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出版行業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國社會發展年度報告
作者:李漢林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2月
《中國社會發展年度報告》是一本數據翔實、有論有據、經得起推敲,從宏觀微觀維度充分展示我國2012年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狀況的調查報告。該《報告》建立在“2012社會態度與社會發展調查”基礎之上,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組織各地調查員完成抽樣和入戶訪談。目的是通過觀察人們的主觀感受和社會態度,深入分析和描述我國社會發展的總體狀況、影響因素及變動趨勢。全書共包括7個專題研究報告:《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調查報告(2012)》、《中國公眾參與調查報告(2012)》、《中國社會景氣研究報告(2012)》、《中國社會包容與社會保護狀況研究報告(2012)》、《中國政府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2)》、《中國社會管理績效評估報告(2012)》以及《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研究報告(2012)》。
大氣治理聯防聯控兩年虛置
推薦度指數
2010年國務院下發《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指導意見》,到目前為止,聯防聯控的機制仍在研究中。按照目前的環境管理體制,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只對所轄區域范圍內的環境質量負責。出于地區經濟利益考慮,當地政府習慣將污染嚴重的工業區或者工業項目設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交界處,以周邊環境作為發展經濟的代價,這加劇了大氣污染向不同行政區域擴散的趨勢。
網民發起“光盤行動”
推薦度指數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中的食物。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你,愿意嗎?” 北京市一家民間公益組織推行的公益活動得到越來越多的網友認可。許多演藝界的知名人士、官方認證的餐飲行業也都加入進來。一時間,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吃干凈的餐具和打包帶走的剩菜剩飯成為風尚。網友“快樂的神奇豆豆”了自己在餐館吃得干干凈凈的盤子,“我要做一個傳播正能量的‘光盤族’,大家看看我吃得干凈嗎?”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爛尾”
推薦度指數
“鐵定”于2012年出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次難產。從2012年初定的6月推遲至12月,而現在人們又把希望寄托至2013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壟斷利益集團的阻撓被公認是推遲的主因。“2013年兩會,這個方案必須出臺,再推出就沒有什么意思了。”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說。而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卻不樂觀,“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只是總的指導方案,我們不要對此抱太大的希望,不要指望它來解決貧富差距問題。還需要具體的細則跟進,否則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江西種糧大戶140萬重獎農戶
推薦度指數
近日,一則“江西種糧大戶給農民發放百萬年終獎”的新聞在網上引爆。這位種糧大戶經營著高達1.5萬畝流轉而來的農地。然而,1.5萬畝農地規模是如何實現的?他和農民散戶們又是怎樣打交道的?農民散戶們又怎么考慮他們的土地?發放百萬年終獎背后集約經營的真實效果如何?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前往江西調查。第一種糧大戶“要地”的過程漫長而艱辛,前后4000多萬的資金投入,以及與農民和競爭對手的拿地“拉鋸戰”。而集約種田的商業模式,也仍需時間檢驗。
“公司+農戶”模式之惑等
預防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與挑戰,新形勢下首都預防工作必須堅持“職務犯罪研究”和“廉政宣傳教育”并重的科學定位。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打鐵還需自身硬”“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給權力涂上防腐劑”“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黨的十以來,中央就反腐倡廉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預防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與挑戰,新形勢下首都預防工作必須堅持“職務犯罪研究”和“廉政宣傳教育”并重的科學定位。
以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監督和制約體系為方向,樹立“職務犯罪研究中心”的定位。預防調查是預防工作的根基,無論是開展個案預防、行業預防還是專項預防,無論是撰寫檢察建議還是開展預防宣傳、警示教育,搞好預防調查,深入研究職務犯罪發案的特點、原因、規律及對策,都是有針對性地做好各項預防工作并取得實效的前提和保證。因此,北京檢察機關始終高度重視預防調查,在傳統工作模式的基礎上,根據反腐敗形勢的發展,更加關注重點行業和領域的調查研究,深入分析相關行業、領域的制度疏漏并提出建設性意見,不斷增強預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影響力。近兩年來,北京檢察機關不斷提高預防調查工作專業化、規范化水平,2013年1月制定下發了《預防調查工作標準和要求(試行)》,全年全市共完成57項預防調查工作,建立或完善相關行業、領域的規章制度60項。其中,各分院、區(縣)院形成了43份有區域特色的專項預防調查報告,以提出制度性對策為出發點,以完善權力運行中的監督制約機制為落腳點,向相關行業、單位建言獻策,促進了多家單位內部制度建設的完善。督促已建立或完善的相關規章制度切實發揮作用,深入推動相關行業或領域的預防職務犯罪制度建設和相關法律法規和完善。2014年,全市預防部門將繼續圍繞金融、國家機關、司法、國企等重點領域,統籌全市預防部門開展專項調查,查找職務犯罪發生的原因、漏洞,分析其特點、規律和趨勢,從體制、機制、制度、管理上提出有效預防對策。
以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和營造廉政文化為主線,樹立“廉政宣傳教育中心”的定位。從預防職務犯罪的實踐來看,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障,監督是關鍵。因此,從教育入手,開展預防宣傳,特別是結合辦案加強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警示教育,是預防和減少職務犯罪發生的重要途徑。對此,北京檢察機關預防部門強化“廉政教育宣傳”作用,著力弘揚廉政文化。一是規范工作、嚴格要求,如在預防調查成果轉化過程中提出“六個一”要求,即“形成一份預防調查報告,出版一本警示教育圖書,舉辦一堂廉政法制課,組織一次預防職務犯罪圖片巡展,召開一次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大會,編印一本預防職務犯罪宣傳冊”。 以宣傳文化領域為例,舉辦了警示教育巡回展覽,出版了《宣傳文化領域職務犯罪預防與警示》書籍,發放給全市宣傳文化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形成了較好的廉政氛圍。又如,2012年北京市檢察機關在全國率先制定了《廉政法制課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從審批、授課、效果評估等幾方面對該項工作進行了規范,先后開展了全市首屆“廉政法制課工作評比”、“十大廉政法制課講義評比”活動,進一步提升講課效果和講課質量。二是注重開拓和創新檢察宣傳工作的途徑和方法,結合重點行業、領域的特點,采取成立宣講團、展板巡展、發送警示教育圖書、印發宣傳手冊、開展模擬法庭、制作廉政微小說和公益海報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加大與電視臺等媒體的合作力度,適時推出全市檢察機關創作的優秀廉政作品。召開全市預防職務犯罪專題新聞會,集中展示預防調查等工作成果,擴大檢察機關預防工作影響力。在去年的全國檢察機關首屆廉政公益海報評選中,市院預防處報送的《字不出格權不越界》榮獲特等獎;在全國檢察機關“百優”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評選中,北京市反腐倡廉法治教育基地、懷柔區人民檢察院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榮獲“全國檢察機關百優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稱號;在北京市廉政微小說創作征集活動中,昌平院報送的《不同戰場》榮獲一等獎。另外,房山、大興等院報送的多個作品也在各項評比中分別獲獎。
2014年,北京檢察機關預防部門將進一步夯實預防基礎,注重預防工作質量和預防效果,求真務實,開拓進取,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奮發有為的工作狀態,面對機遇和挑戰,為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做出積極貢獻。
近日,新聞出版總署音像電子和網絡出版管理司副司長寇曉偉表示,作為國務院歸口管理互聯網出版的管理部門,為了有力監管網絡出版,網絡雜志將被納入監管范圍內,新聞出版總署擬起草《互聯網出版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屆時,總署將對網絡雜志實施前置審批,采取牌照式監管。
今后,互聯網上出版網絡電子雜志,在向信息產業部申請“互聯網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ISP/ICP)前,必須先由新聞出版總署審核同意,取得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網絡雜志是將出版的雜志內容,或將各種信息內容采用雜志編排形式通過互聯網發表的數字化雜志。從2005年以來發展迅速,目前已有上百家電子雜志企業,風險投資對此類企業擲下千萬美元投資的案例比比皆是。個人網絡雜志網站更是遍地開花。
目前,我國網絡雜志出版管理的主要依據是2000年公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2002年公布的《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在此之前,任何一家具有相應的ICP經營許可權的網站,都可以制作和發行網絡雜志,并不需要平面雜志出版所需要的刊號等。
新聞出版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法律層級較低,執法效果有限,新聞出版總署擬在此基礎上起草《條例》,而該條例也已被列入國家立法計劃,將以國務院的名義正式。
“正規的企業都能獲得審批。”網絡出版商CDM公司董事長梅文華表示,前置資質審批制度有助于規范網絡雜志行業管理、提升發行品質,對正式商業機構是正面影響,但大量個人網站出版的網絡雜志將受到影響。
據市場調查機構艾瑞與新聞出版總署共同的《中國網絡雜志出版業調查報告》表明,2006年中國網絡雜志用戶規模為4000萬,占網民總數的30%。
到2010年,中國網絡雜志用戶在網民中所占比例將高達40%。
艾瑞高級分析師曹金波指出,網絡雜志的發展已具備了一些新特點:男性用戶居多;用戶年齡多在19到30歲之間;教育水平提高,本科或以上學歷人數增多;平均收入水平在中等左右。
