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年醫學的認識范文

老年醫學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醫學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年醫學的認識

第1篇:老年醫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人性化干預;腦血管意外;生活質量;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治療的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60例。 其中男39例,女21例;合并有糖尿病的22例,冠心病的16例,腎功能不全的9例,惡性腫瘤伴轉移的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4例,骨折等其他疾病的3例;年齡66~97歲,平均(8221±588)歲。

12 方法

121 人性化干預措施 ①減輕疼痛,臨床應注意觀察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及持續時間。②改善呼吸功能。③改善血液循環 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皮膚色澤和溫度等?;颊咚闹洳贿m時,應加強保暖,必要時給予熱水袋。④增進食欲,加強營養,注意食物色、香、味,少量多餐,以減輕惡心,增進食欲。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便于患者吞咽。必要時采用鼻飼法或完全胃腸外營養(TPN),保證患者營養供給。加強監測,觀察患者電解質指標及營養狀況。⑤促進患者舒適。

122 評價方法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測定患者生活質量狀況,疾病治療功能評估調查問卷 (FACTG)。分別在患者接受人性化干預的第1天(干預前)、及第4周末進行測評。采用自評法,由專職醫護行個人訪談后代其填寫。

13 統計學分析 所得資料全部應用 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

2 結果

見表1、2。

表1 人性化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比較(x±s,分)

維度 干預前 干預后4周末 F值 P值

軀體功能 4657±697 5829±797 2342 <005

心理功能 4423±169 6180±237 960 <005

社會功能 5687±732 6326±897 982 <005

物質功能 5787±393 6168±697 516 <005

表2 患者人性化干預前及干預后 FACTG評分比較(x±s)

量 表 干預前 干預后4周末 t

生理狀況 167±25 199±37 3427

社會家庭況 179±25 219±60 3094

情感狀況 157±27 194±25 5057

功能狀況 154±27 177±52 1577

量表總分 672±47 792±96 5318

3 討論

中風主要指以腦部缺血以及腦部出血性損傷為主要癥狀的疾病。中風主要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如腦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如腦梗死、腦血栓)兩大類。中風的死亡率較高,即使經搶救幸存,也約有一半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后遺癥[2]。中風患者發病后的半年內是患者大腦功能恢復的關鍵時期。據文獻研究,耶拿大學神經病學教授奧托?維特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發生中風后不久,患者腦內γ氨基丁酸(GABA)受體的成分發生了改變。GABA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最重要的神經遞質之一,約一半神經突觸的神經遞質為GABA[3]。研究發現,GABA成分改變使大腦的興奮性增強,因此患者的大腦雖然受損,但腦細胞的認知能力反而有所提高?;颊叽竽X受損區域的某些功能被臨近區域接管,患者腦細胞之間建立起一種新的聯系。這些內分泌激素的變化導致患者長久壓抑悲痛的感情,會導致人們的心身疾病;大聲哭泣,讓悲痛發泄出來,能減少其對健康的影響[4]。因此,臨床中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多關心,多體貼,多理解,使他們盡快從患病的悲痛中解脫出來,給予精神支持,幫助他們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促進其心理適應過程[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綜合評分提高;疾病治療功能評分均有顯著性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 考 文 獻

[1] 劉玉鳳腦血管中風老年患者的康復與治療.中國實用醫藥,2009,29(2):107.

[2] 崔麗娟,李彥林養老院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的護理.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47248.

[3] 張雪銀94例老年病人腦血管意外的臨床分析.中國民政醫學雜志,2010,12(4):245.

第2篇:老年醫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老年?。粌瓤茖W;教學方法

老年病防治日益成為我國衛生保健事業關注的重點,國內許多醫科院校均已將老年醫學設為重點課程。由于老年疾病具有特殊性、脆弱性、高危性等特點,診療過程與中青年人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如何搞好老年醫學教學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結合近幾年老年內科疾病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經驗,對老年病內科學本科教學方法進行淺顯的探討。

1 教學內容的的設置

1.1 加強總論內容、突出老年病的特點。老年醫學是醫學科學中一個新的邊緣性專業學科,涉及臨床、流行病學、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教學不能全部涵蓋以上范疇,內科學本科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老年醫學的基本特點、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知識以及老年疾病的治療處理原則。比如1、多臟器病變,疾病基本沒有單一性,以老年代謝性疾病為特征;2、起病隱匿,疼痛感覺差,網狀內皮系統反應減弱,感染時發熱不明顯;3、發病癥狀迥異,如以房顫發病的甲亢,以納差發病的肺炎等;4、有病而往往不自知,如體檢時發現惡性腫瘤,心梗急性期等。在強調這些特點的同時,還要將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知識與中青年相應疾病進行比較,以便學生理解,記憶。在總論中,在課程的設置上還應該充分考慮近年提出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等內容,增加相關知識的橫向聯系,為進一步學習具體疾病的特點作好知識鋪墊。

1.2 合理調整結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在章節編排上,既要考慮到本學科基礎與臨床的先后順序,又要照顧到各章節內容的相對獨立性。老年醫學課程應放置于內科學和神經病學教學之后,因此時學生已對眾多的疾病有了一個明確的概念,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識記老年疾病的特點,又有利于鞏固已學過的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學知識。在具體結構上,要貫穿從老年病學概論、老年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到老年消化系統疾病、老年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疾病、老年性腎病,再到老年性貧血、老年性癡呆,最后到腫瘤、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體系,層層講述,最后集中在多器官功能不全,從而貫穿整個內科系統。選取有代表性的老年人高發疾病重點講解,如在心血管系統中選取高血壓、冠心病、老年瓣膜性心臟病。

重要疾病根據各自特點從不同側面講解,突出老年疾病的特點。第一,老年病以多種疾病并存為主,如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腦梗塞等,講授中要針對衰老和代謝病這條主線,使學生對三者的關系有理性的認識。第二,有些疾病的教學以診斷為主,但老年醫學教學時則以治療為主。如對高血壓病,我們并不重點講授鑒別診斷排除繼發性高血壓,而是重點介紹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和老年高血壓的治療,因要考慮老年人代謝的特點、器官功能狀態、常合并其他疾病等綜合因素,我們強調降壓藥物的聯合應用和器官保護作用,重點講解不同于內科高血壓治療的一些特點。第三,如果內科學教學以治療為主,老年醫學則應以疾病的預防保健為主,如骨質疏松病癥涉及內分泌、骨科等多個學科,教學重點放在骨質疏松癥的預防保健上。另外穿插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使學生能掌握到學科發展的最前沿知識。

