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聚會英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Yesterday was my birthday, so some of my classmates sent me presents.
昨天是我生日,所以有幾位我的同班同學送我禮。
Mother prepared a tea party for me. I invited all of them to come and take part in it.
母親給我準備一個茶會。我邀請他們都前來參加。
The tea party began at half past six. There were cold drinks and refreshments. We ate, talked and laughed. We felt that we were the happiest men in the world.
茶會下午六點半開始。有冷飲和點心。我們又吃又談又笑。我們覺得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面對報業競爭的嚴峻形勢和媒體參與和諧社會創建的全新要求,《濰坊晚報》根據報社黨委的部署和要求,牢固樹立“讀者本位”的理念,在辦報實踐中打民生牌、謀服務篇,關注百姓的喜怒哀樂,利用媒體的獨特力量,千方百計為他們排憂解難,受到鳶都市民的交口稱贊,提升了《濰坊晚報》的品牌形象,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搭建聚焦民生新聞的平臺
都市晚報要讓讀者買賬,首先心里要裝著讀者,真正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如果真的“歡樂著他們的歡樂,悲傷著他們的悲傷”,辦成和讀者最貼心的報紙,打造自己的愛心品牌,就能贏得社會的關注和支持。
經過近年來的苦心經營,不斷充實完善,《濰坊晚報》上關注的民生專版、欄目有十幾個之多,像《特別關注》、《熱點聚焦》、《熱線新聞》、《特別報道》、《愛心扶助》、《陽光助學》、《明察暗訪》、《直通12319》、《市容曝光臺》、《回音壁》、《替您問了》等。還有常年不斷的臨時性掛牌欄目,為聚焦民生新聞搭建起了一個平臺。舉編輯部之力辦好民生版面、欄目,回應讀者關心的熱點問題,從而提高了整張報紙的品位,吸引了讀者的眼球。今年3月,38年來最大風暴潮襲擊濰坊北部沿海地區,編輯部上下聞風而動,及時組織了專題報道。號稱“中國農民第一飛”的濰坊人譚成年在平陰墜機身亡后,濰坊晚報立即派出記者跟蹤報道,寫出有思辯,有分析的深度報道,引導人們在悲劇之后,正視、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問題,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編采密切協同凸顯新聞價值
在抓民生新聞上,記者和編輯可以說是目標一致,角色有別。合作的形式大體有這么幾種一是編輯根據不同時期的熱點和群眾呼聲出思想、出題目,得到認同后由記者完成采寫。二是編輯記者在一起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形成題目,思路,由記者完成采寫。三是記者寫成了稿子,編輯按熱點欄目的要求進行深加工,有的提出修改意見,進行改寫。編輯對記者寫的民生新聞稿很珍惜,嚴格把關,避免新聞失實,同時精心加工、包裝。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好的內容還要有好的形式去展示。為了起到聚焦、放大、提升的作用,他們創造了很多好的形式。一是文稿配發照片,形成視覺沖擊力。在重大典型人物,事件報道中,千方百計配上照片,讓人物、現場生動形象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如對濰城警方打扒行動、“壯美”女子才藝比拼、金寶相親大會等,晚報以整版的照片配精彩點評圖解熱點新聞,形成了視覺沖擊力、感染力,取得了“一圖勝千言”的效果。二是從內容上豐富。不能滿足用現有的稿子填版,要有智力投入,進行信息再加工,給人如臨其境的感覺。在刊發民生新聞報道時,組織相關鏈接、背景介紹、嘉賓介紹、相關資料等,對延伸、擴展新聞內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各版在稿件的精編精選上下了工夫,為了凸顯新聞,該集束的集束,該整合的整合,方便讀者根據自己的興趣閱讀新聞。三是搞好策劃、互動,把著力點從過去單純做新聞,轉向新闖和策劃活動相得益彰,善于捕捉社會生活的興奮點,找準服務讀者的共振點,下氣力把那些“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辦好。去年以來,《濰坊晚報》先后進行了幫助無錫孤兒尋親、救助孤兒黨勇、舉辦相親大會,集體婚禮、慈善晚會,記者進社區掛牌結對等一系列社會公益活動,在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提高了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找準切入點放大社會效應
作為新聞工作者,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百姓是我們的使命。要讓民生新聞真正熱起來,就要聚焦社會上突出存在的帶有傾向性的問題,需要引起黨和政府關注的問題,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要敢于觸及這些敏感問題,更要通過我們的報道給人以啟示警醒,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今年6月,壽光北部鄉鎮胡蘿卜大豐收,卻發生了滯銷傷農的現象。晚報記者深入采訪后,推出了《種一畝賠千元胡蘿卜防了菜農心》的重頭報道,引起了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幫助菜農較好地解決了滯銷問題。
新聞輿論監督是晚報的一個重要功能,沒有輿論監督,報紙就沒有棱角,就沒有戰斗力。《濰坊晚報》的一些熱點欄耳像“明察暗訪”、“市容曝光臺”等做得恰到好處。既抨擊了一些不良社會現象,起到了警示作用,又不留把柄,避免惹上新聞官司。如點擊的問題有:慶典活動浪費驚人、免費醫療講座忽悠老人、交通隱患亟待整治、醫療垃圾處理,夏季溺水事故頻發、職業中介謹防陷阱、各種假發票街頭常露面等。針砭時弊,尖銳潑辣,積極發揮了輿論監督作用,維護了群眾利益。
首先,英語寫作是一個綜合能力素質的體現。方方面面,林林總總,皆有顧及,學生應該加大詞匯量的攝入,譬如磚瓦搭建房屋一樣,逐層疊加。這里有對常用短語的識記,有對經典文段的默誦,有對中英文差異的了解,缺一而不可。這是培養語感的先決條件。眾所周知,語感雖然抽象,如將平時識記的工作做足做細,穩扎穩打。這就是功到自然成了。
另外,要寫好作文我們還要還需要一些“組句智慧”,即,組句技巧。那么,我們怎么利用“組句智慧”去完成地道的英語作文呢?
