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程力學專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力學系列課程現行的教學方法大多是通過各種手段將這些課程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最后通過考前復習和考試對其歸納提高。在此過程中,學生多數處于被動、應付狀態,難以擺脫從理論到理論,理論脫離實際模式的束縛。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這與培養2l世紀人才模式很不適應,力學系列課程的教學改革已是當務之急。目前國內外許多大學的力學相關課程設置了課程設計實踐環節,課程設計的數量有所增加。如中南大學的結構力學課程設計,吉林大學的材料力學課程設計,湖南大學的振動力學課程設計,美國的斯坦福大學在理論力學增設了實踐環節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增加課程設計數量的同時,一些高校更較重視課程設計內容的改革,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有限元課程設計是針對實際的索拉橋進行分析,在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我校工程力學專業所設課程主要有CAD/CAM軟件應用、.net程序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振動力學、機械設計基礎、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有限元和工程分析軟件及應用等課程,其邏輯性和系統性對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非常有利,但在力學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會經常遇到一些沒有見過的實際問題或力學模型,工程意識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較弱的人,往往思前想后不得其解,以至于束手無策;反之,工程意識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較強的人則往往能自如應對一切難題。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006年開始,我校力學專業開設了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如“有限元軟件應用課程設計”和“工程力學課程設計”,2011年又增設了“結構優化設計”和“CAM/FEM軟件應用課程設計”。但總的來講,力學專業的課程設計綜合性較差,特色不明顯,課程設計題目的難度、涉及的知識面、能力的培養均有待改進。
二、工程力學專業課程設計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校課程設計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課程設計題目和任務書擬定方面,均由指導教師事先確定分派給學生,由于指導教師所掌握的工程資料有限,課程設計的內容和范圍局限性較大,題目類型較少,研究方向也較集中,學生并不能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興趣愛好,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題目進行設計,而是一味進行強迫式學習,完成所謂的設計任務。學生目前經過課程設計后并不能應對就業后工作過程中復雜多樣的技術難題。二是課程設計研究內容與工程實際問題有偏差。課程設計都是承接基礎理論與工程實際的重要環節,學生非常希望將自己所學的理論應用于實際,在實際中檢驗自己的知識,但由于學生體會不到理論與實際的聯系,課程設計并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課程設計時間在安排上與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對于理論知識不夠扎實的部分學生來說,會有一種懼怕且無從下手的感覺,很難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認真完成課程設計。而課程設計形式基本上是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圍繞一個核心題目完成不同方面的設計任務。由于學生的理論基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差異,“能者多勞”的現象就會出現。如果指導教師指導不到位,檢查力度稍低,就很容易出現個別學生不做或少做設計內容,甚至還出現抄襲他人成果的現象。由此可見,工程力學專業課程設計改革的空間較大。
三、工程力學專業課程設計改進的思路與方法
一方面,課程設計應選取具有一定的工程或社會實際背景,體現應用性、先進性、綜合性的題目,可以使學生對工程實際問題的復雜性有一個初步認識,檢驗學生對該課程理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養學生通過綜合運用該課程和相關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設計思想,養成實事求是、嚴肅認真、高度負責的工作作風和嚴謹、謙虛的科學學風,更能使學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創造性和合作性方面得到培養。
1.指導教師應該重視課程設計題目和內容的選擇。
