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護理在骨折術后恢復期患者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骨折患者86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男29例,女14例,年齡13~83歲,平均(42.5±9.2)歲,上肢骨折18例,下肢骨折25例。試驗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15~81歲,平均(43.8±10.1)歲,上肢骨折19例,下肢骨折2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外傷所致的四肢骨折患者;患者經X射線診斷確診;所有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皮膚潰瘍患者;伴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預防貧血。做好創面消毒工作,預防感染。定時幫助缺乏活動能力的患者調整體位,防止患者產生壓瘡。為患者提供營養豐富的飲食,幫助患者恢復。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中醫特色護理,預防、治療常見并發癥的發生,方法如下:①涂紅花酒預防壓瘡。中醫認為壓瘡是由血行不暢引起的,紅花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具有使用紅花酒預防、治療壓瘡的臨床用藥經驗。將紅花酒置于噴壺內,對受壓迫皮膚處施藥,并用手反復摩擦,直至藥物完全吸收,每天涂抹4次[1];②穴位按摩合并芒硝外敷治療術后腹脹。手術中的麻醉藥物會影響患者的腸胃功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脹是常見癥狀。中醫認為芒硝具有瀉火通便、清火消腫的功效。神闕穴為“五臟六腑之本”,按壓神闕穴有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雙手按于下腹順時針由輕到重的順時針按摩5min,力度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宜。之后,取50g芒硝置于布袋中,外敷在神闕穴處,芒硝潮解30min后即可,2次/d;③耳穴壓豆改善睡眠。術后失眠是骨折患者常見問題,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影響患者的恢復。耳穴埋豆能夠暢通經絡,是中醫治療失眠的常用辦法。使用醫用酒精對質下、神門等穴進行消毒,之后使用鑷子將王不留行籽放于耳穴上,并用醫用膠帶固定位置。以患者能接受的力度進行按壓、揉捏,每個穴位按壓30s,5次/d。使用以上方法對患者護理1周[2]。
1.3觀察指標
住院時間:確認手術效果,檢查患者傷口恢復狀況,確定患者是否達到出院條件。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并進行組間對比;患者滿意度: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評估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十分滿意90~100分;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
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為(9.37±2.49)d,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2.24±3.16)d,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略短于對照組,數據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5.3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7.4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骨折手術術后恢復時間較長,手術過程中麻藥的使用、疼痛感、長期臥床等因素容易使患者出現腹脹、失眠、壓瘡等并發癥,且會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免疫力,影響其恢復。常規的西醫護理方案以預防感染、止痛、消除并發癥癥狀為主,藥物的使用對身體造成了不良影響,患者恢復效果不好。中醫存在一些無創傷、無毒副作用的護理辦法,如本研究中使用的:涂紅花酒、穴位按摩、芒硝外敷、耳穴壓豆。現代醫學表明,紅花酒中的中藥紅花中含有紅花黃色素,它具有擴張血管、改善供血,提高細胞對缺氧耐受能力的作用,此外具有鎮痛、抗炎的作用。紅花酒能夠很好地透皮吸收,進入到毛細血管中,有效降低壓瘡發生率。穴位按摩可以通過神經反射活動調節組織的分泌活動,通過神闕穴的按摩能夠調節胃腸道細胞的生理代謝,改善胃腸功能。芒硝即為含水硫酸鈉,能夠加快腸道收縮,具有消腫、通便的作用,且透皮吸收效果好,適用于外敷,能夠很好解決麻藥影響胃腸道功能的問題。王不留行籽具有活血、消腫的作用,與穴位按壓配合能夠強化效果。經過1周的護理,試驗組患者恢復較快,平均住院時間略短于對照組,且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更高,P<0.05。綜上,中醫特色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羅春梅.中醫護理在骨折患者術后恢復期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6):64,68.
[2]曾梅玉,黃靈靈,蔡麗月,等.中醫特色護理在骨折術后恢復期病人中的應用[J].光明中醫,2017,32(13):1967-1968.
作者:杜義英 單位: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