一、了解中英文在語言表達上的區別
比如,一句話:一些外國游客昨天在北京參觀故宮。中英文的表達順序是不一樣的。中文強調時間,地點,方式都放在動作前,但英語會把時間,地點,方式放在主干之后。而,英文先交代某人做某事,再交代方式,地點,時間。即。“Some foreign tourists visited the Great Palace in Beijin yesterday.”又如,“兩個女孩寒假將乘火車去上海”,英語會說“The two girls will go to Shanghai by train during the Winter Holiday.”如果注意好這點,寫出來的句子才更地道。
二、多使用特殊句式
在表達語言時,我們可以把一些平淡的句子換個方式表達。如強調句,倒裝句,感嘆句。比如,Mike上周在街上碰到了一位老朋友。我們可以說成:“Mike met an old friend in the street last week.”我們也可以換成“It was an old friend who Mike met in the street last week.”后一句就有特點了不少,也為文章添色不少。其實,英語中有很多句子都可以用強調句表達.因為句子中離不開人,物,時間,地點,方式,原因。這些都可以拿來強調。又如,“An old temple stands at the foot of a hill.’——一座寺廟坐落在山下。一句平淡的句子我們可以換成“At the foot of the hill stands an old temple.”這樣的倒裝句也是亮點。
三、該長則長,該短則短
有時簡單的句子需要擴展,有時繁瑣的句子需要簡化。比如,杭州是一個美麗的城市-Hangzhou is a beautiful city.稍顯平淡,我們可以用定語從句去擴充,杭州是一個每年都吸引很多全世界游客的美麗城市。——Hangzhou is a beautiful city which attacts some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這叫“該長則長”,有的句子則要“該短則短”比如,由于小芳早上起晚了,她錯過了公交車-As Xiao fang got up late this morning,she missed the bus.可以用非謂語動詞簡化為-Getting up late this morning,xiaofang missed the bus.這樣一來長句內容豐富具體,短句又不顯啰嗦繁瑣,不是更有的放矢了嗎?
四、學會連接句子
近年來,全省各級政法綜治部門在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創新社會治理引領平安建設,以平安建設承載社會治理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我省綜治工作績效和公眾安全感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社會治理面臨著許多新課題、新挑戰。作為東部沿海發展較快的地區,我省社會治理領域遇到的問題比較早、比較多。近年來,受國內外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我省維護政治安全壓力不斷加大,反恐怖斗爭形勢嚴峻復雜,社會矛盾糾紛持續易發多發,治安要素管控難度明顯上升,網絡空間安全隱患更加凸顯。必須著力創新,切實解決上述諸多難題,深化平安江蘇建設。
黨的十以來,對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中國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央和省委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歸納起來說,根本目標就是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防范各類社會風險,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重點工作包括健全社會治理格局、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完善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構建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安全生產體系建設、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完善信息網絡管理等。把中央和省委的上述部署要求落到實處,必須轉變社會治理理念,做到“七個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創新引領,把創新作為推動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工作的第一動力,大力推進工作理念提升和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創新,用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解決問題、化解風險、應對挑戰。更加注重主動防范,增強工作預見性、前瞻性,從末端處理中發現前端治理中的普遍性、趨勢性問題,由側重解決顯性問題向著力解決深層次問題轉變,由被動處置向主動預測預警預防轉變。更加注重開放共治,有效動員社會各方積極投身社會治理實踐,激發起社會自治、自主、能動力量,推動社會管理體制向黨政主導、社會共治的社會治理體制轉變。更加注重資源整合,進一步整合社會治理力量資源、服務資源、政策資源、信息資源,提高工作要素集成度和綜合利用率,推進社會治理由單項突破走向整體推進、由分散建設走向融合發展、由局部見效走向全面提升。更加注重科技支撐,主動適應“大數據”、云計算時代的新形勢,加強整體規劃,推動社會治理信息系統建設和實戰應用,努力把信息化建設成果轉化為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的核心戰斗力。更加注重法治保障,善于從法治層面謀劃工作思路,善于通過法治方式預防化解矛盾,善于運用法律手段防范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善于建立健全法規制度規范社會治理各項工作。更加注重基層基礎,強化基礎性設施、基礎性平臺、基礎性機制建設,使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有足夠的力量、有實體的平臺、有管用的機制,筑牢平安建設的根基。在具體措施上應著力推進五個方面工作創新:
