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據庫系統概論范文

數據庫系統概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據庫系統概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據庫系統概論

第1篇:數據庫系統概論范文

關鍵詞 需求分析 實體及屬性 概念模型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1托盤共用信息管理平臺

在托盤共用系統中,托盤屬于托盤運營商所有,托盤的質量控制、維護修理均由托盤運營商負責,托盤使用企業不必擁有托盤,只需按照租賃合同使用托盤,有利于節約使用企業自備托盤的成本。托盤運營商建立托盤租賃和回收點,負責托盤的租賃、回收與維護,并根據托盤租賃需求預測,向生產企業訂購托盤。

目前由于托盤運營商經常會因信息滯后,無法預測或統計相關企業對托盤的需求量,而使托盤脫銷或積壓,造成較高的托盤的庫存成本。同時無法及時了解托盤在運輸過程中的具置,完整回收隨商品發往各地的空托盤,或者托盤隨著產品的運輸一次性使用后就被丟棄,造成資源的浪費。在空托盤的回收方面,由于無法與鄰近的回收點充分共享信息資源,經常會產生回程空載上的浪費,不能充分利用托盤。很多因信息滯后的弊端使得托盤運營這項產業初期投入高,回收低下,出現運營困境。進一步講,托盤共用系統中流動著多種托盤物流,如用戶與托盤租賃和回收點之間的空托盤物流、回收點之間的庫存托盤物流、用戶之間隨貨物流動的托盤物流及用戶之間的轉租托盤物流等。各類托盤物流的高度流動性,使托盤共用系統的管理變得十分復雜,于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建立托盤信息管理平臺就成為了對托盤共用系統進行有效管理的必然選擇。

2需求分析

2.1引言

進行系統設計,首先要對系統的現狀進行分析。根據系統的目標、需求和功能,制定和選擇一個較好的系統方案,從而達到一個合理的優化系統。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大部分的地區都會出現托盤共用的情況,建立一個托盤共用信息系統,是為了解決人工手動管理托盤信息在實踐的問題,從而達到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的水平。該系統的建立不但給管理者帶來了方便,也節省了工作時間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構造系統時,首先從需求出發構造數據庫表,然后再由數據庫表結合需求劃分系統功能模塊。這樣,就把一個大的系統分解成了幾個小系統。這里把系統的層次劃分為了四個部分:托盤維護,管理人員信息管理,托盤租賃管理,信息查詢。能夠實現以下功能: (1)進行新托盤入庫、現有托盤信息修改以及刪除;(2)能夠實現對顧客基本信息的查詢和編輯管理;(3) 能夠進行當前財務以及人力狀況的查詢;(4) 能夠進行租賃信息的查詢功能。

2.2需求分析階段的目標與任務

2.2.1處理對象

托盤信息:托盤條形碼,托盤類型,托盤名稱,托盤租賃次數,租賃價格,貨位,存儲數量,入庫時間,供應商編號。

托盤公司信息:點編號,點名稱,e-mail,地址,網址,電話,管理員,公司名稱。

顧客:顧客編號,顧客名稱,性別,租賃次數,顧客類型,電話,e-mail,注冊日期。

托盤借還:租賃編號,實際歸還時間,托盤條形碼,租賃時間,驗收員編號,是否歸還,預計歸還時間,顧客編號。

供應商檔案:供應商編號,供應商公司名稱,供應商類型,電話,e-mail,備注。

托盤供應:供應單編號,托盤條形碼,采購員編號,供應數量,供應價格,供應日期。

托盤驗收:驗收單編號,托盤條形碼,驗收員編號,貨位,接收數量。

管理員:管理員編號,名稱,密碼。

2.2.2處理功能及要求

(1)能夠存儲一定數量的托盤信息,并方便有效的進行相應的托盤數據操作和管理,這主要包括:①托盤信息的錄入、刪除及修改。②托盤信息的多關鍵字檢索查詢。③托盤的出借、返還及超期罰款或丟失賠償。

(2)能夠對一定數量的顧客、管理員進行相應的信息存儲與管理,這其中包括:①顧客信息的登記、刪除及修改。②管理員信息的增加、刪除及修改。③顧客資料的統計與查詢。

(3)能夠提供一定的安全機制,提供數據信息授權訪問,防止隨意刪改、查詢。

(4)對查詢、統計的結果能夠列表顯示。

3 系統概念模型設計

在托盤信息系統中,涉及到包括托盤供應商、托盤租賃公司、顧客在內的供應鏈,需要實現托盤信息的錄入、刪除及修改,托盤信息的多關鍵字檢索查詢以及托盤的出借、返還及超期罰款或丟失賠償情況。因此初步構建整體E-R圖1所示。

進一步地對M:N的聯系轉換為相應的連接實體,建立各實體的主鍵和外鍵,建立各實體間的聯系并且設置必要的完整性約束。繪制最終包括全部的實體、主要的屬性,標明主鍵和外鍵,建立各實體間完整E-R圖。

參考文獻

[1] 王珊,薩師煊.數據庫系統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2篇:數據庫系統概論范文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專業;實例;數據庫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05-11454-03

1 引言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這門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指導,使學生較全面地掌握數據庫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備使用數據庫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前國內高校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基本情況:1、學生人數眾多,實驗室開放時間有限,條件不足。2、教師和學生的比例差距較大,指導并不充分。3、存在“重視理論大于實踐;重視課本大于動腦”的現象,常常表現在SQL語句寫的非常好的同學但是數據庫設計卻很茫然。然而在很多時候即使重視理論也很難將理論講授深入,同時學生的課程任務繁重,自己動腦動手的時間不多,應試教育的因素又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大于對實踐的需求。針對這些,教師無形中不得不加強對理論的深入,于是教學進入了不良循環的一個怪圈:成績好的學生在畢業設計階段也可能表現出對數據庫設計無從下手,甚至ER圖都不會畫或畫錯,學生成績的優良并不能如實反映他們對于這門課知識的掌握程度。

我國信息技術發展時間較短,從業人員較少,專業教材的建設正在逐步完善,在這樣的現狀下,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其計算機科學發展的幾十年間沉淀的經典教材仍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但是國內高校對于雙語教學的嘗試,進展比較緩慢效果并不明顯,特別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對教學的實施難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適當的引用英文原版教材中的實例甚至是國外高校教學中的實例,對《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極為重要。

2 實例教學的作用

(1)實例教學是一種生動、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例教學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概念,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探索。學生由傳統的以講授法為代表的教學中的被動變為主動,并獲得了模擬解決實際問題的各種練習機會;

(2)歸納和演繹恰當的結合,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采用實例教學,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各自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再比較不同方案的利弊,最后找出一個比較可行的設計流程。當完成基本原理方法的講解之后,都會安排一次大作業,這更加體現了實例教學的特點;

(3)以實例促教學,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實例,可以啟發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從獲得現成的知識到探索未知的領域飛躍。

