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技論文寫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和普通學術型碩士相比,專業碩士的基礎知識和科研能力顯得較為薄弱,科技論文數量和質量都不是很理想,相當數量的科技論文只注重于現象、方法和概念的表述和總結,沒有對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而且,不少論文由于與實踐相脫離,缺少實驗數據和結果,針對性不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模式不利于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
專業碩士要求畢業后能夠承擔生產、研發、技術服務等的一線工作,與傳統的純學術上的研究生教育相比,高校在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培養上更著重于聯合企業生產研發的實踐環節的培養。因此,在專業碩士的培養上就要求增多實踐實習類教學。以材料工程專業碩士為例,他們有一部分時間是在工廠或企業中度過,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必然會減少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時間和能力。
2.高校對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課程重視不夠
目前高校雖開設了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但課程主要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及內容,學生只能學到科技論文的寫作格式,缺乏基礎載體,對于給定的研究對象,用什么方法加以研究,還是無從知曉。而且,高校在專業碩士實踐教學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方面結合得還不夠,學生不能很好地將實踐成果如實驗數據等歸納整理到科技論文中去。
3.學生寫作能力差,主動性不強
目前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寫作水平較低,面對科技論文感到壓力很大,往往帶著強烈的排斥情緒去完成寫作,更提不上主動地開展科學問題研究。不少研究生對科技論文、研究報告甚至畢業設計都采取應付的態度,缺乏創新思維和能力。學生還存在實踐過程中不知如何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不能很好地閱讀和理解英文文獻等問題。
4.缺乏提高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活動
進行科技論文的創作,需要大量的寫作經驗和素材??萍颊撐膶懽骰顒拥拈_展,如開放高水平科研平臺資源,開展交叉學科學術交流,定期開展課題組科研報告,邀請有經驗的老師和同學做學術交流等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能夠鍛煉學生快速有效地獲取并分析科研資源和綜合運用科研知識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在這方面的培養主要停留在理論課程方面,缺乏提高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活動。
二、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要求其知識構成既要專業又要全面。加強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充實學生的專業知識,也有助于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語言組織和總結歸納能力的提高。筆者從專業碩士的特點入手,針對這個新生的研究生群體探索和歸納了如下幾點提高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舉措:
1.提高高校對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的重視
首先,我國現有的針對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教學體系還不夠完善,高校各級領導和老師應從制度上重視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采取靈活實用的教學方法,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化管理和監督機制來保證論文寫作質量。其次,我國目前研究生教育實行導師制,導師在提高研究生論文寫作水平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為此,各高校需要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打造優秀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增強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使命感,聘請具有豐富寫作經驗的老師授課。最后,高校應重視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教學,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材,建設國際化的課程體系,設置合理的課程結構,注重寫作課程的專業性和實用性。
2.優化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
傳統的科技論文寫作教學主要在理論層面,對于專業碩士而言,可以通過結合寫作理論課和寫作實踐課來達到優化寫作教學的目的。在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中,除了向學生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格式、內容、要求和創作思路外,還應做到:(1)向學生介紹和演示常用的論文檢索方法。例如對材料工程碩士而言,要使學生學會利用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庫、ISIWebofScience、EIVillage、Springer、Elsevier和Google學術搜索等檢索資源查詢文獻。(2)向學生介紹不同研究方向的中英文專業詞匯和關鍵詞,以利于學生檢索和閱讀文獻。(3)教會學生使用Excel、Origin等數據處理軟件,現場演示,增加學生學習的好奇感和積極性,讓學生學會軟件的實際操作。(4)舉例說明寫作過程,在學生心中確立參照,激發其寫作的動力。(5)實時以作業強化學生對課程的理解,進行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以撰寫綜述類論文的方式對學生的課程掌握程度進行考查。
3.建設科研平臺、舉辦科研活動
科研平臺和科研活動是提高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有力手段。為此,各高校應注重科研平臺的建設,如開設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成立專項創新基金用于學生科技立項及科學研究,讓學生提前進入實驗室參與科學實驗,以及通過校企結合和科研孵化搭建研究生科技創新平臺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技論文寫作條件。學生在各種科研平臺的有力推動下可以將其科研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并結合項目內容撰寫科技論文。同時,高校應注重創造有利于學生科技發展的學術研討氛圍,利用科研活動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強化研究生課外訓練,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學術專題講座,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科研競賽等,使學生掌握自己研究領域的最新科研動態,充實專業知識。此外,高校應完善研究生創新激勵機制,可設立科研基金對研究生科技論文等科研成果給予獎勵,轉化研究生科技創新成果,提高學生對科技創新的重視。
4.聯合實踐教學與科技論文寫作教學
科研實驗和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的開展能夠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旨在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實踐活動,把課內教學、課外科學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較快地承擔起企業生產研發和技術服務等的實際一線工作,這就要求其培養模式中實踐教學的比例要高于傳統的研究生教學。針對專業碩士的這一特點,應強化學生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系統地構建聯合專業碩士實踐教學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來提高專業碩士科技創新能力的內容和實現方法。首先,需要學校重充分利用現有實踐教學資源,結合國內外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成功經驗,及時解決實踐教學中暴露的問題,利用產學研的有機結合來推動研究生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其次,需要強化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理解,增強研究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能用科技論文的創作思維去進行科研實踐活動,也能將實踐中的收獲運用到科技論文的創作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校目前和重慶理工大學聯合培養有十六名材料工程碩士,學校在專業碩士的培養上給予了高度重視,在培養模式上實行校內和企業雙導師制,已與華益機械鑄造有限責任公司、招商局鋁業(重慶)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永紅機械公司、成量集團有限公司、都江堰光明玻璃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簽訂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協議。課程體系上,學校為突出專業碩士特色,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群,開設有材料成型、粉末冶金、微納米材料與器件和薄膜材料四個研究方向。學校還實施專項基金,設立“材料工程研究生創新基金”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科研。既利用現有實驗室條件,組織學生開展科學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基于以上優勢并通過研究生的寫作課程教學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我校專業碩士近兩年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了科技論文十余篇,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三、結語
關鍵詞:科技英語論文寫作;定義;敘述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的主體是科技論文的核心部分,是主題思想的展開和論述。作者可根據需要在文章中加小標題,將主體內容分為幾個部分進行論述。科技論文的英文寫作通常把每段的主體句(Topic Sentence)放在段落的第一句,全段圍繞主體句論述,定義與敘述是科技論文寫作中又一種常用的寫作方法。
一、定義(Definition)
(一)Introduction
When making a hypothesis(假說)or other statement, scientists must make sure that they will beunderstood by other researchers. Misunderstandings occur when there are different concepts of what is being discussed.