創新升級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持高起點謀劃推進,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納入黨委政府的民生工程、實事工程,逐級認真研究制定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特別是高標準研究制定技防城建設、技防小區建設、重點部位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等專項建設規劃。推動科技應用創新,以技防城建設為抓手,加快提檔升級步伐,著力推動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作,大力推進大數據指揮服務中心建設,完善“視頻+N”實戰應用機制。強化網絡社會服務管理,強化網上網下一體化防管措施,完善依法處理、輿論引導、社會面管控“三同步”機制。深化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整治,堅持層層掛牌督辦制度,堅決扭轉少數地區治安混亂現象,努力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創新發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按照“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協調、有關部門負責、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的工作格局。促進多元化解方式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工作,拓展司法調解范圍,促進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探索協商、中立評估、第三方調處等矛盾化解方式的運用,確保各類矛盾糾紛有適合的途徑得到及時有效預防和化解。搭建多元化解方式對接平臺,進一步推進縣鄉兩級調處中心規范化建設,加強訴調、檢調、公調、訪調對接以及專業性矛盾糾紛化解平臺建設,不斷增強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整體合力。完善多元化解工作制度,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分析研判機制,提升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分析研判的水平,真正做到對社會矛盾糾紛的及時發現、有效處置。
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措施。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流動人口居住證管理辦法,健全流動人口信息社會化采集機制,全面落實“以房管人”“以業管人”等措施。創新特殊人群服務管理,認真抓好近年來中央和我省出臺的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政策措施的落實,切實發揮政策的引導效應;完善特殊人群分類服務管理措施,以分級分類管控為基礎,區分不同類別、根據各自特點,分類施策、分級管控,促進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工作更加精細化、科學化;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隊伍建設,以專業化服務、社會化幫扶為支撐,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途徑,培育、引導社會組織為特殊人群提供針對性、綜合。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進一步提升綜治中心規范化水平,認真落實中央綜治辦等部門下發的《綜治中心建設與管理規范》,堅持硬件建設標準化、組織機構實戰化、運行機制高效化、服務管理精細化、保障措施長效化,充分發揮綜治中心統籌力量、整合資源、協調指揮的作用。不斷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水平,充分整合網格內村(社區)干部、大學生村官等各類服務管理力量,明確網格員服務管理職責,切實提高服務管理效能。著力提升平安志愿服務社會化水平,通過建立平安志愿者聯合會、協會和分會等組織網絡,構建縱向覆蓋市縣鎮村四級,橫向拓展到城管、環保、教育、交通、住建、物業等行業的平安志愿者隊伍,最廣泛地動員組織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平安建設。
一、尊重學習主體,善待課堂錯誤
記得有位老師在上《西門豹》一課時,課堂近乎完美,設計巧妙、過程流暢、氣氛活躍、達成度高。但課堂臨結束時,一位學生突發奇問:“老師,西門豹為什么不直接把他們抓起來殺掉呢,干嘛費那么大的勁?”老師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因為整堂課都在探討“西門豹懲治巫婆和官紳巧妙在哪里”這個問題,可學生居然還有這樣低級的錯誤和幼稚的發問。過了一會兒,老師憤憤地說:“這個問題我們說了一節課,你在聽嗎?”提問的同學臉紅一塊青一塊,尷尬極了。
其實,這位老師的處理有點失當。學生提這問題,說明課堂沒有實質性效果,是老師的錯誤。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師應該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對學生發展的個別差異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較準確地判斷出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心理學家蓋耶說過:“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如果學生一出錯,老師就批評或指責,就會在無形中給學生很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有話不敢說,有問題不敢提,老師當然也很難真實地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反之,如果老師尊重學生,寬容對待學生的錯誤,那么學生就會感受到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就能暢所欲言,積極地思考,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靈活應對預設,達成全新目標
