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活質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化療;肺癌;生活質量;焦慮;抑郁;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2(b)-0122-04
Influence factor living quality, anxiety, depression emotion change and living quality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YANG Zhiyan CHU Xinxia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Hanzhong Central Hospital, Shaanxi Province, Hanzhong 7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influence factor living quality, anxiety, depression emotion change and living quality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Methods From March 2012 to April 2015, in Hanzhong Central Hospital,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ere analyzed. The somatization, emotiona, cognitive level, role chang, social support, insomnia, shortness of breath, anorexia, diarrhea, constipation, nausea and vomiting, tired, pain scor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QLQ-C30 questionnaire, the anxiety, depression emotion change were evaluated by SDS and SAS. The living quality, anxiety, depression emotion chang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were observed, living situation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were analyzed by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somatization, emotiona, cognitive level, role chang, social support, insomnia, shortness of breath, anorexia, diarrhea, constipation, nausea and vomiting, tired, pain scor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before chemotherapy were better than after chemotherapy(P < 0.05), the anxiety, depression emotion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before chemotherapy were better than after chemotherapy(P < 0.05), the anxiety, depression emotion were relevant factor of affect living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OR = 0.538, 0.524,95%CI: 0.352-0.748, 0.313-0.734, P <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should be reinforced, it has important meaning in improving living quality.
[Key words] Chemotherapy; Lung cancer; Living quality; Anxiety; Depression; Influence factor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重要的惡性腫瘤,其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威脅著生命安全[1-2]。我國是世界上肺癌發生率最高國家,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但是肺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已經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以往對于肺癌的療效評價往往是腫瘤大小的變化, 是否發生轉移, 生存時間及生存率等,但是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3-4]。隨著我國生活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對于肺癌患者生活質量, 心理情緒變化的研究也逐漸增多[5-6]。本研究通過對漢中市中心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生活質量、心理情緒變化和影響因素情況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58~81歲,平均(68.4±7.5)歲,組織病理分型:鱗癌47例,腺癌33例,分型情況:周圍型45例,中央型35例。臨床分期:Ⅰ期56例,Ⅱ期24例。
納入標準:肺癌患者均為早期肺癌病例,沒有合并其他嚴重的并發癥;通過檢查其沒有病灶轉移,可以完成手術治療。排除標準:排除患者肝、腎、腦、心的重大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排除不能參與本項調查患者。
1.2 方法
1.2.1 收集肺癌患者80例臨床資料,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組織病理學、臨床分型、臨床分期情況。
1.2.2 參照QLQ-C30問卷對肺癌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7-8],功能型維度主要包括5個,主要是軀體化、情緒化、認知水平、角色轉變、社會支持,每項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低,質量越差?;颊邌雾椩u分主要包括5項,主要是失眠、氣促、食欲減退、腹瀉、便秘,每項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低,質量越差。癥狀型維度包括3項,主要是惡心嘔吐、疲倦、疼痛,每項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低,質量越差。
1.2.3 抑郁自評量表(SDS)[9-10]:按中國常模結果,抑郁評定的分界值總分為80分,通過計算抑郁指數情況,指數越高說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抑郁指數小于0.5表示正常,抑郁指數在0.5~0.6為輕度抑郁,抑郁指數0.61~0.70為中度抑郁,抑郁指數大于0.70為重度抑郁。焦慮自評量表(SAS)[11-12]:采用4級評分,主要評定癥狀出現的頻度,其標準為:“1”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2”表示有時有;“3”表示大部分時間有;“4”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有。按照中國常摸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焦慮,63~72分為中度焦慮,73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1.3.2 觀察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變化情況,首先對參與調查的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的培訓,從而掌握量表的使用方法。
1.3.3 觀察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生活質量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化療前后生活質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化療前肺癌患者軀體化、情緒化、認知水平、角色轉變、社會支持、失眠、氣促、食欲減退、腹瀉、便秘、惡心嘔吐、疲倦、疼痛評分均優于化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變化情況
化療前肺癌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均優于化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生活質量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情況
焦慮、抑郁情緒影響化療前后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P < 0.05)。見表3。
3 討論
肺癌是我國目前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攀升[13-14]。化療時臨床常用的,治療肺癌和控制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療手段,但是化療藥物多數是細胞毒性的藥物,其不僅殺傷癌細胞,同時殺傷機體的正常細胞和組織,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肺癌屬于惡性腫瘤的一種,病情的變化、化療均可能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可能造成肺癌的惡化、轉移,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率[15-16]?;煹姆伟┗颊叩男睦碚{節顯得尤為重要,其不僅關系到患者能夠建立對抗肺癌的自信心,積極的配合治療,同時也關系到患者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生存時間。人體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狀態是相互作用的,樂觀向上的心理情緒可以提高機體協調和代償能力,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肺癌康復效率,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17-18]。不良的負性情緒,如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是肺癌患者最為常見的心理情緒,其對于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功能均有不良影響,對肺癌的治療和康復,對于患者生活質量、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均有不利影響[19-20]。
