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主體參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才能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課教學切實讓學生參與到進來,可以充分發揮參與式教學的作用,激發學生成就動機,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認同感,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文章首先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參與式教學的意義進行闡述,進一步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主體參與機制的運用策略進行探究,旨在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主體;參與機制
現代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社會政治環境與校情輿論的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須要把握新形勢,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切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參與課程教學設計、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通過學生的全程參與,確保思想政治課教學與教學需要和學生需求相符合,展現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規律,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也得以順利實現。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學生主體參與機制,是當前高校思政教師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參與式教學的意義
1.1對于思政課程本身的意義
傳統包辦式教學模式下,強調教師圍繞教材來對知識進行灌輸,但學生的主體地位弱化,學生被動學習,教育的實效性不足。在參與式教學模式下,能夠充分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育形式的創新化,來對學生產生強烈吸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內在潛能得以發展,政治素養也得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更強。
1.2對于學生主體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鮮明,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考慮到社會環境變化以及學生個體多樣性,通過學生主體參與機制的構建,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優良條件,在教育、溝通、協商、討論等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度更高,這就有助于促進知識吸收內化,為個體的成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3對于課程教師的意義
參與式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施,促進了教學情況的改善,師生的積極性都得到充分調動,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關注學生的需求,教學的針對性更強。并且通過新媒體的運用,能夠營造優良的教學氛圍,教學形式得以創新化,包括案例教學、情景再現等,引發學生思考,教師的教學經驗也得以積累,促進知識結構完善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得以改善,師生都有所發展提升,對于高校自身的長足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主體參與機制的運用策略
2.1轉變教育觀念
轉變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觀念,將思想政詒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大學生依照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進行課堂互動學習,通過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時刻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和完善,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興趣,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首先需要教師自身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課堂應該是屬于學生的課堂,教師是配角,只是起到引導學生開展學習的目的。其次,教師要不斷通過外出培訓,或者深入兄弟院校著名教師的課堂進行經驗學習,再或通過運用發達的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學習和掌握更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豐富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再次,教師要轉變高校思想政治課單一化思想教育的認識,應將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情感態度豐富、心理素質強化、人際關系處理、婚戀觀教育、有效的社會實踐應用等綜合整體的思想道德素養提升上來,通過多措并舉,多策略轉變觀,從而切實以學生為主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水平。
2.2豐富教育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應該是學生最為喜歡參與學習的課程,教師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其涉及廣博的知識內容和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實踐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時事熱點,以小組探究討論、演講比賽、辨論賽等形式進行教學。同時通過充分運用“互聯網+智能手機+多媒體”向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內容,進而較好地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來。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深度把握時展的節奏,對思想政治課中陳舊的教學內容進行刪除,運用新時代國家社會發展的特色教學內容替代落后的思想理論知識,主要從兩個層面進行。一個方面是,要結合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要求拓展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新時代國家創新發展的總體思想內涵,大學生新時代應該肩負的家庭、社會和國家發展的責任使命,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發展、人與人的互助融洽關系建立、人與社會發展的協調一致等,同時還要拓展大學生對于真善美的弘揚、對于假丑惡的批判能力,有效培養大學生高尚的審美視角,切實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獨立自主能力和思想品位,進而避免誤入不良輿論和信息的陷阱,提升自身的思想發展防范能力。另一個方面是,要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來拓展教學內之容。新時期,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同時新時代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的薄弱。近年來大學生因為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校園悲劇屢見不鮮,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高校思想政治課應該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體系,思想政治教師應該不斷豐富自身的心理學知識,掌握發現和干預學生心理問題的策略。在實踐教學中,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引導學生掌握時刻糾正自己心理偏差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有效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不斷提升學習和生活的質量。
2.3參與課程教學設計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傳統課程設計主要依靠教師來實現,整個流程中教師進行講解,學生被動接受,而學生的參與和反饋僅僅體現在考核與評價階段,此種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不足。要切實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就必須讓學生參與進來,即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設計階段,就完全融入學生的想法和學生的所需,這樣才能夠打造充分體現學生為課堂主人的高效課堂。教學設計階段,師生進行深度的互動交流,教師掌握了學生的想法和內心思想動態,有意識地將學生的需求融入課程設計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自己內心需求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教學流程中,師生之間互動交流更為密切。在課程設計方面,要重視教學框架的合理化構建,為教學活動的推進提供輔助。通過學生主體參與機制的運用,能夠打造參與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教學設計桎梏得以突破,能夠關注學生的需求來開展課程教學,這就能夠對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加以激發,課程教學問題也能夠得到順利解決。
2.4參與課程教學準備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需要利用諸多教學輔助,同時又要師生良好配合,這樣才能確保高效課堂的實現。這就需要讓學生參與到課程教學的準備階段中來,通過師生的密切配合,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所需要的教學用具和注意事項都會被想到,這樣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有力地避免了課程教學中的疏漏。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準備階段,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必須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全面掌握課程教學方向,同時充分尊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的參與態度,既是幫助教師準備,也是幫助自己學習,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準備環節,確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任務、課程形式、活動所需要的用具等。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其學習的信心,鍛煉其實踐操作能力,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助于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對于學生來說,在參與課程教學準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提前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實際學習需求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滿足。
2.5參與課程教學實施與評價
在學生主體參與機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從課程實施階段入手,對教學方式進行優化調整,保證授課形式的靈活化,比如情景模擬、案例教學、分組討論等,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在實踐中優化學生課程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強化。同時,在教學最后階段的評價環節,科學的總結與反饋能夠改善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認識教學評價的作用,反思教學過程,不再局限于考試或考核,而是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來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包括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情感認知等。在學生主體參與機制下,可明確評價主體,選擇評價形式,制定評價標準,優化評價內容,反思過程問題,并提出意見和建議,這就能夠確保反饋與評價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促進教學策略的優化調整,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也至關重要。總之,在全面素質教育大環境下,學生主體參與機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施,能夠強化學生課堂體驗,師生之間互動合作更為密切,以相關平臺為支持,素質教育得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真實性與實效性。學生主體參與機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需要從課程教學設計、教學準備、課程實施以及教學評價至四個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主體參與機制研究衛生[J].職業教育,2019(12):80.
[2]楊洋.“互聯網+”背景下學生主體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求學,2019(11):22.
[3]王麗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體與學生主體的落實[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5):156-158.
作者:李淼 單位:宿遷學院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