斯滕豪斯明確指出:教師的身份是“和學生一起學習的學習者”,只有這樣,才能通過發現法和探究法而不通過傳授法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理論知識,還要注意理論聯系工程實際,通過列舉工程實例、設置問題情境等多種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理論學習是手段,實際應用才是真正目的。隨著社會發展,各種資訊日新月異,教師不能仍保持傳統的觀念,而必須在教學生涯中通過不斷學習搜集和處理更多關于課程內容的相關資訊,熟悉教育改革趨勢和重點,更新補充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能力;了解該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這樣,教師才能根據課程內容確定適合教學目標和學生感興趣的課程設計題目,并且真正做到理論與工程實際的聯系、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全方位的展開學生的思維和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思想,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應變思維能力。
2.課程設計應與工程實際相結合,針對不同課程內容及培養目標采用多種形式的課程設計方法。
比如《理論力學》,它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多是針對抽象化理想的力學模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通常感覺理論知識很好懂,但自己動手練習的時候卻無從下手,理論和實際總是聯系不到一起。為此,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采用工程實例教學法,即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啟發性、時代性的實例,通過學習和討論,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應用知識的熱情。教師可以通過布置相關知識的小論文,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撰寫小論文的形式,深刻理解力學知識和工程實際問題間的聯系。《材料力學》課程除可設置實驗教學環節外,還可以確定一些簡單。的等值桿結構,讓學生從選擇材料到外形設計,從安全校核到經濟評價等實際操作過程中,去體會理論和實際問題間的聯系。而這樣的任務可以安排在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完成。對于那些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并且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實踐的課程設計,可以安排在下一學期進行。由此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改變實踐活動與教學內容游離的狀況。
3.在課程設計中,強調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2實習目的:
讓我們從實踐中對這門自己即將從事的專業獲得一個感性認識,為今后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今后書本與實踐的結合打下基礎。實習中,將所學知識和實習內容互相驗證,并對一些實際問題加以分析和討論,使學生對建筑工程專業的基本知識有一個良好的感性認識,了解專業概況,為后續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使學生對本行業的工作性質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強化學生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鞏固專業思想。通過實習讓我們對建筑物的規模,作用及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
3實習過程
(一)
實習時間:XX年06月22日
實習地點:**大學建筑技術示范基地
在實踐基地有各種建筑模型,散水,排水管,屋面桁架,植被屋面,保溫墻的三種做法等等。
種植屋面:在屋面防水層上付土覆土或鋪設鋸末、蛭石等松散材料,并種植植物,起到隔熱作用的屋面。鋼筋直螺紋接頭優點:接頭抗拉強度高,質量可靠,不燒傷鋼筋不減少有效截面面積,工序簡單,成本較低,施工安全,不污染環境。受氣候影響。能做到連續工作。施工工藝:購入成螺紋連接套筒并驗收合格,鋼筋斷料,斷頭切平。鋼筋螺紋滾壓成型鋼筋現場螺紋直接。空心砌塊磚:煤渣、煤矸石、尾礦渣、化工渣或天然砂、海涂泥等(以上原料的一種或數種)作為主要原料,不經高溫煅燒而制造的一種新型墻體材料稱之為免燒磚。由于該種材料強度高、耐久性好、尺寸標準、外形完整、色澤均一,具有古樸自然的外觀,可做清水墻也可以做任何外裝飾。因此,是一種取代粘土磚的極有發展前景的更新換代產品。
(二)
實習時間:XX年06月23日
實習地點:****再建商業區
建筑總面積為6300平方米。工程期三年零六個月,施工以基本完成,正在進行裝修階段。建筑采用框架結構,受力方式為梁板承重結構?;◢弾r鋼架固定式貼墻,外觀美觀,堅固耐用。外墻是玻璃幕墻具有良好的隔聲﹑隔熱及保溫的功能。
點支式玻璃幕墻施工工藝流程:
(1)測量放線
(2)鋼結構制作安裝
(3)焊接處理
(4)接件安裝
(5)玻璃清洗及安裝
(6)調整打膠清洗
(7)檢查驗收
由于再建建筑間加了剛結構天橋,建筑局部將承受更多荷載,必須做加固處理。采用了粘貼鋼板和碳纖維方法加固。確保了天橋放置處梁及柱的安全。
(三)
實習時間:XX年06月24日
實習地點:****路生活區舊城改造工程
建筑物采用框架結構,承受結構由混凝土現澆而成,圍護構建是混凝土砌塊,地下二層,地上十八層。建筑面積11432平方米。墻體上預留洞一部分是支模板澆灌水泥時用來固定模板的,還有其它的洞眼是留做線路通道。樓梯口處樓板混凝土只留配筋,目的是以便工程驗收只用。由于砌塊澆注問題,出現了墻體局部不垂直,砂輪機將突出部分打磨掉,保證墻體的平整。
(四)
實習時間:XX年06月25日
實習地點:**大橋
**最大的城市橋梁工程,也時省內技術較為先進規模較大的城市橋梁,時也是配合**公園中再建景觀橋。全長220米,單跨100米,總寬55米。由市城建局項目部及施工方組織承建。
大橋采用拱型結構。主跨為剛管拱,主跨由四根預應力鋼絞固定,主跨兩側的拱為半拱,混凝土澆鑄而成。兩個半跨下面的柱子連接處加了抗震橡膠墊。從而減少地震力對橋身造成的破壞。橋面由左右兩個主跨用懸索支撐。圓弧鋼管用混凝土填充,該結構能抵抗更大的壓力和拉力,提高了整體的穩定性和強度。在大橋的主跨之間用大量的‘k’型鋼架固定。預防橋面左右晃動,增強了大橋的整體性.