本研究通過分析肺癌患者80例臨床資料,通過QLQ-C30問卷對肺癌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SDS和SAS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化療前肺癌患者軀體化、情緒化、認知水平、角色轉變、社會支持、失眠、氣促、食欲減退、腹瀉、便秘、惡心嘔吐、疲倦、疼痛評分均優于化療后(P < 0.05),提示化療反應對于患者的不良影響可能造成軀體癥狀、角色功能和社會支持功能逐步的變差,失眠、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進一步加重,進而影響整體的生活質量?;熐胺伟┗颊呓箲]、抑郁情緒均優于化療后,說明化療之后,肺癌患者對于病情和化療的關心程度進一步加重,有焦慮、抑郁程度更加嚴重的傾向,此時需要家屬、醫護人員加強對于患者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支持,同時還要增加患者的營養,緩解不良反應的發生程度[21-22]。
本研究通過以化療前后肺癌患者生活質量變化作為基線,比較已確定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生活質量和焦慮、抑郁情緒變化的危險因素關系,將上述基線調查結果的各個變量作為自變量,以化療前后肺癌患者生活質量作為因變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計算每一變量的貢獻大小并得到回歸系數β,β的意義為焦慮、抑郁情緒變化對于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相對危險度,選有顯著意義的變量建立模型。結果表明,焦慮、抑郁情緒影響化療前后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焦慮、抑郁均是心境低落的一種情緒反應,肺癌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較高,其原因也比較復雜:①肺癌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出現一種不良性的心理應激反應;②肺癌的不斷進展和變化,可能合并抑郁、焦慮等精神類疾病[21-22];③肺癌化療過程帶來的不良反應,會進一步引緒上的障礙。焦慮、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緒會造成患者自主神經調節功能失衡,出現兒茶酚胺分泌過量、脂類代謝失衡、促凝血、促血管收縮血栓素A2釋放、心率和血壓升高等生理病理性變化,從而加重肺癌患者軀體化癥狀[23-24]。焦慮、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緒還可能會造成患者對于病情的認知程度降低或者對于病情認知有抵觸,從而無法完成角色的轉變,更加拒絕社會支持,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獨立的空間之內,不愿意與外界接觸,也不愿意傾聽外界的意見,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有進一步加重焦慮、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緒。惡心嘔吐及周身不適癥狀,一方面可能來源于肺癌病灶本身,另外一方面來自于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增加了消化道不良反應的程度,再加上焦慮、抑郁情緒的變化,造成了一種心理應激,導致了患者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從而出現惡心嘔吐、疲倦、疼痛等癥狀,對患者整體的生活質量造成了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化療后加強肺癌患者心理疏導,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Franceschini J,Jardim JR,Fernandes AL,et al. Reproducibility of the brazilian portuguese version of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cor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its lung cancer-specific module [J]. J Brasileiro de Pneumologia,2010,36(5):595-602.
[2] Ashing-Giwa KT,Lim JW.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ocioeconomic stres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amo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J]. Oncol nurs forum,2009,36(1):79-88.
[3] 孫鳳英,周琦.中醫五行音樂干預對肺癌靜脈化療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30(15):35-37.
[4] Chinmoy K,Subhashis BD,Mukhopadhyay A. Hyponatremia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dian experience [J].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and Paediatric Oncology,2011, 32(3):139-142.
[5] 李絨,石海燕.心理護理路徑在肺癌晚期病人首次化療不良情緒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1):200-201.
[6] Cagle PT,Allen TC,Dacic S,et al. Revolution in lung cancer: new challenge for the surgical pathologist [J]. Arch Pathol Lab Med,2011,135(1):110- 116.
[7] 田海英,鄭磊.護理干預對鼻咽癌患者首次化療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2):1372-1374.
[8] Reville B,Miller MN,Toner RW,et al. End-of-life care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utilization of a palliative care service [J]. J Palliative Med,2010,13(10):1261-1266.
[9] 安萍,張嬌.認知行為干預對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0):119-120.
[10] Kim M,Lee J,Ha B. Factors predicting radiation pneumonitis in locally advanced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Radiation Oncology Journal,2011,29(3):181-190.
[11] 吳海燕,楊斐敏,徐幸.“321”健康教育模式對化療期肺癌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5,14(2):173-174.
[12] Hallqvist A,Bergman B,Nyman J.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locally advanced NSCLC treated with high dose radiotherapy and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or cetuximab-pooled results from two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s [J]. Radiother Oncol,2012,104(1):39-44.
[13] Zhang T,Meng L,Dong W. High expression of PRDM14 correlates with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is a novel prognostic marker in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Medical Oncology,2013,30(3):605.
[14] 梁驪敏,劉雪蓮,廖英桃.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38-41.
[15] Nagel S,Kellner O,Engel-Riedel W,et al. Addition of darbepoetin alfa to dose-dense chemotherapy: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hase Ⅱ trial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arboplatin plus etoposid [J]. Clin Lung Cancer,2011,12(1):62-69.
[16] 邵萍,袁亞琴.認知行為對晚期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3,12(2):175-176.
[17] 何建平,熊小芳.常規護理聯合心理及飲食護理對肺癌化療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4):483-485.
[18] Bottomley A,Debruyne C,Felip E,et al. Symptom an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sed phase Ⅲ study of adjuvant vaccination with Bec2/BCG in responding patients with limited disease small-cell lung cancer [J]. Eur J Cancer,2008,44(15):2178-2184.
[19] 王媛媛,張鵬霞,胡紹輝.心理治療對支氣管肺癌患者化療依從性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8):1544-1546.
[20] 翁薇瓊,顏美瓊,沈文君,等.中晚期肺癌患者影響生活質量相關因素分析[J].河北醫學,2015,21(11):1798-1802.
[21] Byrne MM,Weissfeld J,Roberts MS. Anxiety,fear of cancer,and perceived risk of cancer following lung cancer screening [J]. Med Decis Making,2008,28(6):917-925
[22] Kannan G,Rani V,Ananthanarayanan RM,et al.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of south India [J]. J Cancer Res Ther,2011,7(3):275-279.
[23] Yan TD,Black D,Bannon PG,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and nonrandomized trials on safety and efficacy of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lobectomy for early-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J Clin Oncol,2009,27(15):2553-2562.
睡眠不僅僅是留出大量的時間來為第二天做事情而充電。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生活和睡眠是交織在一起的,就像800針的床單一般。人們在清醒的時候表現如何跟睡覺睡得怎樣有著密切的相互關系。
在聯合專業睡眠協會年會上提交的研究成果表明:收入、職業狀況、對交往關系的滿意度、興趣愛好等都會影響到睡眠,而睡眠反過來又會影響到健康狀況、人際關系和決策的制定。
哪些人存在睡眠問題?