3 實例在數據庫教學中的運用

3.1 實例分析

實例分析一般采用課堂隨機發言的方式展開討論。教師將一些比較常見的或者相對比較容易理解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學生對此自由發言,最后教師歸納總結。將傳統教學中表現出的弊端盡可能的避免,如:(1)不聯系實際,如QBE、嵌入式SQL、事務、備份等;(2)無法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沒有大容量、高復雜的數據庫;(3)設計能力,沒有正確的設計思路(三范式的錯誤用法),沒有經過設計訓練。這些問題經過教師啟發之后,學生很容易抓住重點分析解決問題。

3.2 實例訓練

數據庫課程是一門比較重視實踐的課程,而運用實例進行教學又是簡單易行的辦法。從課本之外的地方找到相關的實例是一種新穎有效的辦法,因為課本上的實例一般都選擇比較簡單的和某一個主題相關的例子,學生獨立看書的過程中很容易看懂這些實例,如果上課的過程中繼續引用,反復講解,難免會給學生造成煩躁的情緒,時間長了,學生會覺得這門課的內容相對簡單,往往容易掉以輕心。這樣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懂得和掌握實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要具有實踐經驗,以及駕馭課堂討論的能力,這樣才能把數據庫原理的教學做好。

4 實例舉例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最重要的實踐環節就是讓學生能夠開發一個功能完善的數據庫應用系統,通常數據庫設計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運行質量,而數據組織的是否得當正是數據庫設計的關鍵所在.因此,關系數據庫設計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給出一組數據,如何去構造關系以及每個關系中應包含哪些屬性,許多設計者通過經驗或者直覺進行設計,卻往往在使用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關系數據庫里的數據規范化理論對于此問題作了一些理論上的研究.

國內的教材中對于問題的分析往往用比較簡單易懂的單獨實例加以說明,就一個問題而言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不適合拓展和舉一反三,實例沒有連續性。這樣的例子在學生頭腦中易形成斷斷續續的知識點,而不是連續的設計思想。這很容易給學生造成設計無從下手的困境,這也是數據庫教學過程中容易重視理論忽視實踐的一個原因。

下面的實例選自英國northumbria大學課程中的一個實例,這個實例可以代替“關系數據理論”這一章書本中的內容直接講解,也可以輔助這一章進行適當的補充,這就要求教師的理論知識比較扎實,有很高的課堂引導能力,講解聯系實際防止空洞,重視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4.1 回顧相關知識

在開始關系數據理論知識講解之前,首先回顧概念:候選碼、主鍵(碼)、外鍵。回顧最好的辦法是選擇教師適當引導,學生主動回答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關系理論設計的重要性,在關系數據庫設計中,數據合理存儲和組織的核心是設計科學的關系模式,能準確反映現實世界實體間的聯系,最大限度的減少冗余這就是關系模式規范化的問題。

4.2 UNF Un-normalised Form(未規范化的形式)

表1UNF實例

4.3 1NF First Normal Form(1范式)

對于學生選課的例子,ModuleCode、ModuleTitle之外的其他屬性都存在表中套表的情況,即一個給定的課程,對應于多個學生。所以我們將套的表分離為新表,具有外鍵關系的字段用*標識:

定義:符合1范式的關系,就是不存在表中套表的情況。表中套表:即一個給定的主鍵(碼)的值,存在多個其他字段的值和它對應。

分析1NF:(1)插入異常。如果有新的學生來報道,具體數據有“N990036、JONE、25/11/1978”,插入數據時因為沒有Module信息則無法完成;(2)刪除異常。N990036如果放棄選擇Module為IS705的信息,刪除記錄時會因為刪除了Module信息,N990036信息也隨之消失;(3)修改復雜、冗余大。學生若選擇了K個Module,那么Student Name和Date of Birth都要毫無遺漏的出現K次。如果要修改一個Student Name,則需要修改所有出現這個Student Name的地方。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開始下面的內容。

4.4 2NF Second Normal Form(2范式)

在確定2NF的時候,我們要檢查每一個非主屬性,看他們是完全依賴于主鍵(碼)(所有主屬性),還是部分依賴于主鍵(碼)。分析ModuleCode和ModuleTitle,因為主鍵(碼)只有一個屬性。第二個關系中主鍵(碼)是由兩個屬性組成的,所以每一個非主屬性都要進行檢查。StudentName和DateofBirth屬性只依賴于StudentCode,所以要分離為新的關系。Grade和Result屬性依賴于ModuleCode和StudentCode兩個屬性,因為主鍵(碼)的任何一個子集都不能充分決定這兩個屬性。2NF結果如下:

定義2NF:一個屬于1NF的關系也屬于2NF ,如果主鍵(碼)只有一個屬性組成,或者非主屬性(non-key attributes)完全依賴于主鍵(碼)(即依賴于所有主屬性,而不是部分主屬性)

4.5 3NF Third Normal Form(3范式)

在確定3NF的時候,我們要檢查每一個非主屬性,看他們是否不依賴于其他非主屬性。ModuleCode和ModuleTitle的關系屬于3NF。StudentCode、StudentName和DateofBirth的關系也屬于3NF。Result屬性依賴于Grade這個非主屬性,因為我們知道了Grade,就能確定Result的值,這兩個屬性需要分離為一個新的關系。3NF的結果如下:

定義:一個屬于2NF的關系也屬于3NF,如果所有的非主屬性都不依賴于其他非主屬性,并且所有主屬性也不依賴于其他主屬性。(或者說消除了傳遞依賴)(這里的3NF實際上是書本上的BCNF!)

4.6 規范化小結

圖2 各種范式及規范化過程

5 相關習題

根據給出的實例,讓學生自己分析

表2 UNF習題

6 結束語

實例教學法是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補充,在本科生的教學中首次嘗試,收到很好的效果。實例教學法的成功取決于(1)選擇的實例合理;(2)教師的素質和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3)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發揮程度。總之,實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很好的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特別是采用國外的教材或者是國外高校的實例,會大大加強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興趣。對于實例教學法的實施方法,有效的讓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極大的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珊,陳紅.數據庫系統原理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3]DATE CJ.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Ed.6)[M].Addison-Wesley.1995.

[4]李艷梅,羅建..《數據庫系統概論》教學改革探討[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01).

[5]馮玉才.數據庫基礎(第二版)[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3.

[6][美]Evangelos Petroutsos,Kevin Hough. 邱仲潘譯.Visual Basic 6 高級開發指南[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

[7]劉容.數據庫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4).

[8]何玉潔,武欣,鄧一凡.Ryan K Stephens, Ronald R Plew.數據庫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9]Silberschatz,楊冬青,唐世渭等譯.數據庫系統概念(原書第4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3).

[10]李紅.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伍俊良,劉飛.數據庫原理與基礎實踐環節在信息專業類教學中的應用與教學要求解析[J].計算機教育,2004(6).

