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質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作業(yè)設計 優(yōu)化 有效性
作業(yè)設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師備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好的作業(yè)設計不僅能有效鞏固和拓展課堂教學知識,還有助于開發(fā)學生智力,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持續(xù)推進,優(yōu)化語文作業(yè)設計,構建語文作業(yè)新形式是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設計作業(yè)時,要把握“生本理念”,注重作業(yè)的趣味性、開放性和多元性,從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角度出發(fā),提高語文整體教學質量。
一、堅持“生本”作業(yè)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做到以生為本,充分尊重并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此,作業(yè)設計應同樣遵循“生本理念”,由學生自己選擇與自身學習水平、接受能力相符的作業(yè),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得到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成功的機會。只有這樣,才真正符合新課標要求,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愛學、樂學、善學。
二、小學語文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的基本原則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年齡較小且玩心重,對學習的主要動力來源于興趣。針對這一特征就要求教師進行作業(yè)設計時,把握以下四個原則:一是趣味性原則,即作業(yè)內容和形式要具有趣味,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產生濃厚的興趣;二是主體性原則,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將學生作為認識和發(fā)展的主體;三是有效性原則,摒棄舊的“題海戰(zhàn)略”,而實行“減負”作業(yè),讓學生用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大的學習收獲;四是開放性原則,給予學生充分自主選擇的權利,包括作業(yè)內容、作業(yè)形式、作業(yè)答案及作業(yè)評價方式等,以此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從而有效激發(fā)他們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yè),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小學語文作業(yè)設計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作業(yè)設計現(xiàn)狀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作業(yè)設置的單向性
自上而下的作業(yè)是當前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設計作業(yè)的主要方式,教師設計作業(yè)的主要思路大多是從教材中直接選取,其中問題基本選自教材習題或者練習冊。學生只能被動記錄作業(yè)并照做。這種單向的作業(yè)設置,缺乏師生間的交流,同一套作業(yè)無法兼顧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最終結果必然導致作業(yè)對學習基礎好、水平高的學生沒有挑戰(zhàn)性,而對學習基礎較差、理解水平較低的學生又“難于登天”等問題。
(二)作業(yè)內容的單調性
生字抄寫、注釋背誦、文章復寫等都是當前小學語文常見的作業(yè)內容,教師通過對教材內容的重點強調和要求學生反復抄寫,達到鞏固課堂知識的目的。一定程度上,這種方法或許對學生積累知識有所幫助,但從長遠來看,極不利于學生將知識聯(lián)系實際,將阻礙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三)作業(yè)答案的絕對性
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份語言材料,從不同角度解析,由不同人解析,就會產生多種不同答案。這是語文自身具有的模糊屬性使然。然而,在傳統(tǒng)語文作業(yè)設計中,卻未能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作業(yè)問題的答案往往唯一且絕對,教師對作業(yè)進行評價時,常常采用“標準答案”作參照。非對即錯作業(yè)很容易致使學生形成定式思維,不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
四、當前小學語文作業(yè)設計存在問題的影響因素
導致當前語文作業(yè)存在上述問題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教材方面的因素,目前很多教師慣用的作業(yè)布置方式是從課后的“思考與練習”中選取,但從當前許多教材課后習題的編排來看,存在題型單一、內容簡單重復、數(shù)量多但缺乏層次性等問題,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和語言綜合能力培養(yǎng);二是教師方面的因素,部分教師設計作業(yè)時,由于自身觀念的影響,對作業(yè)功能的認識出現(xiàn)偏差,致使其設計作業(yè)時隨意性大,且規(guī)范性不足,同時對作業(yè)結果的重視遠遠大于對作業(yè)過程的重視,導致學生的主體性受到損害。
五、優(yōu)化小學語文作業(yè)設計構想
(一)設計唱跳表現(xiàn)型作業(yè)
好玩、愛表現(xiàn)是小學階段學生最突出的個性,在“減負”的背景下,教師設計作業(yè)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需求,設計出能讓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作業(yè),如唱歌、跳舞、繪畫等。語文新教材中有許多朗朗上口的文辭,教師可以將其編成童謠,教給孩子,讓他們唱給家長聽。或者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描述,用筆畫出文章內容,充分發(fā)揮兒童豐富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
(二)設計專題收集型作業(yè)
收集型作業(yè)是很多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形式,因為大多數(shù)收集型作業(yè)都與大自然和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對此,教師應當結合實際,適當設計些專題收集型作業(yè)。如帶孩子深入大自然,讓他們觀察自然中的一切,然后將觀察到的內容寫成調查報告。這種形式對于小學生而言,既新奇又富有挑戰(zhàn)性,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設計想象趣味型作業(yè)
新課標下的作業(yè)設計應當貫徹快樂學習原則,讓孩子在興趣的推動下,逐漸深入學習、探索知識。對此,教師設計作業(yè)要題目新穎,形式活潑,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針對小學語文教材中諸多古詩詞和童話故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其進行仿寫或者續(xù)寫,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四)設計內容層次型作業(yè)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都不同,為了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從作業(yè)過程中收獲成功的喜悅,必須對作業(yè)內容進行分層,引導學生選擇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業(yè),最終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yè)。如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將作業(yè)設置成高、中、低三層,每層之間存在一定難度梯度,進而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作業(yè)。
參考文獻:
一、和諧課堂的作用
和諧課堂對于學生的作用是,能夠讓學生增強對語文學習的能力,并且在課堂中取得相應的學習成果。學生在和諧課堂中,肯定會與同學、教師進行積極的交流,起到活躍課堂的作用。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進行學習,也正是學生期盼的,教師也需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在和諧課堂中提升自己,多與同學進行交流,為學習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途徑
