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圍產期保健醫生范文

圍產期保健醫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圍產期保健醫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圍產期保健醫生

第1篇:圍產期保健醫生范文

隨著流動人口增加,海寧的孕產婦人數呈上升趨勢,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海寧全市共有分娩產婦11725例,其中流動產婦有5287例,占總數的45%。流動孕產婦的圍產期管理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近年來的流動孕產婦死亡率和圍產兒死亡率比本地孕產婦明顯明顯增高[1]。我們在管理的過程中,發現流動人口的保健意識較差,對于孕產期的保健知識了解得少之又少,導致在保健過程中出現不主動求醫、不遵醫囑、不配合醫生治療等現象,從而導致孕產期并發癥和其他不良事件的發生。

為了進一步了解孕產婦對孕產期保健知識的需求和知曉情況,以便更好地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我們不定期地對孕產婦進行保健知識知曉率的調查,見表1。

調查結果顯示,流動孕產婦的保健知識知曉率普遍比本地孕產婦低,如孕前準備、孕期營養產后避孕等,尤其是葉酸服用、產前篩查等方面的知識缺乏更嚴重。

2原因分析

流動孕產婦保健知識知曉率普遍較低的原因分析:

2.1婦女懷孕年齡偏小,沒有做好生育準備 在流動孕產婦中,有一部分人年齡偏小,往往不到20周歲意外未婚先孕,根本就沒有優生優育的相關知識儲備,而且由于沒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沒有經過婚前檢查和新婚宣教,對有關孕育方面的知識缺乏宣教。

2.2懷孕婦女普遍文化程度較低,接受知識能力差 在流動孕產婦中,大部分文化程度低,以小學和初中為主要人群,接受知識能力差,在孕期和產時對其進行的面對面宣教和發放相關的宣教資料,孕產婦對于相關的保健知識往往是處于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狀態,宣教效果不理想。

2.3傳統習慣占主導,保健意識差 海寧的流動孕產婦來自不同的地方,如云南、貴州、安徽、江西等地,由于有些地方文化比較落后,傳統風俗習慣在孕產期保健中占著主導地位,在傳統習慣與科學知識相沖突時,她們往往選擇相信傳統習慣。同時,在孕產婦和家屬中,保健意識較差,孕期檢查時只是關注胎兒的健康,往往忽略孕產婦自身的健康狀況,所以導致在孕產期做宣教時,如定期開設的孕婦學校,她們往往認為沒有必要參加學習。

2.4資訊不通暢,缺少求知欲 在流動孕產婦中,絕大部分人群租住在農村和城郊結合部,缺少網絡、廣播、健康教育講座等資訊服務,同時流動人員也是社區街道容易忽略的人群,計生人員和社區衛生保健員缺少對這些流動人群的關注和保健知識的傳授[2]。另外,由于多種原因導致她們缺少求知欲望,她們往往不會主動通過網絡、書本或是向醫務人員主動咨詢等各種方式來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識。

2.5居住地不固定,系統性保健不到位 部分流動孕產婦在孕產期間居住地更換頻繁,無法在固定的醫院進行相對完整的保健,導致在整個孕產期間醫生無法給她們進行系統的圍產期宣教,從而影響她們對保健知識的知曉率。

3預防措施

由于流動孕產婦對保健知識知曉率低,影響了她們在孕產期的保健質量,往往會導致孕產期并發癥的發生率增加,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率增高。因此,我們只有抓好流動孕產婦的宣教,提高她們的保健意識和自我保健水平,才能進一步做好圍產期管理,減少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率。那么,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提高孕產婦保健知識的知曉率呢?

3.1及時掌握流動育齡婦女的信息 保健人員與街道、社區的計生人員及時溝通,能夠及時掌握流動育齡婦女的信息,對于有生育需求的婦女,在社區的組織下開展孕前保健知識講座,發放相關宣傳資料,傳授優生優育知識,做好孕前準備,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3.2動員懷孕婦女及早到醫院進行圍產期保健 全市所有的婦科門診醫生發現早孕要求生育的婦女應及時做好宣教,建議服用葉酸片,在孕三月內去醫院建立圍產保健冊,接受圍產期系統管理和相關知識的宣教[3]。

3.3在孕期檢查時加強對流動孕產婦的宣教,包括孕期營養、產前篩查、孕期自我監測等知識。由于流動孕產婦普遍文化程度低,門診醫生宣教時應更加耐心仔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面對面宣教,提高她們的接受程度。

3.4鼓勵孕產婦和家屬參加孕婦學校的集中宣教 由于流動孕產婦的保健意識差,往往不會主動參加孕婦學校的培訓,門診醫生應該建議提醒鼓勵她們參加定期舉辦的孕婦學校,宣教人員應及時通知她們及家屬參加孕婦學校[4]。在孕婦學校的講座中能夠吸收各種孕產期的保健知識,如母乳喂養知識、安全分娩知識等,從而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的生活中,能夠健康順利地度過孕產期。

3.5加強住院期間的宣教 流動孕產婦在住院待產分娩期間,病區醫務人員通過小班課集中宣教和一對一的床頭宣教,加強對流動孕產婦的指導,如母乳喂養的方法與技巧,產褥期保健知識等,同時改變她們不科學的觀念,做到科學育兒和科學保健。

3.6利用產后訪視機會進行宣教 產婦出院后,社區衛生人員應及時進行產后訪視,利用電話隨訪和上門訪視機會,甚至在產后復查時對流動孕產婦進行相關保健知識的宣教,如成功地母乳喂養、產后避孕措施的指導等[5]。

流動孕產婦的宣教一直是我們宣教工作的難題,只有多方面的努力,加強各個環節的管理,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宣教工作做到位,提高孕產婦的保健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才能提高流動孕產婦的保健質量,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林毅途,徐雪琴,潘愛華,等.婦女孕產期保健服務利用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J].臨床醫學工程,2014.

