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亞健康評估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的方法,選擇廣州某區基層鎮級8間醫院護理人員236人。沒有年齡限制,女性。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基本信息+亞健康的基本知識+如何應對亞健康)對護理人員發放問卷,并且調查人員當面講解問卷中的各項問題和填表要求后,由調查對象獨立完成問卷,并當場收回。擬調查人員300人,實調查290人,發放問卷290份,實收回問卷260份,有效問卷236份。
1.3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將護理人員對亞健康的認知情況分為三個等級:“僅聽說過”定義為聽說過亞健康這一詞,但對定義模糊,對如何處理亞健康問題不清楚或知之甚少;“初步認識”定義為知道亞健康的定義,對亞健康概念、應對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只是粗略的認識,不全面;“深入了解”定義為對亞健康這一詞的定義清楚,了解亞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方面的一種健康低質量狀態,并能熟練掌握病人亞健康的應對方法。
紅外熱成像技術是根據溫度高于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都有輻射紅外線的原理,利用紅外探測器和光學成像物鏡接受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分布圖形反映到紅外探測器的光敏元件上,從而獲得紅外熱像圖的一種醫用技術。通過收集人體散發的遠紅外輻射熱,經計算機處理形成直觀的溫度彩色圖譜。用不同的色彩顯示人體表面的溫度分布,依據正常組織與異常組織的紅外熱輻射差,準確測量人體溫度分布的變化程度,判斷病灶的位置及范圍,是一種能夠反映機體代謝的功能影像。紅外熱成像技術自20世紀50年代后期應用于乳腺腫瘤的篩查開始,其在醫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中醫學的研究始于經絡穴位的相關研究,之后在中醫診斷客觀化、輔助辨證治療、中醫體質辨識等方面得到廣泛研究,距今已有30余年。
一、紅外熱成像技術在中醫學研究的優勢
1.預測早,信息全
疾病不同階段的中醫證型不同,其表現也有差異。疾病在出現形態結構變化之前通常會出現代謝的異常,因此,在病灶區會發生溫度的異常改變。而溫度異常的范圍、形狀和溫差大小又反映了疾病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紅外熱成像技術能夠在人體形態結構發生異常之前就檢測到其代謝的異常變化和區域,從而及早進行疾病的預測。而其他影像學檢查只能等人體發生組織結構的異常時才能得到陽性的檢測結果。紅外熱成像技術能夠進行一站式人體全身各種疾病的診斷、療效觀察和健康評估,能夠綜合評估人體整體健康狀態。
2.非介入,無損傷
紅外熱成像技術無輻射,只接收人體細胞代謝中產生的熱輻射,且不接觸人體,是相對理想的影像學檢查技術。其他影像學檢查一般有射線、強磁場或者核輻射,或者要被檢者服用造影劑,對身體具有一定的傷害。對于傳染病、嚴重創傷性疾病及其他重病無法耐受造影劑等情況,使用紅外熱成像技術進行中醫病證的診斷及療效評估則有更明顯的優勢。
二、紅外熱成像技術與中醫學理論的結合
本文作者:張智霖、王怡、張海珍、丁小美 單位: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西省信息科技學校、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病人反復的咳、咯,使咽部充血、水腫逐漸加重,故咽異物感越咯越明顯,特別是在多次治療后,癥狀得不到緩解時,病人非常痛苦,表現為煩躁不安、易怒、沒有耐心、悲哀、焦慮,對治療喪失信心;還有一些病人,則出現恐懼、緊張心理,四處求醫,最后產生絕望心理,使大腦不能做出適當的判斷與決定,就更不能調節原來已興奮的神經末梢,使感覺加重或“放大”,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使病程遷延,久治不愈,影響工作及生活。