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自擬中醫手法輔助治療卒中后偏癱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偏癱是常見卒中后遺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們采用自擬中醫手法加低頻調制中頻電刺激經絡穴位治療卒中后偏癱44例,效果滿意。現分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情況
本組44例中,男34例,女10例;年齡55~83歲,平均61.3歲。病程1~3個月,平均42.3天。右側偏癱20例,左側24例。均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排除腦血管病病情較重及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
1.2方法
入組病例均給予卒中相關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加用自擬中醫手法及低頻調制中頻電刺激經絡穴位治療。
(1)中醫手法:依次實施環繞摩揉法;提捏拿法;掌根環繞揉壓法;關節展伸環繞揉動法;肩關節伸展環繞旋轉法;腕關節伸展環繞輕揉法;指間關節伸展環繞輕揉法。
(2)電刺激經絡穴位法:采用直流感應電療,用圓形手柄電極在穴位上進行治療,另一極放入穴位遠端。對于軟癱患者上肢選用屈肌側穴位,下肢采用伸肌側穴位;肢體痙攣者,上肢選用伸肌側穴位,下肢采用屈肌側穴位。電流強度以患側針刺感為準,患側同時存在感覺障礙者以健側感覺為準。每穴每次2~4min,每天1次,20次為1個療程。同時鼓勵患者加強健側運動以誘導偏癱肢體聯合反應,利用健側帶動患側進行體位變換;指導家屬對患者各關節進行小幅度環繞式活動,以強化偏癱側感覺。采用Fugl-Meyer量表評定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改善情況。
1.3結果
治療前上下肢Fugl-Meyer分值為(20.36±6.45)分,治療3個月后為(59.39±8.27)分;治療后Fugl-Meyer分值顯著增高(P<0.05)。
2討論
卒中后偏癱患者如能及時進行肢體訓練,給予正確的康復鍛煉,可促進腦功能重組、中樞神經系統部分突觸退化減輕,甚至出現新生突觸逐漸發芽,實現中樞神經功能重塑。本研究中,我們采用自擬中醫手法加低頻調制中頻電刺激經絡穴位治療卒中后偏癱,鼓勵患者加強健側運動,指導家屬對患者各關節進行環繞式活動。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Fugl-Meyer分值顯著增高,提示患者肢體功能得以明顯改善。中醫手法治療可刺激偏癱肢體的肌肉和關節,改善其活動度,刺激肌肉和關節內的本體感受器,使相應的腦皮質血流量增加。低頻調制中頻電刺激穴位,對神經肌肉組織有明顯的興奮作用,使肌肉產生被動節律性收縮,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環和營養,恢復和促進肌肉的正常代謝,保留肌肉中結締組織的正常功能。總之,中醫手法聯合低頻調制中頻電刺激穴位輔助治療卒中后偏癱,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改善有良好效果。
作者:杜金英 許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