我在教學《赤壁之戰》第一課時,首先學習生字詞,然后初讀課文。課中一個學生突然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我知道周瑜,他是個疑心病很重的人。”“不對,曹操才有疑心病呢。”……沒等第一個說完,其他同學就七嘴八舌地嚷開了。我心中冒起無名之火,好端端的一堂課,就這樣被攪和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肯定完不成了!再瞧瞧他們興致高昂,一個個爭得面紅耳赤,轉念一想:這么好的氣氛,平時的口語交際課要都要不來呢,干脆順水推舟吧!于是,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們的熱情更高了:桃園結義、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最終,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卻意外地獲得了另一個新目標:了解了故事的時代背景。
這節課的課堂教學完全沒有按照預設生成,但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可見,課堂教學僅有預設是不夠的。教學是“人――人”系統,是主體的、能動的、活躍的人的活動,所以,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也不應當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模式。在目標實施的過程中,教者應開放地、智慧地進行彈性靈活的教學,鼓勵學生即興創造,超越預設的要求。只要我們語文教師敏感地捕捉其中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富有智慧的教學策略,重構教學,課堂定能生長出較“知識”而言更具影響力的一些東西。
三、適當延遲評價,呵護幼小心靈
有這樣的一個教學片段,有位老師講《詹天佑》這篇課文,請了一位同學寫“阻撓”的“撓”字,結果該同學把“撓”字多寫了一點。其他同學頓時議論紛紛,有的取笑,有的指出他的錯誤。老師沒有批評這一位同學,而是笑著說:“沒關系,這個字確實很難寫,否則老師也不會請你到上面來寫了。我們還得謝謝你呢,因為你這樣一寫就讓我們以后避免犯同樣的錯誤。現在,你能說說我們在寫這個字時應該避免怎樣的錯誤嗎?”該生一聽,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只見他先是頭頭是道地說出了寫這個字時的注意點,而后又端端正正地在黑板上寫了一遍。
事后我翻了全班的作業,發現沒有一個同學把這個字寫錯,而我自己也曾經上過這篇課文,盡管反復強調好幾遍,學生寫這個字時還是錯誤紛紛。這說明,上述的處理效果很好,一方面維護了學生的尊嚴,又事半功倍地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可見,課堂中當學生出錯后,教師不應該立即作出評價,應再給學生一次機會,讓他自己發現的錯誤,效果反而超出老師直截了當的批評。老師一舉多得的巧妙處理,在課堂上贏得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分明是對那位學生由錯誤走向正確的鼓勵,更是對老師那種機敏睿智的課堂駕馭能力的贊賞與嘆服。
四、利用意外生成,啟迪學生智慧
這是一位教師在教學《》一課時出現的場景。老師問:學了課文以后,你想對說些什么?大多數學生回答得都很符合主題,可有位學生回答說:“我想說,,你一定是為了當英雄,才這樣去死的吧!”頓時,教室里一片嘩然。老師問:“你為什么這樣認為呢?”學生說:“因為當時已經身負重傷,沒有一件武器了,他知道自己反正是一死,還不如死得壯烈些、偉大些。”老師引導:這位同學的體會很獨特。同學們,請大家想一想,在撲向敵人火力點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學生答:從昏迷中醒過來時,他一定想到了指導員、戰友們、祖國人民、朝鮮人民對他的期望,正是這股力量鼓舞著他又一次站了起來,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他不是為了當英雄才這樣做的……
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教師面對學生出人意料地說出“,你一定是為了當英雄,才這樣去死的吧”這樣的另類之語時,沒有直接評價學生的對與錯,而是用一句“在撲向敵人火力點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將問題回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思索、爭辯,在對話中互激互促、互助互補,從而使學生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刻領悟到了英雄的精神品質。老師巧妙、合理地利用意外生成這一課堂資源,使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也讓課堂更具有挑戰性和創新性,變得更加精彩。
五、允許學生思辨,坦然面對未知
一位老師執教《憶江南》,課堂上,有學生將“能不憶江南”中的“不”讀作了“bù”,于是,馬上有一位學生提出異議,認為這里的“不”應讀成“bú”,理由是“不”后面的“憶”是第四聲。對此,教師說:“‘能不憶江南’中的‘不’字很容易讀成‘能不(bù)憶江南?’在這里要讀‘不(bú)憶’。”結果一名學生拿出配套用書,并且大聲說:“老師你錯了,這本書上說……”課堂頓時亂了起來,老師很快大聲宣布,先不要討論,待老師考證后再說。
其實,這位教師在學生拿出配套用書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錯了,只是出于師道尊嚴而羞于承認。我們分析一下,此句的斷句應是“能不/憶/江南”,而不是“能/不憶/江南”,所以不還是讀(bù)。那么,這樣讀法是否符合《憶江南》的格律呢?我們只要參讀一下白居易寫的其他兩首《憶江南》便知,這樣的朗讀顯然是誤讀。試想,如果我們將“何日更重游”讀成“何/日更/重游”,將“早晚復相逢”讀成“早/晚復/相逢”,豈不貽笑大方了。當前許多教師整天忙于備課、批改、輔導學生,或者忙于公開課的比試、課題研究,卻疏忽了對教學基本功的錘煉和對自身文化底蘊的積淀。實際上,允許學生反駁思辨,坦然承認錯誤才是語文老師的智慧之舉。因為,教學相長嘛!
