式中,為慣性因子最大值,取值為1.0,為慣性因子最小值,取值為0.4,為迭代次數,為最大迭代代數。

(8)

其中,表示第個聚類中心,為屬于第個聚類中心的數據集合,為聚類類別數。適應度越小,說明聚類越緊湊,碼書性能越好。

3.2 碼書設計

基于IPSO的碼書設計算法的具體步驟為:

步驟1:種群初始化。隨機地從語音庫訓練矢量集中選取D個矢量作為一個粒子(即碼書),矢量的維數為,反復進行N次得到N個粒子,初始化粒子的速度,位置。

步驟2:計算各個粒子的適應度值,對個體最優值和全局最優值進行更新,將作為免疫記憶粒子保存。

步驟3:根據公式(1),(2)對粒子當前速度和所在位置進行進化計算。

步驟4:隨機產生個粒子,形成新的粒子群。

步驟5:對N+M個粒子的濃度選擇概率通過公式(6)進行計算,將概率大的個粒子選出,進入下一代。

步驟6:選取為疫苗,隨機確定一段基因,將步驟5中選出的粒子與疫苗對應的基因進行替換。

步驟7:計算被替換粒子的適應度值,與父代進行比較,若不如父代,則取消接種,反之保留該粒子,形成新的粒子群。

步驟8:對每一個粒子(即碼書)按照最近鄰法則,重新確定聚類劃分,計算出新的聚類中心,形成新碼書。

步驟9:當計算達到最大迭代次數就結束,否則,跳轉至步驟2后重復進行。

4 實驗仿真分析

4.1 實驗建立

孤立詞語音識別仿真實驗需要語音特征提取、矢量量化、模型訓練及識別測試4步:

首先,分幀提取待訓練和識別的語音信號特征參數,每幀為一個矢量,構成矢量序列。本文采用過零峰值幅度(ZCPA)語音特征,形成1024維特征矢量。

其次,對高數據率矢量序列進行矢量量化。本文通過IPSO改進LBG算法來形成矢量量化器,將訓練數據庫中10人在不同噪聲、不同詞匯量下的語音特征矢量量化形成相應碼書。

第三,將上步得到的碼書輸入到DHMM模型的孤立詞語音識別系統中,采用5狀態單詞模型,27個樣本訓練一個單詞,將每個單詞運用Baum-Welch算法訓練成一個模板。

第四,運用矢量量化器對待測試的8個人在不同噪聲、不同詞匯量下形成的數據進行矢量量化,形成測試碼書。然后用Viterbi算法得到測試語音數據與上步形成的模板所匹配的概率,最大概率值極為識別結果。

4.2 仿真分析

本文通過C++語言編程,在PC機上建立基于過零峰值幅度語音特征的IPSO-LBG改進DHMM的孤立詞識別系統。實驗中選用在不同高斯白噪聲條件下(包含15dB、20dB、25dB、30dB和無噪音),18個人都分別采集10詞、20詞、30詞、40詞、50詞,每人每個詞發音三次,形成實驗語音數據,其中10人的語音數據作為訓練數據庫,另外8個人的語音數據作為識別數據庫。這樣,通過PC機編程仿真,得到了不同噪聲和詞匯量下的基于免疫粒子群優化LBG算法的DHMM語音識別結果。

表1所示為在不同詞匯量和不同SNR下,分別基于LBG算法和IPSO-LBG算法的DHMM在語音識別實驗中的識別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基于IPSO-LBG算法的識別率在不同詞匯量和不同信噪比下都比基于LBG的高,正確識別的詞匯量也增多,這說明IPSO-LBG算法跳出了局部最優值,提高了系統的識別性能,尤其在大詞匯量的語音識別中表現出更加明顯的優勢。

(圖2)和(圖3)分別是基于LBG、IPSO-LBG兩種算法的DHMM語音識別系統在不同詞匯量下的平均識別率柱狀圖和在不同信噪比下平均識別率的柱狀圖。從兩圖中可以看出,在不同詞匯量下識別率都有所提高,且隨著詞匯量的增多,識別率的提高也加快。在不同的信噪比條件下,識別率的提高速度差不多,在無噪聲的情況下識別率最好,系統的抗噪性能還有待提高。總體上驗證了基于IPSO-LBG算法的語音識別系統的有效性。

5 結語

本文將免疫粒子群算法運用到碼書設計中,設計了IPSO-LBG算法,并將IPSO-LBG算法用于DHMM孤立詞語音識別系統中,并給出了實驗的結果及分析。通過與基于傳統LBG算法的DHMM孤立詞語音識別系統相比,證明了IPSO優化的識別系統有較好的識別率,對今后孤立詞語音識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袁里馳.基于改進的隱馬爾科夫模型的語音識別方法[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6:1303-1308.