關鍵詞: 應用寫作 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教學思考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應用文作為信息的載體和交際工具,不僅運用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且作為個人能力與素質的體現,逐漸被納入企事業單位人才評價標準的視野。應用文寫作能力不僅成為衡量當今社會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標準,而且成為許多員工安身立命的重要能力。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大學畢業生不一定要能寫小說、詩歌,但一定要能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實用的文章”指的就是應用文。應用寫作就是培養學生應用寫作的課程。那么何為應用寫作呢?應用寫作就是通過應用文寫作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合作意識和敬業精神等人文素養,并逐漸轉化為個人綜合能力,為就業和創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筆者所在院校針對社會這一需求在很早的時候就開設了應用文寫作課程,強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常年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現筆者就教學過程的探索談談對應用寫作教學的認識。
一、應用寫作教學的現狀
1.在應用寫作教學過程中,筆者曾經對高職和本科院校進行調查,發現高職院校普遍開設應用寫作課程,本科院校只針對部分專業開設專業性寫作課程或者應用寫作選修課,開設的學期在大一或者大二,總課程大約30課時。現有的應用寫作課程教材一般涉及的文種不少于20個,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學生對應用寫作的掌握只限于表面,再加上當代大學生的實用主義觀念很強,大多數學生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就行,應用文寫作可有可無。很多院校盡管開設應用寫作課程,但形同虛設,學生沒有學到應用寫作的知識,寫作課程在實用型人才培養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高中語文教學主要學習議論文、記敘文等文學性文體的寫作,應用文作為常識性內容安排在初中階段學習。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對于應用文的重視度不夠。而且應用寫作與文學創作不同,它是一門實用性、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型課程,要求大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且格式規范、結構嚴謹、內容準確、條理清晰、語言簡明。沒有記敘文的有聲有色,議論文的深入淺出,抒情文的強烈感情,學起來相對較枯燥,導致部分學生對應用文學習缺乏應有的熱情和興趣。
3.在教材建設方面。應用寫作課程教學可選的教材版本很多,但這些教材始終沒有突破介紹文種的概念、特點、種類、寫作注意事項、例文、練習題這一傳統的編寫思路,內容龐雜,重理論、輕訓練,例文遠離學生的生活環境和職業需求,寫作訓練單一、陳舊,無法開拓學生思路。
4.在教學方法上,應用寫作在長期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傳統模式“知識傳授+例文分析+寫作練習”,任課教師先講理論知識,然后通過例文分析總結寫作格式,最后出題讓學生仿寫練習。這種教學模式貌似循序漸進,實則弊病很多,收效甚微。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學以致用,應對應用文寫作教學進行探索。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應用型人才培養與普通人才培養有著本質的區別,應用教育具有鮮明的技術應用性特征,因而應用院校培養人才定位明確,它培養的不是學術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一是職業定位:以就業為導向,通過培養使學生知曉“做什么”和學會“怎么做”,掌握相關崗位的必備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根據專業的職業崗位要求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二是學術定位:以學生的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也就是要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知識、較廣的社會人文知識和豐富的現代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技術改造、管理、研發和創新能力,包括閱讀理解能力、思考辨析能力、應用寫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等。
在借鑒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探索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筆者認為應用寫作課程應遵循“人的發展”和“職業準備”的課程理念,突破應用文寫作課程的知識學科結構和知識體系,依據“職業活動為導向、能力素質為本位、項目任務為載體”的思路,按照“職場需要、按專業發展優化、按照職業成長”的原則選擇教學內容,構建基于項目導向,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凸顯課程對接校園活動、對接職場、對接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教學改革思路。
三、應用寫作教學改革探索
1.在教學內容選擇上以“實際、實用、實踐”和“必需、夠用”為原則,以項目為載體,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在現行教材基礎上結合專業優化教學內容,把應用寫作分為校園類、職場類、其他應用類等,然后根據學生對這一學科需要的實際情況,按一定順序講述各個部分的內容,先講校園類的應用文,如求職信、個人簡歷、實習報告、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等,接下去講述進入社會后可能需要到的職場類應用文,如公務文書、事務文書、合同等,最后其他應用類。這樣的教學安排既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又順利對接職場需要,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使其樂于學習,并用于實踐之中。
2.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須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創設文體情境,以學生的實踐教學為主導,以解決實際問題滿足實用需要為目的,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搜集寫作材料,確定寫作目標,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寫作任務。如讓學生直接參與學校舉行的各種大型活動,如學校召開的畢業生雙選會、運動會、學代會等各種比賽活動,還有日常班務活動,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感受工作需求,收集各類寫作素材,學會寫作通知、簡報、計劃、總結、個人簡歷、自薦信、海報、議案、演講稿等應用文種,把枯燥乏味單調的應用文寫作理論變為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操作技能。教師可以結合學校團委的社會調查工作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做社會調查,然后指導學生寫社會調查報告、市場調查報告、市場預測報告等。課堂教學同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不僅大大拓展教學內容的空間,而且讓枯燥的應用寫作變得鮮活起來。
3.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應用文文種不同,寫作要求也不一樣,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需求,應結合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利用學院的硬件設施開展多媒體教學,利用項目任務創設情境,還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講評教學法等。如調查報告的寫作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任課教師給出調查報告的題目,學生分組討論,確定調查對象,明確調查方法,展開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后形成調查報告。總結和報告的寫作教學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總結是事務性文書,報告是公務文書,兩種文書分屬不同的類別,在格式上有明顯的區別,教學中可以通過比較總結和報告的例文讓學生明確其區別。在語言掌握上也是如此,應用文語言和文學性語言區別很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犯語言的錯誤,任課教師可以通過例文的對比讓學生明確應用文的語言特點,然后掌握應用文的開頭、結尾等專門用語,并用于寫作之中。
應用寫作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應用寫作的知識,具備寫作能力,任課教師無論是任務的設定還是案例的分析,一定要明確學生是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抽象的寫作理論有具體真切的了解,再通過學生的寫作實踐將寫作知識轉化為寫作能力。
4.師資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應用寫作教學效果不佳和師資隊伍難以滿足教學要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應用文寫作課的教師主要是師范院校文學院培養的教師,他們語言功底深厚,熟悉寫作理論,但缺乏對專業課程深入的了解,沒有行業實踐背景,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專業實踐,重視寫作能力的培養,而專業職業需求無法體現,結果是學生只是簡單機械地照搬、模仿例文,無法動筆進行專業寫作,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有些院校意識到這種教學的不足,由專業教師進行教授,能彌補語文教師專業的不足,但由于他們寫作知識不系統,過于強調內容而忽視理論知識,背離寫作教學規律,教學效果難以讓人滿意。要強化教學效果就必須加強應用寫作教師的隊伍建設。學校可以通過鼓勵語文教師通過頂崗鍛煉深入行業一線,熟悉行業職業崗位,增強教學的專業職業針對性,理論聯系實際,豐富授課內容,提高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專業水平,強化教學效果;鼓勵專業教師學習應用文寫作理論,提高應用文寫作能力與水平,使教學活動符合寫作教學規律,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應用寫作這一職業基本技能。
參考文獻:
[1]陳風平,等.公文寫作精品課程建設探.應用寫作[J].2007(2).
今天,圖書館的人少了,酒吧的人多了;書店賣書的書架少了,賣考試資料的書架多了。在中國,讀書是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讀書越刻苦,幼兒園就開始學漢英雙語,小學生要背沉重如泰山的大書包,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眼下的讀書風氣正常嗎?讀書本身的樂趣呢?求知本身的樂趣呢?已經找不到蹤影了,我永遠不會相信,如此一種讀書之風,中國人能夠回到傳統的書香社會嗎?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這么為屁股讀下去,會有希望嗎?