第2篇:圍產期保健醫生范文

【摘要】目的:觀察我院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與圍產兒低體重的關系,并進行分析。方法:選擇我院婦產科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并分娩的120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婦新生兒資料與正常妊娠組600例產婦新產兒結局進行比較,分析新生兒低體重的發生率與產婦健康情況的關系。結果: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組120例中出生低體重兒發生率顯著增加。結論:加強圍產期保健,及時篩查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病情進展時酌情采取措施終止妊娠,可預防和減少新生兒低體重和圍產兒死亡率的發生。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圍產期保健; 新生兒低體重

【中圖分類號】R7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284-01

[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簡稱妊高癥)是妊娠期特有的全身性疾病,是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為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和保障孕產婦健康。[2】新生兒出生體重是反映新生兒成熟程度和營養狀況,也是反映新生兒健康與決定分娩方式的重要指標。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為在我院婦產科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婦所娩出的新生兒,對照組:正常妊娠組600例產婦的新產兒。除外早產兒、畸形兒、多胎兒、巨大兒。

1.2 研究方法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x2檢驗及統計學分析。

2結果見表

兩組對照,妊高征組低體重兒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組(P

3討論

3.1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生低體重兒的機理及危害:[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全身小動脈痙攣,血液濃縮、血容量減少致全身臟器供血不足,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胎盤床呈粥樣硬化改變、胎盤絨毛廣泛梗死,導至生低體重兒的發生 。本院資料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低體重兒的發生率為14.5%(見表),遠遠高于正常組。[3]母親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使胎兒宮內發育受限,導致小于胎齡兒的產生。由于胎兒生長發育受限和母親嚴重的妊高癥,各種新生兒疾病的發生率也顯著升高。因此加強圍產期保健,積極防治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 對減少低體重兒的發生及降低圍產兒的死亡率有著重要的意義。減少低出生體重兒的發生,對預防新生兒成年后慢性疾病的發生也具有遠期的意義。因此,婦幼保健人員和產科臨床醫生要提高圍產期保健質量,加強圍產期衛生、營養心理方面的指導,定期觀察孕產婦孕期體重增長幅度,早期篩查高危妊娠,及時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妊娠合并癥, [5]國外專家研究,低出生體重增加成年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險性。

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要加強胎兒、胎盤功能動態監測,準確評估胎兒宮內的安危及出生后的存活能力,適時終止妊娠 。對病情危重,估計新生兒出生后可以存活的,應該剖宮產終止妊娠,盡早使胎兒離開宮內的缺氧環境,還可以迅速緩解產婦的病情,有利于患者妊高癥指征降低或者消除。因此,加強圍產期期保健,定期產前檢查,建立高危妊娠管理并積極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等妊娠合并癥,可以預防和減少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子癇)的發生,可以有效地減少低體重新生兒的發生,從而減少圍產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以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7-1 04

[2】 翁梅芬 金海菊5026名新生兒出生體重分析浙江預防醫學 20082O 5

[3]黃澤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圍生兒關系分析.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8,14,05

第3篇:圍產期保健醫生范文

【關鍵詞】國際疾病分類;醫療保健管理;新生兒

上栗縣婦幼保健院是一所集醫療、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基層婦幼保健院。為了解上栗縣婦幼保健院新生兒住院患兒疾病構成,病種構成及來源,更好地為院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為兒科臨床、保健醫師提供第一手原始數據[1],現對上栗縣婦幼保健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共收治1 134例次新生兒住院患兒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統計室疾病分類報表及上栗縣婦幼保健院疾病病種統計報表,按出院診斷的第一診斷為依據進行統計。研究對象為同期新生兒科收治的1 134例次住院患兒,占兒科住院患兒的29.03%。年齡: 10 min~28 d。>28 d轉至兒科病房。

1.2 方法 在3年期間同期對新生兒住院患兒以不同系統的疾病按ICD-10編碼進行統計分類并構成比運算。

1.3 結果 疾病分類系統中發病率較高的住院疾病順序為:呼吸系統疾病、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窒息、消化系統疾病、早產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寒冷損傷綜合征、敗血癥、新生兒產傷性損傷、新生兒性病等。前8位疾病平均住院日分別為5.7、4.2、2.7、3.9、10.2、7.3、3.0、8.9 d。從表1中可看出,呼吸系統疾病占疾病總數35.5%,占發病率之首。

表2的資料列舉了各系統有代表性的具體疾病的構成比。從表中可看出呼吸系統疾病中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病率增高、新生兒窒息中重度窒息的發病率下降。

另外,2005-2007年新生兒產傷性骨折分別有2、3、5例,新生兒梅毒有0、2、4例,均有上升趨勢。

2 討論

本研究對上栗縣婦幼保健院2005 -2007年3年同期新生兒住院患兒進行疾病分類分析,從統計資料來看,主要有以下特征。

2.1 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占疾病總數35.5%,仍占各系統之首,且每年發病率有增加趨勢。主要是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綜合征病例的增加。這與環境因素和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有關。特別是呼吸道感染增加與本縣地處山區,冬春季節陰冷、潮濕,是呼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新生兒日常護理時應注意避免與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觸,避免交叉感染。隨著早產兒出生率的升高,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病率自然增高,而早產兒自身免疫力有所下降,呼吸道感染增加,如經濟條件允許應盡量進新生兒暖箱,痊愈后出院。醫院應進一步加強圍產期保健管理, 盡量降低早產兒出生率。