[2]M. Benzeghiba, R. De Mori, O. Deroo, S. Dupont. 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and speech variability: A review[J].Speech Communication,2007,49(10):763–786.

[3]任杰.語音識別技術概述[J].大眾科技,2010,08:21.

[4]王社國,魏艷娜.基于遺傳算法的VQ碼本設計及語音識別[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17:71-73.

[5]A-V.I. Rosti, M.J.F. Gales. Factor analyzed hidden Markov models for speech recognition[J].Computer Speech and Language,2004,18(2):181-200.

[6]高清倫,譚月輝,王嘉禎.基于離散隱馬爾科夫模型的語音識別技術[J].河北省科學院學報,2007,02:8-11.

[7]于倩,李春利.自適應矢量量化在語音識別中的應用[J].現代電子技術,2007,06:128-130.

[8]陳立偉,宋憲晨,章東升,楊洪利.一種基于優化小波神經網絡的語音識別[J].應用科技,2008,02:17-20.

第4篇:離別的詩詞范文

陸游《浪淘沙?丹陽浮玉亭席上作》:“綠樹暗長亭,幾把離羊。陽關常恨不堪聞,何況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淚泡羅巾,各自消魂。一江離恨恰平分。安得千尋橫鐵鎖,截斷煙津?”在這首詞中,陽關指的是“陽關曲”,又名“陽關三疊”或“渭城曲”,該曲取材自王維的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边@篇絕句后來成為一首七弦琴歌,因取詩中“陽關”一詞,再加之歌曲的三次疊唱,故名《陽關三疊》。因為《陽關曲》渲染的是離愁別緒,該詞中作者“身是行人”,將別故人遠去,又聞陽關曲,詞人此刻的離愁更是愁上加愁。可以說,識得“陽關曲”就讀懂了詩歌之離愁,所以“陽關”在古詩詞中出現時往往是表離別的悲愁意象。

而在中國古詩詞中還有另外一些古曲調,如“折柳曲”“何滿子”“花”“行路難”“關山月”“梅花落”等,詩人將這些曲調也直接根植于詩詞當中,構成情感表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折柳曲”也叫“折楊柳”,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折柳送別”時,要吹笛,有時還要放聲歌唱,所以,古詩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聯系在一起,來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王之渙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敝小皸盍奔辞印墩蹢盍?,曲中所表達的就是送別時濃濃的惜別感情。

“何滿子”――曲牌名,據傳何滿子是唐玄宗時的宮人,因得罪皇帝而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張口高歌,曲調悲憤,蒼天白日黯然失色,然而皇帝卻終不免其刑。因為何滿子出色的技藝,大詩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繼為之賦詩。唐代張祜的《宮詞》:“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本褪窃谡f宮人本已幽閉深宮二十年,故鄉親人遠在千里之外,乍然聽得《何滿子》,君恩寡淡與否自然在心中,焉能無恨無悲呢?了解《何滿子》的曲辭來源,就能明白為何聽得《何滿子》就會“雙淚落君前”。

“花”,源自于南朝陳后主《玉樹花》:“玉樹花,花開不復久?!彼曰ù砹送鰢?,杜牧《泊秦淮》中即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p>

“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內容多寫世路艱難和離別悲傷之意,所以曲辭多悲哀之音。如“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保ā稄能姳闭鳌防钜妫?/p>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稑犯蓬}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比纭芭闷鹞钃Q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保ā稄能娦衅呤祝ㄆ涠吠醪g)句中“關山”在字面的意義外,雙關《關山月》曲調,含意更深。

“梅花落”,漢樂府橫吹曲名。詩人高適的《塞上聽吹笛》一詩中“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中“梅花”系樂曲“梅花落”。同《折楊柳》一樣是唐宋文人很喜歡聽的笛曲,曲辭往往以傲雪凌霜的梅花為描寫對象。詩歌中表現出聽古曲“梅花落”的詩意,因笛子音調之特點,所以這樣的詩句往往表現哀傷之意。