【選自管遠祚、孫鳳岐主編《對號別入座》貴州人
民出版社版】
作家可以被分為三類:為資本寫作的作家(資本作家)、為政治自由而寫作的作家(人本作家)和為本土語言原創而寫作的作家(文本作家)。市場法則在扶植大批資本作家的同時,像絞肉機一樣扼殺著其他類型作家,令文學與人類的終極使命愈來愈遠。文學“二流化”結局已經不可避免。
在全球性的文學退潮景觀中,中國文學的“二流化”也變得觸目驚心起來。它甚至因自己的這種潰退而匯入了文學全球化的行列。我們看到,中國的資本作家正在大量繁殖,他們與書商合謀,對作品進行話語和出版的雙重注水,藉此成為圖書市場的強大主流。其中,話語注水的方式,是在小說中加入各種、暴力和財富元素,令其變得更加符合市場的原則。而出版注水則更具有迷惑性,其方式通常是加大字號、加入多幅插圖、使用加厚輕質紙張,最終把一部八萬字的書稿變成了二十五萬字以上的厚度和碼洋。此后,經過精心策劃炒作之后,這些雙料注水書便成了中國讀者的“話語主食”。在這樣的語境中誕生“文學大師”,無異于癡人說夢。
【選自朱大可著《守望者的文化月歷:1999~2004》
花城出版社版】
奇聞年年有,近年特不同。比如這蟋蟀服用興奮劑即是一例。據《法制早報》報道,“蟋蟀業”在一些地方的短時間內,正以不可抵擋之勢形成產、供、銷一條龍。在講究“蟲文化”的同時,“蟲經濟”的字眼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本來玩玩蟋蟀娛樂身心,消解疲勞,不損害資源,不影響治安,不必大驚小怪。然而市場里從早到晚,三五成堆,兩百、三百地押;看熱鬧的幾十塊錢一注地跟著押,大莊家五萬、十萬地豪押;有專人看場子“抽紅”職業化,則不免讓人感覺有些異樣。縣政府將“蟲經濟”列為支柱產業,推出保護蟋蟀資源措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似乎順理成章,只是由好玩、到好斗、到好賭、到大興,則不免令人擔憂。
一生奉行“斗爭哲學”的蕞爾小蟲,不論是否服用了興奮劑,都要落到缺胳膊少腿、喉斷氣絕的悲慘結局,那么為之大獲其利的賭徒、莊家,他們倒是服用了貪婪的“興奮劑”無疑,又將如何處置呢?至于大興“蟲文化”、“蟲經濟”的一些地方長官,他們是否服用了明令禁止的讓頭腦發熱、發狂、發昏的“興奮劑”呢,他們自己是否察覺,那就更值得關注了。
【選自符號著《敢自嘲者真名士》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版】
任何一種行業,壟斷了,必然弊端叢生,如郵政、電信、鐵路、電力、供水、供氣等等,因此我們互換開放。但是,“放”得過開、過多、過濫,也不是好事。比如,一家挨一家的路邊店,門口都要站幾個花枝招展的大姑娘,見車就招手,見人就招呼,恨不得直接把胸脯貼到人家臉上,把手伸進人家口袋里,把錢掏光而后快。還有某些地方的出租車,由于競爭激烈,斯文全無,隨處敢停車,到處敢調頭,誘發、制造了不少車毀人亡的慘禍。
“黑心律師”在司法界和訴訟程序中已成為過街老鼠,廣大正直的法律工作者對此深惡痛絕。遺憾的是,他們還沒有引起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的高度重視。在此,筆者提醒那些準備打官司或正在打官司的人們:提防“黑心律師”的“煽、貪、騙”三板斧。當然,治本之策還是監管到位的司法公正,惟有此,才能不給這些披著律師外衣的道德敗壞者提供可乘之機。
【選自孫振軍著《中國的疲憊》作家出版社版】
兩年前,中央電視臺一檔調查性欄目制作了一期非常轟動的節目――《天價住院費》,節目講述的是黑龍江省一家醫院在搶救一名患者的過程中,竟然要收取大約五百萬元的藥費。根據記者的調查,這里面存在諸多亂收費的情況。這期節目播出后,衛生部立即組成了調查組赴黑龍江調查,媒體也廣泛跟進報道,影響十分巨大。但在業內,這期節目一直毀譽參半。當年,《天價住院費》榮獲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類節目一等獎,但是,《財經》雜志在隨后的跟蹤調查中發現,這期節目在新聞素材上存在著諸多選擇性使用的問題。最致命的是,這期節目始終沒有披露死者的兒子是一名億萬富翁的事實,亦未披露死者的兒子包專機從北京請專家組去為死者診斷治療的細節,而進ICU病房(重癥監護病房)是死者家屬的強烈建議,按照規定,死者生前的病情,根本不符合進ICU病房的條件。幾個月后,衛生部針對這家醫院的調查報告公布,調查顯示,雖然這家醫院有重復收費之處,但該節目中的基礎事實,并沒有得到調查報告的支持。
很久之后,我偶然獲知這期節目的另外一個細節,在節目中,記者采訪院方負責人的時候,采取了移花接木的手法,也就是說,最后節目中呈現出來的記者和當事人之間精彩得有些荒唐的問答,并不是采訪中的原生狀態,而是通過剪輯拼湊在一起的。由于節目采用雙機拍攝,通過無障礙剪輯實現這一點易如反掌。而這,已經是突破新聞職業準則底線的行為了。客觀地講,制作這期節目的欄目,一直廣被業內人士尊重,筆者亦不例外,但這期節目的行為,讓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身為媒體,在行使輿論監督權利的時候,又該由誰來監督呢?
【選自王志安文《誰來監督輿論監督者》】
本科評估嚴重影響了學校教師正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增加了教師負擔。在“不換思想(觀念)就換人”(私下里被翻譯成“不去造假就下崗”)的話語權威逼下,教師疲于奔命,應付各種造假環節,哪兒有更多的時間潛心于學術研究和探索教學藝術?教師自己造假倒還罷了,還要一次次帶著學生集體造假。教師諄諄教誨大學生要誠信,要有道德底線,卻在行動上帶著他們造假,既敗壞社會風氣,使大學生和社會公眾對學者和學術界產生信任危機,侵蝕學風、敗壞師德和學術道德,而且造成教師人格和心靈的扭曲與分裂。
本科教學評估過程中的種種怪現象在更深層次上,折射出我國高校缺乏教授治校、大學自治、學術自由的現代大學理念,因而在本科教學評估中帶著強烈的行政主導的官本位色彩,而不是以社會評價和同業評價為基準來評價各種不同類型的大學。
在線電視和視頻收入猛增
Informa Telecoms & Media公司新的題為《在線電視和視頻:對傳統電視的超級挑戰》的調查報告稱,在線電視和視頻正成為媒體主流,一些大型廣播機構和期望滿足迅速增長需求的節目內容提供商都在利用在線電視和視頻。隨著新的廣告模式、與社交網絡的鏈接和從PC范圍以外移向電視的試驗,現在有更多的廣告機構轉向在線視頻。據Informa公司的調查報告預測,全球合法的在線電視和視頻的收入從2007年的13.4億美元猛增到2013年的79億美元,增長近6倍。
雖然在線電視和視頻在歐洲也在迅速發展,尤其是在英國、德國和法國。但與北美相比,無論歐洲還是亞太地區,都顯得相形見拙。就市場價值而言,北美是最大的市場,2007年的收入為10.7億美元,占全球總收入13.4億美元的10%;2013年北美的收入將達到49.6億美元,占全球19億美元總收入的63%(表1)。
較高的寬帶滲透率,較低的價格和較快的速度將驅動收入的增長。據Informa公司預計,像Movie Link和Cinema Now這樣一些公司將開發比較靈活的業務模式,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特別是允許更大的容量、購買電視或影片內容并將其制成光盤,下載到自己這一方能更直接地與DVD方面競爭,這已引起好萊塢主要制片廠對影響與零售商關系的提防。例如美國大型零售公司Wal-Mart和Target合計占DVD銷量的50%,他們已經對在線服務方面銷價和與競爭對手爭搶生意的可能性表現出憂慮。
更為重要的是,“tied-technology”技術將繼續發展。iPod在音樂和視頻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成功的硬件的推出能為內容提供商帶來可觀的收入。游戲機能獲得同樣的益處。
許多在線視頻提供商也使其服務能在電視、便攜媒體播放機及其他裝置上收看或收聽。YouTube服務已經能夠在Apple TV上觀看,同時Amazon公司的Unbox用戶也能將購買的視頻直接下載到TiVo DVD上。同樣,消費者也能通過Hewlett Packard公司的有寬帶功能的系列電視機接收美國的在線視頻下載服務與流服務Cinema Now。微軟公司也在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和愛爾蘭等國為其Xbox 360視頻游戲機推出了下在影片。
不過,正如廣泛的媒體報道所說,與Apple的三項主業務相比,Apple TV還只是“業余愛好”。當前可利用的能填補在線視頻與電視機之間空擋的市場還是很小的。
Apple TV機于2007年3月推出,它使用戶能把內容從PC移往電視機。雖然Apple公司未公布關于這種設備的銷售數字,但從一些報導來看,起初并不是很成功的。但在那之后,Apple公司推出了軟件,使用戶能從其iTunes在線存儲中租用影片。同時,40Gb型號的Apple TV的價格下降到229美元,160Gb型號下降到329美元。2008年初,Apple公司開始提供電影出租業務,內容來自所有的主要制片廠。到2008年3月初,這項服務已提供1000多個題目,其中的100個是最高清的。庫存影片題目價格為2.99美元,新發行影片題目價格為3.99美元。
Google和BSkyB兩家公司在2006年組成寬帶聯盟。該聯盟看到,Google公司已經將其用戶創作的視頻、電子郵件、檢索和有針對性的廣告工具提供給BSkyB公司的寬帶服務訂戶。不過,這兩家公司較長期的目標是將他們的Web和電視廣告平臺相合并。
現在,全球最大的5個在線電視和視頻市場是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和法國。美國在線視頻領域方面的優勢是由YouTube和Google Video等受歡迎的視頻分享網站推動的。美國現在是,2013年仍將是頭號市場,2013年其收入將達到47億美元,占全球總收入的60%以上。到2013年,美國每個寬帶用戶家庭每年在線電視(包括點播、訂購和廣告)的開銷平均將達到49美元,大大高于全球平均11美元這一數字。
英國仍將保持第二位,2013年期收入將達到8.4億美元,是2007年的7倍;日本將居第三位,收入達6億美元,是2007年的10倍以上;德國和法國的收入將分別達到3.8億美元和3.5億美元,分別是2007年的18倍和16倍(表2)。
調查報告稱,在全球在線電視和視頻的總收入中,絕大部分仍將繼續來自廣告,雖然廣告產生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將逐步下降。2007年,廣告收入占總收入的85%,到2013年將下降到72%。預計在2007年至2013年期間在線電視和視頻的廣告收入增長4倍。北美所占份額將從2007年的80%逐步下降到2013年的69%;到2013年,英國在這方面仍居第二位(表3、4)。