六、慧眼識別時機,感悟文本精彩
一位老師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有學生將“這時候,值班室的同志送來兩杯熱騰騰的綠茶,一小碟花生米……”讀成了“一碟花生米”。對此,老師緊緊抓住“小”字做起了文章。學生通過再讀文本,紛紛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有的說:“我覺得不能沒有這個‘小’字。因為‘一碟花生米’已經很少了,而‘一小碟花生米’就更少得可憐了。從這個‘小’字可以看出的生活真的很簡樸。”還有的說:“這一小碟花生米是‘我’和總理兩個人一起吃的。如果沒有‘我’的話,總理可能吃得還要少。所以我認為這個‘小’字不能漏了。”
enjoy doing things by oneself喜歡獨立做事
go swimming去游泳
go for an outing/have an outing at (the seashore)去海邊玩
see the sights of Beijing游覽北京風光
play the piano彈鋼琴
play chess下棋
have dances on weekends參加周末舞會
have a picnic over the weekend周末野餐
go to the cinema去看電影
have a party聚會
hold a sports meeting舉行運動會
do some reading看書
help sb. do sth.幫某人做某事
enjoy a family trip家人共同出游
get everything ready for...為……做準備
ride one’sbike with sb. to the park騎自行車載某人去公園
She would like to bring...to the picnic.她要帶……去野餐。
It was a very relaxing Sunday.這個周日過得很輕松。
There are good programs on TV on weekends.周末有好看的電視節目。
take a message for sb.給某人留口信
send a message to sb.給某人發信息
Every day is not Sunday.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
hear from sb.收到某人的來信
talk about/of sth.提到某事
tell sb. to do sth.告訴某人做某事
get information about...得到……的消息
express one’sidea/feelings in English用英語表達某人的思想(感情)
Write sb. a letter saying...給某人寫信說……
apologize to sb. for...因……向某人道歉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雙重性質,明確了要實現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的目標,必須關注到人,教師不能僅停留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教授上,應從追求教法轉向對學生的全面關注,即從語言的獲取邁向人的發展。換句話說,教學的最終落腳點應在人的發展上。那么,如何在詞匯教學中滲透人文性的教學理念,喚醒學生的人文需求,體驗人文精神,積淀人文品質,感受人文關懷,促進學生良好品質和健全個性的發展呢?筆者認為,應遵循兒童語言習得的自然方式進行詞匯教學設計,以富有趣味性的、情景化的、情感化的、人本化的方式促進學生人文性的詞匯習得。
一、以趣導學,喚醒人文需求
從興趣出發,深入了解學生的喜好,有的放矢地寓教于趣味中,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案例一:閩教版Book 3 Unit 3 Part A,目標詞匯為horse,cow,sheep等,教師借助多媒體,變換各種方式呈現目標詞匯。如教學horse時,屏幕上只呈現出動物的尾巴,讓學生根據尾巴來猜測是哪種動物,并在學生數數的過程中,不斷內化所學詞匯;教學cow時,通過播放動物的叫聲,讓學生根據聲音來猜測,同時讓學生配合肢體語言操練單詞,身心并用;教學sheep時,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前一會兒是一片白色的云,瞬間卻變成會跑的綿羊,讓學生覺得樂趣無窮,持續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教學中,教師將枯燥的語言現象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進行呈現,化難為易,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趣味性教學迎合“樂學”原則,了解并滿足學生需求,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興趣,完善并形成學生積極的品質。因此,教師要科學、巧妙地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此來增加英語詞匯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持續的感官刺激中,保持長久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個性發展。
二、以境為源,體驗人文精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或接近生活化的情境學習語言,讓學生感同身受,體驗語言學習所帶來的人文情感。
案例二:在學習目標詞匯blind,deaf等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位盲人小心翼翼行走的視頻,同時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引出目標語言:He is blind,并板書單詞blind。接著請學生用紅領巾蒙住自己的眼睛,切身體驗作為盲人生活有多么的不便,是多么的需要幫助:I’m blind.I can’t see.繼而引導第三方學生引薦句子:He/She is blind.He/She can’t see.以此類推。學生在輸送、內化語言信息的過程中,對盲人的同情心也溢于言表。而且,通過這種切身體驗,學生還能夠意識到眼睛對個人的重要性,達到了養成好習慣的教育效果。對目標詞匯deaf也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呈現與操練。在最后的語言輸出環節,教師可創設盲人或聾人過馬路等情景,讓學生以“點菜”的方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自編自演,既操練了所學句型,又讓學生體驗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人文化教育水到渠成。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目標詞匯中的人文內涵,賦予目標詞匯具體的人文化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體驗、內化情感,形成正確的行為導向,升華品質,從而體現教學的最終落腳點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習得與掌握,更在于育人。
三、以情動人,積淀人文品質
用愛感化學生,以情打動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學生搭建情感支架,建立同理心,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品質。
案例三:閩教版Book 1 Unit 5 Part B,目標詞匯為father,mother,love等,對象是三年級學生。上課伊始,教師借助了CCTV的Family公益廣告視頻,直觀地呈現了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很快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接下來,教師呈現事先準備好的father相片,向學生介紹: Father,he is my father.并依次請學生拿出家人的相片,使用英語進行介紹:He is my father.在熟練操練的基礎上,教師“偷梁換柱”,將字母f切換成m,引導學生自然地輸出目標詞匯mother。在之前情感的鋪墊下,學生的情感因子對詞匯學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緊接著,教師又實施下面的環節:
T:Do you love your father and mother?并借助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love含義。
S:Yes,I love my father and mother.
多媒體呈現由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首字母組合成的family.
T:I love my father and mother. They do many things for me.
視頻播放父母為子女們無私付出的圖片,再次沉淀情感因子。
T:What do you do f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Do you know father and mother’s birthday?
Please hand up.