(五)
實習時間:XX年06月26日
實習地點:**市**生態工業園區在建汽車裝配車間
廠房為南北兩跨結構,房頂鋼架由主次梁構成,主梁橫向,次梁縱向,次梁搭在主梁上。主次梁成矩形,結構簡單,受力合理。增強建筑的整體穩定性。
整個廠房由三排牛腿柱兩排屋架組裝而成,搭建單層雙跨廠房。堅固耐用,經濟合理。牛腿柱的安裝方法是澆鑄杯型基礎,再將預制的牛腿柱吊裝到基礎之中,
調整柱的位置,然后放置柳丁,用水泥砂漿灌縫填充固定?,F場工人師傅正在預制鋼筋混凝土桁架屋頂。屋頂為三角形,每一個模型可做四個屋頂。不僅省時省力,而且減少了預制屋頂制作時的誤差。
(六)
實習時間:XX年06月29日
2實習目的:
讓我們從實踐中對這門自己即將從事的專業獲得一個感性認識,為今后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今后書本與實踐的結合打下基礎。實習中,將所學知識和實習內容互相驗證,并對一些實際問題加以分析和討論,使學生對建筑工程專業的基本知識有一個良好的感性認識,了解專業概況,為后續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使學生對本行業的工作性質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強化學生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鞏固專業思想。通過實習讓我們對建筑物的規模,作用及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
3實習過程
(一)
實習時間:2012年06月22日
實習地點:**大學建筑技術示范基地
在實踐基地有各種建筑模型,散水,排水管,屋面桁架,植被屋面,保溫墻的三種做法等等。
種植屋面:在屋面防水層上付土覆土或鋪設鋸末、蛭石等松散材料,并種植植物,起到隔熱作用的屋面。鋼筋直螺紋接頭優點:接頭抗拉強度高,質量可靠,不燒傷鋼筋不減少有效截面面積,工序簡單,成本較低,施工安全,不污染環境。受氣候影響。能做到連續工作。施工工藝:購入成螺紋連接套筒并驗收合格,鋼筋斷料,斷頭切平。鋼筋螺紋滾壓成型鋼筋現場螺紋直接。空心砌塊磚:煤渣、煤矸石、尾礦渣、化工渣或天然砂、海涂泥等(以上原料的一種或數種)作為主要原料,不經高溫煅燒而制造的一種新型墻體材料稱之為免燒磚。由于該種材料強度高、耐久性好、尺寸標準、外形完整、色澤均一,具有古樸自然的外觀,可做清水墻也可以做任何外裝飾。因此,是一種取代粘土磚的極有發展前景的更新換代產品。
(二)
實習時間:2012年06月23日
實習地點:****再建商業區
建筑總面積為6300平方米。工程期三年零六個月,施工以基本完成,正在進行裝修階段。建筑采用框架結構,受力方式為梁板承重結構?;◢弾r鋼架固定式貼墻,外觀美觀,堅固耐用。外墻是玻璃幕墻具有良好的隔聲﹑隔熱及保溫的功能。
點支式玻璃幕墻施工工藝流程:
(1)測量放線
(2)鋼結構制作安裝
(3)焊接處理
(4)接件安裝
(5)玻璃清洗及安裝
(6)調整打膠清洗
(7)檢查驗收
由于再建建筑間加了剛結構天橋,建筑局部將承受更多荷載,必須做加固處理。采用了粘貼鋼板和碳纖維方法加固。確保了天橋放置處梁及柱的安全。
(三)
實習時間:2012年06月24日
實習地點:****路生活區舊城改造工程
建筑物采用框架結構,承受結構由混凝土現澆而成,圍護構建是混凝土砌塊,地下二層,地上十八層。建筑面積11432平方米。墻體上預留洞一部分是支模板澆灌水泥時用來固定模板的,還有其它的洞眼是留做線路通道。樓梯口處樓板混凝土只留配筋,目的是以便工程驗收只用。由于砌塊澆注問題,出現了墻體局部不垂直,砂輪機將突出部分打磨掉,保證墻體的平整。
關鍵字:結構力學 土木工程 教學改革
一、結構力學課程教學的問題分析
首先,結構力學的傳統教學模式更為看重該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對于理論要求更高,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較為復雜,學生面對如此艱深繁多的內容和結構都會感到無所適從,這種教學模式顯然是不人性化的。
其次,當前結構力學課程知識與專業課知識之間的溝通還不夠。通常的情況就是力學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各忙各的,互不干涉。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結構力學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融合, 是一種非常不利的教學現狀。
再次,多數力學教師往往僅僅是局限于理論這一塊!對于實際的工程問題知之甚少,甚至幾乎沒親身體驗過工程狀況。這就造成了這部分力學教師的教學無法真正達到教學目標,過于理論化的教學方式顯然是無法適應當今社會需求的。
二、 高校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怎樣開展結構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第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結構力學教師應該改變過去落后的教育教學理念,把過去傳統的知識傳授為主,逐步轉向知識傳授與能力和素質培養并重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力學專業知識的前提條件之下,也能夠培養自身的自學能力和工作能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使得工程力學教學由系統性向綜合性轉變。
第二,改變教育教學內容。 作為土木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結構力學有著舉足輕重的改革意義和改革價值,要立足于當前結構力學教育教學的專業目標和特殊要求,盡可能改革當前教學的內容,把那些繁雜的內容精簡化。例如可以大量省略超靜定拱和空間桁架的內力計算,使得教學內容能夠更為貼近結構力學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第三,豐富基礎理論內涵。 結構力學課程除了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以外,更要重視對于這些基礎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運用實際應用案例來不斷豐富基礎理論內涵,使得結構力學的課程教學不再顯得那么純理論性,而是融入了多個實際操作案例,加強與其他相關后續課程之間的聯系,使得結構力學課程變得理論與實踐并存。
第四,拓寬課程實驗內容。 由于結構力學課程屬于理論性與實踐性都較強的專業基礎性課程,因此結構力學課程除了要加強學生對于基礎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與掌握以外,更要強化學生對于實際操作和實驗課的學習與實踐。這就有了結構建模。不僅要增加結構建模的學習,更要讓它與其他諸多相關實驗課相配合,這樣才能使得結構力學基礎課程有了理論加實驗的教學模式。從而與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更為貼近,也可以為結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更好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動手能力。
第五,做好結構力學課程的課件。應該說任何一門功課在當前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日益普遍化的情形之下,制作教學課件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和教學模式。當前教學課件已經是現代化教學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之一。尤其是要制作一些動態的課件例如復雜結構的受力變形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因此結構力學教師應該不斷細化教學課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多收集各種力學教學資料,認真整理并加以合適的加工,用更為細化的課件來使得力學教學顯得更為多樣化。從而切實發揮出教學課件的有效作用,實現課件的有效共享。
第六,改革力學課程教學方法。結構力學作為高校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其教學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甚至沒有一個十分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當然也不能隨意照搬其他專業基礎課的改革模式,而是要在滿足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前提條件之下,盡可能地改革結構力學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 要改變教學觀念,打破舊的條條框框,優化教學內容教學大綱的制定和教材的編寫應有較強的針對性,力學課程教師要盡快改革教學方法,由淺入深地展開教學活動,善于由生活實際到力學問題,精講配合自學,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操作技能,還應該利用掛圖、模型、多媒體教室等手段增強直觀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第七,努力改進結構力學課程教學材料。 當前高校的很多結構力學教材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確出現了很多適應新形勢需求的新教材, 但是就教材過于籠統化,無法適應獨特的需求。或者是教材細節安排和具體內容的表述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還沒有真正達到優秀教材的目標。 因此,結構力學教師應該重視對教材的改革工作,尤其是名校名師要多編寫一些精品教材,以使教材能夠充分發揮出教學的重要作用。
