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護理措施對面癱患者的康復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中醫護理措施對面癱患者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面癱患者128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64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辦法,試驗組患者實施中醫護理措施,2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癥狀恢復效果與護理滿意度。結果試驗組護理有效率為93.7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2.81%,P<0.05。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護理有助于面癱患者的恢復。
[關鍵詞]中醫護理;面癱;康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面癱患者128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64例。對照組男28例,女36例,年齡19~76歲,平均(46.34±7.28)歲。試驗組男25例,女39例,年齡18~74歲,平均(45.17±6.5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經靜止檢查、運動檢查確診;所有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面部外傷者;對艾灸過敏者;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辦法,使用濕熱毛巾對臉部熱敷,每次敷15~20min,3次/d。使用紅外線照射面部,燈頭距離面部30~40cm,20min/次,2次/d。試驗組采用中醫特色護理方案,方法如下:①中藥濕熱敷。將馬錢子、炒梔子、生姜、薄荷葉等中藥置于布袋中,煎煮30min,取出布袋冷卻至45℃~50℃,去除水分至半干,敷在患者面部,30min/次,2次/d;②穴位按摩。將手按于患者面部進行摩擦至面部發熱,之后取穴陽白、承泣、迎香、地倉等,用拇指按壓,每個穴位按壓1min,2次/d[1];③面部艾灸。取艾條制成3cm小段,點燃,放入外部套有棉套的溫灸盒中,冷卻至不燙手后對患者面部施灸,取穴風池、太陽、下關,患者面部溫熱、發紅后即可停止,艾灸時間約為20min;④耳穴貼壓。使用75%的酒精對患者額、口、眼等結節反應點進行消毒,之后用玻璃探棒按壓至形成小窩,將王不留行籽放于小窩內,并用膠帶固定其位置,按壓至患者出現麻痛感,每個穴位按壓1min,3次/d。每天貼壓一側耳穴,隔日貼壓另一側;⑤康復指導。指導患者開展肌肉功能訓練,以加快面部肌肉活動能力的恢復,訓練包括:抬眉訓練、閉眼訓練、聳鼻訓練、示齒訓練、鼓腮訓練等。每個動作重復10~20次,每天進行3次[2]。使用以上方法連續護理2個月。
1.3觀察指標
使用面神經評定系統評估患者的面癱程度,對比兩組患者的恢復狀況,并進行以下標準的評級:顯效-患者口角下垂、眼裂擴大、表情肌癱瘓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口角下垂、眼裂擴大、表情肌癱瘓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但依舊存在面部不對稱、大笑時口角歪斜等癥狀;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3]。總有效=顯效+有效。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評估患者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滿分100分。十分滿意90~100分;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有效率對比
試驗組護理有效率為93.7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2.81%,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
試驗組十分滿意的人數有27例,滿意人數有35例,護理滿意度為96.88%。對照組十分滿意的人數有17例,滿意人數有28例,護理滿意度為70.31%。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面癱又稱面神經麻痹,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科疾病,表現為面部肌群運動障礙,導致口眼歪斜,患者無法完成最基本的閉眼、抬眉等動作。該病的發病不受年齡限制,可見于青少年群體,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痛苦。該病的病因有多種,如酒精中毒、創傷、中耳炎、腫瘤、面神經發育不全等[4]。對于面癱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按摩、針灸治療、物理療法等,對于常規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需采用手術治療。中醫在治療面癱的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本研究中采用了中藥熱敷、穴位按摩、耳穴貼壓等治療辦法,旨在通過外部刺激幫助機體完成面部神經的自我修復。對于癥狀有所緩解的患者,指導其完成肌肉康復訓練。經過2個月的護理,試驗組患者面癱癥狀有了很大恢復,恢復情況明顯優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更高。綜上,中醫護理有助于面癱患者的恢復。
參考文獻
[1]孟麗.中醫特色護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2):100.
[2]張丹.中醫護理方案在周圍性面癱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Z1):253-254.
[3]王鳳娟,黎萍,劉寶鳳,等.中醫護理技術在面癱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7,9(24):5-6.
作者:門雙雙 單位: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