A definition answers the question, “What is it?” Sometimes a definition is necessary because a word or concept has more than one meaning. For example, whether carbon is a metal or nonmetal depends on how you define carbon. At other times, a definition is required because a term is being used in a special way. For example, physicists use the terms work and energy in ways that are more specific than their common meanings. A definition should be complete enough to include all the items in the category yet narrow enough to eliminate items that do not belong. The Greek philosopher Plato once defined man as a two-legged creature that has no feathers. The problem with Plato's definition was that it did not distinguish a man from other two-legged creatures without feathers.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is dependent on precise definitions of substances, concepts, processes, and ideas.
Greek philosopher Plato 希臘哲學家帕拉圖
(二)Sentence patterns
Sentence pattern 1:
An astronomer is a scientist whostudies the universe.
A barometeris an instrumentthat measures air pressure.
Conductionis a process by which heat is transferred.
A laboratoryis a place where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Physicsis the study ofmatter and energy.
A volt is a unitfor measuring electrical pressure.
Sentence pattern 2:
Mercuryisa liquidmetal.
Asbestosis a fire-resistantmineral.
A dinosaurisa prehistoric reptile.
A monkeyis a small, long -tailedprimate.
(三)Application Examples
be 是
mean 意思是,意味著,意指
denote 表示,指
imply 意思是,意味著
be named 命名為,被稱為
Examples:
1. Printers are output devices.
打印機是輸出設備。
2. Multiprogramming means the existence of many programs in different parts of main memory at the same time.
多道程序意味著在主存儲器的不同部分同時存在著多個程序。
3. Data denotes a collection of facts that can serve as operands to computer program.
數據是指可作為計算機程序操作對象的集合。
4. A “system” implies a good mixture of integrated parts working together to form useful whole.
“系統”意指將協同工作各部分適當地綜合而成的一個有效的整體。
5. The first digital computer built in 1946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as named ENIAC.
第一臺計算機是1946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造的,命名為ENIAC。
二、敘述(Describing)
(一)Introduction
A description serves to introduce a scientist's view of the world. It may describe conditions,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chemical changes, physical movements, or what is seen through a telescope or microscope. A description may also tell the characteristics or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an object―how it look, sounds, tastes, smells, works, or is produced.
The nature of something can be explained by describing it. For example, the concept of an atom is difficult to grasp from a definition alone, but a description of its appearance, detailing i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makes it easier to visualize.
(二)Sentence patterns
The Nile River is 4,145 miles long.
Mount Everest is 8,848 meters high.
The Dead Sea is 11 miles wide.
The Nile River has a length 4,145 miles.
The Sun has a surface temperature of 11,000°F.
The Grand Canyon has a depth of 5,500 feet.
The color of iodine is purplish black.
The texture of sand is rough and granular.
The orbits of planets are elliptical.
Pluto is relatively small.
Blue stars are extremely hot.
Copper salts are slightly blue in aqueous solutions.
(三)Application Examples
be是
be considered (to be) 被認為是,被看作
be known as 被稱為是,被認為是,即
be referred to as 稱為,叫做
be thought of as 被認為是
be regarded as 被認為是
Examples:
1.This ability to allow interrupts to interrupt previous interrupts service routines safely are referred to as nested interrupts.
允許某些中斷去中斷先前的中斷服務程序,并能正確運行的能力稱為嵌套中斷。
2.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 computer is its capability of storing information in its memory long enough to process it.
計算機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這樣一種能力,即在它的存儲器中保存信息時間長到足以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
3.In the majority of applications the computer's capability to store and access large amounts of information plays the dominant part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its primary characteristic.
在大部分的應用中,計算機能夠存儲和訪問大量的信息這一特性,起了關鍵的作用,并被看成是計算機的主要特點。
除了定義 (Definition) 與敘述(Describing)的寫作方法以外,科技英語論文常用的寫作方法還有:比較(Comparing)、因果(Cause and Effect)、假設(Hypothesizing)、證明(Giving Evidence)、實驗(Experiment)、計算(Calculating)、報告(Reporting)、預測(Predicting)等。
科技論文在情報學中又稱為原始論文或一次文獻,它是科學技術人員或其他研究人員在科學實驗(或試驗)的基礎上,對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以及人文藝術研究領域里的現象(或問題)所進行的科學分析、綜合研究和詳細闡述,并通過對現象和問題的進一步研究,總結和創新另外一些結果和結論,并按照各個科技期刊的要求進行電子和書面的表達。在具體實踐中,科技論文除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學術性和應用性外,還要注意其規范性,即撰寫科技論文時應把標準化技術引入其中。規范化的科技論文不僅可以反應作者的基本功,而且還會減少編輯加工的時間周期和編審工作量。
下面結合上述有關標準著重談一談科技論文撰寫中應注意的幾個有關標準化問題。
一、編寫格式的標準化
國家標準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中對科技論文的撰寫和編排格式作出了具體規定。所謂格式,即一定的規格式樣。科技論文的撰寫和編排格式,就是撰寫和編排科技論文時應滿足的規格和式樣方面的統一要求。因此技術監督科技論文的編寫格式也應遵從這一標準。
一般來說,技術監督科技論文與其他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基本相同,包括前置部分和主體部分,而前置部分依次為:題名、作者署名、摘要、關鍵詞等,主體部分依次為引言、正文、結論(和建議)、致謝、參考文獻和附錄等。
二、論文題名擬定的標準化
論文題名,又叫題目、篇名等,是論文的總綱,是能反映論文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的邏輯組合。
GB7713-87中規定:題名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字。對于用作國際交流的技術監督科技論文,應有外文(多用英文)題名。其外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在下列情況可以有副題名:題名語意未盡,用副題名補充說明論文中的特定內容;論文若分冊出版,或是一系列工作分幾篇報道,或是分階段的研究結果,各用不同副題名區別其特定內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題名作為引申或說明者。同時要求題名在整本論文中不同地方出現時,應完全相同。 論文題名擬定中作者特別是經驗不足的作者常出現并應引起注意的以下幾個問題:
1、題名反映的面大,而實際內容包括的面窄;
2、標題一般化,不足以反映文章內容的特點;
3、不注意分寸,有意無意拔高。
三、論文摘要編寫的標準化
GB7713-87中指出論文摘要是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技術監督科技論文一般均應有摘要。
摘要的寫作及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項可歸納成如下幾點。
1.作為一種可供閱讀和檢索的獨立使用的文體,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稱而不用其他人稱來寫。
2.簡短精練,明確具體。簡短,指篇幅短,200~300 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精練,指摘錄出原文的精華,無多余的話;如遇特殊需要字數可以略多,摘要應明確具體,指表意明白,不含糊,無空泛、籠統的詞語,應有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3.格式要規范。盡可能用規范術語, 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號和術語。不得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并切忌羅列段落標題來代替摘要。除了實在無變通辦法可用以外,一般不出現插圖、表格,以及參考文獻序號,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分段。摘要段置于作者之后,關鍵詞之前。
4.文字表達上應符合“語言通順,結構嚴謹,標點符號準確 ” 的要求。摘要中的語言應當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修辭規則和邏輯規則,不能出現語病。