2.2 高膽紅素血癥病例明顯增加[2]。3年發病率分別為14.9%、24.9%、27.5%。近幾年本院新生兒科醫生每天到產科母嬰同室病區查房,嚴格按照新生兒隨訪制度,監測膽紅素,及時治療。需要換血的患兒及時轉診。

2.3 新生兒窒息、新生兒HIE發生率有逐年下降趨勢。新生兒窒息中輕度窒息比例上升,重度窒息比例下降,新生兒HIE隨之下降。近年來上栗縣婦幼保健院圍產期保健加強,產科質量提高,特別是定期參加新生兒窒息復蘇及圍產分娩培訓班后,本院起源于圍產期疾病明顯下降。但由于鄉村未普及手法窒息復蘇及圍產分娩培訓,窒息率、產傷性損傷仍偏高,應進一步加強對下級醫療機構的培訓和操作,做到人人過關。

2.4 隨著生活水平及衛生條件的提高,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明顯降低,特別是加大對母乳喂養的宣教和人工喂養的指導后,腹瀉明顯減少。而傳染病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尤其為新生兒胎傳梅毒發生有上升趨勢,應加強孕期傳染病、性病的宣教及監測,盡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降低新生兒母嬰傳播性病的發生率。

2.5 新生兒敗血癥發病率明顯增加。由2005年0.25%升至2007年2.54%。新生兒敗血癥的增加主要是早產兒中敗血癥例數增加,與早產兒出生率、院內感染、試驗室診斷水平的提高有關。早產兒發病率由2005年5.98%升至2007年10.7%。其中早產兒敗血癥有2例是院內感染。由本院抽血做血培養送至省級單位檢查。

因此,今后醫院在醫護人員的技術培訓和設備建設上應考慮到疾病構成的梯次,調整醫師的專業方向,加強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常規及搶救,要突出對呼吸系統疾病、圍產期的某些疾病以及傳染系統疾病的研究,增強處置能力,加強圍產期以及院內感染的管理工作,提高綜合素質,以推動上栗縣婦幼保健院整體醫療保健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第4篇:圍產期保健醫生范文

[關鍵詞] 糖尿病; 妊娠并發癥; 結局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5-213-01

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期才發現或出現糖尿病。對母兒的影響及影響程度取決于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病情重或血糖控制不良,對母兒影響大,并發癥發生率高。本文對我院9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母兒并發癥和結局進行回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分娩產婦5863例,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婦(孕前均無糖尿病史及內科合并癥)96例,占1.64%。年齡最小20歲,最大46歲,平均34歲,初產婦64例,經產婦32例。

1.2 方法

1.2.1 OGTT和餐后2h血糖測定及診斷標準:(1)妊娠24-28周2次空腹血糖≥5.8mmol/L或50g葡萄糖篩查試驗(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2分鐘服完),其后1小時血糖>7.8mmol/L,為糖篩查陽性,需進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孕婦測定OGTT的前3天正常飲食,禁食8~14h后查空腹血糖,然后服葡萄糖75g(將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10分鐘服完),自開始服糖水計1、2、3小時分別抽取靜脈血2ml測血糖值。OGTT的判斷標準為:空腹血糖≥5.6mmol/L,1h≥10.3mmol/L,2h≥8.6mmol/L,3h≥6.7mmol/L。3項中2項以上達到標準為GDM;(2)餐后2h血糖為測定3餐后2h血糖值,控制標準<7mmol/L[1]。

1.2.2 確診病例先飲食控制,不理想者住院正規胰島素治療,并用微機自測末梢血糖,調整胰島素量,能依從者分為A組51例,不能依從者或妊娠大于36周診斷,失去治療時機分為B組45例。

1.2.3 統計學方法 用x2檢驗,和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母兒并發癥比較:B組母兒并發癥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B組兩例酮癥酸中毒其中1例出現急性左心衰、羊水過多、巨大兒、新生兒重度窒息、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

表1 兩組母兒并發癥比較

P<0.05

2.2 兩組分娩方式、圍產兒情況,見表2: 分娩方式兩組差異無顯著性,A組剖宮產病例大多是為社會因素;B組剖宮產病例由于并發癥或胎兒因素終止妊娠。A組兩例圍產兒死亡均為臍帶異常所致。B組8例圍產兒死亡其中3例為畸胎。B組新生兒窒息、圍產兒死亡明顯高于A組。

表2兩組孕婦分娩方式及圍產兒情況

3 討論

3.1 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期才發現或出現糖尿病。發生率世界各國報道1%~14%,我國發生率1%~5%,本文1.64%,近年有明顯增高趨勢。[2]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兒的影響程度取決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病情重、血糖控制不良者,對母兒影響極大,并發癥發生率高,早產、難產、產道損傷、手術產幾率高,胎兒畸形、胎兒窘迫、死胎發生率高。

3.2 做好圍產期保健的宣教,提高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認識,加強圍產期孕婦管理,規范產前檢查常規,早發現妊娠期糖尿病,及時治療,尤其是對農村孕婦、流動人口、有不良孕產史者,更應及時進行圍產保健,及時診斷,不錯失治療時機。