調查報告稱,一些提供商正在試驗廣告模式。YouTube提供最受歡迎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廣告。這家公司稱,它的合作伙伴們每月收入幾千美元。2008年上半年,YouTube就簽約“幾百萬個用戶”。Facebook和My Space公司也在2007年推出類似的服務,競爭對手Bebo公司也在2007年晚些時候推出了Open Media服務,這使其成員能創作“個人視頻側面頭像”,使用CBS、MTV、BBC、Yahoo和ITN等大型內容提供商的視頻。
對等流服務Joost自2007年下半年以來已經在節目之間播出近百個重要品牌的廣告。Joost服務是由Skype的創造者們創立的,2007年11月Coca-Cola為Joost發行了首個商業性“Widget”。
Dabelgum公司首席執行官Valerio Zingarelli講,其服務在2008年春季進行商業性開播,對廣告商很有吸引力,這一服務已吸引100多萬用戶。
Informa公司的調查報告稱,2007年照菜單點菜式的下載、流服務占同年在線電視和視頻總收入的11%,預計2013年將增至18%。2013年這方面的收入將達到14.5億美元,是2007年的10倍(表5)。
2007年在線電視和視頻的訂購收入為0.53億美元,預計2013年增加到7.33億美元,增長近13倍。訂購收入主要產生在北美,2007年北美占73%;2013年將降低到47%。歐洲所占份額將從2007年的21%上升到2013年的39%(表6)。
就最大的單個寬帶市場而言,中國的寬帶用戶數在2007年已經超過美國。當然,美國的寬帶用戶滲透率比中國高很多。德國是歐洲最大的寬帶市場,2007年已有1860萬寬帶用戶;其次是英國和法國,分別為1520萬戶和1450萬戶。寬帶滲透率的提高將推動在線電視和視頻收入的增長。
消費者歡迎,角逐者日益增多
Solutions Research Group的“多平臺視頻”調查報告稱,由于網絡視頻和像iPhone這樣的視頻功能裝置的廣泛使用,消費者對娛樂服務的選擇迅速增加,美國消費者比以往消費更多的視頻內容。美國有線新聞CNN國際新聞網站視頻報告稱,在2008年8月以前的幾個月里流量增加250%,這反映出整個行業對視頻需求的猛增。2008年5月CNN在網站的視頻流量達到1.167億次。網站上的大部分視頻是根據電視廣播改編的。
據調查,12歲及12歲以上的一般美國消費者每天花費6.1小時進行互聯網視頻娛樂,其中4小時(64%)來自傳統電視,包括直播、DVR和VOD收看,其余的為視頻游戲、網絡和PC視頻、DVD和移動裝置視頻。
調查發現,各種媒體平臺具有不同的黃金時段,例如PC和網絡視頻在一周的正午達到最高比率12.3%,平時和周末下午6點最低;視頻游戲的黃金時段是周六上午,移動視頻的高峰是平時的上午。
調查報告預計,PC、網絡、移動視頻的人均花費時間將從目前的不到1小時增加到2013年的近29小時。在網絡、移動和游戲的推動下,每天視頻和電視的使用獎金一步增加。所有平臺的視頻娛樂的總時間將擴大35%。
據Jupiter Research公司的調查,目前歐洲28%的消費者固定收看在線視頻,這比2006年增長1倍。調查發現,現在在線視頻是在線媒體業中最受歡迎的。在過去的一年里,歐洲消費者在在線視頻上花費的時間增長了50%。歐洲消費者的視頻內容得到一代寬帶連接和掌上電腦用戶增加的支持。隨著在線視頻消費的增長,歐洲廣播機構將開發在線和電視分發內容的策略,以便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
以YouTube為代表的短路式,目前在在線視頻中占有明顯優勢,只有9%的歐洲消費者收看標準長度視頻。但Jupiter預計,隨著電視廣播機構在線服務(例如英國BBC的iPlayer和法國Mb的Replay)的成功,這個比例數將會大幅度增長。這些播放器表明,消費者收看長格式視頻的愛好正在形成。
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無論是原有的還是新發生的,都積極涉足在線電視和視頻領域。大量的Web網站(許多也處在商業性開通的部署中)試圖在這一領域中取得一塊新地盤。這一新興領域中的角逐者,從諸如新聞公司之類的大型公司到非專業性的視頻片段集成商,都在提供各種各樣的內容。越來越多的提供在線電視和視頻的角逐者正在試驗許多不同的業務模式,當然不一定都會取得成功。表7中是當前這一領域中的主要角逐者。
總體來看,當前主要有三種類型的在線電視和視頻。一是通過互聯網以流的形式分發傳輸的線性廣播頻道;這些集成商提供原理電視機收看這些頻道的手段。二是有些集成商提供個人內容版塊的接入,而不是整個電視頻道,其中包括大量用創作的內容(UGC);這是一個有無限發展潛力的新的大市場,總部在英國的Fame TV公司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電視時代,這時用戶創作的內容和觀眾互動成為節目的關鍵”。三是一些社交媒體網站使用戶能將視頻郵寄在自己網頁上,現在這些社交網站正向與內容提供商簽訂聯合協議方向發展。在業務模式方面,最基本的是兩種:由廣告或贊助關系提供資金的免費模式和付費模式。
YouTube仍然是在線視頻領域中的領先者。在英國,YouTube占10個最大視頻網站月收視時間的2/3;在美國占10個最大網站月訪問量的50%以上(表8、9)。其他領先的視頻提供商包括大型網際協議商AOL、MSN和Yahoo(在美國)或大型廣播公司BBC、BSkyB、ITV和Channel 4(在英國)。
在美國,被Tine Warner公司支持的Veoh公司是專業視頻集成中的領先者,它有大量專業內容和用戶創作的內容。在2007年12月期間,對Veoh的訪問時間平均為15.5分鐘,只比YouTube少2分鐘。受新聞公司和NBC Universal公司支持的Hulu在試驗階段就得到消費者的熱情支持,僅2007年12月就有25萬人次訪問,平均每次訪問10分鐘。在英國,像Veoh這樣一些網站正在努力獲得廣泛的觀眾。在英國10個最大的網站中,廣播機構占有優勢。
在專業內容集成領域中,Joost在2007年秋季進行商業性開通,Hulu于2007年10月開通,Jalipo和Babelgum在試驗后于2008年晚些時候開通。
業務模式與收入
在線電視和視頻的已經出現的兩種基本業務模式是:來自觀眾的直接支付,例如按次付費和訂購;由廣告提供資金,通常是“預放片時間”(“per-roll”)廣告,觀眾有義務在接收他們想看的素材之前觀看。Forrester Research公司相信,廣告模式將驅動在線電視和視頻的發展。
據Infoema Telecoms & Media公司預測,全球在線電視和視頻的廣告收入將從2005年的5.6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底的17億美元,2012年達到47億美元。Informa公司相信,訂購和按次付費的收入將遠遠落后廣告的收入,預計從2006年的1.1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3億美元,2012年達到16億美元。
在線電視和視頻技術提供商Narrowstep公司的商務經理Dilip Shulka預計,將出現上述兩種模式都發揮作用的混合模式。他說:“對于合適的內容和恰當的分銷來說,有付費模式的機會。你可以首先獲得免費收看的觀眾,并保持住他們,而后你可以向他們推銷付費服務。”
找到合適的市場是另一個方面。Jump TV公司向僑民提供電視頻道,有來自南美洲和亞洲的廣泛的素材。據這家公司報告,2007年第一季收入100萬美元,有30062個訂戶為不同節目包支付。
Joost公司與廣告商達成收入共享協議,與30多個品牌簽約,包括Coca Cola、Nike和IBM。Joost公司給廣告商提供5~7秒的“預放片時間”,以及為5分多鐘的節目內容提供10~30秒的“中間放片時間”(使節目中斷)。
在英國,廣播機構Channel 4公司實驗收入模式后,2007年3月開始提供免費服務。由于廣告提供資金,因而放棄了起初一段時間增長緩慢的按次付費模式。
與Berwin Leighton Paisnex公司合作的商業和智能資產合作伙伴Simon Harper說,對于新聞報紙出版方面的廣播機構來說可能有教訓,他們為在線分銷內容決定特有的模式動作緩慢。許多出版機構5年前,甚至10年前就已開始訂購模式,但后來以某種額外付費內容向廣告推進。Harper說,越來越多地提供“富視頻”端口的報紙將對廣播機構構成競爭。這就提出了廣播機構是否應該將其內容與其它方面組成辛迪加的問題。報紙方面10年來一直在注視著組成辛迪加。
在線電視和視頻與IPTV
隨著高質量在線電視和視頻服務的出現,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線電視和視頻是不是會超過“真正”IPTV的作用呢?(所謂“真正”IPTV是指通過封閉的被管理的網絡分銷頻道和點播節目)。
雖然IPTV在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成長仍然是緩慢的,因為它面臨著來自有線、衛星和地面數字電視的激烈競爭。不過,IPTV的支持者們并不擔心。向領先的電信運營商提供IPTV平臺的Microsoft TV公司的高級營銷經理Elena Braner說:“在線視頻和IPTV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我們堅決地相信,IPTV是為電視聽過最佳服務質量的方向。”
Red Bee Media公司產品管理負責人Stacey AnKlam相信,在線電視和視頻將發揮作用,直到IPTV獲得吸引力,特別是如果服務提供商想提供視頻但又不想負責管理封閉網絡的情況下。AnKlam說:“你將使用PC增強電視體驗。我們公司與Microsoft TV和Netgem公司簽定了提供IPTV服務的協議,雖然這個項目因市場尚未準備好而推遲了。”
消費電子制造商Philips公司以其設備進入了在線電視市場,這種設備是為改善用戶體驗而設計的。但這家公司并不相信IPTV會被在線視頻取而代之。Philips公司負責為電信運營商進行業務開發的經理Emmanuel Vigot說:“這兩個市場將共同成長,不會相互制造困難。視頻點播將越來越多的是高清的,這將不會在互聯網上廣泛收看。”
在線電視和視頻是否挑戰傳統廣播電視