5.要采用標準化的名詞術語。尚未標準化的,以采用一次文獻所采用的為原則。如新術語尚無合適的中文術語譯名,可使用原文或譯名后加括號注明原文。6.不要使用圖、表或化學結構式,以及讀者尚難于清楚理解的縮略語、簡稱、代號。如果確有必要,在摘要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
7.不得使用一次文獻中列出的章節號、圖號、表號、公式號以及參考文獻號等。
8.必要提及的商品名應加注學名。
四、論文關鍵詞編寫的標準化
相關標準指出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按照要求每篇論文選取應3~8個詞作為關鍵詞,以顯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盡量用綜合性主題詞表(如《漢語主題詞表》和專業性主題詞表(如NAS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航局 )詞表、INIS(國際核信息系統)詞表、TEST詞表、MeSH詞表(美國《醫學主題詞表》)等)等詞表提供的規范詞。為了國際交流,應標注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關鍵詞。 關鍵詞作為論文的一個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
五、論文正文編寫的標準化及注意事項
GB7713-87中指出:論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調查對象、實驗和觀測方法、儀器設備、材料原料、實驗和觀測結果、計算方法和編程原理、數據資料、經過加工整理的圖表、形成的論點和導出的結論等。同時還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1.撰寫技術監督科技論文要實事求是,不要求有華麗的辭藻,但必須思路清晰,合乎邏輯,語言通順,用語簡潔準確、明快流暢;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盡量用事實和數據說話。
2.必須使用規范化語言,特別是涉及名詞術語,決不能隨意采用習慣用語和方言,同時,論文寫完以后,一定要多看幾遍,檢查完善,首先應做到對自己的文章質量負責把關。
為了培養滿足職業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在我國近百所高職高專院校中,已經做了很多教科研方面的研究,但大多是針對商務韓語會話和韓語寫作,對商務韓語寫作的研究還是空白。商務韓語會話和韓語寫作都屬于基本語言技能的拓展訓練,雖然也涉及到了一些商務知識和寫作要領,但是遠遠未能達到商務韓語寫作教學標準的要求。商務韓語寫作要掌握各種商務信函的寫作格式與要領,與以上兩門課相比是知識性和實踐性更強,需要一套適合這一特點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的研究。作為外語教學的先鋒----英語教學以及教學改革方面研究成果卓著,特別是針對外貿函電,英語應用文寫作以及評價模式的先行研究對本課題提供了很多借鑒性資料。
2研究價值及目標
經過調研分析,大部分韓語專業人淺談商務韓語寫作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的創新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遼寧丹東118000才就業于韓資企業和對韓貿易公司,工作任務為辦公文員和韓語翻譯。這些崗位要求既要有熟練的日常生活口語表達能力,又要有準確的商務韓語寫作能力。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商務韓語寫作能力對于完成企業要求,實現高職教育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對現行的商務韓語寫作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中找出存在的問題與弊端,通過分析論證,試圖建立一套能夠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發揮教師特長,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為高職院校應用韓語專業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3商務韓語寫作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的現存問題
隨著中韓經濟貿易合作的逐漸加快,目前在很多職業院校中開設商務韓語寫作課程,但由于課程本身的特點,再加上教學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學生們的商務韓語寫作水平始終沒有明顯的提高,現總結原因如下幾點:課程本身的特點:
1.商務韓語詞匯掌握得不夠準確。詞匯是所有語言的基礎,也是寫好文章的基本。商務韓語與生活韓語不同,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比較生疏,掌握起來比較難,也很難準確地使用。
2.語法掌握得不夠熟練,中韓寫作思維不能及時轉換。由于韓語在語序上與中文是相反的,同時在語法上也和中文存在很多不同之處,很多學生掌握得不夠熟練,學習時常常用中文的思維模式思考,導致寫作時思維混亂,語序錯誤頻出,表達不到位甚至產生很多病句。
3.不嚴謹的學習態度。由于學生們對商務知識的缺乏,對商務韓語寫作產生距離感,所以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強。
教學中的不利因素:
1.單一的課程設計。目前的商務韓語寫作課程設計只是為了提高商務韓語寫作水平而設計的,只是強調商務韓語的翻譯以及模擬寫作,不能讓學生們充分理解商務知識以及在商務活動中應該遵循的禮節文化等,導致學生只會模仿,不能夠舉一反三。
2.“填鴨”式的教學法。由于目前職業院校中韓語教師普遍年輕化,雖然都有留學經驗,但是在貿易公司的實踐經驗缺乏,商務知識缺少,授課多以翻譯、模擬寫作為主,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3.傳統的批改方式。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安排教學任務由學生以作業的形式完成,教師批改后再返給學生。學生在收到作業后不能夠及時確認,有時也不能理解教師的批改意圖,導致錯誤反復出現,沒有進步。
4商務韓語寫作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4.1“立體化”的課程設計
所謂“立體化”的課程設計是指融商務知識、商務禮儀、企業文化以及商務韓語寫作方法為一體的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學生們一直在學校環境中成長,對于商務知識以及企業文化缺少了解,因此對商務韓語寫作這門課有很強烈的排斥感,應該有計劃的安排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們了解、熟悉相關商務知識和企業文化。我院韓語專業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常年在外貿公司一線實踐,總結了一套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商務知識及企業文化講解經驗。在“立體化”課程設計背景下,學生們對商務知識不再陌生,也提高了學習興趣。
4.2以實踐為導向的“合作學習法”
以實踐為導向的“合作學習法”是指根據教學任務,將學生分成小組并分配職務,通過小組討論、發表成果、點評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強調合作團隊精神,在互評、互學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加,可以互相審視和共享信息,生發新的智慧與思想,不斷豐富、提升寫作水平。
4.3“多元化”評價方式
在傳統的學生寫、教師改的基礎上,根據工作任務和教學任務,采取多元化的寫作方式和批改評價方式。例如,在節假日來臨之前,利用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問候信;使用微信或者通過微博留言合作提議信等等,借助多媒體與網絡可以更直觀、更形象、趣味的教學。同時明確團隊中每個人的任務量,制定評分標準,將分數換成工資和獎金,根據表現對其職務進行提升或者罷免,讓評價方式更人性化、多樣化、科學化。
5結語
一、社科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論證方法
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寫作的論證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以說理的方式,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對研究問題進行層層梳理,提出明確的論點,并逐一予以闡釋、 論證的研究方式。運用論證方法撰寫的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屬于論證型論文。論證型論文通常由論點、論據、論證三個部分組成。常見的論證方法有歸納法、演繹法、類比法、因果法、反證法、引申法等。
(二)評述方法
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寫作的評述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對其研究領域的某一成果或具體觀點進行褒貶不一的綜合性評述的研究方法。根據評述對象的不同,評述通常分為文獻評述和會議評述兩種不同類別。運用評述研究方法所撰寫的。論文通常具有較強的思辨性,并钚- -味對已有觀點或成果進行正面論證或反面駁斥,而是綜合各方面觀點以客觀的態度對其進行評述。評述型論文通常包括前言、主題和總結三個部分,與運用論證方法撰寫的論證型論文相比有明顯區別。在評述型論文的撰寫中應特別注意對評述對象資料的搜集要盡完整,使用的文獻資源也應忠于事實,最大程度保證評述的客觀性。
(三)調研方法
調研方法是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特別是社會科學類論文研究方法中較為重要的研究方法。運用調研方法撰寫的論文就是通常所說的"調研報告".根據調研報告撰寫的論文就是"調研型論文".調研方法是基于真實的社會實踐調研,對搜集的信息進行綜合整理后,再開展客觀分析的一種綜合性學術研究方法。調研方法最常用于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管理學等社會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也是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開展實證研究的基礎性方法。調研型論文通常包括調查和研究兩個階段,通過調查去研究某些社會現象,得出有關數據,歸納相關規律,為解決某些存在的問題提供依據或參考。
(四)考證方法
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寫作的考證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對學科領域或社會實踐中的某- -問題 ,以直接或間接的材料為基礎進行深入研究、辨明是非的研究方法。通常意義上的"考證"多指對古籍、古證的考察或修訂。現在的考證含義已有所延伸,不再僅局限于對古籍的考察,而是指對事實的考核和例證。
考證方法常用于歷史學、語言學、文學等學科??甲C型論文-般包括引論、本論和結論三部分。與其他研究方式不同的是,考證型論文的研究方式需提出新的考證觀點,否則只是延續前人的考證結論,考證的意義就大大削弱了。
二、適用社科論文的研究方法介紹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 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 并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 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 問卷調查法 ,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制成表式, 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 請示填寫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 研究提綱或觀察表, 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 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 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 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干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 發現其中的問題。 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 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于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 借助各種方法技術, 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 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3、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 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 從而全面地、 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于各種學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 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于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 有助于觀察和訪問。 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 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 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 在自然條件下, 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 根據觀察、 記錄、 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 主要目的在于說明各種自變量與某一個因變量的關系。