2 教學方法的改進

2.1 歸納式和暗示式教學方法的探索。過去的教學觀點側重于對“教”的分析,忽視了對“學”的研究,往往限制了學生自我的思考過程,使其被動地接受知識,失去了對問題整體綜合分析能力。我們通過課前以專題的形式提出問題,將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情感傾向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使之在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中帶著問題來學習,將學生知情智力整合統一起來,形成最佳的學習狀態。同時打破傳統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為基礎,突出專業特點,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知識來獲取專業新知識,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2 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單調封閉,學生被迫死記硬背,教學效率低。我們運用了多媒體形象教學這一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對教學重新設計,配以聲音和圖片,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學習,形成形態與功能相結合、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感性境界,既有助于激發學習積極性,又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具有擴大微觀、縮小宏觀,不受時空限制等特點。通過運用這樣新穎的形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獲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整體觀念,學生在學習老年病知識的同時,需要兼顧相鄰學科的有關內容,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老年病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需要精益求精,在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上投入更多的資源,以適應社會發展新階段所賦予的責任,摸索出更加符合老年醫學的教學規律。

參考文獻

[1] 朱繼民,李白坤,葉冬青.醫學統計學多元化教學方法探討.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09;13(2):197―199.

[2] 喬敏.“以問題為基礎學習”的醫學教育.醫學教育探索,2005;4(2):67-68.

[3] 徐剛.談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1;15(3):131―133.

[4] 辛彥娜,韓志英,喬蓓.典型病案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

第3篇:老年醫學的認識范文

中圖分類號:R47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242-02

Effect of hypnotic medication on falling down in elderly patients

YAO Zheng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ypnotic medication on falling down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2 elderly patients with falling down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To study whether they have taken the hypnotic medication. And whether they know it’s side-effects. Results 77 patients have taken the hypnotic medication;12 patients know it’s side-effects. Conclusion There is significantly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notic medication and falling down in elderly patients. Most of them don’t know it’s side-effects .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 Fall down Hypnotic medication

跌倒是患者身體的任何部位意外“觸及地面”[1]。老年人意外跌倒已成為老年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2],跌倒與藥物關系的探討日趨增多,而催眠藥與跌倒關系密切[3],但部分老年人對此缺乏認識[4]。本研究著重探討服安眠藥及對其的認知與老年患者跌倒之間的關系,為實施有效護理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前3年入住我科年齡65歲以上發生跌倒患者102例,男性52例,女性50例,平均年齡79±11歲。

1.2 方法 了解跌倒者是否服用安眠藥及對藥物副作用的認知。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跌倒患者中服安眠藥77人,明顯高于未服藥者(P

3 討論

老年人是發生跌倒的高危人群,安眠藥與跌倒顯著相關[5],老年人通常有睡眠障礙而依賴安眠藥,藥物通過影響患者神志、視覺、步態、平衡等引起跌倒[3]。且患者大多伴多種疾病同時服多種藥物對安眠藥的耐受性差,更易受其副作用影響。本研究顯示服安眠藥患者跌倒率明顯高于不服藥者,證實安眠藥明顯增加老年患者的跌倒風險。同時發現患者對安眠藥的副作用明顯缺乏認知。故護理老年患者尤其是防止跌倒時更應重視服安眠藥者;需加強宣教提高患者對安眠藥副作用的認知。同時創造舒適、安全的醫護環境,減少老年患者使用甚至依賴安眠藥。

參考文獻

[1] 胡逢祥.因跌倒所致骨折的危險因素.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分冊,1999,15(1):18-19.

[2] 劉永誼.敬老院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地病例對照研究.中華綜合醫學,2002,3(6):559-560.

[3] 庫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預防.中華護理雜志,2002,39(2):143-144.

第4篇:老年醫學的認識范文

絕經后又來“月經”,準確說是絕經1年后陰道流血,俗稱為“倒開花”,臨床上稱之為絕經后出血。這是常見的老年婦女疾病之一。其病因錯綜復雜,疾病性質難定,診斷手段各異。隨著近代老年醫學崛起,本病已成為現代絕經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多種婦科疾病可引起“倒開花”

絕經后出血可能是由外陰、陰道、子宮、卵巢和輸卵管等疾病引起的,它的致病因素可能是炎癥性、內分泌性(內源性或醫源性?雪、外傷性、異物性,甚至全身性出血性疾病。這些疾病既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惡性和非器質性疾病。引起陰道出血的病癥,較為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生殖器官肌瘤 子宮內膜癌為最常見,宮頸癌次之,常表現為血水樣的分泌物。

器質性病變 如子宮內膜炎、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卵巢良性腫瘤,宮頸糜爛、息肉及各種陰道炎,尤其以老年性陰道炎最常見。老年性陰道炎嚴重時,分泌物呈膿性,并有臭味,還有點滴出血。

近年來,由于絕經后婦女使用雌激素替代性治療日益增多,由藥物引起內分泌性的絕經后出血比例也有所上升。

另外,絕經后宮內節育器久置不取,因絕經后卵巢萎縮,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子宮萎縮而使節育器嵌入子宮肌層。子宮內膜及肌層受損也可致陰道流血。平時服用花粉及含有激素類的滋養補藥也有引起陰道流血的可能,全身性出血性疾病及內科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者,有時也有陰道流血的表現。

由此可見,絕經后出血病因多種多樣,以子宮出血的病因最為復雜。凡是出現絕經后又來“月經”,均應視為異常,因本病中惡性腫瘤占一定比例,務必及時到有條件的醫院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倒開花”也并不都可怕

生活中,除了有把絕經后出血當作“返老還童”掉以輕心的現象,也有不少人把絕經后出血視為“洪水猛獸”,覺得自己這是身患絕癥了。有這種現象,說明人們對于絕經后出血的病因有一定的了解,但認識又很片面,由此導致了不必要的緊張。

過去認為絕經后出血是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危險信號,是癌癥的一種征兆。因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病例與老年婦女生殖系統惡性腫瘤有關。在20世紀40年代~60年代,由惡性腫瘤引起的絕經后出血占40%~80%。

第5篇:老年醫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張景岳;中年求復;再振元氣;中興延壽

中圖分類號:11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7)09-1913-02

張景岳是溫補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許多立論和見解均對后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筆者學習他的著作,覺得他的天年、先天后天、治形、中興諸論,比較深刻地闡述了人體生命的過程和規律,《景岳全書-傳忠錄?中興論》提出了“中年求復,再振元氣”以防早衰,和治形養生、滋補精血以固本元的學術主張;對中醫的臨床治療和重視中年時期的保健養生作出了卓越貢獻。本文就其學術思想作一初淺探討。