3.3 系統規范的監測和治療 確診病例飲食控制血糖控制不良者,要住院,和內分泌科醫生共同制定胰島素的治療方案,密切監測血糖、腎功能、血紅蛋白含量,同時進行眼底的檢查。由于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未接受孕前飲食指導,孕早期血糖往往控制不良,血糖升高導致糖化血紅蛋白升高。Combs等[3]報道,孕14―20周糖化血紅蛋白增加者妊高征發生率增高,因為血糖升高加重了微血管病變,全身微血管病變使血壓升高、蛋白尿、水腫,最終導致妊高征。

3.4 加強圍產期的監護 妊娠28周后除對血糖等監測外,28-32周行三圍彩超檢查胎兒心血管系統,32周后每周產檢一次,胎心監護一次,注意胎兒發育、羊水情況、胎兒成熟度、胎盤功能的監測。若血糖控制良好,無合并癥,胎兒宮內狀況良好,可等待38-39周自然分娩或終止妊娠。妊娠期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宮產指征,有并發癥、胎盤功能不良、不良孕產史,應放寬剖宮產指征。因此,做好圍產期保健,密切監測和控制血糖,加強圍產期監護,能預防、減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母兒并發癥的發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母兒的結局和預后。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2.

[2]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0.

第5篇:圍產期保健醫生范文

【關鍵詞】 孕產婦; 死因; 圍產期保健

本文對威遠縣人民醫院1995年至1997年121例孕產產婦死亡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我縣農村圍產期保健工作重點,提出降低我縣孕產婦死亡率的干預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威遠縣人民醫院、威遠縣第二、三醫院及鄉衛生院1995年至1997年共121例死亡孕產婦。

1.2 統計學方法 采用回顧性資料統計學分析方法。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2.1.1 年齡20~42歲,20~29歲108例(89.3%);30~39歲11例(9.1%);≥40歲2例(1.6%)。

2.1.2 文化程度 小學68例(56.25%);初中37例(30.6%);文盲7例(5.8%);高中及以上9例(7.4%);文盲和小學文化共占62.0%。

2.1.3 居住地區 農村114例(94.2%);城市7例(5.8%)。

2.1.4 孕產次 孕次1~17次,大于10次4例,平均2.2次;產次0~8次,≥3次產的13例,占10.7%,平均1.6次。

2.1.5 妊娠計劃性 計劃內妊娠99例(81.8%);計劃外妊娠22例(8.2%)。

2.1.6 保健措施 無產前檢查者50例(41.3%);產前檢查1~3次者41例(33.8%);3~6次者26例(20.7%);≥7次者5例(4.2%)。前二者共占75.1%。

2.1.7 死亡時間和分娩方式 孕期死亡8例(6.6%),其中早孕吸宮術后感染1例,異位妊娠1例,中孕自然流產2例,妊娠晚期死亡4例;胎盤早剝死亡112例(92.6%),其中中孕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引產后死亡1例,晚孕計劃外妊娠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引產死亡5例,經陰道自然分娩91例,胎頭吸引助產5例,剖官產10例。在106例分娩中,舊法接生86例(81.1%),新法接生20例(18.9%)。

2.1.8 分娩地點121例中家庭分娩84例(9.9%);鄉級醫院分娩14例(11.7%);中心醫院分娩12例(9.9%),縣級醫院和保健院分娩6例(4.9%);職工醫院分娩2例(1.6%);入院途中分娩2例(1.6%);在84例家庭分娩中,接生員接生48例(57.2%);鄉村醫生接生26例(30.9%);家庭成員接生10例(11.9%)。全部為舊法接生。

2.1.9 17例死亡鄉級醫院(14.0%);死亡地點50例死亡家中(41.3%);21例死亡入院途中(17.4%);死于中心鄉醫院15例(12.4%);縣級醫院和保健院13例(10.7%);職工醫院2例(1.6%)。在84例家庭分娩中未就診者30例(35.7%),請鄉村醫院診治者23例(27.4%),死于入院途中的21例(25%),入院未不得及搶救6例(7.1%)。

2.2 死亡孕產婦高危因素 121例中有高危因素者65例(53.7%)。其中內科合并癥15例(12.4%),多產(≥3次)13例(0.7%),妊高癥12例(9.9%),異常孕產史9例(7.4%),過期妊娠5例(4.1%),產前出血4例(3.3%),雙胎妊娠3例(2.5%),胎位不正2例(1.6%)其他2例(1.6%)。有16%的孕產婦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高危因素,在71例有產前檢查的孕產婦中,有高危因素者36例,占50.7%,而產前檢查僅發現高危因素者9例,僅占有高危因素者的25%。

2.3 孕產婦死亡率 我縣1995年至1997年度孕產婦死亡分別為40例,37例,44例,孕產婦死亡率分別為:108.32/10萬(40/36044),116.18/10萬(37/31847),122.28/10萬(44/35983),三年平均死亡率為115.59/萬。

2.4 孕產婦死因構成。

2.4.1 孕產婦死因構成如下表所示。

2.4.2 直接產科原因和間接死亡比較,121例中死于直接產科原因者101例(83.4%),死于間接產科原因者19例(15.7%),原因不明1例。直接產科原因死亡與間接產科原因死亡之比為5.3:1。

2.4.3 孕產婦死罪順拉 我縣1995至1997年孕產婦死亡的前6位原因依次為:產科出血,產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臟病,重度妊高癥,羊水栓塞,妊娠合并肝病。

3 討論

3.1 孕產婦死亡率和死亡原因 孕產婦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文化、醫院衛生和婦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標。降低阻截產婦死亡率是衛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我縣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是產科出血,產科出血又以產后出血為主。本組產科出血76例,占孕產婦死亡的62.8%,其中產后出血67例,占產科出血的88.16%(67/76),而胎盤滯留和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分別為33例和14例,二者共占產后出血的70.2%,我縣孕產婦死亡直接產科原因與間接產科原因之比5.3:1,高于全國水平3.2:1(P