4、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 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 理清關系, 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 的方面的分析。 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 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 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 從而能去粗取精、 去偽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達到認識事物本質、 揭示內在規律。
5、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 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 2000 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 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 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6、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 加以調查分析, 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
(1) 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
(2) 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
(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7、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 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借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8、模擬法 (模型方法 )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 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 然后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 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 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9、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 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10、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并應用于實踐, 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 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 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11、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 使之系統化、 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偨Y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12、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 它將已有的現象、 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 給予敘述并解釋出來。 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 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 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 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13、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 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 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 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茖W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 ,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 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 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 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 以便更準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
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 模糊數學 分析方法。
14、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準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象、分析綜合等,它對于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5、 系統科學方法
論文關鍵詞:密切協作,物理課改
物理實驗員是物理實驗儀器裝備的管護者和準備者,也是物理新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實驗員長期從事儀器設備的維修、養護和使用工作,他們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管護和熟練使用儀器裝備的方法經驗。任課教師是物理演示實驗、學生探究實驗的主要實施者和指導者,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實驗員與任課教師由于在實驗教學中的角色分工、側重點不同,所起的主要作用也各不相同。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實驗效益,有效延長儀器設備的使用壽命,把物理新課程改革“凸顯物理學的學科特點,全面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實踐和創新能力”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徹底消除有些教師認為實驗員所從事的工作只是一些教學輔工作,對物理教學所起的實際作用不大,自己才是物理教學的主要承擔者等一些偏見,以及個別實驗員對自己工作的性質認識模糊,認為只要自己工作努力、不需要任課教師的協助支持就會做好實驗管護工作等的錯誤觀點。實驗員與任課教師都是課程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構成物理實驗教學的整體系統,互為依存。
因此,二者在實驗教學中必須互相尊重、通力合作、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而不是相互脫節、相互指責、要求不統一,讓學生無所適從。這樣,即使再好的儀器裝備也發揮不出它應有的效用物理論文,實驗教學的效果就會大大折扣!只有二者在工作中緊密協作,各司其職、相互補充,就會有效地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課堂效益,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下面闡述一些筆者的做法與經驗,與各位同仁交流和共享:
一、互相尊重、密切協作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礎論文的格式。由于物
理學特有的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實驗員與課任教師所從事的工作都是教學系統中不可分割、緊密聯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教學分工的不同,沒有地位的高低、主次之分。實驗員是任課教師的參謀和助手,課任教師是實驗教學的主導者和引領者,彼此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默契配合、各負其責。
課任教師要尊重、理解、支持實驗員的工作。督促要求學生嚴格按實驗的操作規程進行,帶頭愛護實驗儀器,實驗畢與實驗員一起檢查驗收儀器裝備的使用情況,督促學生按實驗要求,認真填寫實驗記錄檔案,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養和嚴謹的實驗習慣等。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各地教育資源的合理整合,大多數學校的學生探究實驗都是按兩人一組配備的,組數較多,僅憑課任教師一人進行全面指導會難以兼顧,這就需要實驗員給予積極協助指導。
同時,二者在實驗教學中的指導方向各有其側重,優勢互補,實驗員側重于儀器設備等使用方法指導,而任課教師則側重于實驗原理、實驗步驟方法、實驗數據的處理等方面,二者恰當有機的結合、互為補充,將會發揮各自的長處,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實驗員與課任教師也毫不例外。實驗員熟悉物理
儀器裝備的性能及操作方法,課任教師要虛心向實驗員學習請教,熟練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特別是年輕教師更要向實驗員拜師學藝,逐步摸索儀器設備的使用要領,在學習和使用中提高自身的實驗技能,改進實驗方法,這也是物理新課程資源建設的需要。實驗員應把平時發現和積累取得最佳實驗現象的技巧,及時傳授給任課教師。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地區經濟的日益強大,物理實驗設備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這就需要課任教師必須同步更新實驗技術,憑過去的老經驗是行不通的。
如現今條件較好的學校都更換了過去簡陋的實驗臺,代之以美觀漂亮、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實驗臺,數字化的實驗設備也逐步走進了中學物理實驗室,成為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一大“亮點”物理論文,課任教師就必須熟練地了解和掌握其使用方法,便于在實驗指導中做到心中有數。
實驗員也應該向課任教師學習。由于他們長期直接從事課堂教學,對物理實驗原理,教學重、難點的確定與突破,學生觀察點的把握,以及物理實驗效果的是否明顯,對物理規律、物理概念的認識理解都有深刻的體會與感悟,在儀器的使用和實驗的改進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獨到的見解,實驗員必須悉心關注和收集,這雖然是一些點滴經驗,但都是最實際、最有效的思維“火花”,長期積累應用,就會促進教學資源的共同利用。
如做靜電感應的演示實驗時,有的教師為了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感應起電的實驗現象,在球形導體上貼上了幾根紅絲線,這雖是一個簡單的改進,但實驗效果卻非常生動直觀。實驗員保留了這個微小的改動,一直沿用至今。
三、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物理實驗員與課任教師的工作是銜接緊密、協調一致的,二者互為依存、各有特
點。實驗員為物理實驗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證和技術支持,而任課教師是實驗教學的具體實施者。二者相互支持、配合默契,才能取得物理儀器管護與提高實驗效益的雙嬴!