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學生的遲鈍反應正是人文情感缺失的表現,此處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愛是相互給予的,對家人的愛可以是為家人做一件事情,也可以是一句話,一個擁抱,一個親吻等等。最后,教師播放Chant: I Love My Family,請學生一起跟唱,再次為學生輸送了人文關懷的情感紐帶。
教學中,正是基于教師搭建的情感因子――同理心,學生才能更深切地體會到:人與人之間需要平等對待,將心比心;才會懂得付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人文化的教育需要教師用心耕耘,以期能換來意想不到的情感收獲。
四、以生為本,輸送人文關懷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維護學生的個性尊嚴,敏銳地挖掘學生潛在的發展能力。只有在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教學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
案例四:閩教版Book 2 Unit 7 Part B,目標詞匯為sweater,shirt,skirt, T-shirt等,新單詞呈現完,實施操練環節時,教師設計了Golden Eyes火眼金睛游戲,要求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說出消失的詞匯。S同學很快地舉手搶答,卻在拼讀單詞sweater的過程中,把兩個字母的順序說反了。
S1:swaeter(這時班上其他同學開始躍躍欲試了)
T: s-w-a-e-ter?(教師放慢速度,并在關鍵處加重語氣)
S2:swaeter(學生有些遲疑,但仍然沒有反應過來)
T:Maybe you need help. Who wants to help him?(教師面帶微笑)
S3:sweater
T:Is he right?(指著第二個學生問全班學生,并得到肯定答復)
T:So,can you spell it?(把修正的機會再交還第一個學生)
S4:sweater(有點尷尬)
T: Good.I think it’s easy for you now. Now, whole class,please follow him. (教師面帶微笑,并讓全班學生拼讀一遍)
S5:Sweater(學生一副釋然的表情)
最后一個活動環節中,教師設計了男女隊穿衣比賽。兩個小組各請一位代表上臺當模特,要求組員以開火車的方式,輪流上臺指一件衣服讓模特穿上,看哪組先穿完衣服,哪組獲勝。
活動過程中,男隊的一名組員S錯把shirt念成skirt讓模特穿上。
S1:Put on the skirt.( 全班大笑)
T:Skirt?I like skirt. (教師隨機指著女生的裙子)But I think this shirt for boys. So,can you try?
S2: Put on the shirt.(該學生笑了)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并巧妙地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教學。案例中,教師賦予每個學生同等的接受英語學習的機會,對學生出現的學習差異,教師循循善誘卻引而不發,避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恰到好處地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既體現教師巧妙的教學藝術,又無痕地化解了學生因出現學習錯誤帶來的心理障礙。實施人文性教育的實質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差異,引導學生個體積極健康正常地發展。
[關鍵詞]財政局;財務管理;問題;新會計制度;影響
1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日漸成熟。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統一會計標準,規范單位、機構或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財務報告等工作,國家對原有的會計制度進行了調整和補充完善,以進一步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加快單位、機構或企業財務管理變革,提高資金利用率,增強經濟投資信心,促進資本在市場的發展與優化,進而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切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人民群眾合法經濟利益。因此,財政局應自覺履行新會計制度規范,轉變財務管理理念,增強資金投資風險意識,進而提升財務局管理水平,完善財政局管理組織結構,實現財政局長遠的發展目標。
2財政局財務管理問題
2.1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財務預算管理是財政局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其管理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財政局財務管理的最終效果。然而在實際的財政局預算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員對預算管理工作的忽視,導致預算執行管控不嚴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有些管理人員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肆意調整預算標準,不僅降低了預算管理工作的質量,同時使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失去了實質的意義,不利于財政局的平穩發展。
2.2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財務管理手段創新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保障,但是由于財政局財務管理意識淡薄,雖然建立了財務系統,但是卻沒有根據財政局的實際管理情況構建財務一體化管理平臺,財政局財務管理仍然采用傳統的人力編制預決算報表、人工進行財務對賬的方式,加大了人員管理難度,同時難以實現財務信息共享的目標,財務管理效率與質量低下。
2.3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低
財務管理工作在開展時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面臨著眾多的難題。比如,由于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使得財政局的財務管理人員準入門檻相當低,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有些財政局的財務管理人員是由其他部門的管理人員擔任的,他們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知識以及財務管理經驗,導致了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難以到位。此外,一些縣級財政局為了節省開支,為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私自招聘財務管理員工,這些員工大都沒有經過專業的理論技能培訓,對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理解不夠透徹,在實際的工作中經常出現錯誤,降低了財政局財務管理的整體水平,不利于確保財務局的合法經濟效益。
2.4財務管理觀念落后,財政局資金使用效益不高
財政局長期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其財務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粗放型財務管理階段,難以根據時代形勢的變化而做出調整和更新,使得財政局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工作經常被混為一談,財務管理流程缺乏制度約束,事后核算現象頻繁發生,難以確保財政局財務管理的質量。此外,由于財政局的部分財務管理人員沒有清楚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身職責,使得財政局財務管理過多地集中在事后管理中,而忽視了事前以及事中的管理。同時沒有將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統一規劃,難以充分發揮資源集中的優勢,進而導致財政局資金使用效益難以提高。