1.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
和諧課堂對于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占據主體地位。教師應對學生起到一個引發(fā)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點撥。在和諧課堂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的探究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激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培養(yǎng),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取得高效的成果。
2.利用開放式課堂提升小學語文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84-01
1.高效語文課堂概述
從課程改革視角而言,高效語文課堂就是在授課中以師生間健康、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為核心,通過盡量少的時間提升教學質量,達到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語文課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對于師生來講,課堂時間極其珍貴,課堂安排應當讓每個學生在相應時間段有對應的學習任務,不合理的課堂密度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就行需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和難易程度,使得大多數(shù)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所收獲,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衡量高效語文課堂的基礎。有機匹配課堂之上各個要素。教學實例證明,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模式從不同角度有戲、綜合發(fā)揮其作用,高效課堂才有所保障。這就對教師提出優(yōu)化教學理念、把握教材特點、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要求,這樣才可以確保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嚴謹性,進而使得課堂各個要素有機的匹配。統(tǒng)一預設和生成。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認知交流的過程,還是兩者智慧、情感、個性相互影響的過程,因此不僅需要展開科學、權威的預設,還需要實時捕捉動態(tài)生成,進而達到預設和生成的統(tǒng)一。
2.開展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要點
2.1 如何高效利用教學資源。開展高效小學語文課堂的關鍵因素之一是教師合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在語文課堂上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展開高效性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以期達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及質量的目的,取得理想的教學目標。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在改進教學方法時需要將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考慮進去,杜絕出現(xiàn)語文教學的展開和教學大綱背道而馳,進而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熱情和信心,為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高效小學語文課堂的展開就需要靈活、合理的利用教學資源,通過最科學的教學方式進行語文教學。
2.2 如何高效處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很好的適用在當下的語文課堂之上,因此為了開展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就必須高效處理以往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弊病,尤其是那些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消極影響的問題。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就需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和需求,沖破以往教學理念的禁錮,不斷總結和創(chuàng)新更加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更好的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
3.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舉措
3.1 注重課外知識,完善學生知識體系。由語文學科的作用和地位視角來講,其有著工具性、人文性、基礎性等等特點,語文是掌握其他學科的前提,為了幫助學生更為高效的學習語文知識,語文教師需要在語文課堂內外側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所以,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把課本之外的知識滲透給學生,使得學生對于語文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于此同時,由于課外知識的滲透,學生的知識體系也更加完善,為高效課堂的開展和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語文課堂。開展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使得加血質量有所提升就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認知規(guī)律、心理特征等等,基于此前提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開展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實現(xiàn)理想的教學目標。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一般情況下,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均發(fā)生在課堂之上,即課堂教學為師生提供交互的平臺。
3.3 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為了更加高效的開展高效小學語文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能夠通過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法,既可以活躍語文課堂的氛圍,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善于提出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于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所以,教師需要由提問問題作為突破點,定期向學生提問啟發(fā)性、探究性較強的問題,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最大程度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高效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豐富教學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在語文課堂上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既為教師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精力,還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教師需要高效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設備,把握教學條件,以期最大程度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為了開展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需要明確教學任務、教學要求,系統(tǒng)分析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而后針對性的作出相關改進和調整,不斷摸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以期真正意義上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取得理想的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6.200.