3.2 降低我縣孕產婦死亡率的干預措施

3.2.1 加強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孕產婦自我保健意識。農村地區由于受經濟、文化、交通和傳統習俗影響,孕產婦普遍自我保健意識弱,在本組中,無前檢查者占41.3%,產檢1~3次者占33.8%,二者共占75.1%,而產檢>7次者僅占4.2%,說明我縣孕產婦保健意識缺乏,圍產期保健工作者應從大衛生觀念出發,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從各種途徑進行生殖健康和優生優育宣傳,以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識。

3.2.2 健全三級保健網,及時發現和處理高危妊娠,對鄉級不能處理的高危孕產婦及時轉上級醫院處理。本組有高危因素者53.7%,而產前檢查發現者僅25%。這與保健服務面不大,自我保健意識差,保健服務者責任心不強,質量不高和三級保健網不健全,工作不協調有關。

3.2.3 提高農村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從本組資料可以看出基層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存在以下問題:①責任心不強,特別表現在鄉級醫院和中心醫院忽略對產后出血的觀察。本組有2例產后出血(子宮收縮乏力收起)和1例中孕引產后死亡均為醫務人員在產后未予觀察,而在產后10 h發現已經死亡;②第三產程處理不當,在33例胎盤滯留中,除7例未就診外,而其余26例均請鄉村醫生診治或鄉醫院醫生診治,胎盤滯留時間為1~21 h,平均(6.8±5.3)h,而其中20例均未及時處理,達77%(20/26)。在14例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產后出血中,無1例得到了子宮按摩處理。應強調第三產程應以10 min結束為宜,由于胎兒娩后出血多者應及時行人工剝離胎。基層醫務人員掌握子宮按摩和人工剝離胎盤等適宜產科技術勢在必行;③對失血性休克代償期不能識別,對休克的處理方法失當,在67例產后出血中,45例就醫,在休克代償期均未得到適當的診治,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對休克的識別能力,可使許多失血口才得到挽救;④濫用催產素,在7例子宮破裂中,有5例在產前濫用催產素占71.4%,其中包括產前用10~30單位的大劑量肌注或靜脈注射6例。可見廣大基層工作者對催產素的生物學特征,適應證和使用方法無正確認識;⑤缺乏轉診常識,在30例鄉村醫生決定轉診中,有25例死于鄉醫院,且其中20例未來得及搶救即死亡,而另外5例再次由鄉醫院轉至中心醫院或縣級醫院,其中2例先轉至中心醫院后再轉至縣醫院,共歷時30 h。可見缺乏轉診一次到拉的常識,且所有轉診病倒均無醫院人員護送;⑥對產褥感染病原菌認識不夠,抗菌藥物使用不當,在11例產褥感染中,所有病倒都得到治療,17例均使用了抗革蘭氏陽性菌藥物。5例使用了抗革蘭氏陰性菌藥物,無一例使用抗厭氧菌藥物,可見對產褥感染致病菌是以革蘭氏陽性和厭氧菌為主的混合感染認識不夠,且無1例達到廣譜、足量、足療程的抗菌藥物使用原則。

第6篇:圍產期保健醫生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閔行區圍產兒死亡個案報表》所提供的資料及評審資料。圍產兒死亡定義采用圍產期I的標準\[1\],即在妊娠滿28周至產后7 d內所發生的死胎、死產及新生兒死亡均統計為圍產兒死亡。將圍產兒總數、圍產兒 死亡數及死亡原因各項數據進行整理后輸入計算機,采用Excel 20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3 討論

3.1 加強對外來孕產婦的保健管理

本文資料顯示,2000—2011年閔行區的圍產兒死亡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這種變化趨勢的形成主要與非本市戶籍圍產兒的死亡率下降有關。2000年圍產兒死亡主要以非本市戶籍圍產兒為主,至2011年本市戶籍與非本市戶籍圍產兒的死亡率差別不大。12年來非本市戶籍圍產兒總數大幅增加,而圍產兒死亡率從2000年的20.08‰下降到2011年的3.16‰。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執行,來上海從業的非本市戶籍人口明顯增加,非本市戶籍的孕產婦也相應增多。閔行區地處城郊結合部,曾經一段時期很多非法接生點用低廉的價格誘惑這部分孕產婦去分娩,是非法接生點的高發區。從2004年7月開始,為了保障流動人口孕產婦的安全,上海市陸續建立了10個流動人口孕產婦平產分娩點,對低收人非本市戶籍孕產婦平產給予一定的經濟優惠措施,使其分娩費用不到時下住院費用的1/3,其中的差額用政府公共衛生費用補貼、慈善基金捐助、醫院自行消化等三種方式解決,閔行區浦江鎮醫院是上海市首家流動人口孕產婦平產分娩點。隨著這項措施的實施,浦江鎮醫院目前成為上海市流動人口孕產婦分娩人數最多的分娩點,閔行區非本市戶籍圍產兒數從2004年開始呈跳躍式增長。由于閔行區政府對外來孕產婦保健管理的重視,給予財政上大力支持,在平產限價服務基礎上還推出了首診免費、專車接送等一系列服務,加強對外來孕產婦的保健管理,因而非本市戶籍圍產兒的死亡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由于非本市戶籍孕產婦大多數是文化水平不高、經濟收入低的農民工,孕期保健意識差,流動性大,較難管理,一旦孕前有基礎疾病不能及時發現,及早診治,懷孕后發生妊娠合并癥包括子癇前期或心衰、肝腎腦疾病、胎兒畸形等而死亡的圍產兒數就明顯高于正規產檢者。因此,繼續加強這部分孕產婦的管理,進一步降低圍產兒死亡率仍然是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如何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及如何實施行之有效的早發現、早診治高危孕婦的診療流程,是今后圍產保健需要探究的內容。