“塞下曲”為漢樂府舊題,出自于漢樂府,歌辭多寫邊塞軍旅生活,比如《塞下曲?飲馬渡秋水》(王昌齡)、《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還》(李益)、《塞下曲六首》(盧綸)等?!坝耠A怨”亦屬樂府古題,其內容則以宮怨為主,如李白、謝眺等都寫過這一曲調的古詩。而這些詩歌都可以從詩題中一窺詩歌內容。

第5篇:離別的詩詞范文

[關鍵詞]古代詩詞 悲劇意識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09-0086-01

我國古典詩詞之中的悲劇意識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反映婚姻生活不得意,有情之人最終難成眷屬的“姻緣悲劇意識”;第二種是反映背井離鄉,至親之人之間離別的“離別悲劇意識”;第三種是反映家破人亡,生活顛沛流離的“亡國悲劇意識”。

一、姻緣悲劇意識

在我國古代,我國的婚姻大事一般都是謹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愛在我國古代是不存在的。但是,無論我國的封建禮教思想防范的有多么嚴密,青年男女之間愛的火花一旦迸發出來,是很難輕易遏制下去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追求自由愛戀的青年男女和封建保守的家長就會產生劇烈的沖突,這就勢必會引發出婚姻上的悲劇。在這個悲劇之中,無論是熱戀的青年男女雙方,還是橫加干涉的封建家長,都是籠罩在悲劇的氛圍之中。以男方為例,由于封建婚姻制度的干擾,男性心中最純真的愛望和對愛情的最美好向往在受到層層干擾之下最終破滅,就造成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脫節。

以《詩經?秦風?蒹葭》為研究對象,其中的詩句“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宛在水中坻”之中,就體現出了詩人心目之中的“女神”離自己忽遠忽近,自己難以把握,詩人心中的愛情和現實的殘酷就通過詩句體現了出來。在這句詩詞之中,傳遞出來的悲劇意識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描述事物方位的不同變化,展現出自己追求目標的虛無縹緲;第二,通過描述詩人不斷的眺望,展現出詩人不懈的追求意識;第三,通過描述詩人最終還是一無所得,體現出在現實之中追求愛情還是那么的遙不可及。再如,曹植在《洛神賦》之中的名句“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就充分體現出了詩人想去追求自己所愛,但是在追求的過程之中,卻充滿艱難險阻的無奈,這也充分體現出了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之中所蘊涵的婚姻愛情的悲劇意識。

二、別離悲劇意識

在我國古代,古人對于合家團圓的意識很重視,“和”文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也是無數文人墨客所追求的理念。但是,在實現“和”的過程之中,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卻又不得不踏上背井離鄉的征程,這就有了別離的一幕。在這樣的背景下,別離時產生的別離之情也就形成了濃厚的悲劇氛圍。在這些悲劇的意識之中,還包含著含笑的離別悲劇和含淚的離別悲劇。

例如,我國唐詩之中名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就充分體現出了詩人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之中,積極奮進,并堅信雖然在此時的別離很讓人悲傷,但是這里面的悲傷只是很淺的,這就是所謂的含笑的離別悲劇。這種離別的悲劇蘊涵的色彩并不是特別濃厚,甚至有一些強顏悲愴的感覺。至于含淚的離別悲劇,這就是充滿了痛楚的離別悲歌。以柳永柳三變的名詞《雨霖鈴》之中的名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為例,在這些句子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來,柳永對于此時的離別完全沒有準備,也是柳永內心深處所不愿意看到的,就像是一個本身處于極度的安逸狀態,卻突然被一個事件打入了不安定的狀態,從本身的溫馨生活轉換成為了凄涼獨處,自然會給人們一種離別的悲劇意識。在悲劇意識的表達過程之中,又以在秋季的離別更讓人感同身受。這是因為在秋季,詩人的心境恰好和秋季外界蕭索的形象完美契合,觸景生情,詩人的離別哀思也就更容易抒發出來。

三、亡國悲劇意識

我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對于古代王朝的興起和衰落有著一種天然的使命感,國家一旦出現了朝代的興替,在詩人的詩詞之中就可以看出對于王朝興替悲傷之情的流露。例如,在《詩經?黍離》之中,作者借描述故土不再,只留下了滿地的青青黍苗而發出“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感慨。再者,我國著名的皇帝詩人“南唐后主”李煜在國破家亡之后,發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慨。這充分體現出了詩人在國破之后,對于曾經過往生活的無線追憶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者,如中唐時期,目睹奸相李林甫誤國發出的“屈原辭賦昭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的感慨,都是詩人對于國家大事的關注以及對于國破家亡的深深痛楚。