[2] 鄒瑩.新課改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對策[J].學周刊C版2014.12.090.
關鍵詞:語文教育;識字效率;有效策略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教學工作非常重要,也引起了廣大教育者的重視。但是,實際的語文教學質量和識字效率的收獲卻不盡如人意。識字教學付出的教學工作時間和教學效率總是不成正比,因為識字教學占據了大部分的閱讀和寫作時間。不利于學生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高,最終影響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識字教學的效率,筆者提出幾點相關的看法。
一、正確認識識字教學在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方面的重要性
漢字體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特色,它產生于人類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作為一種功能多種多樣的語言符號,它將語音、形體、寓意等高度集中化,有效地傳達人們的思想。漢字與現(xiàn)代信息社會息息相關,所以,在識字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學習和應用之間的聯(lián)系,讓小學生全面掌握漢字的深刻含義。
為了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對學生的漢字認識量可以定制在4000左右,不但要求他們會認真地讀、講、聽、說,而且還要提高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形成識字習慣,提高識字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質量與識字效率的有效策略
1.借助拼音和學習工具書,傳授識字方法
識字教學一般都是在課堂里進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不同程度的學習能力,為他們提供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在課堂上發(fā)揮教師應有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但是,為了避免學生過于依賴老師的教授和輔導。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人手準備一本字典。在講解教材的課文、課后練習的時候,遇到比較少見的字符,老師也可以讓他們相互比賽或者讓學生拼讀黑板上的拼音??纯凑l查字典的速度最快,而且讀得又快又準,使學生學會區(qū)分各項多音字、同音字以及同義詞等。
比如:讓學生講述自己身邊的好人、好事,或者是有趣的事情。遇到不懂得寫的字符,鼓勵學生形成敢于發(fā)問的個性,分享每個學生講述的小故事,讓他們聽過查閱字典或者是其他的學習工具。積累下來,并且評比一下看誰提問的最多。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將會提高學生的識字、閱讀、寫作能力。
2.巧妙應用多媒體,讓學生集中精力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的性格一般都比較貪玩好動,上課的時候容易開小差,老師在輔導學生進行寫字的時候,很難每一位學生都顧及到,所以,教學質量不算很好。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因為多媒體屏幕有豐富多彩的畫面以及有趣的聲音和視頻效果,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識字的趣味教學更加具有動態(tài)性和時效性。
比如: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寫字教學的課件,每個常見漢字的正確筆順和揭示所包含的具體規(guī)律。在屏幕上按順序播放漢字橫豎撇捺折的各個書寫過程,讓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賦予濃厚的興趣。
3.展開趣味性的教學,實現(xiàn)激勵方式
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里指出,要抓住兒童都熟悉的語言因素作為識字教學的關鍵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情況,開展趣味性的識字方法。語文的趣味性教學,與實際的生活息息相關,它需要堅持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鼓勵學生不斷地進步。
比如:讓學生記住自己家庭成員的名字以及所學課文的題目、背誦所學到的古詩成語以及會默寫相關的漢字。在小學歌曲里,讓學生學會拼寫歌詞等。應用猜謎語的有趣方式,讓學生領悟暗示的字義。或者是根據一個字的寓意,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分析一些形聲字的特征??吹接腥さ臐h字,讓學生仔細地觀察,讓他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并且可以加深對漢字的印象。另外,在平時的漢字練習中,老師要做好認真地批改工作,讓學生注意端端正正書寫漢字,字跡要清晰、工整。
識字教學是一個循環(huán)漸進的過程,它需要精心培養(yǎng)和長期磨煉。提高學生的識字書寫能力,實質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堅定的學習意志。首先要正確認識到識字教學在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方面的重要性,然后應用借助拼音和學習工具書,傳授識字方法、巧妙地應用多媒體,讓學生集中精力識字書寫、展開趣味性教學,實現(xiàn)激勵方式等有效途徑,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保證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胡寅生.小學教育學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佟樂泉,張一清.小學識字教學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3]蔣蓉.小學語文教學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學質量
作文教學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它要求學生能夠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運用文字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寫作是學生表達自我、抒感的重要方式,同時寫作能力也是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直觀體現(xiàn)。盡管教師一直在教學中不斷革新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但是實際上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使得教學質量難以得到顯著的提升。下面我將針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淺談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經常完成任務式的寫作,以至于壓抑了學生寫作的積極陛。教師要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想方設法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寫作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從小學生的個性特征來看,他們往往具有濃厚的好奇心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很好地利用這個特征,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寫作。就以《我想發(fā)明的機器人》的作文教學為例,這次寫作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希望學生展開想象來描繪一個精彩的未來世界,在那個世界當中有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來分擔人們的各種工作,這就需要學生用想象力來設計這些多功能的機器人,并且用流暢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同學和老師了解自己的想象作品。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不應給學生的寫作任務預設過多的條條框框,只要不出現(xiàn)重大的語病以及通識性錯誤就行了,同時教師不可為學生推薦過多的素材,而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經歷出發(fā),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事物來發(fā)散思維,展開想象。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的想象思維活躍起來,為自己所期待的未來世界添上色彩,使寫作的興趣得以有效激發(fā)。