第八,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結構力學課程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性課程,其實驗教學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結構力學教師應該要不斷改革實驗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實驗建模能力,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師主導地位, 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可以將實驗內容作為課后作業,計入考試成績。這樣就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在基本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自己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分析討論,教師也要給予相應的指導和要求,并講授他們一定的實驗內容,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結構力學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性課程,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時展的要求,必須盡快轉變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教師變為指導者,學生變為主動學習者,讓研究論文代替實驗報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整合。實現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機整合。開設綜合性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 鵬,關學鋒.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深化結構力學教學改革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1(3):94-95.
[2] 李建楠,張彥均.實驗引導下的材料力學教學改革[J].實驗室科學,2006,(1):23-25.
【關鍵詞】安全工程;大學物理;教學改革
【Abstract】Beginning from the set of cultivation schemes and the feature of talent cultivation,analyses mutual connections between College Physic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ourses.Optimizes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proposes a Teaching Procedure of “physics and safety” which can make students aware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llege Physics.And then,learning motivation of students could been raised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 could been improved.
【Key words】Safety engineering;College physics;Education reform
0 前言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運動形式及物質間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學,它是其他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基礎[1]。以物理學基礎為內容的大學物理課程,是所有理工科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還為學生日后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對于不同專業,所需的物理知識側重點是不同的[2-5],例如電子類專業側重于電磁學,化工類專業側重于熱學,機械類專業側重于力學等。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大學物理教材及教學內容并無專業差別,教學內容往往偏重于理論知識,容易造成理論和實踐及專業的脫節,導致學生無法體會大學物理課程與自身專業的密切聯系,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要充分發揮大學物理課程的作用,就應該根據各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這樣才能高效的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安全工程專業為例,對該專業的大學物理課程進行針對性的改革探索。
1 安全工程專業課程與大學物理相關性分析
1.1 大學物理教學內容
根據《非物理類理工學科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1],將大學物理教學內容分為11個教學模塊。
1.2 與大學物理相關的安全工程專業課程
將表1中11個教學模塊與安全工程專業各門課程教學大綱中教學比對,便可以總結出與大學物理有關聯的相關課程。
1.3 大學物理各模塊與安全工程專業的緊密程度
將11個教學模塊中的125個知識點與各課程教學大綱中的知識點比較分析,可以進一步分析大學物理各個知識點與安全工程專業課程的相關性及緊密程度,現將這種緊密程度由高到低分為A、B、C、D4個等級分別代表強、較強、弱、很弱4中關系。
2 課程改革
2.1 教學內容的改革
鑒于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安全工程專業大學物理只有80個理論學時,遠達不到《非物理類理工學科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建議的最低126學時。因此有必要對教學內容做有效調整。結合安全工程專業培養要求,以學生應掌握的最基本的物理基礎知識為綱,該簡化的內容簡化,該深入的內容深入。具體作如下調整:
一是,刪除部分課堂講授內容改為學生自學。將表3中等級為D的幾塊內容(狹義相對論、量子物理、天體物理及高新技術)略去不在課堂講授。
二是,縮減部分內容學時。和高中物理相比,大學物理需要應用高等數學基礎,物理量也由簡單的恒量間的關系轉變為變量間的函數關系,突出變量間的瞬時性和矢量性,能夠解決更為復雜普適的問題。盡管如此,大學物理的很多知識點都是學生熟悉的,例如質點力學中質量、速度、加速度、牛頓定律等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基礎,著重針對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對于這些內容可以適當縮減學時。另外還有部分內容和其他課程重復(比如熱學中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和普通化學、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重復),可與其他任課教師協調后精簡。
三是,加強和專業緊密程度高的內容教學。例如對于力學中的剛體轉動,一方面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陌生,一方面它是工程力學、機械原理課程等后續課程的重要基礎。
2.2 教學模式設置
為了能夠讓物理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引起學生興趣,在教學中引入“物理與安全”環節,圖1中以知識點“靜電場中的導體”為例,展示“物理與安全”環節的教學過程,在物理知識環節,涉及靜電平衡、電荷分布規律、尖端放電、導體接地后的電荷分布、靜電屏蔽等內容,通過對尖端放電的理解,便可以導入電氣安全、靜電安全、雷電安全等安全知識,同時又可以結合物理知識講解如何比防止相關安全事故的發生。通過這個環節的設置,會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與安全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
3 總結
大學物理作為安全工程專業的一門基礎課,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能力,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研究基于安全工程專業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既能夠使該課程的教學更好的為專業課服務,體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又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的提高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非物理類理工學科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J].物理與工程,2006,16(5).
