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外宣翻譯譯者素質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醫外宣是一項跨越語言、文化、國界的宣傳活動,其離不開翻譯這一媒介。譯者,作為翻譯活動的最重要的主體,需充分發揮其主體性。本文以中醫外宣翻譯的特點為出發點,研究譯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關鍵詞]中醫外宣翻譯;譯者;素質
1外宣翻譯的定義
外宣翻譯是把大量有關中國的各種信息從中文翻譯成外文,通過圖書、期刊、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以及國際會議對外發表和傳播(黃友義,2006),是翻譯的一種特殊形式。我國對外宣傳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國際友人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真實國情,為中國未來的現代化發展創造更好的國際便利條件”(韓孟奇,2016)。在全球化進程中,外宣工作成果關系到能否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幫助我國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對譯者的要求也就更高。所謂中醫外宣翻譯,是指與中醫藥相關且具有對外宣傳性質的的翻譯活動。比起其他外宣材料,中醫外宣材料難度更大,做好中醫外宣翻譯,對中醫的國際化發展十分關鍵。
2外宣翻譯的特點
外宣翻譯作為應用翻譯類型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點,如讀者至上、內外有別、與時俱進。(韓孟奇,2016)首先,讀者至上就是要以讀者為中心,心中時時有讀者,譯者在充分理解源文的基礎上,譯出的譯文要能夠滿足目標語讀者的基本心理需求,也就是要忠實傳達源文、易于理解,基本確保讀者能夠理解源文語言信息及文化信息。其次,內外有別。外宣材料是將中文譯為英文,英文讀者和我國的讀者有著截然不同的意識觀念、思維方式、政治觀念、文化心理等,因此,譯者在翻譯時要注意語言的內容和形式,盡量貼近國外目標讀者的語言和文化習慣,這樣才能為外國讀者接受并達到宣傳的目的。再次,所謂與時俱進則是對譯者的要求。譯者要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時刻保持學習的狀態,積極進取,關注國際國內動態,具有跨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爭做優秀的文化使者。
3中醫外宣翻譯譯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從外宣翻譯的特點可以看出,外宣翻譯對譯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自始至終都在這一框架中處于主體地位,無論是在翻譯材料的選擇、翻譯原則的遵循、翻譯策略的應用、讀者期待的把控,還是翻譯中文化權重上采取何種態度,都是由譯者決定的。”(周恩,2017)與傳統翻譯不同,外宣翻譯除了要遵循傳統翻譯的標準之外,譯者還要特別注意語言形式、文化傳達、思維方式等方面,充分考慮目標語讀者思維習慣、文化心理,努力提高譯文的接受度,提高對外宣傳效果。就中醫外宣翻譯來講,譯者更是任重而道遠,需充分發揮譯者主體性,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具體來說,筆者認為譯者應具備以下基本素質。
3.1扎實的雙語能力和翻譯專業知識
譯者的雙語語言能力是翻譯的基礎。中醫外宣翻譯屬于漢譯英范疇,我國外宣翻譯領域比較缺乏的人才就是漢譯英方面的人才。中醫文本,特別是經典著作里有很多詞匯在英文中找不到,而且很多由古文寫成,難度極大。譯者不僅要精通中文,也要熟知醫學古漢語,這樣才能充分理解和領悟中醫詞匯的意思和內涵,并將其傳遞給譯入語讀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譯者需要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能力,包括語法能力、語篇能力以及語用能力,這樣才能夠將晦澀難懂的中醫文本譯為地道的英文。擁有扎實的雙語能力,并不一定能夠做好中醫外宣翻譯,必須經過翻譯訓練才有可能做好翻譯。一個合格的中醫譯者不僅應具備系統的理論翻譯知識,同時也要具備實踐翻譯知識,如翻譯策略、方法、技巧等。外宣翻譯的特殊性要求譯者必須擁有外宣方面的知識。
3.2系統的中醫基本理論知識
對于中醫外宣翻譯來說,譯者需掌握中醫藥相關的、有利于理解中醫外宣文本的相關知識。由于中醫學的特殊性,其包含了大量古代哲學思想和醫學專業知識,是多學科的融合,譯者在理解原文時,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一名合格的譯者要積極主動地學習系統的中醫理論知識,包含中醫古典哲學文化、中醫醫學知識以及中醫術語。其中中醫術語的翻譯“是中醫翻譯的核心和最大挑戰”(周恩,2007)。中醫術語包含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內涵,其翻譯難點在于大部分術語在英語中沒有對應語,有不少譯者和研究者都提出了中醫術語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如李照國(1997)提出了比照西醫法、詞素翻譯法、簡潔法。不同的翻譯研究者提出的翻譯策略各有不同,但主要分為兩類,歸化和異化。就中醫外宣翻譯來講,譯者要做出既能兼顧讀者群,又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中醫術語的文化內涵的翻譯途徑。
3.3讀者意識
外宣翻譯的特征之一就是讀者至上。為了達到宣傳的目的,外宣翻譯必須要以讀者為中心,充分考慮漢英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以及讀者思維方式的差別,將原文譯成易于目標語受眾接受的形式。“作為外宣資料的譯者,不僅要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嫻熟的翻譯技巧以及嚴格的治學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還要做到內知國情、外知世界,特別是中國的對外政策和外國人對中國問題的理解能力。”(黃友義,2005)中醫外宣翻譯一定要熟知外國語言習俗、讀者心理和思維方式,按照國外讀者的思維習慣確定譯文形式,同時又不失中醫文化內涵。在整個中醫外宣翻譯過程中,譯者都要時刻將讀者放在心中,在真實傳達原文意義和內涵的同時通過各種翻譯方法,如音譯、注釋等爭取將每個中醫術語、文化負載詞等飽含哲學文化思想的詞匯清晰明了地表達出來,并易于外國讀者理解,這樣才能達到外宣的目的。
3.4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
除上述探討的因素之外,合作意識、責任心、誠實守信等因素也會影響整個翻譯過程,也就是所謂的翻譯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如保密、誠實、守信、中立和公正等。(周恩,2017)中醫外宣翻譯肩負著中醫對外宣傳和交流的重任,任何錯譯、漏譯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因此作為文化中介者的譯者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職業道德,將中醫文化精髓傳遞給全世界。外宣翻譯譯者還應具有全局和跨文化意識,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其傳播出去是中醫發展壯大的重要一環,因此我們既不能有狹隘的民族主義,完全異化;也不能完全以西方價值為導向,損壞中醫文化內涵。而是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靈活選用翻譯策略將中醫文化展示出來,體現外宣的功能和目的。
4結語
在全球化進程中,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中醫外宣翻譯越來越重要,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外宣譯者要不斷迎接挑戰,努力提高翻譯能力和翻譯職業道德,提高中醫外宣翻譯質量,增強對外宣傳的效果,將中醫藥文化的基本理念、哲學思想、價值觀等傳播到海外,提升中醫的影響力,使中醫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醫。
參考文獻
[1]韓孟奇.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漢英翻譯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6(10):230-238.
[2]黃友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2006(6):27-28.
[3]黃友義.從翻譯工作者的權力到外宣翻譯——在首屆全國公示語翻譯研討會上的講話[J].中國翻譯,2005(6):31-33.
[4]李照國.中醫英語翻譯技巧[M].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75-82.
[5]周恩.中醫翻譯能力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86,105,125.
作者:徐雪元 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