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三級跳遠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教材搭配必須遵循實效性原則
1.符合教師自身的實際
由于各教師間的年齡差距、性別差異和特長不同,因此在教學中,若不注意結合自身特點選擇教材,則其教學效果無疑是令人擔憂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搭配教材時應盡量考慮到自身特點,以己之長克己之短,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學中應注意學生在年齡、性別、身體條件上的差異,從而在選配教材時有的放矢,具有實效。
3.符合體育實踐課的授課形式
現有授課形式一般分為混合班和分班兩種,我們在教材搭配時應注意區別對待。分班授課的搭配教材可充分發揮分班優勢,根據男女生特點選擇適宜項目作為搭配教材,但是混合班的搭配教材,則要根據男女的特點分別選擇,例如:以球類作為搭配教材時,男生可選足球,女生則可選羽毛球等其它項目。
4.符合實際教學條件
一種好的教材搭配形式,如沒有與之相適應的場地布局,就會給教師教學管理帶來不便。例如:在選擇雙杠與短跑教材相搭配時,雖然其搭配形式比較合理,但如果雙杠區離跑道較遠,就不便于組織管理和隊伍調動,從而直接影響課的練習密度。同樣若運動器材較少,也會限制學生的正常活動,這時就需搭配相應教材來彌補運動器材的不足。例如:為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教師安排推啞鈴練習,然而,若啞鈴數量較少,則應選擇同樣能發展上肢力量的擲實心球、推杠鈴、俯臥撐等教材與之搭配,以充分利用已有條件來加大練習密度,使學生在有限的練習時間內能確保完成課的任務。
5.符合氣候條件的實際
選擇的搭配教材還應考慮到氣候變化,從而通過搭配教材的調節,起到使人的生理規律與自然規律相吻合的目的。例如:在寒冷的天氣上課,就需選擇運動量較大的項目;在炎熱的天氣上課,就可以選擇運動量較小的項目。
二、教材搭配必須遵循科學性原則
1.符合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
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一節課的運動負荷安排應使學生的心率曲線呈現出上升――穩定――下降趨勢,為了實現這一規律,我們在實踐課的教材選擇上應注意運動量的大小搭配合理,以及強弱出現的時機安排恰當。例如:以長跑為主教材的課上,在課開始階段可以安排運動量較小的武術教材,作為搭配教材,而在課結束階段則安排一些舞蹈性的放松練習內容,作為搭配教材,從而可以確保學生整堂課的生理負荷有一個正常曲線變化。
2.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其注意力要比小學生更具有穩定性、目的性和選擇性,他們能夠長時間地集中注意于他們要完成的動作和感興趣的事物上,不過對那些過分抽象、枯燥無味,與他們的感知較遠的教材,則難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和保持穩定的注意。鑒于上述心理特點,教師應注意選擇生動活潑的內容作為搭配教材,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發生興趣,從而能自覺努力地去學習。例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常把跑與球類教材相搭配,利用學生對球類項目的喜愛心理,相互彌補、調劑,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遵循全面發展的原則
中學生的身體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時期,合理搭配教材,能使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得到全面發展。故在選擇教材搭配時,應注意上、下肢搭配以及各項素質的搭配,如在上下肢搭配方面:跑、足球等項目下肢力量負擔較大,則可以搭配一些以上肢負荷為主的雙杠、單杠、實心球、鉛球等項目;再如在素質項目搭配方面:舉重、啞鈴、引體向上等可以發展力量素質,但是由于其在靈敏、速度等方面發展比較欠缺,若以球類、短跑項目加以搭配,就能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三、教材搭配必須遵循實用性原則
1.教材搭配的引導性
合理的教材搭配,除了遵循以上的原則外,我們還可以從實用性角度考慮教材的搭配。例如:學習三級跳遠主教材時,可預先練習與其相關的下肢力量素質內容,如單足跳、跨跳、雙足跳等,從而為能學好三級跳遠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2.教材搭配的輔
有時,一節課中,在教材搭配上還可以創編一些對主教材學習具有輔助較果的搭配教材,來有助于主教材的學習與鞏固。例如:在籃球運球教學時,采用多種形式的運球競賽以及運用各類籃球步伐組合的游戲與主教材進行搭配,從而起到了很好的輔助效果。
3.教材搭配的靈活性
根據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各年級均可安排一定時數的選用教材,這就為我們能根據各校特點靈活地選擇搭配教材創造了條件。例如:一個排球傳統項目學校,排球群眾普及性好,學生參與這項活動的積極性也高,所以選擇此運動項目作為那些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的主教材的搭配教材,必須能起到很好的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并有助于主教材的學習。
四、改進體育方法遵循學校體育改革原則
(一)改變思想觀念,提高對體育教育功能的認識,擺正體育教育工作的位置。學校在教學安排方面要保證體育課課時,與其他學科平等地進行教學、考核,同時利用課余時間,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使得從學生、教師到領導,以至全社會都重視體育教育,培養學生終生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與技能。
(二)改進體育方法
在現代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獨奏者”的角色轉變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領導者,而是引導者,幫助和引導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要由“學適應教”轉變到“教適應學”;要把主動性還給學生,把體育課當成是給學生提供充分鍛煉、發展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課堂的主人。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內在的體育需求創設一系列和諧、民主、寬松的體育學習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體育活動。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會學、樂學、善學,從而保證學生達到發揮和發展的最佳效果。
(三)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