一次由159 856人參與的大型政府調查發現,1/5的人報告說,14個晚上中有7個晚上會出現睡眠問題。而亞洲人睡眠問題要少得多,除此之外,睡眠問題在種族和民族團體之間沒有什么差別。
但是,社會經濟水平較低的人們,特別是婦女,反映的睡眠問題較多;離婚的和獨居的人們,特別其中的男人,反映的睡眠問題也較多。
把自己描述成猶如家庭主婦一般的男人,反映存在睡眠問題的人數跟失業的人們中具有睡眠問題的人數相當,失業者是存在睡眠問題較多的人群。
也許最令人吃驚的是,最糟的睡眠情況竟然發生在18至24歲之間男女青年中。睡眠跟年齡的關系是很耐人尋味的,通常,大家知道一個人年齡越大睡眠問題就會越嚴重。然而,發現的情況卻恰恰相反。
這有可能是由于年齡較大的人已習慣睡眠干擾,因而并不對此抱怨。然而,為何這么多表面上健康的年輕人卻無法進入甜美的夢鄉,這一點還有待進一步去了解。
睡覺時間與抑郁癥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家長準許十幾歲的孩子早點睡覺,可以幫助孩子減少罹患抑郁癥的危險,還可以幫助他們減少自殺的念頭。該研究涉及15 000個十幾歲的青少年,其中包括1 143人患有抑郁癥,2 038人有過自殺的念頭。那些家長批準的睡覺時間在半夜或更晚的孩子,患上抑郁癥的可能性增加了25%,懷有自殺念頭的可能性增加了20%。該研究支持失眠不足會導致抑郁癥的觀點。
夫婦幸福靠休息
研究人員表示,一對夫婦的睡眠質量與夫婦關系之間也往往存在同樣的關聯。夫婦之間的關系會影響他們晚上的睡眠質量,而晚上的睡眠質量又會影響第二天相互關系的發展。
研究發現:對于男人來說,較好的睡眠可以使他們在第二天為夫妻關系做出更加積極的評級;對于女人來說,白天期間跟丈夫的交往不如意,會導致夫妻雙方在那一夜的睡覺質量都更差。該研究帶給我們的深層次信息表明,在上床睡覺之前夫妻之間應該解決好所有的爭端,在晚上夫妻雙方有一方或雙方都沒有睡好的情況下,第二天應該避免進行互相沖突的討論。
睡眠與學習成績
近年來在睡眠研究方面,睡眠對于學習成績的重要性是最具說服力的發現之一。匹茲堡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數學、歷史和英語的考試分數都跟睡眠質量互相關聯。然而,不同類型的睡眠問題影響不同類型的功能。較高的數學分數跟較好的睡眠質量以及夜間醒來的次數較少相關,而英語和歷史高分跟比較容易喚醒相關。
北歐人的恬淡“曼”生活
倘徉于北歐的一些小鎮,一切是那么的寧靜、溫馨、安逸。天空碧洗,藍天白云,群山疊翠,湖面靜謐,碎石鋪就的小路上行人面色淡定、神態安寧、步履從容,說話也是那么的柔語輕聲。時光仿佛倒流,與現代殘酷的市場競爭毫無關聯;生活仿佛凝固,凝固成一幅風輕云淡的風情畫,凝固成一首柔曼婉轉的小夜曲。
想起了被人們似乎久已遺忘并遠離的“慢生活”。那個“慢”字,豎心旁,一個“曼”,那是對待生活的那顆柔曼之心。市場經濟把人變成了快速運轉的車輪,人們在享用高科技文明的同時也被其奴役。捫心自問, 大家到底要什么呢?說到底,平和的心態、平安的身體、平靜的生活,那就是幸福美滿的全部目的。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日常生活若要得到真正持久的安樂,就不能迷失于欲樂,幸福是從簡樸自由的生活得到的。
羨慕北歐人悠閑的生活態度和淡定的心境
很羨慕歐洲人的幸福生活。仔細想想,羨慕的究竟是些什么呢?一是優美的自然環境,藍天白云、秀山麗水、清新的空氣、純潔的水質;二是從容悠閑的生活態度和淡定的心境。人們在有了基本的物質生活后,從容地享受陽光、空氣,悠閑地品味著生活。這種生活和高度發達的現代科技并無關聯,倒是相反,正是對物質的過分追求,不僅破壞了自然環境,還加劇了人們的身心壓力。
生活就像圍城,經歷了喧囂后,人們才會真正體會,寧靜是美,簡單是幸福。
感受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丹麥
丹麥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但要論自然風光,遠不如鄰國瑞士、挪威,要論富裕程度,遠不如美國、日本。但那里的人民普遍生活幸福,那是因為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普遍滿足,除衣食無憂外,還享受著公民義務教育、全民免費醫療的待遇。一百多年前安徒生在丹麥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為背景,寫下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話,鞭笞了社會不公,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童話般的夢想”。而現在的丹麥,小女孩的夢想已經實現,人生來平等,幸福應當也可以被每個人擁有。
丹麥人的幸福指數高,還因為那里的生活簡單,無論是從酒店家具的配置、日常生活習慣、飲食,還是早早就打烊的商店,甚至才十來個的電視頻道,無不透露著一個幸福的基本元素:簡約、自然。
幸福是物質,更是內在心情對外在物質的感受
曾去過世界上生活最貧窮的非洲土著人部落,也去了世界上生活最富裕的北歐各國。盡管那里的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有天壤之別,但他們臉上流露的笑意,卻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幸福是物質,更是內在心情對外在物質的感受。
輕度下尿路癥狀(I-PSS評分≤7)的患者,以及中度以上癥狀(I-PSS評分≥8)同時生活質量尚未受到明顯影響的患者可以采用觀察等待。
應該向接受觀察等待的患者提供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相關知識,包括下尿路癥狀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臨床進展,特別應該讓患者了解觀察等待的效果和預后。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藥物治療的短期目標是緩解患者的下尿路癥狀,長期目標是延緩疾病的臨床進展,預防合并癥的發生。在減少藥物治療副作用的同時保持患者較高的生活質量是良性前列腺增生藥物治療的總體目標。
α-受體阻滯劑
α-受體阻滯劑是通過阻滯分布在前列腺和膀胱頸部平滑肌表面的腎上腺素能受體,松弛平滑肌,達到緩解膀胱出口動力性梗阻的作用。α-受體阻滯劑適用于有下尿路癥狀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推薦坦索羅辛(又稱哈樂)、多沙唑嗪(又稱可多華)、阿呋唑嗪(又稱桑塔)和特拉唑嗪(又稱馬沙尼)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藥物治療。其次,也可以選擇萘哌地爾應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療。
不推薦哌唑嗪以及非選擇性α-受體阻滯劑酚芐明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
α-受體阻滯劑治療后48小時即可出現癥狀改善,但采用I-PSS評估癥狀改善應在用藥4~6周后進行。連續使用α-受體阻滯劑1個月無明顯癥狀改善則不應繼續使用。一項關于坦索羅辛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長達6年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α-受體阻滯劑長期使用能夠維持穩定的療效。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基線前列腺體積和血清PSA水平不影響α-受體阻滯劑的療效,同時α-受體阻滯劑也不影響前列腺體積和血清PSA水平。美國泌尿外科學會良性前列腺增生診療指南制定委員會總結的結果顯示,各種α-受體阻滯劑的臨床療效相近,副作用有一定的不同。如坦索羅辛引起心血管系統副作用的發生率較低,但是逆行的發生率較高。其他副作用包括頭暈、頭痛、無力、困倦、性低血壓等。性低血壓更容易發生在老年及高血壓患者中。