3新會計制度對財務局財務管理的影響
新會計制度對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應對,以切實滿足新會計制度提出的新要求,提高財政局財務管理質量。
3.1對財政局預算管理的影響
在新會計制度的影響下,財政局更應該重視財務預算管理工作,根據新會計制度要求嚴格規范預算項目流程,對預算資金調配做到有效的監督和管控,確保資金的利用價值。因此,財政局在進行預算管理工作時應采用零基預算和綜合預算相結合的方式來考量上一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并以此來科學地預測本年度項目實際資金支出。并嚴格要求任何管理人員都必須遵循新會計制度規定,不得隨意更改和調整預算,一旦預算與實際執行存在大的差異,必須追究管理人員個人責任,以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而對于因公共緊急事件或者是國家財務管理政策變化所造成的預算與實際執行的明顯差異,則應及時向上級反映,并制訂科學的預算管理調整方案。此外,由于財政局每年都會接收大量的國家財政撥款,且其自身在運行發展過程中也會產生其他的經濟收入,對于財政撥款以及其他類別的收入應嚴加管控,尤其是做好對國家財政撥款的實時跟蹤工作,明確財政資金流向和使用情況,全程把控資金使用情況,避免資金浪費或者擅自挪用現象的發生,確保財政局資金安全。
3.2對財政局財務管理系統的影響
新會計制度的出臺,使得傳統的財務管理系統難以滿足現實財務管理的需要,因此,財政局應進一步優化財務管理系統,依托現代科學技術構建一體化的財務管理平臺,為提高財務管理效率與管理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同時在原有財務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增加分布式辦公功能、自動記賬功能、業務對接功能以及安全防護等功能,不斷優化和完善財政局財務管理系統功能系統,確保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其中分布式辦公功能,主要是通過財政局的辦公終端將報賬數據信息錄入財務管理系統中,財政局領導可以隨時調取報賬數據信息并對其進行嚴格的審核,在審核通過后,管理人員就可以打印報賬單進而辦理相關業務。而自動記賬功能是指改進后的財務管理系統可以自動將會計人員錄入系統中的數據信息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并自動完成對賬、報表編制工作,大大減少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提升了財務管理的效率。業務對接功能指的是將相關業務在各個業務系統中進行有效的銜接,以增強業務的連貫性,提高業務辦理的效率。由于財政局財務管理系統中的數據信息比較重要,對信息管理的安全系數要求比較高。因此,財政局財務管理系統需增設安全防護功能,對系統中的各種數據資源進行自動備份,避免系統遭遇異常而導致信息數據丟失,影響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財政局財務管理引入了數字簽名、電子簽名印章等技術,對系統中的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防護,切實確保系統操作的穩定性與信息資源的安全性。
3.3對財政局財務監管的影響
新會計制度對財政局財務管理的質量要求更加嚴格,因此,財務局應該積極迎接新會計制度所帶來的挑戰,科學部署財務管理內部監督工作,不斷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端正他們的工作態度,使其能夠有效地完成各項財務管理工作,切實財政局財務管理的水平與質量。具體來說,財務局應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能作用,對專向資金的使用以及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有效的掌握,為財務管理政策的制定與調整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充分發揮審計局、監管局等部門的綜合優勢,強化社會監督,將財務監督管理信息公布在網絡平臺上,提高監督管理的透明性。對擅自占用、挪用、浪費、貪污國家財政撥款的行為予以批報,避免違法亂紀行為的產生,切實確保財政局的資金安全。
3.4對資產管理的影響
新會計制度要求財政局做好資產核算工作,強化資產管控意識,保證資產審查與實際賬目相符,避免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因此,在新會計制度的影響下,財政局應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控制度,為資產購置、驗證、獲取、使用、維護以及處置轉移等各個環節做好監督檢查,并將所有的固定資產錄入財政局資產管理系統,由管理人員對其進行動態管理,確保資產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時財政局還要詳細掌握各種資產的使用和結余情況,整合和優化剩余資源,避免固定資產出現閑置的情況,切實提高資產利用率。
4基于新會計制度財務局財務管理創新策略
4.1完善財政局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體系
在新會計制度的影響下,建立并完善財政局制度可以減弱國家財政資金風險,避免復雜環節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影響,切實確保財政局財務管理的質量。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建立科學的賬戶資金核實系統,將財政資金收支納入賬戶資金確認核算系統中,保障財務局財務報賬與銀行賬表的一致性,實現對財政局財務管理的全過程監控。此外,國際級有關部門還應建立并完善會計核算體系,切實滿足新會計制度的需求。對財政局財務具體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掌控,嚴格把握財政局每一筆資金的去向和使用狀況,確保國家財政資金安全。同時對浪費、挪用國家財政資金的人員進行嚴格的處罰,為財政局財務管理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
4.2提高財政局預算管理質量
預算管理質量直接影響財政局財務管理的質量,因此,財政局應更具新會計制度的要求加大財政局預算管理的力度,采用多方面、全方位的管理方式加強財務信息的管理工作,減少財務預算管理失誤,真正確保財政局預算管理的準確性。同時改進和優化預算管理制度,實行財務公開管理,使財政局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在陽光下進行,保障財政局預算管理工作的透明化,避免違法亂紀行為的產生。此外,還要加大財政局預算管理監管力度,采用多種形式的核算方式,避免預算失誤,規范預算管理流程,保障財政局預算管理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從而提升財政局財務管理質量。
5結論
隨著新會計制度適用和影響范圍的不斷擴大,加強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只有根據新財務制度的具體要求,科學地部署財政局財務管理規劃,優化財務管理方法和手段,增強預算管理意識,做好財務預算管理工作,避免財政資金的浪費,切實保障國家財政資金的安全性,以更好地發揮國家財政資金的利用價值。同時在后續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財政局財務管理制度,強化內部監督體系,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各種資源優勢,以提升財政局財務管理質量,進而實現財政局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吉深.市級財政局財務管理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24):5.
[2]游鳳琪.新會計制度下財政局財務管理的創新研究[J].財會學習,2015(18):44,47.
[3]楚祥敏.財政局財務管理問題與新會計制度對其影響解讀[J].財經界:學術版,2016(18):276.
[4]陳寧.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舉措與意義解讀[J].智富時代,2015(11):10.