1 中年求復再振元氣的深遠意義

人所具有的天然壽命,古人稱之為“天年”,認為是與先天元氣相關。當然,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且往往取決于元氣強弱。從這一角度言,顯然人是處于被動的地位,故張氏《景岳全書》云:“此人之制命于天也”。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少有人能盡其天年,這與后天是否很好地調攝養生有很大關系:先天雖強,不加惜護,仍可夭折;而先天雖弱,但勤于慎節,有時反得長壽。筆者認為,首先,張氏并非唯先天論者,他也非常強調后天的作用。正如他在《先天后天論》中所說:“后天培養者壽者更壽,后天祈削者夭者更夭”;“若以人之作用(后天)而言,則先天之強者不可恃,恃則并失其強矣;先天之弱者當知慎,慎則人能勝天矣?!痹凇吨信d論》中也指出:“若后天之道,則參贊有權,人力居多矣。”從這一角度言,人對自己的壽命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某些主動權。故張氏又云:“此天之制命于人也”。通過這樣的分析,張氏突出了人在掌握自身壽命上的能動作用,得出了“后天之養,其為在人”的結論,確是有其說服力的。

中年時期是人體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我國古代對此早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且認為女子七七而男子八八則天癸竭,即標志著人體由此逐步進入了老年期,已可出現早衰和種種老年病?!秱浼鼻Ы鹨健匪^“四十以上.即頓覺氣力一時衰退;衰退既至,眾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面對早衰現象和漸入老年,前賢反復強調了攝生的重要意義,認為決不可在衰老之后再重保養。因為衰老之體,元氣大虛,精血枯竭,臟腑虧弱,欲求復壯、延年,其亦難矣。這也就是古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經旨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但是,張氏并未停留于此。他進一步對預防早衰作了重要的探討,并鮮明地提出了“中年求復,再振元氣”的卓越思想。

張氏在前人論述的基礎上,從他的后天保養的觀點出發,發揮了預防早衰的思想。他指出了早衰的產生是由于不知攝生,耗損精氣,所謂“殘傷有因,唯人自作”(《景岳全書》)。既然“所喪由人,而挽回之道有不仍由人者乎”,說明通過努力可能挽回早衰。因為,人的生命過程是有規律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經歷著生長壯老,故早衰使之復常才是遵循了生命的規律。在這一意義上,他強調了挽回早衰,此時所作,并“非逆天以強求,亦不過復吾之固有”(《中興論》),何樂而不為也,甚至他在論中還滿懷信心地說到:“國遠皆有中興,人道豈無再振?這里的關鍵在于元氣,早衰即是元氣大傷的表現。而挽回早衰,即在重振元氣。”這就是“求復之道,……總在元氣”。說明了應當抓住中年時期元氣尚未大虛之機,認真地加以調理,使元氣得以復常.而人身之根本得固。若以天年為百歲而言,中年時期的元氣,難道不是還應該保持著大部分嗎?我們不難看到,張氏的“求復”之論,遙接了《內經》中的有關論述。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不懂得運用陰陽和調這一養生規律,“則早衰之節也”;倘能掌握養生之道,即可“老者復壯,壯者益治”。所以,張氏的中年求復,再振元氣的觀點,是對該節經義的重大發揮。由于他的預防早衰的思想是基于對人體生命過程的深入了解,基于對中年期具有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因之不僅富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精神,而且也有其充分的科學依據。

許多老年性疾病并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在中年后逐漸演變而成的;中年時期雖然在生理上是一個由盛而衰的過渡時期,但其生理特點畢竟完全不同于老年時期,即使逐漸出現一些衰弱的表現,但卻遠比60歲或64歲以上的老人要氣血旺盛、臟腑充盈得多,是故張氏力主“人于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然再振根基,尚余強半”(《中興論》),加強調養,對于避免早衰,預防老年病等,無疑具有極大的意義,以盡享天年是完全有可能的。這些情況表明,在300多年前張氏提出的中年求復的思想,確是十分可貴的。

2 治形求復在于惜元復元

2.1 愛惜元氣防范未然《素問?上古天真論》認為,人生在世,可“度百歲乃去”??梢姰敃r己發現人的自然壽命在百余歲。據《尚書?洪范》解釋,“一曰壽,百二十歲也?!眲t更明確地指出壽命的極限為120歲。張氏在《中興論》中亦認定人之天年在百余歲。即使人的個體壽命因遺傳差異而有所不同,雖不可能春秋皆度百歲,但絕大多數人是應該達到90以上至100余歲的。然而,事實上卻是大多數人半百而動作皆衰,就其緣由,理當責之后天失養、元氣受損。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恃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常,故半百而衰也”。張氏亦持此見,認為除天災人禍等客觀原因外,乃是“唯人自憎”(《中興論》)。既然是“所傷由人”,則“挽回之道,有不仍由人者乎”(《中興論》)。元氣乃人身根本,且在體內不能永存。人至中年,元氣則由鼎盛而漸衰,因而對之更當惜之再惜。但總有人不明此理,“既已失之,而終不知其所以失也”。整日仍忱于酒、色、財、氣、功名之中,以至“坐失機宜,變生倏忽”,令元氣早衰。故張氏歷陳其損元折壽之害,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惜元避害之法,曰:“酒殺可避,吾能不醉也;色殺可避,吾能不迷也;財殺可避,吾能不貪也;氣殺可避,吾能看破不認真也;功名之殺可避,吾能素其形藏也?!?《景岳全書?傳忠錄?天年論》),張氏這種既正視人的生理和社會需求,同時又提出應當對這些需求有所節制的思想,較之一味勉強無為和壓抑人的正當需求的思想來說,無論從認識方面或實踐方面均大有進步。這不僅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養生學,而且還為處于社會激烈競爭前沿的中年人如何去惜元保元,順利步入健康的老年時期,以及對中年心身醫學的研究,都提供了正確的思路。

2.2 匡復元氣注重后天張氏“中年求復”的目的是再振元氣,中興延年?!叭磺髲椭溃涞篮尉?蓋在天在人,

總在元氣,但使元氣無傷,何慮衰敗”(《中興論》)。若中年時期“元氣既損,貴在復之而己”(《中興論》)。元氣即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和原動力。它由腎中精氣所化生,而腎中精氣則以父母之精,即“先天之精”為基礎,又賴水谷精氣,即“后天之精”以培育。先、后二天之精相輔相成,在腎中密切結合即成腎中精氣,且在人的生長、發育、衰老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腎中精氣又有腎陽和腎陰之分。亦稱真陰真陽和元陰、元陽,為人體陰陽之根本。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素問?生氣通天論》)。張氏亦據此指出:“可見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類經附翼?求正錄?大寶論》,“陽強則壽,陽衰則升”,所以即使“日慮其虧亦無過也”(《景岳全書?傳忠錄?陽不足再辯》)。同時,他還指出:“人生于陽而根于陰,根本衰則人必病,根本微則人必危矣。所謂根本者,即真陰也”(《景岳全書?雜證漠非風》)。陰陽互根而不可分,所以既然日慮陽氣之虧虛,又何不常思真陰之不足。而后天水谷之精氣者,它來源于脾胃。張氏指出,“人之自生至老者,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養之功,則補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人生者不小……”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景岳全書?雜證?脾胃》)。由此可見,張氏所謂再振元氣,貴在匡復氣的實質,即是貴在保持真陰真陽的充盈和脾胃的健運。