在線電視和視頻的出現意味著另一個發展階段,即均勢朝著消費者傾斜的階段發展。Informa公司認為,向在線分銷節目內容的發展趨勢反映出較廣泛的文化變化。數字媒體的發展正改變著消費者的行為,“新式”的消費者正在出現。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方觀看視頻,而不只是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觀看。
此外,隨著所謂“平民媒體”的出現和視頻游戲作為娛樂中樞,內容也正變得越來越是交互式和參與式的。Informa公司稱,現在的這些發展趨勢表明,“社會革命”這個描述似乎不再是過于言過其實的了。
Informa的調查報告稱,隨著社會如此大的變化,傳統媒體公司必須改變他們的行為和業務模式。雖然電視業務已經在通過視頻點播(VOD)和個人錄像(PVR)之類的服務來適應這些變化,但要使大眾對在線內容的興趣轉變為客觀的收入,對傳統電視業來說仍然是挑戰。
調查報告指出,傳送和支付方法方面的靈活性是關鍵,視頻內容公司需要提供一批可選擇的節目內容,包括流、下載出租、下載到自己的DVD并燒制在DVD中,以便引起所有消費群體的興趣。報告稱,現在內容擁有者仍然不知道如何適應這樣變化的形勢,是將新型內容和傳送包括在他們自己的權力當中,還是設法將用戶創作的內容集成到現有業務模式中。報告指出,當前較為明智的選擇是共同開發,因為這在雙方都有潛力。
不過,產業界人士對在線電視和視頻是否挑戰傳統廣播電視的看法是有分歧的。MTV公司負責人Bierer認為,“互聯網和數字媒體是否會取代傳統電視的問題,提法不妥。年輕人使用互聯網主要不是為了內容的消費,而是為相互溝通。”Babelgum公司的Zingarelli認為,這種新媒體并非有如此的競爭力,以致會取代傳統形式的電視。他認為:“那些擔心Web電視的廣播機構應當意識到,互聯網電視并非試圖取代傳統電視,而是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控制和選擇。”
(內蒙古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院統計實踐課程教學過程的調查研究,發現了其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結合我院學生的特點,提出了對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一些建議,旨在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該門課程更貼近社會實際需求。
關鍵詞 :創新能力培養;統計實踐課程;教學改革;認同度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24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2—0055—03
收稿日期:2014—09—12
作者簡介:吳洋(1980— ),女,內蒙古包頭人。內蒙古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講師,武漢大學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統計學。
一、統計實踐課程的意義
在當今信息社會中,新興信息技術的涌現使得數據量出現爆發式增長,數據的多樣性、低價值密度、實時性等復雜特征也日益凸顯出來,能否從這些復雜的數據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對管理工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從事哪方面的工作,都很有必要掌握一種整理、分析數據的工具。統計學是收集、處理、分析、解釋數據并從數據中得出結論的一門重要學科,在經濟學、管理學、醫學、社會學等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統計實踐課程是將統計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統計工作資料搜集、處理和分析的過程并能撰寫統計分析報告,從而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思想和方法基礎。
二、對統計實踐課程現狀的調查
內蒙古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自2007年開始開設統計實踐課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鑒于此,我們對管理學院2010級的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30份,收回有效問卷126份,有效率為96.9%。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的:
(一)學生對統計實踐課程的認同度。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分別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從客觀方面調查了學生上課的出勤率,調查結果顯示,出勤率達到90%以上的學生共有108人,占調查總體的85.7%;出勤率低于60%的學生只有三人,占調查總體的2.4%,如圖1所示,這說明學生在統計實踐教學課程上的出勤狀況良好。從主觀方面調查了學生對該課程的感受,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約80%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開設實踐類教學課程,并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統計實踐課程教學中,這表明學生對統計實踐課程有較高的認同度。
圖1學生上課的出勤率
(二)學生參與統計實踐課程的動力。在這方面,我們主要調查了學生參與統計實踐課程的目的,如圖2所示,在被調查的學生中,72.5%的學生表示參加實踐課程的目的在于更多地關注和了解統計學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希望通過課程的實踐環節將統計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為將來就業做準備;15.2%的學生表示通過實踐課程發現了自身在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且能夠進行彌補;12.3%的學生表示想通過實踐走進社會,建立人際關系網。所以,學生參與統計實踐教學的主要動力是實際應用。
圖2學生參與實踐課程的目的
(三)實踐教學的形式。目前,我院統計實踐教學的形式包括課程實驗和社會調查兩種。根據該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課程實驗是主要的授課形式,包括“教師講解—課堂實驗—完成報告—教師評價”等幾個環節,而真正的社會調查卻由于受課程設置所限,只占了很少一部分,甚至沒有時間去做。調查結果顯示,63.2%的學生在課程結束后認為收獲較小或者沒有收獲。學生雖然對統計實踐課程的認同度較高,但對這種相對落后、單一的教學方式卻非常不滿意,這樣的教學方式大大削減了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多數學生參加統計實踐課程的目的只是為了修學分,課程結束后提交的調查報告也不能體現學生的構思和設計,并且缺乏創新性。
三、統計實踐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形式單一。在調查中發現,仍有6.5%的學生不是十分重視統計實踐課程,有6.2%的學生對統計實踐課程不感興趣,還有些學生本身對實踐課程比較感興趣,但是,在參與了目前的教學后,逐漸對統計實踐課程失去了興趣,甚至有些反感。究其原因,52.3%的學生認為教學形式單一,缺乏創新,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9.2%的學生認為統計實踐教學的選題比較空泛,可操作性不強。這些問題使得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影響到了統計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教師對學校實驗室以及一些統計軟件都沒有充分利用,學生在實驗室上機學時有限,大部分學生在處理數據時使用Excel,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使用spss。
(二)實踐周的時間安排不能滿足統計實踐課程的學習要求。目前的統計實踐課程安排在每學期期末的最后兩周,在這兩周的時間里,課堂教學占用一周的時間,留給學生真正進行實踐調查的時間只有一周,提供給學生實踐的時間太短。學生剛剛熟悉相關內容,還未真正融入角色,就要匆忙結束實踐,造成大部分學生只是為了拿到學分而實踐,不能真正體會到實踐課程的價值所在。另外,最后兩周也是學校安排的期末考試周,學生復習其他課程、考試都要占用一定的時間,導致學生在實踐環節力不從心,這樣的安排可能會給學生傳遞“實踐課程不如非實踐課程重要”這樣一個錯誤的信息。
(三)缺乏社會調查實踐環節。社會調查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社會、認識社會以及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學生對統計理論知識與技能綜合運用的過程。由于我校統計實踐課程安排在學期末的最后兩周,這兩周時間里學生只能做一些基礎實驗,進行校內實踐,而不能深入企事業單位進行社會調查,學生只局限于完成校內的統計調查以及課堂的教學內容,導致其實際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所以,我校的統計實踐課程急需加強社會調查實踐環節。
四、統計實踐課程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一)充分利用實驗室開展實踐教學,強化軟環境建設。課程實驗教學環節是整個實踐教學的基礎,這個教學環節可以結合課堂案例教學,任課教師事先編制好相應的實驗資料,在進行講解之后,由學生根據統計學的理論知識,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單項或者綜合的實驗,強化其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鍛煉其動手能力。