二、養(yǎng)成學生觀察的習慣
寫作課程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xiàn)自我、抒感的平臺,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選擇素材要具有真實性,真實的素材才具有感染力,讓讀者產生共鳴,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但是現(xiàn)在很多小學生不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細小事物,很難在寫作中將文字語言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以至于很多學生在寫作中運用的素材都有“假大空”的通病,寫出來的文章沒有太多的研讀價值。所以為了提高作文教學的教學質量,使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更加貼近生活,富有真情實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可用的寫作素材。如教師在進行《我的父母》的作文教學時,是希望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對父母進行客觀詳細的描寫,直觀地表現(xiàn)父母無私的愛。但是在很多的文章中都是寫的父母經常早起為自己做早飯、在自己生病時背著自己去醫(yī)院,或者是每天不厭其煩地叮囑自己要在去學校的路上注意安全。這樣的素材很明顯不夠具體,或者是缺乏真實性,以至于寫出來的文章不過是記流水賬。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比如父母在飯桌上為自己夾菜時,總嘮叨著說:“我不愛吃肉,你多吃點?!被蛘咴谕砩蠟樽约号菖D虝r,看見父母的手已經不再光滑。這樣的素材往往具體到了細節(jié),更加具有真實性,運用在文章中能夠直擊人心,與讀者產生共鳴。所以教師要通過科學的策略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fā),成為一個善于觀察生活的人。
三、注重學生閱讀的積累
【關鍵詞】低起點因材施教職教特點實踐主體意識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
Accommodate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character and improve Chinese teaching quality
Yi Fuping
【Abstract】Because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Chinese base is poor, the base is low and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knowledge is not good, people often think it is very good that they can understand what teachers have explained and taught them. As for cultivating their ability to appraise something through discussion is thought one kind of extravagant hopes. Perceptibly, it is wrong. As their teachers, they should teach their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to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Low starting point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Vocational teacher’s characterPracticeMain-body consciousnessOptimizing teaching condition
由于職校學生語文底子薄、基礎差,對知識領悟能力不強等原因,常常被人們認為只要能聽懂老師所講,學會老師所授就做得很好了,至于培養(yǎng)其評議能力,則被認為是一種奢談。對此,我認為是錯誤的,下面就如何適應職校學生特點,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低起點,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興趣?!墩Z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性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迸d趣是學習動機之一。心理學家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學科具有內在興趣,濃厚的興趣可培養(yǎng)學生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針對職高不少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失去學習信心的現(xiàn)象,應該從起始年級開始,把語文課本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語文問題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興趣。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師生感情,融洽師生關系。因為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感情交流的過程,為此,要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充分運用現(xiàn)有電教設備也很必要,因為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盧梭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敝挥挟攲W生真正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時,他們才能感受到知識瓊漿的甘美,教學質量才能提高。
2.適應職教特點,在實踐上下功夫。職業(yè)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是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促進經濟發(fā)展、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因此,職業(yè)教育教學不能只講理論,必須把所學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培養(yǎng)“實用人才”,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進而達到發(fā)展的目的。根據職教“實踐性”強的特點,在重抓基本功的基礎上,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創(chuàng)新,每節(jié)課可以設置5分鐘左右時間的即興演講或口頭作文訓練,每周設置專門的口語交際課。口語交際不單單是“說話”,更是人的觀念、思維方式、情感品德、氣質素養(yǎng)、處世風格等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同時,要大力加強閱讀與寫作的教學。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個重點,堅持每周出一張閱讀與寫作方面的小報,讓學生親身體驗到閱讀與寫作的重要作用,提高閱讀與寫作的積極性,會取得良好的效果。針對職教語文重視應用文寫作的特點,每學期初讓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學期末寫學結,每次重要會議現(xiàn)實性會議紀要,請示、報告等都當作作文讓學生認真去寫,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和使用應用文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爭當課堂教學主角。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為學生提供一種引導、指導和輔導性的服務。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主體參與意識非常重要。課堂教學中要做到:
3.1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教師指導下的自學。呂淑湘先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比~圣陶先生說:“講讀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讀書?!彼裕Z文教學過程就應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讀書過程。教師要按人們閱讀文章的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不是我們把課文講明白,而是指導學生用正確的閱讀方法自己把課文內容讀明白,時間長了,學生自然養(yǎng)成了良好的互動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去探索,通過學生的主體實踐去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知識規(guī)律,并內化為學生的能力素質。教師要多方設疑,啟迪思維,調動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同時,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甚至開辟課堂空間,讓學生登臺表演,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
3.2注重精講,注重課堂練習與評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必須重視更新教育觀念,不要對學生總是不放心或講個沒完,或問個沒完。這不僅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還無謂地奪去了學生寶貴的時光。所以必須改進講授方法,提高講話的藝術性。主要講解學生自學過程中不理解的問題,尤其是有共性的東西,要精辟分析,讓學生有正確的理解。
在每堂課的教學中,安排適量的練習來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和對教學目標的掌握情況很有必要,設計的練習都緊緊圍繞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疑問、解釋疑問,讓學生的思維充分展現(xiàn)出來。訓練過后,及時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因素,給予高度評價,對反映教材的重點、難點的習題,及時講評,并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最后形成知識網絡。這樣一個過程,學生的思考一直貫徹其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教育;教育質量;探究
新課改實施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理念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理念徹底摒棄了傳統(tǒng)教學理念,迎合了新課改實施標準,在整體語文教學開展上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突破。
一、引導學生積極發(fā)揮想象力
教育的開展不僅局限于小學當前教學,更多的是整個社會所關注的。所以,教育的開展是幫助學生在未來的社會中如何獲取更多的選擇權,教師就要培養(yǎng)學生如何獲取更多的知識。作為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我們,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教育責任感,在不斷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強化教學理念,提升自身創(chuàng)造性精神,進而滿足不同教學階段學生的需求,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判斷精神和意識。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對待外界事物容易充滿好奇心,富有超強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一優(yōu)點,幫助學生面對問題正確分析,想盡方法解答學生的任何問題,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提高,進而教學質量隨之提升。小學教學階段是基礎教學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是小學生教育的初始階段,對小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小學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得教學質量得到真正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識字、朗誦、背誦以及閱讀等方式與學生進行正常的交流和學習,幫助學生逐漸認知和掌握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始終關注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不管是用發(fā)展的眼光,還是用回顧的理念,都要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重點培養(yǎng)融入日?;瘜W習和管理中。
二、關注識字教學,注重早認多識
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利用游戲教學,使得學生進行生字、生詞的掌握。也可以利用新編的高質量的韻語讀物帶領學生進行識字閱讀,利用幼兒園教學期間掌握更多的漢字。可以只是簡單的認識,并非完全寫下來,最起碼也要識得2000多個常用的漢字。猶太人在幼兒剛會說話時就教育小孩子熟讀《舊約》,等到孩子5歲時便可以背誦下來。我國的幼兒不比猶太人差,也應該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利用韻語讀物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多認識一些漢字。識字不僅是簡單的認識漢字,更多的是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教育的開端。同時,先利用識字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也避免了因為識字慢而影響閱讀教學效果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且識字教學的開始也并非非要從幼兒教學開始,也可以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但是要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包括前面提到的韻語讀物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引導學生掌握2000多個基礎漢字,然后在二年級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不晚的。
三、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技能,把握教育核心理念
新課改倡導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理念對教師的專業(y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專業(yè)技能,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語文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自身文化底蘊,閱讀大量的國內外名著,進而豐富自身的閱讀見識,拓展自己的學習途徑?,F(xiàn)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任務開展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自身認知結構不合理、教育理念不創(chuàng)新、擺脫不了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滿堂灌的教學現(xiàn)狀。這些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也表明了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差、知識面窄等缺陷。為此,要不斷更新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督促教師勤于閱讀,開展多元化評價方式,不斷拓展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使得課堂教學效率逐漸提升。