2.3 求復治形滋補精血 張氏立足于生命首在于形體,因此所謂攝生,實質上就是保養這一形體。然元氣之所賴以存在者,乃人之形體。無形則無人之自我,既無自我,又何言壽夭。正如張氏所說:“吾之所賴者,唯形耳,無形則無吾矣?!惫省梆B生者,不可不養此形”;“善治病者,不可不先治此形,以為興復之基乎。雖治形之法非止一端,而形以陰言,實惟精血二字,足以盡之。所以欲去外邪,非從精血不能利而達;欲固中氣,非從精血不能蓄而強;水中有真氣,火中有真液,不從精血何以使之升降;脾為五臟之根本,腎為五臟之化源,不從精血何以使之灌溉?!薄叭粍t精血即形也,形即精血也……故凡欲治病者,必以形體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為先(《景岳全書?傳忠錄?治形論》)。只有精血和形體充盈,元氣亦才充盈,故張氏所謂中年求復,貴在匡復元氣的實質,又即是貴在保持精血和形體的充盈。否則,其形既敗,其命可知”。

第6篇:老年醫學的認識范文

1、臨床資料

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男74例,女26例;年齡60~81歲,平均(66.9±4.5)歲;糖尿病病史1~28年,平均(7.5±5.6)年。均為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中98例經治療好轉,2例死于嚴重并發癥。

2、護理體會

2.1 糖尿病患者自身存在的問題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改變飲食習慣困難;對運動療法認識不足,運動量控制不當;服藥不當;自測血糖不及時、不正確;胰島素注射存在技術問題;缺乏對各種并發癥的認識等。

2.2 心理護理及技術指導

2.2.1 幫助其改變飲食習慣由于部分糖尿病患者對控制飲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家屬的理解與協作不夠及工作環境、條件的制約等原因,改變飲食習慣困難,致使熱量過剩、病情波動、久治不愈。首先,對患者及家屬反復講明飲食療法的重要性,使其了解飲食療法是各型糖尿病的治療基礎,是糖尿病最根本的療法之一,糖尿病患者必須合理地進行飲食控制。之后,詳盡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幫助分析其飲食的不合理之處,指導患者嚴密注意飲食與血糖、尿糖變化的內在關系,從而依據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質、職業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幫助制定相應的食譜,督促患者做好飲食記錄,依此隨病情變化靈活掌握,隨時調整。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及飲食習慣,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安排好主、副食,既不能限制過嚴,又不能主觀隨意,不可太過與不及,既應適應老年患者需求,又應符合病情需要。

2.2.2 提高患者對運動療法的認識運動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積極措施之一,由于部分糖尿病患者對運動療法認識不足,或因體虛乏力不愿活動致運動量不夠以及運動不合理而加重病情。因此,要深入宣傳運動對糖尿病的治療作用,鼓勵患者適度運動。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情況、病情程度、有無并發癥、以往運動習慣及客觀環境等,指導患者合理安排運動方式、運動程度、運動量及頻度。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高血壓、冠心病及心、腦、眼、腎等并發癥者,在行運動療法前,應嚴格細致體檢,判斷其重要臟器功能,在醫生監護下循序漸進地科學安排鍛煉活動,應注意防止運動中、運動后出現的低血糖。

2.2.3 服藥應得當老年患者尤其是肥胖者,只要無酮癥,不必急于降血糖,應先調整飲食與體質,指導合理運動,如果21~35 d無效再服降糖藥。某些患者由于對口降糖服藥的藥理作用認識不足,常致藥物的劑量、服藥方法及時間掌握不當,與飲食及運動配合不當時,常可造成低血糖。針對此種情況,在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和運動的同時,應向患者說明藥物的種類、特征、作用、副作用、用藥方法以及防止忘記服藥的措施,不要擅自增減藥量或亂用市售新藥,藥量和品種變化應及時同醫生商量。

2.2.4 幫助患者正確測血糖糖尿病患者常因自測血糖方法不當或怕麻煩,不能每天堅持,往往對指導治療不利而加重病情。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向患者反復講明自測血糖的重要意義,不能怕麻煩;親自指導監測方法,讓患者反復練習,直到患者單獨測定準確為止;囑患者記錄自測結果,以備就診和查房之用。但應注意老年患者及糖尿病腎病患者因腎糖閾升高,往往血糖明顯異常而尿糖也會陰性,為此應幫助其綜合分析。

2.2.5 幫助其解決胰島素注射技術問題對病情較重及有嚴重并發癥需要用胰島素控制的患者,必須向其說明使用胰島素的必要性及其種類、特征、作用、副作用與注意事項。需要出院帶藥注射的患者必須教會其胰島素的抽吸法、注射量、注射時間、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選擇與更換,以及在注射過程中發生副作用的簡易搶救方法等[1]。

2.2.6 幫助其正確認識并發癥糖尿病如治療不當,容易發生各種急、慢性并發癥,如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低血糖休克、感染、心肌梗死、糖尿病性腎病、視力障礙、二便障礙、糖尿病足等。

3、討論

針對老年患者糖尿病病情多不典型、癥狀隱匿、復雜多變、并發癥多、感知模糊等特點,要反復講解老年糖尿病的特殊性,使其認識這些并發癥的癥狀、表現及危害,做到心中有數,時時處處注重控制血糖才是防止并發癥的關鍵。

3.1 掌握老年人的生活及心理特點

年齡在60歲以上的離、退休老年人多數有慢性疾病,由于年老、新陳代謝紊亂、機體免疫力下降,促使發病率上升、并發癥增多,幾乎每一位老年人都有自己漫長、豐富的生活經歷,他們最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關心、尊重,往往不能正確處理外界事物與自己的關系,表現為疑心大、自憐、固執、遇事急躁、愛嘮叨,有的還獨斷專行,另外他們害怕孤獨,總喜歡與自己的兒女同居。住院期間失去了與他人的交談與交往,對生死有所顧慮,產生恐懼心理,常表現為精神不振、抑郁、不思飲食、病情不穩,因此護士應多巡視病房,多與老人交談,耐心聽取他們的訴說,給予情志護理,使老人深知情緒這種心理變化與內臟器官的生理變化有密切的關系。

