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擬音藝術在電影制作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擬音藝術作為電影制作中的重要一環,對于電影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其對電影音效的補充作用,加速了電影行業的發展。可以說市場上的大多數電影都離不開擬音師的加持,但受行業特點所限,擬音師大多工作在電影的幕后,少有觀眾能夠真正了解到擬音這一行業。這不利于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這也是需要改變的現狀。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擬音藝術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個行業的存在意義,探究擬音藝術在電影制作中的應用,以期讓更多的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為擬音行業持續穩定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擬音藝術;電影制作;魏俊華
一、電影藝術的誕生
(一)電影的產生
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首次公開放映電影,標志著電影的正式誕生。電影的內容從最初簡單的生活紀實開始,變成了像紀錄片一樣的形式,電影從剛誕生時的單一,逐漸成熟多樣化。不同形式的電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在只有無聲電影的時期,即使是默片最鼎盛的時期,現場也常常會有音樂和聲效,可見電影聲音的重要性。在1926年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1926年8月,由約翰·巴里摩爾主演的《唐璜》在紐約華納劇院上映。此次首映采用了維他風錄聲聲音系統,實現了電影的突破。截至1930年,好萊塢電影只有5%是默片,幾乎所有的電影都開始加入聲音元素。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不斷增加,呈現經濟全球化趨勢。隨著國際的文化藝術交流不斷深入,電影作為各種藝術形式的結合體,自然成為藝術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有著巨大的發展動力。電影聲音相關行業也隨著電影行業整體的發展呈現出旺盛的發展力。縱觀世界電影界,無論是好萊塢那些史詩般雄偉的音樂電影,還是日本宮崎駿式的動畫電影,那些細膩溫暖、清新明快的獨特音樂,都使電影擁有龐大的觀眾群體。除了電影的配樂外,大量電影聲音的后期制作也是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擬音藝術
擬音藝術顧名思義,是通過各式各樣的工具來模擬出電影中所需要的聲音,以達到特定的效果。聲音制作是整個電影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對于一些音樂題材的電影,聲音處理的重要性甚至會超過電影畫面。擬音作為聲音效果的重要部分,通常需要幾人甚至數十人的團隊完成。根據電影對于音響效果的需要,制作團隊的人數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同時,根據音效制作的難度不同、質量要求不同等,制作的周期也會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甚至可能超過一年。隨著電影行業的日益繁榮,電影的制作流程更加成熟,制作工序也日益復雜,音效團隊也伴隨著電影工業的發展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新技術開始運用到擬音當中,使得擬音成為電影制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擬音的好壞,關系到整部電影制作水平的高低,更關系到整部電影最后呈現效果的好壞。擬音技術不是電影制作過程中的全新技術,但卻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術。在電影聲音元素里,擬音是重要且獨特的存在。擬音這一電影制作行業的歷史需要追溯到華納發布第一部有聲電影時。那個時候,麥克風基本上只能錄演員的臺詞,很多其他的聲音不能直接錄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電影的剪輯完成后,聲音部門會用后期錄音的方式,一邊播放電影,一邊給電影加上腳步聲和開關門等一連串的聲音。之后擬音行業逐漸步入正軌,成為獨立的擬音藝術。
(三)擬音功能