[2]白浪.材料類專業的大學物理教學探索[J].讀與寫雜志, 2016,11(7).
[3]陳偉.化學專業對大學物理教學需求的調查報告[J].物理通報,2015(2).
收稿日期:2012-11-15
作者簡介:肖明葵(1952-),女,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結構工程、力學研究,(E-mail).cn。
摘要: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出發,考慮生源實際情況,結合《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中對力學系列課程知識點的需求,提出了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基礎力學課程及教材建設的意義和方法,建議在教學中加入工程力學應用方面的具體內容,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更好的課程平臺。
關鍵詞:基礎力學;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3-0055-03 一、獨立學院辦學定位及特色專業建設需求
獨立學院是由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個人出資舉辦的本科學歷教育高等學校。自2008年教育部關于《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1]出臺以后,獨立學院發展迅速,規模效應已經形成。獨立學院辦學主要定位于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專業設置以市場為導向,服務地方經濟。因此,在西部大開發的形勢下,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成為學院的特色專業之一,為地方建設培養亟需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土木工程專業學習的重要基礎課程是力學課程,力學課程是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今后參加建設工作必須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學生無論就業于設計單位還是施工單位,力學知識必不可少,即使是在施工單位,也會碰到諸如塔吊或腳手架的強度和穩定性、模板強度等施工力學問題。因此,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中,基礎力學課程是基礎課程建設的重點。
二、獨立學院基礎力學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現狀
課程建設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課程建設的重點是教學內容改革、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其中,教材建設是重點之一。獨立學院依托于母體學校,實行相對獨立的運作模式,資源共享。大多數獨立學院在依托母體學校辦學的過程中,課程建設基本應用母體學校的建設成果,即課程設置和教材使用等都與母體學?;疽恢?,這是獨立學院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的一大弊端。目前獨立學院招收的學生入學成績等狀況不如母體學校,培養定位也與母體學校有較大差別,屬于培養應用型本科層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基本是到基層建設單位從事施工、監理等技術工作。而能夠舉辦獨立學院的母體學校大多是211、985學校,屬于研究型學校,同類課程所用教材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理論教學內容偏多偏難,實踐性嚴重不足,針對性不強,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也極為不利。獨立學院的培養方向又有別于高職高專,屬于本科層次,不應定位在僅僅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層面。因此,針對獨立學院本科學生的課程和教材改革,已經提到議事日程。
三、獨立學院基礎力學課程建設和教材編寫定位
課程建設和教材編寫定位應符合學院的培養目標。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是服務地方、服務基層,培養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應用型人才。一般而言,課程內容設置和教材內容改革應該針對學院的培養目標,保證夠用、適用、好用。
力學課程對于工科學生,特別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是很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的力學課程有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土力學、彈性力學等。基礎力學課程則包括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課程。因此,文章的討論主要針對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這兩門基礎力學的課程內容改革和教材編寫定位進行討論。
理論力學[2]和材料力學[3]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力學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構筑工程技術力學知識基礎,建立物體運動與受力狀態的關系,掌握質點、質點系和剛體的平衡,機械運動及動力學問題的基本規律及其研究方法,使學生明確桿件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問題的基本概念,掌握構件的基本變形及其應力應變的求解方法。通過力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并具有比較熟練的力學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力學素質和定性、定量分析能力,以及分析解決某些實際工程問題中的力學問題能力。通過力學實驗課程,掌握測定金屬材料性質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實驗應力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掌握驗證材料力學理論公式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實驗能力,為學生學習相關專業課程及進行結構設計奠定良好基礎。通過力學課程的學習,為一系列后續專業課程,如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建筑施工等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也可為學生在今后工作中解決所碰到的力學問題提供理論依據。因此,獨立學院的學生,必須掌握基礎力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