3.2 加強高危孕產婦管理及自我監護

2000—2011年閔行區圍產兒死亡中,妊娠高危因素導致的死胎、死產及新生兒死亡數占死亡總數的39.02%,因胎兒畸形引產、胎兒發育異常而發生的圍產兒死亡數占死亡總數的20.64%。在圍產兒死亡評審資料中發現,有些案例是由于醫生未能及時發現潛在的危險因素或處理不當而導致嚴重結局的。目前因胎兒畸形、發育異常而產生的圍產兒死亡中,仍有很大一部分可通過中孕期大畸形篩查而早期發現,并采取優生引產來降低圍產兒死亡率。因此,加強高危妊娠的監管力度,提高醫生對異常妊娠的篩查、處理能力是降低圍產兒死亡率的根本所在。從圍產兒死亡構成比看,死胎占65.72%,說明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最重要的環節是加強孕期自我監護,而胎動計數至今仍是世界公認的自我監護手段之一\[2\],所以讓每一位孕晚期的孕婦了解胎動的意義,指導她們掌握胎動計數的方法,及早發現胎動異常,及時就診,可減少死胎發生。

在新生兒死亡中,因早產、胎兒窘迫等因素造成的新生兒窒息病例,由于家屬對遠期并發癥的不可預知性或不能承受后期治療的巨額費用而選擇主動放棄搶救及繼續治療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原因不明的82例死胎中,無1例進行過尸體解剖。由于尸體解剖是明確診斷的有效方法,但費用偏高,加之農村風俗習慣的影響,使之目前尚無法成為了解病因的常規方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阻礙我國醫學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對這些狀況的改變必須依靠醫學與社會、經濟、文化共同的進步,這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

3.3 繼續完善圍產兒死亡專家評審制度

對每1例圍產兒死亡病例進行專家評審,討論疑難病例,介紹搶救成功經驗,總結失敗教訓,從中發現問題,取長補短,彼此學習,有利于提高醫生的診療水平,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是圍產兒死亡評審的真正意義所在。

4 參考文獻

第7篇:圍產期保健醫生范文

11一般資料本組43例患者,年齡20~40歲,平均26歲,其中先天性心臟病23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其他心臟病17例。其中心功能Ⅰ級6例,心功能Ⅱ級31例,心功能Ⅲ級6例。孕周34~41周。

12治療結果本組43例患者,除1例發生心力衰竭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自然分娩7例,占16%。36例均采用剖宮產結束妊娠,其中30例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及術后PCA鎮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2護理干預內容

21協助獲得適當的營養心臟病孕婦比一般孕婦應更需注意其營養的攝取。其需要增加適量的體重,以確保胎兒有足夠的營養,但體重增加不可超過11 kg,以免增加心臟不必要的負荷。孕婦需攝取高蛋白、足夠熱量的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應少量多餐,不宜過飽。若孕前就采取低鈉飲食,懷孕期間也需維持低鈉飲食。不過血鈉含量要能維持身體所需以供應胎盤,故懷孕期間,鈉并不嚴格限制。孕婦按醫囑服用鐵劑,可減少因貧血使心臟負荷增加的后果。

22心理安慰患者由于帶病妊娠,多數心理負擔較重,既渴望妊娠分娩成功,又擔心胎兒受影響和妊娠分娩會造成病情惡化,常有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反應,易受醫護人員、家屬等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狀態,關心、體貼、安慰、鼓勵患者,耐心講解妊娠期和分娩期有關保健知識和注意事項,提供有關目前身心狀況及胎兒良好發育等資料,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屬的各種疑問,以幫助孕婦樹立信心。同時避免和減少家屬、親友的探望,交待陪人避免談論易使患者煩惱、激動的事情,以保證患者有安定、舒暢的心理,保持妊娠期和分娩期持樂觀態度。

23胎兒的監測每班監測胎心音,每天進行NST檢查,每周監測腹圍、宮高,并做好記錄。指導孕婦及家屬掌握自我監護技巧,每天早中晚分別數胎動次數,每次觀察1 h。若胎動減少或頻繁及時通知醫護人員。同時配合B超,及時了解胎兒及胎盤功能。

24吸氧吸氧不僅可改善心臟病孕產婦的缺氧癥狀,還可改善胎兒宮內窘迫。一般常規給氧3次/d,每次30~60 min,流量3~4 L/min,如活動后有胸悶、心悸、氣短、或胎心>160次/min或<120次/min,可立即給氧,發生心力衰竭時可持續給氧至癥狀消失[2]。

25預防心力衰竭的護理每天監測體溫、脈搏、血壓,測心率及脈率時要數1 min,每日清晨第1次晨尿后稱重,準確記錄出入水量。嚴密觀察患者的神態、面色、嘴唇有無紫紺、氣急、咳嗽或痰中帶血等心力衰竭的早期癥狀,如患者訴輕微活動即感胸悶、心悸時,應隨時進行心臟聽診、測量血壓,必要時給氧和心電監護,并及時通知醫生;避免勞累、緊張、情緒激動和因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妊高征、心律失常等誘發心力衰竭。

