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胸痹患者特色中醫護理干預臨床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在為胸痹患者實施護理服務的過程中特色中醫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試驗研究將我院收治的胸痹患者93例(入院時間介于2019年1—12月)作為試驗對象,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接受特色中醫護理干預的47例患者作為中醫組,接受常規護理的46例患者作為常規組。結果97.9%為中醫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其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8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與常規組患者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治療胸痹患者的過程中特色中醫護理干預在常規治療與護理基礎上的運用可以提高護理有效率,保證了其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為患者的更好治療提供了基礎,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特色中醫護理;胸痹;常規護理;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干預效果
胸痹屬于臨床常見病,其發病機制相對較為復雜,導致這一疾病出現的原因也有很多,患者發病后的主要表現包括胸部悶痛、喘息和氣短,嚴重的患者甚至可能會出現不得臥的情況[1]。胸痹的主要發病人群為中老年人,分析其臨床特點可知其與現代醫學中的冠心病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2],在為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配合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以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與更好恢復,而常規護理方案在胸痹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應該分析更好的胸痹患者中醫護理方案[3]。本次試驗研究將我院收治的胸痹患者93例(入院時間介于2019年1—12月)作為試驗對象,分析了在為胸痹患者實施護理服務的過程中特色中醫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研究將我院收治的胸痹患者93例(入院時間介于2019年1—12月)作為試驗對象,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中醫組(n=47)和常規組(n=46),中醫組男26例(年齡45~75歲)、女21例(年齡47~74歲),平均年齡(59.6±3.8)歲,病程介于3個月~15年,平均為(7.58±0.46)年;常規組男24例(年齡44~76歲)、女22例(年齡46~74歲),平均年齡(58.9±4.2)歲,病程介于3個月~14年,平均為(7.22±0.53)年。兩組患者各項基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予以常規組患者常規護理服務,患者入院后應該為其營造一個安靜、整潔和舒適的病房環境,準備好相關的搶救用品和藥物,并做好患者生命體征、病情變化的密切觀察,做好飲食、起居等方面的生活護理,糾正患者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在此基礎上給予中醫組患者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中醫食療。對患者進行辨證分型,可以分為寒凝血瘀證、氣滯血瘀證、氣虛血瘀證和痰阻血瘀證,其中寒凝血瘀證患者應該多進食羊肉、荔枝、大蒜、韭菜等具有溫陽散寒和活血通絡效果的食物;氣滯血瘀證患者應該多進食以山藥、桃仁等具有行氣活血功效的食物;氣虛血瘀證患者應該以牛肉、肌肉、大棗等具有補血活血效果的食物;痰阻血瘀證患者應該多進食桃仁、海參等具有通陽泄濁效果的食物。
1.2.2耳穴埋豆護理。將一粒王不留行籽貼放于大小在0.5cm×0.5cm的膠布中央,并將其貼于耳穴部位,之后用手指捏壓數次,每3天更換1次。
1.2.3中藥泡足護理。應該制定可以達到溫通心陽、活血化瘀效果的方劑,主要的藥物包括黃芪、紅花、馬錢子和蔓荊子,其劑量分別為30g、20g、10g、10g,用水煎煮后將藥渣去除,取出1000mL藥液,用2L左右清水加入其中,并將其倒入深度在60~80cm的藥浴袋中,將患者雙腿放入藥浴袋中后一起置于盛有水溫在40℃左右的水桶中,每次的時間在半小時左右,每天1~2次。
1.2.4穴位貼敷護理。根據患者中醫辨證分型的不同選取不同的穴位進行貼敷,主要的穴位包括心俞、膻中和關元,每天1次,每次在5~8h之間,如果貼敷部分的皮膚存在瘙癢、刺痛的情況則應該立即停用。
1.2.5穴位艾灸護理。艾灸的方式應該選擇隔姜灸,主要選取的穴位包括氣海、神門、足三里、心俞以及膻中等,在艾灸的過程中應該避免對皮膚造成燙傷,密切觀察皮膚的狀態,并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控制艾灸時間。
1.3觀察指標
1)觀察、評價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參照1979年制定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胸痹療效標準》[4]進行,分為有效、好轉、無效三個維度。2)統計、分析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5],分為完全依從(完全按照醫囑接受、配合治療,服用藥物)、部分依從(偶爾未能按照醫囑接受、配合治療,服用藥物)、不依從(經常不按照醫囑接受、配合治療,服用藥物)。3)評價、統計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根據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共計31題,總分100分,其中低于60分為不滿意,61~80為滿意,81~100為非常滿意,總滿意率為(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實現數據處理、分析,定量、定性資料采用(x-±s)和(%)表示,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比較
中醫組47例患者中護理有效27例、好轉19例、無效1例,護理有效率為97.9%;常規組46例患者中護理有效24例、好轉16例、無效6例,護理有效率為87.0%,與中醫組患者相比常規組患者護理有效率明顯較高(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中醫組47例患者中治療完全依從27例,部分依從18例,不依從2例,治療依從率為95.7%;常規組46例患者中治療完全依從23例,部分依從15例,不依從8例,治療依從率為82.6%,在治療依從性的比較上,中醫組患者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滿意度對比方面中醫組患者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詳見(表1)。
3討論
中醫認為胸痹的出現與機體久咳、長期郁怒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實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胸痹這一疾病對患者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與威脅。而有相關試驗研究表明在為胸痹患者實施治療與護理的過程中,中醫理論和理念的運用可以促進患者的恢復,有助于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可以予以臨床運用[6]。特色中醫護理干預是近年來臨床應用較多的一種中醫護理方法,其集現代護理方法、中醫護理理念和辯證施護理論為一身,從多個角度出發為患者提供了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優質的護理服務[7]。運用特色中醫護理干預為胸痹患者實施護理可以更好的實現飲食節制,做好了膳食營養的搭配,通過耳穴埋豆實現了胸痹癥狀的緩解,同時,中藥泡足、穴位貼敷和穴位艾灸針對性的達到了溫通心陽、活血化瘀的效果,有效的調節了患者的機體,在緩解患者臨床針狀的同時減少了不良反應的出現,改善了患者的預后,縮短了治療時間,有利于患者的更好治療與恢復[8]。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胸痹患者的過程中特色中醫護理干預在常規治療與護理基礎上的運用可以提高護理有效率,保證了其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為患者的更好治療提供了基礎,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梁國麗,鄭明惠,黎明華.中醫護理方案在氣虛血瘀型胸痹患者中的應用[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9,40(6):96-97.
[2]李川露.耳穴埋豆聯合中藥泡洗護理對胸痹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19,9(19):188.
[3]丁慧鑫,于春光,張春花,等.中醫時間護理學應用于胸痹心痛中醫護理的前景[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6):2085-2088.
[4]顧曉青,史銀花,錢文賢.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方案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證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3):74-75.
[5]李意霞,李翠碧,包秀珍,等.中醫護理方案在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9(23):106-109.
[6]任燕,王敏杰,桑瑞紅.特色中醫護理干預對胸痹臨床療效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8):1034-1035.
[7]溫金剛.172例胸痹心痛患者的中醫特色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1):216.
[8]劉艷萍,胡旭紅,楊紅蕾,等.中醫護理應用于466例胸痹患者療效分析[J].河南中醫,2018,38(2):321-324.
作者:秦克娟 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中醫醫院內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