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營業稅改增值稅后施工企業的成本管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對施工企業耗材影響分析
施工企業主要施工原材料包括水泥、鋼材、砂石等,通常消耗材料數量巨大,對項目工程造價及工程質量密切相關。施工企業建材采購主要包括自購及甲供材兩種模式,甲供材可以依據營改增后政策按照3%稅率繳納增值稅。一般項目工程中,三大建材在施工總成本中占比巨大,營改增后施工企業稅率變動大,重視可抵扣項目管理是成本管控工作重點,主材獲得增值稅專票可以按照17%稅率進行進項抵扣,但是很多施工企業因為主材用量大且運輸不便而選用就地購材方式。小規模納稅人難以提供增值稅專票,影響施工企業進項抵扣。
(二)對施工企業人工成本及設備成本分析
施工企業完成項目工程建設需要使用大量勞動力,而人工成本難以取得專用發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并且難以進行進項抵扣,導致施工企業勞務成本不斷上漲,施工企業必須重視成本管理工作,擴大企業利潤空間。營改增后,施工企業設備使用成本按照17%稅率進行進項抵扣,但是從小規模納稅人處租賃設備,只能提供3%稅率進項發票導致施工企業進項抵扣嚴重不足,加重企業成本負擔。通常施工企業支付安裝費用在總體項目造價中占比8%,施工企業選擇按照租賃方式操作這部分支出費用,實際可獲得進項抵扣額不足,企業稅負整體增加。(三)對施工企業管理成本分析營改增后,增值稅征繳地點由施工企業所在地決定,國稅局掌管征收額,在一定程度上縮減地方政府稅收來源,加劇施工企業項目工程承包難度。通常施工企業是異地施工,營改增后,由項目所在地征收增值稅,間接增加企業財務部門工作人員業務量,在納稅申報過程中材料收集、材料遞交、信息溝通等工作都使得企業管理成本增加。營改增后,主要由國稅局負責征繳增值稅工作,打破傳統稅收平衡狀態,施工企業上繳稅款劃分為三部分:工程所在地稅收收入、施工企業所在地稅收收入及中央稅收收入,縮減地方稅收收入,企業經營費用間接增加。
二、營改增后施工企業加強成本管控對策建議
(一)選擇規模供應商,盡量獲取足額可抵扣進項稅額
營改增政策出臺之前,施工企業為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費用,在采購砂石、鋼材、水泥等建材時,傾向于與工程所在地建材商交易,這些小規模納稅人難以提供足額增值稅專票,加大施工企業稅負壓力。營改增后,施工企業可以采取招標形式,仔細篩選建材供應商,避免關系戶建材供應商。考察供應商納稅人身份,綜合考量含稅報價、信譽聲譽、供應商規模等多種因素,盡量選擇一般納稅人作為建材供應商。此外,工程分包款在項目成本中占比同樣較高,目前施工企業選擇承包商模式主要包括自己管理、直接管理、委托管理、掛靠經營及聯合體施工等方式,普遍采用掛靠經營模式,這會加劇施工企業增值稅納稅申報工作難度,掛靠經營還需要施工企業自己承擔發票管理潛在風險。所以建筑施工企業要明確自身經營過程中的疏漏,抓住營改增機遇,對供應商及工程分包商進行重新評價、選擇及管理,積極與合作伙伴建立長期戰略關系,縮減企業建材采購費用,同時要重視自身資質建設,不斷提升施工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優勢,減少對掛靠經營依賴程度。
(二)精細化合同管理,深化票據管理力度
施工企業在建設工程項目時,其獲取增值稅專票較為零散,發票整理工作、儲存工作及審核工作都具備較大難度,所以,若想推動施工企業正常開展進項抵扣工作,要加大發票管理執行力度。與供應商簽訂合同時,在合同中清楚列明資金結算方案、增值稅專票開具時間等具體內容,施工企業要堅持先開具發票后支付款項進行交易活動,要求供應商提供等額、合法增值稅專票,保障后期票據管理工作的效率與效果。施工企業應該仔細審核增值稅發票合法性,做好發票保管工作。簽合同及管理票據時要注意票據主體名稱為企業,不是項目部,否則在抵扣過程中會因為信息核查不符實而難以抵扣。合同簽訂后執行過程中,監督并管理雙方對合同履約情況,核查違背合同規定行為。簽訂合同前,選擇最佳合同簽訂單位,盡量與能夠提供增值稅專票建材商合作,最大限度增加可抵扣進項稅額。比如,在M供應商處購買建材需花費150萬,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票;在N供應商處購買同樣建材只需140萬,但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票。營改增后,在M供應商處實際要花費150/1.16=129.31萬,低于在N供應商處總消費額,選擇M供應商降低施工企業建材費用承擔。
(三)加強信息化技術手段應用,積極開展稅務籌劃
施工企業工程項目往往分布較為分散,為提升成本管理效率,施工企業應該學會利用“互聯網+”技術平臺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增值稅鏈條全方位管理。從工程項目分包開始,到建材采購、建筑設備租賃,包括支付款項獲取增值稅專票等方面,將供應商、承包商等應收賬款應付賬款資金信息無一疏漏錄入成本管理信息系統,通過信息整合實現全過程、實時監督成本管理與控制。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票據全過程管理,對項目部日常經營活動進行實時監督,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對于異地分包項目,可以借助異地信息采集、多地同時管理、遠距離實時傳輸成本信息等途徑實現增值稅發票管理工作。營改增政策出臺給施工企業納稅籌劃創造空間,施工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本管理系統開展納稅籌劃工作,制定并選擇最佳企業發展與運作方案。
(四)轉變施工企業生產經營方式
經濟體制深化改革不斷深入,建筑行業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陡增。施工企業采取用低價中標、變更獲利方式等途徑爭取更多項目,而勞務費用一路攀升,加劇施工企業成本管控難度,營改增背景下,施工企業應該盡快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結合企業自身優劣勢,通過垂直整合或者錐形整合,進入行業內其他方向,重視建筑產業鏈整體發展動向,不斷提高企業技術資質水平與生產附加值,消除營改增對施工企業成本管控方面不良影響。建筑產業化是施工企業面臨的未來發展機遇,通過建筑工業化更新機械設備,儲備相關專業人才,總結生產、設計、運輸、施工等方面經驗與教訓,降低勞務費用,提升生產效率,由粗放型管理模式逐漸向技術精、高產出精細化管理模式轉變,增加成本管理方面增值稅可抵扣進項比例。
三、結論
營改增政策是我國稅制深化改革進程中的關鍵節點,營改增政策旨在讓所有行業稅負減輕,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營改增在建筑業實踐對政策推廣具備重要推動作用。成本管控在施工企業經營中發揮關鍵作用,只有不斷合理地降低成本費用,才能在經濟體制改革日益深化的浪潮中實現持續發展。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分析營改增后面臨成本管理難題,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營改增對納稅工作的挑戰,利用增值稅進項抵扣提升企業利潤空間,緩解稅負壓力,增強施工企業競爭優勢,實現施工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國萍.“營改增”對施工企業成本管理帶來的影響與應對策略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15):24-25.
[2]瞿佳依.“營改增”對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管理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價值工程,2017,36(13):39-41.
作者:趙君莉 單位: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