黃志英認為[1],慢性咽喉炎病病人具有較高的心理障礙發生率,特別是抑郁、焦慮方面更為突出,提示心理因素與慢性咽喉炎病發病有一定的相關性,在治療中應采用積極的心理干預措施,使病人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解除心理障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通過對慢性咽炎病人進行心理干預,加強與病人溝通與理解,減輕其心理負擔,從而提高慢性咽炎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用康奈爾醫學指數(Cornellmedicalindex,CMI)量表對就診的慢性咽炎病人400例進行篩查,檢出心理亞健康慢性咽炎病人152例。其中能配合參加全程有效干預的心理亞健康病人98例,男53例,女45例;年齡16歲~62歲,平均42.6歲。將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摘要]目的分析中山市三級甲等醫院護理缺失的影響因素,為減少護理缺失的發生提出科學建議。方法對中山市內4所三級甲等醫院765名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護理缺失的得分將護理人員分為護理缺失組、非護理缺失組,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護理缺失的影響因素。結果266名護理人員發生過護理缺失,占34.8%。不同身體狀況、工齡、專業思想、家庭成員相處狀態以及家庭成員支持工作程度的護士護理缺失發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身體狀況、專業思想是影響護理缺失的關鍵因素(OR=1.489、1.380,P<0.05或P<0.01)。結論護理管理者應關注護士的身體狀況、工齡、專業思想、與家庭成員相處狀態以及家庭成員支持工作程度,尤其是身體狀況和專業思想,以減少護理缺失的發生。
[關鍵詞]護理缺失;影響因素;護理管理
護理缺失,美國Kalisch[1]將其定義為應該落實的護理措施,由于各種原因,部分或全部未落實或延遲執行。護理缺失是指護理行為過程中的缺失,未必已造成不良結果,這一點與護理負性事件相區別。但護理缺失的存在,必將降低護理質量,影響護理安全,降低了護理的服務水平,是引起護患糾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護理管理者開始關注護理缺失的現狀及原因,但只關注到患者需求提高,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等客觀原因,而護理缺失的影響因素復雜而不好確定,為此,本研究對中山市4所三級甲等醫院進行調查,旨在于護士自身及家庭方面的因素中,篩選導致護理缺失發生的關鍵影響因素,從而探索避免護理缺失發生的有效途徑。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2012年8—12月,對中山市所有三級甲等醫院,共4所醫院的臨床護士進行調查。納入標準:具備護士執業資格;目前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年及以上。排除標準:進修護士及從事非臨床崗位的工作人員。
1.2方法
摘要:隨著軟件項目的規模和復雜性越來越大,軟件項目管理的難度也在不斷的增加,軟件項目開發時間的超期、開發成本超支、軟件缺陷過多、軟件質量不高、軟件運行不穩定甚至軟件項目的失敗等等,嚴重影響了軟件行業的發展。本項目就是要在軟件項目開發的過程中,對軟件項目的質量、缺陷、Bug、人員、溝通、管理、支持、測試等多個方面對軟件項目進行評估和評價,并通過數學模型診斷軟件項目的健康狀況,并進行有效的預警控制,輔助軟件項目的管理。
關鍵詞:軟件項目健康跟蹤;健康狀態;軟件質量;CMMI
1系統概述
隨著軟件行業迅速發展,軟件的功能也從簡單、單一向復雜、綜合方向發展。由于軟件功能的復雜化、綜合化,加之缺乏對軟件及整個開發過程管理的配套體系,暴露出了許多軟件的質量問題[1]。軟件項目的開發當中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確定性,導致軟件開發過程中必然存在質量缺陷。如何在成本和進度允許的情況下提高軟件開發效率和軟件質量是本系統開發的意義所在[2]。
2系統設計
2.1系統整體結構設計
對于軟件項目在開發過程中不同的階段可以實施不同的評測手段和方法,以此幫助項目進行優化和管理,提高項目的競爭力,減少項目失敗的可能性,提高項目完成度,以此提高項目公司的項目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并減少失敗所需的成本[3]。軟件項目健康跟蹤控制管理系統的整體功能設計如圖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