四、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
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善于發(fā)現(xiàn)語文知識,將語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比如,在生活中識字、積累語言知識、練筆以及語言交流等。這是語文知識學習的一大特點,是其中學科所不具備的。將語文知識融入生活中,在生活中享受學習的成功,在學習中感悟生活的真諦。課外閱讀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從自然中、社會上學習知識對學生來說更是一種沖擊,更加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索興趣,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迅速提高。在生活中,使得學生不斷開闊視野,結合親身體驗、感受,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掌握語文技能,學好做人的道理。
綜上所述,為了迎合新課改實施標準,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不斷與時俱進,更新傳統(tǒng)教學理念,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技巧,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關鍵詞] 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方法
情境教學法是教師有意識設置一種模擬現(xiàn)實場景或情感氛圍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要講究運用正確的環(huán)境、語言、情感,并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學生營造寓教于樂的教學環(huán)境。在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并沒有真正理解情境教學法的內涵,片面追求情境的生動活潑,而沒有將情境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導致情境與教學內容的脫節(jié)。
一、情境教學模式分析
情境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課本內容以及教學要求,運用聲音、動畫等方式將語文課本所描繪的情景創(chuàng)設出來,使得學生能夠對知識產生更加直觀、生動、形象的理解,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欣賞情境音樂中蘊含的藝術。
1.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情境教W法具有生動活潑的特點。教師要注重保持情境教學的連續(xù)性和動態(tài)性,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動機。一方面保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率,另一方面還能夠保證學生學習動機的維持和增加,對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積累有著重要作用。
2.讓學生感受審美樂趣
情境教學不僅能夠保證學生學習動機的維持,還能通過設定的情境強化學生語文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積累情感教學經驗,培養(yǎng)學生更加高尚的藝術情操和人文情懷。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注意細節(jié)設計,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感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條件和學生能力水平適時調整教學方式,豐富教學結構,讓學生在體驗快樂的過程中學到更多語文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情境問題等形式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邏輯思維。
4.拓展課外知識
傳統(tǒng)教學局限于狹隘課堂模式中,使得學生不能自由學習課外知識,不利于學生視野開拓。因此,在情境教學法運用過程中,教師要敢于通過不同途徑拓展教學情境,充分發(fā)揮周圍世界在兒童發(fā)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價值。
二、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
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通過各種形式向學生傳遞語文知識信息,屬于一種刺激性學習方式,引發(fā)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產生反應,不僅是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徑,還是備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模式之一。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再現(xiàn)情境
小學語文課本內容參照人類日常生活,經過文學加工后,與現(xiàn)實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字里行間包含的道理依然與生活實際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應學會運用生活實際案例再現(xiàn)情境,讓學生切身體會文章中表達的情感,領悟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例如:教師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中,按照課表安排和時間計算,組織學生到戶外開展授課活動,教師事先準備動物玩具,將動物的腳印印在雪地中,讓學生根據腳印猜動物。既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能帶領學生對文章描述的情景進行感受,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圖畫再現(xiàn)情境
在情境教學中引入繪畫,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懷,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文章描述的場景通過繪畫形式表現(xiàn)出來,既形象又美觀,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對文章描述情景進行思考,他們在畫作顏色、主體、搭配、重點等方面的掌握都會有所不同。
例如:教學《四季》文章,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場景作為主題,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然后抽查其中幾名學生將自己的畫作拿到班級同學面前進行展示,并講述畫作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思路。通過創(chuàng)作和分享過程交流,促進學生合作與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