3.2 掌握患者所擔心的問題及困難,使其穩定情緒

老年患者所擔心的是病情是否嚴重、能否治愈及預后如何,特別是年老體弱、生活不能自理者,精神壓力大,醫護人員要了解患者所擔心的問題及困難,加倍地去關心、解除顧慮,使其情緒穩定、心情舒暢、樂觀,以便配合治療和護理。

第7篇:老年醫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冠心病; 二級預防; 整體觀念; 辨證論治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必須從年輕時開始預防,根據COURAGE臨床研究的結果[1,2],許多專家提出了注重預防冠心病的觀點, 生活方式的干預可促進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利于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強調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早期預防來降低冠心病事件,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

冠心病常在中、老年以后發病,對已患有冠心病者,控制其發展和防治并發癥,使其更好地康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二級預防顯得尤為重要,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藥物治療、控制影響預后的各種危險因素等。其最終治療目的應該是預防心肌梗死和猝死的發生,減輕或消除癥狀,應該對患者進行長期的管理及隨訪治療。

大量的臨床試驗已經證實,抗栓藥物、抗凝藥物的選擇、調脂治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等對于冠心病改善預后和緩解癥狀,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有著重要的作用,成為冠心病治療的基本用藥,但每個患者的病情有著很大的差異,其治療亦應遵循個體化的原則。

另外,由于藥物治療效果的欠佳和副作用的發生導致了治療依從性差等問題的發生,亦是值得關注的,如:他汀類藥物可以導致嚴重的橫紋肌溶解癥、重癥肌無力、多發性神經炎等[3],在老年人中應用有引起消化道腫瘤發生增加的趨勢[4],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可以引起嚴重的肌肉疼痛,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ACEI的治療可能不會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尤其是在低危冠心病患者中[5~7],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隨著聯合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也會增加。同時,這些藥物均有其適應的人群、種族、禁忌癥,布新洛爾對嚴重心衰和LVEF低于或等于35%的患者來說,能夠降低由心衰導致的住院治療和心血管疾病引發的死亡,但對黑人或具有嚴重心衰的則不能延長生存年限,而可使非黑色人種和較輕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的生存受益[8]。其次,藥品的價格問題也是影響依從性的原因。

雖然,冠心病循證治療的應用已有所改善,國內外的冠心病治療指南多次更新,但由于種種的因素,冠心病患者長期服用有效藥物的比例和劑量降低,多數患者難以獲得聯合用藥所帶來的累加效益,但仍需對長期堅持服藥的認識和改進更多地加以關注[9,10]。尤其在我國,不可忘記中醫藥的重要性,更值得我們反省目前的治療現狀和對中醫藥的思考。有必要在中醫藥領域探尋冠心病二級預防的模式,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更好地為基層群眾服務。

中醫藥在心血管疾病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明確的療效,現代研究發現中藥可以調節血脂異常,保護血管內皮功能,具有抗炎、抗凝、改善心肌缺血、抗栓等作用[11],達到整體調節的綜合治療效果。國家九五攻關課題“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研究(CCSPS)”是首次在中國進行的冠心病二級預防試驗[12~15],此項研究共納入了4 870例中國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患者,年齡為18~75歲,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在4.40~6.47 mmol/L之間,4 870例患者被隨機分為血脂康組(n=2 429)和安慰劑對照組(n=2 441),血脂康組患者口服常規劑量血脂康膠囊(紅曲發酵產物,含有天然他汀及多種有益活性成分)1.2 g/d,平均隨訪時間為4年,最長達7年,結果顯示,長期常規劑量的調脂治療可安全有效改善中國冠心病患者的多種血脂異常指標、減少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發生率。

麝香保心丸經過多年的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16,17],發現其具有保護血管和心肌的作用,大量臨床病例分析顯示:長期使用麝香保心丸的病人,發生猝死、心肌梗塞、死亡、需要做手術或介入治療的比例明顯減少,而且副作用少,在冠心病的二級預防中,有著極其深刻的意義。

中醫藥在冠心病的二級預防中應該以怎樣的模式來發揮作用,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1 整體觀念在冠心病預防中的體現

冠心病屬于中醫“胸痹”“心痛”范疇,是一種常見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近二十余年來,中西醫臨床和基礎研究都取得了很大進展,中西藥研制出多種抗心絞痛藥物,對于控制冠心病心絞痛具有肯定療效并有利于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但是遠期療效不確定,心絞痛仍可反復發作,因此有效地防止冠心病心絞痛復發及病情進展,降低病死率仍是當前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研究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現代醫學對心腦血管病的治療也已經深入到分子水平,在微觀世界里可以從多個層面去對抗心血管發病的多種因素,包括降脂、抗凝,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轉換酶抑制劑、抗血小板制劑、β受體阻斷劑、鈣拮抗劑等,但這些藥物只能從某個角度去解決某個細節問題。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應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改善機體狀況,中醫藥學防治疾病的突出特點是整體觀念,它具有從多方面治療疾病的優勢。

整體觀念是中國古代唯物論和辨證思想在中醫學中的體現,它貫串于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法、辨證和治療等各個方面。人體與自然界是密切相關的,是對立統一的整體。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及人與自然界之間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所以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就成為中醫治療學上的重要原則。周明學等[18]認為2003年10月全球50多位最著名的心血管病學專家在美國Circulation雜志著文,共同提出了預防急性心臟事件的新方向,即提出了“從易損斑塊到易損患者”的新概念,強調從整體觀念上來評估患者,進一步優化心血管危險評估方案,及早干預易損患者以防治疾病,符合傳統中醫的整體觀念,又符合中醫因人制宜,防重于治的施治理念。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認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比松钤诖笞匀恢校瑫円龟庩柕南L,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不同地域的地理環境、居住條件、生活習慣等,都直接影響人的生理活動。在一般情況下,人能適應自然界有規律的變化?!鹅`樞·五癃津液別篇》說:“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則為溺與氣”,所以《靈樞·邪客篇》說:“人與天地相應”。一旦氣候環境條件的變化,超過人體的適應能力,或者由于人體的調節機能失常,不能對外界變化作出適應的反應時,就會發生疾病。許多疾病的發病時間及引起死亡的時間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地域的差異,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也有很大不同,每個地區也各有其特有的地方病。甚至不同地區人們的平均壽命也有很大的差別。

