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醫研究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辨證論治
中醫的精髓在于辨證論治,整體觀個體化治療。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將DR分為氣陰兩虛、肝腎陰虛、脾虛氣弱、血行瘀滯4型,但各醫家根據自己臨床實踐又有不同認識。袁朝英按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分型及治療原則,共分為三型,
①氣陰兩虛,絡脈瘀阻證。方藥采用生脈散合枸菊地黃丸加減。
②肝腎虧虛,目絡失養證。方藥采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③陰陽兩虛,血瘀痰凝證。偏陰虛者方藥采用左歸丸;偏陽虛者采用右歸丸,服藥2個月后復查眼底提示總有效率81.4%。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何學軍將DR分為陰虛燥熱、氣陰兩虛、肝腎陰虛、陰陽兩虛、氣虛血瘀等5型,分別予增液湯加減、生脈散加減、杞菊地黃湯加減等藥物辨證治療,總有效率91.6%,療效顯著。
1.2分期論治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DR逐漸加重,DR的中醫證型隨之發生變化。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將DR基本病機演變總結為“氣陰兩虛-肝腎陰虛-陰陽兩虛”的轉化特點及瘀、郁、痰的三個重要致病因素。不同的DR分期,其證型不盡相同,不少醫者根據DR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高靜將DR分為早中晚三期,認為病機為陰虛燥熱、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瘀血證貫穿始終,并日趨嚴重。觀察DR患者分別早期給予自擬滋陰止血湯,中晚期給予自擬滋養明目湯,治療2個月總有效率98.33%,療效顯著。何文清根據DR分期的癥狀,I期予養陰清熱、潤燥化瘀,Ⅱ期予益氣養陰、涼血化瘀,Ⅲ期予益氣健脾、化濁散瘀的治法,分別予中藥治療,觀察3個月,總有效率82.8%。馬臻舜也通過將DR分為早中晚3期,分別予中藥治療取得一定療效。
1.3專方專藥治療
DR患者大多糖尿病病程長,長期用藥,而中藥煎煮、服用不便使患者依從性下降。中成藥服用方便,便于臨床應用,且療效顯著。段俊國認為NPDR以氣陰兩虛、肝腎不足為基本病機,目絡瘀阻為特點,擬益氣生津、滋養肝腎、通絡明目的標本兼治之法的芪明顆粒治療NPDR。以導升明為陽性對照,觀察3個月后試驗組總有效率81.3%,對照組71.4%(P<0.05)。王坤玲等認為NPDR多發生在糖尿病的早、中期,其基本病機為氣陰兩虛、燥熱偏盛、肝腎不足,目絡瘀阻為致病特點,以益氣生津、滋養肝腎、活血化瘀明目為治療方法的糖康膠囊治療DR,以羥苯磺酸鈣為陽性對照,服藥6個月試驗組眼底總有效率73.97%,對照組61.8%,療效顯著(P<0.05)。
1.4中藥熏洗治療
口服藥物存在局部藥物濃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的缺點。局部給藥可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夏麗芳認為中藥熏洗可抗菌、抗病毒、促進炎癥吸收,同時改善眼內微循環。并觀察中藥熏洗療法治療DR的療效,結果顯示1月后試驗組總有效率91.2%,對照組總有效率71.93%(P<0.05)。
1.5針刺療法
目前部分學者認為針刺療法可調節代謝、改善血流變及局部循環。針刺脾俞可調節血糖、血脂及胃腸功能;針刺膈俞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對血液系統有特異性調整作用,同時對血糖、血壓有一定調節作用;針刺足三里對神經-體液、垂體-腎上腺等具有雙向調節左右,可影響血管的舒張功能。王志燕觀察68例DR患者,試驗組給予針刺療法,對照組給予明目地黃丸,結果顯示試驗組總有效率85.29%,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程希觀察針刺治療NPDR患者,結果顯示針刺聯合中藥療效優于中藥組(P<0.05)。針刺通過補氣養血行氣、活血通絡明目,調眼部氣機,配合養肝明目、滋陰補腎的中藥,共同促進出血及滲出的吸收,改善微循環,延緩DR的進展。
1.6中藥離子導入療法
離子導入治療通過“同性相斥”的原理,將藥物中高效的無機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的藥物離子、帶電膠體微粒入到眼內,使高效藥物因子直接到達病灶組織,由于不受血-房水屏障及血-視網膜屏障的阻擋,藥物的作用時間、局部濃度及吸收效率遠高于普通給藥方式。謝祥勇觀察中藥離子導入治療55例DR患者,試驗組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1月后試驗組總有效率76.0%,療效優于對照組(P<0.01)。李婧將復方丹參注射液以離子導入的方式治療DR,觀察1月總有效率90.7%,療效顯著。
1.7中西醫結合療法
眼部血管及血流改變、眼底微循環障礙導致出血、滲出等形成DR,是中西醫的共同認識,也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基礎。劉永瑞等通過對照組予羥苯磺酸鈣膠囊,治療組予羥苯磺酸鈣膠囊、大活絡膠囊口服及丹紅注射液靜滴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4.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64%(P<0.05),試驗中丹紅注射液可保護并修復受損的內皮細胞,大活絡膠囊可活血化瘀、擴張血管,二者結合羥苯磺酸鈣膠囊抗炎、降低血管壁的脆性和通透性、保護微血管、降低血粘度改善循環等作用共同延緩DR的進展。丁凱觀察復方丹參滴丸聯合羥苯磺酸鈣與單純羥苯磺酸鈣對比治療DR,結果顯示在提高視力及改善眼底方面試驗組療效均優于對照組(P<0.05)。
2問題與展望
中醫藥在延緩DR進展、提高視力、改善全身癥狀方面有一定療效,而西醫對于NPDR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故探討治療NPDR的中醫治法頗有意義。但臨床研究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1)中醫治療講究辨證論治,而NPDR早期多無臨床癥狀,從而無證可辨,無法早期治療;
2)DR患者多病程長,合并病多,傳統湯劑難以堅持;
3)試驗缺乏藥理原理研究。目前有研究提示針藥結合、中西醫結合等聯合療法療效優于單純中醫、西醫治療。因此,我們應該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開展多中心大樣本臨床試驗、嘗試新的劑型、增加藥理研究、重視療效客觀化,全方面努力從而提高DR的診療水平。
作者:張玉嫻 劉穎 楊叔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