[12]崔巍.數據庫系統及應用[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Silberschatz, Abrah.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數據庫系統概論范文

[關鍵詞]內存數據庫;并發控制;恢復技術

[中圖分類號]G25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6-0050-01

1 內存數據庫概論

1.1 內存數據庫的概念

內存數據庫指的是:一種將數據存儲在內存中,并可以實現直接操作的數據庫。內存數據庫在計算機信息系統中有著嚴謹的定義:設定DBS為一個數據庫系統,DB為該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庫,DBM(t)代表t時刻中出現在DB中的數據集合,AT(t)代表t時期時處于活動狀態的事物集合,Dt(T)則是事物集在t時刻進行操作的數據集。在上述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如任意t時刻時,滿足T隸屬于AT(t)且Dt(T)隸屬于DBM(t),則將DBS成為一個內存數據庫系統,一般用MMDBS簡稱;同時稱DB為一個內存數據庫,并簡稱為MMDB。

1.2 內存數據庫的特點

內存數據庫技術具有以下幾方面特性:

第一,以較為復雜的模型代表數據框架,具有良好的數據擴展性,能夠使數據得到充分利用。

第二,具有方便的用戶接口,數據和程序的獨立性也十分高。

第三,具有并發控制、故障恢復、完整性及安全性四個方面的數據控制性能。在數據庫的支配管理下,各個程序中的數據由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和集中控制。

第四,大大提升了系統的靈活性和數據的讀寫速率。

2 內存數據庫中的關鍵技術

2.1 并發控制技術

并發控制是內存數據庫中較為典型的關鍵技術之一。由于內存數據庫存在于系統內存中,因此在并發控制上有著其獨特的設計思路,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基于并發控制技術的背景下,事務鎖的時間通常較短,因此由于鎖造成的競爭也較短。這主要是因為內存數據庫的數據訪問速度通常較快,數據與數據之間的交換銜接時間也較短。

第二,很多內存數據庫系統都需要采用事務并發執行的方式完成數據采集和交換,為了保證這一過程實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常采用粗粒度鎖作為輔助,以此降低鎖的開銷。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內存數據庫系統,采用傳統、單一的加鎖方式很難滿足實際需求,則在進行內存數據設計的時候通常考慮應用多粒度鎖體系,例如表鎖、數據庫鎖或記錄鎖。

此外,由于內存數據庫技術對系統系能的要求較高,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借用內存的優勢并結合內存數據庫的特性,盡量減少并發控制對性能的不良影響。當然,上述設計需要建立在保證事物ACID的基礎上。

2.2 故障恢復技術

由于內存數據庫中,內存是數據存儲的主要單元,而內存本身的不穩定性較高,導致內存數據庫發生系統故障的頻率也比較高。因此,構建有效的故障恢復機制對于內存數據庫就顯得意義非凡。目前,應用于內存數據庫的主流故障恢復技術包含日志、檢驗點和內存數據庫重裝三類。

第一,日志。日志中的系統運行記錄將內存數據庫系統運行時的信息詳盡地保存了下來,在事務恢復執行之前,由日志記錄下的數據鏡像便被很好地裝入內存之中。換句話說,日志為內存數據庫的故障恢復提供了相應的技術依據。

第二,檢驗點。檢驗點操作時,內存數據庫一般能夠處于靜止狀態,此時能夠對系統數據的整體或部分進行有效記錄,并以此作為故障發生后的恢復數據鏡像。目前,Fuzzy checkpoint是應用于內存數據庫系統中最為廣泛的檢驗點技術,該技術能夠實現任意時間點的數據檢驗,且不受事物或動作狀態的限制,具有很好的應用效應。

第三,內存數據庫重裝。重裝技術是一種將數據庫外存版SDB恢復到內存版MDB的技術過程,主要分為完整重裝和部分重裝兩部分。當系統出現掉電故障或初裝狀態時,一般應用完整重裝對內存數據庫系統進行故障恢復;而當內存介質發生故障或內存不能存儲于數據庫整體時,則應用部分重裝操作實現對內存數據庫系統的故障恢復,換人數據的選取是應用部分重裝操作的關鍵環節。

2.3 索引技術

傳統的磁盤數據庫采用B/B+樹的索引技術,此技術能夠有效減少方位磁盤數據的I/O次數,然而,該項技術并適合內存數據庫系統。目前,主流的內存數據庫一般選用T樹索引技術,這是一項根據AVL樹和B樹發展而來的技術。

喇索引技術融合了AVL樹技術和B樹技術的優點,既具有AVL樹的二分查找性能,又具備B樹良好的更新及數據存儲性能。在進行并發控制時,由于T樹比B樹高,因此需要更多的鎖才能完成并發控制流程,所以應用喇進行索引時,加鎖和解鎖的代價比應用B樹時要高很多。以下為喇的節點結構示意圖:

由于采用了喇結構,內存數據庫中只需存放指向相應記錄對應字段的指針,因此使索引中變長字段的存儲問題得到了很好地解決。此外,在T樹索引技術背景下,指針的長度一般也比其指向字段的長度小,因此節省了大量的內存空間,使系統的運行也變得更為流暢。

結論

本文對內存數據庫中的幾個重要關鍵技術進行了簡要介紹和分析,通過對比發現,內存數據庫技術相比于傳統的磁盤數據庫技術有著其明顯的優勢之處。隨著計算機數據庫技術應用的領域逐漸深入,有關內存數據庫技術新的研究成果也將不斷涌現,例如在電信、軍事、工業控制等領域,內存數據庫技術的引入和應用已成為大勢所趨。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對內存數據庫技術的研究也將得到進一步拓展。

參考文獻

[1]曹猗宣,王晶,內存數據庫在彩鈴業務中的應用[J]計算機系統應用,2011,20(5)

第4篇:數據庫系統概論范文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MIS);數據庫

一 、完善用戶識別

用戶身份的正確識別與檢驗是MIS安全的門戶。為了有效可靠地管理用戶權限,保證系統的安全,需要一套可靠完善的身份鑒別機制。

(1)在MIS的數據庫中創建一個用戶表,為每個用戶分配一個唯一的用戶編碼和一個唯一的用戶密碼,并且用戶的密碼只能由用戶自己管理。當用戶要登錄數據庫管理系統時,必須提供正確的用戶編碼和密碼方能進人該系統。

(2)我們還可以利用數據濾網功能,也就是過濾功能。在用戶登錄界面,對用戶輸人的用戶標識和密碼先進行過濾,把單引號、分號、 、% 等“危險字符”全部過濾掉,再進行數據語句的構造,可大大降低攻擊者成功的概率。

(3)我們可以通過限制用戶輸入數據的長度,例如限制用戶輸入數據的字符最多不能超過8位,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系統被攻擊的風險,增加了入侵者插入有害代碼的難度,確保了系統的安全。

(4)設置數據庫系統口令,數據庫系統口令也是是身份鑒別、保證系統安全的最常見、最方便的一種方法。它是登錄訪問數據庫系統所需的口令。應用程序要存取數據庫表,必須先登錄數據庫,應用程序憑借用戶提供的正確口令就能順利登錄數據庫。所有的口令值不要嵌入程序,應隱蔽到某一數據庫中,這樣就避免了修改的麻煩,有了數據庫口令,就可以阻止有害侵入,增加了系統的安全性。