綜上所述,在我國的古典文學史上,悲劇意識一直是我國古典詩詞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對于悲劇意識的應用,也為我國的古典詩詞增添了色彩。詩人通過詩詞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憤懣,讓讀者也透過詩人的筆鋒體會到古人心中的無奈與悲愴。

【參考文獻】

[1]孫昱璐.從“烏”“鶴”意象看唐詩中的悲劇意識[J].云夢學刊,2007(S1):12-15.

第6篇:離別的詩詞范文

關鍵詞:長亭;木蘭舟;意象;古詩;意境

“長亭蘭舟”的意象在詩詞中較為常見,在不同的詩詞中有著不同的內涵。“長亭”與“木蘭舟”作為離人送別常見的景致,往往和悲涼蕭瑟的景象緊密聯系而容易遭到讀者的片面理解。其實,在中國古代詩詞中,長亭與蘭舟有著自己的獨特意義,凄清并不是它全部面貌和本色。在詩詞中,景象特征和作者當時的心境是密切聯系的,所以不能把它作為一種獨立的、單一的意象來解讀,應該全面分析,把它作為心境的表現來審視。在思鄉懷遠時,蘭舟是長居的處所,充滿了濃郁的鄉情;在愛情詩與閨怨詩中,長亭是美好愛情的象征,傾注了多情男女的相思之路;在懷友送別與酬唱詩中,長亭、蘭舟是友情的象征,傳遞著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

一、借長亭蘭舟象征愛情,表達戀人間的離愁別緒

長亭外,古道邊,蘭舟催發處,一對戀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在《雨鈴霖》中描寫的“秋江別離圖”可謂是戀人相別的經典場面?!耙磺芯罢Z,皆情語也”[1]p34,送別氣氛之凄清,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畫面之中。詞中既有傍晚時分的長亭,又有不解風情的蘭舟,使得戀人內心的纏綿悱惻呼之欲出。再加之“寒蟬凄切”的襯托和渲染,使離情別緒更顯濃郁。

望君遠去傷斷腸,長亭送別淚千行。在眾多描寫戀人惜別的詩文中,王實甫《西廂記》中的《長亭送別》一折戲,可稱是唱絕了離愁別恨。斜陽衰柳,凝霜不解風情,秋風下依依惜別的癡男怨女,使得這愁人的秋景更顯凄迷。落葉蕭蕭,馬隨車行,只留有車碾碎葉之痕跡;遙望長亭,淚打長襟,萬般離別之情已化作相思淚。千絲萬縷,理不清愁緒;千言萬語,訴不盡衷腸;千山萬水,隔不斷想念。此時此刻,十里長亭儼然成為離人無盡愁苦的來源,十里有多長,牽掛就有多長。

長亭望君去,使人悲;蘭舟亦不解人情,惹人怨。例如,晏幾道在《清平樂》中寫到:“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逼鸸P“留人不住”四字 ,扼要地寫出了送者、行者雙方不同的情態:一個曾誠意挽留,一個卻去意已定。蘭舟載著酒醉的男子而去,獨留多情之人望江神傷。“留”而“不住”,故啟末二句“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之怨思。世間的戀人往往因多情而生絕望、因絕望而生不忍割舍之情。周濟評曰:“結語殊怨,然不忍割。”[2]p19實乃深透之語。

蘭舟除了載戀人而去,亦可載情郎而歸,只是舟不至,人未還。尤善“男子作閨音”的溫庭筠就曾從女子細膩的內心出發,將對郎君的思念寄托在乘風而歸的蘭舟上。“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這幅看似和諧的美人憑欄遠眺圖,其實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離情正苦”。從“梳洗”到“望盡千帆”是一個漫長難耐的焦躁時光,同時也是迷離著玫瑰色夢幻的希望時期。然而,“過盡千帆皆不是”卻無情地將熱烈的希望之火破滅于冰冷的現實之下。蘭舟未載君歸,卻帶愁來,使詩歌整體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離愁別恨的色彩。