這個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在具備統計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專業的技能訓練,主要強調課程的綜合性。教師需要提前編制好相應的實驗材料,在統計實驗室指導學生利用統計軟件進行驗證性檢驗,從而強化理論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統計分析方法及統計分析軟件的應用,培養學生利用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的能力。此外,每種統計軟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表1對部分統計軟件進行了比較。
(二)推進校企合作,提供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基地。社會調查是學生將統計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重要環節,學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與校外實習基地簽約,展開各種各樣的社會調查。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深入教學實習基地,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獲得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切身體會統計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完成教學計劃。
另外,在畢業論文教學環節也可以進行社會調查。畢業論文教學環節是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此環節,可以指導學生運用統計學的知識進行社會調查,建立模型,并且運用相應的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這樣既完成了畢業論文,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統計知識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應用。
(三)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科研驅動式實踐教學模式。我校是一所教學研究型的綜合大學,學校的教師既有教學任務,也要承擔科研任務。統計學理論是科學研究的基礎理論,因此,可以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科研驅動式實踐教學模式。首先,可以進行典型的案例式教學,選擇一些與統計學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具有前瞻性的代表性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講座等多元化的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使其成為統計理論教學的有益補充;最后,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學研究項目,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研究題目,進行專題研究,并且撰寫調查研究報告,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為學生將來進一步深造提供有利的條件。
(四)建立高素質的統計實踐教學團隊。要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就必須有一個高素質的教學團隊。首先,教師要具備深厚、扎實的統計理論知識,還要熟練掌握各種統計軟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到有關企事業單位進行調查、學習,還可以通過參與橫向科研項目來提高實踐水平。其次,學校可以通過組織教師參加國際會議、研修班、統計年會等學術活動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還可以聘請有豐富經驗的統計專業人士為教師和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增加教師與同行交流的機會,提高教師的實踐指導水平。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學校應按照本科教學水平評估體系的要求,對實踐教學的各環節編制合理的工作流程與管理辦法并予以規范和實施,定期進行檢查評估,發揮評估導向與促進的雙向作用。同時,學校還需要設立實踐教學課程改革的專項基金,或者提供實踐教學工作量的課時費,以激發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五)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考核方式,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我院統計實踐課程只是依靠最后提交的調查報告來對學生進行考核,整個統計實踐過程持續兩周,實踐過程是分組完成,每組3~5人,每組成員的成績是一樣的,這樣的方式會導致有些學生“搭便車”,從而不能很好地反映每位成員的真實水平,所以,有必要建立合理的、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考核方式。
統計實踐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將統計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的過程中,并且撰寫調查報告。在考核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綜合考核學生的能力:首先,是統計方法的運用。每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同的統計問題應采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對同一問題也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分析。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學生自己選擇統計方法,考核學生對統計方法運用的能力。其次,是統計軟件的應用。統計實踐除了要考核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還要考核學生利用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分析的能力。最后,是調查報告的撰寫。統計調查報告可以綜合反映學生的統計業務水平,為學生提供社會調查的機會,讓學生親身感受調查工作,以調查報告的形式進行考核。
[
參考文獻]
[1]李金林,馬寶龍.管理統計學應用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徐秋艷,萬秋成.高校統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討[J].統計與決策,2006(6).
[3]張宏.高校《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7(16).
關鍵詞:定制出版;差異;發展
一、“定制出版”概念辨析
在我國,定制出版(Custom Publishing)仍是比較新鮮的概念。雖然有少數嗅覺靈敏的企業,比如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的“定制出版網”,以及北京天合星聯定制傳媒等已經在開展定制出版業務,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行業。
事實上,在國外尤其在英國和美國,定制出版發展得相當壯大,市場廣闊,運營模式和行業規范成熟。據調查,2006年美國出版了125 044種定制出版物,比2005年增長7%。定制出版的全部費用在保持第七次連續增長的基礎上創下最高紀錄,比2005年增長了21%,高達556億美元①。2008年英國定制雜志產業的市場價值達到9.04億英鎊,分別比2006年的6.8億英鎊和2007年的7.88億英鎊增長了33%和15%,十年來增長近三倍,定制雜志已經成為英國第四大媒體。②
“定制出版”的概念在國外并沒有統一定見。僅就這一概念的名稱而言,就有多種叫法:美國一般稱之為定制傳媒(Custom Media)、品牌傳媒(Branded Media)、客戶傳媒(Customer Media)、會員傳媒(Member Media)、內容營銷(Content Marketing)、定制出版(Custom Publishing)等;英國則稱其為契約出版(Contract Publishing)、客戶出版(Customer Publishing)等;中國通常叫做定制出版、定制傳媒、定向出版、客戶出版等。其中,“定制出版”在中國的使用頻率最高,在百度搜索、CNKI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中的使用次數均超過“定制傳媒”和“客戶出版”等概念。
對于“定制出版”的內涵,美國商業媒體協會(American Business Media)將其定義為:所有定制的、個性化的溝通解決方案,包括企業宣傳冊、內刊、主題出版物、企業雜志、商業指南等等。維基百科給出的定義是:定制傳媒(Custom Media)是一個營銷術語,一般指為增強媒體贊助者與受眾之間的聯系而研發、制作和發行各種媒體產品(紙質、數字、視頻和音頻等)的行為。③盡管各種定義在描述上都略有不同,但都承認定制出版是企業為加強與目標客戶的關系、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增進客戶忠誠度而制作的與企業相關的、對企業有價值的、包含企業理念的各種出版物(包括紙質、數字、網絡出版物等)。從本質上來說,“定制出版”既是企業的營銷手段,也是出版商的一種出版策略。