二 、訪問權限控制

訪問權限控制是數據庫系統在利用角色管理數據庫安全性方面采取的基本措施。

通過驗證用戶名稱和口令。防止非數據庫系統用戶注冊到數據庫,對數據庫進行非法存取操作。

授予用戶一定的權限,限制用戶操縱數據庫的權力;授予用戶對數據庫實體的存取執行權限。阻止用戶訪問非授權數據,提供數據庫實體存取審計機制。使數據庫管理員可以監視數據庫中數據的存取情況和系統資源的使用情況,采用視圖機制限制存取基表的行和列集合。對所有客戶端按工作性質分類。分別授予不同的用戶角色。對不同的用戶角色。根據其使用的數據源。分別授予不同的數據庫對象存取權限。

三、 數據加密

在MIS中,為了防止非法用戶進入系統、竊取機密信息或非授權用戶越權操作數據,必須對數據進行加密處理。

對MIS中的數據庫加密處理有三種基本方式:

(1) 文件加密:將涉及重要信息的文件進行加密,進入MIS應用系統時解密,在退出應用系統時再進行加密。

(2)記錄加密:與文件加密類似,但加密的單位是記錄而不是文件。

(3)字段加密:即直接對數據庫的最小單位一字段進行加密,加密算法是加密的核心, 目前可應用的國際公認的密碼算法主要有:DES(數據加密標準)、RSA(公鑰密碼體制)、劉氏高強度公開加密算法等。

除此之外還有硬性加密,硬加密指的是用物理方法進行加密,如在存放在文件的磁盤上用激光打孔進行加密等。

通過數據庫加密有效地防止了通過瀏覽數據庫表的方式獲得用戶登錄信息。

四 、審計與追蹤

數據審計的目的在于:當數據被竊取或破壞時,能及時發現和補救,即及時發現問題的原因, 為維護數據的完整性提供保障。數據審計可 在MIS的多個層次上實現,其中在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系統上實現時,系統開銷較大,而在功能層、用戶層等層次上采取適當的審計措施則較好。

應用系統常用的審計措施有:

(1)取軌運行法:該方法要求對數據的操作由兩個用戶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完成,一個用戶的操作必須經過另一個用戶的審核通過后方能生效。

(2)軌跡法;該方法對應用系統中的一切操作都記錄在案,并由專人定期檢查,從而監督系統運行情況。

五 、備份與恢復

數據庫可以通過用戶識別、訪問權限限制、數據加密等保護措施使得管理信息系統健康運行,但難保百無一疏,而且現實中還存在其他很多原因造成數據的丟失,比如誤刪除,硬件老化,不可抗力,系統抵御能力差等等方面,所以加強對數據的備份工作至關重要。

備份工作有幾點因素需要考慮,比如:

1、備份周期。(根據數據的重要程度,可以選擇不同的時間進行備份,以便清晰明了)。

2、使用靜態備份還是動態備份,(動態備份也即允許數據庫運行時進行備份)。

3、僅使用全備份還是共同使用全備份和增量備份。

4、使用什么介質(硬盤,光盤等)。

5、使用人工備份還是設計好的自動備份程序。

6、檢驗備份完整性的周期。

7、備份存儲的空間是否防竊、防磁干擾、防火。

8、是否指定其他人實行備份,備份者是否享有必要的登錄號和口令。

9、在負責備份和恢復的主要人員缺席的情況下,是否有其他人能代替。

其次我們還要注意務必使計算機網絡數據備份自動化,以減少系統管理員的工作量。使數據備份工作制度化,科學化。做好介質管理工作,防止讀寫操作的錯誤。

對數據存儲,形成分門別類的介質存儲,使數據的保存更細致、科學。介質自動清洗輪轉,提高介質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還要以備份服務器形成備份中心,對各種平臺的應用系統及其他信息數據進行集中的備份。

另外系統管理員還可以在任意一臺工作站上管理、監控、配置備份系統,實現分布處理、集中管理。

最后維護人員要盡量地恢復損壞的整個文件系統和各類數據。備份系統還應考慮網絡帶寬對備份性能的影響、備份服務器的平臺選擇及安全性、備份系統容量的適度冗余、備份系統良好的擴展性等。

結語:

以上只是論述了數據庫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安全的幾個重要方面和體現,還有其他一些方面沒有專門提到。這些管理不到位。雖然不會導致系統癱瘓。但也會造成系統部分功能的暫時性終止。例如如果回退段數量不夠或剩余空間不夠。都可以造成有些大的數據提交不成功。因此,對于數據庫系統的安全問題馬虎不得。

參考文獻:

[1]李寧,陳彬.MIS系統權限管理中的安全性問題探討[J].教育周刊,2008(11).

[2]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三版)[M].教育出版社,2000.

第5篇:數據庫系統概論范文

關鍵詞:數據庫;基礎研究;理論基礎

中圖分類號:Tp311.1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4-0134-01

一、數據庫概論

數據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數據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數據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數據庫發展階段大致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系統階段;數據庫系統階段;高級數據庫階段。

二、數據庫的主要特點

(1)實現數據共享。數據共享包含所有用戶可同時存取數據庫中的數據,也包括用戶可以用各種方式通過接口使用數據庫,并提供數據共享。

(2)減少數據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統相比,由于數據庫實現了數據共享,從而避免了用戶各自建立應用文件。減少了大量重復數據,減少了數據冗余,維護了數據的一致性。

(3)數據的獨立性數據的獨立性包括數據庫中數據庫的邏輯結構和應用程序相互獨立,也包括數據物理結構的變化不影響數據的邏輯結構。

(4)數據實現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數據處于一種分散的狀態,不同的用戶或同一用戶在不同處理中其文件之間毫無關系。

三、數據庫理論基礎

一個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統,是建立在許多條件之上的,而數據庫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和關鍵技術。

信息管理系統所涉及的數據庫設計分五個步驟:數據庫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與加載測試。

(1)數據庫需求分析的任務是將業務管理單證流化為數據流,劃分主題之間的邊界,繪制出DFD圖,并完成相應的數據字典。

(2)概念設計的任務是從DFD出發,繪制出本主題的實體-關系圖,并列出各個實體與關系的綱要表。

(3)邏輯設計的任務是從E-R圖與對應的綱要表出發,確定各個實體及關系的表名屬性。

(4)加載測試工作貫穿于程序測試工作的全過程,整個錄入、修改、查詢、處理工作均可視為對數據庫的加載測試工作。

四、數據庫系統設計

數據庫設計主要是進行數據庫的邏輯設計,即將數據按一定的分類、分組系統和邏輯層次組織起來,是面向用戶的。數據庫設計時需要綜合企業各個部門的存檔數據和數據需求,分析各個數據之間的關系,按照DBMS提供的功能和描述工具,設計出規模適當、正確反映數據關系、數據冗余少、存取效率高、能滿足多種查詢要求的數據模型。

數據庫設計的步驟是:

(1)數據庫結構定義:目前的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有的是支持聯機事務處理CLTP(負責對事務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存儲)的操作型DBMS,有的可支持數據倉庫、有聯機分析處理CLAP(指為支持決策的制定對數據的一種加工操作)功能的大型DBMS,有的數據庫是關系型的、有的可支持面向對象數據庫。針對選擇的DBMS,進行數據庫結構定義。