5-α還原酶抑制劑
5-α還原酶抑制劑通過抑制體內睪酮向雙氫睪酮的轉變,進而降低前列腺內雙氫睪酮的含量,達到縮小前列腺體積、改善排尿困難的治療目的。
目前在我國國內應用的5-α還原酶抑制劑包括非那雄胺(又稱保列治)和依立雄胺(又稱愛普列特)。
非那雄胺適用于治療有前列腺體積增大伴下尿路癥狀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對于具有良性前列腺增生臨床進展高危性的患者,非那雄胺可用于防止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臨床進展,如避免發生尿潴留或使患者可接受手術治療。應該告知患者如果不接受治療可能出現良性前列腺增生臨床進展的危險,同時也應充分考慮非那雄胺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較長的療程。
非那雄胺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功能障礙、異常、低下和其他如男性女性化、乳腺痛等。
非那雄胺能降低血清PSA的水平,服用非那雄胺每天5mg持續1年可使PSA水平減低50%。對于應用非那雄胺的患者,將其血清PSA水平加倍后,不影響其對前列腺癌的檢測效能。依立雄胺是一種非競爭性5-α還原酶抑制劑,國內一項為期4月、含2006例的多中心開放臨床試驗顯示,依立雄胺能降低I-PSS評分、增加尿流率、縮小前列腺體積和減少殘余尿量。副作用有惡心、胃腸道不適、失眠、頭暈、下降等。
聯合治療
聯合治療是指聯合應用α-受體阻滯劑和5-α還原酶抑制劑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聯合治療適用于前列腺體積增大、有下尿路癥狀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臨床進展危險較大的患者更適合聯合治療。采用聯合治療前應充分考慮具體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臨床進展的危險性、患者的意愿、經濟狀況、聯合治療帶來的費用增長等。
目前的研究結果證實了聯合治療的長期臨床療效。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多沙唑嗪和非那雄胺均顯著降低良性前列腺增生臨床進展的危險;而多沙唑嗪和非那雄胺的聯合治療進一步降低了良性前列腺增生臨床進展的危險。
中藥和植物制劑
【關鍵詞】兩性人;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1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184-02
兩性人目前在我國發病率在1/20000,隨著環境污染,發病率將逐年上升,但對這類人群的生活質量問題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了解這類人群的生活質量問題。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1998年1月―2010年1月,來我院就診或咨詢的兩性人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14―50歲,平均年齡(38.60±10.83)歲。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學15例,中學10例,大學3例。有職業者15例。對照組:醫院附近居民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15―50歲,平均年齡(37.83±10.76)歲,文化程度:文盲1例,小學10例,中學15例,大學4例,有職業者17例。兩組在性別、職業、年齡、文化程度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方法
1.2.1評定工具:①自制調查表,包括一般情況,年齡、文化、婚姻狀況、勞動能力經濟情況。兩性人組做手術的年齡等。②綜合生活質量評定問卷(GQOLI-74)[1]包括軀體、心理、社會功能以及物質生活條件4個方面,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2]總分≤16分者為正常,總分>16分者為生活能力不同程度下降,或部分障礙,總分>22分者為明顯障礙。④社會功能缺陷量表(SDSS)[2]總分≥2分者有社會功能缺陷。
1.2.2評定方法,對評定人員進行統一培訓,ADL評定的一致性檢驗Kappa值0.76~1.0,P<0.01;SDSSKappa值0.748~1.0,P<0.001.
1.3統計: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采用卡方檢驗,t檢驗。
2結果
2.1兩性人組的SDSS,ADL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GQOLI~74總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2.2兩性組中已婚與未婚患者SDSS、ADL、GQOLI-74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兩性人組中真性兩性人與假性兩性人SDSS、ADL、GQOLI-74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4兩性人組中3歲以前做手術者與3歲以后做手術者的SDSS、ADL、GQOLI-74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兩性人,就是由于胚胎的畸形發育而形成的具有男性和女性兩種生殖器官的人又稱雙性人或陰陽人。隨著體育界對性別鑒別的事件報道,兩性人這一特殊群體將引起社會的關注。本研究發現他們的生活質量明顯低于正常人群,由于這類人群的軀體、心理、社會、倫理的壓力都很大,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
兩性人又分為真兩性人和假兩性人兩種,真兩性人體內有XY和XX兩組染色體具備兩種生理功能,而假兩性人體內只有一組染色體,本研究發現真兩性人的生活質量低于假兩性人,主要是由于生理特點,真兩性人不能正常生育而直接影響生活質量,而假兩性人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恢復正常生育功能。
兩性人需要早發現早治療。本研究發現3歲以前做手術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3歲以后做手術者,由于在發育后或婚后再改變性別使患者造成心理上極大創傷而影響生活質量。
本研究發現已婚患者的生活能力顯著優于未婚者,已婚患者綜合生活質量明顯高于未婚者。提高患者家庭成員的關懷、支持、照顧以及個人的心理狀態,有助于維持患者社會功能或減少社會功能缺陷,提高日常生活能力。[3、4]
參考文獻
[1]王善澄.實用康復精神醫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42-255.