2010年,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就土木工程專業中各知識點的需求和各個知識點的學時建議,頒布了《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4],對力學系列課程知識點的需求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但是,該規范所給出的只是對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所需知識點的最低需求,并沒有明確各類高校的最低知識點的理論深度及其應用要求。
遵照規范建議,結合獨立學院的教學實際,基礎力學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的定位應為“緊扣最新規范,體現區域特色,強調工程實踐,服務人才培養”。在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中,教學內容的設置和教材內容的改革都應該符合規范中對各門課程的基本要求,緊密結合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理論上高于高職學院,實踐上強于重點本科母體學校。力學課程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應在保證理論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加入力學知識在實際中應用的工程實例,以便學生在掌握力學理論課程的同時,了解力學在工程中的實際應用,同時培養學生應用力學知識和原理解決工程實際中的力學問題的能力,以使學生在今后專業課程學習和工作中,力學知識夠用,并且會用。在教學內容設置和教材內容的改革中,還應該加入最新科技發展的新知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基礎力學課程內容和教材編寫內容選取
按照《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3]中對力學系列課程知識點的需求,筆者認為獨立學院基礎力學課程內容和教材內容的設置應該滿足規范中的最低要求,各知識點有所側重,并在各知識點的理論介紹后,加入大量力學在工程中的應用實例。由于具體的各個知識點在《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3] 中已經列出,筆者只討論基礎力學課程各個知識點理論的基本講解深度和工程實際問題在基礎力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理論力學課程中,靜力學部分應為課程的重點,理論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課程設置在講解力學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之后,由平面力系到空間力系進行分析,理論上重視力學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力系的簡化和平衡理論。在平面力系的簡化和平衡分析中,加入預制板、梁、柱子等預制構件吊裝時的吊點位置,起重機的傾覆穩定性問題,腳手架的靜力平衡問題,以及多跨梁、剛架、桁架等多種結構的平衡問題,約束反力的求解等工程實際力學分析問題。這部分需要學生透徹掌握相關理論,熟悉各種結構,包括物體系統的約束反力分析和計算,以便為后續的材料力學課程和結構力學課程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材料力學課程重點為5種基本變形概念,內力和變形分析,強度、剛度和壓桿穩定理論。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本變形和內力的分析與求解,在此基礎上,再針對理論力學課程中所涉及的相同工程問題,討論起吊構件的內力和變形條件,構件截面上的最大彎矩最小時,相應的變形最小,考慮吊裝時構件的材料特征,以便安全起吊。在討論壓桿穩定問題時,結合起重機械如塔機的桿件穩定性問題分析,討論塔機在達到其自由高度繼續向上頂升接高時,如何增強其穩定系數保持起重能力,避免失穩,以及塔機構件的壓桿穩定等工程實際問題。在講解內力和變形的基本概念后,加入多跨梁、剛架、桁架等具體工程問題的內力和變形分析。在講解強度理論后,分析上述工程實例的強度問題。所有這些實際工程問題以例題和習題的形式加入教材中,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學會理論知識在工程中的應用。
由于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對結構抵御地震、風災能力的重視,理論力學的運動學和動力學部分的基本內容的掌握也是必須的。即使獨立學院學生今后主要從事工程一線的工作, 也會在建筑機械的使用中碰到建筑機械的力學問題;因此,運動學和動力學部分的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保留《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4]中對這部分知識點的最低要求,針對學生特點,在復合運動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的推導中,采用物理意義更為明確、直觀的幾何法進行推導,與985、211大學在這門課程教學中采用解析法推導相區別,避免了復雜的數學推導。在動力學中,重點為三大普適定理及其綜合應用,以及達朗貝爾原理的掌握。
隨著經濟和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土木工程建設也迎來了發展的好時期和好機遇, 結構形式越來越復雜,施工方法和技術也越加先進。北京奧運場館、浦東國際機場、上海金茂大廈、國家大劇院、深圳帝王大廈,美國的亞特蘭大索穹頂、英國的千年穹頂和石油大廈、澳大利亞的天空穹頂等建筑,無一不體現結構的復雜性和施工的難度。結構每一階段的施工過程,都伴隨著邊界約束的變化、構件的增刪、溫度的變化以及預應力結構的預應力動態施加等變化。施工中的滑輪力學和拆撐時的力學分析問題,都需要現場工程師去面對。因此,在基礎力學的基本理論和實際工程應用學習的基礎上,加入滑輪力學、施工過程的時變力學、施工過程中的應力應變監測等最新施工力學分析成果的介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今后處理實際工程中復雜問題的能力。
五、結語
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基礎力學的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有別于母體學校和高職高專學校,從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出發,考慮生源實際情況,結合《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3]中對力學系列課程知識點的需求,對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基礎力學課程及教材建設提出建議,倡導在教學內容和教材中加入工程應用方面的力學知識,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更好的課程平臺。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令第26號.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Z].2008.