26輸液管理心臟病患者即使是心功能Ⅰ~Ⅱ級,大量快速輸液,使循環血量驟增,也會加重心臟負荷,導致心衰發生。對心臟病患者輸液量應控制在1000 ml/d以內,最大滴速30滴/min,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和觀察,根據臨床表現及時調整滴速。

27休息與活動保證患者每日至少睡眠10 h,中午體息1~2 h。休息時保持左側臥位和頭肩高位,防止子宮右旋,減輕心臟負擔。適當減少活動量,避免勞累。心功能Ⅲ級以上者,以半臥位或半坐位臥床休息為主。

28預防感染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產程開始即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每日開窗通風2次,減少探視,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口腔衛生和皮膚清潔,做好會護理。3討論妊娠合并心臟病屬高危妊娠,直接危及母嬰生命安全,是導致患者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及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強產前檢查,做好高危患者的管理及圍產期護理,減少心衰誘發因素,盡早識別心衰早期癥狀,及時診斷治療和精心護理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關鍵。本組病例經過醫生的精心診治,護理工作的不斷改進,43例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無1例發生死亡。參 考 文 獻

[1] 蘇玉英.妊娠合并心臟病的圍產期護理.實用醫技雜志,2007,14(20):2823-2824.

第8篇:圍產期保健醫生范文

【關鍵詞】孕產婦個體化營養指導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09-0-01

母嬰平安且孕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是每一對夫婦的愿望,孕期營養是優生優育的重要部分,甚至關系整個民族的素質。孕期進行個體化營養指導,即對個體進行營養定量需求分析及指導,會對妊娠結局有何影響,本文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及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研究組300例,均為2007年7月-2008年3月在我縣分娩,孕期在我站產前保健門診接受個體化營養指導。

對照組256例,同期在我縣縣直醫療機構分娩,進行常規產前檢查未行個體化營養指導。

兩組孕產婦年齡、體重指數無統計學差異,孕前均無貧血、高血壓、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癥,均為單胎初產。

1.2 方法

研究組通過調查膳食結構和活動水平,測量體成分和代謝狀態,化驗血液以及了解相關癥狀,全面分析飲食結構和習慣,個體化確定每種成分的需要量、安全范圍及相應的攝入量,給出具體的飲食結構和習慣調整方法及每種營養成分的安全補充范圍,糾正不良的環境因素和生活習慣,并進行動態監測。

對照組定期行門診檢查,給予常規孕期保健知識宣教。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均數以±s表示,P

2 結果

2.1 兩組間孕產婦情況比較

研究組孕產婦貧血、羊水過少、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兩組間剖宮產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間圍產兒情況比較

研究組巨大兒的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

3 討論

近年來,產科醫生和孕婦對孕期營養的重視日益加強,但是由于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等原因的影響,許多孕婦的膳食營養素攝入水平仍不盡合理,這將直接影響到孕產婦的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育。2001年,黃醒華[1]等介紹了圍產期孕婦營養定量方法,提出根據個體化代謝分析給孕產婦安全營養補充。通過如下方法:1)定量檢測營養狀態,診斷營養相關疾病;2)全面調查飲食結構,糾正不良飲食習慣;3)調查飲食配伍沖突,避免有害食品組合;4)確定營養安全范圍,準確計算營養攝入;5)篩查環境危害因素,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孕婦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孕期營養和出生結局之間復雜的關系強調孕期堅持徹底評估孕婦的日常膳食并進行個體化營養指導的必要性,從而改善出生結局[2]。我們的研究表明,孕期進行個體化營養指導,有效補充鐵、鈣、鋅、維生素等營養素,均衡攝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等營養物質,能夠改善孕婦的體質狀況,降低貧血、羊水過少、產后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控制胎兒體重、減少巨大兒的發生,有利于改善妊娠結局,從而促進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黃醒華,陳憲英,肖菲.圍產期孕婦營養定量方法.當代醫學. 2001,7(3):57-59.

第9篇:圍產期保健醫生范文

[關鍵詞] 圍生期孕產婦; 心肌病; 臨床特征;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14.2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7(a)-0215-02

圍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孕產婦在妊娠期間(多在妊娠最末1個月),或產后6個月內發生的心臟擴大或(和)心力衰碣的心肌病[1-2],多見于年長、再次妊娠或營養不良的孕產婦。PPCM不僅對孕產婦危害嚴重,而且對胎兒影響巨大,是婦產科與心內科嚴重疾病。為降低PPCM發生率,為預防和控制PPCM提供科學依據,現將本院 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3例PPCM患者臨床特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臨床資料來源于平頂山婦幼保健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3例PPCM患者病案資料,產前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史者21例,產后發生子癇6例,產后出血16例。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限制活動量,臥床休息,限鹽、限入液量,保持出入負平衡,給予規范的糾正心衰治療,包括利尿劑、洋地黃制劑、血管轉換酶制劑或血管轉換酶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血管擴張劑及抗凝藥的應用,待心功能糾正至Ⅲ級后給予美托洛爾,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嚴重病例靜脈用人丙種球蛋白、免疫抑制劑等。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妊娠并發心肌病臨床特征

43例孕產婦并發心肌病患者同時表現2種或多種臨床癥狀,詳見表1。

2.2 妊娠并發心肌病患者年齡特征

43例患者中,年齡21~44歲,平均(33.5±9.6)歲。其中,20~29歲24例,30~39歲16例,40~44歲3例。

2.3 妊娠并發心肌病患者妊娠胎次特征

43例患者中,初產婦13例,經產婦30例[3];第1胎妊娠14例,第2胎23例,第3胎6例;單胎妊娠19例,雙胎22例,3胎1例,4胎1例。

2.4 妊娠并發心肌病患者發病時間特征

43例患者中,心肌病發生于產前1個月12例,占27.91%(12/43);發生于產后2個月24例,占55.81%(24/43);發生于產后3~6個月7例,占16.28%(7/43)。