[2]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81-166.
對一些舊學說的否定
美國營養學家馬克?大衛(Marc David)提出,現在的一些肥胖理論是錯誤的。例如,常見的或深入人心的理論是,肥胖是因為多吃少運動。反過來,少吃多運動就會減肥。大衛認為,這種說法聽起來不錯,但并不完美。因為節食和過度運動都會造成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多數人應用這個公式都會失敗。只有真正健康的飲食和愉快的身體運動才會達到減肥目標。
另一個理論是,過量飲食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但大衛認為,許多專家已經否定了這種說法。真正的情況是,過度飲食并非意志力薄弱,而是因為進食不能使我們完全放松,進食時間過于倉促,并且不能給我們帶來愉悅感和認知感。
甚至“飲食搭配合理就會健康苗條”的理念也是一種誤區。當然,這一說法聽起來還算科學,但它實際上帶給身體的傷害比好處多得多。人們可以吃盡世界上最有營養的食物并且極盡可能地保持適量,但是如果是在一種焦慮急促的狀態下進食的,就會對身體造成巨大壓力,引起強烈反應,r讓營養成分大量流失,使能量消耗大打折扣。所以,吃什么樣的食物是獲取好營養的前一半,還需要后一半,就是怎樣吃。
當然,今天人們都相信營養專家的話,認為“營養專家的話最科學,最值得信賴”。但是,這種看法存在誤區。理由是,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存在。但事實是,最可靠的營養學理論就在每個人的身體內,即藏在腸道中的“腹腦”。它會提供給每個人每天最值得信賴、也最準確的飲食指導。實際上,每個人的營養專家是自己身體內的這位專家,有著自己的新陳代謝的法則,會幫助你選擇該聽外界哪個專家的話。
由此說來,專家的話也不值得可信,當然這里指的是貨真價實的專家。其實,相信自己腹腦中對食物營養和量的需求,才是每個人最需要的,既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又不致變得肥胖。
消化和新陳代謝
消化是先從大腦開始的,稱為頭期消化反應。消化工作的30%~40%都要歸功于這一反應。如果吃飯太快或注意力不集中,就會使新陳代謝的能力大打折扣,肥胖也在所難免。
人們在壓力狀態下進食、生活和工作,必然是快節奏的。但快速進食并不意味著消化也快速跟進。相反,緊張而快速的狀態下,神經系統就會自動進入應激反應狀態,造成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呼吸加快,消化系統功能減弱甚至消化功能關閉。吃進的大量食物就會轉化為脂肪囤積起來,肥胖也就不j越而至。
慢慢吃飯與吃飯時的好心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吃飯有好心情,是在享受食物,大腦就會產生相關的愉快化學物質內啡肽。它不僅讓人愉悅,而目有助于刺激脂肪消耗。所以,放松心情的進食與進食速度放慢同樣可以讓人保持苗條。
大腦或情緒影響消化是通過新陳代謝產生的。新陳代謝決定著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如果吸收良好和充分,人就不會胖,反之就會變胖。對新陳代謝舊有的定義是:身體內所有化學反應的集合。如此,要促成新陳代謝,就需要通過鍛煉、藥物治療、最新營養補充劑和奇特的食物搭配等來刺激體內的化學效應。這些方法當然有效,但還沒有觸及到新陳代謝的真諦。
新陳代謝的作用不只是對生理的控制,還包括對思想、感情和精神上的控制。研究表明,人的所思所想與身體內的化學成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我們的夢、恐懼、狂想、人生的跌宕起伏與悲歡離合,還有欣喜與仇恨,都與雞鴨魚肉、蛋類乳類和蔬菜水果一起被新陳代謝著。因此,對新陳代謝應該重新定義:新陳代謝是我們身體內所有化學反應的集合,同時也是我們的思想、感覺、信仰和人生閱歷的總和。
例如,即使你沒有喝咖啡,但有人打電話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所買的股票大漲,你的體內也有一股強大的能量在奔騰,感到火辣辣的。如果相反的消息傳來,你可能會無精打采,有氣無力。這就是情緒轉換點燃或抵消了體內本能的活力。
所以,情緒或精神對新陳代謝有重要影響,或者說情緒本身就是新陳代謝的組成部分,它影響到我們的能量轉換,也因此而影響著人的肥胖與否。不僅如此,行為方式也是新陳代謝的組成部分,或影響新陳代謝的要素或動力。而作為新的新陳代謝的要素有多種,例如:放松、質量、意識、節奏、愉、思想等。
法國人與美國人的比較
提高食物質量不僅可以提高生活質量,讓機體對營養的吸收增加,同時也可以控制肥胖。
食物的質量包括:真實、新鮮、有機的、講究的、精心制作的、家常的、分區種植的、家傳的、營養密集的、低人工毒素的、精心耕種和銷售的、色香味俱全的等等。
具體而言,要從脂肪、糖類、面粉、大米、牛奶、肉類、菜蔬和水果等食物中挑選高質量的,避免低質量的。
以脂肪而言,低質量的脂肪包括所有含氫化油的食物,特別是含氫化油、氫化棕籽油、人造黃油或抹有氫化油的人造黃油類食品。棉籽油和蔗糖聚脂油也是低質量脂肪,許多油炸食品,如炸土豆條、炸雞、炸魚等都是低質脂肪食物。
相反,健康脂肪或高質量的脂肪包括,真正的黃油(無激素的農場制作的新鮮或有機黃油)、橄欖油、芝麻油、椰油、葵花籽油、亞麻籽油、榛子油、堅果油等,都是健康脂肪。含有健康脂肪的食物還有,堅果和種子、鮮魚、堅果黃油、放養的雞生的蛋、有機奶類制品和鱷梨等。
為什么要求高質量的食物?因為高質量的食品意味著,你可以想吃就吃,而不必限制自己,而且這樣的食物不會使人發胖。相反,食物質量越低,人們吃得越多,肥胖也就不可避免。
法國人與美國人的比較最能說明問題。與美國人相比,法國人人均消耗的熱量和脂肪遠遠高于美國人,但法國人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和患心臟病的幾率卻比美國人低得多,這被稱為“法國悖論”。膽固醇含量高意味著肥胖和心血管病的發病率高,而原因又在于所吃的食物。法國人并不肥胖和少患心血管病的原因在于,他們在餐桌上是放松心情,放慢進餐,講究食品質量,從而讓副交感神經系統發揮作用,保持最佳的消化和吸收狀態,因而既享受了美食,又減少了肥胖和心血管病。