[2] 肖明葵.理論力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 劉德華.材料力學[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4] 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Course and textbook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strength for
civil engineer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XIAO Mingkui, REN Xiaoqin, XIANG Juan, ZOU Zhaowen
(City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2160, P. R. China)
【關鍵詞】工科大學物理 課程銜接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22-02
大學物理是高等院校工科各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其內容和思想對后續學習的課程有著深遠的影響。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認清大學物理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并做好相應的教學改革工作。
一、一般工科院校大學物理存在的現實問題分析
1.高中物理基礎普遍比較薄弱
一般的二本工科院校,許多同學高中物理特別差,基礎概念不清楚。大學物理的知識是在高中物理的基礎上深化的,這樣給大學物理的學習造成了困難。一方面,學生的整體物理基礎有很大的差別。另一方面,每個地區使用的教材存在差異,所以新入學的新生在物理知識模塊方面存在差異。同時很多中學為了高考,把許多知識砍掉,導致在講授大學物理中所隱含的高中知識,許多同學反映高中沒學,這些實際問題在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已經明顯感覺到了。所以做好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的銜接工作亟待解決。
2.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沒有體現不同專業區分對待的特色
一方面,大學物理基礎知識與專業需求脫節。另一方面,大學物理課程內容和相關專業課的銜接不是很緊密。教師教學過程中教學大綱統一化,沒有專業特色,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大學物理與所學的專業課沒什么聯系,對自己將來的專業發展幫助不大,從而學學物理的積極性不高,而且聽課的效果以及出勤率不高。這些問題的存在值得我們每個教師深思,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同專業區分對待,真正和專業課程銜接起來。
3.大學物理理論知識與實驗教學結合不緊密
大學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很多物理定律都是實驗總結得到的。但是很多學校的大學物理理論課和實驗課是分開設置的兩門課,一般情況下由不同的老師講授。這樣的教學就有可能使得理論和實驗結合不緊密存在脫節現象。加強物理理論與實驗的結合,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驗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很多大學物理實驗也沒有考慮不同專業區分對待,沒有多設計和演示與本專業有關的大學物理實驗,與專業課程實驗存在脫節現象。
二、工科大學物理與相關專業課程及中學物理間銜接的具體措施
1.做好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內容銜接工作
由于大學物理是高中物理的深化,要想學好大學物理就必須先打好高中物理基礎。為了解決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知識不銜接的問題可以從新生的調查研究入手。組織新生入學問卷調查,也可以從學校的學生入學系統數據中查看學生的高考物理成績。筆者調查發現,廣西大部分高中沒有開設《物理選修3-5》。所以在我們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把這部分知識補充好。當然,教師要根據該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之間的銜接工作。
2.不同專業區分授課,體現大學物理授課內容具有本專業的特色
不同專業區分對待,應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如果要把大學物理的內容全部授予學生學時往往不夠。教師應該深入各專業進行調研了解不同專業的實際需求。自編或補充教材,與學生專業課課程緊密結合。比如機械工程專業,跟物理緊密相關的課程有“理論力學”“結構力學”“工程力學”等,講授時應重點放在力學和熱學篇章,多舉一些跟專業相關的例子。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專業,后續的專業課程里“電路分析”“電子技術”,講授時應注重電磁學。通過以上知識模塊的的強化改革,為他們以后的專業課學習有所準備。這樣學生上課就會更有積極性,聽課的效率會更高,同時也達到了我們一線教師傳授知識的使命。
3.大學物理理論與實驗相結合
大學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很多物理定理都是實驗總結得到的。大學物理課程應與專業課相結合,指的是不僅理論知識與專業課相結合,而且實驗課更要與專業課相結合。工科專業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所以大學物理實驗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增加一些應用物理知識與專業課的趣味實驗和小發明小創造。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也使學生感受到成功和學有所用的喜悅。
三、結束語
大學物理是工科學生的必修公共基礎課,由于現實存在的問題,使大學物理的教學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般本科院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迫使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學科之間不斷地融合,大學物理與各學科的銜接也會變得越來越多樣,越來越豐富,所以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及各相關學科的銜接研究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趙凱華,羅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40.
[2] 張貴清.工科大學物理教學的探索和思考[J].科技資訊2010.35.