不論是對愛情的期許與些許焦慮,還是因愛絕望卻不忍割舍的情感,“長亭”與“蘭舟”傳遞的正是有情人對愛情的期待與分別時的離愁別緒。

二、借長亭蘭舟寄托友情,傳達友人的依依惜別情

“長亭”與“蘭舟”自古被寄予“送別”的意蘊。詩人往往借長亭蘭舟,寄托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李白《謝公亭》詩說:“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李頻《送僧入天臺》詩說:“長亭舊別路,落日獨行僧?!庇H友離別的場景反復不斷地在亭下上演,使優美的長亭也染上了一層離愁。相形之下,司空圖的《長亭》中所寫的長亭則完全成為了離別的代名詞,全詩四句二十個字,處處是離別,卻無一個是實寫長亭?!懊酚旰袜l淚,終年共酒衣。殷勤華表鶴,羨爾亦曾歸”,“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

秦觀《調笑令》詩云:“始信別離情最苦,蘭舟欲解春江暮”;柳永《采蓮令》詞云:“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毕嗨频南e景也在江邊上演,給蘭舟載上了滿滿的別緒。白居易的《南浦別》雖未提及“蘭舟”,卻亦有一番離愁在心頭?!澳掀制嗥鄤e,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詩歌的語言雖然清淡如水,卻款款地流瀉出依依惜別的深情。江浦送別,蘭舟初發,詩人勸慰朋友不要頻頻回頭,可是自己早已悲情難抑制。

此外,王勃還有反復回旋、別情深摯的七絕《秋江送別》:“已覺逝川傷別念,復看津樹隱離舟。”冷秋送別是萬古不變的悲情,就像東逝的江水流不盡?!八煸律巷L煙,籠罩著別浦離亭、津樹寒渚,也彌漫著客子寂寞的心頭。”[3]p115目送乘舟遠去的友人已讓詩人不堪凄涼,遮住視線的樹木又來平添煩憂。此刻,蘭舟載去的不只是遠行的親友,還有王勃給予的不可承受的深情。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送魏二》)王昌齡在橘柚清香的高樓上設宴為朋友送別,江風引來江雨感到了夜涼后送友人上船。望著遠去漂泊的蘭舟,詩人好像看到了友人在遠方瀟湘的月照下難以成眠,愁緒里聽到兩岸猿啼一聲一聲而感到夜長難眠。清代敖英的《唐詩絕句類選》評論道:“道伊旅況愁寂而已,惜別之情自寓?!绷碛嘘憰r庸《詩境總論》評價:“代為之思,其情更遠?!?/p>

三、借長亭蘭舟代表漂泊,抒發詩人的孤獨與憂愁

數不盡的長亭,是走不完的歸程,也是道不盡的鄉愁?!昂翁幨菤w程?長亭更短亭?!保ā镀兴_蠻》)漂泊久未歸鄉,太白眼中的亭舍儼然成了隔斷游子歸鄉路的屏障。征途上緊密相連的長亭與短亭,提供了詩人餞別之處,而無歸去之期。萬般愁情無法用語言說清,只好借數不盡的長短亭來含蓄道出,言盡而意無窮,愁情濃得化不開。詩人心中極為含蓄、深沉,惆悵的傷感之情盡在這亭亭相連的景物描繪之中了。

長亭有多長,游子的鄉愁就有多濃。杜牧的《題齊安城樓》寫到:“嗚咽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闌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睗O舟唱晚,夕陽西下,詩人在晚年依然流浪在外,回想故鄉的點點滴滴,追憶離鄉時的意氣風發,對比今夕的寥落冷清,詩人不禁感受到了一絲絲的苦楚?!肮枢l七十五長亭”,實指詩人與故鄉長安相距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驛站恰合“七十五”之數。如此遙遠的距離,即使回首又豈能望盡這迢遞關山?詩人的孤獨與憂愁可想而知。

若說長亭隔斷了游子回家的路,加重了游子的鄉愁,那么一葉扁舟,天水茫茫,就越發比照出人的渺??;人在旅途,所見多異鄉之物,更易觸發無限思緒。

最善以“舟”為意象,表現漂泊之感的詩人,當屬杜甫。無論是“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旅夜書懷》),還是“疏燈自照孤帆宿”(《夜》),還是“老病有孤舟”(《登岳陽樓》),詩句中的“舟”儼然已經成為詩人漂泊身世的象征與寫照。而“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八首》),更將孤舟與詩人的身心直接聯系在一起:叢菊兩度開放,遠在他鄉的詩人見之落淚;一葉小舟承載著還鄉的希望,系住了它,就如同系住了他的身心,系住了歸家的夢。