采用統一的標準去評價不同地域、種族、社會背景、年齡等冠心病患者及易患人群、應用同一種方法或者藥物治療病情不同的患者,要求達到同一指標,筆者認為似乎有些欠妥。

2 辨證論治在冠心病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臨床認識和治療疾病,既辨病又辨證,但主要不是著眼于“病”的異同,而是將重點放在“證”的區別上,通過辨證而進一步認識疾病。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的原則,是辨證論治實質的體現。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系,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癥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確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

冠心病的發病在不同地方、不同人群中的發病機理亦有所區別,《景岳全書》亦曰:“凡房勞過度,腎虛贏弱之人,多有胸肋間隱隱作痛”,《內經》中:“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保谛牟『冒l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金匱·胸痹心痛短氣》云: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故而本病之本,當“責其極虛”,尤以上焦之陽微為甚;本病之標,則為脈絡之“陰弦”,多為陰寒凝閉。陽氣之微,勢必造成陰絡邪結愈甚;陰絡之閉,亦能導致陽氣式微,由是氣血無以奉養心體,胸痹心痛作焉。趙錫武老中醫認為冠心病與中醫“臟腑”器官中的心、肺、血、脈及胃有密切關系,常因胸陽不振,心血不足猝然作痛,這是因虛致實,為本虛標實,治療原則應以補為主,以補為通,通補兼施,補而不塞,通而不損正氣,常用的有宣痹通陽、心胃同治、補氣養血、扶陽抑陰、活血行水、補腎養肝六種法則[19]。《醫門法律·中寒門》:“胸痹心痛,然總因陽虛,故陰得乘之?!?/p>

以紅參、三七、西洋參3味中藥組成養心活血散,分別按體質偏寒者、體質偏熱者、舌質紫暗者的比例和用量,服用1~3個療程后,觀察患者癥狀、體征、血壓、血脂、血糖、心電圖、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等變化,統計分析結果。預防治療組與預防對照組在血壓、血糖、血脂改善方面均有顯著差異認為本虛標實是冠心病的共同病因病機,氣虛血瘀是冠心病的共性,以益氣養心活血為原則組方的養心活血散用于冠心病二級預防和一級預防均有良好作用[20]。

冠心病的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活血化瘀是治療冠心病的一個方面,如果對于老年患者一味地活血化瘀只會使其愈虛,不分證情,不辨機理,過于推崇活血化瘀的方法,淡化其它冠心病的治療原則,顯然是不妥當的。冠心病的發生與治療亦應遵循因時、因人、因地的原則,注重整體觀念,發揮中醫的優勢。

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認為人體是一個臟腑經絡為核心的有機整體,各臟腑組織之間通過經絡的連接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這種機體自身整體性和內環境統一性的思想即整體觀念。而且人體與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

人體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不是由于某一種單一的因素造成的,故治療亦不能局限于某一點,應該綜合考慮,突出重點,以辨證的觀點看待疾病的發生,疾病本身與患病機體之間的關系,辨證應是在整體觀指導之下的,筆者認為,中醫藥不管以怎樣的方式參與冠心病的二級預防,都要符合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也就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辨證是在整體觀念指導下的,緊扣中醫學基本理論,尤其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的 “治未病”的原則,深入挖掘中醫經典的精髓,打破束縛我們思想的牢籠,真正抓住中醫學的內涵,走中醫學自身的發展之路,尋求中醫藥與現代醫學有效的結合途徑,更好的利用中醫藥的精華為群眾服務,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世界真正認識中醫。

參考文獻

[1]盧建軍. COURAGE臨床研究對中醫藥治療冠心病的啟示[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5(2):180.

[2]王湘郴,劉紅渝,尤曉玲,等. 生活方式的干預對冠心病二級預防的應用調查[J].吉林醫學,2006,27(6):593.

[3]Moosmann B, Behl C. Selenoprotein synthesis and side-effects of statins[J].Lancet,2004,363(9412):892.

[4]Shepherd J, Blauw GJ, MurphyMB, et a.l Pravastatin in elderly inpiduals at risk of vascular disease (PROSP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2002, 360: 1623.

[5]Pitt B, o'Neill B, Feldman R, et al. The QUinapril Ischemic Event Trial (QUIET): evaluation of chronic ACE inhibito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J]. Am J Cardiol,2001,87(9):1058.

[6]van Gilst WH, Warnica JW, Baillot R,et al. Ischemia Management with Accupril Post Bypass Graft via Inhibition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J]. Am Heart J,2006,151(6):1240.

[7]Solomon SD, Rice MM, A Jablonski K, et al.Prevention of Events with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J]. Circulation,2006,114(1):26.

[8]The BEST Investigators. A trial of the beta-blocker bucindolo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ronic heart failure[J]. N Engl J Med, 2001,344:1659.

[9]仝其廣,胡大一,王錦文,等. 冠心病二級預防藥物長期治療狀況調查[J].中國醫藥導刊,2007,9(3):194.

[10]Newby LK, LaPointe NM, Chen AY, et al. Long-term adherence to evidence-based secondary prevention therapie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irculation,2006, 113(2):203.

[11]申淑蘭. 中醫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作用機制[J]. 中草藥,2005,36(4):634.

[12]血脂康調整血脂對冠心病二級預防研究協作組.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5,33(2):109.

[13]陸宗良,杜保民,武陽豐,等. 血脂康對老年人冠心病二級預防的作用[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24(11):805.

[14]杜保民,陸宗良,陳 祚,等. 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研究:不同發病期患者的亞組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06,45(1):21.

[15]杜保民,陸宗良,武陽豐,等. 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研究—老年高血壓人群的干預結果分析[J].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志,2006,8(2):82.

[16]梁韶春,張奇志,胡錦華,等.長期使用麝香保心丸對心腦腎保護作用及安全性研究[J].中成藥, 2004,26(增刊):78.

[17]蔡迺繩. 評價治療冠心病藥物療效需要更多的客觀依據[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8,5:583.

[18]周明學,徐 浩. 淺談從“人易患的病”到“易患病的人”治療思路的演變——由“易損患者”概念提出引發的新思考[J].中醫藥學刊,2006,24(12):2213.