如物理儀器的管護離不開任課教師的支持配合,而物理實驗器材、材料的充足提供、實驗指導也離不開實驗員的全力以赴,只有二者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實現實驗課堂結構、實驗效益的最大化論文的格式。
四、相互補充、全面發展
實驗員與課任教師是組成實驗教學最關鍵的兩個因素,課任教師在演示實驗中要
愛護儀器設備,嚴格遵守有關儀器裝備的管理要求,在學生探究實驗中事先了解儀器的使用方法,強調儀器設備的安全防范措施,要求學生樹立愛護儀器設備的自覺意識,真心誠意地理解支持實驗員的工作。
而實驗員在實驗中深入課堂,一方面,檢查督促學生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儀器,及時處理實驗中的突發問題;另一方面,協助任課教師做好實驗指導,當好課任教師的得力助手。同時,由于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生源地的差異、及動手操作能力等的差異影響,全部學生不可能在有限的實驗時間內都能達到預期的實驗要求,總有一些學生希望在課外時間繼續進行實驗練習。因此物理論文,實驗員可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指導有實驗需求的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練習探究,以作為課內實驗的有效補充和延伸。
五、相互交流、彼此溝通
相互交流是人們之間消除矛盾、的最好辦法。實驗員與課任教師在儀器
使用和準備實驗時,由于他們對問題的理解、認識上必定存在一定的差異,必須相互交流、坦誠相見、反復實驗、尊重科學、大膽改進,以提高物理實驗效果為共同目標。
如筆者用摩擦力演示儀演示滑動摩擦力時,實驗員提出要用硬塑料、硬紙片等材料制作幾種不同的接觸面,和原儀器較粗糙的接觸面相比,既減小了摩擦力,保持了測力計指針的相對穩定,便于學生觀察,又直觀地顯示了不同材料制作的接觸面相對滑動時產生摩擦力的明顯不同的現象。最后,實驗的實際效果也驗證了這一點。
摘要 :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中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的綜合性實踐環節,是對本科生四年中所學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及基本技能的綜合、鞏固和提升,是每個大學生人生中接受科研能力、創新意識及科學精神培養的開端。同時,也是對教師四年教學質量的全面、綜合檢查。文章結合南京林業大學漢語言文學(高級文秘)學生的畢業論文的寫作實踐,對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提出了解決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本科 畢業論文 質量
畢業論文寫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養計劃的重要環節,也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與工科院校的其他專業相比,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文秘)學生的畢業論文的質量高低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畢業,更是對四年來所學知識的全面總結,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高低的檢驗。筆者通過抽樣,對近年所指導、評閱的漢語言文學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調查研究發現, 從論題的選擇、觀點的提出, 到論據的運用、文字的表述, 問題多多, 不一而足。在畢業論文寫作水平不斷下降的今天,研究這個課題更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南京林業大學2003——2008屆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文秘)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情況,針對畢業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一、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1.選題缺乏創新,主要集中在文學領域
與大多數高校相同,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文秘)專業的選題也是由教師根據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學生提供選題的范圍,然后教研室根據學號隨機平均分配給指導教師。學生的選題主要側重在新聞、公關、秘書、語言、文學、廣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屆論文共396篇,其中新聞類選題25篇,占6.3%;文化類選題23篇,占5.8%;廣告類選題12篇,占3%;秘書類選題70篇,占18%;語言類選題38篇,占9.5%;文學類選題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論文選題主要集中在文學領域,結合秘書專業實際的很少。有的選題大而空,比如《周國平散文研究》、《淺析海巖小說的創作》、《大學生創業問題研究》、《關于中國民營企業道德倫理的探討》、《當代秘書素質要論》、《秘書美學淺談》等,對于本科生來說,這些問題很難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論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選題雖有新意,比如《中國飲食類廣告的文化內涵及其表現》、《秘書學研究現象新探》、《論秘書工作的管理效應》、《公共關系在企業秘書中的運用》等,但由于時間緊迫、資料查找困難、缺乏實踐感性認識、投入寫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談,缺乏說服力,影響了論文的寫作質量。
2. 投入精力不足,抄襲現象嚴重
從六屆學生的寫作情況來看,因為選題陳舊,缺乏創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屆都有相當部分的學生的初稿抄襲已有的論文,而且屢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學生較少,大多學生將別人已發表的成果進行剪切粘貼、注水,拼湊為不少于8000字的論文。這些論文在指導老師的嚴格把關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寫,如《淺論現當代文學創作中語言的突破創新與規范化》、《論李白詩歌中的送別情感》、《論中美文化下的姚木蘭與郝思嘉》、《對解夢文化的思考》、《淺談文學美與服飾美》、《試論中國公務員制度的特色》等。
3.論文寫作格式不規范
規范的論文格式也是合格的畢業論文的要求,論文的標題、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注釋、文獻綜述、致謝等的撰寫都要符合規范。比如《淺論古典詩詞與陽羨茶文化》,這個標題有歧義,實際上作者主要論述的是陽羨茶文化在古詩詞中的表現,標題可改為《從古典詩詞透析陽羨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語法、拼寫錯誤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筆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要素殘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稱“我認為”,有的地方論述缺乏邏輯性與嚴密性,層次紊亂;錯別字、病句較多;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注釋不規范;小標題的序號標注欠規范、口語化嚴重;文獻綜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綜合,缺少評述等等。
4.口頭表達能力欠缺