說到背井離鄉、漂泊無依,就不得不提及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了。在經歷過一番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生活后,晚年的李清照終日浸泡在“愁”的憔悴中,所作之詞亦沉潛著無盡的愁苦與孤獨。然而,“她的愁再也不是莫名的閑愁,再也不是離別愁緒,而是整個人生整個社會的大悲大痛。”[4]p55例如《武陵春》,就用深沉憂郁的旋律,傾吐了她去國懷鄉的內心悲苦。“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此處的“舟”成了身心疲憊的詞人寄存孤獨與思念的容器。移“愁”于舟,欲求浮生半日閑,無奈被太多的愁緒與感情牽絆。移愁而未解愁,這憂愁太重,只怕雙溪的舟載不動,雙溪的水流不走。

“長亭”與“木蘭舟”在古詩詞中是承載著抒情功能的自然意象,隨著歷史的發展,“長亭”、“木蘭舟”的意象被歷代文人反復使用。所以,長亭蘭舟所蘊含的情感意義是很豐富,很復雜的。在對一首詩歌進行賞析的時候,必須把詩歌中的意象與作者當時的心境聯系起來一起考慮,才能更好地把握詩歌中所包含的意蘊。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周 濟.宋四家詞選[Z]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

[3]葛曉音.山水田園詩派研究[M] .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

[4]杜新科.論李清照詞中的“愁”情和抒情藝術[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4,(4).

第7篇:離別的詩詞范文

高小白的穿越筆記:十里長亭折柳別

“哎喲,痛死我了!”太久沒坐“時光之旅”,跳出來的時候竟然摔了個大馬趴,我一邊拍著褲子上的灰一邊直起腰來。抬眼的一瞬間,我立刻被眼前江南水鄉的風景徹底征服了。遠遠望去,碧綠的湖水依偎著黛色遠山,如絲的細雨給世界織了一張薄如蟬翼的網,楊柳穿過呢喃的煙雨,將柔美身姿舒展在微風中。

正在這時,我看見一位老伯伯走到柳樹前,折斷了幾枝柳條。隨后,他又攜著柳條顫顫巍巍地向不遠處的一座長亭走去。長亭那頭圍了一些人,隱隱約約地傳來了音樂聲。我覺得很好奇,就跟在老伯伯身后。走近了我才看清,原來這音樂聲是演奏者用竹尺敲擊一種像是古箏的弦樂器而發出的。樂聲抑揚頓挫,周圍的人輕輕唱和,哀而不傷。老伯伯走過去,將柳條遞給一個背著行李的中年男子。他們拿起面前那一對前尖后翹、口沿外撇、圓腹略深的青銅三足杯,低聲說了些什么,然后一飲而盡。

晚風吹進長亭,頓生涼意,看著碗里冒出的騰騰熱氣,我不禁產生疑問:這么涼的天,他們為什么要在這里喝酒奏樂,還要折柳枝呢?這其中到底有什么不為人知的秘密?

周博士的歷史小課堂

高小白遇到的其實是送別的場景。這“折柳相送”,是古人送別朋友的一種方式。古時候“送別”的內容豐富多彩,除了折柳送別、飲酒餞別,還有音樂相送。而且,古人對于送別的地點也非常講究,走陸路的一般在長亭或者短亭里,走水路的則在渡口邊。在渡口送別時,又多在“渭陽”“南浦”??吹竭@里,不少同學又會問了:“這‘渭陽’‘南浦’是哪里?這些送別方式又有什么文化意義呢?”不要心急,讓我來告訴你吧!

折柳贈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边@是《詩經》中的詩句,充滿了離別的傷感之情。在我國古代,親朋好友分離時,送行者常常折一枝柳條贈給遠行者?!傲迸c“留”諧音,贈柳表達的是“惜別”的意思。柳樹和其他樹木相比,生命力頑強,具有“隨地可活”的特點,這正好可以用來祝愿遠行的人,希望他們隨遇而安,到了異地他鄉能夠一切順遂。

音樂贈別

音樂贈別,常見于古代的文人之間?!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碧拼娙死畎椎倪@首《贈汪倫》,就是一首描寫音樂送別的典型詩作。