1 理論力學部分
試卷一
1.力的三要素是指 A 。
A、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B、力的大小、方向、性質
C、力的大小、方向、單位D、力的大小、方向、平衡
2.二力平衡原理實際上是指 D 。
A、此二力大小相等B、此二力方向相同
C、此二力在一條直線上D、此二力等到值,反向,共線
3.某均質簿壁物體其重心與形心 B 。
A、無關B、重合C、不同的坐標系有不同的重心和形心位置,且不一定重合
4.可動鉸支座相當與 A 約束。
A、一個B、兩個C、三個
5.平面一般力系合成后得到一主矢和一主矩 B 。
A、當主矩=0時,主矢不是合力B、當主矩=0時,主矢就是合力
C、當主矩不等于0時,主矢就是合力
6.桁架結構的特點是 D 。
A、全部是二力桿,載荷任意作用在結構上。
B、不一定全部是二力桿,載荷任意作用在結構上。
C、不一定全部是二力桿,載荷作用在結點上。
D全部是二力桿,載荷作用在結點上。
7.滾動摩擦 C 。
A、通常比靜摩擦大許多B、通常等于靜摩擦
C、通常比靜摩擦小許多D、通常比動摩擦大許多
8.某平面一般力系向同一平面簡化的結果都相同,則此力系簡化的最終結果可能是 B 。
A、一個力B、一個力偶C、平衡
9.約束對物體的限制作用 B 。
A、不是力B、實際上就是力C、可能是,可能不是
10.同一平面內有三個力偶:30KNM,-30KNM。10KNM,則合力偶為 A 。
A、10KNMB、70KNMC、43.6KNM
1.滿足平衡條件的力系是 平衡 力系。
2.平面匯交力系平衡的幾何必要條件是 力多邊形封閉 。
3.平面任意力系向一點簡化的結果得到一個 主矩 和 主矢 。
4.解決桁架問題通常用 結 點 法和 截 面 法。
5.均質物體的重點就是該物體的 幾何 中心,即 形心 。
(本大題分 5小題,每題 2 分,共 10 分
1. 剛體就是在外載荷的作用不發生變形的物體(√)
2. 一個力可以將其分解為平面內任意兩個方向的分力(√)
3. 力對點之矩和力偶矩的作用效應是相同的(√)
4. 滾動摩擦力與正壓力無關( × )
5. 一般情況,相同正壓力下靜摩擦力大于動摩擦力(√)
(本大題分 4 小題,每題 5分,共 20 分)
1.約束
答:將限制或阻礙其它物體運動的機構稱約束。
2.合力矩定理
答:各分力對某點的力矩代數和,等于合力對該點之矩。
3.二力構件
答:僅受兩個力作用而處于平衡的構件。
關鍵詞 行動導向 機械工程 實驗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63
Abstract The current institutions existed i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analyzed and proposed the principle of action-oriented should be applied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aking the PLC control pneumatic experiment as an examp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action-oriented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can unify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have good team working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 action-oriente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ation
0 引言
S著我國制造業各行業市場的發展以及技術朝著網絡化、智能化、環?;确较蜻M步,行業企業對人才的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卻呈現高校畢業生數量連年屢創“新高”,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局面。 這個現象表明,在目前的高校質量保障和監督體系下所培養出的畢業生,其工程實踐能力、工程素養,乃至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與當前的行業對人才能力和素養的需求有明顯的脫節。重慶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工程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1 機械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機械工程專業實驗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與模塊化、層次化的改革,初步建立了與理論教學既獨立并行,又相互聯系的專業實驗教學體系。但該實驗教學體系在實施過程中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效果。主要表現在:
(1)實驗獨立設課后,學生重視實驗課,但不是因為能學到知識或者培養能力,而是為了拿學分,只有少數善于總結的學生表示通過實驗課會有收獲。
(2)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體,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忽視了對實驗目標和實驗方法的思考,不知道所做的實驗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何幫助,學生不能從中得到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3)學習過程缺乏自主性,學生普遍感到枯燥和乏味,認為部分驗證性實驗太簡單,沒收獲,而綜合設計型實驗太難,不會做,但并不想自己主動探究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缺少主觀能動性。
2 融入行動導向理念的實驗教學模式
機械工程專業實驗與一般基礎實驗不同,它強調技術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有著較為突出的專業特色。實驗過程中涉及到機械設計、工程力學、機械原理等多個科目知識的綜合應用,對于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在機械工程專業實驗的教學中有更實際的作用,可使機械工程專業教學更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 將行動導向教學理念融入機械工程專業實驗中具有代表性的綜合型、設計型實驗教學過程中,如電火花線切割加工實驗、氣壓傳動PLC控制實驗、組合夾具組裝實驗等。針對不同的實驗教學情景采用一種或融合多種教學方法,將學生置于實際工程背景下,讓學生在實驗方案設計、實驗前期準備、資料收集、實驗計劃修訂、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任務檢查、實驗結果處理、實驗過程總結評價等環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順利完成實驗項目教學。
氣壓傳動PLC控制涉及氣壓傳動控制和PLC電氣控制等方面的知識,是目前生產過程自動化最常用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機械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中開設此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動手解決工程應用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意義的。
2.1 實驗任務
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實驗小組,4-6人為一小組,領取氣壓傳動PLC控制實驗任務書文件,解讀任務書要求,分析實驗任務書中的重點和難點。此階段任務中,教師簡要介紹PLC控制氣壓傳動在工程中的應用情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工程實際問題,確定PLC控制氣壓傳動回路的應用對象,如氣動抓手抓取東西、牛奶瓶氣動清洗流水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