(2)數據表定義:數據表定義指定義數據庫中數據表的結構,數據表的邏輯結構包括:屬性名稱、類型、表示形式、缺省值、校驗規則、是否關鍵字、可否為空等。關系型數據庫要盡量按關系規范化要求進行數據庫設計,但為使效率高,規范化程度應根據應用環境和條件來決定。

(3)存儲設備和存儲空間組織:確定數據的存放地點、存儲路徑、存儲設備等,備份方案,對多版本如何保證一致性和數據的完整性。

(4)數據使用權限設置:針對用戶的不同使用要求,確定數據的用戶使用權限,確保數據安全。

(5)數據字典設計:用數據字典描述數據庫的設計,便于維護和修改。

建立關系數據結構涉及兩方面內容:確定關聯的關鍵指標項并建立關聯表;確定單一的父系記錄結構。

第一,鏈接關系的確定。在進行了上述數據規范化重組后,已經可以確保每一個基本數據表(我們簡稱為表)是規范的,但是這些單獨的表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事物,通常需要通過指標體系的整體指標數據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問題。

第6篇:數據庫系統概論范文

關鍵詞: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19-4373-02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是高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性較強的綜合性課程。該課程涉及內容可分為兩個部分:1) 基礎理論部分,包括:數據庫系統基礎知識(數據庫發展、構成、專業術語等)與數據庫設計理論。2) 具體應用部分,包括:數據庫與表的創建;數據查詢、增、刪、改;視圖;索引;存儲過程;觸發器及數據庫安全與維護等。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數據庫及其對象的應用和管理能力;培養學生使用Transact-SQL語言進行程序設計的能力;培養學生進行數據庫日常管理和維護的能力。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如教學過程采用相同教學方法,極易產生數據庫理論與具體應用脫節的現象,易使學生產生數據庫理論過多的反感情緒,無法達到教學預期目標。

1 傳統數據庫教學局限性

傳統數據庫課程的教學的局限主要分為兩個方面:1) 過度重視理論,忽略實踐教學;2) 強調數據庫軟件的應用,忽視數據庫基本理論體系的講授。

具體說明如下:

1) 重理論,輕實踐,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在課程大綱設置方面,理論課程占學時數遠高于實驗學時數,且不設置單獨的課程設計,學生上機具體操作練習學時嚴重不足。實驗課程往往只針對某個具體知識點,實驗內容不具有連貫性,學生不清楚如何利用數據庫進行具體編程實踐,學習過程無成就感,最終導致學習缺乏成就感,興趣缺失,學習效果較差。

2) 過度強調數據庫軟件的作用

為了解決傳統數據庫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陷,一些數據庫教育研究者提出了依托某一款數據庫軟件平臺進行,以案例為驅動進行課程講授的教學方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矯枉過正,過度強調應用(過度強調數據庫平臺的應用方法)而忽視數據庫整體理論系統的講解,不能使學生完整、系統的掌握數據庫的基本相關理論。學生掌握的數據庫知識僅限于平臺應用,理論基礎不足,為學生后續的提高與發展埋下隱患。

3) 教學與實踐脫節

高等院校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強調數據庫理論知識的完備性,缺乏學習的應用性和針對性,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理論和實踐教學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脫節。傳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數據庫系統基本理論與數據庫設計階段,在具體應用方面僅涉及各數據庫對象的基本操作,如:創建、修改、刪除等,對數據庫技術在具體軟件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應用知識缺乏系統、詳細的講解,造成數據庫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嚴重,導致學生在完成數據庫課程學習后無法掌握數據庫技術的具體應用方式,不能做到學以致用。

4) 教學實踐不符合軟件工程的原則

傳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過程,從課后作業到上機實踐再到課程設計,幾乎全部為單個學生獨立完成,未嚴格按照軟件工程原則進行完成。現代各種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基本都是工程化的合作開發,其基本特征是按照軟件工程學的原則進行組織。在課程后續的各種實踐環節(如:畢業設計)中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利用團隊合作去完成一個數據庫系統的具體設計與開發,嚴重影響了實踐環節的完成質量,最終影響學生的數據庫技術應用水平。

2 改進的教學方法探索實踐

目前本校《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使用的教學實驗平臺為SQL SERVER2005。課程共64學時,其中實驗16學時,SQL SERVER2005數據庫具體應用中,完整的數據庫系統包括系統界面(利用其它高級語言開發)和后臺數據庫。由于SQLServer平臺與其它開發平臺的相對獨立性,在現行教學方式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清楚如何利用SQLServer2005平臺進行項目開發。

主要原因有兩個:

1) SQL SERVER2005數據庫課程的教學過程只涉及后臺數據庫本身的操作,知識較為孤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建立完整數據庫系統的概念,特別是對界面開發過程概念較為模糊。

2) 學生在學習數據庫課程前未接觸過其它高級語言(C語言除外),嘗試將數據庫結合某種高級語言(C#、C++、Java等)進行講解困難較大(主要是內容太多,難以在規定的課時內獲得較好效果)。

針對上述數據庫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本校數據庫的教學實際,通過分析課程內容及培養目標,最終提出了改進的數據庫課程教學方法。方法具有兩套具體實施方案。

兩套具體實施方案,分別描述如下:

1) 制定適合數據庫教學的教學大綱

(1) 通過制定新教學大綱,在數據庫課程開課前,開設一門高級語言課程做為基礎,以解決學生學習數據庫系統組成過程中不清楚應用程序及其接口含義的問題。(可選C#或Java);

(2) 在講解完畢數據庫基礎理論(基本概念、數據庫設計理論等)后,以具體實例(簡單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等)為基礎,講解后續內容,具體包括:數據庫與表的創建;數據查詢、增、刪、改;視圖;索引;存儲過程與觸發器及數據庫安全與維護,將理論教學作為實踐教學的基礎,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深化,促進學生對數據庫技術的深度掌握;

(3) 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采用不同的課程時間安排,實踐性較強章節(如:視圖、存儲過程、觸發器等)宜采取“講一學時練一學時”的方式進行授課,其它章節采取“講一次內容,上一次機”的方式進行授課,靈活制定上機實驗計劃,最大程度上做到講練結合,重視理論而不忽視實踐。

2) 制定新教學大綱在高校教學中不易實現,在保持相關課程開課順序不變,數據庫課程理論課時、實踐課時不變的情況下,課程改革設想如下:

(1) 課堂教學:利用少量課堂時間(一小節課50分鐘或一大節課100分鐘),結合實例介紹數據庫系統的一般結構、開發流程、開發平臺(不涉及具體語言的編程)。要求學生自由分組(每組4~6人),自選項目(教師掌控選題難度,并提供建議項目若干)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分組實施,使學生初步建立軟件工程的思想及開發團隊的概念。

(2) 實踐方式:適當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學生獨立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具體語言、開發平臺的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分模塊完成具體項目實現,各模塊任務需在教師指導下具體到人,并制定詳細任務書,促進學生的實踐積極性,防止學習惰性的產生。

(3) 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師生的交流互動在學生學習實踐過程中的地位相當重要。具體措施描述如下:

①保證課程必要的現場答疑時間,每周兩小時,集中解答學生在理論學習與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②充分利用現代學生熟悉的現代通訊工具(如:QQ、微信、微博、YY等),提升學生的討論積極性,建立專門YY頻道,供學生以在線多人語音的形式討論項目進展、疑難問題,隨時了解學生實踐進度,解答疑難,防止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促進實踐活動進行。

(4) 項目提交、評講及分數評判:課程結束前一周,以小組為單位打包提交系統(包括:數據庫系統、應用系統界面)。由三至四位教師按照系統結構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整、代碼是否規整給出評判成績。分別評出UI結構設計最佳系統與功能實現最佳系統,鼓勵學生講解開發心得,供大家學習參考。

3 結束語

在明確《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主要內容與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該文首先分析了傳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教學過程的缺陷,結合本校數據庫課程的實際提出了兩套數據庫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并選擇方案二進行實施。一學期以來,學生在較好掌握數據庫系統理論知識的前提下,較好的完成了相關實踐任務。該教學方案成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據庫課程的興趣,提升了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加深理論知識理解與掌握的同時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方案實施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 王峰.實用數據庫技術[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

[2] 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M].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鐘輝.數據庫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 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第7篇:數據庫系統概論范文

關鍵詞:關系數據庫;查詢優化;方法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08)16-21188-02

O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Query in Relational Database

YIN Mei-gui

(Heyuan Polytechnic, Heyuan 517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database application MIS, query process is the most frequent. Whether query process is good or bad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 Therefore, query in database should be optimized. This article suggests some methods of how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by making use of the technology of query in relational database.

Key words: RDBMS; query optimization; methods

1 引言

數據庫系統是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基于數據庫的聯機事務處理(OLTP)以及聯機分析處理(OLAP)是企業、銀行、政府部分最為重要的計算機應用之一。從大多數數據庫系統的應用實例來看,查詢操作是所有數據庫操作中所占據比重最大的操作。當數據庫系統積累到一定程度(如稅務系統的賬戶達到上百萬甚至上千萬條記錄),全表掃描一次往往需要數十分鐘,甚至數小時。如果采用比全表掃描更好的查詢策略,往往能降低查詢時間。如何設計數據庫,采取什么樣的查詢方法,提高查詢效率,這就是查詢優化要解決的問題。

2 合理使用索引

索引是數據庫一個常用的數據庫對象,優化查詢的重要方法是建立索引,也是數據庫同時預先將數據分類導入到多表格的方式。在關系數據庫的表上建立合適的索引,可以提高數據庫數據查詢的速度,改善數據庫的性能。除了集簇索引,每一索引的使用都以磁盤容量作為代價,當使用一個索引,數據庫引擎必須執行兩個數據讀取,這兩個數據讀取是數據庫記錄所必需的,第一個數據被讀取到實際數據指針的索引,第二個數據被讀入到指針指定的位置。因此創建索引時必須要與實際應用系統的查詢需求密切結合,才能達到優化查詢的目的。

2.1 建索引的必要性

判斷索引必要性的最終標準是判斷這些索引是否對數據庫的工作效率有所幫助。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應該為優化工作做以下幾點準備:

首先觀察數據庫應用程序中所有的SQL語句,并從中統計出常用且可能對性能有影響的部分語句,然后分析、歸納出作為Where條件子句的字段及其各種組合方式;在這一基礎上可以初步判斷出哪些表的哪些字段應該建立索引。其次,必須了解應用程序,要了解哪些表是數據操作頻繁的表;哪些表經常與其他表進行連接;哪些表中的數據量可能很大;數據量大的表中各個字段的數據分布情況如何等等。對于滿足上述條件的這些表,必須重點關注。因為建立在這些表上的索引,將對SQL語句的性能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2.2 使用索引的規則

索引的使用要恰到好處,其使用原則如下:

(1)在經常進行連接,但是沒有指定為外鍵的列上建立索引,而不經常連接的字段則由優化器自動生成索引。

(2)在主鍵索引方面,不應有超過25%列成為主鍵,而普通列很少,這會浪費索引空間。

(3)在條件表達式中經常用到的不同值較多的列上建立檢索,在不同值少的列上不要建立索引。

(4)在頻繁進行排序或分組(即進行group by 或 order by 操作)的屬性上建立索引。

(5)在作為最小值等聚集函數的屬性上考慮建立索引。

索引的建立、維護和使用都需要付出代價,應合理使用索引。錯誤的索引不會使數據庫性能得到預期的提高,往往還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3 SQL語句優化

要對查詢進行優化,一個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對SQL語句進行調整,減少計算量,提高查詢的效率。以下是一些書寫SQL的一些經驗。

3.1 避免相關子查詢

查詢嵌套層數每增加一層,查詢的效率成幾何級的降低。要想提高嵌套語句的執行效率,則應減少嵌套語句的嵌套的層次。所以在實際應用中,若可以用連接查詢代替的子查詢,則用連接查詢實現。

例:查詢選修了“3-105”號課程的學生基本信息

用子查詢的方法如下所示: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3-105’)

改寫成連接查詢如下:

SELECT student.* FROM student,sc WHERE stuent.sno=sc.sno AND cno=’3-105’

3.2 用UNION替換OR

合理建立索引有助于提高查詢效率。有時盡管在所有的檢索列上都有索引,但有些形式SELECT查詢語句可能不會促使查詢優化器使用索引,從而降低查詢效率。如果對查詢語句進行改寫,用UNION替換OR,可以強迫優化器按索引路徑處理。如:假定分別在“職工”關系中的“年齡”和“月工資”字段上創建了索引,對以下SQL語句

SELECT 姓名,年齡,月工資 FROM 職工 WHERE 年齡>45 OR 月工資

可替換為:

SELECT 姓名,年齡,月工資 FROM 職工 WHERE 年齡>45

UNION

SELECT 姓名,年齡,月工資 FROM 職工 WHERE月工資

3.3 使用臨時表優化查詢

在涉及相關查詢的某些情形中,構造臨時關系可以提高查詢效率。如:查詢每個部門中月工資最高的“職工號”

SELECT 職工號 FROM 職工 AS e1 WHERE 月工資=(SELECT MAX(月工資)FROM 職工 AS e2 WHERE e1.部門號=e2.部門號)

以上的查詢對于外層的職工關系e1中的每一個元組,都要對內層的整個職工關系e2進行檢索,因此查詢效率不高。可以構建臨時關系提高查詢效率。

SELECT MAX(月工資) AS 最高工資,部門號 INTO temp FROM職工 GROUP BY 部門號

SELECT 職工號 FROM 職工,temp WHERE 月工資=最高工資 AND 職工.部門號=temp.部門號

3.4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計算

WHERE子句中,如果索引列是函數的一部分。優化器不使用索引而使用全表掃描。如

SELECT * FROM職工 WHERE 月工資*12>20000

可改為:

SELECT * FROM 職工 WHERE 月工資>20000/12

3.5 謂詞的等價變換

由于執行引擎對各種謂詞的處理方法不同,把邏輯表達式重寫成等價的且效率較高的表達式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切實可行的。針對執行引擎對各種謂詞執行效率的不同,總結如下謂詞轉換規則:

1)將BETWEEN轉化為AND 連接的謂詞

把BETWEEN...AND...形式改寫為用AND連接的兩個謂詞,效率往往

有一定的提高。

例如:月工資 BETWEEN 1000 AND 2000 改為: 月工資>=1000 AND 月工資

2)避免使用In語句

當查詢語句中有In關鍵詞時,優化器采用OR并列條件。

如:職工號IN (‘1001’,’2001’) 改為:職工號=’1001’ OR 職工號=’2001’

4 結束語

查詢處理是數據管理系統的核心,而查詢優化技術是查詢處理的關鍵技術。查詢優化就要抓住關鍵問題。在數據庫的開發和維護過程中,查詢優化設計可以提高系統的性能,尤其對于數據量大的數據庫系統最為重要。本文提到一些優化方法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在具體的使用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才能合理制定出良好的優化方法,實現快速、高效的數據查詢。

參考文獻:

[1] 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5.