先秦有一首逸詩(即先秦古籍中出現的除《詩經》305篇以外的詩歌),名為《驪駒》,是人們在離別時所唱的歌。后來“驪歌”就被人們用來泛指有關離別的詩歌或歌曲。而現在,畢業季時畢業生們常唱起的《驪歌》(又叫《送別》),則是一首流行于我國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的學堂樂歌,由李叔同作詞,美國人奧德維作曲。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音樂贈別這一方式從古時候起,經歷代代演變,沿用至今,用以寄托人們離別時的不舍情感和美好祝愿。

渭陽、南浦

渭陽指的是渭水的北邊?!拔缄枴弊钤绯霈F在《詩經》中:“我送舅氏,曰至渭陽。”在這之后,“渭陽”也就漸漸用來指代人們送別的地方。唐代大詩人杜甫用“寒空巫峽曙,落日渭陽明”來贈別友人,一位叫棲白的僧人也曾寫過“寒空金錫響,欲過渭陽津”的詩句。

“南浦”是另一個詩中常見的水邊送別地點,與“渭陽”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屈原的《九歌?河伯》中有詩句“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從此詩人們也都喜歡用“南浦”來指代在水邊送別,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的五言絕句《南浦別》中就寫道:“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第8篇:離別的詩詞范文

一.難以割舍的親情

親人之間的感情是諸多感情的基礎,可以說,沒有親情就無從談起別的感情,而在我國的古詩詞中,很多詩歌詞曲篇章就為我們傳遞了這樣的感情信息,而這種感情信息的表達多是采用思念這條線牽連的。下面舉例說明。孟郊的《游子吟》,原詩話不多,傳遞的感情卻深長濃厚:“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边@是一首歌頌母親的詩歌。詩中淳厚真切地吟頌了人世間偉大的人性美——母愛。由線起筆,由草作結。從線寫到衣,針針寄深情。由衣聯想到寸草,想到報母恩。感情回環,母育子艱難,子報母深恩。詩雖短,卻淋漓淳厚地表達了母子之間最真的情感。此詩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滋養了讀者的心靈,更激起了離鄉在外的游子的共鳴,是難得的好詩。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盵注釋]示兒:給兒子們看。元:通“原”?!妒緝骸吩娛悄纤螑蹏娙岁懹闻R終寫給兒子們的遺囑,詩歌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這首詩雖然傳遞的是愛國之情,但是我們細細一想,作者臨終的嘆息和囑咐并沒有說給別人聽,而把這樣可以托付的大事交給自己的孩子們,言語之中可以領略到作者陸游對兒子們的寄望之深。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痹撛姳磉_了對妻子的惦念和對團圓的渴盼,濃化了夫妻之間的親情。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則表現了弟兄手足之間的密不可分的深切感情?;赝袊旁娫~,可以說是親情無限。

二.縷縷不斷的相思情

中國古詩詞中表現青年男女之間感情的詩歌也不少,《迢迢牽牛星》是寫牛郎織女的分離之苦和相思之深。秦觀的《鵲橋仙》則寫牛郎織女的相聚之歡和離別之速,以及依依惜別的情緒。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其內容為:“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北憩F了一位因心上人遠行而獨處深閨之女子的生活狀況,以及其內心凄苦與思念的感情。下面的這一首《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把青年男女的依依別離、渴望相聚、思念的憔悴、時光的流逝、想念而不能相見的自我安慰描繪的細膩透徹,簡直寫絕了青年人之間的縷縷相思?!笆晟纼擅C?,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碧K軾《江城子》——蘇軾想念亡妻?!皢柺篱g,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痹脝枴睹~兒二首其一》——元好問寫生與死?!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崩钌屉[《無題》——李商隱寫幽幽的思念。

三.對錦繡河山的熱愛之情

第9篇:離別的詩詞范文

一、結合背景,把握主題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痹姼枋菫楝F實而作的。因此要想準確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就必須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生平,以及與詩有關的文學背景和歷史背景。要知道不同作家由于社會地位不同、經歷不同,導致生活態度和作品風格的不同。在盛唐代代國力強盛,人民安居樂業。于是出現了有意于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的詩作,如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該詩寫出了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而杜甫經歷過萬方多難的安史之亂。時代的動蕩,使他卷入社會的漩渦。他看到的是動蕩不安的社會,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備受戰亂之苦的百姓。抓住這一特點,我們再看杜甫的詩作,就不難理解他的《登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別”。