答辯主要是為了檢驗學生對論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心理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每屆的答辯中,總有一些學生論文寫得不錯,但表達能力欠佳,影響了畢業論文的成績。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問題的時候抓不住重點,不能做到言簡意賅;有的甚至因緊張而憋得滿臉通紅說不出話等等。這些對于文秘專業的同學來說,都是表達能力欠缺的表現。
二、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
1.傳統的選題方式缺乏科學性
傳統的選題方式剝奪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他們將畢業論文寫作等同于被動完成作業。另一方面,這種選題方式經常會使指導老師感到力不從心。比如研究外國文學的老師可能對武俠小說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學的老師可能在語言學論文的指導方面也有困難,研究廣告的老師對公關、秘書等領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學生重視不夠
從近幾年來的寫作實際來看,大部分文秘專業的學生不將畢業論文的寫作當成畢業前的一個重要學習環節,他們不以為然,覺得寫得好與不好都能畢業。有的學生甚至在寫論文前沒有進過圖書館,沒有查閱過期刊;有的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不主動與指導老師聯系;有的學生在交稿前幾天才匆匆忙忙趕論文;有的學生認為答辯就是走過場,念念提要和目錄,隨便回答幾句就行了。
3.就業、考研、考公務員與寫作論文沖突
因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安排在大四,與學生實習、找工作、考研、考公務員在時間上發生沖突,部分文秘專業的學生將畢業論文看作就業、考研、實習的絆腳石,產生抵觸的情緒。比如有的指導老師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催交論文時,有的學生竟然拒絕:“老師,我在外地,兩周后才會學校。到時再說吧?!备猩跽呓o老師發短信:“我最討厭做的就是這件事?!?/p>
4.語言表達的基本功不扎實
畢業論文的寫作在人稱、標題、摘要、關鍵詞、標點、文獻綜述、序號標注、注釋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缺少理論知識的指導和寫作實踐能力低。答辯過程中的結結巴巴一方面說明學生對論文研究與寫作的過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說明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不高。
5.缺乏嚴厲有效的論文質量監控機制
對于不按時完成畢業論文或有嚴重抄襲現象的學生,學校應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處罰教育,否則會導致不良風氣的盛行。事實上,很多學??紤]到學生的就業率和學生的前途,對學生采取過分寬容的態度。
三、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1.改革選題方式,將寫作時間安排在大三
選題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將興趣與專業相結合,盡量與指導教師的科研方向結合。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選題,教研室再根據學生選題方向確定指導老師。要選擇可行性與創新性相結合的題目,尤其要結合文秘專業的實踐。本科畢業論文之所以成為大學畢業生的負擔,主要原因是畢業論文寫作時間的安排不盡合理。多數學校都把畢業論文選題安排在大四第一個學期期末,把中期檢查放在大四第二個學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辯時間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這一段時間正是畢業生實習或急于找工作的時間。面臨當前如此巨大的就業壓力,大學畢業生根本無暇顧及畢業論文; 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學生也正忙于復試, 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寫畢業論文。為避免寫作時間與就業、實習、考研相沖突,將論文寫作在大三即第五學期布置,在第六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報告、任務書和計劃書和論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論文的修改。這樣錯開時間就能避免寫論文和找工作在時間上的直接沖突。畢竟大四第一個學期初的招聘會還比較少,畢業生還沒有完全開始找工作,如果指導教師嚴格要求的話,畢業論文應該能夠發揮它在鍛煉學生能力方面應有的作用。
2.開設專門的論文寫作課
文秘專業開設的寫作課程主要有基礎寫作、應用文寫作、新聞寫作、廣告文案寫作,平均只有32課時。建議在大二增設畢業論文寫作課與實習課,學時32,理論和實踐各16學時,在學生理解論文寫作理論的基礎上鍛煉學生論文寫作實踐能力,進行規范化系統化的訓練,切實提高論文書面表達能力。在寫作實踐課上,可以通過演講、主持、辯論、模擬答辯、模擬法庭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面試、答辯中能夠從容面對,游刃有余。
3.完善論文質量監控機制
從大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使他們明白為人為文都要誠實,這是道德的底線。讓學生知道論文的剽竊與考試作弊一樣會受到嚴重的處罰,并與學士學位的授予掛鉤。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指導老師和學校教務部門要嚴格把好選題關、論文寫作進度關、內容關、格式關,讓學生從思想上和行動上真正重視畢業論文的寫作。論文完稿后可以借鑒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圖書館論文過濾系統,如抄襲超過40%,論文即為不合格。尤其對初評為校優秀的論文,也應進行過濾,抄襲不能超過10%。對答辯中表現極差的學生要求二次答辯,如仍不合格,推遲畢業。
4.端正師生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
在畢業論文工作開展前,學校應采取多種形式,端正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一方面,要使學生明確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本科階段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畢業前學習的最后一關,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不少畢業生參加工作后接受實際工作,面臨具體寫作任務時,往往手足無措;甚至有些學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寫碩士學位論文時,連內容摘要、關鍵詞、文獻綜述等都不會寫,更談不上內容的創新了,這些情況都與其大學階段缺乏科學系統和實際的寫作訓練、忽視畢業論文寫作環節有直接關系。另一方面,要讓教師明確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是自己的重要職責,另一方面從富有創造性的學生身上,教師也能學到一些知識和技能,教學相長。
寫作能力的高低對文秘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目前高校畢業論文整體水平下降的趨勢下,結合各校專業實際,尋求解決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英語論文寫作 教材編寫 高原理論 知行結合通變律 母語正負遷移
引言
從2005年開始,各高校陸續進行了英語課程設置改革,使得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其基本思路是在綜合英語的基礎上,增加文獻閱讀、英語文化與論文寫作等課程,形成基礎+文化+論文寫作的課程設置模式。筆者從2012年開始對學生需求進行調查,并從學院學報入手,分析非英語專業科技人員在論文寫作方面的短板,從而明確學生需求和教學努力方向,于2013年完成了科技論文寫作教材的編寫,并已在學院正式使用。