3.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親眼所見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通過觀察讓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認識更加深刻和具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用實物進行演示情境創(chuàng)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翠鳥》文章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翠鳥生活動畫,利用翠鳥優(yōu)美的外形和鮮艷的顏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配上動聽的翠鳥啼叫聲,學生在短時間內對翠鳥外部特征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4.音樂營造情境氛圍
音樂給人類生活帶來心靈和精神上的享受,音樂具有渲染氛圍和陶冶情操的作用,教師利用音樂的特性為學生營造更加濃厚的情境氛圍,有效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幫助學生對文章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在選擇音樂同時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符合情境的音樂類型,將音樂與文章表達的情感充分融合,使情境創(chuàng)設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
例如:學習散文《燕子》時,讓學生充分感受文章內容,教師選擇歌曲《小燕子》作為背景音樂,用悠長的旋律將學生帶到春天步伐中,清晰的節(jié)奏好似燕子歸來,聽著舒緩的音樂和教師溫柔的朗誦,學生們或陷入無限遐想,或露出期待一覽燕子身態(tài)的表情,感嘆音樂的魅力和感染力,將普通的教學課堂裝飾成藝術的殿堂。
5.分角色扮演體驗教學情境
為了增加情境教學的真實性和親切感,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為學生設計不同場景的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在揣摩角色個性、語言、情感等特征中加深對文章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解。讓學生站在文章塑造人物的立場體會整個故事的情感,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和真實的印象。
例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安排學生扮演故事中的父親、兒子阿曼達、消防隊長、警察等角色,雖然有的角色語言不多,但是要將這一句臺詞中包含的焦急、擔心、無奈和命令等復雜的情感表達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師在學生正式匯報表演之前,應該引導他們對其中包含的感情和情緒進行仔細揣摩。在角色扮演結束后,要請班級其他學生對匯報表演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調動學生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讓表演的學生在其他學生評價中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和不足。
6.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情境
語文情境教學不僅是要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還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自身價值和作用。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的語言鍛煉空間,激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描述創(chuàng)設不同學習場景。例如:課前預習課文《打電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常見的打電話情景描述出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打電話過程中使用的文明用語,如您好、再見等,在交流和討論過程中引發(fā)學生思考與不同對象打電話語氣和方式上的不同,再進入到課文學習時,學生就更加容易接受文章中描述場景和情感抒發(fā)。語言是最具感染力的工具之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教會學生運用語言能夠有效提高情境教學質量,從而保證小學語文教學的高質高量。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新課程標準要求,更是學生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需求,情境教學法促進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對學生個人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都具有積極作用和意義。教師要理解情境教學法的深刻內涵,以教材內容和學生能力發(fā)展要求為出發(fā)點。
參考文獻
[1]韓例芬.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1:74-77.
[2]梁鐘欽.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01:105-106.
一、組織情境表演,培養(yǎng)聾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全日制聾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強調聾生參與,大力倡導實踐性學習方式”,可見,在聾生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他們與普通學生之間的不同,要摒棄簡單的以“口頭教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要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組織學生的表演中掌握知識,提高應用能力,同時,也為高質量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聰明的小白兔》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更為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進行了情境表演活動,分別請學生扮演“小白兔、小灰兔和鹿先生”進行表演,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懂得“遇事要善動腦筋想辦法”,而且還能促使學生在表演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進而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對學生健全地發(fā)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借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語文課堂形象化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枯燥的課堂注入生機,而且還能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形象化,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也為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做好鋪墊工作。
例如,在教學《兩只小獅子》時,為了構建形象化的小學語文課堂,也為了讓聾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在本節(jié)課的授課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一些獅子的圖片和視頻,然后,讓學生觀看了動畫片“獅子王”,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自食其力的道理,進而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總之,在聾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教師構建的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基本知識,同時,也為聾生自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做好保障,進而大幅度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