[5]王曼玉,姜毅.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5):261,263.
關鍵詞:收入差距;老工業基地;撫順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2-0-01
一、老工業基地收入分配現狀
1.低收入群體人數較多
由于國有企業轉制,下崗分流,造成了大量下崗職工出現,以撫順礦區為例,全礦區曾擁有全民集體職工16萬人,占全市工業從業人員的一半以上,涉及職工家屬45萬人,占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現煤礦企業職工數量已下降到3.4萬人;礦區各集體企業與原單位脫鉤后,335個獨立法人已有310個關閉,下崗集體職工總數高達6萬人之多。目前,全市下崗職工總數達到28萬人,另外撫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人數17.7萬人。下崗職工總數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人數均列遼寧省各市首位。如此之多的低收入人群成為阻礙我市經濟健康發展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
2.不同經濟類型之間、行業之間收入差距較大
從經濟類型角度看,2011年,國有單位在崗職工工資35998元,集體單位在崗職工工資23082元,其他所有制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8522元。其他所有制單位平均工資分別高于國有、集體2524元和15440元。即使同一行業,由于經濟類型不同,工資也有所不同,以制造業為例,同為從事制造業的職工,國有單位人均在崗工資高出集體單位14641元
從行業角度看,2011年,全市19個行業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金融等行業的在崗工資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在崗職工平均水平較低的仍然是傳統型行業,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11個行業,其中住宿餐飲業最低,只有16807元。最高的比最低的高出41471元,相差3.5倍多。
3.社會保障能力較弱
撫順在計劃經濟時期所形成的巨大產業工人隊伍目前已經進入退休高峰,到2011年,全市企業離退休人員已高達31萬人,占城鎮人口的22%,部分企業長期停產,致使職工的養老保險費無力繳納,企業養老保險累計資金缺口達27.5億元,需要靠省財政借款、借用市財政國庫資金和銀行貸款及串用其他險種才勉強維持發放,另外全市廠辦集體企業13.9萬職工,以及799戶困難企業、13萬在職職工的醫療保險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此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偏低,目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330元/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1661元/年(僅為138元/月)。
二、收入分配狀況對社會穩定的影響
1.貧困人口多造成社會結構不穩
在一個社會系統中,收入差距狀況決定著社會的分層,進而決定著社會結構的類型。一般把一個社會分成高、中、低三個收入層次,如果一個社會窮人占多數,中產階層和富人階層的人占少數,我們把這種社會類型稱之為“金字塔型”;這種社會結構容易出現社會矛盾甚至對立的局面,不利于社會穩定。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全市28萬下崗職工、17.7萬低保線人口,貧困人口數量多,容易導致社會不穩定,已經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2010年,全市上訪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企業下崗職工工資問題,城市的動拆遷問題和農村土地征占問題,占總量的80%左右,平均每個月進京上訪達300人次,這些都與我市低收入群體收入得不到保障甚至利益受到侵害造成,有些問題解決不好很容易發展成或突發事件。
2.收入差距過大影響勞動者素質提高
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權力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前提。教育不平等意味著一部分社會成員失去接受教育的權力和機會。這是由于收入差距過大而造成的。接受教育的程度與收入水平成正比。收入水平越高,教育投入越多,接受教育的機會越多,接受教育的條件越優越;收入水平越低,教育投入越少,接受教育的機會越少,獲得的收入水平也就越低。撫順市目前勞動力數量多,但質量不高。撫順市15歲以上人口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占同齡人口的11、6%,撫順市每十萬人口中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964人、大學專科學歷1932人、中專學歷2327人、高中學歷11811人、初中35784人、小學27103人,目前,全市150多萬勞動力,如果都受到良好教育、具有較高文化素養,掌握現代科學技術,那么發展我市經濟,使撫順走在全國前列,前途是非常美好的。
三、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的建議
1.繼續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
很好蛋糕的前提必須是蛋糕足夠大,足夠分,從2008年到2011年,我們的GDP分別是662億,724億,870億,1127億。地方政府一般預算收入分別是45.2億,53.8億,81.3億,106.5億;而同期的鞍山GDP分別是1608億元,1915,2200億,2444億,地方政府一般預算收入分別是160億,123億,180億,208億,可以說撫順無論是GDP還是政府一般預算收入都不及鞍山的一半,經濟總量偏小是我們面對的嚴重問題,與此同時,由于撫順長期肩負著解決棚戶區改造的民生重任,多年來形成的地方政府債務負擔也較重,今后10多年時間里,每年僅向開發銀行還貸的本金和利息就高達1.6億,經濟總量小和地方政府債務增加是導致我們工資總體水平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撫順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還是增加經濟總量。我們需要優化經濟結構,以投資為主拉動經濟快速增長。
2.抓好就業是解決我們收入差距之根本
我們的主要收入差距不是表現在城鄉差距,也不是行業差距,更多的是就業群體的收入水平和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之間的差距,我們28萬下崗職工,17.7萬低保線人口是我們分配領域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業問題直接關系到貧困及不平等,所以擴大就業、減少失業本身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調節居民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手段。因此我們要優化就業結構,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鼓勵那些可以廣泛吸收就業的企業到撫順投資,尤其要加快發展服務業,因為服務業是吸收就業空間最大的行業。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