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172.00/年
《黨史研究與教學》雜志是由中共福建省委黨校與福建省中共黨史學會主辦,中國現代史學會、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聯辦的黨史專業理論雜志,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創辦于1979年,是改革開放初期我省最早創辦的為數不多的學術理論刊物之一,至今已有25年的歷史。到今年為止,本刊已出版181期,總計3000多萬字。創刊初期是以搶救、整理和研究黨史資料,征集回憶錄為重點。1985年后本刊除繼續刊載黨史資料文獻外,著重增加黨史學術研究論文的分量,90年代以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一份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品位較高的黨史理論專業雜志。
本刊學術評論、學術探索、社會史論、問題研究、民國史譚、史實索隱、教學研究、綜述與書評。
地址:福州市柳河路61號,郵編:350001。
1)翻譯并引用外文著作,注釋應直接使用該外文。但說明性文字應使用中文。
2)內容摘要:用精煉的語言提煉出文章的核心觀點和創新之處,不能寫成研究背景介紹。一般不超過400字,用楷體小4號字。
3)來稿請以“省份+作者姓名”為郵件標題發送電子郵件,文稿(Word格式、宋體)添加至附件。
4)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列于當頁腳注,用①②……標注。(注意:注釋不是引文的參考文獻,引文引用文獻應放在文后參考文獻中)
5)文題應簡明、具體、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盡可能不用副標題。
再評羅坊會議
《北京日記》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統局之歷史考察
“聯共政策”新探兩題
大革命時期汪精衛叛變原因探析
陳獨秀研究考察與展望
《黨的文獻》2010年第2期要目
新中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政策的演進及評析
從“三包一獎”到“分配大包干”的歷史演變——試評廬山會議后農村人民公社體制調整
周恩來對印度的三次正式訪問評析
1956年—1966年:中共在高校中的建設
《當代中國史研究》2010年第2期要目
艾思奇與兩次理論學習運動——紀念艾思奇誕辰100周年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大”在廣州召開的原因探析
《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3期要目
毛澤東民主觀中目的論與手段論的歷史分析
《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4期要目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0&ZD077) | 4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919-1949)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ZD057) | 3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JZD0002)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ZD193)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BDJ006)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8ADJ003)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0&ZD096)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9491978)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BKS001) | 2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186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39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26 |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 | 9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 9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 | 9 |
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 | 6 |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 6 |
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 6 |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