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人們對食物的態度、意識、情緒和新陳代謝的節奏對健康和減肥都有作用。而這一切無不與大腦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有關,因為神經系統,包括腸道內的“腹腦”主宰著食物的消化,這種主宰是通過種種生理機能來完成的,如唾液分泌(關系到消化能力和口腔免疫)、胃排空時間(關系到進食量和次數、便秘和結腸疾病)、營養吸收(關系到食道血供并因此而影響養分吸收)、營養排泄(關系到從尿液中流失的鈣、鎂、鉀、鋅、鉻、硒和其他微量元素)等。具體而言,要放慢自己的生活節奏,尤其是吃飯時的速度。
如果你用5分鐘吃早餐,那么把它延長到10分鐘。如果你通?;╩分鐘進早餐,則可延長到15或20分鐘。例如,可以嘗試按下面的要求做:
至少給自己半個小時吃午餐或正餐,并試著延長到1個小時。
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坐下來,不要接任何電話、呼機,不收郵件,不要做任何與工作有關的事情。
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間表,盡量給自己更多的時間。
這些做法目的是讓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身體放松,促進消化和營養吸收。但是,也許有很多人做不到,因為他們太忙了,但不過值得一試。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對韶關市樂昌市梅花針銅山春桃小學三至六年級126名小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57人(45.2%),女生64人(50.8%);8~9歲28人(22.3%),10~11歲69人(54.7%),12~13歲19人(15.1%);三年級24人(19%),四年級40人(31.7%),五年級32人(25.4%),六年級30人(23.8%);獨生子女15人(11.9%),非獨生子女106(84.1%)。
(二)研究工具
《少年兒童生活質量量表》:華中科技大學兒少衛生教研室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研究組提出的兒童生活質量評定要求及兒童的身心發展理論,編制了適用于一般兒童少年的生活質量量表。本研究采用這一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
(三)調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韶關樂昌梅花鎮銅山春桃小學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共126名。獲得的數據采用Excel 2003建立數據庫,用SPSS 16.0進行描述分析、相關分析等。
二、結果
(一)量表得分情況
量表分數范圍為49~96,總分得分從89分~162分,全距73分。其中,89~113有20人(15.9%),114~138分有80人(63.5%),139~162分有26人(20.6%)。各維度得分情況如表1所示。
通過各維度的得分情況可以看到,分數相對較高的是生活質量滿意度、精力與睡眠、飲食與健康。得分相對較低的是活動機會性、自我概念、生活便利性。整份量表的得分僅占總分的64.6%,處于中等水平。
(二)性別差異比較
對男、女在各維度的得分情況這兩組變量之間的差異進行顯著性分析,選用α=0.05的統計顯著水平,采用t檢驗(t-test),結果發現,男生女生在同伴關系、師生關系、生活便利性三個維度的得分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兩個維度女生得分較高,生活便利性男生得分較高。
三、討論
(一)學生生活質量不高,處中等水平
在飲食與健康方面,學生們食品單一,缺乏營養,但根據他們自我評價,仍然對飲食與健康方面感到滿意,更加可以看出,他們平時食物種類較少,沒有機會享用更加美味和更富有營養的食物。個體對其生活質量的評定受個體的個性、需求、價值觀及應對方式等心理特質的影響。山區學生們需求小,因此對條件一般的事物評價也高。
(二)男、女生在同伴關系、師生關系、生活便利性上的差異
8~13歲的年齡段,是小學生社會化的重要過程,是良好生活方式、健康行為習慣建立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他們的性別觀念逐漸形成,女生喜歡結群游戲,關系親密,男生則相對獨立,有自己的想法、叛逆。在量表得分的反映上可以看出,女生的同伴關系得分較高,證明她們之間的相處較為融洽。且女生比男生更愿意與老師接近、交流,因此她們會感覺師生關系更為融洽。這些與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性、個性心理特征和社會對男女不同的要求有關。
四、結論
首先,針對學生總體生活質量不理想的問題,政府應爭取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學環境,完善公路、供水等基礎,提高學生們就學、運動的便利程度。
其次,針對學生的生理健康問題,學校要開設相關的衛生知識課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由于學校條件有限,大多數在職教師水平不高,沒有掌握科學的教學、教育方法,體罰、辱罵學生等情況并不鮮見,因此除了要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素質之外,還必須特別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家庭是孩子社會化重要的場所之一,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必須重視家庭教育,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王麗萍.少年生活質量調查及量表常模的建立[D].復旦大學,2005.
[2]蒙衡.兒童少年生活質量量表的編制及學習障礙兒童生活質量的研究[D].同濟醫科大學,2000.
[3]季穎,單德紅,于素維.少年兒童自我意識的城鄉差異及與父母文化程度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5,(9).