第8篇:數據庫系統概論范文

關鍵詞:SQL server數據庫;安全機制

中圖分類號:TP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8-0000-01

SQL Server Database Security Meaning and Security Mechanisms Issues Study

Sun Qua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Baotou 014010,China)

Abstract:SQL Serve database has now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this paper SQL server database,for example,for database applications,discusses the use of several database security issues,such as:auditing,access control,authentication,database encryption,mechanism for views and stored procedures,backup,recovery and concurrency control mechanism.Made som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To improve user awareness of security on the database.

Keywords:SQL server database;Security

數據庫通常都保存著企業,組織和政府部門的各種重要的信息,是電子商務,ERP系統和其他重要商業系統的基礎。但由于大多數人對數據庫安全的重視遠遠不及操作系統和網絡安全,盡答有計算機系統中一級一級層層設置的安全措施的保護,數抓完整性和合法性存取依然會受到很多方而的安全威脅,如密碼策略、系統后門、數據庫操作、網絡攻擊以及木身的安全方案。而這些安全隱患,往往是因為我們忽略了使用數據庫的安全措施引起的。這里我們主要討論幾種關于SQL server數據庫的安全防范。

一、數據庫安全的內涵

數據庫安全是指保護數據庫以防止非法用戶的越權使用、竊取、更改或破壞數據。與其它計算機系統(如操作系統)的安全要求類似。數據庫系統的安全要求可以歸納為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個方面。

(一)保密性。保密性指保護數據庫中的數據不被泄露和未授權的獲取,一般要求對用戶進行訪問授權,同一組數據的不同用戶可以被授予不同的存取權限.同時還要求能夠對用戶的訪問操作行為進行跟蹤和審計。

(二)完整性。數據庫的完整性主要包括物理完整性和邏輯完整性。物理完整性是指保證數據庫的數據不受物理故障(如硬件故障、突然斷電等)的影響,并有可能在災難性毀壞時重建和恢復數據庫,邏輯完整性是指對數據庫邏輯結構的保護,包括數據的語義完整性和操作完整性。前者是數據存取在邏輯上滿足完整性約束,后者主要是指在并發事務中保證數據的一致性。

(三)可用性。數據庫的可用性是指數據庫不應拒絕授權用戶對數據的正常操作,同時保證系統的運行效率并提供用戶良好的人機交互。

二、SQLSERVER的數據庫安全機制

(一)審計功能。數據庫審計是監視和記錄用戶對數據庫所施加的各種操作的機制。通過審計機制,可以自動記錄用戶操作,利用審計跟蹤的信息,便于追查有關責任,也有助于發現系統安全方面的弱點和漏洞。對于MSSQLSERV―ER,它能提供較為完善的審計功能,用來監視各用戶對數據庫施加的動作。SOLSERVER審計方式具體分用戶審計和系統審計2種,審計工作一般通過SQL事件探查器完成。啟用用戶審計功能時。審計系統可記下所有對該數據庫表或視圖進行訪問的企圖(包括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及每次操作的用戶名、時間、操作代碼等信息;系統審計由系統管理員進行,其審計內容主要是系統一級命令以及數據庫客體的使用情況。

(二)訪問控制。為了保證用戶只能存取有權存取的數據,數據庫系統要求對每個用戶定義存取權限.在SQL Server中,用戶是屬于特定的數據庫的,數據庫用戶與登錄標識相關聯,一個應用程序使用登錄標識SQL Server登錄成功后,能否對某個數據庫進行操作,由該數據庫中是否有相應的數據庫用戶來決定。SQL server可根據訪問用戶所屬的用戶類型,利用GRANT等語句來對數據庫或數據庫對象作權限的控制,能夠較為完善地支持自主訪問控制策略。SQL SERVER將用戶分為四個類型:系統管理員用戶、數據庫所有者用戶、數據庫對象擁有者用戶和普通用戶,不同的用戶具有不同的權限。

(三)身份驗證。對用戶的身份認證是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最外層安全保護措施,其方法是用戶進入系統時通過輸入ID和密碼,向系統出示自己的身份證明,系統通過嚴格的認證機制對用戶身份進行審查核實,經過確認后才提供與之相對應的系統服務。SQL server支持windows NT認證模式和混合認證模式兩種身份認證模式。

(四)數據庫加密。數據庫加密通過將數據用密文形式存儲或傳輸的手段保證高敏感數據的安全,這樣可以防止那些企圖通過不正常途徑存取數據的行為.SQL server也提供了加密的功能,以強化對分布式數據庫的安全管理。SQL server使用名為pwdencrypt的哈希函數來加密隱藏用戶存儲在Master數據庫中系統表內的密碼,將已定義的視圖、存儲過程、觸發器等都存儲在系統表syscomments中,SQL Server提供了內部加密機制。

(五)視圖和存儲過程機制。視圖是從一個或幾個基本表(視圖)中導出的虛表。在數據庫系統中,可以利用視圖通過授予用戶操作特定視圖的權限。限制用戶訪問表的特定行和特定列來保證數據的安全,防止用戶對基本表的操作,實現行級或列級的安全性。在SQLserveF中.系統較好地支持了視圖定義和訪問機制。如何利用CREATEVIEW語句建立視圖,利用SELECT子句進行視圖訪同等,通過建立視圖以及將視圖表中的不同記錄分成不同的保密級別。甚至將同一字段中的不同值分成不同的保密級別,控制用戶可以看到的數據,實現安全性。在SQL Server中存儲過程是存儲于數據庫內部經過編譯可執行的SQL語句,它可被其他應用程序調用執行。徹底隱藏了用戶可用的數據和數據操作中涉及的某些保密處理。

三、結論

本文就SQL server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安全機制進行了全面的探索和研究,數據庫的安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課題,它的實現不僅是純粹的技術問題。而且還需要法律、管理、社會因素的配合,相信隨著信息安全技術的持續改進、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有關人員的防范意識的不斷增強,數據庫的安全將越來越有保障。

參考文獻:

第9篇:數據庫系統概論范文

關鍵詞:數據庫原理;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06-11766-01

1 引言

數據庫原理是計算機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該課程教學目標是系統地介紹數據庫的原理知識,并結合具體的數據庫管理系統軟件來介紹原理的應用過程[1]。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數據庫軟件開發的過程中能夠選擇正確的開發平臺,正確地、合理地進行數據庫設計,從而提高軟件開發的整體質量。數據庫原理是數據管理的最新技術和最有效的手段,是計算機學科的重要分支,它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計算機應用向各行各業滲透[2]。大力加強數據庫原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提高數據庫系統原理課程的教學質量,有利于教學改革和教育創新,有利于提高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2 數據庫原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國內基本上所有的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或者信息管理專業都開設了數據庫原理這門課程,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大體相同,并且大都呈現出同樣狀況,學生的學習狀態不佳,學習目的不明確,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無從下手。在數據庫系統原理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對學生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中對該門課程的應用情況的觀察,認為在數據庫系統原理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教學內容存在問題

傳統教材主要以關系數據庫為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為中心,介紹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傳統數據庫介紹,關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關系代數, 關系數據庫標準查詢語言SQL, 關系系統的查詢優化,關系模式規范化,數據庫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數據庫應用系統設計等內容。其中的原理部分占據了大部分,教材中很少涉及到具體的應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深入理解數據庫中的一些重要技術,更談不上如何從實踐上去把握。此外,傳統教材由于編寫時間相對較早,其中的許多理論和技術在實際中已經沒有或很少得到應用。近幾年出版的許多教材克服了以上一些缺點, 但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如原理與應用章節沒有很好地銜接,教材中涉及的實例前后連貫性不強,新的技術發展很快,教材中雖有介紹,但比較抽象不具體,以致學生了解的層面非常淺,不能達到應用的要求。

2.2 實踐教學環節重視不夠

數據庫原理雖然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但如果不加強實踐教學的訓練,則不能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和鞏固,無法培養綜合計算和分析、判斷能力以及使用數據庫原理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然而目前實驗課教學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學生不明確實驗目的,實驗的內容不清楚,試驗課時少,考核中實驗課占的比例很小。課程設計也是繡花枕頭,沒有什么實用價值,因為課程設計的時間少,大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只有仿照網上或參考書上的案例用開發工具去實現,根本沒有系統分析的過程,如: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和邏輯結構設計。現代企業的數據庫應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開發,而數據庫原理的教學基本上實踐有悖工程化的原則。回顧目前的教學過程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畢業設計之外,從課后作業,上機實驗到課程設計幾乎都是學生的個人獨立行為,沒有團隊合作,這樣就在學生的畢業設計中導致了許多學生不懂得如何進行相互合作,嚴重影響了畢業設計質量,使學生畢業后不能迅速適應所在單位的工作要求。

2.3 課程考核方式存在弊端

課程設計考核方式一般是只提交實習報告和所做的軟件系統,這種方式難以避免學生在網上下載或者相互抄襲現象。且傳統的考試制度使大部分學生只能考,不會用。

3 數據庫原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

針對目前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數據庫系統原理的教學體系存在的不足,通過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并以課堂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考核方式的改革相配合,建立一個合理的數據庫系統原理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數據庫系統原理課程應用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1 分析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

數據庫原理課程的重點內容是關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關系代數, 關系數據庫標準查詢語言SQL, 關系系統的查詢優化, 關系數據理論, 數據庫設計。 難點是關系數據理論, 數據庫的并發控制。在教學過程中, 針對數據庫技術發展迅速、內容豐富和實用性強的特點, 總結出針對這門課程的三點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兩種教學方法。

三點教學法的要點是“一個教學中心為一點、兩個實踐環節點為一點、三種授課方式點為一點”。 一個教學中心是整個教學過程要圍繞“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這個中心展開。 兩個實踐環節是加強數據庫系統建模和設計這兩個實踐環節。 三種授課方式是理論講授、上機操作和分組討論。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加強學生對數據庫技術的掌握。

案例教學起源于哈佛大學商學院, 它是一種與傳統教學的“概念――理論――應用”模式完全相反, 采用“ 案例――理論和概念”模式的教學方法[3,4]。通俗地講, 案例教學是通過對具體實例的演示、講解, 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 以達到高層次認知學習目標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過程主要步驟如下:(1) 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設計;(2) 案例分析與講解;(3)課堂討論; (4) 綜合討論結果,得出結論。

案例教學比較適合于數據庫原理教學, 特別是在數據庫設計部分。通過對以數據庫為核心的信息系統典型案例進行剖析, 介紹數據庫系統的新理論和新技術, 利用正反案例進行技術比較, 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2 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動手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精神,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工程設計的能力,使學生系統掌握一種工程設計的方法,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在實踐教學中,采用布置一個大實驗,分步完成的做法,使學生對前部分的知識通過實驗綜合掌握,對下一步可以通過預習等方式了解知識,課堂上老師再把工程設計的方法教給學生,重點要分析如何進行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和邏輯結構設計。在本門實驗課程完成時,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門知識,也使學生完成了一個綜合設計,更使學生系統掌握了一種工程設計的方法。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實現了二次飛躍,在進行單元實驗時,學生通過設計軟件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描述一下,這是第一次飛躍,在進行下一步乃至完成大實驗的時候,學生要把前續實驗的有關知識進行綜合,實現第二次飛躍。

3.3 改革教學手段,培養學習興趣

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教學,彌補了傳統授課方式的不足,充分利用多媒體聲音、文字和動畫的優勢,模擬數據庫設計的過程以及設計后的效果,這樣一改黑板加粉筆單一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學習興趣增加,教學效果很好,在相同的時間里增加傳授的知識量,信息量,提高了授課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在運用這些教學手段時,學生不僅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而且使學生對相關的教育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的主動、自覺性,推動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3.4 完善考試制度,重視能力培養

數據庫原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專業課程,傳統的單獨理論試卷考試會導致學生為應付考試而對相關理論知識在考前臨時突擊,死記硬背,出現“ 高分低能”現象,這與該課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是相悖的。為此可以采用筆試、與平時項目訓練相結合,平時項目設計占一定比例的考試方法。平時的項目設計在最后的考試中占一定的比例可以督促學生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的能力,通過測試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在項目設計中測試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情況,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學生的數據庫技術的應用能力會有很大提高。

4 結束語

針對計算機專業的數據庫原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思想,期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將主要的知識傳授個學生,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孫艷春.高教數據庫原理及應用[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 2003,5.

[3]黃祥淡.計算機應用課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36-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性色 | 精品久久久影院 |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 亚洲欧美国产中文 | 台湾三级香港三级经典三在线 | 午夜视频久久 | 日韩a级片| 快色网站| 91香蕉成人 |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视频香蕉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最新9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 超清国产粉嫩456在线免播放 | 国产精品美乳免费看 | 一品道一本香蕉视频 | 色偷偷亚洲偷自拍 |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 女人张开双腿让男人桶完整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青青91 |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国语 | 99亚洲精品 | 国产精品女上位在线观看 | 毛片在线观看视频 | 91久久香蕉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 三级国产精品 | 夜色爽爽 |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毛片 | 亚洲男同可播放videos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 | 国产在线观看xxxx免费 | 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 | 99je全部都是精品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 69成人|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 成年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 日本α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