第8篇:老年醫學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血脂異常;老年人

血脂異常是老年人常見的代謝紊亂疾病,也是老年患者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在老年患者中是否也需要調脂治療等問題仍有爭議[1]。血脂異常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及其引起的心血管事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近年來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防治中迅速發展的領域之一[2]。目前許多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高脂血癥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我們分析了部分病人的血脂水平,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連續選擇2005年1月~2006年7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的163例未經藥物調脂治療的患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年齡劃分標準分為中年組(45~59歲)、老年前期組(60~74歲)、老年組(75~89歲)。其中中年組18例,年齡48.2±6.5歲,作為對照組,老年前期組86例,年齡66.9±4.0歲,老年組77例,年齡79.2±3.9歲。

1.2 檢測方法 均在住院第一天未用藥前抽取空腹靜脈血送檢,分別檢測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4項。各組求平均值,用x±s表示。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PEMS統計軟件3.1版本進行均數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各年齡組血脂水平值 見表1、2、3。

表1 中年組和老年前期組的比較(略)

表2 中年組和老年組的比較(略)

表3 老年前期組和老年組的比較(略)

2.2 結果分析 由上述表格可見,中年組的總膽固醇平均值為4.410±0.17mmol/L,其中高于5.17mmol/L的占16.7%。老年前組的總膽固醇平均值為4.044±0.24mmol/L,其中高于5.17mmol/L的占16.7%。老年組的總膽固醇平均值為3.835±0.22mmol/L,其中高于5.17mmol/L的占7.4%。3組分別進行比較,統計學差異無顯著性。

中年組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平均值為1.245±0.07mmol/L,其中低于1.03mmol/L的占27.8%。老年前組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平均值為1.201±0.10mmol/L,其中低于1.03mmol/L的占38.9%。老年組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平均值為1.113±0.06mmol/L,其中低于1.03mmol/L的占40.7%。3組分別進行比較,統計學差異無顯著性。

轉貼于

中年組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平均值為2.531±0.16mmol/L,其中高于2.6mmol/L的占11.1%。老年前組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平均值為2.120±0.15mmol/L,其中高于2.6mmol/L的占27.8%。老年組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平均值為2.22±0.194mmol/L,其中高于2.6mmol/L的占25.9%。3組分別進行比較,統計學差異無顯著性。

中年組的甘油三酯平均值為1.979±0.21mmol/L,其中高于1.88mmol/L的占44.4%。老年前組的甘油三酯平均值為1.693±0.18mmol/L,其中高于1.88mmol/L的占38.9%,老年組的甘油三酯平均值為1.261±0.12mmol/L,其中高于1.88mmol/L的占11.1%。

老年前組和老年組的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中年組,但統計學差異無顯著性。

3 討論

血脂異常,特別是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降低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改變。高脂血癥的發生率也逐漸的升高。

本研究結果提示,中年到老年,總體血脂水平有下降趨勢,但是無統計學差異。老年組較中年組和老年前期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平均值均有下降,但是差異無顯著性??赡芘c老年人新陳代謝緩慢、攝入熱量較高,轉為脂肪蓄積有關。一般認為75歲以下的人群其高血脂防治原則差異不大,但是對于75歲以上的老齡人群是否還應做同樣的治療,尚無明確意見[3~6]。目前許多血脂干預試驗已經證實,降脂治療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對于老年人應繼續降脂治療,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以及危險事件的發生。

提高人群對血脂的認識,合理安排飲食,適量活動,控制體重,早期預防和治療,降低人群的血脂水平,以降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病、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延長壽命,是老年醫學的一門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王運春,趙衍杰,賀慶環.血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與冠心病的關系.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0,(9):61-62.

2 徐成斌.血脂異常的藥物治療新進展.中華心血管雜志,2001,29(3):189-192.

3 方沂,王鐘林,寧田海,等.血脂異常防治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3):169.

4 劉汴生,張思雄.使用臨床老年病學.北京:中國醫學科技出版社,2000.78-79.

第9篇:老年醫學的認識范文

動脈粥樣硬化與熱毒、濁邪、腎虛密切相關,從熱、濁、腎虛理解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病機,在此基礎上,根據清熱、泄濁、補腎治療原則,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疾病,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進一步探討其客觀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動脈粥樣硬化 熱 濁 痰濕 血淤 腎虛

動脈粥樣硬化( arteriosclerosis, AS)是心、腦、腎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礎,其發生機制復雜,過去主要存在脂質浸潤、血栓形成和損傷反應3種學說,而自1999年Ross提出AS的炎癥反應機制以來,炎癥反應與內皮損傷機制日益備受中、西醫學界重視。然而,中醫學中并沒有AS的病名,其論述散見于“頭痛”“眩暈”“脈痹”“心悸”“胸痹”和“中風”等相關疾病中。目前對其病因病機的認識并不統一:或從氣虛血淤、或從痰淤互結、或從脾虛濕盛、或從肝腎陰虛等等,不一而論;治療則多從活血、化痰、扶正等入手[1]。我們認為,AS的基本病因病機當以“熱、濁、 虛”為要,“清熱、泄濁、補腎”治則應為治療AS的根本大法。闡述如下。

1 動脈粥樣硬化與“熱邪”

關于AS相關疾病的病因病機,從內經及歷代醫家論述中不乏熱邪致病的記載,如《素問·刺熱》曰:“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諸病源候·心痛病諸候》則提出“氣不得宣暢,壅淤生熱,故心如懸而急,煩懊痛也”;后世醫家在此基礎上則明確提出了“心痛有屬心火者”(《周慎齋遺書·心痛》),但以前在臨床,這種論述沒有得到足夠的認識及應用。隨著對AS炎癥反應病理機制的進一步研究,當代中醫學者在前賢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加深了熱邪致病的病機認識,如丁書文認為:目前氣候環境、飲食結構、工作生活習慣、體質等較以前有所不同,易導致火熱之邪,同時體內脂毒、糖毒、濁毒、淤毒蓄積蘊結,變生熱毒,邪氣亢盛,敗壞形體,損傷心及心絡,導致冠心病等多種心系疾病的發生發展[2];同時,熱邪作為一種致病因素常發生在內傷雜病的基礎上,多由諸邪蓄積, 交結凝滯而成,邪淤阻絡脈是AS病位深, 病情重, 病勢纏綿難愈的關鍵所在。研究已經證明,感染、炎癥與AS和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具有相關性,在炎癥反應刺激下, 血管內皮細胞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并活化核因子KB,從而表達大量黏附分子[3],因此,慢性潛在性的感染,誘導多種細胞因子的產生、黏附因子的表達, 可能是刺激AS炎癥反應的始動因子之一[4]。臨床治療中,采用清熱活血解毒法則,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也取得良好效果。對清熱解毒方藥的研究從最初抗菌、抗病毒的靶點,發展到抗氧自由基損傷、保護機體組織細胞、拮抗炎性細胞因子、保護內皮細胞等多方面[5],充分說明了熱邪致病理論對臨床治療AS相關疾病的指導意義。

2 動脈粥樣硬化與“濁邪”