據報道,2008年,由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在全國14個城市,19所醫院的帕金森病患者中進行生活質量調查。結果發現,有10.1%的患者伴有抑郁癥,45.5%的患者伴有抑郁情緒,同時,帕金森病患者年齡越大,接受治療的時間越長,其運動情況和情感狀況越差。帕金森病不僅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更深刻影響了整個家庭的環境。
大眾醫學:近年來,不少研究機構都進行了“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調查,原因是什么?
陳生弟:以前人們關注帕金森病,往往以解決患者的運動障礙為主。但是,帕金森病目前還無法治愈,在疾病進展的過程中,患者不僅身體備受折磨,生活質量也明顯下降。
由于帕金森病自身的復雜性,用于疾病的診療保健費用逐年提高,因疾病導致的勞動能力喪失不斷加重,給患者和家庭,乃至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進行生活質量調查,可以使醫生,患者和家屬認識到這些情況,并加以重視,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和護理,減輕整個家庭的痛苦。
蔣雨平:關愛帕金森病患者,目前已成為各國衛生部門的重要工作。隨著物質水平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帕金森病患者也亟需了解疾病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4月11日定為“帕金森病日”,我國已經連續7年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開展了由患者、醫護人員及社會各界參與的行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大眾醫學:帕金森病在漫長的病情進展中,如何深刻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陳生弟:帕金森病以中老年人為主,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主要包括:
?運動癥狀 即肢體抖動和僵硬、動作緩慢、平衡能力減弱等,如果沒有獲得有效控制,會使生活無法自理,嚴重時連個人衛生,吃飯、穿衣都不能獨立完成。最終發展為臥床,可能因褥瘡,肺炎等并發癥而死亡。
?非運動癥狀 早期包括嗅覺障礙,焦慮、抑郁等問題?;颊叱3R驗樨撁媲榫w而坐立不安,心境郁悶,終日生活在憂慮中。不少人喪失了對周圍人、事的興趣,停止工作:嚴重者茶飯不思、難以入睡。有些患者過度依賴家人,總認為家人對自己照顧不夠,變得難以相處;另一些患者則過度自卑,認為自己是家庭的累贅,不肯積極治療,甚至產生自殺傾向。到了晚期,有些患者還出現癡呆、幻覺等癥狀。
如果負面情緒控制不好,會使運動癥狀的治療效果大打折扣;而運動癥狀如果改善不滿意,又可能使患者情緒更低落,陷入惡性循環。
大眾醫學: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的調查,是否提示我們要更多地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看待疾病?
陳生弟:是的,由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問題普遍存在,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產生直接、深遠的影響。國內外學者針對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過多次調查研究,結果表明,30%~80%的患者存在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目前,針對這些心理問題的診治情況并不令人滿意,需引起重視。
劉振國:帕金森病有年輕化趨勢,40多歲的人群發病率逐年上升,還出現個別30,20多歲的患者。
青壯年患帕金森病,心理上會遭受很大打擊,除疾病本身的影響,更多來源于“社會功能”的壓力,如工作,家庭、子女教育,等等。不僅夫妻關系、家庭生活受影響,與父母的相處也會受到挑戰。
一般地說,通過綜合治療,帕金森病發展到晚期大約需20年時間。在病情進展過程中,醫生會根據個體情況制定長遠的治療方案。有些青壯年患者急于改善癥狀,希望在生活、工作中達到非常好的狀態,盲目用藥,很可能加快疾病進展,還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反應,使治療變得非常棘手,醫生不得不把今后5年、10年該用的藥物,該采取的措施提前使用,長此以往,對患者的長期治療帶來相當大的困難。
大眾醫學: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病,除患者本人的生活受到困擾,其家庭又會面臨怎樣的困境?
生活實例:負面情緒困擾家庭生活
張阿姨今年58歲了,患帕金森病4年。通過藥物控制,生活自理沒有問題。可是,她一直情緒低落,自認為病得很重,常常把“絕癥”二字掛在嘴邊。醫生建議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買菜、燒飯等,家人積極配合,每天陪她去菜市場,回家后把菜清洗、切好,只安排她炒菜,可張阿姨卻越做越不開心,時常抱怨說,都生病了還要燒飯給別人吃。家人覺得不可理喻,卻只能好言相勸。張阿姨的兒子原本獲得升職機會,調任外地,為了照顧她,兒子放棄了機會。她無意中得知,覺得羞愧,竟然停止服藥,導致癥狀加重,臥床不起,住院整整3周。經醫生的合理治療和家人的悉心照料,才鼓起勇氣,決定積極面對生活。
陳生弟:在臨床中,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帕金森病對患者來說是緩慢而痛苦的,深受折磨,家屬不得不耗費大量精力照料患者的日常生活。老年人要放棄退休后的清閑、安逸;子女則需奉獻工作的余暇。有的中晚期患者,常常一整天都離不開別人照料,子女甚至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更不用說長期治療帶來的經濟壓力。
家屬還不得不承受心理負擔。至親之人患病,身心俱損,家人必定感同身受?;颊叩慕箲]、抑郁情緒,常常向最親近的人宣泄。有時候,患者對親人猜疑、埋怨莫名而來,家屬都需給予理解。有的患者喪失了與疾病斗爭的信念,不肯配合服藥和鍛煉,病情加重,家屬也要花費巨大的心血,幫助患者重拾信心。
蔣雨平:家庭的困境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社會問題。
?孤獨感MS空巢家庭隨著傳統觀念的變化,子女成家后忙于自己的事業和生活,造成老年人“空巢現象”越來越多。尤其對患帕金森病的老年人來說,很容易產生孤獨感。
?經濟負擔V6醫療保障在現有的醫療保障體系中,對帕金森病患者的支持還不完善,很多藥物沒有納入醫保范疇,特別是疾病晚期,有些進口藥物的價格比較昂貴。比如,服用一個月恩他卡朋,大約需1 500元,如果再結合其他治療措施,對沒有額外保險或收入的普通工薪階層來說,經濟負擔沉重。要解決這個問題,需全社會長期不懈的努力。
?看護照顧MS保健機構 如果家人忙于工作,無法按時帶帕金森病患者去醫院復查,該怎么辦?在瑞典,專門有針對帕金森病患者的醫療保健機構。如果需要,可撥打相關電話,有專職人員查詢住址,并用救護車將患者送至醫院,檢查完畢后,醫護人員會趕在家屬下班之前,將患者送回住所。這樣的管理較為人性化,值得借鑒。
劉振國:我們最近對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屬共400余人進行了調查,初步了解影響患者及家屬生活質量的事件,發現患者較常見的非運動癥狀依次為:便秘、失眠、夜尿多、情緒低落,記憶力減退等。這些都可能對家屬造成困擾。
比如患者睡眠質量差,輾轉反側,有時會在睡夢中突然驚醒,影響家人休息?;颊咭鼓蛟龆?,經常起夜,家屬不得不跟隨左右,以免患者跌倒。家屬的精神時刻都處于緊張狀態,久
而久之,也可能誘發睡眠障礙,甚至焦慮等問題。
大眾醫學:既然帕金森病對患者和家屬都會造成影響,那么,為提高生活質量,人們該采取哪些措施?