一、市售通用英語論文寫作教材簡介
目前市售英語論文寫作教材主要有胡庚申的《英語論文寫作與發表》、陸效用的《研究生英語論文及應用文寫作》、戴福林的《英語論文寫作教程》,以及胡友珍、何小平和王志芳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程》。上述寫作教材針對所有研究生,在語言水平和專業材料的選編上沒有很強的針對性。另外,由于傳統教材一般將各項規則和常用語句羅列在文中,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引起疲勞。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各院校一般自編教材,提高專業和語言水平的對應性,如俞炳豐的《科技英語論文實用寫作指南》面對的就是本校制冷與空調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選用的示范及練習材料均為制冷與空調專業材料;而陳蘇、黃彥的《英文科技論文寫作》則針對材料化學化工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用于作者所在的南京工業大學相關專業。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軍校沒有專為博士生開設的用英語講授的論文寫作課,且由于專業設置的特殊性,往往沒有合適的市售教材,因此,相關院校一般也是按照學校專業的設置,自行編寫適合本校使用的英語論文寫作教材。
二、教材編寫的理論依據及實現方法
(一)理論依據。
英語論文寫作教材的理論依據主要有:
1.高原現象。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語言的綜合應用和抽象的歸納能力成為語言水平的體現。在高級階段,語言水平的進度明顯放慢,此稱為高原現象。心理學家將學習劃分為六個階段:無進步階段、迅速進步階段、學習速度逐漸減慢階段、高原階段、再次緩慢進步階段、進步再次減慢并臨近極限階段。博士生英語水平大致位于第四階段,即高原階段。到碩士階段,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正式、書面詞匯,并以英語知識的形式保留在學生記憶中,但并沒有固化為學生的語言技能。這些英語知識正是博士階段英語論文寫作中需要大量運用東西,如果在博士階段沒有及時、足夠地應用,這些知識將很快遺忘。
2.寫作過程中的知行結合通變律。路德慶認為,寫作理論與寫作實踐必須結合起來,將詞匯和寫作知識綜合應用到實踐中,才能最終將語言知識轉變為真正的技能。寫作具有實踐性、操作性、綜合性和動態性的特點,是一個逐漸積累提高的過程。
3.學習過程中的母語遷移。根據二語習得理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克服”母語規則,以避免對目標語的學習造成影響,此為母語負遷移;如果母語固有的語音、詞法、句法與目標語相同,學生就可借助母語順利進行目標語的學習,此為母語正遷移。
(二)實現方法。
根據以上理論,我們在教材編寫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克服高原現象。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不再進行單一的知識灌輸和條框羅列。本教材每一課分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若干task組成,通過這些task的練習,學生由被動方轉為主動方,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在練習過程中有很強的成就感,學習樂趣和教學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
2.根據寫作教學規律進行教材內容設計。筆者根據知行結合通變律和寫作活動的四個特點,在設計練習時環環相扣,逐步提高。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大量操練,對科技論文的結構、常用句型有了較深刻了解,可積極運用學到的知識寫出合格的英語論文。
3.利用母語正遷移,克服母語負遷移。博士生對漢語論文的結構和常用句型已有大致了解,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對照英語論文范文進行語篇結構的構筑。范文材料全部選自權威期刊,語言簡潔準確流暢,一些常用語句,如文獻綜述、論文結構敘述、研究結果的表述和結論部分的常用句型,可在范文中找到對應段落,對學生掌握英語論文結構和以上部分語言表述十分有利。另外,中國學生在進行論文寫作時,很容易受到漢語的影響,在題目翻譯、摘要翻譯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筆者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學生推敲、評判和改進。這些批判性材料全部選自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學術期刊,具有語言錯誤比較典型的特點,可對學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三、根據以上理論所編教材的特點
(一)實用性。
本教材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和寫作規律理論,參照國家教委《非英語專業博士研究生英語學位課程考試大綱》的要求,在語言上符合非英語專業博士生的外語水平,適合課堂應用。
(二)專業針對性強,具有鮮明的軍事特點。
本教材所選材料覆蓋了本院博士生各專業,對于學生熟悉本專業論文結構和常用句式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符合寫作課程教學規律,針對中國人學習英語語言的特征設計練習。
本教材選材精細,學生可通過閱讀范文較快掌握英語論文的結構和常用句法,并接觸大量的專業詞匯。另外,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推敲、評判和改進,可讓學生在今后的論文寫作過程中避免中國式英語的錯誤。
(四)理論講述和練習不枯燥。
本教材用大量的引導性、適應性和提高性練習克服了傳統寫作教材的沉悶枯燥,學生通過練習熟悉了寫作理論,強化了成就感,提高了學習論文寫作的興趣。
結語
博士研究生論文寫作教材的編寫是一個比較艱巨的工作,需要教師針對學生所學專業進行內容上的選編,在編寫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實際水平,又要避免課程內容的枯燥。按照高原理論、寫作過程中的知行結合通變律和母語正負遷移規律編寫的論文寫作教材針對性強,趣味性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充分浸潤在本學科或相近學科的語言材料中,有利于熟悉專業詞匯和句法,避免中國式英語,寫出符合國際規范的英語論文。
參考文獻:
[1]胡庚申.英語論文寫作與發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陸效用.研究生英語論文及應用文寫作[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一、培養專業文獻閱讀能力
閱讀作為重要的語言交際形式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詞匯是語言賴以存在的支柱,是提高閱讀質量不可或缺的因素,快速建立專業詞匯體系是提高專業文獻閱讀能力的前提和關鍵。
1.建立專業詞匯體系
醫學英語有其特定的詞匯結構體系,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才能使醫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醫學院校英語教師在普通英語詞匯教學中,必須重視兩棲詞匯,要向醫學生強調兩棲詞匯的醫學含義。英語中有許多普通詞匯在醫學專業文章中用作醫學專業術語時具有與普通意義不同的醫學涵義,這些詞匯就是普通和醫學兩棲詞匯(劉繼民,2008)。例如:focus—焦點,其醫學含義為“病灶”。這些詞匯在醫學文獻中出現頻率較高,所占地位也很重要。通用大學英語教材中詞匯基本是共核通用詞,其中兩棲詞匯數量有限,分散于各單元課文后所附詞匯表中。醫學院校英語教師務必幫助學生在詞匯學習中提高對兩棲詞匯的認知,避免學生在專業文獻閱讀中因詞義選擇不當而導致的理解偏差,甚至錯誤。