2.5 患者心電圖特征

43例妊娠并發心肌病患者中,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14例,占32.56%(14/43);心房纖顫6例,占13.95%(6/43);房性期前收縮11例,占25.58%(11/43);室性期前收縮12例,占27.91%(12/43)。26例表現為左室肥大伴勞損,6例為肢體導聯低電壓,28例為ST-T波改變。

2.6 超聲心動圖特征

超聲心動圖顯示43例患者均表現為心臟擴大,以左心擴大為主[4],其中2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三尖瓣和(或)肺動脈瓣反流現象,23例患者有少-中量心包積液,5例存在附壁血栓。

2.7 X線檢查特征

患者分娩后行X線檢查,均顯示心影增大,表現為“普大心”,亦以左心增大為主。43例患者中,25例顯示有肺淤血,22例顯示少量胸腔積液。

2.8 治療結果

43例患者經積極有效治療后,1例因多發性栓塞死亡,1例因頑固性心衰死亡,9例遺留心衰癥狀,反復發生心衰,32例痊愈出院。

3 討論

43例妊娠并發心肌病患者中,僅表現單一臨床癥狀者少,多數患者同時表現多種臨床癥狀,38例患者心界擴大、心率增快、第一心音減弱,占患者總數的88.37%(38/43);43例患者中,初產婦占30.23%(13/43),經產婦占69.77%(30/43),經產婦并發心肌病者超過患者總數的2/3;第1胎妊娠患者占32.56%(14/43),第2~3胎妊娠占67.44%(29/43);單胎妊娠例占44.19%(19/43),雙胎與多胎占55.81%(24/43),提示妊娠并發心肌病與患者年齡和胎產次有關。

43例患者中,心肌病發生于產前1個月占27.91%(12/43),發生于產后2個月占55.81%(24/43),產后3~6個月占16.28%(7/43),妊娠并發心肌病多發生于妊娠最末月與產后2月,占患者總數的83.72%(36/43),提示妊娠最末月與產后2月的孕產婦應為重點監護對象,婦產科醫生應主動隨訪患者,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減少死亡,盡力避免后遺癥發生。

圍生期心肌病是與妊娠有關的心臟病變,對第1胎妊娠目前缺乏有效預防手段。對已有妊娠并發心肌病史的患者,應嚴格禁止患者嘗試再次妊娠[5],避免患者再次妊娠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有報導早期對本病患者開始治療,約50%的患者可治愈。本文分析的43例患者治愈率達74.42%(32/43)。對妊娠并發心肌病患者雖然缺乏特異性的治療措施,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控制好患者血壓,但本病預后較原發性心肌病好得多。

PPCM多發生于妊娠最末1個月至產后6個月的孕產婦特定人群[6],其病因尚不明確,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妊娠中毒有密切關系。另外,可能與妊娠期病毒感染、高血壓、藥物過敏、產后出血、遺傳、內分泌變化、營養缺乏有關,亦與抗心肌抗體、母體對胎兒抗原的免疫反應、生活習慣、自身免疫因素、硒缺乏、休息不足等因素有關。PPCM多發生于妊娠末期與產后,可能與此時心臟后負荷明顯增加,產后子宮收縮,大量血液由血竇進入循環,加上子宮對下腔靜脈的擠壓解除,盆腔及下肢靜脈回流增加,使心臟后負荷增加,導致心臟順應性與代謝增加,使心臟失代償導致心衰發生有關。患者高齡妊娠(大于30歲)、多產、多胎、營養不良、妊娠高血管綜合征、產后高血壓以及低硒地區性原因,為本病的危險或易患因素[7]。

PPCM患者以農村育齡婦女為多見,可能與其營養不良與休息不足有關。患者應住院治療,注意多臥床休息,補充營養,保持心情愉悅,以利早日康復。同時,提高婦產科與心內科醫生對此病的認識,加強宣教工作,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是促進病情恢復、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李愛芳. 圍產期心肌病護理體會[J]. 醫學信息,2010,23(13):2215.

[2] 梁衍,湯婷婷. 圍產期心肌病診治體會[J]. 新疆醫學,2010,40(5):37-38.

[3] 賈宏偉,楊秀玲. 圍產期心肌病30例臨床治療分析[J]. 醫學信息,2011,6(7):3007.

[4] 姜丹. 急性左心衰竭的臨床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4(2):88-89.

[5] 袁彩,楊綜梅,張縫麗,等. 圍產期心肌病38例臨床分析[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11):1363-1364.

[6] 陳娟,左滿珍. 圍產期心肌病12例臨床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6):3723-37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毛片免费看 | 91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 亚洲九九 |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 亚洲图片一区二区三区 | 草草影院免费 | 欧美成在线视频 | 真实国产乱人伦在线视频播放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日本亚州在线播放精品 | 欧美性猛交xxxxx按摩国内 |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热99re久久精品精品免费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 97超级碰碰碰碰在线视频 |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 精品国产成人系列 | 毛片搜索 | 美女亚洲视频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欧美视频在线看 | 台湾三级香港三级在线理论 | 成人日韩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 国产年成美女网站视频免费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日韩高清在线不卡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国产精品porn |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三区二区 | 欧美日韩第三页 | 亚洲性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 | 日本免费二区三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