生活實例:家庭支持至關重要
老吳74歲了,看上去很年輕。他7年前被查出患有帕金森病,讓人欣慰的是,其癥狀一直比較輕,雖然動作緩慢一些,但是對生活的影響非常小。究其原因,與良好的家庭氛圍密不可分。他和老伴兩個人在生活中相敬如賓,關系和睦。每次去醫院復查,老伴都陪伴在身旁。老吳日常飲食清淡,業余生活豐富多彩,經常約朋友在家里打牌,或在社區空地運動。他積極向上的心態和良好的習慣,對病情的穩定非常有益,治療效果也不錯。
專家簡介 陳生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在神經病學研究領域,尤其在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癡呆等神經變性疾病的臨床與基礎方面造詣較深。
專家簡介 蔣雨平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科教授,復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副所長,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顧問,《中國臨床神經科學》雜志主編。長期從事神經病學臨床、帕金森病等錐體外系疾病、臨床神經生化的研究。
專家簡介 劉振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教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疾病學組委員,腦電圖與癲癇學組委員。擅長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痰病,癲癇和腦血管病的診斷和治療。
劉振國: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這一點非常重要。老吳的情況就是家庭支持增強療效非常典型的例子。如果家庭和睦、對患者正確用藥,癥狀緩解,自信心提高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生活細節更需注意。比如患者服用左旋多巴時,應避免同時吃高蛋白質食物,否則影響藥效。睡前別喝咖啡或茶,以免影響睡眠。家居裝修時,要考慮地面的平整及地板的防滑性能,防止患者跌倒。在浴室或衛生間,在適當位置安裝把手,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便利等。
陳生弟:要樹立正確的觀念。雖然帕金森病無法根治,但是,通過藥物可以控制癥狀,維持和改善生活質量。患者和家屬都不應該悲觀、絕望。疾病或許不能根除,但帶病生存并不是那么可怕。絕大多數合理治療的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維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很有質量的生活。
要有一顆包容心。家屬要關心患者身體和心理上的癥狀,提供無私的幫助和照料?;颊咭矐撚脴酚^、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務;同時注意控制情緒,別傷害最關愛你的親人。
在??漆t生指導下,認真治療。帕金森病患者通過合理治療,大部分運動癥狀能獲得明顯改善:焦慮、抑郁等情緒,大多也能得到控制?;颊吆图覍賾皶r尋求醫生的幫助,減輕心理問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大眾醫學:給帕金森病患者以溫暖、關懷,不僅是家庭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不少醫院組織“帕金森病友會”,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這是否代表了未來的趨勢?
陳生弟:這是一種很好的健康宣教形式,我們已組織了“帕金森病俱樂部”多年,收到了良好效果。醫生可以借此機會向患者傳遞科學的理念,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傳授治療和護理常識?;颊呋ハ嘀g也可以交流經驗。有的患者病情控制較好,通過交流,可以成為其他患者信心的來源,甚者比醫生更有說服力。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務必要參加專業機構舉辦的活動,以保證質量和科學性。
蔣雨平:在日本和歐美不少發達國家,“帕金森病友會”大部分是由社區醫院來主導的。這樣可以合理利用資源,緩解三甲醫院患者過于集中的壓力,活動內容也更靈活。患者有望獲得如下服務。
1 在有帕金森病門診的三甲醫院就診、隨訪,然后到社區醫院定期取藥。
2 在更充裕的空間舉辦集體活動。如體操鍛煉、時事評論、戲曲演唱,病情交流等。
3 離退休醫務人員組成志愿者,上門訪視,介紹如何防治便秘等并發癥,簡單進行按摩等護理工作。
目前,對晚期肝癌的治療,臨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和藥物,預后極差。我們采用中藥益氣活血方觀察治療晚期肝癌,取得較好療效,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F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64例患者為本院近年門診及住院病人,男47例,女17例;年齡35~76歲,平均51.9歲。全部經B超、CT、MR及甲胎蛋白(AFP)檢查證實為原發性肝癌(AFP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一般的護肝、對癥治療,治療組加用益氣活血方。益氣活血方由人參、黃芪、茯苓、白術、女貞子、雞內金、莪術、藏紅花、仙靈脾、苦參組成,由本院制劑室制成150%(W/V)制劑,含生藥0.5g/ml。100ml口服,3次/天。2個月為1個療程。每月隨訪1次,共1年,治療前及前2次隨訪記錄患者的行為狀態評分,采用Karnofsky評分標準,以后每次隨訪記錄患者的生存情況,生存時間從服藥開始計算,以月為計量單位,不足1個月按1個月計算。治療前及治療2個月檢查B超、CT及MR,測量腫瘤直徑、了解靜脈癌栓及遠處轉移情況。
3 治療結果
兩組服藥前后Karnofsky評分及生存時間比較見表1。兩組治療前后腫瘤大小、并發靜脈癌栓及遠處轉移見表2。
4 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