二、我國定制出版與英美定制出版的差異比較
受經濟發展水平、出版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我國定制出版與國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現以英美為例,與中國定制出版業進行比較分析。
1.發展水平
英美定制出版業起步早、發展快、規模大、水平高。1895年美國農具商約翰·迪爾(John Deere)創辦的企業內刊《犁》(Furrow)是定制出版的第一份刊物,目前此刊物已譯成多種語言出版到世界各地。根據美國媒體投資公司VSS(Veronis Suhler Stevenson)的數據,美國定制出版業總收入在2009年達到389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12.1%,這個增長速度幾乎是電視的三倍,廣播和衛星廣播的兩倍。④另外,英美兩國都擁有專業的定制出版行業協會,開展定制出版數據調查,并定期舉辦相關會議,接受咨詢等。
中國的定制出版業則呈現起步晚、發展慢、不成規模、水平低等特點。真正的定制出版在我國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專門從事定制出版的服務商很少,如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天合星聯等,且集中于北上廣一線城市,各自為政,難成規模。市場上許多定制業務,如部分外包的企業內刊、刊中刊、產品手冊、宣傳手冊、行業通訊報告、企業白皮書等,大多都分散在不同的媒介、廣告公司,公關公司和文化、管理咨詢公司,缺少為客戶提供整體定制出版策略的服務機構。也因為分散,定制出版整體概念的認知度也比較低,這種狀況與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有一定聯系的。
2.出版模式
對于企業來說,定制出版業務主要有兩種模式:自行制作(in-house)和業務外包(out-sourced)。前者是指企業自身成立專門的部門或項目組,獨立完成定制出版物的制作;后者是指企業將定制出版業務交給專門的定制出版商。
英美國家的企業多愿意將定制出版業務外包給專業的定制出版商,即out-sourced模式,這樣企業自身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另一方面企業不但能夠精簡人員編制、縮減冗余部門,還能借助定制出版商優秀的編輯采編團隊和豐富的出版經驗,獲得一本稱心如意的雜志。當然,這可能需要企業更多的支出。
在中國,絕大多數企業喜歡成立自己的內刊編輯部來負責定制出版,或者規定某個部門承擔全部定制出版任務,也就是in-house模式。這種將定制出版的工作與企業策劃和市場推廣整合到一起的做法,在一定意義上節約了企業成本。據調查,京津兩地房地產企業專門設立有內刊編輯部或者編委會的占69.7%,一些企業的內刊編輯部規模達到了十幾個人,一些企業還有非常細致的采編制度。數據顯示,僅有15.1%的企業內刊編輯人員擔任全職工作,其余的企業內刊編輯人員還從事品牌推廣、策劃、公關、人力資源、網站運營等工作。⑤
事實上,英美兩國定制出版業的早期發展過程中,很多企業也傾向于選擇in-house模式,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和定制出版行業的成熟,他們才開始選擇out-sourced模式。很顯然,在制作期刊雜志、報紙書籍的時候,相對于定制出版商而言,企業的內刊編輯部顯得太弱小、太業余。
很多中國企業擔心定制出版商不能領會企業的文化內涵和運營機制,因而由他們制作的定制出版物無法體現企業精髓。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為相對企業自身而言,定制出版商擁有專業的采編設計團隊、出版策劃團隊和豐富的出版經驗,與企業溝通的障礙是很小的。
3.受眾對象和定位
按照受眾對象可將定制出版物分為顧客雜志和企業內刊,前者專門為企業的客戶而編制,后者則是為企業員工編制。英美大多數的定制出版物是客戶雜志,對定制出版擁有明確的定位。在美國定制出版協會(Custom Publishing Council)的一項調查中,26%的被調查者稱非常熟悉定制出版物,32%稱比較熟悉,當向被調查者出示客戶出版物清單時,有93%的消費者對其中至少一種客戶出版物比較熟悉。⑥由此可知,美國消費者對客戶出版的認知度較高,也從側面反映出,美國企業對定制出版的定位非常明確:圍繞客戶定制出版。
對英美企業來說,定制出版更多意義上是一種營銷手段。“客戶出版物本質上還是企業的一種營銷手段,是企業整合營銷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為企業整體營銷目標服務。”⑦定制出版物必然具有“出版物”的屬性,但企業定制出版的目的是增強客戶忠誠度、提升品牌影響力、維護客戶關系,最終引導消費行為,促進企業產品銷售,其“營銷”屬性遠遠大于“出版物”屬性。另外,很多定制出版物除了刊登自身廣告外,還會有選擇地刊登第三方廣告,以增加收入,減少定制出版成本支出,甚至達到自負盈虧,這使其“營銷”屬性更加濃厚。
相反,中國的定制出版物多為企業內刊,面對的受眾對象是企業內部員工。《首屆中國企業內刊調查報告》顯示,國內共有企業自己創辦的非營利性內刊12 000多種,而且每年還在以25%左右的速度遞增,其中只對內的內刊占了12.1%,只對外的內刊占了9.1%,同一份內刊兼具對內對外功能的占了45.5%,對內對外分別辦刊的占了33.3%;另外,被調查的企業中,讀者對象主要針對內部員工的占了90.9%,針對目標客戶和經銷商的分別占了66.7%和45.3%。⑧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相對于英美國家來說,中國企業內刊的受眾對象基本上鎖定為企業員工,而且定位模糊,兼具對內宣傳和對外營銷的功能,側重于對內宣傳企業文化、宣傳公司方針政策、傳達企業領導意圖。一定程度上,企業內刊成了企業自娛自樂的工具,這種現狀與我國企業管理者落后的定制出版意識有一定關系。
4.出版環境
英美國家的出版環境較為寬松,刊號開放,實行刊物備案制,所以企業均可以為自己的定制出版刊物申請刊號,而且對第三方廣告也沒有嚴格的限制。為了增強定制出版業競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以及吸引更多廣告商,越來越多的英國定制雜志開始接受雜志發行量認證機構發行公信會(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的認證。⑨
中國定制出版的出版環境相對嚴格,新聞出版總署的《內部資料性出版物管理辦法》中規定“內部資料,免費交流”“不得收取任何費用,不得刊登廣告,不得在社會上征訂發行,不得傳播到境外,不得拉贊助或搞有償經營性活動”,因此企業內刊不能獲得刊號,基本上都是靠主辦單位“養”著,刊物也都是非賣品,以免費贈閱、交換、內部交流等方式發行。
5.發行方式
英國和美國定制出版的發行方式多樣化,一般情況下是免費發行,也有付費模式,如《瘦身世界雜志》(Slimming World Magazine)就在全國報刊亭銷售,每期銷量達到25萬份左右,另外英國兩個超市桑斯博里(J.Sainsbury)和維特羅斯(Waitrose)也在自己的連鎖門店內銷售自己的雜志。⑩如果企業的定制出版物頁數不多,有些企業會選擇以插頁、附頁和副刊等形式依附于其他出版物發行,但是這種發行方式要求兩者目標群體有比較大的重合性,比如著名的網絡家電零售商“世界商店”(World Stores)出版的客戶雜志《世界商店精華》(World Stores Essentials)就采取一部分直接郵寄到目標群體、一部分附在未來出版公司(Future Publishing)旗下幾種電子和技術雜志中發行的方式。中國定制出版的發行方式則非常單一,基本上都是免費贈閱,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出版環境較為嚴格,企業定制出版物無法獲得刊號公開發行,所以只能免費贈閱給會員,或者以內部資料的形式分發給企業內部人員。
6.出版物的內容
英美國家定制出版物的內容結合了行業特點和消費者的需求,一方面要體現行業的最新動態,另一方面要迎合消費者需求,比如一本航空雜志,其內容會包括航空公司的最新動態信息、最新服務信息、會員消息等,也會包含時尚、娛樂、新聞和專家建議等,以此來吸引讀者,同時也會將公司的最新消息傳遞給客戶。相比之下,中國企業的定制出版物的內容則要單調、枯燥得多。從圖2可以看出,企業的內刊成為企業的喉舌,以領導言論、公司動態、員工活動為主要內容,很少體現企業客戶的意志,當然,也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
三、結語
目前,我國定制出版業與英美國家相比相對落后,但這并非說明我國定制出版沒有前景。我國定制出版仍處于起步階段,應該在充分吸收英美國家定制出版經驗的基礎上,走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定制出版道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出版環境的變化,我國的定制出版必將突破現狀,獲得較大發展。
(作者系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 龐遠燕,葉新.美國定制出版模式解析[J].中國出版,2007(10).
②⑦⑨ 徐漢斯.英美客戶出版研究(二)[J].出版科學,2010(2).
③ Wikipedia. Custom media[EB/OL]. en.省略/wiki/Custom_media.
④ Folio: Magazine Staff. Clamor Over Custom [EB/OL].省略/2006/clamor-over-custom,2006-03-30.
⑤ 張煜.內刊時代的來臨[EB/OL].中國傳媒網,省略/media/art_04_2.htm.
⑥ Americans’Relationship with the Custom Publications and the Companies That Provide Them: The State of the Industry 2005[R]. CustomPublishing Council,2005.