需求推動行業的發展。擬音最早出現是為了彌補當時錄音技術的缺陷,通過后期制作的方式,還原最真實的聲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讓觀眾獲得更好的觀看體驗。例如,受技術限制,同期錄音的腳步聲模糊不清,難以體現人物的腳步特點以及行動環境。通過擬音技術,就能清晰地體現出人物行走時的環境,如雪地、泥濘的土地或木板、瓷磚等。擬音藝術能夠通過不同的方式達到不同的目的,滿足電影內容呈現的需求。擬音的使用,能夠加強觀眾的感官體驗,增強電影的戲劇效果。隨著電影種類的不斷豐富,內容不斷發展,僅僅實現電影音效的真實感已經不能滿足觀眾對電影聲音的需求。擬音可以滿足人物形象塑造的需求,通過擬音傳達人物情感,將人物的動作與聲音相匹配,以達到特殊的效果。例如,用堅定清晰的步伐來強調人物憤怒的強烈情緒。在為電影特殊角色設計特殊聲音的時候,除了要還原角色的真實性,也可以通過后期的聲音加強,讓觀眾獲得更為深刻的感受。擬音不只是電影內容的現實增強,也能通過聲音效果帶給觀眾特殊的聽覺體驗,拉近電影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感同身受。擬音對某些種類的電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恐怖片等。在這類電影中,畫面與聲音元素結合形成了特殊的情感元素,使得角色和情節所帶來的情感極其真實自然,讓觀眾能夠迅速帶入電影環境,全身心投入電影情節。擬音所帶來的現實既包括藝術現實,也包括生活現實。這種真假之間的效果讓觀眾接受了超越現實生活的強烈情感,同時相信電影是真實的。因此,動態效果的存在使得恐怖片和驚悚片的部分內容更加真實。有些人認為音樂和特殊的聲音是創造情感的關鍵。然而,如果沒有適當的動態效果作為基礎,音樂和特殊的聲音效果很容易因沒有基礎而顯得牽強。
二、擬音藝術在電影制作中的應用
在觀看電影時,炫彩的畫面會影響觀眾對電影的第一印象,但僅僅通過畫面,難以給觀眾更為震撼的觀影感受。擬音師所帶來的聽覺盛宴,是電影藝術展現魅力的重要一環。當想要真正了解擬音行業,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擬音師時,會發現難以尋找到一個統一的學習流程或具體的書籍。擬音的制作不僅需要深厚的聲音錄音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更好地去運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從而滿足電影畫面的需求。擬音行業的專業性,也讓其成為一個具有很高進入門檻的行業。要想成為一名擬音師,艱苦辛勤的付出是必須的,此外,還要培養自己熱愛生活、關注細節的習慣。一些細小的環節往往成為擬音的關鍵因素,細節造就了擬音藝術。擬音的目的一直以來都是真實還原畫面所需要的聲音,并且讓聲音聽起來匹配于電影畫面。而對于所擬出的這個聲音,則不能超出正常人的認知,要讓觀眾覺得聲音是真實可信的,而不是通過后期制作添加上去的。因此,擬音藝術的創作不是僅擁有知識理論就能真正做好的,它還需要擬音師不斷深入思考,不斷積累生活中的不同聲音。由此可見,沒有多年孜孜不倦的學習與經驗積累,很難成為一名優秀的擬音師。擬音在塑造人物與環境上有很多運用案例,大海上飛行的海鷗、城市里火車的轟鳴聲、汽車的喇叭聲、機械的運轉聲,這些都體現著故事發生的背景。特殊的聲音如飛機的轟鳴聲、警報聲、爆炸聲則代表著戰爭與災難的背景。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經常通過擬音實現,如新聞播報的記者、念誦圣經的牧師、警察駕駛警笛長嘯的警車等等。擬音在現實聲音的構建方面上,有著很大的使用空間。很多時候即使是電影的黑幕畫面,只是通過簡單的聲音細節,我們也能自動構建出一個完整的電影畫面。例如,馬蹄踏地的清脆聲、路邊的叫賣聲、大街上的喧囂聲。這些聲音能夠讓人們構建出一幅古代繁華集市的場景,從而很快將人們帶到電影的環境中。或許很多觀眾能夠分辨出一些科幻電影的獨特音效是通過擬音合成來的,但一些現實題材的電影里也存在著許多擬音還原。許多戰爭電影中都有著宏大的爆炸聲音,然而在電影的拍攝當中,劇組難以真實地去錄制這些爆炸聲,無法還原真實的聲音細節。而擬音能還原這些聲音。將瀑布巨大的水流聲和一些摧毀材料的聲音與錄制的爆炸聲結合在一起,使這些聲音相互疊加,就能夠真實地還原戰爭電影中那些難以錄制的爆炸聲。在電影《教父》第一部中,擬音師在電影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其在合理的情況下,重構了現實,讓整個故事畫面變得更加的完整。老教父的受傷讓整個家族陷入了極大的困難之中,而作為最有可能成為二代教父的邁克也在磨礪中不斷成長。在一次執行家族任務的情節中,為了烘托情緒,更加體現出邁克內心的慌張,擬音師在背景聲音中加入了火車的轟鳴聲,但電影并未交代附近有火車鐵軌的存在。火車不斷靠近的轟鳴聲襯托著邁克慌張的心情,將整個故事的氣氛推向一個頂點,最終以幾位人物的對手戲結束。這種重構現實的擬音手法,讓邁克的形象更加的生動,也讓觀眾能夠更好地感受到邁克的心路歷程。說到“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每個影迷心中都有印象深刻的那一部分,可能是氣勢磅礴的主題曲,可能是幾位主角間的愛恨情仇,也可能是星際間遨游的美好景象。作為電影中的一種高科技武器,光劍是“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重要標識之一。