醫學英語詞匯多由一定數量的詞素組合而成,同族詞的現象十分普遍。Bauer等認為,從閱讀角度來講,詞族是指一個詞根詞及該詞能被學習者辨認的全部屈折及派生形式(白人立,1999)。只要知道了一個詞根的基本含義,同族詞中每個單詞的詞義很快就可以觀察出來。一些滋生能力強,使用頻率高的常用詞根,例如:aden—腺體;arthr—關節;cardi—心臟等,對醫學生來說至關重要。詞匯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新詞的數量與日俱增,利用同族詞方法學習和擴大醫學專業詞匯,可謂事半功倍。
辨析同族詞的詞義,詞綴是非常有效和有意義的工具。常見的醫學英語詞匯都以后綴結尾,主要表達該詞的不同詞性。表示抽象意義的前綴也是醫學英語構詞的重要素材(劉道踐,范華泉1997)。詞綴法是醫學英語最重要的構詞方法,醫學英語的詞匯數量最多的是來源于詞素(即詞根和詞綴)通過派生而構成的。詞素的構詞潛能是巨大的,詞素造詞產生醫學新詞的趨勢至今非常明顯。醫學生要善于利用詞綴聯想法,提高英語的實用性。通過串聯歸類,縱橫聯系,建立相互依存的詞匯知識結構,增強記憶,這樣的學習效果遠勝于脫離實際地背單詞。
2.準確分析專業文體
社會交際的需要使得語言產生了不同的功能變體——文體,即在不同的場合表達同一意義時,對詞匯和語法結構要進行恰當的選擇(任如意,2009)。醫學專業文獻除了詞匯系統與普通英語有較大區別之外,由于使用英語科技文體,并且內容深奧,還具有表達客觀,邏輯嚴密,結構嚴謹,行文簡潔等語體特征。在閱讀中,必須留意醫學英語文獻中名詞性結構較多這一基本特征。所謂名詞性結構是指采用以名詞為中心,為主體的短語結構形式。醫學文體使用名詞明顯多于動詞或其它詞類,因為名詞表意更為概括和深刻,更加客觀。名詞化結構可以有效簡化敘述層次和結構,使行文更加緊湊、直接和簡潔。在醫學文獻閱讀中,可以根據對名詞性結構的分析使復雜的環節變得簡單,達到對其整體意義的把握。
接續關系的處理是閱讀中對句子內容理解過程的必經之道,醫學文體的接續關系尤其復雜,詞語間銜接關系不是只有一種模式,存在多種可能性。甚至句中不止一組前后修飾和銜接關系,而是兩組、多組,交織在一起,形成復雜的交叉關系,需仔細斟酌并根據句子語境對其做出恰當判斷而正確理解。就邏輯關系而言,同位解釋、增補、推理、轉折、重述和總結都有特定的連接性詞語,比如表示重述的that is;in other words;as stated previously等等。在閱讀中要善于捕捉這些特定的語言符號,才能迅速理解各種內在的邏輯關系,提高閱讀效率。
醫學科學對事物特征進行精確的描述和說明反映在語言上,必然較多使用語法結構復雜的長句,句型多樣。長句復合句因為包含大量修飾短語和從句,往往成為閱讀中的難點。醫學英語文章典型的句子結構通常分為四種:(1)復合謂語;(2)被動謂語+不定式;(3)句首“of短語”結構;(4)It形式主語結構(洪班信,2008)。只有掌握醫學英語獨特的句法特點,分清句子結構上的主次,才能抓住思想內容的主線,理順各部分的關系。
二、培養專業論文寫作能力
考慮到學術成果交流的無障礙性和傳播的廣泛性,英語是最符合的語種。據統計,全球使用英文發表的科技論文占95%(鞏倩等,2009)。醫學生通過專業文獻閱讀,增加語言積累,強化語言輸入,才能使語言輸出規范化。而學術論文的寫作作為一種書面輸出形式,能夠有效激活已經存儲和正在輸入的信息,加速語言形式的內化。為了與國際醫學發展水平接軌,積極推動國內醫學走向國際,醫學生必須提高從醫學基礎到臨床應用一系列英語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
1.醫學專業論文寫作規范
醫學專業論文寫作既遵循科技論文寫作的一般規范,又有其獨特的要求。全世界每年有數以萬計的醫學期刊,一些有重大國際影響的科學組織,如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一直在倡導醫學論文寫作的標準化和規范性。國際《生物醫學期刊投稿的統一要求》(又稱溫哥華格式),由于能夠最明了地展現醫學文章,很快推廣應用于很多醫學期刊。溫哥華格式規定論文主體結構為綱要式結構,必須包括:(1)Introduction前言;(2)Methods and Materials方法和材料;(3)Results and Discussion結果和討論,簡稱醫學論文的IMRAD格式。醫學院校英語教師可以從國外權威醫學雜志,如英國醫學會雜志(BMJ),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選取論文樣本,給學生用作參考和借鑒。
論文摘要因為提供了原始文獻所包含的主要概念和討論的主要問題,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論文的被檢索率和被引頻次。醫學論文要被SCI收錄,重要一點是英文摘要是否符合要求。溫哥華格式規定的論文摘要應當采用四層次結構式摘要:(1)Objective/Purpose/Aim目的;(2)Methods方法;(3)Results結果;(4)Conclusion結論。字數約為150~400個實詞,表達精煉,條理清晰,內容完整。此外還有美國Haynes博士率先建立的八要素結構式摘要,也很經典,可以作為參考讓醫學生根據個人需要進行合并或增減。熟悉并掌握醫學論文的展開方式,行文風格和邏輯結構的英語表述模式,不僅培養醫學論文寫作能力,對于閱讀專業文獻也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2.醫學專業論文寫作特點
醫學論文語言有三個顯著特征,即簡明性,準確性和規范性。醫學英語寫作較少使用短語動詞,更多使用書面語單個動詞。單個動詞詞義準確可以避免短語動詞的歧義和誤解,此外,充分利用動詞名詞化手段,可以減少使用句子和從句的頻率,使用起來更加簡潔方便(王武杰,2008)。醫學論文寫作中,時態的運用非常嚴謹,這是確保論文質量和準確性的一個重要環節。醫學論文的時態通常交替使用現在時和過去時,概述研究目的和結果以過去時為主,提供相關背景知識應該用一般現在時或現在完成時。描述研究方法和步驟主要是過去時,敘述結論或提出建議,通常用現在時。恰當的時態運用才能準確表達醫學論文作者的意圖和信息。
醫學論文中,有許多常用表達法,包括詞匯、短語和句型,由于使用頻率很高,已經成為人們習慣的信號詞,被視為特定語境中的規范表達方式。對應醫學論文的綱要式結構,每一部分都有獨特的用詞和句型表達,是每一結構的體現樣式。僅以引言部分為例,經常出現的體現樣式有:(1)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以往研究顯示……);(2)Only a few cases 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 have been reported.(只有少數幾例臨床應用的報道);(3)Studies have differed in their conclusion on/about/regarding……(關于……不同研究有不同結論),等等。醫學生在專業論文寫作中運用甚至完全套用常用表達法,掌握醫學論文語篇體裁的體現方式,可以在符合學術規范的論文框架中,更有效地表達思想內容。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外語的工具性及應用性特征日益明顯。當前社會對外語能力的需求已呈多元化、專業化趨勢。醫學院校英語教學應該與醫學生知識結構相結合,詞匯句法和語篇突出與醫學專業相關活動的語言應用,避免內容重復引起的學習自滿、懈怠和學習興趣下降、動力不足的狀況。通過迅速建立專業詞匯體系及準確分析專業文體來培養醫學生專業文獻閱讀能力,通過熟悉醫學論文寫作規范及掌握醫學論文寫作特點來培養醫學生專業論文寫作能力,努力營造滿足醫學生需求的英語語言環境,順利實現基礎語言知識向應用實際技能的過渡。
參考文獻:
[1]劉繼民.聯想法教學在醫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8,(5):984-985.
[2]白人立.國外詞匯習得理論中的幾個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1):19-22.
[3]劉道踐,范華泉.醫學英語術語構詞[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
[4]任如意.醫學論文英語寫作的文體特點[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17):83-84.
[5]洪班信.醫學閱讀中的特殊句式結構[J].中國醫刊,2008,(1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