關鍵詞:電子商務 指標 評價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陸續開展了電子商務統計的探索與研究工作,并且進行了一些實踐,但總體處于起步階段。開展區域電子商務評價,采用定量方法測度區域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可以了解我國各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狀況,為政府部門制定電子商務宏觀政策提供重要參考,同時,也為我國統計部門工作提供有效的電子商務統計方法及分析手段。本文在分析國內外電子商務統計現狀的基礎上,以省、市、自治區為單位,提出我國區域電子商務評價的建議。
開展區域電子商務評價的意義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開展了電子商務統計工作,由于不同國家對電子商務的定義不一,再加上社會制度、統計方法千差萬別,因此很難用類似統計GDP的方法來衡量一個國家的電子商務水平。我們只能從各國開展的電子商務統計中選擇一定的指標進行相應的比較,如B2B銷售額、互聯網用戶數等。即便如此,由于對電子商務定義、B2B的定義、互聯網用戶等的定義不同,在比較時還是要做適當調整,因此,很難精確衡量不同國家電子商務水平的差異,不過大致可以比較不同國家電子商務水平。
針對我國不同省份、不同區域進行電子商務評價,其意義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有利于評價不同區域的電子商務水平。針對不同區域進行電子商務評價,將評價結果量化,得出各區域的電子商務指數,就可以較為客觀地評價不同省份、不同區域的總體電子商務水平,進而為各級政府宏觀決策提供參考。
有利于分析電子商務水平的影響因子。電子商務是新生事物,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萌芽,經過2001-2002年的互聯網泡沫,現在已經進入了穩步發展期,如果我們能夠定期進行電子商務評價,就能夠掌握大量的一手資料,利用經濟計量模型,分析人們的教育程度、區域信息化水平、思想觀念等因素對電子商務的影響,找出關鍵影響因子。
有利于我國官方進行電子商務統計。目前,已經有許多發達國家建立了官方或半官方的電子商務統計體系,而我國在這方面剛剛起步,開展區域電子商務評價的研究,可以為我國統計部門建立電子商務統計體系提供參考。
國內外電子商務評價的現狀
國外電子商務評價現狀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產物,國外對于信息化研究和評測主要集中在區域信息化發展水平測度的層面上,馬克•波拉特(M.Porat,1977)創立經濟結構法,又稱波拉特法。這種指標體系和測評方法的中心思想是分析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日本學者小松崎清介提出的指數測評法,從郵電、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等行業取出四類共11項指標,按一定的加權規則計算并綜合處理后,得出信息化指數。在進行信息化水平測評時,以統計調查資料為主進行測算。
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從1998年開始在電子商務標準制定及國際電子商務統計的協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也進行了官方或半官方的電子商務統計,基本上都參考了OECD推薦的優先調查內容,并且對家庭、企業、政府等進行了調查,多數調查頻率基本上是年度,采用抽樣調查方法為主。
從國外發達國家電子商務統計與評價的現狀看,基本上處于成熟階段,評價的對象也以國家為單位,采用絕對指標為主。
國內電子商務評價
在信息化評測領域,我國學者估算了我國不同區域的信息化指數,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張啟仁的信息化加權指標體系、秦玫芬采用的因子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確定權重的測算方法、周榮蓮等提出的評價模型方法等。此外,我國一些半官方或非官方機構在嘗試進行電子商務評價與統計,以下是我國一些與區域電子商務評價相關統計情況。
國家統計局――互聯網用戶 國家統計局并沒有對電子商務進行專門調查,而是從1995年開始調查了相關的兩個重要指標。一是互聯網用戶數,指辦理撥號上網和專線上網的用戶數。二是城鎮每百戶居民擁有的電腦量。這兩項指標從側面反映我國各地區電子商務的狀況,兩項指標均有分省數據,遺憾的是從2004年中國統計年鑒開始,互聯網用戶數統計被網民(指平均每周上網超過1小時的人)所代替。
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網民調查 從1997年開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開始定期進行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每半年公布一次調查報告,主要是針對網民的調查。調查的內容有上網計算機數、用戶人數、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冊等,該調查是我國最權威的調查,調查結果被國內外相關機構廣泛引用,一些主要的統計指標如網站數、網民數、域名數等都有分省數據。由于是針對中國互聯網絡的調查,因此,直接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內容不多,主要是個人購物的一些調查。
CII中國電子商務總指數指標體系―全國及省份調查 這是由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與中國互聯網研究與發展中心(CII)共同進行的,該調查曾于2000年進行過一次。調查測評選取了9個與電子商務密切相關的指數,采用德爾菲法確定指數權重,構建CII電子商務總指數指標體系,然后計算出各省的電子商務指數。
應該說CII調查開創了我國區域電子商務評價的先河,但總體上是處于嘗試階段。
此外,在2004年9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公布了《中國12城市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調查報告》和《中國5小城市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調查報告》,并且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了《中國7城市青少年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調查報告》。
以上這些調查,基本以調查問卷為主,從影響中國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基本假定開始,在初步分析的基礎上,對每個因素的主要考察指標進行設定和細化,最后通過訪談、討論、問卷等形式收集資料。總體上說,涉及互聯網方面的內容較多,電子商務方面的內容較少,定期調查少,不定期調查多,在調查的廣度和深度及科學性、客觀性方面尚有可商榷的地方。
區域電子商務評價體系構建方法
建立電子商務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其中包括以下指數:電子商務交易類指數(電子支付、電子交易額等);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指數(光纖長度、網站數、上網計算機數等);政策環境指數(上網資費、電子商務認證中心等); 電子商務人氣指數(網民、信息傳輸及計算機軟件業職工人數)。以上統計指標兼顧了數據的可獲得性、全面性、客觀性,對于一些主觀性及難以獲得數據的指標(如計算機安全)沒有列入。這些數據可從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信息年鑒、中國電子商務年鑒、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等獲取,部分資料也可以從網上直接獲取。
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記AHP) 是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教授在上世紀70年代末提出的一種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是將決策問題的有關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進行影響因素分析。在計算出我國各省電子商務水平值以后,重要的是對影響各省電子商務水平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如GDP、平均工資水平、教育投入、信息化水平、受教育人口等因素,可采用回歸分析法,在回歸分析時,可考慮引入地區虛擬變量,按人均GDP水平將我國省份分為2-3個層次。
我國開展區域電子商務評價的建議
確定統一的概念標準
對區域電子商務進行評價,首先要界定電子商務的定義,目前并沒有公認的電子商務定義,應該對電子商務的定義加以明確。對區域的界定,建議以行政區劃劃分,如省份或地級市,當然也可包括全國。另外,在界定概念及范圍時有許多內容要加以界定,如電子商務有哪些類型、電子商務交易額、網絡類型等等。
注重采樣數據的客觀性
目前我國開展的電子商務類調查,除了部分針對企業外,大部分是針對網民個人進行的一些調查,這里并不是說網民調查不重要,電子商務統計,尤其是官方電子商務統計,必須以客觀指標為主,盡量少采用或不采用主觀指標。例如,對某地區電子商務進行評價,網站數量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我們就不應該進行抽樣調查,進而估計出該地區的網站數量,而應該直接通過搜索工具進行搜索,獲取直接數據。又如,對于上網速度、我們可以對網民進行抽樣調查,也可以根據該地區互聯網總體帶寬情況和上網用戶數進行估算,很顯然,后者要客觀得多。
建立指標體系
進行區域電子商務評價,建立一套嚴謹科學的指標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在構建測度體系時一定要注意全面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既要能反映地區電子商務水平,又要考慮到數據能方便地獲得或采集。
統計以截面數據為主
開展區域電子商務評價,應該以截面數據為主,以全面衡量一個省份、一個城市的電子商務水平,這里并不是說動態指標不重要,而是因為動態指標一般與靜態指標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指標間存在交叉的可能性較大,此外,在電子商務統計領域采用動態指標數據往往不易獲得,增加了統計的難度。當然,如果定期進行截面數據的地區電子商務評價,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動態分析。
注重合理規劃和分步實施
開展區域電子商務評價,是整個電子商務統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具有戰略眼光,對整個電子商務統計進行全盤規劃。政府統計部門和科研機構,應該加大電子商務統計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地區電子商務統計、行業電子商務統計、企業電子商務統計、政府電子商務統計、家庭電子商務統計等。
此外,從技術層面看,開展區域電子商務評價比開展區域電子商務統計要相對容易,因為電子商務統計牽涉的部門多、環節復雜、數據難以獲取、成本高,而區域電子商務評價指標相對簡單,數據獲取相對容易,而且意義重大,因此可以先行一步。
參考文獻:
1.電子商務統計及其應用研究課題組.建立我國官方電子商務統計的建議.中國統計,2003.9
2.王軍.怎樣建立電子商務統計.北京統計.2002.1
3.CII電子商務指數研究與測算課題組.關于電子商務水平測度的研究:統計研究,2001.12
4.徐惠平等.可持續發展中的經濟利益博弈研究[J].復旦學報,2000(03)
5.周先波.信息產業與信息技術的經濟計量分析.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