而光劍的聲音就來自擬音師的獨特設計。為了塑造光劍形象的科幻色彩,同時保證聲音聽起來足夠逼真,擬音師通過生活中物體的聲音組合來滿足這些要求。老式電視機中的電流聲,加上老式電影放映機的聲音,配合電子特效,最終形成了電影中經典的光劍出鞘的聲音。科幻現實的構建考驗的不只是擬音師的擬音經驗,更是對其想象力的考驗。由此可見,沒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就難以創造出這些科幻電影中的經典聲音。電影中最不缺少的就是人物的腳步聲,而每一部電影人物的腳步聲卻各有不同,這體現了擬音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同于在拍攝同期錄制的人物對白,人物的腳步聲更考驗擬音師的技術功底,需要他們耗盡心思去構思、搭建聲音。腳步聲不僅能夠提供人物的信息,更是一個人精神的體現,是人物角色的意志延伸。不同角色的腳步聲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別。在正式成為擬音師之前,他們往往要學習各種人物的行走方式,比如老年人和年輕人走路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每個人行走的不同目的,也會產生不同的步伐。比如在一個公園中,有些人在散步,有些人在跑步,每一種不同的步伐都會產生不一樣的聽覺效果。與此同時,也要考慮電影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具體心境,人物在開心、悲傷、憤怒等不同情緒下,也會有不同的腳步聲。在考慮人物方面的同時,在土地、水泥、瓷磚、木板等多種地面上產生的腳步聲也會有很大的差別。種種因素讓擬音師的工作變得極其困難,但其還原出的真實的腳步聲,能夠讓觀眾對于人物有一個完整的印象,讓人物呈現出更加鮮明的個人色彩。對于國寶級擬音師魏俊華來說,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物體,就是她手中實用的工具。想要獲得下雨的聲音,使黃豆在木板上掉落就可以得到,電影中甩袖子的聲音,可以通過甩布料得到。一些在平常人看來沒有用的東西,或者是兩個根本不相干的東西,在擬音師看來,就是創造藝術的有力工具,甚至是創造聲音必不可少的東西。在《中國窯》影片的制作過程中,有一個擬音的細節讓人印象深刻。影片中需要將一個大香爐運到山頂上去,但拉香爐到山頂的聲音,卻總是難以達到預想的效果,項目進程一度停滯。當時,導演就找到了魏俊華,對于這個困擾團隊許久的問題,被魏俊華很快地解決了,完美地錄出了導演所期待的聲音,而魏俊華無非用了很簡單的幾件物品就模仿出了厚重的拉運聲音。在電影《歸來》的開頭段落,陸焉識為了去見馮婉喻,在雨夜跑到她家,站在房外敲了很多次的房門,然而直到陸焉識離開,馮婉喻都沒有打開自己的房門。這一段情節十分重要,而其中能體現人物不同情感狀態的敲門聲,尤為重要。根據情節的具體情況,若為了表現陸焉識悄悄回家的隱秘,從而用輕微的敲門聲,則很難使觀眾在下雨的環境下具體聽到這種敲門聲,從而難以解釋馮婉喻最終不開門的原因,容易讓觀眾產生錯誤的判斷。若使用過度強硬的敲門聲,就又會和故事情節相沖突,在這種偷偷跑出來約見的情況下,也不可能使用過強的聲音。敲門聲音的細節,也是擬音師所要著重把握的。
三、結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被機器所取代,從而使勞動效率大大提高。在聲音的創作方面,一些電子合成聲音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影情節中,人工擬音的意義逐漸被人們質疑。但擬音藝術絕對不是冰冷的電腦技術就能創造出來的,缺少了人為的設計,就容易缺少那份具有溫度的真實情感。擬音藝術永遠不會是簡單的算法公式,而是一代代擬音師用靈魂所創作出的藝術作品。國內擬音行業已經到了發展的轉折期,一線的擬音師年齡偏大,缺少新鮮血液進入這一行業中來。國內很少有年輕人能夠潛心學習擬音技術,即使能夠學習技術,一些人要么半途而廢,要么提前離開了老師,在沒有充分掌握擬音技術的情況下,就想要進入行業賺錢。而這些不但會影響擬音藝術的傳承,還會降低整個行業的擬音品質,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電影擬音藝術值得人們更多的重視。不只是行業里的專業人員,電影擬音藝術更需要普通人去了解,讓更多人能夠對這門藝術的傳承與學習感興趣,并且愿意學習擬音藝術,讓擬音行業持續發展,使其持續發揮在電影中的獨特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晗.瀕臨斷代的聲音魔術師:擬音師[J].經濟,2015(20):92-98.
[2]顏隆.擬音師:欺騙觀眾耳朵的生活魔術師[J].數碼影像時代,2014(8):58-61.
[3]甄帥.雕刻時光的聲音魔術:談電影擬音創作的幾點技巧[J].現代電影技術,2015(6):26-30.
[4]夏智,劉永寧.從知行合一探索中國擬音行業的發展之路[J].戲劇之家,2019(25):99,101.
作者:魏照然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