濁邪是中醫學中導致機體發生病理改變的各種陰邪的總稱。我們認為,導致AS的濁邪主要是痰濕、淤血,且痰濕、淤血是AS發生、發展的最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

2.1 動脈粥樣硬化與“痰濕”由于飲食結構及工作壓力導致的飲食規律改變,導致飲食不節、過食肥甘,“人飲食勞倦即傷脾”(《黃帝內經素問遺篇·本病論》),脾胃不健則運化失職,津液輸布失常,聚而為痰,“痰即人之津液,……,則痰涎皆本于血氣,若化失其正,則臟腑病,津液敗,而血氣皆成痰涎”(《景岳全書·痰淤》)。目前研究認為,痰濁與脂質代謝異常有一定的相關性, 脂質攝入過多, 代謝失常, 均可使血脂升高,而脂質代謝紊亂是AS的重要病理因素,充滿脂質的單核源性泡沫細胞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成分之一[5];臨床應用化痰祛淤中藥治療高脂血癥、冠心病等,效果明顯;動物實驗也證明,部分化痰祛淤中藥是通過降脂、調節細胞因子等發揮抗AS作用。

2.2 動脈粥樣硬化與“淤血”血中之痰濁是痰與血的混合物,正如《諸病源候論·諸痰候》所云:“諸痰者, 此由血脈壅塞,飲水積聚而不消散, 故成痰也”;“須知痰水之壅, 由淤血使然, 但祛淤血則痰水自消”(唐容川《血證論·咳嗽》)。在AS發展過程中,痰借血體, 血借痰凝, 凝血為淤,痰淤互結, 著于血脈,日久膠結不解,即《丹溪心法》所說“痰挾淤血, 遂成窠囊”。因此, 血淤證的出現是A S 進一步發展、病情加重的重要標志。

對AS發生、發展的現代病理研究也表明,AS是以動脈壁內皮細胞損傷和炎癥反應為始動因素,血小板黏附聚集、充滿脂質的單核源性泡沫細胞和內膜平滑肌細胞表型轉變形成肌源性泡沫細胞的沉積,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關鍵,最終導致動脈管腔狹窄的病理結局。這種病理生理發展過程和中醫學的“痰淤互結”的發病理論有許多相似之處。動物實驗證實, 活血化淤方藥有調脂、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護內皮細胞、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抑制及消退粥樣斑塊等作用;臨床研究也表明,AS相關的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淤證的表現[6],充分說明了痰濕、淤血等濁邪是導致AS的關鍵病理因素。

3 動脈粥樣硬化與“腎虛”

AS的病人大多數是中老年人,腎氣虛衰、脾胃不健,脾胃是化生水谷精微的主要臟腑,血由水谷精微化生而來,《景岳全書》云:“血者水谷之精氣也,源源而來,而實化于脾”,脾主運化和脾主升清降濁功能對機體的物質和能量代謝起的主要作用,脾運不利則聚濕生痰,脾虛氣弱則脾運不健,水谷精微不歸正化而成痰濕,痰濕入脈,血行不利,而成淤血。同時,“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血證論·臟腑病機論》),后天脾胃需在肝氣正常、疏泄有序的基礎上,其氣機才能升降協調,以完成對水谷精微和水濕的吸收和轉運。若肝失疏泄,肝氣犯脾,可致脾失運化而成痰濕,肝氣郁滯,則血行不暢, 久之也可導致淤血的產生,從而繼發淤血、痰濁等疾患,因此肝、脾在AS的發病中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腎為先天之本,人到中年,氣血虛弱,陰氣自半,先天腎氣衰竭,《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而腎中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肝、脾等其他臟腑功能活動的基礎,腎陽不足,則開合失調,水液輸布排泄紊亂,則生痰飲水濕等證;腎陰不足,虛火灼傷津液凝而成痰,痰淤結于脈道,使脈道痹阻不通,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若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脾失健運,水谷精微不從正化 ,亦可變生痰濁;痰濕和淤血久居絡脈,壅塞脈道,氣機運行不暢;同時,心腎相交,心本乎腎,腎虛則心失其資助溫養,腎氣(陽)虛則行血無力, 心腎陰虛則脈絡不榮, 合于痰淤,痹阻心脈而易發生“胸痹”等AS相關疾病,《素問·臟氣法時論》云“腎虛者……,虛則胸中痛”是其義。因此,雖然五臟皆虛為AS之本,但是腎虛為其根本。

4 結語

AS中醫病因病機復雜,但以肝、脾、腎虧虛為本, 以火毒與血淤、痰濕等濁邪為標,其中,腎虛、火毒尤為根本。其病機當是腎虛在前,繼則肝脾兩虛導致氣運失利,血脈不通,血液淤滯,同時津液不能運化而為痰濕,血結、氣郁則化火毒,合于痰濕而成濕熱,終致火、濁相熬,痰、淤互結,而成AS斑塊等有形之邪為患,終致變證紛擾,因此,“熱”“濁”“腎虛”是AS的基本病理因素,“清熱”“泄濁”“補腎”應該成為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治則。我們在臨床根據此治則處方用藥取得良好效果,經過多年積累,總結出“連豆清脈方”防治AS相關疾病——如冠心病等,也取得明顯效果。進一步從AS基本病理機制入手,進行大樣本的臨床及實驗研究,明確“熱”“濁”“腎虛”病理因素的客觀機制,探討“清熱”“泄濁”“補腎”治則在動脈粥樣硬化防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理論及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鄭嫻,王鳳榮.中醫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雜志,2006,33(5):636.

[2]丁書文,李曉,李運倫.熱毒學說在心系疾病中的構建與應用[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28(6):413.

[3]Brand K, Page S, Rogler G, et al. Activ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is resent in the atherosclerotic lesion[J]. J Clin Inverst1996, 97(7):1715.

[4]寧曉暄,孫世仁.感染、炎癥與動脈粥樣硬化[J].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2000, 21 (4) : 17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国产成人18黄网站在线观看网站 | 日本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 欧美色视频日本片高清在线观看 | 欧美经典成人在观看线视频 | 99热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 精品日韩在线 | 国产永久高清免费动作片www | 中文字幕天堂久久精品 | 午夜不卡在线 |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性福利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久久 | 91久久| 久久久久综合一本久道 | 中文乱码一二三四有限公司 | yy6080福利午夜免费观看 | 免费韩国美女爽快一级毛片 |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 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 手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 | 久草在线新免费 |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 | 看真人视频a级毛片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 成人全黄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美女视频黄a全部免费专区一 | 1024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 中文在线观看视频 | 波多野结衣中文视频 |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 欧美成人ass|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全部 | 免费v片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