另外,同一作家因人生道路的曲折變化,詩歌風格和主題思想先后也發生了變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早年生活安定、優裕。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這首詞把我們帶入江南那種漁歌唱晚,暮鼓晨鐘的美好境界里。一個少女自由自在、活潑開朗、無拘無束又有些調皮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靖康之難后,丈夫趙明誠的去世,南渡以后,李清照輾轉逃難。這一系列事件,讓李清照嘗盡了國破家亡與顛沛流離的苦痛,作品的主要內容也多書寫對祖國的憂慮和流落他鄉的痛苦,愛國之情很深。

這一類詩歌教學,需要比較詳細地介紹寫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經歷,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更好地把握詩歌的主題思想。

二、品味語言,體悟詩情

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煉字煉意的技巧,品味詩歌的語言,領悟詩歌所表達的感情。例如,杜甫的詩堪稱古典詩歌語言的典范,足以說明詩人在詩歌語言錘煉上所下的工夫?!洞和分蓄^兩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所在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涼。作者寄情于物,為全詩奠定了悲涼的氣氛。

王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以“直”狀煙,看似無理,然而只有“直”字方能使煙具有挺拔、剛勁、堅毅的陽剛之美,方能與塞北的“大漠”“孤煙”這種闊大、雄渾和蒼涼的境界形成一種和諧之美。讀馬致遠的《秋思》應抓住曲眼“斷腸人”三字,由景入情、層層深入地去感悟抒情主人的無奈和在困境中掙扎的痛苦。

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找準詩眼,抓住重點詞語對詩歌進行突破。欣賞詩歌的語言美,體悟詩歌語言營造的感情境界,讓學生獲得思想上的啟發和藝術上的享受。并且在平時作文時要求學生做到注意遣詞造句。

三、立足意象,領悟意境

不是意象,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是意象,因為它是詩人寧靜、淡泊的人生詩意追求的象征。那么意境是什么呢?簡而言之,就是情和景的和諧統一。如果要理解詩中蘊涵的情感,解讀詩的意境,那就必須把握意象。但由于學生的知識積累不夠,閱讀面不寬,他們對意象的把握比較困難。我覺得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注意比較歸納詩歌中的具體事物所蘊涵的感情。

在學習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時,有的學生問“詞人為什么非要寫楊柳岸的殘月而不是別處的”,要理解詞人寫此的原因,關鍵就要理解“柳”的意象。詩中的“柳”是有特殊含義的。柔順婀娜、隨風擺動的“柳”和“留”諧音,另外古人還有折柳送行的習俗,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別―依依不舍”的層面上來,使人聯想到,離別的人一看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就會浮現出贈柳惜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涌起一縷縷離愁。這樣,詩中“折柳”一詞所寓含的“惜別懷遠”之意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在學生學過的課文中包括一些常見的古詩詞都有“柳”,比如,“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煥《涼州詞》)。古詩文中常常有表達共同感受的意象:“月”往往寄托著思人、思鄉之情?!俺丁薄傲魉笔菍r光易逝的感嘆,“日暮”“夕陽”代表生命的短暫和對死亡的焦慮,“杜鵑”的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有意和無情,……無一不具有特定的含義。

但是有些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詩歌里表達的感情是不盡相同的。例如:同是杜甫筆下的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的“花”飽含了詩人的血淚,表達的是幾多哀愁,傾訴著人世、生命的感懷,而“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中的“花”則透出詩人獲得暫時寧靜與幸福后的喜悅。而“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講述的憂愁無法排遣,人生青春的易逝。詩的解讀離不開對意象本身的把握,詩的創造力、想象力,詩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讀詩,必先讀懂意象。教學時,教師要做到啟發學生進入詩中所描寫的意象中去感受,去體味詩人的感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专区一区 |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视频 | 欧美一级黄| 久草新视频 | 免费看一级欧美激情毛片 |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 在线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 国内自拍tv在线 | 69日本xxxxxxxxx13| 久久视频在线播放视频99re6 | 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 |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亚洲另类视频 | 国产年成美女网站视频免费看 | 午夜影院免费体验 | 黄色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yxsp |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一区 |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 亚洲视频区 | 欧美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538prom精品视频在放免费 | 午夜一级片 | 亚洲韩国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 欧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多人 | 女黄人东京手机福利视频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片 |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成人资源在线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第二区国 | 日韩一级黄色毛片 | 国产成人福利夜色影视 | 在线看欧美成人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